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课型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解读

2024-04-24

三课型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解读(精选5篇)

篇1:三课型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解读

从课堂出发

——三课型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解读

在新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新的教学理论,新的教学方法,新的课改典型,不断涌现。很多教师时常在思考:为什么我们教得很辛苦,学生也学得很辛苦,但是实际效果并不理想。我们需要怎么看?我们需要怎么做?

国外专家 不同学习方式两周后知识巩固率作了研究:发现.讲授5%;阅读20%;多种感官接触知识30%;交流、合作、讨论50%;探究获得知识70%;教给别人知识90%。不难发现小组合作学习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传统教学不能走向未来。

一、山东课改的“三驾马车”

1.杜郎口中学(初中)。杜郎口“10+35”模式,即教师10分钟用于分配学习任务和予以点拨引导,学生35分钟“自学+合作、探究”。杜郎口经验就是一句话,“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而核心是一个“动”字,围绕“动”千方百计地彰显学生学习的“主权”。

杜郎口课堂在结构上有三大模块,即预习、展示、反馈。该校已经成为“课堂驾校”。

2.昌乐二中(以高中为主)。远在课改之前,昌乐二中就是闻名遐迩的高考名校了。他们从研究学生、重视自学开始,从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里找到出路,主动“放低”姿态和杜郎口中学、兖州一中等因课“结拜”,产生了“271”模式,即课堂45分钟分别按照2:7:1的比例,划分为“10+30+5”,要求教师的讲课时间不大于20%,学生自主学习占到70%,剩余的10%用于每堂课的成果测评。

该校被誉为“山东省领跑高中”

3.兖州一中(高中)。兖州一中在“师法”杜郎口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循环大课堂模式”。如果说杜郎口解决的是“课上”高效的难题,那么兖州一中是在借鉴杜郎口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解决了课下高效的难题。循环大课堂注重学生课堂上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带着“?”号进课堂,通过独学(自学)、对学(对子间的合作)、群学(小组间合作探究),形成“!”,然后再通过展示交流把新生成的“?”号最终变成“。”号。

循环大课堂的价值在于,真正实现了课上、课下的两个高效,因而有人说,兖州一中把杜郎口的课改理念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三所学校的课改都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思想。教学改革需要有思想、有行动、能坚持。

二、如何建立高效课堂

1.高效课堂的特征:主动性、生动性、生成性。

主动是学习状态,“主动”会激发潜能、乐在其中、带来效益、生成能力。生动性,是追求课堂的情感价值,突出“学乐”和“乐学”。

生成性课堂追求“主体多元”,鼓励不同见解,让思维激荡思维,让思想冲撞思想,让方法启迪方法。课堂价值尽在“不可预设”的“现场生成”上,一切的预设应服务于现场,而不是服务于预设。

2.改造我们的课堂的路径:临模——入模——破模

教学模式是有效提高课堂质量的捷径。我们主张“拿来主义”,学习高效课堂要先找到“帖子”,“帖子”比照帖子,先临帖、再入帖,然后破帖,即临模——入模——破模。

简单易学的教学模式是教学活动的基本程序或框架。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没有一个简单的教学模式,我们的课改将很难把握。明确、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更容易快速切入课堂教学改革,少走弯路。同时,又应在熟练掌握模式的基础上,立足实际,有所创新,跳出模式的束缚,实现“破模”。通过教师广泛的研究、讨论,我们提出小组合作学习环境下的三课型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

新授课模式:情境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点拨升华、当堂巩固。

复习课模式:知识梳理、自主学习、交流展示、点拨归纳、典例评析、变式巩固。

讲评课模式:学情分析、自查自纠、合作交流、问题汇报、教师点拨、梳理巩固。

三、课堂教学模式解读

(一)新授课模式解读

九环节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旧知回顾、情境导入、目标认定、自主学习、重点展示、合作探究、点拨升华、当堂巩固、盘点收获。其中的旧知回顾、目标认定、盘点收获不是必须的,于是我们可以简化为六环节。情境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点拨升华、当堂巩固。

1.情境导入。情境导入是教师采用各种教学媒体和各种教学方式,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机、明确学习方向和建立知识联系的一类教学行为。教师对新课内容的巧妙导入,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能动性,进而创设和谐的学习情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情境的创设要因人、因事、2

因境,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已有的知识储备。情境的创设还要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特征。只有接近现实的情境,才有助于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的问题。利用情境设置问题,唤醒学生的情感、思维的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一定会扣人心弦。

教育即生活,只要我们注意观察、思考,教学情境就具备了不竭的源泉。2.自主学习。学生能通过自己看书就学会的,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去学。但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时,一定注意让学生带着具体、明确的问题去学。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源于教师设计问题的趣味性。提倡使用导学案。

