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居里夫人的生平事迹

2024-05-16

科学家居里夫人的生平事迹(通用10篇)

篇1:科学家居里夫人的生平事迹

玛丽亚·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波兰语:Marie Skłodowska-Curie,1867年11月7日-1934年7月4日),通常称为玛丽·居里或居里夫人,波兰裔法国籍女物理学家、放射化学家。玛丽·居里的成就包括开创了放射性理论,发明了分离放射性同位素的技术,以及发现两种新元素钋(Po)和镭(Ra)。在她的指导下,人们第一次将放射性同位素用于治疗癌症。她是巴黎大学第一位女教授,也是获得两次诺贝尔奖的第一人。但她最终因接触放射性物质,死于白血病。1995年,她与丈夫皮埃尔·居里一起移葬先贤祠。

人物简介:

玛丽·居里原名玛丽亚·斯克洛多夫斯卡,生于当时沙俄统治下的华沙,即现在波兰的首都。她在华沙生活至24岁,1891年追随姐姐布洛尼斯拉娃至巴黎读书。她在巴黎取得学位并从事科学研究。她是巴黎和华沙“居里研究所”的创始人。19她和丈夫皮埃尔·居里及亨利·贝克勒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19又因放射化学方面的成就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她的长女伊雷娜·约里奥-居里和长女婿弗雷德里克·约里奥-居里于1935年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玛丽·居里的成就包括开创了放射性理论,发明了分离放射性同位素的技术,以及发现两种新元素钋(Po)和镭(Ra)。在她的指导下,人们第一次将放射性同位素用于治疗癌症。玛丽·居里是一位积极忠诚法国爱国者,虽然人身在异国,但也从未忘记她的波兰出身。她以祖国波兰的名字命名她所发现的第一种元素钋,并在1932年在她的家乡华沙建立了由她的姐姐、医生布洛尼斯拉娃主持的镭研究所(即现在的玛丽亚·斯克洛多夫斯卡-居里肿瘤学研究所,华沙居里研究所)。

1867年11月7日,生于波兰王国华沙市一个中学教师的家庭。

1891年9月,赴巴黎求学,11月进入索尔本大学(即巴黎大学)理学院物理系。

1894年4月,经波兰学者、瑞士福利堡大学物理学教授约瑟夫·科瓦尔斯基的介绍,与比埃尔·居里结识,以便利用居里领导的设备较好的实验室。

1895年4月,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的论文《铀和钍的化合物之放射性》,由李普曼宣读于科学院。

1895年7月26日,玛丽与比埃尔·居里在巴黎郊区梭镇结婚。玛丽·居里任女子中学教师。

19,在镭学研究院为卫生员开设辐射学速成课,教医生学会寻找人体中异物(例如:弹片)位置的新法,受协约国军方赞许。

19,根据战时笔记整理,写成《放射学和战争》,出版于巴黎。

1921年3月8日,接见中国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蔡出国考察途中抵巴黎,邀请居里夫人到北京大学讲学。答称:“此不能往,当于将来之暑假中谋之”。终未成行。

1921年5月,母女三人渡海赴美,去接受美国玛丽·居里镭基金募捐委员会“玛丽·居里委员会”所赠送的镭一克。赠送仪式于20日在华盛顿白宫举行,美国总统主持。到费城,接受新钍五厘克;她则以自己最初使用的压电石英计赠美国哲学会。论文《论同位素学和同位元素》出版于巴黎。

1922年2月,当选为巴黎医学科学院院士。

1922年5月,应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联盟秘书长埃里克·德拉蒙德爵士根据国际理事会的决定发出的邀请,参加上年设立的国际文化合作委员会。初任委员,后当选为副主席。为此,经常去日内瓦出席会议。

1930年,法国政府申请特别研究补助费,得到50万法郎。

1934年,著作《放射性》(两卷)写成,1935年年出版。约里奥-居里夫妇在居里夫人指导下,发现人工放射性。

1934年6月,住进上萨瓦省桑塞罗谟疗养院。7月4日,以恶性贫血症(由镭引起)逝世于疗养院。7月6日,葬于巴黎梭镇居里墓穴。她的兄(约瑟夫·斯可罗多夫斯基)姊(布罗妮施拉娃·德卢斯卡)向墓穴洒上从波兰带来的泥土。

居里夫人的精神:

玛丽·居里和皮埃尔·居里1899一19之间,居里夫妇共发表了32篇学术论文,集中反映了他们在开拓放射学这个新的科学领域的贡献。当他们正以倍增的热情继续前进时,一件不幸的事情发生了。194月19日,皮埃尔在参加了一次科学家聚会后,步行回家横穿马路时,被一辆奔驰的载货马车撞倒,当场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对于居里夫人,这一打击太沉重了,一度几乎使她成为一个毫无生气、孤独可怜的妇人。

但是对科学事业的热爱,皮埃尔生前的嘱咐:“无论发生什么事,即使一个人成了没有灵魂的身体,他都应该照常工作。”激励着她。她勇敢地接替了皮埃尔生前的教职,成为法国巴黎大学的第一个女教授。当她作为物理学教授作第一次讲演时,听课的人们挤满了那个梯形教室,塞满了理学院的走廊,甚至因挤不进理学院而站到索尔本的广场上。这些听众除学生外,还有许多与玛丽素不相识的社会活动家、记者、艺术家及家庭妇女。他们赶来听课,更重要的是为了向这位伟大的女性表示敬意。

1903年,玛丽·居里第一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奖——这是大多数人知道的一个常识,不过却很少有人知道,在由4个当时有名的科学家联合提出的提名信中,连玛丽·居里的名字都没有提到。主要的功劳被归结于一个叫贝克勒尔的出身化学世家的贵族科学家,而皮埃尔·居里的作用在描述中被语焉不详地形容为这个贝克勒尔的“助手”——如果可能,——如果不是居里的坚持——以及事实存在的巨大力量,这个贝克勒尔根本不会允许玛丽·居里,一个女人的名字和他同列在一起。事实是:玛丽·居里独立完成了镭的提纯以及对放射性物质的探索和结论,皮埃尔·居里更多的是她的合作伙伴和助手,关于放射性存在的概念与理论,最早只是诞生于玛丽·居里那颗伟大的头脑中。贝克勒尔根本对这项工作没有任何实质的指导或者帮助,他只是依仗自己的身份与地位,作为居里夫妇的引荐人,将他们带入了还为上流社会所把持的科学界大门。

事实是,玛丽·居里的名字,就象咱们中国无数学术著作一样,真正的作者,被署在最末一个。而这个贝克勒尔居然有脸在发言中说:“居里夫人的贡献是充当了皮埃尔·居里先生的好助手,这有理由让我们相信,上帝造出女人来,是配合男人的最好助手。”幸而历史没有被蒙蔽。玛丽·居里不仅仅具备着物理和化学的卓越天才,而具有一个天才大放光明所必须具有的坚忍意志。

32年后,她因为提纯了金属镭与钋而第二次获得诺贝尔奖——这一次,获奖名单上只有她一个人了。在演讲中,她简洁地澄清了第一次获奖中世界对她的不公:“关于镭和放射性的研究,完全是我一个人独立完成的。”——事实也确实如此,在她第一次提纯镭的4年漫长生涯中,皮埃尔·居里前2年多一直是在忙自己另外的课题,直到第3年,才介入了她的研究,帮她改进了些许测量仪器,而这一向是他的强项。居里去世后的玛丽,不仅生活上要养老抚幼,更重要的是要继承居里的事业,把放射学这门课教得更好,要建设起一个对得起居里的实验室,使更多的青年科学家在这里成长,共同发展科学。为此她接过了居里的所有担子,继续贡献出她全部的才智和心血。19,皮埃尔·居里的遗作由玛丽整理修订后出版。

