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案一体导学案教学实践工作总结与反思

2024-04-29

三案一体导学案教学实践工作总结与反思(精选7篇)

篇1:三案一体导学案教学实践工作总结与反思

三案一体导学案教学实践工作总结与反思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策略是“以学生为本”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理念的树立,最终成效不是教师教了什么,而是学生学会了什么,所以课堂教学理所当然地要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我校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我校学生实际情况,为了大面积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更好的促进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出了尝试“教案学案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三案一体”指预习案、导学案、巩学案合一,其中供学生使用的是预习案和巩学案,导学案只是教师备课用的方案。“三案一体”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利用学生的心理本能,通过小组交流、互动探究及自我展示以激活其思维,满足其表现欲和成功欲。学校各年级课堂教学全面实施“三案一体”教学模式已经多年,采取了4个步骤:试验→研讨→推广→总结。全体教师认真学习这一模式的具体内容和精神实质,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大胆实践,积极研讨,勇于探索,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这一模式促使学生通过学案的引导,以备课的态度去自学、去思考。学生为讲而备,为展示而学,变被动为主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教案学案一体化”的教学突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把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师生合作机制引进教学过程,使教学结构发生质的变化,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下面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这种教学模式实施以来我的心得:

一、从教学方式上看,学案教学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

1、学案的编制为课堂教学设计了明确的方法流程,老师上课是按学案设计的几个环节规范而有序地进行。我们的教学是以课前自学,根据学案提供的方法和点拨去阅读课本的,做到自主读书,自主解疑,自主提出疑问。在自学的过程中学生对新知识有了一个总体的把握,对自已困惑的问题,经过预习这个环节,他们自己就找出了文中的重点和难点,这样听课的时候,对重难点的突破很有帮助。

2、课上实现小组合作、交流讨论,这时要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做到培优辅差带中等的目的。这就要有一个优秀的小组长,培养和锻炼小组长的自主能力,把自已的知识传送给其他的同学,也就是说一般性的疑难问题,可以在小组的交流争论中得到解决。无法解决的问题,由老师辅导点拨。

3、教师对学生的辅导点拨非常的重要,教师要成为学习讨论中的一员,要参与到学生学习之中。学生在自学讨论时,教师可以在课间巡视中深入学生,对个别学生或小学给予适当的指点帮助。

二、实施教学案一体化学生的变化。

1、我觉得学案教学最大的收获就是收获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不再是老师的一言堂,学生真正的参与到了学习中来。以前总是感觉课堂有些沉闷,课堂往往是老师和几个优秀学生的表演场,举手回答问题的总是那几个学生,其他学生像看表演一样。在学案教学中,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了学习中来,课堂真正成了每一个学生的课堂,老师是引导者。特别是部分差生,从一个旁观者成了学习的参与者,并能代表小组发言,给了他们一个展示的机会。其实,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欲望,当这部分学生也参与进了学习中来,课堂气氛就更活跃了。防止了教学过程中的两级分化过于严重的现象。

2、学案给了学生一个路标,让学生知道要往哪里去。学生看了学案就知道这节课该把握什么内容,并且知道应该怎么去学,这样学习效率也就提高了。

三、学案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提高了。

1、每一份学案都凝聚了集体的智慧,是我们老师集体备课的结晶。

2、学案中设置的问题富有启发性,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领悟知识的奥妙。在学案编写过程中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1)、学案的编写设计要与学生的自学探究统一同步。

(2)、学案的题例设计必须少而精。

(3)、学案必须收回来教师进行抽批。学案学习是个过程,教师抽批可以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情况,作针对性指导。

四、学案教学中的一些困惑。

1、在学案教学中,有些学生没有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很多学生还依赖教师的“讲”,没有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质疑能力差,提不出问题或提出的问题质量不高,这就需要教师去科学的指导。

2、使用教学案,学生的每一科都得提前发学案,这样学生自主学习的科目多,时间也应该多,所以我希望能实现除了卡片式作业以外零作业,不然再科科有很多作业的情况下,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时间长了学案效果就会打折,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就会受挫,会失去兴趣和主动性。

篇2:三案一体导学案教学实践工作总结与反思

宜春五中王隆裕

【内容摘要】为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现质量提升方式的根本转变,全面落实市教学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分析存在问题,制定破解方略,强化工作落实。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以及积极打造“自主、互助学习型”型课堂生态的远景,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已刻不容缓,势在必行,实行“导学案”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初中语文运用导学案教学反思

为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现质量提升方式的根本转变,全面落实市教学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分析存在问题,制定破解方略,强化工作落实。学校2010年9月成立了课堂教学改进研究领导小组,校长胡其生率先垂范,以自己的行动影响和带动教师;挤出经费,派多名教师先后到宁达、杜郎口学习先进经验,回来后先临摹、再创新。积极上研究课、观摩课。根据“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要求,通过汇集教师集体智慧,构建了“二惟、四步、三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我们初初中部作为开路先锋,首先实行“导学案”教学,为真正实现“高效课堂”做最初的尝试。

一、转变观念,构建高效课堂

所谓“万事开头难”,在实行“学案导学”之初,所有的领导老师都只能一路摸索前行。通过吸收宁达、杜郎口中学成功经验并结合我校实际,教学领导制订了符合我们学生学情的“构建高效课堂实施计划”,并将学案的设计分为学习目标、预习导学、展示交流、反思测评、巩固拓展五部分,同时结合“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的思想,为我们实施导学案教学提供具体的理论服务。

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导学案教学”便在我们学校有声有色的开展起来。而在学案使用过程中,多位教师由学校组织到宁达、杜郎口、杨思中学学习,并将自己的收获以导学案教学的方式全部展示给我们,使我们对学案教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而我们语文组在学习之后,为切实提高课堂效率,根据语文学科特点,将我们的改革重点确定为:紧抓课堂,向45分钟要效率。

