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民办高职创业教育的开展论文

2024-04-25

小议民办高职创业教育的开展论文(精选6篇)

篇1:小议民办高职创业教育的开展论文

小议民办高职创业教育的开展论文

很多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只是因为长期处在就业压力之下,好不容易看到一条能够缓解就业压力的途径,进而寄过高希望于创业教育能够在短期内解决就业难的问题,他们未能看到创业教育的对于高等教育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长远意义。很多学校对创业教育的本质理解还不透彻,将创业教育当成少数人的“精英教育”。我们要将高校创业教育和社会上的一些培训机构的创业教育准确区分开来。社会上的创业教育培训机构主要是进行的是企业家的塑造,他的最终目的是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在短期内将受教育者培育成一名出色的企业家,最终基本都要有成功的创业案例产生。而高校创业教育工作重在教育,是一个广泛普及的教育活动,他注重创业意识的养成以及创业能力的形成,重点在教育,重点在创业意识的形成上。高校创业工作是在意识以及能力形成之后才要求能够有一定创业成功案例产生,这项教育工作是一个系统的、全面的、立体的素质教育过程。部分高校未能深层理解创业教育的意义,盲目跟风,相互攀比教育实践成果,在没有基础的情况下搞“大跃进”。目前国内不少高校的创业教育成绩显著,很多成功院校将创业教育工作作为自己的教育品牌推向社会。比如:浙江义乌商学院、无锡商学院等一系列的特色高校。他们在全国的创业教育大军中起步比较早,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有了不少的可喜成绩,他们在教育推广过程中将本校的创业教育作为亮点来宣传。很多具有敏锐嗅觉的高校亟需创业教育这种教育模式能够在短期内给自己带来光芒,进而一窝蜂的大搞创业教育活动,有的甚至是到成功院校去直接“复制”“硬件”。

目前,尤其是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工作还比较滞后,通常只是在就业指导课中穿插部分创业案例,或者是通过开展极少数次的创业讲座来代替创业教育,基本上都是局限在理论说教和案例欣赏上,覆盖面窄,形式单一,缺乏多样性、系统性和层次性,实效性较低,很难有科学的、系统的、深入的创业教育过程展现。传统的价值认知观不利于高职院校大学生形成创新的个性,传统的思想意识束缚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开拓。他们认为自己接受的是职业教育,以后工作就是到车间做一名操作工人,自己的人生和创业做企业家还很遥远,进而从意识上拒绝接受创业教育活动。同时,很多家长也对创业教育有“偏见”,认为自己的孩子毕业以后应该找一份高薪稳定的工作,而“自主创业”则被家长认为是“不务正业”、“瞎胡闹”、“冒险尝试”等,很多家长不但不支持子女创业,反而多方面阻挠自己的孩子创业。

基于民办高职院校怎样科学的开展创业教育:

(一)正确认清国际形势,透彻理解创业教育

高校创业教育工作的重点是全体学生的创业意识的培养,关键是创业精神的养成。高等院校开展创业教育,他的根本目的并不仅仅是用来解决就业难题,他的最本质的意义在于能够通过此项教育活动来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开发学生体内的创新与创业素质、丰富学生的.创业知识、健全创业心理、提高创业能力,使学生能够将创业精神作为一个“印记”,深深的烙在心底,让他们在以后的学生生活中都能具备创新的素质以及创业的精神。我们不能局限地将创业教育当成解决就业问题的法宝,也不能将创业教育狭隘的理解为培养企业家的手段。我们要科学的看待创业教育的深刻含义,要牢固树立以创业教育为抓手,全面推进自身素质发展的核心教育观,通过创业教育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点燃他们创业的梦想。

(二)因地制宜,量身打造适合自己校情的教育模式来开设创业教育

首先,我们可以采取问卷调查、座谈、随机采访的形式做科学的调研,进而充分了解我们的学生,了解他们的思想以及他们身边人的思想。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整体来讲,对创业教育的认识还不够,只是有少部分的学生由于家庭环境以及家庭教育的原因,对创业教育有一些浅层次的理解。进而在民办高职院校,我们可以采取一方面精抓少数创业典型,一方面普抓全员创业意识教育的方式来有机开展创业教育活动。其次,我们要结合学校的专业设置、学校的资金投入能力以及师资投入的实际状况,开展适合自己学校的创业教育。民办高职院校可以将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扶持学生开展以专业为背景的创业活动。同时,我们可以利用学院在财务和后勤上的特殊便利性为学生的创业教育工作提供支持。紫琅职业技术学院就充分发挥后勤的自主调控能力,牺牲学校利益,将食堂以低价租给学生,鼓励学生参与到创业过程当中来。

