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郊乡镇经济论文

2022-04-17

安徽省铜陵市自20世纪70年代初期由铜陵特区定名为铜陵市以后,城市的建设有了飞速发展。在整个发展过程中,从铜陵市的地理环境、基本结构、发展历史来看,以工矿企业为轴心的一块块飞地,是铜陵市的一大特点。这些工矿企业历经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具有铜陵特色的亮点——“独立工矿区”。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城郊乡镇经济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城郊乡镇经济论文 篇1:

乡镇产业转型的效率评价研究

摘 要:乡镇产业转型过程中,对转型效率进行评价是很重要的基础工作。研究利用DEA-BCC模型的Malmquist指数分解方法,选取合适的效率评价指标体系,以新阜新市邱区长营子镇为实例进行了研究。实证表明,长营子镇的产业转型运行良好,三个产业的转型效率稳步提高,转型成效显著。

关键词:乡镇;产业转型;效率评价;Malmquist指数

乡镇经济对于城市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在目前的经济发展新常态时期,乡镇经济的发展模式与发展动力亟须不断创新,唯有结合自身区域资源的特点,优选产业核心发展要素,不断推进与实施“技术专业化、经营规模化、结构调优化”等转型措施,才能更好构建科学的乡镇经济的产业发展体系。经济转型的集中体现是产业转型,而乡镇产业转型的程度、质量和规模是否合理、是否对乡镇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还需要对产业转型的效率进行评价,以甄别转型效果及发现转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才能为乡镇整合可用资源,优化产业布局,实现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和帮助。

一、乡镇产业转型效率评价的方法选择

测定产业经济转型效率,就是运用产业转型的投入产出指标,使用合适的评价方法得出“相对效率”的过程。文献1采用DEA-BCC模型,对阜新市的产业转型效率进行了评价,考虑了可变规模的因素,科学地分析了阜新市产业转型中三个产业间存在的效率层次差异[1]。此方法对于乡镇经济的产业转型效率研究同样具有适用性。由于要深入考察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在转型中发挥的作用机制,因而本研究在采用DEA-BCC模型的基础上引入Malmquist指数对转型综合效率进行分解[2],以分析判定转型效率的个体差异。

TPC、TEC分别为技术进步变化和综合效率变化,综合效率又可分解为纯技术效率(PEC)和规模效率(SEC)两部分,分别表示在无规模因素作用下技术利用率的水平和最适规模状态下投入产出比例是否恰当的状况。当各项指标大于1时,意味着提高和改善;各项指标小于1时,意味着降低和恶化;等于1意味着无变化。

二、乡镇产业转型效率评价的指标体系

对乡镇产业转型的效率进行评价,要从投入产出的效果进行衡量,考虑到资金、劳动与技术三要素在转型中的投入保障作用,以产量、产值和收入指标量化转型产出成果,设置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

三、实证分析

长营子镇系新邱区所辖的城郊镇,是一个以传统农业为主导格局、工业企业少且规模小、第三产业涉足领域不宽为特征的综合型乡镇。历经十几年的经济社会转型探索,目前长营子镇的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及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基本实现了平稳、持续地增长,乡镇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变化显著,基本实现了稳增长、保发展、惠民生、强镇富民的转型目标。为了深入挖掘乡镇产业转型中的动力机制,判别转型效率及转型整体推进情况的优劣,特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实际运行数据对转型效率进行测度与评价。

根据上面确定的投入产出四级指标体系,选取2008—2018年长营子镇产业转型的相关数据[3,4]。采用DEA-Solver Pro V 11.0分析软件运行测度[5],效率评价结果如表2。

综观长营子镇十余年的经济转型,三个产业的五项效率指标值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第二产业的转型效率水平要略高于其他两个产业,乡镇产业转型的整体推进状况良好,产业转型小有成效。

1.长营子镇第一产业是以传统农业为主,“北菜、南果、东粮、西牧”是惯常的生产格局。随着转型的推进与现有农业资源的盘活,初期规模效率的恶化状态有所改进,不变规模的技术利用率水平也略有提高,从而使转型综合效率逐步提升,而技术进步的作用影响却逐年下降。2010—2013年,随着特色农产品加工业以及特色产业基地的发展,规模效率的作用凸显,转型综合效率明显增强;2014年后,诸多专业合作社的建立、多渠道合作经营以及产业链条的延伸融合,极大地加强了乡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水平,为转型综合效率的提高注入了新动力;同时,创新驱动下的“互联网+”的产业发展模式技术进步作用增强的实力体现,成为乡镇加快经济产业转型、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力量。