课堂教学是关系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在语文课上实施学案教学,我们的原则是:以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促使课堂高效为目标,重点改革课堂教学结构,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教学活动,营造师生、生生互动的开放性课堂,充分利用45分钟,消化所学新知识,在做到“堂堂清”的同时基本完成“天天清”任务。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搞好集体备课,形成高质量导学案。

1、学案编写:每周设一固定教研时间,组内两位成员轮流主备导学案并形成初稿,集体备课时两人本着“统一教学目标、统一重难点、统一教学过程、统一检测题”的原则,共同探讨,相互补充,形成定稿,在教学中同步应用。

2、学案设计:根据语文学科特点,在设计过程中主要从两个部分来提高教学效率。

一是精彩导入提高兴趣。

兴趣是一剂良药,足以医好学生的厌学之症。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新课内容的巧妙导入,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能动性,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有效提高课堂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如何做到成功地导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就是:

1、课件导学:一堂课的开场白很重要,有经验的教师往往用个性化的语言导入,相机引入课件。用多媒体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可以创造与学习相关的教学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对于活泼好动的初中学生更为适宜。

2、提问导入:学生在上课的注意力往往受到无关刺激的干扰,造成注意力分散,其注意力维持时间也不持久。教师如运用精彩的导入,有利于把学生的注意力从课前的某个对象转移到课堂上来。老师在导入的时候可以设计几个与教学有关的问题,学生能明确这一节课的学习目标,逐渐的使学习需要转化为学习动机,并且能有意识的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注意力和学习。如教学《看云识天气》时,可以这样导入:天气与我们人类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其中云就可以帮我们识别天气的变化,那么云是怎样帮我们识别天气的变化的呢?这样问题一提出来,自然而然的,学生在转移注意力的同时也注意到了老师提的问题,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与学习重点,在听讲的时候也能做到有的放矢了。

3、作者简介导入:中学课本里,有一部分的课文是一些有名的作家的作品,对于这类的课文,我们可以通过对作者的简介来对课

文进行导入。如学习《生命生命》这篇课文时,我们可以先向学生介绍一下这篇文章的作者杏林子,这位女作家12岁的时候就染上了类风湿关节炎,后来病情还恶化了,可是她并没有放弃自己,还是忍着病痛,写了四十多个剧本和许多散文。像这样的一位作家,她对生命肯定有异与我们的,通过对作者做了这样的介绍,学生就不难理解作者为什么能如此强烈地呼喊出“生命,生命”了。又比如说,在学习居里夫人写的《我的信念》这篇课文时,我们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来对课文进行导入。运用这种方法来导入,往往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

4、审题解题导入:有些课文的标题就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课文的内容,这些课文我们不妨先让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对于自己提出的问题,让他们先通过自己看课文,看看课文里有没有他们提出来的问题的答案。如我在教《山中访友》这篇课文时,我首先就对学生说,你们看到这个题目,你们会提出什么问题呢?大部分的学生都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作者到山中访问什么朋友呢?看到学生有了这个问题以后,我就让学生先不要看课文,先想想如果你是作者,你会写你到山中访问什么朋友呢?然后才让学生去看课文,看看作者和你们想的一不一样,这样学生很快的就进入到课文中去了,对课文的内容也更容易把握了。

5、以情导入: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学时,注重以情感感人,用情意盎然的导语导入新课,能感染学生,让学生产生共鸣,从而产生学习动机。如教学《散步》这篇课文时,我们可以这样来导入:一家人散步是很平常的事情,然而这平常的小事,却能体现出一家人的浓浓亲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散步》,看看课文里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动人的故事,这样以情入情,学生的情感也得到了熏陶,学习的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6、故事导入:可以说很多的童话故事和神话故事都是陪伴着我们成长的,像《白雪公主》、《丑小鸭》、《宝莲灯》......这些都是家喻户晓的故事,而在我们初中的教材当中也有很多这种类型的文章,如《皇帝的新装》、《女娲造人》......我们在讲这些课文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先来讲讲他们所知道的童话故事和神话故事,因为学生能够讲出来的,绝大部份都是他们所喜欢的,这样他们的兴趣一下子就来了,这样讲起课文来就更轻松、更容易了。

二是引导学生“在做中学”。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或用眼睛看科学。”因此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科学,在教学过程中,最好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既有经验及社会实践为基础展开,创设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让学生在“动手写”、“动口说”、“动脑思考”等一系列的活动中体验、感悟,乃至发现和解决问题。例如 ,在教授《孔乙己》时,学生产生了很多阅读障碍,我针对实际提炼出了两个问题:①为何说“孔乙己是站着喝酒穿长衫的唯一的人”?②你是如何理解“孔乙己是这样使人快乐,但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这句话的?第一问使学生意识到孔乙己既生活窘迫又竭力维护读书人体面的尴尬处境,而且这两点在下文多次照应、点染,在孔乙己出场伊始就勾勒出他的个性轮廓;后一问让学生明了孔乙己是一个可笑可悲的失意人,一个受人嘲讽、可有可无的多余人。这两个问题都是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得以落实,都提纲挈领足以使我们更深切地理解孔乙己的悲剧命运。这样提问,既能牵一发而动全身,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完整的认识,又能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既抓到了学生的好奇心理,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洋思中学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在课堂上要尽量做到三不讲即学生会的不讲,不是重点的不讲,过于难的不讲。到底哪些知识学生可以自主学会,哪些知识需要老师指导呢?针对这一问题,我们结合导学案设计,把新授内容分为两部分——根据自学提纲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困难问题精讲点拨。首先,老师通过精彩导入创设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问题情境的提出要有针对性,要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习过程变成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然后结合老师设计的自学提纲,认真阅读课文找出自己能解决的和不能解决的问题,在学习小组内进行集中讨论、分析解决问题,使学生的认识得到逐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后不能解决的问题反馈上来,老师在就这些问题进行精讲点拨。在老师点拨过程中要充分启发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来解决存在的疑难点,对同一问题认识有争议时,可以让学生各自阐述自己的观点,然后由大家评判比较,从中选出最优的答案。这样通过比较分析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解决后及时的进行基础训练,以检测学生理解掌握的情况,对于检测中暴露出的问题再进行及时更正,以努力确保每节课都能做到“堂堂清”。

