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郊区生态安全水平的量度及其对策研究--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

2024-04-30

城郊区生态安全水平的量度及其对策研究--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精选3篇)

篇1:城郊区生态安全水平的量度及其对策研究--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

城郊区生态安全水平的量度及其对策研究--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

城郊区是一种特殊形态的`区域生态系统,是产业结构、人口结构和空间结构逐步从城市向农村特征过渡的地带,具有强烈的异质性,是典型的生态敏感地区.本研究根据压力-状态-响应模型,从资源环境压力、资源环境状态、人文环境响应三个方面构建了一个4层次的城郊区生态安全水平度量的指标体系,以此对北京海淀区9个乡镇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城郊区的生态安全对策.

作 者:谢花林 张新时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100871刊 名: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ISTIC PKU CSSCI英文刊名: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年,卷(期):14(3)分类号:X171.1关键词:城郊区 生态安全 可持续发展

篇2:城郊区生态安全水平的量度及其对策研究--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

旅游产品是为旅游者提供旅游消费体验的载体, 而旅游者需要通过感官感知旅游产品所表达的内容和传递的信息。因此, 为了给旅游者提供良好的体验, 旅游产品的开发和设计应当以丰富的感知形象来刺激旅游者的感官体验, 利用人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器官, 开展全方位、立体式的旅游体验。

一、关于感官体验

(一) 感官体验概念

21世纪90年代末, 美国学者贝恩特·施密特在其与人合著的《视觉与感受营销美学》一书中提出了感官体验的概念, 即诉诸于视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的体验, 来源于人体感官带来的体验信息。

感官体验来源于体验经济学的范畴, 对应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自我实现需求”阶段。体验经济正式提出于21世纪初, 已成为继产品经济、商品经济和服务经济之后的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指出:“高技术社会一定是高情感社会”。因此, 在体验经济时代, 消费者的需求已经从产品层面走向了体验层面。而感官体验作为消费者体验的最基本的形式, 对于消费者体验需求的实现具有最基础性和决定性的作用。贝恩特等也在其书中阐述了感官体验对企业吸引顾客的重要作用, 他们认为, 将与企业、产品或服务的定位相一致的、令人难忘的感官体验提供给顾客, 将会吸引并留住顾客。

(二) 感官体验要素

感官体验包括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和联觉6个要素。其中, 前5中要素是感官体验的基本要素, 或主体要素, 而联觉要素可以被称为一种衍生要素, 因为联觉主要是用一种感觉来激发另一种感觉。

一般而言, 各感官要素并不会单独产生作用, 人们通常都会由一种感觉而激发出另一种感觉。一个形象的例证就是一位著名的作曲家曾说过, D大调为黄色, E大调为蓝色, 降A调为紫色。因此, 产品开发设计中, 可以利用多种感官形式共同承载一种信息输出, 即以联觉的形式输出。

二、基于感官体验的旅游产品开发模式

本文构建了基于感官体验的旅游产品开发概念模型 (见图1) , 该模型以市场需求为核心, 包括开发者、旅游者和旅游资源三个变量;产品、产业两个圈层。这个模型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 该模型以市场需求为核心, 这是任何一个旅游产品开发过程都必须坚守的理念。具体表现就是要在旅游产品开发中找准市场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如开发者可以根据不同时期旅游者对乡村旅游、文化旅游、红色旅游等类型的偏好, 选择某一个大类, 并结合当地旅游资源本底条件开发相应的旅游产品。

其次, 旅游者感官在该模型中具有基础性和导向性的作用, 它是基于感官体验的旅游产品开发设计过程的起点和终点, 也是该旅游开发模式区别于一般模式的关键。具体来说, 旅游产品开发者需要根据旅游者的感官需求特点和资源本底条件设计出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 在这个过程中, 开发者常常要与旅游者进行角色转换, 即将自己置于旅游者的角色位置上, 亲身感受旅游产品带给自己的感官体验, 并结合旅游过程中, 对资源本底条件的重新调研和认识, 以及旅游者的反馈信息对产品进行完善和提升。

最后, 游客的感官需求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开发者应当随时对需求动态进行监控, 调整自己的产品开发方案, 使产品体系的结构不断优化。随着旅游产品圈层的不断完善和优化, 当地的旅游经济效应得以发挥, 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产业结构不断提升, 使得整个旅游产业圈也得以完善和优化。 (见图1)

