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课题研究题目

2024-04-11

农村小学课题研究题目(共6篇)

篇1:农村小学课题研究题目

论文题目:农村土地违法及管理问题研究

学 生 王会庭 指导教师 马俊堂

摘要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土地制度是农村的基础制度。要按照产权明晰、用途管制、节约集约、严格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要从法律层面探索研究遏制和解决农村土地违法问题的有效途径,努力实现行政执法的速度、效率与司法公正、公平的有机统一,维护和保障正常的土地管理秩序。本文从农村土地违法和管理现状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农村土地违法的类型和特点,土地管理层面存在的问题,对违法成因进行了分析。从法律、制度和现实层面探究了新的历史时期农村土地违法及管理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从全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创新土地管理方式,探索司法介入的新途径、增强行政执法的刚性,建立解决农村土地违法及管理问题的长效机制提出了推动解决农村土地违法及管理问题的政策措施和司法主张。

关键词:农村土地

违法与管理

研究

目录 农村土地违法及管理问题的现状分析 ……………………………2 1.1 农村土地违法问题的现状分析 ……………………………………2 1.2 农村土地管理问题的现状分析……………………………………2 1.3 农村土地违法问题的成因分析 ……………………………………3 2 新的历史时期农村土地违法及管理面临的困难与挑战……………3 2.1 法律本身不完善,可操作性差……………………………………3 2.2 大农业占用耕地缺少规范,给耕地保护和土地违法造成巨大压力 2.3 未批先建是目前土地市场混乱的主要原因………………………3 2.4 土地供需矛盾增大,是导致未报即占的根本原因………………4 2.5 土地管理体制不顺,监管执行力度不足,地方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难以独立行使执法监察的职权,行政处罚的效力不明显……………4 3推动解决农村土地违法及管理问题的政策措施和司法主张………4 3.1健全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创新土地管理方式………………………4 3.2 探索司法介入的新途径,增强行政执法的刚性…………………5 3.3 建立解决农村土地违法及管理问题的长效机制,综合解决农村土地违法问题………………………………………………………………6 4 结论……………………………………………………………………7 参考文献…………………………………………………………………8

前言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土地制度是农村的基础制度。按照产权明晰、用途管制、节约集约、严格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要实现这一目标,不仅要从制度层面加以规范和完善,更要从法律层面探索、研究遏制和解决农村土地违法问题的有效途径,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加大土地行政案件的执法力度,实现行政执法的速率与司法公正、公平的有机统一,维护和保障正常的土地管理秩序。农村土地违法及管理问题的现状分析。

农村土地违法问题量大面广,影响全局。违法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非一时所能解决,必须坚持标、本兼治,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多种手段,综合施治,对症施策。要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必须深入农村了解土地违法问题的现状、特点及成因,从而追本溯源,查塞清淤。

1.1 农村土地违法问题的现状分析。

以抚宁县为例,2008年至2011年间,共立案查处违法案件912件,其中破坏耕地123件,未经批准占地789件,总占地面积252.93公顷。主要表现及特点:一是地方政府成为违法用地的主体,一些重点项目未批先占、未供即用现象突出。这类违法用地的特点是面积大、耕占比高。二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受短期利益的驱使,默许、支持甚至参与违法用地。表现为与违法占地者私下签订承包、出租合同建砖厂、纸厂、训练场、铁选厂,砂石堆积场、修配厂等,导致 “以租代征”等土地违法行为的发生。三是农民违法违规建房问题较突出。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居住条件的改善以及部分农民存有通过拆迁获利的思想,另外部分镇对宅基地审批进行控制实施冻结等方面,农村违规建房有所抬头。四是以新农村建设、农业结构调整名义进行违法用地。特别是近年来抚宁县以生猪为主的畜牧养殖业迅速发展,因而养殖业占地面积迅速增加,呈现了一些地区以养殖为名建农宅现象,其随意性到了可以在占用任何土地甚至是占用基本农田搞养殖业或建农宅。五是大规模机械化作业,毁地采矿、挖沙案件频发。严重破坏了农业基础设施、耕地(多为基本农田)和生态植被。

1.2 农村土地管理问题的现状分析。

农村土地管理的执法主体主要是国土资源部门,又主要由国土执法监察大队负责对土地违法案件受理。在具体实施管理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执法力量薄弱。仍以抚宁县为例,该县4个监察执法中队的10余人,负责全县11个乡镇、3个管理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和2个街道办事处,1617.5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土地违法案件的巡查、受理和查处。执法人员经常处于被动应付、疲于应对的状态。二是乡镇国土所执法资源缺失。国土部门实行省级垂直管理后,增强了土地管理的刚性。但由于基层国土所改革迟迟不到位,不仅人员少(平均每个乡镇不足3人),而且缺乏执法权,只能承担巡查、报告、信息反馈等职能,对正在发生的土地违法行为无力制止,迟滞了执法的最佳时机。三是执法手段缺乏有效性。目前土地案件取证难、制止难、执行难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尤其土地执法部门缺乏有效的行政强制措施,《行政强制法》实施后一些地方法规规定的行政强制措施,因没有上位法依据而取消,严重影响了土地执法的效率和效果。四是行政处罚执行到位率低。从执法实践看,拆除建筑物使违法者付出惨痛代价,是最有威慑力的处罚,也最能震慑违法者,但据全国统计,国土部门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案件的执行率不足10%,致使一些违法者有恃无恐。五是部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配合。一些土地违法案件涉及多个执法部门,而在具体执法实践中,执法部门之间或缺乏沟通联系,或相互之间推诿扯皮,致使违法行为形成事实,因此贻误了执法的最佳时机,也使执法工作处在被动状态。

