能源行业现状调研

2024-05-04

能源行业现状调研(精选8篇)

篇1:能源行业现状调研

县级能源统计现状调研报告免费文

秘网免费公文网

县级能源统计现状调研报告2010-06-29 19:12:23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县级能源统计现状调研报告县级能源统计现状调研报告(2)

我国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地提出,到“十一五”末全国单位gdp综合能耗下降20%,这是一个政治任务,也是一个约束性指标,能源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开始显现。同时,经济社会的日益向前发展,也急需加强能源统计工作。作为一名与能源统计渊源较深的统计人,深感能源统计工作之重要。现结合县级实际,从一个能源统计业务人员角度,谈谈当前能源统计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改进县级能源统计工作提出几点建议,以求抛砖引

玉。

一、能源统计历程及现状

1、能源统计工作历程

我国的能源统计工作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1)80年代至90年代初:80年代初期,在当时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统计指标体系中设置了能源统计指标,并建立了能源统计机构,隶属于物资统计。至90年代初期,初步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统计机构和统计指标体系。

(2)90年代中期:随着我国能源供应形势的逐步好转和几次大的统计制度改革与调整,相继撤销了能源统计机构,能源统计作为工业统计的一部分,归属于工业统计管理。

(3)2003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对能源统计逐步进行了恢复性的调整、完善和加强。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把节约能源作为基本国策,要求到2010年,单位gdp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能源统计工作的

重要性开始显现。特别是2006年以来,在省辖市以上统计部门逐渐建立了专门的能源统计机构,配备了专业统计人员,县以下能源专业统计机构也正在逐步建立。

2、现行能源统计报表制度

现行能源统计报表制度是在工业能源统计制度基础上逐步建立起来的。目前,县级统计部门只负责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能源统计工作,统计范围仅包括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能源加工转换活动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规模以上年综合能源消费量1万吨标准煤及以上的工业企业等。统计内容为能源产品的生产、购进、消费和库存等情况;设置的报表周期为年报和季报,主要表种有:工业企业能源购进、消费和库存表、工业企业能源购进、消费和库存附表、主要能耗工业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情况表和工业企业水消费表。

除工业以外的其他产业,如: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还没有完整的能源统计报表

制度,只能根据有关部门的数据进行推算和估算。第二产业中的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也还没有建立能源统计制度,有关能源资料是根据经济普查或其他方面的资料进行推算的。

二、县级能源统计存在的问题

1、政府重视不够,机构设置不到位

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同样,能源统计工作也不是哪一个部门可以独立完成的,需要全社会的通力配合。然而现在的状况基本是国家、省、市高度重视,到县级则变为任务的简单分解,没能从思想根源上重视起来,没有形成全社会同心协力、力促节能降耗的氛围。尤其是对欠发达地区,往往还在考核工业用电量指标,无疑就造成了各级政府对节能减排、能源统计工作的忽视。“节能降耗”的重大责任,最后简单地落到了专业人员身上。可现有的能源机构设置已不能满足节能减排工作 的要求。当前,县级统计部门承担着较为繁重的统计任务,除了常规统计任务外,又增加了全面小康监测、服务业、能源等统计任务,统计部门的力量与任务不相适应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特别是县级及县以下统计部门,基本没有能源统计职能科室,大多没有专职的能源统计人员,能源统计力量极为薄弱,矛盾更加突出。本人所在的县统计局已多次向县政府的编制部门打报告,要求增设能源统计科,增加能源统计编制,可在短时间内依然未获批复。

2、县级能源统计方法制度未建立或不健全

当前,县级统计部门对能源统计工作未能建立全面的统计报表制度,仅有规模以上工业报送季度报表,一产、三产、规模以下工业单位均没有报表制度,尤其是对煤、电、油的生产和运输企业未能建立健全报表制度,无法掌握全县的煤电油运等全面情况。仅靠编制

能源平衡表来编报数据,其数据来源,除了规模以上工业能提供一套基层数据外,其他数据都是推算、估算、测算数据,可靠性得不到保证。目前,县级能源平衡表编制工作由于部门能源统计资料难以收集等因素而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全社会能源平衡表的数据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3、能源统计的“双基”工作薄弱

一是企业基础资料不够健全。调查发现,大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还能提供一些较为完整的能源资料,但一产、三产、建筑业等其他行业的能源统计基础工作尤为薄弱,几乎没有能源方面的统计资料。如石油、煤炭等经销部门和商业企业,经过改革、改组、转制后,规范完整的统计机构已被削减,能源消耗统计几近瘫痪。二是能源管理不严,管理渠道多头。在一些能源消费相对较少的企业,如电力消费由财务部

篇2:能源行业现状调研

关键词:可再生能源应用农村

当前,建筑节能、可再生能源技术推广和农村能源建设等领域在我国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国家做出“建设节约型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等重要决策。

一、我国农村建设领域加大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必要性

我国农村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但能源建设作为保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仍不很合理。农村能源利用总量已由1980年的3.28亿吨标准煤上升到2005年的8.70亿吨标准煤;电力、煤炭等商品能源比重正在迅速上升,已超过总用能的60%;与此同时,传统生物质资源的低效率使用等问题还未得到很好解决。这些无疑对农村的生态环境和村民的日常经济都会造成负面影响,并严重制约村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与此同时,可再生能源因其环境友好、分布广、适宜就地开发等特点,为解决上述困境提供了可能。在农村建设中引入可再生能源技术,不但有利于提高村民的用能水平和品质,还可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降低因消费商品能源而不断增加的能源支出,从而提高村民的生活舒适度和健康水平。这正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体现,也是我国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要求。

二 云阳沙市镇农村建设领域中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现状的调研调研问卷

问卷为了解云阳沙市镇农村地区能源应用状况,学校为我们设计了《农村地区建筑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应用现状调研问卷》。问卷主要分为五个部分,共有27

个问题。具体涵盖了居民建筑基本情况、建筑用能情况、对可再生能源的认识与需求、热舒适度情况、家庭基本情况。总体调研情况

在云阳县沙市镇政府的帮助下,我们在挂职实践中对沙市镇的部分村庄(复垭村、上坪村、新桥村等)进行了问卷调研,由于问卷总数不多,我们还进行了走访调查,并做了相关记录。从调研结果来看,沙市镇农村地区对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并不乐观。大部分村民并不太了解可再生能源,并且经济条件也制约着可再生能源在农村地区的推广。调研的基本结果

通过对所回收问卷和走访结果的分析,初步得到以下几方面基本结论:

我国农村建设领域节能潜力巨大,房屋经保温处理的比例还很低,技术手段比较落后。问卷反馈中基本上没有房屋经过了保温处理,居民房屋在设计上存在较多不合理之处;房屋建造材料多以实心砖、混凝土、土坯为主,保温性能较好的空心砖应用基本上没有;屋顶保温措施简单;很多住宅根本没有窗户,约80%,其他的也只是单层玻璃窗。

