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环节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2024-04-18

六环节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初探(精选6篇)

篇1:六环节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六环节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四川绵阳外国语学校

鄢桂蓉

众所周知,21世纪教育的新命题是信息教育。因此,为了适应当今和未来社会的要求,学校教育应从培养学生记忆信息转向培养学生应用信息和创新信息的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就成了信息技术教师备受关注的问题。很多专家和教师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如任务驱动法、自主学习法、协作学习法和建构主义学习模式等。但是,如何搞好课堂教学,具体采用什么样的课堂教学程序,却涉及较少。课堂教学是学好每门课程的主渠道,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信息技术课以前称为微机课或电脑课,大多为校本课程,课堂教学的随意性较大。既然现在被正式纳入必修课,则必须按课堂教学的要求和程序,使之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和艺术化,并且在教学实践中探索研究,总结、提炼出好的模式。

一般认为,信息技术课的课型为两类:一是理论课,二是实践课(上机实习课)。笔者认为,事实上还存在着第三种课型,即理论实践结合型。教师应该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的“上机课时不应少于总学时的70%”的要求,根据对学生学习技能的规律研究,在教学设备不断完善的条件下,力争将每堂信息技术课都上成理论实践结合的课型,即将学生带入多媒体微机教室中上课,达到每人一机,边学理论边实践操作,技法传授和技法训练相结合,手脑并用,教练合一。这样理论实践当堂结合,并当堂转化为技能,教学效果较好。理论实践结合型的课型,可以说是目前较科学、应用频率较多的课型。理论实践结合型的课型如何具体操作?经过这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本人总结出六环节课堂教学法,该教学法是上好理论实践结合型课堂教学的较理想模式。

一、激趣导课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导课时,教师应当用最有效的方法、最短的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导课的艺术性具体表现在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教师要注意采用各种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沟通师生感情,使学生愿学、乐学,主动地去学。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导课的形式、内容和语言,甚至导课时的情感和动作。例如,教学“电子邮件的使用”一节,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电子邮件”的兴趣,可以简单介绍“马拉松”长跑比赛来历的故事,然后问学生现在什么邮件最快,学生多想到特快专递,教师这时介绍是“电子邮件”最快。当学生们听说几秒钟之内就可以收到“电子邮件”时,顿时感到惊讶并立即产生亲手试试的欲望。这样,导课就算成功了。(导课时间一般不超过5分钟)

二、展示目标

信息技术课教学中采用最多的教学方法是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法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向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驱动其为完成目标而努力。在激起学生兴趣后,展示当堂的教学目标,利用兴趣和目标双重驱动让学生去奋发学习。

制定教学目标,应当根据当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确定,不能定得太高,使学生失去完成的信心,也不能定得太低,使学生“不劳而获”;不能太多而失去重点,也不能太少而无所事事,应当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子”,通过一定的努力来完成任务。

教学目标应以技能学习为主,同时注意情感教学目标的设立,逐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表述目标时用词要准确规范,语言要简洁通俗,使学生易记易领会易操作。

教学目标展示的方式由教学条件和教学目标的多少等情况灵活选择。最好用投影仪展示在大屏幕上;或预先写在小黑板上,适时挂出,由教师向学生宣读;也可以边讲解边书写在教室黑板上;由教师直接用语言向学生说明等等。(目标展示这一环节时间应控制在2分钟以内。)

三、讲解示范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师傅领进门”是前提条件,在教学中也就是指教师的主导作用,最主要应表现在教师对所教信息技能的讲解示范上。所谓讲解,就是对理论知识进行教授,使学生明理;所谓示范,就是对当堂要学会的技能由教师或特优生进行操作演示。

讲解示范,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和催化剂,能使学生少走弯路、节省时间。讲解示范是指导学生学会信息技能的具体过程,一般可边讲解边操作,使用的语言要生动形象又要浅显易懂,示范动作要慢,让学生看得清。也可以先讲解再示范。讲解操作的内容可一步完成,也可分步完成。当然,教师也可充分利用有关的教学光盘、学习软件等进行讲解示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自主性和探究性。

讲解示范,要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重点、难点内容要细讲细演,最好做成课件,或者分步演示,或者重复演示,使之由难变易。教师引导是为了不导,教师平时要多了解学生的情况,发现信息技能水平较高的学生,可让他们当小老师来讲解示范。这对讲课的学生具有鼓舞作用,对听课的学生亦有激励作用。(讲解示范可用6分钟左右时间。)

四、实践操作

信息技术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掌握处理信息的技能,而技能的形成非经过反复操练不可。实践操作这一环节,就是要求在计算机上将所学技能进行实践练习。学生在看完教师的演示后,便产生了急于试一试的欲望,这时教师可因势利导,指导学生开始实践操作:

首先,教师要提出实践操作的具体要求,让学生带着任务去操作。最好层次不同的学生任务应有所不同。

其次,要精心组织好学生的操作练习,可请学生做“小老师”或成立“技术顾问团”,也可以让学生边操练边讨论,进行协作学习、讨论式学习。为了便于学生长期协作学习,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搭配分组,小组内学生之间就近落坐,以便于切磋协商,互相帮助、互相带动,共同提高。每组选出小组长,负责具体协调。组织帮助“对子”,促使本小组无掉队人员,全部达标。

再次,教师要在课堂上巡回进行技能练习指导。可以分别指导各个小组的实践活动,倾听学生的询问,解答他们的疑难;或者培训典型,使其带动全组;也可以指导单个同学,特别是要不断地关注后进生。学生课上的实践操作,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延伸到课前、课后和家庭中,使学生的上机时间大大超过课时量的70%,让学生在实践中熟练技能,提高技能并进行主动探索、创新学习。(学生课上的实践操作应达到15至20分钟以上的时间。)

五、检测评价

学生的操作情况如何,是否熟练掌握了技能,还存在哪些问题,这些都是教师关心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测评价。这是学习过程中的检测评价,比形成性评价更重要。

检测评价的形式要灵活多样,可以由教师提问学习情况,小组讨论归纳后由组长汇报;可以由组内互相检测评价,然后推选代表上台示范操作;也可以由教师抽调好、中、差三类学生上台示范操作,以便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检测评价中教师应该注意用“三明治”原理:最上面的面包是用于肯定学生的进步,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密切关注学生的活动,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进步;中间实质性的材料则是用于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此时教师要注意用词的准确、谨慎同时也不能太多,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最下面的面包则是用于说明 如何解决学生所出现的问题,提供线索,引导学生完成任务。

检测评价的目的,是教师掌握教学情况,摸清达标率,找出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纠正。所采取的补救措施,或从理论上再讲解、重点再示范;或展开讨论,同学帮教;或进行自我纠正;或进行全员强化训练等。总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掌握技能,全员达标。(检测评价的时间约占5分钟)

六、创意延伸

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面对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我们的信息技术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为教书而教书,培养个别软件的熟练,而是应该把教育的重点落实到培养学生掌握应用软件共性的概念、操作规则和方法,以及自学陌生软件的能力上来,应该落实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来。我们要把这一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去。诺贝尔奖获得者、法国心理学家贝尔纳指出:“创造力是没法教的。所谓创造力教学,指的是学生要真正被鼓励开发并发表他们想法的机会,如此才能发展他们富有创造力的才能。”教师要树立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意识,要善于挖掘教学过程中的创造性因素,不失时机地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想像和发散思维,启发诱导学生勤思、善思、敢想、敢说,让学生把创造性思维的欲望从课堂带向生活,从学校带向社会,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经过检测评价环节,绝大部分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技能,如果这时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启发,更利于达到开发智慧和培养创新精神的目的。例如,学习“网络信息的浏览、搜索及下载”一节时,学生们熟练地掌握了上网技能后,老师提出"你想使用网络干什么”的问题,让学生们思考回答,这时学生们积极发言,有的说利用网络资源去查找和下载语文、数学等学科资料;有的说将环境污染的数据资料和危害情况发到网上传播,呼吁保护环境;有的说我也要制作一个网页,和老师同学们交流信息;有的说网上有些毒害青少年的东西,我要研究网络过滤器安到电脑上,将有害的东西过滤掉„„学生的想像有些真让人想不到。通过这样的课堂启发延伸,就能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创意延伸环节约用5分钟时间)在创意延伸环节结束后,教师布置课下作业;或继续实践练习,或预览下一节的内容,环环紧扣的一堂课就此结束。

结语

信息技术六环节教学模式,应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灵活机动地运用启发式、讨论式、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任务驱动、学科整合等教学方法,也应因“课”制宜地调整安排各教学环节,以适应实际教学的需要。我们要在教学中进一步研究、改进和充实这一教学模式,使其成为适合于信息技术教学的实用模式。

篇2:六环节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课改实施方案(讨论稿)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创造过程,尤其是语文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决定了教师不能采用一种绝对固定的方法和形式来组织课堂教学。但同时又不可否认,在新课标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课堂教学有时会在一定时间、一定范围内呈现一种相对固定的结构形式和程序形式,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课堂教学模式。

结合本学期县局的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我们语文学科准备扎实有效的开展新课堂改革,构建有趣、有效的课堂,突出“自学探究、以读促教”的教育理念,试行“四段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

一、创建课堂模式——四段八环节课堂教学模式

以“四段式”为核心,分为六个环节:

(一)、导

1、导入新课

依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多变地导入新课。可以根据上下节课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一些具体问题让学生回答;也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而讲一些小故事或案例,也可以通过歌曲导入,甚至可以通过讲述与课文有关的电视剧的环节或者学生喜欢的动画片、小品的片段导入。总之,这一环节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一上课就活跃起来。

2、出示自学导纲(目标导航)

自学导纲要以课标要求为依据,以问题为线索,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和探索获得新知。

导纲是学生自学的纲,也是教师辅导的纲。纲是切入点,用纲把字词句篇的学习和读写能力的训练同时展现在每个学生面前,使学生按照导纲的要求和顺序,边阅读边思考。自学导纲一般分为三大段,第一段是学习字词等基础知识。第二段是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第三段是培养读写能力。通过读写训练使学生完成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自学题纲由教师提前拟好,在电子白板上展示(导纲可以借鉴《七彩课堂》的导学案)。讲几句导语,然后引导学生按三段式提纲进行自学,每完成一段,教师即进行点拨矫正。

(二)、学——探究质疑:

3、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自学探究——前置性学习)。学生在自学导纲的指导下,初读课文,发现自己尚未掌握的字词,借助注释、工具书求得新知识。以导纲中的问题为内容,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交流,并就文本谈自己的阅读感受。内容可以是字词句的理解,也可以是对人物的评价,或者是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的质疑等。并且要做好记录,以便小组交流。在此过程中,教师也要对学生的自学探究过程进行调控,掌握好的做法和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推广和指导。

初读课文一般来说,可以有四个环节组成(也可称为初读课文四步法):大声读、读通文;静静读、初会意;揣摩读、初悟情;反思读、读出疑。初读课文时,一定要让学生有时间充分的读书,从而很好的去完成初步阅读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培养语感、丰富积累、提高阅读能力,也为后面的研读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个环节可以在课上完成,也可以在课前完成,要根据课文的难易程度而定)

4、研读课文,加深内容理解。(感悟质疑——组织化合作)深入阅读、分析课文,及时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质疑精神,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教师应具备即时组织能力,将学生的众多问题纳入到课文教学目标的轨道,围绕教学目标,以学生的质疑为抓手,组织学生有序地研读课文,有效地解决疑难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要轻易就下结论,或者进行简单地否定,可以先交由学生进行集体讨论,合作解决,教师也可以作为学习的一员平等参与讨论。

这一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研读课文,并结合各组学生的质疑调整合作学习的任务、目标,然后每个合作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组织合作学习,教师注重巡视,分组指导。此环节要保障学生充足的时间,要把合作学习落到实处,切实让每一个孩子都“动”起来。(注意小组内评价)

研读课文也可以有三步研读法:第一步,根据导学纲,确定研读的目标,即要解决的问题。可以根据单元导读和课后题等,把握目标和重点。第二步,敢于质疑释疑。置换角色研读课文,大胆质疑;紧密联系课文内容,充分发挥小组内每个成员的聪明才智,全面释疑、准确释疑。老师要做好指导。第三步,提炼精神营养。研读课文时,要切入现实生活,根据时代需要,提炼精神营养,发挥语文人文性的功能。

(三)、展——合作汇报

5、品读课文,自主欣赏感悟(赏析展评——课堂展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最感兴趣或感受最深的内容(或字、词、句、段)进行朗读,并说明自己喜欢的理由。对于精彩的段落,也可以引导学生熟读精思,或熟读记诵,或深入赏析,或延伸思考,或即时迁移„„这一步骤中,可以是学生的继续“发现”,也可以是教师高屋建瓴的讲解。必须注意的是,一定要让学生比前几个环节有更为明显的“获得”。

品读要求一个“深”字,解决“深入课文”的问题,解决课文“如何好”“为什么美”的问题。“品读”是一种“铺展”的艺术,是一种对语言文字的再表达的艺术。教师必须有深厚的品读功力。对于课文,要花时间、动脑筋去读。要把理解、分析、品评、鉴赏眼光深人到课文的深处,细细地咀嚼、深深地钻研每一篇课文,力求发现其深刻奇美之处,以便教学中能深入浅出、进退自如、游刃有余。

在这一环节中,重视的是品读感悟,重在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要品得细,品得深,品得美。要让学生畅所欲言,同时教师一定要注意课堂生成问题的利用,抓住时机适当点拨。

6、回读课文,总结评价(再悟提升)

这是课堂教学中知识和方法的梳理与归纳,也是学生阅读后思想认识的提高与情感的升华阶段。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像原先那样要求学生“你应该学到什么”、“你应该记住什么”,而是积极引导学生归纳一下自己通过阅读学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可以是情感认识,也可以是知识的积累,还可以谈在写作上的启示等等。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发言机会,学生的发现会远比我们想象的丰富得多,而这些内容又正是我们阅读和教学的目标之所在。

