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是我最好的导师

2024-05-05

母亲是我最好的导师(精选9篇)

篇1:母亲是我最好的导师

母亲啊,您是我最好的导师

作者:安金鹏

——记第38届 国际数学奥赛金牌得主

1997年7月28日,天津一中 高三学生安金鹏在阿根廷举行的第38届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喜获金牌,这是天津历史上第一个获得国际奥林匹克知识竞赛的冠军,当我们前往天津武清县农村采访这位19岁的数学奇才时,这位朴素的农村小伙几乎是一字一泪地为我们讲述了他的母亲哺育他成长的故事。下面是他的自述——

咱不能让“穷”字把娃的前程耽误了

1997年9月5日,是我离家去北京大学数学研究院报到的日子。袅袅的炊烟一大早就在我家那幢破旧的农房上升腾,跛着脚的母亲在为我擀面,这面粉是母亲用5个鸡蛋和邻居换来的,她的脚是前天为我多筹点学费,推着平板车去镇里的路上扭伤的。

端着碗,我哭了。我撂下筷子跪到地上,久久地抚摸着母亲肿得比馒头还高的脚,眼泪一滴滴地滚落在地上„„

我的家在天津武清县大友岱村,我有一个天下最好的母亲,她今年47岁,名叫李艳霞。

我家太穷了。我生下来的时候,奶奶便病倒在炕头上了,4岁那年,爷爷又患了支气管哮喘和半身不遂,家里欠的债一年比一年多。

7岁那年,我也上学了。我的学费是妈妈找人借的。可我发现,自从我上学以后,妈妈反而不爱坐在我身边看我念书了。时间长了,我便明白了:我总是把同学扔掉的铅笔头捡回来,把它用细线捆在一根小棍上接着用,或者用橡皮把写过字的练习本擦干净,再接着用,急得妈妈有时为了买铅笔和本子的几分钱也要去找人借。我越是懂事,妈妈越是伤心,于是她就再不看我用捆着小棍的铅笔头做作业了。

不过妈妈也有高兴的时候,学校里不论大考小考,我总能考第一,数学总是满分。在***鼓励下,我越学越快乐。我真的不知道天下还有什么比读书更快乐的事。我没上小学就学完了四则运算和分数小数;上小学就靠自学弄懂了初中的数理化;上初中就自学完了高中的数理化课程。1994年5月,天津市举办初中物理竞赛,我是天津市郊五县学生中唯一考进前三名的农村娃。

那年6月,我被著名的天津一中破格录取,我欣喜若狂地跑回家,可我没想到,当我把喜讯告诉家人时,他们的脸上竟会堆满愁云:奶奶去世不到半年,爷爷现在也生命垂危了。家里现在已有一万多元的外债。我默默地回到我的小房中,眼泪整整流了一天。

晚上,我听到屋外有争吵声。原来是妈妈想把家里的那头刚怀上驹的毛驴卖掉,好让我上学,爸爸坚决不同意。他们的话让病重的爷爷听见,爷爷一急竟也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安葬完爷爷,家里又多了几千元的债。我再不提念书的事了,我把“录取通知书”叠好塞进枕套里,开始每天帮妈妈下地干活。过了两天,我和父亲同时发现:小毛驴不见了!爸爸铁青着脸责问妈妈:“你把毛驴卖了?你疯了,以后盘庄稼、卖粮食你去用手推、用肩扛啊?你卖毛驴的那几百块钱能供金鹏念一学期还是两个学期„„”

那天,妈妈哭了!她用很凶很凶的声音吼爸爸:“娃儿要念书有什么错?金鹏考上市一中在咱武清县是独一份呀,咱不能让穷字把娃的前程耽误了!我就是用手推、用肩扛也要让他念下去„„”

捧着妈妈卖毛驴得来的600元钱,我真想给妈妈下跪磕头。我太爱念书,我因此也一定是天下最不孝的儿子,我这一念下去,妈妈又要为多少难,吃多少苦?

那年秋天我回家拿冬衣,发现原来160斤重的爸爸脸色蜡黄,瘦得皮包骨头地躺在炕上。妈妈若无其事地告诉我:“没事,重感冒,快好了!”谁知,第二天我拿起药瓶看上面的英文,竟发现这些药是抑制癌细胞的。我把妈妈拉到屋外,哭着问她这是怎么回事,妈妈说自从我上一中后,我爸便开始便血,一天比一天重。妈妈借了6000元去天津、北京一遍遍地查,最后确诊为肠息肉,医生让爸爸尽快动手术。妈妈准备再去借钱,可爸爸死活不答应。他说亲戚朋友都借遍了,只借不还谁愿意再借咱呀!末了妈妈告诫我,千万别跟你爸提钱的事哪!他穷怕了,一提钱就会整宿整宿地睡不着觉。

那天,邻居还告诉我:我的母亲是用一种原始而悲壮的方式完成收割的。她没有足够的力气把麦子挑到场院去脱粒,也无钱雇人使用脱粒机,她是熟一块割一块,然后用平板车拉回家里,晚上再在我家院里铺一块塑料布,然后用双手抓一大把麦秆在一块大石头上摔打脱粒„„3亩地的麦子,靠她一个人割打,她累得站不住了就跪着割,膝盖磨破了血,连走路也是一颤一颤的呀„„

我不等邻居说完,便飞跑回家,一把从背后抱住正在为我缝衣服的妈妈,大哭道:“妈妈,妈妈,我再不能读下去了呀„„”

妈知道你是一个最能吃苦的孩子

妈妈最终把我赶回了学校,爸爸的手术也到底借钱做了,只是家里的债务抵了天——整整2.5万元!然而妈妈居然仍有办法让我把书念下去。

我的生活费是每个月60元到80元,比起别的同学每个月200至240元的生活费,它少得可怜。可只有我才知道,我的妈妈为这80元钱,要从月初就一分一分地省,一元一元地卖鸡蛋、蔬菜;实在凑不够她还得去邻居家借个二十、三十。她和爸爸、弟弟在家,几乎从不吃菜,就是有点菜也不用油拌。而是舀点腌咸菜的汤搅和着吃。

她为了不让我饿肚子,每个月都要步行十多里路去批发20斤方便面渣给我送到学校。每个月底,妈妈总是扛着一个鼓鼓的面袋子,步行10里路到大沙河乡车站乘公共汽车来天津看我。而袋里除了方便面渣,还有妈妈从6里外的安平镇一家印刷厂要业的废纸——那是给我做演算的草稿纸的;还有一大瓶黄豆辣酱和咸芥菜丝;一把理发的推子,天津理发最便宜也要5元钱,妈妈要我省下来多买几个馒头吃。

我是天津一中唯一在食堂连素菜也吃不起的学生,我只能顿顿买两个馒头,回宿舍泡点方便面渣就着大酱和咸菜吃下去,我也是唯一用不起草稿纸的学生,我只能用一面印字的废纸打草稿;我还是那儿唯一没用过肥皂的学生,洗衣服总是到食堂要点碱面将就。可我从来没有自卑过,我总觉得我妈妈是一个向苦难、向厄运抗争的英雄,做她的儿子我无尚荣光!

