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标准化总结

2024-04-19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标准化总结(通用6篇)

篇1: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标准化总结

安全标准化工作总结

我公司自2010年1月份开展安全标准化创建工作以来,不断加大安全投入,完善现场管理及相关内业资料,并于当年8月份由河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安全标准化三级企业证书。

2013年根据我公司实际情况,依照《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和《尾矿库安全标准化实施指南》标准要求,5月底又聘请河北汇正评价设计有限公司对我公司安全标准化做了评审指导,按照安全标准化新的评分标准重新打分,完善安全标准化体系建设,使我公司在安全生产管理上有了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公司安全管理基础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标准化

1、全面进行安全教育与培训,提高全员安全意识

人是安全生产主体,在综合管理的人、机、环三大要素中,人是最活跃的要素。我公司坚持以人为本,重在治理,重在治人,不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以及员工的技术能力,分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教育,把合适的人用到合适的岗位上,同时通过发现违章的高危人群,来实现对安全生产最大危险点的控制。

2、经公司安委员会讨论决定,2013年安全生产方针现制定为: 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持续改进。

3、经公司安委员会讨论决定,确定2013年公司的安全目标为:

1、工亡、重伤、重大设备、重大交通、重大火灾事故为0;

2、安全隐患整改率100%;

3、全员安全培训率为100%;

4、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率100%;

5、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100%;

6、特种设备设施检测检验率100%;

4、签订了安全承诺书及责任书,明确安全生产职责

为了明确职责,对各单位进行更好的管理,2013年1月1日,公司与各单位、各处室及施工队签订了安全承诺书及责任书,进一步明确法人代表、总经理、分管负责人、生产单位、职能处室、施工队以及各个岗位员工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把安全生产责任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和各岗位员工,形成健全、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体系并定期组织考核。

5、深入开展7S管理工作,强化现场管理

2013年我公司对7S现场管理工作更加重视,由专人管理,制订了《现场管理检查考核办法》和《现场环境达标标准》,要求7S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标准化。安全处每周五进行7S大检查,并要求每单位跟派一名专职检查人员进行打分,并将每月成绩汇总在简报中展示,列入考核范围。各单位在规定期限内积极认真整改。之后,安全处又对各整改项的落实情况进行复查,对仍未整改到位的,责令其继续整改,直到整改措施落实到位。对整改情况达到要求的,督促生产单位按此标准保持下去,以实现生产单位及各处室现场管理的持续改进。

6、职业卫生管理具体化、制度化

(1)加强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每月对公司粉尘、噪声、毒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日常检测,今年8月份又聘请河北龙图技术服务中心对我公司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现状评价,通过检测和评价,不断的 1 改善岗位工作环境。

(2)规范管理,狠抓内业,使职业卫生档案标准化。今年5月20日省安监局自下发“两档”(职业卫生档案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标准化文件要求开始,安全处立即着手完善档案标准化工作,强化软件管理。为职业卫生全面管理打下良好基础。

7、制定应急预案及现场处置方案,定期组织演练

应急救援工作制度化,应急演习将更加规范化,为最大程度的减少发生事故所带来的危害提供有效保障。企业把事故预防和稳妥的应急相接合,不断提高安全保障能力。按照《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结合企业实际,由安全处牵头对《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等进行全面修订,指导各单位制定了重点部位及重大危险源现场应急处置方案,完善了企业应急预案文件体系。共制定综合预案1个、专项预案8个、现场处置方案14个,并向市安监局应急办等相关部门备案。指导、督促各单位针对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及重大危险源进行应急演练及效果评价,提高全员风险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8、规范安全生产档案管理

安全生产档案整理更加规范,统一制式、编号,为安全生产档案管理提供方便;安全技术材料、相关文件及时移交档案室归档,为今后安全生产、事故管理提供基础数据。

9、修订完善三项制度汇编

对照《规范》及其他法律法规的要求,对企业安全规章制度进行了修订、完善。补充完善了《安全生产责任制》、《事故管理制度》、《安全投入 2 和安全措施项目管理制度》,修订了、《安全生产教育制度》、《安全生产检查制度》、《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等,新制订了《公司领导干部下井及带班下井管理制度》、《乘罐管理制度》《出入井管理制度》、《未遂事故管理制度》、《对外承包工程管理制度》、《交接班管理制度》、《班前班后会管理制度》、《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等,共计修订、完善、制定安全规章制度65个,并在县冶金公司及安监局备案,公司组织学习并且以文本的形式下发各单位贯彻执行。

10、完善了车间级风险评价组织体系

做到全员参与风险评价和风险管理。对常规活动,以岗位、工序为评价对象,在组织全员进行工作危害分析、辨识作业过程中的风险的基础上,引入安全检查表分析,对固定设施设备装置进行危险性分析和风险评价,掌握风险控制措施,增强事故预防和处理能力。1至2月,组织开展风险辨识评审工作,总结提升风险控制水平。通过风险辨识评审,表明各项风险控制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大量危险源被消灭,不可容许风险的控制方案有效、充分,已降为一般风险。通过风险评价组评审,共辨识出危险源926项,经评价重大风险7项、不可容许风险3项,对不可容许风险制定了整改方案,落实了安全责任人,限期整改完成。

二、采区现场管理更加标准化

1、采矿车间专人负责检查罐笼、钢丝绳、罐道木、防坠器等,有隐患及时处理,定期做罐笼空载重载防坠器实验记录,确保提升安全。

2、凿岩爆破、采矿、通风等在设计中说明,严格按照设计组织施工。

3、通风防尘工作得到彻底加强。完善了井下通风系统构筑物及通风设 3 施,定期监测矿井风量、风速、定期监测采区、选厂粉尘、噪声等,并作好记录,为及时掌握通风系统情况、防止尘毒危害事故发生奠定了基础。

4、井下规范电缆吊挂,设置警示标志牌,电气设备现场管理趋于标准,为安全生产提供了动力及照明上的保障。

5、防灭火系统,在配电硐室、重要设备等重点部分设立防火标志牌,灭火器等定置管理,能够有效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或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事故所带来的损失。

三、尾矿库安全管理更加规范化

对尾矿库的监控,尾矿工每班进行一次检查,公司、车间每月不定期检查,雨季要加大检查力度。

1、按照《尾矿库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和《尾矿库安全技术规程》要求,定期对尾矿库进行安全评估,完善应急预案和管理制度,建立尾矿库安全标准化档案.加强安全检查,提高了安全管理人员及尾矿工的责任意识和素质,管理达到规范化。

2、针对尾矿库事故的特点,关注气象变化,加强对汛期尾矿库的管理,雨季前,公司对尾矿库进行一次专项检查,消除事故隐患。雨季期间,选矿车间及时掌握气象信息,加强对尾矿库的日常检查;

3、对尾矿库可能发生事故的危害性、预防知识、应急预案知识和紧急情况避险知识进行宣传,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告知尾矿库事故可能危及区域的群众;并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并做好各项应急准备工作。

4、每月由专人负责对排水隧洞、外坡横纵向排水沟等排洪系统及放矿、子坝堆筑等环节进行检查,有隐患及时处理。

实现安全标准化能够加强我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是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有效途径。通过执行安全标准化,能够全面提高公司安全管理水平,提高本质安全水平。

安全标准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企业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通过坚持不懈地努力,发扬持之以恒的精神,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按照计划、实施、检查、总结提高的循环,认真开展安全标准化工作,使我们的安全生产管理不断深入、不断提高。我们将长久、持续地把安全标准化工作进行到底,将《规范》的要求作为日常工作的重要行为准则,完善安全管理管理、现场文明、清洁生产管理等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企业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来实现安全标准化,最终达到降低职业风险,提高本质安全的目的。

xxxxxxx有限公司

二〇一四年一月一日

篇2: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标准化总结

为保证安全标准化达标不误入盲区,不走弯路。确保顺利准备资料提供如下指导:

第一章:方针、目标

相关制度:

1.安全生产方针管理制度。

2.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管理制度。

支撑材料:

1.安全生产方针与目标。

2.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

3.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实施计划。

4.《各生产车间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

5.关于制定安全生产方针与目标的会议纪要。

6.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及人员配置。

7.安全管理机构成员及特殊人员任命书。

8.安全生产方针与目标评审报告。

9.安全生产奖惩办法。

10.安全标准化宣贯手册。

11.三级安全教育培训教材。

12.安全费用投入情况。

13.安全生产费用台帐。

14.安全部工作总结。

15.专职安全员安全资格证书。

第二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

相关制度:

1.员工安全法律法规意识教育制度。

2.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识别、获取、评审、更新规定。

3.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它要求的融入制度。

支撑材料:

1.管理人员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掌握情况及其他需求调查表。

2.职工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掌握情况及其他需求调查表。

3.最近3年《安全生产法律法规选编》。

4.相关法律、法规及安全生产管理书籍。

5.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试卷。

6.员工复工考试试卷、职工考试试卷。

7.年安全生产引用的法律、法规及标准清单。

8.安全教育培训计划。

9.三级安全教育培训教材。

10.《职工三级安全教育卡片及试卷》。

11.车间安全教育台帐:新工、转岗、复工人员安全教育培训记录及试卷。

12.班组安全教育培训记录及试卷。

第三章:安全生产组织保障 相关制度:

1.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制度。

2.安全生产奖惩办法。

3.安全机构与人员任命的管理制度。

4.员工参与制度。

5.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制度。

6.文件与资料的识别和控制制度。

7.安全检查制度。

8.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9.重大危险源监控和重大隐患整改制度。

10.危险爆炸物品管理制度。

11.职业危害预防制度。

12.特种设备管理办法。

13.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管理办法。

14.事故管理办法。

15.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

16.内部沟通制度。

17.外部联系制度。

18.员工合理化建议制度。

19.标准化系统评审制度。

20.供应商与承包商管理制度。

21.安全认可与奖励制度。

22.工余安全管理制度。

23.事故事件报告制度。

支撑材料:

1.《安全生产责任制》。

2.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资格证书。

3.安全费用投入情况、安全生产费用台帐。

4.落实《安全生产奖惩制度》的资料。

5.安全生产例会纪要。

6.专项安全会议纪要。

7.开采活动检查纪要。

8.综合安全检查纪要。

9.专项安全检查纪要。

10.安全隐患整改通知单、安全隐患整改台帐。

11.安监部门下发现场检查记录、安全隐患整改指令书。

12.事故、事件登记册;事故处理资料。

13.安全标准化体系建设的会议纪要。

14.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试卷。

15.安全生产法律法规选编。

16.管理人员及职工复工考试试卷。

17.安全生产与应急救援科普知识竞赛通知及试卷。

18.尾矿库相关知识培训记录;尾矿库岗位培训记录;尾矿工考试试卷。

19.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及人员配置。20.安全管理机构成员及特殊人员任命书。

21.各种任命书 22.急救员资格证书。

23.员工代表选用标准。24.员工代表职责。

25.安全标准化培训人员名单。

26.危险源清单。

27.三级安全教育培训教材。

28.职工三级安全教育卡片及试卷。

29.车间安全教育台帐:新工、转岗、复工人员安全教育培训记录及试卷。

30.班组安全教育培训记录及试卷。

31.合理化建议方面的资料。

32.生产车间职工合理化建议。

33.职工安全活动参与资料。

34.安全标准化宣贯手册。

35.安全生产方针与目标评审报告。

36.安全现状评价报告。

37.防火安全检查整改记录;危险化学品安全检查整改记录;爆炸物品库技 防系统检查登记表;炸药库看守监控情况检查记录;爆炸物品安全检查登记表;爆破物品运输、使用现场监督记录。

38.采矿车间消防器材巡查记录;采矿车间供电设备安全巡视记录;井下安 全检查记录、岩体与地表移动观测台帐等。

39.运输车间车辆、工程机械日点检记录。

40.上级领导及单位检查尾矿库、井下开采记录;尾矿库相关知识培训记录; 尾矿库岗位培训记录。

41.专业检查或检验设备登记表、特种设备检验证书。

42.工业锅炉水质监测报告、锅炉外部检验报告。

43.锅炉专项安全检查表。

44.高压配电室专项安全检查表。

45.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评价报告。

46.现场通风防尘检测报告、评价报告。

47.公司营业执照、安全生产许可证复印件。

48.爆破设计书;用火许可证;爆炸物品领用纪录;高压配电室倒闸工作票; 设备停送电记录。

49.应急预案演练记录。

50.尾矿库设计资料。

51.班组安全生产日志、班前会记录、交接班记录。

52.车间安全生产例会纪要。

53.安全科室专职安全员工作日志。

54.矿级领导安全检查记录。

55.安全例会会议纪要。

56.“五一”期间、“国庆节”期间交通安全检查记录等。

57.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三违罚款通知单。

第四章:风险管理

相关制度:

1.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2.风险评价制度。

3.关键任务识别与分析制度。

4.任务观察制度。

5.强制性授权工作流程识别制度。

6.人机工效管理制度。

支撑材料:

1.重大危险源清单。

2.危险源清单汇总表。

3.安全现状评价报告。

4.安全生产责任制。

5.安全操作规程汇编。

6.危险源与风险控制措施。

7.化学危险品安全防范措施。

8.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评价报告。

9.通风防尘现场检测报告、评价报告。

10.作业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普查。

11.职业危害因素清单。

12.粉尘、噪音作业职工名单。

13.各项应急救援预案。

14.设备风险评价台账。

15.采矿设计;爆破设计书;用火许可证;爆炸物品领用纪录;高压配电室 倒闸工作票;设备停送电记录。

16.设备改造、大检修记录。

17.专业检查或检验设备登记表、特种设备检验证书。

18.尾矿库设计资料。

19.关键任务清单。

20.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资格证书。

21.安全教育培训计划。

22.事故处理资料。

23.爆破员、安全员资格证书。

24.专职安全员工作日志。

25.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

26.罚款通知单。

27.安全生产先进评审资料;

28.优秀合理化建议推荐表。

第五章:安全教育与培训

相关制度:

1.识别与提高员工安全意识管理制度。

2.培训需求识别管理制度。

3.安全生产学习、教育、培训管理办法。

4.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支撑材料:

1.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专职安全员安全资格证书。

2.安全生产法律法规选编。

3.相关的法律、法规书籍。

4.管理人员及职工复工考试试卷。

5.车间安全生产例会纪要。

6.车间安全教育台帐:新工、转岗、复工人员安全教育培训记录及试卷。

7.班组安全教育培训记录及试卷。

8.班组安全生产日志、班前会记录。

9.安全教育培训计划。

10.安全教育培训教材。

11.职工三级安全教育卡片及试卷。

12.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试卷。

13.安全标准化宣贯手册。

14.职工上岗后签订的“一对一”师徒协议。

15.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调查表。

16.安全标准化培训人员名单。

17.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总结。

18.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

第六章:生产工艺系统安全管理

相关制度:

1.设计管理制度。

2.采矿工艺管理制度。

3.供用电管理制度。

4.防排水管理制度。5.通风系统管理制度。

6.提升运输系统管理制度。

7.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8.变化管理制度。

支撑材料:

1.初步设计说明。

2.初步设计图纸。

3.勘探地质报告。

4.坑内外对照图、开采中段平面图、通风系统立体图等。

5.矿区地质地形图。

6.月生产计划。

7.矿山生产经营计划。

8.采掘计划图表。

9.采掘验收报表。

10.采矿许可证。

11.岩体与地表位移观测台帐。

12.顶板安全检查记录。

13.矿山安全现状评价报告。

14.避雷装置安全检测报告。15.供电设备安全巡视记录。

16.电工组交接班记录。

17.消防器材和设施安全巡查记录。

第七章:设备设施安全管理

相关制度:

1.设备设施管理制度。

2.设备设施技术使用与维护规定。

3.机电法规。

4.高压配电室改造资料。

5.质量体系认证书。

支撑材料:

1.设备大、中修计划汇总

2.设备大修项目竣工验收报告

3.维检技改计划表

4.新设备采购计划汇总

5.采购设备明细表

6.设备管理检查情况

7.特种设备检验证书

8.特种操作人员技术等级证书

9.设备风险评价表(新设备风险评价表)

10.氧气瓶合格证、乙炔气瓶合格证

11.氧气表、乙炔表检测合格证

12.专业检查检验设备登记表

13.检修记录

14.检查记录

15.交接班记录

16.设备管理台帐

第八章:作业现场安全管理

相关制度:

1.紧急撤离管理制度;

2.顶板分级管理制度;

3.采空区管理制度;

4.地表塌陷区管理制度;

5.井巷、硐室维护与报废管理制度;

6.照明管理制度;

7.作业过程管理制度;

8.出入井登记制度;

9.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10.交接班管理制度。

支撑材料:

1.安全检查记录。

2.撬顶问帮记录。

3.岩体与地表位移观测台帐。

4.爆破设计。

5.爆破员领用爆炸物品记录。

6.爆破员、安全员责任书。

7.爆破员上岗证。8.爆破总结。

9.爆破交接班记录。

10.爆炸物品出入库记录。

11.生产经营计划。

12.会议纪要。

13.提升、运输车间交接班记录。

14.防排水记录

15.通风检测记录

16.生产车间班组安全生产记录。

17.安全教育台帐。

18.生产车间班前会记录。

19.矿部安全生产会议纪要。

20.劳动保护用品生产商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产品检测报告。

21.劳动保护用品发放标准。

22.劳动保护用品发放记录。

23.员工合理化建议表。

24.特种作业证。

第九章:职业卫生管理

相关制度:

1.职业危害预防制度。

2.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3.职业危害控制制度。

4.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制度。

5.人机工效管理制度。

6.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7.急救药品管理制度。

支撑材料:

1.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资格证书。

2.急救人员资格证书。

3.职工职业健康体检表(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

4.职工职业健康体检档案卡。

5.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评价报告。

6.通风防尘现场检测报告、评价报告。

7.化学危险品安全防范措施。

8.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定及发放标准。

9.劳保领用台帐、职工劳保用品领用手册。

10.劳保用品发放记录。

11.职工工伤医疗费用报销记录。12.职工工伤待遇核准情况。

13.职业危害因素清单。

14.粉尘、噪音作业职工名单。

15.急救药品管理制度、急救药品登记表、急救处理办法。

16.急救箱、急救药品、急救车辆(照片—现场检查)。

17.清扫车、洒水车、洗浴室(照片—现场检查)。

18.选矿车间除尘系统(照片—现场检查)。

19.隔尘、隔噪装置(照片—现场检查)。

20.劳动防护用品(照片—现场检查)。

第十章:安全投入、安全科技与工伤保险

相关制度:

1.安全生产专项费用管理制度。

2.鼓励开展安全生产科研制度。

3.职工工伤保险制度。

支撑材料:

1.安全费用投入情况、安全生产费用台账。

2.安全及安全先进评比情况记录。

3.社会保险费缴费报表。

4.职工工伤保险收款凭证。

5.生产经营计划及编制说明。

6.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定及发放标准。

7.劳动防护用品发放登记台帐;职工个人劳保领用手册(卡)。

8.安全生产费投入情况。

9.工伤职工医疗费用报销审批表。

10.工伤职工待遇核准表。

11.科研论文。

12.合理化建议。

第十一章:检查

相关制度:

1.安全检查制度。

2.安全检查信息收集、传递、处理和反馈机制。

3.巡回检查制度。

4.例行检查制度。

5.专业检查制度。

6.综合检查制度。

7.纠正与预防措施实施保障制度。

支撑材料:

1.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资格证书。

2.安监局下发现场检查记录、安全隐患整改指令书。

3.安全科室综合安全检查纪要。

4.尾矿库坝体及库区周边安全检查表。

5.专项安全检查纪要。6.安全员工作日志。

7.采场活动检查纪要。

8.防火安全检查整改记录。

9.危险化学品安全检查整改记录。

10.爆炸物品安全检查登记表。

11.爆破物品运输、使用现场监督记录。

12.爆炸物品库技防系统检查登记表。

13.炸药库看守监控情况检查记录。

14.矿级领导检查纪要。

15.生产车间顶板安全检查记录、防排水检查记录、通风检测台帐。

16.生产车间消防器材巡查记录。

17.供电设备安全巡视记录。

18.提升设备检查记录。

19.防、排水设备检查记录。

20.选矿车间设备检查记录。

21.锅炉专项安全检查、高压配电室专项安全检查记录。

22.尾矿库巡视检查表。

23.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安全隐患整改台账。

24.罚款通知单。

25.上报各级主管部门的安全检查纪要。

26.节假日安全检查纪要。

27.车间自检自查情况汇报。

28.春节期间安全防范措施。

29.奥运会期间安全防范措施。

30.有关安全标准化体系建设的会议纪要。

第十二章:应急管理

相关制度:

1.应急管理及响应制度。

2.应急预案评审制度。

支撑材料:

1.重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各种专项事故应急预案。

3.顶底板安全检查记录、撬顶问帮记录、岩体与地表移动观测台帐。

4.上级领导及单位检查尾矿库记录;尾矿库坝体及库区周边安全检查表; 尾矿库巡视检查表;尾矿库企业日检查记录表;尾矿库企业周报表;水位观测井数据分析;浸润线观测记录图;尾矿库观测桩位置观测记录;坝体位移观测记录图;尾矿库日常管理交接班记录;尾矿库日常检查记录;尾矿库雨量观测记录;尾矿库交接班运行记录;

5.防火安全检查整改记录;爆炸物品库技防系统检查登记表;炸药库看守 监控情况检查记录;爆炸物品安全检查登记表;爆破物品运输、使用现场监督记录。

6.尾矿工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7.尾矿库岗位培训记录、考试试卷。

8.尾矿坝作业工操作证。

9.应急预案演习方案。10.应急演练培训记录。

11.应急演练记录(包括演练总结)。

12.矿长安全资格证书。

13.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资格证书。

14.急救人员资格证书。

15.急救人员任命书。

16.应急救援所备的资源情况。

17.作业现场视频探头及监控(现场检查或照片)。

第十三章:事故、事件报告、调查与分析

相关制度:

1.事故事件报告制度。

2.事故事件调查制度。

3.关于事故事件统计分析的规定。

4.关于事故事件回顾的规定。

支撑材料:

1.事故事件登记册。

2.事故处理决定。

3.急救处理登记册。

4.急救箱、急救药品、急救车辆(照片—现场检查)。

5.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资格证书。

6.安全工作总结。

7.矿山安全专刊、宣传栏(照片)。

8.事故事件统计分析表。

9.职工职业健康体检表。

10.安全教育培训教材-包括往年的事故案例。

11.矿部安全生产例会纪要。

12.车间安全生产会议纪要。

13.班组安全生产日志。

第十四章:绩效测量与评价

相关制度:

1.安全绩效管理制度。

2.标准化系统内部评价制度。

篇3: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标准化总结

1 地下矿山系统的基本内容

矿山通风系统主要由通风网络、风向控制设施、通风动力三方面组成, 在建立矿山通风系统的过程中, 还要对通风系统的相关内容进行确定, 包括通风机的电能消耗、多风机联合运转功率等, 以判断不同工况下系统的通风效率是否符合相关标准。