(三)多渠道拓展创业教育途径

民办高职院校在开展创业教育的时候必须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寻求一些能够顺应时代潮流、具有远见性、灵活性、开放性和多样性的教育教学方式。采用模块化教学和依托实践基地开展模拟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来全面推进民办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改革。一方面,从大一到大二按照模块分别进行创业意识、创业知识以及创业能力的课程教育。另一方面,在大二学习完创业知识之后筛选部分创业欲望较强、创业激情较高的学生单独组建一个创业团体,进行更细化的创业实践教育。(详见表1)同时,还可以采取创业必修课和创业选修课相互结合的方式来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另外,在开展普及教育的同时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多多开展创业竞赛、创业大讲堂、创业实践课程设计、创业论坛等一系列有特色的创业教育活动。民办高职院校还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在社会上寻求创业实践基地合作伙伴,将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互结合。

(四)对创业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是学校全面推动创业教育工作的基本前提和保障

政府部门必须以服务为导向,协调各个部门建立健全创业教育工作联动机制,构建能够各司其职的创业教育实施网络,科学制定和切实落实各项创业教育以及创业政策,简化繁冗手续,优化操作流程。政府有必要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更好的创业环境,除了在政策上更细化,力度更大外,还需在资金上提供更多的支持,用于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创业基地(创业孵化器)的建设。政府部门还应该鼓励社会上的成功人士和专家多多走进大学课堂,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丰厚的专业知识来满足大学生对于创业教育的渴求。社会人事发展机构还必须重视高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教育部门也应开设创业教育教师专门职称评审体系,充分激发创业教育老师的教育热情。各大民办高职院校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资金灵活使用机制,加大创业教育的资金投入,建设符合自己校情的创业实践基地,制定完整的师资培养计划,选派优秀指导老师参加专业培训,提高教师教学科研水平,以此带动学校整体创业教育的发展。

(五)要把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

创业教育本就是高等教育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民办高职院校必须结合自身实际将创业教育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去,采用渗透式的教学使学生获得创业基本素质,提高创业实践能力,专业课老师也可以在专业实践(实习)教学的过程中穿插创业教育活动。以紫琅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紫琅职业技术学院成立大学生创业教育部,创业教育部学生创业项目基本和自己专业相关。学院新能源系某位学生结合自己的光伏专业开设了一家节能灯具的研发和销售公司。

(六)学校还需整体营造浓郁的创业文化氛围

文化氛围的营造直接影响着个体对某个事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高校在创业过程中一定要通过多种途径渲染校园创业文化氛围。高校可以通过创业文化长廊、创业展板宣传、创业案例宣讲、创业之星评选、创业计划大赛等一系列的宣传活动营造全校创业文化氛围,还可以利用校园广播、校园网等媒介进行创业政策解读,同时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宣传先锋作用,也可以开展创业教育教学研究,以学术提升教学教育水平。总之,校园创业氛围的营造有助于学生创业意识的形成,能够将创业根植于学习生活的潜意识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大力弘扬创业精神。

综上所述,民办高职院校创业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充分重视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努力开辟创业教育新途径,为高等教育事业做出切实贡献,为国家培养创业型人才提供智力支持。

篇2:小议民办高职创业教育的开展论文

在全社会总体就业压力持续不减的情况下,高职农业院校毕业生的“涉农”性就业范围尤其狭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对高职农业院校学生实施创业教育,提升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改变学生的就业思维定势,使学生有机会、有条件通过创业实现就业,可以有效缓解高职农业院校学生,乃至全社会的就业压力,提高全社会的就业率。

1.2创业教育的开展满足了高职农业院校学生未来事业发展需求

在现行高职农业院校教育体系中加入创业教育,并系统、广泛、有效地加以实施不仅能够让高职农业院校学生更清醒、合理地认清自己,更早地着手规划自己未来的职业轨迹,同时还可以使越来越多的学生意识到要在今后具有更强的竞争能力,不仅要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还必须培养“自主性”,通过自主性创业能力的提升,使其在毕业后能顺利走向社会,适应就业竞争,实现自我价值,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1.3开展创业教育是解决“三农”问题重要途径