我国农村中主要应用的可再生能源技术是太阳能热水器技术和生物沼气池技术,而云阳县沙市镇农村主要应用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只有太阳能,对生物沼气池技术的应用却很少。同时与房屋建设联系比较密切的技术,如主/被动式太阳房、地源/水源热泵空调等技术的应用根本没有,对它们根本就不了解。

农村地区的经济条件不是很好,生活水平很低,农民很难承受新技术所带来的高额价格。从问卷的反馈结果,可再生能源推广过程中的最大困难主要表现在“财政补贴少”、“民众认可度不高”和“初期投资大”。应注意:出现强烈财政补贴需求的根本原因还是技术成本较高、村民初始投资较大,因此改善所推广技术的经济性、削减技术应用成本是解决以上问题的关键。可再生能源的应用现状

经过问卷调研、实地考察和文献查阅,沙市镇农村地区对可再生能源的了解很少,主要应用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就是太阳能热水器。其使用技术以真空管比例最高,约占2/3,平板热水器次之,闷晒型热水器最少。对其他太阳能技术应用

却少。其可能原因是:村民可以在乡镇市场里采购到各种地方性太阳能热水器品牌。太阳能热水器经济性较好,村民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每年可节省300~500元,一般5年内可收回热水器成本,而其使用寿命多都10年以上。尽管如此,太阳能热水器等可再生能源的应用比例也不超过30%。同时云阳县沙市镇农村地区对其他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应用却很少,并且对它们没有了解,比如太阳房技术,连最适合农村地区的可再生能源沼气技术在沙市镇都没有得到广泛推广。

三、对可再生能源技术在云阳县沙市镇推广的建议

篇3:能源行业现状调研

一、清洁能源的发展现状相关介绍

1 清洁能源的概念

从传统意义上来说, 清洁能源就是不破坏环境的能源, 即环保、排放少、污染少。但是随着社会不断发展, 对于清洁能源的定义应该不简简单单是这么简单, 应该给一个更加准确的定义。在现在看来, 清洁能源的准确定义是:对能源清洁、高效、系统化应用的技术体系。分开来解释可分为三点:第一, 清洁能源不是简单地对能源进行分类, 而是一种关于能源利用的技术体系;第二, 清洁能源在强调环保的同时, 也强调其经济性;第三, 清洁能源所强调的清洁型是符合一定的排放标准。

2发展现状的介绍

近些年, 由于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情况的制约, 我国目前的能源仍然是以化石能源为主, 开发的清洁能源主要有地热能、太阳能、风能、燃料乙醇、氢能、水能、生物质能、潮汐能和生物柴油等。这些能源的发展现状并不是那么的理想, 很多能源就得不到应有的发展, 很大一部分是因为经济原因, 使得这些清洁能源并不能在生活中得到发展, 当然也不用说在供暖行业的使用了。总之, 清洁能源的研发和使用, 这一发展道路是艰巨的, 发展状况是不乐观的, 在之后的发展中, 对于清洁能源的投入必须更加上心, 让清洁能源的应用不再是普通生活中不可使用的一种能源。坚持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的发展道路, 清洁能源的普及是重中之重。

二、清洁能源在供暖行业中的应用

清洁能源在供暖行业的应用, 主要使用的供暖方式有:热泵供暖、太阳能+辅助热源供暖、蓄能电暖器供暖、电热膜供暖、电锅炉供暖和燃气壁挂炉供暖。这六种方式, 现在已经得到了人们的好评, 更是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和推广, 鼓励使用清洁能源供暖, 鼓励创新技术, 编制清洁能源供暖标准, 政府也在不断地建立清洁能源供暖的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1地源热泵供暖

地源热泵是一种绿色环保的技术, 它在供暖方面很好地起到了节能的作用。它的工作原理就是将处在低位的能量转化为高位的能量, 从而达到节能环保的效果。地源热泵主要就是利用地能和水能这种免费的能源进行工作, 即使热泵装置本身也费能量, 但是仅仅占供热量的1/3或者更少。这种供暖方式, 节能性好, 整个过程的费用比较低, 而且方便安装。从各个方面来看, 热泵供暖都是日后值得信赖的清洁能源供暖的一种方式。

2 天燃气壁挂炉供暖

燃气壁挂炉供暖方式具有防冻、防干烧等优点, 还可以外接室内温度控制器, 对室内温度进行控制, 这种方式可以节省20%~28%的天然气费用。这种供暖方式主要就是用天然气将水进行加温, 达到冰水升温的效果, 现在这种方式已经是普遍应用的一种方式。天然气壁挂炉供暖可以同时解决供暖和生活用水的问题, 正是因为这一巨大优势, 在北方大多城市内, 有条件的地方计划增加燃气供给量, 供给公民的取暖需要, 这种方式供暖, 很好地使得清洁能源在供暖行业得到一定的发展, 将成为一种非常好的代煤供暖的方式。

3 太阳能供暖

太阳能供暖方式主要有两种:被动法和主动法。被动供暖就是依靠着建筑物的适当设计对建筑物进行供暖, 建筑物的很多材料都可以用来日照供暖, 达到节能的效果。主动供暖就是利用机械的方法贮存并且将热能进行分配, 以提供热水或者是空间供暖。太阳能这一供暖方式, 虽然是最为节能的一种供暖方式, 但是因为气候条件, 很大程度的阻碍了太阳能在供暖这一行业的普及发展。在我国北方很多地方, 太阳能并不能成为主要的供暖方式, 只能在实际应用中起到辅助作用。

4 蓄能电暖器及电热膜供暖

蓄能电暖器采用蓄能材料, 利用夜间电费低的时候蓄能, 白天拿出来释放能量。它主要就是将电能转化为热能, 可以达到供暖的效果。这一方式或者说是这一电器能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欢, 就是因为电是一种清洁能源, 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蓄能电暖器供暖这一方式, 是目前为止最为简单的一种方式, 相应的也得到了广大公众的信赖。蓄能电暖器具有安装方便、安装费用较低、使用方便等优点。居民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调节室内的温度, 非常有利于行为节能, 不仅节省能源, 而且还养成了节约的习惯。在这里给出一个实例来说明问题:采用双控双供型蓄能电暖器结合行为节能, 实际上的费用也将会大大的降低。

结语

社会需要可持续发展, 就不能一直依靠着那些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化石能源, 应该不断地研发并使用清洁能源尤其在供暖行业的应用, 我相信这只是一个开始, 近些年, 社会各界都对清洁能源关注度极高, 目的就是希望在不久的将来, 清洁能源能够逐渐的代替化石能源, 成为各个行业的主导能源, 不仅仅是在供暖行业。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标准, 需要广大公众的践行, 打造出一个生态社会。