在调查过程中, 调查的内容主要分布在进风巷道、回风巷道、需要风的作业点等内容。本文简单统计矿井通风系统的基本调查内容, 具体资料见表1。

2 井下通风系统评价指标分析

井下通风系统评价指标的主要目的就是评价在地下矿山生产中通风设备的运行状态, 在传统评价中, 主要会采用一套完整的定量、定性指标衡量设备运行情况。但是, 定性指标缺乏固定性 (无计量单位) , 但通风系统的功率判定却有一套完整的标准, 这就导致两者存在一定矛盾。现阶段的用于评价通风系统的主要内容为:技术上可行、安全上可靠、经济上合理等内容, 根据不同企业的实际情况, 相关标准的实际内容会被进一步拓展。为保证评价的科学性, 通常采用征集专家评分的方法评价具体内容, 该方法的主要内容为:将适合本矿山开采企业的“矿井地下生产通风专家评价意见表”分发给各个专家, 在评价过程中减去物理意义 (或与之相同的指标) , 再结合不同专家的工作经验, 对通风系统进行打分。一般情况下, 矿井通风系统评价指标的基本模式如图1。

3 地下矿山通风系统评价标准的应用分析

3.1 A企业简介

A企业属于金属矿山开采企业, 年工作日为246日, 矿山采取多平硐联合盲斜井的开拓方式, 边生产边基建, 截至2013年年底, 盲斜井开拓水平已延伸至3800m。现阶段, A企业正在进行深部开拓, 共有4083m、3980m、4000m、3800m、3860m等若干中段。A企业在通风系统管理中, 主要出现以下几方面问题:

(1) 主扇运行效率低, 其工作效率为57.6%, 小于国家风机装置效率不能小于60%的要求, 后经检测发现, 导致主扇功率较小的主要原因是主扇能力与通风网络的供给能力出现偏差; (2) 主扇运行稳定性较差, 运转过程中出现明显振动; (3) 矿井生产区的实际进风量为23.6m3/s, 小于设计初期的31.6m3/s的供风量, 难以满足生产的基本要求, 影响工作人员安全。

3.2 解决方案

根据矿井通风学的相关内容, 从“通道”、“动力”两方面条件入手, 分析解决方案。

方案1:针对3880m中段端口未设置回风巷道的问题, 为进一步提升采场污风循环能力, 可在矿山施工中通往侧翼3980m盲风井, 并作为后期所有中段的总回风天井。同时在4000m平硐内建设一条盲竖井, 并将其延伸至3760m处。建成之后, 新鲜风流可从4000m平硐进入, 并沿着盲竖井到达作业区;在对作业区的空气进行更换之后, (下转第193页) 污风会沿着另一端人行天井到达上部中段主运输巷道汇入东翼盲风井, 并在3980m的新建平硐处由主扇抽出。同时, 另增设一主扇, 将西翼采场污风排除。其排除流程为:更换西翼采场污风, 污风经另一端人行天井到达上部中段主运输巷道汇入西翼盲风井, 并由新建的4076m平硐主扇抽出。这种处理方法有效解决了当前通风系统中污风更新速度慢的问题, 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作业效率。

方案2:充分利用现有巷道, 依然采用传统的盲斜井送风方案。经调查发现, 3980m主扇距其平硐出口的距离约为48.3m, 直接沿地3980m中段处, 水平开设平硐, 连通原有通风口, 并将该平硐作为回风平硐, 正确安装3980m平硐主扇位置。经过这种处理, 3980m平硐可完全用于进风, 不受原有系统污风循环的影响。新鲜风流经3980m平硐进入井下, 并到达各个作业区, 污风会沿着上端回风天井排除。

3.3 两种井下通风系统评价指标分析

采用征集专家评分的方法评价两种方法, 根据“矿井地下生产通风专家评价意见表”的相关资料, 统计相关数据, 专家对两种解决方案的态度如下:

(1) 两种方法均有效解决了传统生产中井下作业通风效果差的问题, 但经数据模型发现, 方案1中的进风量为32.9m3/s。满足设计风量的要求, 风量合格率、有效风率等均达到我国金属矿山开采作业的标准。

(2) 针对主扇运行效率较差的问题, 两种方法均重视巷道方式的转化, 提高了主扇运转效率。

(3) 方案1的施工周期较长, 且成本高, 但能够一劳永逸, 有效解决A企业当前生产中面临的问题;方案2施工周期较短, 施工成本低, 更适用于解决当前问题, 满足“针对性施工”的需要, 同样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4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社会对金属的需求量会进一步扩大, 实现金属开采中的安全生产已成为社会的共同要求。对相关工作人员而言, 通风系统优化设计是进一步提高通风系统运行效率的重要保证, 在未来的系统评价体系研究中, 应结合相关关键技术, 不断优化通风系统抗灾能力, 为实现金属地下矿山安全生产奠定基础。

摘要:本文以矿井通风系统的基本内容为切入点, 分析矿井通风系统的主要内容, 再结合实际案例, 对如何建立科学的地下矿山通风系统做简单分析, 旨在提升矿山开采企业安全生产能力, 切实维护广大生产人员的生命安全。

关键词:矿山开采,通风系统,评价指标

参考文献

[1]杨志勇.基于AHP的矿井通风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现代矿业, 2011, 2 (02) :76-79.

[2]叶巍巍, 等.金属矿山井下通风系统网络结构优化分析[J].矿冶, 2014, 23 (02) :40-48.

[3]王中亚.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评价专家系统的研究[D].中南大学, 2011.

[4]田长顺, 等.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风系统评价指标体系[J].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2013, 4 (01) :67-71.

篇4:浅议地下金属矿山地质灾害的治理

关键词:地质灾害;治理;金属矿山

人类文明的进步必然需要矿山资源的支持,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业方面,矿山资源都为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帮助。而且在国家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过程中都发挥了不可缺少的基础性作用。按照不完全统计,我国依靠矿山提供的一次性资源占85%。这样矿山开发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但是相比发达国家,我国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例如日益突出的混乱开发问题,这就造成金属矿山频繁的发生地质灾害,因而,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金属矿山地质灾害的有效治理问题。

1.金属矿山地质灾害主要表现

按照国内五十多年的矿山开发统计,我国的金属矿山地质灾害主要有:

1.1地表下沉、坍塌是主要体现。就这两种灾难的起源来看,主要是由于在金属矿山开采过程中,开采地下矿山资源的时候将地表组织结构破坏了。其中由于落后的开采技术而造成的金属矿山地质灾害,并致使下沉、坍塌的发生,比较典型例子有:凡口铅锌矿由于采矿技术的不高造成当地出现1979个地表塌陷,受灾面积大约是669.5km2,这还直接导致高达67.2km2的农田受损,建筑物有6.8km2被迫拆迁。在金川集团的第二采区,尽管已采取回填采矿模式,然而其表面已出现裂缝岩石,并有发生错位的迹象,这就表明采区岩石层已朝着地表移动发展,伴随开采时间的增加,裂缝也在扩大。

1.2地下水灾害是另一个主要灾难。在国内主要表现有海水入侵、地下水位下降、井下泥石流引起地面塌陷,或采矿时突发水淹井灾害[1]。国内的很多矿山地质、水文条件都比较复杂,有时甚至呈现交错状态,因此在金属矿山进行开采作业的过程中,一旦碰到地下水就务必要进行排干处理,要不然由着其增长就必然会导致坍塌,并且会导致泥石流的次生灾害发生。

1.3深井岩破。如今国内的采矿技术持续发展,在使用深井岩破技术方面也愈发成熟,然而也能很明显的看出其带来的次生危害。因为一直以来的开采致使矿山的地质结构持续发生着变化。深井岩破时会有震动产生,这就易经过地质向附近的高危险区传递,造成塌陷的危险。因而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和提高国内的深井岩破技术。

1.4在矿山地质灾害事故当中,有一种叫冒顶片帮的灾害比较容易发生,指的是岩层掉落地质条件下,因为空场采矿法的采用而引发岩石脱落进而导致坍塌。有部分采区本身岩石层较为松软,较大规模的坍塌更容易引发,促使冒顶和片帮事故的形成和发生。