1.3 农村土地违法问题的成因分析。

诱发农村土地违法问题的原因是多样的,归结有四个方面:(1)法制观念淡薄,法律意识差。农户认为承包田是自己的,想建农宅就建农宅,想占多少就占多少,造成你建我也建的无序局面。(2)利益驱动,知法犯法。特别是在国道、县城、南戴河旅游度假区和城乡结合部,明知违法也一意孤行,擅自占地建筑,使违法行为成为事实。(3)先上车后买票。为了上项目,明知没有土地指标,就采取欺瞒或变通的手段,先开工建设,再补办相关手续。(4)法律法规不完善、不配套,存在缺陷。衔接不紧,有的相互矛盾,令执法者无所适从。新的历史时期农村土地违法及管理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且正在发生新的变革,推进农村土地改革发展既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体现在:

2.1 法律本身不完善,可操作性差。

目前的《土地管理法》虽经一再修订,但仍存在许多断层缺项,可操作性不强,难以执行到位。如法律有禁止性规定,但无相应的法律责任。《土地管理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的“禁止占用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但法律责任对违反上述规定的行为却没规定相应处罚条款。再如处罚条款规定严格,却又过于简化和单一,导致难以操作。《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七条对农村村民未经批准、骗取批准建农宅行为,只规定退还土地、限期拆除一种处罚方式。这样不区分违法情节、性质,也不区分是否符合规划,占用的是耕地还是荒地而一律采取拆除的做法,不仅难以执行,而且极易引发冲突。

2.2 大农业占用耕地缺少规范,给耕地保护和土地违法造成巨大压力。

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效、优质农业,是发展现代农业的组成部分。但在工作实践中,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耕地保护和土地执法也带来相当多的问题,农业占地缺少细致操作规范。如国土资源部和农业部联合下发的《关于搞好农用地管理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的通知》和《国土资源部 农业部关于完善设施农用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确定了一定规范,但细节规定不足,可操作性不强。再如,大农业建设用地存在着向住宅用地转化的现实可能性,边养殖边居住成为普遍现象,有违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初衷,也造成土地执法的被动。

2.3 未批先建是目前土地市场混乱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大秦铁路扩能改造、沿海高速、津秦快速铁路、承秦高速,都存在未得到合法手续项目施工方先期进场施工的问题。因补偿问题出现了群体阻挠施工、群体上访事件,甚至引起了行政复议和诉讼。这些项目占地一方面对国家、地方经济发展有益处,但另一方面因未批先建,严重地干扰了土地法律的尊严和统一,群众的不断上访也使执法工作更加困难。

2.4 土地供需矛盾增大,是导致未报即占的根本原因。

以抚宁县为例,每年建设用地需求量在3000亩以上,而农用地转用指标仅为1000亩左右,不到实际需求量的三分之一。同时全县各类用地结构不尽合理。村庄、小城镇布点分散,占用耕地现象严重。

2.5 土地管理体制不顺,监管执行力度不足,地方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难以独立行使执法监察的职权,行政处罚的效力不明显。

对责任人追究方面,遇到的阻力很大,国土部门仅有建议权,结果被处理的人往往不是级别较低,就是处理档次偏低,或者干脆没有处理。对破坏耕地移送公安追究刑事责任的,也因多种原因也难以落实。推动解决农村土地违法及管理问题的政策措施和司法主张。

解决农村土地违法及管理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从政策层面研究制定解决的措施,又要从法学角度探索可行途径,将行政执法的效率、速度与司法的公正性、公平性有机结合起来,使政策更可行、更严谨、更配套,法律更完备、更具体、更刚性。

3.1 健全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创新土地管理方式

如何把严格保护耕地与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结合起来,如何把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与维护农民利益结合起来,需要我们创新土地制度和管理方法。

3.1.1 积极推行国土管理共同责任机制。

国土资源行政执法是一项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管理工程,涉及社会的各个领域、政府的各个层面。要努力将将国土监管与执法的职能由国土资源部门向司法机关以及经济、城建等部门拓展,凝聚合力,实现建设用地批、供、用严格控制和动态监管,进而建立和健全联合执法、联动制止及查处机制,积极推行“大家用、大家管”的国土资源管理共同责任机制。目前的工作重点是,.进一步明确地方政府土地执法监管共同责任制。将国土资源管理责任向地方党委、政府及村级党组织延伸,明确地方政府党政主要负责人和村级党组织主要负责人是辖区内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的责任主体,对本行政区域内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面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计划执行情况负总责。特别是耕地保护责任纳入地方政府综合考核指标体系,层层落实责任,落实土地监管责任制,建立和完善防范违法违规用地的长效机制。

