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与手术室护理论文

2022-04-26

【摘要】目的分析脊柱骨折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与防范措施。方法选择113例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常规组、防范组。给予两组常规护理、护理不安全因素防范护理。结果防范组不安全因素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防范组住院时间、术后1周活动功能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常规组(P<0.05)。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循证护理与手术室护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循证护理与手术室护理论文 篇1:

预见性护理与循证护理在手术室麻醉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摘 要】目的:麻醉手术护理中的运用以及收到的效果。方法:选取进行手术麻醉患者中的200人,将他们随机分成2组,每组100人,对护理干预组,循证组分别进行预见性护理和循证护理方式。观察两组患者的呼吸情况,叫他睁开眼睛的时间,让他握拳头的所用时间,以及术后6 小时、12 小时、24小时的VAS值,病人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以及再发生率,并对其进行严格的研究发展。结果:两组患者在呼吸,叫他睁开眼睛的时间,手术后的6 小时、12 小时、24 小时的VAS值都未有显著的差异(P>0.05)。根据计算得到,执行预见性护理的患者满意程度大概为96%,然而实施循证护理的患者的满意率高达98.00%,两组的差距不大(P>0.05),但是执行循证护理的患者的再发生率大概为10%,而进行预见性的护理的病人的再发生率为20 %,显而易见,循证组患者的病症再发生率低要比可预测性组低(P<0.05)。结论:预见性,循证性护理在手术室麻醉患者层面拥有相似的效果,然而在临床护理中预见性护理的发病率高,我们要对其进行灵活的选择。

【关键词】手术室;进行麻醉;预见性护理的运用;循证护理的应用

手术麻醉和进行一些手术都会给病人带来各种的身体和心理以及精神伤害[1],因此,对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方式显得格外必要。预见性护理,按照意思的解释就是相关的医护人员根据自己对于患者的病情的了解以及自己的护理经验,对患者实施具有一定的预测性的护理,改善护理的质量。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近年来也产生了循证护理。循证护理的理论依据要数中医循证理论。在科学的方法以及科学的理论的指导下,通过问题的提出,我们为此寻找充足的证据,并对不同的患者采取“因地制宜”的护理方案[2]。这些是对不同的护理的研究和评价,通过他们对患者的影响以及利弊,更好的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资料,更好的服务于人民。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在2015年3月到2016年4月中选取来医院做麻醉手术的100例患者,包括54例男性和46岁女性。病人的年龄在6岁至80岁,平均年龄45岁。按照数据表法,我们可将病人分成两个小组,分别为对照组(50例)和实验组(50例),其中24例女性,男性26例分配到对照组中;然而实验组中女性23例,男性27例。在对照组和实验组中分别实施预见性护理,循证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分析,通过数据统计学的分析研究,他们的差异在统计学范畴不具研究价值(P>0.05)。具有可比拟性。

1.2方法

基于对照组的医护人员对患者的疾病的多方面的了解以及自己的经验的预见性护理,对照组患者对病情的了解掌握和经验,对病人进行有效的常规性的护理,并且在一定的程度内对患者的可能发生的疾病进行预测,并且在相应的防治策略中也下大功夫,为患者带来福音。

实验组中要对患者一一进行检查,不同的病人有不同的护理策略。对每一个患者的问题,都充分查找解决方案,充分、恰当的运用于实践中。

1.3观察项目

对每个康复后的病人,进行护理满意度的问卷调查,然后进行总结,为了更好的发展。

1.4统计学分析

记录两组数据,并对各种数据进行分类汇总,采用先进的、现代的软件对上述数据进行处理,组间率在进行比较时采取χ2检验方式,计量资料数据采用±s的策略 ,组间均数在做比较时运用 T检测策略,对比结果以P<0.05代表差异性显著,在统计学上极具价值。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满意程度的比较

将病人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进行比较,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对比,可得实验组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较高,所以对患者采用循证护理的方式将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但根据计算表明,两组数据之间的差距并未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这代表着,病人的满意度在两组之间不分上下。

2.2对照组实验组的病人的再发生率的分析研究

根据统计的结果,我们可得到在实验组中病人的病症发生率显然低于对照组,因此循证护理是一种在降低再发生率层次具有很好的发展手段。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别在统计学中具有显著意义(P<0.05),如表2所示。

表2两组患者再发生率的比较

组数 例数 营养不良 出血 褥疮 其他 发生率(%)

对照组 50; 12 ;5 ;6; 3 ;52.0

实验组 50;7 ;3 ;0; 1 ;22.0*

注意:和对照组进行比较:X2=9.563 *P<0.05

从这些结果我们可以得到结果,对照组中执行预见性护理方式,要比实验组采用循证护理的满意率低,根据计算表明,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别在统计学范畴不具实际意义(P<0.05),从而可得两种方案在满意度层面不分上下。对于病症的再发生率来说,对照组实验组的分别为52.0%和22.0%,对现有的数据进行研究,可以得到两组之间的差异性在统计学上极具意义(P<0.05)。这代表着,循证护理可在某种程度上对患者术后的病症的发生率进行降低。