我刚进天津一中的时候,第一堂英语课就把我听懵了!老师流利的口语和同学们熟练的配合让我感到差距太大了,那完全不是我在乡村中学里听到的英语。母亲来给我送钱的时候,我给她说了怕英语跟不上的忧虑,谁知她竟一脸笑容地回答:“妈只知道你是最吃苦的孩子,妈不爱听你说难,因为一吃苦便不难了!”

我记住了***话。我有点口吃,有人告诉我,学好英语,首先就要让舌头听自己的话。于是每当我路过学校的建筑工地,我便总捡一枚石子含在嘴里,然后开始拼命地背英语课文。舌头跟石子磨呀磨,有时血水顺着嘴角流淌下来了,但我始终咬牙坚持着。晚上,很多同学躺在宿舍里跟着收录机练英语发音,我没钱买录音机,便把小石子含在嘴里跟着念。

半年过去了,小石子磨圆了,我的舌头也磨平了,我的英语成绩期末进入了全班前三名。我真感谢母亲的教诲与点拨,她一句话竟激励我神奇地跨越了这么大的学习障碍。

1995年初,我报名参加了天津一中奥林匹克学校的预备班,选修物理和数学。一年后,我第一次参加全国奥林匹克知识竞赛天津赛区的比赛,就获得了物理一等奖和数学二等奖,我将代表天津去杭州参加全国物理奥赛。

拿一个全国一等奖送给妈妈,然后代表中国去参加世界物理奥赛去!我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把喜讯和这个愿望写信告诉了母亲。

谁知,成绩公布后我的愿望落空了!我仅得二等奖,一头倒在床上,一天不吃不喝,尽管这已是天津市参赛队员中的最好成绩,可要报答我那含辛茹苦的母亲,这成绩太轻太轻了啊!

“妈妈,您的儿子成功了!”

回到学校后,老师们帮我分析失败原因:我总想数理化全面发展,主攻项目太多而分散了精力。以往代表国家参加奥赛的选手都是专攻一项,如果我现在再单攻数学,成绩一定还能上。

果然,我在1997年1月举行的全国数学奥赛中,以满分的成绩取得第一名,顺利进入国家集训队。入选国家集训队的是这次全国数学奥赛的前30名,我们集中在北大数学研究院,接受了为期一个月的集训。在30天中,我们要连续测考10次,每次测考均由著名教授分别命题,然后取总成绩的前6名组成赴阿根廷参加世界奥赛的中国代表队,结果10次测验我名列第一。

为了准备这两科的奥赛,我已经有大半年没有见到母亲,我飞快地跑到邮局,给母亲报捷:“妈,我们入选国家队的6名队员中,唯有您的儿子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子弟,唯有您的儿子是首次参加全国数学奥赛便入选的队员,唯有您的儿子是满分„„”

我在回天津作准备赴阿根廷参加国际数学奥赛的时候,收到了母亲托同学转给我的200元钱和一张留言条:“妈妈为你自豪,要谦虚,要为国争光!”捧着这笔“巨款”和纸条,我哭了。

按规定,我赴阿根廷参加比赛的报名费和服装费应统统自理。交完报名费,我肯定没钱买服装,我把必备的书籍装进我的小木箱,然后用塑料袋把装有母亲做的黄豆辣酱的瓶子包好,准备工作就结束了。

我正在和同学们聊天,班主任和数学老师来了。他们是受学校委托,来检查我的准备情况的。当他们看着我依然穿着好心的老师和同学接济我的一身颜色、大小不太协调的衣服时,忙打开我的贮藏柜帮我挑选衣物,班主任指着我那件袖子接了两次,下摆接了2寸长的棉衣和那些补丁摞补丁的汗衫、背心说:“金鹏,这就是你全部的衣服啊?„„”我突然流泪了。我一下不知所措,忙说:“老师,我不怕丢人的。我的母亲总告诉我‘腹有诗书气自华’,我穿着它就是去美国见克林顿也不怕丢人!”

最终,我的出国服装费是由天津一中解决的。我带着满心的感激于1997年7月25日飞抵阿根廷的海滨城市巴尔德拉马。

7月27日,考试正式开始。从早晨8点30分到下午2点,我们要整整做五个半小时的试题。

第二天的闭幕式上,要公布成绩了。首先公布的是铜牌的名单,我不希望听到我的名字;接着又公布获银牌的名单,中国队有一名同学获银牌;最后,公布金牌名单,一个,二个,第三个是安金鹏。我喜极而泣,心中默默地喊到:“妈妈,您的儿子成功了!”

“妈妈,我人生中最好的导师!”

我和另一位同学在第38届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分获金银牌的消息,当晚便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央电视台播出了。8月1日,当我们载誉归来时,中国科协和中国数学学会为我们在首都机场会客厅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此时,我想回家,我想尽早见到我的妈妈,我要亲手把金灿灿的金牌挂在她的脖子上„„

晚上10点多钟,我终于摸黑回到了朝思暮想的家门前。

那天停电,开门的是父亲,可一把将我紧紧搂进怀里的,依然是我那慈祥的母亲。朗朗星空下,母亲把我搂得那样紧„„我把那块金牌掏出来挂在她的脖子上,畅畅快快地哭了!