19,玛丽自己的学术专著《放射性专论》问世。经过深入而细致的研究,玛丽在助手们帮助下,制备和分析金属镭获得成功,再一次精确地测定了镭元素的原子量。她还精确地测定了氧的半衰期,由此确定了镭、铀镭系以及铀镭系中许多元素的放射性半衰期,研究了镭的放射化学性质。在这些研究基础上,玛丽又按照门捷列夫周期律整理了这些放射性元素的蜕变转化关系。1910年9月,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的国际放射学会议上,为了寻求一个国际通用的放射性活度单位和镭的标准,组织了包括玛丽在内的10人委员会。

委员会建议以1克纯镭的放射强度作为放射性活度单位,并以居里来命名(1975年,第十五届国际计量学大会通过以贝克勒尔为国际单位制单位,原单位居里废止)。19该委员会又在巴黎开会,选择了玛丽·居里亲手制备的镭管作为镭的国际标准,直到现在它还放置在巴黎的国际衡度局内,作为世界上镭的第一个标样。由于玛丽·居里在分离金属镭和研究它的性质上所作的杰出贡献, 1911年她又荣获了诺贝尔化学奖。

篇2:科学家居里夫人的生平事迹

这对年轻夫妇,就是举世闻名的科学家居里夫妇——彼埃尔·居里和他的夫人居里夫人。夫妇两人望着纷纷前来祝贺的人们,同时流出了热泪。

人们只知道发现这种稀有元素的意义,可有谁知道他们付出多少艰辛的劳动。尤其是居里夫人,她不仅是镭元素的主要发现者,更主要的是,她有着别人没有的艰难的历程。

居里夫人1867年11月7日出生在波兰,原名叫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少年的玛丽,虽然家境贫寒,但十分好学,16岁那年,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华沙女子中学,并获得金质奖章。

但那时的波兰,已被俄、普、奥三国瓜分,波兰女子没有上大学的权利。家境贫困,又无力到国外求学,因此只好到乡下当了5年家庭教师。在此期间,她省吃节用,积了一点钱准备到国外求学。

1891年的冬天,这个年轻波兰女青年只身踏上了去巴黎的旅途。

虽然这时天气很冷,但这位女青年的胸中,蕴含着一股渴望的烈火,因为,她马上要到著名的巴黎大学学习,这是她多年梦寐以求和为之奋斗的理想。

现在,她的理想就要变为现实,怎么能不激动呢!进入巴黎大学理学院之后,这位贫穷的波兰姑娘每天上课来得很早,总是坐在教室的第一排,全神贯注地倾听教授讲解。下课之后,除吃饭之外,不是到实验室搞实验,就是到图书馆读书。很快,便成为全班中最优秀的学生,备受教师的重视和同学的尊敬。

在生活上,玛丽因经济拮据,过着非常艰苦的生活。她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又小又矮的阁楼,忍受着夏天的闷热和冬天的寒冷。为了挤时间学习,常常几天不做饭,只吃现成的涂上黄油的面包。

晚上为了节省灯油,就到附近图书馆看书,一直到图书馆关门后,才回家点起小煤油灯,伏案学习直到凌晨两三点钟才去休息。

由于长期劳累,再加上营养不良,玛丽得了贫血症。有一天,她与一位同学刚走出教室突然头晕腿软,晕倒在地,在场的同学吓了一跳,赶忙把她送到附近的一所医院。玛丽的姐夫是这家医院的一位医生,当他闻知此事慌忙赶来时,玛丽已经苏醒过来,他连忙替玛丽检查,心中马上明白了。“这几天你吃些什么东西?”姐夫问。“这几天……吃什么……饭呀!”玛丽慌忙答道。“真是饭吗?!”姐夫又问了一声。玛丽什么也不说了。

后来,姐夫才了解到,这几天,玛丽为了节约钱去购买必要的学习用品,每天只吃一把小萝卜和半磅樱桃。同时,为了赶功课,每天睡不足三个小时。就这样,这位贫穷的女学生,终于以她超人的吃苦精神,于1893年夏,以第一名的好成绩在物理系毕业,获得物理学硕士学位。次年夏天,又以第二名的成绩在数学系毕业,获得数学硕士学位。学成毕业后,玛丽本想回波兰为祖国服务。

但由于认识了志同道合的法国物理学家彼埃尔·居里,才决定留下工作。

1895年,玛丽和居里结婚,以后,人们称玛丽为居里夫人。就在这一年,德国科学家伦琴发现了一种能透过固体物质的X光射线。

篇3:科学家居里夫人的生平事迹

一、结缘物理的历程

吴健雄出身于书香门第。由于家庭里有着男女平等的氛围, 吴健雄自年幼起就和她的兄弟共同读书。在学习上, 吴健雄最初是从学习语文与数学、背诵诗文开始的。在这个阶段, 吴健雄表现出了超常的智力。1923年小学毕业之后, 年仅11岁的吴健雄到50里外的苏州去上学, 就读苏州第二女子师范学校, 是当时一所非常著名的学校。1929年, 吴健雄以优异的成绩从该学校毕业。1930年, 她获得了保送的资格, 到东南大学的前身中央大学就读于数学专业。

吴健雄天资聪慧, 刻苦钻研, 对科学有着极大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在阅读了一些有关相对论、电子、X光、放射性等方面的资料后, 就一下子被深深地吸引住了, 她崇拜的科学大师有爱因斯坦、居里夫妇、贝克勒尔、伦琴等人。在无数的学科中, 她对物理情有独钟。在大学的第二年, 她转专业到了物理学系。她曾说:“因为芸芸繁多的物质世界, 表象光怪陆离, 内层却好像存在某些神秘奥妙的规律, 深深吸引了我。”吴健雄在大学里专心求学的时候, 西方的物理学领域正在经历一场重大的革新。而年轻的吴健雄对物理学的深刻变革一无所知。她仔细阅读了居里夫人的故事之后, 将其视为自己最崇拜的偶像。在当时, 她根本没有想到在20年之后, 由于自己在原子核物理方面的卓越成就而被称为“中国居里夫人”。中央大学物理系有许多名师巨匠, 例如, 施士元教授专研近代物理, 有多年协助居里夫人在法国巴黎大学的镭研究所的科研经历, 是居里夫人培养的唯一一位中国的博士。在课堂之外, 施教授将居里夫人的各种逸事对同学们娓娓道来, 吴健雄在了解居里夫人的事迹后, 在崇拜的同时倍感亲切。在施教授的耐心教导之下, 吴健雄撰写了优秀的学士毕业论文, 名为《证明布喇格定律》。1934年, 她带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母校毕业。1936年, 吴健雄赴美在物理大师云集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继续深造, 1940年获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博士学位, 之后又获美国普林斯顿、耶鲁和哈佛等著名高等学府的理学博士学位。在多年的科学研究生涯中, 吴健雄在物理领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推动了世界现代物理的发展。博士在读的时候, 吴健雄就参与了“曼哈顿计划”。在制造原子弹的工作中, 她克服了连锁反应无法延续的关键问题, 被誉为“原子弹之母”。她对著名的“β衰变中矢量流守恒定律”与“弱相互作用下的宇称不守恒”进行了验证, 并且被世界各国的政府与著名的大学授予了诸多荣誉、奖励与学位等, 成为了真正的“世界物理女王”[1]。

二、卓越的科学贡献

吴健雄的科学贡献涉及面广, 大多与物理学的基本问题密切相关。吴健雄主要从事核物理和弱相互作用等方面的实验研究。在44年的物理研究生涯中, 她共发表了近200篇论文, 特别在核物理上, 对物理科学发展影响深远。吴健雄是世界最早研究原子核分裂的科学家之一, 其实验结果为试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1944年3月开始, 吴健雄进入哥伦比亚大学任资深科学家, 并且获得特殊的保密许可, 以一个外国人身份, 参加当时美国最机密的、制造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尤其值得注意的是, 吴健雄在参加“曼哈顿计划”时, 不仅是非美国籍的女科学家, 而且参与了原子弹研究中最为关键的环节。这是因为吴健雄在原子核物理研究上一直有着突出的成绩, 同时也由于有美国“原子弹之父”称号的大科学家奥本海默主持了“曼哈顿计划”。奥本海默非常赏识曾经是他学生的吴健雄。于是, 吴健雄作为一名来到美国短短几年, 根本没有美国国籍的外国人, 居然参加了如此机密的一个国防科学计划的核心工作。1945年7月16日, 在新墨西哥州的一个沙漠中, 人类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它惊人的威力, 使人目盲的闪光和巨大的蘑菇状云层, 象征一个新时代的降临[2]。