2.第二产业的转型综合效率围绕1.018的平均水平呈U型波動。转型初期的综合效率由纯技术效率支撑,规模效率变化不大。这是因为初期乡镇工业是以传统煤炭生产加工为主,产品附加值低,规模经济效益弱小;同时,由于资源枯竭致使生产张力受限,只能依靠提高技术利用率求得生存和发展。随着煤化工附属产品与配套产业的开发、新能源与光伏发电项目的引进,技术进步与规模效率的作用增强,使转型效率改善,全要素生产率明显提高。

3.转型之初,乡镇第三产业涉足领域不宽,业态较少,纯技术利用率、规模效率及转型综合效率都很低,发展略显滞后,全要素生产率依赖技术进步而提升。2012—2014年,依托乡镇现有水系资源、农田风光、风电景观的开发,纯技术效率水平提高使转型综合效率改善。而后文化养生休闲旅游特色、百年赛道赛事项目的兴建使规模效率、综合效率都得以提高,兼有铁路扩能、第三方物流与配送服务体系的完善,充分体现了技术进步在产业融合中的推动作用,促进了第三产业初级多元化产业发展体系的形成。

总体来看,长营子镇的产业转型处于良性发展的状态,第二产业的转型效果略强,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转型效果差别不大。对比来看,一、三产业的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基本相近,但第三产业的转型后劲明显要强于第一产业。因此,乡镇应该重视差异化原因,不断开拓新的技术驱动引擎,补足转型发展动力,以打造成长型、集聚高端创新要素的新型城镇发展体系。

結语

利用DEA-BCC模型的Malmquist指数分解方法対长营子镇产业转型效率进行评价,不仅能对乡镇总体转型概况进行测评,对反映转型效果的各分项效率指标也能进行更为直观的度量,有利于辨析乡镇产业转型中的动力机制与不足,为产业转型的进一步深入进行提供数据参考和理论支撑。

参考文献:

[1]  汪红,马天一.阜新产业转型效率与提升路径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60-64.

[2]  艾丽娜.基于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的江苏省城市效率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9,(21):209-213.

[3]  新邱区统计局.新邱经济普查年度统计资料[G].新邱:2008-2019.

[4]  长营子镇政府.政府工作报告[Z].阜新:2008-2019.

[5]  William W.Cooper,Lawrence M.Seiford,Kaoru Tone.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A Comprehensive Text with Models,Applications,References and DEA-Solver Software[M].Springer Science+Business Media,LLC,2007.

Key words:township;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efficiency evaluation;Malmquist index

作者:汪红 崔宁

城郊乡镇经济论文 篇2:

浅议“独立工矿区”在铜陵市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

安徽省铜陵市自20世纪70年代初期由铜陵特区定名为铜陵市以后,城市的建设有了飞速发展。在整个发展过程中,从铜陵市的地理环境、基本结构、发展历史来看,以工矿企业为轴心的一块块飞地,是铜陵市的一大特点。这些工矿企业历经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具有铜陵特色的亮点——“独立工矿区”。

随着“独立工矿区”建设规模地不断扩大,相继形成具有政府职能的行政区域。如铜陵市的铜官山区、狮子山区、铜山镇,这些都可以说明“独立工矿区”在铜陵市的城市建设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城市化进程从普遍意义上讲,就是人口、经济等综合要素在一定范围内聚集和组合的过程。这个过程越短,城市化进程就越快,反之则越慢。根据我国的国情,铜陵市的市情,坐落在铜陵市周边地区的工矿企业,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一个个“独立工矿区”。只有把“独立工矿区”作为主战场、主攻点,把城市周边的“独立工矿区”建设好,才能最大限度、最大范围地聚集人口和经济要素。因此,“独立工矿区”在铜陵市特定历史环境位置决定了它在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从以下几点可以说明“独立工矿区”在城市化进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一、铜陵市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器”