8月12日,天津一中校礼堂里座无虚席,全校师生齐聚在这里为我夺得奥赛金牌庆功。我的母亲,这位普普通通的农妇和市教育局的领导以及天津市著名的数学教授们一起坐在了主席台上。轮到我发言的时候,我根本没有讲稿,不是我不慎重,而是我有满肚子的话要说,它们根本用纸记不完。那天,我说了这样一席话——

我要用我的整个生命感激一个人,那就是哺育我成人的母亲。她是一个普通的农妇,可她教给我的做人的道理却或以激励我一生。

我念高一那年,想买一本《汉英大词典》学英语。妈妈兜里没钱,却仍然答应想办法。早饭后,妈妈借来一辆架子车,装了一车白菜和我一起拖到40里外的城去卖。我们到县城时已快晌午了,我早上和妈妈只喝了两碗红薯玉米稀饭,此时肚子饿得直叫。我真恨不得立刻有买主把菜拉走,可妈妈还是耐心地和买主讨价还价,几次反复后,终于以一角钱一斤成交。210斤白菜应换来21元钱,可买主只给了20元。有了钱我先吃饭,可妈妈说还是先买书吧。这是今天的正事。

我们到书店一问书价,要十八元二角五分,买完书只剩下一元七角五分。可妈妈只给了我七角五分零钱去买了两个烧饼,说剩余的一元钱要攒着给我上学花。虽然吃了两个烧饼,可等我们娘俩快走完四十多里的回家路时,我已经饿得头晕眼花了。这时我才想起,我居然忘了分一个烧饼给母亲吃,她饿了一天的肚子为我拉了80里路的车!我后悔得真想打自己耳刮子,可母亲却边拉着车边对我说:“妈没多少文化,可妈妈记得小时候老师念过的高尔基的一句话——贫困是一所最好的大学哩!你要是能在这个学堂里过了关,那咱天津、北京的大学就由你考哩!”妈妈说这话的时候,她不看我,她看着那条土路远处,好像那路就真的可以通向天津,通向北京一样。我听着听着就觉得肚不饿了,腿也不酸了„„

如果说贫困是一所最好的大学,那我就要说,我的农妇妈妈,她是我人生最好的导师„„

台下,不知有多少双眼睛湿润了,我转过身,朝我双鬓已花白的母亲,深深地鞠躬„„

篇2:母亲是我最好的导师

“如果说贫困是一所最好的大学,那我就要说,我的妈妈她是我一生中最好的导师!”看完这句话,让我想到了妈妈在她儿女一生成长的历程中所充当角色,让我想到了妈妈在她儿女一生成长的历程中所有的付出,让我想到了妈妈是用怎样一颗心去对待她的儿女,也让我想到了我的妈妈是怎样含辛茹苦把我抚养成人的。

天津一中的安金鹏,一个数学奇才,又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向我们诉说了一个近乎悲壮的故事。家境贫寒到每次上学,要向别人借学费,后来卖掉了家中唯一值钱的东西——毛驴,送孩子上天津学习,儿子上北京大学数学系报到的前一天晚上用5个鸡蛋向邻居换来一点面粉做饺子饯行。为买一本词典娘儿俩拉着一车白菜到四十里外的县城……虽然自己也是从农村来,但这样的贫困还是很难想象的,但我相信这是事实。贫穷有时也不尽然是坏事,就是这样的环境锻造了安金鹏坚毅的性格和顽强的意志,也正是这样的环境让安金鹏真正感受到母爱的伟大,也正是这样的环境和教导使安金鹏很早就知道什么是困难,什么是尊严,什么需要珍惜。

母爱如水,有高山流水在壮观伟大,有容纳江海的伟大,母爱如水,有细细绵绵的情丝,孜孜不断地流淌着,滋润着每一个子女的心田,我们所能做到的,就是用全部的真心去体会母爱,用无私的孝心去回报我们伟大的母爱。祝愿天下所有的母亲健康

篇3:母亲是我的“幸福导师”

母亲识文断字, 明事理。她从来不给我施加压力, 也不逼着我一定要出人头地光耀门楣。我家对门的燕子考上了南开大学, 我姨家的表妹去北京闯荡挣了大钱。母亲从来不当着我的面说“别人家的孩子”如何如何好。她常说的一句话是:“谁都有谁的活法, 尽了自己的力就行。”我一直觉得, 母亲教给了我快乐能力。我性格淡然, 知足常乐, 这也是我获得幸福的法宝。

记得刚毕业那年, 我赶上了一个不错的时机, 分配到机关工作。这份工作人人羡慕, 大家都说我有出息、有前途。可是, 我非常不喜欢这份工作, 每次回家都冲母亲抱怨。我心里是怎样想的, 连自己都说不清, 只是觉得干这份工作不愉快。倒是母亲的一句话说到我的心里去了:“你呀, 性格太单纯, 就是不喜欢应酬那些复杂的人际关系。”虽然如此, 但让我换份工作, 我实在下不了决心。这份工作并不累, 待遇也好, 可以说别人羡慕都来不及呢, 我却身在福中不知福。又是母亲, 帮我下了决心:“一辈子做不喜欢的事, 要多难受有多难受。不如换一份工作。人活着不是给别人看的, 自己觉得舒服才最要紧。”就这样, 我回到学校当了老师。如今, 我非常感激母亲。如果不是母亲, 我可能还在别别扭扭做着一份不喜欢的工作。

我结婚以后, 因为工作忙碌, 丈夫的关系有点淡漠, 家庭观念也不强。甚至生了女儿之后, 我还总抱怨添了负担, 认为家里的事根本就是拖累。母亲看出我的态度, 很郑重地跟我谈了一次。她语重心长地说:“女人应该把家当做天, 家庭经营不好, 做再多的事也不能弥补。其实呢, 把家里照顾好, 也不妨碍你工作。”母亲还跟我说了一些可以做到两全其美的办法。我发现, 老人的经历是一种财富, 他们是过来人, 生活经验比我们丰富, 也积累了很多人生智慧。在母亲的影响下, 我渐渐把自己的生活重心平衡过来。

有一段时间, 我与丈夫总是争吵不断。我们的性格处在磨合阶段, 彼此难以相容。有一次我赌气回了娘家, 本想住一段时间, 母亲却帮我收拾东西要我回家。她告诉我:“世上没有不吵架的夫妻, 吵架没关系, 逃避不应该。吵架也是在增进感情, 加深了解。”我生气地说:“我这样回去, 多没面子!”母亲说:“夫妻之间还讲什么面子?赢了面子, 输了感情。要分清哪头轻哪头重。”正说着, 丈夫打来电话, 给了我一个台阶下。我让他来接我, 我们和好如初。这些年, 生活虽平淡, 我们的婚姻却越来越温馨。事实证明, 母亲的话非常有道理。我年轻气盛时, 认识片面, 等到了一定年龄才明白, 家才是人最终的归宿。

