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人员员循证护理现状调查与启示

2024-05-13

护理人员员循证护理现状调查与启示(通用7篇)

篇1:护理人员员循证护理现状调查与启示

护理人员循证护理现状调查与启示

南溪县人民医院内科王琼

摘要目的:了解临床护理人员应用循证护理现状,进一步发现问题,探讨对策。方法:对宜宾市二级及以上的医院的101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包括循证护理的知晓现状,知晓途径,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实践循证护理的阻碍因素等。结果:宜宾市在职护士循证护理知晓现状及实践现状不尽人意。结论:循证护理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大力普及循证护理知识,更新观念,调查护士工作,加强在职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循证护理的意识和能力。

关键词循证护理护理人员知晓度

循证护理学(evidence-basednursingEBN)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循证医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临床学科。10余年来,循证护理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尽管我国的护理科学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循证护理使我国的护士与全世界的同行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为了更好地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及时有效地开展循证护理工作,提高整个护理队伍的素养,本文对宜宾市的循证护理现状进行了初步的调查。

1调查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随机抽取宜宾市二级及以上医院在职护士(不含学习护士)。

1.2调查内容与方法

在参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1-5),自行设计问卷。问卷内容包括:(1)一般资料:年龄、学历、职称、职务、医院级别等;(2)处理临床问题采用的方法及阅读文献的情况;(3)循证护理知晓度、知晓途径;(4)阻碍循证护理开展的主要因素等。

1.3资料的收集与处理

本次调查共120份问卷采用随机发放,经过必要的解释说明后填写,回收有效问卷101份, 回收率为84.1%.应用SP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2结果

2.1被调查护士的一般情况

被调查者中,工作时间10年及以上41人,5年至9年16人,5年以下44人;从事临床护理93人,护理管理7人,护理研究1人;中级职称13人,初级职称88人;二级医院52人,三级医院49人;学历以中专21人,大专64人,本科及以上16人,等等。

2.2护理人员对EBN的认知情况

从表1中可以看出接近一半的人不知道什么是循证护理学。被调查者对循证护理学的认知情况在学历、职称方面存在差异(P0.05)。其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护理人员和中级职称的护理人员知晓度较高。

表1护理人员对循证护理的知晓度比较(n=101)

循证护理知晓度文化程度职称

中专大专以上初级中级

了解较多22058一般了解42493仅知道概念426101没有接触过1110641

合计21808813X2=18.18P〈0.05

X2=47.47P〈0.05

2.3阻碍循证护理开展的主要原因有:观念尚未更新;缺乏相关知识;没有行政支持和时间(见表2)。

表2阻碍循证护理开展的主要的原因(n=56)

开展阻碍循证护文化程度职称职务

理的主要原因

中专大专及以上初级中级护士护士长及以上

观念未更新519204190

缺乏相关知识323224250

缺乏时间123025

没有行政支持032132

2.4护理人员处理临床问题的程序和方法及在临床实践中运用医学科研信息的情况

被调查人员中,有98%的护理人员表示工作中遇到过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护理人员在处理临床问题的方法,情况是:(1)向有经验的其他护士咨询占88.1%;(2)向医生咨询占76.2%;(3)查阅教科书占72.3%;翻阅期刊杂志占51.5%;其他如上网查询等占39.6%。

调查结果表示,护理人员处理临床问题的程序和方法情况是:依靠个人经验的占22.8%;查阅书籍的占14.9%;请教其他有经验的护士的占12.9%;查阅医学文献检索数据库,寻找反映病人效果的临床研究成果的占4.0%。

2.5被调查者对循证护理的态度

知晓循证护理的护士有56人,对循证护理的态度不一。仅有40.6%的人认为很有必要;有14.9%的护理人员认为无所谓;其他的护理人员认为根本没有必要。3讨论

EBN意为“遵循证据的护理学”。可定义为: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研究证据,同时结合护理专业技能和多年临床经验,考虑病人的价值和愿望,将三者完美地结合,制订护理措施,是EBN的真正含义。其核心就是运用现有最新、最可靠的科学证据为病人服务。它使传统狭义经验主义护理模式转变为依据科学研究的新理念护理。

3.1开展循证护理的意义

在我国开展“以证据为基础的护理”,对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护理研究发展,提高护理学术水平和临床护理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①EBN使传

统的护理模式向依据科学研究成果为基础的新型护理模式转变。EBN与整体护理一样,均为应用护理程序的方法,整体护理的中心理念就是要以病人为中心,从病人的实际情况出发,这同样也是循证护理的基本出发点,但如果只注重统一化的所谓最佳行为,就会忽视个体化的护理。循证护理借助于循证医学中的系统评价,更科学系统地评价病人的实际情况,对病人的个体特征,如性别、年龄、种族、健康情况、家庭史以及医疗条件等进行全面考虑,这可使护理人员根据病人所处的不同健康状态提供特定服务,从而使医疗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分配和利用。而研究工作为个体化服务提供了准确的理论指导。②强调以证据为基础,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判断力。EBN是遵循证据的护理,“依据最好的证据为病人实施最好的护理”是EBN的核心,遵循的证据是科研成果、临床经验以病人的需求三者的有机结合体。③更强调病人的参与意识,为法律问题提供保护依据。EBN强调在进行护理决策中,必须听取病人的意见和要求,使病人充分享有知情同意权。EBN过程是严格以事实为依据的,在法律规范日趋完善和病人法律意识日益增强的今天,EBN是临床护理人员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有利证据。④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EBN注重的是充足的资料和准确的判断力,因此,EBN对病人评估判断的过程中,要求其具有敏锐的观察力、高度的理解力以及精湛的工作技能。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具备扎实的基础护理和临床护理知识。只有具备了以上的基本素质,才能收集到充足的临床资料,挖掘病人潜在的信息,以发现潜在问题,有利于判断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3.2.1循证护理知晓现状及实践现状不尽人意

调查显示循证护理知识的宣传力度还不够,接近一半的护理人员对此一无所知。仅仅有55.4%的被调查者通过杂志、网络、会议等途径有所了解,但对其概念、中心内容并不清楚,其中学历、职称较高的护士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较多,学习主动性较好,但即便如此也仅有少数的被调查护士对循证护理知识了解较多,多数护士还缺乏相关知识。本次调查的对象是宜宾市二级以上医院的护理人员,他们都有很多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而且调查表显示:100%的被调查人员均表示有必要接受继续教育,这充分说明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较好。但也仅有55.14%的人对循证护理有所了解,其他在更下级医院或社区的护理人员对EBN的了解也许会更少。

