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读促写,构建初中英语写作层次教学法

2024-05-11

听说读促写,构建初中英语写作层次教学法(精选9篇)

篇1:听说读促写,构建初中英语写作层次教学法

听说读促写,构建初中英语写作层次教学法

【摘要】 目前初中的英语写作教学处于“教无策,学无效”的状态,教师教无策略章法,学生学无效果兴趣。笔者从“听”、“说”、“读”入手,从词汇丰富准确、句式复杂优美和篇章完整合理三个方面促成英语层次教学法的实践应用,提出“听、说、读促写,构建初中英语写作层次教学法”。设定一个阶段通过一个重点两个辅助手段实现一个目标的策略。初一“以听促写”达到词汇大储备;初二“以说促写”完成句式复杂化;初三“以读促写”实现篇章合理性。

【关键词】 听、说、读促写 初中英语写作 层次教学

所谓“写作层次教学法”,就是把初中英语的写作教学看成一个系列,在初中三年分为三个阶段完成。详而解之,就是初中三年一个学年为一个层次,每一个学年依据学生的英语程度完成写作教学中的一个目标,遵循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进行作文训练的方法。并且在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的同时,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为他们在高中的英语学习奠定基础。图解法如下:

“听、说、读促写”就是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以“听”、“说”、“读”为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在词汇、句式和段落三个方面的水平,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英语作文水平的最终目标。但是,由于每个层次目标的不同,“听”、“说”、“读”教学手段在不同阶段和不同层次的选择和使用也是不尽相同,各有侧重。总的来说,初一是“以听促写”,侧重于“听”对“写”的作用;初二为“以说促写”,着重在“说”对“写”的影响;初三则“以读促写”,重点在“读”对“写”的提高。但是每个层次在教学手段的选择上不是单一的,而是一个手段为主其余两个为辅。

一、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现状

虽然现行的《新课标》对初中英语的写作在各个阶段有不同的要求,但是现在的初中英语写作教学基本上处于“教无策、学无效”状态。

1.1 “教无策”:只凭感觉、手足无措、只为考试

1.1.1 只凭感觉――教师在写作教学上没有系统的计划,写作教学只凭教师个人的感觉。对学生的写作比较重视的教师会在每周或者每月排出一定的教学时间来讲解作文的思路和一些写作的技巧,同时每周规定学生练习一篇作文。但是往往训练作文的题材和体裁的选择却还是只凭教师的兴趣和感觉,并没有成为一个体系。而另外一部分教师对作文教学完全不做安排,只是在讲解试卷时才稍作解释;如果试卷的讲解所花的时间较长,则完全砍掉作文的讲解,完全期待着靠学生自学成才。

1.1.2 手足无措――作文教学无定法,无章可循。初中英语作文教学缺乏系统的教学、教学要求和评估方法。很多教师清楚《新课标》中的写作的整体目标,但对各个阶段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和手段,达到什么样的训练目的,并不明了。因为到目前尚没有出现一套成序列、成体系的指导作文教学的教材。这就使作文教学在整个英语教学中变成了一个有弹性的学习内容,教师可随心所欲地安排,有的教师比较重视,有的教师就比较忽视。多数老师重阅读,轻写作,心里寄希望学生能自学成才。所以,使本当占英语教学一定篇幅的作文训练变成了可有可无的教学内容。

笔者作为一个英语教师,也陷入了作文教学尴尬的境地。在英语的教学上,在进行听、说、读的教学时我们都有章可循,但一到作文课,自己常常是天马行空,有时心血来潮,想到一个自以为不错的作文题目,就让学生进行写作;想不到这个星期应该上什么作文课,就请同事一起参谋。所以十多年的作文教学,就像开火车,开到哪,上到哪,自己的作文教学没有一个系统,学生的作文成绩时上时降是常状。

1.1.3 只为考试――初中英语作文教学的目的,只是为了帮助学生应付各种考试,却没有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为他们将来的学习奠定基础。所以即使教师使出浑身解数,也难以激发初中学生的写作兴趣。英语教学作为一门语言教学,多年来,作为语言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写作一直是英语教育家和广大教师关注的焦点,针对中学生的学习特点,也有很多人提出了很多科学的方法,比如课堂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写作灵感,比如给学生以充分的自由,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诸如此类,不一而足。但是,在我国目前的教育考试体系中,中考、高考仍是评价一个学校、一个老师、一个学生的标尺,如何在中考和高考中让自己的学生英语成绩有所提高,是每个英语教师都无法忽视的,这也使我们英语教师在作文教学上只要模式和套路,学生的文章“套板效应”明显,缺乏地道的语言表述和精致合理的结构布局。

但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笔者认为,就此意义上,无论是学生的英语阅读还是写作,都应实实在在,以学生的认知为基础,帮助他们形成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

1.2 “学无效”:没有兴趣、没有方法、没有成就

1.2.1 没有兴趣――初中学生对英语作文写作兴趣索然。笔者曾经对全校学生的英语兴趣做过调查,发现在英语学习中,“觉得书面表达是英语试题中最喜欢的题型”的学生为0;“喜欢英语写作”的学生为37个,约占学生总数的4%,“比较喜欢英语写作”的学生64名,约占7%,“最不喜欢英语写作”的学生179名,约占学生总数的20%,相对于听、说、读这三个技能而言,写是最不讨人喜欢的。

1.2.2 没有方法――初中生对英语写作无所适从。学生胡乱作文只为交账,对写作心存恐惧,已经很明显告诉我们,这所有的问题都指向英语写作教学的无效。而英语写作教学的无效集中体现在学生心中没有形成一定的写作方法,还有就是词汇和句式的匮乏。由于写作教学一直无章可循,所以学生写出来的东西与他现在所应该达到的水平相差了好几个等级,甚至初中二、三年级的作文还只是堆砌单词,没有词法和句法,更遑论篇章的结构。虽然他们其他功课的水平肯定是到达了初二、三年级的水平,但写作却没有随他们年级的升高而提升。任何一个领域,出现无法可遵,那脑袋就会闪出一片空白,出现短路的故障。如果教师能帮他填补这片空白,排除故障,他的思路就通上了电,一路顺畅,文章就会点亮起来。笔者要做的就是在自己的作文教学上让学生在写作区域里每天的“无为”变为“有为”状态,给学生的写作学习留下一抹痕迹。

1.2.3 没有成就――初中生在作文教学中自我效能感低。笔者就本逐源,发现学生不喜写作,是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分不清教师和学生谁主谁次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几乎所有的教师可能异口同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嘛。可是,主导和主体谁为主呢?这好像不好比较,但又是一个很重要的观念问题,它决定教学中是更看重教师的规定、约束、指导,还是更看重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看重前者就属于授人以鱼,短期内可能更见效;看重后者则属于“教是为了不教”,更具有长远和宏观的作用。可见要想真正让作文教学走上高速路,首先就必须真正恢复学生的主体地位。源流不分是方法问题。过去,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大多忽视了作为主体的人的作用,忽视了这一点,就放松了对人思想情感的培养,就淡薄了动力系统的构建,学生没有厚实的底子,没有“乐于表达”的激情,整个作文过程就必然是低效的、枯燥的、没有活力的,更是没有创造性的。