以铜为主的矿山,奠定了铜陵市建设发展的基础,在铜陵市可称为半壁江山。就市区而言,是从铜官山铜矿、铜陵矿务局而逐渐发展壮大起来,成立了铜陵市。后因城市规模较小改为铜陵特区。随之而来,相继在铜陵市周边地区建设了狮子山铜矿、鸡冠山铁矿、三二一地质队、凤凰山铜矿、七○一、新桥硫铁矿、铜山铜矿和安庆铜矿。并以这些矿山为中心,学校、医院、商业等社会服务行业相继建立,已形成了一个配套齐全的城镇化的“独立工矿区”。如狮子山地区的狮子山铜矿(现冬瓜山铜矿)、三二一地质队、鸡冠山铁矿,尤其是冬瓜山铜矿这个地区龙头企业的不断发展,相继办起了狮矿小学、第五中学、狮矿医院、商场、粮店、电讯局、银行、司法公安、居民委员会、街道等,常住人口达5万多人。由于“独立工矿区”的发展而形成了西湖镇和狮子山区人民政府。正是由于这些一座座“独立工矿区”存在于铜陵市的周围,为铜陵市的经济发展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由此可以看出,这些“独立工矿区”的建设发展、壮大,为铜陵市的城市化进程起到了加速器的作用。

二、铜陵市城市化进程中沟通城乡的“纽带”

从一定意义上讲,现代社会的城市是加快城市化进程的火车头。但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只抓城市的市区,想大幅度提高城市化水平是不可能的,从铜陵市区的范围有限,“独立工矿区”星罗棋布,遍布城郊农村,每个“独立工矿区”在一定的局域范围内都居于经济中心地位。城市生产的各种工业品,先进的文化及科学技术及各种信息,通过一个个“独立工矿区”转运扩散到周边的农村,同时各种农副产品及农村市场的供求信息等,通过一个个“独立工矿区”转运传递到城市。在搞活产品流通、促进经济发展、推进城市化进程中,“独立工矿区”能起到中转站和纽带的作用。

三、铜陵市城市化进程中,带动周边乡镇经济发展的“启动器”

由于“独立工矿区”在其一定区域内居于中心地位,政治、经济、交通、通讯、教育、文化、科技、信息、知识、财富等,较之分散的农村都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在各个领域都会起到示范和带动的作用。“独立工矿区”的小城镇各种功能必然会迅速辐射其周围农村,而且这种功能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与日俱增,不断强化。“独立工矿区”的经济搞活了,迅速发展了市场,繁荣市场,市场就可带动周围农村经济的更快发展。这已被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方的经验所证实。各“独立工矿区”周边的乡村是铜陵市辖县的村、镇,带动他们的经济建设、发展,也是城市化建设的任务和目标之一,因此,“独立工矿区”是带动农村经济、启动农村市场的“启动器”。

四、铜陵市城市化进程中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蓄水库”

城市化水平的高低快慢,是衡量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人口城市化是世界文明发展的必由之路。有关资料显示,美国的农业人口只占全国总人口的3%,日本的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在世界中等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也在50-70%之间。而我国的农业人口却占全国总人口的73%左右,城市化水平为30%。从我国的国情来看,从铜陵市的实际出发,唯一能走的只能是因地制宜地,大力建设发展好“独立工矿区”,加大“独立工矿区”的基础设施投入,促进商贸、运输、建筑、劳务等服务行业,来带动和吸纳大量的农业人口进入“独立工矿区”从事二、三产业,为解决人员就业起到了积极作用。就拿狮子山地区来说,它的常住人口已有五万多人,除掉狮子山区办企业职工外,尚有相当一部分人是依托这些“独立工矿区”在从事劳务第三产业,“独立工矿区”一排排商业网点星罗棋布,出租车川流不息,为解决人员就业提供了商机,充分说明,“独立工矿区”是解决周边农村剩余劳动力再就业的“蓄水池”。

五、铜陵市城市化进程中乡镇经济发展的最佳载体

“独立工矿区”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基础设施都较齐全,道路、水、电畅通,并能涵盖周围一大片农村地区,能把该地区的经济活动联系起来,便于在一定区域内收集原料,获得能源和动力,进行生产和运输。可以保证生产比较稳定协调,生产经营活动保持较高的效率。

第一,在“独立工矿区”办企业,有较好的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技术市场、信息网络,便于企业就地获得所需的劳动力和技术人才,获得先进的技术设备及生产经营中不可缺少的各种信息,有效地提高企业素质,还可以很好地解决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中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城市流入的问题。

第二,在“独立工矿区”办企业,企业可以通过资源优势互补,由于企业相对集中还可共享大量购买原材料在价格上、运输上的优惠,或者互相调剂而减少原材料的储备,避免积压资金,提高企业效益。

第三,在“独立工矿区”办企业,能有效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使“独立工矿区”的精神文化生活丰富,有效促进消费,启动农村消费市场。