3.合作探究。一般对本课的重点、难点问题才组织小组探究。教师也要提出明确、具体的问题,问题设计要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或有一定的开放性。提出问题时,要根据学科特点创设问题情境,以此激发学生合作的兴趣动机。只有使具体的学习任务转换为学生的问题时,小组群体的思维才容易被激活,学生们才可能在自然的情境中较为自觉地围绕特定的目的开展活动,比较容易地进入真正的合作学习状态。

4.交流展示。学生代表本小组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问题自己说出来,或教会其它同学,是同学相互学习的过程。

5.点拨升华。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展示或讲解进行点评,纠正错误,鼓励有创意的见解。同时,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再次强调。

6.当堂巩固。教师精选部分练习题,学生通过做练习题,达到当堂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以及教师的点拨升华四个环节可以多次使用。

(二)复习课模式

知识梳理、自主学习、交流展示、点拨归纳、典例评析、变式巩固。1.知识梳理。教师对本节的重点、难点进行重点讲解,对相关理论和规律进行归纳、拓展,引导学生梳理知识点,构建知识网络。

2.自主学习。教师按照课程标准对知识点和能力的要求,为学生设计自主学习式提纲和针对性练习题,以学案形式呈现。学生按照学案内容自主完成学习提纲和针对练习题的内容。复习巩固知识要点,掌握主干知识和规律。

3.交流展示。学生代表本小组把自主学习时遇到的问题自己说出来,或把自己会的问题教会其它同学,是同学相互学习的过程。

4.点拨归纳。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展示或讲解进行点评,纠正错误,鼓励有创意的见解。同时,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再次强调。

5.典例评析。教师结合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为学生出示有针对性的例题和探 3

究性问题。学生独立完成问题的解答,对难度较大的,小组内可进行合作学习。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探究结果和思维过程。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质疑、提问,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形成科学的解题思路和方法。结合学生讨论情况,教师适时指导学生正确的分析问题,规范的解答问题,灵活的应用知识,提升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6.变式巩固。针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内容,选择适量的变式练习进行课堂训练,达到熟练、巩固和提升的目的。教师及时巡视,把握学生的训练状况,并适时评析,对重点的内容进一步强调和拓展。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总结,归纳整理,前挂后联,完善知识体系。典型的问题在错题本上做好整理记录。

(三)讲评课模式

学情分析、自查自纠、合作交流、问题汇报、教师点拨、梳理巩固。1.学情分析。教师对试卷必须全批全改,并对典型问题和出错较为集中的问题作好记录,分析班级检测整体情况,突出问题、出错归类等。

2.自查自纠。发放答案,小组内对照答案自查。让学生独立分析错题的原因(包括知识、思路、方法、技巧、规范等方面),更正解题过程与结果。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3.合作交流。对于学生自查自纠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实施合作学习。个人提出问题,其他同学解答或小组内进行讨论、争辩等。以学生之间的智慧共享,进一步促进认识、理解的深化。教师巡视各组讨论,及时调控讨论情况,掌控学生思维的脉搏。

4.问题汇报。对有争议的问题和小组未解决的问题,由小组长进行整理并集中时间汇报。对各组展示的问题,教师必须归类、分析形成的原因,理清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

5.教师点拨。对学生所提较为集中的问题,教师要从原因分析入手,从概念、规律认识、理解的深刻性、全面性方面,从解题方法、技巧的灵活性方面,从解题过程的规范性方面,从题干情景和设问的变化性等方面进行重点讲解、举一反三。

6.梳理巩固。学生梳理错题解答的规律与方法,完成满分卷。根据试卷中出现集中的问题和学生的反馈情况,教师在课后投放一组对应的补偿训练题,以强化对试卷中问题的进一步理解和巩固。训练题的选择要注意对错题进行变式处理,通过改变条件、背景或设问,进一步开拓学生思路,增强适应能力和迁移能力。

四、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

1.师生关系:传统课堂是“地心说”,高效课堂是“日心说”。学生是“太阳”,4

课堂教学教师要绕着“太阳”转。课堂气氛:和谐、民主,学生敢问,敢说,敢爬黑板,形成一种积极主动,争先恐后,人人参与。

2.以学生的“学”评价教师的“教”。让学生学会的课才叫好课。让学生学会的老师才叫好老师。

3.“三看”学生: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探究的深度。

4.“四看”教师:一看教师是否坚持了“学生中心”;二看是否依据模式备课、上课;三看是否体现了三维目标,培养了学生能力;四看教师的学案备课。

5.评课“三看”:一看教师是否遵循了模式,是否使用导学案上课,是否充分使用和调动了小组,是否组织了当堂达标测评。二看学生的学习状态、课堂气氛,是否有走神、打瞌睡精力不集中,或假学、伪学现象。三看教师是否注意学习方法,关注学习过程,严禁教师上课“对答案”,严禁用标准答案囚禁学生的思维。