吴健雄一生从事实验物理研究, 成果累累。在50年代初, 她因作出一流成绩在世界原子核物理界声名鹊起, 其最重要的贡献是:1956年她率先用β衰变实验证明了杨振宁、李政道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这次成功对世界物理学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价值, 为杨振宁、李政道提出的理论假设作出了有十分明确证据的实验结果, 李、杨当年就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宇称不守恒科学革命, 当时被认为是那一个十年中, 物理科学上最重要的一项科学成果。1959年穆斯堡尔光谱效应发现之后, 吴健雄对它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将穆斯堡尔光谱法用于生物学中大分子的结构研究;为了证实轻子数在弱作用中守恒律的有效性, 吴健雄等在深达两千余英尺的纯盐矿中安置了测量双β衰变仪器, 证明了轻子数守恒;1963年她对β衰变的系列实验工作证明了著名物理学家费曼与盖尔曼共同提出的核β衰变中的“矢量流守恒理论”。在世界物理的发展历程中, 这是首次通过实验证明了电磁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有着紧密的关联, 对随后电弱统一理论的出现发挥了关键的作用。不仅建立了一条新的守恒定律, 而且也为弱作用和电磁作用的统一成功地铺设了第一块里程碑[3]。

三、至高的学术荣誉

吴健雄的一生绚烂多姿。她不畏艰难, 敢于创新;严谨理性, 精益求精;淡泊名利, 专注科研。吴健雄以自身艰苦的努力和卓越的贡献赢得了崇高的荣誉, 她获得了除诺贝尔奖以外的几乎所有大奖。1958年, 她被普林斯顿大学授予名誉科学博士的荣誉, 这是该大学历史上第一次授予女性这种荣誉学位。吴健雄还被另外15所大学授予了名誉学位, 并且成为了美国科学院院士。1964年, 美国国家科学院将康斯托克奖颁发给吴健雄。1972年, 吴健雄开始在普林斯顿大学物理学担任教授。1975年, 她担任了美国物理学会首位女性会长。福特总统在白宫颁发给吴健雄美国国家科学勋章, 这是美国最高科学成就的象征。1978年, 她获得了由以色列沃尔夫基金会第一次奖励的奖金。1982年, 她被南京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著名的中国大学聘为名誉教授, 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1991年, 又获普平奖章。1994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首批外籍院士[4]。

吴健雄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物理学家, 她也是一位爱国者, 十分关心祖国科学事业的发展, 十分关心年轻一代的成长和培养, 用她的个人积蓄, 设立了不少奖励基金, 鼓励年轻人的蓬勃向上。她赢得了大家的尊敬和爱戴, 人们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来纪念她, 她的精神将激励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吴健雄在伯克利的导师塞格瑞 (1959年的诺贝尔奖得主) 曾经这样说道:“她的意志力与对工作的投入, 令人联想到居里夫人, 但是她更加入世、优雅与智慧。”1990年3月11日, 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宣布, 将紫金山天文台1965年9月20日发现的小行星称为“吴健雄星”。这高度赞扬了吴健雄在物理科学领域对人类的杰出贡献与辉煌成就, 就像“吴健雄星”一样灿烂于寰宇, 垂范于后世。

参考文献

[1]李霞论.吴健雄的科学精神[J].技术与创新管理, 2007 (2) .

[2]陆埮.吴健雄教授的科学贡献[J].物理与工程, 2008 (4) .

[3]肖太陶.吴健雄与物理学史上的三个判决性实验[J].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6 (5) .

篇4:试论居里夫人的科学道德

关键词:居里夫人;科学道德;科学贡献

中图分类号:G316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1)02—0125—02

爱因斯坦在《悼念玛丽·居里》中说:“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的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作出的贡献。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1]关于科学道德问题,一直为科学家、哲学家、伦理学家和社会学家所重视。美国科学社会学家默顿曾把普遍主义、公有性、超越利害关系、系统的怀疑主义作为科学家在研究工作中应遵循的四大准则;我国爱国实业家范旭东和化学家侯得榜等在20世纪30年代也提出了科学道德的“四大信条”;根据古今中外的科学伦理实践,科学道德原则主要包括为人类谋福利、为真理而献身、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人道主义等。

一、热爱祖国,忠于人民

1.把科研成果献给祖国。居里夫人对波兰的感情是如此真挚、深厚,在她看来,离开被压迫的祖国和成为另一个国家的公民差不多是一种民族的变节行为。当她发现了第一种新放射性元素时,便毫不犹豫地把它命名为钋(Polonium)来纪念她的祖国。她对丈夫动情地说:“我侨居在远离祖国的土地上,可怜的祖国已从地图上消失,但是我要让祖国的名字永远铭刻在人们的记忆中。”[2]同时,她提交法国科学院的文章《论沥青铀矿中所含的放射性新物质》还没有在《论文汇编》上发表之前,已经把原稿寄回祖国波兰。居里夫人还用实际行动支持着祖国波兰。早在1897年,她因取得钢铁磁化研究成功并完成了论文《回火钢的磁化作用》而得过法国科学协会的一笔奖金,1901年虽放射性研究上急需经费,但她还是首先偿还了这笔奖金用以支持困难的波兰青年求学。她获得的第二次诺贝尔奖金也有一部分被用于捐赠给波兰留法的学生。在俄国对华沙的强压政策有所松动时,华沙成立了放射学实验室,居里夫人参加了落成典礼,并给予了无限的支持。在华沙解放后,居里夫人就开始着手在华沙创设镭学研究院,作为科学研究和癌症治疗中心。她将从1923年开始法国居里基金会每年给与她的,她两个女儿有继承权的4万法郎“国家酬金”积蓄起来全部用于建立波兰镭学研究院。她还把美国赠与她的第二克镭捐献给了华沙,而且时常给予华沙镭研究院以帮助和指导。

2.保卫第二祖国,奔走沙场。居里夫人的爱国主义是和国际主义相统一的爱国主义,与狭隘的民族主义有本质的区别。尽管居里夫人受到法国社会的许多不公平的对待及法国科学界顽固派保守势力的冷遇和打击,可是居里夫人并不因此而怀恨法国和它的人民,相反她对她的第二祖国——法国,同样也表现出高度的爱国热情。一战期间,她停下了自己最热爱的科学研究,投身到保卫法国的战斗中。当她发现法国所有前线和后方的医院差不多都没有X光检查设备时,便立刻采取行动,集中了各个大学实验室里及各制造厂里所有可供使用的X光材料,分送到巴黎各医院。战争期间,她亲自装置了20辆X光汽车和200个X射线室,指导18个战地医疗服务队用X射线照相配合战地救护,所救助的伤员总数超过100万。300~400个法国或比利时医院都留下了她光辉的足迹。在1916—1918年中,居里夫人还训练了150个放射科护士,从1914年起她时常到比利时的各医院去,为英国远征军的20名战士讲授过放射学。

二、献身科学,不畏艰险

1.知难而上,锲而不舍。居里夫人对科学不但怀有浓厚的兴趣,而且更具有持之以恒,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当居里夫人选择“放射性”作为博士论文题目时,当时欧洲所有的实验室中还没有人深入研究射线,全部的资料也只有亨利·贝克勒尔在1896年提交科学院的几篇学术报告。面对这种情况,居里夫人没有畏难,它勇敢地选择了去迎接挑战。当居里夫人凭借自己伟大的心智所持有的勇气猜测矿物里含有尚未认识的具有很强放射性的新元素时,她又面临一个新的挑战:提取新的元素。因为假说毕竟是假说,要成为理论事实,必须由实验验证。在理化学校一所上漏下潮的破棚子里,经过对矿物仔细地进行化学分析,大量周密的科学研究和繁重的化学工艺操作,在1898年发现了称之为钋和镭的两种新放射元素。接下来是对矿渣进行了无数次的溶解、蒸发、分离和提纯,历经了三年九个月的棚屋生活,他们才从8吨沥青矿渣中提纯了0.1克纯净的氯化镭,并测定了镭的原子量。就是在极为简陋的条件下,居里夫妇进行着艰苦而卓越的提取镭的工作。

