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能源行业发展报告

2023-05-18

随着国民文化水平的提升,报告在工作与学习方面,已经成为了常见记录方式。报告是有着写作格式与技巧的,写出有效的报告十分重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智慧能源行业发展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智慧能源行业发展报告

能源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发展报告(2017)

第一章 能源行业信用体系建设概述

2016年以来,国家能源局依托行业监管职能,积极探索、主动作为,在机制建设、制度建设、平台建设、信息归集应用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效。

一、《能源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意见(2016~2020年)》《能源行业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归集和使用管理办法》《能源行业市场主体信用评价工作管理办法》等制度文件渐次出台,行业信用体系建设总蓝图日渐清晰,信息归集使用的程序、要求等内容不断明确,信用评价行为更加规范,推动能源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有序开展。

二、编制《能源行业市场主体信用数据清单(2018版)》《能源行业市场主体信用行为清单 (2018版)》《能源行业信用信息应用清单(2018版)》“三清单”,规范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归集、信用行为界定、信用信息应用。

三、组织推进电力、煤炭、油气领域15项信用评价指标的研究制定,形成评价规范,推进信用信息评价规范化、标准化。

四、建设涵盖“信息数据共享系统”“信用能源”门户网站和移动客户端三方面的能源行业信用信息平台,实现了能源行业信用信息的归集和发布。

五、截至2017年12月7日,能源行业信用信息平台累计归集数据270万余条,并回传国家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能源企业数据,初步实现与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数据的对接交换。

第二章各派出机构、全国能源行业协会能源行业信息体系建设情况

一、派出能源监管机构工作情况

1、山东、福建、江苏等地方能源监管办根据本地实际“量体”制定信用体系建设制度。

2、华北、华东能源监管局作为能源行业信用信息初始数据归集工作试点单位,及时上传“双公示”数据,在综合监管系统中开设监管问题汇总模块,将涉及各领域的失信信息汇总并与企业许可信息关联,推进信息归集与使用工作衔接顺畅。

3、西北能源监管局、贵州、甘肃、浙江能源监管办建立 “双随机,一公开”机制,规范红黑名单的产生和发布程序,将所辖企业全部纳入信用监管范围,建立健全市场主体的准入与退出机制。

4、南方能源监管局、甘肃能源监管办等公布违犯许可制度的企业名单,强化信用信息在监管工作中的应用,督促整改并加大日常监管力度,对守信企业减少现场检查频次,依法依规开展工作。

5、东北能源监管局、河南、四川能源监管办等单位积极开展行业信用平台建设、信用监管等课题研究,取得一定科研成果。

二、全国性能源行业协会工作情况

1、中电联、中电建协、煤炭工业协会等全国性能源行业协会,不断完善信用评价规范,积极开展信用评价工作,深化行业自律,推动能源行业信用体系建设。

2、中电联等协会率先建立信用信息平台进行信息归集及共享,打造网上服务窗口,实现与“信用能源”的衔接。

3、中电联等协会利用简报、月刊、培训会等多种渠道、方式,宣传能源行业信用文化,开展诚信文化的宣传教育活动,建立了行业企业诚信文化和企业信用履约能力的联系体系。

第三章 能源行业市场主体信用状况分析

一、电力行业信用状况(样本总数:13140)

1、社会信用代码统一情况分析注册时间在3年以下的企业有3235家,其中已完成社会信用代码统一工作的3119家,占比96.4%,基本实现代码转换;注册时间在3~10年的企业,完成社会信用代码统一的占比约90.1%;注册时间在10年以上的企业,完成社会信用代码统一的仅占比79%,社会信用代码统一工作还需加强。

2、司法纠纷案件类型情况分析电力企业存在司法失信的394家,占比3%。其中,有履行能力拒不履行法律文书义务的283家,占比72%,问题较为突出,应引起重视。伪造证据、妨碍抗拒执行法律文书义务的23家,占比6%。

3、行政处罚分析在所涉及行政处罚的82家电力企业中,超越许可范围从事承装电力设施业务的31家,占比38.27%;其次,存在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13家,占比16.05%。

4、环保失信情况分析在选取的样本中,2014年974家,占比7.4%;2015年819家,占比6.2%;2016年924家,占比7%。 从环保失信原因来看,因排放废水、危险废物及重金属污染物问题失信的企业数据一直维持同一水平,因排放废气导致失信的企业较2016年有所增加。

5、黑名单企业分析在黑名单内769家电力企业中,由工商发起的针对吊销营业执照企业的惩戒占比最高,达到15.9%,共123起。其次是证监会处罚、安全生产、海关失信等。

6、信用评价等级分析共抽取572家企业进行了信用评价,被评为AAA等级企业共计515家,占比约90%。但参评企业占比仍相对较少,还应提高企业的自愿参评率,更大范围反映企业信用情况。

7、小结从以上分析来看,电力企业信用情况整体较好,失信行为主要集中在有履行能力拒不履行法律文书义务、超越许可范围、安全生产和废物排放等几个方面,应加大关注和监管力度。

二、油气行业信用状况(样本总数:1200)

1、社会信用代码统一情况分析注册时间在3年以下的企业有296家,其中已完成社会信用代码统一的276家,占比93.4%。注册时间在3~5年的企业378家,已完成社会信用代码统一的337家,占比89.1%。注册时间在10年以上的企业269家,已完成社会信用代码统一的196家,仅占比73%。

2、生产安全情况分析截至2016年12月底,全国排查出的29436处油气输送管道隐患中已整改完成29435处,整改率99.99%。其中,7390处重大隐患已整改完成7389处,整改率99.99%。

3、司法纠纷案件类型情况分析调取涉及油气领域的20年历史司法文案数据866件,合同、无因管理、不当得利纠纷的数量最多,共356件,占比41.1%,其次是劳动争议和人事争议,共166件,占比19.1%,两类案件总计超过半数。

4、环保失信情况分析在选取的1200家油气企业样本数据中,排放废气类失信企业65家,占比38.6%;排放废水和危险废物类失信企业各为50家,分别占比29.8%;排放重金属污染物类失信企业21家,占比1.75%。

5、信用评价等级分析2017年,对26家油气企业进行信用评价,结果显示,AAA级企业占比相对较低。其中AAA级企业16家,占比61.5%;AA、A级企业10家,占比38.4%。

6、小结通过针对油气行业企业5个方面的信用分析,油气企业的安全生产诚信正在提升,信用评价工作有待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中应控制因合同、无因管理、不当得利纠纷及劳动争议而引起的司法失信,应重点关注因废水、废气和危险废物排放而失信的情况。

三、煤炭行业信用状况(样本总数:425)

1、社会信用代码统一情况分析注册时间在3年以下的企业55家,已全部完成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转换。注册时间在3~5年的企业62家,完成社会信用代码统一的比例较低,占比33%。注册时间在5~10 年的企业121家,完成社会信用代码统一的92家,占比76%。注册时间在10年以上企业187家,完成社会信用代码统一的112家,占比60.6%。

对比来看,成立3年以上的企业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占比低于电力、石油企业。

2、环保失信情况分析2014~2016年,环保问题督办企业和环保重点监控企业的数量基本持平。

选取425家煤炭企业的环保失信事件样本数据,排污企业生产隐患主要以废气、噪声、违法生产问题占比较大。

其中,排放废气污染类失信企业116家,占比27.3%;噪声污染类失信企业85家,占比20.1%;违法生产类失信企业74家,占比17.4%。

3、司法纠纷案件类型情况分析调取煤炭领域近20年的失信类司法案件数据74473件,合同、无因管理、不当得利纠纷数量最多,共40284件,占比54%;劳动争议和人事争议,共11184件,占比15%。

4、信用评价等级分析112家参评煤炭企业中,信用等级达到AAA的104家,占比92.8%。

5、小结通过信用分析,煤炭企业自愿参加信用评价的意识有待提高,在经营管理中应控制因合同、无因管理、不当得利纠纷及劳动争议而引起的司法失信,需重点关注生产经营可能存在的废气、噪声、违法生产、废水、粉尘等隐患,及时发现问题,尽早开展整改。

第四章 能源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困难及问题

一、社会信用立法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最重要、最基础的关键性工程。但到目前为止,我国宏观层面立法欠缺,尚无一部全国性信用法律法规对信用信息的归集和管理等进行明确规定,尚未形成体系化的信用法律规则。

二、从能源行业信用体系建设的工作机制来看,尽管已建立能源信用体系领导小组、办公室和联系人制度,但与实际需要还存在诸多差距。上下统

一、协同运转和联合奖惩的信用工作机制尚在探索之中,部分企业尚未建立相应的信用管理部门和具体业务工作人员,工作运转效率相对较慢,信用绩效考核制度还需要研究形成,工作运行机制有待完善。

三、目前,能源行业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合作机制初步形成,历史数据已初步归集,但相关信源单位的信用信息多在本系统、本行业内部封闭运行,数据流动性差,开放程度较低,部门壁垒和数据孤岛现象突出。

四、信用信息在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企业管理、联合惩戒等方面的深度、广度还不够,有待加强。

五、能源行业信用评价工作尽管已取得一定成果,但仍存在评价过程有待规范、评价结果中AAA级企业过度集中的问题,需加强评价结果在政府监管、行业激励、企业商业经营中的应用。

第五章 能源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发展展望

一、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门类众多。 下一阶段,能源行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将着力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各单位责任,完善相互协调配合机制。同时,以起步较早、开展较好的电力行业领域为引领,带动其他能源行业领域信用工作共同前进。

二、围绕规范市场运行、保障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完善信用信息归集机制,不断扩展信用信息归集范围。

2018年,还将在完成历史信用信息数据的基础上,通过能源行业信用信息系统平台的接口导入和平台录入方式,实现实时信用信息归集,确保到2020年,能源行业信用信息归集覆盖率达到95%。 同时,根据信用信息标准,从不同维度整合数据,加强与各信源单位、国家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及“信用中国”的数据共享,实现数据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增值利用,满足各方面需求。

三、加快出台信用信息修复、异议处理、联合奖惩实施细则等制度,对获取的司法、环保、安全等方面企业信用信息进行细分类、再梳理,及时形成全面、详实的企业守信失信纪录,组织开展能源领域失信主体专项治理,推进信用信息在行业监管、信用评价、企业管理、联合奖惩等方面的应用。

四、推进能源行业市场主体信用评价与信用咨询相结合试点工作,指导行业协会信用评价工作规范有序开展,做好评价机构和评价工作的监督管理,确保过程合法透明、结果公平公正,推动信用评价结果的广泛应用。

五、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和宣传,积极培育能源行业信用文化,大力倡导诚信道德规范,弘扬积极向善、诚实守信的传统文化和现代市场经济的契约精神,形成崇尚诚信、践行诚信的行业风尚,努力营造诚实、自律、守信、互信的能源行业信用环境。

第二篇:新能源行业分析报告

1.新能源行业概述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

相对于传统能源,新能源普遍具有污染少、储量达的特点,对于解决当今世界环境污染问题和资源(特别是石化能源)枯竭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2.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历程

