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厌学情绪原因及对策

2024-04-17

中职生厌学情绪原因及对策(精选8篇)

篇1:中职生厌学情绪原因及对策

中职生厌学情绪原因及对策

【摘 要】当前,中职教育中学生厌学已成为一种较普遍的现象,它严重影响到学校的管理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深入分析中职生厌学问题的成因,采取科学有效措施遏制学生厌学情绪的蔓延,促进中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当前中职教育教学面临的重要任务和课题。

【关键词】中职生;厌学情绪;原因;对策

本人在中等职业学校从教已近十年,工作中遇到厌学学生的机率相对来说比较大,因此,颇有些心得体会,本文将从中职生厌学的表现及其原因、消除中职学生厌学情绪的对策,两方面进行一定的论述。

一、中职生厌学的表现及其原因

目前,中职生厌学已成为普遍现象,许多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没有兴趣,只想混个毕业证。有的经常迟到、早退甚至无故旷课;有的热衷于上网聊天、打网络游戏,晚上外出上网,白天趴在课桌上睡觉;有的在课堂上讲话、玩手机、听音乐,老师规劝不听,反而顶撞甚至辱骂老师;有的作业不认真,或相互抄袭,或在作业本上乱写乱画,写一些低级庸俗的东西,甚至根本不做;有的上课十几分钟就以上厕所为名,到教室外面闲逛;有的课堂上不学习,实训操作不愿做,有时还干扰别人;等等。由于学习不用心,学习成绩差,许多人考试多科不及格,结果三年下来,知识和技能没学到,却沾染了一些不良习气,如抽烟、酗酒、赌博、斗殴等,个别学生甚至发展到诈骗、偷盗,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这些问题的出现,既有社会环境的影响,也有学校教育方面的问题,还有学生家庭方面的原因。

1.社会环境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职生的思想意识、道德水准、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呈多元化的趋势。他们不再盲目崇拜权威、传统、教师和书本,而是注重自身需要和个性发展,加上社会上的一些消极因素诸如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的负面影响,学校、教师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同时,社会上存在的就业难与劳动力准入门槛低的矛盾,对中职生的学习积极性冲击较大。一方面,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一些大、中专毕业生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另一方面,劳动力市场准入门槛低,有些行业对从业人员的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没有明确的要求,初中没毕业或只有小学水平的人,只要肯出力,同样能找到一份挣钱的工作,这使不少中职生感到“学与不学照样可工作,学多学少同样有人要 ”,自觉或不自觉地产生了“读书无用”的思想。.家庭教育的失衡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庭的生活环境及生活方式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目前的中职学生大多数自农村,许多学生为“留守”儿童,从小便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缺少父爱和母爱,有的人逐渐出现了一些心理问题,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在学习上意志消沉,产生了厌学情绪。还有一些单亲家庭的学生,父母经常吵架最终导致家庭关系破裂,对孩子造成极大的伤害,使其感到自卑、压抑,进而对学习失去兴趣。有的家庭教育方法不当,要么过分溺爱,对孩子的学习不管不问,放任自流;要么过于严厉,对孩子的成绩要求过高,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使其产生逆反心理,不愿意学习。.学校教育的滞后

中职生的厌学情绪与当前中职教育本身存在的弊端有着直接关联。一是由于生源紧缺,招生困难,中职学校为了生存,领导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招生上,教育教学改革明显滞后,不能适应中职学生多元化、多层次的需求; 二是教学内容脱离实际,对学生没有吸引力。如有些课程内容过深,而中职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较差,有的连小学、初一的知识都没掌握,按高中阶段的教学要求,不少学生听不懂、学不进; 三是教学形式及方法上存在单调、枯燥、呆板、照本宣科等问题,许多教师仍习惯采用“我讲你听,我教你学”的传统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是有的教师还没有完全转变观念,总认为过去的中专学生勤奋好学,教学事业很有成就感,而现在的中职学生难教、难管,一进课堂就感到头疼,产生了厌教情绪,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情绪; 五是工学结合等教学模式在中职学校还没有完全推行理论课教学比例过大,学生实训操作时间不足,影响了教学效果,进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良媒体的诱导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学生依靠网络媒体所获取的信息日益增多。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方便、快捷地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新技能,拓展知识面,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另一方面其负面影响也不可低估,尤其是那些“黄色网页”、“暴露文学”、“凶杀暴力”、“网络游戏 ”等内容对中职生幼稚的心灵容易造成莫大伤害,一些学生迷恋网络虚拟世界,必然会产生厌学情绪。