篇2:听说读促写,构建初中英语写作层次教学法

写作是英语学习者的一项重要语言技能,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习者的语言输出能力。提高英语写作能力一直是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然而,写作历来是我国各个层次英语课堂教学的薄弱环节。为了切实解决英语写作教学中的问题,国内外学者对英语写作教学方法进行了大量研究。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探讨了一种具体实用的英语写作教学与学习方法,即“以读促写”英语写作教学模式。

关键字:写作教学;以读促写;输入;输出

1.引言

写作是英语学习中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之一,是体现英语学习者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提高学习者的英语写作能力一直是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然而,写作历来是我国各个层次英语课堂教学的薄弱环节。如黄源深(2008)曾指出“在当前的英语教学中,写作的重要性是被低估了的,写作课是最不理想的课程,‘写’是学生英语技能中最薄弱的环节。”可见,英语写作教学应该予以特别的重视。

为了切实解决英语写作教学中的问题,2007年7月,教育部正式颁布了新版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课程要求》),作为各高等学校组织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教学的主要依据。然而,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实际写作水平却不尽人意。根据全国大学英语考试中心公布的四、六级考试成绩进行分析,写作是学生普遍感到为难的题型,学生不知如何下笔、不知如何组织和表达,大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还相当薄弱。

2.写作教学研究及学习现状

应《课程要求》及学生实际需要的呼唤,我国许多学者(吴欣,2001;张吉生、周平,2002;盛仁泽、冯天菊,2006;张英,2007等)对写作教学方法上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是这些研究重点大多放在研究写作本身的过程及技能,而忽视了阅读过程对于写作能力的影响。另外,现有的写作教学方法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正如杨永林指出:“由于文化传统、社会因素、教学理念、受众群体、评价机制、研究导向、学术氛围等多方面的原因,在教学方法和写作技巧的探索上,一直存在着‘述旧’多于‘翻新’、‘借鉴’多于‘创新’、‘变通’多于‘变革’、‘改良’多于‘革命’的现象。”(杨永林,2010)

很显然,我国现行的外语教学体制仍然受到“应试教育”枷锁的束缚,导致新的教学方法往往难以进入写作课堂。这是因为“基层教师在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用书的选择上,缺少必要的发言权和自主权”(杨永林,2001)。因此,大多数教师在写作教学中仍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写作教学模式,即通过学生多练多写,老师精批、细改,并耐心讲解,以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有些教师在英语写作课堂上遵循基本套路:讲授写作技巧;分析写作范例;学生模仿练习;作业批改及课上点评。学生在整个写作过程中极为被动,缺乏写作动机,不是为达到真正的交际目的而写作。因此,写作教学效果远远不能达到要求。所有这些都在呼唤着一种行之有效的写作教学方法。

3.“以读促写”英语写作教学模式研究理论基础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探讨了一种具体实用的英语写作教学与学习方法,即“以读促写”。从理论上来说,涉及“以读促写”的概念的来源与发展、理论基础,以及在特定理论指导下“以读促写”教学模式的应用情况。

3.1“以读促写”的概念

关于“以读促写”这一概念,国内外定义不尽相同。国外研究中狭义的以读促写是指普遍存在于母语环境中用于学术写作和教学中的一种测试手段,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阅读材料完成相关任务,如概述所读文章,或完成相应作文题目等,强调读写结合进行语言学习。广义的“以读促写”则侧重阅读对写作的积极影响。而谈及国内相关研究,以读促写主要指国外广义上的“以读促写”,即阅读有助于提高写作水平。

3.2“以读促写”的理论基础

自克拉申的“输入假说”理论提出后,人们对输入研究的兴趣日益增加。此假说认为决定外语习得的关键是接触大量可理解的(comprehensible)、有趣又关联的目的语。他还认为,如果学习者的语言水平为i,他们接触到大量含有i+1的语言输入,那么他们的语言水平就会从i向i+1提高。据此可知,语言输入能够促进学习者的语言学习,并对语言输出产生积极影响。阅读是一种语言的输入,通过阅读,学习者可以习得语言知识,获得语言能力,提高语言水平。“以读促写”,就是要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把在阅读中获得的语言知识在写作实践中加以运用,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写作是英语学习从语言输入到语言输出的一个质的转变,在此过程中量的积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没有语言环境的条件下,教师必须把阅读放在首位,以读促写,让学生在大量阅读中与英语语言近距离接触,增加语言输入。这样就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课堂教学效果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影响是相当大的(杨雪燕,2003),从而保证他们在写作中兴趣盎然,最终提高写作水平。

“搞好英语写作教学的关键在于‘写’。”(黄源深,2008)这里的“写”在很大程度上等同于输出实践。对于很多人来说,问题不在于不懂得如何写作的理论。写作理论必须通过主体的内化才能对写作实践产生指导作用,然而写作教学实施中不乏这种现象:把写作课作为理论课,教师和学生都把大部分时间花费在理论的学习上,而最终没有产生“有效”输出。只有可理解性输入有效内化(intake)并且最终产生有效输出,这才是成功的写作课。Swain在承认可理解性输入在语言习得方面重要性的同时,又提出了可理解性输出假说(comprehensible output hypothesis, 1985)。她认为,给第二语言学习者提供大量实践的机会,也就是促进可理解性输出,不仅能使他们将现有的知识得以很好地应用,而且能使他们在语言使用中不断地进行假设验证,从而丰富语言知识,提高交际能力。将Krashen的输入说与Swain的输出说引申应用到写作教学实践中,就是应该促进和加强读与写的结合。

3.3“以读促写”教学模式的研究及应用

威都逊(Widdowson,1978)认为,语言学习者应通过写作来学习阅读技巧,又通过阅读来学习写作的技巧,提倡将阅读和写作可以贯通一起进行教学。具体为,教学单元以及教学任务的组织应从一个话语向另一个话语过渡。第一个话语包括一段阅读段落,第二个话语是与第一个话语相联的由学习者自己创作的。在这两段话语之间的练习应是那些帮助学习者理解第一个话语的练习,这样能使学习者顺利地从第一个话语阅读过渡到第二个话语写作。既然阅读与写作是两种相互联系以及影响的行为,在进行教学时,我们就不应把这两种教学分割开来,而是让学生有机会于阅读中学写作,于写作中学阅读。

篇3:听说读促写,构建初中英语写作层次教学法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写作和阅读是息息相关的。阅读是输入,而写作是输出,从实践运用的角度来说,二者是有融合性的。对此,笔者尝试运用“以读促写”的模式,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的手段来强化初中英语写作教学,得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粗略地谈一下这一模式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实施。