6.环节不是步骤。六环节模式不是上课的六各步骤。步骤是事情进行的程序;环节是相互联系的许多事物中的一个。

7.模式出效益。用一个学期的时间,解决模式的“硬着陆”,任何人在临模阶段都不准许超越模式。“机动车靠右行驶”,宝马车概不例外,这就是“规”,亦为课堂“之道”。六环节模式先“继承”再“生成”:没有“临模”岂会有“破模”?先用“田字格”写字,严禁貌似有见地的批判地学,否则会画虎不成反类犬。同时,坚决摒弃让教师充当知识的“二传手”,照本宣科。

五、实施“四清”制度,建立四道防线

认认真真抓知识的落实是优秀教师的重要品质。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是有差异的,要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除了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外,落实好“四清”制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当然,提出一种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并不难,难就难在要落到实处,全校教职员工都能达成共识,切切实实坚持不懈地照着去做。

1.“四清”清什么?所谓的“四清”即“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等于给学生建了四道防线,教师、学校都认真把关,认真对待每天没学好的知识,就不会出现平时不注意,考试时发现问题严重,积重难改。“四清”面对的是全体学生,重点是后进生,可以使后进生尽快赶上来,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成绩。同时,也有利于防止教师只管上课,不抓落实的现象。

2.四清在操作上关键是“日日清”。

从内容上说:强调基础,凭课本验收,“学什么清什么”。

从时间上说:日日清的时间紧迫,不能耽误放学。没有提前布置妥当,临时突击检查,学生毫无准备是不行的,日日清的内容必须课堂上布置好。

从要求上说:课堂上能掌握的不留到课后;今日事今日毕;建立学习小组分 5

工负责,一次清不了,两次、三次……。对待极个别的学生,提出最低要求,因材施教,不能放任不管。

从操作上说:日日清的内容可以是一张小条子(A4纸的三份之一),不要理解成每天一张大纸的考试卷子。只有2—3个问题;可以是一个背诵;一个独立解题;一个提问(学生向老师或老师向学生提问);几个单词记忆;一个规律的归纳等等。日日清要抓学生的落实与检查,要做好记录,记录学生每天到底清了什么。抓好“日日清”贵在坚持,每天都这么做,使同学们自觉养成“日日清”的习惯。

“周周清”就是实行下周一英语、数学各20分钟的验收制度。“月月清”的基本形式为月检测,就检测本月所学的课本上重点的、易错的内容。难度系数掌握在0.8左右。

实施“四清”制度是发展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的有力措施。现在“四清”在初中已内化为一种学习习惯。

六、落实三本一笔制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本一笔”(预习本、笔记本、作业本、一支红笔)制度,目的引导学生从细节做起,学会预习,学会听讲,学会规范答题,不断提高学习能力。

学生要把“三本一笔”制度贯穿到一天学习的始终。课前利用预习本做好新课的预习,把握好学习的重点、难点和疑点。课上利用笔记本记下教师讲课的重点、其他同学的观点和自己学习的疑点。课下利用作业本检查一天上课的成果,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养成规范答题的习惯。读书时每人一支红笔,用于圈点标注,培养阅读、思考的习惯。

篇2:三课型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解读

为全面落实禹城市教育局 “三课型,五环节”教学模式,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升课堂效率,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精神、创新精神,特制定辛店中小学“三课型,五环节”教学模式:

新授课的基本程序

1、编制学案,课前预习

课前把学生完成的导学案或课前预习作业收集起来,进行查阅,深入了解学生预习所达到的程度以及存在的问题,以便把握讲课的方向和重点。这样可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探索精神和自学能力,就切实做到了“先学后教,问题教学”。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情趣,引入课文的学习。久而久之,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也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更加乐于学习。

2、自主合作,互动交流

这一环节主要是解决学生在预习过程中的疑问。在课堂上,在简洁地导入新课之后组织学生交流课前预习情况,并予以简要的总结、恰当的评价。通过交流、评价,一方面检查学生预习情况,督促学生做好预习工作,另一方面是了解学生对学习新课内容的认知基础和主要问题,以更具针对性地突出重点难点。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创设民主、和谐、平等、自由的情境和氛围,通过个体发言、相互探讨、小组讨论等多种讨论方式,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各抒己见。