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人力资源是重要基础。高职农业院校既培养基层农业人才,又担负着培养面向农业的创新创业人才的艰巨任务,在高职农业院校开展创业教育,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1.4创业教育是高职农业院校教育深化改革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受到传统办学理念的影响,高职农业院校在设定人才培养的目标、方式、过程时,往往忽视了对学生自主创业能力、创新型思维等综合素质的培养。无论是培养目标还是培养模式,专业设置还是教学方法,绝大部分高职农业院校均采取以专业知识教学为核心,以谋取职位为导向来培养适应型人才的模式。开展创业教育,有助于高职农业院校将教学目标转移到培养学生的自主创业意识和能力上来,推进高职农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

2当前高职农业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2.1创业教育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

有的高职农业院校对创业教育概念理解比较狭隘,认为创业教育就是教学生如何经商办公司,因此与高职农业院校关系不大。高职农业院校学生对创业的理解更多来自感性,缺少对现实各种各样复杂因素的理性思考,既没有端正心态正确认识创业的难度也没有对接受创业教育的`意义、重要性产生足够的重视,这就使得创业教育无法完成其应达成的目标。

2.2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创业教育的教师应该是了解社会现状的精英,只有这样的群体才能指导高职农业院校学生认清现状,在此基础上激发和培养学生自主创业的热情和兴趣。高职农业院校有效开展创业教育,势必需要在此方面有足够强大的师资力量。无疑,这样的师资力量应由一支精于业务的专兼职教师队伍组成。但是目前的绝大多数高职农业院校负责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是由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和就业指导中心的行政人员组成,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手段与常规专业课教学别无二致,就实际教学效果而言很难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创业的指导,更谈不上激发学生的自主创业热情。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尽管目前各高职农业院校负责创业教育的教师有一定的专业素养,但由于其自身缺乏实践经验或缺乏与创业人士接触的经验造成的视野局限性,绝大部分教师并不能够很好的完成创业教育的教学任务。缺少专业的师资力量是制约农业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最重要因素。创新创业型师资队伍建设是在高职农业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人力资源保障。

2.3高职农业院校创业教育缺乏必要的文化氛围

高职农业院校校园文化环境相对封闭,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大都希望毕业后在大城市有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把进机关、事业单位作为读书、奋斗的目标,而将自主创业作为一种无奈的选择。尽管高职农业院校学生已经在学校学习了一定的农业方面的专业知识,掌握了基本的农业技术和技能,但又不愿意回到家乡开拓一片天地。传统就业思想的束缚使得大学生回乡创业面临巨大压力。

2.4高职农业院校创业教育缺乏有效的实践机会

篇3:小议民办高职创业教育的开展论文

一、民办高职高专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2012年的大学生创业调查报告显示:近八成的在校大学生对创业感兴趣, 并有近三成的大学生打算今后创业, 但只有14%的大学生参加过创业辅导课程或创业大赛。48.8%的被调查大学生希望能够提供创业相关的专业培训, 而在创业指导课程内容中, 大学生最需要的是人际交流与沟通技巧 (62.4%) , 其次是开展一些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创业实践活动和市场营销。

2011年, 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联合中国传媒大学调查统计研究所、中国青年网、中国共青团网等在北京共同发布《全国大学生创业调研报告》。报告显示, 76.7%的被调查者对创业感兴趣, 认为通过自主创业能够实现自我价值, 享受人生自由。

笔者所在的课题组向部分民办高职高专院校发放3000份问卷, 回收了2843份, 回收率为94.8%, 问卷对象为在校的大一和大二学生。问卷内容涉及创新创业理念、创业类活动、创新创业教育服务。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有70.8%的高职高专毕业生“了解创业”, 并且有76.6%的学生认同“创业是开创一番事业”的观点, 在问及“如果创业会选择什么行业”时, 72.1%的学生认为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行业”, 13.9%的学生则认为会“选择与自己的专业相关的行业”进行创业, 而在谈到“创业的目的”时发现, 69.2%的学生认为“创业的目的是赚钱”, 43.8%的学生认为“创业的目的是展示自身的才能”;在学校提供创新创业方面的服务方面, “举办各类创业讲座”的占63.8%、“开设创业教育课程”的占44.4%, 当问及“您认为高职高专学生创业教育的最好方式”时, 63.3%的学生选择“去创业基地实地调研”, 42.3%的学生选择“邀请创业成功人士做讲座”, 85.1%的学生认为学校举办的各类创业实践活动对提升自己的创业意识是有帮助的;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方面, 60.6%的学生希望创新创业课程内容涉及“创业所需的要素”, 56.4%的学生希望内容涉及“商业运作的过程”, 52.8%的学生希望内容涉及“创业案例分析”。