参考文献

篇4:中国新能源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新能源——能源危机的出路

新能源是未来世界的主体能源,一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好坏将直接影响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发展替代能源,实现传统能源和新能源之间的替代是解决当前世界能源供需瓶颈、供需结构性矛盾以及减轻环境压力的有效途径,也是世界可持续性发展的基本保障。

中国正在积极开发水电、核电,鼓励发展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积极开发利用地热能和海洋能。据中国新能源网预测,到2020年,中国可再生能源比重可以从目前的7%左右提高到16%左右;2035~2040年,这一比重将占到一次能源总量的25%以上。

二、中国新能源行业发展态势

1我国能源消费现状分析

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所占比例由2001年27.6%、2002年24.62%下降到2003年23.36%、2004年22.26%、2005年21.60%、2006年21.1%,天然气所占比例由2001年2.96%、2002年2.71%下降到2003年2.50%、2004年2.53%,继而上升至2005年2.8%和2006年3.0%,所占比例仍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和主要能源消费国的一般水平,而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的比例竟达70%,远远超过全球的平均水平(28%),而且,今年来有逐步上升的趋势。主要原因是相对油气资源我国煤炭资源相对丰富,而且,相对工业国家我国过去对使用高污染的煤炭几乎没有环保的政策限制和外部成本合算。

2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

(1)新能源行业的介定

新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它的各种形式都是直接或者间接地来自于太阳或地球内部伸出所产生的热能。包括了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水能和海洋能以及由可再生能源衍生出来的生物燃料和氢所产生的能量。

一般地说,常规能源是指技术上比较成熟且已被大规模利用的能源,而新能源通常是指尚未大规模利用、正在积极研究开发的能源。相对于常规能源而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科技水平情况下,新能源有不同的内容。当今社会,新能源通常指核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氧气等。

(2)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存在的问题

①政策及激励机制欠缺

在现有技术水平和政策环境条件下,除了水电和太阳能热水器有能力参与市场竞争外,大多数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成本高,再加上资源分散、规模小、生产不连续等特点,在现行市场规则下缺乏竞争力,需要政策扶持和激励。目前,国家支持风电、生物质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体系还不够完整,经济激励力度弱,相关政策之间缺乏协调,政策的稳定性差,没有形成支持可再生能源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②市场保障机制还不够完善

长期以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缺乏明确的发展目标,没有形成连续稳定的市场需求。虽然国家逐步加大了对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支持力度,但由于没有建立起强制性的市场保障政策,无法形成稳定的市场需求,可再生能源发展缺少持续的市场拉动,致使我国可再生能源新技术发展缓慢。

③技术开发能力和产业体系薄弱

除水力发电、太阳能热利用和沼气外,其它可再生能源的技术水平较低,缺乏技术研发能力,设备制造能力弱,技术和设备生产较多依靠进口,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较大。同时,可再生能源资源评价、技术标准、产品检测和认证等体系不完善,人才培养不能满足市场快速发展的要求,没有形成支撑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技术服务体系。

3我国新能源行业发展展望

(1)水电

今后水电建设的重点是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澜沧江、黄河上游和怒江等重点流域,同时,在水能资源丰富地区,结合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和实施“小水电代燃料”工程需要,加快开发小水电资源。到2010年,全国水电装机容量达到1.9亿千瓦,其中大中型水电1.2亿千瓦,小水电5000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2000万千瓦;到2020年,全国水电装机容量达到3亿千瓦,其中大中型水电2.25亿千瓦,小水电7500万千瓦。

(2)生物质能

重点发展生物质发电、沼气、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和生物液体燃料。到2010年,生物质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550万千瓦,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年利用量达到100万吨,沼气年利用量达到190亿立方米,增加非粮原料燃料乙醇年利用量200万吨,生物柴油年利用量达到20万吨。到2020年,生物质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年利用量达到5000万吨,沼气年利用量达到440亿立方米,生物燃料乙醇年利用量达到1000万吨,生物柴油年利用量达到200万吨。

(3)风电

①到2010年,全国风电总装机容量达到500万千瓦。重点在东部沿海和“三北”地区,建设30个左右10万千瓦等级的大型风电项目,形成江苏、河北、内蒙古3个100万千瓦级的风电基地。建成1~2个10万千瓦级海上风电试点项目。

②到2020年,全国风电总装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在广东、福建、江苏、山东、河北、内蒙古、辽宁和吉林等具备规模化开发条件的地区,进行集中连片开发,建成若干个总装机容量200万千瓦以上的风电大省。建成新疆达坂城、甘肃玉门、苏沪沿海、内蒙古辉腾锡勒、河北张北和吉林白城等6个百万千瓦级大型风电基地,并建成100万千瓦海上风电。

(4)太阳能

发挥太阳能光伏发电适宜分散供电的优势,在偏远地区推广使用户用光伏发电系统或建设小型光伏电站,解决无电人口的供电问题。在城市的建筑物和公共设施配套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扩大城市可荐生能源的利用量,并为太阳能光伏发电提供必要的市场规模。为促进我国太阳能发电技术的发展,做好太阳能技术的战略储备,建设若干个太阳能光伏发电示范电站和太阳能热发电示范电站。到2010年,太阳能发电总容量达到30万千瓦,到2020年达到180万千瓦。

(5)其它可再生能源

积极推进地热能和海洋能的开发利用。合理利用地热资源,推广满足环境保护和水资源保护要求的地热供暖,供热水和地源热泵技术,在夏热冬冷地区大力发展地源热泵,满足冬季供热需要。在具有高温地热资源的地区发展地热发电,研究开发深层地热发电技术。在长江流域和沿海地区发展地表水、地下水、土壤等浅层地热能进行建筑采暖、空调和生活热水供应。到2010年,地热能年利用量达到400万吨标准煤,到2020年,地热能年利用量达到1200万吨标准煤。到2020年,建成潮汐电站10万千瓦。

三、新能源产业发展任重道远

篇5:能源行业现状调研

一、序言

(一)调研背景

根据2014年学校整体工作安排,目前,新专业申报准备工作也正有序地进行。本着为学校高度负责的态度,同时也为了促进学校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合理性发展,规范专业设置与调整教学工作,对拟申报的新专业进行市场调研。

1、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及相关政策为抓手,以国企办学的扎实基础和丰富经验为底蕴,以质量为核心,以内涵建设为重点。实现四个转变:在培养模式上,以校企合作为突破口,实现从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培养模式,向“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培养模式转变;在教学模式上,实现从注重理论和课堂教学模式,向以生产过程为主线、学生技能为主体分阶段递进式的教学模式转变;在教学内容上,实现从关注知识、关注理论,向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的方向转变;在评价模式上,实现从关注学生掌握知识的理论、实习考试,向以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评价模式转变。