二、存在的问题及困惑

“构建高效课堂”及“导学案教学”在我校实行已有将近一年多的时间,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初见成效,但在学案的使用过程中,我们仍有许多困惑及无法解决的问题存在。如,实行“学案教学”与学生的管理存在一定的矛盾。因为本校学生的学情是:不同的学生知识水平及认知能力相差较大,如果统一实行一个导学案,必将“顾此失彼”,如果设计层次偏低,能力较强者就容易产生厌烦情绪;如果设计层次偏高,能力较差者就容易厌学、弃学,最终造成课堂教学无法统一进行,统一管理。针对这一情况,我们也尝试了分组教学,但运用起来并不是很理想,不能完全按照预期设想有序进行,甚至会占用较长时间,导致课堂训练无法当堂完成,也就不能真正做到“堂堂清”。另外,我们认为对于语文这门基础学科来说,如果有足够的条件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加入朗读竞赛、课本剧表演、辩论赛、多媒体,会使教学设计变得更加精彩,同时也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兴趣,为构建高效课堂做出积极的贡献。

所以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还希望得到各位领导老师的指导与帮助,以促使我们语文教学向达成“构建高效课堂”这一目标快速行进。

【参考文献】

(1)宜春五中“二惟四步三查”高效课堂模式解读

(2)“学案导学式”教学探究∕孙晓红.《信息技术教育》,2007年第7期。

(3)浅谈“学案导学——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实施∕张秀芬.《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年第2期。

篇3:三案一体导学案教学实践工作总结与反思

本文根据宝应县中学“三案一体化”导学案教学的有关规定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 对“三案一体化”导学案教学法的实施与反思作一简单分析。

一“三案一体化”导学案与传统教案的区别

传统教案是教师自己编制供自己使用的课堂教学“施工图”, 其出发点是以有利于教师的“教”为目的的, 它的侧重点和着眼点是教师“讲什么”“怎么讲”, 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 往往容易忽视学生的主体性, 这是传统课堂“填鸭式”教学方式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与传统教案不同, “三案一体化”导学案集导案、学案、测案、三案于一体, 并因而得名, 它是传统教案的升级版, 既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向盘”, 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路标图”, 其出发点是以学生的“学”为目的, 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是让学生明确“学什么”“怎样学”和“学到什么程度”, 即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 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习得能力, 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 它按照学生的学习过程设计, 将学习的重心前移, 充分体现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 在先学后教的基础上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导学案”代替“教案”, 不单单是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不同, 更是教育教学观念的变化与进步, 它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这一“双主”理念, 彻底颠覆了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与学生之间单向的不平等的“授受”关系, 而使教师和学生成为平等互动的一起学习的伙伴。

二“三案一体化”导学案的编制原则

导学案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教育教学过程能否顺利, 进行关系到教育教学计划能否按时完成、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能否得到有效保障。要确保导学案的编制质量, 必须遵循“四性”原则:

1. 课时性原则

有些章节的内容只用一课时不能完成, 教师需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分课时编写导学案, 使学生的每一节课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能有计划地完成学习任务, 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 主体性原则

通过导学案的使用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 激励人人参与的热情, 提高人人参与的能力, 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3. 探索性原则

把将要学习、掌握的知识点设计转化为具有一定探索性的问题, 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释疑, 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的精神。设计自主探究问题时须注意“三度”:一要适度, 既要注意“量”的适度, 问题的设置不能过多;也要注意“质”的适度, 即问题的设置要紧扣教学的重难点, 做到难易适中。二要多角度, 引导学生多角度、多途径地分析、领会材料, 使设置的问题既新颖又富有启发性。三要有梯度, 即要具有层次性, 要步步推进, 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地引向求知的新高度。

4. 方法性原则

导学案中应体现教师必要的指导和要求, 教师既要有对学习内容的指导与要求, 又要有对学习方法的指导与要求, 要让学生用已学的方法去解决新问题。

三“三案一体化”导学案的使用流程

“三案一体化”导学案的使用分课前预习自学、课中合作展示、课后反思提高三个阶段。

1. 课前:制定学案, 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和自学

教师应该综合考虑所教班级的学生情况﹑教学内容﹑新课程标准和高考考试说明的要求等来制定导学案。在正式上课前把导学案发给学生, 要求学生预习课本、通研学案、了解新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重难点, 理清简要学习流程、完成学案部分内容, 在此基础上整理新发现, 提出新问题。

2. 课中:合作学习, 指导学生讨论、探究、展示

第一, 目标解读。目标就是预期, 是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通过目标解读, 要使学生明确掌握什么和掌握到什么程度, 做到有的放矢, 这样可以大大增加学习的目的性和有效性。

第二, 预习交流。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 组成有6~8名组员的若干学习小组, 组内成员相向而坐。每一学习小组设学科组长一名。目标解读后, 各组同学在组内互相交流预习阶段的问题, 教师可监控各个小组的交流情况, 并且对学生遇到的困难给予协助解决。组长组织学生学习并对本组同学的由代表性的观点进行整合, 形成结论。这一阶段, 教学真正实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氛围, 从而体现学生亲身体验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