(四)、练——拓展提高

7、随堂练:学生基本掌握了知识点后,再通过随堂练习进行巩固,通过精讲多练完成学习目标。练习题的设计要少而精,要有梯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获,体验成功的愉悦。

8、课后练:通过课后适量作业与阅读,巩固知识,拓展延伸。(“四段六环节”只是课堂教学的大致思路,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要根据教学课型和教学对象的不同灵活处理,不可一味地拘泥于形式。)

二、课改预计要呈现的目标:

课改的核心是自主、合作、探究,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主动阅读、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此,“四段六环节”的课堂教学模式,重在体现以下几点: ①品味感悟式:六个环节都是以朗读为抓手,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与思考,达到以读悟义、以读悟情、以读悟理。

②质疑探究式:教师鼓励学生小组探究、质疑或提出异议,以问题作为学习的目标,教学的过程也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问题解决为核心参与认知过程

③求真研究式。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以发现知识为目的,通过对文本的阅读、思考、探究,寻求文本意义的新解、深解,它的流程是:提出问题、确定任务——通读课文、了解大意——自主合作、研究发现——展示成果、交流汇报——梳理归纳、探讨升华——当堂巩固、拓展延伸

三、在运用这种教学模式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转变教学观念、创新课堂模式

1、转变教学观:从“传道”、“授业”、“解惑”走向“教学相长”,把学习的活动定位于与书本对话,与老师对话,与自己的心灵对话的过程,使学生学得生动,学得主动,学得活泼,而教师也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促进了自身素质的提高。

2、转变教师观:从“讲学”走向“导学”,放手让学生大胆探究、自主学习,而教师则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和交换意见者,使教师的“教”真正让位于学生的“学”。

3、转变学生观:让学生从“被动”走向“主动”,提倡自主、探索、合作式学习方式,增加课堂上学生参与分组讨论、全班交流、充分表达和展示自己的机会,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

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构建新的教学结构,才能让学生学得有趣,学的有效!

(二)、构建合作小组、改革评价机制

“四段六环节”教学的核心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所以学习小组的合理构建也是最关键的一环。

合作学习小组通常由4——6名学生组成,在构成上要综合考虑小组成员的性别、学业成绩、智力水平、个性特征等,要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构建策略。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在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然竞争创造了条件。

首先从全班挑选出学习成绩好、组织能力强,在同学中威信较高的学生担任每组的组长;然后按学业成绩和能力水平,从高到低分别选择编排每组的副组长与组员,最后由班主任与各科教师统一协调,根据每组成员的性别、性格、成绩、智力等方面的比例结构进行组间平行微调,组员实力要相当,组际之间的综合水平要基本平衡。要特别留意为班上的特差生、“调皮王”找到一个理想的位置。

组建好学习小组,并不代表学生就能合作、就会合作了。要使合作学习小组能够正常运行,合作富有成效,还必须做好以下三件事:

1、培养一名得力的组长:负责全组的组织、分工、协调、合作等工作,小组长的作用至关重要。

2、起一个响亮的名字:积极向上、富有新意,有利于凝聚人心。3、注重小组评价和奖励:有评价才有调控,有奖励才有动力!(合作学习“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激发学生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开发他们的潜能,乐意为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努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篇3:“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课堂时间,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思维训练为主线, 重在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大面积提高学生参与程度, 让课堂充分活跃起来, 做到人人都参与, 人人有任务, 人人有思考, 人人有收获;让所有的学生在整节课中都明确目标, 当堂得到训练, 当堂得到巩固, 当堂得到过关, 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一、“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

(一) 目标展示

因为“每一节课都要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 要洋溢着生命的气息, 体现出教育对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人文关怀”, 所以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就要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及集体备课时的交流讨论意见, 拟订出每节课的目标。目标要求明确清晰、任务具体、紧扣重点, 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目的是让学生知道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学习要求。

(二) 自学思考

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注重训练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思维能力, 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不可能代替学生读书, 代替学生感知, 代替学生观察、分析、思考, 代替学生明白任何一个道理和掌握任何一条规律。”在学生自学思考前, 教师要用简洁的语言, 紧扣目标和教材, 给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 让学生知道学什么, 怎么学, 用多长时间, 应该达到什么程度, 如何反馈和反馈次序、怎样检测等, 让学生人人都参与, 人人有任务, 人人都思考, 人人在训练, 使课堂教学紧张而有序、严谨又活泼地进行。