1.5目前国内有不少地方按照岩石成分,在开采作业方面选用的是空场采矿法,或是采用崩落法,如此便会致使采区有不少的空采区或崩落区产生,若是不能及时处理,都将带给矿山一些地质灾害。

1.6部分矿脉隐藏的很深,很多情况下都是在900m以下此时就会从地核中心传递更多的地热过来,在热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致使周围的地质结构层发生改变,导致地质灾难的发生。

1.7因为地下分布有河道,在开采过程若是遭遇地下河道就应该排干水,如此便会对地下河道造成严重破坏,致使河道变干枯,最后会对地表塌陷产生影响,致使地质灾难的发生。

2.控制与治理

2.1设计采用合理、科学的采矿方法

在进行设计前,就要先对采场地压的已经显露出来的一些特点及其活动规律进行熟悉和了解,同时和矿体的具体开采情况和条件相结合,做出类比分析,从而将最安全可行的开采方法找出来。矿体的开采主要划分成两种:一是分壁式;一是房柱式。就分壁式体系的开采而言,一定要做工程类比,且要依据以下内容来控制地压,老顶初次来压步距,初次来压期间一定要针对工作面进行支护以及来压预测预报,将来压的周期掌握好。就房柱式开采体系而言,因为上覆岩层会发生重量转移,这样矿柱中的应力就会增加,促使支承压力的形成,矿柱表面有可能会有片帮、压裂的情况出现。所以,矿柱尺寸要合理确定,对采空区要及时处理,对顶板及控制地压要进行加固。

2.2适当的支护方式

就采场地压灾害的防治措施来看,支护手段是工程界会广泛使用的,受到“围岩-支护”的共同耦合作用,喷射混凝土、喷锚、锚索、挡墙、注浆加固等支护手段陆陆续续出现。从实践中得知,井巷失稳最主要的原因是复杂的工程地质与井巷支护方式的错误,进而促使矿山事故中具有最高发生率的冒顶片帮事故被间接引发起来。因此,为了使井下安全施工得到保障,就应该借助正确的支护方式来使得井巷的稳定条件得到不断改善。在实际工程中,各矿山在支护方式的选择上应该从地质条件出发,对支护工程类型、围岩特性等加以充分考虑。此外,还要考虑井巷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2.3矿山充填新技术

矿山充填新技术可对矿山尾矿、废石加以充分利用,在采出矿石之后,随即就填充回采空间,这样能有助于维持围岩不发生塌陷,尾矿库的情况也会逐渐减少甚至是消除,在进行安全生产的同时切不可忽视了安全问题,一定要做好协调工作。矿山充填新技术有很多,主要是高浓度全尾矿、废石水泥浆、赤泥等[2]。这样充填作业就逐步达到了全面机械化以及管道化的目标,促使工人的劳动强度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降低,并且对于矿山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而言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特点是:较高的充填效率、较少的充填体水泥用量、较低的充填成本低以及较高的充填料浓度等。充填系统以及工艺都比较简单、可靠,材料要求和应用有着较为广泛的适用面,能够应用于矿山充填的不同情况,面对开采条件与规模的不同情况,都能解决好其中涉及的充填技术困难问题。

2.4微震监测系统

矿山微震监测技术的应用已有数十年的历史,如今国外已经开始广泛应用,国内的少数矿山也开始投入应用。微震监测设备的发展方向是高集成性、小体积、多通道以及探头灵敏性提高等。在数据采集和存储、波形识别、噪声排除等方面有了很大进展,尤其是在波形识别上能够对不同类型的波进行区别。为促使有用信号更具可靠性。关于矿山地压灾害预报的应用方面,着重促进对微震事件的定位精度,有效的预报地压灾害。如今随着设备性能的提高和信号识别功能的增强,定位精度也大大提高了。微震数据达到了远距离传送的目标,借助调制调解电路还能向更为遥远的位置传递。就如今的深井矿山来看,其在地压监测和预报方面最先进的技术便是微震监测技术,其使得传统地压监测的一些弊端得到了突破,诸如局部性、劳动强度大、不连续性和安全性差。深井矿山地压灾害监测也走向了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这也代表了深井地压监测今后的发展方向。目前国内已经在部分矿山上对单通道或多通道的声发射监测系统进行成功运用。

3.结语

伴随采矿技术的逐步蓬勃发展,过去的一些比较难解决的矿体也都逐渐开始重新开采,在一些矿山的深部以及地质条件不好的地方,采场采准工程也开始渐渐延伸。因而需要更准确的分析和控制采场地压,并且可以预测和预报采场地压灾害。因此,就需要按照我国矿山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对国内外相关经验成果加以积极的借鉴。在研究了相关理论之后,提出系统的技术方法,通过对工程地质灾害控制技术、控制措施和控制工程的适当采取,在控制方针上坚持“预防为主”,尽可能实现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周爱民.金属矿山安全现状与防治新技术[J].《采矿技术》,2003(2):1~4.

[2]吴和平,陈建宏,习泳.金属矿山工程灾害分析与控制对策[J].《资源环境与工程》,2007(2):140~143.

[3]刁心宏,远洋,张传信.金属矿山地质灾害及其研究发展趋势[J].《金属矿山》,2006(6):1~4;26.

篇5: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标准化总结

2010-06-09 19:06:32 来源: 新华网(广州)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

据国家安监总局网站消息,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日前发布《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加强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风安全管理防范中毒窒息事故的通知》,全文如下: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

加强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风安全管理

防范中毒窒息事故的通知 安监总管一〔2010〕9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有关中央企业: 为深刻吸取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以下简称地下矿山)中毒窒息事故教训,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地下矿山中毒窒息事故发生,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现就加强地下矿山通风安全管理工作、严密防范中毒窒息事故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地下矿山通风是保证向井下连续输送必要数量的新鲜空气、稀释并排除有毒有害气体和矿尘,为矿工创造安全舒适工作环境的根本措施。矿井实行机械通风、合理设置通风构筑物、正确布置局部通风机及风筒是控制中毒窒息事故发生的前提。加强通风系统维护与运行管理是杜绝中毒窒息事故的保证。近年来,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和矿山企业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16423-2006)以及《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风技术规范》(AQ2013-2008)的有关规定,大力开展机械通风专项整治,在通风安全管理、预防中毒窒息事故等方面取得很大成效,促进了地下矿山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但是,由于部分地下矿山企业存在通风系统不完善、通风安全管理措施不落实、应急管理工作不到位等问题,导致中毒窒息以及因盲目施救导致死亡人数增加的事故时有发生,造成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重大损失。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和地下矿山企业要高度重视地下矿山通风安全管理工作,把加强机械通风作为通风安全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摆上重要工作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地方各级安全监管部门主要负责人要亲自组织研究、部署地下矿山通风安全管理工作,分管领导要经常深入地下矿山企业调查研究和检查指导,深入分析本地区地下矿山通风安全管理现状,认真查找薄弱环节和重大隐患,细化工作方案,强化对策措施,建立有效机制。要落实责任,强化监管,严格执法;尤其要严肃查处中毒窒息事故,严厉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二、严格落实通风安全管理各项工作措施

(一)严格落实通风安全管理责任和制度。地下矿山企业法定代表人对本企业通风安全管理工作全面负责,分管安全负责人具体负责,各部门安全负责人直接负责。要实行通风安全目标管理,层层分解指标,将通风安全管理纳入安全生产经济承包责任制中,并定期检查考核。要建立健全各级领导、职能机构、岗位人员通风安全生产责任制,以及通风安全生产奖惩制度、通风安全管理制度、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和岗位操作规程等各项规章制度。