第三, 分组展示。在预习交流的基础上, 每组推荐一名同学在全班展示本组同学的学习成果并解答同学们的疑问。教师要求每位同学都要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 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对不同看法应该提出质疑, 但不能冷嘲热讽。分组展示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立场, 这是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变。

第四, 质疑点拨:这一阶段, 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讨论、展示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 进行精讲点拨, 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 领会方法, 提高思维水平和表达能力。

第五, 达标检测。教师收集一些典型试题, 包括原创试题﹑模拟试题当堂检测, 巩固新知识。这一阶段的学习要强调学生对新学知识的迁移与应用, 检验对知识、方法的掌握程度, 要求当堂训练。

第六, 总结延伸。教师可以通过板书提纲来帮助学生建立本节课的知识体系, 引导学生建立新旧知识联系, 提高其学习概括、整合的能力, 体验收获与反思的快乐。

3. 课后:积累提升, 指导学生归纳、反思、纠错

为了使学生的学习进一步深入, 实现教学内容的再创造,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课堂探究活动结束后, 教师要求学生独立、限时完成课外训练, 用双色笔修改导学案、记录错题, 为以后的复习积累资料。

四“三案一体化”导学案使用反思

1.“三案一体化”导学案教学的优势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 “三案一体化”导学案教学具有明显的优势, 主要体现为以下“四个有利于”:

第一, 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导学案”是改革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学生根据“导学案”进行预习, 目标明确、步骤清晰, 可以避免预习的盲目性, 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学习方法, 形成学习习惯, 提高学习能力。

第二, 有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通过预习, 学生有了认知冲突, 教与学都有了明确的方向, 教师只是有重点地帮助学生解决疑点, 而不是面面俱到, 可以把大量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 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对问题的理解和深化上, 增加了学习的针对性, 大大地提高了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第三, 有利于减轻学生课外负担。“导学案”在导学和助学上的作用大, 大部分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在课堂内消化、理解、巩固和提高, 很多思维训练和练习都能在课堂上完成, 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第四, 有利于教学相长。由于学生的多样性、发展性和不确定性, 在合作展示时学生可能会提出一些新的问题, 甚至是一些教师没有考虑到的问题, 对这些问题的收集、研究与讲解, 可以有利于促进教学相长。

2.“三案一体化”导学案的不足

导学案的教学方法在实践中的确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但是反思教学实践, 还有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第一, 由于教师本身存在个体差异和对导学案的认知差异, 导致在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上存在“三多三少”的问题。在结构上, 形式多作用少;在内容上, 知识多方法少;在操作上, 要求多落实少。

第二, 学生参与度两极分化。不少学困生或因知识欠缺, 或因心理自卑, 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错误的想法, 在交流展示环节往往保持沉默, 只是一味地听别人发言, 展示的机会总是被几个尖子生垄断。而对于那些自觉性不足的学生来说, 简直是把交流展示环节当成了一个合理地说废话的机会, 说话不少却什么也没有学到, 长此以往,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分化日趋严重,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还有待于探索和研究。

总之, 导学案教学法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灌、学生装”的费时低效的教法, 有效地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升, 可以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化解教与学的矛盾, 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责任编辑:李锦雯]

摘要:为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选择适当的新的教学模式, 为此, 笔者运用了“三案一体化”导学案的教学方法, 并取得了初步效果。

篇4:运用导学案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预习导学”内容要能够充分引导学生“先学”。

预习导学是要求学生根据学案中的学习目标、導学问题、学习方法,独立自主学习教材并完成相应的练习。学生在学案导学的引领下自学教材,独立思考、探究,尝试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同化”教材知识,通过“自奋其力”达到“自致其知”。但大部分学生由于学习习惯、态度、自学能力等影响,自学时并未仔细研读教材、深入思考,而是粗略的浏览、解答或借助资料、网络查找答案。这种假学现象在课堂上教师被蒙蔽,忽略了对一些基本知识点的点拨,影响学习效果。因此,在使用导学案时一定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方法,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和技巧,逐步语规范言表述,养成书写工整、独立思考的习惯。正如魏书生老师说:“学生一旦养成了这种良好的习惯,就像冲破重重阻力进入空间轨道的飞行器,基本可以靠惯性自行运转了。”

二、预习设计要有层次性,要以提高自学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前提。

导学案题目设置不能太简单,否则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提高;也不能太难,不然会挫伤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时间久了会厌烦,甚至不做。如:“给加点字注音、解释加点字词意思、查资料了解作者”等之类的题目设计太简单,不利于引导学生熟读文本,有效把握课文内容,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述能力。教师应该设计一些有关课文内容理解的问题,例如:熟读课文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本文内容及中心,或谈谈你读了这篇文章的感悟(或收获),文章标题如何理解等问题。深层次的问题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分析、判断、概括、表达等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教师也能够掌握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为课堂高效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师要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语文教学观,课堂一定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对教师而言就意味着要把“课堂”变为“学堂”。 运用导学案教学最大的特征就是让学生真正成为主人,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和创新空间,切实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做到:

1、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自主的环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要平等教学,用自己的热诚帮助学生、爱护学生,用实际行动感化学生,绝不能因为学习成绩的好坏而歧视学生。

2、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只有用你精湛的教学技艺 让学生真正喜欢你,喜欢听你的课。如一手好字,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 ,厚重扎实的语文功底等,让学生对你产生敬佩、感叹,然后去模仿。达到“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3、让学生自己获得实践与经验。实践与经验得来的知识才是最难忘却的,也是最易把握理解、并能付之应用的。例如:课堂上处理预习内容时,教师不能越俎代庖,直接告诉答案,而应该通过广泛交流发现问题、启发思考、点拨引导,进而解疑答惑 ,自主学习、交流汇报、探究发现自然贯通,实现了“内化”过程的高效,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4、享受成功,激发兴趣。及时有效的对学生的发现、收获、交流探索予以肯定,使他们感受成功,享受成功的快乐,即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挑战困难的勇气,更能激发特你们学习的兴趣,这是高效课堂之所以高效的关键。