第四,在“独立工矿区”办企业,通过市场的调节,使农村产业结构得到合理调整和生产力的布局趋于合理。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实践意义,符合我国的国情,有利于缩小城乡差别,在“独立工矿区”的带动下,促进局域经济的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实现城乡一体化。如狮子山地区周边的西湖镇朝山村,依托冬瓜山铜矿和三二一地质队办起了磁性材料厂、朝山金矿、建筑公司等企业,农业工业都有了迅猛的发展,组建了农工贸一体化的安徽朝山金磁集团,是全省村民参股最多的村级企业,现享有“安徽黄金第一村”美誉。经济发展了,家家户户都住进了统一规划建设的别墅房。狮子山村、跃进村等村镇经济都是在这种情况下发展起来的。从而说明了“独立工矿区”是乡镇经济发展的最佳载体。

六、铜陵市城市化进程中促进农村社会文明进步的窗口

加快“独立工矿区”建设,也是加快农村社会文明进步的有效途径。“独立工矿区”的发展,能够促进农村干部群众更新思想,转变观念,开阔视野,改变愚昧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和陈腐思想,逐步形成与现代生产生活、现代科技、现代文化、现代管理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推动周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进步。在狮子山地区,由于冬瓜山铜矿的发展,相继建设了灯光球场、游泳池、文化宫、休闲广场等娱乐休闲设施,使周边村、镇的农民感受到了现代文明生活的发展的步伐。电视差转台和闭路电视的建设,丰富了周边农村的文化生活。国际、国内的大事都能及时了解,各种信息都能及时掌握,在周边农村也有了歌迷、球迷,现代文明已进入普通农家。

综上所述,根据铜陵市的产业结构及分布特点,各个“独立工矿区”的多方位建设和发展,起着积极的带动作用,是任何行政手段所不能取代的。如冬瓜山铜矿在狮子山地区的作用,铜山铜矿、安庆铜矿在铜山镇的作用等等。由于这些“独立工矿区”的建设,特别是经济的发展、公路的建设,人口的聚集,流动人口的增加,各种基础设施的发展,都已形成了规模,一旦形成了一定规模,就有了几何式的发展,2005年10月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以冬瓜山建设项目为龙头的铜陵市狮子山经济开发区。现在从铜陵市区到狮子山一线,市政建设已全部联接,标志着铜陵市区已得到了扩大。2006年7月1日狮子山地区正式纳入铜陵市城市规划区范围,这都充分地说明了“独立工矿区”在城市化进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独立工矿区”在铜陵市的城市化进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政府在重视和加强各独立工矿区的建设中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第一,在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中,结合各现有的“独立工矿区”的特点,实行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形成各具特色的厂、矿生产区、生活住居区、商贸经营区、文化娱乐区,避免建设中的重复浪费,形成区域经济的特色。

第二,在符合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的前提下,要加强对“独立工矿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投入,主要是道路、供电、供水通讯等设施的建设改造,使之形成网络,符合城市的基础设施的规划要求。

第三,加强政策性引导和倾斜。各“独立工矿区”目前虽已形成卫星城镇,但就业压力仍然很大,就铜陵的特点而言,开采原材料的矿山企业多,但资源的开发是有限度的,终究都会关闭。要通过政策性的引导,在符合“两型社会”的前提下,积极利用安徽省政府批准的铜陵市狮子山经济开发区的有利条件,有目的的招商引资,建设一批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的企业,以备资源枯竭的矿山关闭时顺利转产,解决就业,稳定社会。

第四,要进一步提高政府服务职能。加强区域性经济管理,使各“独立工矿区”有一个好的宽松的建设、发展环境。在加强“独立工矿区”的建设中,只要政府重视,企业努力,就会在铜陵市的城市化进程中发挥出巨大作用,经过若干年的建设和发展,各“独立工矿区”就会像一颗颗闪烁着多彩光芒的行星围绕在市区的周围。

(作者单位:安徽铜陵有色冬瓜山铜矿)

作者:缪运兵

城郊乡镇经济论文 篇3: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企业家的赋能效应研究

摘 要:具有乡土情结的乡村企业家是乡村振兴的核心人物。乡村企业家通过技术溢出效应、规模经济效应、社会组织效应和社会示范效应助推乡村振兴。本文基于安徽省金寨县的调研,通过对乡村企业家赋能乡村振兴的案例分析,验证理论逻辑的合理性;提出建立健全金融支持乡村企业家体制机制、赋权村集体畅通土地流转、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和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为乡村企业家创造一个良好的营商环境。

关键词:乡村企业家;乡村振兴;赋能效应;案例分析;安徽省金寨县。

本文索引:胡淼,刘园媛.<标题>[J].商展经济,2021(14):-089.

