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矿山开采技术

2024-05-04

金属矿山开采技术(共6篇)

篇1:金属矿山开采技术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检查表(露天开采)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检查表(露天开采)

矿山企业名称:

检查时间:

****年**月**日 序号 检查项目 检查内容 依据标准 检查方法 检查结果 一 规章制度

1、安全生产责任制。

①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责任制; ②职能部门责任制; ③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GB16423-2006 4.1 查看人员任命文件及有关资料,有制度汇编并上墙,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2、安全生产有关制度。

(1)安全检查制度;(2)职业危害(粉尘、有毒有害气体等)预防制度;(3)安全教育培训制度;(4)生产安全事故管理制度;(5)危险源监控和安全隐患排查制度;(6)设备安全管理制度;(7)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制度;(8)安全生产奖惩制度等;(9)安全活动日制度;(10)安全目标管理制度;(11)安全技术审批制度;(12)安全办公会议制度;(13)值班和交接班制度。安全生产法第17条 GB16423-2006 4.1 查看有关文件资料,制度编汇成册

3、作业规程及操作规程。采剥和排土作业规程、爆破工、凿岩工、挖掘机工、装载机工、空压机工、焊工、电工、场内机动车辆、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必须有操作规程。安全生产法第17条 查看有关文件资料 制度上墙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制度编汇成册

二 安全投入

1、有安全投入计划,并按计划实施。

2、交纳风险抵押金。安全生产法第18条《自治区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 查安全投入计划和使用情况记录。

安全机构及人员

1、依法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GB16423-2006 4.2 检查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或人员任命文件,以及合法有效证件。

2、各队、班组应设立专(兼)职安全员,跟班作业。

3、主要负责人要定期跟班现场检查。GB16423-2006 4.3 查看安全员任命文件及跟班检查记录。主要负责人下井检查记录。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安全教育和培训

1、主要负责人必须取得安全资格证书。分管安全、生产、技术的负责人也应经过安全培训取得安全资格证书。安全生产法第20条 查看有效证书

2、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资格证书。安全生产法第20条 查看有效证书

3、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书。(爆破操作员、爆破押运员、爆破管理员、爆破安全员、电工、金属焊接(切割)工、压力容器操作工、场内机动车辆司机等特种作业人员)GB16423-2006 4.4 查持证上岗情况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4、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GB16423-2006 4.4 查看入厂三级教育卡片,培训计划、记录及考核结果

五 工伤保险

依法参加工伤保险或与工伤保险赔付同等数额的其他保险,为所有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安全生产法第43条 查看缴纳保险费用的证明

六 劳动防护

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正确佩戴使用。(安全帽、防尘口罩、安全带、防护服、胶鞋、手套等)安全生产法第37条

按标准发放,建立发放台帐,检查台帐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三同时”审批

改建、扩建建设项目依法履行“三同时”审批手续。国家总局18号令 查看有关审批材料

八 应急救援

1、有滑坡、洪水、泥石流等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GB16423-2006 4.8 查看应急救援预案及演练记录

2、对存在的各类事故隐患,及时进行整改,并有登记、整改和处理的档案。对暂时无法完成整改的,必须有切实可行的监控和预防措施。非煤矿矿山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第5第 查档案、措施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3、要害岗位、重要设备和设施及危险区域,应严加管理,应对露天边坡、排土场、爆破器材库等危险源要登记建档,有检测、监控和防范措施。

非煤矿矿山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第5第 查档案、措施

九 技术资料

1、有具有资质设计单位设计的开采设计和附图。图纸包括地质地形图;采剥工程年末图;防排水系统及排水设备布置图。GB16423-2006 4.15 查看有设计及生产图件。

十 采场和边坡

1、露天开采应遵循自上而下的开采顺序,分台阶开采,并坚持“采剥并举,剥离先行”的原则。GB16423-2006 5.1.2 查现场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2、台阶高度必须符合有关规定的要求,其中最大开采高度小于五十米,年开采总量小于五十万吨的小型露天采石场,应当自上而下分层、按顺序开采,分层高度根据岩性确定,浅眼爆破时分层高度不超过六米,中深孔爆破时分层高度不超过二十米。分层凿岩平台宽度不得小于4m。最终边坡角最大不得超过60°。小型露天采石场安全生产暂行规定 查现场

3、台阶开采高度:

①台阶高度不大于最大挖掘高度的1.5倍(爆破后机械铲装); ②台阶高度不大于最大挖掘高度(不爆破机械铲装); ③坚硬稳固岩石台阶高度不大于6m(人工开采); ④松软岩石台阶高度不大于3m(人工开采); ⑤砂状岩石台阶高度不大于1.8m(人工开采)。GB16423-2006 5.2.1.1 查现场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4、非工作阶段的最终坡面角和最小工作平台的宽度,应在设计中规定。

GB16423-2006 5.2.1.3 查设计及现场

5、露天采场各作业水平上、下台阶之间的超前距离,应在设计中明确规定。不应从下部不分台阶掏采。采剥工作面不应形成伞檐、空洞等。

GB16423-2006 5.2.5.7 查看现场

6、边坡浮石清除完毕前,其下方不应生产;人员和设备不应在边坡底部停留。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GB16423-2006 5.2.5.8 查看现场

十一 爆破作业

1、爆炸物品的生产、储存、购买、运输、使用符合《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条例》规定,有严格的管理、领用和清退登记制度。民用爆破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查制度、台帐

2、露天爆破作业,必须按审批的爆破设计书或爆破说明进行。爆破设计书应由单位主要负责人批准。爆破安全规程实施手册 检查爆破设计和审批手续

3、实行定时爆破制度,确定危险区的边界,明确爆破时的警戒范围,并设置明显的标志和岗哨,有明确的警戒信号。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爆破安全规程实施手册 现场查看警戒线

4、露天爆破作业必须遵守GB6722和GB13349。爆破作业现场必须设置坚固的人员避炮设施,其设置地点、结构及拆移时间,应在采掘计划中规定,并经矿长或总工程师批准。GB16423-2006 5.1.21 现场查看避炮设施

十二 穿孔作业

移动钻机电缆和停、切、送电源时,应严格穿戴好高压绝缘手套和绝缘鞋,使用符合安全要求的电缆钩;跨越公路的电缆,应埋设在地下。钻机发生接地故障时,应立即停机,同时任何人均不应上、下钻机。打雷、暴雨、大雪或大风天气,不应上钻架顶作业。不应双层作业。高空作业时,应系好安全带。GB16423-2006 5.2.2.4 现场检查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十三 铲装作业

1、挖掘机作业时,悬臂和铲斗下面和工作面附近,不应有人停留。

2、挖掘机、前装机铲装作业时,铲斗不应从车辆驾驶室上方通过。装车时,汽车司机不应停留在司机室踏板上或有落石危险的地方。

3、推土机发动时,机体下面和近旁不应有人作业或逗留。推土机行走时,人员不应站在推土机上或刮板架上。发动机运转且刮板抬起时,司机不应离开驾驶室。

4、推土机作业时,刮板不应超出平台边缘。推土机距离平台边缘小于5m时,应低速运行。推土机不应后退开向平台边缘。GB16423-2006 5.2.3.3、5.2.3.12、5.2.4.4、5.2.4.2 现场检查

十四 防洪排水

有完善的防洪措施。对开采境界上方汇水影响安全的,应当设置截水沟;有可能滑坡的,应当采取防洪排水措施。GB16423-2006 5.9.1.1、5.9.1.2、5.9.1.3 现场查看及应急措施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十五 排土场

排土场位置的选择,应保证排弃土岩时不致因滚石、滑坡、塌方等威胁采矿场、工业场地(厂区)、居民点、铁路、道路、输电网线和通讯干线、耕种区、水域、隧洞、旅游区、固定标志及永久性建筑等的安全。其安全距离应在设计中规定。GB16423-2006 5.7.2 查看图纸对照现场

十六 电气安全

1、在电源线路上断电作业时,该线路的电源开关把手,应加锁或设专人看护,并悬挂“有人作业,不准送电”的警示牌。GB16423-2006 5.8.1.7 现场查看

2、安装在室外的落地配电变压器,四周应设置安全围栏,围栏高度不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低于1.8m,栏条间净距不大于0.1m,围栏距变压器的外廓净距不应小于0.8m,各侧悬挂“有电危险,严禁入内”的警告牌。变压器底座基础应高于当地最大洪水位,但不得低于0.3m。DL/T 499-2001 3.2.4 现场查看

3、电气设备和装置的金属框架或外壳、电缆和金属包皮、互感器的二次绕组,应按有关规定进行保护接地。GB16423-2006 5.8.5.1 现场查看

4、采场内的架空线路宜采用钢芯铝绞线,其截面积应不小于35mm2。排土场的架空线路宜采用铝绞线。由分支线向移动式供电设备供电,应采用矿用橡套软电缆。GB16423-2006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5.8.6.9 现场检查

5、采矿场和排土场低压电力网的配电电压,宜采用380v或380/220v。手持移动式电气设备电压,应不高于220v。GB16423-2006 5.8.6.13 现场查看

6、向低压移动设备供电的变压器,其中性点宜采用非直接接地方式;向固定式设备供电的变压器,应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GB16423-2006 5.8.6.11 现场查看

7、电气设备可能被人触及的裸露带电部分,必须设置保护罩或遮栏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及警示标志。GB16423-2006 5.8.1.5 现场查看

8、移动式电气设备,应使用矿用橡套电缆。GB16423-2006 5.8.2.1 现场查看

9、配电箱不采用可燃材料制作。室外安装的配电箱采用防尘、防雨型。GB50254-96 2.0.6 现场查看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10、露天矿照明使用电压,应为220v;行灯或移动式电灯的电压,应不高于36v;在金属容器和潮湿地点作业,安全电压应不超过12v;380/220v的照明网络,熔断器或开关应安装在火线上,不应装在中性线上。GB16423-2006 5.8.4.4、5.8.4.6 现场查看

11、露天矿采矿场和排土场的高压电力网的配电电压,应采取6kv或10kv。当有大型采矿设备或采用连续开采工艺并经技术经济比较合理时,可采用其它等级的电压。GB16423-2006 5.8.6.1 现场查看

十七 运输

道路运输:

1、双车道的路面宽度,应保证会车安全。陡长坡道的尽端弯道,不宜采用最小平曲线半径。弯道处的会车视距若不能满足要求,则应分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设车道。急弯、陡坡、危险地段应有警示标志。

2、装车时,不应检查、维护车辆;驾驶员不应离开驾驶室,不应将头和手臂伸出驾驶室外。

3、卸矿平台应有足够的调车宽度。卸矿地点应设置牢固可靠的挡车设施,并设专人指挥。挡车设施的高度应不小于该卸矿点各种车辆最大轮胎直径的2/5。GB16423-2006 5.3.2.3、5.3.2.11、5.3.2.12 查看设计及现场

溜槽、平硐溜井运输:

1、应合理选择溜槽的结构和位置。从安全和放矿条件考虑,溜槽坡度以45度-60度为宜,应不超过65度。溜槽底部接矿平台周围应有明显警示标志,溜矿时人员不应靠近,以防滚石伤人。

