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环节的五要素

2024-05-04

课堂教学环节的五要素(精选6篇)

篇1:课堂教学环节的五要素

课堂教学环节的五要素

教育质量是学校追求的永恒主题,课堂永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掌控好自己的主阵地需要做好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下面结合我校课堂教学实际情况谈谈课堂教学环节的五要素。

一、课前准备

什么是“课前准备”呢?说起来好象每一位老师都能谈出几点来,但是在新的教育理念下,课前准备到底应该做些什么呢?

传统观点把课前准备叫做“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媒体…..现在,“备课”一词已经被一个新的概念所代替,它就是“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有声有色有情感的生命过程,对这样的一个过程,“备课”就显得比较简单,对教学过程的设计既是一个复杂的物质准备又是一个理想的心理预期。

一提起教学设计,自然就要想到教案。教案,是教学设计的文本化,是用文本形式展示的教学蓝图。所以,教案应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思考;

1、对老师来说,教案的内容是有用的,切忌走形式。

2、体现不同的教学内容的特点、自己的风格

3、教案中体现的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积极互动的。

4、在重视“预设”的同时重视“呈现”。预设越完美,给呈现留的余地就越少,要适当设计“留白”,给学生自由发展让出空间。

在教学设计理论中,对课堂教学的过程的认识是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对教学过程的认识,大致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教学是一个“物理”系统(传统的观念),另一种观点认为,教学是一个复杂个“生命系统”。传统的教学观点认为,教学过程是线性的渐进过程,把教师的教学要素视为决定性因素,把教学过程视为刚性的过程,以追求教学“效率”为原则。在这重观点中是不具备成长的观念的。新的教学观点认为,教学过程中各种教学因素的相互作用的发展变化难以预料,具有不确定性,教学设计应该不应是完全预测的、精确的、而应是一般的、生成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鼓励的话语,进行师生交流,这样,必然导致教学过程的不确定状态。教学设计应该是宽松的、灵活的、多少带有不确定方式,以容纳和利用意外事件,使学生获得深刻的理解。教师应当在学生的挑战(质疑、不解、发问……)中使教学计划不断生成和实现。

二、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导入与该课教学效果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新课的导入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新课的开端,是教师谱写一首优美的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间情感共鸣的第一个音符,是师生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

一般来说,导入新课,设计导语,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符合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导入,一定要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来精心设计导语,与教学目标无关的不要硬加上去,不要使导语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教学伊使的导语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必要而有机的部分。

2、符合教学内容。

3、从学生是实际出发。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效果的好坏,要通过学生的学习来体现。因而导语的设计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照顾到学生的年龄特点、性格特征。不要用过深的教学内容作为引语,否则学生无法接受。

4、从课型的需要入手。导语的设计要因课型的不同而不同。新授课要注意温故而知新,架桥铺路;讲授课要注意前后照应,承上启下;复习课要注意分析比较,归纳总结。

5、导语要短小精悍。一般来说两三分钟就要转入正题,时间过长容易喧宾夺主。

6、形式要多种多样。

下面向大家介绍一些基本导入的方法。

1、由问题导入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在章节教学之始,教师可以编拟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形式多样、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回忆、联想或渗透本课学习目标研究主题。

2、由科学故事导入

3、由诗句、谚语、俗语导入

4、由学生身边实例导入

5、由社会热点导入

6、由多媒体演示导入

三、主题探究

课堂教学的第三个环节是主题探究。“主题”指课堂教学的主题,“探究”指师生对本课主题的学习和研究。传统的教学把这个环节称作“讲授新课”。

新课堂的主题探究环节的处理方法百花齐放,不拘一格。但新的主题探究的核心特点是“探究”,而不是“接受”,转变教师教的方式,转变学生学的方式,是这一教学环节的核心问题。“主题探究”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这一环节实施得如何,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课堂教学的成败。如何进行这个环节的教学?恐怕一百个老师就有一百种看法。但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课堂教学本身就是存在多样性和灵活性的特点。但是,课堂教学确实有好坏之分别,我们不能固定一种进行“主题探究”的模式,但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价“主题探究”环节的优劣。

(一)、正确处理课堂教学的主要矛盾,巧妙的设置结合点

一堂课,无论讲授什么内容,不论采取哪种教学模式,都要遇到以下几对基本矛盾。

1、接受间接知识与亲历经验的矛盾

学校教育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给学生创造一个快速接受间接知识的环境和路径。间接接受知识,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也是主题探究的主要形式。但是,不能因为强调知识的主要来源是接受间接知识,进而否认学生在探究中“亲历”的重要性。亲历才能使一个人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才能体验获得知识的艰辛,才能实现立体收获,既收获知识,有享受了过程教育,体验了学习中成功的愉悦。

2、教师作用与学生作用的矛盾

教师是课堂教学、主题探究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引领者,教师的作用是毋庸质疑的。学生是课堂教学、主题探究的参与者、亲历者和跟进者,没有学生的作用同样没有教学的发生。过分强调教师的作用会使学生陷入被动,产生消极;过分强调学生的作用,就会使教学无序、低效。

3、学习目标的共性与个性的矛盾。班级授课的教学形式强调学习目标的一致,强调主题的共性,但共性包含在个性之中,没有个性也就没有共性。没有学生的个别学习也就没有班级教学的总体收获。这就是班级教学中“收”与“放”的关系。不收,共同学习就很难维持,不放,学生个人学习的积极性就不会被充分的调动。

上述矛盾几乎充斥着每一节课。因此,我们不能为了提倡探究学习,就 否认讲授学习,即便是在以探究为主的课堂里;也不能在承认讲授作用的时候,有意无意的拒绝探究的方法,即便是在以讲授为主的教学中。“过犹不及”,这是一个基本理念。因此,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艺术,就在于一定条件下确定好矛盾双方的结合点。结合点找得准,课堂教学就能和谐进行,这样的课就是一堂好课。

(二)、学生的参与度是评价课堂教学效率不可忽视的指标

按照新课程的主张,教师与学生都是活动的主体,教材是教学的客体。因为教师的引导地位和成人优势,教师参与教学活动是不成问题的。要注意的是,教师的过度参与会抑制、排挤学生的参与程度。因此,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是课堂教学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个别教学、小组学习、动手做、自主探究等是提高学生参与度的重要策略和方法。在传统教学定势还十分牢固的今天,在知识考试垄断评价世界的今天,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参与。

四、强化巩固

强化巩固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巩固一般发生在主题探究之后。课有课的巩固,单元有单元的巩固。巩固的目的就是强化。但是强化不只发生在巩固阶段,强化往往与主题探究交替进行。那么如何搞好这个环节呢?

1、在理解的基础上强化巩固

理解知识是巩固知识的基础。要使学生知识掌握得比较牢固,首先在传授时要使学生深刻理解,留下极深的印象。所以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理解知识和巩固、记忆知识联系起来。强调理解记忆,并不否定在教学中还应要求学生对一些知识做机械记忆。例如,英文字母,古诗词等。

2、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复习是巩固知识的主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学需要,有计划地组织好复习,教师要向学生提出复习与记忆的任务,力求具体、明确;要安排好复习的时间,及时进行;要注意复习方法的多样化,运用提问、讲授、作业、实验等各种方法进行复习。要指导学生掌握记忆方法、学会通过整理编排知识、写成提纲、口诀帮助记忆。

3、提倡积极的强化巩固

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变式教学来巩固,也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扩大加深原有知识和积极运用所学知识与实际来巩固,还可以采取变更学习的组织形式来巩固。这些方法与简单的复习相比较,是一种跟为积极的巩固,这个要求学生在巩固中前进!

五、总结拓展

老师们认为什么样的课堂总结是好的呢?“学生带着问好来,带着句好走”,所有的问题都得到圆满的解答,这样的一堂是我们曾经拍手叫好的。可是,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不能过于关注学生的认知,不能忽视学生情感,如果过于关注学生的达成,将会忽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课堂应该是让学生带着问号来,带着问号走。好的课堂总结,既能使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得到升华和总结,也能为学生的继续学习拓展新的道路。

(一)、课堂总结的意义

1、对所讲授的知识加以总结、整理

2、深化概念、规律、反馈信息

3、设下伏笔,活跃思维,为后续教学服务

(二)、总结拓展的方法

1、画龙点睛法

老师在结束时,把精彩的片段或关键问题,或重要的方法加以精辟的概述,或设计成能发人深思的问题,能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得到升华。

2、置疑法

老在学生顺着自己思维走,准备结束新课的学习时,突然设置疑问,使趋于平静的课堂再起波澜。这种置疑也可以延伸到课外。

3、求异法

在课堂结束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前后联系,将一些有共同特点的内容的相异点列出来,进行分析对照。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加深认识。

4、衔接法

为了下节课的顺利进行,老师通常在结束一堂课时,向学生提出预习新课的要求。例如,二年级语文上册,学习完了《苹果落地》一课后将进入到《我的影子》一课时,老师可以这样说:“我们这节课跟伟大的科学家牛顿一起探索了苹果落地的秘密,发现了原来是因为地球有吸引力。而下节课我们将要去了解变化多端的影子,请同学们先看看,了解以下影子会怎么变呢?”这样,就将这节课的内容过渡到了下一节课。

5、启迪法

老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因势利导地引导学生。可以是思想上的引导,也可以是艺术形式上的。

以上是对课堂教学的五要素的简单阐释,希望通过本次交流,老师们能有所收获,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把握好这五个要素,通过对课堂主阵地的掌控,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篇2:课堂教学环节的五要素

(四)教学的五个环节和学生学习的五个环节

教学“五环”包括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所遵循的规则。也包括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日常学习中应遵循的规则。

1、教师教学“五环”。

(1)备课

备课是指在上课之前所做的各项准备工作,它是上好课的前提,是上好课的基础。备课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和课时教学计划(编写教案)。备课至少要做到通读全期教材,熟读单元教材,精读课时教材,其基本要求是:

第一,钻研教学大纲。要明确教学大纲所阐述的教学指导思想、学科性质和地位;明确教学大纲提出的教学总目标和所教年段的具体要求;明确本科教材的内容体系及安排;明确本科教学上的特点、教学大纲提出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明确教学大纲中提出的所教学科教材的编写原则、编写意图和基本结构。

第二,熟悉教材,钻研教材。通览教材,注意教材的系统性;熟读教材,注意教材的科学性;研究教材,把握重点和关键。

第三,明确目标,考虑方法。根据教材内容,确定单元和章节的教学目标。同时,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努力做到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有近及远,由此及彼等这些符合人们认识客观的规律。

第四,把握课堂,环环紧扣。一备复习提问,以旧引新,且问题必须忌偏、忌深、忌浅;二备教具(或演示实验)该做则做;三备例题联系生活,变难为易;四备语言要准确、鲜明、生动,通俗易懂;五备板书布局,字迹清楚明了,大小适中,重点突出,美观大方;六备课外作业,要注意质量和数量,深浅恰当,由易到难。

第五,研究对象,因材施教。要根据学生实际、特点备课,讲课才会恰当有效。

第六,编写教案,开拓创新。做到:内容科学、准确、全面,结构完整;形式规范、合理、清楚;详略得当,切实可用。具有创新意识,不照搬旧教案;教案在上课前编写好。

2、授课

授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途径。授课的基本要求是:

第一,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教学思想,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主动地发展。

第二,要全面落实教学目标,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

第三,注意教学过程中进行学法指导。

第四,要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善于启发诱导学生,要认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

