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郊农业实施方案

2024-05-05

城郊农业实施方案(精选6篇)

篇1:城郊农业实施方案

城郊农业发展项目

实 实 施 施 方 方 案

项 目 名 称:

项目主管单位(盖章):

项目实施单位(盖章):

项目负责人及电话:

一、项目摘要

1.项目名称 园区道路修建工程项目

2.项目主管单位(盖章并加注意见)

3.项目实施单位及负责人

4.联系人及电话

5.立项依据

6.项目目标 完善园区道路建设,力争将园区打造成为休闲、养殖、采摘、观光于一体的高端城郊农业示范园区 7.实施地点及规模 实施地点:

规模:项目计划总投资:25.3239 万元,其中市级资金 20 万元,自筹资金 5.3239 万元。总工程量:维修园区内 5 条主干道,总长度 1075米,路面宽 5 米,总面积 5375平方米;路面挖土方 1842 立方米;路基回填 37 河光石 0.2 米厚;路基上面铺 05 石子。

投资计划与补助标准(1)支持环节

市级补助资金 20 万元,主要用于维修园区内 4 条主干道,全长 815 米,宽 5 米,总面积 4075平米。

(2)补助标准

项目申请市级补助资金 20 万元

(3)总投资及主要支出内容(万元)

总投资:25.3239 万元。总工程量:维修园区内 5 条主干道,总长度1075 米,路面宽 5 米,总面积 5375平方米;路面挖土方 1842 立方米;路基回填 37 河光石 0.2 米厚;路基上面铺 05 石子。

项目效益评价 效

益 项目完成后所产的经济效益非常明显,园区道路等各项基础设施完善,园区可以投入正常的生产,园区内发展蔬菜、果树、养殖等高效益农业,经济价值非常可观。项目的实施,不仅可以解决园区历史遗留的承建商及农民工工资问题,有效避免他们继续到政府上访造成社会不良影响。同时可以将废弃园区恢复生产,变废为宝,此外可以进一步解决附近村民就业问题。为农业产业建设、农民致富、社会安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资金使用计划表

二、立项依据

资金单位:万元 一 项目主管单位

二 项目实施单位

三 项目实施地点

四 实施规模 总工程量:维修园区内 5 条主干道,总长度 1075米,路面宽 5 米,总面积 5375平方米;路面挖土方 1842 立方米;路基回填 37 河光石 0.2 米厚;路基上面铺 05 石子。

五 市级投资数额 20 万元 六 市级投资详细支出用途

支出项目 规模(数量)

金额(万元)

备注 1、维修园区内4条主干道,全长 815 米,宽5 米,总面积4075平米。

2、3、4、七 实施年限 3 个月

1.立项背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态环境日益恶劣,人们向往回归自然,向往清新的空气,茂盛的森林,清幽雅致的环境,生态的人居。同时也希望能品尝到绿色无污染的绿色食物,让身体在环境污染中解脱出来,让身心在大自然环境中受到洗礼和净化;让烦躁的心平静安详。

近年来,我国的休闲农业取得了飞跃的发展,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们的认可。生态农庄、休闲娱乐点,合适各样的,结合多种形式的农业旅游,都在以不同的方式慢慢走近我们的视野。而在休闲农业发展的大背景下,大同市的休闲农业旅游,在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查阅资料可知,在 2016年的时候,整个全市的休闲农业经营主体接待游客达到 30万人次,所以从中有 1 万多农户因此收益。所以来说,休闲农业旅游已经快慢慢成为了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的新的增长点,我们也应该要慢慢的往这方面发展,让人们都能体验到农业的乐趣。知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县是典型的城郊农业发展优势区,境内的气候为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变化较明显。空气湿润,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适宜发展休闲农业示范园。

按照***文件精神,申报立项发展城郊农业园区。

2.

项目承担单位的基本情况

***农业专业合作社成立于 2015 年 04 月 15 日,合作社注册资金 800 万元,园区占地 300 亩,现有日光温室 62 栋,园区的各项设施正在进一步的恢复,园区内的日光温室也在逐渐恢复生产种植。

为了使园区尽快恢复生产,***农业专业合作社,预计投资 300 多万元,整修园区内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园区的各项设施。

三、项目方案设计

1、项目目标:完善园区道路建设,力争将园区打造成为休闲、养殖、采摘、观光于一体的高端城郊农业示范园区。

2、项目实施地点及规模:

项目实施地点:

项目实施规模:维修园区内 5 条主干道,总长度 1075米,路面宽 5 米,总面积 5375平方米;路面挖土方 1842 立方米;路基回填 37 河光石 0.2 米厚;路基上面铺 05 石子。

3、实施内容及资金使用计划:

园区道路修建工程项目计划总投资:25.3239 万元,其中市级资金 20 万元,自筹资金 5.3239 万元。总工程量:维修园区内 5 条主干道,总长度 1075 米,路面宽 5 米,总面积5375平方米;路面挖土方 1842 立方米;路基回填 37 河光石0.2 米厚;路基上面铺 05 石子。

市级资金 20 万元,主要用于:维修园区内 4 条主干道,全长 815 米,宽 5 米,总面积 4075平米。

自筹资金 5.3239 万元,主要用于:维修园区内 1 条主干道,全长 260 米,宽 5 米,总面积 1300平米。

四、组织及管理措施

1、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领导,确保项目工程顺利进行,合作社成立了专门的项目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理事长担任,合作社股东全员参与项目,各自明确职责,强化协调,密切配合,为园区道路修建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组织保障。

2、施工管理 (1)工期计划 针对工程特点合理的安排建设进度,根据工程前后逻辑顺序组织施工,以提高效率,控制工程总进度计划。

根据本项目具体情况,建设期 3 个月,计划 2018 年 8 月底开工至 2018 年 11 月底竣工。

(2)施工管理 建设期间,要确保施工现场有条不紊、文明施工。要根据不同施工阶段制定不同的施工组织设计,以施工总平面图和施工组织设计检查文明施工的落实情况。对出入施工现场的施工人员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作为基本行为准则,以保证施工现场人员的管理得到有效控制。