3.2.2护士采用传统的方法处理临床问题,不能在临床实践中

充分应用现代医学科研信息

在被调查的护士中,能够查阅医学文献检索数据的仅有4%,而回答在为病人做护理诊断、解决护理问题时,能够准确应用最好研究证据的护士占41.6%。这一前后矛盾说明很多护士并不明白什么是最优的科学依据。调查结果显示有88.1%的护士在有困难时向有经验的护士请教,76.2%的护士向医生咨询,72.3%的护士查阅教科书,51.5%的翻阅杂志,39.6%的选择网上查询。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要推行循证护理还需付出很大的努力。

3.2.3护士对开展循证护理的态度不够积极

调查结果显示仅有40.6%的被调查护士认为很有必要开展循证护理,14.9%认为无所谓。其中23.8%的护士认为观念还未更新,25.7%的护士认为自己缺乏相关知识。

3.3启示

加强在职培训、充实护理教育内容是推行循证护理的技术保证,实践循证护理需要护理人员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然而,我国护理人员的整体学历太低,绝大多数在职护士是通过业余学习获得文凭,没有受到系统的高等教育,基础知识不牢固。因此,有必要在学校护理教育中加设循证护理相关课程和加强在职护士的培训。在此基础上,还需进一步培养在职护士主动学习的习惯,经常查阅文献,及时更新知识。同时,医院领导重视、组织院内业务学习是促使在职护士更新知识的最有效途径,应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

调查护士工作、争取行政支持。各级领导应充分重视,首先调整护士工作,减少护士工作中简单的机械劳动及非护理工作,把一些可以由护理工人代替的工作交给护理工人去做,让护士有更多的时间学习。护理管理部门应定期派护士出去参加各种学习班、进修班等,医院在政策上应给予支持,例如:提高在职护理人员学习期间各种福利待遇等。

建立循证护理研究机构是促使循证护理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1997年在华西医科大学建立了我国首家循证医学研究中心,而循证护理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需要一定的学术基础,合作氛围,协作网络,而且需要丰富的资料来源,并有实践验证过程。在此基础上,在宜宾市开展循证护理势在必行。但由于护士工作的繁重性和护

士的整体素质不高决定了循证护理在我国的发展道路还很漫长,需要广大的护理人员的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王艳,殷磊。循证护理学—-科学指导护理实践的方法[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8): 577~579

[2]刘建平,循证医学与临床实践[J].医学与哲学,1999,20(10):4

[3]张明,李幼平,沈彬,循证医学与外科临床[J].中华外科杂志,2001,(2):166

[4]张应天,临床医学中的循证医学[J]临床外科杂志,2001,(1):56

[5]张宏,循证护理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2,21(4):155-155

篇2:护理人员员循证护理现状调查与启示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 一直是困扰重症医学科病人康复的重要问题之一, 直接影响危重病人预后。VAP是指开始机械通气48 h后出现的肺实质感染, 是重症监护病房 (ICU) 内机械通气病人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其发病率为5%~68%[1]。集束干预策略 (bundle of care) 是近年ICU内的专业新名词, 中文译为集束治疗策略或集束干预策略, 是集合一系列有循证基础的治疗及护理措施, 用来处理某种难治的临床疾病。呼吸机集束干预策略就是指执行一系列有循证基础的治疗及护理措施, 以预防VAP的发生。集束化干预措施包括病人床头抬高 (30°~45°) ;持续声门下吸引、

监测气管插管气囊压力及控制胃内容物的反流等;加强口腔的护理和呼吸道管理;坚持严格的无菌技术操作与洁净管理, 包括保持手部卫生, 更换气管插管及呼吸机管道、气管和导管表面生物膜的清除等。美国医疗改进中心于2010年推出更新的呼吸机集束干预策略[2], 研究表明施行集束干预策略能降低VAP的发生率, 另外, 其他组织以及各专家实践也建议集束化干预可能会降低VAP发生率[3,4]。本研究通过对重症医学科护理人员bundle循证知识、技能现况进行调查, 从而为临床提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取便利抽样, 选择某三级甲等医院重症医学科护理人员作为调查对象。本次共调查某三级甲等医院重症监护室 (ICU) 、RICU、NICU、EICU科室共计60人, 发放调查问卷60份, 回收60份。调查对象男7人, 女53人;年龄21岁~47岁 (29.00岁±8.3 8岁) ;监护室工作时间1年~2 5年 (1 3.0 0年±6.97年) ;无职称4人, 护士17人, 护师30人, 主管护师8人, 副主任护师1人。学历:中专3人, 大专31人, 本科及其以上26人。

1.2 调查工具

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 问卷参考关于bundle治疗的最新进展[1,5,6,7]的参考文献, 结合临床护理实践指南 (2011版) 反复修订而成。调查表分为两部分:一般资料与专科知识测试。一般资料调查表包括年龄、学历、工作年限、职称等。bundle循证知识掌握与应用调查表包括是否接受过bundle循证知识培训以及bundle知识测试2个内容, 其中bundle相关知识包括VAP的诊断标准、预防VAP的主要措施、床头抬高的角度、呼吸机管路更换、气道护理、深静脉血栓预防及处理、气囊内压测量及肠内营养注意事项共计8个分条目, 均为不定项选择, 备选答案选项为4个~8个, 答对1项计1分, 错选或不选计0分, 满分35分。该问卷信度系数Cronbach’sα=0.722 (>0.7) 证明该调查真实可靠。

1.3 调查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方法, 利用重症医学科集中培训时间由研究者向调查对象说明本次调查目的、意义及填写注意事项, 现场发放问卷, 要求护士独立完成, 匿名填写, 当场回收试卷。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 Data 3.1软件包进行资料录入建立数据库, 采用SPSS 16.0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的统计学分析方法有统计描述, 如百分率、均数、标准差;统计推断:计数资料符合条件的用χ2检验, 不符合条件的用Pearsonχ2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条件的用方差分析, 不符合条件的采用非参数检验。连续型变量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 分类资料采用秩相关的分析方法。