3、精讲释疑,指点技巧

在经小组交流后,一般问题都基本解决,但有个别难度较大,学生理解不够透彻或根本不理解的问题,教师可采用点拨和探究的方式针对疑难点,抓住要害,讲清思路,明晰事理,并以问题为案例,由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以起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本环节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全员参与。教师要充分利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成为其中的积极成分,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使学生能深刻地领会和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将这种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该环节教学的特点是:(1)主体参与: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2)互动性:通过师生互动,学生得到多方面的满足,教师的创造才能和主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3)民主性:民主最直接的体现是在课堂实施中学生能够平等地参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是平等的,教师尊重学生独特的认识和感受;(4)合作性:参与式学习提倡分组活动的形式,这种形式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提供了更多的合作机会,智慧经验在合作中得到共享。

在学习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有疑问、不明确或不理解的地方,这样就会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及时组织学生前、后、左、右四个同学分成一组,进行讨论。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从不同方面考虑问题。讨论中要求小组的每个成员都要简单地说出自己所做的分析、对问题的看法,供其他同学讨论、批评、切磋、补充。讨论中,教师要容忍一时的无秩序的“混乱”,培养学生相互交流的习惯,虚心听取学生的不同意见。但时间不宜过长,经学生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决不浪费时间。这是促成知识迁移的关键一步。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要求学生去试一试,并给予学生充分自己思考的时间。这样就把学生推到主动地位,他们在尝试中遇到困难就会主动地去自学课本和接受教师的指导。于是,学习就变成了学生自身的需要,使他们产生了“我要学”的愿望。在这种动机的支配下,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了问题,又使他们获得了成功的喜悦,促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4、当堂练习,反馈矫正

在学生解决疑难问题、理清知识点后,教师应设计一定的达标练习,让学生当堂训练,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为使不同档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可以采取分层达标测试,将测试题分出档次,一般可以分为两组,较简单的题目要求全做,较难的题目要求可以部分选做。针对达标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再次进行适当的点拨。

学生通过练习,自我检测,归纳总结所学的重点内容、规律和解题思路、方法、技巧,使学生形成新的网络结构。学生掌握知识不是目的,其根本目的是在掌握书本知识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新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增强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上述基础上,还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反思。反思自己是怎样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运用了哪些基本的知识方法、技能、技巧;发生了哪些错误,原因何在。同时,还要对问题进行发散式延伸。它不仅对学生起自我检测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同步评估的反馈,懂得如何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有效了解和反思自己学习过程中的进步与不足,积极探索和总结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着力培养学生对自己学习进行计划、实施、反思、评价和调整的调控策略。

5、课后反思,拓展延伸

在设计讲学案时,每节课上留有3—5分钟时间,指导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内容、学习活动进行总结反思。总结归纳本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主要探究了哪些问题,运用了哪些探究方法,通过本节课学习所得到的启示,还有哪些疑问等等。同时,还可以适当补充相关的课外知识,一方面迁移形成技能,另一方面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

复习课的基本程序

一、收集信息,确定目标

复习课的学情分析针对性非常强,依然是采用问题式教学,进行问题式设计。就是要统计分析在新课学习过程中究竟遇到了哪些问题,哪些是普遍性问题,哪些是个性化问题,哪些是主干问题,哪些是枝节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是知识基础不过关还是教学策略设计不当,是问题设计质量不高还是学法指导问题等等;然后根据目标要求和复习内容,确定复习课目标。

二、回顾梳理,典型引路

(1)复习课导学案设计讲究知识的系统性,并体现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深化、拓展和提升。在内容设计时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参与其中,理清知识主干,建立知识间的从横联系,形成知识网络,查缺补漏,实现对单元知识的整体把握。

(2)典型问题设计:主要是通过典型问题,从应用的角度深化对主干知识内涵的理解,把握知识的外延,说明有关注意事项。

几种主要的题型:①辨析性问题:主要是针对容易引起误解或疑惑的概念、规律适用条件进行分析;②应用型问题:主要是针对知识内涵的深化理解,进行思路、方法和规范习惯的培养;③拓展型问题:主要是针对拓宽思维和联系实际的问题,培养学生理性思考和变通思维的意识,实现知识、方法和实际问题的互融。

三、质疑问难,指点技巧

各组在学科组长组织下,针对复习过程中的疑难进行剖析讨论,弄明白问题后,个人修改整理,各小组展示本小组的复习成果及疑难问题,和其他小组的同学一起进行全方位的质疑辨析,达成共识,教师做好追问、点拨、引导。

四、对应训练,内化提升

教师要在学生对知识网络建构的基础上,加强对知识内涵的深化理解,把知识转化为应用,拓宽延伸,使学习成果进一步得到深化提升。通过这样的课堂不但提升了学生归纳总结 2 的能力,同时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了保底过关,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收获知识之后的一种快乐体验。