DOI:10.12245/j.issn.2096-6776.2021.14.27

2020年农业农村部印发的《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指出,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推进乡村产业兴旺,需要注意发挥乡村企业家的“领头雁”作用[1]。目前以乡村企业家为切入点,探究其助推乡村振兴的作用所进行的理论剖解的文献尚不够系统深入。本文在界定乡村企业家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乡村企业家对乡村振兴的赋能作用,采用案例研究的分析方法验证理论逻辑的合理性,最后提出乡村企业家助推乡村振兴的政策建议。

1 乡村企业家助推乡村振兴的四大效应

1.1 技术溢出效应

技术溢出效应是指乡村企业家对农业进行投资,提高农业生产的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而企业家无法从中获得全部收益的一种经济外部效应。企业家的技术溢出效应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乡村企业家先进的生产方式、管理方式和经营理念在农业生产中扩散和传播,有利于农业生产者素质的提高,促进农业生产发展;二是乡村企业家往往会对参与生产的农民进行技术培训以满足生产要求,农民通过“干中学”提升劳动技能、提高劳动生产率。

1.2 规模经济效应

政府的农业工作指导文件多次指出,要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适度规模经营来源于规模经济,是指在既有条件下,适度扩大生产经营单位的规模,使土地、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配置趋向合理,以达到最佳经营效益的活动[2]。而农村中国式小农经济,农户经营面积小而分散,个体农户难以面对市场。乡村企业家将自身的资金、技术与农民的土地、劳动力结合起来开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投入产出率,实现农业规模报酬递增[3]。规模经济效應主要通过以下两个途径发生:一是乡村企业家带动了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稀缺要素向农业领域流动和配置,优化了农业生产要素结构,引进了先进的农业经营建设和管理理念,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二是乡村企业家通过土地流转集中了农民分散的土地资源,将个体农民分散经营转变为统一规模经营,有利于提高农业经营效率。

1.3 社会组织效应

乡村振兴需要将农民组织起来[4],而乡村企业家正适合作为组织者,组织生产和组织销售。乡村企业家组织生产表现为将农村个体小规模经营的农民组织起来进行集中规模经营,将原来松散的个体农民转变为集中的农业产业化工人;乡村企业家组织销售表现为将农户分散种养的农产品收购集中起来,利用其社会资本和销售渠道进行统一销售,可以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帮助农民增收。除此之外,乡村企业家将农民组织起来便于对接上级政府的支农资源,使政府资源可以有效地输入农村。贫困农户则通过产业发展的“涓滴”效应,加快人力资本的累积,增强其内生发展能力。乡村企业成为对接上级政府资源的载体,将国家资源转化为农民建设美好生活的能力。

1.4 社会示范效应

乡村企业家凭借其超强的预测能力、判断能力和管理能力率先发现孕育在“三农”资源中的机会,通过投资农业获得利润。乡村企业家是乡村产业发展的“领头雁”,其示范效应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乡村企业家可以成功吸引更多社会资本下乡,使各类资源进一步在乡村集中,在具备一定基础设施的条件下进而形成农业产业集群,为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农业供给侧改革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另一方面,外出农民工虽然在城市里打拼了多年,但是他们融入城市社区还存在着诸多困难,因此,当外出农民工看到家乡就业、创业机会,在积累一定资金之后基于恋土、恋家的“乡土情结”愿意返乡就业或返乡创业。这样一来,乡村企业家、社会资本、返乡农民工等汇聚乡村,“三农”创业者队伍不断壮大,铸就了驱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

2 乡村企业家赋能乡村振兴的案例分析

2020年调研团队两次前往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实地调研农村产业发展情况。金寨县地处大别山腹地——鄂豫皖三省交汇处,是国家级首批重点贫困县,贫困人口多、致贫原因复杂。在金寨县脱贫攻坚的实践中,乡村企业家发挥了重要作用。

2.1 案例描述

选取安徽绿尔佳食品有限公司和金寨县小南京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作为典型例子,探究其运作方式、带动农户方式和面临的困难,如表1所示。