3、资金管理 为了加强项目的财务管理和监督,规范项目建设程序、申报、和竣工验收等行为,有效节约项目资金,控制项目成本,提高投资效益。合作社安排会计全面监管项目资金,严格执行国家有关项目财务管理的规定。建设资金必须按规定专账管理,专款专用,任何单位、组织和个人不得挤占、挪用、截留和滞留。

五、效益评价

5.1 社 会效益

项目完成后所产的经济效益非常明显,园区道路等各项基础设施完善,园区可以投入正常的生产,园区内发展蔬菜、果树、养殖等高效益农业,经济价值非常可观。同时可以带动当地居民就业从而提高村民生活水平。

5.2 社会效益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不仅可以解决园区历史遗留的承建商及农民工工资问题,有效避免他们继续到政府上访造成社会不良影响。同时可以将废弃园区恢复生产,变废为宝,此外可以进一步解决附近村民就业问题。为农业产业建设、农民致富、社会安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5.3 生态效益 项目原本荒废的园区重新整修,种植了经济作物,从而使人居环境得到有效优化,对创建良好的生态环境具有积极

促进作用,生态效益显著。

篇2:城郊农业实施方案

城郊型农业是有别于传统农业的一种新型农业发展模式,是一种“以城市为依托,适应城市市场需要,利用优越地理位置生产鲜活农副产品为主,兼具发展生态旅游、休闲观光功能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区地处赣州市中心城区,发展城郊型特色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当前,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农业资源总量呈

下降趋势,根据我区农业产业的发展状况,发挥区域特色和优势,做精做特、做强做大城郊现代农业,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目标,推动我区城郊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城郊农业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

**区辖5个镇57个行政村,其中有35个村在赣州中心城区建设规划严管范围内。**年末全区农业人口12.13万人(含失地农民5.5万人)。耕地面积5.35万亩,人均耕地0.44亩。林业用地面积34.4万亩,其中有林地33.8万亩;疏林地0.01万亩;灌木林地0.31万亩;未成林造林地0.28万亩。列入生态公益林保护面积25.96万亩(其中: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19.96万亩,省级生态公益林6万亩),占全区林地面积的75.4%。森林覆盖率达到60.71%,比前期增加了5.55个百分点;森林资源活立木总蓄积量为102.05万立方米,比前期净增了2.85万立方米。**年全区农业总产值62865万元,按当年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1%。其中农业产值25651万元,增长3.9%;林业产值1591万元,增长2.6%;牧业产值27626万元,增长2.3%;渔业产值5792万元,增长3.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205万元,增长2.5%。农民人均纯收入7543元,同比增长 16.9%。

(二)产业发展状况

1、粮食。**年我区粮食生产按照“稳定面积、提高单产、优化品质”的思路,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积极推行稳产高产技术措施,切实加强病虫害防控工作,粮食生产保持稳定。全年粮食播面80178亩,粮食产量30609吨,粮食单产较上年增加5公斤,增长1.3%。

2、蔬菜。**年通过农业招商、培育种植大户和引导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联合经营等方式,加大蔬菜基地建设力度,蔬菜播种面积达 49021亩,较上年增长1%,蔬菜产量97419吨,较上年增长1%。全区现有50亩以上相对集中连片商品蔬菜基地23个,面积4350 亩。

3、食用菌。食用菌是近年来我区发展迅速的特色农业产业。通过大力引导和扶持,目前在沙石镇火燃村、沙河镇华林村、水东镇马祖岩村建有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4家,专业合作社2个,食用菌生产基地建设规模达250亩,其中,工厂化食用菌生产建设规模100亩,普通生产大棚150亩。通过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扶持食用菌生产企业完善了现代化生产设施,安装了制冷机组、温度控制系统、烘干机、自动装袋机、高压灭菌锅等生产设备,具备了温度、湿度等环境因子调控能力,实现了食用菌周年化、机械化、流程化生产的目标,确保了食用菌产品淡季不淡、四季均衡供应。**年,新建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车间4000平方米,新建食用菌生产钢架大棚3000平方米,全区各类食用菌生产总规模达1120万袋,总产量达4325吨,金针菇在赣州市场占有率达80%以上,成为我区农业产业发展的一个亮点。

4、畜牧产业。通过启动生猪养殖“零疫情、零残留、零污染”工程,狠抓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推进生猪养殖健康化、清洁化生产,**年全区生猪出栏93545头,较上年增长3.0%;家禽出笼439万羽, 较上年增长3.1%;肉类总产量14309.4吨,较上年增长2.7%。

5、水产业。**年,全区水产品总产量5863吨, 较上年增长1%;其中特种水产品产量2001吨,较上年增长7.4%。

6、花卉苗木。全区现有花卉苗木产业基地面积829.0亩,比上一增加面积200余亩。其中桂花面积32.5亩。花卉苗木企业年销售收入600余万元,解决劳动就业人数200余人。

7、水果业。**年全区水果产量1650吨,增长7.1%。

(三)机械化水平

近年来,随着国家农机补贴政策的实施和各种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我区农业机械化发展较快,但总体水平仍然不高。**年全区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68828千瓦,机耕面积100126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39064亩的72 %,同比增加13%;机收面积7350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 5.29%,同比增加8%。

(四)产业化程度

篇3:城郊农业实施方案

城市郊区地理位置特殊,是联系城市和乡村的纽带,是城市与广大乡村之间商品、资金、信息流通的中转站。由于特殊的地理区位,城郊型农业有着乡村农业无法比拟的独特地理优势。城郊型农业是城市功能分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城市的正常运转提供重要的物质保障。与乡村农业相比较,城郊农业的市场化程度更高,对城市的依赖性更强,现代化程度也远远超过乡村农业。在许多城市郊区,尤其是大都市的郊区,往往能够见到各种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的大型农业生产车间及农业基地。相比较而言,乡村农业存在着经营分散、产业集中程度对较低以及市场化发展部完善等诸多弊端。