而在笔者对部分民办高职高专教师的调查中发现:83.3%的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已纳入或准备纳入教学计划, 并且有66.7%的学校已经以必修课或选修课的形式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33.3%的学校是由学院的就业办牵头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在师资来源方面, 58.3%的学校是依靠校内的兼职教师, 并且有66.7%的学校提供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培训机会。58.3%的学校有校外的创业导师。83.3%的学校已经建成或正在筹建创新创业基地。

二、民办高职高专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 对创新创业理念的认识不到位, 观念落后

从笔者的调查发现, 在谈到“创业的目的”时发现, 接近七成的学生认为“创业的目的是赚钱”, 可见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识不够深入, 而作为高校首先要加强创业理想信念教育,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让学生知道创新创业也是为社会创造财富的一个途径, 在为社会做贡献的同时, 实现了自我价值。其次, 要帮助学生改变传统的择业观,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让学生认识到创业是就业的一种形式, 在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同时又能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 以创业促进就业, 鼓励学生通过创业为社会做贡献。最后, 要激发学生的创业潜能, 增强学生创业的信心。

2.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缺乏实践环节

笔者在对民办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师进行调查时发现:41.7%的高校没有组织过学生外出进行创新创业调研活动。25%的学校没有参加过创业大赛。创业是一项实践性的活动, 创新创业品质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重在实践, 实践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当问及“您认为高职高专学生创业教育的最好方式”时, 63.3%的学生选择“去创业基地实地调研”, 42.3%的学生选择“邀请创业成功人士做讲座”, 85.1%的学生认为学校举办的各类创业实践活动对提升自己的创业意识是有帮助的。由此可见, 开展创业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 创新创业活动辐射度和受益面不够

在对教师的调查中, 有66.7%的学校有创新创业方面的社团组织, 但是在问及学生时, 67.9%的学生不知道学校有创新创业方面的社团组织。80.6%的学生没有参加过创业社团组织的活动, 这就使得各类创新创业社团活动仅有少部分学生受益, 没有形成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大氛围。比如, 笔者所在的高职高专院校的创业实践活动开始于创业大赛, 而此类竞赛毕竟是少数人参加的活动, 大部分学生只能当看客, 学校的创业类社团只有极少数的学生参加, 由此造成多数学生远离了创业精神的熏陶和创业意识逐步形成的环境。

4. 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缺乏

当前, 创新创业教育师资的缺乏, 成为制约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从笔者的调查显示:民办高职高专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主要是依靠校内的兼职教师来承担教学任务, 只有16.7%的学校有外聘教师, 41.7%的学校没有校外的创业导师。这样的师资情况将造成:由于授课教师自身缺乏创新创业经历和实践能力, 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时, 只重视理论知识和观念的传授, 忽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无法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激情, 扼杀了他们的创业潜能。

三、改进创新创业教育的举措

当今时代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国际教育界的潮流, 是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21世纪有50%的中专生和大学生要走自主创业之路。鼓励大学生毕业后自主创业, 成为工作机会的创造者是全世界的共识。为此, 作为承担培养大学生创业的高校要不断改进和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1. 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实践活动

实践出真知, 民办高职高专院校要将第一课堂的课程教学和第二课堂的创业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 并依托学生创业社团开展全校性的创业宣讲、创业比赛等活动, 组织学生外出参观各级各类创业基地或创业园区, 与校外的各类创业机构或组织联合承办创业大赛, 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调动学生的创业积极性。

此外, 高职院校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 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将单一的课堂教学活动扩展到创新创业教育的生产、经营以及社会服务实践中去, 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2. 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的建设

打造一支符合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际、能够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只有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丰富的创新创业实践经验、具备创新创业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师, 才能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 转变学生的创新创业观念, 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因此, 民办高职高专院校除了组织教师外出参加创业培训, 还可以安排教师去学校所在区的创业基地或创业园区挂职锻炼或安排企业实训等, 以便更好地为有创业意识的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创业指导服务。

积极推进大学生创业, 不仅有利于带动和促进就业, 更关系到一代青年的健康成长, 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作为承担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高校尤其是民办高职高专院校任重道远。

摘要:创新创业是当今时代的主旋律。大学生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大学生自主创业是在全社会大力倡导自主创业的背景下兴起的, 是与社会就业情况紧密相连的。文章旨在通过对部分民办高职高专学生和教师的调查、分析, 探讨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完善民办高职高专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建议。

关键词:民办高职高专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就业

参考文献

[1]缪宁陵.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及思考[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 (3) :42-43.