二、消除中职学生厌学情绪的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育人理念

学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方略,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树立成才先成人、教书先育人的理念,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因素,和风细雨、润物无声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努力提高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树立新的职业教育理念。中职学校要从培养专业技术人才、行政管理干部的传统培养目标转变为行业企业培养所需的一线技能型劳动者的新型培养目标。教师要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彻底解放出来,使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方法最大限度的适应学生。应当看到,目前的中职学生虽然文化基础较差,行为习惯不规范,但他们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可塑性强,只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采取适当的方法引导和帮助学生克服厌学情绪,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使他们学到知识和技能,学会做人和做事,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有用之才。要使学生认识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尽管人才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但社会仍需大量有技能的专业人才,中职毕业生仍然大有可为,从而克服自卑心理,端正学习态度,消除“厌学 ”情绪。

(二)深化教学改革

(1)加大教育投入,增设实训设备。职业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差,基本上对理论课程的学习不大感兴趣,但是他们对实操课、技能课的训练就比较感兴趣,所以增设实训课和实训设备是消除职业学校学生厌学情绪的比较有效的方法。但是,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和专业设置的增多,教学仪器设备的配置和实践基地的建设与专业设置的矛盾显得越来越突出,缺乏必要的教学设备和实习设备。学计算机专业的上机机会少,学汽车维修专业的没有几辆汽车,只能“纸上谈兵”。

所以,作为职业学校,应该增加相应专业的实验室建设和实习基地的建设,保证必要的实训条件,给学生创造一个与职业现场接近的浓厚的技术操作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增加实训课的比例。针对职业学校学生的文化基础差、接受能力低、自控能力低、怕吃苦等特点,综合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应减少理论课程的设置,降低理论课的难度,改革教材,方便学生自学。提高实训课的比例,把学生的上课地点设在车间、实训场所、实习单位,让学生多做少听,在“做”中学,“做”中思考,“做”中培养成就感。改革传统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可以采用讲授、研讨会、个案分析、实验、工场实习、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丰富学生的知识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所有的这些接近真实的学习场景,使理论学习最大限度地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学以致用。这种方式还可以避免学习过程的单调、枯燥,教学环境与实际工作环境十分接近,从而使学生始终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与兴趣,教学效果优质高效。

(3)加强校企合作。与企业建立紧密型的合作关系是职业学校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借鉴德国、美国以及香港的职业教育,他们的办学模式都离不开企业的支持和帮助,与企业合作起码有以下一些好处:①解决学生实习、实训问题,拓宽就业门路,解决学生毕业就业问题,让学生树立在职校读书的信心。②解决双师型师资培训问题。③能教给学生最新最实用的知识和技能。④能与市场紧密联系,按照市场需要设置专业,按照企业的需要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使教育目标更加明确、教学内容更加准确,从而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职业人才。⑤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总之,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是改变职校学生厌学的最直接见效的途径。

(三)社会、学校、家庭齐抓共管,形成教育合力

要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厌学的问题,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相互配合,抓共管。政府主管部门要努力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取缔不健康的文化媒体,整治校园周边网吧,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设一个和谐、健康、积极、向上、文明的社会文化环境。学校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情感和积极进取的态度,进而产生开拓进取的行为,以一种良好的心态投入学习和生活。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培养和训练学生不屈不挠的心理素质,让他们学会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还要理解学生,信任学生,关爱学生,赏识学生,宽容学生,多与学生交流、沟通,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家庭要积极配合学校,对孩子出现的厌学情绪,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认识,不能急躁,不能放弃,更不能歧视。要正视自己孩子的心理问题,正确引导,多给孩子一些关爱和体贴,以帮助学生有效地消除厌学情绪。

参考文献:

[1] 杨军.中职生厌学原因分析及其应对策略[J].中等职业教育,2008(1): 44.[2] 杨芳丽.中学生厌学原因及其对策[J].河池师专学报,2003(12):18-19.[3] 胡 国平,罗文俊.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提高学生思想素质[J].卫生职业教育,2012(3): 13-14.本论文为2014年平凉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中职学生英语厌学诱因调查及对策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 [2014]PLZY034.