2 结果

2.1 是否接受过bundle循证知识培训

调查对象中有8人熟悉并掌握呼吸机集束化治疗知识, 占13.3%, 32人不太熟悉, 占比53.3%, 20人不了解, 占33.3%。

2.2 bundle知识测试得分情况

bundle知识测试得分总分为23.33±4.88分, 最低分11分, 最高分32分, 23分占比最高, 为15%。如图1所示。呼吸机集束化干预循证条目得分情况及排序见表1。

2.3 知识得分与培训与否之间的关联情况 (见表2)

3 讨论

3.1 接受bundle循证知识培训情况

本研究共调查60人, 其中调查对象中有8人熟悉呼吸机集束化治疗, 占13.3%, 32人不太熟悉, 占53.3%, 20人不了解, 占33.3%。在调查对象中对呼吸机集束化治疗不太了解的人群占比最大, 超过半数。本研究的结果与程蕾等[8]的研究不一致, 其研究表明监护室护士对呼吸机集束化干预措施认知状况良好。而本调查了解呼吸机集束化治疗的监护室护理人员仅占13.3%, 可能与调查地域有关, 发达地区的医院在新知识接受方面更有优势。也提示我们亟须进行相关bundle循证知识培训。

3.2 护理人员预防VAP循证知识的现状分析

本调查中, 护理人员预防VAP循证知识整体认知情况良好, 对于所调查的几项措施的认知程度不一, 预防VAP的主要护理措施掌握较好, 说明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积累了良好的护理经验, 可能与科室的制定措施有关。气囊内压测量及肠内营养注意事项及深静脉血栓预防及处理掌握也较好。VAP诊断标准、床头抬高的角度、呼吸机管路更换以及气道护理方面的知识得分较低。在VAP的诊断标准方面, 发热38.5℃以上, 咳脓痰或痰量明显增多得分较高, 证明监护室护理人员认为发热及痰液改变可以作为诊断标准。病人有明显的误吸史, 迅速发病和鼻饲24 h后胸部X线片上有新近肺浸润病灶得分最低, 说明大家并没有关注病人的误吸史及鼻饲后更容易发生VAP的情况。肺部新出现湿性啰音或肺实变体征得分最低, 由此可见, 监护室护理人员更应该关注病人的影像学检查及结果对VAP诊断的重要性。临床护士由于影像学知识及偱证知识的缺乏, 势必影响对VAP的认知。

护理人员对于床头抬高的角度回答不一, 呼吸机管路更换的最佳时间没有具体概念, 大部分依据科室的自定标准实行, 没有统一标准。床头常规抬高、管路更换、气囊内压测定及气道护理是护士能操作的、有效预防VAP的方法, 是VAP集束护理干预策略重要内容。床头抬高30°~45°能够明显VAP的发生。本研究所在的重症医学科的护理人员认知率较低, 不利于临床实践达标。这说明临床护理人员循证知识的掌握情况与标准存在较大差距。认知调查中气管插管气囊内压及肠内营养注意事项知晓率也较低, 大部分护理人员能认识到使用气囊测压表精确测量气囊压力, 4 h监测1次, 压力维持在25 cm H2O~30 cm H2O (1cm H2O=0.098 k Pa) 且鼻饲前必须监测气囊压力不够可能会造成口咽部分泌物误吸入肺中, 增加感染的概率。呼吸机湿化器以调节气道口吸入气体的温度在37℃为佳, 但是吸痰次数及时间认知不佳。这可能与临床实践中病人实际情况不一, 实际吸痰次数较多有关。

3.3 接受bundle循证知识培训情况与知识得分的相关性

本调查显示:bundle知识得分与是否接受过知识培训成显著性正相关。对bundle知识越了解可能更好地掌握, 这提示临床管理者应该在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中加强呼吸机循证知识的培训, 使其更好地掌握从而服务于病人, 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改善病人病情。

4 小结

临床护理人员对循证知识的掌握程度不佳, 循证知识的掌握程度且与循证实践密不可分, 科室应该定期进行循证知识专题讲座, 制定偱证措施标准。争取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能够促进知识向行为的转化。护理人员由于繁忙的临床实践会对降低预防VAP循证知识的主动学习, 管理人员需要因地制宜地进行偱证知识的普及, 从而利于知识进一步转化为实践, 更好更准确地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惠及更多病人。

参考文献

[1]Safdar N, Dezfulian C, Collard HR, et al.Clinical and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a systematic review[J].Crit Care Med, 2005, 33 (10) :2184-2193.

[2]Institutefor Hcalthcare Improvement.lmplementthe Ventilator Bundle[EB/OL].[2011-08-02].http://www.ihi.orgi IHI/Topics/Critical Care/lnrensive Care/Cbanges/lmplementthe Ventilator Bundle.html.

[3]Dodek P, Keenan S.Cook D.et al.Evidence-based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or the prevention ofventilator-associaued pneumonia[J].Ann Intern Med, 2004, 141 (4) :305-313.

[4]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Guidelines for che managemeru of adulis with hospital-acquired.ventilator-associaced.and healthcare-associated pneumonia[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05, 171 (4) :388-416.

[5]Augusty NB.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 risk factors and prevention[J].Critical Care Nurse, 2007, 27 (4) :32-39.

[6]刘鹏, 何炜, 陈宏林.呼吸机集束化干预策略的文献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 2011, 46 (12) :1235-1237.

[7]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卫生部.临床护理实践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52-64.

篇3:护理人员员循证护理现状调查与启示

【关键词】循证护理;障碍因素;护理实习生;认知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287-01

随着循证护理( Evidence2based Nursing, EBN)研究日益的深入,它使狭义经验主义的护理模式转变为依据科学研究证据的新理念护理。它是护理人员在计划其护理活动的过程中,审慎地、明确地、明智地应用最准确的科学证据,并使之与熟练的临床知识和经验相结合,参照患者的愿望,以在某一特定领域做出符合患者需求的护理决策的过程。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护理理念,如加拿大的OMRU 应用模式,英国的RCN 循证护理指南以及美国Rasussen应用循证护理实践模式所获得的成功探索,体现了现代护理对患者个人价值和期待的重视[ 1 ]。为了使该理论能够更好的运用于临床,本研究旨在调查临床护理实习生对循证护理的认识,分析影响循证护理在临床应用的障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1.研究与方法