五、反馈矫正,概括归纳

鉴于复习课重点是在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方面,所以通常以达标测评方式为主,要求学生限时完成,完成后小组交换批阅,统计出出错的题目,集中从读题、审题、解题思路、解题方法、错因分析等方面进行剖析,使问题再次进行辨析、拓展、提升,根据整个复习过程中的学情分析和问题解决,做好教学反思总结。讲评课的基本程序

一、收集信息,确定目标

上好讲评课,必须首先做好对试卷的分析,对学生的分析。一份好的试卷分析,从宏观上讲,要包括对题目的分析评价和对学生答题情况的评价;从微观上讲,要对该试卷所考查的知识及能力的层次进行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存在的问题,哪些出错率较高,哪些出错率较低,进行统计分析,查明原因,归类集中,以便在讲评时分清轻重缓急。抓住重点,分清主次,据此,确定目标。

二、互助合作,自主矫正

测试过后,将本次考试测验的试卷发给学生,让学生及时了解个人考试结果、分析自己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对于一般知识性的错误这样就可得到初步解决。同时,教师利用尽可能短的时间,扼要概括总结本次形成性测试题的主要特点及考试结果,展示《题目设计双向细目表》,发布全班总的考试成绩情况,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题目特点,了解集体或个人所取得的进步,认识到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差距。实际上也就使学生明确了讲评的目标方向,调动了学生矫正学习的热情和积极参与教学的意识。

三、精讲点拨,解疑释难 这是讲评课的关键之所在。主要讲共同存在的问题、考查知识的范围、考查的能力层次,讲理论与知识的欠缺处、答题的思路、解题的方法;评出错的原因、出题者的意图;评一题多问、多题一解。帮助、启发学生找差距,培养他们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别,所存在的问题也定会是千差万别,运用科学的教学方式与方法,使较为普遍性的问题得到重点解决。同时,为使个别存在的问题也能得到解决,需采用不同的矫正方式。如集体矫正、自我矫正、小组矫正等可以互相结合。

四、变式训练,二次达标 在矫正补偿之后,分期或一次性投放矫正练习题目,让学生将所获取的新知识、新方法、新观点运用于解题实践,以巩固矫正教学的效果。矫正训练可以题型为矫正单元分期进行,不论采用哪种形式,教师必须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评定,保证训练质量。训练方式可以多样化,把口练、笔练、脑练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时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评定方法也要不拘一格,把学生交叉评定与教师评定结合起来,让学生相互批阅检查、统计达成度,以确定个体矫正效果;教师综合全体学生训练结果,统计达成度,以确认全体学生的矫正效果。

五、反思内化,总结提升

篇3:三课型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解读

按照文本的知识特征与表现形式, 笔者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把每单元划分为听说课、阅读课和复习课。下面就围绕这三种课型来谈谈本人的一些做法。

一、听说课

听说课主要特征是以听说活动为主, 同时渗透一些读、写练习去巩固听说。教学目标是培养听说技能, 掌握有关的语言交际技能项目用语;学习对话中的语言知识和适当为阅读做些铺垫工作。因此, 在听说课的课堂上要注重创设宽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 采用“发现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 吸引和组织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自主学习和使用英语。

二、阅读课

阅读是我国学生接触外语信息、参加外语实践的重要途径, 提高阅读能力也必然成了培养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方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 阅读教学已经占主导地位, 根据新修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解读》要求,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目的应包括以下几点: (1) 获取信息, 开拓视野, 享受乐趣。 (2) 了解文章的结构, 学习语言知识, 培养初步写作能力。 (3) 提高阅读技巧, 培养阅读能力。因此, 采用“任务型”的教学模式, 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思维动机;读写综合, 强化思维能力。

三、复习课

“新目标”教材以话题为主线, 兼顾交际功能的语言知识结构, 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因此, 笔者在复习课上形成了“在单元复习中创设新的话题, 用已学过的知识在新的话题中加以运用并通过练习强化中考题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下面以《Review of Unit 1—Unit 2 Grammar (Grade Nine) 》课例来分析一下话题模块系统教学操作程序:

(1) 本话题系统的词汇集中记忆, 分类整理出本话题的专项词汇。A类为具有话题意义的词汇 (used to do sth.和by+doing sth.) , B类为接近本话题意义的词汇 (First of all;make up;go by;worry about;in the end;even though;be proud of;pay attention to;give up;not...any more;regard...as;not at all) , C类为其他意义的词汇 (train) 。