2.终生奋斗,探索不止。居里夫人将自己的生命融入科学事业的坚毅与顽强在皮埃尔·居里逝世后,表现得更是淋漓尽致。居里夫人站在她丈夫生前站过的讲坛上严肃、沉着、平静地道出了第一句话:“在考察近十年来物理学方面所取得的进步时,人们对我们在电和物质方面的概念的转变,表示惊异……。”[3]她靠着坚强的意志,靠着她的不知疲倦的努力,靠着她对科学的无比热爱,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1910年《论放射性》两卷出版、提炼出纯镭元素、制备了镭的第一个国际计量单位标准、1911年再次获诺贝尔化学奖。居里夫人晚年的研究工作是关于钋和锕的提炼。为了制备既纯又强的锕X以研究它的长射程α射线,66岁的她依然守在实验室里夜以继日,不曾间断,到了凌晨3点钟,她把最后一步手续做完,仍守候在旁边,看着锕X的沉淀……居里夫人为人类贡献了镭,治好了许多癌症患者,自己却在毫无任何防护设施的情况下从事了三十五年的镭元素研究,加上大战期间四年建立X射线室的工作,射线严重地损害了她的健康,造成她严重贫血。居里夫人为科学可以说是鞠躬尽瘁,直到逝世前的一个半月她才不得不离开自己心爱的实验室,弥留之际,她仍挂念着实验室的各种事情,她说:“各章的分段,都应该是一样的……我一向在想这个出版物……。”[3]居里夫人最后将自己的尸体也献给了科学研究。按照她的遗嘱,人们对其尸体进行了解剖,研究这种恶性贫血异常症状。她的小女艾芙在描述她的母亲时写道:“作为一个人,她能从容牺牲、奉献所有而一无所取……她拥有一颗无论处于成功或逆境都不改变的、异乎寻常的圣洁灵魂!” [5]

三、造福人类,不图名利

1.放弃申请提炼纯镭的专利。科学家对自己的发明一向申请专利,皮埃尔·居里也不例外。但居里夫妇历经千辛万苦,经过四年的“棚屋”生活发明提炼镭的技术,他们却无私地提供给了各国科学家和各国制镭的工厂。他们毫不犹豫地发表了包括制镭程序在内的全部研究成果,使制镭业很快发展起来,从而提供了更多的镭以便学者研究和医院治癌之用。在是否申请专利问题上,居里夫人曾说:“我们拒绝任何专利,我们的目的是促进科学发展,镭的发现不应该只是为了增加任何个人的财富。它是一种天然的元素,应该属于整个人类。”[6]

2.无私奉献三克镭。居里夫人一生拥有过三克镭。皮埃尔去世后,她把那一克由她和皮埃尔提炼的镭赠给了实验室,其价值超过一百万金法郎。在1921年5月20日,美国总统哈定将公众捐献的一克镭赠与居里夫人时,居里夫人却在仔细阅读完文件后说:“美国赠给我的这一克镭,应该永远属于科学;只要我活着,不用说我将只把它用于科学研究。但是假如就这样规定,那么在我死后,这一克镭就成为私人财产,成为我的女儿们的财产。这是不行的。我希望把它赠与我的实验室。”[3] 数年之后,当居里夫人为自己的祖国波兰华沙创设一个镭研究院,治疗癌病的时候,美国民众再次为她捐赠了第二克镭,她又赠给了波兰人民。居里夫人后来在其自传中回答了这个问题:“人类也不可缺少具有理想主义的人,他们追求大公无私的崇高境界,毫无自私自利之心,无暇顾及本身的物质利益。这些理想主义者因为无意追求物质享受,因此也没有物质享受的可能。”[5]即使是为了科学,也不能将科学的成果据为己有。这是居里夫人向人类贡献镭的同时,贡献的另一种价值。

3.唯一不为荣誉所腐蚀的人。爱因斯坦说:“在所有的著名人物中,居里夫人是唯一不为荣誉所腐蚀的人。”[3]居里夫人淡泊金钱,也不喜欢荣誉。居里夫人将英国皇家学会赠给她们夫妇的戴维奖章给六岁的女儿伊雷娜当玩具。一战初,她义无反顾地把她所有的一点金子加上奖章送到法兰西银行。第一次获奖后,对于每天成捆的信件,凡是索求亲笔签名和照片的,居里夫人一律寄给一张上面印有“居里夫人不愿意赠送笔迹或签名照片、恳请原谅”字样的卡片,凡是进行吹捧的信件居里夫人一律不予理睬。对于求见者,在研究室外的解释板上,会以醒目的大字注明:“居里夫人只接见向她询问专业、技术方面的人,拒绝所有关于她个人的采访。”1910年法国政府拟授予居里夫人以骑士十字勋章,但居里夫人拒绝接受。居里夫人甚至憎恨荣誉,她在自传中写到:“因为我们的努力超出了我们的力量,而且工作的物质条件太差,我们已经是极为疲倦;现在一出了名更增加我们的疲乏。打破了我们自愿的离群索居,真使我们痛苦,给我们的影响无异于一场灾难。”[3]

居里夫人一生淡泊名利。当舆论界不停地颂扬她的科学功勋时,她的自传只是这样寥寥数语:“我的生活都是一些很平凡的、很单调的小事,哪能写出一本书呢。我生于华沙一个教师的家庭。成年之后,我同比埃尔·居里结婚,有两个女儿。我在法国工作。”[5] 这个简朴的自传,就是她的风格的写照。居里夫人说过:“在科学事业中,我们应该关心的是事,而不是人。”[5] 然而在这20世纪原子时代,镭学之母是值得注意的。她高尚的道德和崇高的精神更是值得我们关注与学习。

参考文献:

[1]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M].徐良英,范岱年,编译.北京:商务出版社,1976:339.

[2]周雁翎,杨建邺,肖明.居里夫人传[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2:102.

[3][法]艾芙·居里.居里夫人传[M].左明彻,译.北京:商务出版社,1987:3-367.

[4]陈佳洱.勇于探索无私奉献——纪念居里夫人发现镭100周年[N].中国教育报,1991-01-13.

篇5:献身科学的居里夫人

早在青年时代,还在巴黎大学上学时,居里夫人放弃舒适的环境,单身住在一个简陋的阁楼上。为了省钱,更为了省时间,她科天很少买煤生火,晚上冻得受不了,就用椅子压住被子取暖;也很少去买肉吃,常常一连几个星期只吃面包。有一天,她只用一小把萝卜和斗磅樱桃充饥,学习到早晨三点时,竟累昏倒在地。

大学毕业后,她和丈夫居里一起投入科学研究工作。他们没有实验室,也没有实验设备,为了提炼纯镭,只得在一间极其简陋的类似马厩的屋子里,用一口大锅熔炼沥青矿渣。她用一根大铁棒在大锅里不停地搅拌沸腾的矿渣,常常被溶液烫伤手臂,还时时受到放射物质的威胁,但仍日以继夜地在那间小屋里操作着。经过长期实验,终于从数以吨计的沥青矿渣中提炼出十分之一克的纯镭。后来,她的丈夫居里先生不幸被马车压死,她以加倍的工作来战胜哀伤,继续研究,取得了许多重大科学成果。由于他对科学的杰出贡献,两次获得诺贝尔奖。