2、溜井的卸矿口应设档墙,并设明显标志、良好照明和安全护栏,以防人员和卸矿车坠入。机动车辆卸矿时,应有专人指挥。

3、溜井上、下口作业时,无关人员不应在附近逗留。操作人员不应在溜井口对面或矿车上撬矿。溜井发生堵塞、塌落、跑矿等事故时,应待其稳定后再查明事故的地点和原因,并制定处理措施;事故处理人员不应从下部进入溜井。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GB16423-2006 5.3.3.1、5.3.3.5、5.3.3.9 现场检查

斜坡卷扬运输:

1、斜坡轨道与上部车场和中间车场的连接处,应设置灵敏可靠的阻车器。

2、斜坡轨道应有防止跑车装置等安全设施。

3、斜坡卷扬运输的机电控制系统应有限速保护装置、主传动电动机的短路及断电保护装置、过卷保护装置、过速保护装置、过负荷及无电压保护装置、卷扬机操纵手柄与安全制动之间的联锁装置、卷扬机与信号系统之间的闭锁装置等。

GB16423-2006 5.3.6.1、5.3.6.2、5.3.6.4 现场检查

其他运输形式,严格遵守GB16423-2006中5.3的规定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GB16423-2006 5.3

检查总体结论

检查人员签字:

被检查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

?? ?? ?? ??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篇2:金属矿山开采技术

安全生产承诺书

我矿(公司)面向社会各界和本矿(公司)全体员工对安全生产工作郑重承诺如下:

1、保证遵守《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及关于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的各项规定,自觉执行落实国家或行业的各项安全技术标准要求。

2、保证逐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安全作业和操作规程,并严格遵守。

3、保证矿山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按时参加培训考核并持证上岗;保证每天有一名矿级领导下井(采坑)带班值守;保证矿山安全设施与装备水平、安全管理和技术水平持续改进,不断提高,确保不因任何条件变化出现滑坡。

4、配备足够的特种作业人员,持有效的特种作业操作证上岗。

5、全体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时间不少于法定的时间,并经考核合格。

6、为矿山企业全体员工缴纳工伤保险或等同应缴额的雇主责任保险。

7、保证生产作业环境符合职业卫生标准要求。

8、地下开采矿山实现如下要求:

(1)保证井下所有场所都有两个以上的安全出口;

(2)实行机械通风,保证井下所有作业场所都有合格的新鲜 1

风流;

(3)保证井下排水系统始终保持正常状态;

(4)使用符合标准的提升运输设备并保持正常运行的状态,按规定进行定期检测检验。

9、露天开采矿山实现如下要求:

(1)实行台阶开采,保证平台宽度和设计的边坡角;

(2)推行中深孔爆破技术;

(3)定期观测边坡稳定性。

10、定期为职工免费发放劳动防护用品。

11、保证对本企业委托承包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负监督、检查和技术指导责任,对其发生的事故承担连带责任。

12、发生死亡事故后主动将《安全生产许可证》交回自治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停产整改,并经发证单位组织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取回《安全生产许可证》开工生产。

承诺单位:(签章)

法定代表人:(签字)

篇3:减少金属矿山井下开采粉尘危害

下面, 笔者将结合攀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兰尖铁矿尖山采场露天转井下开采的实践经验, 阐述在巷道掘进及挂帮矿回采过程中如何减少粉尘危害, 以供同仁参考。

现状及危害

尖山采场井下粉尘伴随着巷道掘进、中深孔凿岩、爆破作业、铲运作业、矿石破碎及放矿等主要工序所产生。其中凿岩产尘的来源主要包括从钻孔逸出的粉尘、从钻孔中逸出的岩浆为压气所雾化形成的粉尘以及被压气吹扬起已沉降的粉尘。爆破产尘的来源主要包括爆破起爆时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粉尘及震动冲击波掀起的大量粉尘。铲运作业产尘的来源主要包括铲运作业时爆堆垮塌扬起的粉尘、铲运作业运输过程中扬起的粉尘以及溜井口卸矿时扬起的粉尘。在这些作业过程中, 产尘持续时间长, 尘粒较细, 直接威胁职工的身心健康。

井下粉尘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污染工作场所, 对人体身体健康的损害, 引起尘肺病;二是加速机械磨损, 缩短精密仪器使用寿命;三是降低工作场所能见度, 导致误操作, 增加事故发生的机率。

源头控制粉尘产生

为了从源头上控制粉尘产生, 兰尖铁矿采取了如下措施。

凿岩防尘

兰尖铁矿采用了湿式凿岩 (中心供水凿岩) , 即通过凿岩机钎杆的中孔, 将压力水送入钻孔底部, 湿润、冲洗并排除生成的粉尘, 同时严格遵守湿式凿岩标准化操作 (见图1) 。

爆破防尘

兰尖铁矿爆破前控制措施主要包括爆破前用水冲洗距工作面10 m左右内的巷道周壁, 防止爆破波扬起积尘, 并使部分新产生的粉尘粘贴在湿润面上;用水袋装满水代替炮泥作填塞物;在炮烟抛掷区内设置水幕, 同时利用风水喷雾器迎着炮烟抛掷方向喷射, 形成水雾带, 能有效地降尘和控制粉尘扩散。

图1中深孔湿式凿岩

爆破后的控制措施主要包括爆破后采用进路高压风及局部扇加强通风;爆破后在爆堆上洒水;在主回风竖井出口设置水幕, 有效降低粉尘及炮烟浓度。

铲运防尘

铲运防尘主要措施包括:

1.对铲运作业的进路取货点设置固定的喷雾洒水点, 是直接防止粉尘飞扬的有效措施。

2.铲运作业运输过程中对路面进行洒水, 有效防止了运输过程中扬起的粉尘。

3.在溜井口设置固定的喷雾洒水点, 卸货时铲运机站在上风向卸矿。

4.对铲运作业的进路、溜井口设置固定的喷雾洒水点, 同时将喷雾器安设在铲运机上, 并使其开关阀门与其铲臂运行联动, 对准铲斗, 自动控制喷雾洒水, 从而有效降低了路面积水和溜井口洒水过多导致溜井跑溜。

溜井防尘

溜井卸矿时, 向卸落矿岩喷雾洒水是简单经济的防尘措施。以兰尖铁矿为例, 在溜井口设置了固定的自动喷雾降尘装置, 并在溜井联道设置自动喷雾探头, 当铲运机通过时溜井口进行自动喷雾。同时, 兰尖铁矿还设置了专用排尘巷道与溜井联通。

根据兰尖铁矿的实践经验, 在溜井设计时, 应尽量避免采用多阶段共用的长溜井, 若必须采用, 最好各阶段溜井错开一段水平距离, 并将下分段的溜井联道采用临时性屏障进行封堵。

破碎系统防尘

井下破碎系统是产尘的主要来源, 因此, 必须对破碎机系统采取有效的密闭防尘措施。从兰尖铁矿的实践来看, 一是要把溜槽、破碎机机体及矿岩通道全部密闭起来, 只留必要的观察和检修口, 建立良好的通风换气系统;二是在矿山允许的条件下, 可专门打一条破碎回风井。兰尖铁矿为了有效治理破碎系统产生的粉尘, 在设计时还专门设计了一条破碎系统回风竖井进行通风排尘。

锚喷支护防尘

随着作业进路推进, 巷道围岩顶板在不断地变化, 巷道支护措施也在不断改进, 锚喷支护成为尖山井下巷道支护的常用措施, 也是产尘的来源之一。兰尖铁矿锚喷支护防尘措施主要包括改干料为潮料、改进喷嘴结构、低风压近距离喷射、加强通风等。

捕捉已产生的粉尘

通风

通风的目的就是将井下粉尘稀释到安全浓度以下并排出矿井, 《冶金地下矿山安全规程》要求“入风井巷和掘进工作面的风源含尘量不得超过0.5mg/m3”。

为保证通风的有效作用, 就需要新鲜风流有良好的风质。决定通风除尘效果的主要因素有风速、风流方向及粉尘密度、粒度、形状、潮湿程度等。根据《冶金地下矿山安全规程》规定“硐室型采场最低风速不应小于0.15m/s;巷道型采场和掘进巷道不应小于0.25 m/s;电耙道和二次破碎巷道不应小于0.5 m/s”, 但通风时也要控制好相应的风速。实践表明, 如果风速过低, 粗粒粉尘将与空气分离下沉, 不易排出而滞留在采掘空间, 增加粉尘的浓度;如果风速过高, 虽然能够将粉尘带走, 但又会将采掘空间的落尘重新吹起, 反而会增加粉尘浓度。因此, 在进行通风时, 至少要能使对人体最有危害的粉尘 (呼吸粉尘) 保持悬浮状态并随风流运动排除。

沉积于巷道底板、周壁以及矿岩等表面上的粉尘, 当受到较高风速的风流时, 可能再次被吹扬起来而污染风流, 此风速称之为扬尘风速。扬尘风速除与粉尘粒径与密度有关外, 还与粉尘湿润程度、巷道潮湿状况、附着状况、有无扰动等因素有关。根据试验及兰尖铁矿的实践经验, 在干燥巷道中, 在不受扰动情况下, 赤铁粉尘的扬尘风速为3〜4 m/s;在潮湿巷道中, 扬尘风速可达6 m/s以上。因此, 为了避免粉尘二次吹扬, 成为次生粉尘, 造成严重污染, 除控制好风速外, 还应及时清除积尘和增加粉尘湿润程度。

喷雾

喷雾是把水雾化成微细水滴并喷射于空气中, 使之与尘粒相碰撞接触, 则尘粒可被捕捉而附于水滴上或者被湿润尘粒相互凝聚成大颗粒, 从而达到降尘的目的。这种措施主要针对一些高浓度的产尘场所, 例如采掘掌子面、装卸矿点、破碎系统等。

第一种是自动喷雾降尘技术, 可以通过自动控制方式, 利用机械、电触点、光电、超声波、爆破波等控制开关, 以达到自动喷雾降尘。根据兰尖铁矿的实践经验, 在进行装车、卸矿等间断作业中, 装卸时要喷雾, 不作业时应停止喷雾。另外, 在爆破后工作地点炮烟粉尘大, 应禁止人员入内操作。

第二种是机械自带喷雾降尘技术, 可以通过在一些产尘量比较大的生产设备上安装喷雾器来实现降尘。如掘进凿岩设备、破碎系统设备及铲运设备等。在现行矿山中, 凿岩设备的不断改进也降低了粉尘的大部分源头。例如湿式凿岩, 是通过凿岩机钎杆的中空, 将压力水送入钻孔底部, 潮湿、冲洗并排除生成的粉尘, 可用中心供水和旁侧供水等方式。