上世纪80年代初期,新型可再生能源技术开始列入国家重点攻关计划。但是由于中国当时煤炭资源比较丰富,加上新能源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并没有较大发展。进入90年代,国际石油危机,使人们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各个国家开始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此时我国主要站立了风能、太阳能、潮汐能和生物能的能源示范基地。2006年中国通过并实施了《可再生能源法》。2007年国家也制定了相应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近几年,新能源行业得到了国家的相关鼓励政策,才得到了大力发展,且中长期的发展前景极为广阔。

3.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

①战略意义更加突显:20%节能目标,40-45%减排目标; ②政策环境不断完善:30多项配套政策,包括规划、价

格、补贴、财税,产业指导等政策;

③投资投入不断增加:国有、外资、民营资本及金融资本大量注入,带动制造业的发展,如风机制造、太阳能光伏电池及组件制造、太阳能热水器制造等;

④与其他产业的交叉结合开始增加:现代通讯行业、农业、交通行业、建筑行业等;

⑤市场规模扩大:风电装机规模连续四年翻番,光伏市场开始起步,太阳能热水器增长速度超过30%

总体而言,中国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已经取得显著发展,技术水品有了很大提高,产业化已初具规模。生物质能、核能、地热能、氢能、海洋能等新能源发展潜力巨大,近年来得到较大发展。为适应节能减排要求,混合动力车、纯电动力车、燃料电车等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汽车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4.新能源行业宏观环境分析(PEST)

(1)政治

国际:随着传统能源日益紧缺,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国家采取鼓励鼓励新能源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新能源的生产规模和使用范围正在不断扩大。《京都协议书》到期后新的温室气体减排机制将进一步促进绿色经济以及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全面进行,新能源将迎来一个发展的黄金年代。

(2)国内

①今年来产值以年均超过25%的速度增长。

②2006年《可再生能源法》正式生效后,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与之配套的行政法规和规章来推动新能源的发展,中国新能源行业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③07年9月4日发改委发布《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极大地提振市场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兴趣

④2010年新能源发展配额目标将写入“十二五”规划。这也是《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发布后,国家能源局对相关内容首次表态。

中央政府仍将继续支持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壮大,在项目审批、财政补贴、招商引资等方面予以扶持。受益于良好的外部环境,新能源产业将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

第三篇:武汉新能源产业发展报告

新能源是指新发现的一次能源以及通过新型能源转换技术获得的二次能源等,可再生能源是指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本规划统称为“新能源”。我市新能源产业在“十一五”期间得到快速发展,太阳能光伏具备较好发展基础,生物质能初具特色,半导体照明和能源动力电池得到较好培育,氢能产业蓄势待发,风力发电和核电设备制造初具规模,新能源产业集聚了一批实力较强的企业,掌握了一批支撑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技术支撑体系进一步增强,奠定了较好的产业发展基础,是我市加快培育的新兴产业之一。2009年全市新能源集聚企业近10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6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近70亿元。

(一)光伏发电形成市场优势

我市光伏产业在全国具有相当的市场份额,在应用系统方面的研发走在全国前列。日新科技、珈伟科技、迪源光电、华灿光电、兴隆源等企业从事太阳能电池、光伏发电技术产品研发和制造,具有国内领先的研发实力和一定的市场占有率。日新科技主要从事太阳能光电产品研发,其生产的太阳能半导体照明系统,居全国市场占有率前三位,已经成为我国西部市场太阳能户用系统电池组件的最大供应商之一,公司研发的太阳能发电与建筑一体化技术,先后在部分北京奥运场馆、武汉植物园等工程得 1

到成功应用。珈伟太阳能(武汉)公司是珈伟集团在武汉设立的生产及运营中心,公司引进国外先进的自动生产线,生产高效率、低成本太阳能电池、1W到200W的系列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光伏应用产品,已成为中国知名的太阳能光伏产品的供应商之一,产品95%销往美国、欧洲和澳洲等地。

(二)生物质能等其他新能源形成特色

目前,武汉生物质能产业分为生物质发电、垃圾发电、生物柴油三个方面。在生物质发电领域,以凯迪为龙头的环保企业加大对生物质发电项目投入,先后和全国产粮大省中266个县市签订了生物质发电供热协议,其中,项目已进入可研阶段80个,已开工建设的22个,已并网发电1个。在武汉及武汉周边城市实施的有江夏、监利、荆州、随州、襄樊等20个生物质热电项目。在垃圾发电领域,武汉重点推进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加快汉阳锅顶山汉口府河、蔡甸千子山、江夏长山口、洪山群力村等5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该项目的建成能有效的实现垃圾减量,也将较好的实现资源回收利用。在生物柴油领域,艾瑞公司、达瑞科技企业采用废弃油脂生物柴油转化技术、甲醇转酯化生产技术以及菜籽直接提取油脂转化生物柴油等技术在武汉开始得到应用,并已进行的产业化生产,生物质柴油的产业化应用也将为武汉生物质能源新的增长点。

(三)半导体照明得到较好培育

半导体照明是湖北省、武汉市重点培育的新型光产业之一,湖北省将“LED半导体照明项目”列为“百项重点高新技术产品推广计划”首位,武汉市被列入科技部21个“十城万盏”试点城市,并获批成为新的国家半导体照明产业基地。武汉迪源光电具备提供LED照明整体方案的技术实力,产业园一期形成了年产外延片12万片、大功率芯片1亿只、路灯3万盏的生产能力。

(四)氢能产业化加快推进

武汉氢能科技成果产业化取得了较大进展。依托武汉理工大学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关键材料、核心组件、燃料电池发动机及燃料电池汽车等方面的优势,武汉理工新能源有限公司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于CCM技术的燃料电池核心组件MEA制备技术等,建成了一条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膜电极生产线,产品全部面向海内外市场。该公司是中国第一家专业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膜电极供应商,产品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银泰科技公司是一家具有相当规模的电池生产企业,近年来,该公司一直致力研究燃料电池系统优化和集成技术、水、热管理技术、模块化技术和燃料电池电源控制技术,开发适合通信基站备用电源的燃料电池系统。银泰科技公司致力研究燃料电池系统优化和集成技术、水、热管理技术、模块化技术和燃料电池电源控制技术,开发适合通信基站备用电源的燃料电池系统,在燃料电池领域确立国内领先地位。目前,两公司力争做大做强燃料电池产业链,在国内确立领先地位。

(五)风力发电和核电设备制造初具规模

我市风力发电和核能以设备制造为主,同时建成了一批风电示范项目。国测诺德的风力发电机组总装技术从瑞典引进,现在是湖北省内唯一一家从事风力发电机组制造的高科技企业,产品类型横跨两叶片及三叶片风机,是中国风机市场唯一同时拥有两叶片和三叶片技术的风机生产商,我市形成以国测诺德系统总装集成为龙头、汽发、中船6803厂、461厂、471厂、3303厂、中科凌云、凌久高科等关键零部件制造企业的风电产业链。国测诺德目前在东湖开发区拥有3.6万平方米厂房,在内蒙古拥有50万千瓦的风电厂。另外,武汉中科凌云新能源公司研发的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永磁悬浮风力发电机为国际首创。

核能装备制造目前虽然规模较小,但具备一定的基础和较强的技术实力。武锅核电在江夏庙山开发区建成了14000平方米的全封闭式新厂房,并购臵了专用组合机床等大型关键设备,在建造厂房、设备搬迁的同时,从组织机构、人力资源配臵、基地建设及后续保障条件等方面全面铺开,根据专项产品封闭式生产的要求,新增的四大主要设备也先后完成了调试和验收。核动力运行研究所为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成员单位,是我国目前唯一专门从事核动力运行研究和技术服务的科研事业单位,现已建成保障国家核电运行安全的技术支持和后援体系,并构筑了核电无损检测技术、核电仿真技术、核蒸汽发生器设计试验与维修技术三大技术支柱,其技术能力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六)技术支撑体系进一步增强

我市培育新能源产业具有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武汉核动力运行研究所、中南电力设计院、国家电网武汉高压研究所等及相关企业都具有相当的研发实力和技术储备。2009年,市政府和华中科技大学合作共建武汉能源研究院,以政府、高校、企业合作的形式打造武汉高校、企业新能源联合研发中心,聚集人才,支撑产业发展,引领前沿技术。包括太阳能热发电、风能、生物质能、核能、智能电网、新兴高效动力电池、碳减排及资源化综合利用等研发平台及新能源政策研究。

二、新能源产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从目前发展情况看,新能源产业整体规模较小,虽然呈现了较好的发展态势,但还存在的问题也比较明显。

(一)新能源产业本身面临的市场风险较大。以生物能源为例,前期以秸秆等为原料的生物质能源生产企业正陷入原料供应不足的困境,有的项目甚至暂时停产或半途而废。利用地沟油生产生物柴油的项目因为原料油的问题,也呈进退两难状态。从光伏发电和氢能的市场看,主要依赖海外市场,国内消费市场拓展缓慢,市场狭小,没有形成连续稳定的可再生能源市场需求,从而使可再生能源发展缺少持续的市场拉动。

(二)资金短缺,缺乏有效的融资机制。新能源的研发

技术从实验室到工程应用的转化,其资金投入较多,风险较大,如凯迪的太阳能柴油项目以投入前期研发资金10亿元。资金短缺和缺乏有效融资途径制约了新能源领域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使得具有部分和全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产业迅速扩大规模。

(三)产业科技资源未得到有效整合。武汉具有丰富的从事新能源产业的科技资源,拥有发展新能源产业的良好基础条件,烦富有成效的参与新能源技术和产业发展的较少,如武大、华工在燃料电池,生物能源领域所具有的科技优势尚未进行有效整合,将科技资源转化为产业核心竞争力的能力还不够。

第四篇:新能源汽车发展研究报告

一、什么是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装置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目前正在开发的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汽车、纯电动汽车、二甲醚汽车、氢燃料汽车、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汽车、醇类燃料汽车以及以植物油为燃料的汽车等。

1. 混合动力汽车

混合动力汽车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动力组合起来的新型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具有以下优点:汽车内燃机的最大功率可以根据平均需要来设置;电池可以有效储蓄制动、减速时节省的能量;慢速行驶时,可以关闭内燃机,由电池进行驱动,实现污染物的零排放;内燃机可以有效满足耗能大的空调、取暖设施的需要;电池不会发生过充等现象,能够保持良好的状态,降低了使用成本。但如果长距离高速行驶并不能节省用油。

2.纯电动汽车

纯电动汽车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纯电动汽车的优点是:无污染,噪声低;源效率高,来源多样化;结构简单,使用维修方便。但是由于技术和成本上的问题,纯电动汽车目前仍存在一些缺陷。最主要的问题在于,目前蓄电池单位重量储存的能量太少,一次充电后行驶里程不理想;储量的电池使用寿命较短,使用成本高,纯电动汽车总体成本比较高,当然这也和纯电动汽车没有实现商业化、无法形成规模经济有关。

3.氢燃料汽车

动力汽车利用氢燃料与空气进行反应,产生水排放出来,因此,它真正实现了污染物的零排放,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汽车类型。但是氢燃料电池的成本比较高,氢燃料不易存储和运输,最为重要的是,氢气的提取需要通过电解水或使用天然气,这样就增加了能源的消耗,氢动力汽车的优势就无法显现了。 4.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汽车

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的污染物排放比较低,现已成功应用于汽油机。它的成分比较单一,有较高的纯度,与空气能够进行完全燃烧,一氧化碳和微粒的排放比较少,在温度较低时,发动机的启动性和运转性能比较高。但是与液体燃料相比,不太容易运输,发动机的性能也比较低。