居里夫人将一生献给科学,却从不把科学成果据为私有。镭发明以后,她并没有把它当作“摇钱树”,而是将成果公之于世,使它能用来为全人类造福,由于贫困,她买不起一克镭来继续从事研究,于是英国妇女为她募捐十万美元,买了一克镭。当她听说在赠送证书上写着,这一克镭的使用权完全归于她时,她立即发表声明:这一克镭不应该成为我的私人财产,应该永远属于科学。

科学的道路是不平坦的,要经历艰苦的长途跋涉才能取得成果。如果没有献身科学的精神,很难保持旺盛的斗志,或者会被困难挫败,或者会受个人利益的干扰,以致半途而废。

篇6:《居里夫人的科学课》读后感

晒书城小学 杨晓玲

读了《居里夫人的科学课》,让我感想颇深,这是一本译著,是一位法国人在整理姑祖母的遗物时发现的一本笔记,记述的是作者读中学时在大物理学家居里夫人实验室里听讲座的内容,并无精彩之处。居里夫人是一位谦虚忘我的人,当她获得金灿灿的奖章和奖金时,她是那样的从容和不声张。当她朋友劝他申请专利时,居里夫人谢绝说:“不应该这样做,这是违背科学精神的,不应当借此谋利。”她把大量奖金赠送给波兰的大学生,贫困的人民,实验室的助手…… 居里夫人对科学研究比对自己身体健康还重要,她因长期在实验室而患上了许多疾病,但是她没放弃科学研究,带病坚持做实验,搞研究,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她把一生献给了伟大的科学事业。

居里夫人留给我们的品德是:要有热爱祖国、报效祖国之心;生活上又简朴,要依靠自己力量去谋求设生活;要有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不虚度一生;要勇敢、自信、坚强、乐观面对一生。只是这本笔记记述的故事发人深省,尤其是在当今中国的科学界、教育界。顶级的大科学家整天在干些什么?要带着研究生做实验,处理实验结果,还要出思路写论文,审论文;要出席各种会议,与研究有关或无关的„„像居里夫人这样生前就已享誉世界的大科学家,是不是更无暇去做科研目标以外的“杂事”了?这本笔记记载了几十次讲座的内容,居里夫人用玻璃瓶、试管、水槽、天平、鸡蛋这些普通的物品给中学生演示物理学的一些基本内容,原理简单,方法智慧。在俗人看来都是大学者不屑于做的一些“小儿科”,但是居里夫人做得很认真,很投入,使我悟出了一个道理:要取得好成绩,是不容易的;要有所成就,更不是轻而易举的,必须付出艰苦的劳动。在我们现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更应该向居里夫人学习那种认真,执着的精神。在看到她让孩子们摸一摸天平秤的部件时,我想起了一位早教专家说的,教孩子认识一个东西,要通过看、听、摸、尝、等步骤全面认识,比如认识一个“西红柿”,首次告诉他这是“西红柿”,它是红颜色的,你来摸一下,很滑,尝一下,又酸又甜,这样让孩子全面认识一个实物。

我是多么渴望像居里夫人那样,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到科学的世界里去探索,去揭开自然界中一个又一个秘密。而今,同居里夫人对照,我真感到惭愧,平时我做事没有恒心,一旦碰到难一些的题目,就不愿多动脑筋,一次做不出来,就渴望得到别人的帮助,希望他们能帮我完成„„ 古语说的好:“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因此,从平时开始,就要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独立思考,认真钻研,不怕困难。今后我一定要学习居里夫人的顽强进取精神,刻苦学习,勇于实践,努力攀登科学高峰。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为祖国培养更多的像居里夫人那样的科学家,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奋斗终身!据我了解。我们的家长中理解、支持提高子女科学素质的人不多。中国城市家长安排子女参加课余培训班“成瘾”已久,内容多是与应试教育密切相关的“奥数”或课程加强班,再有就是幻想另辟蹊径能够走向成功的文艺、体育班。那种不加分的“航模”班、“环保”班不受欢迎,报名时门可罗雀。教育研究圈里的人聊起来,认为其中除了浓重的功利思想外,还与对教育理解的肤浅有关。小孩子学会了画两笔,弹只曲子,做几个空翻,这项成果是显效的,家长都能看懂,甚至可供炫耀。而科学素质对于人来说是一种潜质,是在孩子幼年难以显示而又受益终生的。一位母亲规定孩子每天要当她的面背半小时英语。时间一到,上初中的男孩如约开始。发音的错误、用词的错误、句式的错误接二连三,不懂外语的母亲全然听不出来,一脸的满足。这里要说明的是,数理化课程不能代替科学课。科学课的内容应该是科技史、科学的思维方法等。即便编写出教材,开设了科学课程,谁来讲课也是个问题。习惯于在课堂上讲述课本知识,而缺乏探索实践体验的教师很难讲好科学课。

篇7:岳武穆夫人李孝娥女士事迹

李安

一、引 言

汤阴地处豫北太行东麓,虽非富厚大县,乃豫、冀、鲁、晋诸省交错地带之枢纽。殷商时期,乃政治文化中心地带,县东司马泊曾为殷太甲之居所,县北羑里城,本商朝狱址,纣囚文王於此,迄今仍存文王演易台遗迹。武王伐纣成功,筑霸台於县东;又封有功筑爵城於东南;附近邶城系纣子武庚受武王赐封之地;魏将城乃信陵君杀晋鄙之故垒。县西更有驰名之浣农村,即晋书所载「此嵇侍中血不可浣也」之嵇绍赴义处。此文化古老之区,陇西李氏早有卜居者,历代之中,多有贤哲,如明朝之李燧,字成器,系宪宗成化八年(壬辰、西元一四七二年)进士,官至工部尚书,以不爱财驰名当时。凡所督办事业,皆节省公帑,而成效特彰。年七十五自请退休,八十二岁卒於乡,谥曰恭敏。明朝之李禄,字宗学,系孝宗弘治三年(庚戌、西元一四九O年)进士,历官右吏、左礼部,性抗极,直言无隐,弹劾不避权责,曾奏请革罢文武官员如礼部尚书崔志端等十余人。然终为权臣所忌,外调山东参政,著有谏垣草读。清季李埙,字士调,号君山。系世祖顺治十八年(辛丑、西元一六六一年)进土,康熙年间,授福建尤溪县知县,莅任五年,除苛杂、革积弊,爱民育士,邑人德之。康熙十年(一六七一年)六月,贼寇攻城,因孤守无援,恐伤百姓,挺身就擒。被绞死市街时,痛骂叛逆,不肯屈膝,观者莫不落泪,叹称忠烈。除上举诸贤外,女性之最足称者,乃民族英雄岳飞(谥武穆,封鄂王)夫人李孝娥女士,但以世人多悉岳母姚太夫人之教忠,甚少深知其夫人李氏之懿行。今中国历史学会「史学集刊」第六期徵稿,爰就考证所及,申述其事迹,以就正於贤达。

二、结婚时间与家庭生活

岳武穆十六岁(西元一一一八年)时与夫人李氏结婚於汤阴县东南三十五里程岗村故里,次年六月生长子云。二十四岁时亦即靖康元年(一一二六年)三月生次子雷,皆在程岗。二十八岁亦即建炎四年(一一三O年)十一月生三子霖,三十三岁亦即绍兴五年(一一三五年)四月生四子震,三十七岁亦即绍兴九年(一一三九年)三月生五子霆,则均在南渡后寄居之地。又有二女,长名安娘,次名银瓶。据岳珂撰「武穆行实编年」载:「武穆遇诸子尤严,平居不得近酒,为学之暇,使操畚锸,治农圃。曰:稼穑艰难,不可不知也。」复曰:「武穆奉身俭薄,居家惟御布素,服食器用取足而已,不求华巧。」又云:「武穆乐施疏财,不殖资产,不计生事有无,所得锡賫,率以激犒将士。兵食不济,则资粮於私廪,九江有宅一区,聚家族之北来者。有田数顷,尽以赡守冢者。」於此得见武穆之家庭生活与教子有方。