第五,要灵活恰当地选择运用教法,有效地运用教具和演示实验,恰到好处地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第六,课堂教学结构合理、紧凑。要注重知识的整体性和条理性;要使教学环节有机地联系起来。

第七,板书设计内容合理,条理清楚;形式灵活,美观实用;书写规范,速度适宜。

第八,要使用广泛的教学语言,要使用普通话和学科术语,严禁使用方言土语和非教学语言。讲授语言要准确、清晰、通俗、生动,具有条理性、启发性。

第九,要保证教学时间,按时上下课,不迟到、不拖堂、不善离课堂,不做与教学无关的事。未经学校同意,不得随意增减课时,不得随意停课或串课。

第十,要衣着整齐,仪表端庄,举止大方,教态亲切自然。

第十一,要讲求效果。做到精讲多练,短时高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

3、批改

批改作业是指对学生各种形式的作业进行检查,它是检查教学效果,指导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是教师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批改的基本要求是:

第一,批改作业要及时,不积压。

第二,批改作业要认真细致,要写好批改标记,写出适宜的批改评语。

第三,批语要有启发性、针对性和激励性,能够指导学生学习,能够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

第四,批改作业要广泛使用批改符号。符号醒目,使学生清楚地知道教师的批改意图,有利于学生吸取经验教训,有利于改正错误。

第五,批改作业要有记录,要及时讲评,以便及时地、更好地改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4、辅导

辅导是课堂教学的辅助形式,是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是教师在掌握了反馈信息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辅导的基本要求是:

第一,辅导要有针对性。辅导内容应是教材的重点内容和学生不容易理解和掌握的内容。

第二,辅导要有层次性。要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辅导内容,采取不同的辅导方式,因材施教。

第三,辅导要有启发性。要积极调动学生思维,指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规律。

第四,辅导要注意及时性。辅导要及时,一定阶段教学结束后,或作业、考查批改完后,发现学生学习上存在的问题,要及时进行辅导;注意辅导时间要短,内容要精。

5、测评

测评是指检查和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教学过程进行调节控制,取得反馈信息,促进教与学的重要手段。测评的基本要求是:

第一,测评目的要求明确。或者要获取反馈信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测评学习效果,以改进教学;或者要查明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及影响学生成绩的原因,确定学生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第二,测评的内容科学、全面。试题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围绕教学目标。要能正确反映学生的学习程度,难易适中,分量适宜,要有梯度。一般比例是,基础题:较灵活的题:综合题=6:3:1

第三,测评的标准要客观、公正。试题的答案要具体、明确,评分标准要准确、统一。

第四,测评的方式方法要灵活多样。要形成性测评、诊断性测评和总结性测评;口试、笔试和操作实践考核相结合;教师评定成绩和学生自我评定成绩相结合。

第五,测评的次数要适当。严格控制考试次数,注重平时考查(也就是形成性测评);要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第六,测评的结果要及时总结。测评结束后要进行质量分析,找出教学得失的原因,及时改进教学。

2、学生学习“五环”常规管理。

(1)预习

预习是指上课前的自学,它是上好新课,取得高效率的学习成果的基础。预习的基本要求是:

第一,预习要及时。根据教师的教学进度和教材的难易程度,适当地提前预习新课。

第二,预习态度要认真。认真细致阅读教材,动脑分析,不要粗枝大叶、马马虎虎看一遍书了事。

第三,预习要注意方法。依据知识基础、学习情况、教材内容和学科特点等,选择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预习方法。要记录好新教材中的重点问题和不懂的问题,以便上课时加以注意。

第四,预习要讲求质量。基本了解教材内容,明确学习的重点、难点。为上好新课做准备。

第五,预习要做好笔记。记好预习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及预习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并写好预习心得。

(2)听课

听课是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智能、培养健康情感的主要途径。听课的基本要求是:

第一,要提前做好听课准备。包括用品准备、知识准备、精力准备和心理准备。

第二,要高度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讲,不做与上课无关的事;要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各种活动。

第三,要注意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努力听懂新知识。

第四,要注意听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的学法指导。第五,要积极踊跃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第六,要围绕教师讲解的内容,积极思考,敢于发问,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

第七,要认真做好听课笔记。将教师所讲的重点内容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等,摘要地记录下来。

第八,要认真做好课题训练题。认真地做好每一个题目,不可马虎对付。

(3)复习

复习是学生自己或在教师指导下,加深和巩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检查学习效果,防止知识遗忘,提高记忆能力和自学能力的重要过程,为下一次新课的学习打好知识基础。复习的基本要求是:

第一,要及时复习。课后复习要当天完成,以巩固当天所学的知识。在教师讲完一个单元、一个阶段的知识或讲完全部教材后,要及时复习,及时巩固知识,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第二,复习要有针对性,要抓住要点,对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通过理解加深记忆。

第三,复习要注意归纳总结知识,使知识更加条理化、系统化,注意提高能力。

第五,要记好复习笔记。通过复习,把重点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以及复习后的一些新的见解和体会,都记在复习笔记上,便于以后复习和查阅。

(4)作业

作业是学生加深和巩固所学知识,检查当天的学习效果,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环节。做好作业的基本要求是:

第一,要及时完成作业。当天的作业要当天完成。

第二,要独立完成作业。养成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不可抄袭作业。

第三,要注意解题方法,总结答题规律,答题要有一定的速度。

第四,要正确对待作业的评价。作业发回来后,要认真总结解题规律。(5)考试

考试是学生平时学习的总结,是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一种有效手段,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这里主要指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学生考试的基本要求是:

第一,要正确对待考试。要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对考试成绩不要过分看重;要注意调节自己的心理和情绪,勤奋学习,讲求方法,树立信心,克服自卑感。

第二,要遵守考场纪律,不作弊,不抄袭。

第三,要注意卷面整洁。答题时不要随想随写,随写随改;字迹不要潦草;不要在试卷上乱勾划,要注意保持试卷的整洁。

篇3:初中阅读教学的五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认读。从认识的角度看, 这是初步感知阶段, 是阅读教学的起始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 教师交代任务, 激发兴趣, 使学生能够独立扫除阅读障碍, 通读课文, 明白课文大意。在这一环节中, 重点训练学生的注意力和观察力, 培养学生检查工具书和参阅注解的习惯及默读、速读能力。

第二个环节是领悟。这是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产生认识的阶段, 在这一环节里, 要求教师引导学生细读课文, 让学生认真思考, 从课文中明了人物、事件和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如在讲授《伤仲永》一课时, 教师要突出难点, 引导学生共同研究讨论“伤”字的含义, “伤”了仲永的什么?用以激发学生细读课文, 寻疑问, 找答案的兴趣, 学生展开了寻疑、释疑、评题的热烈讨论, 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在此过程中, 教师要把握重点, 发挥“定向”作用, 克服随意性。

第三个环节是研讨。这是阅读教学的中心环节, 是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分析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极好机会。在研讨过程中, 教师要将学生提出的并值得全班讨论的问题按一定的意图排列起来, 组织进行讨论, 或主攻一个, 或解决一半, 或分组归类。如在教授鲁迅的散文《藤野先生》一课时, 学生在细读课文后提出了以下六个问题: (一)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如何理解? (二) 题目是“藤野先生”, 为何文章开头却写“清国留学生”? (三) 作者写自己弃医从文跟藤野先生有什么关系? (四) “我”后来为什么连信也怕敢写了? (五) 既然“可惜那时我不太用功”, 又怎么会得到藤野先生的关照呢? (六) 写清国留学生, 用了“标致”一词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我将这些问题归纳成关于藤野, 关于教材, 关于主题等三个方面, 设计一系列的引路题, 帮助学生展开讨论。在讨论中抓住时机, 及时点拨, 使学生自然地过渡到选材立意的研讨中来。

第四个环节是点化。如果说前三个环节是为了让学生“读进去”, 那么这个环节是为了帮助学生“走出来”, 在这个环节中, 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抓住重点、难点。点出文章思想内容方面的闪光点, 点出知识和规律方面的定锤之音, 点出语言艺术方面的传神之笔。如讲《孔乙己》时, 有“孔乙己这样使人快活, 可是没有他, 别人便这么过”这句话, 我准备重点评点, 于是引导学生从表面上谈谈自己的看法, 有的说:孔乙己成了人们的笑料。于是我抓住时机, 引导学生体会文章里的真正含义, 使学生明白, 在别人眼里, 孔乙己是个可有可无的人, 这正是他的悲惨遭遇, 从而理解鲁迅先生揭露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这个创作意图。

篇4:语文教学中的五要素

听,是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和挖掘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一种手段。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听的习惯,有助于孩子们在课堂上注意力高度集中,有助于孩子们记忆力的增强。在语文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老师除必须具备渊博的知识,标准的普通话外,在授课时必须幽默风趣,语感讲究抑扬顿挫,时时以表演者的神态吸引学生,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运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听的能力,为说、读、写、记创造条件并打好基础。在语文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选听优美的音乐,可以让学生倾听老师或学生讲动听的故事、可以让学生倾听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也可以让学生听写生字、词语、一段话等,从不同角度全方位地训练学生听的能力。多听,能促使学生接触较多的材料,获得更多的信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说,是学生对所学语文知识的直接运用。说的形式很多,比如:教师说,学生听;学生说,学生听;学生观察实物说;学生看图说;学生叙述课文;调动学生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讲故事;学生进行口头作文的训练也是说,等等。说对学生听、读、写、记有促进作用,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辅相承。说能提高学生听、读、写、记的自学性、积极性,并且能提高学生听、读、写、记的质量。在指导学生说时,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要特别注重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坚持听、说训练,优化课堂结构。平时,老师要精心备课,精心设计,给学生创造听、说训练的条件,突出“导”,贯穿“练”,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大胆发言。久而久之,有了量的积累,就产生了质的飞跃。在说的训练中,既让学生“入境”,又让学生“出境”,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通过课内的学习,还要引导学生向课外延伸,培养他们活学活用的能力,反馈拾遗。不仅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培养了语感,使他们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读,是语文教学中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方法。“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读,教给学生读的方法,将课内读和课外读紧密结合起来,在训练学生综合能力的过程中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组织引导学生通过读,使他们大量积累语言材料,为听、说、写、记打下坚实的基础。古人曾有“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的学习古训,可见古人在学习中对于读是多么重视。有句谚语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充分地说明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最基本、最直接的方法。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读代讲,多读少讲,品读精讲,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掌握学习方法,加强培养学生的语感。叶圣陶先生说:“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教师引导学生善于读,则其功至伟。”在训练学生读的基础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怎样读。针对不同读的目的,可以采用不同的读的形式,在进行初读、精读、熟读、默读、轻声读、分角色读、比赛读等时,要提出各自的要求,力争正确、流利、有感情,读一次要有一次的收获,教学时,让学生边读边议,划出疑难问题,而起主导作用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梳理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使学生进入读书的积极状态。另外,在引导学生读时,还要以“博览群书”为宗旨,将“博览”与“精读”相结合,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这句名言进一步说明了只有通过读,才能有所思考,学会了思考,才能产生更多的疑问。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突出强调了“读”的重要性,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處,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在儿童精神世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师在引导学生读时,要给学生自由读、议、思的时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让学生不同程度获得成功的喜悦。

写,是学生对所学语文知识的具体运用,也是对听、说、读、记的具体表现。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将读、写紧密结合,因为,读是理解,写是表达,读是吸收,写是倾吐,二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只有将读写结合,才能将学生的听、说、记落到实处。学生写的功夫有了,听、说、读、记的问题就会进一步得以提高,并且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就会水到渠成,也能够培养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及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在训练学生写作的能力时,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循序渐进地进行,要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教师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时,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程度,难易结合,讲求实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能力和做生活的有心人,为写作积累大量的素材,为写作夯实基础。另外,在训练学生写作时,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使他们爱写、勤于写。将写和学生的听、说、读、记有机结合起来。