一、运用阅读材料开启学生的写作思维

美国作家舒伯特曾说过:“教科书所编写的阅读课文是写作素材的聚集地。”初中英语教材所选取的范文都是有着一定的代表性的,其内容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这些都是很好的写作素材积累。阅读是写作的前提,能够很好地开启学生的写作思维。笔者在教学中,依托初中英语教材内容,运用阅读材料来刺激学生的感官,引导学生进行素材积累,从而有东西可写。

例如,通过《To greet》《Tourism》《Ask the way》等阅读篇章学习一些日常的用语时,笔者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首先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去阅读材料,初步感受阅读材料中单词、句型的内容表达,从自我的角度对阅读内容有所了解;其次,将材料和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就阅读材料转化成生活性的话题,之后再进行表达,逐渐积累素材,感悟写作阅读与生活的内在关联性,开启自我写作思维。如在学习《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阅读文章时,笔者将其转化成为生活性的写作课题,引导学生去思考相关的内容,如the spring festival、a trip to the zoo、animals、interesting story等等,以阅读的材料本身做为学生的写作素材,奠定学生英语写作的基础。

二、模仿阅读框架引导学生尝试英语写作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课标》(以下简称《课标》)中提到“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它们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阅读和写作本身是相互融合的。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说,阅读和写作是一个融合性的整体,语言的输出必须建立在语言输入的基础之上。受应试教育影响,初中生对于英语的学习过多地停留在表面,停留在一些死记硬背的内容上,缺乏灵活运用性,从而使得英语的学习失去“语言性”。对此,教师只有引导学生感受阅读本身的美,体会阅读本身的魅力,才能够充实学生的英语写作。每个阅读文本的表达形式和内容都是不同的,笔者在教学中会引导学生多阅读不同作者、不同题材的阅读文本,增强学生的英语语言信息接受能力。之后,再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写作,即模仿阅读框架或者阅读的表达形式等,进行自我语言的表达,最终实现学以致用、灵活运用的英语教学目的。

例如,在学习《A trip to the zoo》时,笔者让学生将这篇文章的框架整理出来,即“On...,I went to...with...by....The weather...When we got there...Next...Then...After that,we had...”这样引导学生去深入地分析阅读材料,了解文章的结构,促使学生大脑中形成一定的写作框架,进而运用这个框架进行模仿写作,发展自我,为自我的写作奠定有效基础。

三、借鉴阅读空白强化学生的英语写作

我们知道,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独立地进行英语语言表达和创新,这就需要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英语。这样一来,就需要教师层层递进引导学生从模仿写作到进行独立写作。从语言角度来说,英语阅读和中文阅读一样都有着一定的空白,而空白是激发学生想象能力,强化学生自我思维的最佳途径。就英语写作来说,恰当地运用阅读空白,有助于帮助学生进行创新性的写作。在英语学习中,最为常见的空白是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即同一个内容,可以有多种的表达形式,如have a good time=have a wonderful time、want to do...=would like to do...等等。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空白运用的训练,促使学生由过去的模仿逐渐过渡到写作的创新。

笔者在教学中常常就阅读文本中的内容,添加一个“同义句转换”环节,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英语语言的“创作”。例如“My friend Larry plays tennis better than me.”这个句子,引导学生完成“I don’t play tennis as well as Larry.”或者“Larry always gets better grades in playing tennis than I do.”的同义句转换,从语言的使用角度出发,借鉴阅读空白强化学生的英语写作。改变过去固定思维的写作,以开放性的形式来刺激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喜欢上写作,激励学生“我手写我想”,久而久之,将写作当成自我生活习惯的一部分,深化初中英语写作教学。

篇4:以读促写优化初中英语写作教学

关键词:以读促写;初中英语;写作教学;阅读习惯;策略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国际之间交流越来越密切,作为国际通用语言的英语也成为必须要掌握的一项语言技能。我国不断加大了对英语的教育力度,要求对初中英语课程进行优化和调整,以便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一、培养正确而科学的阅读习惯

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开展以读促写教学模式,首先需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意识,培养正确的阅读习惯,能够对于阅读材料进行合理筛选,科学阅读。但是,每个学生都具有自身独特的个性特点,特长和喜好也不尽相同,喜欢的书籍也不同,具有自己的阅读习惯。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喜好特点进行充分了解,然后在此基础上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阅读计划,向学生推荐具有趣味性的阅读材料,以便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能够积极主动地去进行阅读。同时教师还必须对学生加以适当指导和影响,避免学生阅读走偏。对阅读材料进行选择时,教师可以按照中考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综合选择。例如,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西方历史文化以及风俗习惯,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阅读与之相关的期刊读物和书籍,并在考虑学生实际英文水平的情况下为学生适当订阅一些英文书刊。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教师还可以抽选出一节课来让学生专门进行阅读写作。在阅读写作课上,学生应该对材料进行精读并搜集和了解其写作背景,找到其中所蕴含的英语知识点和文章意义,然后教师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话对材料内容进行复述和讲解,可以融入自己的想法和观点,然后进行写作。另外,课外阅读作业的设置应该考虑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对于英语掌握情况较好的学生,可以让他们阅读具有一定难度的China Daily,而对于英语水平较低的学生来说,则可以让他们阅读相对基础的21 Century,从而使学生都能够从课外阅读中有所收获,有所进步。值得注意的是,阅读需要精读和泛读相结合,既要帮助学生学习经典和重要知识点,也需要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提高学生阅读的深度和广度,从整体上培养学生的综合写作能力。

二、重视教材,全面透彻地理解教学内容

英语教材是由国内外著名语言学者经过多方面综合考虑所编写的,吸取和借鉴了多名专家的心血和国内外广泛的教学经验,也是最好的写作素材。英语教材不仅题材丰富多样,涉及的内容和知识点全面广泛,而且结构十分科学严谨,适合初中学生学习使用。所以,开展以读促写教学,必须重视英语课本,通过对课文内容进行充分讲解,使学生能够对所涵盖知识点进行透彻而全面的理解和掌握,为学生英语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中西方对于姓名的表达方式有所差异,并且英语人称表达有多种方式,在学习“My name is Gina”这一单元时,可以使学生充分了解如何对姓名进行询问,有哪些经典句型。提问:Whats your name?有My name is...或者Im...这两种回答方式,而对人称进行转换,Whats her/his name?Her/his name is/she is /he is...等等,從而对于第一人称(I)、第二人称(you)、第三人称(he, she,they)的用法及时掌握。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进行介绍,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人称进行表达和写作。

三、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技巧

阅读和写作并不是无章可循的,而是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在开展以读促写教学活动时,教师应该将阅读和写作进行结合,使学生在整体氛围中掌握和运用英语知识。例如,“Can you paly the guitar”这一章节,文中主要是对各种乐器进行提问和引用。教师可以一步步对学生进行引导。首先教师可以问学生:whats your hobbies?Do you like ...?Can you...? 然后学生说自己喜欢弹吉他,弹钢琴、打篮球、踢足球、唱歌等,教师便可以根据学生的爱好来对这类词语进行综合学习,例如guitar, piano, violin, basketball, football,music,sing,dancing等等兴趣爱好,并且让学生对其进行区分,明白乐器和球类运动都要Play, 但是乐器前面要加the,例如play the guitar,play the piano,而球类运动前面不需要加the,play football,play basketball,play baseball。而且对于阅读文字段落结构划分,重点主旨句如何找寻等等阅读技巧,教师应该向学生进行传授,使学生掌握阅读和写作技巧。

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以读促写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手段,被广泛应用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通过以读促写,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大大增强,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参考文献:

武景云.“以读促写”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2013(32).