2、产业背景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保障地方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随着全球对能源需求的加大和传统能源资源的快速消耗,新能源产业得以迅速发展。伴随着太阳能投资热潮在中国的兴起,中国的太阳能产业已经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太阳能作为一种可持续利用的清洁能源,是理想的可再生能源选择。世界各国都将光伏发电作为发展的重点,光伏产业发展迅速。有关专家预计,到2010年中国的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将达到600兆瓦,2020 年累计装机容量将达到 30 吉瓦,预计2050 年我国电力装机容量30亿千瓦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可达6亿千瓦。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主要由太阳能电池板(组件)、控制器和逆变器等部分组成。

3、社会需求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重点建设薄膜太阳能电池、电动汽车用电力电池等100个对产业发展具有重大支撑作用的产业化示范工程”,“推动重点产业做大做强,大力发展能源汽车、节能环保、太阳能光伏、风电等新兴产业”《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广东省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等文件都提出了优先发展光伏产业、新能源汽车等新型产业。

(二)调研目的

对已开设类似该专业的兄弟院校进行调研,了并结合自身的教育优势对专业进行合理化的设置收集第一手的资料使新专业的设置及课程安排能够符合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的需求和社会岗位群的发展要求,使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加快教育创新的步伐,以形成自己独树一帜的办学特色。

1、为确定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奠定基础

通过调研兄弟院校,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并与兄弟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对比,形成最适合地区经济与行业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

2、为课程体系的构建提供依据

通过调研兄弟院校,开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一体化课程体系,编制一体化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编写与本专业相配套的课程标准,编写校本教材。

(三)调研时间和对象

(四)调研方法

得出调研结论,为能源类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客观依据。

(五)调研内容

对同类兄弟院校的办学理念、院系设置、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和教学活动、师资队伍结构、教材建设与教学资源库建设等进行调查,了解我校与同类兄弟院校的差距与优势所在。

二、高职院校能源类专业现状调研分析

三、我校能源类专业建设情况

我校能源工程学院现有?????????????????。

四、总结

调研完毕,我们满载而归,对后续如何建设具有本校特色的能源利用类专业,我们充满信心。具体说来,通过对兄弟院校相关的专业设置、办学模式、学科建设等调研,取得了多项的成果,调研结果经过全体教师讨论,总结为以下几方面:

第一,在专业开设方面,????

由于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是能源需求量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国已成为一个规模庞大的世界加工制造基地,而其中不少是一些高耗能制造业。能源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在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尤其是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在人均能耗水平、能源利用效率、能源消费结构等方面都大大落后于发达国家,这样,加强能源战略管理成为必然,可以预见的是,目前能源类人才的培养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第二,在筹办专业发展方面,这些院校都有行业或者产业支撑为背景,? 第三,在能源专业的起步方面,????

篇6:能源行业现状调研

源发展前景可观

绿色能源也称清洁能源,是指不排放污染物、能够直接用于生产生活的能源。绿色能源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概念。狭义的绿色能源仅指可再生能源,如水能、生物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这些能源消耗之后可以恢复补充,很少产生污染;广义的绿色能源则包括在能源的生产、及其消费过程中,选用对生态环境低污染或无污染的能源,除了上述可再生资源外,还包括非再生资源,如核能、天然气、清洁煤等。本文所指的绿色能源为广义上的绿色能源,包含非再生资源(对生态环境低污染或无污染的)。中国绿色能源产业之“风能”市场发展现状和前景分析 风能是一种清洁、安全、可再生的绿色能源,利用风能对环境无污染,对生态无破坏,环保效益和生态效益良好,对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风能可以用来发电、提水、助航、加热等。目前,利用风力发电已越来越成为风能利用的主要形式,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且发展速度最快。2010-2017年,我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呈上升趋势。尽管2011年我国风电面临诸多挑战,但风电累计装机容量依然达到62364MW,近一步巩固了在全球风电领袖的地位;2014年,中国累计装机容量达到了114609MW,同比增长25.38%;截止2017年末,我国累计装机容量达到了188392MW,在全球累计风电装机容量的占比上升为34.94%,较上年上升0.24个百分点。

2010年以来,我国风电行业发电量逐年增长,从2010年的430亿千瓦时,增长到2017年的2695亿千瓦时。2015年,中国风力发电量为186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1.94%。2016年,中国风电发电增长25.73%,上涨到2113亿千瓦时。2017年,中国风电发电增长27.56%,上涨到2695亿千瓦时。

根据国家能源局牵头编制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的要求,到2020年底风力发电要达到2.5亿千瓦时,理论上预计,到2020年,国内风电累积总装机可达3亿千瓦;到2050年,总装机规模将在此基础上增长9倍达到300亿千瓦,其所消费电量将占据国内能源总消费量的80%,成为名副其实的主体能源。

中国绿色能源产业之“核能”市场发展现状和前景分析 核能发电是利用核反应堆中核裂变所释放出的热能进行发电的方式。它与火力发电极其相似。只是以核反应堆及蒸汽发生器来代替火力发电的锅炉,以核裂变能代替矿物燃料的化学能。除沸水堆外,其他类型的动力堆都是一回路的冷却剂通过堆心加热,在蒸汽发生器中将热量传给二回路或三回路的水,然后形成蒸汽推动汽轮发电机。沸水堆则是一回路的冷却剂通过堆心加热变成70个大气压左右的饱和蒸汽,经汽水分离并干燥后直接推动汽轮发电机。它是实现低碳发电的一种重要方式。

2010年以来,我国核电发电量逐年增长,近两年的增速较高。2015年,我国核电发电量达170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8.9%;2016年,我国核电发电量为212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4.5%;2017年,核电发电量达到2483亿千瓦时。

我国核能发电市场正在向黄金期迈进。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在运核电机组达到37台,装机规模3581万千瓦,位列全球第四;2017年核电发电量2474.69亿千瓦时,占全国总发电量3.94%,位列全球第三。我国在建核电规模全球领先,工程项目有序推进,截至2017年年底,中国在建核电机组共20台,总装机容量2287万千瓦,在建规模继续保持世界第一。其中,有一半采用的是三代核电技术。根据国家提出积极推进核电建设的方案政策,如“十三五”规划提出以沿海核电带为重点,安全建设自主核电示范工程和项目以及国家发布的《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到2020年我国核电装机总量不低于6000万千瓦,前瞻预判到2023年我国核电总体装机容量将超过7700万千瓦,在建装机容量超过3000万千瓦,2017-2023年均复合增长率在为13.25%,核电产业发展空间巨大。

中国绿色能源产业之“太阳能”市场发展现状和前景分析 太阳是一个巨大的能量体,能量主要来源于氢聚变成氦的聚变反应,产能功率(即每秒产生能量)约为3.8×1023kW。地球只接收到太阳总辐射的22亿分之一,但也有约1.7×1014kW。这部分辐射被大气吸收约占23%,被大气分子和尘料反射回宇宙空间的太阳辐射约为30%,剩下约占47%能够到达地面,约为8.1×1013kW,这个数量相当于全世界发电量的几十万倍。太阳每年投射到地球的辐射能6×1017千瓦时,即相当于74万亿吨标准煤。按目前太阳的质量消耗速率计,可维持600亿年,所以可以说它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