三、传 略

岳夫人生平事略:载之岳氏宗谱(即金佗宗谱)。所生五男二女,宗谱皆有详载。大陆未陷匪之前,汤阴岳氏宗祠,嘉兴金佗祠(岳珂后裔),宜兴唐门庵岳氏宗祠(岳霖後裔),均有珍藏。

日本国会图书馆所收藏者名曰「金佗祠事录」,按宗谱纪载岳夫人李氏传略原文如次:

「夫人名娃,字孝娥,年十八归於王,时政和八年(一一一八)戊戌也。敬事尊嫜,懋著阃德。越己亥,长子云生。及王秉节钺,夫人日夕佐王筹军事。王出军,夫人必至诸将军家存问其妻子,以故能得将士欢,咸愿为王尽死。王尝赴行在,部下军有谋叛者,夫人廉得之,不以言。一日会诸将於门,立命捕斩叛者,一军肃然,其应变定猝类如此。先封正德夫人,晋秦国夫人,加封楚国夫人。附会狱成,与子雷等徙岭南。蛮烟瘴雨,流离琐尾者二十年。孝宗卹录时,年已六十余,始由岭南以言旋,再享从前之封号,诸子并与补官,孙枝竞秀,门祚再兴。淳熙二年(一一七五年)寿终江西,赐葬江州。」

四、懿 行 岳夫人懲行,於上述传略,可知梗概。其有更足称道者,乃武穆之孝其母,实多得力於其妻,此於「武穆行实编年」所述「出师必严饬家人谨侍养,微有不至,责罚自妻始。」可以知之。

宋史称岳飞有曰:「善以少击众,欲有所举,尽召诸统制以谋,谋定而後战,故有胜无败,猝遇敌不动,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岳武穆练军之所以能成钢铁,每战必胜,无敌不克者,除谋而後战之外,要在平时与士卒共甘苦,深得部属及其军眷之人心。而此项基础工作,亦多得力於夫人之协助,此於武穆行实编年亦有如下纪述:

「诸将远戍,武穆使夫人至其家问劳其妻妾,遗之金帛,申殷勤之劝,人感其诚,各勉君子以忠报。其有死事者,哭之尽哀,辍食数日,育其孤,或以子婚其女。土卒有疾,辄亲造抚视,问所欲,至手为调药。」

又「武穆行实编年」载:「武穆旁无姬妾,蜀帅吴阶素服武穆善用兵,欲以子女交欢,尝得名姝有国色,饰以金珠宝玉,资奁钜万,遣使遗武穆,次汉阳,使者先以书至,武穆读之甚不乐,即日报书,厚遣使者,而归其女。诸将或请曰:相公方图关陕,何不留此以结好?武穆曰:『吴少帅於飞厚矣。然国耻未雪,圣上宵旰不宁,岂大将宴安取乐时耶?』左右莫敢言。玠见女归,益敬服以为不可及」。

於以上纪事,得见武穆之志切雪耻复国,生活谨严。并得间接以知其特重夫妻情感,不复另纳妾室,其对夫人也如此,夫人对之自必更属情意笃实,是以宗谱列传誉之曰「懋著阃德」。

按宋史岳飞传亦有纪曰:「家无姬妾,吴玠素佩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旰,岂大将安乐时!』却不受,玠益敬服。」

五、处变与终年

「莫须有」冤狱案兴,高宗赐武穆死于大理寺狱,长子云及张宪由杨沂中监刑斩于市(今杭州)。武穆死後遗族由杨沂中、俞俟差遣得力官兵解送广南(今广东岭南)拘管。张宪死後遗族由王贵、汪叔詹差遣官兵解送福建拘管。每月仍令所拘州县具存亡以报朝廷。家产由汪叔詹、俞俟逐一查点抄没入官。而武穆家中所存,除御赐玉带,宝剑及自置图书数千卷之外,只有钱九千缙。当起解时,不许年方数岁之孙公子岳甫(云子)与其母一并上路,岳云妻巩氏悲愤填胸,图自杀死。岳夫人闻之曰:「以吾夫之贤,可使无後乎?」於是止痛不哭。忍辱含垢,流徙岭南,抚教子孙,其秉性之坚强,处变不惊,异於常人。终以武穆精忠贯日月,冤狱被诬陷後二十年,得以大白,夫人方得由岭南携子孙辈以归。武穆与子云先後追复原官,其余四子与孙岳甫同受特别录用。迨後武穆赠太师,封鄂王。夫人特复楚国夫人。所生五子及孙岳珂亦皆封侯爵。兹录孝宗於即位之年亦即绍兴三十二年十月十六日径岳夫人楚国夫人文告於下:

「荣悴有时而不同,忠邪既久而自判。昔飞以篆车絺冕,备大将之多仪;而李以文驷雕轩,正小君之显号。系疆宗之鼎盛,何奇祸之骤兴?殆兹天定之时,宜尔邦诬之辨。前楚国夫人李氏,柔洁以为质,俭勤而自修,处安荣不闻骄妒之愆,居患难不敢幽闲之操,阖门远徙,阅岁屡迁。眷念前朝既下生还之命,志伸今日,再加甄敍之封。锡以土田,为其汤沐,子孙并仕,顾惟晚岁以何忧?门户再兴,尚识大恩之所至!可特复楚国夫人。」

按岳母姚太夫人及其夫人同受国家赐葬,母葬於今九江之株岭山,妻葬於今九江太阳山。据九江府志载,李夫人墓,在今九江县(宋德化县)白鹤乡太阳山之麓,去姚太夫人赐茔约十里。现因地名更易,道路变迁,实在九江县黄金乡之山口桥,去姚太夫人赐茔约五里,去县治南约四十里。其地环峯面日,形势颇佳,系淳熙二年(一一七五年)孝宗赐葬。明嘉靖间因宸濠倡乱,居民星散,岳氏子孙,逃避无存,其墓遂为陈姓掩没,且於嘉靖十年(一五三一年)盗葬其先人陈崖叟於其上,因之岳陈二姓构讼百年以上,各执一词,久未能结。乾隆五年(一七四O年)由巡道李根云知府施廷翰知县景师毅定案:略以陈崖叟之坟,盗葬已久,免其起迁,即於陈墓之上,三丈以内,砌筑拜台,状如坛壝,竖立李夫人墓碑,以为神依之所。并由道、府、县守土各官列衔,声敍原委,另镌一石,坚立墓侧,永禁岳陈二姓再添葬并擅伐树木,此案遂结。抗战胜利之後,笔者询据九江人土面告,谓墓前拜台久已倾圮,墓石及声敍碑尚存。墓石文为:「宋岳忠武王夫人李氏之墓」,声敍碑在墓石之左,对於夫人墓地,辨证极详,凡此均足见李夫人寿终与墓地之所在,亦因其贤德,其後人与後世官府乃经百年以上之涉讼查证,而必为其墓地结案也。

另曾文正公日记有谒岳母暨岳夫人墓纪行一则颇富参考价值,兹并录於下:

「岳武穆王母姚太夫人之墓,在九江西南四十余里,至沙河镇上岸,又陆行八里许,墓上地名株岭,山水粗顽,非佳城也。再入山,谒岳武穆之配李夫人墓,墓去沙河镇十二里许,在株岭姚太夫人墓之西,名曰太阳山,坐北朝南。坟下三丈许,有陈崖叟坟,岳夫人墓不知其初所,据明弘治九年童某修县志,以为葬在此。厥後嘉靖六年何某修志,以为不葬在此,系与姚太夫人合葬株岭也。嘉靖十年陈氏坟遂葬於下方,至崇祯二年,岳、陈构讼,逑至本朝康熙、雍正,讼百余年不决,至乾隆五年,九江府知府施君廷翰判断,定于岳夫人实葬於此,陈氏坟因其太久,亦不复迁,二姓皆永禁葬坟,遂为定案。详巡道李君根云批,亦以童志为断。今详文并批,皆刻於东一碑石,西一碑石系乾隆十年县令禁刍牧者。墓有古树,皆乾隆中所禁,近年亦枯朽矣。」