篇5:听说读促写,构建初中英语写作层次教学法

南海实验高中王珏

一、引言

高中阶段,英语写作能力是学生运用英语语言的综合能力体现,包括了驾驭词汇及短语的能力、灵活运用丰富句式的能力及合理安排语篇结构的能力。《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教育部,2003)指出,高中阶段应“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但经过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所见,写作是学生在英语听、说、读、写这四项技能中较为薄弱的一项。薄弱不仅体现在学生写作水平的薄弱,也表现在教师写作教学这一环节的薄弱。具体表现如下:

1.学生写作现状

首先,高三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认为自己的写作能力从高一到高三没有取得明显的进步。很多学生感到词汇缺乏,即便有词作文中也用不上去,搭配不当,句型乱用,审题不清,表达不得体,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其次,中英文语言及思维的差异造成了学生写作过程中语言转换有障碍。

2.高三写作教学现状

很多教师认为高三一轮、二轮的复习,时间紧迫;再者,也有不少教师认为经过高三复习之后,学生总体掌握了一定的词汇、语法及句式之后,写作水到渠成。因此,在写作教学上往往走“布置书面表达作业——学生课后写作——教师批改——发范文欣赏”的模式。殊不知,这种写作教学模式重结果却轻过程。

二、“以读促写”在高三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1.“以读促写”的定义

Hirvela在其论述读写结合的专著中写到:先从阅读中获取信息(Knowledge Getting),再转述阅读中获得的信息(Knowledge Telling)的方法(曹敏,2011)。读与写的紧密关系由此可见。近年来,“以读促写”的教育理念得到了教育界的肯定。很多的教育实践者都在一定程度上积极地倡导这个理念。阅读是写作的前提,“阅读时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输入途径之一,而写作则是语言输出的关键途径之一”(戴建敏,2008)。

就高三教学特点而言,一方面有选修7、8新课阅读内容,另一方面又有以课本为基础的知识点复习。除此之外,高三的阅读量增大,阅读题材呈多样化。这些特点为“以读促写”教学的实施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阅读素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篇章,挖掘其中的知识点,从词汇、句式、连接词 1

到篇章结构,设计相应的读写结合的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把阅读中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具体写作中去。

2.“以读促写”在高三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2.1 策略一:阅读课文,加强词汇的运用能力

词汇是写作的基础。学生掌握词汇的量及驾驭词汇的能力直接影响到写作能否顺利地进行。因此,教师不仅要着眼于学生词汇量的积累,更应培养学生词汇的运用能力,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1.1 着眼于学生词汇量的积累

例如,在复习选修6 unit 3 A Healthy Life时,笔者将词汇归纳如下:be due to, be addicted to sth, be accustomed to sth, do damage to sth, feel bad-tempered, be mentally addicted, be difficult to quit sth/doing, live long and healthy a life as I have, feel like doing 等。由于是复习,笔者还要求学生在这些词汇的基础上归纳与健康相关的词汇短语及名言警句。笔者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四人为一小组尽量运用这些词汇,就中学生沉溺于网络现象及危害写一段80字左右的即兴短文。有一组学生写道:

Nowadays, a number of students are crazy about the Internet.Due to the attractive internet world, they are so addicted to surfing online that they find it difficult to quit the bad habit.At the same time, they spend most of their time, including class time, on the internet.The addiction to the internet, of course, not only does damage to their health, but also to their studies.As a result, those students should try their best to break away from the bad habit and live as healthy a life as other students have.这篇文章学生较多了运用了本单元所复习的词汇,运用也相当到位合理。课堂上采用以小组为单位的即兴作文方式,教师适时点拨,写作效果自然较好。

2.1.2 着眼于学生词汇的灵活运用

例如,人教版必修5 First Aid中有一句话,―The skin is an essential part of your body‖。笔者除了复习essential的意思及用法be essential to/for something之外,更引导学生复习已学过的关于“重要”意思的词。笔者要求学生完成以下填空练习。当然,练习过程中,笔者给予学生适当的提示。

Making friends far and widestudent’s daily life。

Making friends far and widestudent’s daily life.Most of the students think itfriends far and wide.Most of the students think itfriends far and wide.Most of the studentsfriends far and wide.It is making friends far and wide that in student’s daily life.这项练习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掌握“重要”的相关高级词汇。同时,让其在具体语境中了解用法并提醒学生在以后的写作中恰当地运用这些词汇。

2.2策略二:阅读课文,内化丰富的句式结构

词汇作用的最大化是在准确丰富的句式结构中得以体现的。因此,丰富的句式就像人身体的血液贯穿着整篇文章。一篇全由简单句或同一句型结构构成的文章读起来必定索然无味。提升句型,美化句子,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并进行仿写。

例如,选修6 unit5阅读文章An Exciting Job 第三段分别运用了be doing...when..., be about to do...when...,及doing分词作状语描写地震发生时的情况。笔者首先让学生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复习了when解释为―突然‖时的三个句型,以及doing作状语的非谓语形式;然后指导学生利用这两个句型进行写作练习。写作要求:上星期五晚上,你的邻居李娜在救人时被汽车撞到,导致右腿骨折,但事后她并不后悔;就李娜的事迹及你对见义勇为的看法写一篇文章。此文是一篇夹叙夹议的文章。笔者认为在叙述李娜事迹部分可以有针对性地运用到上述的句型及语法。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叙事部分的描写。学生课堂习作如下:Driving home last Friday evening, my neighbor Li Na saw a young woman lying in the middle of the road with her head and body full of blood, obviously knocked down by a passing car.Worried about the woman’s safety, she decided to keep the woman company.The spot where the accident happened was very busy and quite dark.Li Na was busy helping the woman when suddenly a car driver was so careless that his car knocked her down, causing her right leg fracture.除了课文上阅读材料以外,笔者这里也要强调一点,就是,在教师平时所发给学生的作文范文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优秀的范文。它们表达清楚,言简意赅,句式丰富,是学生学习模仿的好材料。因此,若教师并不是单纯让学生去看范文或背范文,而是指导学生去赏析这些范文,读懂其中的优秀句子,并去模仿,也是“以读促写”理念的体现。

2.3 策略三:阅读课文,学习宏观把握篇章结构

2.3.1.段落的逻辑结构

段落的逻辑结构使行文更有层次感。段落要流畅、一气呵成,起着“起、承、转、合”的连接词必不可少。课文中有很多这样的精彩段落及连接词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教师就要指导学生将这些连接词在自己的作文中灵活地加以运用。例如:选修6 unit4 The Earth is Becoming Warmer and Warmer-But Does It Matter? 第六段描写科学家们对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态度时,首先,段落的结构清晰,采用总—分的方式;其次,在分述当中,运用了一对对称顺序的连接词,“on one hand, …;on the other hand, …‖ 使段落结构逻辑性强且相当严谨;再者,由于这对连接词表示的是事物的两个方面,学生在使用时尤为容易出错,此段落提供给学生好的范例。一位学生就是较好地模仿了上述课文第六段的结构及连接词。该学生作文其中一段写道:

I believe that the majority subscribe to the view that it is not efficient to study in such a short time.On one hand, we have just finish the class and we must prepare for the next one.On the other hand, noise in the ten-minute break is more likely to be full of the classroom, which will bother us a lot.在此基础上,笔者又引导学生复习归纳了其他较为常见的连接词,如表示递进、让步、因果、时间、条件、总结 等。这样让学生牢牢意识到连接词在段落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尽量灵活运用连接词,避免行文生硬。

2.3.2 文章的逻辑结构

宏观把握篇章的结构,除了要把握段落结构外,整篇文章的逻辑结构,像人体的骨架一样,是撑起整篇文章的框架。而很多学生缺乏的就是对整篇文章整体把握能力。因此,教师就要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结构特点,来教会学生处理所写作文的文章结构。

仍以选修6 unit 4 The Earth is Becoming Warmer and Warmer-But Does It Matter?为例。这篇文章提供给学生们很好的议论文体裁作文的框架。该文章的结构提纲如下:Topic:Global Warming

Part 1(para 1)Introduction of global warming→ human activity caused global warning

Part 2(para 2-5)How global warming comes about?

a.the reason→over burning of fossil fuel

b.the data / the evidence –the levels of carbon dioxide increased during last 50years.Part 3(para 6-7)Two different attitudes towards global warming

Dr Foster—the trend would be a catastrophe

George Hembley—we not worry about high levels of carbon dioxide 列出提纲后,文章结构清晰。全文围绕“Global Warming”展开,第二部分为中心内容,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用相关的数据作为论据,然后以不同科学家对全球气温变暖的不同态度再展开议论。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学会了在动笔前罗列提纲及要点,一方面文章逻辑性加强,另一方面,在提纲框架的基础上,学生不断添加笔者前文所提到的词汇、句型、段落,使文章有血有肉,且中心明确。

2.4 策略四:以读促“改”,全面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人们写文章大都要经历列提纲——拟草稿——修改这样的过程。前面的描述中,笔者已写清楚了写文章所需的词汇、句型、篇章结构等三大要素。但要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修改也是必不可少的要素。

第一步,笔者通过提供学生作文中的优秀习作让学生相互欣赏,在读的过程中汲取优秀的词、句等;第二步,在读的基础上,笔者安排以四人为一小组对一篇较差的作文进行讨论修改;第三步,笔者把修改后的作文收集,然后全班一起欣赏借鉴。以2009年高考作文五一节去敬老院帮助老人为例,在欣赏完同学优秀习作之后,笔者提供如下文章:

Li Yue and Zhang Hua are our school’s volunteers.On May 1, they went to the Sunshine Nursing Home.They cleaned the house.They played the games with the old me.Then, they sent some apples to the old people.They are very friendly, and they got well with each other.The old people are very happy.Li Yue and Zhang Hua communicated the things of school with the old people.The old people hoped them work hard.At last, they said goodbye to the old people.Li Yue and Zhang Hua are both good students in our school.We should remember them.We should take good care of the old people in our family.此篇习作句型单一,词汇简单,语法错误较多,按高考要求评分,分数较低。笔者要求学生在这篇文章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修改。在收集上学生的修改稿之后,笔者得到修改后习作如下:

Li Yue and Zhang Hua are our school’s volunteers.On May 1, they went to the Sunshine Nursing Home to do volunteer work.They sent some apples to the old people and helped them clean the house.Besides, they played the games with the elderly in order to ease their loneliness.They got on well with the elderly.It is their kindness that made the old people very happy.All the elderly found that it was encouraging to see the young lives, who made them feel more energetic.When Li Yue and Zhang Hua said goodbye to the old people, they gave them their best wishes.Li Yue and Zhang Hua are both good students in our school.Their behavior shows us that it is our youngsters’ duty to care for the elderly.We should learn from them.明显,修改后的习作比原先的习作在词汇、句式及结构方面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笔者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写文章的同时,学着修改自己的文章。

三、结束语

通过“读”这个重要环节,结合课文及课外的阅读材料,以篇章结构为框架,词汇、句式为补充,这种“以读促写”的写作教学模式有针对性地对高三学生的英语写作进行指导。同时,最后一步“以读促改”也能切实提高了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经过平时这样的写作技巧的渗透,必能提高高三学生的写作效果。

(责编:陈力)

参考文献:

篇6:听说读促写,构建初中英语写作层次教学法

一、“以读促写”对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重要性

所谓的“以读促写”实际上就是通过阅读教学,从中获得英语的理论知识、国外的风俗习惯等任何有价值的信息,整个教学活动也是紧紧围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和英语综合能力展开的。英语写作受到如此关注的主要原因是写作和英语应用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在阅读过程中掌握的单词、表达方式、行为习惯等,是教师机械式讲解无法完全表达的,这些资源为英文写作奠定了基础。

英语属于字母文字,而中国学生接触到的汉语属于图像文字;这就不难解释很多中国学生即使学了十几年的英语,依旧无法听懂和流利使用英文。在字母文字的输入和输出过程中,阅读扮演的角色就像一个桥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切实使学生主动投身于英语世界,而非利用翻译来理解是非常关键的一点。

例如,在表达疑问语气时,“你去哪里啊?”中文中 我们经常 会这么说, 但是英语 中是“Where are yougoing ?”将表达地点的疑问代词放到开头,将主语和谓语放到句子的最后,这与我们汉语表达方式有很大差别。再如:“中国银行”在英语中是“bank ofChina”,汉语中常常把隶属关系的两个词,较大的放到首位,而较小的放到后面,英文中刚好相反;与此类似的还有英文中地名的表述。表达上的差别是中英文之间的最大差距之一,同样也是很容易受到固定思维影响的英语知识,只有受到反复训练,才能更加细致地了解英语表达习惯。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英语中来自中国的词汇也越来越多,如“功夫”“太极”等,中文中来自英文的词汇也越来越多,如“咖啡”等,这无疑是语言上的相互学习和相互借鉴,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英语的理解和把握。

二、“以读促写”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在此我们根据初中英语教学的特性,从课前、课中、课后这三个环节,来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并试图阐述“以读促写”在写作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 课前

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材作为知识的载体,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要针对教材反映的知识特点,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将文中涉及的词汇、语法以及表达方式等融合起来,在确立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提前设计好本章节的教学模式,例如是以合作教学为主还是以自主探究为主。通过安排学生主动参与,使他们获得阅读新知,并通过自主探究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 课中