3.1.2 改革征地制度。一是界定政府征地权,主要是公益性征地。

即由国家财政出资、完全用于公共事业、非赢利性的建设用地,不能向农民征收经营性用地。二是逐步缩小征地范围,完善征地补偿机制,按照同地同价原则及时足额给农村集体组织和农民合理补偿,切实解决好被征地农民就业、住房、社会保障等问题。要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以公开规范的方式转让土地使用权,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与国有土地享有平等权益,并允许农民依法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开发经营,有效制止黑色隐形交易市场和权力寻租等活动。

3.1.3 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依法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

完善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严格宅基地管理,禁止违规多占宅基地,在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权益的原则下,依法盘活和利用好农村现有宅基地,探索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的退出和补偿机制。农村宅基地和村庄整理所节约的土地,首先要复垦为耕地,调剂为建设用地的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纳入建设用地计划,并优先满足集体建设用地。

3.2 探索司法介入的新途径,增强行政执法的刚性。

解决农村土地违法问题,很现实的意义在于把违法行为消除在萌芽状态。国土部门缺乏强制执行权,致使土地违法占地案件经常出现小案拖大、大案拖沓直至罚款了事甚至不了了之。在行政处罚得不到自觉履行的情况下,国土部门只能申请法院强制执行。而法院需要按程序办事,待所有程序走完后,违法建筑已经封顶或已搬进入住,再强行拆除不仅难度大,而且执法成本高,违法相对人的损失也大,使土地执法的严肃性大打折扣。因此,有必要在增强土地执法的行政效率上进行大胆探索。

3.2.1 违法占地查处引入司法保全措施。

如湖北省谷城县国土资源部门针对部分未批先占、乱占滥用耕地问题,在调查取证、下发《责令停止土地违法行为通知书》的同时,由县法院提前介入,拍摄违法现状,实施保全措施,终止违法行为。待处罚决定行政复议等法律程序到位后再执行强制拆除。这种做法既有效地阻止了建房农户在案件查处期间继续违法建设行为,大大降低了执法难度和执法成本,又减轻了违法建房经济损失,该县查处的20多家违法用地案件中,没有出现一起缠访和起诉案例,且制止了数十起违法占地苗头,防止和避免了违法违规建房用地势头的蔓延。

3.2.2 实行通知类准行政行为非诉案件审查办法。

为打击违法建设行为,江苏省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规范城市建设、规划、环境保护、土地管理、城市管理等行政管理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对违法建设采取强制停工措施案件审查的实施意见(试行)》。该《意见》将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停止违法占地建设案件纳入行政非诉案件进行审查,法院立案受理后,由行政审判庭听取被申请人的陈述和申辩意见,向双方当事人发出听证通知书进行听证;如果被查处的违法占地建设不及时制止,将会给国家、集体、公民或其他法人组织的合法利益继续造成损失的,可以对行政主管机关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初步审查,直接裁定责令被审查人停止违法占地建设,如果被申请人拒绝履行裁定,法院将对其强制执行。这种做法简化了国土资源部门等行政机关申请强制执行的程序,降低了执法成本,缩短了执法周期,对迅速遏制“违法占地建设”的扩大和蔓延具有现实意义。

3.2.3 探索尝试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强制执行权。

为有效、及时、迅速制止辖区内非法占地、破坏耕地等违法行为,对已通知其停止违法行为,但行为人仍继续施工的,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人民政府成立了处置国土资源违法行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国土资源局,领导小组办公室研究制定了《东川区处置国土资源违法行为实施方案》,规定在发现或接到国土资源违法案件举报的第一个工作日,由区国土资源局下发《责令停止土地违法行为通知书》;第二个工作日,各乡(镇)国土资源管理所进行巡查,查实是否继续施工,并将结果当日内上报领导小组;第三个工作日,若继续施工,东川区国土资源局下达强行拆除通知;第四个工作日,国土资源局拟定具体拆除方案供领导小组审核;在第五个工作日,领导小组组织人员按拆除方案实施强制拆除,收到较好的效果。

3.3 建立解决农村土地违法及管理问题的长效机制,综合解决农村土地违法问题。

解决农村土地违法问题虽然迫在眉睫,刻不容缓,但在当前制度及法律存在缺失的情况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研究建立一套长效机制,制定配套措施,综合加以解决。

3.3.1 完善土地立法,力求能在较长时间内提供我国农村土地违法案件处理的充分法律、法规依据。

加快《土地管理法》修法速度,力争在土地征收范围、集体土地征收与补偿安置、土地执法强制措施与强制执行、土地管理共同责任等方面有所突破。应着力完善土地法律法规执行细则,对土地补偿费发放标准、程序、公示等做出细致规定。在土地补偿费用计算标准方面应符合当时当地现实社会经济状况,安置方式和渠道应力求确保被征地群众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

3.3.2 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加大对有案不报、压案不查责任人的追究力度。

在国土资源部门引入公安机制,在省厅执法监察局设公安处,市(地、区)局设公安科,县局设派出所,由省厅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局负责统一指挥。明确土地犯罪案件的鉴定、审查、移送的具体要求和时限,搞好与公安、检察院的协调配合。在涉及到占地面积大、造成严重后果、影响恶劣构成犯罪的案件时,建立土地主管部门、纪检监察部门、检察机关、公安机关联合办案制度,减少办案环节,加大办案力度。