篇4:母亲是我最好的导师

赵小兰是美国建国200多年来的首位华裔女部长。她的引人注目之处除了政治上的光芒外,更在于她十分重“孝”。

1999年,美国卡罗出版集团出版了一本书,题为《改变我一生的人》,其中收集了40多位美英知名人士撰写的文章,赵小兰是其中唯一的华裔撰稿者。她在自己的文章中写道:“我的父亲是我的主要导师。”

进入美国主流社会后,虽然公务繁忙,可赵小兰仍不忘打电话给父母,问寒问暖。回家看望父母,总是亲自添饭奉茶,即使当了部长后也是如此。每年父亲节,只要有可能,赵小兰都会暂时放下繁忙工作,由华府赶回纽约的家中,为父亲诚挚地送上一份礼物与祝福。

在她看来,“孝道”是父亲给她刻在心里的。

她在去年父亲节期间《献给我的父亲赵锡成》一文中写道:我依旧清晰地记得当年那些周末的下午,我一边帮父亲做家务,一边津津有味地听他讲他的家乡、他的父母、他童年的故事。他用心良苦,循循善诱,用这样的方法,把中国优良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的衣钵传承给我们。父亲总是念念不忘祖父对他“忠孝节义”的儒家思想教育,也不忘祖母对他道德品格的培养,并不弃不舍地用这些传统美德的雨露,浇灌着我们下一代的心灵。那些父亲与女儿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现已成为心中最珍贵的回忆。那些深邃的哲学思想和高尚情操,都已悄悄地融化在我们的心里,至今仍激励着我,伴我同行。

赵小兰的“大孝”还表现在她的工作中。在她当部长期间,始终保持一种温文尔雅的笑容来对待和处理棘手的矛盾及议题。赵小兰一再向中华同胞传递她身为华人而自豪的亲情,并经常用自己成功的秘诀来鼓励华裔,要有远大的眼光,才可以开辟出新局面。(爱华)

我的父亲母亲

农历六月初十是我父亲的生日,今早晨我弟媳妇给我打电话问我准备送什么东西,说实话送什么东西我还真的很头痛。前几天父亲让车给碰了,上班的路上,正好下雨,老公当时给我打电话告诉我时,我都傻了,手也吓得哆嗦,不知所措,慌忙中给老公的朋友打电话让他开车来接我去的医院。本来离医院很近的,但这一路仿佛走了半个世纪那样漫长,担心、恐惧,真得很害怕失去,虽然平时我和父亲的关系很疏远,但是那个时候我真得很害怕失去。

所幸没有大事,只是缝了几针,住院观察了几天,才松了口气。

在医院里,有一天我挽着母亲的胳膊出去吃饭,猛然发现母亲的胳膊已经很松弛了,已经是老人的胳膊了,一时间心里不知道是什么滋味。才几年啊,父母都老了。

想起小时候母亲在停电的夜里,给我扇着扇子,我生病的时候抱我去卫生室。那时候母亲多年轻啊!时间就是岁月钟表上的秒针,轻轻一动却发现已经多年。

父母都老了,我却还没有尽到孝心,每天守着自己的孩子,把所有的爱都给了自己的孩子,却没有任何的爱留给父母。

有人说过父母对孩子的心是百分之百的,而孩子回报给父母的却少得可怜。

篇5:农妇母亲啊,我最好的导师读后感

--读《农妇母亲啊,你是我最好的导师》有感

老师在家长会上发给了每一位家长一篇文章,希望能够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给家长一些启迪。过年在家,闲来无事,把这篇文章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文章当中关于一个农妇母亲为了孩子在求学道路所遭遇到的困难和艰辛以及她在面对这些艰难时所表现出来的顽强和不屈描写让我的心灵为之震撼。安金鹏,一个农村成长起来的数学奇才,他在现在的孩子无法想象的艰苦环境下,取得了一般学生不能取得的成就,他的成功,离不开他自己的努力,但是,从这篇文章中,我也看到了,他的成功,也来源于他母亲对他满腔的爱和艰苦的付出。作为一个母亲,我也象天下所有的母亲一样爱自己的孩子,就象安金鹏的妈妈一样,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人、成材,我想,在现在的这个社会,不爱孩子的妈妈估计不多了;同样地,虽然说贫困是最好的大学,但象安金鹏一样贫困甚至于比他还要贫困的孩子也大有人在,可是能够象安金鹏一样取得骄人成绩的却少之又少。这也就说明,并不是仅仅有爱或者是贫困就能铺就孩子成功的道路,关键问题在于如何去爱孩子,如何在孩子遇到挫折时正确地去引导孩子。

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当孩子呀呀学语时,她就在模仿着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说话的语音和语气会和自己的父母一模一样,同时,孩子也在模仿着父母为人处世的方式,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的行为和理念。孩子上中学的六年,是孩子性格、人生观、价

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为人父母,必须自律,做好自己,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使孩子能够开开心心地度过她的中学生活。

比之安金鹏,我的孩子生活上要比他富足很多,她不用捡别人用剩下的铅笔头,也不用在学校吃方便面渣就酱菜。可是,在关心她生活的时候,我却忽略了对她精神的营养,因此,我的孩子比起安金鹏有她贫困的地方,那就是,在面对困难时,缺乏了克服困难、迎难而上的顽强的意志。孩子上小学时成绩优异,一向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孩子的成绩也让我这个做家长的沾沾自喜,物质上充分满足她,她很少遇到挫折,当然,也没有过面地挫折的考验。一上初中,繁重的学习让她突然有了压力,两次考试成绩均不理想,孩子的自信心遭遇到了从未有过的打击,脆弱的心灵因此就得沮丧、消沉。面对孩子的这种状况,我也是一阵慌乱、一片茫然,以至于我和孩子独处的时候有时会表现出比孩子更加无助的焦虑,我的心情自然影响到了孩子,本来聪明的孩子开始怀疑起了自己的能力。看到孩子一天比一天不自信,我的心一阵的揪痛,相比安金鹏的母亲,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和差距。安金鹏的妈妈在家庭那样困难的情况下,没有一点的恐慌,没有被打压的颓废,她从容的面对着家庭的困难,用柔弱的双肩挑起了家庭的重担,用她顽强的意志成就了孩子心中的一座山,使孩子能够在求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登上的成功的颠峰,她的顽强造就了孩子的顽强。而我,却没有在孩子遇到挫折时正确地去引导孩子,让自己的脆弱启发了孩子的脆弱。读了这篇文章之后,好象突然明悟了点,我想,我应该知道自己之后怎么做了吧!