(三) 交流反馈

自学思考时间一到, 学生就应该迅速开始交流反馈。在这个环节中, 教师要让学生大胆地交流自学成果, 发表自己的见解, 每个问题有2~3名学生进行交流反馈为宜, 交流反馈时要求学生语言简洁、清晰、紧扣重点;其他同学也要认真听, 有不同意见或补充意见也可举手发言;一些难度较大或复杂的问题, 要先在小组内讨论、合作探究, 再让小组的代表进行交流反馈。另外, 还要注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交流, 要“在实践上保证学生说, ……在每节课上每个学生至少有一次说的机会。”

(四) 点评讲解

教学中教师不能把学生当做灌输知识的容器, 更不能代替学生思维和作答;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每节课教师点评讲解累计时间一定要控制在10分钟以内, 也就是课堂教学时间结构为“10+35”, 即每节课教师教学 (展示目标、点评讲解) 时间10~15分钟。要保证学生学习活动 (自学思考、交流反馈、巩固训练、达标检测) 时间30~35分钟, 学生交流完后, 教师要根据学生交流反馈的情况, 进行简明扼要的点评讲解, 要力求简洁实在, 准确清晰, 切忌重复啰唆、抓不住要点重点。

(五) 巩固训练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思考、交流反馈后, 教师再作点评讲解, 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就已基本完成, 接下来第五个教学环节就是让学生对以上所学过的内容和知识作巩固训练。因为“学生掌握知识, 分为懂不懂、会不会、熟不熟三个阶段, 教师的讲多是解决懂不懂, 学生会不会做和做得熟不熟练, 主要靠练习。练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达到会和熟, 而且只有经过练的过程, 才能达到真正懂、全面懂和深刻懂。”巩固训练的要求是, 给学生训练的题目和内容要紧扣目标, 紧扣本节课教学重点难点, 教师要提前设计好并精心组织和选题, 突出精练。训练的方式灵活多样, 可以采用做练习、默写、口述、背诵、问答等方式。

(六) 达标检测

有训练就要有检测, 要提高课堂效率, 就要当堂训练, 当堂巩固, 当堂检测, 力求当堂过关。检测方式一般采用以下几种:

1.布置课堂作业, 督促学生独立完成, 并且教师要当堂面批。

2.布置练习题, 当堂独立完成, 下课时交, 课后批阅。

3.师生问答式, 即教师提问, 学生回答。

4.上台板演式, 即学生上台在黑板上演示练习。

5.试题检测。

二、“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效果

1.课堂上学生有大量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时间, 这样就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课堂上有交流反馈的时间, 这样就充分训练了学生听、说、读、写、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自学自悟, 质疑讨论, 主动探索, 教师适当引导、点拨的教学方法,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2.课堂教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的参与程度高、参与面广, 课堂教学实现了面向全体学生。

3.提高了课堂效率, 减轻了学生课外作业负担。由于在课堂上教师采取了让学生当堂自学思考, 当堂交流反馈, 当堂巩固训练, 当堂过关检测等教学环节, 这样就减轻了学生的课外学习负担和心理压力, 大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

三、“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注意事项

1.要灵活运用好课堂教学六个环节, 做到不断改进、完善和创新, 不能只走形式不讲实效, 关键是要讲究效率和质量。比如英语课的新授课, 有时就可以把“点评讲解”这一环节放在“交流反馈”环节之前。各环节可穿插使用。

2.教师备课要精细, 建议采用集体备课方式;要坚定“常规为本, 落实取胜”的理念, 认真落实课堂教学常规制度。

3.要持之以恒, 形成制度。教师要对“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达成共识, 进而形成制度;要长期坚持, 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 交流反馈, 当堂训练, 当堂检测”的良好学习习惯。

篇4:六环节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关键词】 信息技术课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6)08-092-01

1. 情境创设

教师以重新命名全班合照的图片作为引入的教学情境,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高度关注。

师:同学们,有些同学在重新命名后图片打不开了,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吗?那要怎么样才能打开这张图片?生:(七嘴八舌地讨论怎么办)

师:(把不可用的图片和可用的图片显示在屏幕上)你们发现了这两个图片的区别吗?