记,是学生在学习语文中积累素材的最基本的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生的记和听、说、读、写一样贯穿始终,可以让学生记一篇优秀的篇章,记文章中优美的段落,记常用成语,记优秀典故,记谚语、歇后语,记名人名言,记地理、历史、社会、自然等知识。

篇5:新课改下音乐课堂教学的五要素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如何开展好小学音乐课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人文素养尤为重要。就如何开展好小学音乐课堂?我觉得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感受与鉴赏

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应注意以音乐为本,以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教师的讲解、提示、力求简明,生动,富有启发性,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引发现象和联想。例如:“在欣赏小学四年级上册书中《大海啊 故乡》时,听完全曲,我启发大家:浩瀚的江面,波光粼粼,蓝的天映着蓝的海上。海岸边停泊着几只弯弯的小船,一切美好的情境都融入在这优美,柔和的旋律中。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现象,写出你对乐曲的感想”。于是,同学们在课堂上用文字描述出许多精彩的画面:宁静的港湾,好像沉睡中的母亲,那么宁静,那么慈祥。清澈的海水,夹杂着偶尔滚来的海

浪,一个小姑娘坐在弯弯的小船上,凝望着远方……有的同学干脆画了一幅彩色的图画。还有的同学把乐曲描述成蓝天白云下渔夫们打鱼,青山绿水间男耕女织的劳动场景。同学们在乐曲声中,用自己的情感编织出绚丽的画卷,心灵得到了陶冶,智慧得到了启迪。这样一来,教师既尊重学生的独立感受与见解又鼓励了学生勇于表述自己的审美体验。逐步使学生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积累感受与鉴别音乐的经验。

二、演唱

演唱歌曲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歌唱技能的练习应结合演唱实践活动进行。创设与歌曲表现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富有情感地歌唱,以情带声,声情并茂。

唱歌教学要注意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演唱的自信心,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

三、演奏

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器乐教学应与唱歌、鉴赏、创造等教学内容密切结合。

在小学阶段主要让学生学习打乐器和简易的有固定音高的旋律乐器。例如:1、打击乐器表演

打击乐器种类繁多,音色丰富,具有极强的表现力。一般可分为三类:金属类(三角铁、钹等)、木质类(响板、沙球等)皮膜类(手

鼓、大小鼓等)。

表演《巡逻兵》时,让学生感受雄壮的进行曲风格和热烈的情绪。在表演中可采用军鼓与钢琴合奏,之后加入铃鼓,最后三角铁、大军鼓共同合奏。此曲演奏力度为:mf→f→mf→P。、简易旋律乐器表演

目前国内外较多采用的有口琴,口风琴、竖笛等。

《闪烁的小星》是竖笛合奏曲,全曲情绪欢快,节奏简单,旋律优美悦耳动听。此曲表演时老师吹第一声部学生吹第二声部。接着铝板琴加入,演奏主旋律。其他打击乐器分声部练习后,加入合奏。第一遍,竖笛与铝板琴先演奏,速度稍慢,力度为mp。第二遍,打击乐器加入形成高潮,速度稍快些,力度稍快些,力度为mf。第三遍,速度,力度同第一遍结束句速度慢下来,力度为fm →p→pp,以表现宁静的夜晚和小星星变化的动态,给人以无限遐想。3、合奏表演

全班性的多种乐器、多声部的合奏的表演形式。《四季歌》是一首以口风琴、口琴及打击乐器组合成的抒情器乐合奏曲。表演时,口风琴的领奏旋律要流畅,主旋律开始,口风琴的两个声部要和谐,旋律清楚,吹奏时运气不能太猛。教师可用钢琴、手风琴或电子琴伴奏,效果会更好。

四、识读乐谱

乐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认识乐谱能力,有利于进行音乐表演和创造等教学活动,认识乐

谱要与演唱、演奏、创造、鉴赏等教学内容密切结合,要以生动的音乐为载体,在学生感性积累和认知的基础上进行。可以通过学生熟悉的歌曲或乐曲识读乐谱,也可以借助乐器演奏来学习。

简谱和五线谱是我国现行的两种主要谱式,五线谱教学建议采用首调唱名法。

五、创造

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想象——幻想——童话——创造,这便是儿童所走过的发展自己精神力量的道路。”学生在探索、研究、发现、创造中感受到快乐和幸福,并提高了审美能力。

用适当的节奏、速度、表现成语、短句、诗歌,重在引导学生理解其内容表现其感情。例如,引导小学生朗读,表演骆宾王的《咏鹅》,首先要使他们知道诗词所说的内容是什么,而后要使他们理解诗词的意境,再根据诗词的情绪设计它的节奏、速度、力度以及朗诵的方式。由于学生理解的不同,有可能在确定诗词的逻辑重音上发生差异。如下面两例:

A:鹅 鹅 鹅,曲 项 向 天 歌。.....白 毛 浮 绿 水,红 掌 拨 清 波。

........B:鹅 鹅 鹅,曲 项 向 天 歌。......白 毛 浮 绿 水,红 掌 拨 清 波。

..至于在表演上,更是多种多样。老师鼓励学生用于不同的风格进行表演,千万不要要求整齐划一。

又例如在《三个和尚》的创编活动中,用打击乐表现一个和尚挑

水的节奏与两个和尚抬水的节奏和三个和尚救火时挑水的节奏,在节奏型上、速度上,力度上都有明显区别,如果用稳重、均匀的节奏表现一个和尚挑水的动作是合乎规律的,如果用松弛,缓慢的节奏去表现三个和尚挑水去救火的动作,显然是不合乎规律的,综上所述足以证明,创造也要遵循创造的规律,而不能随便创造。

篇6:课堂教学环节的五要素

第 1期 盐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

本期内容

盐城市特殊教育学校首次“校际合作教研”活动专辑

● 全市特殊教育学校首次“校际合作教研”活动在建湖特校举行 ● 研究课教学设计、备课思路介绍、教学反思 ● 交流研讨 ● 微型讲座

全市特殊教育学校首次“校际合作教研”活动在建湖特校举行

由市教科院组织、建湖县特殊教育学校承办的盐城市特殊教育学校首次“校际合作教研”活动,于4月29日在建湖县特殊教育学校举行。

这次活动由市特殊教育学科带头人、东台市特殊教育学校崔广东校长担任主持人。来自全市特教学校的50多位校长、老师围绕“培智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这一主题进行专题研讨。与会老师首先观摩了建湖特校的王亮老师和周美蓉老师为大家执教的二年级生活数学《人民币的认识——角》和五年级生活语文《我运动、我健康——“拔河”的延伸》两节研究课。课后,建湖特校教导处的郭克海主任向大家介绍了学校培智教学的情况,执教老师分别讲述了自己的教学设计意图并作了课后反思。接着参与活动的教师各抒己见,畅谈了这两节课的亮点、特色和不足,并围绕这次活动的主题进行了交流研讨。大家认为两位老师的课体现了培智教学的基本要求:注意分层教学、个别对待、因材施教;注意知识点的学习与生活经验相结合,学以致用;注意学生的操作与体验,教学设计巧妙、合理而适宜;注意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随后,阜宁特校魏善庆校长作了《融入课改理念,整合课程资源,切实提高培智教学的有效性》的微型讲座,讲座时间虽然不长,但给人以启发和思考。

最后市教科院蒋康华副院长作了活动小结,他首先对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给予了充分肯定,接着围绕为什么要组织“校际合作教研”,怎样组织“校际合作教研”等话题与老师们做了交流,最后希望特教学校的老师们要进一步加强学习,加强实践,在合作教研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为期半天的首次活动,形式新颖,内容充实,得到了与会老师的一致好评。

研究课教学设计

培智五年级生活语文《我运动 我健康》 教案

建湖县特殊教育学校 周美蓉

教学目标:

1、借助实物及课件,认识一些常见的球;能用普通话正确地认读句子;学习书写“球”,认识新部首:王字旁。

2、通过看图引导学生说话训练,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补偿学生的手眼协调性等方面的缺陷和语言障碍,训练学生的注意力和观察力,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4、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积极参与活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分层要求:

A组:通过看课件说出有关球的运动;能用普通话迅速地认读三个短句;能用自己简单的语言描述活动场景。

B组:认识有关球类运动。在老师的帮助下,用普通话认读三个短句,培养良好的说话态度。训练学生的注意力和观察力。培养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补偿手眼协调和语言表达方面的缺陷。

C组:在老师的帮助下,参与学习活动,会聆听演示动作。教学重点:

了解各类球类运动,重点认识“足球,篮球,羽毛球”;能用普通话正确地认读句子;学会书写球。

教学难点:

在运动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学准备:

实物(球)、多媒体课件、奖品 教学流程: 课前预热: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运动吗?生:喜欢。师:今天周老师给你们带来了 一首好听的《健康歌》,我们一边听一边来做运动。(师生听歌做运动)。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我们学习了《拔河》这篇课文,学完了之后,我们举行了一场拔河比赛,同学们想看看拔河的场面吗?生:想。(播放拔河视频)师生一起说比赛前的样子:生龙活虎,精神抖擞。做拔河的动作(师引说:双手紧紧的抓住绳子,用力向后拉,脚死死的踩住地面),鼓励学生用文中的句子说出获胜的原因: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师:同学们,为了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健康成长,我们平时要多做运动,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

(1)师板书课题,生看师写字。(2)读课题。(指名读,跟读„„)

(3)师:从同学们的声音中我听出来了,你们很热爱运动,向往健康。

二、看图识球,认读词句

1、认一认。师:同学们,你们平时喜欢做什么运动呢? 生:跑步、跳绳、打球„„

师:同学们知道的运动还真不少,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

(出示足球、篮球和羽毛球,让学生认一认,说一说,师相机板书,读词训练)师: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一些球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说一说。

(点击球的图片:分别是乒乓球、排球、水球、垒球、棒球、网球、海洋球)出示羊角球,生认一认说出在感统训练室玩过,指名生演示。

2、写一写。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不少的球,球这个字你们会写吗?(1)看结构,注意王字旁的最后一笔是提。(2)看电脑老师演示(播放球的书写视频)(3)师在田字格里范写,生书空。

(4)生练习书写(A类写字,B类描红后再写,C类在教师的帮助下描红)(5)师批改评价。

3、读一读。

(1)学习认读短句:同学们踢足球。

出示图片:他们在做什么?生:踢足球(师板书“踢”)师:他们用什么踢足球的呢?(播放踢足球的视频)生:用脚。

师鼓励学生做一做踢球的动作,请一名学生到前面演示。鼓励学生说话,读句训练。(指导C类学生读完整)(2)学习认读短句:同学们打篮球。师:通过学习我们知道足球是用脚踢的,那么篮球呢?大家玩过吗?鼓励学生到前面做动作。(师生互动协助学生)

师鼓励学生说句,读句训练。

(3)学习认读短句:同学们打羽毛球。

(播放打羽毛球的视频)师:看,他们在做什么?生:打羽毛球(师板书打)读句训练。

4、说一说

师:同学们,为了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使自己变得更健康,我们课后要到操场上参加(课外活动),老师前几天拍了一张同学们课间活动的图片,大家仔细看一看,他们在干什么呢?(点击活动场面的图片,指导学生说话,鼓励学生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说一说)