1.2调查工具 采用Funk等[2]设计的循证护理障碍量表收集资料。问卷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Funk循证护理障碍量表,共31个条目,包括4个维度,采用多级计分(依次为对制约因素表示极不赞同O分、不赞同1分、不清楚3分、赞同4分、非常赞同5法,得分越高,说明实施过程中与该障碍越有障碍);第二部分为查阅文献情况;第三部分为基本资料,包括护理实习生学历、计算计水平、英语水平等。

1.1研究对象 96名某三甲医院大专及以上护理实习生为研究对象,其中本科生70人,大专生26人。

1.3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法收集资料,由研究者亲自发放问卷共96份,用统一指导语向调查对象解释,由调查对象自行填写,当场收回。共回收有效问卷96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导入和分析,采用的统计分析方法包描述性统计、t检验等。

2.结果

2.1 一般情况 共调查96名临床护理实习生,回收有效问卷96份,有效回收率100%;所调查的护理实习生学历特征:大专26名,本科70名。

2.2 Funk循证护理障碍量表各个维度得分情况见表1

表1 各个维度得分情况比较

项目条目数 得分开展循证护理条件不足 9 3.96+0.35护士开展循证护理的主观能力不足 8 3.76+0.87 护士对开展循证护理的认识不足 7 3.54+0.69 现有研究给开展循证护理带来的不足 63.32+0.55 2.2 得分排序前5位和后5位的条目见表2

表2 得分排序前5位和后5位的条目

前5位 条目 平均得分1 医院为开展护理科研或实施成果所提供的设备或资源不足 4.11+0.542 在工作中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尝试实施新的思想 3.93+0.323 身边缺乏知识渊博的能够探讨科研问题的护理专家 3.65+0.87 4 没有看到科研对护理实践的价值 3.59+0.79 5 难以用科研结论指导临床护理实践 3.55+1.02后5位

1难以评价科研结论在临床的实用价值 2.98+0.982科研与我关系不大 3.09+0.323文献报道的科研结论描述不清楚 3.11+0.654我提出的建议,难以得到别人的认同与响应 3.15+0.355改变常规的护理规范对自己技能的提高没有直接帮助 3.19+0.572.3 查阅文献情况

2.3 1不同学历护生查阅文献的积极性及收集资料面临的最大困难 见表3

表3 不同学历护生查阅文献的积极性及收集资料面临的最大困难比较

学历 人数 查阅文献积极性 收集资料最困难经常查阅 有时查阅 不会查阅 没有时间 不知获取途径 不会提炼信息 大专 26 0(0) 17(24.39) 9(34.6) 6 (20.1) 8(30.8) 12(46.2)本科 70 8(11.4) 49(70.0) 13(18.6) 17 (24.3) 9(27.1) 34(48.6)t 3.055 2.111p <0.01<0.012.3 2 不同特征护生查阅文献的能力比较 英语水平不同的护生对循证护理的认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国家计算机二级考试护生为66.2% ,未通过的护生为33. 8%,计算机水平不同的护生对循证护理的认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966, P < 0. 01) 。在校期间没有接触过循证护理的护生为35.6%,学习过循证护理的护生为64.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59 ,p<0.01)。

3.讨论

3.1循证护理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障碍问题

3.1 1护生开展循证护理的主观能力不足 护生对循证护理基本知识较欠缺。一方面是由于带教教师本身缺少这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学校教育中没有开设此类课程,缺少了解途径。专业知识主要来源于专业书籍、教师的指导,对循证护理的理解只限于字面意思。另外受到传统观念和经验护理模式的影响,护生习惯于按照传统方式工作,大部分护生处理临床护理问题是按专业书籍、老师指导或者个人经验模式,而未想过要去寻找最新的临床研究结果,也没有及时更新自己已有的知识,满足于现状,即使有类似的培训学习也只是单纯想获得学分,并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加上日常工作压力增大,再教育空間小,不能有效地阅读和利用国内外的专业文献,更不能将科研成果运用于临床,解决实际中的问题[3]。调查显示31.5%的护生认为身边缺乏知识渊博的能够探讨科研问题的护理专家作为第三大障碍

3.1 2开展循证护理条件不足 循证过程需要大量时间,而临床护士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对每个问题都加以循证,只能单凭经验去解决问题[4];缺乏既有专业知识和循证知识、又有临床护理技能的护理人员来具体指导循证护理的开展[5]。调查显示36.5%的护生认为实施循证护理的最大障碍之一为医院为开展护理科研或实施成果所提供的设备或资源不足,由于护理实习生刚接触临床,工作经验不足,医院对循证护理应用没有予以重视,提供的查找文献资料的时间以及可以查阅文献的网络条件少。另外因为查找相关文献的范围广、工作量大、信息太多,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设施去实施研究,其他员工和部门领导不会配合和容许护生去进行研究和实施研究结果,31.1%的护生将工作过程中没有足够时间来按研究给出的建议去做列为循证护理实施中的第二障碍。

3.1 3护生对开展循证护理的认识不足。由于我国护理高等教育起步较晚,每年毕业的学生数量有限,因此目前我国在临床工作的护士基本以中专和大专学历为主,且相当一部分大专学历护士是通过在职自考、成人夜大等形式的在职学习获得的,接受的是传统的护理教育。我国传统护理教育比较注重知识理论、技术操作的培养,较忽视思维的训练,在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方面还有很大差距,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观念和经验护理模式的影响,护理人员往往习惯于在工作中按部就班而不愿意接受循证护理新观念,认为在我国实施循证护理条件不成熟,会过分花费人力和物力,循证护理给护理工作增加了额外的负担。科研设计不够严密、研究规模小、较为零散,相互之间也没有联系,可重复性较差,缺乏对临床护理的指导性和实用性,临床应用过程也很少对研究方法进行适当正确的评价[6]。调查显示25.6%的护生认为没有看到科研对护理实践的价值,难以用科研结论指导临床护理实践。

3.2不同学历、特征等与实施循证护理的障碍认识的关系 表3显示,本科护生与专科护生查阅文献积极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科护生与专科护生收集资料遇到的最大困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本科护生即使能够从网上查到相关的资料,但是对那些冗长的文字信息不知该如何分类精简及判断其可靠性。