三、基于感官体验的旅游产品开发案例

以下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 分析基于感官体验的旅游产品开发模式在实践中的应用。

按照基于感官体验的旅游产品开发模型, 首先需要对当前的旅游市场发展趋势进行定位, 选择一个大类, 进行开发。由于海淀区具有丰富的人文、生态和科教文化旅游资源, 因此, 本开发案例当以文化旅游为主方向, 具体结合海淀区旅游资源本底条件和旅游者的感官特征进行开发设计。

(一) 海淀区旅游资源评价

海淀区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 方便快捷的交通, 多样的地形地貌, 旅游资源丰富多样, 通过对海淀区旅游资源进行梳理, 可以归纳出以下4个特征:

1. 级别垄断性。

海淀区旅游资源主要有三大类型, 即以皇家园林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以山水名胜的风水宝地和上风上水的生态环境为代表的生态旅游资源;和以中关村园区、北大、清华等高等学府为代表的现代科教文化旅游资源。其中以“三山五园”为代表的园林文化旅游资源代表了我国古典建筑、园林造景技术的最高成就, 在中国乃至世界都具有垄断性优势;而以科技园区、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林立为主要特色的科教文化旅游资源, 也是全国任何其他地方都不可比拟的。

2. 类型多元化。

海淀区历史文化积淀深厚, 从北魏、唐、金、元、明、清各个时期都有历史遗存, 文化类型包括传统游憩文化、皇家文化、宗教文化、红楼梦文化和红叶文化等多种文化。

3. 景观融合性。

海淀区的自然与人文资源紧密结合, 相得益彰。其中, 三山五园园中有山, 山中有园, 山水和人文景观交相呼应;大西山传统的自然和人文观光旅游资源与中部的科教文化旅游资源、南部的创意文化旅游资源、都市文化旅游资源在海淀区和谐共存, 体现着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与融合。

4. 空间分布不均衡性。

海淀区旅游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 主要表现在西北部传统的自然和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密集, 以传统的观光型旅游产品见长;而东南部则将科技、教育、文化创意、会奖、现代农业等现代都市功能与旅游紧密结合, 旅游产品更侧重其体验性和娱乐性。而西北部旅游资源密集区的山前板块以历史文化为主, 山后以自然为主。西北和东南两大聚落旅游资源风格迥异, 而西北片区内部两个板块也各具特色, 相连互补, 充分体现了海淀旅游资源多元性、融合性的特征。

(二) 海淀区文化旅游功能分区

在海淀区“十二五”规划中, 重点规划建设四大功能区, 即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中部研发、技术服务和高端要素聚集区;西北部高端休闲旅游区;南部高端商务服务和文化创意产业区。按照四大区域的功能定位和海淀现有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 可以确定海淀区“六片区三廊道”的空间格局 (见表1) 。

(三) 海淀区文化旅游产品策划

1. 文化旅游产品体系构建。

围绕海淀丰富的旅游、文化、科技、教育资源, 按照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路, 改造提升现有旅游产品的同时, 不断创造新产品, 发展新业态, 完善产品体系实现由以观光为主向观光和休闲度假等多层次、多样化的产品体系转变, 着力培育以都市休闲为核心, 以休闲度假、商务会奖、科技教育、创意文化体验、都市农业等其他五大类旅游产品为主要内容的旅游产品体系。

2. 文化旅游产品策划。

结合海淀科教、创意资源富集的竞争优势, 以及由此衍生出的极具发展前景的科教、创意文化旅游市场, 按照基于感官体验的旅游产品开发理念和思路, 打造“感官海淀”系列旅游产品, 用“听、味、视、嗅、触”五大感官立体地、全方位地感受海淀发展魅力、触摸海淀文化脉动。

(1) “聆听海淀”系列旅游产品。这一系列旅游产品的开发理念是充分整合传统皇家文化和现代科教文化资源, 聆听海淀的各种“声音”, 包括传统的“声音”, 如古典何民族声乐、戏曲、相声、评书等;现代的“声音”, 如中国的顶级教育机构——清华、北大等知名高校, 以及新东方科技教育集团等的公开课、讲座;现代的声乐、音乐会等。