除尘

除尘就是要利用除尘器将空气中的粉尘分离、收集并排除, 从而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由于井下矿山的特殊工作条件 (如工作空间较小、分散、移动性强等) , 除某些固定产尘点 (如破碎硐室、装载硐室、溜矿岩井等) 可以选用通常标准产品外, 还可以根据矿井工作条件与要求, 设计制造相应简便的除尘器。矿山常有除尘器类型有:旋风除尘器、袋式除尘器、纤维层过滤器、水浴除尘器、湿式旋流除尘风机、旋流粉尘净化器、湿式过滤除尘器等。

隔离已产生的粉尘

在开采过程中, 应通过采取各种技术措施, 将一些高浓度粉尘直接隔离或将其沉降, 使粉尘不向周围扩散污染其他工作面, 以达到隔离的目的。

以兰尖铁矿为例, 主要采取的是水幕净化技术, 即在井巷顶部或两帮敷设水管, 在水管间隔距地安装数个喷雾器, 并通过喷出的水雾将粉尘捕捉。水幕可在矿井风流总入口、采区风流入口、掘进回风流口、巷道中产尘源等位置布设。水幕的控制方式可根据巷道的条件, 选用光式、触控式或机械传动控制。兰尖铁矿在尖山采场放矿溜井口和主回风竖井口均设置了水幕净化技术, 效果较好。

减少粉尘危害

个体防护

目前仍有很多金属矿山井下采掘工作面粉尘浓度较高, 严重威胁着职工的身心健康。在巷道掘进及挂帮矿回采过程中应优先考虑改善生产工艺、完善防尘措施。其次是要为职工配备有效的呼吸防护用品作为治理粉尘危害的重要补充措施, 例如, 兰尖铁矿为尖山采场井下作业职工配备了防毒面具以代替传统的防尘口罩。

粉尘监测

随着建设工程的完工, 井下开采正式作业, 应根据井下设备布局情况、生产工艺特点, 科学合理地选择粉尘采集点及个体采集对象, 配备通风防尘检测仪表, 如粉尘浓度测定仪、游离二氧化硅测定仪等。常备检测仪表应能检测粉尘浓度、炮烟浓度、巷道风速、温度、湿度、气压等, 同时还要建立粉尘检测数据档案。

技术人员要及时了解作业场所的粉尘状况, 应根据检测数据统计分析粉尘的防治情况, 逐步完善粉尘的防治措施, 条件许可的单位可建立通风防尘化验室。

职业健康监护

任何金属矿山企业都必须按照国家要求, 按职业健康监护要求对职工进行职业卫生建档, 对作业人员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及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存档, 随时跟踪职工安全健康情况。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安全检查及尘肺职业禁忌的人员从事接触粉尘的作业, 在岗期间要按规定周期进行职业安全检查。在职业健康检查中若发现与粉尘相关的健康损害的人员, 应调离接触粉尘岗位, 并妥善安置。

建立健全制度

篇4:金属矿山开采技术

【关键词】露天与金属矿山开采 教学内容 改革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1C-0060-02

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新时期加强高等教育质量内涵建设的重要举措。笔者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为例,结合露天与金属矿山开采课程的特点和多年的教学实践,提出重构课程教学内容的必要性,探讨教学内容改革的途径,以期为打造精品课程和采矿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的建设奠定基础。

一、露天与金属矿山开采课程的特点

露天与金属矿山开采是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采矿工程专业本科一门重要的核心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采矿工程专业的学生能够掌握矿床露天开采的基本工艺与设计方法,以及金属矿床地下开采的主要方法与参数设计,为今后从事露天矿山、金属矿床地下开采方面的教学、科研、生产等工作奠定必要的理论与技术基础。露天与金属矿山开采课程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课程内容多且杂。课程涵盖固态矿床露天开采与金属矿床地下开采两部分内容,涉及上述领域的开拓方式、生产工艺、采矿方法和设备选择,主要内容包括露天矿山的矿岩松碎、采装、运输、排岩、露天开采境界、矿床露天开拓、露天矿生产能力与采掘进度计划、露天矿边坡稳定与控制,以及金属矿床地下开拓方式、回采工艺、采矿方法选择与适用条件、矿柱回收与空区处理等,知识涵盖面广,课程系统性差,教学难度较大。二是课程学时较少。露天与金属矿山开采课程综合了矿山地质学、矿山机械、爆破工程、岩土力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知识,还需适时补充有关爆破作用机理、矿山公路铁路线路设计等内容,故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然而,根据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新版教学大纲(2011版),该课程的授课时间由原来的40学时减至32学时,学时少而内容多,这给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均增加了困难。

二、重构课程教学内容的必要性

高等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其中最主要的是课程教学。在专业范围内,根据教学需要,将知识体系按照学科的内在规律,分解成若干个具体的知识体系,每个具体的知识体系即课程;每门课程都有其独特的内容,其载体是教材。

课程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综合性建设,课程建设主要包括教学内容、师资队伍、教材、教学条件、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体系、管理机制、实践教学等几个方面的建设,其主要目的是解决好如何为学生提供好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问题。

教学内容是体现教育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该领域前人研究成果的总结,并且随着科学研究的进展而不断发生变化。根据普赖斯知识指数增长模型,到2020年人类知识总量将达到每73天翻一番的速度。这就要求教师要从广阔的知识海洋中汲取营养,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开展科学研究,这也是提高自身水平、适应社会发展的一条途径。教师只有将反映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及时充实到新的教材及课堂讲授中,才能为学生探索新事物、培养创造能力奠定基础。

教学内容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核心,必须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总体要求。教学内容改革既涉及各门课程内容之间的衔接与组合,以及每门课程的内容选择和优化,又涉及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教材选用等因素。露天与金属矿山开采课程作为采矿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涉及范围广,内容更新快,重构课程知识体系,优化整合课程内容,改变教学内容陈旧、脱离科学发展前沿的现象,形成开放的课程体系刻不容缓。

三、教学内容改革的途径

全面推进采矿工程专业人才素质教育,是培养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采矿工程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的要求。针对当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笔者所承担的“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露天与金属矿山开采课程建设”项目,探讨采矿工程专业露天与金属矿山开采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途径。

(一)优化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调整,应注重将工程素质的要素转化为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强调以科研促进教学,形成贴近工程实际的教学内容。露天与金属矿山开采课程涉及的预备知识和相关领域较多,课程横向跨度大,其与矿山地质、矿山机械、岩土力学、爆破工程等课程联系密切。在新版课程教学大纲的指导下,对原有露天与金属矿山开采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取舍,在合理保留传统内容的基础上,注重课程内容的更新,通过在课堂教学中补充本学科的发展前沿,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原先在讲授“露天矿山爆破”时,需要增加2学时来补充有关炸药基本组成与岩石爆破作用机理等内容,但根据新版采矿工程专业本科培养计划,已新增爆破工程课程,因此,在讲授“露天矿山爆破”时,无需重复这部分内容,从而有助于提高课程的教学效率。又如,浅孔留矿采矿法虽在许多小型金属地下矿山仍普遍运用,但其存在机械化程度低、工人劳动强度大、安全作业条件差等不足,不符合“安全、高效”的采矿发展之路,故在教学过程中应对这部分内容进行删减。再如,随着矿产资源开发逐步向深部延伸,解决深部开采引发的高温、高压、岩爆等问题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适时补充深部开采理论与安全生产技术,有助于提高学生对采矿学科的深入认识和思考。

(二)加强教材建设。教材是传播知识的载体,教材建设是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组成部分,是课程内容、教学体系建设和改革思想的具体反映,一本好教材是取得出色教学效果的基本保证。因此,编写与教学计划、课程教学大纲配套的系列教材是教学改革成果的载体和改革得以实现的手段,也是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保证。教材既要求内容丰富、系统完整、重点突出,并能反映国内外最新的进展和发展趋势,又要求能突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的教育。露天与金属矿山开采课程内容涉及固体矿床露天开采和金属矿山地下开采两部分内容,曾选用教材是根据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大采矿专业要求编写的,不能充分满足新版教学大纲的要求。因此,在调整和优化教学内容的同时,依托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材建设项目,按新的思路组织编写课程配套教材——《金属矿床露天与地下开采》。与现有同类教材相比,该教材是针对煤炭院校本科生采矿教学的特点,适当补充固体矿床露天开采与金属矿床地下开采的有关内容;并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补充了爆破作用机理、矿山公路铁路线路设计等内容,力求反映近年来矿业领域较为成型的新概念、新成果、新方法,如地下深井矿山胶结充填采矿理论与技术、露天煤矿吊斗铲剥离倒堆开采工艺等。《金属矿床露天与地下开采》荣获2011年北京市精品教材。

(三)明确教学重点。露天与金属矿山开采课程表面看起来,知识点多、内容庞杂,实际上这是对教学内容理解不系统造成的。明确教学重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而教学重点的确定又必须建立在熟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因此,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处理好教材与教学内容的关系,对教材内容进行有益的深化和适当的扩展或删减。然而,教材毕竟只是教学中的主要参考书,对教师而言,还要参阅大量的参考文献,在熟悉内容、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组织、加工精炼,以最有效的方式将一些基本原理、方法及技能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尽可能少的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例如,在讲授金属矿山地下开采方法时,可按照“采场结构参数—采准工作—切割工作—回采工作—采矿方法评价”的思路开展;在讲授露天煤矿大型采装设备吊斗铲时,可引出“吊斗铲倒堆剥离开采工艺”,并通过我国黑岱沟露天煤矿“定向抛掷爆破+吊斗铲倒堆剥离”实例深入阐述此类开采工艺。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使露天与金属矿山开采课程的知识系统化,从而使学生容易接受和掌握,而且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引入科研成果。露天与金属矿山开采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不断出现,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从知识海洋中汲取营养,改善和提高自身的知识结构。科研工作是提高和体现教师学术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参加科研实践来丰富自己的工程实践经验,并将反映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及时充实到新的教材及课堂中,既不会使单纯的理论知识讲解枯燥无味,又能为学生探索新事物、培养创造能力奠定基础。例如,在讲授金属矿山地下采矿方法选择时,结合教师正在进行的科研项目“夏甸金矿深部高温高压环境下安全高效开采关键技术研究”,详细论述了选择采矿方法的基本要求、影响采矿方法选择的主要因素和采矿方法选择的步骤,收到了良好的授课效果。

露天与金属矿山开采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通过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或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将露天与金属矿山开采课程的知识点融入科研项目中,增强学生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利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充填采矿实验室在仪器设备上的优势,先后组织本科生参与“全尾砂固结充填胶凝材料研究”、“尾砂胶结充填体自立性能研究”、“高地温环境下全尾砂固结胶凝材料研究”等多项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通过参加相关科研工作,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高。

总之,教学内容改革是课程建设的基础和依托,可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加强教材建设、明确教学重点、引入科研成果等途径,力争实现科研和教学的有效结合,使课程内容能及时反映本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宏岩,郝东明,胡金凤,等.试论高等学校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J].现代教育科学, 2009(2)

[2]吕永震,王光.创新课程建设体系,全面提升课程建设水平[J].现代教育科学,2009(4)

[3]勾攀峰,宋常胜.岩石力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高教论坛,2009,(5)

[4]蔡美峰.对本科生教材改革的若干思考[J].中国冶金教育, 2001(5)