5.醇燃料汽车

由于醇类燃料自身含氧,因此可以提高燃烧效率,一氧化碳的排放量比较低,乎不存在碳烟的排放。但是甲醇毒性比较大,人体危害大,而且对物体有腐蚀作用,这些都限制了甲醇在动力汽车中的应用。

6.生物燃料汽车

生物燃料做要包括从农作物或者动物脂肪中提取的物质,它能够加快燃烧速度,减少一氧化碳的排放,并且它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但是一些物质可能会腐蚀发动机。

二、发展背景

(一)国内相关研究

由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起步较晚,除技术领域的研究外,我国在新能源汽 车产业化方面的研究主要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即对国际经验的总结和对我国新能源汽车研发和产业化战略的分析。

在总结国际经验方面,863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办公室(2004)发布了《全球能研发及相关政策调查报告》,总结了世界各国在氢能研发现状和政策体系,报告认为尽管氢能发展受到了广泛重视,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还需要较长时间,欧洲、日本和美国以及巴西和东亚,将存在使用氢和燃料电池轿车和公交车的非常大的市场。

在我国新能源汽车研发和产业化发展战略方面,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和交通部等部门主导下联合通用汽车、大众汽车等企业和美国能源基金会、德国科技部等海外组织进行了新能源汽车相关产业的资源和样本调查、技术评估、市场前景、发展战略等各方面的研究。2007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分析了我国能源发展现状、战略和目标,确定了全面推进能源节约、促进能源技术进步的发展战略。

(二)国际相关研究

由于除少数领域外新能源汽车技术属于新兴汽车技术,目前针对新能源汽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理论和实践探索方面。美国、欧洲和日本是新能源汽车技术和产业化探索的领先者,在技术研发领域,美国、欧洲和日本都不同程度的采用了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相结合的研发体系。在研究重点方面,日本偏重混合动力技术,已经开发出了可以大规模应用的油一电混合动力技术;美国在油一电混合动力技术方面落后于日本,技术研发的重点在氢燃料申池汽车和可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在应用领域美国已经开始大规模推广乙醇燃料汽车;欧洲在混合动力技术、纯电动汽车技术和氢燃料汽车领域都有涉及,氢燃料汽车是欧洲研发的重点,其中既有氢燃料电池汽车也包括氢内燃机汽车,此外欧洲在生物柴油汽车产业化应用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在理论研究领域,由于新能源汽车技术和产业化尚处于初级阶段,并且通常 都是由政府主导、企业和研究机构共同参与的研究和推广项目,因此目前对新能 源汽车相关理论研究主要表现为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所的产业分析、技术分析、项目成果与评估报告等形式,其成果一般发表在新能源汽车相关的国际会议上。

(三)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

1.石油紧张激发新能源汽车发展

燃油汽车发展到今天,已面临“环境污染”与“能源危机”的双重压力。降低油耗并寻求新的替代能源,以及开发低污染或零污染的绿色汽车(又称环保汽车、清洁汽车),已成为当今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主题。石油资源短缺,汽车是油耗大户,且目前内燃机的热效率较低,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大约只有35%—40%用于实际汽车行驶,节节攀升的汽车保有量加剧了这一矛盾。世界用于汽车能源的石油资源是有限的,在几十年后必然会出现枯竭,加之石油价格的上涨,各国对石油资源的竞争必将更加激烈,石油在国家安全方面的重要性日益上升。所以说,解决石油危机和保障能源安全,在未来市场中提高其竞争力,世界各国的汽车、轿车企业必须要发展新能源汽车。 2.国际金融危机迫使汽车行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金融危机的灾难开始传染到危机重重的汽车行业。伴随着金融危机的扩散,汽车行业的危机也开始从北美传染向欧美汽车市场。销售数据显示,北美市场所有汽车公司2008年9月份的销量平均下滑26.6%,创下了50年来的最惊人纪录。金融危机把灾难带给了每一家汽车巨头。更糟糕的是,以中国市场为首的“金砖四国”新兴市场的未来开始变的模糊,原以为可以免疫的新兴市场从2008年4月份开始集体步入低速,4月份到9月份,中国车市连续五个月环比下滑。金融危机影响了全球汽车业,甚至影响到了中国市场,但这是一次产业调整的良机,日前很多国家以政府注资的方式挽救汽车巨头,面对政府的扶持和市场的萎缩,很多企业只有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新能源汽车才是惟一的出路。

3.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控制城市污染的需要

燃油汽车的尾气排放已给环境带来了破坏,世界各国都己认识到这一点,纷纷制定了相关严格的汽车排放标准,以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因此寻求无污染或低污染的“绿色汽车”成为各国的基本国策,也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战略意义

1.展新能源汽车可以节能减排,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汽车作为一项便捷交通用具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到2008年底,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6467万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1492万辆),可以这样说,在中国,汽车市场极其广阔,发展也积极迅速。但是,快速发展的常规汽车业也给中国带来不少问题。首先,汽车消耗了大量的油气资源,由于我国是一个石油进口国家,庞大的汽车耗油需求量给我国的能源供应带来了沉重的压力,也威胁到了我国能源供应安全。其次,汽车在运行过程中会排放温室气体和铅化物,我国数目如此庞大的汽车群,每年的尾气排放物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气候变化问题。有数据表明,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50%的空气污染来自于汽车排放。再者,我国还是《京都议定书》签字国,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减排二氧化碳的责任会越来越大。因此,发展新能源汽车,很重要也很必要。通过采用新能源和节能技术,减少汽车的耗油量,减少温室气体和铅化物的排放,是我们破除困境,履行节能减排承诺的需要,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2.展新能源汽车是中国汽车产业技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机会。 长期以来,我国的汽车制造业水平一直落后西方发达国家,没有形成有竞争力的自主核心技术,以至现今仍没有有影响力的传统汽车民族品牌。我国汽车制造业的软肋之一是发动机技术,这一点限制了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拉开了我国汽车制造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的距离。新能源汽车其动力装置与传统汽车的发动机有很大区别。目前,我国在新能源汽车动力装置研究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不大,某些方面已经走在世界的前列。通过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掌握核心的动力技术,可以弥补我国在发动机研发技术发面的不足,从而拉近我国汽车制造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甚至赶超。

3.展新能源汽车可以储存低谷电,帮助新能源领域其他产业的发展。 目前,我国正大力发展风电和光伏电。风电和光伏电都是间隙能源,需要储能装置进行调节。目前,除了用大规模的液流电池作为储能装置外,很多新能源汽车采用的镍氢、锂离子电池等也能作为分散式储能电池。这样,我们可以将风电等的低谷电用电池储存,白天用来开车。有数据表明,到2020年,我国电力装机容量将达9亿千瓦-10亿千瓦,低谷电可为4000万辆-5000万辆锂电汽车充电。这样既为充电汽车找到稳定的充电能量源,减少对污染较大的火电等的依赖,同时还可以拉动对风电和光伏电等的需求,帮助风电和光伏产业等的发展。

图表 新能源汽车优点

数据来源: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三、现阶段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信息

(一)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水平不高

我国现在虽然已经是汽车生产大国,但却不是汽车强国。在新能源汽车生产方面,核心关键部件与技术等方面也是十分缺乏的,比如在纯电动汽车中,面临着电池充电时间长,电机驱动系统效率低下,使用寿命较短,以及价格昂贵等问题,这些都会限制纯电动汽车推广使用。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整车控制技术、电机驱动系统技术、电池系统技术以及动力耦合技术等技术的缺乏,都是制约新能源汽车推广的重要因素。

2.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缺乏

目前我国的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相当匮乏,新能源汽车对于配套设施的依赖性很大,配套设施的不健全,将会严重影响新能源汽车在市场上的推广和普及。对于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专业充电站和充电桩的普及是十分重要的,在国内电动汽车市场较好的深圳市,目前也仅有60余座充电站和一批充电桩,这无疑会对新能源汽车的使用造成重大的不便。只有普及推广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新能源汽车才能够拥有良好的使用环境,市场需求才会更大。

3.新能源汽车价格普遍较高

新能源汽车购买价格普遍较高,在与传统能源汽车相比下,很难形成竞争优势。2010年国内新能源车型总产量约七千辆,其中私人购买的电动车仅有百余辆,纯电动车型销量很大部分依然由城市公用交通工具采购支撑。虽然我国推出一系列优惠政策刺激新能源汽车的消费,但是新能源汽车相对传统能源汽车购买价格翻了将近一倍,即便在享受了相关补贴后,价格相对传统能源汽车还是较高,而且同样的价格下,传统能源汽车能够选择的种类更多。

4.行业标准并不统一,市场推广难度大

目前我国对于新能源汽车缺乏统一标准,这会造成企业投入资金研发会缺乏具体的指导,比如有些纯电动车的充电方式采用的是“电池式”,而另一些采用的则是“插电式”,即使是在“插电式”的电动汽车中,也会存在着不同汽车企业生产出规格不一样的电池,充电插口标准也不一样,不能通用的情况,不同厂家的零部件不能互换使用,标准的缺失导致快速充换电难以实现,全国缺乏统一标准是限制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原因。

5.存在地方保护主义

2014年5月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上汽集团考察时明确表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这是国家最高层首次对汽车强国路径的明确定调。紧接着武汉、西安、江苏省(南京、常州、苏州、南通、盐城、扬州等6个市作为一个整体区域纳入国家推广城市范围)相继出台了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不过在这样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推广又遭遇地方保护的困扰。

在随后的实际推广中,以北京、上海为首,出台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及产品地方目录,一直被业内诟病为变相的限制采购外地品牌。以北京为例,其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就直接否定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地方补贴和单独摇号政策,这使得如比亚迪的秦进北京只享有国家补贴,而这一点即便在上海也不存在。另外,在政府采购领域,北京9个已引入电动出租车的远郊区县中,有7个全部采用北汽集团旗下车型,哪怕是已经进入北京地方目录的比亚迪E6也难以涉及该领域。

图表 新能源汽车缺点

数据来源: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二)新能源汽车的相关政策

近年来,我国出台一系列政策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2007年11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颁布《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首次明确新能源汽车的概念和范围。

2008年12月,科技部提出实施“十城千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计划,要求在3年左右的时间,每年发展10个城市,每个城市推出1,000辆新能源汽车。

2009年1月,财政部、科技部发出《关于开展新能源示范推广试点工作通知》,其中明确指出中央财政重点对试点城市购置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等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一次性定额补助,3月出台《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细则》,提出未来3年新能源汽车形成50万辆产能,占乘用车销量的5%。

2010年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将增至20个,其中5个将推出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

2011年11月,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改委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出落实免除车牌拍卖、摇号、限行等限制措施,试点城市出台停车费、电价、道路通行费等扶持政策,《通知》还要求相关部门将大力推进新能源车的基础设施建设,并明确提出住宅与工作场所充电桩与新能源车辆配比不低于1:1,同时还提出建设快速充电网络的要求。

2012年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研究确定促进节能家电等产品消费的政策措施,其中提到“安排60亿元支持推广1.6升及以下排量节能汽车”。这一系列的政策将推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突破,进而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进程。