目前,农业物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乡村农业物流、城乡农业物流互动以及农产品物流方面的研究,对于城郊型农业物流,往往被笼统地归结为农业物流的范畴,或者干脆简单地纳入城市物流领域,城郊型农业物流的具体研究较为鲜见。王珍(2007)[1]等根据农业物流的对象来划分,将农业物流划分为农业供应物流(主要是农业生产资料物流)、农业生产物流和农产品销售物流,并提出了与之对应的三种农业物流模式。徐益敏(2008)[2]对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下农业物流模式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大生产、大流通、大市场”三位一体的低成本城乡双向流通模式。魏书威(2009)[3]等根据“农业产业化”理念,探究了兰州都市圈农业新出路。陈晓鸣(2011)[4]等研究了都市农业流通组织及其物流配送的发展趋势。罗兴武(2012)[5]从低碳视角,提出了城乡双向商贸流通农业物流模式构建。他认为,基于城乡统筹发展农业经济,构建现代农业物流服务体系,发展我国现代农业物流,从布局、结构、区域上构建和优化农业物流体系,形成城乡一体化物流体系,使农业和工业联系日益紧密。王博(2012)[6]根据利润等式探索了城乡物流共赢模式,从开源节流两个方面来提高城乡农业物流的效率。从目前数据库检索的资料来看,城郊型农业物流的研究依然还不够充分。大部分文献主要对都市农业物流、乡村农业物流以及城乡物流互动等角度进行了研究,专门就城郊型农业物流问题进行的研究的文章少之又少。鉴于城郊型农业的特殊性以及目前研究状况,加强城郊型农业物流的研究,就目前而言,显得非常迫切。

2城郊型农业物流发展的地位与作用

2.1 城郊型农业物流的基本特征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依然较为明显,农村发展仍然滞后。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商贸流通以及产业发展等等仍需要经过较长的发展积累。因此,现行阶段的乡村农业物流依然具有分散性、非均衡性、差异性等特点。相比较而言,城郊地区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市场经济发育较为全面,市场体系能够与城市接轨。并且,这些地方往往是交通要道汇集、货物中转站的重要节点。因而,其农业物流也有别于一般的农业物流,具有其独特之处。

第一,聚集性高。

与乡村农业分散性的经营不同,城郊型农业具有很强的聚集性。这主要城郊型农业的商品化有巨大的关系。为了降低成本,城郊型农业生产者必须通过资本、技术等规模效应来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城郊型农业的聚集性必然带动了与之农产品特点相匹配的农业物流的需求的聚集性。这种聚集性可以降低农业的经营成本,同时也可以通过物流的“规模经济”和“距离经济”降低物流配送成本。

第二,均衡性好。

由于市场经营程度比较高,经营者的经营理念也较为现代化,郊区型农业的生产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农业的分布也较为均匀,例如上海松江在家庭农场基础上开展“种养结合”试点,推出“一片粮田+一座猪场”的生态种养模式。随着现代农业技术,例如:温室技术、生物工程、无土栽培等技术的运用,使得农业的生产突破了作物生长的季节性。这些方面的改变,使得城郊型农业物流在流量和物流服务方面也变得更加均衡。随着城郊型农业产业的完善,城郊型农业物流也能够在农业物流这块土地中挖掘剩余利润。

第三,专业性强。

由于农产品具有易腐败、变质,这就要求物流企业能够提供专业性强的物流服务。而传统农业由于自身的经营的分散性,物流企业提供的专业性的成本也会因产品的自身的质量大打折扣。目前,为了保持农产品的鲜度,提高农产品的价值,很多物流企业都构建了冷链物流。例如,安得物流累计投资一亿多元,购入高端冷藏车辆近200台,不断扩大的冷链物流市场,并成立冷链物流公司以专业的水平满足客户在不同方面的需求。安得物流还参与了国家食品冷链标准的编制工作,规范冷链物流行业服务质量、保障食品物流品质与安全、扩展农产品流通渠道。郊区型农业物流主要生产果蔬、肉类、水产品、乳制品等易腐败农产品,这些产品对物流服务,尤其是冷链物流服务技术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因此,从事郊区型农业物流服务企业必须具备深厚的专业技术背景。

2.2 城郊型农业物流发展——农业发展催化剂

城郊型农业物流的发展,为现代农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城郊型农业物流的能够在解决好现代农业产品如何实现“空间效应”和“时间效用”的同时,还能够带来其他一系列的潜在的价值,在推动农业的现代化发展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扮演着无可替代的地位。

2.2.1 推动郊区型农业产业化完善发展

现代农业流通体系是联系农业产业化体系中农业生产和农业消费的桥梁和纽带。现代物流技术的应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郊区农业产业的竞争力,推动郊区型农业的产业转型。物流包装技术的应用在提高农产品的运输质量,同时降低了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货损。现代运输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冷鲜链物流技术的成熟更是保证了农产品从生产—流通—消费的产品品质。这些技术使得高端农业和生态农业的理念得以实现。此外,随着电子商务技术以及物联网技术的日趋成熟,郊区型农业的运营模式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产业变革的革命。

2.2.2 有助于解决农产品安全问题

农产品安全问题一直是一个困扰着我国民生建设的重大问题。近年来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有不少问题是由于物流环节存在着隐患而导致农产品质量出现了问题。例如肯德基的“苏丹红事件”,就是由于其供应商的供应商出提供了不合格的产品;“毒牛奶”事件所涉及的问题,也突显了我国物流标准不够完善的问题。通过完善的物流体系的建设,发展先进的物流技术,研发密封包装技术、冷藏保鲜技术、建立农产品物流运作指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由于物流原因所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将这些技术运用于城郊型农业,也将提高城郊型农业的品质,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水平。