【作者简介】王炳文(1972- ),男,山东海阳人,博士,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矿业工程、岩土工程、矿物材料综合利用。

篇5:金属矿山开采技术

露天矿山分台阶开采与分层开采技术研究

【摘 要】世界煤炭资源的开采以露天开采方式为主,露天开采分为台阶式开采和分层开采两种方式,本文详细讨论了两种方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分析了每种方法的适用条件。 【关键词】露天矿山;技术研究 世界煤炭生产是以露天开采方式为主的,而我国目前露天煤矿的产量占全国煤炭生产总量的比例仅5%左右[1]。这主要由于煤炭资源赋存的地质条件异常复杂,符合露天开采的煤炭资源数量较少。根据不完全统计,我国适合露天开采的煤炭资源比例约占总资源的7-10%之间,远低于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印度60%~75%的水平,而其中70%为褐煤,主要分布在内蒙、新疆和云南。20世纪7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5大露天煤矿,即安太堡、黑岱沟、霍林河、伊敏河、元宝山露天矿的建设标志着我国露大煤矿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进入新世纪后,我国规划的13座大型煤炭基地中,神东、晋北、蒙东(东北)、云贵、黄陇(华亭)、陕西等基地都将建设大型露天煤矿。其中,仅蒙东要建7个5000万吨级大型煤炭基地,包括胜利一、二、二号、白音华、伊敏河、宝日希勒一号和二号等。另外还有神府、哈尔鸟素和原有五大露天煤矿的改建及二、三期扩建也在进行中。根据当前发展趋势的初步预计,我国露天煤矿产量占全国煤炭生产总量的比例将由2000年的4%增加到2010年的10%左右,2020年将达到15%,可以说露天煤矿在我国的发展正处于迅猛增长期和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前景可观。 1.露天矿山分台阶开采技术 露天开采时,通常是把矿岩划分成一定厚度的水平分层,自上而下逐层开采,并保持一定的超前关系,在开采过程中各工作水平在空间上构成了阶梯状,每个阶梯就是一个台阶或称为阶段,这种开采方式叫做台阶式开采。台阶是露天采矿场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是进行独立剥离和采矿作业的单元体[2-3]。台阶构成要素如图1所示。 1-台阶上部平盘;2-台阶下部平盘;3-台阶坡面;4-台阶坡顶线;5-台阶坡底线;a―台阶坡面角;h-台阶高度 图1 台阶构成要素示意图 台阶朝向采空区一侧的倾斜面叫台阶坡面。它与水平面的夹角叫台阶坡面角(见图1中的3和a)。 台阶上部平台与坡面的交线叫坡顶线(见图1中的4)。 台阶下部平台与坡面的交线叫坡底线(见图1中的5)。 台阶上部平台与下部平台间的垂线高度叫台阶高度(见图1中的h)。开采时,将工作台阶划分成若干个条带逐条顺序开采,每一个条带叫做采掘带。各台阶上部平盘和下部平盘是相对的,一个台阶的`上部平盘同时又是其中一个台阶的下部平盘。台阶的命名,通常是用开采该台阶的下部平盘(即装运设备站平盘)的标高表示,故常把台阶叫某水平。 特点: (1)自上而下分台阶顺序开采,必须有上山公路的修筑,公路要开拓到运输平台,采装设备在运输台阶上进行铲装,适合上规模的露天矿山开采、采掘设备要求比较高,分多个工作面开采时,相互之间必须错开一定的距离。 (2)实施中深孔爆破时,高度最多不得超过挖掘机举高的1.5倍(根据岩层硬度系数定)。台阶高度与岩体稳定性和采掘设备能力密切相关。 (3)运输平台宽度,根据设备定,终了平台一般为3m,清扫平台一般为6m。 2.分层开采技术 分层式矿床开采是指将开采设计的每一个台阶都作为一个独立分层,每个分层中都包含许多平面尺寸相同但高度可以不同的网块,不同分层中网块高度可根据工程、工艺需要变化,但网块平面尺寸相同[4-5]。 将所有分层按对应的平面坐标系及高程次序顺序地迭加在一起 ,就构成了该区域的矿床开采地质模型。这是一种一维可变、两维固定的块段矿床模型。分层式矿床开采地质模型建立的过程是:根据开采程序制定的台阶划分原则形成各台阶的初始台阶界面;按选采和工艺要求调整台阶界面;根据各地质界面与各台阶上、下盘界面的空间位置关系确定各台阶、各网块中分类矿岩含量;将各台阶模型按空间次序组合成矿床开采地质模型。 2.1台阶界面确定 台阶划分主要取决于开采工艺、设备规格及矿床赋存条件。台阶的划分应有利于发挥设备效率、提高矿石质量(满足选采要求)及保证作业安全。一般地,露天开采的台阶有三种划分方式:按水平分层划分台阶;按倾斜分层划分台阶;按混合分层划分台阶(部分倾斜分层,部分水平分层)。 因每个台阶界面均由其下盘界面及上一台阶的下盘面( 或地表面) 围成,故确定台阶界面的关键是确定台阶下盘界面。 最后确定台阶下盘界面;按选采及工艺要求对初定的台阶界面进行调整。 2.2台阶中分类矿岩量的确定 根据各地质层面与各台阶界面的空间位置关系确定各台阶各网块的分类矿岩含量。台阶界面与地质分层面有如下六种基本关系:台阶位于地质分层中;地质分层位于台阶中;台阶夹地质分层顶板;台阶夹地质分层底板;台阶在地质分层之下;台阶在地质分层之上。在该台阶范围内逐网块进行计算。对于每一地质分层,均考察其与本台阶界面的位置关系,若地质分层与本台阶有相交或包含(被包含)关 系,则进一步确定相交或包含高度。 据此确定出本台阶各网块内的分类矿岩厚度、量。若独立可采矿层顶、底板位于台阶中,还需扣除采掘贫化损失厚度。台阶中的每一网块,都记录其分类矿岩量。 特点: (1)自上而下分层顺序开采,是在不分台阶开采的情况下,目前能够保证开采安全的唯一可行的开采方式。由于该开采方式不分台阶,可以省去上山公路的修筑,节省大量的投资,适合小型露天采石场规模小、采掘设备简单、赢利能力弱的特点。同时由于该开采方式设有分层凿岩平台,与在坡面上凿岩相比,可保证凿岩作业安全。 (2)实施中深孔爆破时,分层高度不得超过20米。分层高度与岩体稳定性和采掘设备能力密切相关,限制分层高度是基于开采安全和效率两方面考虑。 (3)分层凿岩平台宽度不得小于4米。分层平台宽度过窄,凿岩作业场地面积不足,作业过程中易发生坠落事故。当然,分层平台也不宜过宽,否则爆碴不能全部直接抛掷到装岩平台,需要在分层平台转运,这样会增加生产成本,降低作业效率,也就失去了分层开采的意义。 3.结语 (1)露天矿台阶式开采自上而下分台阶顺序进行,必须有上山公路的修筑,公路要开拓到运输平台,采装设备在运输台阶上进行铲装,适合规模比较大的露天矿山开采、采掘设备要求比较高,分多个工作面开采时,相互之间必须错开一定的距离。 (2)露天矿分层开采自上而下分层顺序开采,是在不分台阶开采的情况下,目前能够保证开采安全的唯一可行的开采方式。由于该开采方式不分台阶,可以省去上山公路的修筑,节省大量的投资,适合小型露天采石场规模小、采掘设备简单、赢利能力弱的特点。同时由于该开采方式设有分层凿岩平台,与在坡面上凿岩相比,可保证凿岩作业安全。 【参考文献】 [1]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科学发展的2030年国家能源战略研究报告(征求意见稿)[M].2009. [2]才庆祥,洪宇.露天煤矿高效开采新技术[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8. [3]骆中洲.露天采矿学(上册)[M].中国矿业学院出版社,1986. [4]牛成俊.现代露天开采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 [5]杨荣新.露天采矿学(下册)[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86.

篇6:金属矿山开采技术

DB37 东

DB37/T 2762-2016 山东省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生产技术

与管理规范

2016-04-29发布 2016-05-29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7/T 2762-2016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并组织实施。

本标准由山东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冶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延瑞、彭兆峰、王希刚、葛洪祥、亓俊峰、张玉山、刘建永、宫开臣、侯君、闫海燕、张侠、仇元青、匡立军、白勇、杨云亮。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I

DB37/T 2762-2016 山东省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生产技术与管理规范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建设及生产过程中应具备的安全生产条件、组织保障及基础管理等。

本标准适用于地下开采金属非金属矿山的设计、建设和生产。本标准以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独立生产系统为单位。本标准不适用煤矿、煤系硫铁矿及其他与煤共生的矿藏。

本标准也不适用于石油天然气矿泉水等液态或气态矿藏的开采。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6722-2014 爆破安全规程

GB 16423-2006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

AQ 2031-2011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监测监控系统建设规范 AQ 2032-2011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人员定位系统建设规范 AQ 2033-2011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紧急避险系统建设规范 AQ 2034-2011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压风自救系统建设规范 AQ 2035-2011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供水施救系统建设规范 AQ 2036-2011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信联络系统建设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

以平峒、斜井、斜坡道、竖井等作为出入口,深入地表以下,采出供建筑业、工业或加工业用的金属或非金属矿物的采矿场及其附属设施。3.2

矿山

依法从事矿产资源开采活动的矿山企业(含所属各独立生产系统作业单位)。4 基本要求

4.1 生产矿山应具有有效的工商营业执照、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从事爆破作业的,还应当具有有效的爆破作业单位许可证。新建、改建、扩建矿山工程和坑探探矿工程应取得相关的安全审批文DB37/T 2762-2016 件。

4.2 矿山应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断完善安全生产条件,建立健全以主要负责人(含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下同)为首的安全生产行政管理体系和以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下同)为首的技术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4.3 矿山应全面开展以岗位达标、专业达标为支撑的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并做到持续改进。

4.4 矿山应全面推进安全生产技术进步,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及时淘汰陈旧落后及安全保障能力低的安全防护设施、设备与技术,不应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工艺、设备。4.5 矿山应严格按设计规模组织生产,不应超能力生产。5 组织保障

5.1 矿山应设立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并按下列规定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从业人员(含劳务派遣及外包工程施工人员,下同)不足300人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按不少于3名比例配备,其中至少有1名注册安全工程师;

——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上不足1000人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按不低于从业人员5‰但最低不少于3名的比例配备,其中至少有2名注册安全工程师;

——从业人员在1000人以上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按不低于从业人员5‰的比例配备,其中至少应当有3名注册安全工程师;

——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上的,应设立安全生产委员会,并配备安全总监。

5.2 矿山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经安全生产培训并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以下简称安监部门)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特种作业人员应按有关规定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

5.3 矿山应配备总工程师,并至少配备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或者本科以上文化水平且具有三年以上地下矿山工作经验的采矿、地测、机电专业技术人员各一名,并有任命文件或聘书。