四、课堂检测一定要紧扣教学的重难点设计,形式要多样化。

课堂检测是考量师生交互行为结果的一种有效形式,是课堂绩效最终体现。检测题一定要体现目标,学生在完成的过程中就会明确这堂课学习了什么,这类知识怎样去解答应用。如果题目设计粗制滥造,则会背离高效课堂的初衷,高耗低效。同时导学检测题形式不宜单一呆板,形式要灵活多样,有梯度,可以是片断练习,可以是演讲,可以是口头表达,可以是欣赏画面,可以是几个人一组的小活动等。根据课文重点不拘一格,既激发学生的兴趣,亦可达到检测的目的。

总之,导学案的设计和使用,教师一定要树立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巧妙引导,趣味设计。那么语文课就会充满活力,课堂就会成为学生乐学好学、展示自我的舞台,语文课就会充满生命的涌动,导学案也才能大放异彩。

篇5:三案一体导学案教学实践工作总结与反思

摘要:为解决好初高中政治教学的衔接和大力提高课堂效率,我们实践运用了“导学案教学”的方法,即编写导学案——运用学案导学——讨论释疑——总结反思,现把一学期的实践作一总结与反思,为形成更有效的政治教学模式提供探索。

关键词:导学案 高一政治 实践 反思

一、问题的提出

高一学习是初中阶段向高中阶段学习转换和衔接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于以后的学习将有重要的影响。而作为高中政治,它与初中

政治无论在学习内容、难度和考试方法上都有很大区别。另外,长期以来,政治教学都陷入“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热情低,课堂效率低下,考试成绩差。如何让学生顺利完成初高中政治学习的过渡,提高课堂的效率,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所得,减轻课后补课的负担,成为了我们高一政治老师一直都苦恼的问题。

恰逢广东教育学院周峰教授来我校讲学,介绍了江苏省洋思中学的成功教学经验。在周教授的启发下,我们科组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决心在高一政治中实践导导学案教学的方法,寻找适合政治课教学的有效模式。

二、实践过程

我们以《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一课为切入口,实践新的教学方法。现把教学过程作一总结:

(一)编写导学案

1、标明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是一堂课教学的出发点、是教学过程的路标和教学检测的标准,教师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依据,教师确定的问题应该使学生感到就是他们本人的问题。在这课,学习目标就表明为:

一、学习目标

(1)知道我国人民是如何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的;

(2)知道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和职权

(3)了解了人大代表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

(4)认识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设置问题,列出导学提纲

心理学强调“问题即思维”,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我们努力把教学变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改变教师把真理、结论直接“奉献”给学生的做法,努力做到质疑而导其思。

例如,在这框题中,就列出了如下提纲:

二、主干知识

一、我国宪法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但是我国有13亿人口,人口众多,地域辽阔,人民如何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呢?

二、人民代表大会是一个怎样性质的机构?它怎么组成?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①性质:

②地位:

③与其他机关的关系:

④职权**:

⑤常设机关:

⑥常设机关的作用: 地方各级人大

①地位:

②作用:

三、人大代表——肩负着人民的重托

1、人大代表的法律地位:、产生方式和任期:、人大代表的权利:

4、人大代表的义务:

5、人大代表与人民的关系

学生对照提纲阅读教材、整理概括,通过预习能在整体上了解所学内容,并对所学内容的有一粗浅的、感性的了解,为进一步的理性学习作好知识上的铺垫。

3、设计针对性练习和课堂练习

学习是为了运用,针对性练习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练习的内容应围绕“导学案”的学习目标、突出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学生学习可能存在的疑点、反映社会热点,然后把不同的知识点转化为形成性的练习思考题。“题型”的选择应根据对不同知识点的不同能级要求合理设计、恰当安排,对能级要求低的问题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以帮助学生鉴别、识记,对理解运用的知识点可设计辨析题、分析说明题,引导学生在思辨、分析问题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主干知识针对性训练

一、我国宪法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但是我国有13亿人口,人口众多,地域辽阔,人民如何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呢?

二、人民代表大会是一个怎样性质的机构?它怎么组成?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①性质:

②地位:

③与其他机关的关系:

④职权**:

⑤常设机关:

⑥常设机关的作用: 地方各级人大

①地位:

②作用:

三、人大代表——肩负着人民的重托

1、人大代表的法律地位:、产生方式和任期:、人大代表的权利:

4、人大代表的义务:

5、人大代表与人民的关系近年来我国颁布实施的法律,大约有90%是由全国人大委员会制定和审议通过的,全国人大常委会()A、是另一个具有独立地位的国家立法机关B、具有与全国人大平等的法律地位C、在法律地位上低于全国人大D、在法律地位上高于全国人大

今年初,江西省寻乌县人大代表在参加县人代会时提出“关于扩大县有线电视收视覆盖面的议案”。该县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这一议案,及时督促政府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通过县人大常委会对该议案的认真跟踪督查,目前,该县有线电视网已遍布全县15个乡镇,使该县80%以上的老百姓都能收看到县有线电视台的节目。根据材料回答2—3题

2、这体现了人民代表具有()A、质询权 B、监督权 C、发言、表决免责权 D、提案权

3、材料也体现了我国的人民代表

大会的宗旨是()A、为人民服务 B、民主集中制 C、实事求是 D、维护国家的权力

课堂练习: 1、2011年3月5日举行的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一府两院”的工作报告。这表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级机关的关系是:

A 互相监督、分工合作关系 B 监督与被监督关系 C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的关系 D立法机关与司法机关的关系

2、一位人大代表说得好:“每个人都要尊重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作为人民代表,不能只是张张口、举举手。”这位代表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他认识到人民代表应该

A履行政府赋予的权利和义务 B直接行使立法权和监督权 C直接行使国家最高权力 D履行宪法赋予的权利和义务

3、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人大自1996年以来,每逢双月的10日,全区

237名区级以上人大代表,以代表小组为单位统一组织展开活动,围绕现实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视察、调查、评议等活动,了解社情民意,为群众办实事。“代表活动日”开展的有形有色。这说明:

A人民代表行使国家职能 B人民代表大会密切同人民群众的关系 C 人民代表享有特殊的公民权利 D了解社情民意是人民代表的权利

4、浙江义务全国人大代表为了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更好地履行代表职责,主动通过电视台打广告向选民征集议案。这位代表的做法

①依法创造性地履行了人大代表的义务 ②有利于进一步密切人大代表与选民的关系③表明人大代表的权利不断增强 ④有利于人大代表更好地行使宪法合法律赋予的权利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2011年3月5日至3月16日,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北京开幕,这次会议的主要议程是: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查和批准计划报告、预算报告,审议并表决通过了《物权法》《企业所得税法》,听取和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材料中人大的主要议程体现了我国怎样的政治制度?

(2)这一种种制度在材料中是怎样体现的?

(二)导学案的运用

1、“导学”与自学

“导学案”编写好后提前12天发给学生,要求学生根据“导学案”的要求初步阅读教材,并对学生阅读应作三点指导。一是要求学生读书要快、要尽量节省时间;二是要求学生在读书中找出的知识点或问题答案要准,并在书本上钩划出来,在“导学案”上填出来;三是边阅读,边思考,找出疑点,作好记号或

记录。在学生初步感知教材的基础上对形成性练习作初步尝试,做到动眼、动脑、动手。为了保证导学案的有效运用,教师应对课前预习的情况进行检查,并作适当的激励。同时通过检查,教师还对学生的模糊点有所了解,上课时可以进行针对讲解,提高学习的效率。例如在该框题中,通过对导学案的检查,就发现学生对“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地位和职权”还相当模糊,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就有目的地增加了对应材料,供学生分析。

2、师生共学

完成上述自学指导工作后,师生之间已有沟通的共同基础,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在教师的点拨和在“导学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的过程。但值得注意的事,学生完成了自学并不等于教学的完成,而恰恰是教学的开始,这时的教学应该更有针对性,更有深度和广度,否则,教学留于知识的重复讲解,将使学生失去兴趣,弄巧成拙。

这个框题的教学,教师就依据“导学案”中的主干知识框架,用提问的方式把知识要点过一遍,并运用针对性练习把练这一环节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讲练结合,通过提问、讨论、辨析、点拨和训练,使学生在探讨解决一个个问题中进一步理解知识、学会方法、提高能力。

另外,在课程设计中,教师还有意识地穿插结合本地实际的时政要闻设置问题,充实课堂,明辨知识。例如,在学习“地方人大的地位和职权”的时候,教师就播放了“东莞市第十四届人大”的视频录像,让学生讨论分析,地方人大的地位、职权等,深化了课本知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实践结果与反思

通过学案导学教学,课堂的效率被大大提高,学生能看见自己学了什么,学会了什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另外,大部分基本知识在课堂上就能充分掌握,在平时的月考中,学生不

需要特别的记忆,就能把基础题回答完整。实践证明,本人所教班级,在学校几次的考试中,班级成绩都优于其它平行班。

通过实践,我们认为导学案的教学法是有效的,现把它的意义总结如下:

1、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真正的学习是在学生走进课堂之前和在学生走出课堂之后的后续学习。“导学案”是改革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学生根据“导学案”进行预习,目标步骤清晰,可以避免预习的盲目性,尤其对学习习惯不好的同学,他们没有预习的习惯,更不知道如何预习,有了“导学案”他们可以根据”导学案”逐条看书,初步理清教材内容,记录预习中的问题,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这对处于转型学习期的高一学生来说,尤其有效。

2、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通过预习学生有了认知冲突,教与学都有了明确的方向,教师只是有重点地帮助学生解决疑点,而不是面面俱到,可以把大量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导学案”提纲充分展现课堂的学习任务和课堂知识结构,学生对照“导学案”,只须作适当的记录,节省了大量板书的时间和学生作课堂笔记的时间,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对问题的理解和深化上。

3、便于复习

将若干个“导学案”集中起来,就是一份很不错的复习资料,简明扼要提纲挈领,同时可以帮助学生再现学习情景,提高复习的效果。

4、减轻课外负担

“导学案”在导学和助学上的作用大,大部分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在课堂内消化、理解、巩固和提高,很多思维训练和练习都能在课堂上完成,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5、教学相长

学生在自学时可能提出一些问题,提出一些新的想法,甚至是一些教师没有考虑到的问题,课前收集这些问题,有利于促进教学相长。

导学案的教学方法在实践中的确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我们在实践中还有几个问题有待解决和提高。例如:

1、在“导”这一环节上,有时显得还不是那么轻松自如;在“讲”的环节上,由于受旧的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讲的还是过多;

2、在导学案设计上清楚完整地反映了一节课所要求掌握的知识点以及应培养的能力。但缺少给学生留出记笔记和思考空间,某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自我调节和提高,这是我们以后编写导学案上需要进一步思考与探索的重要问题;

3、为了提高和检查教学效果,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如讨论、训练和考试,加强对残缺知识进行有效矫正和补救,防止知识缺陷或积少成多,实现知识的有效学习。