2.2.3 为构建低碳经济提供良好的条件

随着人们对环境的重视,经济越来越倾向节能型及环保型方向发展。城郊型农业物流将可以发挥物流的环保功能,降低农业在生产流通及消费过程中的污染。通过建立农业与物流的协作互动,物流企业可以将市场上的信息实时反馈给农业生产商,使得生产商能够根据市场进行安排农业生产规模,避免了对市场信息把握不准确所导致的损失和浪费。此外,通过实施逆向物流,可以将市场上积压、变质的农产品进行回收或者通过流通加工中心进行处理,减少农业垃圾的排放,变废为宝,使得环境污染最小化,农业效益最大化。

2.2.4 有助于推动三农问题的解决

截止至2007年,我国农村依然有5亿多的农民,相当一部分处于隐性失业状态,比如在拆迁过程中所形成的失地农民。郊区型农业物流涉及农产品的种植、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产业链相对完整。通过发展郊区型农业物流可以吸收一部分农民到农业物流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或者是农产品流通型企业就业。这样不仅缓解了大批的农民涌入大城市所造成的负面问题,还解决了现阶段郊区型农业物流劳动力缺乏的问题。此外,这些在郊区型农业企业就职的农民,也可学习现代农业的经营和运作模式以及先进的管理理念,这些经验也可以为促进乡村农业的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3福州市城郊型农业物流模式的建构

3.1 福州发展城郊型农业的基础条件

3.3.1 依托于福州市的发展

与乡村农业相比,郊区农业对城市经济的依赖性更为明显。根据社会经济学派从市区周围地区与城市的经济联系出发,认为郊区是城市范围内,经济水平、社会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既不同于传统农村地区,又不同于城市的中心城区到农村的过渡区。“郊区是城市范围内,经济水平、社会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既不同于传统农村地区,又不同于城市的中心城区到农村的过渡区。”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福州市的郊区也应当是农村到福州市中心的过渡区域。这些区域应该主要包括福州的“五区八县”的边缘地带,以及这些地带和农村的结合的过渡区域。这些区域由于离市区较远,且土地相对广阔而集中,适合发展福州市每日所需的农产品。这些农产品主要是指:鲜花、禽蛋、鲜肉、水产、蔬菜、乳制品等。例如,在福州青口的禽蛋类农产品,每日都可以通过福清高速运往福州市的各大农贸市场,以满足市场对禽蛋的需求;福建最大的食用菌和花卉生产基地罗源县,可以通过自营或者是第三方物流公司将食用菌和花卉源源不断的供应往福州市区等。而以上这些产品在福州市区内是基本不生产的,必须依赖郊区农业的生产和供应。但是,离开了福州市中心居民的巨大需求,郊区农业也就失去了发展的动力。这种依赖性,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是城市职能划分使然。而这种依赖关系的实现又必须通过各种物流模式才能够得以实现。

3.3.2 完善的基础设施

郊区和农村有所不同,根据社会经济学派的定义,郊区属于城市的范围,是城市向农村的过渡的地带。因此,与纯粹的农村地区相比,城市郊区的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在海西大战略的背景下福州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也走上了快车道。目前福州市“五区八县”中的8个县(市)中除了永泰、平潭外,其余6个县(市)均有高速公路通达,福州全市高速公路总里程达近300公里。而且,随着海西大战略的实施,福州市正全力推进绕城高速公路西北段、机场高速公路二期、贵新隧道、平潭海峡大桥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连接市区与永泰的福永高速公路也即将动建,力争实现全市所有县(市)通达高速公路。鼓山大桥、福峡路、三江路、林浦路等东部新城市政道路建设正在加紧建设中。同时,福州市也动工建设了螺洲大桥、环岛路、火车北站市政配套道路、火车南站广场高架桥等工程。由于郊区所提供的农产品都有易腐烂和变质的特性,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将有助于解决此种问题,并为福州市城郊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3.3 地方特色农副业附加值高

不同于远离城市的农村,福州市城郊的农业主要还是高附加值的农副产品为主。这些农副产品主要是:蔬菜、水果、鲜花、禽肉、奶蛋等。例如福州福清市的烤鳗、永泰的李干、罗源的鲜花和食用菌以及连江的“海产六宝”等一系列既有特色又具有高附加值价值的农产品。以及在这些区域有一套的农产品的深加工产业,通过存储、分拣、包装等一系列增值活动,使得农产品价值得到进一步增加,极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而这些附加值得活动很大一部分是在物流的过程中实现的。

3.2 福州城郊型农业的基本模式

福州市的城郊农业具有补充性、高附加值性和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等特点。正是由于这些特点,也就形成了福州市城郊农业物流的一般发展模式。笔者结合实地调研归纳出福州城郊农业物流发展的几种一般模式。

3.2.1 自营物流模式

由于传统的经营模式依然存在,福州市城郊农业生产业依然存在农业生产者自营的物流模式。这种模式主要局限于分散的经营方式上,而这又和人多地少的市情有关。例如根据福州市统计局2003年的统计资料显示福州人均耕地面积为0.33亩。因此,很难形成像美国那样规模化经营。此外,随着福州市的基础设施和道路网建设不断完善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小规模经营的农民有能力将自己的产品运到市场上进行出售。但是,从农民自身的角度出发,此种做法可以省去一部分中间的物流和人工费用,以增加自身的收入。这种经营模式与乡村农业模式具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依然具有分散性、差异性、不均衡性。城郊农民自营的物流模式具体如下图所示。