5.4 矿山应每年制定培训计划,实施全员安全培训,培训计划、培训情况应存档备查。从业人员应当经安全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本单位无能力组织安全培训的,可委托具备能力的其他单位进行安全培训。安全培训应遵循以下规定:

——所有从业人员,每年接受在职安全教育培训时间不少于20小时;

——新招录人员应具备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接受上岗前安全培训时间不少于72小时;

——新从事矿山井下工作和改变工种的井下从业人员,除应按规定参加岗前培训外,还应由技术熟练工人带领工作至少6个月,特殊工种可延长到12个月,方可独立上岗作业;

——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时应对从业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培训,掌握安全操作技能后方可上岗作业。6 基础管理

6.1 矿山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实行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岗位责任制应经职代会或职工大会审议通过,并在固定岗位硐室或者班组活动室张贴上墙。对岗位责任制落实情况,每月考核一次,并与其工资收入挂钩,安全绩效工资占整个工资收入的比重不低于30 %。

6.2 矿山应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制定符合矿山实际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应定期组织修订,装订成册,并组织培训学习,督促执行落实。重要制度和操作规程应张贴上墙。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安全检查制度、安全例会制度、生产技术管理制度、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技术措施审批制度、职业病危害预防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重大危险源监控制度、2

DB37/T 2762-2016 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应急救援制度、安全费用提取与使用制度、劳动防护用品发放使用管理制度、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管理制度、领导带班下井制度、出入井人员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奖惩制度、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制度等。

6.3 矿山应按照有关规定,足额提取并依规使用安全生产费用。安全生产费用的提取、使用情况及原始记录应存档备查。

6.4 矿山应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带班下井制度。上月领导干部带班下井计划完成情况、当月领导干部带班下井计划和当班带班下井领导人员名单应在井口等显著位置公示,带班下井情况及带班记录应存档备查。

6.5 矿山应严格执行人员出入井登记和检查制度,严格出入井人员管理,随时准确掌握井下人数和分布情况,并将原始记录存档备查。积极推广应用矿山下井人员智能(虹膜)管理系统,准确掌控下井人员的信息。

6.6 矿山应严格执行非煤矿山外包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有关规定,加强对矿山外包工程的安全生产监管,将其纳入矿山日常安全生产管理范围,实行统一部署、统一培训、统一检查、统一考核、统一奖惩。6.7 矿山应建立以矿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安全生产事故隐患自查自纠机制,严格执行安全检查制度,明确检查的内容、范围和方法。矿长每月组织一次全面系统的矿山隐患排查,对查出的事故隐患应登记,并落实整改责任、措施、资金、时限和预案。对于一般事故隐患,由矿长或者有关人员立即组织整改,整改结束后,由矿长或委托分管副矿长、总工程师组织验收。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由矿长组织制定并实施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并及时向安监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在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地方人民政府或者安监部门及有关部门挂牌督办并责令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治理的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工作结束后,有条件的矿山应当组织本单位的技术人员和专家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评估;其他矿山应当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评估。经治理后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矿山应当向安监部门和有关部门提出恢复生产的书面申请,经安监部门和有关部门确认合格后,方可恢复生产。申请报告应当包括治理方案的内容、项目、评估报告(或安全评价机构出具的评价报告)等。6.8 矿山每半年应由总工程师负责组织对采掘、提升、运输、通风、防排水、供配电等系统以及采空区进行一次安全可靠性评估并形成评估报告,根据评估报告制定和落实安全措施,评估和整改情况应存档备查。

6.9 矿山应每年组织相关专家对矿山所有系统进行一次“诊断式”检查。检查结束后,检查人员应在检查记录上签字。检查发现的问题,应落实责任、措施、资金、时限和预案,限期整改。整改结束后责任人应签字确认。检查记录及整改情况应存档备查。

6.10 矿山应建立危险源监控机制。对重大危险源应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重大危险源及有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当地安监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6.11 矿山应有以下完备的基础资料:

——有关部门备案的资源储量以及具备相应资质单位编写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技术资料; ——国土资源部门批准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建设项目设立安全评价报告; ——有关部门核准、备案的立项证明;

——安监部门审查批准的矿山安全设施设计及批准文件; ——建设项目初步设计;

——工程施工、监理和各种检测检验报告等资料; ——安全设施竣工验收安全评价报告; DB37/T 2762-2016 ——安全设施竣工验收相关文件及资料;

——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操作规程;

——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证件及全员安全教育培训档案等; ——安全例会、安全检查等台帐资料; ——安全规程、技术标准和上级有关文件; ——其它有关技术资料。

6.12 矿山应有符合生产现状的以下图纸资料:矿区地形地质图、水文地质图、井上下对照图、开拓系统纵投影图、中段平面图、充填系统图、通风系统图、提升运输系统图、防排水系统图、井上下供配电系统图和井下电气设备布置图、监测监控系统图、人员定位系统图、通讯联络系统图、压风自救系统图、供水施救系统图、紧急避险系统图。上述图纸资料应根据矿山生产活动的进展情况及时修改、填绘。每年年底前全面填绘出图一次,并经矿山总工程师审查签字。7 地面工业广场

7.1 工业广场布局合理、管理规范有序,地面整洁干净,道路硬化。生产区与生活区应分区设置,相对独立。矿石堆存区(废石堆场)与办公、生活区、矿井安全出口及重要的设备设施或场所之间应设置围墙并保持安全防火距离。设置固定的安全文化及安全知识宣传栏,安全警示标志齐全。

7.2 矿山办公用房应是永久建筑,并与生产区保持安全防火距离。矿山各组织机构的办公室应齐全并悬挂标志牌,单独设立调度室(监控中心,下同)、安全教育培训室、安全生产档案室等。调度室面积不小于30平方米,设备、设施安全保护装置齐全,运行日志等填写规范,资料放置整齐,清洁卫生。安全教育培训室面积不小于40平方米,具备音像播放条件,配备矿山安全方面的书籍、影像资料等。7.3 升竖井、斜井及斜坡道应设在工业广场围墙封闭范围内。提升人员的竖井井口应选用防火材料搭建井口房,配有防雨、防冻、防暑等功能的职工等候室,并保持整洁。进出井口的所有人员应记录清晰、准确。信号房内信号、视频监控等设备设施齐全、布设规范。

7.4 地表提升机房、变配电所、空压机房、机修车间等建筑物结构牢固、墙面门窗整洁,室内设备设施摆放整齐有序,标识清晰。

7.5 矿山应设置满足当班生产人员需要的浴室、更衣室,原则上应与下井人员的竖井或斜坡道密闭连通。更衣室应有衣柜、衣架和通风设备,室温不低于20℃,保持清洁卫生。

7.6 员工宿舍的选址应避开山体滑坡、废石堆滑塌、地表塌陷、洪水侵袭等危险区域,并与生产区域物理隔离,保持安全距离。宿舍房屋结构坚固、排列整齐,采光通风良好,配置必要的洗刷间、卫生间,并保持清洁卫生。

7.7 地面设施的防火、用电、供水等应符合有关规定及设计要求。7.8 通往矿区及矿区内的道路应进行路面硬化并保持畅通。8 矿山建设

8.1 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应按照批准的设计组织施工。

8.2 矿山建设的外包工程项目应当由取得非煤矿山安全生产许可证和相应等级资质的承包单位承担。8.3 矿山建设单位应当与承包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

8.4 矿山建设单位应对建设项目进行统一协调管理,建立与施工、监理和设计单位信息畅通、控制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机制;建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加强对建设项目施工安全的监督管理。

8.5 建设项目实行总承包的,总承包单位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负总责;分项承包单位按照分包合同的约定对总承包单位负责。总承包单位和分项承包单位对分包工程的安全生产承担连带责任。总承包单4

DB37/T 2762-2016 位依法将外包工程分包给其他单位的,其外包工程的主体部分应当由总承包单位自行完成。禁止承包单位转包其承揽的外包工程。禁止分项承包单位将其承揽的外包工程再次分包。

8.6 矿山分项发包单位,应当将承包单位及其项目部纳入本单位的安全管理体系,实行统一管理。8.7 承包单位及其项目部应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明确安全、技术负责人,加强对施工项目部及施工过程的安全生产管理,并对工程质量负责。

8.8 承包单位及其项目部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各工种操作规程、应急救援预案等。施工项目部应配备满足施工安全需要的装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以及矿建、机电、通风、地测等工程技术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

8.9 承包单位应严格按照批准的安全设施设计进行施工,不得擅自变更。原设计的开拓方案、开采工艺和提升、运输、通风、排水等主要生产系统等需要变更,或施工过程中发现设计存在重大安全缺陷、影响安全施工,需要变更设计的,应当立即停止施工,并书面报告建设单位,建设单位按规定程序进行变更、报批。

8.10 施工组织设计应当由施工单位组织编制,并经建设、设计、监理等相关单位会审。施工组织设计中应有保障安全施工的措施,矿井工程施工顺序应科学合理,符合有关规定。8.11 矿山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合同约定及时、足额向承包单位提供保障施工作业安全所需的资金,明确安全投入项目和金额,并监督承包单位落实到位。

8.12 承包单位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以及承包合同和安全生产管理协议的约定,及时将发包单位投入的安全生产资金落实到位,不得挪作他用。8.13 承包单位应建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加强现场安全管理,及时排查并消除事故隐患。发现重大事故隐患应当立即停止施工、从危险区域撤出作业人员并及时报告建设单位。8.14 承包单位应建立设备设施检查维修制度,定期进行检查维护,并做好记录。8.15 项目监理单位应依法取得相应资质并在相应资质等级范围内承揽业务。监理单位应当公正、独立、自主地开展监理工作,配备与建设项目监理工作相适应的监理人员及监理设备,对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等承担监理责任。

8.16 监理单位应按照建设工程监理合同、监理规范等规定,落实岗位职责,严格监理程序,认真审查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或专项施工方案是否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并监督落实。现场监理人员应当认真填写监理日志并做好监理报告。

8.17 矿山建设项目在开凿或延深竖井施工过程中,吊盘、保护盘以及凿岩、抓岩、出碴等设备的安装、运行、维修等应有安全措施。井筒内应设有在提升设备发生故障时专供人员出井的安全设施。凿井吊桶提升应满足以下要求:

——设置可靠的吊桶防脱钩装置; ——井架上应有防止吊桶过卷的装置;

——严禁采用自动翻转式或底卸式吊桶升降人员;

——井盖门应设置自动启闭装置,以便吊桶通过时及时打开和关闭; ——吊桶上的关键部位,每班应检查一次。

——应制定保障通风的安全措施,对有毒有害气体进行检测,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8.18 在以下特殊地点施工时,应制定专项安全保障措施,并经建设单位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方可实施: ——有透水危险的; ——有冲击地压危险的;

——有断层或破碎带,可能发生冒顶事故的; ——有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涌出危险的; ——有其他危害,容易造成事故的。

8.19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备应在规定的期限内与主体工程同时建成,确需延长建设期限的,按规定DB37/T 2762-2016 程序报批。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备等通过竣工验收,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后,方可投入生产和使用。开拓、开采