4、目前,“导学案教学法”主要追求的直接目标是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绩与质量的提高。但从长远看,其目标不应只停留在这一水平上,它将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相关,那就是通过围绕“学案式”教材的使用使学生会学习,并培养学生学习的主题意识及自我意识,让学生做学习生活的主人。

总之,“导学案教学法”某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灌、学生装的费时低效的教法,有效地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升,尤其是如我们一样的薄弱学校,单纯的讲解式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众多媒体并存的今天,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引入,可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化解教与学的矛盾,使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获得一个理想的硕果。

参考文献:

1、《从“洋思”到“东庐”——优质学校形成机制探索》周峰 郑向荣 选编,广东教育学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出版

2、《基于学科学习的“学案式”教材

篇6:松树金龟子 导学案与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有表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松树金龟子的生活习性。

过程与方法

学习作者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自然,细心观察,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自然生物。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课文中准确地说明,生动、形象、细致地描写

难点:品味渗透于字里行间的人文关怀。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让学生说一说他所见到的图像中的金龟子的形象,进而导入新课

二、走进作者:

法布尔(1823-1915):法国昆虫学家,作家,具有很高的文学造诣,深受文艺复兴时代作家的影响。他穷毕生之力,混迹于森林山野之间,数十年如一日,用放大镜和笔记本观察研究昆虫,著成200万字的《昆虫记》。书中栩栩如生地记录了昆虫世界中各种各样小生命的食性、喜好、生存技巧、天敌、蜕变、繁殖……尤其对昆虫的描述,既充满童心,又富有诗意和幽默感。他的笔调朴实、清新、并不时语露机锋,提出对生命价值的深度思考,具有很高的文学造诣。他曾获得“昆虫诗人”的美誉,雨果也称赞他为“昆虫世界的荷马!”法国文学界曾以“昆虫世界的维吉尔”为称号,推荐他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

三、预习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锹甲 上颚 一抹 折扇

天赋 咫尺 鞘翅 螽斯

献媚 抑郁 无动于衷 炫耀

2.解释下列词语

无动于衷 视而不见 贪得无厌

仪表堂堂 咫尺 殷勤拜访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真读课文,可以朗读,可以默读,可以同桌轮读,选用你最喜欢的方式阅读全文,注意朗读的节奏和重音。

2.画出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画出你认为好的词、句、段。

3.了解金龟子的外貌、生活习性、婚恋、发音、死亡与繁衍。

4.法布尔对金龟子有哪些主要发现?他为什么会有这些发现?你有什么感受?

5.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介绍动物抓住了特征,说明准确,描写生动形象。请你找出几处你欣赏的语句,并加以体会。

6.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

五、合作探究:

1.法布尔告诉我们他对松树金龟子有哪些发现?

2.法布尔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发现?你能否从课文中找到一些依据?

3.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对松树金龟子有怎样的情怀?

4.第16-18段,作者为何介绍其他昆虫唱歌的种种情况?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精神?

六、精读品析:

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虽然属于说明文,却又不同于一般的说明文。仔细阅读,试找出文章中你认为优美的语言,说说美在哪里。

例如:拟人(1)松树金龟子长得仪表堂堂,它身披黑色或棕色外套,外套闪着金属的光泽,上面还点缀着一些白色斑点,显得既朴素又高雅。

(2)很显然,它们是在向美人大献殷勤,每天都进行到深夜。第二天早上,雄虫和雌虫通常停在低矮的树枝上,成双作对,一动不动,对周围的事和物视而不见。

(3)等来等去,它们就是不肯作空中舞蹈表演。

(4)它在炫耀它的美貌,尤其是那对折扇更是它的魅力所在。可惜的是,雌虫一动不动,似乎对它的献媚无动于衷。雌虫还没有从失去自由所造成的抑郁中解脱出来。

(5)如果金龟子和知了面对危险大喊大叫,那为什么纺织娘面对危险却要停止叫喊。

动词

(1)它在夏至露面,跟首批出世的知了同时。当白天变得最长,阳光使庄稼披上金黄色时,金龟子准时奔向树林。在那段日子里,每当傍晚降临,小虫就来拜访我住所边上的松树。

(2)大多数金龟子嘴里啃着松针,后爪钩着树枝,露出很满足的样子。有的甚至咬着松针在那里打瞌睡。直到黄昏再次降临,它们才重新在空中飞舞。

师归纳:本文在说明中兼用文艺的笔调,对所要说的事物进行具体的描绘。使文章生动活泼,风趣形象,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其语言美在科学,作者介绍的情况和结论都来自观察。对观察的结果,作者以科学的态度进行介绍。

(1)可以确定的,用肯定的语言;

(2)对推测得到的,用不确定的语言;

(3)对没弄清楚的,也明白告诉人们。

美在生动,在表现手法上,主要采用拟人的手法。

(1)直接把金龟子当做人来描述。

(2)通过作者与松树金龟子的关系或对其态度的描述反映出来。作者对金龟子的外表、习性、婚恋、繁衍和死亡的描述中无不渗透着人文关怀。

美在准确,在语言运用上,选择了一些动词和修饰、限制的词语,准确地说明了事物。

总之,这篇科学小品注入了作者的灵魂,融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于一体。真是科学与诗的完美结合。

七、拓展延伸:

关爱自然界的生灵,珍惜我们的生存环境,确实是人类的一种文明之举,它可以折射出人性的真、善、美。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却常遇到让我们左右为难的事,请看下面一题。

作者在文章最后劝我们“别去打扰它吧!”假如你是农村技术员,一果园中出现大量金龟子,严重危害果树,遇此情况你会怎么做?