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美文摘抄”的方式,督促学生及时记录学习中的精华,为日后的写作积累素材;还可以采取“问题讨论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教师一味干涉的教学法实际上并不能提高教学效率,反而会使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厌学情绪。所以,教学中丰富教学形式对于英语教学来说非常重要。

3. 课后

教学后期的巩固拓展也不可忽视。课本中仅有的文献资料,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完成规定的教学目标之后,教师要重视后期的巩固拓展工作,选择一些内容相同或相似类型的文章,通过新词汇的再现,来加强记忆,巩固新知。新文献与课本中的文献资料虽然有一定相似性,但是在表达上不可能是完全相同的,感悟不同语境下的不同表达,对英语学习来讲也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在学习牛津版八年级英语第五单元“wild animals”这部分内容时,会涉及很多关于动物的趣事。学生对动物的关注性很高,教师可以在学生好奇心的基础上,使学生完成写作训练,围绕“你最喜欢的动物是……”的主题写一篇英语习作。主题和文章具有一定的关联,可以使学生在掌握新词汇、新语法的基础上,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三、“以读促写”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1. 加强整体把握

“以读促写”教学模式的运行对于教师的课堂操控能力有很大要求,教学每个环节都需要经过精心设计,使其符合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学习规律。比如在学习8A第一单元“friends”这一章节时,教师要考虑到初中生的年龄特点, 通过“Who is your best friend inour class ?”来抓住学生的兴趣点。

2. 创新教学方式

初中是英语教学最为关键的时期,是学生进一步了解国外文化、拓展视野的重要时期。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使学生能满怀热情地参与到课堂中,创新教学方式是非常关键的。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经常用到的方法有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实践教学法、情景创设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自主探究法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最大程度上提高教学效果,往往都是多种方法结合,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和教学设备,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

3. 重视课后训练

教学活动后期的巩固拓展工作十分重要。如果时间允许,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完成,但是倘若教学时长有限,教师就不得不通过“课后作业”的方式,来加强练习。但是作业布置要考虑其实际价值,确保作业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尽量做到“少而精”。

4. 及时总结

完成整个教学过程之后,教师要在学生参与的基础上,及时总结教学成果。一方面,对学生的错误进行指导和批注;另一方面,不断反思自身教学手段,以改进教学,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篇7:以读促写的初中英语写作教学实践

【关键词】素质化教育 以读促写 写作教学 新目标英语

英语课程直接影响着初中学生的升学成绩,而写作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更应受到教师的重视。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采取纯写作的教学方式,通过小练笔等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读与写之间的关系,使得学生不能很好地将英语知识运用在写作过程中,降低了英语学习的兴趣。在教育事业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教师应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提升学生写作水平。

一、综合英语教材内容,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新课标英语》读写课既包括必要的阅读活动也涵盖写作教学活动,阅读是学生知识输入阶段,其直接关系着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而写作是学生知识输出阶段,能够有效检测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因此,教师在制作教案时,应科学整合教材内容,结合教材大纲、教学目标,借助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备,丰富课堂教学活动,融合读与写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在课堂中,教师不仅要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授学生必要的阅读方式与技巧,更应引导学生总结文章中的信息点,提炼出写作过程中有可能使用得到的句式和词语。如教师可以使用游戏教学的方式,通过英语小游戏,操练课文中重点的句型,使得学生对知识形成深刻印象后,再进行写作学习,从而更好地树立学生以读促写的意识,提升其写作水平。

二、丰富教学呈现方式,积累学生写作素材

教学呈现阶段是以读促写教学模式中核心部分,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不断创新教学理念和方式,以阅读的方式,积累学生写作素材。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Go for It八年级上册Unit11“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时,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以读促写”的课堂活动。

1.教材内容呈现。“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这一教学单元主要教学目标是能够让学生客气、委婉的提出请求,其句式可以用于写信、议论文等写作形式中,可增添文章的内涵,升华文章的主题,该单元重要的英语句型有:“Could you please XXX?”教师可以根据该句型,设计对应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在教学过程中积累学生写作素材。

2.具体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时,教师应仔细研究教材内容,按照课堂导入—新知识学习—机械操练和知识复习的教学程序,并根据学生不同层次,设计出针对性教案。

第一步:课堂导入(Pre-reading)

情境导入:T:“同学们,每天你们吃完饭后,妈妈都会做什么?”

S:“洗碗”、“扫地”、“打扫卫生”……

T:“那你们有帮助过妈妈么?如果你想帮助妈妈做事情,我们应该如何委婉的提出来呢?用英语如何说呢?就让我们进入到今天的英语学习吧!”

在这个情境导入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关注每个同学的参与情况,并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识,加深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印象。

第二步:看视频,输入新知识

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有关教材的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并利用图片教学法,教授学生“dish”、“trash”、“fold”等单词,形成学生初步的印象,并借助游戏教学法,操练本单元重点句型。

第三步:以读促写,巩固学生英语知识

以读促写是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教师可以布置小写作等任务,让学生利用“Could you please XXX?”造句,并将课文中重点单词运用进去,提升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

3.重视教学过程反思,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在运用以读促写的教学方式的过程中,教师应重视教学过程反思,落实学生课堂评价,通过动态评估的方式,培养学生写作能力,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更新教学方式;在安排课堂教学时,教师应结合学生英语实际情况,写作对于学生而言,一直是比较难攻破的学习内容,甚至很多学生都畏惧、讨厌写作,因此,教师须融合好阅读和写作之间的关系,选择恰当写作内容,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魅力,消除学生对写作的畏惧感,提升其写作效率;二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升学生写作技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课堂主体性地位,通过布置小组写作任务,加强学生之间的联系,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写作水平。

综上所述,将以读促写的教学方式应用在初中英语写作课程中,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效率和质量,教师应结合学生英语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兴趣爱好等内容,不断更新教学方式,丰富写作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积极的分享英语阅读心得,并将其融入写作过程,从而提升学生英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运用能力。教师须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多用表扬等方式,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写作,教授学生实用的写作技巧,丰富学生写作素材,更好地实现以读促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篇8:听说读促写,构建初中英语写作层次教学法

一、“以读促写”的定义

不同的专家学者对“以读促写”给出了不同的定义。Fitzgerald&Shanahan认为可以从教学和理论两个层面上来定义“以读促写”。前者是指在教学中把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具体的写作过程,后者是指学习者在完成以上写作任务时所表现出潜在的能力。Spivey从建构主义的角度来定义“以读促写”:阅读与写作的过程都可被视为建构意义的过程。意义的建构过程首先在大脑里形成计划,然后学习者寻找与脑海中计划相关或对应的信息,结合以大脑中的图示及已掌握的知识产生推理,最后描述出自己所读或写的观点。针对这一概念,Grabe给出了以下定义:阅读与写作是两项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语言技能。在这个过程中采用什么样的阅读及写作策略是受学习者自身的目标、能力,以及外在因素影响的。

虽然对“以读促写”的定义各异,但是也可以看出这些定义的共性:把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的方式主要应用在课堂写作教学或某项具体写作任务中。此外,其目的都是通过阅读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国内外“以读促写”的相关研究