围绕这一理念, 可以设计海淀“公开课”、皇家宫廷声乐盛典、海淀大剧院、海淀现代音乐厅等产品。其中, 海淀“公开课”主要是整合清华、北大、人大等全国知名高校的教育资源打造知名学者讲坛、讲座、社会公开课等项目, 让顶级高校不再“高不可攀”, 让寻常百姓和普通学子都可有机会享用知名学府的教育资源;而皇家宫廷声乐盛典是要结合清朝宫廷剧热播的背景, 在圆明园、颐和园内举办皇家声乐盛典, 演奏人员身穿宫廷华丽古装, 佩戴宫廷饰品, 把观众在短瞬间迅速带回到十八、十九世纪清宫声乐宴会的高雅时代, 观众仿佛置身于皇家宫殿, 亲耳聆听皇家丝竹之声;而海淀大剧院和海淀现代音乐厅则分别以演绎古典的、民族的声乐, 戏曲、相声、评书等为主题和以演绎现代声乐、歌剧等为主题, 一古一今相结合。

(2) “品味海淀”系列旅游产品。其核心理念通过味觉传递海淀的“饮食文化”, 整合海淀各种风味、各种档次的饮食资源, 品尝海淀的各种美食, 打造涵盖都市与乡村、传统与现代、能够全面满足高端市场、中档顾客和平民老百姓各个收入阶层的美食文化, 既有阳春白雪, 也有下里巴人, 将海淀的各种美食尽收腹中。

围绕这一理念, 可以设计“皇家仿膳”、“红楼私房菜”、“‘食全食美’美食休闲综合体”等旅游产品。具体地, “皇家仿膳”可挖掘皇家美食文化, 并结合现代烹饪理念和技巧, 打造面向高端市场的养生皇家仿膳;也将传统的皇家小吃重新加工、制作、包装, 化繁为简, 打造面向大众旅游市场的皇家小吃, 并与皇家御宴一起形成皇家美食系列产品。而“红楼私房菜”则是结合曹雪芹晚年曾在西山及白家疃一带创作《红楼梦》的背景, 打造红楼私房菜餐饮品牌。该私房菜以有机食品、红楼饮食文化为特色, 招牌菜为红楼菜, 如茄鲞、糟鹅掌鸭信火腿炖肘子、酒酿清蒸鸭子等, 以红楼相关诗词、书画、摆件形成氛围;并可借鉴红楼酒令文化开展一些茶余饭后的娱乐活动。“‘食全食美’美食休闲综合体”主要是要打造集美食一条街、创意主题餐厅、农家菜馆等特色餐饮与休闲、会议、商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美食、休闲综合体。

(3) “观赏海淀”系列旅游产品。其核心理念是充分整合海淀“近郊距离, 远郊风景”的自然资源优势;高等学府、科技园区、企业云集的科教资源优势;以及首都近郊区的都市资源, 大力开展生态观光游、都市观光游、科教观光游, 通过眼睛传递海淀的生态绿色文化、都市文化和科教创意文化。

围绕这一理念可打造“皇家实景演艺”、“4D综合影城”、“高科技企业总部观展”等产品。其中, “皇家实景演艺”要深入挖掘皇家文化中的园林文化、陵墓文化、祈雨文化等内容, 并通过实景演艺等形式, 以现代科技手段将其展示出来, 供游客参观、体验;“4D综合影城主要”是借助海淀的科技力量, 打造各种露天宽屏、水幕、4D影院, 并结合购物、休闲娱乐、餐饮等打造综合性的影城 (或影视广场) ;“高科技企业总部观展”则是通过高科技企业、创意文化企业总部, 如百度、腾讯等设立旅游开放日, 或开展高科技企业、创意企业总部游等形式, 让游客参观企业总部办公室、车间等, 进行科技体验, 同时可了解企业文化、企业的成长和发展之路, 学习其管理经验。