另外,调查显示,通过国家计算机二级考试护生为66.2% ,未通过的护生为33. 8%,计算机水平不同的护生对循证护理的认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计算机水平与查阅文献能力不成正比,主要是因为计算机操作技能在大学教育中所学到的,与实际工作中所应用到的不一致,即使操作能力强,但查阅文献没有经过系统地学习,对查阅文献的途径方法仍无从了解,故需要临床教师的指导。在校期间没有接触过循证护理的护生为35.6%,学习过循证护理的护生为64.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无学过循证护理与对循证护理认识成正比,表明学校的理论学习是应用的前提,只有通过学校的理论学习和临床带教老师的引导,该理论才能更好的运用在临床上。

4.对策

4.1改革护生课程设置

开设循证护理教育课程,其中包括开设文献查找方法等课程,教会护生如何利用国内外数据库查找文献,如何进入数据库、筛选文献、获得全文等。带教老师应着手指导护生该如何提炼加工已获得的文献,并将其有用信息运用于临床中。指导进行最佳证据的筛选,如何观察其研究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怎样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如何掌握评价标准和分析医学文献所报导的研究结果的真实性。

4. 2医院加大对循证护理应用的支持 Retsas[ 7 ]对澳大利亚400名护士的调查显示,阻碍循证护理开展的最主要因素是缺乏行政支持,尤其是无法给护士提供充足的时间进行研究或应用研究。只有得到行政部门的支持,加强对护理研究的重视度,才能更好地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实践,实践,再实践,不断地促进循证护理在临床的发展及运用,开创护理事业新局面。医院所设立的图书管、网络资源等应对护生进行开放,鼓励护生多查阅文献,主动学习、理解和掌握循证护理相关知识。必要时,医院可以设置专场课程,请专业老师对护生进行授课,加强护生对循证护理的认识。加大课题研究,让护生深入调查,只有加强该理论在护生心中理念,护生才能不知不觉地将其与临床护理相结合。万丽红[8]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提出更新观念是推行EBN的关键;加强在职培训、充实护理教育内容是推行EBN的技术保证;调整护士工作、争取行政支持是推行EBN的动力和时间保证;建立EBN研究机构是促进EBN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4.3加强临床带教老师对循证护理的认识 大部分带教老师对循证护理的内涵知晓甚少,获得循证护理教育的途径缺乏[9]。因此应该在科室建立循证小组,由护理部主任,区护士长等组织并且进行学习研究。但是 目前大部分护生尚不具备开展循证护理的能力,因此在学习不断深入的同时,带教老师组织并指导实习生进行临床循证的实践,在实践中加强护生对循证护理的认识。实际工作中需着重培养护生的文献检索能力、循证护理所需的基本知识(如医学统计学、英语等)及批判性思维能力。一方面增加循证护理基础知识和方法等理论方面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培养护生基于研究的护理实践能力,让护生参与循证护理的实际运作。

5.小结与展望

国内护理教育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单一,护理理论与实践脱节,培养的学生创新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不足,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生物医学模式的需要。因此,有必要采取措施来改变这一状况,随着护理界的发展,护生对循证护理的积极性日益增高,应抓住契机普及相关知识来促进循证理念在国内的应用。循证护理理念的培养及应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何有效地培养护生的循证思维及循证实践能力仍是我国护理实践者需要认真思考和深入研究的问题。为此应改变护理人员传统的经验和教科书观念,对护理人员普遍开展循证护理教育的同时提高其综合能力,给予行政支持,确保循证护理的开展,从而提高我国护理水平,使我国护理事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秀,卢锡芝. 循证护理:护理学科面临新挑战[J]. 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2003, 22 (3) : 1082110.

[2] Funk sG,champagne MY,wiese RA,efⅡf.Barriers to using researchfindings in pmctice:the clinicians perspective[J].Appl Nurs Res,1991,4(2):90_95.

[3] 龐月娥.循证护理的现状和展望[J].中华名医论坛,2004,15(5):62~63.

[4] 蔡红.循证护理对临床护理的挑战及进展[J].护理研究,2004,18(6):954~955.

[5] 王惠冰.应用循证护理解决骨科住院患者常见问题的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174一175.

[6] Evidence-based medicine working group.A new approach to teachingthe practice of medicine[J].Evid Based Med,1992,268(17):2420~2425.

[6] 蔡红.循证护理对临床护理的挑战及进展[J].护理研究,2004,18(6):954~955.

[7]Retsas A. Barriers to using research evidence in nursingp ractice[J]. J Adv Nurs, 2000, 31 (3) : 5992606, 608.

[8] 万丽红,林细吟,梁嘉定,等.广东省循证护理现状分析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4)∶33-35.

篇4:护理人员循证护理技能的调查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8年11月—2008年12月采用方便抽样抽取我院100名护士进行调查,调查对象均为女性;年龄18岁~46岁(28.73岁±7.01岁)。抽样方法说明:查阅文献,学历是影响护理人员循证护理技能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有目的的按照医院护理人员学历构成比进行抽样。

1.2 方法

横断面调查设计,使用自行设计问卷进行资料收集,请5位专家对问卷进行表面效度检核,表面效度为0.76,本次调查总问卷及各个维度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s α)为0.74~0.86。调查内容:①一般资料,如年龄、学历、职称、职务、从事护理工作年限等;②护理人员循证护理技能调查表,包括批判性思维能力、文献检索能力与文献评价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临床决策能力5个方面,共20个条目,采用Likert 5分量表计分,总分100分。问卷由研究者本人亲自发放、讲解并当场收回。本调查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100份,有效回收率100%。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Epidata 3.0 建立数据库,将资料导入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分析,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资料经检验符合参数检验的条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不同学历、职称、职务、从事护理工作年限护士循证护理得分差异;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护理人员循证护理技能的影响因素。

2 结果

2.1 护士循证护理技能得分情况

护士循证护理技能得分为(70.51±5.40)分;>80分5人,60分~80分90人,<60分5人。

2.2 不同学历、职称、职务及从事护理工作年限护士循证护理

得分情况(见表1)