(2) 以话题为中心内容的课堂教学, 运用听、说、读、写等手段复习已学过的词汇、句型、语法等基础知识。这节课就创设了一个新的话题:How can we get a great success?通过讨论生活上一些著名人物, 如孙燕姿来复习used to的语法知识, 通过小组讨论释小龙、刘翔等著名人物的成功秘诀, 话题都是围绕how can they get a great success?来复习by doing sth.的句型。

(3) 对本模块的各个话题展开讨论。大量的口头操练之后, 学生对句型相当熟悉了。通过一个角色扮演, 让全班同学充当小记者, 采访他们身边的一个从成绩中等到成绩优秀的同学, 可以使用How can you improve your English?来提问, 被提问的同学可以使用I improve my English by listening to the tape.等句型来回答。学生在这个任务的过程中同时要使用到所学句型, 寓教于乐, 使学生能在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获得知识、完成任务。

以话题为中心的英语复习, 可多角度、多层次地运用听、说、读、写等教学手段, 使学生有机会把已学的知识与本话题的学习任务结合起来, 使新旧知识在头脑中形成网状记忆、网状联想, 使英语学习的质量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总之, 在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中, 教师“启”得有道、“导”得有法, 学生思维活跃、思路灵活, 潜能得到开发, 就能自学、自会、自创,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相应的“最近发展区”内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使学生能学有所用, 学有所得。

摘要:根据新课标教学理念, 分课型构建教学模式具备教学模式的基本要素, 如理论依据、教学目标等。它既可以体现教学模式的概括性, 又可以使其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可以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有利于学生探索并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有利于教师驾驭教材, 调控课堂。对优化课堂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分别对听说课、阅读课和复习课三种课型谈了一下其教学模式。

关键词:分课型,听说,阅读,话题复习

参考文献

篇4:淄博市高中教学三课型五环节

淄博市学案导学三课型课堂教学基本环节

第一部分新课授课基本环节

基本环节: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成果展示、汇报交流—归纳总结、提升拓展—反馈训练、巩固落实。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根据课题内容和特点,通过联系生产与生活实际素材、演示实验或对已有知识的拓展深化手段,创设问题情景导入研究课题,调动起学生学好本节课的欲望,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大胆质疑(问题驱动)。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该环节一般采取学生先个人自主探究学案内容,在自主探究学习的基础上小组内进行交流。具体要求如下:

1、确定学习目标,通过学案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自主学习,完成学案相关内容,整理重点和难点。

2、自主学习侧重于自觉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整理向小组提出,本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向其他小组(老师)提出。

3、教师及时巡视,适时点拔。既要发现好的做法,同时也要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疑难问题。

4、自主学习要有时间要求,要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任务。

三、成果展示、汇报交流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示探究的成果。通过板演、问答和多媒体演示等形式进行展示汇报交流。

2、师生合作共同对问题进行理解、分析和阐释。教师要适时引导、激发生学讨论、辩论等,完成学生思维的碰撞,通过师生互动,实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

四、归纳总结、提升拓展

1、针对本节课的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方法,结合教师在教学中已有经验和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拓展提升。要注重知识内涵与外延的挖掘及与学过的联系,并选取难度适中的典型题目进行应用训练;要注意知识的拓展与提升,澄清学生思维认识上的疑、难点。

2、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总结,理清知识结构,总结解题步骤,掌握法律和方法。要突出教材中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特征与方法的掌握,突出学习态度的培养和总结反思习惯的养成,3、及时对小组探究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五、反馈训练、巩固落实

1、根据学案中的相应内容,进行典型习题的巩固性练习。

2、进行变式训练,掌握和巩固知识的多样性与多元化,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与应变技巧。

3、学生做完学案后上交,教师全批全改,督促学生完成学案并了解学生答题情况,使教师的教学更有针对性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二部分复习课基本环节

基本环节:问题驱动、自主学习—重点难点、合作探究—知识梳理、点拔归纳—典例评析、深化提高—变式巩固、拓展完善。

一、问题驱动、自主学习

1、按照考试大纲对知识点和能力的要求,为学生设计自主学习式提纲和针对性练习题,以学案形式呈现。

2、学生按照学案内容自主完成学习提纲和针对练习题的内容。复习巩固知识要点,掌握主干知识和规律。

二、重点难点、合作探究

1、对通过自主学习难以解决的问题、理解不到位的难点疑点,小组内进行合作学习,通过讨论、争辩掌握重点、理解难点、消除疑点。

2、对合作学习难以解决的问题或感到疑惑的问题,向老师和全班同学提出。

三、知识梳理、点拔归纳

1、教师结合课堂上学生讨论情况和小组提出的问题,对本节课的突出问题、重点知识进行归类,引导学生梳理知识点,构建知识网络。

2、教师结合小组提出的问题对本节的重点知识、难点、疑点进行重点讲解,对相关理论和规律进行归纳、拓展。

四、典例评析、深化提高

1、结合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为学生出示有针对性的例题和探究性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问题的解答,对难度较大的,小组内可进行合作学习。