(4) “嗅闻海淀”海淀系列旅游产品。核心理念是通过嗅觉传递来自海淀都市的时尚气息、高校氛围、以及后花园的清新空气。

围绕这一理念可策划“嗅清新空气”、“嗅时尚气息”、“嗅高校氛围”等旅游产品。其中, “嗅清新空气”主要是考虑到大都市的热岛效应使得市内空气污浊, 居民由于都市的工作、生活压力, 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 因此, 通过策划到大西山风景区观赏美景、呼吸新鲜空气, 开展山地运动、康体娱乐活动, 可以帮助市民放松身心、强健体魄。“嗅时尚气息”旅游产品主要是设计以长安街延长线为轴, 将其辐射地带打造为集都市文化体验、都市观光、休闲购物、商务会展、餐饮、康体等功能于一体的都市文化休闲片区, 让游客感受都市时尚气息。“嗅高校氛围”则可选择北大、清华等部分顶级名校、博物馆、特色品牌教育培训机构 (如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 、名人故居等设立修学旅游基地;也可安排全国高考状元与游客进行交流, 或举办励志学堂, 与游客交流学习方法、高考应试心态、高考志愿填报技巧、人生规划、职场规划等。“春季嗅花、秋季嗅果”旅游产品则以开展都市农业观光游为主题, 将乡村四季采摘与休闲度假、湖边垂钓、特色餐饮、农家生活体验等多种旅游项目相结合, 建成大型综合旅游休闲区。

(5) “触摸海淀”系列旅游产品。其核心理念是以亲身体验为主题, 通过身体触觉感受海淀的绿色生态文化、温泉文化等。具体可策划“西山骑乐无穷/徒步穿越”、“温泉娱乐综合体”等产品。其中, “海淀骑乐无穷/徒步穿越”主要是将西山几大景点的徒步、骑行线路串联起来, 沿途开发游客步道、自行车道或自驾车道, 道路, 供旅游者穿越;也可设计既以养生为主要功能、满足不同身体状况、审美和休闲需求的健康步道、小径, 使游客赤足体验自然随性的健康之美。“温泉亲水娱乐综合体”则依托人工温泉开发涵盖温泉SPA、温泉造浪池、温泉漂流、温泉游泳池、水上滑梯等温泉水游乐项目及各类动感项目的体验旅游, 并与餐饮、娱乐、会奖、休闲度假等功能相结合, 建成北京第一大休闲—养生复合型温泉娱乐综合体。 (见表2)

四、结语

体验是旅游需求的核心, 更是旅游产品开发与设计的基础。然而, 在实际应用中, 如何将体验要素应用到实处, 真正做到以体验来指导旅游产品的开发, 还存在着许多盲点。感官体验作为旅游者体验的最基本的形式, 对于旅游者体验需求的实现具有最基础和决定性的作用。本文在梳理感官体验核心理论的基础上, 结合旅游产品开发的一般规律, 构建了基于感官体验的旅游产品开发模式;并以海淀区为例, 对该模式进行了验证, 提出了打造“感官海淀”系列旅游产品开发方案。文章对于以感官体验为核心理念的旅游产品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借鉴意义, 但情感体验应当是旅游体验需求的更深层次的表现形式, 如何将感官体验深化, 将其转换为情感体验, 并据此完善和优化旅游产品开发, 是下一步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摘要: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深度旅游”成为旅游者较为推崇的一种旅游方式。而体验是深度旅游市场需求的核心, 成功的旅游产品的开发与设计必须以体验为基础。本文运用感官体验理论构建了以市场需求为核心的旅游产品开发模型。接着, 在分析海淀旅游资源的基础上, 提出打造“感官海淀”系列旅游产品的开发方案, 这些产品可以使旅游者用“听、味、视、嗅、触”五大感官立体地、全方位地感受海淀发展魅力、触摸海淀文化脉动。

关键词:感官体验,旅游产品,开发,海淀区

参考文献

[1]冯骥才.深度旅游[J].城市发展研究, 1996 (1) .

[2]贝恩特·施密特等.视觉与感受营销美学[M].曾嵘等译.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0.

[3]阿尔文·托夫勒.未来的冲击[M].蔡伸章译.北京:中信出版社, 2006.