[2]周赣琛.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网络的构建[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 2013 (5) :18-21.

[3]李晓红.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2 (3) :87-88.

篇4:民办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

【关键词】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继《民办教育促进法》的颁布实施,2003年以后我国民办教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民办高校的创立与发展,其本身就是中国高等教育体系最重大的制度创新之一。民办大学在筹建、经营及办学的各个方面的创新经验,对高等教育制度创新具有较大的启示。随着民办高校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大,扩大了高等教育办学规模,弥补了高等教育优质资源的不足,但在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情况下,部分民办高校的毕业生相对于普通高校毕业生缺乏竞争优势,面临的就业压力更大,而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的比例低、创业意识薄弱、创业能力不强,这就反映出民办高校的创业教育模式有待优化。

一、国内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现状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教育部和一部分高校纷纷推进创新创业教育。1998年,清华大学提出创业竞赛计划,复旦大学为培养拔尖人才拟制了“望道计划”。2002年,创业教育在我国正式启动。清华大学、武汉大学等9所院校确定为开展创业的试点院校。2003年教育部举办的第一期创业教育骨干教师培训会、2006年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及两院院士大会,2007年的十七大胡锦涛总书记的报告上均提到创新型国家战略。目前国内高校创业教育有了新的发展,如清华大学为MBA开设有创新与创业方向,安徽工业大学开办了“创新能力试点班”,地方高职院校也都在十二五规划中响应教育创新精神,提出“六个一工程”等建设性创业内容。以上均是在创新理论下进行的教育尝试。

二、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途径和形式

目前我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途径和形式,可归纳为三大类:

1.学科化。将创业教育学科化,把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融入到学校的教学课程体系之中。重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构建创业所需要的知识结构,完善学生的综合素质。

2.第二课堂化。主要是以创业讲座,创业计划大赛和与创业活动相关的各类社团活动等形式展开的。第二课堂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参与者踊跃,尤其是“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在高校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成为有特色的一种创业教育形式。

3.实践化。在校园内设立“创业园区”,一方面通过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引进高新企业,让学生在园区企业兼职、实习,进行创业实践积累;另一方面,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开办一些校内公司或在校内经商,学校在场地、资金上予以优惠并为学生创业提供政策和技术的咨询服务。这是强调实践的创业教育途径。

三、民办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中的途径

民办高校的创业教育中比较可行的途径是建立与专业学习密切相关的活动平台,通过创业实践活动来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开展“专业实践式”的创新创业教育。

1.依托民办高校优势,改革传统教学制度,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教学体系。民办高校应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学院的整体教学体系之中,在全院全面实施创业教育,建立与创业教育相关的课程设置、教学活动等运行机制。一是改革课程体系。确立应用型本科人才模式,以社会对大学生所需的思维、知识、技能为框架,调整课程结构,完善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增设创业教育课程。二是专业教育渗透创业理念。加快专业教学的内容更新速度,提高教学内容的时代感和时效性,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三是拓宽实践性的活动。在教学中增加实践性的内容,组织学生参加与创业理论相关的实践活动:社会调查、创业活动模拟、创业设计比赛等。

2.构建创业教育的组织架构,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民办高校可以在学院里面形成多层次、多方位的创业教育组织。在学校设立创业教育中心等类似的机构来具体负责创业教育的组织、指导、协调等工作。

3.组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促进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创业教育的师資力量不足是制约民办高校发展创业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因。创业教育的教师要具备创业精神、创业素质、创新和开拓能力。学校可以邀请更多的校外企业家正式或非正式地参与创业教学培训、评审等活动,增加学生与他们的互动,他们自身的素质、经历和体会将更直接地被学生所借鉴。

4.搭建创业实践的平台,实施体验性创新创业教育。创业教育要讲求实效性。民办高校要通过多种途径搭建创业实践平台。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构建学生专业创业工作室、建立与企业的对接机制等,采用多种形式营造浓厚的创业氛围等。依托并充分利用大学的试验设备、技术、智力等创业资源对学生进行创业实践、情境模拟,是学生获取和转化创业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

四、民办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意义

篇5:试论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途径

亓伟军

【摘要】高职院校应把创业教育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通过与其他教育要素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全面理解创业的涵义,转变就业观念;加大培训力度,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结构优良的师资队伍;通过讲授创业课程,开展创业专题讲座和创业竞赛活动,使学生掌握创业方法;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锻炼学生创业能力。