9.1 矿山应在依法批准的范围内从事开拓、开采活动。开拓、开采应与批准的安全设施设计相符合。9.2 矿山井巷工程施工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除施工方案、施工工艺等主要内容外,还应针对工程特点,详细分析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施工措施,由负责安全、技术的相关部门会签并经总工程师批准后实施。工程施工前,应组织施工人员学习施工组织设计并签字,严格按设计施工。

9.3 矿山应对竖井、天井、溜井、斜井、平巷等井巷进行定期检查,重点检查支护及装备、设施等的完好情况。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处理,并作好记录。

9.4 矿山应制定适合本矿实际的井巷维修管理制度,定期对井巷进行维修,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维修前应编制维修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并经总工程师批准后实施。

9.5 对各类报废井巷应及时进行封堵或填实处理,作业前应编制安全技术措施,由负责安全、技术的相关部门会签并经主管矿长批准后实施。处理情况要填图归档。

9.6 安全出口的设置与数量等应符合设计和规程要求。每个矿井至少应有两个独立的直达地面的安全出口,安全出口的间距应不小于30米。每个生产水平(中段),均应有两个便于行人的安全出口,并应与通往地面的安全出口相通。每个采区(盘区、矿块)均应有两个便于行人的安全出口,并经上、下巷道与通往地面的安全出口相通。装有两部在动力上互不依赖的罐笼设备、且提升机均为双回路供电的竖井,可作为安全出口而不必设梯子间。其它竖井作为安全出口时,应有装备完好的梯子间。井巷的分道口应有路标,注明其所在地点及通往地面出口的方向和距离。9.7 除局部临时支护外,其他井巷禁止采用木支护。9.8 矿山开采应符合以下要求: ——矿体开采顺序、采矿方法、回采工艺、顶板管理及采空区处理应符合批准的安全设施设计要求; ——金属矿山禁止采用崩落法、空场法(不含嗣后充填)采矿;

——回采矿块(采场)应编制开采作业设计,明确采矿方法、回采工艺、顶板管理、通风防尘、供电等内容,制定保证作业人员安全的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由负责安全、技术的相关部门会签并经总工程师批准后实施;

——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有严重地压活动的,应设立专门机构或专职人员负责地压管理,及时进行现场监测,做好预测、预报工作;

——石膏矿山开采应严格遵守《石膏矿山地下开采安全技术规范》、《山东省石膏矿山安全规程》等相关规定;

——空场采矿法(无底柱采矿法)采场内禁止人工装运作业; ──禁止采用横撑支柱采矿法。9.9 井下爆破应符合以下要求: ——井下爆破器材库和爆破器材发放站设置及内部形式应符合设计和相关规定要求,井下爆破器材库应有独立的回风道及防爆门;

——井下爆破器材发放站应符合:存放的炸药不应超过0.5 t,雷管不应超过1000发;炸药与雷管应分开存放,并用砖或混凝土墙隔开,墙的厚度不小于0.25 m; ——爆破器材的存量应严格控制在设计范围内;

——爆破器材管理人员应持证上岗,爆破器材的发放、领用、退回应做好记录台帐; ——井下爆破工应经专门培训,取得资格证书,持证上岗;

DB37/T 2762-2016 ——禁止使用火雷管、导火索。

9.10 顶板管理和采空区处理应符合以下要求: ——矿山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及采矿工艺建立顶板管理制度,明确排险、支护、监控和处理措施; ——填绘井上下对照图,如实反映井下采空区的区域范围、地表岩石移动范围以及该范围内的建构筑物;在地表岩石移动范围周边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对岩石移动范围内的建构筑物应采取有效保护措施;

——金属矿山采空区应有治理方案,需要充填的,充填站、充填料及制备工艺、充填体强度等应在设计中予以明确。

9.11 石膏矿山采空区管理应符合以下要求: ——对存有采空区的石膏矿山,应当配备顶板监测仪器,对采空区顶板定期进行监测,并做好分析和预测预报工作;对存有连续大面积采空区的石膏矿山,必须设立采空区安全管理机构,配齐满足工作需要的人员,健全采空区管理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工作责任,及时进行现场监测,做好预测、预报工作。应建立采空区监测和检查台账,准确记录采空区下沉、位移等异常情况,至少保存三年备查;

——石膏矿山必须有符合现场实际的井上下对照图,标注采空区分布、形成时间、移动范围以及该范围内的建构筑物,并根据采矿、掘进及采空区变化情况每月进行一次填图,及时掌握采空区动态情况;

——对现存大面积采空区,企业应至少每年组织专家或委托专业技术服务机构进行一次安全稳定性论证(评估)。具备放顶条件的,制定放顶方案和安全保障措施,组织实施强制性放顶;对不具备放顶条件的,由总工程师组织制定采空区管理制度和监控措施。采空区安全管理人员要严格执行采空区管理制度和监控措施,定期对采空区进行检查,填写检查记录,报总工程师审查并签字。每周由总工程师带领有关技术人员对采空区进行一次会诊性检查,每月由主管矿长带领有关部门和人员对采空区进行一次会诊性检查。建立、健全采空区监控管理台帐、档案; ——发现大面积地压活动预兆,必须立即停止作业,将人员撤离至安全地点;

——地表陷落区应设明显标志或栅栏,通往陷落区的井巷应封闭,人员不准进入陷落区和采空区; ——严格按设计开采,避免形成新的大面积采空区。9.12 粘土矿山采空区管理应符合以下要求: ——采用崩落采矿法的粘土矿山,放顶工艺及采空区的管理应严格执行《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相关要求,并符合安全设施设计;

——采用空场采矿法的粘土矿山,应执行石膏矿山采空区管理及相关规定。10 提升、运输和压风

10.1 提升、运输和压风设备设施应选用具有相关资质生产厂家生产的合格产品。

10.2 提升机房内应悬挂提升系统图、提升机运行速度图、提升机制动系统图、电气控制原理图、液压系统图、润滑部位图、提升机的技术特征以及提升机岗位责任制和操作规程等相关图纸资料;提升机房内应存有外来人员登记记录,钢丝绳检查记录,安全保护装置试验记录以及班检、日检、周检、月检记录,司机巡回检查记录,运行日记及交接班记录和提升机主要装置(天轮、井架、提升容器、防坠器、井筒装置等)检查记录。

10.3 提升机房应按设计要求进行设置,进行必要装修并设有监控视频设备。机房内设备与墙体、设备之间的距离应符合标准要求,设备设施整洁有序、标志清晰。提升机操作室应为相对独立的空间,并安装必要的通风、降温、取暖设施。10.4 新建或者改建、扩建矿山用于提升人员的竖井,应优先选用多绳摩擦式提升机,并作为“三同时”DB37/T 2762-2016 审查的重要内容。提升机。提升机的型号、规格及提升系统的辅助设施应与批准的安全设施设计相符;设备设施的安装与使用应满足安全设施设计中有关参数要求。卷筒上保留的钢丝绳不能少于三圈,卷筒边缘应高出最外一层钢丝绳,其高差不得小于2.5倍钢丝绳直径;钢丝绳在滚筒上的固定及与提升容器的连接、井架过卷开关、楔形罐道、挡罐梁及井底防过卷装置的安装位置应符合规程要求。10.5 井筒内的各种设施布设、人行梯子间及井筒套架梁的安装应满足设计要求;井筒内的隔离板(网)固定要牢固,严禁使用非阻燃材料。

10.6 新钢丝绳悬挂前,应对每根钢丝做拉断、弯曲和扭转试验;升降人员或升降人员和物料用的单绳缠绕式提升钢丝绳,自悬挂之日起每隔六个月检验一次;有腐蚀气体的,每隔三个月检验一次;对检验不合格的钢丝绳立即停止使用。多绳摩擦提升机的首绳液压自动平衡装置应保持完好,每周检查一次首绳的张力,各绳张力反弹波时间差不超过10 %。首绳使用期限原则上不超过两年,到期后断丝、磨损等经检测符合规程要求的,经总工程师批准,可再延长一年使用。采用钢丝绳罐道的单绳提升系统,中间各中段应设稳罐装置,两根主提升钢丝绳应选择不旋转的钢丝绳;钢丝绳罐道的选择及悬挂应满足设计要求。矿山应配备钢丝绳无损探伤检测仪,定期对在用主提升钢丝绳进行检测并做好记录。

10.7 对提升机、提升装置各部分、提升钢丝绳和安全保护装置、设施严格落实班检、日检、周检、月检制度。每天按照分点布控的方式专人负责对主提升钢丝绳的直径磨损、断丝、锈蚀等变化情况进行检查,并留有记录。

10.8 提升系统的各种安全保护装置应齐全、动作灵敏可靠。井口及各提升中段的安全门、摇台(托台)、阻车器应与提升机信号实现联锁,安全门的打开与罐笼的位置实现闭锁,在提升过程中,以上各操车设备非法打开时,提升机应实现减速并实施安全制动。提升信号应与提升机控制实现闭锁。井口及各提升中段马头门处的安全门、摇台(托台)、采用机械推车装置的阻车器等操车设备的操作,积极采用自动化控制系统,各操车设备之间实现联锁,同时与罐笼的位置实现闭锁。提升信号电源额定电压不得超过127V,并设置独立的信号电源变压器或信号灯,信号装置的直接供电线路上严禁分接其他负荷。计算机信号控制系统的屏蔽接地保护装置应独立设置,并满足设计要求。积极采用光幕式智能松绳保护器、高精度的提升机盘形闸闸瓦磨损电子监控装置等先进适用技术。10.9 提升机操作人员应按规定持证上岗。非计算机自动控制的提升机在提升人员时,应严格执行一人操作一人监护制度。提升系统在升降超长、超重及井筒内检修等特殊提升运行时,应制定安全专项措施,经总工程师审批后方可实施。

10.10 提升机应按照规定的检测周期经有资质的检测检验机构进行检测;对检测发现的问题,应限期整改,整改完毕后由检测机构复核并出具检测报告。整改期间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停止使用。新安装或大修后的防坠器、断绳保险装置,应进行防脱钩试验,在用竖井罐笼防坠器,每半年应进行一次清洗和不脱钩试验,每年进行一次脱钩试验,试验不合格的禁止使用。每次试验及日常检查检修记录应存档备查。提升机主轴装置、天轮主轴、罐笼悬挂主承力连接装置每年进行一次无损探伤检测,新更换后的罐笼悬挂连接承力部件应进行无损探伤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检测不合格的立即停止使用。

10.11 罐笼的最大载重量、每层罐笼允许乘罐人数、每班上下井时间表、信号标志及升降人员注意事项,应在井口及提升机房的明显位置公布。在距井筒5米外设候罐区,乘罐人员应严格遵守乘罐制度,听从信号工统一指挥。

10.12 提升人员的井口信号房、提升机房以及井口、马头门(调车场)等人员进出场所,应设视频监控设施;井口提升机房、信号室应设有监控显示终端,用于显示井口、马头门(调车场)等场所的视频监控图像。视频录像存档备查。