篇2:中职生厌学情绪原因及对策

摘要:从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我国的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出现了诸如学生厌学,管理难度加大等问题。本文拟对造成中职生厌学的各种原因进行分析,寻根溯源,对症下药,从教学管理、教材改革、教法革新以及学生就业等方面,提出对应的扭转中职生厌学的方法对策。

关键词:

中职生

厌学原因

对策

上个世纪80年代,“上小中专”还是许多品学兼优的初中学子梦寐以求的理想。那时的中专学校,面对丰富而优质的生源,精挑细选,优中选优,门槛设得比重点高中还要高。但时代在发展,情况在变化。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迅猛发展,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优势不再,招生陷入尴尬境地。迫于生存压力,那些学习成绩较差,升高中无望,外出打工年龄又太小的初中毕业生成为各个中专学校争抢的对象。许多学校为吸引学生,不仅将门槛一降再降,甚至使出浑身解数,实行各种奖惩措施来广纳生源。

学生招进校门,新的问题立刻凸现:随着生源素质的急剧下降,学生厌学情绪严重。迟到、旷课成为家常便饭,课堂上说话、睡觉、看课外书、听Mp3、玩手机者屡见不鲜。教学秩序混乱,课堂气氛沉闷。正如一位学生在桌子上写的打油诗:“封闭管理如坐牢,学校生活真无聊。老师上课如催眠,枕着书本睡大觉。”校园里难觅孜孜求学、刻苦攻读的身影,经常可见打架骂人、逃课上网现象。学生虚度光阴,学无所得;教师教无成就,打发时日。学生厌学、教师厌教之风弥漫校园。这种现象不仅严重影响教学质量,使学生难以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合格的职业技术人才,而且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就业和学校今后的发展。因此,研究并解决中职生厌学问题成为摆在各中专学校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任何现象都是由一定的原因引起的,要正本清源,首先要寻根溯源。那么,造成中职生厌学的原因有哪些呢?

一、早期个性形成和人格发展过程中的教育偏差是造成中职生厌学的深层原因。毋庸置疑,目前被招进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中有大批是中招考试成绩极低(在200分左右)甚至没有成绩的所谓“差生”。他们的特点是知识拥有量少,文化素质低,学习习惯差,在个性或品质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但我认为,这些学生并不是生来就是“差生”,而是在成长过程中被一系列因素塑造成“差生”的。主要的、深层次的原因是他们在早期个性形成和人格发展的过程中因为缺乏及时的引导和矫正而出现了一些偏差,导致他们逐渐形成不良行为,并产生厌学心理。他们的这种特点早已存在,只不过在中专生活中表现得更加充分。导致这些学生成为“差生”的原因有:

(一)传统学校教育的弊端

因为我国的特殊国情,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实行的是通过应试教育实现的“淘汰式”、“精英式”教育。各级学校共同协作,象一个巨大的筛子,按照统一规格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断的筛选和淘汰。那些不符合规格的学生被无情地淘汰出局,并被贴上“差生”的标签。因为拖了班级的后腿,他们很容易成为被老师训斥或忽视的对象。“我不行,我是一个坏孩子”的思想渐渐根深蒂固。有人说:“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在体验失败的过程中他们失去了自信,在训斥中他们学会了叛逆和仇恨,在同学的讥笑中他们学会了自暴自弃。笔者曾经对所任教的数百名厌学情绪较明显的学生做过一项调查,回顾这些学生的成长史,其中许多都有一段向“差生”转变的关键期。他们往往是在学习任务骤然加大,成绩有所下降之时(小学六年级、初 1 中二年级是分水岭),因得不到老师的及时帮助和鼓励而开始丧失信心的。有些学生也曾试图奋起,但当他们发现自己已被编入“差班”,成了老师眼中的“另类”时,他们开始放弃努力,随波逐流。正如古语所说“从善如登,从恶如崩。”许多不良习惯很快养成:抽烟喝酒、打架骂人、旷课上网、上课捣乱,而坐在教室里认真学习变得越来越不可忍受。

(二)家庭教育的缺陷 在一个班中,厌学情绪最为严重的,往往是为数不多的问题学生,他们不仅不学习,还带头违犯课堂纪律,顶撞老师,有时使整个班级都“鸡犬不宁”。这些孩子是如何成为问题学生的呢?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有深远的影响。一项针对学生的调查显示,那些问题学生的背后往往有一个“问题家庭”:或者是父母忙于生意,无暇管教孩子;或者是家长性格暴躁,动辄打骂,教育方式简单粗暴。而中职生中令老师最为头痛的往往是单亲家庭。这一现象已经是许多老师的共识。这些问题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学生,在他们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初始阶段,在他们最需要理解、尊重和关爱的时期,得到的却是孤独和责骂,在他(她)们年少的心灵中,因为没有得到爱也就不懂得爱,因为不被尊重也就不懂得尊重他人;因为父母的不负责任,他们学会了游戏人生。在这些学生看来,学习是沉重的,是不值得追求的,老师也不再是权威的象征,可尊重的对象,课堂上他们可以随心所欲,无所顾忌。