(三) 国内新能源汽车竞争动态

汽车保有量逐年增加,截至 2009 年8 月份已接近7200 万辆,对石油的消耗比例加大。混合动力汽车是未来 3-5 年之内厂商主战场,动力电池汽车是未来主要发展方向,混合动力技术相对成熟,其使用对目前环境相对友善,因此在未来 3-5 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内,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及国家补贴政策的逐渐落实,混合动力汽车将逐步达到使用的经济性;纯动力电池汽车由于技术上还处于发展阶段,但其具备良好的环境友好运行模式,因此仍然是未来重要发展方向。

不管是混合动力还是动力电池汽车,其核心部件之一就是电池单元。在目前情况下,镍氢电池技术相对成熟,主要适用于混合动力汽车发展,丰田公司混合动力汽车普瑞斯所采用的就是镍氢电池,而国内目前多数混合动力客车采用的电池也以镍氢为主。锂离子电池由于其具有良好比能量与比功率,适用于动力电池汽车,但目前的技术水平仍难满足规模化生产。

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存在着两个主要问题,一是政策,另一个就是技术。虽然在 2009年上半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发展新能源汽车政策,比如对新能源乘用车补贴以及相对失败的新能源客车补贴政策等,但补贴力度与广度仍然有限,后续补贴政策的完善与执行力度将决定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大小;在国家出台相关产业政策后,不论是合资还是自主品牌企业,不管相信与不相信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均宣布发展新能源汽车,与此同时其他行业部分企业也宣布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未来“厂商过剩”局面难以避免;从技术上来说多数企业处于初始投资阶段,仍然不够成熟,难以形成量产产品,距离利润创造仍需时日。这种政府引导企业大规模投入的模式将使得行业发展速度超出预期,但对于企业来说,面临的将是更加激烈的竞争。

从新能源汽车现有市场规模及未来整车厂不可避免的激烈竞争趋势来说,行业投资主线在于具有良好技术基础的关键零部件企业以及资源类企业,涉及到动力电池各生产环节,包括电解液、正负极、电池生产以及锂资源等都值得重点关注。

(四)重点企业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及成果

一汽集团承担了国家“863”计划中“解放牌混合动力城市客车研究开发”和“红旗牌混合动力轿车研究开发”项目,其开发的混合动力电动客车获得了汽车新产品公告,并已投入示范运营。奔腾B50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是一汽集团开发的新一代节能环保车,它集成了一汽集团混合动力系统技术平台和整车制造的最新成果,采用双永磁同步电机混联式混合动力系统,其最高车速达到183公里/小时,油耗5升/百公里,排放达到国Ⅳ标准。

东风汽车公司是国内最早从事电动汽车研发的汽车企业之一。该公司已研制出的东风混合动力轿车(EQ7200)排放指标满足国Ⅳ标准,燃油经济性比基础车型 提高30%以上。武汉电动公交专线示范运营的结果表明,东风混合动力公交车具有良好的可靠性,总体性能、状态正常,环保和节能效果明显。

在新能源汽车方面,上汽集团起步相对较晚,但成绩喜人。2009年上汽集团展出了基于荣威750平台自主研发的混合动力轿车、上海牌纯电动汽车、新一代 “上海牌”燃料电池轿车。荣威750混合动力车具备“智能停机零排放”和“环保与动力性兼备”的特点,可实现综合节油率20%左右。新一代“上海牌”燃料 电池轿车是通过对通用第四代燃料电池动力系统重新优化匹配而成,最高车速达150公里/小时,最大续驶里程319公里,该车目前被选用为上海世博会场馆内 的出租车。

比亚迪致力于油电混合动力和纯电动车的研发。F3DM和6DM双模式混合动力车搭载DM双模式混合动力系统,用户可以通过按键在纯电动和混合动力之间自由 切换。其研制的e6纯电动汽车可与F6同平台生产,15分钟左右可充电量80%,其续驶里程在60公里等速的情况下达到400公里,是目前世界上续驶里程 最长的纯电动轿车。2010年3月,比亚迪e6纯电动出租车已在深圳试运行。 2005年,奇瑞公司推出A5BSG车型,这是国内自主品牌首次可以批量生产的混合动力车型,于2007年正式下线,已投放于芜湖出租车市场,迈出了自主知识产权混合动力轿车产业化、市场化的第一步。

吉利是目前国内自主品牌中唯一拥有全部汽车核心技术和产业的企业,继续强化自身的技术优势是吉利新能源战略的基础与根本,在坚持动力总成完全自给的基础上,吉利重视传统发动机、变速器技术的改进与升级,在自主研发 CVVT 发动机的基础上,吉利目前正在开发双 VVT 技术发动机、直喷汽油机 GDI技术,及柴油发动机。据透露,吉利正在研发的1 款 1.3L增压发动机能够达到普通 1.8L发动机的功效,此外,吉利正在研发的柴油发动机按照欧洲 5号排放标准设计,在变速器方面,正在开发多档节能的 6MT手动变速器和 7DCT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

正是源自坚实的技术平台,所以基于传统发动机的代用燃料技术,如 CNG(压缩天然气)、LPG(液化石油气)、甲醇燃料车等均已开发完成,部分技术已经投放市场。

四、新能源汽车的相关专利及准入标准

(一)新能源汽车的相关专利

1.名为新能源汽车的发明专利 该发明是由专利权人曾彧婕发明的一种关于新能源汽车的发明专利,其专利号为CN201210244293.9,于2012年7月16日提出申请,并于2014年1月29日获得授权公告。

该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包括发动机系统和电动机系统,所述发动机系统具有发动机控制系统,所述电动机系统具有电动机控制系统,所述发动机系统和所述 电动机系统分别单独向汽车传动系统提供动力,所述电动机系统包括蓄电池和电机,所述电机用于回收汽车减速、刹车或下坡时的惯性能量,所述蓄电池用于存储汽 车减速、刹车或下坡时的惯性能量。本发明的新能源汽车能够有效节省能源,提高节油率。

2.名为新能源汽车用电机外壳铸造设备的实用新型

该实用新型是由发明人周凯和王旭东共同发明的一种关于新能源汽车用电机外壳铸造设备的实用新型,其专利号为CN201320873510,于2013年12月28日提出申请,并于2014年6月4日获得授权公告。

新能源汽车用电机外壳铸造设备。在现有电机壳体制造技术中,利用铁材料制造的电机壳体使电机重量增加,功率密度降低,通过机械加工手段形成的水冷却回路对 部件的加工技术要求较高,加工成本高。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电机外壳铸造设备,组成包括:熔铝容器,所述的熔铝容器外侧安装有中频感应线圈,所述 的熔铝容器下安装有导管,所述的导管外侧安装有高频感应线圈,所述的导管下安装有活塞,所述的活塞下安装有电机壳体模具装置。本实用新型用于电机外壳铸造设备。

3.名为新能源汽车控制器的外观设计

该外观设计是由设计人柏荣键和冯爱云共同设计的一种关于新能源汽车控制器的外观设计,其专利号为CN201330173671,于2013年5月13日提出申请,并于2013年11月13日获得授权公告。

主视图

仰视图

俯视图

右视图

后视图

左视图

立体图

(二)新能源汽车的准入标准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促进汽车产品技术进步,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实现可持续发展,鼓励企业研究开发和生产新能源汽车,根据《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等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境内使用的新能源汽车生产的企业 (以下简称新能源汽车企业)及其生产的新能源汽车产品,适用本规则。

第三条本规则所称汽车,是指国家标准GB/T3730.1-2001《汽车和挂车类型的术语和定义》中第 2.1 款所定义的汽车整车(完整车辆)及底盘(非完整车辆)。 本规则所称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BEV,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储能器、二甲醚)汽车等各类别产品。

第四条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实施新能源汽车企业及新能源汽车产品准入管理。

第二章新能源汽车分类及管理方式

第五条根据新能源汽车整车、系统及关键总成技术成熟程度、国家和行业标准完善程度以及产业化程度的不同,将其分为起步期、发展期、成熟期三个不同的技术阶段。

起步期产品是指技术原理的实现路径尚处于前期研究阶段,缺乏国家和行业有关标准,尚未具备产业化条件的产品。

发展期产品是指技术原理的实现路径基本明确,国家和行业标准尚未完善,初步具备产业化条件的产品。

成熟期产品是指技术原理的实现路径清晰,产品技术和生产技术成熟,国家和行业标准基本完备,可以进入产业化阶段的产品。

第六条工业和信息化部聘任有关专家,组成新能源汽车专家委员会,负责确定和调整新能源汽车产品类别的技术阶段,提出适用于新能源汽车的专项技术条件和检验规范建议。

第七条对处于不同技术阶段的产品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

起步期产品只能进行小批量生产,且只在批准的区域、范围、期限和条件下进行示范运行,并对全部产品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

发展期产品允许进行批量生产,只能在批准的区域、范围、期限和条件下销售、使用,并至少对 20%的销售产品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

成熟期产品与常规汽车产品的《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以下简称《公告》)管理方式相同,在销售、使用上与常规汽车产品相同。 具体技术阶段划分见《新能源汽车技术阶段划分表(2010 年 12 月 31 日前适用)》(附件 1)。

第三章准入条件及管理

第八条新能源汽车企业准入条件:

(一)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及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规定。

(二)应当是《公告》内汽车整车生产企业或改装类商用车生产企业;新建汽车企业或现有汽车企业跨产品类别生产其他类别新能源汽车整车产品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投资管理规定先行办理项目的核准或备案手续。

(三)具备生产新能源汽车产品所必需的生产能力和条件。

(四)具备新能源汽车产品的设计开发能力。

(五)具备保证新能源汽车产品生产一致性的能力。

(六)具备新能源汽车产品营销和售后服务能力。

(七)建立与所生产新能源汽车产品相适应的零部件采购体系。

(八)所生产的车辆产品符合有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技术规范、车辆产品定型试验规程、适用于新能源汽车的专项技术条件和检验规范的要求。

新能源汽车除了应当符合有关常规汽车产品的检验标准外,还应当符合新能源汽车产的专项检验标准,具体见 《新能源汽车产品专项检验标准目录(收录到2009 年4 月 1日)》

第九条符合《准入条件》、获得生产资格的汽车整车生产企业可以生产同类新能源汽产品(指与《公告》中已有的常规汽车相同类别的产品,下同)。

符合《准入条件》、获得生产资格的改装类商用车生产企业可以改装生产同类新能源车产品,其中具备底盘生产条件的,可以自制底盘,但自制底盘仅限于本企业自用。

第十条新能源汽车产品准入条件:

(一)产品符合安全、环保、节能、防盗等有关标准、规定。

(二)产品经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定的检测机构(以下简称检测机构)检测合格。

(三)产品未侵犯他人知识产权。

五、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前景简述

(一)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作为交通工具的汽车,每天要排放大量的碳、氮、硫的氧化物、碳氢化合物、铅化物等多种大气污染物,是重要的大气污染发生源,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节能减排是汽车产业发展的永恒主题,不断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已成为我国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