3.3.3 加强动态巡查和跟踪管理。

建立县、乡镇、村三级动态巡查机制,形成三级国土资源监察网络,将违法案件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加强乡镇国土资源所规范化建设,强化基层土地管理工作,探索实行土地协管员制度,明确职责和选拔范围,强化审核把关与培训,加强管理,同时可从县四大家班子现已退居二线或返回原籍的处级干部中聘请土地执法监督员,形成“县、乡、村和县级土地执法监督员”四位一体的“3+1”执法模式,保证土地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调动各级和社会各界自觉参与支持土地管理的积极性。结论和建议

解决好农村土地违法及管理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完善土地管理等相关法律法规,使之更加完备、统一、可行,又要加大行政执法力度,提高执法效率,特别是在当前农村土地违法案件频发且愈演愈烈的形势下,认真分析研究农村土地违法及管理问题的现状、特点及成因,从加强行政执法、加强制度建设和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大土地非诉案件执行力度等层面,探讨解决的具体办法,对及时研究处理农村土地问题案件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只有掌握了导致农村土地违法及管理问题的形成原因,明晰了解制约农村土地违法及管理问题解决的阻碍、症结,才能制定科学的应对之策,从而提高依法行政的效率,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和权威,切实维护好正常的土地管理秩序,促进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发挥土地的最大效益。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执行有关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法律和政策的通知》(国办发【2007】71号)

2、《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6】31号)

3、《国务院关于坚决制止占用基本农田进行植树等行为的紧急通知》(国发明电【2004】1号)

4、《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

5、《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实施意见》(冀政【2008】59号)

6、《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土资源部关于在查处国土资源违法犯罪工作中加强协作配合的若干意见》(国土资发〔2008〕204号)

7、关于搞好农用地管理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1999〕511号)

8、国土资源部 农业部关于完善设施农用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155号)

9、刘胜华、刘家彬著:《土地管理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05.09.21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全国人大法规库

11、王万茂著:《土地利用规划》,科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06年

12、李凌主编:《建设用地管理》,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日期:2006.10.01

13、卞耀武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释义》,法律出版社,1998年12月出版

14、最高法行政庭编著:《行政诉讼与土地管理法新解》,时事出版社,1999年3月出版

15、刘允洲主编《土地执法大全》,中国民主法治出版社,2001年2月出版

篇2:农村小学课题研究题目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语文信息能力的研究 关于学困生阅读能力低下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研究

农村小学生作文难点的分析及对策思考

探索小语综合性作业的设计方法

微型日记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写作水平的影响

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行为的观察与研究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积累的研究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计

改革作文评价方式,提升学生写作素养

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

小学语文发展性阅读的研究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的研究

真实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建构的研究

农村小学阅读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研究

顽童在语文学习中的优势及发展的研究

作文个性化与学生个性化生活

语文生活化教学研究

小学生语感适应性障碍及对策

小学语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指导的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研究

个性化“习作——写作”实践与研究

小学诗化语文教学的探究

实施大语文教育 培养健全的人格

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动态生成性”的研究

真实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建构

在情境中作业,培养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的研究

语文课堂学习中培育学生创新性学习品质的研究

小学语文对话教学的探索与研究

小学生“两真”作文实践

重视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自主探索”教学模式的构建

小学“观察作文”教学探究

开发学校语文资源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课中学生课堂学习评价探索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体验教育的探索

小学生想象作文教学研究

小学生划范围自主拟题作文实验研究

小学高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的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非语言应用的研究

低年级儿童口语能力初探

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的研究

小语教学与网络资源整合的研究

低年级口语交际教学策略的研究

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基本方式的探究

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的探究

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农村小学生自主作文的研究

“主动探究,个性发展”教学模式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的研究

小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研究

语文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研究

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操作方式的研究

小学语文高年级课前预习的现状及设想

小学语文课程审美教育体系的构建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创新研究

语文教学中幼小衔接的研究(如何发挥实验教材的优势,搞好幼儿园和小学 的衔接,使初入学儿童喜欢学语文,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引导低年级学生探究、发现的研究(如,在学拼音、在识字写字中有所发现);

汉语拼音、识字与语言训练整合的研究; 识字教学中认写分开、采取多种方法巩固认字的研究;

在低年级加强写字指导的研究;

在重朗读、重感悟、重积累的思想指导下,改进阅读教学的研究;

在阅读教学中提倡独立思考,组织合作学习,引导探究发现,鼓励发表创见 的研究;

加强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研究;

学生语文学习质量评价的研究;

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全面培养语文素养的研究;

开发语文课程资源、丰富语文课程内容和形式的探索;

计算机辅助语文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培养低年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研究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

在阅读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的研究

培养小学生识字兴趣、习惯和能力的研究

培养一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研究

汉语拼音、识字与语言训练整合的研究;

在低年级加强写字指导的研究;

识字教学中认写分开、采取多种方法巩固认字的研究;