(二)建立健全通风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地下矿山企业必须设立通风安全管理机构,负责全矿日常通风安全管理以及通风检测、粉尘测定工作。要按要求配备适应工作需要的专职通风技术人员和测风、测尘人员,并定期进行培训。要配备一定数量的测风、测尘仪表和气体测定分析仪器。从事井下局部通风机安装、井下局部通风机和辅助通风机操作、矿井通风构筑物(风门、风桥、风窗和挡风墙等)操作及维护,以及从事井下防尘等作业的人员,必须经专门的培训并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方可上岗作业。

(三)切实加强机械通风工作。地下矿山必须安装主要通风机,建立和完善机械通风系统。正常生产情况下,主要通风机应连续运转。当主要通风机发生故障或需要停机检查时,应立即向调度室和主管矿长报告,并通知所有井下作业人员实施相应停风应对措施。每台主要通风机应具有相同型号和规格的备用电动机,并应设有能迅速调换电动机的装置。要有保证主要通风机在10分钟内使矿井风流反向的措施。当利用轴流式风机反风时,其反风量应达到正常运转时风量的60%以上。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反风试验,并测定主要风路反风后的风量。采用多级机站通风系统的矿山,主通风系统的每台通风机都应满足反风要求,以保证整个系统可以反风。主要通风机或通风系统反风,应按照事故应急预案执行。主要通风机风机房,应设有测量风压、风量、电流、电压和轴承温度等的仪表。每班都应对通风机运转情况进行检查,并填写运转记录。有自动监控和测试的主要通风机,每两周应进行一次自控系统的检查。不符合规定的,要立即停产整改,补充完善有关设备设施、工程及管理制度,经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恢复生产。

(四)加强建设项目通风安全管理工作。采用坑探的地质勘探企业,必须编制勘探期间通风安全设计,按设计要求安装局部通风机,严禁采用扩散通风方式和随意停开局部通风机。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必须实行机械通风,并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基建时期应采取有效的通风措施,确保井下作业场所获得足够的新鲜风量,在矿井通风系统形成前严禁投入生产。

(五)强化通风安全管理基础工作。地下矿山企业要根据井下生产变化,及时调整完善矿井通风系统,并绘制全矿通风系统图。要建立主要通风设备设施技术文件、通风系统图、日常检查维修记录以及通风系统和设备设施检测检验、隐患排查治理、通风管理安全措施投入、特殊工种培训考核等记录档案资料。通风管理基础资料不完善的,要立即停建、停产整改,补充完善后方可恢复建设、生产。

(六)加大通风系统隐患排查治理力度。地下矿山企业要对主要通风机、局部通风机的运转及维护保养情况,风质、风量、风速检测情况,炸药库、机电硐室通风情况,通风构筑物的建筑和维护情况,采空区、废弃巷道密闭情况等进行全面排查。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要落实治理责任、措施、资金和整改期限。发现主要通风机、通风系统等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要立即停产进行整改。对由于隐患排查治理不彻底导致事故发生的,要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七)加大通风安全投入。地下矿山企业必须安排通风安全工程、通风设备设施更新和技措专项费用,并做到专款专用,不得挪用。应当依托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技术力量进行通风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依靠科学技术进步,积极采用安全可靠、节能环保的技术和装备,提高通风系统的科技含量。

三、严防重点区域、重点环节发生中毒窒息事故

(一)加强废弃矿井的安全管理。各地安全监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对辖区内废弃矿井、采空区等有关情况进行彻底排查,建立档案,落实安全监管责任,完善安全措施。地下矿山企业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对所属的资源枯竭矿井、废弃井巷等实施闭坑、封堵;安全监管部门要严格按照关闭标准对关闭矿井进行验收,确保关闭到位。对关闭和废弃矿井井筒要封闭、填实,平整工业场地,四周设置明显的永久性警示标志。严禁人员进入废弃矿井和矿洞。

(二)加强采掘工作面和独头巷道、采空区通风安全管理。地下矿山企业掘进工作面和通风不良的采场,必须安装局部通风设备,严禁采用扩散通风的方式。局部通风机风筒必须吊挂平直、牢固,接头严密,避免车碰和炮崩,并应经常维护,杜绝漏风,降低阻力,严禁使用非阻燃材料的风筒。人员进入掘进工作面、采场进行作业前,必须用仪器进行检测,确保风量和空气质量满足作业要求;人员进入独头工作面之前,应开动局部通风机进行通风,通风时间应不少于30分钟,并确保空气质量满足作业要求;独头工作面有人作业时,局部通风机应连续运转。暂时或永久停止作业并已撤除通风设备而又无贯穿风流的采场、独头上山、天井及独头巷道,应及时用栅栏封闭,并设置警示标志,防止人员进入;若需要重新进入,应先进行通风和空气成分分析,确认安全后方准进入。采场回采完毕后,要将所有与采空区相通、影响正常通风的巷道及时密闭。

(三)加强爆破作业安全管理。爆破作业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或工程技术人员编制爆破说明书和作业规程。爆破作业单位必须按爆破说明书和作业规程进行爆破作业。起爆前应认真检查爆破作业地点的情况,确认作业通道和撤离路线安全畅通、爆破后能有效通风、现场其他人员已经全部撤离到安全地点后,方可实施爆破。爆破后必须先开动局部通风机排除有毒有害气体,经检测确保空气质量满足作业要求后,方可进入作业。作业前,要由技术人员认真检查作业面有无盲炮、支护是否破坏等情况。井下炸药库应有独立的回风道。爆炸物品的运输、储存、使用等必须符合《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和《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的有关规定。

(四)加强防火安全管理。地下矿山企业必须按照有关规定设置地面和井下消防设施,并要有足够可靠的消防用水;主要进风巷道、进风井筒及其井架和井口建筑物,主要扇风机房和压入式辅助扇风机房,风硐及暖风道,井下电机硐室、机修硐室、变压器室、变电所、电机车库、炸药库和油库等均应采用非可燃性材料建筑,硐室内应有醒目的防火标志和防火注意事项,并配备相应的灭火器材;井下各种油类必须单独存放于安全地点,装油的铁桶必须有严密的封盖;井下柴油设备或油压设备一旦出现漏油,应及时处理。井下动力线、照明线、变压器、电动设备等电器设备以及带式输送机必须使用阻燃材料,并经常检查,及时更新。新建矿井井下严禁使用木质支护材料,生产矿井要逐步淘汰木质支护。严禁在井下吸烟,严禁在井下使用电炉、灯泡等进行防潮、烘烤、做饭和采暖。在井下进行切割、焊接等动火作业,必须制定安全措施,经企业主管负责人签字批准后实施。

四、强化应急管理,严防因盲目施救导致事故扩大

(一)完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地下矿山企业要制定停电、反风、中毒窒息、火灾事故等情况下的应急救援预案,绘制井下避灾路线图。要按要求配备足够数量的应急救援物资和设备,建立健全井下应急救援通讯联络系统,井口和采掘工作面必须配备一定数量的隔离式自救器,并经常检查维护,及时更新。

(二)加强应急知识培训和现场应急演练。地下矿山企业要对所有下井人员进行专门的预防中毒窒息和火灾事故知识培训,使下井人员了解通风安全管理基本知识,了解井下有毒有害气体的产生、分布及防范措施,熟悉所在作业场所的逃生路线、基本救生逃生方法、事故处理措施,并定期组织现场应急演练,提高职工的现场应急处置能力,防止事故扩大和次生灾害的发生。

(三)建立健全并认真落实各项施救制度。地下矿山企业要建立完善并强制执行事故报告制度、施救程序以及施救奖惩制度。发生中毒窒息事故时,要迅速报告矿调度室,有关区域人员要迅速撤离;在救援队伍到达前,抢救人员要按照中毒窒息事故应急预案进行救援;进入危险区域必须佩戴防毒面具、自救器等防护用品,必须有专人负责检测空气质量、保持危险区域局部通风机正常开启;严禁擅自进入危险区域盲目施救。对不佩戴防毒面具或自救器等防护用品擅自进入危险区域,以及违章指挥盲目进行施救的要从严进行处罚,造成事故扩大的要严肃追究责任。对制止盲目施救,没有造成事故伤亡人数增加的人员要给予奖励。