2010-2017年,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呈上升趋势,特别是2013年以来,上升速度较快。2017年,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为13025万千瓦,同比增长68.24%,涨幅较大。

近年来,随着“打赢蓝天保卫战”口号的提出,我国太阳能发电行业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为促进太阳能发电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国家发布了一系列相关发展规划。部分发展规划如下:

目前我国光伏产业规模持续扩大,行业发展总体趋好。截至2017年底,中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达到了130.25GW,而此前太阳能“十三五”规划的目标仅105GW,已经提前并超额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目标”。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光伏行业市场容量将呈现出逐年增长态势。据预测,到2023年我国光伏累计装机容量将超过23000万千瓦。

中国绿色能源产业之“生物质能”市场发展现状和前景分析 生物质是指通过光合作用而形成的各种有机体,包括所有的动植物和微生物。而生物质能就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在生物质中的能量形式,即以生物质为载体的能量。它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转化为常规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燃料。可利用生物质的种类很多,可以从各种各样的农作物、森林的原材料直接获得,也可以从森林工业的副产品,回收利用家庭垃圾、回收利用毁坏的木材和纸张中获得。

目前,中国生物质资源科转换为能源的潜力约为4.6亿吨标准煤,已利用量约2200万吨标准煤,还有约4.4亿吨可作为能源利用;今后随着造林面积的扩大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生物质资源转换为能源的潜力可达10亿吨标准煤。2010-2017年,我国生物质及垃圾发电装机规模呈现上升趋势,累计装机容量由2010年的5.6GW增加至2017年的15.3GW,7年间增加了2倍。

2010-2017年,我国生物质能发电并网容量呈上升趋势,2016年全国生物质能发电并网容量1214万千瓦,到了2017年年底,并网容量达到1476.2万千瓦,较上年增长21.59%。

中国生物质能发电发展趋势

(1)农林生物质发电突破经济性瓶颈者将享受先发优势 农林生物质直燃发电是目前最常见的一种生物质发电技术,以秸秆为例,秸秆发电是指以农作物秸秆为主要燃料的一种发电方式,将秸秆送入锅炉直接燃烧,发生化学反应,放出热量,利用这些热量再进行发电,秸秆发电是秸秆优化利用的最主要形式之一。

(2)生物质燃料收储运体系成熟度不断提升

农村地区生物质资源丰富,一般而言当地可收集资源量约为生物质产业项目需求量的10倍以上,并不存在供给短缺问题。因此只要创新收购模式,加大精细化管理力度,生物质企业可以大大提升对燃料市场的管控能力。(3)技术进步将逐步提升生物质电厂的盈利性

生物质发电技术的提升,有效提高机组的热效率,在使用同等燃料的情况下,输出的电能更多。目前高温超高压机组已开始在生物质电厂使用,转化效率提高到30%以上,随着BIGCC和热化学技术在生物质电厂的应用,未来生物质电厂转化效率有望达到39%。燃料成本的盈亏平衡点将大大提升。从政策发展走势和经济新常态下能源基础支撑发展的作用,以及国家在推进节能减排以兑现对入世的承诺等综合因素来看,前瞻认为,2018-2023年间,生物智能发展产业装机规模将保持在15%-20%的增长率,至2023年中国生物质能发电装机规模将突破40GW。

篇7:SEM行业现状调研报告

一、总体样本概况

这一次,我们回收了1363份有效问卷,这个样本数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整个行业的情况。

其中男女总比例为2:1,SEM行业中男女数量差异不会太大,但男性数量还是占优势,占总体三分之一。

而值得关注的是,女性从业人员中,有2/3是乙方人员。

学历上,SEM从业人员以大专和全日制本科人员为主,分别占总体46%和37%。虽然有少数硕士以上学历人员,但与互联网其他领域相比,从业的学历门槛偏低。

地域分布上,北、上、广(整个广东省)人员加起来占了总体将近一半,其中广东省最多,其次是北京、上海。

二、甲方调研报告

1)基本情况

此次参与调研的人群,在从业时长上,每个年龄段覆盖都比较均衡。

值得一提的是,在从业2年以内的人群中,我们发现有11%是30岁以上,这也说明了有一部分人是在30岁左右及以后才开始进入SEM行业。而这部分30岁“半路出家”的SEMer中,有59%为一线专员。可见SEM行业对于入行的人员包容性较强,无太多门槛。

尽管医疗行业遭遇前所未有的大降温,但从业人员仍高居榜首。只是相对20医疗行业“一枝独秀”的状况,今年医疗行业的整体占比下降了很多,从35.54%将至24.05%。而教育行业人数有了较大提升,紧随其后占据人口第二大行业的位置。

2)薪酬篇(你们最想看的PART)

甲方人员平均薪资为6695.14元,这是基于上方样本情况得出的总体数据。而薪资高于6K的人员,仅占总体的25%。如果你的薪资是6000元,那么你已经打败全国75%的SEMer。

平均薪资最高的行业是金融行业,平均值为8187.50元;最低的是医疗行业,平均值为6152.08元。

从薪资端占比来看,4K-8K这两段薪资段其实在各个行业(除了金融行业)中占比都差不多是50%,区别较大的是4K以下和10K以上的部分。2.5-4K段占比最大的为建材家居行业,其次是其他和医疗行业;而10K以上占比最大的,是金融行业,其次是电商行业紧随其后。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游戏行业和旅游行业样本量低于15,数据不具备代表性,就没有放在图表中。但数据结果可以透露,游戏和旅游两大行业此次调研中,平均薪资分别是7475元和7454.55元。

由此看来,金融、电商、游戏、旅游,四个行业的薪资水平相对较高。

从地域来看,北京平均薪资水平领跑全国,上海紧随其后。而广东的薪资并未像“北上广”的名头那样跻身前三,而是落后于四川、福建和浙江,仅排名第六。

篇8:我国自动门行业现状调研报告

1. 国外自动门发展情况

自动门起源于上世纪30年代的美国, 随着超级市场的兴起而得到应用, 1930年世界上第一樘自动门记载于《纽约时报》。其后日本和欧洲发展迅速。在世界各国中, 日本使用推拉门数量最大, 一是日本的历史习惯, 自古以来普通建筑物都使用推拉门;二是日本治安情况良好;三是日本对自动推拉门相关技术研究比较完善。日本的沿街建筑物出入口70%以上使用自动推拉门, 一般商店即使只要十几平方米也都广泛采用。公共建筑物使用率更加广泛, 日本关西机场共使用自动门500多樘, 在世界各国的机场建设中使用台数占第一位。然而日本自动旋转门的使用量不多, 总使用量不足1000樘。欧洲是自动旋转门使用量最多的地区之一, 一方面是由于地理气候方面的原因和生活习惯, 同时也因为建筑物的雄浑气质和宽阔余绰的风格, 最重要的是因为电气控制感应, 变频技术产品和制造工艺先进, 促使自动旋转门技术成熟应用。以荷兰、德国、法国、瑞典为代表, 产生了自动旋转门的世界品牌。