在发达国家,汽车决定着石油需求,也是影响温室气体和有害气体排放的关键因素,实现环境保护目标需要减少汽车的石油消耗和气体排放。但另一方面,汽车是支柱产业,也是基本的交通工具,各国政府又要保持汽车的发展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和民众生活福利的提高。发展节能环保汽车可以在保持汽车增长的状况下降低石油消耗、保护大气环境,因此各国政府普遍把发展节能环保汽车看成实现其能源环境政策和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我国汽车产业而言,“十一五”以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对策,包括国务院2007年6月印发的《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关于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的意见》(国办发[2005]61号);财政部、环境保护部联合印发的《关于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实施的意见》(财库[2006]90号)等,并两次调整了汽车消费税。同时,在2008-2009年中国政府更是出台“燃油税”、“以旧换新”等政策鼓励小排量汽车的研发。2012年7月9日,国务院正式公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规划称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将以纯电驱动为新能源汽车发展和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当前重点推进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23日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印发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通知要求推动能源供应方式变革,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在建设新能源汽车供能设施方面,要求建设新能源汽车供能设施,到2015年,形成5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体系。

通知要求推进智能电网建设和建设新能源汽车供能设施,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支撑,促进交通燃料清洁化替代,降低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排放。结合充电式混合动力、纯电动、天然气(CNG/LNG)等新能源汽车发展,在北京、上海、重庆等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城市,配套建设充电桩、充(换)电站、天然气加注站等服务网点。着力研发高性能动力电池和储能设施,建立新能源汽车供能装备制造、认证、检测以及配套标准体系。到2015年,形成5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体系。

(二)新能源汽车未来市场发展前景简析

新能源汽车是中国汽车业跨越发展的难得机遇。新能源汽车产业承载着我国汽车工业“弯道超车”的历史使命,不管是各级政府,还是业界对于该产业的发展都非常重视。我国是政府对新能源汽车最为重视、政策力度最大的国家之一,连法国标致雪铁龙集团我国区相关负责人对我国政府在扶持新能源 汽车上表现出的诚意和政策优惠力度,都表示是“世界罕见的”。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政策环境已经显现雏形,政府仍需加大力度营造适合新能源汽车成长的环境。即使在起步阶段政府有诸多不成熟的表现,但是只要方向正确,并且愿意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不断完善相关法规政策,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之路将会“天堑变通途”。

在升级为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我国新能源汽车终于在“十二五”局之年正式起步。从2011年起,未来十年将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黄金十年”。在“十二五“期间,政府是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力量,是产业化进程的幕后推手。通过政策激励、法规强制、税收优惠和补贴支持等手段,政府将逐步规范和引导新能源汽车产业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这一阶段,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将呈现“三线”并举的基本格局:第一条线: 电动商用车将大量应用于城际大巴、城市公交、机场摆渡和市政用车,城市交通将成为我国客车生产企业的重要增长点。 第二条线: 混合动力汽车将大规模取代传统内燃机汽车,成为未来汽车市场的主流产品。第三条线:微型、超微型纯电动汽车将成为城乡私人有效、便捷且经济的交通工具,通过“小型化、轻量化和 廉价化”,我国将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化之路。

在“十三五”期间,经过产业化初期的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逐步走向正轨,经济效益日益显现,产业整合的序幕即将拉开,无技术、无资金、无人才的三无企业将逐步被淘汰,而具有资金雄厚并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细分行业龙头企业将脱颖而出,成为行业整合的主体。可以预见,“十三五”期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届时,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国。

(三)新能源汽车未来产业化发展前景简析

传统汽车产业链包括四个方面:第一是产品的技术,主要是指产品的资源开发;第二是零部件制造;第三是整车制造;第四是服务应用。有资料表明,汽车业带动100多个相关产业的发展。传统汽车产业链上游涉及钢铁、机械、橡胶、石化、电子、纺织等行业;下游涉及保险、金融、销售、维修、加油站、餐饮、旅馆等行业;中游为整车及其零部件。新能源汽车在传统汽车产业链基础上进行延伸,增加了电池、电机、电控系统、专用自动变速器等部件。电池、电机、变速器和电控系统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最关键、最核心的环节。

在新能源汽车新增部件中,电池系统所占比例最高,占新增成本的绝大部分。在纯电动车的成本构成中,动力电池高达60%。

图 中国能源汽车产业链

图表

我国新能源汽车政策导向

数据来源: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图表

我国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

数据来源: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六、新能源汽车行业未来投资热点简析 1.投资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机等相关关键零部件产业

中国已经将新能源汽车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颁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提出,2020年中国将形成支撑电动汽车大规模产业化的关键零部件产业体系,实现动力电池关键材料和生产装备的国产化;形成关键零部件大型企业集团。在此形势下,全国各地建立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基地的动作已经全面展开,未来国内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领域的投资将会不断加大。

根据小排量及电动汽车相关补贴政策有关报道称,新能源汽车细则将对补贴车型分为节能性汽车、插电式混合电动车和纯电动汽车三类,其中,纯电动车补贴最高金额达6万元;“插电式电动车”,即纯电动模式的插电式车,补贴金额最高5万元;对不可外接充电的混合动力车型,政策会将其归入“节能车”范畴,补贴金额统一为3000元。

这一政策让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面临着实实在在的机会。中国电动车市场将会超预期发展,而锂离子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等电动汽车产业链相关企业将面临更大的发展机会。根据数据预计,201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可达700万辆,锂离子动力电池需求量将达346亿安时,相关产业链发展空间非常广阔。

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最核心部件,机构看好锂电池及核心零部件生产商。电池、电机行业的上游也间接受益政策刺激,上游原材料将是主要受益者。电池行业的主要上游资源是锂,而电机行业的主要上游资源是稀土,所以锂和稀土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占据主要地位,也将受益最大。

2.投资新能源汽车的汽车租赁业

2014年3月,京津沪三地相继提出新能源汽车有关方案,全国各大城市也将开展试点补贴,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在2014年见证爆发拐点,而随着与之相配套的汽车分时租赁点的建设完善,汽车租赁公司可借此机会进行尝试。目前,国外成熟的“俱乐部制”共享模式已经可以实现像租赁自行车一样租赁汽车。如果几个人住在同一个社区,而工作地点都在同一个地区,就可以考虑通过共享的方式拥有一辆车来满足交通需求。新能源汽车采用分时共享租赁的方式,可以让更多的客户分摊租金,提高汽车的利用率。此外,近期印发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谈及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公务用车需求变化有望推动汽车融资市场进行结构调整,或将从现金购买方式向贷款和租赁方式转变。从各地实践来看,通过汽车租赁满足一般公务用车需要可能成为公车改革的发展方向。

七、结束语

在全球范围内,益加重的能源与环境压力使得发展新能源汽车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实现我国能源安全、环境保护以及中国汽车工业实现跨越式、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可以说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景很广阔。新能源汽车在未来的发展前景良好,它将逐步替代传统汽车成为汽车行业的一个主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一次新的汽车革命,它将为节能环保立下汗马功劳,新能源汽车是作为节能减排和新兴战略型产业的重要内容。

目前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存在制约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诸多障碍。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应该抓住机遇,找到适合我国的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重点研究并加以实施,使我国实现由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的转变,同时还可以提高我国的汽车能源利用率,节约能源资源,降低污染物排放,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加大自主研发力度,创新核心技术,加快建设关键零部件基地, 加大对消费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激励,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新能源汽车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健全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制度和政策体系。

第五篇:能源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2014-2018年中国能源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14-02-18 15:27:07 文字:【大】【中】【小】

2014-2018年中国能源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报告目录】 第一章 能源相关概述

1.1 能源简介

1.1.1 能源的定义

1.1.2 能源的特性

1.1.3 能源的转换

1.2 能源的分类

1.2.1 按属性分类

1.2.2 按其形成和来源分类

1.2.3 按开发利用状况分类

1.2.4 按转换传递过程分类

第二章 2012-2014年能源产业总体发展分析

2.1 2012-2014年国际能源市场运行态势

2.1.1 世界主要能源市场发展回顾

2.1.2 国际能源市场面临发展变局

2.1.3 世界新能源产业持续快速扩张

2.1.4 2013年全球能源市场发展态势

2.1.5 2014年全球能源市场发展动向

2.2 2012-2014年中国能源产业发展概况

2.2.1 中国能源工业发展综述

2.2.2 2012年中国能源消费量继续增长

2.2.3 2012年中国能源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2.2.4 2012年我国能源产业发展热点解析

2.2.5 2013年我国能源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2.2.6 2014年我国能源产业发展形势分析

2.3 中国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3.1 坚持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2.3.2 我国加快建设能源可持续发展体系

2.3.3 中国坚持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

2.3.4 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进入战略机遇期

2.3.5 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导向

2.4 中国能源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

2.4.1 我国能源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

2.4.2 制约中国能源产业发展的因素

2.4.3 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对策措施

2.4.4 持续推进中国能源产业健康发展

2.4.5 规范中国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第三章 2012-2014年中国煤炭业发展分析 3.1 中国煤炭资源概述

3.1.1 中国煤炭资源在世界上的地位

3.1.2 中国煤炭资源量及其分布

3.1.3 中国煤炭资源种类及煤质特征

3.1.4 中国煤炭资源开发开采条件

3.2 2012-2014年中国煤炭行业总体发展状况

3.2.1 煤炭产业在中国基础能源中的地位

3.2.2 中国煤炭产业发展的主要态势分析

3.2.3 中国煤炭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3.2.4 2012年中国煤炭行业运行状况

3.2.5 2013年我国煤炭行业发展特征

3.2.6 2014年我国煤炭行业发展分析

3.3 褐煤

3.3.1 中国褐煤洗选加工概况

3.3.2 我国褐煤发展煤化工的优势

3.3.3 中国褐煤重点项目进展情况

3.3.4 国内褐煤洗选加工业未来发展方向

3.4 焦煤

3.4.1 中国炼焦煤工业发展回顾

3.4.2 中国炼焦煤市场供需形势简析

3.4.3 我国焦煤资源税税率上调

3.4.4 国内炼焦煤价格走势分析

3.4.5 焦煤资源国际战略争夺不断加剧

3.5 煤炭进出口

3.5.1 2012-2014年4月无烟煤进出口数据分析

3.5.2 2012-2014年4月其他烟煤进出口数据分析

3.5.3 2012-2014年4月炼焦煤进出口数据分析

3.5.4 2012-2014年4月其他煤进出口数据分析

3.5.5 2012-2014年4月褐煤进出口数据分析

3.5.6 2012-2014年4月泥煤进出口数据分析

3.6 煤炭运输

3.6.1 中国煤炭工业运输格局探析

3.6.2 我国加快专线建设缓解煤运紧张

3.6.3 2013年我国煤炭运输发展态势

3.6.4 中国煤炭运输中间环节成本高企

3.6.5 未来我国将重点建设煤炭运输通道

3.7 中国煤炭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

3.7.1 制约中国煤炭产业发展的因素

3.7.2 中国煤炭行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3.7.3 促进我国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对策

3.7.4 中国煤炭工业结构调整的政策建议

3.7.5 我国煤炭行业应向“绿色煤炭”发展 第四章 2012-2014年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分析