3.2.2 供应链物流模式

城郊农业物流的第二种模式就是供应链模式,这种模式主要将城郊农业生产者、生产型企业、流通企业通过供应链平台进行物流集成的农业物流模式。通常情况下福州市郊的农产品可以直接提供给当地的农产品加工商,由当地的加工商进行简单或者深加工。然后再将加工完的产品运往福州市区,或者是发往国内外其他地区。这种模式比较常见,本文重点阐述了“农业生产者+流通企业+消费者”这种模式,而这种模式的代表主要是“农超对接”这种形式。目前,福州的主要大型超市有永辉、新华都、家乐福、乐购、麦德龙以及沃尔玛等。这些超市有些已经通过“农超对接”这种方式实现了农产品有“田间地头”直接运往超市的货架下进行销售。以家乐福为例,家乐福通过“农超对接”这种模式使得农产品价格比市场价低50%以上。价格降低主要原因在于减少了中间环节以及由于各个环节所引起的物流费用,从农民田间直接采购到超市,运输时间只要1天,比一般从批发市场采购缩短了2天时间,这样既保证了蔬果的新鲜度,也降低了周转过程的损耗,从而降低了运营成本,将节省下的费用让利于普通消费者,让市民享受到新鲜的同时还得到了低价实惠。此种模式具体如下图所示。

注明:实线表示农业生产者+生产型企业模式的物流方向,虚线表示农业生产者+流通型企业的模式的物流方向。

3.2.3 第三方物流模式

福州市郊区农业的物流模式还可以由以第三方物流企业来实现。由企业收购农业生产者的农场品。然后将农产品运往配送中心,由配送中心统一将农产品配送给各个企业,再由企业将农产品进行销售。福州在仓山、晋安、马尾、闽侯、连江、福清、长乐、罗源、闽清、永泰、平潭设置农村生产生活资料配送中心,实现福州市社区之间、农村乡镇之间1小时物流配送经济圈。福州市正在大力建设物流园区、物流配送中心,并建设“物流节点——物流园区——物流配送中心”三级物流运作设施网络。物流中心的建设再加上城郊地理位置的特殊性,第三方物流企业一方面能够源源不断将城郊的农产品运往市中心,同时也能够将福州市的触角延伸到广大的农村地区。这不仅加强了福州市区与其农村的联系,还能够大大地改善当地农村以及市区居民的生活质量,使得农村、城郊和市中心三者同时受益,使得多赢的局面得以实现。并且,随着信息技术在农业及物流方面的应用,福州地区的郊区、农村以及市区之间的联动发展将能够得到更好的实现,同时也有利于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此外,通过合理的仓储、流通加工、包装等一系列增值作业,农场品的品质及附加价值也将有所提高。此种物流模式具体如下图所示。

注明:实线表示农产品物流方向,虚线表示信息流方向。

4总结

城郊农业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重要职能之一。福州市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农业的发展,更要重视城郊农业物流的发展。因为,物流是联系城郊、农村以及市区的重要纽带。随着海西大战略的实施,福州市已经开始布棋摆阵,大手笔地进行物流中心建设。但是,在建设物流中心的时候务必要考虑城郊农产品的需要,使福州的经济发展得更加和谐。

参考文献

[1]王珍,郭成恒.略论我国农业现代物流运作模式[J].现代物流,2012,(03).

[2]徐益敏.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下农业物流模式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04).

[3]魏书威,文正敏,陈亮.农业产业化须搭“农产品物流快车”———兰州都市圈农业出路新探[J].陕西农业科学,2009,(03).

[4]陈晓鸣,陈美丽,胡文显.都市农业流通组织及其物流配送的发展趋势[J].浙江农业科学,2010.

[5]罗兴武.低碳视角下城乡双向商贸流通农业物流模式构建[J].商业经济,2012,(03).

[6]王博.利润等式下的城乡物流共赢模式探究[J].中国商贸,2012.

[7]方志权.上海郊区新型农业经营方式研究[J].科学发展,2012.

[8]郑远红.我国农村物流发展模式探讨[J].农业经济,2010,(04).

[9]顾焕武.郊区型农业经济的思考[J].都市农业,2004,(04).

[10]王新利.我国现行农村物流模式分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4,(03).

[11]林新忠,王强,蒋言芳.栖霞市打造“连锁经营+配送到户+科技服务”的邮政农村物流新模式[J].科技致富向导,2011,(06).

篇4:城郊农业实施方案

[关键词]城郊;设施农业;问题与建议

一、城郊设施农业发展的必要性和现状

设施农业是利用工程技术手段和工业化生产方式为动植物生产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使其在最经济的生长空间内,获得最高的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的一种高效农业。近几年来,我国正将设施农业这样一种资金,技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推广到城郊范围内,这样既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的种植效益,又为城区人民提供了大量的蔬菜、肉蛋奶等副食品,所以,发展城郊设施农业是十分必要的,但由于城郊设施农业的生产效益要与城区居民的收入相抗衡,所以城郊设施农业必须沿着机械化、集约化、设施化及高效化的方向发展。

目前,我国的城郊设施农业的发展已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设施农业园区面积占城郊农业园区面积的比例有了很大提高,很多市区城郊设施农业园区所占比例都超过了5%,一些发达地区的设施农业园区所占比例已经达到10%以上,其中一些设施农业的示范区已经形成了规模化,全区建成了很多高效农业基地,并在农业项目上有了新的突破,西红柿规模化种植基地建设、设施蔬菜基地建设、日光温室鲜切花高效设施农业示范区建设等一些新项目已经逐渐发展成熟起来。城郊设施农业的品牌效应也有了一定的突破,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一系列的品牌层出不穷。另外,城郊设施农业的产业化建设也有了新的突破,在现有的设施农业企业中涌现了很多重点农业龙头企业,新兴的专业合作社和土地合作社在近几年也有大幅递增的趋势。

二、存在的问题

1.城郊设施农业的现代化水平较低

目前,我国的城郊设施农业基本上属于传统农业加初步机械化的手段,机械化的基础相比之下较为薄弱,另外城郊设施农业的基础设施承载能力相对较弱,主要表现在很多农田间道路年久失修,涵洞等设施破损严重,甚至个别地块在春种秋收时难以用车辆将籽种化肥运送到田间地头,影响了农业生产。水利设施有些也严重老化,农田普遍缺少先进有效的灌溉设施和排水设施,这样就阻碍了城郊设施农业的集约化发展模式。