三、利用游戏,巩固升华

师:下面就和你们玩个游戏,在玩之前呢,我们在音乐中做做准备活动,(播放《大家来做运动》)。

分组游戏:

1、拍一拍,每组推选一名同学参加拍球比赛,一名同学数数。给获胜组贴上五角星。

2、夹一夹,每组推选一名同学参加夹球比赛,其他同学数数。给获胜组贴上五角星。师鼓励A类学生说说比赛的场面。

四、拓展延伸,小结作业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有关球的运动,其实啊,运动的项目还有很多。(出示残疾人参加比赛的图片)

鼓励同学们向他们学习,在赛场上奋力拼搏,在生活中能自强不息。希望同学们多参加体育锻炼,因为“每天运动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 人。

作业:请同学们课后多做运动,准备参加学校的夏季运动会。

培智二年级生活数学《认识人民币——角》

建湖县特殊教育学校

王亮

教学目标:

1、在合作探知的教学活动中初步认识1角、2角、5角的人民币,并能区分硬币、纸币。

2、通过模拟购物活动,体验购物过程,感受购物乐趣,学会简单购物。

3、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与创新性,初步推理能力和实践能力。

4、适时对学生进行节约用钱和爱护人民币的思想教育,从而获得积极良好的情感体验。分层教学:A、B类学生能共同完成以上1、4点,A类学生还能完成以上2、3点。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难点:较熟练地辨认、使用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教学准备:

课件、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储蓄罐、商品、奖品 教学过程: 课前预热: 课件出示《数字歌》,让学生随着音乐唱游。

一、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1、出示小猪存钱罐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请来一个新朋友,大家想见他吗? 出示小猪存钱罐

摇一摇问:小朋友我是小猪胖胖,大家猜猜我肚子里装的是什么呀? 生:钱。

师:是的,小朋友真是太聪明啦,我是个存钱罐,大家可以把爸爸妈妈给的零花钱放到我的肚子里,我会帮你们好好保管的哦。潘凯文小朋友刚才的数字歌你唱的最棒,老师把它送给你好不好? 师:小朋友们大家知道钱可以用来干什么?

生:我们用钱来买东西.师:钱在我们生活生活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啊,我们用的钱也叫人民币。

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认识人民币。

2、师:小朋友这些人民币你们见过吗?哦,有的见过,有的没有,(点课件)师:这些人民币里有的是多少元的,有的是多少角的。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识几角的人民币

教学角字

齐读,指名读

板书课题:——角(用不同颜色的粉笔书写)

二、游戏激趣,合作探知

1、摸一摸

⑴出示实物(2个盘子出示)师:小朋友,谁想来摸摸这两个盘子里的人民币?(引导学生触摸2个盘中的人民币)师:(举起一个盘子)这个盘子里的人民币摸在手里怎么样?(硬硬的)这个盘子里的呢?(软软的)师:小朋友摸在手里硬硬的人民币是硬币,摸在手里软软的是纸币。板书:纸币,硬币

齐读

2、分一分

师:哪个小朋友想帮老师把这个盘里的硬币和纸币分开吗? 教师随机出示在黑板上

3、说一说

小组交流:小朋友把你看到的人民币的样子和小组里其他小朋友说说。

4、认一认

师:我们来看看这张人民币,(课件出示1角纸币)颜色是土黄色,长方形,边上还有数字1 这就是1角。(板书:1角)

齐读(课件出示1角硬币)问:它是什么颜色,中间有什么

生:是银色的,正面也有“1角”两个字 师:这也是1角

师:(指着黑板)上面的1角和下面的1角有什么不一样? 生:上面是纸币下面是硬币。(出示2角纸币)

师:谁来说说它是什么样的?

生:颜色是蓝绿色,长方形,边上还有数字“2”。师:大家猜猜这是几角啊?

生:小朋友们真聪明,这就是2角。(出示5角纸币)

师:一起说说它是什么样的?

生:颜色是紫红色,长方形,边上还有数字“5” 师:是几角? 生:5角。

(出示5角硬币)师:这又是几角呢? 生:也是5角。

师:黑板上面的5角和下面的5角有什么不一样呢? 生:上面是5角的纸币,下面是5角的硬币。

5、读一读

认读:1角、2角、5角(齐读,指名读)

6、玩一玩 游戏:

①快乐大抽奖

师:请一个小朋友从袋子里里摸出人民币,再认读出来;(适时鼓励评价,集体核对)②“我说,你找”

师:老师说出面值,请小朋友找出相应的人民币。(适时鼓励评价,集体核对)课间活动:手指操

7、练一练

a、完成作业纸:填一填

师:下面老师有几道题要考考大家,看谁做得又快又对?(限时完成,当场批改,课件核对)b、课件出示连线题

学生观察后,指名两名学生上台合作完成指认连线。(1)课件出示

(2)让B类学生数一数,让A类学生找出相对应面值的人民币并和B类学生站在一起交朋友。

三、知识应用,体验生活

1、让学生说出已有的购物经验。

2、创设模拟超市(教师组织,适时指导):

学生找出单价是1角、2角、5角的商品,并付钱购物;

四、课后延伸

1、课件出示学生给青海玉树赈灾捐款图片。(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师:我们班的小朋友也给玉树灾区小朋友捐款献爱心。师:看,这是谁在捐款?

让学生说出图中捐款的数额。

师:小朋友们你们真有爱心,老师替灾区小朋友们感谢你们。

五、总结

师:小朋友今天你认识了什么?(学生回答时,结合板书总结)你还学会了什么?(让学生谈谈购物经历)

六、作业:

师:课后请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一起到超市或商场亲身体验一次购物的经历。

备课思路介绍

顾克海(建湖特殊教育学校教导副主任)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

很高兴全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际合作教研”的第一次活动在我校进行,借这个机会,谨让我代表我校培智部全体教师对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和同仁前来指导表示衷心感谢和热烈欢迎。

这次活动的主题是“培智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有效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那么培智教学的有效性怎么体现呢?我部全体教师通过近几年教学实践针对我校培智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一些学者观点和名校做法,逐步形成了“联系生活 提高技能

医教结合 补偿缺失”的教学理念,联系生活和医教结合是手段,提高技能与补偿缺失是目的。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育对象自理与自立,最终最大程度地回归社会。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生活决定教育,教育必须适用于生活。”这深刻说明了教学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学生更好地生活,教学的真正含义便是尽可能地贴近于学生的生活。弱智儿童由于自身具有生理缺陷,大都不合群,怕受到别人的歧视。家长们也会因此觉得抬不起头,不愿带孩子们出门,不知不觉中就减少了孩子与社会接触的机会,害怕与人交往、不会乘车购物等都是弱智儿童社会适应能力差的表现。因此如何使他们通过学习能够走进生活、适应生活、学会生活便显得更为重要。华师大特殊教育专业的博士生导师杜晓新教授等指出,随着“融合教育”、“零拒绝”的推行,特殊学校的生源出现类型增多、程度增加以及向学前延伸等发展趋势。鉴于此,目前我们培智学校就理应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医学康复与特殊教育的双重任务,这也就是说,应采取联系生活,医教结合的教学模式,并以联系生活,医教结合的理念来构建课程框架。2010年4月7-10日,教育部基教二司特教处与华东师范大学,共同举办了全国特殊教育学校“医教结合、综合康复”实验学校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研讨会,在开幕式中,教育部基教二司特教处谢敬仁处长发表了重要讲话,他阐述特殊教育今后发展的方向就是:“医教结合、综合康复、多重干预、潜能开发”,明确提出实验的指导思想是:“当医则医、当教则教,医中有教、教里融医,医为教用、教需辅医,医教结合、科学发展”。可谓与我们学校发展的方向不谋而合,也使我们更有信心继续向前走,以前摸着石头过河,现在有了依据,可以按图索骥了。

就今天的两节课,有以下几点共性,来贯彻学校“联系生活 提高技能

医教结合 补偿缺失”新理念,提高教学效果的:

1、让课堂教学为学生的生活服务,把学科知识转变成学生的生活能力。教学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实践,而实践全部和学生生活相联系,通过学生的主体参与,促使学生能力的形成。

大家都知道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运用,弱智儿童学习了数学知识后,我们要及时引导弱智儿童联系生活实际,尝试并运用所学的知识,深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逐步培养弱智儿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今天数学课在学习了“角”以后,王老师在班中开一个“小超市”,在每件物品上标好价格,让学生当顾客,进行购物活动。这样弱智儿童通过实际交易,很自然地巩固并运用了新授的相关知识,提高了适应社会的能力,并体会到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的息息相关,使学生懂得数学不是白学,学了即可用得上,从而体会到数学强大的应用价值,激发出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能运用综合教学的方法,采用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来巩固知识、发展智能,补偿学生身体的缺失和障碍。智障儿童由于脑部受损,无论运动,智力方面都会受到影响。运动康复作为康复治疗中一项重要内容,它应用各种形式的主动和被动运动进行具体操作,改善智障儿童残存的运动功能,抑制不正常的姿势反射,诱导正常的运动发育以及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今天的教学中,两位老师能通过运动、游戏方式引导弱智儿童达到所要做的动作。如周老师让他们拍球、夹乒乓球的游戏比赛,王老师和学生一起做摸人民币。有助于学生将各部分感觉信息组合起来,经过大脑的统合作用,对身体内外的知觉做出反应。还利用音乐节奏与智障儿童具有的特殊感染力,让智障儿童随着优美的旋律随意动腿、挥手,提高四肢的协调能力。如语文课的健康歌,数学课中的手指操,这样不仅引起了孩子的兴趣,也有利提高他们的训练能力,提高训练效果。

3、教者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将学生分成三个层面,在各个环节中,注意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能力,使每个学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得到最充分的发展。

在教学中,我们把学生分为A、B、C三个不同的层次。重度弱智学生参加C层次的学习,这一层次的教学由学校根据统一的教学大纲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进度慢,难度小,讲得细,练得多,让学生掌握最基础常用的知识。中度弱智学生参加B层次的学习。这一层次学习的学生,仍使用原教材,并按统一的教学计划规定的进度进行学习。轻度弱智学生参加A层次的学习。这一层次的教学由学校根据学生的特点将统一的教材在第二层次的基础上有所拔高,改进教学方法,适当加快进度,加深内容,着重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如在今天的的语文课写字教学中,对于A层次学生不仅要求认清字形,正确书写,还要能默写;B层次学生则要求他们描 红后正确书写生字;C层次学生只要求会读在老师的帮助下描红书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学习层次上得到最好的发展。这样既调动了成绩差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调动了成绩好的学生的学习创造性。

但真正地要实施“联系生活、提高技能

医教结合、补偿缺失”,我们仍需做很多的功课: 一要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溶入社会,参与社会与社区实践,拓宽学习空间:

1、认识公共场所和交通标志,如上医院、看电影、逛超市、认识红绿灯、认识人行横道等。

2、学习乘车购物,如怎样买票、如何上下车、学习购买商品、怎样在快餐店吃饭等。

3、紧急情况的处理,如学打电话、迷路后怎样找警察等。

4、到工厂车间参观学习,进行劳动教育。

二要对每一位需要康复的个体进行多方位的全面评估。寻找到该个体需要康复的点,针对这个点从不同学科角度进行康复训练。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康复走上一个新的高度!为此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相关人体生理学、障碍儿童病理学、康复医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学期初我们就安排外出进行康复、感统学习的老师,对全校教师开设讲座,以增强他们的康复训练意识,提高大家康复训练的能力。