(四)加强救援能力建设。各类矿山企业都要建立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或与专业救援队伍签定救援协议。同时,要加强装备建设,配备必要的、先进的、专用的、特殊的救援装备。一旦发生事故,要及时、有力、有效施救。

五、严格执法,强化安全监管

(一)严格执行行政许可制度。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对新建、改建、扩建的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企业履行“三同时”审查时,要依法依规对矿井机械通风系统的设计和建设情况严格审查。凡新建地下矿山初步设计中没有设计机械通风系统的,掘进工作面以及无贯穿风流的回采工作面没有局部通风设计的,没有要求制定炮烟中毒窒息和火灾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一律不得通过安全专篇审查;安全设施竣工验收时,没有按初步设计安装主要通风机、局部通风机等设备设施,或者规格型号不符合设计的,现场没有配备通风检测仪器仪表以及自救器等防护用品的,通风效果检测检验不合格的,均不予通过验收。未通过“三同时”审查验收合格的项目不得投入生产运行。对未履行建设项目“三同时”审查的地下矿山企业不得颁发其安全生产许可证。

(二)严格现场检查。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查清辖区内地下矿山机械通风的基本情况,督促企业完善通风管理制度,落实各项工作措施。要制定检查计划,突出检查重点,科学作出安排。要重点检查地下矿山通风管理机构、通风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的建立和执行情况,机械通风系统的建立、运行和管理情况,通风检测仪器和自救器的配备情况及检测记录,通风设施的建设、运行、维护及隐患整改情况,应急救援预案的可操作性和职工应急演练及培训记录情况,发生中毒窒息事故的地下矿山企业吸取事故教训、落实整改和防范措施情况等。对重点地区、重点企业、薄弱环节、重大隐患等要重点跟踪,进行专项和定期督查。

(三)严格行政执法。对地下矿山企业通风安全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以及检测记录不完善,检测仪器和自救器配备不符合要求,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中毒窒息事故应急预案针对性不强的,要责令限期整改;对机械通风系统不完善,存在重大事故隐患以及未深刻吸取事故教训、整改和防范措施落实不到位的,要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责令停产整改并依法予以处罚;对拒不执行整改指令的,要提请地方人民政府依法予以关闭。要严肃调查处理每一起中毒窒息事故,对通风系统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不到位,造成事故发生的,要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对违章指挥施救,以及盲目施救导致事故扩大的有关责任人,要严厉追究责任。要监督指导地下矿山企业认真分析每起中毒窒息事故的技术和管理原因,及时修订相关作业规程和工作制度,举一反三,吸取教训,严防同类事故重复发生。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篇6: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标准化总结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加强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风安全管理防范中毒窒息事故的通知

安监总管一〔2010〕9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有关中央企业:

为深刻吸取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以下简称地下矿山)中毒窒息事故教训,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地下矿山中毒窒息事故发生,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现就加强地下矿山通风安全管理工作、严密防范中毒窒息事故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地下矿山通风是保证向井下连续输送必要数量的新鲜空气、稀释并排除有毒有害气体和矿尘,为矿工创造安全舒适工作环境的根本措施。矿井实行机械通风、合理设置通风构筑物、正确布置局部通风机及风筒是控制中毒窒息事故发生的前提。加强通风系统维护与运行管理是杜绝中毒窒息事故的保证。近年来,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和矿山企业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16423-2006)以及《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风技术规范》(AQ2013-2008)的有关规定,大力开展机械通风专项整治,在通风安全管理、预防中毒窒息事故等方面取得很大成效,促进了地下矿山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但是,由于部分地下矿山企业存在通风系统不完善、通风安全管理措施不落实、应急管理工作不到位等问题,导致中毒窒息以及因盲目施救导致死亡人数增加的事故时有发生,造成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重大损失。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和地下矿山企业要高度重视地下矿山通风安全管理工作,把加强机械通风作为通风安全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摆上重要工作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地方各级安全监管部门主要负责人要亲自组织研究、部署地下矿山通风安全管理工作,分管领导要经常深入地下矿山企业调查研究和检查指导,深入分析本地区地下矿山通风安全管理现状,认真查找薄弱环节和重大隐患,细化工作方案,强化对策措施,建立有效机制。要落实责任,强化监管,严格执法;尤其要严肃查处中毒窒息事故,严厉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二、严格落实通风安全管理各项工作措施

(一)严格落实通风安全管理责任和制度。地下矿山企业法定代表人对本企业通风安全管理工作全面负责,分管安全负责人具体负责,各部门安全负责人直接负责。要实行通风安全目标管理,层层分解指标,将通风安全管理纳入安全生产经济承包责任制中,并定期检查考核。要建立健全各级领导、职能机构、岗位人员通风安全生产责任制,以及通风安全生产奖惩制度、通风安全管理制度、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和岗位操作规程等各项规章制度。

(二)建立健全通风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地下矿山企业必须设立通风安全管理机构,负责全矿日常通风安全管理以及通风检测、粉尘测定工作。要按要求配备适应工作需要的专职通风技术人员和测风、测尘人员,并定期进行培训。要配备一定数量的测风、测尘仪表和气体测定分析仪器。从事井下局部通风机安装、井下局部通风机和辅助通风机操作、矿井通风构筑物(风门、风桥、风窗和挡风墙等)操作及维护,以及从事井下防尘等作业的人员,必须经专门的培训并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方可上岗作业。

(三)切实加强机械通风工作。地下矿山必须安装主要通风机,建立和完善机械通风系统。正常生产情况下,主要通风机应连续运转。当主要通风机发生故障或需要停机检查时,应立即向调度室和主管矿长报告,并通知所有井下作业人员实施相应停风应对措施。每台主要通风机应具有相同型号和规格的备用电动机,并应设有能迅速调换电动机的装置。要有保证主要通风机在10分钟内使矿井风流反向的措施。当利用轴流式风机反风时,其反风量应达到正常运转时风量的60%以上。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反风试验,并测定主要风路反风后的风量。采用多级机站通风系统的矿山,主通风系统的每台通风机都应满足反风要求,以保证整个系统可以反风。主要通风机或通风系统反风,应按照事故应急预案执行。主要通风机风机房,应设有测量风压、风量、电流、电压和轴承温度等的仪表。每班都应对通风机运转情况进行检查,并填写运转记录。有自动监控和测试的主要通风机,每两周应进行一次自控系统的检查。不符合规定的,要立即停产整改,补充完善有关设备设施、工程及管理制度,经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恢复生产。

(四)加强建设项目通风安全管理工作。采用坑探的地质勘探企业,必须编制勘探期间通风安全设计,按设计要求安装局部通风机,严禁采用扩散通风方式和随意停开局部通风机。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必须实行机械通风,并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基建时期应采取有效的通风措施,确保井下作业场所获得足够的新鲜风量,在矿井通风系统形成前严禁投入生产。

(五)强化通风安全管理基础工作。地下矿山企业要根据井下生产变化,及时调整完善矿井通风系统,并绘制全矿通风系统图。要建立主要通风设备设施技术文件、通风系统图、日常检查维修记录以及通风系统和设备设施检测检验、隐患排查治理、通风管理安全措施投入、特殊工种培训考核等记录档案资料。通风管理基础资料不完善的,要立即停建、停产整改,补充完善后方可恢复建设、生产。

(六)加大通风系统隐患排查治理力度。地下矿山企业要对主要通风机、局部通风机的运转及维护保养情况,风质、风量、风速检测情况,炸药库、机电硐室通风情况,通风构筑物的建筑和维护情况,采空区、废弃巷道密闭情况等进行全面排查。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要落实治理责任、措施、资金和整改期限。发现主要通风机、通风系统等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要立即停产进行整改。对由于隐患排查治理不彻底导致事故发生的,要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七)加大通风安全投入。地下矿山企业必须安排通风安全工程、通风设备设施更新和技措专项费用,并做到专款专用,不得挪用。应当依托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技术力量进行通风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依靠科学技术进步,积极采用安全可靠、节能环保的技术和装备,提高通风系统的科技含量。