3 讨论

预见性护理在现代科技护理中逐渐进行深入的研究发展,并提出一种全新的护理观念与护理方案[ 2 ],它的主要的护理的依据就是相关的医护人员在病人的治疗前对病人的病情,基本情況,疾病的一些相关的信息以及在麻醉手术的工艺的掌握,和护士在过去的有关临床治疗中的遇见的问题的解决经验,对可能的事件进行判断 [ 3 ],并在有关的问题层面进行适当的护理,避免或减少有关问题出现,或者是让问题能够简单和快速的解决,改善治疗方案和护理过程中主治医师的配合度,使护理达到高效率,那么医疗效率也会紧跟其上,整体效率将会以一个合理有序的方式进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患者的信任和认可。对观察组的病人执行预见性的护理,他的各项指标在手术前和手术后都明显优于常规的护理方式。由此看来,对患者执行预见性护理在很大程度上能有效促进手术进行时麻醉医师与护理间的合作默契度,它拥有良好的临床运用效果。更好的服务于人民。

参考文献:

[1] 蒉晓予,预见性护理与循证护理在手术室麻醉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年

[2] 舒翠君,循证护理与预见性护理在手术室麻醉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年

[3] 沈颂伟,循证护理与预见性护理的理论与实践[J].现代养生,2015年

[4] 黄红珊,岑光旅,林百凤,等.神经外科术后麻醉恢复期预见性护理的效果及意义[J].北方药学,2014年

[5] 陈信芝,刘光娥,徐燕娇,等.预见性护理在活体肝移植手术护理配合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年

[6] 吴小凌,刘翠月,钟晓珊等.预见性护理结合循证护理在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中外医疗,2014年

作者:刘志飞

循证护理与手术室护理论文 篇2:

骨折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及措施探讨

【摘要】目的分析脊柱骨折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与防范措施。方法选择113例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常规组、防范组。给予两组常规护理、护理不安全因素防范护理。结果防范组不安全因素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防范组住院时间、术后1周活动功能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脊柱骨折患者的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包含术中体位摆放不当、术中皮肤损伤、切口感染等。护理不安全因素防范护理的应用可减少脊柱骨折患者不安全因素的发生,改善其预后。

【关键词】脊柱骨折 手术室护理 不安全因素

作为骨科常见创伤之一,脊柱骨折的发生会对患者的活动功能、生活质量产生极大影响。目前临床对于这类创伤多采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结合既往脊柱骨折手术室护理经验可知,脊柱骨折患者的护理不安全因素较多。因此,分析脊柱骨折患者的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类型及防范方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于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113例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室护理方法的异同,分为常规组(54例)和防范组(59例)。常规组男31例,女23例;年龄(70.4±3.8)岁。防范组男35例,女24例;年龄(69.8±3.9)岁。差异不显著。

1.2方法

常规组接受常规围手术期护理。防范组接受护理不安全因素防范护理(1)手术室护理安全评估。护理人员结合既往脊柱骨折围手术期护理经验、相关科研资料等,确定脊柱骨折手术患者的护理不安全因素。最终确定为:术中体位不当;术中皮肤损伤;切口感染。(2)制定护理方案。逐一结合脊柱骨折患者手术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类型、原因,制定防范方案。术中体位不当:加强护理人员,尤其是低年资护理人员的技能培训,确保其能够熟练掌握脊柱骨折患者的体位护理方法。术中皮肤损伤:这一不安全因素主要与脊柱骨折俯卧位下四肢皮肤保护不当、手术时间较长有关。要求护理人员于正确摆放脊柱骨折患者的体位后,采用于四肢、腹部等部位下方增设软垫的方法,做好皮肤保护,减少局部受压。切口感染:遵医嘱给予脊柱骨折患者使用抗生素;术中合理控制手术时间,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术后密切观察脊柱骨折患者切口处皮肤变化,指导患者正确识别切口感染征象。(3)实施防范护理。按照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防范护理方案实施护理。按照每月1次的频率,总结脊柱骨折患者的手术室护理安全水平,如发现仍存在不安全因素,重新优化防范方案,以促进脊柱骨折患者预后的改善。

1.3观察指标

分析患者的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发生状况;对比患者的住院时间及术后1周活动功能状况;统计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19.0软件统计。不安全因素、护理满意度数据以x2检验统计;住院时间及术后1周活动功能数据以t检验统计。P<0.05:差异显著。

2结果

2.1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发生状况

常规组3例术中体位摆放不当,术中皮肤损伤、切口感染各2例,防范组仅1例术中体位摆放不当,组间不安全因素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