三我们要尝试与医疗单位合作,争取得到医院的专业支持与帮助,签订协议进行医疗与教育的合作,以进一步改善学校医疗专业资源和技术力量薄弱的现状,使学校教育与医学更深度地融合,真正体现特殊教育的专业性,给予残障学生更切实、更完善的服务。

教学反思

周美蓉 本节课是培智语文第十册《拔河》的延伸课,是根据智障儿童的身心特点和班级实际情况而设计的。该教学设计充分体现培智语文教学的生活性、实践性,注重分层教学,以学生喜闻乐见的球为载体,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利用游戏、模拟动作、多媒体展示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对其进行缺失补偿和语言训练。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感到在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权利,给学生适度的空间,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内容。智障儿童由于自身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思维偏于感性和片面,因此所学的知识应该多贴近他们的生活,拉近与他们的距离,融于他们的生活实践中,使他们从心理上易于接受,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王亮《认识人民币——角》是全日制培智数学二年级下册的内容。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有效的教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组织教学时,将原有的教材进行了整合处理,降低了原有的教学难度。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上,我注重激发兴趣、鼓励合作探究、鼓励“学中玩、玩中学”的方法进行教学设计的。下面是我对本节课的教学反思。

虽然在生活中已经见过人民币,但很少接触过人民币,所以我在教学《认识人民币——角》这节课时,首先引导学生们仔细观察人民币,使学生能够迅速、准确地辨认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在学生学会认识人民币的基础上,尝试用人民币进行简单购物。

1、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有了兴趣,身心处于最佳状态,他们就会以高度的热情,专心致志的认真听课。因此,一开始我就创设了储蓄罐的情境引出课题,接着让学生说说钱用来做什么,接下来让学生从课件中找出自己见过的人民币。然后把准备好的小面额的人民币发到各小组,让学生摸一摸,分一分,让学生分辨出硬币和纸币;接着再让他们说一说人民币的样子。通过质疑使学生一上课就进入最佳状态,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新知的欲望。在教学过程中,还设计了“快乐大抽奖”、“我来说,你来拿”两个小游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加深了学生对新学知识的印象。

2、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积极参与学习。在教学认识纸币和硬币的环节中,我首先拿出一些几角的人民币让学生用手触摸,感知硬币和纸币的区别。在教学认识几角人民币的环节中,先进行自主探究、小组交流,大胆发言。而不是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这是几角钱,那是几角钱,这样既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的机会,又培养了学生的求欲思维和创新意识。

3、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选择学生身边的事物,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动机,并能学以致用。在教学的最后环节中,我准备了一个“娃娃超市”,让学生相互合作共同完成购物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4、教师采用多样化的课堂评价方式,充分发挥了评价的激励性功能。

在本节课的教学当中,教师采用了激励性的评价语言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如: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采用了“你知道得真不少!”“你观察得真仔细!”“说得真好!”等等,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采用了鼓掌表扬等形式。充分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

通过《认识人民币——角》这节课的学习,使我收获很大。首先,作为一位年轻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读懂教材,备教材、备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主动学习、探索。放手让学生去想去学。其次教师的驾驭课堂能力,关注每一位学生,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引导。

当然这节课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如:作为一名数学老师语言组织还不够严密;课件的使用上和教学还不够同步等等。敬请各位专家老师批评指正。

交流研讨

丁小祥(东台特校教导副主任)

在这里,我最想说的只有两个字要说,那就是:感谢!感谢盐城市教科院组织这样的活动,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感谢建湖特校的两位老师上了两节精彩的课,让我们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培智学校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设置了生活语文、生活数学两门课程。如何进行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的教学呢,我们也做了不少的探索,但也有一些困惑,如何选择生活语数的教学内容,如何开展生活语数的教学,今天我们从这两位老师的课中已经得到了答案。培智学校的教学由于学生的特殊性,个体差异太大,而又没有统一的教材,我们如何运用现有的资源进行教学,王老师、周老师给我们做了示范。王老师执教的《角的认识》及周老师执教的《拔河》是原人教版全日制培智学校教材中的内容,教者作了处理,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运用现有的资源,作了处理,作为生活语数的教学内容。生活语数的教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学以致用,为智障儿童的生活服务。两位老师的课,学生在活泼、积极、平等的氛围中学习,学生乐学、想学,教学效果很好!我就说到这,抛砖引玉吧!

李晓娟(市特殊教育学科带头人

大丰特校副校长)

一、感谢。感谢盐城市教科院组织的这次活动,建湖特校提供的这次学习交流的机会。

二、感动。我们的智障学生能够在如此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中学习知识,感受生活的美好。

三、感叹。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我以为这两节课不仅有效,而且是高效。智障学生是为了生活而接受教育,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学会生存、学会适应、学会发展的能力。这两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特殊教育“生活教育、生存教育”的教育理念。教学中教者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教学程序,并灵活的驾驭课堂,让学生在生动的课堂教学中既学到了数学、语文知识,又能活学活用,使智障学生通过学习发现自我,展现自我,真正体现了“教、学、做”合一的思想精髓。

陈琳(市特殊教育教学能手·射阳特校教导主任)

刚才有很多领导、老师作了精彩的发言,对课的点评也很到位。我们这次研讨的主题是“培智教学的有效性”,下面我就结合这两节课,将我对培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认识向大家作一个简单的汇报。由于我学的不是培智专业,也没什么实践经验,所以认识很肤浅,也可能会存在不正确的看法,所以说的不对的地方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教学的有效性当然是指有效益,对此大家已有论述。但我们决不能将效益简单地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内容”,而应该将学生在一节课这段有限的时间里学习的结果与过程综合进行考虑,看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和学生学得好不好。这就要全面考察每个学生在课上是否都学有兴趣、学有所得、学得快乐、学出意义。就如叶澜教授所说,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来看课堂教学,”要“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在培智的课堂教学中,要实现上述要求,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教师应该做到“四个有”:

1、有目标。就是要明确学生通过学习要获得什么,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通过学校的教育后要达到什么样的要求。这在新的课程设置方案中有详细的描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社会文明进步要求,使智力残疾学生具有初步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具有初步的社会公德意识和法制观念;具有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具有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和适应生活、社会以及自我服务的技能;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公民。”最终我们要把他们培养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公民”;二是课时目标,就是当堂课要达成的目标。课时目标的确定一定要准确,必须可以观察得到,可以测量出来。只有目标明确了,教学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在今天的两节课上,两位老师都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围绕既定目标进行组织教学,在教学中也能对不同的学生作出不同的要求,充分体现出了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思想。

2、有学生。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促进人的发展。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要让课堂教学变得更有效,就要想办法让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学有所得,学有进步。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首先要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智力状况和个体差异,知道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美国教育家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生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儿童心理学研究也证实“儿童学习新知识总是建立在一定的知识经验上的”,所以,在教学之前一定要了解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从儿童已有经验入手,抓住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教学,这样学生才会学有兴趣,学有收获。其次要牢记学生的发展方向,让每一位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进步。新课程的理念告诉我们,学生是一个发展的人,同时又是一个独特的人,是一个独立意义的人,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对于我们培智学生来说,更是如此。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照顾学生的差异,区别对待,不搞一刀切,尽可能地为学生制定个别化教学计划,努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努力而有进步与提高。在两节课中,两位老师都能关注到每一位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分层设定教学目标,在教学中也注意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即使有的同学在回答问题时一时答不上来,老师也能耐心地等待,并给予鼓励,直到学生回答出来为止。这样的设计和细节,充分反映了老师对学生的关注和关爱。

3、有课程意识。这里的课程意识不仅仅指掌握和运用教材,还包括对教材的合理使用与挖掘其他教学资源。作为教师,一定要有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的能力。教材是一个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面对同一的教材,教师必须根据地区的差别、学校的特点、学生的个体差异等等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其更有利于教学。此外,还应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挖掘其他的教学资源,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有经验基础的、贴近生活的内容进行教学,精选对学生终身学习有益的必备基础知识和技能进行教学。在今天王亮老师的课上,他就对教材进行了处理,使得 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周美蓉老师也选取了学生平时活动时的场景进行教学,让学生看图说话,这样的设计让学习更加贴近培智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有话可说,也有兴趣说,有说的欲望,所以教学的效果特别的好。

4、有方法。就是说在指导、引导学生学习时有巧妙的、好的方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学的组织要围绕“学”进行。在教学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多准备几套方案,加强对课的预设,尽可能想的周全些,再周全些。课堂上要特别注意清晰授课,提出的要求要明确具体,要用明确的任务作为导向,引导学生去学习、探究,让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指导的语言要清楚、明白、易懂,让学生能充分理解。

王亮老师让学生按要求拿出相应的钱币,周美蓉老师让学生将几个单句合并成一个较复杂的单句,要求就明确具体,指导语言也明白清楚,学生一听就懂,顺利地按老师的要求去做,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除加强对课的预设外,教师还必须有灵活的教学机智,及时把握住课堂上各种教学因素的变化情况,特别是要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中发现和生成新的教学资源。因为儿童所构建起来的东西,无论对错,都不是随意的,它们都是紧密地建立在一定的证据和经历的基础上的,也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理性。

所以在课堂上抓住学生的错漏之处进行引申,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在两位老师的课堂教学中也有较好的表现,因时间关系就不多阐述了。

虽然我分开来说了四点,但在实际教学中它们不是互相割裂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应该综合起来考虑,形成一个整体的框架,这样才能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

刚才讲了我对培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点粗浅认识,欢迎各位领导、同志批评指正。

王龙生(滨海特校教导副主任)

生活情境是数学内容的载体,是情感的诱因,是数学活动的平台。王老师在《认识人民币》一课中较好地诠释了这一标准,创设出一个和谐、互动的生活课堂。

一、创设情境——和谐的课堂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而教师的任务就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朱老师针对培智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内容的需要,老师首先从储蓄罐入手,通过猜谜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并引入课堂,这样的交流促使学生从无意注意走向有意注意,为创设和谐课堂建立了一个基调,课中王老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使课堂一环紧扣一环,学生不自觉的在学习着新知,其中又穿插购物活动,颁奖嘉宾等,学生从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从机械学习变成意义学习。师生之间,整个课堂充满着和谐的氛围。

二、师生共同参与——互动的课堂

课堂需要合作,生与生、师与生的合作不但能使知识得到巩固,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与人交往的能力。本课王老师带领学生步入情境后,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相互介绍一下“你认识了哪些人民币?”在课中教师与学生互扮角色进行购物演示,在活动环节中更让学生直接购物,互动的过程是有效的,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三、学习生活数学——生活的课堂

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是现代教育的要求。王老师根据教材很好地设计了内容。生活中购物的场景,朱老师移入了课堂,如何购物,要找对钱,要文明购物等等,这些生活经验的培养正是对学数学、用数学的最好标注。生活是现实的,课堂中的生活情景也应尊重事实,一本本子多少钱请学生猜一猜,再给出条件估一估,最后揭示“5角”,与学生生活的吻合更容易让学生产生共鸣,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由此说明生活课堂的创设是成功的。

陈红霞(市特殊教育学科带头人 阜宁特校副校长)尊敬的市教科院的各位领导、各位兄弟学校的领导、老师:大家上午好!