在重朗读、重感悟、重积累的思想指导下,改进阅读教学的研究;

在阅读教学中提倡独立思考,组织合作学习,引导探究发现,鼓励发表创见 的研究;

加强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研究;

学生语文学习质量评价的研究;

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全面培养语文素养的研究;

开发语文课程资源、丰富语文课程内容和形式的探索;

计算机辅助语文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践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与方法的操作策略研究;

小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研究;

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研究;

小学生掌握与搜集信息能力的培养研究;

指导小学生学会略读与游览的实践研究;

小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指导研究;

小学生自主写作的实践研究;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实践研究;

小学语文探究型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

小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

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

小学生创造性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

小学生创意表达能力的培养研究;

小学语文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

小学语文探究学习的实践研究; 小学语文自主学习的实践研究;

小学生语言实践活动的设计与操作研究;

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研究;

小学生写作档案的建立研究;

小学生起始阶段的写作教学研究;

小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指导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三维目标的制定与实践研究;

小学生语感的培养研究;

小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研究;

小学生应对能力的培养研究;

小学生人际关系素养的培养研究;

小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研究;

小学生语文质疑能力的培养研究;

小学语文讨论式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研究;

小学生写作评价能力的培养研究;

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评价研究;

小学生语文档案式评价的操作研究;

小学生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研究;

小学生作文修改能力的评价研究;

构建小学语文多元评价的研究与探索

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的探索 在低段语文教学中引入儿童诗的实践与研究

农村高年级小学生学习心理障碍调查

开发与利用校园自然人文资源 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

新课标下小学中段语文课外作业设计和评价的探究

新课程小学中段语文阅读教学三维目标的建立与实施的研究

小学中段学生语感培养的探究

优化农村小学低段课外阅读的策略设计与研究

低段识字生活化教学的实施与研究

缩小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学城乡差别的实践与研究

农村低年级小学自主识字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实践研究;

篇3:农村小学社团建设研究

一、坚持多元化建设理念, 满足学生们的兴趣需要

社团活动是有组织、有纪律的集体活动, 社团活动遵循多元化的教学理念, 对学生多种智能的开发具有积极的效果。多元智能的理论来自于国外心理学家的研究, 但是它却被本土化, 并且在我们的社会活动中推广而来, 具有非常大的市场和推广空间。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 智能的发展不可能按照同一个方向发展, 所以, 单一的特色会成就少部分的学生, 而成为大多数学生发展的阻碍, 因此, 多元化取向是我们社团活动首先要坚持的。第一, 项目要多元化, 社团活动主要涉及的内容可以分成以下几类:手工操作类、智能思维类、体育运动类、音乐类、书画类、科学实践类、游戏活动类、言语信息类等等, 我们要将这些内容穿插进行, 确保满足每一个孩子的兴趣和喜好, 让学生充分享受社团活动的带来的乐趣, 真正喜欢社团, 融入到社团这个集体中去。第二, 活动时段要多元化, 我们不能讲社团活动放在同一个时段, 而要根据社团性质的不同将时间分散开来,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合理安排社团活动时间, 保证活动的时段要多元化, 比如, 可以将下午时段的活动时间安排在放学时段或者中午时段, 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另外, 我们还要结合农村实际生活, 将社团活动融入到农村日常生活中, 开展活动性强的社团活动, 比如科技活动课、劳动技术课、种植养生课等等。第三, 活动方式要多元化, 我们要将社团活动和各种学校活动、社会活动结合在一起, 比如, 结合节假日开展文化建设社团活动, 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充实起来, 也可以结合校园体艺活动开展社团活动, 为校园文化的建设尽心尽力, 还可以结合校园书香开展社团活动,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还可以结合科技环保运动开展社团活动, 锻炼学生环保意识。多元化理念是社团活动正常开展的基本保障, 我们要在社团活动中充分贯彻多元化的教学理念, 通过丰富的社团活动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建设完善的管理体制, 保证社团活动顺利进行

为了保证社团活动井然有序的进行, 我们要构建完善的管理体制, 保证管理架构科学化, 分工明确, 保证社团活动在团长的带领下能够顺利高效的开展。首先, 学校政教处和教导处要发挥各自的职能, 负责课程的安排以及对教师的管理工作, 而少先大队则要负责协调社团的各项活动和学生的管理工作, 各司其职。其次, 社团自身要制定完善合理的工作计划和章程, 将活动的时间落实下来, 保证社团活动拥有独立的教室和活动地点。有了制度的保障学生才能在社团活动中拥有更大的发展可能和机会。此外, 完善的社团活动制度是社会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基本保障, 在社会团活动中, 我们教师不仅要担任学生的指导工作, 同时还要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 引导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协同配合、共同参与, 保证社团活动向有利的方向发展。在多年实施社团活动中总结出了“三定三有一反馈”活动制度理论, “三定”指的是“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 “三有”指的是有活动器材、有考勤、有活动计划, “一反馈”指的是教师要做好活动记录, 负责搜集各个社团的活动方案、活动计划、活动内容以及活动中出现的突发状况, 然后指导教师根据这些反馈信息进行策略调整, 给予各个社团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保证社团活动顺利进行。