4.1 2012-2014年中国石油工业概况

4.1.1 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历程及成就

4.1.2 我国石油工业管理体制和流通体制变迁

4.1.3 中国石油战略发展分析

4.1.4 2013年中国石油工业运行状况

4.1.5 2014年中国石油行业发展简析

4.1.6 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现状解析

4.2 石油期货市场分析

4.2.1 石油期货是市场化避险的必然选择

4.2.2 金融中心建设助推石油期货腾飞

4.2.3 推出石油期货品种势在必行

4.2.4 中国需更主动地参与国际石油期货

4.3 石油供需态势分析

4.3.1 2012年国内外石油供需基本形势

4.3.2 2013年国内外石油市场供需形势

4.3.3 中国需建立石油供需调节机制

4.3.4 中国石油供求矛盾分析

4.3.5 解决我国石油供需矛盾的措施

4.4 石油储备分析

4.4.1 国际石油储备发展趋势

4.4.2 中国战略石油储备情况及规划

4.4.3 中国应急石油储备的对策

4.5 2012-2014年4月石油原油及从沥青矿物提取的原油进出口数据分析

4.5.1 2012-2014年4月主要国家石油原油及从沥青矿物提取的原油进口市场分析

4.5.2 2012-2014年4月主要国家石油原油及从沥青矿物提取的原油出口市场分析

4.5.3 2012-2014年4月主要省份石油原油及从沥青矿物提取的原油进口市场分析

4.5.4 2012-2014年4月主要省份石油原油及从沥青矿物提取的原油出口市场分析

4.6 石油工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

4.6.1 我国民营石油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4.6.2 我国石油行业必须走科学发展之路

4.6.3 中国石油工业需认真思考的几个问题

4.6.4 强化石油工业计量工作的对策 第五章 2012-2014年中国天然气行业发展分析 5.1 中国的天然气资源

5.1.1 中国的天然气资源及分布

5.1.2 中国近海天然气分布与勘探

5.1.3 国内天然气资源的分布特点

5.2 中国天然气产业概况

5.2.1 天然气产业的特征

5.2.2 中国天然气市场现状

5.2.3 国内天然气市场的基本定位

5.2.4 我国天然气市场消费结构分析

5.2.5 中国天然气市场发展的影响因素

5.3 2012-2014年中国天然气行业发展分析

5.3.1 2012年中国天然气行业发展特点

5.3.2 2012年我国天然气产业发展态势

5.3.3 2013年我国天然气产业发展现状

5.3.4 2014年我国天然气产业发展状况

5.4 液化天然气

5.4.1 我国液化天然气产业方兴未艾

5.4.2 中国LNG市场持续快速扩张

5.4.3 国内油气巨头争相投身LNG市场

5.4.4 2012-2014年重点LNG项目建设情况

5.4.5 液化天然气产业链各环节成本构成分析

5.4.6 我国LNG项目发展需注重产运销结合

5.5 管道天然气

5.5.1 中国天然气管网建设纵贯全国

5.5.2 中国天然气管道建设状况

5.5.3 西气东输二线广深支干线贯通

5.5.4 西气东输三线工程开工建设

5.5.5 加强天然气管网建设整体规划的综述

5.6 2012-2014年4月天然气行业进出口数据分析

5.6.1 2012-2014年4月主要国家天然气进口市场分析

5.6.2 2012-2014年4月主要国家天然气出口市场分析

5.6.3 2012-2014年4月主要省份天然气进口市场分析

5.6.4 2012-2014年4月主要省份天然气出口市场分析

5.7 天然气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7.1 制约中国天然气产业发展的因素

5.7.2 中国天然气工业存在隐性忧患

5.7.3 我国天然气产业发展建议

5.7.4 中国开发利用天然气的对策

5.7.5 国内天然气产业的发展战略 第六章 2012-2014年中国电力行业发展分析 6.1 2012-2014年中国电力工业概况

6.1.1 中国电力工业发展成就综述

6.1.2 中国电力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6.1.3 2012年中国电力行业运行状况

6.1.4 2013年中国电力行业发展态势

6.1.5 2014年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简况

6.2 电网建设

6.2.1 国家电网主要骨架基本完成

6.2.2 中国开始特高压电网的建设

6.2.3 我国电网建设取得长足发展

6.2.4 2012年我国电网建设投资情况

6.2.5 2013年我国电网建设投资情况

6.2.6 2014年我国电网建设投资计划

6.3 电力市场竞争分析

6.3.1 电力工业的竞争时代来临

6.3.2 电力改革促进电力市场的竞争

6.3.3 电力市场寡头竞争方式以及行为浅析

6.3.4 电力产业重组和市场竞争的综述

6.4 火电

6.4.1 2012年火电厂污染排放新规实施

6.4.2 2012年我国火电投资态势分析

6.4.3 2013年我国火电行业发展简况

6.4.4 中国火电行业面临的发展形势

6.5 电力工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6.5.1 我国电力工业发展中的隐忧

6.5.2 中国电力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6.5.3 中国电力工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对策

6.5.4 科学发展是电力工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七章 2012-2014年中国水能行业发展分析 7.1 中国主要水系水能资源概述

7.1.1 长江流域

7.1.2 黄河流域

7.1.3 珠江流域

7.1.4 西南边境河流

7.2 中国水电行业概况

7.2.1 中国水电资源及其战略地位

7.2.2 改革开放以来水电资源开发综述

7.2.3 水电为经济社会作出了巨大贡献

7.2.4 我国农村水电发展成就分析

7.3 2012-2014年水电行业发展分析

7.3.1 我国水电业运行综况

7.3.2 2012年中国水电行业发展态势

7.3.3 2012年我国水电行业热点分析

7.3.4 2013年我国水电行业发展态势

7.3.5 2014年我国水电行业发展动态

7.4 2012-2014年小水电发展分析

7.4.1 中国小水电建设的发展现状

7.4.2 小水电相关效益分析

7.4.3 中国小水电发展存在的问题

7.4.4 中国小水电建设发展建议

7.5 中国水能开发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7.5.1 中国水能资源开发仍显不足

7.5.2 我国水电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7.5.3 有序推进水能资源开发的措施

7.5.4 发展中国水电产业的对策建议 第八章 2012-2014年中国能源产业区域分析 8.1 内蒙古

8.1.1 内蒙古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有利条件

8.1.2 内蒙古能源工业不断发展壮大

8.1.

3 8.1.

4 8.1.

5 8.1.6

8.2 新疆

8.2.

1 8.2.

2 8.2.3

8.2.4

8.2.5

8.2.6

8.3 陕西

8.3.1

8.3.2

8.3.3

8.3.4

8.3.5

8.3.6

8.4 山西

8.4.1

8.4.2

8.4.3

8.4.4

8.4.5

8.4.6

8.5 安徽

8.5.1

8.5.2

8.5.3

8.5.4

8.5.5

8.5.6

8.6 贵州 内蒙古民企联手打造绿色能源产业体系 2013年内蒙古新能源产业发展状况 内蒙古能源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十二五”内蒙古将建设国家能源基地 新疆能源产业迎来巨大发展机遇 新疆积极推进能源外送通道建设 新疆能源资源转换战略取得突破 新疆能源输送通道立体格局初现 新疆哈密新能源产业迎来发展黄金期 推动新疆能源产业发展的战略措施 陕西能源工业发展成就 2012年陕西省能源消费分析 2013年陕西省能源工业运行现状 2014年陕西省能源行业发展形势 陕西大力推进新能源发电产业发展 “十二五”陕西省能源产业发展目标 山西省能源产业发展回顾 山西省能源消费状况概述 山西能源产业积极探索转型 山西能源商品出口增速下降 山西煤炭产业发展新要求

“十二五”山西将大力推进能源产业新型化安徽省能源产业发展成就 安徽省能源产业经济运行状况 安徽省清洁能源发展情况 安徽省能源消费状况分析 安徽省能源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十二五”安徽省能源行业发展展望

8.6.1 贵州能源产业发展优势

8.6.2 贵州能源开发利用现状

8.6.3 贵州省国家能源基地初具规模

8.6.4 贵州新能源产业投资状况

8.6.5 贵州能源行业的问题及对策

8.6.6 “十二五”贵州将构建多元化能源产业体系 第九章 2012-2014年中国能源工业市场化改革分析

9.1 中国能源行业市场化改革发展概述

9.1.1 中国能源工业市场化改革迫在眉睫

9.1.2 我国能源市场化改革的实践探索

9.1.3 我国能源市场化改革进程推进情况

9.1.4 市场化改革的目标和特殊性解析

9.1.5 市场化改革的影响因素、收益及风险

9.1.6 推动中国能源工业市场化改革的对策措施

9.2 中国电力工业的市场化改革

9.2.1 国际电力工业市场化改革综述

9.2.2 中国电力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9.2.3 中国电力体制改革历程回顾

9.2.4 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进程将加快

9.2.5 电力行业市场化改革的对策措施

9.2.6 电力市场化改革需依据我国国情

9.3 中国石油业的市场化改革概况

9.3.1 中国石油体系市场化的必然性

9.3.2 成品油价格市场化改革成效显著

9.3.3 我国进一步推动石油定价机制改革

9.3.4 中国石油价格市场化面临的挑战

9.3.5 逐步健全中国现代石油市场体系

9.4 中国天然气市场改革概况

9.4.1 油气行业市场化改革的特殊性

9.4.2 天然气市场化改革难点与瓶颈

9.4.3 天然气市场化可借鉴的欧盟经验

9.4.4 天然气市场化改革已势在必行

9.4.5 我国天然气市场化取得进展 第十章 2012-2014年中国能源市场价格分析

10.1 煤炭价格

10.1.1 煤炭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

10.1.2 中国煤炭价格机制的改革回顾

10.1.3 煤炭价格市场化是必然发展趋势

10.1.4 剖析煤炭与原油价格的相关性

10.1.5 中国煤炭价格的发展趋势分析

10.2 石油定价机制

10.2.1 国际原油及成品油市场作价机制

10.2.2 我国原油及成品油作价方法

10.2.3 原石油定价机制发挥的作用分析

10.2.4 改革石油价格形成机制的方向

10.3 天然气定价机制

10.3.1 中国的天然气定价机制发展历程

10.3.2 中国现行天然气定价体系的局限性

10.3.3 中国天然气定价机制的总体概况

10.3.4 供需矛盾加速我国天然气价格调整步伐

10.3.5 天然气定价机制改革破冰

10.3.6 2013-2014年天然气定价机制改革进程

10.4 电价机制

10.4.1 电力价格竞价上网的优点

10.4.2 “十一五”国内电价走势分析

10.4.3 2011年12月起电价制度实施调整

10.4.4 2013-2014年我国光伏发电价格政策分析

10.4.5 我国须继续加快电价改革步伐

10.4.6 电价改革机制设计的思路 第十一章 2012-2014年中国清洁能源发展分析

11.1 2012-2014年中国清洁能源概况

11.1.1 中国清洁能源发展潜力巨大

11.1.2 我国清洁能源的发展特点

11.1.3 我国清洁能源迎来发展新机遇

11.1.4 中国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现状

11.1.5 我国清洁能源发电状况

11.1.6 中国新能源产业逐步向优势区域集聚

11.2 风能

11.2.1 中国风能资源储量与有效地区

11.2.2 中国风力发电产业日益成熟

11.2.3 中国风电行业的政策导向分析

11.2.4 2012年中国风电产业发展状况

11.2.5 2013年我国风电产业发展态势

11.2.6 2012-2014年风电项目核准情况

11.3 太阳能

11.3.1 我国太阳能资源储量及分布

11.3.2 中国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状况

11.3.3 中国太阳能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11.3.4 2012年太阳能光热产业运行状况