2. 我国自动门发展情况

中国的自动门是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使用的, 当时的一些中日友好合作建筑工程如:中日青年友好交流中心、中日友好医院和北京饭店新楼项目由日方要求整体进口日本的自动门, 自此开始了中国的自动门发展的源头。中国最早使用的旋转自动门差不多同时从日本和欧洲进口。因此, 最初的自动门全部是泊来品, 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 世界各国知名品牌自动门进入中国, 并在中国设立当地法人。20世纪80年代, 欧洲的知名品牌自动门通过香港进入大陆市场。自动门进入中国初期, 自控技术在中国的应用只是开端, 由于门扇可以智能感应而自动启闭运行, 其神奇之处很快吸引了中国商业人才的高度关注。随着科技进步, 自控技术日益普及, 国内的一些军工企业开始学习研制自主自动门产品, 并建厂生产自动门, 形成了不同规模的民族品牌。这些品牌数量虽然不大, 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由于当时国内自主品牌太过弱小, 无论是技术能力还是企业实力都无法与国外大品牌相抗衡, 最终只剩下极个别的厂家, 通过不断研发自己的独特技术, 存留并壮大。

90年代后期到现在, 国外品牌纷纷以独资、合资、设立工厂和办事处等方式在国内开办业务, 而国内自主品牌经历了初期惨烈的竞争后重新组合, 在全国各地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目前几乎占据了国内市场的四分之三。

从技术水平上, 国内自动门水平与其发展历程极为相似, 从初期仿制低质到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目前, 一些国内领军企业已掌握了核心技术, 拥有了先进加工制造设备, 产品质量已接近甚至达到国外先进品牌的水平, 在部分领域甚至出现了全球首创的技术和产品。但同时, 大量落后的、粗制滥造的、低劣仿制的产品依然存在, 并占据了低端市场相当一部分的份额, 每年都或多或少出现一些安全问题, 严重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声誉, 损害自动门行业的健康发展。

3. 自动门生产企业情况

目前共有80多个自动门品牌活跃在中国市场, 一千多家企业从事自动门的制造、销售和安装。国外制造机电产品直接进口的国际品牌约10多家, 包括欧洲、日本等国际著名品牌。这些品牌的门体部件几乎全部国产, 一些辅助电器部件也开始国产化。不少不锈钢装饰公司纷纷开发旋转自动门, 利用制作门体的优势, 成套购入机电产品贴牌销售, 有的则购买电器部件进行组装编程打出自己品牌。

中国一些国产品牌在与国际著名品牌的较量中, 不断学习、创新, 经过多年的锤炼打造了一些知名度很高的民族品牌, 除占据相当大市场份额外, 有的产品出口海外的份额逐渐增加。推拉自动门国产品牌的扩张以上海、浙江、广州地区为主。有些品牌的生产量很大, 批发价格较低, 代理店购入后贴牌销售, 因此不同品牌使用相同母体机型的情况也相当普遍。

自动门国外主要品牌如:必盛、宝盾、纳博克、松下、多玛、盖泽等;国内品牌:凯必盛、信步、福田、欧必翼、乘方、欧尼克等。

4. 自动门产量分布及市场价值情况

2000年以来, 中国自动门产品使用量逐年递增, 平均增速达20~30%。截至2005年, 自动门市场各类产品保有量约10万樘, 其中以推拉门居多, 旋转门仅有8000樘, 两翼门不到3000樘。其后四年间, 自动门保有量持续快速增长, 品牌和生产企业不断增加, 2009年市场规模超过28亿, 各类自动门保有量达28.4万樘, 旋转门超过1.5万樘, 其中两翼门约6000樘。2009~2012三年间旋转门尤其是两翼旋转门快速发展, 市场规模已接近总产值的50%, 逐渐成为自动门市场的主力产品。

近两年, 随着楼堂馆所等公用设施的停建, 自动门尤其是旋转门产品受到重大影响, 增速趋缓。目前国内市场有80多个自动门品牌约3200家自动门企业, 其中有规模的旋转门生产厂家约150家, 其余3000家主要生产安装平移推拉门, 产值规模从几十万到上千万元不等。各类型产品年安装量超过19万樘, 其中旋转门约6000樘, 两翼旋转门约3800樘, 部分国内品牌还出口国外。国内正常使用的各类自动门约93万樘, 两翼旋转门1.9万樘。

全国自动门产品年销售额超过46亿元, 各类旋转门约占46%, 其中两翼旋转门在13.3亿元左右;其他门类型以推拉门为主, 约22亿元;平开门、折叠门等类型约2~3亿元。某些自动门项目通常附带有手动门、玻璃装饰等工程, 加上自动门维修、配件零售等, 全年工程额超过60亿元。

从产能方面来看, 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前十年间, 自动门处于高速发展期, 厂家少、价格高、利润大, 经常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各大厂家产能偏不足, 有外资背景的品牌还需要从国外整体进口。随着市场存量的增加, 生产厂家的增多, 竞争渐趋激烈, 价格和利润率不断下降, 各厂家应对策略有所不同。部分品牌通过接手破产国企并在全国各地设立分厂来扩大产能, 但也造成了其开工率不足, 设备利用率不高的结果;一些国外品牌正进行收购和兼并优质企业, 重新整合资源;多数企业相互间形成委托加工联盟, 分解消化产能不均的情形。目前总体产能基本适应市场需求。

从地域分布来看, 自动门相对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及辐射地区。旋转门以华东地区、东北地区和京津地区最为集中, 约占总量的75%, 中部和西北地区约为20%。而以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华南地区, 经济较为发达, 但由于冬季没有保温需求, 另一方面因独特的传统文化习俗, 导致该地域极少采用旋转自动门, 高档场所多以手动门装点。近些年, 自动门有向西部核心城市推进的趋势, 用量不大, 但由于当地无厂家, 竞争较少, 运输安装维护等需要一定条件, 因而售价和利润相对较高, 不少知名品牌已进入诸如西藏、青海、新疆等省份。

自动门行业产量比较大的领军企业, 旋转门年产量在200~400樘, 推拉门年产量约一万樘左右, 产值1亿~3亿元;中型企业旋转门产量约在100~200樘, 推拉门3000~8000樘不等, 产值3000万~1亿元之间。其他一些小企业及装饰公司、不锈钢公司兼做自动门的, 年产量十几到几十樘不等。这两三年, 自动门行业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 部分直销公司转型改做OEM, 批发机组或定制门体, 其中一些大型企业已可做到年生产旋转门200樘以上, 平移推门机组超过5万套。