篇3:城郊区生态安全水平的量度及其对策研究--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

当前,城市运行管理已向精细化和智能化管理发展[1,2],应急管理的一个较为明显的趋势是由注重事后处置向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管理转变,强调应急准备和预防工作,实现“全过程、综合性、一体化”管理[3,4,5,6,7,8,9]。城市运行与应急管理一体化,是指在海淀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中,有效地将城市运行监管功能与应急管理功能进行有效的整合,打造一体化的指挥体制、工作模式与实施手段,实现城市运行监管与应急管理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事实上,无论从组织指挥、工作内容来看,还是从实施手段方面看,城市运行监管功能与城市应急管理功能都有内在联系。首先,从组织指挥来看,两者都需要建立一个权威的核心协调机构,负责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衔接,以形成合力(网格化城市管理的监督轴、应急指挥协调机构);其次,从工作内容看,两者都涉及城市基础设施与资源(生命线系统维护、应急资源储备);最后,从实施手段来看,两者都需要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等多种手段,统一调配人、财、物等社会资源。

可以说,突发事件应急行动是一场特别的考试,这场考试是否能够得到高分,关键在于平时是否能够获得足够的积累。也就是说,战时(应急管理)做什么事,平时(运行监管)就应该确定职责、程序与方法,在平时工作中对战时任务进行模拟演练。简而言之,平战一体化就是养兵千日、用兵千日,平时常态管理、战时应急管理[10,11]。作为承担应急任务的政府职能部门,不可能每天坐等灾害发生,必须通过每天的业务活动减少灾害,尽可能将灾害消灭于无形。因此,完善城市运行与应急管理一体化体系建设,是城市安全有序运行的重要举措。具体体现在: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应急管理的平战转换能力。通过组织城市运行监管部门参加应急管理任务,可以锻炼和检验城市运行监管部门的战时指挥保障能力,提高平战转换的速度和效率,降低平战转换过程中由于机制不畅增加的成本。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城市运行监管能力。城市运行监管部门有完备的组织体系、设施设备、物资储备,通过城市运行监管部门与应急管理整合,可以达到及时发现隐患,检验运行效果的目的,有效提高城市运行监管能力。

1 北京市海淀区城市运行与应急管理现状

北京市海淀区城市运行与应急管理平战一体化体系建设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应急办部门级平战一体化体系,二是应急委区域级平战一体化体系。

1.1 应急办部门级平战流程

应急办部门级平战,是指应急办一个部门的业务活动平战一体,建立由平时状态转变为战时状态的工作流程。

平时工作流程:主要负责区政府应急值班,综合协调一般突发事件,负责应急管理和应急体系建设,城市运行管理监控和问题协调处置,接受并分拣处置从各种渠道汇集的城市管理问题。

战时工作流程:当出现自然灾害、发生大范围多点突发事件、执行大型活动应急保障任务时,应急办打破科室界限,分成6个战斗单元投入应急指挥和应急保障工作;针对雨雪冰冻等极端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全部业务单元人员实施应急备班制度。通过这些步骤实现资源有效整合。

1.2 应急委区域级平战流程

应急委区域级平战一体化体系,是指应急委的业务活动平战一体,建立由平时状态转变为战时状态的工作流程。

平时工作流程:应急委专项指挥部平时负责相应领域的应急管理职责,应急办负责总体应急值守,遇到一般突发事件,由应急办向各个专项指挥部通报灾情,代表区政府协调各个专项指挥部应急力量实施应对。

战时工作流程:当出现自然灾害、发生大范围多点突发事件、执行大型活动应急保障任务时,成立区总指挥部,实施集中指挥:总指挥由区长或主管副区长担任;参与部门为1+1+N模式,即由应急办和主责部门牵头组织实施区总指挥部指令,N为不同情况下的若干个协同配合部门。

根据对2012年5月至11月海淀区城市应急管理事件的分析,海淀区不同职能部门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贡献程度存在差别,大致可以分为三类:A类部门部门频繁参与突发事件处置,需要重点协调;B类部门经常参与突发事件处置,需要加强协调;C类部门偶尔参与突发事件处置,需要一般协调。因此,应急委在平时工作中,要做到抓住重点的20%,强化一般的30%,关注其余的50%,从而做到重点突出,张驰有序。

1.3 两个层级的平战转换流程

应急办部门级平战主要针对“单点”事故,即某一个或某几个专项指挥部即可以实施处置的一般事故,例如“路面塌陷事故”。依据接警电话、市应急办报送信息、专项指挥部接警信息等信息,将平时状态转换为战时状态。