二、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是造成中职生厌学的直接原因。

其实,有许多中职生刚入校的时候是怀着重整旗鼓,好好学习的决心的,他们试图开始全新的生活,做个好学生。但在严峻的现实面前,他们又一次落败,很快又延续了初中的历史,甚至变本加厉。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有:

(一)、课程设置陈旧。

一个摆在所有中职教师面前的事实是,学生文化素质普遍偏低,连一些最基本的文化常识都很缺乏。课堂上甚至出现这样一些极端典型的事例:数学课上1/2+1/3=1/5,化学课上,O读作圆圈,语文课上,不知道王熙凤是男是女,英语课上,写不出从一到十的单词……面对这种状况,怨天尤人是无用的。孔子说:因材施教。但目前许多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仍沿袭多少年前的传统,重理论,轻技能,科目齐全,内容丰富,难度较大。学生上课象听天书,云里雾里,不知所云。刚开始还勉强支撑,时间长了,发现收效甚微,意义不大,就产生厌学情绪,结果一放而不可收,再想拾起书本就更困难了。

(二)、老师授课方法单一。

面对目前的现实,做为老师,本应根据教育对象的变化,不断探索新情况,及时改变教学策略,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但事实是许多老师一方面怨天尤人,牢骚满腹,另一方面,又固步自封,得过且过。一本老教材,一套老教案,一种老方法,不看对象,不讲效果,完成教学任务了事,反正工资照拿,先进照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来就不高,听这样的教师讲课无疑于听催眠曲:要么昏昏欲睡,要么看课外书,听MP3,总之是各行其是。

(三)、校园生活单调乏味。

中专生课余时间多,精力旺盛,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而为了便于管理,很多中等职业学校实行了封闭式管理。这种管理模式使得学生的活动范围局限在小小校园。再加上有些学校因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的局限,使校园文化生活十分匮乏,学生课余生活非常单一,学生只能在“教室—食堂—宿舍”一条线上辗转。这种一活一死、一动一静的强烈反差使中职生觉得心情格外压抑,生活死气沉沉,难以激发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

(四)没有升学压力。

人是有惰性的动物,学习又是一件苦差事。没有了升学压力,就很难产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一方面,中专生本身自控能力较差,又大多住校,没有了父母的管束,也不再有升学的压力,思想上更容易放松自己,不愿吃苦,贪图享受。学习目的不明确,随波逐流,糊涂过 2 日。另一方面,很多中职学校的教师在考试前都会给学生划重点,这也形成了学生“平时不用功,临考再磨枪”“不用学也能考及格”的思想,助长了学生的厌学风气。

三、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是造成中职生厌学的间接原因。

(一)、网络媒体的影响

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网络在给人们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在很多中等职业学校四周,网吧遍地开花,对学生构成了很大诱惑。“晚上翻墙出去上网,白天上课埋头睡觉”成了一些学生的生活模式。在很多中专生看来,“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校园的生活很无奈”。除了上网聊天,打游戏外,超级女声的一夜成名,歌星偶像的趣闻也是他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但一谈到学习,却感到枯燥无味、顿生厌烦。

(二)、就业形势严峻使学生感到前途渺茫,学习无用。

曾几何时,考上小中专几乎就意味着端上了铁饭碗。但时过境迁,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和高校的扩招,目前高学历人才充斥市场,就业难成为普遍问题。中专生在就业市场上更是举步维艰。就业形势的严峻使许多中职生一方面忧心忡忡,另一方面又觉得即使努力也找不到工作,还不如趁衣食无忧痛痛快快玩几年。另外,就业对口率低,不少用人企业对就业人员的素质和学历要求不高,初中、中职、高职毕业生同在一个单位上班,造成部分学生上不上学、学不学习都一样的想法。现在社会上甚至出现了新的、可怕的读书无用论。

针对以上原因,笔者认为解决学生厌学可以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多管齐下,重塑人格,提升尊严,恢复信心。