2.2住院时间及术后1周活动功能状况

常规组住院时间(17.26±3.92)d,长于防范组(P<0.05);常规组术后1周活动功能(83.19±5.17)分,低于防范组(P<0.05)。

3护理满意度常规组护理满意度

83.33%,低于防范组(P<0.05)。讨论脊柱骨折手术室护理的重要性在于:其不仅与患者的手术疗效存在密切关联,还直接决定着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活动功能恢复速度及效果等。因此,改善脊柱骨折手术室护理质量及安全性具有一定的必要性。脊柱骨折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主要包含(1)术中体位摆放不当。这一不安全因素主要与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护理技能水平不足等有关。脊椎骨折患者的体位与其手术治疗的顺利进行密切相关。这一问题的发生会导致脊柱骨折患者的手术时间延长,甚至可能增加手术治疗的风险性。(2)术中皮肤损伤及切口感染。这两种不安全因素均与术中皮肤保护不当、手术过长等有关。护理不安全因素预防护理用于脊柱骨折患者的优势为(1)减少不安全因素的发生。相对于常规护理而言,护理不安全因素预防护理要求护理人员逐一针对脊柱骨折手术中的不安全因素类型,选择适宜的预防措施进行干预和控制。本研究证实:防范组不安全因素发生率1.69%,低于常规组(P<0.05)。(2)提高护理满意度。护理不安全因素防范护理可提高脊柱骨折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原因为:这种护理方法为脊柱骨折手术患者制定了安全的围术期护理方案,患者的手术并发症发生风险得到了良好的控制,因此,其护理满意度水平可逐渐提高。本研究证实:防范组护理满意度96.61%,高于常规组(P<0.05)。(3)促进脊柱骨折手术患者活动功能的恢复。护理不安全因素预防护理模式下,術中皮肤损伤、切口感染等容易影响脊柱骨折患者康复锻炼、活动功能康复状况的因素均得到良好控制,因此,患者的术后恢复速度相对较快。本研究证实:防范组术后1周活动功能(94.03±4.98)分,低于常规组(P<0.05)。综上所述,宜于脊柱骨折患者的手术室护理中,推行护理不安全因素防范护理,以提高患者的手术室护理安全性,改善其术后恢复状况。

[参考文献]

[1]成霞,王翠娟,吴丹,等.基于护理程序的整体护理干预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的干预效果[J].中华全科医学,2019,17(04):686-689.

[2]王秀玲,杨雪梅,张莹莹,等.医护一体化分层级责任制护理模式在脊柱骨折患者术后快速康复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08):107-108.

[3]高海华.循证护理模式在脊柱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03):10-11+55.

[4]迪丽努尔·木合塔尔,米日尼沙·阿不都热西提.优质护理干预在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内固定术中的护理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01):289+296.

[5]徐小琴,袁红,夏林林,等.探讨综合护理对脊柱骨折手术患者心理健康和术后康复的影响[J].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8,7(04):774-775.

作者:李丽丽

循证护理与手术室护理论文 篇3:

循证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研究循证护理法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5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420名病人为例,把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10人,用常规护理方法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干预,用循证护理法对观察组病人进行干预,然后对比两组病人术前、术后的抑郁、焦虑及对麻醉师、医师等的满意度进行评分、比较。结果对照组的术前、术后的抑郁、焦虑评分均低于观察组,麻醉师、医师、患者的满意度也都小于观察组,研究指标都有较大的统计学价值。结论循证护理法应用与手术室护理中,有很明显的积极效果,得到了患者及医护人员的一致好评。

【关键词】循证护理;手术室;效果研究

305

在手术室对病人进行护理时,不但应注重对病人的全面护理,还应注重与麻醉师及医师的积极配合。所以,笔者认为,对手术室中护理价值的有效评价,必须建立在综合评估各种指标满意度的基础之上,只有实现各方面的需求,才能获得最佳的护理效果。本文對2012年3月——2013年5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了循证护理,并详细观察了护理效果,详细情况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以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420名病人为例,随机将其分成了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10名病人。在210名对照组病人中,女性90名,男性120名,年龄在18-66岁,平均(47.3±6.3)岁,首次手术病人占198例,第二次及以上手术者12例;手术类别:骨折手术31例,胃病手术30例,疝气手术87例,阑尾炎手术52例,其他手术类型10例。210名观察组病人中,女性92例,男性118例,年龄在18-67岁,平均年龄(47.2±5.9)岁,首次手术病人196例,第二次及以上手术次数者占14例。手术种类:骨病手术30例,胃病手术32例,疝气手术86例,阑尾炎手术51例,其他类型手术占11例。