3、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探究结果和思维过程。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质疑、提问,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形成科学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4、结合学生讨论情况,教师适时指导学生正确的分析问题,规范的解答问题。灵活的应用知识,提升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五、变式巩固、拓展完善

1、针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内容,选择适量的变式练习进行课堂训练,达到熟练、巩固和提升的目的。

2、教师及时巡视,把握学生的训练状况,并适时评析,对重点的内容进一步强调和拓展。

3、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总结,归纳整理,前挂后联,完善知识体系。典型的问题要在错题本上做好整理记录。

第三部分讲评课基本环节

基本环节:自查自纠—合作交流—问题汇报—教师点拔—梳理巩固。

一、自查自纠(教师对试卷必须全批全改,并对典型问题和出错较为集中的问题作好记录)

1、发放答案,对照自查。让学生独立地对照答案分析错题的原因(包括知识、思路、方法、技巧、规范等方面),更正解题过程与结果。

2、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二、合作交流

1、对于学生自查自纠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实施合作学习。个人提出问题,其他同学解答或小组内进行讨论、争辩等。以学生之间的智慧共享,进一步促进认识、理解的深化。

2、教师巡视各组讨论,及时调控讲座情况,掌控学生思维的脉搏。

三、问题汇报

1、对有争议的问题和小组未解决的问题,由小组长进行整理并集中时间汇报。

2、对各组展示的问题,教师必须进行二次备课,对学生所提问题进行归纳,分析形成的原因,理清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四、教师点拔

对学生所提较为集中的问题,教师要从原因分析入手,从概念、规律认识、理解的深刻性、全面性方面,从解题方法、技巧的灵活性方面,从解题过程的规范性方面,从题干情景和设问的变化性等方面进行重点讲解、举一反三,实施重锤敲击。

五、梳理巩固

1、学生梳理错题解答的规律与方法,完成满分卷。

2、根据试卷中出现集中的问题和学生的反馈情况,教师在课后投放一组对应的补偿训练题(注意针对性),以强化对试卷中问题的进一步理解和巩固。训练题的选择要注意对错题进行变式处理,通过改变条件、背景或设问,进一步开拓学生思路,增强适应能力和迁移能力。

篇5:三课型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解读

一、“五环三课”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课堂思想文化和行为文化

(一) 构建“以生为本, 关注参与, 重视体验, 强调实效”的课堂思想文化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学生知识、经验的获取主要在于学生主动思考、亲身体验和自觉构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拥有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的权利。学习也不是学生被动接受信息刺激, 而是主动建构意义, 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 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 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因此, 我们的教学模式要实现教学关系和结构由“先教后学”向“先学后教”彻底转变, 突出体现学生学习为中心和“学比教更重要”的教学核心思想观念, 高度关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自觉获取知识的过程体验与成功快乐。

(二) 构建“自主有为, 合作有序, 探究有效”的课堂行为文化

行为习惯是行为文化的重要体现。养成有为、有序、有效的学习行为习惯需要教师相信学生、依靠学生。“五环三课”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正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 能够通过学案导学 (情境) 的设计融合学生独立思考、互动合作 (协作) 、展示交流 (会话) 、演练拓展 (意义的延伸) 为一体, 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有为、有序、有效, 并成为一种习惯。

二、“五环三课”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践

“五环三课”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基于多课型观, 把学生的学习行为过程划分为“自主解疑—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演练反馈—巩固拓展”五个环节和“自主学习课、展示交流课、检测巩固课”三种课型, 使其在学案引导下和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

(一) 教学基本环节和课型设计要求

1.“自主解疑”环节。

通过先期编制的导学案, 教师出示课时学习需要学生解决的目标化问题, 发动学生通过领悟目标、自主学习 (审阅教材、查阅资料、利用工具) 完成指定的学习任务, 解决基础性问题 (浅性问题) , 并标注记录自学中的疑难问题。

2.“合作探究”环节。

在个体独立学习和深入思考的前提下, 发动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 相互讨论、交流、分析学习任务中的核心要点, 解决核心问题 (深层次问题) 。

3.“展示交流”环节。

组织学生对课时学习任务中具有训练思维价值的问题进行展示交流各小组 (各自) 的收获, 相互吸取有效成分并修正充实自我观点。

4.“演练反馈”环节。

组织学生开展三练, 即双基练、知能练、创新练。题型题目要有针对性, 突出层次性, 加强创新性, 以期学生能学以致用。

5.“巩固拓展”环节。

借助导学案或多媒体手段适度引入与学习内容相关的社会生活事件、事例或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评价, 解决关联问题, 达到开阔视野、升华思想的目的。