2.发展城郊设施农业的资金投入不足

城郊设施农业具有投入成本高、效益高等特点,在基础设施建设,品牌建设,人才培养,销售等各环节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据测算,仅建一座日光温室大棚就需要6万元左右的项目筹建资金,一般情况下,农户除去各类补贴和自筹资金,仍需2万元左右的贷款。但是,目前金融机构发放设施农业贷款相对偏少,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基本退出农村市场,缺乏设施农业贷款投放意愿,而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信贷主体,支农能力有限,难以满足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的需求。资金不足已成为制约城郊设施农业快速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

3.城郊设施农业的组织化程度低,市场信息不灵

由于设施农业的产品商品性极强,市场波动较大,这就需要高效有序的专业组织,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物化技术服务和产后产品销售服务。而在我国的城郊,设施农业发展重要环节的的组织化程度较低,产前,产中的各个环节都需要农户自己来做,在产品销售环节也没有固定的销售渠道,依靠一些散户和个人经营的企业来找销路。这就使种什么样的产品,数量多少,播种时间和上市时间,到何处销售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收入的这些实际性的问题成为了发展城郊设施农业的桎梏,使城郊设施农业的产销呈现出了一定的盲目性。

4.城郊设施农业发展的科研创新欠缺

现代农业中设施农业属于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而目前城郊設施农业的发展在科研创新上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部分投资者,农户由于畏惧风险,思想保守而不愿通过科研来开发创新产品,从城郊设施农业的大棚蔬菜种植来看,普遍缺少小型多功能、适用大棚使用的装备,蔬菜设施60%是以竹木构架为主的中小拱棚。环境控制技术、水肥调配技术、无土栽培技术,以及专用品种选育、种苗开发、温室病虫害控制及污染治理等有待于进一步的加强。在城郊设施农业设施养殖方面,目前很多养殖户采用的还是粗放简易的形式,装备不配套,技术不先进。各项专业技术,科研创新的欠缺成为了制约城乡设施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政策与建议

为了使城郊设施农业更好更快的发展,不仅要使其沿着现代工厂化农业,环境安全型农业的,技术领先型农业的方向发展,合理的实现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还要加大政府政策扶植力度,金融支持力度。具体的措施为:

1.大力引进人才和技术

发展城郊设施农业首先要通过开办专业技术学校、田间指导、现场观摩等实用技术培训,制定引进农业技术、人才的办法,在城郊的农户范围内培养一批实用技术强的新型农民,并引进一批管理经验强、懂技术的社会人才,为城郊设施农业的生产服务。其次要充分运用城郊的地域优势,与市内的农业大专院校的科研单位挂钩协作,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通过聘广泛推广应用膜下滴灌、测土配方施肥、嫁接栽培、水肥药三节、生物农药等技术,探索研究设施栽培高产技术,实现多茬次、多品种、立体式、反季节、延时令栽培。服务机构,来帮助农户更方便的解决设施农业生产方面的问题,更快捷的获得先进的专业技术知识。

在产品和技术方面,还应注意加大国外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和推广力度,广泛推广应用膜下滴灌、嫁接栽培、生物农药等技术,探索研究设施栽培高产技术,实现多茬次、多品种、立体式、反季节、延时令栽培。

2.加强城郊设施农业生产的全程管理

全程管理包括城郊设施农业的产前研发,产中的物化技术服务和产后的产品销售,要实现管理的全面性,综合性,就必须在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成功的管理模式上进一步创新和发展,建立健全的设施农业管理组织机构,建立设施农业协调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制定设施农业的建设和生产标准,分步骤、分阶段对各地区的城郊设施农业进行全封闭式管理,力求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的逐渐完善的同时,提高城郊设施农业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使土地和其他资源都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同时,在产品销售中,还应鼓励发展各种有效的农产品直销形式,其中包括建立配送中心和物流配送,实现间接直销,大型企业、学校、饭店、党政机关等直接与农村蔬菜、林果合作社或生产基地签订合同,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和依靠城市的蔬菜市场或连锁超市与农民合作组织建立直接联系,实现直产直销。

3.创新土地的流转模式

这就需要根据“机制市场化、形式多样化、主体多元化、程序规范化”的要求,依照相关的原则,加快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使土地向农业园区和种养大户集中,使城郊开展设施农业的农户获得更多的土地资源,拓展了设施农业的发展空间。在流转确有困难的地区,应在切实保障农民承包经营权的同时,采取示范辐射、大户带动、以地换地等做法,引导农民流转,有效推进城郊设施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4.依靠多元化金融服务支持其发展

篇5:城郊农业实施方案

招商引资简介

一、项目名称:正安县城郊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区项目

二、建设地点:正安县和溪镇大坎村

三、建设性质:新建

四、建设时间:2013年—2016年

五、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条件:正安作为贵州农业大县,农业特色资源异常丰富。经县委、县政府多年努力,截至2012年,已建成多个特色农产品基地,累计建设茶园18.02万亩(其中白茶5万亩)、方竹笋用林21.4万亩、野木瓜3万亩、核桃7.8万亩,形成了“顶箐方竹笋、天楼野木瓜、长富牛肉干、正安白茶”等知名农特产品品牌。丰富的生态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示范园区规划区域位于和溪镇大坎村,仅距正安县城3公里,园区紧邻S207省道,正在建设的“道瓮”高速公路距该村不足5公里,交通十分便捷,区位优势明显。规划总面积2000亩,辐射带动面积2000亩,目前规划区经过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省农委精品水果基地等项目的实施,农业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果、蔬、药、茶、禽等为主的特色产业已初具规模,以果园采摘、蔬菜种植为一体的休闲、体验乡村观光旅游业已兴起。只要极力打造,通过新型农业设施、推广应用农业新技术、展示新品种以及名特优精品水果、特色蔬菜、花卉、园林苗木等生产与示范等项目建设,便可形成集“现代农业技术种养殖”与“春季赏花、夏季纳凉品茶、食芙蓉江生态鱼、清溪河原生态