【关 键 词】高职院校 创业教育 途径

【科研课题】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多元智能视野下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研究”(课题编号:2011GG171)

【作者简介】 亓伟军,男,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副教授。邮编:272000

创业教育是以开发和提高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为目标,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教育。在我国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今天,对高职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更是十分必要的。从广义上讲,创业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创业知识、创业精神、创业心理品质、创业能力等多方面的教育;从狭义上讲,就是对学生进行从事企业、商业等规划、活动、过程的教育。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实质上就是一种就业教育,要通过开展创业教育突出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丰富学生的创业知识,健全学生的创业心理,锻炼学生的创业能力。创业教育作为一项实践性要求很高的教育内容,在教育过程中,应切实把掌握创业基础理论与创业实践结合起来,以提高创业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一、实施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 创业教育已成为国际潮流,而且在我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创业教育也取得一定成果。那么高职院校能否开展创业教育,其毕业生能否成为创业者,也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有人预言,创业教育是21世纪中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新亮点,传统的职业人才培养模式将面临新的挑战。

(一)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呼唤

21世纪人类将更多地依靠知识创新和知识创造性应用去发展经济,社会将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时代特点迫切要求青年学生具有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素质,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使毕业生不仅仅成为求职者,而首先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所以,一切学校教育不应仅仅传授知识,更应把重点放在教学生如何学习,如何发挥主动精神,使学生在工作岗位上,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二)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是依法执教的客观要求

《职业教育法》第四条指出:“实施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素质。”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指出:“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要加强创业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指出:“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

施。”可见,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是高职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是适应就业制度改革和未来竞争的突破口

随着市场就业体制的建立,就业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有资料预测,现在的高职院校毕业生有50%很难获得工资形式的就业机会。这除了大学扩招,其毕业生的就业冲击,用人单位片面追求高学历及国有经济对人才资源的有效需求不足等影响外,主要在于高职生创业意识淡薄和创业能力的不强。因此,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使学生主动适应社会需求,通过创业自谋职业,这不仅能解决自身就业谋生问题,而且能为社会创造财富,提供就业机会,从根本上缓解就业压力。创业教育正是实现这种价值取向的一种重要途径,这也是高职院校适应未来竞争的突破口。

(四)经济结构的重大变革为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提供有利条件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革,多种经济成分共存的局面已逐渐形成,中小企业的地位得到较大提升,并正在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成为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就业的重要渠道。有专家认为,衡量一个国家的发展潜力,中小企业的数量及其发展水平是重要的指标之一。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办公自动化程度日益提高,所需设备的成本日益降低,都为小微企业和家庭企业的发展提供了适当的环境和条件。

(五)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现在的在校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优越的生活条件,使他们极少关心自己的未来,将个人成长的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缺乏社会责任感。特别是经历高考之后,进入高职院校缺少了自信心,这势必影响他

们的成长。课题组对山东理工职业学院2010级新生创业个性特征进行调查发现,学生的独立性、敢为性、适应性、自信心、责任心得分都不高;“生活依赖程度”,大多数学生填写依赖家庭。可见加强创业教育,让学生正确认识所面临的社会形势,培养其吃苦耐劳精神,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塑造百折不挠的精神品质,变被动就业为主动创业,已成为当前实施创业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创业教育的思路与目标

(一)创业教育工作思路

高职院校构建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为核心,以创业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创业能力培养为关键的创业教育新体系。把创业教育融入到专业教育教学中,通过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培养,使学生全面理解创业的深刻涵义,转变就业观念;加大创业师资培训力度,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结构优良的创业师资队伍;将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结合起来,在就业指导过程中渗透创业教育;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给学生提供创业实践的舞台,锻炼学生创业能力;发挥职教优势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适应市场、适应竞争的能力。

(二)创业教育工作目标

要树立与时俱进的人才培养理念和创业教育观念,把创业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建立创新创业人才评价体系,不断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力、就业竞争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实现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三、创业教育工作途径

(一)构建创业教育模式

构建框架。针对高职学生特点,围绕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目标,从转变教育理念、完

备教育体系人手,以完善组织架构、搭建教育平台为基础,努力把创业教育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把创业教育与其他各种教育要素有机结合起来,统筹兼顾,协调一致,坚持“创业教学+创业模拟+创业实践”的教育模式。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创业创新人才成长规律和市场运作规律,通过完善主渠道、发挥主阵地、建设主基地,构建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创业教育系统框架。