首先,非常感谢市教科院的领导及建湖特校的领导老师,为我们提供这个学习交流的机会,我就听的《人民币的认识——角》这节数学课与在座的各位作一交流,有不到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一、总体感受

王老师能在新课程教育理念指导下,根据培智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设计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灵活地处理教材,有效地实施教学过程,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过程中,王老师表现出良好的精神面貌,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给我们听课的同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优点与成绩

1、在教学目标方面

目标优化是有效教学的前提。王老师的目标意识比较强,目标设计全面、具体、合理、可测。我认为本课的教学目标符合培智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规律。课堂教学学生应该理解什么?掌握什么?学习什么?王老师做到心中有数,设计到位。对于重点、难点突破,能进行有效地处理。王老师提供我们的简案:教学目标共四条,充分体现了三维目标,且他在教学过程中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方面

王老师能根据学生、教学内容特点及教学目标要求灵活选择教学方法,有如下几个特点:(1)从关注教师的教到关注学生怎样学,而关注学生学习是数学课程改革的六大理念之一。从①创设情景,引出课题(观察人民币,感知人民币分、角)——②合作探知,感悟新知(摸一摸、分一分、说一说、认一认、读一读)——③展示情景,体验生活(玩一玩中的“快乐大抽奖”、“我说,你找”)——④拓展延伸(问题的设计)中,每一环节都能体现了以培智学生为中心,以培智学生的活动为中心。

(2)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这一重要的学习方式。

为了让培智学生认识人民币、区分人民币,培养培智学生辨别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王老师安排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这个环节。如摸一摸、分一分、说一说、认一认、读一读活动中得到体现。法国的教育家卢梭认为,要让学生获得知识、经验和发展就必须教他们参与各种实践活动。课程改革也视学习为“做”的过程,“经历”的过程,凸现学生的实践性特点。王老师设计的教学活动非常注重培智学生的实践性。

(4)有效地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大量丰富的感知是形成新知的基础,也是培智学生缺陷补偿和潜能开发的一个重要方面。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能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丰富了培智学生的感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在教材运用和处理方面。

(1)体现了“生活数学”的理念。

陶行知根据“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观点,陶行知生活教育的重要教学原则之—,“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嘴、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而培智教育的教学原则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情景性原则。它要求教师不仅在教学环境中创造出情景,而且也要求教师在培智学生的生活场景中进行教育活动。因此,二者都强调“用生活来教育”,“快乐大抽奖游戏”,“我说,你找游戏”,“购物活动”等,培智学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表现都很好,切实感受到数学是有用的,来自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2)能围绕教学目标灵活地调整教学内容。

一是在创设情境中引导培智学生辨认人民币的面值。二是以多种活动指导培智学生认识不同的人民币。三是“超市购物活动”是人民币的具体运用。王老师能够合理的改造教材,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创设,让培智学生主动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问题。以培智学生的活动为主线,引导他们建立解决问题的目标意识,形成学习的意向,给培智学生更多自主学习、合作的机会,促进培 智学生的主体参与。

4、在教学过程设计方面

(1)在教学过程实施中突出了重点和难点。表现在各个问题的设计和解决。(2)教学设计思路清晰、结构严谨。

(3)关注个体差异,注重分类指导。从目标的设计(最后一条)和教学过程中得到体现。(4)渗透品德教育。在导入部分、拓展部分设计的问题:你的零花钱用来干什么?

零花钱除了可以买自己想要买的物品,还可以干什么?„„渗透学生要保管好零花钱,积少成多,存零花钱可以用来买需要的物品,也可以捐给灾区的小朋友,献爱心等,体现了王老师在数学教学中注重教书不忘育人。

5、在教师基本功方面

无论是语言,还是教态,无论是板书,还是多媒体的使用,都体现了老师较强的基本功,特别是适应课堂的变化,驾驭课堂的能力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6、从教学效果方面

以学定教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本节课,教学效果是有效的、高效的。具体表现在: 一是学生学习兴趣浓、发言积极、思维活跃,参与度高。

二是全体学生均得到发展,目标达成度高。具体可以从练一练环节中可以看出来:填空、连线、让智障学生回答本节课你学会什么?正确率高,效果都很好。

三、不足

课堂气氛还需教者调动。

总之,这节课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最简单的知识,也是培智学生最不易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但是教者能想方设法让学生主动参与,过程的设计符合培智学生真实的生活情景,即生活数学,让培智学生自然而然的接受新知,取得了非常有效的教学效果。

蔡海莹(市特殊教育学科带头人·响水特校副校长)

尊重个体差异

实施有效教学

4月29日,市教科院在建湖特校组织了“校际合作教研”活动。此次活动围绕“培智学校有效教学”进行了课堂教学观摩、微型讲座、课堂评析等形式多样的交流研讨,尤其是建湖特校的医教结合,以生活适应为主题的两节展示课,给了我许多启示:

启示之一:以生为本,尊重差异的教学,才是适合智障孩子个性发展的有效教学。新课标倡导以人为本,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我运动、我健康——拔河的延伸》及《认识人民币——角》这两节课的教学中,两位执教者能在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方法的指导、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等多方面体现出心中有学生,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新课标理念。教者能在准确把握总体课堂教学目标下,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和学习能力,设置了A、B、C三组分教学目标,做到因人而异,尽可能让不同程度智障学生在课堂教学有效的教学时间内获得最大化的发展,从而实现三维目标的最大价值取向。在《我运动

我健康》一课的教学中,周老师在整堂课上,围绕运动能促进健康这一德育思想,以图片、实物、和动手实践等直观的教学手段,以多媒体再现学生生活中的活动场景,培养了学生动脑、动口、动手,手眼协调,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在重视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同时,发展的学生的个性。让不同智力程度的学生,在老师的精心引导下自己获得知识,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启示之二:创设情景,贴近生活的教学,才是促进智障孩子发展的有效教学。在王亮老师的数学课上,王老师从直观地认识人民币的“角”,再通过“摸一摸”“分一分”“说一说”“认一认”“读一读”“玩一玩”等教学环节,让学生能充分认识人民币中的“角”,最后创设了 “娃娃超市”这一生活情景,让学生到超市购物,不仅在巩固升华知识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生活能力,使教材生活化,增进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学生从数学学习中感受到了乐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周美蓉老师的《我运动

我健康》一课的教学中,我们也能明显地感受到情景创设的教学有效性。周老师或通过课件展示,或通过室内各种球类运动的练习,或通过学生平时的体育活动、运动会等情景再现,不仅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的学习兴趣,而且在老师的巧妙设计中,学生从“看一看”“说一说”“练一练”的教学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几种球类基本的正确运动方法,学用结合。在教学中,教者着眼于智障孩子的生活需要,以生活中常见的球类运动为核心组织教学内容,针对智障孩子的语言特点,加强了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把传授知识与补偿缺陷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渗透了强身健体的意识。学生从学知识到掌握运动技能,从课堂走向生活,真正让语文课堂教学成为生活中的语文。

启示之三:灵活使用教材,精心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才是实现教与学方式转变的有效教学。由于目前培智学校教材既贫乏,又呈现多样化。说其贫乏,是因为根本没有一套完全适合所有学生的版本。而其多样化,则是因为各地所使用的教材有九十年代的人教培智书社的版本,有近年来上海的版本,也有许多学校目前自我开发的校本教材。教者在教材的使用中,只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整体发展的原则,不拘泥于某一本教科书,而是将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才能有效促进教学方式的有效转变。在王亮和周美蓉两位老师的教学中,我们切身的感受到教者通过对教材的深入研究和把握,对文本进行了有效的建构重组,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到教学活动中,调动了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参与,手口脑协同作用。学生主动乐学,教者循循善诱,从静态的知识教学,到动态的师生合作,在教师的精心预设与组织指导下,浅入浅出,学生思维活跃,智慧的火花不时被点燃,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活动中,培养了适应实际生活的能力,同时实现了知识的意义建构。课堂中教与学的方式发生的积极的改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启示之四:关注情感,有效评价,才是激发智障孩子潜能的有效教学。新课标倡导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其主要理论依据之一就是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根据多元智力理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有自己的学习风格和方法。智障孩子也是如此。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被赏识的需求。良好的心境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能激发人的潜能。对于智障孩子,教师更需要关注个体差异,从他们的情感需要和教学需要出发,有效的运用评价机制,激励他们能将注意力较长久一些集中到学习活动中,促进他们积极思维,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在两节观摩课中,王老师和周老师都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对胆怯的孩子能表扬他有勇气;对回答正确,能说完整话的孩子,表扬他爱思考,发言大胆积极;当智力程度差的孩子不能完整回答老师的问题时,教者就鼓励智力程度好一些的孩子帮助回答,培养了孩子互帮互学的品质。教师在评价激励中,针对不同层次的个体,有物质层面的实物奖励,也有精神层面的贴五星、送掌声,更不乏体态语言摸摸孩子的头,拍拍孩子的肩,搂一搂孩子等细微的情感关注。这些智障孩子在老师的肯定与赞美中,思维变得活跃,很多方面能力得到培养,有效地激发了他们的潜能。

启示之五:寓教于乐,寓德于教,才是引领智障孩子成长的有效教学。无论是在王老师的数学课中,还是周老师的语文课中,教者在课的开始都以歌谣创设了快乐的学习心境,在课的进行过程中,穿插了游戏环节,数学的游戏环节培养学生说完整话,教育学生购物时使用礼貌用语。语文课的游戏中培养学生数数的能力,让学生参与评价,小组合作。实现了学科的融合和多种教学资源的整合,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与此同时,两位老师还适时地渗透了情感教育与品德教育。例如在王亮老师的数学课中,王老师先从实物“储钱罐”导入新课,再到课的结尾向生活实际拓展延伸——“向玉树灾区捐款”的环节,既教育引导学生要在生活中养成节俭的习惯,也传递着关爱他人奉献爱心人文教育。周老师在游戏环节用分组竞赛的形式,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另外,周老师还在课结尾处进行了拓展延伸,通过残疾人运动员在赛场上拼搏的画面,教育引导学生要自强不息,学会生活,做残而不废,自立自强的人。在老师的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渗透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在学会学习的同时,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总之,培智课堂的有效教学,只有根据智障孩子的身心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有效组织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促进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协调发展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

微型讲座

融入课改理念,整合课程资源 切实提高培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阜宁县特殊教育学校校长 魏善庆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教学实现多方面的、实质性的转变,有效教学也成了当前基础教育的热门话题。何谓教学的有效性?余文森教授作过通俗的界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个人认为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今天,结合这些年我校培智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从宽泛意义上与各位商讨“有效教学”的话题。

一、融入课改理念,培养新形势要求下的有效教师。

我们通过对培智教育教学现状的分析发现,我们的教学与管理还远远不能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具体表现在:

1、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意识不强。

2、缺乏对事业的激情,学生缺乏学习动力。

3、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不强,教学缺乏针对性和创造性。

先进理念的引领是实现教育价值的先导,先进理念指引正确的教育发展方向,启示最优的活动途径,激发教育工作者的潜在创造精神,推动教育实践的发展。教育工作者借助理念的启示,往往可以直接把握事物的发展趋势。可以这样说,新课改形势下的有效教学必须以科学的教育观念作指导。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是促进学生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的协调发展。所谓“有效”主要是指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具体来讲教学的有效性表现为教学有效果(学生的进步)、有效益(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有效度(教学三维目标的落实)。

实施有效教学,要把握几点基本的思想认识:

一是全面教育的思想。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全人”的发展。教师应当将自己所教学科的价值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全面发展上,概括起来有“四全”,即教学对象全体,内容全面,过程全程性,人员的全员性。

二是教育服务的思想。教育是一种公共服务性产业,就是要服务社会、学生、家长,教师必须摆正位置,理顺关系,扮演好服务员的角色,提供真正的有效、高效的教育教学。一切以学生发展为本,我们教师要有有效教学意识,首先要理解有效教学理念,然后要对照有效教学理念反思自己的差距,再逐步做到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三是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有了学生才会有学校,学校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要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在这样理念下我们有些看似“无效”的做法,其实是很有效很需要的。实施有效教学,综合起来突显三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学生的发展是终极目标,这个目标是靠教师来实现 的,所以教师的发展就是第一位重要的事,教师发展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就导致了学校的必然的发展。