6.“自主学习课”。

基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习惯, 解决基础性问题的需要而设定的一种课型。学生通过个体独立学习能够解决的问题, 教师就不必教授, 小组也不必讨论。该课型下注重对学习的预设性、指导性和可控性。

7.“展示交流课”。

基于构建学生的“学习共同体”, 形成师生间、学生间信息互动交流平台, 实现师生达成知识共生共享, 解决有深度、有广度、有价值问题的需要而设定的一种课型。教师或学生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通过同伴争论、思想交换、求同存异、寻找方法, 最后得出结论。该课型关注学生认知的生成性和问题解决的开放性。

8.“检测巩固课”。

基于检测教与学的有效性, 解决学生个体需求差异, 避免重复训练、作业负担过重问题的需要而设定的一种课型。教师要为学生精选适合其发展的个性化试题 (问题) , 引导学生跳出题海, 达到课程标准要求。

(二) 教学模式的实践运作和教师教学的“入格”

“五环三课”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践要体现和追求“四主”和“四最”, 即“学为主体, 教为主导, 思为主攻, 练为主线”和“最大化学生活动, 最小化教师讲解, 最优化内化过程, 最精化当堂训练”。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活动达到一种理想的状态。

在课堂教学中实践“五环三课”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最初阶段, 要求教师必须基于实践的需要先“入格” (就像书法中临摹一样要仿照) 。我们把实践的过程分成“三步走”, 即“学案引领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课) —学案引领合作探究学习 (展示交流课) —学案引领演练拓展学习 (检测巩固课) ”。在一节课45分钟的有限时间内完成特定教学任务时, 三种课型可课课相连, 五个环节可环环相扣, 亦可有侧重地选择某一种课型、某三四个环节完成特定教学任务, 打破了传统的环节齐备、课课齐全的评课标准。所以,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任务的具体内容进行选择, 关键看其是否落实了课程标准, 是否达成了教学目标, 是否形成了意义建构。

三、“五环三课”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实践探究中的注意事项

(一) 导学案的编制应用质量是关键

由于导学案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向盘和路线图, 是为学生学习而设计的适合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案, 是对教材的二度创作, 所以要经历备课互研、专题讨论、分工备写、多次调整才能生成应用。导学案在应用过程中, 教师要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及时进行指导和查阅。

(二) 取消传统作业形式, 实施开放式作业旨在减负

传统作业形式一般在一堂课结束后由教师布置给学生, 容易加重学生课后负担。实施“五环三课”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学生课前和课中自主独立、合作探究过程中解决的问题和当堂训练都可视为学生的作业, 不必拘泥于课后。

(三) 设立自主学习小组和高效科研小组便于组织操作

构建小组化学习共同体便于同伴互助、互查、互促、互动, 这是“五环三课”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组织管理和运行操作的核心所在。小组化学习共同体一般分为若干个自主学习小组 (每组由异质学生4至6人组成) 和一个高效科研小组 (由学科特长生5至6人组成) 两类。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内的同伴互助、互查、互促、互动真正落实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的横向展评交流和高效科研小组的搅动、带动真正激发课堂活力。可行性的考核与激励机制成为小组学习的外部动力和保障。

四、结束语

没有十全十美的教学模式, 也没有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任何教学模式构建的出发点和归宿都要适合学生的学习, 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 其实践必然经历一个由“入格”到“出格”再到“升格”的过程, “五环三课”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也不例外。在课堂教学革新的起步阶段, 教学需要教师在模式上“入格”;随着课改的深化、实践的检验和教师的不断创新与完善, 教学需要教师在模式上“出格”, 即不必拘泥于固有教学模式的束缚;当教师的教学更加遵循教育规律、更加符合学生需求、更加符合课程标准、更加运用自如的时候, 教学需要教师在模式上“升格”, 即教学不再需要模式桎梏, 教改进入理想状态。这正是我们追求的境界。

参考文献

[1]余文森.课堂中需要处理的几对关系[N].中国教育报, 2012-12-20.

[2]郭振有.研讨蔡林森教育思想深化教育教学改革[N].中国教育报, 2012-12-12.

[3]余文森.杜郎口模式也要完善与发展[N].中国教育报, 2010-9-24.

[4]余慧娟.十年课改的深思与隐忧[J].人民教育, 2012 (2) .

上一篇:沟槽土石方工程专项施工方案下一篇:为2022北京冬奥会加油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