生:打得开的图片的文件名多了后面的jpg.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那为什么要多出这三个字母才能打开图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文件及其类型》这一小节。

教师利用学生观察比较上述答题卡中存在的问题引出了新课,让同学们对新课和旧知识之间感受到了联系,带着疑问进入到新课的学习。

2. 自主学习

让同学们自学课本,找出文件的定义和属性,思考问题:网页是否是文件并填写文件的各种属性的作用。

3. 合作探究

学生按照教师的探究任务要求,分组合作完成本组的任务,利用百度搜索或者查看书本来进行任务的查找,教师随机调查学生存在的问题。探究的任务一是查找每一种扩展名代表的文件类型是什么,任务二是找到老师存在同学们电脑里的文件,任务三是解决如何打开一个虽然有扩展名但是仍然打不开的文件。规定每个小组8分钟时间进行讨论和归纳。除此之外每个小组适当的分配一些容易的任务,这样做可以照顾到小组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教师要认真巡堂,一起讨论刚才学生在探究任务时遇到的各种问题,商讨解决的对策,分享优秀同学的经验。也可以让个别已早学会的学生来协助教师,帮助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4. 课堂展示交流

探究结束后,教师让各组组长展示本组的探究结果,然后让同学们比较有没有不一样的答案。如果有,就把有问题的地方写在黑板上,每个小组展示交流之后,本人引导其他小组评价该小组的回答是否正确,不完整的再进行点拨,最后归纳。

例如任务一:有一组认为swf格式是图片,有一组认为是动画,教师请认为是动画的一组的代表上台利用白板用百度搜索,并得出答案是动画。教学片段实录如下。

师:这组同学认为swf格式是图片,还有没有别的答案呢,第三组有,是动画,很好,你们是如何得到动画这个答案的?

生:在百度搜索的。

师:请问你们组是如何搜索的,关键词是什么?能上台给我们演示吗?

生:(上台打开百度)我的关键词是“swf是什么格式”,这里有几个词条都说swf是动画。

师:非常好,那我们要看权威的百度百科,对了,就是动画。做得很好。

任务二:教师请同学们总结“D:\信息技术\2015\匀加速直线运动.swf”里的“\”的意义。

任务三:请一位同学上台来输入关键词,查出答案。

5. 精讲点拨归纳总结

本人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点拨最后全部小结,解答。学生的讨论结果一般是不全面、不系统的,大多数讨论结果是建立在偶然与巧合下产生的。所以教师这时可通过设疑,根据学生特点,提出一些学生们未能考虑到的条件。

6. 测试评价

教师的测试题目是进行各种文件类型的归纳,例如哪些是音频,哪些文件是视频,哪些是文档。

在学生实习操作一段时间后,教师可以及时对成果进行总结和反馈,全面综合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并让评价成为对学生的激励,促进学生的学习。这也是对教学重点的再次强化的一个提升。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更多精力放在知识的延伸上,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举一反三,使有些学生能脱颖而出,发展和培养特长生。

总之,通过“三段六步”教学,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探究合作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并充分发掘了学生的潜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获。

反思:

1. 通过第一章的学习,大部分的同学已懂得信息对我们人类的重要性,也能较深入地理解信息技术的一般特征,亦能从身边简单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但针对从网络中获取信息,同学们有些可遇不可求的感觉。所以,本节课是从网络中的文件开始学起,逐步揭开从网络中快速获取信息的神秘面纱。总体而言,同学们对于这一节的学习能够保持很高的学习积极性,但是,对于本节课的知识点来说,对很多学生而言,理性知识好像要占多一点,为此,本人通过对教材编写主线的分析,结合前面讲的利用搜索引擎(百度)来找出本人提出的问题,通过合作探究找出答案。

篇5: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初探

人类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内容的现代科技竞争日趋激烈,世界各国均不同程度地加强了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为此教育部已于底拟订将信息技术课纳入中小学必修课程。我市已在19的城镇初级中学的新初一、初二年级率先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这是我市落实第三次全教会精神、面向21世纪国际竞争、提高全民素质、培养具有信息素质和创造素质的新型人才的一项重要举措。

针对目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还没有既定的模式,教师要确保信息技术教育在培养新型人才方面应有的作用,就必须自己设计教学模式,这对比较年轻的计算机教师队伍来说存在不少困难。撰写本文的目的,是以自己多年从事中学计算机教育的`体会,与大家探讨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使我国信息技术教学迈上一个新台阶。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开发智力、受人以渔的教学过程中实现“两个素质”教育。教学中要时刻注意信息技术教学不仅仅是传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更不是片面追求“学而致用”的职业培训,而是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来提高中小学生的素质,培养他们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

教学过程主要有理论课、上机课和课外实践三种形式,三者比例目前受各种因素制约,不能一概而论,但应不违背以下原则。

(一)理论课

理论课在信息技术课时中的比例应远小于上机课。

传统的课堂授课形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只适合完成像基础知识、语言算法、小结讨论等内容的教学,所以理论课在信息技术课时中的比例应远小于上机课。

2、应给予第一节信息技术课足够的重视。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为学生上的第一节信息技术课要结合典型事例(最好辅以相应的多媒体演示)使学生对计算机的发展、应用有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了解,并从中感悟到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出学习的欲望。在此基础上,要让学生明白: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课时,一方面教师对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要做精心的设计和安排;另一方面,还需要他们怎样的密切配合等等,让学生有一个必要的心理准备,为今后的学习----尤其是上机课能充分利用好45分钟开个好头。