观赏游乐”等主题鲜明、地域特色浓厚的综合性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区,成为县城10万居民休闲纳凉胜地。

六、项目建设主要内容及规模:

一是产业建设:建成精品果园2300亩(其中野木瓜300亩),建设白茶园700亩,套作特色蔬菜、药材2000亩,果林立体养殖鸡、鸭年出栏量10000羽,生猪年出栏量2000头,牛年出栏量200头。二是配套休闲观光及基础设施建设:建设观光木桥、山塘、办公阵地、餐饮服务、喷滴灌等配套基础设施。

七、效益预测: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山区休闲观光农业,吸引本县及周边地区市民休闲、体验、观光,发展前景较好。示范园区建成后,前三年产值主要以林下套种蔬菜、发展林下养殖及生猪养殖收入为主。至2016年精品水果基地成林后,主要以水果产值、白茶产值、林下养殖、生猪养殖和游客接待收入为主。预计2013年实现年产值可达1120万元,2014年实现年产值可达1640万,2015年实现产值可达1730万元,2016年及以后每年实现产值可达6430万元。

投资回收期为4年。

八、项目估算:项目总投资3521万元。其中:河道治理、山塘、农耕文化展示厅、喷滴灌设施、旅客食宿接待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961万元;2000亩精品果园、700亩白茶种植、鸡鸭生态养殖等产业建设及配套设施2560万元。

九、合作方式:合资或合作。

十、政策优势:享受正安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投资达1000万元以上还可单独与县人民政府商谈更加优惠的“一企一策”。用水、用电、用地与工业园区同等待遇,农业产业相关项目及国家投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优先、集中实施园区。

十一、招商引资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正安县农牧局联系人:袁体海骆科帝

篇6:城郊农业实施方案

注:肃州区原为县级酒泉市,2002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市设区,是酒泉市政府所在地。全区总面积3386平方公里,现辖15个农村乡镇,20个城市社区,总人口45万,其中城市人口25万,有汉、回、裕固族等15个民族,耕地面积63万亩。2011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50亿元,近五年年均增长28%;工业增加值达到70亿元,年均增长61%;财政收入达到7亿元,年均增长2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6亿元,年均增长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550元,年均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76元,年均增长11%。全区粮、经比例由2011年的44.89:55.11变化为2012年的45.69:54.31,制种面积达到284186亩;各类蔬菜面积(含设施种植)157473亩;全区主要畜禽出栏217.59万头(鸡出栏185.78万只,猪出栏6.62万头,羊出栏21.86万只,牛出栏3.33万头)。今年上半年,为了全面推进“2+2”增收模式,促进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全力推动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组织开展了城郊高效设施农业发展情况专题调研,提出的意见建议在编制《肃州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和出台《建设肃州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指导意见》中得到党委政府的采纳和吸收,并在制定完善措施、推进工作落实方面予以落实。

以“服务城市、富裕农民”为目标,抢抓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机遇,打造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培育壮大规模化设施养殖,大力发展以日光温室、大棚蔬菜、经作制种、新型产业为主的城郊型农业,是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着力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部署。为了大力推进城郊型高效农业设施发展,努力解决发展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和问题,在有关部门的参与配合下,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和有关专门工作人员,采取现场视

察、听取汇报、座谈讨论等形式,对城郊型高效设施农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项调研。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具体调研情况如下: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肃州区立足于自然地理条件、资源禀赋及产业发展基础,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做精第一产业、做强城郊农业、做大优势产业的战略部署,大力实施“1+1、2+2”富民增收工程,特别是今年以来,结合“联村联户、为民富民”和“五个年”活动,把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作为促进城郊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及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加以推进,按照“设施配套,节本高效、统一标准,集中连片”的发展思路和“科技优先、突出效益,行政推动、突出特色、高效实用”的原则,采取“政府规划、部门帮扶、财政补助、政策激励、农民主体”的工作机制,紧紧围绕“日光温室、大棚蔬菜、高效制种、立体种植和标准化设施养殖”五大建设重点,以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抓手,以高新技术组装配套为手段,以提高产品质量效益为突破点,以高效示范园区、示范小区建设为依托,积极发展城郊型高效设施农业,取得了一定成效,归纳起来主要有三方面的显著特点:

(一)蔬菜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在设施农业建设过程中,坚持规模发展、连片落实、重点推进的思路,以示范小区为突破口,狠抓日光温室、大棚

蔬菜种植。截止2012年4月份,已落实日光温室新建面积2030亩,占计划任务的101.5%,其中有机生态无土栽培面积1010亩,预新建百亩以上温室小区21个,日光温室累计面积预计可达3.07万亩。落实塑料大棚面积10113亩,占计划任务的100%,落实百亩以上连片小区43个,在百亩小区落实搭建面积4381亩。预落实蔬菜面积20万亩,比计划任务增加5000亩。建成300万株以上的集约化育苗中心3个,已育蔬菜苗木320万株。目前落实3000元以上的高效田48万亩,其中: 5000元田18万亩,万元田10万亩。培育户均2亩万元田示范乡镇5个,新增2亩万元田示范户1.2万户,整体实现“2+2”目标的示范村将达到50个。

(二)草食畜牧业发展势头良好

按照“建园抓场扩规模、标准养殖提水平”的发展思路,狠抓标准化养殖园区和规模养殖场建设,着力培育高效养殖示范户。至4月份,全区已落实新建人畜分离牛羊标准化养殖园区15个,规模养殖场8个,改扩建标准化养殖小区25个,种羊扩繁场6个。养殖园区已完成水、电、路三通和场地平整,部分乡镇圈舍等主体工程已开工建设。落实万元规模养殖户12075户,其中2万元养殖示范户5028户,100立方以上青贮池350座。一季度,全区畜禽饲养总量达到435万头只,同比增加16.6万头只,出栏166万头只,与上年同期持平。其中:肉牛存栏8.3万头,出栏2.85万头,同比分别增加0.54万头和0.13万头;羊存栏74.7万只,出