2.2 案例分析

上述两位乡村企业家有着许多相同点,具体而言表现在:(1)乡村企业家自身有一定的货币资本积累、社会活动资源和所从事行业的经营管理经验;(2)逐利动机、乡土情结和社会责任共同驱动企业家在农村创业。随着消费水平的提升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我国城乡居民消费行为正从规模化向个性化、多样化升级,原料型的农业生产模式已经难以适应需求变化,这为乡村企业家的创业创造了大量机会。乡村企业家通过延长产业链条,增加优质农产品供给,在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消费需求的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上述两位乡村企业家都有浓厚的乡土情结和强烈的振兴家乡的社会责任感,回到自己生长的家乡投资农业生产,带动家乡村民脱贫致富,他们将自身的资金、技术、管理等稀缺要素带回农村,优化了农村生产要素条件,带去了科学的生产方式和先进的经营理念;(3)乡村企业家善于利用农村资源禀赋条件,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乡村企业家结合自身特长,充分利用所在区域的资源禀赋优势选择产业。例如:乡村企业家余某充分利用金寨县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优势发展香菇产业;乡村企业家黄某利用当地交通便利的优势发展城郊观光采摘体验农业。

3 結论与建议

乡村企业家是乡村产业发展的核心人物,为提高乡村企业家投身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助推乡村振兴,针对案例分析中乡村企业家在投身乡村振兴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困难,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3.1 建立健全金融支持乡村企业家体制机制

企业家精神的发挥要求普惠性的金融制度与之配合,金融机构应该根据乡村企业家的经营需求、经营方式并结合当地特色资源,因地制宜,提供差异化的金融服务。一是要大胆创新信贷产品。金融机构要深入研究乡村企业家扩大经营规模、延长产业链的金融需求,适时推出特色信贷产品。二是丰富和创新农业保险产品。农业不仅是一个投资回报期较长的产业,也是一个集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于一体、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较高的产业[5]。保险公司可根据特色农产品的产品特点,开发贴近农业实际的保险产品,使乡村企业家能真切地感受到实实在在的保障,提高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三是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推进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加快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进一步盘活农村资产,让农村的“死资产”变成“活资本”,进而推动农村投融资机制良性发展,吸引更多的企业家进入农村市场。

3.2 赋权村集体畅通土地流转

农村土地无法高效流转,交易成本过高,土地不能与资本、技术等要素灵活、迅速组合,降低了农业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由于农户土地分散破碎,一块较大面积的集中土地往往会涉及众多农户,企业家与一家一户签订土地流转合同,需要支付土地租金和签订土地流转合同的谈判费用等有形和无形的交易成本。一种可能的解决措施是,在保障农民的土地面积不变和保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的基础上,赋予村集体整合分散土地经营权的权力,将农村闲置的土地由村集体统一代为管理。土地流转给村集体,经过村集体统一规划、整理,由企业家与村集体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在保障农民土地收益权的基础上可以大大降低企业家土地流转的交易成本。

3.3 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

乡村振兴建设存在巨大的人才需求缺口,乡村企业家是乡村产业发展的核心人物,但乡村产业发展除了需要企业家之外,还需要各行各业的人才与之配合,形成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乡村企业家团队。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一是要将具有理论知识的返乡大学生与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土专家”相结合,返乡大学生与“土专家”互相交流学习,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有利于培养服务农村发展的乡土人才。二是发挥股权激励作用,支持科技人员以科技成果、管理才能入股乡村企业,提高其投身乡村建设的积极性。

3.4 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

乡镇政府是乡村企业家面对面直接接触的基层政府机关,乡镇政府的服务能力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重要影响。一要推进互联网、铁路和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现代的信息通信技术可以把城市金融服务、商业信息快速地扩展到农村,便于企业家识别和创造商业机会;便利的城乡交通可以缩短城乡时空距离,延长乡村资源的价值链,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降低乡村资源的使用成本和交易成本。二要为乡村企业家提供市场化和法治化的营商环境。在农村的熟人社会中,社会资本往往比法律制度发挥了更大的作用,因此,要规范市场秩序,为乡村企业家的经营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三要制定乡镇经济发展规划。基层政府要依托当地的资源禀赋条件,发挥地区比较优势,制定乡镇经济发展长期规划,引导乡村企业家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将“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姜长云.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若干重大战略问题探讨[J].经济纵横,2019(1):10-18.

许庆,尹荣梁,章辉.规模经济规模报酬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基于我国粮食生产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11,46(3):59-71+94.

吴帆,许玉久.以税收完善中国养老金保障体制——基于英国经验的研究[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1):74-79.

贺雪峰.大国之基 中国乡村振兴诸问题[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9:311.

黄祖辉.准确把握中国乡村振兴战略[J].中国农村经济,2018(4):2-12.

作者:胡淼 刘园媛

上一篇:电视文化研究论文下一篇:物流文化营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