2.3 影响护士循证护理技能得分的多因素分析

经多元线性逐步分析,学历对护理人员循证护理技能有显著影响, 学历越高的护理人员,循证护理技能越强(t=12.146,P<0.01)。

3 讨论

循证护理技能指循证护理实践过程中所必需的各项专业技术和稳定的心理特征,即能力[3]。包括评判性思维、文献检索能力、文献评价能力、临床沟通能力及决策能力等[4]。①评判性思维。合理质疑、善于发现问题、用科学的方式解决问题是实践循证护理所需要的,也正是具备评判性思维的特点,评判性思维应贯穿于实践循证护理的整个阶段[5]。调查显示,86%的护理人员能够在工作中发现问题、提出疑问,但仍停留于经验式地解决问题。②文献检索能力与文献评价能力。在循证护理实践中,形成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后,关键的就是要寻找证据。国内外医学护理期刊种类繁多,信息量巨大,要想在如此庞大的信息世界里找到所需要的证据,需要护理人员具备一定的信息能力,能有效地检索文献信息。国内外许多学者都把文献检索能力作为实践循证护理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6]。检索到所需的文献后,必须进一步评价文献的科学性、有效性和临床实用性等,确定该文献是否适合于自己的病人。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对大多数护士来讲检索方面的知识基本能掌握,但文献评价能力还较为缺乏。③沟通交流能力,即能在护理对象、护理人员之间进行证据的传播,在护理决策中充分考虑护理对象的意愿[7]。本次研究显示大多数护理人员都能具备较好地与同事交流护理信息,能较好的与病人进行较好的沟通,及时发现病人问题的能力。④临床决策能力,指在护理实践中,针对面临的现象或问题,从若干可行的方案中选择最佳方案并付诸实施的能力[8]。本调查发现,护理决策时只有少数护士能参考“护理文献中最新的研究成果”。这说明沿袭多年的传统的经验式护理方式仍然是许多护士的临床决策模式,要想让循证护理的思想深入人心,还需要长期的努力。但是多数护理人员表示在制定护理计划或决策时,能够充分考虑病人的具体情况,“会把病人需求作为决策的一部分”。

本调查显示,多数护理人员对开展循证护理具有支持与正向的态度。分析原因可能是,从上世纪90年代始,循证护理概念传入中国已有十几年的时间,通过报纸、杂志、网络等各种媒介的介绍,受到护理界的普遍关注。近几年护理人员学历提升,医院重视对护理人员继续教育,以及整体护理的护理程序在临床广泛应用,培养了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科研能力以及循证等方面的能力。而且本次调查医院为三级综合医院护理人员,医院领导重视、经常组织院内业务学习,所以循证护理技能得分较高。

本调查显示,不同学历、职称、职务护理人员循证护理技能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不同工作年限护理人员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专科以上护理人员循证护理技能得分明显高于中专学历护理人员,而且本科以上学历护理人员又比专科学历护理人员高,提示学历是影响循证护理技能的重要因素之一。循证护理是护理人员在计划其护理活动过程中,审慎地、明确地、全面地应用最佳科学证据,即实施者必须具备有提出问题、证据检索、批判性评价、系统综述、证据应用及评估等一系列知识与技能,包括对循证护理实践步骤内涵的理解以及实施循证护理的相关知识,如流行病、统计学、科研知识等的掌握。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护理教育以中等教育为主,护理人员所受的教育并没有为他们准备文献回顾、科研设计、科研评鉴、流行病、统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因此护理人员很少在进行护理干预之前进行实证的回顾[9]。相对而言,高等护理教育,尤其是本科层次的护理教育,较系统地学习了护理程序理论、护理研究课程以及相关的社会学科理论,具有一定的护理研究和循证护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能适应循证护理的发展与要求[10]。

本调查显示,不同职称的护理人员循证护理技能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职称越高,循证护理技能得分越高,这与张会芝等[11]研究结果相符,职称越高,循证护理技能得分越高,说明现在的职称评聘机制相对合理,护理职称系列也基本体现了其具有相应层次的护理理论水平和护理实践能力。也可能与职称越高的护理人员能有更多的机会接受继续教育的培训,且学习主动性较好、基础较好、经验较多有关。不同职务护理人员循证护理技能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士长及以上职务护理人员得分高于无职务护理人员, 护士长是一个病区的领导人,在护理知识学习方面起到带头作用,带动整个病区护士学习新的护理知识,因而循证护理技能较高。可能也与护士长有更多继续教育学习的机会有关。

护理人员循证护理技能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仅有学历进入回归方程。学历对护理人员循证护理技能有显著影响, 学历越高的护理人员,循证护理技能越强。说明循证护理给护理工作队伍提出新的学历要求,为适应现代护理的发展需要,护理教育的大专化成为基本的标准。

本研究显示,我院护理人员具备一定的循证护理技能;大部分护理人员能够在工作中发现问题、提出疑问,但仍停留于经验式地解决问题;循证技能中文献评价能力较差。高学历、高职称的护理人员的循证护理能力强,因此应该对年轻的高学历、高职称的临床护理人员进行重点培养,通过以点带面,指导和帮助临床护理人员实践循证护理,促进良性循环,有效推进循证护理的实施。

摘要:[目的]了解护理人员循证护理技能现况。[方法]自行设计问卷,对我院100名护士循证护理技能进行调查。[结果]护士循证护理技能得分(70.51±5.40)分,其中>80分5人,60分~80分90人,<60分5人;不同学历、职称、职务护理人员循证护理技能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不同工作年限护理人员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学历是护理人员循证技能重要影响因素。[结论]护士具备一定的循证护理技能,学历是影响护理人员循证护理技能的重要因素,不同职称、职务护理人员基本体现出相应循证护理技能。

篇5:护理人员员循证护理现状调查与启示

【关键词】高职护生 循证护理 认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2C-0053-02

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是伴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全新的护理理念和护理模式,它是一种解决临床护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应用于护理工作中可以达到提供最高质量及最具成本效益的护理,亦即短时间内做出最佳的治疗或护理决策。循证护理是最佳证据、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以及患者的价值三者的有机结合,它的出现使临床护理实践产生巨大的转变,目前循证护理已成为护理专业发展的必要成分及卫生保健系统和21世纪护理实践的标准。高职护生是护理实践队伍中的主体,培养他们的循证护理意识对其在以后的护理实践中运用科学思维方法为病人提供最佳护理非常重要。为了解高职护生对循证护理的认知情况,本文以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采用自行设计的循证护理知识态度行为调查问卷,对2014级高职护生276名学生循证护理知识态度行为情况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以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大专三年制2014级17个护理班的学生为主体,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5个班级作为研究对象,共计276名学生。其中男生6名,女生270名,年龄19-21岁(19.8±1.3岁)。各班级间学生知识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二)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以整群抽样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护生一般资料、循证护理知识、态度以及相关促进行为的情况。具体来说,一般资料包括护生年龄、性别、民族等。知识态度行为方面的内容包括对循证护理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情况,对循证护理的认知情感和态度以及如何主动获取循证护理实践证据的行为。知识与态度题以百分数计,行为题采Liker五点计分法测量,分为总是5分,经常4分,有时候3分,不常2分,无1分,最后计分方式采用总平均分,分数越高表示护生对循证护理知识了解越全面、态度越积极、行为越有利于将循证护理的方法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中。通过得分情况分析影响护生学习循证护理的相关因素。