应急委区域级平战主要针对自然灾害、大范围多点突发事件、执行大型活动应急保障任务,需要调动多个专项指挥部共同应对的情况,例如“7.21暴雨”事件。依据灾害预警信息、应急保障任务等信息,将平时状态转换为战时状态。

2北京市海淀区城市运行与应急管理数据分析

2.1 基础数据统计分析

2.1.1 城市应急管理事件分析

从2012年5月至11月海淀区城市应急管理事件中选取典型应急管理事件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日常处置、快速处置事件较多,紧急处置事件较少。全部应急管理事件中,位于前三名的事件依次是“道路出行、电力设施、火灾”,这是城市应急管理的关注重点。

2.1.2 城市运行监管事件分析

选取2012年5月至11月海淀区城市运行监管事件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交通标志、便道设施两类事件较多,井盖类、其他设施类事件较少。位于前三名的事件依次是“行道树、交通标志牌、交通护栏”,这是城市运行监管关注重点。

2.2 相关性建模分析

运用通径分析方法建立城市运行与应急管理的关系模型。基础数据采用城市运行监管数据与城市应急管理数据两部分,数据分析时间段涵盖2012年5月至11月,包括210个自然日,剔除非工作日共得到148个数据点。

第一,城市运行监管数据。

从信息化城市管理记录文件选取发生频率较高、且与城市应急管理密切度较高的4大类事件实施分析,分别是:交通标志类、便道设施类、井盖类、其他设施类。

第二,城市应急管理数据。

针对城市应急值守记录文件中的突发事件情况实施文本分析,总结出12类突发事件。依据事件处理程序,分为“日常处置、快速处置、紧急处置”3大类。

由此,构建出平战一体化关系结构方程仿真模型,代入实际数据实施仿真分析,得到模型输出结果。

2.3 结果整合性分析

结合结构方程模型仿真模拟结果,并对基础数据实施回溯,可以得出2012年5月至11月海淀区城市监管与应急管理平战一体化的趋势与特征。

2.3.1 总体趋势分析

需要快速处置的城市应急管理事件与“交通标志类、其他设施类”城市运行监管事件之间存在显著性关系,因此快速处置事件属于敏感要素,而“交通标志类、其他设施类”事件属于重要影响因素。

需要紧急处置的城市应急管理事件与城市运行监管事件之间的关系不显著,但是,需要日常处置及快速处置的城市应急管理事件与该类事件的关系显著。由此可知,一般事件处置不利,将导致更为严重事件的发生。因此,紧急处置事件属于关键要素,具有适时敏捷处置的时间压力。为此,从平战一体化的角度看,应注重隐患排查与事件及时处置,防止事件升级。

2.3.2 敏感要素分析

快速处置事件属于敏感要素。由数据分析可知,该应急管理事件排名较靠前。通过对该事件分解发现,以路面塌陷等为代表的道路出行事件对该事件的贡献率较高,应予以特别关注。相应的,对其具有较大影响的交通标志牌和交通护栏,以及电力设施损坏等城市运行因素也应给予相应重视。

2.3.3 关键要素分析

紧急处置事件属于关键要素。由数据分析可知,各种火灾对该应急管理事件贡献较大,其次是事故致死事件。

通过数据回溯分析可知,这两类事件都涉及到“安监局、住建委、卫生局、消防支队、公安分局”这几个部门。因此,无论从区域级平战层面,还是从部门级平战层面,都应注重对这几个部门的关注。

3北京市海淀区城市运行与应急管理案例分析

2012年“7.21”特大暴雨袭击北京,海淀区自21日上午10时至22日凌晨3时,平均降雨量达226毫米,最大降雨量305毫米。

在应对灾害过程中,应急办及时启动集中指挥预案,区领导和应急委21个部门主管领导迅速到达应急指挥大厅开展集中指挥工作,快速形成了应急指挥合力,迅速建立起应急处置联动机制。应急办部门级平战体系部署及时、力量安排到位,应急委区域级平战体系集中指挥高效顺畅,全力做好抢险救援和善后恢复工作。而这一切都有赖于平战一体化的有效运作。