三、严防重点区域、重点环节发生中毒窒息事故

(一)加强废弃矿井的安全管理。各地安全监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对辖区内废弃矿井、采空区等有关情况进行彻底排查,建立档案,落实安全监管责任,完善安全措施。地下矿山企业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对所属的资源枯竭矿井、废弃井巷等实施闭坑、封堵;安全监管部门要严格按照关闭标准对关闭矿井进行验收,确保关闭到位。对关闭和废弃矿井井筒要封闭、填实,平整工业场地,四周设置明显的永久性警示标志。严禁人员进入废弃矿井和矿洞。

(二)加强采掘工作面和独头巷道、采空区通风安全管理。地下矿山企业掘进工作面和通风不良的采场,必须安装局部通风设备,严禁采用扩散通风的方式。局部通风机风筒必须吊挂平直、牢固,接头严密,避免车碰和炮崩,并应经常维护,杜绝漏风,降低阻力,严禁使用非阻燃材料的风筒。人员进入掘进工作面、采场进行作业前,必须用仪器进行检测,确保风量和空气质量满足作业要求;人员进入独头工作面之前,应开动局部通风机进行通风,通风时间应不少于30分钟,并确保空气质量满足作业要求;独头工作面有人作业时,局部通风机应连续运转。暂时或永久停止作业并已撤除通风设备而又无贯穿风流的采场、独头上山、天井及独头巷道,应及时用栅栏封闭,并设置警示标志,防止人员进入;若需要重新进入,应先进行通风和空气成分分析,确认安全后方准进入。采场回采完毕后,要将所有与采空区相通、影响正常通风的巷道及时密闭。

(三)加强爆破作业安全管理。爆破作业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或工程技术人员编制爆破说明书和作业规程。爆破作业单位必须按爆破说明书和作业规程进行爆破作业。起爆前应认真检查爆破作业地点的情况,确认作业通道和撤离路线安全畅通、爆破后能有效通风、现场其他人员已经全部撤离到安全地点后,方可实施爆破。爆破后必须先开动局部通风机排除有毒有害气体,经检测确保空气质量满足作业要求后,方可进入作业。作业前,要由技术人员认真检查作业面有无盲炮、支护是否破坏等情况。井下炸药库应有独立的回风道。爆炸物品的运输、储存、使用等必须符合《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和《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的有关规定。

(四)加强防火安全管理。地下矿山企业必须按照有关规定设置地面和井下消防设施,并要有足够可靠的消防用水;主要进风巷道、进风井筒及其井架和井口建筑物,主要扇风机房和压入式辅助扇风机房,风硐及暖风道,井下电机硐室、机修硐室、变压器室、变电所、电机车库、炸药库和油库等均应采用非可燃性材料建筑,硐室内应有醒目的防火标志和防火注意事项,并配备相应的灭火器材;井下各种油类必须单独存放于安全地点,装油的铁桶必须有严密的封盖;井下柴油设备或油压设备一旦出现漏油,应及时处理。井下动力线、照明线、变压器、电动设备等电器设备以及带式输送机必须使用阻燃材料,并经常检查,及时更新。新建矿井井下严禁使用木质支护材料,生产矿井要逐步淘汰木质支护。严禁在井下吸烟,严禁在井下使用电炉、灯泡等进行防潮、烘烤、做饭和采暖。在井下进行切割、焊接等动火作业,必须制定安全措施,经企业主管负责人签字批准后实施。

四、强化应急管理,严防因盲目施救导致事故扩大

(一)完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地下矿山企业要制定停电、反风、中毒窒息、火灾事故等情况下的应急救援预案,绘制井下避灾路线图。要按要求配备足够数量的应急救援物资和设备,建立健全井下应急救援通讯联络系统,井口和采掘工作面必须配备一定数量的隔离式自救器,并经常检查维护,及时更新。

(二)加强应急知识培训和现场应急演练。地下矿山企业要对所有下井人员进行专门的预防中毒窒息和火灾事故知识培训,使下井人员了解通风安全管理基本知识,了解井下有毒有害气体的产生、分布及防范措施,熟悉所在作业场所的逃生路线、基本救生逃生方法、事故处理措施,并定期组织现场应急演练,提高职工的现场应急处置能力,防止事故扩大和次生灾害的发生。

(三)建立健全并认真落实各项施救制度。地下矿山企业要建立完善并强制执行事故报告制度、施救程序以及施救奖惩制度。发生中毒窒息事故时,要迅速报告矿调度室,有关区域人员要迅速撤离;在救援队伍到达前,抢救人员要按照中毒窒息事故应急预案进行救援;进入危险区域必须佩戴防毒面具、自救器等防护用品,必须有专人负责检测空气质量、保持危险区域局部通风机正常开启;严禁擅自进入危险区域盲目施救。对不佩戴防毒面具或自救器等防护用品擅自进入危险区域,以及违章指挥盲目进行施救的要从严进行处罚,造成事故扩大的要严肃追究责任。对制止盲目施救,没有造成事故伤亡人数增加的人员要给予奖励。

(四)加强救援能力建设。各类矿山企业都要建立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或与专业救援队伍签定救援协议。同时,要加强装备建设,配备必要的、先进的、专用的、特殊的救援装备。一旦发生事故,要及时、有力、有效施救。

五、严格执法,强化安全监管

(一)严格执行行政许可制度。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对新建、改建、扩建的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企业履行“三同时”审查时,要依法依规对矿井机械通风系统的设计和建设情况严格审查。凡新建地下矿山初步设计中没有设计机械通风系统的,掘进工作面以及无贯穿风流的回采工作面没有局部通风设计的,没有要求制定炮烟中毒窒息和火灾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一律不得通过安全专篇审查;安全设施竣工验收时,没有按初步设计安装主要通风机、局部通风机等设备设施,或者规格型号不符合设计的,现场没有配备通风检测仪器仪表以及自救器等防护用品的,通风效果检测检验不合格的,均不予通过验收。未通过“三同时”审查验收合格的项目不得投入生产运行。对未履行建设项目“三同时”审查的地下矿山企业不得颁发其安全生产许可证。

(二)严格现场检查。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查清辖区内地下矿山机械通风的基本情况,督促企业完善通风管理制度,落实各项工作措施。要制定检查计划,突出检查重点,科学作出安排。要重点检查地下矿山通风管理机构、通风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的建立和执行情况,机械通风系统的建立、运行和管理情况,通风检测仪器和自救器的配备情况及检测记录,通风设施的建设、运行、维护及隐患整改情况,应急救援预案的可操作性和职工应急演练及培训记录情况,发生中毒窒息事故的地下矿山企业吸取事故教训、落实整改和防范措施情况等。对重点地区、重点企业、薄弱环节、重大隐患等要重点跟踪,进行专项和定期督查。

(三)严格行政执法。对地下矿山企业通风安全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以及检测记录不完善,检测仪器和自救器配备不符合要求,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中毒窒息事故应急预案针对性不强的,要责令限期整改;对机械通风系统不完善,存在重大事故隐患以及未深刻吸取事故教训、整改和防范措施落实不到位的,要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责令停产整改并依法予以处罚;对拒不执行整改指令的,要提请地方人民政府依法予以关闭。要严肃调查处理每一起中毒窒息事故,对通风系统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不到位,造成事故发生的,要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对违章指挥施救,以及盲目施救导致事故扩大的有关责任人,要严厉追究责任。要监督指导地下矿山企业认真分析每起中毒窒息事故的技术和管理原因,及时修订相关作业规程和工作制度,举一反三,吸取教训,严防同类事故重复发生。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上一篇:舞蹈社团每周教案下一篇:打麻将技巧 打麻将游戏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