篇6:没有最好的导师 只有最好的学生

进入四月下旬,研究生笔试和复试都尘埃落定之后,被录取的男生和女生们正在开始选择导师的游戏。由于导师是关系到自己人生这几年的学习和生活质量的最关键、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慎重选择无疑是合情合理的。但是选导师如同装修房子,再好的精装修等住进去时间长了也会没有感觉。所以这世上其实不可能有最好的导师,只可能有最好的学生,那可能就是你自己。

1)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但是人生只给你有限的选择机会。

选导师这件事,其实和找对象也很像,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你无法证明你选择的就是最好的,因为你不可能同时选择几个导师。傻小子郭靖跟的导师不少,除了本科阶段师从江南七怪学的本领有限之外,后来读硕士、念博士、做博士后找的都是天下一等一的高人,最后成就了自己在武学上的登峰造极。其中哪个导师最好?不好说,只能说各有千秋,关键是自己能把导师们的真本事学到家。同样地,你怎么证明你的初恋就是你一生的最爱?你不可能有第二次初恋。即便你说在一百个适龄异性中她或他绝对是你的最爱,但我老人家可以保证在一万个适龄异性中起码有五十个适合做你的老婆或老公。所有这一切的一切,在你有限的、不可逆、不可重复的人生旅程中,都无法证明。

你只能证明你自己可以做到最好,把握住有限的选择机会。

2)导师名气大、人品好还是学问好?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某名校的推免生在父亲的护送下进京选导师。到我们这儿咨询,我老人家热心地介绍了理论物理专业各位导师的门派和武功修为,其中不乏几个很对这位小同学专业兴趣的名导。可惜他走马看花,最后去另一单位选了一个具有最高学术头衔的人做导师。后来在网上看到这孩子的那一点工作,觉得这博士真是读废了。很多年轻人都喜欢奔“江湖名号”去,说实话,不一定靠谱,因为中国目前的很多商标,免检的还是不免检的,都有点缺乏信誉。

大谈师德的人不少,弄得我总是一头雾水,而且头上经常冒出仨问号。人品这东西,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说,有的导师是个老色鬼,有的爱占小便宜,有的为了追求名利低三下四,有的还有不小的经济问题,等等等等。跟这样的导师混在一起,你要不觉得别扭,别人肯定觉得你别扭。

学问当然最重要,也要看你的运气。有的导师赖以成名的专业,可能现在已经过时了;再进入的话,可能不利于年轻人的成长。有的导师是原教旨主义者,总是相信自己做的那一套才是最前沿的`、最有前途的,不愿意及时更新知识结构、开辟新领域。

3)导师是身先士卒型的还是蒋委员长型的?

有些导师,特别是年纪较轻、干劲十足的青年俊才,喜欢自己动手,和学生一起干。这是非常可贵的。很多学生不情愿选副教授、副研究员,总认为他们名气不够,但是其实他们的水平可能很够。跟这样的导师一起干活,可以全方位地学习科研的真本事。有的导师喜欢单干,能不求学生的就都自己做了。这样的导师也值得表扬,因为学生最终也要学会独立,可以从这样的导师身上学到不少东西。当然,你一定要让喜欢单干的导师带着你干,让他(她)确信你会给他(她)加分的。

现在蒋委员长型的导师很多,麾下雄兵百万,手中经费无数,每天大会小会满天飞,科研主要靠嘴皮子。我曾经说过,一个导师要想自己省事,那就多带学生、多开组会,把学生的想法归纳成自己的想法,然后理直气壮地在文章上挂名。在这样的团队生存,你要是脸皮薄的话,必死无疑。

4)你想做大师兄(姐)还是小师弟(妹)?

我老人家经常劝想要投奔我门下的学生去投奔叉叉叉,其中一个重要理由是叉叉叉很优秀但还没有学生,你去了就是老大,导师肯定可以全心全意地带你。为了他(她)自己和课题组的荣誉,他(她)通常一定会把自己的大弟子带出个模样来。有些学生这时候总是一头雾水,不得要领,甚至油盐不近,令人着急。

人们常说在一个家庭里面最小的孩子最受宠,其实这是一个误区。老大出生的时候,全家只有一个娃,毫无疑问得到父母百分之百的爱。老二出生以后,父母会更关注老二,甚至给他(她)百分之八十的爱,这合情合理,但是老大依然会得到百分之二十。以此类推,最小的孩子得到的父母之爱的真实百分比,肯定是递降的。千万别以为最小就最受宠,要历史地、纵向地同时横向地看问题。同样的道理,在一个大课题组作小师弟(妹),除非你不想有出息,否则出人头地费的力气会很大很大。虽然师兄师姐会带着你学习,但是别忘了你首先应该向导师学习。只能或只靠跟师兄师姐学本事的孩子,前途堪忧啊。

5)也许一切都是天意!

有的人很幸运,初恋就是自己一生的伴侣。有的人很不幸,初恋就是自己一生的伴侣,连换换的机会都没有。同一件事情,看你怎么看,反正无法严格证明人生的好坏。选导师也是一样,有的孩子宁愿在读本科的大学一直干到博士毕业然后留校任教,老死在一块地方;有的孩子更喜欢接触外边的世界,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永久职位都在不同的地方做。这一切都看你自己,别被父母、恋人等外部因素所左右,按自己的真实想法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你最终跟了什么样的导师、学了什么样的专业、做出多大成绩,也许都是天意。

你爱的人也许很多,爱你的人也许很少,生活总有很多缺憾,这可能也是天意。

所以你只能做最好的自己,给自己一个最好的交代,这不是天意,不尽天意尽人意,人生也会很有趣。

附:《射雕英雄传》之“华山论剑”主题曲:世间始终你好。

男: 问世间,是否此山最高;或者,另有高处比天高

女: 在世间,自有山比此山更高;但爱心,找不到比你好

男: 无一可比你

女: 一山还比一山高

男: 真爱有如天高

女: 爱更高

男: 千百样好

合: 论武功,俗世中不知边界高;或者,绝招同途异路;但我知,论爱心找不到更好;待我心,世间始终你好

男: 无一可比你

女: 一山还比一山高

男: 真爱有如天高

女: 爱更高

男: 千百样好

篇7:书—是我最好的朋友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活到80不嫌少。”意思是人到老都有学不完的知识。要想有丰富的知识,就要多看书,多读书。