(三)质量控制。调查问卷在广泛查阅资料的基础上自行设计,由专家指导,经预调查后修改完善而确定,问卷重复测量信度为0.871,由专家评定内容效度,项目具有代表性。调查为不记名填写,现场发放并回收,当天对调查表进行审核,发现逻辑错误或者漏项及时修正。建立数据库时对每个变量设置有效值,保证数据的准确性。本次共发放问卷276份,回收276份,有效率100%。

(四)统计学方法。数据核实录入后采用SPSS16.0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描述性分析。

二、结果

(一)护生对循证护理知识的知晓情况及对循证护理的态度

调查显示,80.1%的护生对循证护理一无所知,从未听说过。在55名听说过循证护理的护生中有28名(65.1%)完全不理解循证护理内含和意义。但较多的护生对循证护理表示很有兴趣,希望能进一步学习和了解,占88.4%。

(二)护生对循证护理的行为表现

护生对循证护理的行为表现总平均分偏低为7.6±3.2分,说明护生对在临床中应用循证护理思维解决问题的意识低。见表1。

(三)影响护生了解循证护理的主要因素

影响护生了解循证护理的主要因素见表2。

三、讨论

(一)护生对循证护理的认知和态度行为。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循证护理已逐步成为当今临床护理实践中一种更科学的护理模式。循证护理的基本素质包括循证护理知识、态度及行为,它是循证护理的核心素质,综合能力的体现也是培养循证思维的基础。虽然循证护理早已运用于临床护理实践中,但对于高职护生,此方面的内容还很欠缺,本次调查显示,有80.1%的护生对循证护理一无所知,从未听说过,说明学校护理教育尚未引入循证护理,学生学习自主性不高,仍只局限于课本的知识与应用,没有跟上时代的脚步,更别说更新观念了。循证态度是指循证护理认知情感,对循证护理的正确认识和积极的态度是进行循证实践的始动剂,只有认知到循证护理的积极作用,学习和实践循证护理才会成为一种自觉行为。虽然护生对循证护理知识不理解,但学生的态度很积极,88.4%的护生愿意进一步学习和了解循证护理,求知欲强烈。本次调查循证护理行为的得分很低,总平均分7.6±3.2分,护生对促进循证护理的行为能动性低,分析其影响因素可归纳为护生对循证知识不了解,课堂上被动接受知识,课程繁重课余时间少(82.6%),无人教授相关知识与技巧(94.6%),缺乏外语、统计学、文献检索、科研设计等相关方面的知识(91.6%)。这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一是普遍存在认为高职护理教育培养出来的应该是应用型专业人才,所以在高职护理教育方面并没有开设循证护理相关课程内容。二是认为高职护生知识水平较低,好学心不强,加上课程多课业繁重,课外也没有学习相关循证护理的内容。

(二)促进护生掌握循证护理知识的策略。循证护理的三要素为证据、护士的临床经验以及患者的意愿,其核心是最佳证据,而最佳证据是通过准确而全面的检索临床研究结果获得,这就要求护士必须具备丰富的循证护理知识、科研设计、外语、文献检索、统计学基础等知识。但我国现行的护理教育只有到研究生阶段才接触科研设计、文献检索等方面的知识,高职教育中尚未开设循证护理教育的相关课程,对循证护理教育的相关知识很多教师了解少,多以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式为主,严重限制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大部分学生缺乏批判性思维能力,所以护生对于循证护理的相关知识一窍不通。几年来,高等护理人才需求量大增,高职护理教育也得到很大发展,护理教育改革在不断深化,临床对护理人员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高职护生不应只会操作常规护理,更应该懂得如何分析并解决临床护理问题。所以,在可控范围内,应尽可能提高护理人员的第一学历和最终学历,这需要护生终身学习。而要根本改变这一状况,应首先从学校教育入手,培养学生理解和应用循证护理的能力。综合各影响因素,学校方面应进行循证护理理论的普及和推广,在高职护理教育中增设循证护理基础知识和方法等理论方面的教学内容,增加文献检索、医学统计和科研设计等课程,培养护生基于研究的护理实践能力,提高护生应用信息的能力,注重护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使护生毕业后就具备一定的循证护理实践能力,以适应当今临床护理岗位工作能力的需要。

【参考文献】

[1]Fineout-Overholt E,Melnyk B M,Schultz A.Transforming health care from the inside out:Advancing evidence-based practice in the 21st century.Journal of Professional Nursing,2005(6)

[2]Klassen P G,Karshm er J F,Lile J L.Research based practice:Apply the standard in nursing education[J].Journal of Nursing Education,2002(3)

[3]汪惠才,徐佩茹,胡娟,等.臨床护士循证护理知识、态度、技能的调查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16)

[4]刘晓华,成守珍,张晋昕,等.护理人员循证护理知识、态度、行为、技能调查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08(10)

[5]刘洁,蒋燕,王强.临床护理人员对循证护理知识态度及行为的现状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

【基金项目】2015年度广西教育教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循证护理教育对高职护生护理科学观影响的干预研究”(桂教科学[2015]11号)

【作者简介】刘雪萍(1963— ),女,广西南宁人,研究生学历,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系主任,研究方向:社区护理和护理管理;李娉霞(1989— ),女,壮族,广西南宁人,硕士,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护理学。

篇6:护理人员员循证护理现状调查与启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9-11月选择太原市两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纳入标准:在职、注册的护理人员;工作年限>1年。共发放问卷220份,回收有效问卷212份,有效回收率96.36%。

1.2 调查方法

参考文献[6],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分为三部分:(1)护理人员一般情况;(2)综合医院护理人员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的应用现状;(3)综合医院护理人员对中医的态度,每个条目采用5级评分标准,分为“非常同意、同意、有点同意、反对、非常反对”,分别赋值5~1分,评分越高表示对中医态度越积极。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输入、整理和分析,并进行统计描述,计量资料以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见表1。