10.13 斜井提升应设有常闭式防跑车装置,并保持完好。斜井上部和中间车场设置阻车器或挡车栏,斜井井筒内上、下部挡车栏或捕车网安装地点距变坡点的距离应保持一个串车长度的1.5倍,根据斜井的长度每隔80-100米安装一道挡车栏或捕车网。阻车器、挡车栏或捕车网在车辆通过时打开,车辆通过后关闭。倾角大于10度的斜井,应设置轨道防滑装置,轨枕下面的道碴厚度应不小于50毫米。斜井8

DB37/T 2762-2016 提升应设置视频监控系统和通讯系统。

10.14 斜井专用人车应装有可靠的断绳保险器,断绳保险器应既能自动,也能手动。随车安全员应坐在装有断绳保险器操纵杆的第一节车厢内。斜井人车断绳保险器定期进行落闸试验,试验日期满足以下要求:

——每日进行一次手动落闸试验; ——每月进行一次静止松绳落闸试验; ——每年进行一次重载全速脱钩试验。

10.15 斜井提升应设有声光兼备的提升信号装置;运送人员斜井信号装置应满足以下要求: ——每节车厢均能在行车途中向提升司机发出紧急停车信号;

——多水平运送时,各水平发出的信号应有区别,以便提升司机辨认;斜井与中段采用吊桥连接的,吊桥的起落应与提升信号闭锁;

——所有收发信号地点,均应悬挂明显的信号牌。

10.16 串车提升的斜井各车场应设有信号硐室及躲避硐室,运送人员的斜井各车场应设有信号和候车硐室。

10.17 提升装置应备有下列技术资料: ——提升机说明书;

——提升机总装配图和备件图;

——制动装置的结构图和制动系统图; ——电气控制原理系统图; ——提升系统图; ——设备运转记录;

——检验和更换钢丝绳的记录; ——大、中、小修记录; ——岗位责任制和操作规程; ——司机班中检查和交接班记录;

——主要装置(包括钢丝绳、防坠器、天轮、提升容器、罐道等)的检查记录。10.18 运输设备应达到下列安全条件:

——有轨运输设备型号、线路参数、信号设施以及调度系统应符合安全设施设计要求;

——无轨运输设备的规格型号、道路应符合安全设施设计要求,燃油车辆尾气排放应符合有关规定,车辆应配备足够数量的灭火器;

——井下禁止使用非矿用安全标志的运输车;

——无轨车辆在斜坡道停止时,应采取可靠的挡车措施,不应熄火下滑;

——无轨运输区间信号设施齐全、可靠,安全标志齐全。积极采用交通信号控制、指挥系统,实现区间闭锁;

——井下无轨运输车辆严格执行班检、日检、周检、月检制度,并留有记录,班检及日检记录应保存在车上备查。

10.19 行人的水平运输巷道应设人行道,其有效净高应不小于1.9米,有效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人力运输的巷道不小于O.7米; ——机车运输的巷道不小于O.8米;

——调车场及人员乘车场两侧均不小于1.O米;

——井底车场矿车摘挂钩处应设两侧人行道,每侧净宽不小于1.0米; ——带式输送机运输的巷道不小于1.0米。

10.20 行人的运输斜井应设人行道,人行道应符合下列要求: DB37/T 2762-2016 ——有效宽度不小于1.O米; ——有效净高不小于1.9米;

——斜井坡度为10度~15度时应设人行踏步;15度~35度时应设踏步及扶手;大于35度时应设梯子;

——有轨运输的斜井,人员通行时禁止提升。

10.21 无轨运输的斜坡道,应设人行道或躲避硐室。行人的无轨运输水平巷道应设人行道。人行道的有效净高应不小于1.9米,有效宽度不小于1.2米。躲避硐室的间距在曲线段不超过15米,在直线段不超过30米。躲避硐室的高度不小于1.9米,深度和宽度均不小于1.0米。躲避硐室应有明显的标志,并保持干净、无障碍物。

10.22 斜坡道长度每隔300~400米,应设坡度不大于3 %、长度不小于20米并能满足错车要求的缓坡段;主要斜坡道应有良好的混凝土或级配均匀的碎石路面。斜坡道内的消防、通讯设施和限速、鸣笛警示标志齐全。

10.23 由井底车场或平硐口到作业地点所经平巷长度超过1500米时,应设专用人车运送人员。采用电机车牵引的专用人车应有金属顶棚,从顶棚到车厢和车架应做好电气连接,确保通过钢轨接地。电机车架空线的架设及轨道的电气连接应满足规程相关要求。鼓励使用电机车架空线智能分段控制装置。10.24 压风系统应符合以下要求: ——压风设备(含附属设施)应定期检测,记录完备,储气罐、安全阀、压力表、断水(油)及超温保护装置等运行正常、可靠;

——主供风和压风自救设备禁止使用曲轴连杆式压缩机。11 通风、防尘

11.1 矿山应建立完善的机械通风系统,通风系统应满足生产安全需要,有效风量率应不低于60 %,满足排尘、排炮烟、排油烟和降温需求。矿山应根据生产现场变化情况及时调整矿井通风系统,并及时绘制符合井下实际的通风系统图。通风系统图应标明风流的方向和风量、与通风系统分离的区域、所有风机和通风构筑物的位置等。

11.2 采场未形成通风系统之前,不应进行回采作业。矿井主要进风风流不得通过采空区和塌陷区,需要通过时,应砌筑严密的通风假巷引流。主要进风巷和回风巷,应经常维护,保持清洁和风流畅通,不应堆放材料和设备。箕斗井不得兼作进风井。混合井作进风井时,应采取有效的净化措施,保证风源质量。主要回风井巷,不应用作人行道。

11.3 采空区应及时密闭。采场开采结束后,应封闭所有与采空区相通影响正常通风的巷道。

11.4 通风构筑物(风门、风桥、风窗、挡风墙等)应有专人负责检查、维修,保持完好严密状态。主要运输巷道应设两道风门,其间距应大于一列车的长度。手动风门应与风流方向成80°-85°的夹角,并逆风开启。

11.5 正常生产情况下,主扇应连续运转。当主扇发生故障或停机检修时,应立即向调度室和主管矿长报告,撤出井下作业人员并立即组织维修。每台主扇应具有相同型号和规格的备用电动机,并有能迅速调换电动机的设施。当井下完全无人作业时,允许暂时停止机械通风;恢复作业前应对作业地点风质风量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入。

11.6 主扇风机房,应设有测量风压、风量、电流、电压和轴承温度等的仪表,每班应对扇风机运转情况进行检查,并填写运转记录。主要通风机必须安装开停传感器和风压传感器。在回风道设置风速传感器。大中型矿山应采用主扇远程自动控制系统。

11.7 主扇应有使矿井风流在lO分钟内反向的措施。当利用轴流式风机反转反风时,其反风量应达到正常运转时风量的60 %以上。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反风试验,并测定主要风路反风后的风量。采用多级10

DB37/T 2762-2016 机站通风系统的,主通风系统的每一台通风机都应满足反风要求,以保证整个系统可以反风。主扇或通风系统反风,应按照事故应急预案执行。11.8 各采掘工作面之间,不应采用不符合标准要求的风流进行串联通风。井下炸药库应有独立的回风道。充电硐室空气中氢气的含量应不超过0.5 %(按体积计算)。井下破碎硐室、主溜井等处的污风,应引入回风道。井下所有机电硐室,都应供给新鲜风流。11.9 掘进工作面和通风不良的采场,应安装局部通风设备。禁止使用非矿用局部通风机和非阻燃风筒,局部通风设备的安装和使用应满足相关标准要求。人员进入独头工作面之前,应开启局部通风设备,确保空气质量满足作业要求。独头工作面有人作业时,局扇应连续运转。停止作业并己撤除通风设备而又无贯穿风流通风的采场、独头上山或较长的独头巷道,应设栅栏和警示标志,防止人员进入。若需要重新进入,应进行通风和空气成分分析,确认安全后方准进入。

11.10 进风井巷冬季的空气温度,应高于2℃;低于2 ℃时,应有暖风设施。进入矿井的空气不应采用明火直接加热。

11.11 矿山要按照规程规定定期对井下采掘作业地点的气象条件、有害气体、粉尘以及风速和风量进行检测,不符合要求的要及时采取措施。所有检测结果要留有记录,存档备查。存有有毒、有害气体涌出危害的矿山,应有切实可行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11.12 主要通风设备、局部通风设备和通风构筑物要定期检查维护,并做好日常检查维护记录。11.13 矿山应建立通风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通风技术人员及测风、测尘人员,满足日常通风管理及检测工作要求。定期开展通风系统检测。12 防排水

12.1 矿山应备有完整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资料,健全防治水、探放水制度;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水害严重的,应成立防治水专门机构,持续开展有关防治水方面的调查、监测和预测预报工作。资料应存档备查。

12.2 矿山应按照安全设施设计要求,留设防水矿(岩)柱,在设计规定的保留期内须保持完好。调查核实矿区范围内的小矿井、老井、老采空区,现有生产矿井中的积水区、含水层、岩溶带、地质结构等情况,并填绘水文地质图。

12.3 矿床疏干及堵水措施应符合安全设施设计要求,并根据实际情况,加强对地表及相关区域的防护。12.4 地表和工业场地防洪设施应符合安全设施设计要求。竖井、斜井、平硐等井口的标高,应高于当地历史最高洪水水位1米以上。

12.5 对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山或与水体有联系的地段,应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探后采”的原则,井下探放水作业应有专门的施工组织设计及总工程师批准的安全措施。12.6 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山,应在关键巷道内设置防水门;防水门应按批准的设计施工并验收合格;防水门应设置在岩石稳固的地点,由专人管理,定期维修,确保其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12.7 排水系统应符合以下要求: ——井底主要泵房的出口应不少于两个,一个用斜巷与井筒相通,斜巷上口应高出泵房地面标高7米以上;其余通往井底车场的每个出口应装设防水门和栅栏门。泵房地面标高,应高出其入口处巷道底板标高0.5米(不涉及主排水泵房配电的潜没式泵房除外);

——水仓与泵房应相对独立,并设置配水巷及配水阀门,有效控制从水仓进入配水巷的水量;水仓应有两个独立的巷道系统组成,涌水量较大的矿井,每个水仓的容积应能容纳2~4h的井下正常涌水量。一般矿井主要水仓总容积,应能容纳6~8h的正常涌水量;

——井下主要排水设备,至少应由同类型的3台泵组成。工作水泵应能在20小时内排出一昼夜的正常涌水量;除检修水泵外,其他水泵应能在20小时内排出一昼夜的最大涌水量; DB37/T 2762-2016 ——主排水泵的压力表、真空表、闸阀、逆止阀等辅助设施的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安装位置合理;

——井下主要排水泵房至少装设规格型号相同的两条排水管,其中一条工作,一条备用;

——主要水泵房内应悬挂排水系统图、岗位责任制及操作规程等图纸资料,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度,规范填写水泵运行日志等各种记录;