上世纪七十年代,在国外各种流派的写作教学法逐渐盛

2.作文教学中的人机互动与反馈回环

反思是一种对行为的理性思考,也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意识状态和有预期的意识指向(胡萨2010)。作文教学中反思的目的之一是让学生学会思考作文内容。例如利用作文写作让学生对自己的英语学习进行反思。第一次通过写作文反思是在第一个学期初,作文题“Reflection on My Own English Learning”,让学生反思自从学英语以来的英语学习经历、各个时期教师的教学方法、自己对以往英语学习方面的看法。第二次反思是学生已学习一段时期的大学英语,反思大学英语的学习情况。作文题为“Reflection on College English Learning”,让学生明白写作要求、写作内容、写作方法。给学生一星期的写作时间,然后学生进行生生互动,相互交流写作内容、学习问题、学习方法。

作文教学的第三步是要求学生上网查阅资料、电脑修改作文、重写作文。这是一种作文反馈回环的过程,反馈回环是一种连续的递归过程,从系统输出之后又通过输入反馈到系统自身,正向反馈回环能够促进事物迅速增长(戴维斯2008)。行,例如成果法、过程法、环境法等。以上这些写作教学法各有利弊,经过综合总结这些写作教学法后,James Muncie提出现代写作教学流派主要有两个:成果法和过程法,这两种教学法被广泛使用。随着对语篇语言学研究的深入,一些学者提出了他们对阅读过程的新理解。他们提出阅读是一项复杂的双向的交流活动。当读者在读文章时,他们用大脑中的信息,即图示跟读者交流以透彻理解。这个观点得到了语言学家的关注并使他们对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国外学者对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做了深入的研究,并试图找出其共性。Pearson&Tierney指出读者与其所读的文本及文本的目的建立某种对话关系而使所读文本有意义。这个过程与写作者通过其习作向读者传达意义相似。Flower在定义“以读促写”时指出判断学生是否有批评性阅读能力的一个标准是看他们能不能对所读的文本有质疑并通过其他的方式把所读的信息表达出来。总之,这些研究都表明阅读与写作是两个平行的、相似的过程,它们的共同特征都反映在认知顺序上(胡宝莲,2007)。

有关阅读与写作的关系的研究对英语写作教学有很大的启示。笔者认为,既然阅读与写作是两种相互依存的语言技能,那么从阅读的角度来教授写作应该会达到不错的效果。Shanahan&Lomax对于“以读促写”的教学方式提出了三个理论模式,以第一语言的数据为基础来分析哪种模式是具有可行性。分析结果显示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应该是互动的而不是线性的,大量的研究表明阅读能力强的人写作能力也很强,但是也有例外,尤其是在以英语为外语的情况下,很多学生有很强的阅读能力但是写作能力总是跟不上。

Spivey&Grabe认为影响“以读促写”写作任务能否成功进行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任务的具体要求和学习者自身的因素是至关重要的。而“以读促写”任务的复杂程度又会受到话题的性质,所用的阅读材料的数量和质量,学习者对文章的熟悉程度,文章的体裁、长度等因素的影响,但是有关对比不同任务中学习者的不同表现的研究不多。

有关“以读促写”教学方式的效果的实证研究也非常多。Eisterhold认为在写作课堂教学中,阅读是一种非常恰当的有大学英语作文教学的正向反馈回环的建立意味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作为引导者、中介者,引导学生自我反思性互动学习,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让学生逐渐领悟到英语作文的内涵,让学生逐渐明白英语必须靠自己学出来,而不是靠老师教出来。

参考文献:

[1]戴维斯.毛齐明译.心智交汇———复杂时代的教学变革[M].上海: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胡萨.反思:作为一种意识———关于教师反思的现象学理解[J].教育研究,2010(1).

[3]黄大鹏,张景发.结对学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考试周刊,2012(79).

本文系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省级课题《中介互动反思式教学方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XJG-11-12-17)的部分成果。

浅议日语谚语的翻译

(白城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吉林白城

一、概述

谚语是指在民众中广泛使用的一些经典的固定语句。这些语句虽通俗易懂,却能在浅显的字里行间阐释出深刻的道理。谚语将人们在生活劳动中所积累的丰富经验与智慧融入其中,使其富有较强的知识性与趣味性,并且,谚语在长期使用中经过千锤百炼,表面形式上呈现出词语使用精炼、韵律和谐等特色。日语谚语被称为「諺」(「諺」その国の民衆の生活から生まれた教訓的な言葉新明解国語辞典(第五版)),是日语中一个比较独特的语类族群。从总体上看,它类同于中国的谚语,只是其涵盖面更广。其中包括了中文中的成语、俚语、警句、歇后语等。例如:

(1)渇して井を穿つ(临渴掘井)

(2)瓜田に履を納ず(瓜田不纳履)

(3)木に竹を接べ(驴唇不对马嘴)

虽然如此,在日文中仍使用“諺”这一汉字来标记,因此本论为方便起见,仍采用日语谚语这种说法。

日语的谚语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来源于中国,是中国成语、谚语的复制品,堪称中国文化的舶来品。在过去的中日文化交流中,它们被传到了日本,作为至理名言,逐渐地为日本人所认同,并被记录保存了下来而流传至今。例如木に縁りて魚を求む(缘木求鱼)。

第二类的日语谚语则不妨称之为高度本土化的日式谚语。这类谚语属于日本人自己的创作。它们原生并滋长于日本的文化土壤,有的传承于民间的口语,有的脱胎于文学作品。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经反复提炼,最终定型。它们不仅比喻生动、富有哲理,而且朗朗上口、易于传诵,是日本宝贵的文化财富,但是由于道德伦理规范和文化价值取向的不同,以及思维助于提高写作技巧的语言输入方式,因为读者所阅读的文章可以作为学习写作技巧的一个模式。Yoshimura对在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效果做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此种方式对英语学习者的写作能力有积极影响,并且阅读相关的文章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近年来,鉴于阅读与写作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中国的广大学者和英语教师对“以读促写”也做了很多实证研究。

在我国的母语教学中,“以读促写”被广泛地应用于写作课堂教学中。Zhou Xiaoling认为读写结合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他建议在此种教学活动中,学生要对阅读材料中的观点具有批判性的思维而不是简单的模仿。“以读促写”对学生的学习的益处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对文本的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完善他们的思维方式;其次,通过对源文章的学习将有助于学生选材和组织写作材料;最后,他们可以从阅读中学习用恰当的语言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胡宝莲,2007)。

在英语教学中,也有有关读写结合的研究,但是不多。Zhou Xiaoling(2000)对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做了研究,但是只是文献研究而不是实证研究。谢薇娜(1994)通过选取被试者的专业四级分数对读写的关系做了一项研究。在此项研究中,阅读与写作分别作为自变量和因变量来测试他们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表明阅读与写作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写作阅读时相互模仿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