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书是人类必备的营养品。”而我说:“书是我最好的朋友。”在我伤心难过的时候,只有书陪伴着我。我细细的咀嚼着优美的文字,书让我感受到了自然地壮阔;让我懂得了自然的柔和之美。我大声的朗读着优美的散文,节奏明快、含义深刻的古诗,情节曲折的小说,无不让我入情入境,“大江东去,浪淘尽”„„我被书中优美的语句所吸引,把烦恼丢到了九霄云外。

书不但让我领略到了自然的美,还让我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弟子规》让我懂得了孝敬父母,尊敬师长,言行一致。

我成了书的朋友,它也深深地接纳了我。我每次和它诉说伤心的事,它听了我的诉说,很同情我,好像在安慰我说;“没关系,要高兴起来,过去的事已经过去了。”听了书的安慰,我真的忘掉了烦恼,开始变得高兴起来。书见我不再伤心,也变得高兴起来了,好象赐予了我一种力量。虽然看不见,也摸不着,但我在心底深深地感受到了这股力量。

莎士比亚曾说过:“生活里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

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翅膀。”现在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理解 :我总能从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读多少遍

我们中国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学名著数不胜数。这些让我作为一个中国人感到骄傲,为中国骄傲,为中国丰富的文化而骄傲。

评语:文中把书当成自己的朋友,伤心时书的陪伴,快乐时与书分享,全文一气呵成,娓娓道来,让人一同分享着作者读书时的快乐,同时饱含了作为一个中国人对国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热爱与自豪。

长汀镇哈达小六年级吴国毅

指导教师 关长波

篇8:母亲是我最好的导师

闫妮离婚后,和8岁的女儿相依为命。2005年,她因主演《武林外传》一炮走红。当名利扑面而来的时候,原本平静的生活被打破。闫妮忙于事业,忽略了亲情。看到女儿郁郁寡欢,并和她产生隔阂,她幡然醒悟。此后她利用一切机会把女儿带在身边,让女儿尽享母爱的同时,也开阔了眼界,对她的辛劳有了更多的了解。而闫妮在和女儿的相处中,也对生活有了更多的感悟,不仅心态趋于淡定,事业收获不断,和女儿也像朋友一样,成为令人羡慕的母女“姐妹花”。

昔日默默无闻,

今朝一鸣惊人

1994年,23岁的闫妮从兰州军区歌舞团调到空军政治部话剧团当演员。开始,她只能跑龙套。在话剧《湘江,湘江》中,她扮演一个刚露面就牺牲了的女兵,台词只有4个字。就这么一个小角色,闫妮也用心去演。每次她都在舞台上大吼一声“红军二班”,随后狠狠地将自己摔在地上,一个月下来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闫妮的刻苦引起了团领导的注意,随后她被安排饰演一些重要配角,并被推荐参演电视剧。

闫妮在为事业奋斗的同时,也收获了甜蜜的爱情,和男友喜结良缘。

1997年初,闫妮怀孕了。好友劝她:“你现在正处在女演员的黄金阶段,事业上刚起步,一旦生了孩子,什么都耽误了。”闫妮说:“做母亲是女人最幸福的事情,既然孩子来了,我就安心做个好妈妈。”1998年元旦这天,她生下女儿元元。接下来的两年,她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哺育和照顾女儿上。

一次,一个导演想找闫妮饰演一个重要配角,得知她已为人母后,当即打了退堂鼓。闫妮有点遗憾,搂着牙牙学语的女儿,安慰自己说:“宝贝,只要妈妈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果然,2000年她因主演小品《西部情歌》,一举获得全军小品大赛最佳女演员奖。同年,她在高希希导演的电影《公鸡打鸣,母鸡下蛋》中饰演女村长,展示了出色的表演才华。这引起导演尚敬的注意,邀请她在情景喜剧《炊事班的故事》中客串,之后两人又合作了《健康快车》,均得到观众的认可。

此时,元元也渐渐懂事了,每回闫妮拍戏,她都特别开心。闫妮逗她:“妈妈去外地拍戏,你这么高兴,是不是我不在家没人管你,你可以无法无天了?”元元回答:“才不是呢!妈妈每次拍戏回来都给我带玩具和漂亮衣服,我当然高兴了。”闫妮刮了一下女儿的鼻子:“你呀,人小鬼大!妈妈出去拍戏是工作,不过妈妈每天都想着元元。你想妈妈了就打电话,等你长大了,妈妈就带你去看拍戏,好不好?”元元叫道:“好啊好啊,咱俩拉钩。”母女俩同时伸手,把小手指勾在一起……

随着片约的增多,闫妮和丈夫聚少离多,感情裂痕越来越大,后来到了无法弥补的地步。2004年,两人正式办理了离婚手续,女儿由闫妮抚养。

生活遭遇挫折,事业却迎来巨大转机。2005年,尚敬导演80集古装喜剧《武林外传》,邀请闫妮出演客栈老板娘佟湘玉。对闫妮来说,这是挑战也是机遇。她非常珍惜,把女儿交给父母后,一心扑到拍戏上。

尽管是在北京郊区拍摄,可戏份很重,每集都有她的戏。每天工作到深夜,使得她根本无暇顾及家庭。有时元元来电话,闫妮匆匆说上几句,就不得不挂断电话,因为又要开工了。

元元很不满,她撅着嘴问姥姥:“妈妈是不是不要我了?”姥姥赶紧安慰她:“傻孩子,妈妈怎么会不要你呢?她在拍戏,特别忙,你得理解她。夜深了,赶紧睡觉去,睡着了就会梦见妈妈了。”

半年过去,《武林外传》终于杀青。闫妮归心似箭,回家一看到女儿,张开双臂就想抱她。谁知,元元后退几步,叫道:“阿姨妈妈,你回来了?”说完,气鼓鼓地跑回自己卧室。

闫妮愣住了,女儿的称呼深深刺痛了她。

名利背后是苦楚,

亲情可贵咋取舍

当晚,闫妮的母亲告诉她:“这几个月元元一直闷闷不乐,有时候还偷偷地哭。这半年,她见过你几面,说过几句话啊?你和孩子的爸爸刚离婚,元元对单独和你生活还没适应呢,你又不在她身边了。她现在大了,上小学二年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心里能不难受吗?”闫妮眼泪夺眶而出。是啊,为了演戏,自己忽略了家,忽略了女儿的感受,自己是个不称职的母亲。

第二天早晨,元元醒来,发现枕边有一张精美贺卡,上面写道:“蜜蜂妈妈出去几个月采蜜给蜜蜂宝宝吃,因此没能陪伴在宝宝身边,所以宝宝不开心了。这都是妈妈不对,妈妈向宝宝道歉!原谅妈妈吧,妈妈答应宝宝,接下来的日子里天天和宝宝在一起,让宝宝快快乐乐的。”