——主排水泵房应装设视频监控装置,无人值守的自动化排水泵房栅栏门应上锁,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主排水泵及主排水系统应委托有资质的中介机构每年进行一次检测,并将检测报告存档。12.8 矿山应严格执行“逢大暴雨天气停产撤人”和“矿山调度员十项应急处置权和3分钟通知到井下所有人员”的规定。配备自动雨量测量仪,实现动态监测,24小时连续降雨量超过50毫米时应立即组织人员撤离。13 供配电 13.1 基本规定

13.1.1 矿山下列设备应划为一级负荷:

——井下主排水泵及下山开采采区排水泵;

——对人体健康有严重损害、危险环境矿井的主通风机; ——矿井经常升降人员的竖井提升机;

——根据国家或行业现行有关标准规定应视为一级负荷的其他设备。13.1.2 矿山供电电源和电源线路应符合下列规定: ——有一级负荷的矿山应由双重电源供电; ——大型矿山宜由两回路电源线路供电。13.2 井下供配电系统

13.2.1 井下各级配电标准电压应符合下列规定:

——井下电力网的高压配电电压不得大于10千伏,低压配电电压不应超过1140伏;

——电机车牵引网络电压,采用交流电源时不超过380伏,采用直流电源时,应不超过550伏; ——照明电压,运输巷道、井底车场应不超过220伏;采掘工作面、出矿巷道、天井和天井至回采工作面之间,应不超过36伏;行灯电压应不超过36伏;——手持式电气设备电压,应不超过127伏。

13.2.2 井下变(配)电所的供电电源及供电回路应符合下列规定:

由地面到井下中央变电所或主排水泵房的电源电缆,至少应敷设两条独立线路,并应引自地面主变电所的不同母线段。其中任何一条线路停止供电时,其余线路的供电能力应能担负全部负荷; 13.2.3 由地面向井下配电的线路和其他井下线路不得装设自动重合闸装置。

13.2.4 井下电气设备不应接零。井下应采用矿用变压器,若用普通变压器,其中性点严禁直接接地,变压器二次侧的中性点不应引出载流中性线(N线)。地面中性点直接接地的变压器或发电机,禁止用于向井下供电。

13.2.5 高压电气设备设施每年应委托有资质的机构进行一次预防性试验,并出具合格的试验报告。13.3 井下供配电设备设施的安全保护

13.3.1 由地面架空线路引入井下变(配)电所的供电电缆,在架空线与电缆连接处及下井电缆终端处12

DB37/T 2762-2016 均要装设避雷装置。

13.3.2 井下变(配)电所,高压馈出线应装设单相接地保护装置。井下主变(配)电所和直接从地面受电的其他变(配)电所的电源进线、母线分段及馈出线应装设断路器。当变压器的容量在315KVA以下时,其一次侧可装设隔离开关熔断器。

13.3.3 从中央泵房或采区变电所引出的低压馈出线应装设带有过电流保护的负荷断路器,负荷断路器的过电流值整定有效,动作灵敏可靠。

13.3.4 井下低压馈出线应装设漏电保护装置。漏电保护装置应灵敏可靠,值班人员每天应对其运行情况进行一次检查。

13.3.5 井下高、低压线路应装设相间短路和过负荷保护装置。13.3.6 引至采掘工作面的电源线,应装设具有明显断开点的隔离电器。从采掘工作面的人工工作点至装设隔离电器处,同一水平上的距离不宜大于50米。13.3.7 接地保护应符合以下要求:

——井下所有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及电缆的配件、金属外皮等,均应接地,巷道中接近电缆线路的金属构筑物等也应接地;

——矿井电气设备保护接地系统应形成接地网,井下各开采水平的主接地装置和所有局部接地装置应通过接地干线互相连接,构成一个开采水平的井下总接地网;

——所有需要接地的设备和局部接地极,均应与接地干线连接,接地干线应与主接地极连接; ——井下供配电电缆的四芯线在满足接地干线截面积要求时,可作接地干线使用,否则,应另敷设接地干线;

——移动式和携带式电气设备,应采用橡套电缆的接地芯线接地,并与接地干线连接。橡套电缆的接地芯线,作为专用接地芯线,不能兼作其他用途;

——电气设备设施的接地线及接地干线截面积及主接地极的选择,应满足规范要求。主接地极(体)应设在井下水仓或积水坑中,且应不少于两组。局部接地极(体)可设于积水坑、排水沟或其他适当地点。当任一主接地极(体)断开时,在其余主接地极(体)连成的接地网上任一点测得的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2欧姆;

——所有应接地的设备,应有单独的接地连接线,不应将其接地连接线串联连接;

——所有电缆的金属外皮,均应有可靠的电气连接和接地。无电缆金属外皮可利用时,应另敷设接地干线和接地极(体)。13.4 电气线路

——井下各类场所供配电电缆选型应满足规范及使用要求;

——电气线路敷设方式、与各类工艺管路安全距离及要求应满足规程要求;

——电缆通过防火墙、防水墙硐室部分应有金属管或混凝土管保护,管孔应密封;

——不应将井下电缆悬挂在风、水管上,电缆上不应悬挂任何物件。电缆与风、水管平行敷设时,电缆应敷设在管路的上方,其净距不应小于300毫米;高压、低压动力电缆之间及低压动力电缆之间的敷设净距离满足规程要求;

——供给移动式机械(装岩机、电钻)电源的橡套电缆,靠近机械的部分可沿地面敷设,中间不应有接头,电缆应安放适当,避免被运转机械损坏;

——巷道内的电缆每隔一定距离和在分路点上,应悬挂注明编号、用途、电压、型号、规格、起止地点等的标志牌。13.5 变配电所及电气设备硐室相关要求

——井下中央变(配)电所的地面标高,应比其入口处巷道底板标高高出0.5米;与水泵房毗邻时,DB37/T 2762-2016 应高于水泵房地面0.3米。采区变电所应比其入口处的巷道底板标高高出0.5米。其他机电硐室的地面标高应高出其入口处的巷道底板标高0.2米以上;

——长度超过6米的变配电硐室,应在两端各设一个出口;当硐室长度大于30米时,应在中间增设一个出口。各出口均应装有向外开的铁栅栏门。与主排水泵房联通的变配电硐室通往车场的出口都应设置防水门;

——井下主变配电所和电气设备硐室应配备消防器材;井上下中央变(配)电所应装设应急照明设施及通信装置;

——井下中央变电所应装设视频监控装置,无人值守的变配电所(硐室)应关门上锁;

——变配电所应悬挂符合现状实际的供配电系统图,配电柜及电器开关应有用途标识;有交接班记录,运行日志,检查、检修记录,事故记录簿等资料;

——配电硐室入口应悬挂“非工作人员禁止入内”牌,硐室内有高压电气设备时,入口处和室内都应在明显地点加挂“高压危险”警示牌;

——井下高压配电硐室内应合理存放经检测检验合格、并在检验有效期内的绝缘用具(绝缘靴、绝缘手套、高压验电器、接地棒及令克棒等)。14 供水及消防 14.1 供水及消防设施

——供水水池与井下消防水池应满足安全设施设计要求。同时要保证供水施救系统的用水需求,保证供水施救系统用水与主系统之间的管路要连通;

——管道的规格应满足用水要求,按照安全设施设计要求配备。主要运输巷道、井底车场硐室,均应设置消防水管。生产供水管兼作消防水管时,应每隔50-100米设支管和供水接头。

14.2 井下各种油类,应单独存放于安全地点。装油的铁桶应有严密的封盖。储存动力油的硐室应有独立回风道,其储油量不应超过三昼夜的需用量。

14.3 井下不得使用电炉或灯泡防潮、烘烤和采暖。

14.4 在井下重要场所进行动火作业,应执行动火作业票审批制度。在井筒内进行焊接作业时,应派专人监护,在作业部位的下方设置收集火星、焊渣的设施,并派专人喷水淋湿和及时扑灭火星,焊接完毕应严格检查清理。

14.5 主要进风巷道、进风井筒及其井架和井口建筑物,主要通风机房和压入式辅助通风机房,风硐及暖风道,井下电机室、机修室、变压器室、变电所、电机车库、炸药库和油库等,均应用非可燃性材料建筑,室内应有醒目的防火标志和防火注意事项,并配备相应的灭火器材。14.6 井下禁止使用非阻燃电缆、非阻燃风筒、非阻燃输送带。15 应急救援

15.1 矿山应建立应急救援体系。结合本单位的危险源状况、危险性分析情况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特点,制定相应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演练计划,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应急预案演练,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现场处置预案演练,汛期前组织一次停产撤人演练。应急救援预案应按规定向设区的市安监部门备案,有关应急预案、演练计划和演练情况应存档备查。矿山应建立专职应急救援队伍,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设施;生产规模较小或无能力建立专职应急救援队伍的,应建立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定期组织训练,并与邻近的矿山救护队签订救护协议。

15.2 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应满足《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规范》要求。所有地14

DB37/T 2762-2016 下矿山都应建立完善人员定位系统。监测监控、人员定位系统应具有矿用产品安全标志。其他纳入安全标志管理的设备应取得矿用产品安全标志。

15.3 矿山应制定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制度及岗位人员责任制,设置专人负责“六大系统”的日常检查和维护,建立完善的图纸资料、台帐,实行24小时值班,确保处于良好工作状态。15.4 监测监控、人员定位系统主机安装在地面,双机备份,且应在调度室(监控中心)设置显示终端,设备应有可靠的防雷和接地保护装置。每3个月对监测监控数据进行备份,备份数据的保存时间不少于2年,视频监控的图像资料保存时间不少于1个月。显示终端能够准确及时显示地表、井下视频监控实时画面和下井人员定位信息、井下风速、风质、有毒有害气体监测数据、主扇风机运行状况、雨量测量等重要信息,配备必要的井上下通讯联络设施和井下人员撤离警报发布设施,确保在发生突发事故时,迅速撤离井下作业人员。矿山主要负责人应与地表调度室(监控中心)值班调度人员签订授权书,确保井下一旦出现险情,值班调度人员有权直接下达某个生产区域或整个矿井立即停止生产、撤离作业人员的指令。

15.5 人员定位识别卡应专人专用,按照不少于下井人员总数10 %配备备用卡,并定期对识别卡功能状态进行检测,保持完好。

15.6 入井人员应配备并随身携带符合要求的自救器,防护时间不少于30分钟,按入井总人数的10 %配备备用自救器。井下每个作业班组应配备便携式气体检测报警仪。

15.7 通信联络系统中通信线缆应分两条,从不同井筒进入井下配线设施。任何一条线缆发生故障时,另外一条线缆容量应能担负井下通信终端的通信能力。井下各生产中段(盘区)、主要机电硐室、井下变电所、泵房等要害部位应安装电话。

15.8 紧急避险硐室外应有清晰、醒目的标识牌,标识牌中应明确标注避险硐室的位置和规格。

15.9 矿山应根据井下生产变化情况,及时对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进行拓展、调整,确保覆盖整个作业区域。16 其他

相关内容未在本标准中涵盖的,执行其他有关标准和规范等的要求。

上一篇:西方行政制度汇总下一篇:新学期的打算小学生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