3、课前用于知识记忆性质的检查提问应取消。

在目前信息技术课时不多的情况下,课前用于知识记忆性质的检查提问已无效益可谈。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在课前安排一个思考题让学生思考、讨论。这个思考题可以是用已学知识构思解决新问题的方法,也可以是分析学生上机过程中某个有代表

篇6:六年级语文“六环节”教学模式

六年级

经过长时间的探索与尝试,又经过反复的讨论研究,我们确定了六年级“六环节”的教学模式。

“导、读、问、讲、练、测”是“六环节”教学模式的基本内容,它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民主平等的教育理念,它肯定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并把它放在与教师平等的地位上,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以“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为核心,通过激发学生内在驱动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使学生获得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发展能力的愉悦,从而促使学生精神境界、个体品德、语文水准得到完整的提升。

第一步,导,就是导入新课。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的具体内容,巧妙设计导语,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和求知欲望。因为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获得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步,读,就是学生自主阅读。即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在这一步,引导学生学会自学,走进文本,因为教材所选编的都是些语言运用的典型,学生只有直接去读文本,才能品其美,实现与文本的平等对话交流,最终超越文本,走向学习语言的更广阔天地。学生只有与文本亲密接触,才能了解其内容,才会有新的发现,从而促使学生去探求新知。

第三步,问,就是相互问答。通过师与生、生与生间的问答,可以起到相互补充、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的良好作用。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给学生积极创造相互对答的机会,让他们充分发表个人见解,使语文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和能力的活动。

第四步,讲,就是教师讲解。对于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学生疑难问题,教师因地制宜,酌情讲解,直到学生完全理解为止。

第五步,练,就是练习。为了巩固当堂学习内容,教师要恰当地设计一些精巧习题,进行知识拓展,让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得到一定的熏陶。

第六步,测,就是当堂达标。根据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以及学习的重难点,设计恰当的能照顾到各个学生层面的达标检测题,当堂达标测试,力争学生的学习达标率达到95%以上。

总之,采用“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促进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效果。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争取让“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更加完善,使教学成绩有一个更大的飞跃。

“六环节”课堂教学法

从信息论的观点看,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接受信息,经过信息处理加工之后输出信息,再通过信息反馈,看信息掌握得怎么样,并对差错进行纠正的全过程。具体包括信息吸收、输出、反愧评价、校正差错等环节。传统教法效率低的主要原因是教学过程中只有吸收和输出信息,而没有反馈和评价信息,并不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从1992年起,我进行了课堂教学结构改革实验,设计并实施了“六环节课堂教学法”,即每篇课文的教学可分为六个环节,诱导激发—自学质疑—释疑答难—教读课文—综合训练—归纳总结。

(1)诱导激发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事物或关心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获得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了兴趣,就能主动地把认识指向和集中于学习的对象。

课堂教学中,我根据各篇课文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导放方法,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和欲望。通常有:设疑导入法、迹语导入法、名言导入法、故事导入法、悬念导入法、歌曲导入法等等。例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一篇侧重介绍科学整理的说明文,语言平实,内容深奥,学生一般对学习此文兴趣不大。导入新课时,我抓住出示课题这一良机来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板书课题后,我播放了电影《冰山上的来客》播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录音,同学在欣赏歌曲中获得了美的享受,同时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增强了阅读说明文的欲望,引起了探究本文的兴趣。

同学们一旦经过努力有所收获,就会感觉良好,产生再试一试的要求。教师抓住这种欲罢不能的企盼,给予满足,让其表现,就能持续不断地增加兴趣,使语文学习形成良性循环。

(2)自学质疑

每学习一篇课文,先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学。教师稍作简要的提示,交待课文的学习重点,提出预习思考题,介绍自学的具体方法,要求并鼓励学生提出疑难问题,然后让学生读课文,查字典、词典、自己注音释词、分段、思考、圈点批注等,使学生通过自读初步了解全文内容,并能口头或书面提出疑难问题。

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学,这是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一个重要环节。没有这个环节,学生就会处于被动听讲的地位;有了这个环节,教师有更多的机会观察学生怎样学习语文及了解学生学习中的疑难之处。以便对学生作具体的指导,又能从学生的质中得到启发,从而验证教学设计的焉误并及时加以调整。自学质疑这一环节不仅为教读课文打下基础,更重要的是养成了学生集中注意力,自己动脑、动手、动笔读书的良好习惯,使他们爱步形成自学能力。

自学虽然是学生自己阅读课文的实践活动,但也应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我主要用“三问读书法”指导学生阅读,这就是:①写什么?②怎么写?③为什么这样写?