平时工作:建立集中指挥机制。一是通过深入防汛一线进行调研,制定集中指挥方案;二是梳理总结历年汛期应急保障工作情况,完善和优化应急处置流程,明确应急处置执行程序和责任;三是对集中指挥执行方案进行专题动员部署和演练,磨合应急指挥流程,提前梳理重点隐患点位形成台帐。

战时工作:一是预警部署迅速到位,提前进入应急状态;二中及时启动工作预案,形成作战合力;三是依托现有工作平台,保障现场指挥顺畅;四是科学调度,协调联动,集中指挥高效稳妥。

4 结论与建议

4.1 对指挥体制采取融入式整合

平时管理部门与战时管理部门实施整合。第一,对应急办内部人员进行部门级平战整合,将平时城市运行监管人员与城市应急管理人员进行统一调配;第二,继续完善“1+1+N”工作模式,对应急委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区域级平战分类管理,以便在平时工作中抓住重点、强化一般、关注其他。

4.2 对能力建设采取寓于式发展

参照寓军于民的主要做法,要将城市运行监管与应急管理两项业务活动相互嵌入,形成相互渗透的势态。第一,部门级平战层面,通过应急值守参与城市应急管理工作,使其增加对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的熟悉程度;通过督查巡查参与城市运行监管管理工作,达到熟悉区情的目的。第二,区域级平战层面,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立足现行体制和机制,设立多样性的应急联动论坛,加强应急管理的区域协同,注重与各个区县间的横向合作。

4.3 对资源保障采取市场化运作

依靠市场力量,开发和掌握潜在资源,通过市场调节手段解决资源不足问题。第一,发挥行业组织的力量,借助行业之手实施资源动员,有利于实现资源动员的常态化。第二,利用市场杠杆,借助政府采购、政府信誉等力量实施应急资源储备动员,将应急资源保障能力纳入条件建设计划。

4.4 对科技支撑采取集智式攻关

充分利用区内研究机构和专家资源,实施大力协同、集智攻关,提高海淀区城市运行与应急管理的技术水平。第一,构建专家工作站,作为区政府与智力资源联系的桥梁,定期召开专家座谈会,请专家就某一专题提出政策建议。第二,充分利用首都部委集中、信息全面的优势,及时获取各类突发事件预警信息,认真进行信息数据关联分析与挖掘,大力实施应急管理理论方法、技术手段的创新;着力将平战一体化海淀城市运行与应急管理模式打造成北京乃至全国的知名品牌。

参考文献

[1]范况生.城市网格化管理研究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

[2]郭苗苗.非常规突发事件网格化管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3]钟永光,毛中根,翁文国等.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进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2,(5):911-918ZHONG Yong-guang,MAO Zhong-gen,WENG Wen-guo,et al.Progress of"study on unconventional emergenciesmanagement"[J].Systems Engineering-Theory&Prac-tice,2012(5):911-918

[4]刘铁民.应急预案重大突发事件情景构建——基于“情景-任务-能力”应急预案编制技术研究之一[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8(4):5-12LIU Tie-min.Studies on scenes’construction of emergen-cy planning——partⅠof emergency planning technologybased on“scene-task-ability”[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2,8(4):5-12

[5]李湖生.国内外应急准备规划体系比较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7(10):5-10LI Hu-sheng.Comparative research of emergency pre-paredness planning system between China and abroad[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1,7(10):5-10

[6]李湖生.应急管理阶段理论新模型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0,6(5):18-22LI Hu-sheng.Research on new model of the emergencymanagement phase theory[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and Technology,2010,6(5):18-22

[7]US/DHS.Comprehensive Preparedness Guide—develo-ping and maintaining state terminate tribal and local gov-ernment emergency plans.2009

[8]US/DHS.National Response Framework.2008

[9]刘秀云,吴超.中美典型大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模式的比较研究[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1(1):24-26LIU Xiu-yun WU Chao.Comparative study of emergencymanagement modes in typical urbans between China andUSA[J].Industrial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2011(1):24-26

[10]刘铁民,李湖生,邓云峰.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信息系统平战结合.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5,1(5):3-7LIU Tie-min,LI Hu-sheng,DENG Yun-feng.Public inci-dent emergency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for bothpeacetime and wartime[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Technology,2005,1(5):3-7

上一篇:代偿学费基层工作证明下一篇:偷喝红酒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