看到妈妈的字迹,元元跳下床,光脚跑到正在做早餐的闫妮面前,扑到她怀里哇哇大哭。

闫妮心疼地把女儿抱上床,说:“把袜子穿上,别感冒了,感冒了要打针,我知道元元最怕打针了。”“妈妈,你别再离开我了,我不要看你拍的戏了,我只要妈妈。”元元哭着说。

接下来的一段日子里,闫妮每天接女儿上学放学,晚上辅导她做功课。双休日带她逛公园,买衣服。元元特别开心,渐渐恢复了以往的活泼……

2006年《武林外传》播出后,红遍大江南北。闫妮饰演的客栈老板娘佟湘玉,精明能干,八面玲珑,有点小抠门,耍点小脾气,却很有正义感,让观众们如痴如醉。剧中,她的陕西话“额滴神”“额错咧”“美得很,美得很”成为时髦的网络流行语。闫妮凭借此剧大红大紫,迅速跻身一线明星之列。

元元成了这部戏的忠实观众,放假期间每天守在电视机前,有时说话还会冒出几句剧中对白。闫妮惊喜不已,得意地问元元:“你喜欢妈妈演的角色吗?”孰料,元元说:“不喜欢,我喜欢姚晨姐姐演的郭芙蓉。姚晨姐姐真可爱,你帮我要她的签名相片吧。”闫妮很失落,追问:“为什么不喜欢妈妈演的佟掌柜?”元元回答:“你在那里面的眼神,腰还一扭一扭的,一点不像我妈妈,我不喜欢。”

闫妮打电话给姚晨,沮丧地说:“大姚,我闺女成了你的‘粉丝’,对我根本不感冒,我很‘杯具’呀!”

一天,闫妮接到同事兼陕西老乡吴京安的电话:“我女儿在英国留学,一点不喜欢看我的戏,说就喜欢闫妮阿姨,叮嘱我一定找你要签名相片,我答应一定完成任务。”闫妮说:“好啊,明天我去单位就带给你。”放下电话,闫妮哑然失笑。原来孩子大都不爱看自己父母演的戏,尤其是父母在剧中饰演与日常形象不符的角色。看来自己大可不必为女儿不好的评价而耿耿于怀。

闫妮再和姚晨聚会时,特意带上女儿。元元和姚晨亲近得不得了,很快成为好朋友。元元高兴地说:“我有一个演员妈妈闫妮,还有一个演员姐姐姚晨,很有面子啊!”以前别人问元元“你妈妈是干什么的”,元元不好意思说妈妈是演员。现在别人再问这个问题,她会骄傲地回答:“我妈妈是演员,就是《武林外传》里演佟湘玉的那个。”

声名大振的闫妮片约不断,工作档期排得满满的。她先后接拍了电视剧《房前屋后》《大明王朝1566》《下辈子做你的女人》《卫生队的故事》和《三七撞上二十一》等。这么多工作等着,闫妮发愁了,怎么跟女儿交代?

闫妮硬着头皮跟女儿商量:“元元,演员是妈妈的工作,这个工作和其他阿姨的工作不一样,不是早出晚归上班下班,而是要去外地拍戏一段时间。外出期间,妈妈保证每天都给你打电话、发短信,行吗?”

看着妈妈一脸的真诚,元元勉强同意了。可她还是有些不放心:“你一去又得几个月吧,早点回来,如果中间能请假,就请假回来看看我,好吗?”闫妮点点头,随后,把脸扭到一边,暗自流泪。

拍戏之余,闫妮把心思都放在了女儿身上。她知道元元喜欢看韩剧,常向朋友打听最流行的韩剧,把剧名通过短信发给元元。她让助理买来很多杂志,看到好文章,就打电话念给元元听……元元也常给妈妈讲学校趣事,有时还向闫妮“告状”,说姥姥姥爷因为什么批评她了,让妈妈为她撑腰……

尽管每天都能和妈妈通电话,可时间久了,思念之情还是越来越强烈。一天,元元在电话里哭着问闫妮:“妈妈,你还要多长时间才能拍完戏啊?我都三个月没见你了!你别做明星了,只做我妈妈,好不好?你快回来吧,我不让你去拍戏了。”元元还向姥姥哭诉,央求她让妈妈回来。

闫妮的母亲急了,一连给闫妮打了几个电话,说:“找机会回来一趟吧,不要总拍戏了,要注意身体,多关心元元,钱啥时候能挣个够啊!”

女儿和母亲的话对闫妮的触动很大。母亲支持她演戏,并且毫无怨言地帮她照顾孩子,可母亲从来不看她演的戏,母亲关心的只是她的身体健康。在母亲眼里,家庭和健康才是最重要的。这深深影响了闫妮,其实在闫妮心里,女儿和家庭何尝不是最重要的,只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虽然日夜赶戏,睡眠时间少,可闫妮还是常常睡不着,脑海里浮现的都是女儿的身影。她不止一次地问自己:家庭、事业如何取舍?事业来之不易,亲情弥足珍贵,她陷入两难境地。

带上女儿拍戏,

母爱浓烈不减

2008年冬,闫妮接拍了电视剧《北风那个吹》,她在戏外和夏雨成了好朋友。她发现夏雨特别懂生活,工作再忙,总能挤出时间找到乐趣。他在片场周围找地方滑雪,学习打快板,一有时间就练,并很快学会了全本的《奇袭白虎团》,让闫妮目瞪口呆。

闫妮从中得到启示,其实工作和生活并不矛盾。她想起当初要带女儿看拍戏的约定——如果在女儿放假期间,把她带在身边拍戏,岂不是既解了相思之苦,又让女儿开了眼界,同时对她的工作也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认识吗?

闫妮赶紧打电话给元元:“等你放假,妈妈带你来拍戏,这样你就可以天天和妈妈在一起了。”元元兴奋地说:“真的?太棒了!”