2.2 综合医院护理人员应用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的情况

综合医院护理人员对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的总体应用少,在临床应用的项目中,排在前五位的主要是穴位按摩法、中药湿敷法、中药煎煮法、中药保留灌肠法、中药贴药法,应用率均在20%以下。详见表2。

2.3 综合医院护理人员对中医的态度

综合医院护理人员对中医的态度是积极的,平均值为(65.54±6.99)分,最高分为90分,每个问题的平均分为3.64分,最高分为5分。详见表3。

注:*表明这个问题是反向题。每个问题的满分是5分,反向题反向计算

2.4 综合医院护理人员对中医态度的影响因素

见表4。

3 讨论

3.1 综合医院护理人员对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的总体应用少本次调查显示,综合医院护理人员对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的总体应用少,说明我国综合医院提供的中医护理服务比例少。而在英国的一次调查显示,大量的患者使用过补充和替代疗法,其中包括中医护理操作技术[7],说明中医在某些特殊领域有着独特的优势[8]。同时,在临床应用的项目中,排在前五位的主要是穴位按摩法、中药湿敷法、中药煎煮法、中药保留灌肠法、中药贴药法,应用率均在20%以下,说明在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应用最多的是中药灌肠等简便易行的操作[9]。本次调查其中10.4%护理人员应用穴位按摩法平均每月1~2次,9.9%护理人员应用中药湿敷法平均每月1~2次,9.0%护理人员应用中药贴药法平均每月1~2次,说明尽管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在综合医院有应用,但大部分护理人员应用的频率少。此外,护理工作年限在11年及11年以上者使用的频率比11年以下者高,但是中药保留灌肠法和中药雾化吸入法除外。因此,建议在综合医院护理人员的临床工作中首先开展一些容易掌握、安全可靠的中医护理操作。

3.2 综合医院护理人员对中医的态度积极 综合医院护理人员中医态度的平均值为(65.54±6.99)分,最高分为90分,每个问题的平均分为3.64分,最高分为5分,这个表明综合医院护理人员对中医持积极的态度。同时,社区护理人员对中医也具有积极的态度[10],平均分是3.36分。本调查显示得分最高的是“我希望得到更多的关于中医的知识”,其次是“护理人员应当具备一定的中医知识”,“中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普遍的”。得分最低的是“中医治愈疾病需要太长的时间”。这表明综合医院护理人员对中医有一定的认可,但是对于中医的认知不够理想。然而目前我国仍以西医为主。因此,综合医院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应加强一些中医方面的学习。

3.3 综合医院护理人员对中医态度的影响因素 研究表明中医科的护理人员比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其他科的护理人员对中医的态度要积极,这说明接受过中医知识和技能的护理人员对中医的态度要积极。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护理人员的竞争将进一步国际化[11]。因此,护理人员应该掌握中医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提高竞争力。此外,本研究显示从在职培训、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等媒体获得中医知识的护理人员,比其他护理人员对中医的态度要积极。但研究显示只有28.3%的护理人员接受过在职培训,46.2%的护理人员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了解中医。因此,应该采用各种方法,比如在职培训、书本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等媒体提供给综合医院护理人员中医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篇7:护理人员工作现状调查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以我院100名护理人员为调查对象。

1.2 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包括护理人员的年龄、学历、职称、工作时间等一般情况及护理人员的社会地位、工资待遇、晋升机会、外出学习的机会、护患关系、社会认可度等方面。具体见表1。

1.3 调查方法

采取统一的问卷调查方法, 护理人员应按要求填写表格。具体见表2。

1.4 调查结果

通过制订发放调查表格发现: (1) 我院护理人员年龄老化, 知识结构不合理, 真正从大专、本科毕业的少之又少, 而且大部分大专、本科学历护理人员是任职后通过继续教育获得的, 没有受到正规化的高等教育, 再加上我院病人数量不多、质量不高, 且我院护理人员外出学习的机会基本上没有, 专科知识获取途径不足。 (2) 我院近几年事业、企业性质不明, 工资发放不能满足护理人员的生活需求。 (3) 近几年媒体对医院的负面报道过多, 致使病人及其家属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下降, 社会认可程度下降, 沟通困难。 (4) 在职称晋升上, 医院多少还是重医轻护, 这或多或少挫伤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5) 护理人员除了工作还要兼顾家庭、孩子、父母, 在精力支配上较分散, 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致使许多人因为精力不足, 在工作中出现应付了事的现象。 (6) 由于性别不同, 女性对事业的追求较为平淡, 只满足于日常事务, 得过且过的思想严重。

2 讨论

(1) 解决护理人员编制短缺, 满足医院病床数与护理人员的比例为1∶0.4, 减少护理人员从事非护理工作, 减轻护理人员长期过度的心力和体力消耗。 (2) 加强护理队伍建设, 完善知识结构。开展护理人员的在职培训, 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 实施专科知识教育。 (3) 根据护理学发展的趋势, 积极学习心理学、伦理学、人际沟通、老年护理、营养与膳食等学科, 丰富相关知识, 满足临床护理需要, 加强护患沟通, 提高病人满意度。 (4) 增加护理人员外出进修学习的机会, 护理工作繁重、辛苦、风险大, 稍有疏忽就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护士学历以中专为主, 应不断外出学习深造, 提高业务水平来适应医疗技术的发展。 (5) 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加强责任心、同情心, 重视人性化服务意识, 将护理人员的岗位、工作量与报酬挂钩, 来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6) 医院领导要真正认识到护理人员这一群体也是医疗市场竞争的主导力量, 在医疗风险控制和医疗安全保障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重视护理工作, 加强护理队伍建设, 提高护理人员待遇, 在奖金分配上适当倾斜, 为护理人员创造舒心、良好的环境, 充分相信护理人员, 增强护理人员的主人翁意识, 使其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勇于开拓, 不断创新。护理人员要提高社会地位和形象, 就要转变观念、转变角色, 增强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 主动适应社会, 参与市场竞争。要自尊、自强、自信、自励, 勤奋学习, 努力工作, 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质量的业务技术为病人服务, 以优异的业绩赢得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同时体现自身价值, 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

关键词:护理人员,工作现状,调查分析

参考文献

[1]黄惠根, 符霞, 徐加加.各级医院护理人员职业生活质量现状及展望[J].中国护理管理, 2011 (7) :80~81.

上一篇:2022年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考评下一篇:标准形式表格个人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