突出“三性”。在创业教育过程中要突出普惠性、层次性和标志性。普惠性即面向全体学生,惠及社会,真正体现创业教育的教育功能。层次性即通过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这两个平台进行互补式教育,以全体学生和创业团队为对象进行分层次教育,将惠及全体学生、培育创业团队、培养创业精英三个方面有机统一起来。标志性即通过标志性人物、标志性项目、标志性成果,给全体学生以示范作用,全面推进创业教育。

明确内涵。通过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塑造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提高创业创新能力,丰富创业知识结构,达到提高学生创业能力的目的。

分层施教。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逐步开展创业教育。对一年级学生进行创业启蒙教育,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对二年级学生进行创业品格教育以及创业模块教育,结合专业教育有效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对三年级学生进行创业市场及形势教育,使学生对创业有更深层的思考,并且加强对学生的创业指导,提高学生的创业成功率。

(二)培养创业教育师资

努力塑造教师的创业精神,重视教师自身创业素质的培养与提高,让教师深入企业体验创业过程,总结创业案例;选聘有创业实践经验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企业家、管理专家作为兼职教师;选派和组织创业指导

教师参加各类创业培训,赴境外短期考察和学习交流;制定扶持政策,让教师在具有市场前景的项目上和学生共同创业,造就一批“创业型教师”或“教师企业家”。

(三)建设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在课程目标上,以创业型人才质量标准和培养目标为导向,加强课程体系、结构和内容的改革,努力培养既能就业又能创业的实用型、复合型、创业型人才;在课程内容上,重点加强学生创业意识与创业心理品质的训练与培养,着力进行创业能力的培养与创业实务知识的传授;在课程形式上,做到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结合。调整导致学生知识面狭窄的课程结构,构建新的有利于拓宽学生知识面和视野的课程体系。针对创业的特性实施模块教学,并与原有的专业教学相结合。坚持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同时把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三者结合起来。

(四)拓展创业教育基地

完善创业教育载体,建设学生创业园,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建设大学生创业素质拓展中心,围绕学生创业能力拓展进行素质教育;建设创业咨询室,为学生提供创业政策和专业知识等信息支持;建设创业心理及法律辅导室,对创业学生进行心理及法律辅导;建设模拟实验室,让学生模拟企业实际运行,感悟正确的经营思路和管理理念。

(五)开展创业教育研究

重点研究创业教育的基本模型和框架,创业教育基本规律、基本性质和基本原则,创业教育的教学原理、特征、运行方式,创业教育的目标体系、课程体系、评价体系、教学管理体系的设计与操作问题。围绕创业与创新、创业与企业成长、创业管理、创业活动与创业环境、创业经济等一系列问题开展研究,积极探索理论创新与企业发展之

道。

(六)营造创业文化氛围

着力培育校园创业文化,加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注重创业意识、创业观念、创业精神的培养,明确培养创业型人才的办学理念和目标,通过创业咨询日活动、创业教育校园行、创业论坛、创业计划大赛、创业文化建设座谈会、学生素质拓展、学生野外训练、企业家讲座等活动形式建设校园创业文化。

主要参考文献

1、凡禹编著,创业前三年,企业管理出版社,2007.10。

2、吕敏编著,青年创业成功之道,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2。

3、常建坤 李时椿,美国的创业教育及其启示[N],光明日报,2005—12—28(7)。

篇6:小议民办高职创业教育的开展论文

1大学生中开展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1.1随着知识经济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各国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影响更加深入。特别是金融危机以来,各国经济受到严重的冲击,也采取了积极地应对策略,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积极地变化。随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市场的进一步成熟,产生了各种新型的工作岗位和职位,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要适应经济的发展和变化。随着时代和社会形势的发展,创业能力的培养逐渐成为我国高校教学的重点,我国的的高等院校对此以及与之相关的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实践。大学毕业生不但要成一名就业者,更要成为新岗位的缔造者,要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为单位和岗位贡献的价值越大,个人的价值体现的也越为明显,个人的成就也就越大。

1.2中国目前已经成为全球经济中最具活力的个体,在应对金融危机、气候变化等方面,积极发挥了大国应有的作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人才的竞争也日趋白热化,要想在社会立足乃至发挥自我价值,除了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之外,更需要创造性和创新能力的提高。而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我国高等教育机构转变思想,改革教育模式,为学生日后就业和实现自身价值打好基础。从传统观点来看,大学的教育职能分为两部分,其一为学术教育,其二是职业技能教育,现在要加上第三部分,即创造性和创新能力的教育,也就是国际上统称的大学生“第三本护照”。