(3)释疑答难

对学生的自学情况必须检查,及时反溃否则,学生无法判断正误,不仅知识难以准确化,而且也会挫伤学生自学的积极性。释疑答难这一环节是教师检查自学和吸收反馈的过程,也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好机会。

注音、释词等一般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对于在自学的基础上提出的疑难问题,教师也并不是有问必答,有的作出明确解释,有的只提供解答的线索,让学生独立思考,寻找答案,有的让学生讨论切磋,统一认识;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也不是随问随答,而是将问题纳入自己的教学程序之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全体同学共同研究解决。如学生在自学《我的叔叔于勒》时提出,这篇小说的主要人物是谁?作者为什么要用《我的叔叔于勒》做题目?这些问题正是教学本文的难点所在,是教师打算在教读课文时解决的,当时我暂不给予答复,在教读课文时才加以研讨、分析。这样,教师可以有的放矢,解决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使学

生的知识得到巩固、加深。

(4)教读课文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他还说:“教课之本旨并非教讲一篇课文与学生听,而是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此课文,从而使学生自观其它类似文章。”在教读课文这一环节中,教师根据课文的特点、教学目的的要求,有所侧重地讲解一两个问题或分析一两个段落、层次,让学生每课都有收获。教读要起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作用,让学生从中学会读书的方法。这一环节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不断向知识的深度广度进行探索。我们认为,教师的讲解分析应点到即止,切忌条分缕析,更不能越俎代疱,以教师的讲代替学生的练。

例如,《反对自由主义》一文,我把教学重点确定为理解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我从本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行文思路入手来让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顺利地突破了前一个重点。在学习另外的议论文时,则让学生根据议论文的这一结构特点去理清文章的结构。这样,即使学生掌握了划分议论文结构的方法和能力,又避免了教学上的千篇一律,面面俱到。

(5)综合训练

综合训练是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使知识具体化,形成新的技能,促进学生的能力和智力发展的环节。教读课文以后,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作围绕教读内容精心设计的读写听说的训练。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在教学主要应该抓好两件事:一是应讲清基本概念,二是要精心地安排练习。实践证明,语文教学的成败取决于学生的“练”,而不取决于教师的“讲”。所以,教学中我把主要精力用在组织学生大练语言基本功上,以达到逐步提高学生读写听说能力的目的。

练习的主要类型有:巩固性练习、运用性练习、评价性练习、辨析练习等。例如,教读《我的叔叔于勒》后,我除了让学生做课后的部分练习外,还增补了下面的练习:

1、口头作文。以《如此骨肉情》为题评菲利普或菲利普太太的思维性格。

2、摘录小说中描写自然环境的两个句子,指出其作用。

3、下边一段描写,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心理活动?

母亲于是很不痛快地说:“我怕伤胃,你只给孩子们买几个好了,可别太多,吃多了要生病的。”然后转过身对着我,又说:“至于若瑟夫,他用不吃这种东西,别把男孩子惯坏了。”

4、作者在小说结尾处,安排了一个“十个铜子”小费的细节,这是否多余?围绕着十个铜子,几个人物作了怎样的表演?指出这个细节的作用。

这些练习,巩固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写作特点的理解,还培养了学生“说”的能力。

此外,还结合课文教学进行仿写、改写、续写、缩写、扩写等形式的写作训练。这种训练不仅有助于学生消化课文,而且又是一种很好的“供材料作文”。写作训练一般安排在课内完成。作文评改采取教师重点批改、学生自改、互改、集体评议等方式进行。

(6)归纳总结

这是指导学生巩固学习效果的一环。可以让学生对照学生目标,看看哪些目标达到了,哪些目标尚未达到;或者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所学得进行归纳、总结、深化和提高,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应当指出的是,上述六个环节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前后联系有机统一的整体。“六环节

课堂教学法”在组织教学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教材实际加以变化。有的课文可自学为主,有的课文可教读为主,有的课文可以练代教,总之要因文而异,灵活运用。

初中语文六环节教学法探讨新课程实施以来,我校语文教师针对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新课程教学实践,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方法进行了六方面的尝试,其具体的做法是变原来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引入新课、讲授知识、课堂小结、巩固练习)为创景设问,出示目标;学生自学,个体探究;小组互学,合作探究;教师导学,交流探究;当堂训练,检测反馈;学生总结,评议回味的“六环节教学法”。教学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面向全体。以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为中心,以提高课堂的最大实效性,达到教学目的,并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为出发点,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创新学习的能力。教学过程中遵循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多学少教,以学论教的原则。[1]其具体操作如下。

上一篇:b4新进大学生培训结业典礼上的讲话下一篇:如何提升企业创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