学校教学管理的主体对象是教师,实施有效教学管理,关键在教师。目前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就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主渠道,实践中我们的具体工作举措有:

一是组织开展新理念的再学习活动,从理论上充实教师,帮助教师确立新理念,走进新课程,构建新课堂。

二是丰富岗位练兵,举办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基本功比赛,以活动带培训,发挥示范、引导、指导、辐射的作用,拉动全体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我们要求每个同志“五个一”素质过关,每学期读一本专业理论专著,参加一次对外学习交流,开办一次个人专题交流讲座、写一篇专业论文,参加一次县以上级的专项基本功竞赛活动。聘请教研部门或有资深的专家学者来校讲课讲学,以帮助教师增长新知识,开阔新视野;同时与各兄弟学校合作,组织互学活动,组织骨干教师去外地区参加各级研讨学习活动。还要引导教师做教学工作的思想者,有心人,积极进行教学反思,撰写教学心得。对坚持进行继续深造的教师予以重奖;鼓励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带弟子,组成青蓝对子,把年轻教师推上第一线,通过上教研课、展示课等“压担子”活动加速年轻教师的成长。

三是构建学习型组织,为教师搭建发展的平台。学习型组织是一个能够不断创新和进步的具有生命力的有机体。在这个组织中,大家得以不断地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创造真心向往的结果,培养全新、前瞻开阔的思考方式,全力实现共同的抱负,以及不断一起学习如何共同学习。建立学习型组织必须有五项基本功: 第一项:个人自我超越。第二项:改善心智。第三项:建立共同愿景。第四项:团队学习。第五项:系统思考。(第一项修炼:个人自我超越。即组织中的每个人都要学会不断理清个人的真正愿望,不断实现内心深处最想实现的愿望,不断创造和超越。第二顶修炼:改善心智。即改变我们大脑中所存在的一些成见或偏见,学会审视自己内心世界的图像,以一种开放的心灵倾听、容纳别人的观点、想法和建议。第三项修炼:建立共同远景,即组织拥有全体成员衷心共有的目标、价值观与使命。第四项修炼:团队学习。团体是学习的基本单位,组织中的每个人都要学会共同学习,如学会对话等。第五项修练:系统思考。从整体思考并在整体中思考,既见树木,又见森林。学习型组织具有开放、反思、合作、参与和未来指向等特点。学校的学习型组织的建立更需要强调:建立共同的教育远景(即形成共同的教育哲学或理念),为每个人创造继续学习的机会,促进合作探究和团队学习,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和课程观。

我们成立了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的教研组织“教科研沙龙”,成立校内教研刊物《阜宁特校教研》编辑组织,制定了切实可行计划,先后开展了高质量的教科研学习活动,努力营造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建立发展性评价机制,让教师感受成长的喜悦。在特殊教育学校中,普遍存在这样一个问题:由于缺乏升学及教育督导的有效监督,与普校教师相比,特校教师普遍缺乏竞争意识,教师流动性很少,相对封闭的环境限制着教师专业技能的提升。因此,我们认为在特殊教育学校管理更应关注教师的终身发展,注重对教师进行激励性、发展评价。制定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定向),为教师的专业性成长创设良好的发展舞台(找事),用富于创造性的工作和岗位激励教师(成功),让他们感受到“跳起来摘桃”地那种成功的愉悦体验。

一段时期以来,我感觉我们的教师有了强烈的特教忧患意识,许多老师有了专业发展的共同追求,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去年特校老师分获市教学竞赛一、二等奖,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1篇,省市级获奖及发表论文15篇; 11人次在县课件比赛中获奖;两个市级“十一五”规划课题开题研究;新培养市学科带头人1名,市教学能手1名,评聘中学高级教师3人,涌现出一大批青年骨干,市教坛新秀8名,培养省级书协会员1名,县级书协会员18名,在各级各类论文及教不基本功竞赛中收获颇丰。通过整合思想,打开窗户,参与活动,我们看到的是别样的风景。

二、整合课程资源,设置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学内容。

教学的“基本”的要素,大体有三:一是学生;二是教师;三是课程资源。新课程背景下,无论教师的讲授,还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其最终的效果取决于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是决定着“有 效教学”的理想能否兑现为课堂教学实践的关键因素。“课程物质资源”主要指学校的教材、教师数量、图书馆、活动场地、教学时间、教学设备和设施、学校环境等等。

专家们在对特教学校进行专项分析调研中发现,当前学校开设的课程存在的最主要问题首先是缺少教材、教材内容不够好。问卷的学校53所,占全部79份问卷的67﹒1%。有26所学校没有回答此问题。调查结果表明,学校开设课程中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是教材的问题:“缺少教材”或“教材的内容不够好”以及“编写教材存在困难”。在回答此问题的53所学校中有20所学校提出了这个问题。针对智力落后学生没有比较合适的教材可能是基层教师面临的比较大的问题。

A、培智学校:数据显示,在学生“自我照顾”、“交往”、“健康与安全”“居家生活”、“社交技能”、5个特殊需要方面,30所培智学校中各有超过一半的学校认为它们的课程设置可以满足。

在学生“自我指导”、“社区利用”、“功能性学科”、“休闲与工作”这4个特殊需要方面,大部分学校认为它们的课程设置无法满足。

B、特殊学校:在9种需要里,在 “自我照顾”、“健康与安全”、“交往”、“社交技能”、“居家生活” “自我指导”等6个方面,49所特殊学校中有超过一半的学校认为它们的课程设置可以满足。在 “休闲与工作”、“功能性学科”、“社区利用”这3个方面,大部分学校的课程设置无法满足学生的这些需要。

其次是学生特殊需要满足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设施不足。问卷中有46所学校回答了这个问题,占全部79份问卷的58﹒2%。有33所学校没有回答此问题。在满足学生特殊需要方面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设施不足,其中包括:教具、设备、教室、宿舍等。在这方面的需求占全部问题的一半。当前学校图书资源的提供和利用上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缺乏图书资料”。问卷的34所学校中,有10所学校认为“与特殊教育主题相关的书籍种类少、数量少”,同时有9所学校认为“缺少适合特殊学生阅读的书籍和辅助书”,还有2所学校认为“缺少教师教学的参考资料”。

再次是资金不足、教师不足。这表明需要资金的支持和教师的培训。设备不足与资金不足其实反映的是同一个问题,即对特殊教育的投入远远不够,达不到能够满足学生特殊需要的要求。

新课程背景下的现代教育一个显著的特征是教育要体现“社会化、生活化”,培智学校最终的教育目标也就是要把一个个“生物人”、“自然人”培养成为一个真正的社会人。在我校生活化校本课程研究与实施的过程中,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和中重度弱智儿童学习的实际与需要,十分重视开发和整合课程资源为新课程服务。我们从特校管理的视角,学校与教师都要从课程资源的创生与整合的角度做现实而具体的工作:

一是加大投入,强化硬件环境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

阜宁特校新增扩校园面积3.2亩;教学资源库成功建设;校园网改版升级,成为学校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新建多功能媒体报告厅两个,教师笔记本电脑普及率达100%,实现多媒体班班化目标;培智教学楼工程通过验收,学校车棚、茶水房、路道下水道、围墙、校门改建、厕所迁建、操场扩建等二十余项实事工程按计划完工;争取省专项配套器材价值50余万元,争取县级建设专项经费30余万元,合格校创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二是解决专用教学设施的配置与管理使用的问题。

办学条件现代化建设要点:选准突破口,推进现代化建设;运用信息技术,推进教学改革;提高专业教室及设备的使用率。

投入的重点,我个人认为在基础设施建设到位的情况下,资金投入的流向应向信息化、现代化的媒体设施倾斜。在校园绿化、班级亮化、课桌椅新化,每班配设了电脑及42寸的液晶电视等设施,实现多媒体班班化目标;新建多功能媒体报告厅2个,教师笔记本电脑普及率达100%。

三、加大改革力度,整合开发适合的课程资源。

由于实行了智障儿童在普小的“随班就读”,现今培智学校的新生,智商越来越低,不到普小不可能接受的地步,家长就不会把孩子送到培智学校。这种现状给我们弱智教育工作者带来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对这些中重度弱智的孩子教什么?怎么教?对此,我们做了以下思考与尝试:

1、改革学制。学校一年招一班,学生人数少,年龄、智龄悬殊大。眼前的现状是:高年级智障程度轻的多,中度的少;低年级却情况相反,轻度极少,中重度的多。智力差的,能力也差,按原来的班级建制教学,师生部困难重重。对此,我们打破班级界限,实施学籍不变,按年龄、智力、能力组班教育训练。

2.改革课程。首先要改革课程设置。新的课程设置原则,立足于智障学生的发展需求,注重以生活为核心的思路,整体设计由一般性课程和选择性课程两部分组成的培智学校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充分体现了生活化、实用性的原则。面对新时期教育技术的现代化和教学设备的不断更新,我们从实际出发,开发校本课程,加强学校课程资源建设,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减少作文、常识等课程比重,增设影视课、健康课,增加体育活动课比重。中度班开设感知、认知、语言、生活、社会适应等课程,侧重现实生活中必须的基础知识和能力的训练。

3.改革内容。新《纲要》指出,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从课程资源的视角来看,有效教学意味着“为学生提供丰富而有价值的课程资源”。好教师就是能更多提供教学资源的教师。对于智障生,这其中的“生活”显得格外重要。在选择教材时,我们会发现有些内容与生活联系紧密,有些则不明显,甚而已脱离学生生活,这就需要教者认真加以选择、重新安排。教师的责任是通过对教材的“再度开发”来保证学生所接触的教材是“安全”而有教育意义的。

我们培智订了三套教材供教师选择:幼儿教材,人教版培智教材,上海生活适应教材。无论出版社所提供的教材和教辅资料如何“完美”和“精致”,教师仍然需要对这些教材进行加工和改造。“备教材”是教师“备课”的一个部分。所谓“备教材”主要是指对教材进行校本再度开发。

4、建设校本教学资源库。我们认识到,培智学校不仅应创设良好的校内环境,搞好学生的在校教育,还应树立大教育观,积极开发校本课程,使社区资源成为学校课程的一部分。校本课程的编写要体现以人为本,体现个体差异,充分利用和挖掘学校与地方的课程资源,教材内容要体现多样性与差异性,要能适应智障学生的个体需求,同时还要结合当地实情,具有地方文化特色和学校办学特色。“十一五”期间,我校市级立项科研课题《特教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生活化校本课程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开展得如火如荼,取得了较为喜人的成果。我们从提高教师的认识到筛选、利用社区资源组织教育教学活动以及其间应该注意的原则等等都作了积极、有效的探索,使我校的校本课程内容和课堂教学真正体现出生活化、整合性和开放性,从而促进培智学校课程改革得以进一步深化。一套完整的语文课程包括教学纲要、教材、教学活动设计、教学工作纸、学生作业纸和亲子活动(即家长指引)等等,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可行性,为中重度弱智学生的语言发展搭建了良好的平台。编写教材需要搜集大量的图片,我校把所有用于编写教材、制作课件的图片分类保存,从而也形成了较为庞大的图库资源,为校本课程研究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课程改进的过程,为了使得后续的课程开发更进一步,有必要建立校本课程开发档案库,以供自我反思,也供他人学习、批判、点评。