闫妮不但火爆电视荧屏,还逐渐走向了电影银幕。她相继拍摄了《命运呼叫转移》《别拿自己不当干部》和《大灌篮》等电影。2009年夏天,由著名导演张艺谋执导的《三枪拍案惊奇》在甘肃张掖开机,由她出演女一号。

那时,元元正好放暑假,闫妮带她一起来到剧组。闫妮对张艺谋自嘲道:“媒体说我是年龄最大的‘谋女郎’,可不,我的娃都这么大了。”张艺谋说:“我家女娃也来了,两个娃正好有个伴。”原来,张导演的女儿也来到剧组帮忙,这让闫妮惊喜不已。

剧中,闫妮塑造客栈老板娘形象,要表现出挣扎在“姐弟恋”中的刚烈与泼辣。其中一场戏,闫妮拿着酒坛子坐在炕上耍酒疯,又哭又笑,双手拼命拍打自己,整整拍了17遍,喝了足足30碗水,把一辈子能哭的方法都用上了,最后吐得黄胆水都出来了。元元在旁边实在看不下去,跑过去扯扯张艺谋的衣角,央求道:“叔叔,让我妈妈歇一会儿行吗?就一会儿。”

张艺谋俯下身,把元元抱在怀里,安慰说:“好孩子,一会儿就好了。”副导演急忙跑来,将元元抱开……

当晚收工回到宾馆,元元抚摸着闫妮的脸说:“妈妈拍戏太辛苦了。”闫妮听了,欣慰地笑了,女儿懂事了!

拍完这部戏回家后不久,元元和同学约好出去玩,而闫妮也临时接到电话,参加一个朋友的生日派对。晚上回到家,闫妮看到元元在家,诧异地问:“你不是和同学约好出去玩的嘛,怎么在家啊?”元元说:“我怕万一你喝醉后回来没人照顾你,就没去。”

闫妮呆呆地看着女儿,眼睛酸酸的。那一刻,她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从此,闫妮再也不怕拍哭戏了,只要想到那一幕,眼泪随时就能夺眶而出。她由衷地感谢女儿:“谢谢你元元,是你让妈妈这么感动。”

2010年,闫妮接拍香港贺岁片,与甄子丹、张柏芝、刘嘉玲和古天乐等明星合作拍摄《最强事》,元元也在剧组待了一段时间。拍戏之余,同为母亲的闫妮和张柏芝最聊得来,闫妮的一个朋友问她哪种奶粉好,她又问张柏芝。张柏芝列出四五种牌子的奶粉,还详细对比每种牌子的奶粉的营养成分和价格。闫妮佩服地对元元说:“你柏芝阿姨比售货员还专业,是个好妈妈。”元元告诉张柏芝:“我妈妈也是好妈妈,她还是我最好的朋友。”闫妮开心地笑了。

在该剧中,闫妮以数十种时尚造型亮相,从粉色蕾丝短裙到性感豹纹套装,甚至还要穿三点式泳装上阵。闫妮有些不情愿,便征求女儿意见。已经12岁的元元说:“这有什么呀!妈妈,你特老土,平时也不注意保养,人家妈妈都做面膜、做美容,你什么也不做。人家妈妈都减肥,你吃得比谁都多,你哪像演员啊!”女儿的一番数落,让闫妮很意外,心里却美滋滋的……

2011年春节,成了不折不扣的“闫妮档”,一部是巨星云集的《最强事》,一部是老友相聚的《武林外传》,一部是与奥斯卡影帝凯文•史派西合拍的都市生活喜剧《形影不离》。闫妮主演的三部电影同时与广大观众见面,收获了超过4个亿的票房。

随着闫妮的大红大紫,她的私生活引起外界广泛关注,特别是对她婚姻状况的猜测。闫妮不希望受到流言飞语的困扰,也不希望女儿受到不良影响,于是决定公开自己的真实婚姻状况,坦荡真诚地做一名公众人物。2011年4月11日,她委托经纪人对外发表声明:“闫妮确实已于2004年结束了她的婚姻生活,一直以来她保持低调,最大的心愿就是让女儿元元健康快乐地成长。闫妮一直以来抱有乐观态度,并努力通过自己的作品为观众带来快乐……”

闫妮由此一身轻松,她问元元:“你觉得妈妈演过的哪个角色最好?”元元说:“任何角色都不如生活中的妈妈好!”

篇9:你是我最好的朋友

拥有一个好朋友,是我们一生的财富。一个好朋友,是会在你快乐时,陪你开怀大笑而不顾自己形象的人;一个好朋友,是会在你悲哀时,一边安慰你、一边帮你擦眼泪、一边偷偷地抹着自己的眼泪;一个好朋友,是会在你落魄是,还会默默的陪着你的人。

我个性喜欢一句话:“没有人不想和你同坐一辆豪华轿车,但你需要的,却是轿车坏了还会和你一齐搭巴士的人。”这虽不是出自哪位名家伟人之口,但我却认为有着深刻的好处,使人回味无穷。

我的好朋友,你记得吗?又一次原本上体育课,但是最后调课了,我们晚回班了五分钟,那一节正是地理课,我们被罚站了,我们对视着,却不禁笑了起来,下课了,别的同学都出去了,而我们晚回来的几个却被留了下来,但我们却并不羡慕他们,因为有你我互相陪伴!

亲爱的,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好姐妹,有你真好!

还记得上次,你回家晚了,你父母焦急的给我们打电话,当我明白你那么晚了还没回家,外面天都黑了,一向胆小的你,一个人……但到这儿,我更加着急。当我明白你平安回家了以后,我悬浮在半空的心才放了下来。但我心里默默地说:“这么晚回家,看我明天怎样收拾你!”但我第二天见到你,这些早就抛在九霄云外了,我立刻跑到你身边,看你是否有受伤,问这问那的……

友情是金子,友情不像铁,越炼越氧化,最后化成一缕轻烟。她像一块金子,越炼越纯,永久闪烁着铁不曾有过的金色的光芒。“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真的有一知己,才会体味人间那点点动心的秀丽。

有一把伞撑了很久,雨停了还不肯收;有一束花闻了许久,枯萎了也不肯丢;有一种友谊,期望到永久,即使到了青丝变白发,也能在心底深深的保留!

有一次相遇,容易吗?

叫一声朋友,容易吗?

有一个知己,容易吗?

珍惜身边的每一份友情,也许不会天长地久,也许会淡忘,也许会疏远,但却从来都不就应遗忘。

朋友是身边那份充实;是忍不住的时候想拨的号码;是清夜长坐的那杯清茶!

我亲爱的朋友,有时我们会吵吵闹闹;有时我们又会不顾形象的大声欢笑;又有时我们在操场上大跑大闹……

有时,你会像妹妹一样,欺负我,我还会该玩笑的说:“哎,我这是上辈子那里欠你的阿?呵呵,哎被你欺负,我认了!”

上一篇:物业管理合同通用版下一篇:隐蔽工程验收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