11.3.5 2013年太阳能光热产业运行状况

11.3.6 中国分布式光伏发电亟待推进

11.4 核能

11.4.1 我国核能产业总体发展状况

11.4.2 2012年我国核电重启信号频现

11.4.3 2013年我国核电产业发展分析

11.4.4 中国核电建设发展战略的调整路径

11.4.5 中国核电安全面临的挑战分析

11.4.6 我国核电建设的发展前景分析

11.5 清洁发展机制(CDM)

11.5.1 CDM的定义及市场机制

11.5.2 中国碳交易市场潜力被普遍看好

11.5.3 我国CDM市场发展阶段及特点

11.5.4 我国CDM项目在地方的实践分析

11.5.5 我国CDM项目的管理与审批

11.5.6 我国CDM项目发展面临的机遇及挑战

11.5.7 促进我国CDM项目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第十二章 2012-2014年中国重点能源企业运营状况分析

12.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12.1.1 企业发展概况

12.1.2 经营效益分析

12.1.3 业务经营分析

12.1.4 财务状况分析

12.1.5 未来前景展望

12.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12.2.1 企业发展概况

12.2.2 经营效益分析

12.2.3 业务经营分析

12.2.4 财务状况分析

12.2.5 未来前景展望

12.3 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

12.3.1 企业发展概况

12.3.2 2011年1-12月中海油经营状况

12.3.3 2012年1-12月中海油经营状况

12.3.4 2013年1-12月中海油经营状况

12.4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12.4.1 企业发展概况

12.4.2 经营效益分析

12.4.3 业务经营分析

12.4.4 财务状况分析

12.4.5 未来前景展望

12.5 中国中煤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12.5.1 企业发展概况

12.5.2 经营效益分析

12.5.3 业务经营分析

12.5.4 财务状况分析

12.5.5 未来前景展望

12.6 国电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12.6.1 企业发展概况

12.6.2 经营效益分析

12.6.3 业务经营分析

12.6.4 财务状况分析

12.6.5 未来前景展望

12.7 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12.7.1 企业发展概况

12.7.2 经营效益分析

12.7.3 业务经营分析

12.7.4 财务状况分析

12.7.5 未来前景展望 第十三章 中国能源产业投资分析

13.1 总体投资概况

13.1.1 建国60年能源产业投资总况

13.1.2 中国能源行业的投资结构剖析

13.1.3 中国海外能源投资逐步多元化发展

13.1.4 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投资升温

13.2 投资机会

13.2.1 煤炭行业的投资机会分析

13.2.2 石油行业的投资机会分析

13.2.3 天然气行业的投资机会分析

13.2.4 电力工业的投资机会分析

13.2.5 清洁能源领域的投资机会分析

13.3 投资风险

13.3.1 中国能源企业海外投资面临的风险

13.3.2 石油替代能源的开发和投资风险

13.3.3 天然气产业投资存在的风险因素

13.3.4 清洁能源产业风光背后仍存风险

13.3.5 电力投资次区域存在隐患

13.3.6 中国煤炭产业潜在的危机分析

13.4 投资建议

13.4.1 本土企业投资境外能源项目的对策

13.4.2 本土企业境外石油投资战略

13.4.3 天然气产业投资方向建议

13.4.4 电力行业发展的投融资政策建议

13.4.5 煤炭业国际化延伸战略的风险防范

13.4.6 煤炭工业不同类型企业的投资策略 第十四章 中投顾问对能源产业未来发展前景分析

14.1 全球能源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14.1.1 世界能源市场发展的主要趋向

14.1.2 低碳经济有望改写全球能源格局

14.1.3 世界能源发展的趋势探析

14.1.4 2030年全球能源供需状况展望

14.2 中国能源产业的总体发展前景探讨

14.2.1 “十二五”中国能源产业的发展重点

14.2.2 2020年中国能源工业发展形势分析

14.2.3 未来中国能源发展格局探析

14.2.4 我国能源开发远景广阔

14.3 能源细分领域的发展前景展望

14.3.1 我国石油需求量与产量预测

14.3.2 中国天然气市场的前景分析

14.3.3 “十二五”中国电力工业发展形势预测

14.3.4 中国煤炭工业“十二五”发展目标及布局思路

14.3.5 我国清洁能源的发展前景及思路 第十五章 2011-2014年中国能源产业的政策环境

15.1 中国能源开发的基本政策导向

15.1.1 能源发展战略和目标

15.1.2 全面推进能源节约

15.1.3 提高能源供给能力

15.1.4 加快推进能源技术进步

15.1.5 促进能源与环境协调发展

15.1.6 深化能源体制改革

15.1.7 加强能源领域的国际合作

15.2 2011年中国能源产业政策实施动态

15.2.1 我国油气资源税改革全面推行

15.2.2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发展获政策扶持

15.2.3 政府规范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征收使用

15.2.4 海上风电开发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印发

15.2.5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引导能源发展

15.3 2012年中国能源产业政策实施动态

15.3.1 《煤炭矿区总体规划管理暂行规定》实施

15.3.2 我国尝试竞争性出让常规油气探矿权

15.3.3 页岩气“十二五”发展规划正式发布

15.3.4 光伏发电项目财政补贴标准调整

15.3.5 《风力发电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解读

15.3.6 鼓励引导民间资本进一步扩大能源领域投资

15.4 2013-2014年中国能源产业政策实施动态

15.4.1 《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出台

15.4.2 政府加快推进地热能开发利用

15.4.3 分布式电源并网服务意见发布

15.4.4 国家能源局发布《煤层气产业政策》

15.4.5 我国进一步规范风电并网及消纳

15.5 中国能源产业的对外政策解读

15.5.1 剖析中国能源的外交战略

15.5.2 中国石油市场进出口贸易政策分析

15.5.3 我国天然气领域实行全面开放政策

15.5.4 外资进入中国煤炭领域的基本政策

15.5.5 政府简化海外风电项目投资手续

15.6 中国能源产业重点政策法规

15.6.1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征求意见稿)

15.6.2 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

15.6.3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15.6.4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

15.6.5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

15.6.6 天然气利用政策(2012年)

15.6.7 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 图表 几种主要能源的特点比较 图表 我国主要能源的分布情况 图表 2012年世界石油消费变化情况 图表 2009-2012年国际天然气价格走势 图表 全球煤炭产量前十位国家排名及比重情况 图表 全球煤炭消费量前十位国家排名及比重情况 图表 中国煤炭资源煤类储量

图表 2012年12月与煤炭相关的部分工业产品产量情况 图表 2010-2012年秦皇岛港口主要监测煤炭品种价格变化表 图表 2012年12月流通环节煤炭价格指数

图表 2009年2月-2012年12月山西地区炼焦煤价格运行情况 图表 2009年2月-2012年12月其他地区炼焦煤价格运行情况 图表 2009年6月-2012年12月铁路煤炭运量趋势 图表 2009年6月-2012年12月港口煤炭发运趋势 图表 2012年1-12月主要国家无烟煤进口量及进口额情况 图表 2013年1-12月主要国家无烟煤进口量及进口额情况 图表 2014年1-4月主要国家无烟煤进口量及进口额情况 图表 2012年1-12月主要国家无烟煤出口量及出口额情况 图表 2013年1-12月主要国家无烟煤出口量及出口额情况 图表 2014年1-4月主要国家无烟煤出口量及出口额情况 图表 2012年1-12月主要省份无烟煤进口量及进口额情况 图表 2013年1-12月主要省份无烟煤进口量及进口额情况 图表 2014年1-4月主要省份无烟煤进口量及进口额情况 图表 2012年1-12月主要省份无烟煤出口量及出口额情况 图表 2013年1-12月主要省份无烟煤出口量及出口额情况 图表 2014年1-4月主要省份无烟煤出口量及出口额情况 图表 2012年1-12月主要国家其他烟煤进口量及进口额情况 图表 2013年1-12月主要国家其他烟煤进口量及进口额情况 图表 2014年1-4月主要国家其他烟煤进口量及进口额情况 图表 2012年1-12月主要国家其他烟煤出口量及出口额情况 图表 2013年1-12月主要国家其他烟煤出口量及出口额情况 图表 2014年1-4月主要国家其他烟煤出口量及出口额情况 图表 2012年1-12月主要省份其他烟煤进口量及进口额情况 图表 2013年1-12月主要省份其他烟煤进口量及进口额情况 图表 2014年1-4月主要省份其他烟煤进口量及进口额情况 图表 2012年1-12月主要省份其他烟煤出口量及出口额情况 图表 2013年1-12月主要省份其他烟煤出口量及出口额情况 图表 2014年1-4月主要省份其他烟煤出口量及出口额情况 图表 2012年1-12月主要国家炼焦煤进口量及进口额情况 图表 2013年1-12月主要国家炼焦煤进口量及进口额情况 图表 2014年1-4月主要国家炼焦煤进口量及进口额情况 图表 2012年1-12月主要国家炼焦煤出口量及出口额情况 图表 2013年1-12月主要国家炼焦煤出口量及出口额情况 图表 2014年1-4月主要国家炼焦煤出口量及出口额情况 图表 2012年1-12月主要省份炼焦煤进口量及进口额情况 图表 2013年1-12月主要省份炼焦煤进口量及进口额情况 图表 2014年1-4月主要省份炼焦煤进口量及进口额情况 图表 2012年1-12月主要省份炼焦煤出口量及出口额情况 图表 2013年1-12月主要省份炼焦煤出口量及出口额情况 图表 2014年1-4月主要省份炼焦煤出口量及出口额情况 图表 2012年1-12月主要国家其他煤进口量及进口额情况 图表 2013年1-12月主要国家其他煤进口量及进口额情况 图表 2014年1-4月主要国家其他煤进口量及进口额情况 图表 2012年1-12月主要国家其他煤出口量及出口额情况 图表 2013年1-12月主要国家其他煤出口量及出口额情况 图表 2014年1-4月主要国家其他煤出口量及出口额情况 图表 2012年1-12月主要省份其他煤进口量及进口额情况 图表 2013年1-12月主要省份其他煤进口量及进口额情况 图表 2014年1-4月主要省份其他煤进口量及进口额情况 图表 2012年1-12月主要省份其他煤出口量及出口额情况 图表 2013年1-12月主要省份其他煤出口量及出口额情况 图表 2014年1-4月主要省份其他煤出口量及出口额情况 图表 2012年1-12月主要国家褐煤进口量及进口额情况 图表 2013年1-12月主要国家褐煤进口量及进口额情况 图表 2014年1-4月主要国家褐煤进口量及进口额情况 图表 2012年1-12月主要国家褐煤出口量及出口额情况 图表 2013年1-12月主要国家褐煤出口量及出口额情况 图表 2014年1-4月主要国家褐煤出口量及出口额情况 图表 2012年1-12月主要省份褐煤进口量及进口额情况 图表 2013年1-12月主要省份褐煤进口量及进口额情况 图表 2014年1-4月主要省份褐煤进口量及进口额情况 图表 2012年1-12月主要省份褐煤出口量及出口额情况 图表 2013年1-12月主要省份褐煤出口量及出口额情况 图表 2014年1-4月主要省份褐煤出口量及出口额情况 图表 2012年1-12月主要国家泥煤进口量及进口额情况 图表 2013年1-12月主要国家泥煤进口量及进口额情况 图表 2014年1-4月主要国家泥煤进口量及进口额情况 图表 2012年1-12月主要国家泥煤出口量及出口额情况 图表 2013年1-12月主要国家泥煤出口量及出口额情况 图表 2014年1-4月主要国家泥煤出口量及出口额情况 图表 2012年1-12月主要省份泥煤进口量及进口额情况 图表 2013年1-12月主要省份泥煤进口量及进口额情况 图表 2014年1-4月主要省份泥煤进口量及进口额情况 图表 2012年1-12月主要省份泥煤出口量及出口额情况 图表 2013年1-12月主要省份泥煤出口量及出口额情况 图表 2014年1-4月主要省份泥煤出口量及出口额情况 图表 2012年中国原油产量统计情况 图表 2012年中国原油加工量统计情况