六、结 语

综观上述,可知岳夫人乃我中华历史上一位了不起的女性,她是早昔「庄敬自强,处变不惊」的实行者,更是从事妇运,照顾军人家属的倡导人,以实际行动,襄助岳武穆竭忠尽孝。无如其时秦桧为金人「间谍」,受兀术指使,必杀岳飞,迎合奏桧以讨好权势之徒,乃恶意诬蔑,讹言岳云系飞养子,并非己出,张宪系飞女婿,故乐於效命,殊不知岳云出生年时,宗谱可考,岳飞长女嫁婿高祚授承信郎,幼女十三岁即因父难投井死。凡更云武穆有两位妻室,前者改嫁,後者续娶,以致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有「故妻流随淮卒」之纪载,李心傅撰「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亦同讹误,录有「妻刘氏,後改适,在世忠军中,飞遣钱三百千,奏闻。」一条。实则,详考岳武穆文集、韩世忠文集,均无此项奏书。况且除了上节所录岳夫人传略可资辨正以外,查之建炎四年(一一三O)七月岳飞上奏於朝的公文中即有「乞将母妻为质」之语,兹录原文於后,以见岳武穆之心志及其夫人当时已在军次,更足以为「家无姬妾』的一则考证:

「照得飞近准指挥,差飞充通泰州镇抚使,仰识朝廷命之意,除已一面起发前赴新任外,契勘金贼刘寇侵虔,其志未艾。要当速行剿杀,殄灭净尽,收复诸路。不然,则岁月滋久,为患益深。若蒙朝廷允飞今来所乞,乞将飞母妻为质,免充通泰州镇抚使,止除一淮南东路重难任使,令飞招集兵马,掩杀金贼,收复本路州郡,伺便迤逦,使山东河北河东京畿等路,次第而复,庶使飞平生之志,得以少快,且以尽臣子报君之节,谨具申尚书省,伏乞钧慈详察,特赐敷奏指挥施行。」

按此奏具「武功大夫昌州防御使通泰州镇抚使兼知泰州」武穆其时任职官衔,全文见岳珂「金佗粹编」及钱汝雯编「宋岳鄂王文集」— —民国五十四年台北中国文献出版社景印。

篇8:居里夫人:为科学也为教育

1907-1908年问,居里夫人担任一群孩子的基础物理科教师,对他们进行一种特别的教育尝试。她的学生伊莎贝尔·夏瓦娜详细记录了当时物理课上的情景。事隔一个世纪,居里夫人早已离我们远去,伊莎贝尔·夏瓦娜也静静地走了,可这本珍贵的笔记却从地窖中苏醒,绽放出绚丽的光芒,映射出居里夫人在讲台上的优雅和自如。

平凡中成就着非凡

很难想象一位世界大师的课堂如此浅显易懂。讲到阀门,她说:“这个罩子用一种膜绷紧后包上,就像一个果酱罐子。”(P28)如果说天平的臂长与砝码之间的关系还有些抽象难懂的话,居里夫人便问大家:“你们玩过跷跷板吗?”(P80)孩子们立即明白了。正是这没有任何华丽修饰的语言让孩子们明白了什么是科学,怎样才能从事科学研究。

居里夫人的科学课总是从生活中那些司空见惯的事讲起。从空气、真空、呼吸到水力抽气泵、气体打火机、白炽灯泡;从鼓起的自行车轮胎到先进的气压计;从让一颗鸡蛋浮起来到让装载着成千上万吨货物的轮船漂洋过海,安全到达彼岸……从平凡到非凡,那么自然地带孩子们到知识的海洋里尽情畅游、嬉戏。“埃莱娜和让将一个杯子里的铜末进行称重……让应监督艾莱娜……弗朗西斯称铜屑”(P75),孩子们在快乐中感受着科学。观察身边的小事情,发现科学的大道理,这恰好是一位科学家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所以这些“合作班”的学生一个个紧跟居里夫人的步伐走入科学的殿堂:弗朗西斯·佩兰22岁进入物理学研究领域,1951年被任命为法国原子能委员会的高级代表;伊雷娜·居里1935年与丈夫约里奥分享了诺贝尔化学奖,1937年成为巴黎理学院教授;伊莎贝尔·夏瓦娜成为一名著名的化学工程师……

教授孩子们物理,却没有配置齐全的实验室、没有精密的测量工具,仅仅是“厨房用的”(P75)天平、猪的膀胱,连气压表也得自己动手制作,可这份简陋并没有影响居里夫人的教学效果,相反“这里隐含的智慧就是人们完全可以用最基本的、最简陋的古典的仪器去探究最前沿的科学问题”。“对于科学教育来讲,更应该让孩子们了解自然界中各种物理量的因果关系,通过普通的、生活中能够找到的测量手段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让孩子们在自己的能力所及和知识所及的背景下去探究自然,成为自然的主人”。

伟大的人文情怀

居里夫人为孩子们开设了化学、数学、文学、历史、现代语言、自然科学、模型和绘画课,并特别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她为孩子们想得很全面,人文与科学并道而行,手与脑全面开发。一向严肃的她在课堂上却表现出少有的幽默,“佩兰先生很强壮,请用嘴来吸气,”当她知道再吸空气有可能致使膀胱爆炸时,又极富幽默地阻止佩兰继续实验,“我们不愿意谋害佩兰先生吧”(P28)。就连标题也是那样亲切“水是如何到达水龙头的”、“怎样使船浮起”、“让鸡蛋浮起来”……居里夫人注意教学的每个细节,她不断激发孩子,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今天我们将看看哪些孩子心灵手巧”(P107)。因为也曾做过一段时间的老师,我发现适当结合孩子自己的情况举例能增强孩子的注意力,或者对天真的他们来说,这简直是一种荣耀。显然,居里夫人早在一百多年前就注意到了这一点,“住在玫瑰泉的让·郎日万家的自来水来自罗宾逊山坡上的蓄水池。而伊雷娜和阿林住在克雷曼大道,他们家的自来水则来自蒙苏里公园附近的一个大蓄水池”(P62)。

居里夫人理解孩子好动、好奇的天性。讲天平,她“让孩子们都来摸摸实物”(P75);讲水力抽气泵,她“不时让孩子们伸出手试一试当手指靠近抽空气泵的管子时,是否感到手指被吸住”(P26)。她像一个魔术师,将一切玩转于指间,给孩子们展示着科学的变化缤纷、色彩斑斓。上有关喷泉的课,“居里夫人在水中加入一些荧光粉,荧光粉在水中散发出草绿色,再倒入一头是漏斗形一头是尖形的容器中。尖的一头稍微倾斜,绿色的水流闪烁着喷出,孩子们睁大眼睛看着,赞叹不已”(P48),完全融入到科学带给他们的奇妙世界中。讲物体的密度,居里夫人拿出“两个杯子,一个杯子里有水和油,油浮在水上,因为油的密度比水低。另一个杯子里是油和酒精,油沉入底部,因为油比酒精的密度高。由于油浮在水上而沉于酒精,那么如果我们将水和酒精混合在一起,这样油就会既不沉于底也不浮在水面。大家看到,油形成个球状,非常好看”。“每个孩子都做到了使油形成一个黄色的球悬在液体中。孩子们都十分高兴”(P110)。这一个个魔术般的实验背后融入了居里夫人对教育的思考、对孩子的真爱。

居里夫人在教孩子学科学的同时也在教他们学做事、学做人。她教孩子们自己做气压计进行测量,她要求学生主动创造条件克服面临的困难,而不是被动等待、索取。她培养孩子们做任何事都要细心,不要太鲁莽。居里夫人在自己的课堂上既诠释着科学精神,更谱写着人文关怀。