板书设计:

颜色

仪表堂堂色泽

一、外形特征花纹

流苏的作用-高敏度感觉器官

折扇的作用-求偶的标志(雄)

生活习性:夏至露面,像晚上树

二、生活史婚恋生活

唱歌、发音大批量、唱歌的原因

死亡与繁衍

三、作者发出呼吁,别去打扰它。

教学反思

《昆虫记》被称为“科学与诗的完美结合”,本文在介绍松树金龟子的时候,抓住特征,说明准确,描写生动形象。在品味语言部分,让学生细读8-18小节,结合相关语句,作简要分析。让学生感悟在说明中兼用文艺的笔调,揣摩语言的准确、形象,学习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对课文的再次阅读,学生的认识更为深入。这一部分采用了学生四人小组探讨交流的方法,学生按照教师的分析指导,圈点语句,并作简要的评价,再通过小组交流,每位学生的听说写的能力都得到了一定得巩固,锻炼。小组的合作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整个课堂气氛在此时达到了高潮。

最后部分回归文本,简单归纳课文整体内容。并以学生学习后的感悟收获为整节课的总结,拓展学生的思维,并培养学生细致观察,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篇7:三案一体导学案教学实践工作总结与反思

一、“学案导学”模式简介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总体思路为:突出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主体参与意识和自主发展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加强能力培养,增加课堂教学的科技含量.以学案为载体实施对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的指导,将课下与课上相结合,学案与教案相结合,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讲解诱导相结合,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知识技能与能力素质的培养相结合,形成全方位、多渠道、多角度的“立交桥”,让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经过一个学年的教学实践,形成了以学生、教材学案、教师为中心的三条主线贯穿课堂的教学基本模式.

1. 展示学习目标,以案导学

学期初下发“学案”后,学生根据展示的学习目标进行预习自学,课上教师可根据学生自学“学案”的信息反馈,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和学情,学生以“学案”为依据,以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为主攻方向,主动查阅教材、工具书,做实验,思考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在尝试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2. 依据疑难信息反馈,以案论学

在课堂上,教师要组织学生交流课前的预习情况,了解学生在预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尝试中遇到困难会积极主动地寻求他人的帮助,依靠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教师可针对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个体发言、小组讨论、全班辩论等多种方式,互相启发,消化个体疑点.

3. 教师精讲点拨,启发引领,以案点学

课堂上,教师则可根据学生的信息反馈,准确把握学情,进行精讲点拨.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要针对其疑点,精讲思路,从个别问题中推出解题的一般规律,以达到触类旁通的教学目的.例如,在学习酸、碱、盐的复分解反应时,可以点拨学生推导出复分解反应与其他三个反应的特点.这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归纳出新旧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在学生相互讨论解决疑点的过程中,教师参与其中,适时点拨,启发引领.

4. 扣标整合,形成网络,以案促学

课后,让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内容、规律和解题的思路、方法、技巧,把知识梳理成线,形成网络加深记忆;教师及时归纳本节中易错、易混、易漏的知识点,从而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导向作用.例如,在学习酸、碱、盐时,要经常让学生归纳总结,形成物质间联系的网络,让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内容、规律和解题思路、方法、技巧.

5. 当堂达标训练,知识迁移拓展,以案考学

教师利用学案上设计的典型习题,对学生进行当堂训练.搜集答题信息,师生点评,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教师可及时补充练习题,给学生内化整理的机会.布置适当的课后练习或课外实践活动,挖掘每名学生的最大潜能,立足教材,超越教材,以开放的学习思路,拓展知识,促进课前、课内、课后学习活动的一体化,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从而把新知识纳入到个体的认知结构,进而形成个体的创新能力.

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优点

(1)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最大限度地挖掘每名学生的自学能力,让他们在按“导学案”的要求预习、探究的过程中,自学能力得以提高,自我价值得以体现,学习品质得以优化,学习方式得以转变.

(2)保证了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一本学案在手,目标明确、问题集中,学生思维容量大,不必忙于抄写,围绕问题专注思考和讨论,学与教、做与思配合紧密,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以学定教”,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学生自学后的疑问,课堂上的生成会远远大于预设,这就要求教师的备课比以往要更精细,更全面,让“每节课都是精品”成为可能,在学案导学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加快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4)实现了学与教的统一,教与学的“相长”.教师课后在学案的有关栏目或空白处根据课堂学生的学习反应和出现的问题填写课后反思.真正实现了学与教的统一,教与学的“相长”.

(5)能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体系,形成自己的学习资料库.每节课的学习目标明确,知识点条理清晰,掌握起来更系统;笔记本、练习本、作业本合为一体,还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指导,复习时一目了然,系统的学案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资料库.

三、“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实施中的困难

(1)编写学案,说起来简单,真的要做好困难很多.“学案”,实际上就是教学内容的深化与延伸,它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并可超越教材构成知识网络,使知识的网络构成体系,它体现的是师生共同探索知识、方法、规律和被优化了的过程.教师教学任务重,教学风格各异等都是困难.

(2)“导学案”的编写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随着“导学案”的实施,问题不断地暴露出来,学案的设计有问题,例如,版面不美观,留给学生的做题空间太小,学习反思的空间也太小等.尽管教师充分利用教研会和寒暑假期,提高自身水平,加强集体备课,发挥集体力量,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这在学生对学案的评价中也充分体现出来了.解决的办法如增加生活中的化学知识的拓展、精选适合学生的探究性问题等.

(3)怎样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上课怎样讲解?与以前授课的具体区别在哪里?这些都在不断讨论,不断总结,不断地实验.同时,我们了解到,现在大部分学生离开教师的指导就不知道该学什么,该怎么学.主要表现在:坐等上课,课前不预习,或预习得不认真,对教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不认真听讲、不积极思考问题,学生的课堂笔记几乎就是教师上课的“实况录像”.

上一篇:2006年度消防计划下一篇:在秋天里的见闻小学生话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