三、采用激励评价的方式, 增强参与社团的积极性

学生积极的参与才能保证社团活动顺利进行, 激励评价是学生成就感和自信心的重要来源, 所以, 在社团活动中, 我们要采用激励评价的方式, 可以拉拢企业赞助, 将奖金和社团各项活动挂钩, 增强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首先, 我们在评价一个社团的时候不能只看社团最后取得的成绩, 还要关注社团成员的进步和成长大小, 将考核的侧重点放在过程上。其次, 我们要因材施教, 分层考核。每个社团的起步和发展目标是不一样的, 所以, 我们在评价考核的时候要区别对待, 以免出现不公平的情况。社团考核最重要的就是区别对待, 从社团的起点和目标出发, 特别是精品社团和普通社团更是要区别对待, 对于精品社团, 我们要细化考核的指标, 坚持最近发展区的原则, 特别是对于能力出众的社团而言要明确本年度所要取得的成绩以及完成的任务指标, 按照社团完成任务指标的情况给予社团公正的评价。对于普通社团而言要坚持鼓励的原则, 适当降低考核的难度和层次, 加大考核奖励, 将精品活动作为社团活动的主体, 保证社团成员保持参与社团活动的热情和动力, 保证社团保持发展的活力。

总之, 对于农村小学社团的建设是一个长期动态发展的过程, 需要我们根据社会的发展和学校的实际情况, 不断加强探索研究, 只有这样才能将农村小学社团的建设跟上时代的步伐, 满足小学生们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束屹.对构建小学艺术类社团的思考[J].基础教育参考.2013 (18) .

[2]王国照, 陈蔚.我的社团我做主——小学艺术社团建设中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几点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13 (22) .

[3]龚顺斌.好雨随风润小荷:学校社团建设的做法和思考[J].成才之路.2011 (36) .

[4]潘小军.行走在儿童成长的路上——小学社团建设与管理初探[J].中学课程辅导 (江苏教师) .2014 (15) .

篇4:农村小学安全教育问题研究

关键词:农村 小学 安全 教育

学校的安全一直为全社会所关注,孩子的健康与平安更是每一个家庭无时无刻的牵挂。学校是人员密集的场所,安全问题一旦发生将会为学校、学生和家庭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作为学生安全维护的责任一方,学校应当在落实相关学校安全教育指示的基础上,结合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充分调动教师、学生家长、社会等多方面的力量,共同建设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关爱学生成长。

一、农村小学校园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一)校园内部设施陈旧老化

在日常的体育运动或者户外活动中,学校内部设施是学生经常接触到的东西,这其中也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然而在如今的小学校园中,篮球架、单杠、双杠等学生经常游戏的体育器材却存在着陈旧、老化、易倒塌等危险,对学生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近些年,发生过多起学生在攀爬篮球架等体育设施的过程中设施坍塌的事件,校园内部设施的维护整修问题应得到校方的高度重视。

(二)自然灾害与火灾的发生

地震、泥石流、洪水等自然灾害以及火灾的发生也对学生的校园安全造成威胁。在正常的教学期间,校园是人员极为密集的场所,一旦突发自然灾害,学生的疏散和安顿将是学校面临的重要工作。学生对于教学楼内部的逃生路线还欠缺了解,学校一方也缺乏定期的逃生演习,人为与自然因素都给学生的校园生活带来安全隐患。

(三)校园突发事件的发生

近年来,校园暴力现象时有发生。工作、生活带来的压力和心理落差,造成社会中某些人的心理扭曲,将对生活和社会的不满情绪用暴力的手段报复给校园。近年来,我国的一些小学校园曾经发生过社会人员持刀砍杀、砍伤小学生的事件,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影响。

二、影响校园安全的多方因素

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全社会应当关注的大事,安全的校园环境的建设需要多方的努力,而影响校园安全也存在多方面的因素

(一)安全教育流于形式,职责落实不彻底

安全教育工作涉及的范围广、内容杂,需要全校上下的共同参与。目前,农村小学存在着对工作职责的落实不彻底,工作不到位的现象。农村小学仍然将教学工作作为主要的任务,对于学校的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视仍然不够甚至会有疏忽。农村小学对于安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并不到位,没有设计安全便捷的教学楼逃生路线,也没有安排定期的逃生演习以锻炼学生的应急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没有传递足够的安全内容,学生的安全知识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差。

(二)家庭安全教育的缺失

在农村的大部分家庭中,安全教育是少之又少的。家长由于文化素质较低,自身的安全意识比较薄弱,学生受到家长或者监护人潜移默化的影响,安全意识也会减弱。同时,农村小学的学生中有一大部分是留守儿童,父母长时间在外打工,孩子则由爷爷奶奶代为照顾,与父母相比,祖父母的照顾较为溺爱,当孩子进行危险游戏或者有不安全行为时,常常不能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三)社会层面对于校园安全的关注欠缺

校园的安全教育不是靠学校或者家庭单方面的力量就可以完成的,社会的关注也起着很大的作用。相较于城市而言,农村地区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政府部门往往将工作重心放在提高经济发展和增加收入上,而忽视对教育,特别是安全教育的发展。社会上的不和谐因素经常会选择学校这种人员密集,并且抵抗力较弱的场所进行破坏,严重影响了学校的安全和学生的身心健康。