1.3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原来陈旧的教育模式逐渐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和国家的需要,所以要对教育进行改革,而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教育则是其中的重点和关键。除了使得现代大学生具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和较高的综合素质以外,创业能力、抵抗风险的能力、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成为了学生能否成才的另一重要指标。

2高等教育开展创业教育实施对策

创业教育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和形式上,而是要在实践中加以运用,要有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措施。这样,才能真正的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根据笔者研究,我国的高等院校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培养:

2.1突出“实践能力”就是要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综合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实践能力的提高也为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培养奠定不可或缺的基础。

2.2突出“创新意识”主要是培养学生“审问之,慎思之”的意识,敢于质疑现成结论,敢于提出问题,善于剖析既有的技术方案和管理方法中的不足。通过创新意识的培养,推动实践能力的运用和提高。

2.3突出“创业精神”就是培养学生勇迎挑战的气魄,百折不挠的意志,克难求进的本领。创新教育形式,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体味创业,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中更多地涌现出“创业者”,而不仅满足于成为一名“就业者”。

2.4创业知识教育创业知识是一个具体的概念,包括生活工作中的方方面面。除了平时我们所说的专业知识以外,相关的一些常识和理论也需要进行一些了解和接触,拓宽自己的知识面,知识的基础打得越牢、越宽,日后创业的高楼才能盖的越高,因此,高校除了为大学生创业准备必要的知识传授,帮助大学生形成和完善创业所需的知识结构,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树立主动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和善于运用知识、扩大知识视野的本领。

2.5创业心理品质教育创业心理品质教育也是创业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是由于创业的征程始终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对一个创业者来说,创业中可能会遭遇种种难题和障碍,只要有一个难题没解决,一个障碍迈不过去,就有可能一蹶不起。因此,加强创业心理品质教育,使创业者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大学生创业者能否成功是至关重要的。要达到以上目的,具体需要从以下这几方面着手:

2.5.1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创业教育的新理念培养创业型人才是知识经济时代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也是我国高等教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的必然选择。树立创业教育理念,首先要解决的是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即改变传统的“就业教育”观念,树立创业教育理念。传统的“就业教育”观念,是指受计划经济“统包统配”的毕业生分配制度影响,学生毕业后通过自主择业,到企业、事业单位工作,已经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需求,也不能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的“就业大众化”的新形势,更不能有效地指导大学生的创业活动。因此,树立现代的创业教育理念势在必行。树立现代的创业教育理念,关键是要准确理解和把握创业教育的精神和实质,并将创业教育的精神和实质渗透到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中去,实现面向知识经济时代趋势和市场经济条件发展要求的教育创新。

2.5.2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符合培养创业人才的培养方案创业教育的关键,是建立起既有创业理论基础知识、又有较强的创业能力的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高等学校要培养创业型人才,一是要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即从培养“就业型人才”向“创业型人才”转变。二是制定实施创业教育的教学方案,即按照创业教育目标设置相应的课程,构建就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相融合的课程体系,搭建创业教育实践平台,为学生进行创业实践提供条件,使高等教育的创业教育课程从理论到实践形成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为学生成功创业奠定良好的知识和能力基础。

2.5.3建设创业文化氛围,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学校的文化形成是长期积淀的结果,大学文化的熏陶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建设创业文化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必须积极推动创业文化的形成。一是学校党委重视,各部门齐抓共管,形成良好的氛围。从学生的课堂教育、课外的文化活动等各个领域进行全面的设计,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学生活动的规划等。二是重视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体验创业教育,培养创业品质。走进创业企业,了解创业企业的经营管理、产品开发、市场开发等;邀请成功的创业企业家走进校园,讲述创业故事;在学校设立创业基金,鼓励学生参与创业实践活动。三是开展创业计划大赛、科技实践活动等比赛形式,引导学生认识创业、了解创业、树立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

2.5.4强化师资培训,形成创业教育团队要建设一支适应创业教育需要的师资队伍。开展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高校的所有教师,都必须有创业教育意识,自觉地将创业教育的精神和实质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去。对专门开设创业教育指导课程的教师,更应提高创业教育意识,增强创业实践所需知识的修养。改变创业教育指导教师比例结构,实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构成要素的多元化,吸收社会上有影响的经济管理专家、工程技术专家、政府部门官员、企业家等作为兼职队伍,以提高创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组织教师参加创业教育培训,使教师在理论、实践等环节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以适应创业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上一篇:写给校长的珍惜水资源建议书的作文600字下一篇:树德科技大学学生悔过迁善销过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