方式和语言风格的差异,应该说,这一类日语谚语的汉译处理确有一定的难度。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广大日语学者研究的不断扩充和深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关于日本谚语的中文翻译的工具用书出现。这些词典词条更加丰富,译案更趋成熟,有的还配有例句,对准确理解,正确使用日谚很有裨益。这些专门词典的问世,为全面了解、学习、研究日谚提供了方便。在阅读和使用这些工具书时我们不难发现,对日语谚语进行汉译时,译者应当适当地通过再创作,生动地再现原文的内容与形式,使内容与形式这对矛盾在译文中得到辩证的统一。内容和形式,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内容决定着形式,形式又影响着内容。

二、原则

由于日汉两种语言,在词汇、语法、惯用语和表达形式等方面都存在着区别,这就要求我们在翻译日语谚语的时候求同存异。总结起来日谚汉译工作中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应该是辩证的统一,不能一刀切。谚语是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经反复提炼而形成的定型语句,是高度艺术化了的语言,就我国的谚语而言,大都具有形象主动、言简意赅、对仗工整、合辙押韵、朗朗上口、易于传诵等特点。因此,翻译日谚时,在可允许的范围之内应该发挥汉语的优势,使译文既在思想内容上与原文达到一致,又在语言形式上符合汉语谚语的规范,即注意对仗工整和押韵等问题。例如釘の曲りは金槌で直せ。这个句子在翻译时为了达到对仗、流畅的感觉,可以翻译成“欲直弯钉用锤敲,要除恶习需严教。”这种翻译方法固然有民族特点,语言风格鲜明,但是如果凡事都是一刀切地遵循这个原则,那么有时候也容把两者结合起来。朱菊芬和叶敏建议把写作技巧放到精读教学中去。她们建议通过寻找主题句,分析段落之间的关系,写出文章大纲等方式来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三、结语

总结以上文学综述,可以看出“以读促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于阅读与写作的关系研究;第二,有些研究把焦点集中在影响“以读促写”的因素上;第三,有些研究试图找出影响“以读促写”教学方法的具体实施中学习者自身的因素上。在中国,广大学者和教学工作者对此也做了相关研究,但是实证研究不多。而在仅有的一些实证研究中,被试大多是英语专业的学生,而把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作为被试的实证研究很少。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应该在这些方面进行尝试。

参考文献

[1]Zhou Xiaoling.Cultivating learners’writing competence inteaching reading[J].Teaching English in China,2000(4):29-33.

[2]胡宝莲.论高校英语专业精读范文教学与写作训练[J].南昌高专学报,2007(6):75-77.

[3]谢薇娜.谈阅读与写作的交融性[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1994(4):50-52.

篇9:听说读促写,构建初中英语写作层次教学法

关键词:初中英语;写作教学;阅读

中国有句俗语:“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句话向人们传达了阅读的重要性,即良好的写作需要大量的阅读积累。对于当前的初中生而言,英语写作是学生较为头疼的问题,学生经常感觉到在写作时无处下笔,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还有就是进步缓慢,难以提高,使得学生的学习信心受挫,让学生的英语写作的兴趣降低。基于以上状况,初中英语写作教学采用“以读促写”的教学模式,通过阅读的积累,促进学生的写作水平的提高。

一、以读促写的含义及优势

Krashen提出“可理解输入”理论,认为学习者只有对语言输入理解了才有可能吸收它,进而运用和内化知识,使之成为自己的,从而提高学习者的语言水平。Swain提出了“语言输出”理论,认为学习者除了要尽量接受语言的输入外,还要做出有意义的语言输出,让别人理解自己表达的内容,这样才能真正地学好和掌握所学的语言。具体来讲就是,学生可以借助阅读进行语言的输入,从阅读中获得大量的知识和信息的积累,从而丰富其写作的内容、结构、句式、用词等;而写作作为学生主要的语言输出方式,有助于学生注意语言表达的形式和方法,促进学生提高自身的语法知识和运用能力。因此“以读促写”的方法,实际就是学生通过阅读的积累,来帮助学生在写作中清楚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并且通过写作的表达,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首先在阅读前,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制定“以读促写”的实践教学活动内容,围绕写作的主题进行思考,筛选出在写作中可能会用到的,或者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汇表达和句式,并采用情景法,为学生创设适当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练习,熟练这些词汇和句式的使用方法。比如,写作的主题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教师筛选出的词汇有:festival ,traditional,Nation,Historic,Culture,Festive,Custom,Purchase,buy,Reunite等,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节日的主题进行造句,并且要求学生尽可能地在句子中运用到其中的一些词汇,从而加深学生对这些词汇的印象。然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出之前准备好的教学课件,向学生展示一些与写作主题相关的照片,如春节贴春联、端午划龙舟、七夕鹊桥、中秋赏月、重阳登高等,激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能够将此与写作主题相联系起来。同时教师通过情景创设的手法对学生进行提问,比如在照片放完后,一个卡通人物举着牌子,问学生“Do you like these festivals?”,在学生回答之后,卡通人物又换了一个牌子继续问学生“why?”,这样的问答环节的设计,比教师亲口问学生,要轻松和自然许多,课堂氛围也更加活跃,学生更容易融入课堂之中,且有助于教师自然地将学生引入课文的阅读学习中。这样的情景安排能够促使学生增加对词汇的使用次数,帮助学生进行积累更多用于情感表达、动作表示、情景渲染的词汇以及相关的句式,拓展学生的词汇量和句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和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其次在英语课文的阅读过程中,教师先要带领学生仔细地阅读一遍文章的内容,对文章所讲有一个基本的认识,然后教师向学生分析这篇文章的写作思路,同时向学生传授阅读的方法与技巧,有助于学生更便捷地掌握文章的写作技巧,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比如构思方面、内容方面、词汇和句型方面。学生在进行独立写作时,可以对之前学习或者阅读过的文章进行模仿,仿照其中的遣词造句和思路,将自己的文章充实起来。教师也可以安排一些半开放性的题目给学生,让学生填写答案,通过这样的训练,让学生迅速了解文章的框架和结构。比如:“How many kinds of( )in this paper?”,“I think is the most special( )is ( ).”。为了加深学生对一些词汇和关联词语的运用,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进行造句,让学生熟练掌握,能够灵活的运用在自己的写作中去,从而提升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

最后在学生完成阅读后,学生已经形成自己的一些观点和看法,这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并围绕写作的主题展开讨论,之后教师将各小组的讨论结果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并作适当的指导评价,让学生进行调整和补充。然后教师向学生公布写作的题目,提出明确的写作要求与规定,引导学生模仿之前的文章进行写作训练,最后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文章进行批阅,选择一些写得不错的文章影印下来,让学生传阅,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同时激起学生的上进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写作,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总而言之,英语写作作为英语语言输出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英语学习者而言一开始可能比较困难,但是通过大量的阅读积累,对英语写作水平的提高效果是显著的。因此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只有能够恰当地使用“以读促写”的方法,使读写相融,那么就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张烨.国内关于英语写作教学中时间因素研究的概述[J]. 德州学院学报,2011(1).

上一篇:考研报名时间和考试时间下一篇:第三季度检查情况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