三、加强农村小学校园安全建设的对策

(一)提高学校对校园安全的重视度和应对能力

安全教育,重在落实。学校必须真正认识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落实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做好对于校园内部设施的维修和保护工作,成立校园安全应急小组,制定系统的校园安全教育方案,设计最方便快捷的逃生路线,安排定期的逃生演习和校园安全讲座等活动,使得校园安全教育系统化、制度化,真正把安全教育意识落实到每一个学生的心中,保证学校安全教育工作的有序进行。

(二)提高家庭对学生的安全意识的影响力

学校的安全教育需要每个家庭的积极配合。家长或者学生的监护人应当以身作则,增强自身的安全知识,为孩子营造和谐安定的家庭环境,对孩子言传身教。家长应主动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除学习成绩外还应当关心孩子的学习环境和课余生活。学校可以安排家长会或者安全知识讲座等活动,集中对家长进行培训,使家长可以有效地接收学校所传达的安全教育宗旨,积极合作,共同维护孩子的成长

(三)提高社会对于校园安全的支持力度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保护孩子的健康成长是社会中每一个人的义务。相关部门以及社会大众应当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支持。首先在经济上,政府应当给予学校充分的经费支持,使得学校有财力维护校园设施,及时更换老旧的器材。此外,相关部门应当投入足够的人员保障校园的安全,杜绝类似的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为学生营造安静和谐的学习氛围。最后,积极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大环境是维护校园安全的重要基础。

四、结语

总之,良好的校园安全教育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人人树立安全意识,明确自身的安全责任,并认真地落实好安全工作,才能真正保护我们学生的安全,才能为他们营造一个安定和谐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才能让他们更好地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段强.关于小学安全教育工作的思考[J].资治文摘,2011.

[2]刘亚轩.国外小学安全教育与启示[J].教学与管理,2011.

[3]温志旺.刍议小学安全管理教育[J].基础教育研究,2011.

[4]苏道勤.浅议农村小学安全教育[J].广元日报,2012.

篇5:小学数学校本课题研修题目

小学数学大班额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及其评价方式的研究

以“智慧放手”的教学特色培养小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低年级数学评价模式研究

小学生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的培养与评价研究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整理和复习课的研究

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的实践研究

基于读懂学生错误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实践研究

依托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提升小学生数学素养的研究

在小学数学“数与代数”领域开展游戏化教学的实践研究

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几何直观能力的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融合实验与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建立模型思想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的研究

小学中年级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研究

篇6:农村小学课题研究题目

联系地址:广东省东莞市中堂镇潢涌管理区潢涌小学 邮编:

523221 联系电话:***

小学英语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

[摘 要]现在我们英语课堂倡导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在小学英教学中,有效的情境是学生开展有效学习的前提。首先,情境创设要求真,要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童话生活;其次;情境创设要求实,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最后,情境创设要求趣,要适当开展游戏、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关键词]英语;情境;真实;实用;趣味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基本要求》指出:小学英语教学要把教学重点放在情境教学与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上。正如布鲁姆所说:“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当在课内创设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因此,在英语课堂上坚持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各种情境来引导语言实践,是培养并提高小学生的口语文际能力的一种良好的途径。但是,目前小学英语课堂中,某些教师煞费苦心创设的情境,只不过是“花架子”,它忽视了情境创设的目的性。小学英语情境创设要求“真”、求“实”、求“趣”,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

生的英语水平。

一、联系生活,情境创设要求“真”

情境导入的内容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的情感,唤起相关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让学生觉得有话想说,有话能说。小学生的生活与成人的不同,分为现实生活和童话生活两大类。

1.联系现实生活创设情境。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存在大量的交际活动,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口语交际基本知识和技巧,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积极主动地锻炼,并在生活实践中去验证。例如,在字母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把字母与生活中的事物联系起来,弯弯的月亮(D),一把雨伞(f),一把椅子(h),一个望远镜(H),钓鱼钩(J)„„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含有字母的代表性标志,如CD(光盘),KFC(肯德基),NBA(美国职业篮球联赛),CCTV(中央电视台)„„学习单词和句型时,允许学生在教室的墙上、窗户上、黑板上贴上学过的单词、句型或学生平时收集的谚语,如window(窗)、door(门)、blackboard(黑板)„„试着让学生把课程表用英语书写,把家里的事物贴上英语小标签等。

2.联系童话生活创设情境。例如,在教学PEP版小学英语三年级 “Let’s learn”时,是这样设计的:

Step 1.Warm-up ①Sing a song “I can see a rainbow”.②Greeting.Step 2.Presentation

①课件出示Mike一家快乐歌唱的画面:“Father and mother help each other.Sister and brother play together.”由此引入新课。