二、自动门介绍

1. 定义

建筑工业标准JG/T177-2005《自动门》给出的定义是:由各种信号控制自动启闭出入口并具备运行装置、感应装置及门体部件的总称。通常意义上的自动门是指供人通行的自动门。自动门从理论上理解应该是门的概念的延伸, 是门的功能根据人的需要所进行的发展和完善。门一般包括固定部分即门框, 和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可开启部分即门扇, 其用途主要是允许和禁止出入。

2. 主要用途

自动门除了上述基本用途外, 尚有以下用途:

(1) 实现门的启闭机械化、自动化, 保证运行安全可靠。门的启闭实现了电机驱动, 大大减轻了出入门的劳动强度和通行效率。由于采用了先进的控制技术和安全保护措施, 使出入自动门更加安全可靠。

(2) 通过门的密闭性能, 起到节约能源的作用。自动旋转门无论转到哪个位置对门外都是敞开的, 对门内都是关闭的, 减少尘土的侵入, 增加了密闭性, 因此能减少热量损失, 节省了能源。其他型式的自动门由于能快速自动关闭门并能调节门扇开启宽度, 也增加了其密闭性和节省能源的性能。自动门节能效果明显, 超市推拉自动门节能效果约为60%, 旋转自动门的节能效果为95%以上

(3) 增强了建筑物装饰美化功能。由于自动门广泛采用了新设计、新装饰材料和新的加工工艺, 其造型和结构与建筑物会更协调、更匹配、增强了建筑物美化功能。

(4) 可以满足多种特殊功能。根据不同的应用场合和不同的需要有多种特殊功能的自动门应运而生。例如, 多种形式的旋转门、可折叠的自动旋转门、折叠自动门、可伸缩的庭院自动门等。这些自动门都是为满足特殊需要而产生的。

3. 分类

自动门的分类主要是按启闭方式分, 包括:推拉门、平开门、折叠门和旋转门四大类, 每大类中还可细分和组合。还有其他按门体材料、感应方式、运行装置、安装方式及门扇数量等方式分类。

三、自动门标准情况

1. 国际标准

自动门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从国外引进的, 国际上主要的自动门标准为:

2. 中国标准 (国标和行标)

中国的自动门标准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 1994年建设部出台了JG/T3015.1-1994《推拉自动门》和JG/T3015.2-1994《平开自动门》, 对自动门市场起到了相应的规范作用。

随着科技进步和市场的不断开放, 自动门行业涌现了很多新技术和新产品, 为适应新的技术要求, 2000年以后, 建设部又组织修订新的自动门标准。2005年, JG/T177-2005《自动门》行业标准正式发布, 代替了JG/T3015.1-1994《推拉自动门》和JG/T3015.2-1994《平开自动门》。随后的几年, 又有一批自动门相关的系列标准纷纷出台, 完善了行业标准体系。目前实施的标准如下:

横向对比国际标准, 在速度设定、冲击力限值、存在传感器盲区高度、具有故障输出功能的传感器设置等指标方面, 我国标准都与国际标准保持一致, 中国自动门行业标准具有国际先进性。

四、自动门行业存在状况和应对措施

1. 自动门厂家普遍遭遇竞争恶化、利润下降的局面

自动门行业整体虽不大, 但企业数量大, 分散较广, 集中度不高, 行业竞争激烈。从上世纪90年代末起到现在, 进入中国的国际知名品牌遭遇市场价格下滑的挑战, 销售量锐减, 目前约占市场的20%左右, 主要依靠机场、高档国际建筑等高端市场以及业主指定品牌的机遇。目前国内品牌自动门产量虽然已占到80%, 但其中低档产品数量却占到一半的份额, 存在极大的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旋转门核心零部件和铝型材都是专业厂家统一供货, 电气元件都为进口品牌, 集中由欧洲和日本的6-7家企业供应。铝型材主要由天津和山东供应。自动推拉门很多小厂家集中在江浙地区, 核心部件多为当地企业生产, 已形成产业链。以仿制日本欧洲品牌为生, 侵权现象严重, 个别品牌假货比真货多。

为了应对这一不利局面, 一些知名品牌已开始积极响应, 研究对策。比如:

(1) 一些厂家研发新产品, 进入新领域, 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如家用自动门、公共快速通道、屏蔽门等;

(2) 个别厂家另辟蹊径, 研发全新技术, 替代传统技术, 利用技术优势, 避开旧技术的恶性竞争, 如磁悬浮技术;

(3) 一些知名国际品牌积极寻求兼并重组, 组建大的集团和网络, 以期占有更多市场份额, 提升市场话语权, 如亚萨合莱;

(4) 一些厂家联合组建销售联盟, 互相利用各自优势, 取长补短, 节约成本, 避免打消耗战;

(5) 一些厂家运作上市, 以期利用资本市场融资。

2. 质量安全状况

随着自动门市场的逐年增大, 自动门安全问题益发凸显。近年来, 发生过多起自动门 (尤其是旋转门) 夹伤夹死行人的事故, 社会影响巨大。

2004年12月27日, 重庆一名妇女脑袋夹在某酒店旋转门, 右耳被挤掉;

2005年8月18日, 上海一八旬老妇被某酒店旋转门夹伤左手, 缝了12针;

2006年3月, 山西太原旋转门夹伤4岁男童;

2006年5月28日, 固原市一名3岁女孩被某商场旋转门夹住双脚, 经消防人员半小时努力救出;

2006年8月24日, 天津一老人右手被夹在某大厦旋转门, 被救出后几乎晕厥;

2007年5月20日, 银川一6岁男孩腿架在火锅门口的自动旋转门缝隙中拔不出来, 经过消防官兵20多分钟紧急救援才把小男孩成功救出;

2007年6月14日, 北京永兴花园饭店两翼旋转门夹死3岁半男童;

2011年5月30日晚, 天津一位大爷的右手卡在了饭店旋转门, 约半小时后被消防人员破拆救出;

2012年8月29日上午, 在淄博火车站附近7天连锁酒店门口一起旋转门夹住五岁男童的事件 (鲁中晨报) ;

2014年4月, 天津连续发生两起旋转门夹住小孩手臂一直卷到门中间才停住, 天津电视台“第一观察”栏目作了报道;

以上安全事故年年都有发生,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标准执行不力, 缺乏监管。强制性标准JG 305《人行自动门安全要求》的出台为自动门行业的安全性能提供了依据, 然而其执行情况一直没有监管。很多厂家出于生产成本考虑, 避谈标准, 使用不合标准的材料、不控制制动距离、不装安全传感器等等, 带来了重大的安全隐患。