1.2研究方法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210名对照组病人进行干预,主要利用术前调查及观察、术中积极护理、术后及时处理等有针对性的干预方法。对210名观察组病人采用先进的循证护理方法进行干预,在术前对每个病人进行访谈与观察,对病人的手术细节、心理需求、性格特点进行全面评估,对存在的问题借助循证护理理念进行有效解决,例如:评估病人的心理需求,并依据以往成功案例经验,有借鉴性地解决该病人的护理问题,护理人员还要依据麻醉师、医师的工作习惯,积极配合其在手术中的各种需要,尽力取得最理想的护理效果。然后,把对照组与观察组的麻醉师、医师、患者、抑郁及焦虑等进行评分并一一比较。

1.3评估标准在对手术室护理情况进行评估时,应对不同指标、不同对象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笔者将对其进行详细分析:第一,医院抑郁、焦虑评估,共包括14个问题,其中有7个问题与病人的焦虑情况有关,另外7个问题与病人的抑郁情况有关,并都用7分及低于7分的形式反应病人有无不良的心理状况,8分及以上代表病人存在一定的不良心理。第二,麻醉师、医师、患者的满意度调查都采用不记名调查形式,请评分者选取0-10的分值,代表自己对本次手术中护理情况的满意度进行打分,其中10分代表十分满意,0分代表最不理想。

1.4统计方法本研究借助SPSS17.0的软件包,对技术资料及计量资料进行X2检验及t检验。

2研究结果

2.1患者术前及术后的抑郁、焦虑评分对照对照组及观察组患者在术前及术后的抑郁、焦虑评分对照,其中,观察组病人在术前及术后的医院抑郁、焦虑评分中≤7的比例都比对照组高,该研究具有很大的统计学价值。

2.2患者、麻醉师、医师满意度比较通过对两组患者、麻醉师、医师满意度评分的比较,我们发现观察组评分普遍比对照组高,说明该研究具有明显的统计学价值。

3讨论

对护理者来说,在手术室中对患者的护理,与其他情况下对患者护理有着很大的差异。在手术室环境中进行护理工作时,应全面考虑麻醉师、医师、患者的需求,进行全方位的配合,并且在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都要对病人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评估,特别要对病人的应激状态、情绪状态进行多种形式的护理干预,以促进患者能积极配合手术过程,并保障手术能快速、高效进行。另一方面。护理者与主刀医生、麻醉师等的配合效果直觉决定了手术能否顺利进行,但是不同的病人、麻醉师及主刀医生,具有不同的个性病症、习惯,在手术中他们就有着不同的需求,这就对护理者的素质及其护理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护理者能快速、准确判断病人、麻醉师、主刀医生的需求,并以敏捷的反应能力去满足每个人的具体需要。

循证护理是在科学理念为出发点的前提下形成的护理形式,该护理形式的每个护理程序及细节都详细分析了护理细节的实用性及科学性,在制定每个护理环节时都充分借鉴了传统手术室护理的经验,并依据实际情况加以创新后应用到当前的护理模式中。另一方面,这种新型的护理形式充分体现了护理的艺术性与人文性,有利于护理人员与患者、麻醉师及医师之间的沟通与理解,对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具有重要作用。并且,循证护理法不仅要求护理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与操作技能,还要求他们具有较强的观察与分析问题的能力。比如,护理人员在手术室护理工作时,要适时评估患者、麻醉师及医师的需要,这就需要他们能从护理对象的眼神、表情、语言、行动上准确判断对方的心理特点及具体需要,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推动手术的顺利进行。所以,在该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的思维、判断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为以后的护理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因此,新的循证护理法能取得更好的护理效果,并得到患者、医师、麻醉师的一致好评。值得一提的是,笔者对手术中实施了循证护理法的患者进行了后续跟踪,发现经过该护理法护理过的病人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传统护理法护理的病人,并且循证护理法护理过的病人的并发症也比实施一般护理法的病人要少很多。这充分表明,循证护理法是一种更为先进、更为科学的护理、更具人性化的护理方式。

总之,本文详细研究了在手术室中应用循证护理法的效果,借助研究书籍我们可以知道,循证护理与传统的常规护理方法相比较,其对术前及术后病人的医院抑郁、焦虑评分上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并且从麻醉师、医师、患者对护理者在手术中对各项活动的配合情况也表示出极高的满意度,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分值。循证护理法之所以在手术室护理中能得到麻醉师、医师及患者的高度评价,主要是因为该护理模式能全面评估各个主体的实际需求,并给予具体情况制定科学、操作性强的应对计划,并切实将计划落实在护理的各个环节中,所以才能取得十分理想的护理效果。并且,研究结果的各种数据也可表明,循证护理法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值得大范围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胡敏.循证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2(30).

[2]李华英.循证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疗效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3(22).

作者:尹红梅

上一篇:科学维权和谐发展企业论文下一篇:思维导图教学有机化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