②教师点击课件出现一个水果形的house。

T: Today we’ll meet a fruit family.This is a happy family.Ss: Wow How beautiful!T: You guess “Who is in it?” S1:FatherS2:Mother.„„(学生纷纷举手说出自己的猜想。)我利用童话故事创设了一个水果家庭的情境引入新课,这样就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孩子们很想知道这个水果家庭里的成员,纷纷举手说出了自己的猜想“father, mother„”。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投入到了英语学习中,在不知不觉中用英语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可见,生活化的情境教学有着非凡的魅力,它是联系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桥梁,其思想核心是以人为本。把课堂教学活动置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之中,在无形中淡化了学生的学习意识,强化了主体意识和生活意识,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步入英语学习的殿堂。

二、借助媒体,情境创设要求“实”

现在,多媒体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因此,我们要善于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力求实效。

1.利用画面,提高效率

小学英语教材通俗易懂,可操作性比较强。每一个单元都有可供表演的图片资源,而且都是贴近生活,迎合小学生的心理,很受他们的喜好。例如,在教学PEP版小学英语三年级 “Colors”时,我这样

设计:

T: Maggie has many beautiful pictures.Would you like to see them with music? Ss: OK!伴随着轻柔的音乐,屏幕上出现了碧绿的原野、烂漫的山花、皑皑的白雪、蓬勃的红日、湛蓝的天空,孩子们躁动的心随着音乐、随着画面安静下来,情不自禁地融入了这美的境界,发出啧啧的赞叹声:How beautiful!How nice!I like them.教师随机提出问题: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What colors can you see? 从而顺利地导入学习主题: Colors。

在这个过程中,多媒体把生硬死板的颜色单词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有情有意的生命之物,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由境入情,学习变得主动、积极。这样的情境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特点,能吸引他们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从而促使他们将所学的知识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将知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2.利用音乐,烘托氛围

英国著名教育家斯宾塞说得好:“要尽量使儿童在快乐中掌握知识,使求知成为愉快而非苦恼的事。”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和气氛,让学生能在音乐之中尽情地吸取知识。为此,我经常使用“歌曲”谊染气氛,供托环境。如在课前,班长组织同学唱《I Can Hear The Bell)或任一首所学过的英文歌曲,提醒大家上课:铃响了,老师就要来了,我们马上要进入欢快的英语小世界。在教学Part c 时,因为每课Part至少有四五句,有的句子长一

点,学生总记不住、读不准,我便给有些课的Part c谱上了曲,如Lesson one的“May I have”谱上了“两只老虎真奇怪”的曲子。由于曲调熟悉、节奏明快,成为英文歌词的Part很快就被接受了。学生既会唱又会背,个个兴趣盎然。在进行机械的Practice时,学生难免有些乱动,教师可暂停操练,让大家站起来齐唱一首英文歌曲(Head,shoulders,knees and toes,并可根据歌词大意放松手、脚、头及全身。若在下午,有的学生想睡觉,便将计就计唱《Are you sleeping?》并配以相应的动作,课堂气氛立即活跃起来,这时学生情绪高涨,精力集中。看来,音乐的魅力加上儿童独特的理解能力,使教师有充分的理由把英语的教学和音乐结合起来,充分地烘托教学情境,尽力让课堂呈现一片愉悦的“晴空”。

三、妙用活动,情境创设要求“趣”

小学生天生好动,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学生喜爱的活动能加强他们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有了这样的动力,学生才会大胆地想,认真钻研,努力探究。实践告诉我们,学习语言的最佳期是在儿童期。教师应根据儿童的好奇心与模仿能力强等特点,在学生刚接触“ABC”的初始阶段,充分调动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1.巧用游戏。小学生在刚上课时往往不能很快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我经常用做游戏的方法,引导他们进入英语课堂环境。如,巧设游戏,带学生走进英语情境。例如,在教学“spring”“summer”“fall”“winter”时,首先播放四季的灯片,让学生感知四季的特点,然后告诉他们每个季节的名称,并认读。接着,笔者设计一个游戏“走

进四季”。我在教室中立了一棵用黑板画的大树(没有叶子),然后用英文说四季的名称,让学生在大树上分别画上树叶。学生自然在听到“spring”时添树芽,“summer”时画树叶,“fall”时涂黄色,“winter”时将叶子擦去。这个游戏让学生重温了四季的特点,并能够对应地记住“spring”“summer”“fall”“winter”这4个单词。之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随意画出四季的代表性景物,让其他学生猜,并举起手中的单词卡片示意猜到的答案。这样,整节课都围绕“四季”在游戏,情景交融,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2.借用竞赛。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有了这样的动力,学生才会大胆地想,认真钻研,努力探究。一般来说,小学生都争强好胜,他们喜欢进行比赛。所以教师可以在适当的时候,让他们开展一些竞赛活动。比如,我在教学生学习新的单词时,先教会他们单词的读法,然后进行比赛:我说中文,学生讲英文,知道的学生可以马上站起来回答,看谁回答得又快又准。表现突出者,可发给他们一些奖品,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既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像能力。还需要指出的是,英语课堂教学环环相扣,结构严谨,情境创设阶段虽然只是其中的一小段,常常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但它仍然是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起始环节。只有情境设计得当,接下来的教学环节才能得以顺利实施,英语教学的目的才能如期实现,也才能更充分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英语课堂才会彰显出它的灵动与智慧。

主要参考文献:

上一篇:触碰心灵的句子下一篇:年工作总结及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