科学就是科学

科学就是科学,容不得半点儿马虎,《居里夫人的科学课》淋漓尽致地体现了这一点。哪怕是极其细小的一个动作,居里夫人也会规范,“要注意,天平有止动件时,应先止动再放要称重的东西”(P76),“一个学生在做电池时搞得乱七八糟,玛丽气红了脸,说:‘别对我说你事后会清理干净,在安装或实验时就不应把桌子弄脏。”’(P16)当孩子们回答水银比水重时,居里夫人的答案非常严谨:“基本正确,但不完全对。”又进一步问孩子们:“一小滴水银是否比一瓶水重呢?”在这种循循善诱中居里夫人向孩子们讲明白,只有体积相同时,水银才比水重,所以准确地说,应该是“水银的密度比水大”(P22)。可讲到第五课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时,让·郎日万又一次回答“是铅块最重”,这次,居里夫人的语气似乎极其严肃,“不应说最重,而是密度最大”(P86)。居里夫人一丝不苟的教学,使孩子们正确掌握了密度。

她很注重实验教学,她的每节课都由一系列实验构成。她“让孩子们亲自动手操纵一下水力抽气泵”(P35);讲授水传递压力时,“每个孩子都重复这个实验,非常感兴趣地看到左边的塞子按下去,右边的塞子就起来了”(P38);“让我们来做实验”之类的话贯穿着她的整个教学过程,孩子们在实践中探索着科学真理。她的教学不是机械的概念灌输,而是朋友般的合作探究,在课堂上她仅仅是位引导者,孩子们才是课堂的主人,他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一遍遍

地尝试着,品味着成功与失败。“弗朗西斯、皮埃尔和安德烈一起称这三根棍子”,“三个立方体,伊雷娜、埃莱娜和玛格丽特分别称重”(P86),“保罗和让先称一个空瓶子……然后装满水称……弗朗西斯去称一个更小的瓶子”(P87)。除了实验,居里夫人也不忘记在课堂上进行适时归纳,培养孩子们的理性思维。《居里夫人的课堂笔记》中演绎法和归纳法贯穿始终。

她指导孩子们不仅要进行定性研究,更要进行科学的定量研究,“大气压的力量很大,可把水提升到10米高,却不能提到11米高”(P50),“大气压可将水银提升到0.77米”(P52),“用同样大的力气,水银升起的高度只相当于水的1/13”(P54),“圆筒受到的浮力恰好是它所排出的水的重量”(P70),“一个漂浮体应排出的水量等于它自身的重量”(P104),一个个鲜活的数字,一组组精确的对比,让孩子从对科学的猎奇和惊叹转入严密的科学思考、严谨的科学实验。

科学工作需要潜心钻研、步步深入,同样,好的教育也需要循循善诱,让孩子充分理解科学原理。居里夫人做到了,她的课程设计、课堂设计对此都有体现。就拿生活饮用水怎样流到每个人家里这个问题而言,她首先为孩子们讲了连通器,孩子们明白了连通器里的水位始终是等高的,所以高处的水自然会流到家里来。一个问题解决了,另一个问题又提出来了,“但是如果取的是比蓄水池低的河流里的水,就要用水泵了”(P62)。水泵是怎么回事?因为有关于真空和大气压的教学,对孩子们来说比较复杂的活塞式的水泵及用水泵抽水的全过程甚至不用讲都已明白了。传统物理教学中一道道的难题在居里夫人的课堂上轻松地化解。

掩卷沉思,《居里夫人的科学课》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她的深入浅出的教育风格、孩子们在课堂上开心的笑容和她对科学的严谨,更是对当前科学教育的深刻启迪。我们的科学家也不妨抽出点时间走进孩子们的课堂,因为“科学的终极价值是人文价值”,在中国科协2010年年底为该书举行的研讨会上,北京二中高级教师朱广簪如此感慨。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韦钰表示,“没有什么比我们未来一代具有科学素质、具有科学精神更重要的了”。只有科学家们亲自走进课堂,孩子们才能零距离真正地感受科学研究,体会科学研究的酸甜苦辣,传承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爱因斯坦曾这样悼念居里夫人:“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己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身上。她在任何时候都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公仆,她的极端谦虚,永远不给自满留下任何余地。一旦她认识到某一条道路是正确的,她就毫不妥协地并且极端顽强地坚持走下去。”这些美好的品质在她给孩子们上科学课的过程中展现无遗,这样的言传身教怎能不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呢?一百年后的科学家是否更应该具备这种精神呢?为科学也为教育!

胡长炜先生说:“教育也是一门科学。”当打开《居里夫人的科学课》时,难免有些惊讶,“怎么没有一道题”?然而,就是这没有一道题的课堂,让孩子们体会到了科学的快乐,最终一个个成为著名的科学家。

篇9:科学家的事迹

事迹:牛顿1661年入英国剑桥大学三一学院,1665年获文学士学位。随后两年在家乡躲避瘟疫。这两年里,他制定了一生大多数重要科学创造的蓝图。1667年回剑桥后当选为三一学院院委,次年获硕士学位。1669年任卢卡斯教授直到1701年。1696年任皇家造币厂监督,并移居伦敦。1703年任英国皇家学会会长。1706年受女王安娜封爵。他晚年潜心于自然哲学与神学。

成果:牛顿在科学上最卓越的贡献是微积分和经典力学的创建。

【爱因斯坦】

事迹:爱因斯坦1900年毕业于苏黎世工业大学,并入瑞士籍。1905年获苏黎世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在伯尔尼专利局任职。苏黎世工业大学、布拉格德意志大学教授。1913年返德国,任柏林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长和柏林大学教授,并当选为普鲁士科学院院士。1933年因受纳粹政权迫害,迁居美国,任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教授,从事理论物理研究,1940年入美国国籍。

成果:他创立了相对论宇宙学,推动了现代天文学的发展。【居里夫人】

事迹:出生于波兰,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世界著名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两种放射性元素,一生两

度获诺贝尔奖(第一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第二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成果:发现镭和钋两种放射性元素 【爱迪生】

篇10:科学家的事迹作文

那是一天,我和妈妈在闲逛,走到了书店。一本花花绿绿封面的书像磁铁一样吸引了我,尤其是那几个大男人威武的站立着。于是妈妈因发现我喜欢那书而买下来了。

“《科学家的故事》”我把书名读了一遍,妈妈若有所思,对我说:“这书你要认真看,尽量领悟出科学家的精神……”我听了,点了点头。

回到家后,我认真仔细的坐在椅子上阅读着这《科学家的故事》,我边读边思考着。书中记载着54个科学家如何研究的故事。其中我对几个科学家的行为比较深刻。

牛顿,相信大家都听过了吧?他是一个举世闻名的伟大科学家,从小就沉默寡言,不爱说笑,整天醉心于科学研究。

有一次,牛顿宴请客人。饭菜准备好后,客人还没来,牛顿就到实验室里去了。客人来后,却不见牛顿出来,大家为了不打扰他,于是自己吃完饭就悄悄离去了。牛顿猛然想起请客之事,马上出去。看见饭菜吃完,自言自语地说:“我还以为忘记请客了,原来我已经陪客人吃过了。”说完,又回去继续研究了。但他却忘记自己还没吃过饭呢!

想起牛顿这样认真的做实验,做的那样如痴如醉,我不禁羞愧万分――每当我做作业时,写着写着,心总会被弟弟玩耍中的笑声揪去,弄得作业总是写得比别人用时间多。

另外,我还敬佩一些不贪恋财富,热爱祖国的科学家。

像居里夫人等,她历经了千辛万苦,终于得到了镭的提炼方法。可她没有申请专利换取巨额财富,而是毫无保留地公布了这种提炼方法。她还说:“镭不应该使某一个人发大财,而是属于大家的!”

还有钱三强等,他在法国住了,发表的研究论文达40篇。这些骄人,优异的成绩为他赢得了地位与名誉。很多同窗好友都认为钱三强会继续留在法国,进一步攀上科学的高峰。然而,前三强并不这样想,他惦念战火中的祖国和在苦难中挣扎的亲人。我想:他一定是认为祖**亲永远是自己的母亲,所以要为祖**亲献出自己的一份绵力,为祖国做贡献。可能这就是所谓的“”爹亲娘亲不如祖国亲了吧!

上一篇:公司培训心得体会报告下一篇:走马观花话重庆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