(2) 用户不懂标准, 干预设计。很多用户为了设计上哗众取宠, 任意要求厂家制作特形门, 违背规律。比如要求制作超高超大超重门, 不符合安全标准, 也不符合物理定律, 造成安全隐患。

(3) 管理不到位, 人员技能跟不上。一些厂家缺乏管理和培训, 同样的产品, 每次生产安装的结果差别很大, 很难保证设计效果。

(4) 对用户缺少培训, 对消费者缺少警示。不少厂家安装验收后缺少必要的使用培训, 同时也缺少醒目的警示标识, 比如未成年人不得在旋转门附近玩耍, 用户和消费者在类似事件上往往不知道如何处理, 而在出现紧急情况时, 又不知如何操作或者胡乱非法操作, 造成误伤害。

以上这些原因, 在安全标准上都有规定, 如果标准能得到确实实施, 很多安全事件都可以避免。因此自动门安全性能的检测和监管非常重要。

为了推进标准实施, 持续评价产品的安全性能, 通过多方探讨、研究, 现已启动第三方安全认证, 这或将成为自动门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目前, 自动门安全认证项目正稳步推进, 首批认证已进入现场检测阶段, 近期即将出成果。利用认证自动门产品将推向更高的安全标准, 产品更加安全可靠, 促使行业走向良性发展的道路。

认证检测试验室方面的问题是:目前具备自动门标准检测资质和能力的试验室并不多, 一方面是因为自动门业务不是太多, 另一方面自动门并不是成批量标准化生产的产品, 而且结构较大不利于建立试验样品。有资质的试验室检测费用很高, 企业负担较大, 协会也很难把握检测业务。

从企业需求和协会长期业务来说, 协会有必要整合多方资源, 成立自动门电动门窗检测试验室, 有利于增强协会的凝聚力, 有利于标准认证的推广实施。试验室可有下列三种方式:

(1) 协会自筹资金, 自备人员、设备、资源, 成立自己的电动门窗试验室, 申请获得相应的试验室资质。

(2) 协会与相关的检测机构、认证机构、研究院等单位共同出资, 利用这些机构的资源、人员和渠道, 合作组建试验室。由于协会并没有检测试验室的经历、人员、设备和渠道, 相对来说, 这一方式最为合适, 充分发挥协会在行业影响力的优势和相关机构在检测方面的渠道优势, 可以较为顺利的拿到试验室资质, 开展业务。

(3) 委托现有的试验室, 作为协会指定试验室。此方式是一种松散合作, 目前地方上有一些试验室有相关业务需求。

3. 人员培训

自动门行业虽然不是一个很大的行业, 但其综合性比较强, 跨建筑、工程、金工、钣金、自动控制等多领域, 因而对于一名合格的一线制作、安装人员来说, 需要具备不同领域的综合知识和技能。传统的职业分类和职业管理培训多以单方面技能为指标, 传统行业, 如工业或建筑业对于从业资格的管理要求非常明确, 而自动门行业一方面没有独立的从业资格划分, 另一方面也没有对从业人员的资格提出明确要求。从多年的行业发展经验和不完全的调查走访来看, 多数自动门企业拥有一些电工、焊工等必备的特种操作证 (也是应付检查, 有些甚至是检查期间临时借用) , 这些人员也并不是专人专岗。可以这么说, 目前自动门企业并没有自主要求从业人员的任何资格。

自动门企业的从业人员基本上来自三个方面:一是传统行业转行来的, 这些多数带有一些传统行业的从业资格证;二是同行业的熟练工人, 一般没有从业证书, 这部分是一线的中坚力量, 也有部分是传统行业转行的又具有了自动门的从业经历;三是直接招的新人, 有些具有相关的职高、技校培训经历, 有些完全没有经过任何培训。

自动门行业基本上沿袭了传统的学徒式培养方式, 新人被安排一名师傅带一段时间到能独立上岗;也有一些分工较细的企业, 安排新人跟着不同的师傅轮岗。这种方式对于各行业的新人来说, 都有一定的必要性, 但终归有很多的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由于行业缺乏系统全面的培训, 因而师傅们本身的系统知识和技能存在不足, 这样一批一批培养出来的从业者极有可能存在先天不足;

(2) 这种培养方式都在企业内部, 缺少与外部交流, 久而久之, 每个企业的员工只熟悉自己的产品, 缺少整个行业的通用技能;

(3) 师傅们自身通常也是这样学出来的, 再加上多年的实践摸索, 动手能力强但未必有较强的表达和教学能力, 因而学员很难学到师傅的全部本领;

(4) 由于没有教材, 师傅们不会做专门的教学计划和全面的教学动作, 只是遇事说事, 可能一个阶段企业只进行了某种单一产品的生产或工艺过程, 学员在这个期间可能只接触到某一项技能, 教学效率低下;

(5) 缺乏考评机制, 通常按主观意识判定合格与否, 不能真正考评学员的实际能力。

整体来说, 整个行业完全依靠经验摸索和传帮带, 缺乏系统的技能培训, 严重影响了自动门的生产、安装质量, 更为突出的是一旦产品过了维保期, 其性能就会严重滑坡甚至不得不拆除更换。自动门安全事故频发也与从业人员缺乏系统培训与考核有着密切的关系。

综上所述, 在自动门行业推行从业人员资格培训和上岗证书对于规范生产安装工艺, 提高产品质量, 推动整个行业发展, 淘汰粗制滥造产品有着重大的积极意义。

初步设想资格认定宜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1) 分级与考评

可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 每个级别工作满三年且无转行的情况下, 可以申请评审晋升。评审晋升考核分理论测试和实操技能。

(2) 报名条件

初级要求具有高中或同等学力以上, 中级须从事本行业三年以上, 高级须从事本行业十年以上。每年定期组织一或两次考试和实习。

(3) 授权基地

资格证书由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统一制作颁发。协会按地域分布设置合作培训基地, 培训基地需具备课堂教学和实习车间的条件。

(4) 受训生源

各自动门相关企业在职职工;可联合大、中专院校和职高设立理论课堂, 并聘用培训老师, 由学校向在校生推广;联合培训机构面向社会人员推广。

(5) 培训师

从合作学校和企业中选取。由协会根据培训要求和行业人力资源信息统一聘任颁证, 统一组织分工授课。

(6) 培训教材

教材分授课教材和题库。协会组织行业专家、高校自动化领域教授和企业资深人员组成编写组, 合作编写, 也可根据情况分主、参编。编制经费由参与企业分摊。

教材主要内容拟分为基础知识和操作两类;基础知识包括自动门知识、相关配件 (传感器、控制器、电机、五金、地弹簧等) 、各类仪器仪表、检测工具。基本操作包括机加工 (金工主要涉及车、钻、焊) 、钣金 (剪、折) 、组装调试、电气。

上一篇:品管制度催收下一篇:一件有趣的事初一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