图表 2012年1-12月中国原油及主要油品产量统计情况 图表 2013年1-12月中国原油及主要油品产量统计情况 图表 2012年中国汽油产量统计情况 图表 2012年中国煤油产量统计情况 图表 2012年中国柴油产量统计情况

图表 2009-2012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变化情况 图表 主要石化行业景气指数及国内GDP增速情况 图表 2010-2013年汽车月度销量及年均销量情况 图表 我国石油战略储备第二期情况 图表 1EA成员国应急石油储备一览表

图表 2012年1-12月主要国家石油原油及从沥青矿物提取的原油进口量及进口额情况 图表 2013年1-12月主要国家石油原油及从沥青矿物提取的原油进口量及进口额情况 图表 2014年1-4月主要国家石油原油及从沥青矿物提取的原油进口量及进口额情况 图表 2012年1-12月主要国家石油原油及从沥青矿物提取的原油出口量及出口额情况 图表 2013年1-12月主要国家石油原油及从沥青矿物提取的原油出口量及出口额情况 图表 2014年1-4月主要国家石油原油及从沥青矿物提取的原油出口量及出口额情况 图表 2012年1-12月主要省份石油原油及从沥青矿物提取的原油进口量及进口额情况 图表 2013年1-12月主要省份石油原油及从沥青矿物提取的原油进口量及进口额情况 图表 2014年1-4月主要省份石油原油及从沥青矿物提取的原油进口量及进口额情况 图表 2012年1-12月主要省份石油原油及从沥青矿物提取的原油出口量及出口额情况 图表 2013年1-12月主要省份石油原油及从沥青矿物提取的原油出口量及出口额情况 图表 2014年1-4月主要省份石油原油及从沥青矿物提取的原油出口量及出口额情况 图表 中国天然气资源的层系分布 图表 中国天然气资源的成因结构 图表 中国天然气资源分布 图表 中国近海主要天然气含气区的资源储量 图表 中国天然气消费结构

图表 天然气的工业燃料用户能承受的气价

图表 装机容量500MW燃用天然气发电厂和燃煤电厂对环境的影响 图表 2012年1-12月我国天然气产量月度走势 图表 2012年1-12月我国天然气进口结构月度走势 图表 2012年1-12月我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月度走势 图表 2012年1-12月主要国家天然气进口量及进口额情况 图表 2013年1-12月主要国家天然气进口量及进口额情况 图表 2014年1-4月主要国家天然气进口量及进口额情况 图表 2012年1-12月主要国家天然气出口量及出口额情况 图表 2013年1-12月主要国家天然气出口量及出口额情况 图表 2014年1-4月主要国家天然气出口量及出口额情况 图表 2012年1-12月主要省份天然气进口量及进口额情况 图表 2013年1-12月主要省份天然气进口量及进口额情况 图表 2014年1-4月主要省份天然气进口量及进口额情况 图表 2012年1-12月主要省份天然气出口量及出口额情况 图表 2013年1-12月主要省份天然气出口量及出口额情况 图表 2014年1-4月主要省份天然气出口量及出口额情况 图表 2011-2012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分月情况图 图表 2012年1-12月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一览表 图表 2012年-2013年全社会用电量月度走势 图表 2012年-2013年工业用电量月度走势 图表 2009-2012年火力发电投资及发电量增长情况 图表 火电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图表 火电行业对国民经济的作用和贡献 图表 火电行业历年来重点产业政策汇总 图表 2011年以来火电行业重点政策 图表 火电行业社会环境因素分析 图表 电力行业供电煤耗率

图表 2011年以来火电行业节能减排事件 图表 火电行业平均生产力变化情况 图表 火电行业工艺方向 图表 长江主要支流基本情况 图表 长江流域水系

图表 黄河流域天然年径流地区分布表 图表 珠江流域各河流和水能资源量汇总

图表 2012年陕西省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累计增速 图表 2012年陕西“万家企业”能耗累计增速 图表 2012年陕西全社会用电量累计增速 图表 2015年陕西省能源发展规模及消费结构 图表 “十二五”陕西省能源发展主要目标 图表 “十一五”安徽省能源发展成就 图表 “十二五”安徽省能源发展主要目标

图表 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与发达国家、世界平均水平的比较 图表 中国电力改革大事记 图表 中国新能源产业重点分布区域 图表 中国新能源产业主要集聚区 图表 中国风能资源分布图

图表 中国历年新增及累计风电装机容量 图表 全国风力发电标杆上网电价表 图表 中国的太阳能资源分布 图表 中国日照率和年平均日照小时数 图表 我国太阳能辐射资源带分布图 图表 我国投运和在建核电项目情况 图表 CDM的潜在理论机制 图表 我国CDM项目申报审批流程

图表 2012-2014年3月末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总资产和净资产 图表 2012-2013年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 图表 2014年1-3月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 图表 2012-2013年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现金流量 图表 2014年1-3月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现金流量 图表 2013年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行业 图表 2013年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产品 图表 2013年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区域 图表 2012-2013年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成长能力 图表 2014年1-3月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成长能力 图表 2012-2013年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短期偿债能力 图表 2014年1-3月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短期偿债能力 图表 2012-2013年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期偿债能力 图表 2014年1-3月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期偿债能力 图表 2012-2013年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运营能力 图表 2014年1-3月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运营能力 图表 2012-2013年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 图表 2014年1-3月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

图表 2012-2014年3月末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总资产和净资产 图表 2012-2013年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 图表 2014年1-3月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 图表 2012-2013年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现金流量 图表 2014年1-3月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现金流量 图表 2013年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行业 图表 2013年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产品 图表 2013年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区域 图表 2012-2013年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成长能力 图表 2014年1-3月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成长能力 图表 2012-2013年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短期偿债能力 图表 2014年1-3月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短期偿债能力 图表 2012-2013年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长期偿债能力 图表 2014年1-3月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长期偿债能力 图表 2012-2013年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运营能力 图表 2014年1-3月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运营能力 图表 2012-2013年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 图表 2014年1-3月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 图表 2011年1-12月中国海洋石油合并综合收益表 图表 2011年1-12月中国海洋石油主营业务分部资料 图表 2011年1-12月中国海洋石油主营业务分地区情况 图表 2011-2012年中海油合并收益表 图表 2012年1-12月中海油分部资料 图表 2013年1-12月中海油综合损益表 图表 2013年1-12月中海油主营业务分部门情况 图表 2013年1-12月中海油经营业绩分地区情况

图表 2012-2014年3月末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总资产和净资产 图表 2012-2013年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 图表 2014年1-3月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 图表 2012-2013年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现金流量 图表 2014年1-3月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现金流量 图表 2013年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行业 图表 2013年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产品 图表 2013年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区域 图表 2012-2013年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成长能力 图表 2014年1-3月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成长能力 图表 2012-2013年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短期偿债能力 图表 2014年1-3月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短期偿债能力 图表 2012-2013年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长期偿债能力 图表 2014年1-3月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长期偿债能力 图表 2012-2013年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运营能力 图表 2014年1-3月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运营能力 图表 2012-2013年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 图表 2014年1-3月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 图表 2012-2014年3月末中煤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总资产和净资产 图表 2012-2013年中煤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 图表 2014年1-3月中煤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 图表 2012-2013年中煤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现金流量 图表 2014年1-3月中煤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现金流量 图表 2013年中煤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行业 图表 2013年中煤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产品 图表 2013年中煤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区域 图表 2012-2013年中煤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成长能力 图表 2014年1-3月中煤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成长能力 图表 2012-2013年中煤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短期偿债能力 图表 2014年1-3月中煤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短期偿债能力 图表 2012-2013年中煤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长期偿债能力 图表 2014年1-3月中煤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长期偿债能力 图表 2012-2013年中煤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运营能力 图表 2014年1-3月中煤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运营能力 图表 2012-2013年中煤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 图表 2014年1-3月中煤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

图表 2012-2014年3月末国电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资产和净资产 图表 2012-2013年国电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 图表 2014年1-3月国电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 图表 2012-2013年国电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现金流量 图表 2014年1-3月国电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现金流量 图表 2013年国电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行业 图表 2013年国电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产品 图表 2013年国电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区域 图表 2012-2013年国电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成长能力 图表 2014年1-3月国电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成长能力 图表 2012-2013年国电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短期偿债能力 图表 2014年1-3月国电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短期偿债能力 图表 2012-2013年国电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长期偿债能力 图表 2014年1-3月国电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长期偿债能力 图表 2012-2013年国电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运营能力 图表 2014年1-3月国电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运营能力 图表 2012-2013年国电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 图表 2014年1-3月国电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

图表 2012-2014年3月末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总资产和净资产 图表 2012-2013年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 图表 2014年1-3月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 图表 2012-2013年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现金流量 图表 2014年1-3月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现金流量 图表 2013年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行业 图表 2013年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产品 图表 2013年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区域 图表 2012-2013年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成长能力 图表 2014年1-3月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成长能力 图表 2012-2013年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短期偿债能力 图表 2014年1-3月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短期偿债能力 图表 2012-2013年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长期偿债能力 图表 2014年1-3月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长期偿债能力 图表 2012-2013年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运营能力 图表 2014年1-3月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运营能力 图表 2012-2013年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 图表 2014年1-3月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 图表 中国城镇能源工业投资总额及结构情况 图表 中国天然气产业较好的投资方向与项目 图表 1990-2030年世界能源需求变化形势 图表 1990-2030年世界各地区能源需求变化 图表 预测不同情景下世界能源需求

图表 1990-2030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费构成变化 图表 预测不同情景下世界煤炭需求 图表 参考情景下预测世界主要国家石油消费 图表 预测不同情景下世界石油需求 图表 2010-2030年世界石油产量预测

图表 参考情景下预测世界主要国家天然气需求量 图表 预测不同情景下世界天然气需求量 图表 预测不同情景下世界核能需求

图表 预测不同情景下世界水电和其他可再生能源需求 图表 原油、成品油非国营贸易进口允许量 图表 “十一五”时期能源发展成就 图表 “十二五”时期能源发展主要目标 图表 “十二五”时期国家综合能源基地示意图 图表 “十二五”时期分布式能源发展重点和目标 图表 “十二五”时期能源输送通道建设重点

图表 “十二五”时期能源示范工程重点任务 略…………

上一篇:支部谈心谈话记录内容下一篇:综合科科长岗位说明书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