如果说办学理念是的灵魂,教师就是课程的设计开发与实施的金手指。以生命发展为本的新教育理念中成长的教师,本身丰富曲折的经历与体验就是一座生生不息的精神资源库。他们从学生个体生活与时代科技和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出发,去开发处理一切鲜活的教材(教育资源),提供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和可以选择的基础知识与技能,自觉把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价值观融合到学生智慧的成长之中,进行相互创造的的教学活动,师生成为生命智慧的共同建构者。

四、谋划教学策略,倡导适合学情的有效教学方法。以往,许多培智学校的教师常以“良心”来衡量自己的工作,认为只要自己尽了力,学生学好学不好,那是他的智力问题,于己自觉无愧于心。然而,事实上努力并不都能产生积极的结果。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培智学校各级教材已陆续酝酿、出台,“教什么”的问题已初步得到解决。越来越多的智障教育人士将目光投向了课堂教学,锁定在解决“如何教”的问题上。新《纲要》中,“有效教学”一词的出现,使我们不得不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深刻反思:自己的教学有效吗?不管你如何费心费力,学生没有进步或进步不明显,那便是无效或低效的教学,策略的研究成为了必然。(——有效教学的前提是:内容理解的深广度;目标意识的清晰度;问题诊断的准确度;方法选择的适应度。)

教师只有掌握适合时代需要的教学策略,并善于在实践中灵活运用、科学组合,才能实现“有效教学”,适应课改需要。贯彻课改理念,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提高认识:(1)学习过程的本质是学生心智和情感全面发展的过程;(2)学习过程应当成为学生释放学习潜能的过程,教师的基本任务是激发出学生身上蕴藏的巨大潜能;(3)学科知识学习的过程是个体的经验或理念的构建,实践的基本形式是多种学习方式的综合运用;(4)课堂中高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活动载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5)课堂中高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活动形式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平等交往;(6)教师从讲台上“解放”出来,走到学生中去,成为学生友好而值得信赖的学习伙伴,是课堂中教师高效益的教学指导活动的必要条件;(7)通过评价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益的方式是学生围绕学习中的问题开展广泛而深入的课内研讨。

教师要在学习国内外培智教育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充分了解各种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树立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教学对象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的观念,从而对以往的教学组织形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力求找到最适合弱智学生学习的方法,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和实践:

(1)确定目标的层次性。教学目标层次化,是指在实际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使各层次学生在本层次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培智课堂教学,教师为学习预设的学习目标宜少不宜多,宜专不宜散,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综合考虑,合理安排,为全班同学确定一个合情合理的学习目标,在具体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先天条件,为他们设定不同的达成度。如在生字教学的过程中,为所有的学生确定的是一个共同的学习目标,学习的都是同一个生字,但他们所要达成的目标高低不一。

(2)教学方法多样性:训练课、实践课、操作课、讲授课、活动课等按课程内容不同安排比例,课型依据目标来定。

(3)教学组织多样性:个别化教学、小组教学(每周开设18节)、班级分层教学、领域教学(智能训练课打破班级界限、依据特长或缺陷编组,一周6节课开设19个组别进行)、跨班教学(根据学生认知发展状况采取分学科走班学习)等等,充分照顾差异,体现人本思想。

(4)教学活动整合性:教学设计避免切割的、脱离情境的单项训练,概念技能及态度的学习都在一日生活完整的活动中。

(5)教学评价导向性。培智教学评价要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应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教学评价的主要功能是它对教学的导向作用,一要构建有效的评价机制,要遵循两条基本原则: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结合,它由三个板块组成:教学理念、教学督导、教学效绩。二要搭建听课评课的有效平台。教导处通过每学期三轮听课(预约听课、跟踪听课、研究实践课),对学生学习能力教师测评表进行认定,按照教师的个性化辅导计划(内容包括: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基础、学习目标、学习辅导策略等),结合相关指标定向跟踪。

(6)启迪老师实施反思性教学。有效教育迫切地需要老师自觉养成经常反思与总结的好习惯,做到天天反思、堂堂反思,不断地追向“自己的教育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育”?因此,没有反思性教育,便没有有效教育。总之,在实际教学中,在了解了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能力情况后,关注学生需求,优化教学结构,实施分层教学,根据学生不同层次,展开不同目标不同要求的教学,这些举措都能使有效教学在实际课堂教学中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提高弱智青少年素质的关键,在于我们教育思想的转变,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的更新。处理好一系列教育思想和观念问题,再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实践、去总结,我们就一定能走出新时期弱智教育有效教学的新路子,使弱智儿童的素质得到更全面、更健康的发展。

蒋康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今天盐城市特殊教育学校首次“校际合作教研”活动在建湖特校举行,借此机会我想把我们组织活动的一些构想和大家作一个交流,希望得到大家的理解与支持。第一,为什么要组织“校际合作教研”活动?第二,怎样组织“校际合作教研”活动?第三,希望特教学校的老师在合作教研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

第一,为什么要组织“校际合作教研”活动。起始于2001年的第八次课程改革,到现在已经走过了9个年头。在课程改革推进的过程中,大家曾听到对新课程担心疑虑的不同声音。去年十月教育部在南京召开了全国课程改革经验交流会,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在会上讲了一句掷地有声的话:课程改革开弓没有回头箭!这是对八年课改的充分肯定。《人民教育》报道这次会议的文章所用的标题是《课程改革再出发》,也就是说课程改革在全国经验交流会之后,又将在一个新的起点再次出发。2010年《人民教育》专门开辟了一个栏目,叫“深化课程改革”。那么课程改革如何深化?这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需要关注的问题。从去年开始,盐城市教育局开始组织为期三年的全市性的“有效教学年”活动,今年是第二年,我们把它定位为有效教学的攻坚年。如何攻坚?这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需要关注的问题。为了引领广大教师加强对课程改革、对有效教学的研究,或者说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个交流、研讨的有效平台,市教科院从今年开始组织了“校际合作教研”活动。那么为什么要组织这样的教研活动呢?老师们都知道,在课程改革的推进过程中,校本教研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课改要取得成效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提高全体教师的专业素质,而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靠听专家讲座,靠外出学习是有效的办法,但不可能经常这样做,实际上最切合实际的途径和办法就是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活动。老师们针对平时教学中的问题,组织专题性的研究,做一些认真的研讨与反思,在反思的基础上再去实践,这是促进教师素质提高的一个有效途径。但在实践中一些学校的校本教研活动长期以来流于形式,有名无实。为了引领广大教师研究有效教学,深化课程改革,今年我们首先组织了市直小学的“校际合作教研”活动,以市一小教育集团的一些特级教师、名教师、学科带头人为主持人,由他们组织骨干教师团队确定活动主题,设计活动方案,组织活动过程,编辑活动简报,这样的活动老师们参与的热情非常高。我想这种活动形式对于我们特教学校来说应该是一个非常好的教研活动形式。因为特教学校每个县只有一所,县内缺少交流的平台。我们想在全市的特殊教育学校建立这样一个机制,以“校际合作教研”这一形式,每学期组织一次活动,请特殊教育学校的校长、学科带头人来主持活动,每次活动围绕一个主题,进行比较深入的研讨。这样的活动既给我们的校长、学科带头人一个展示自我、促进自身提高的平台,也使参与活动的所有老师从中收益。

第二,怎样组织“校际合作教研”活动?“校际合作教研”活动是一个区域学校间的校本教研,应该用校本教研的基本模式来组织活动,选择教学实践中的一些问题作为我们研讨的主题,以课例观摩、教学反思、专题研讨、微型讲座等为主要活动形式。例如本次活动,我们首先聘请市特殊教育学科带头人、东台特校的崔广东校长为主持人,广泛征求一线教师的意见,确立活动主题,进行活动准备。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培智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这次活动建湖特校做了认真、细致的工作,两位老师准备了两节非常好的,体现新课程理念的生活语文和生活数学课。王亮老师执教的数学课联系生活,依据教材,和学生一起研究人民币“角”的认识。周美蓉老师执教的语文课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延伸。这节语文课,不仅是在特校,就是放到普通学校也是 一节非常好的课。无论是它的教学理念、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等都值得我们在座的许多老师学习和借鉴。老师们围绕主题,结合课例进行反思和研讨,尽管交流的时间不长,但许多学校的老师都谈得比较好,有思想、有实践。阜宁特校的魏校长结合本校实践,作了“融入课改理念,整合课程资源,切实提高培智教学的有效性”的微型讲座,同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今天活动结束以后,两位老师要把教学活动以实录的形式整理出来,也请今天大会交流的一些老师把你们的发言以书面形式整理出来,请阜宁特校的魏校长把你的讲座整理成书面文字,通过电子邮箱发给崔校长,编辑一份活动的专题简报,这既是对本次活动的一个总结,又可以让更多的特教学校的老师分享活动的成果。

第三,希望特教学校的老师在合作教研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前几天看了一篇文章,说教师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的教师在法律层面上工作;第二层次的教师在道德层面上工作;第三层次的教师在文化层面上工作。第一层次的教师他们把教书作为谋生的手段,他们和学校的关系是一种契约关系,他们在工作过程中追求的是不违法不违规。第二层次的教师是有一些思想追求的教师,他们他们把教育当成自己的事业,爱岗敬业,尽心尽责地做好自己的工作,这种教师比第一层次的教师要高一个层次;第三层次的教师是象陶行知先生一样,把教育作为自己毕生的追求,他们是社会的楷模,远远超越了法律与道德的层面,他们是在文化层面上工作的人。我们绝大部分教师可能是在第一、第二层次之间。我们的工作目标是减少第一层次的教师,增加第三层次的教师。我们衷心希望特教学校的老师以“校际合作教研”为活动平台,加强学习,加强实践,加强反思,在合作教研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今天许多老师的交流发言还是不错的,体现了他们对新课程理念理解和实践的情况,第一次的校际合作教研能取得这样的效果,应该说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希望在今后的“校际合作教研”中有更多的老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校际合作教研”是一种新生事物,是一个新的尝试,倒底怎样组织,我们也没有把握,希望在座的各位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多去思考,多给我们提出建设性的问题,我们共同研究如何把活动搞得更好,既有声有色,又扎扎实实。

衷心感谢建湖特校为本次活动所做的努力,衷心感谢各县(市、区)特校的校长、老师们对本次活动的热情参与!响水的张校长说,他们四点多就起床,五点多上车,八点前准时赶到建湖参加活动,真让我们感动。谢谢大家!

崔广东(主持人 市特殊教育学科带头人·东台特校校长)

聋培整合以来,我们感到培智教学低效,简单重复劳动,成果不显著,教师很辛苦,学生不知所以然。校长很困惑,老师很茫然,家长不满意。

为培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让每一位培智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让每一位培智学生都能获得成功,力求避免无效教学,减少低效教学,提高有效教学。

今天有效教学研讨,必将为我们今后开展培智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建湖特校的两节课为我们展示了培智高效的课堂教学范例,他们提出的“联系生活,提高技能,医教结合,补偿缺失”和魏校长所做得“融入课改理念,整合课程资源,切实提高培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讲座,以及大家的发言都是对培智教学有效性的积极探讨,对我们很有启发和借鉴,蒋院长的讲话为我们开展教科研活动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希望大家鼓足信心,继续探讨,深入思考,不断总结经验,发挥《盐阜特教》的积极作用,及时让成果共享,这样,我们盐城的培智教学必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登上新台阶。

最后,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感谢建湖特校为我们展示的精彩活动现场和付出的辛勤劳动。

上一篇:导游沿途讲解词下一篇:“想象世界学习虚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