栏18.6万只,同比分别增加2.8万只和0.15万只。改良生猪5500头,补栏6300头;补栏羔羊27万只,调引基础母羊2160只、冻配牛1.63万头,下达的600只种公羊调引任务已全部落实到村组农户,正在寻找羊源,考查价格,组织调引。

(三)科技示范园区辐射带动作用明显

以示范园区建设作为推广农业实用技术的重要平台,以重大科技项目为依托,以科技培训为先导,通过集成推广各类增产增效措施,有效发挥了科技园区示范推动作用,提高了设施农业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达到67%。全区共建成市级以上农业科技示范园区12个,其中:国家级园区1个,市级园区5个,区级园区6个,目前已全部完成方案制定、育苗、基础设施建设等前期准备工作。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设施农业重建轻管,效益发挥还不够充分。2012年,全区以日光温室、塑料大棚为主的设施面积已发展到4万亩以上,设施蔬菜已成为城郊农民致富增收的主要方式,但据调查,全区近1万亩设施面积效益没有发挥出来。在日光温室上,由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打建的温室存在基础设施简陋、条件落后、保温性能差等缺点,提升改造难度较大,效益发挥较差,另外,经营分散,没有销售优势也是导致效益较低的主要原因;塑料大棚近年发展较快,但由于存在重建轻管、盲目生产的原因,没有真正发挥出“春提早、秋延后” 的种植效益;城郊养殖小区,存在有“区”无畜的现象,部分农户以修建养殖小区的名义圈地,只修围墙,不修圈舍,有改变用途之嫌。

2、设施农业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发展速度缓慢。近年来,由于原材料及人工因素的影响,设施农业投资越来越大,资金回笼周期较长,农户打建温室的积极性不高。目前,全区日光温室的发展模式已经由一家一户的个人行为转变为集体打建、承包经营的种植特点,尽管政府积极向上争取扶持资金,只能是杯水车薪。新建的几处高标准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日光温室,全由乡村两级筹集资金建设,每座温室成本价6-7万,不含园区基础设施投入,现每座温棚已给农户补贴到1.3万元,但农户还是感到投入资金较大,难以承受,积极性不高,园区发展速度缓慢。

3、非耕地设施农业取得突破性进展,但潜在的困难和问题诸多。经过多年的发展,非耕地日光温室建设已经成为全区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在国内设施农业无土栽培发展中影响深远。目前,从银达镇六分村非耕地高效设施农业科技示范园、总寨镇沙河千亩非耕地有机生态无土栽培科技示范园和西洞镇罗马村非耕地日光温室有机生态无土栽培示范园等三个大型的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情况来看,各乡镇通过多渠道融资,使园区建设已初具规模,但已建的温棚谁来经营,成为困难。乡镇虽然出台诸多优惠政策,放低门槛来吸引农户经营,但租赁难度大,租费低,难以收回成本,租

费增加,农户种植积极性不高,目前部分温棚暂时只能压给乡村组干部来经营,直接影响园区工作推进力度。

4、设施农业集约化经营水平低,运行管理机制不够完善。为了提高设施农业集约化经营水平,已引导乡村成立了20多个专业合作组织,目前只有少部分专业合作社开展科技服务工作,大部分专业合作组织作用发挥不够明显,产销组织化程度低,并且面临名存实亡的窘境。另外,土地流转问题已经成为影响设施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在耕地区内规划建设集中连片的专业化种植小区,由于土地的权属和使用问题,成为困扰设施农业建设规划的重要因素,为解决这一问题,部分乡镇采取政府出资向农户租入土地,进行规模化布局、集中开发,这无形中提高了设施农业建设成本,增加了区、乡两级政府及村委会资金投入负担。

5、农业技术力量薄弱,基层专业技术人员短缺。设施农业是一项高科技、高投入的农业栽培方式,在技术方面要求较高。目前,虽然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区乡两级基层技术服务体系,但存在区级技术人员少,乡级技术人员专业性不高等原因,加之技术水平高、指导能力强的技术人员少,特别是能够投入生产一线进行指导的技术人员短缺,严重制约着设施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和效益的提升,加之农村年轻劳力向城市转化,现有的劳力均处于年龄偏大,接受新知识能力弱,新品种和新技术在农户中推广还有一定的难度。

三、对策及意见建议

1、以现代农业发展理念引领示范园区建设,加快设施农业发展。立足我区建设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有利时机,突出区域特色,合理布局产业基地,以城郊农业示范园区突出试验示范展示功能,布局建设非耕地设施反季节精细菌菜、特色高效经济作物制种、牛羊标准化养殖、精细蔬菜生产、农产品加工等五大类示范区,促进沿山形成杂交玉米制种和肉牛肉羊产业基地,中北部形成特色高效制种产业和优质蔬菜产业基地,防止设施农业分散化、一般化的倾向。着力培育独具特色的产品优势,扩大特色产品规模,强力推动设施农业特色化、规模化、园区化发展,加速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高效设施农业。

2、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加快多元投入设施农业新格局。积极向国家、省市争取现代设施农业扶持补贴力度,减轻乡村资金投入压力;不断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鼓励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引导农户通过土地转包、出租、入股等形式参与示范园区建设,促进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对现有的二代温室效益低的小区给予政策扶持,加大提升改造力度,增强农民经营的积极性,使温室小区种植效益最大化;引导和鼓励省内外企业通过直接投资、租赁经营、参股经营等多种方式,进入设施农业发展领域,形成多元投入的新格局。

3、加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为设施农业发展提供坚强

上一篇:90后伤感句子下一篇:风险控制部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