“先做人,后做事”历来是许多大教育家的共识。没有高尚的人格,就很难有强烈的责任意识,也很难有克服困难,积极进取的行动表现。厌学的中职生就像一棵在成长中缺乏修剪的小树,因为失去了道德规范和纪律的约束而枝蔓横生。他们精力旺盛、生机勃勃却又是非不明,美丑难辩,有了过而不知错,做了恶而不知羞,违了法而不知罪。面对这样的学生,用纪律来严惩往往是亡羊补牢,甚至会进一步增强他们的逆反心理,进而导致犯罪。雨果说过“办好一所学校,相当于拆掉一所监狱”。中等职业学校应从根本入手,重塑学生人格,提升学生的尊严意识,恢复学生的学习信心。从学生入学伊始,就利用学生对新环境充满好奇的大好时机,对他们进行全面而深刻的职业意识教育。通过电影、电视、演讲、报告等多种方式宣传本专业杰出人物的先进事迹,本专业发展史、本专业在社会体系中的作用及所承担的责任、义务等,让职业的神圣感、使命感、自豪感在一开始就深植学生心田,促使学生迅速确立专业学习目标。还要在全校师生中开展文明礼貌、尊师重教、自尊自爱、团结互助等道德规范教育,使学生明是非、辩美丑、懂善恶,并要求学生把对真、善、美的认知转化为实际行动,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由点滴行为养成习惯,由习惯培植个性。再次还可以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鼓励和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一本好书,犹如和一位名人谈话”。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自我,认识自我,提升自我,增强责任意识,培养学生坐得住,学得进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要给予肯定和鼓励,以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二、改革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技能训练。

中等职业学校的目标并不是培养某一行的专家学者,而是要培养充实到各行业生产第一线的实用技术人才。因此过多的系统的理论教学不仅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也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在这方面,中等职业学校不妨借鉴职业教育发展比较成熟的国家如德、日等国的经验,走“学企联办”之路。在教学之初,就请用人单位参与到教学计划的制订中来,根据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对原有的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减少那些学生不愿学,将来用处不大的课程的教学时数,增加那些和将来工作密切相关的课程的份量,加强实践技能课的训练和考核,使教师感到教有所依,学生感到学有所用,教和学的兴趣都必然会大大提高。

三、改变教学观念,革新教学方法,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新时期学生情况的变化,对中职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厌学的学生,教师如果也报 3 以厌弃之心,只会使情况更加恶化。因为喜欢某个老师而喜欢某一门课,因为讨厌某一个老师而放弃某一门课的现象在学生中非常普遍。面对学生厌学的严峻现实,教师应改变教学观念,了解学生所思所想,然后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运用多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以百倍的爱心发现和呵护学生心灵中仅存的闪光之处,以百倍的艺术处理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以百倍的耐心教会学生知识与技能。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逐步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喜悦,慢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积极搜集就业信息,广开就业门路。

有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在实用技术人才需求方面尚存在着巨大缺口。可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学生就业方面是大有可为的。中职学校不仅应在招生方面花大力气,更应在就业方面采取积极措施,让每个学生都能看到就业希望。学生觉得学有用武之地,自然会产生强大学习的动力。

作者简介:管淑英,女,1972出生,汉族。1989年考入河南大学政治系,1993年毕业至今,一直在洛阳市卫生学校任政治和语文教师,讲师职称。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学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联系方式:洛阳市卫生学校政治教研室

篇3:中职生厌学情绪原因及对策

厌学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滋生的厌倦心理, 并产生相应的厌学行为。学生的厌学心理通过其行为表现出来,如逃课、沉迷网络、课堂睡觉、考试作弊等行为。目前许多中职院校内,大部分学生都有过上述行为,甚至有的学生因为厌学而中途退学。一些中职学生对教师的劝导存在较强烈的抵触心理,甚至出现个别学生辱骂教师的现象,既阻碍学生整体素质提升,又影响中职学校发展。

2.中职学生厌学情绪形成原因

2.1社会环境的影响 。

随着社会变革,中职学生的思想品德、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随之发生较大转变,紧追新潮流,对传统思想道德、价值取向、学习方式等方面,由以往的盲目崇拜转变为质疑,强调个性发展,教师的教育作用被削减。同时,社会中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等价值观蔓延, 对中职生的思想观念与行为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并且社会中存在的劳动力用人低标准及就业难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会挫伤中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文化程度方面,中职学生相比大专或大学及以上学习的毕业生而言, 缺乏竞争优势,在同一专业领域较难找到满意的工作。另外, 在一些制造企业或工厂内, 对职工的文化程度与技能并没有提出较高的要求,从业门槛极低,致使中职生形成读书没有任何作用的消极思想。

2.2家 庭教育的失衡 。

目前,大部分中职生来自农村,在生活中缺乏父母长辈的关爱与教育引导,在心理、行为方面出现的问题,并没有长辈能及时正确地引导,致使其逐渐养成不良习惯,在思想观念上较放任,极易受到外界的不良诱导,在学习上缺乏坚定意志。还有些中职生由于家庭不和睦,致使孩子在心灵上受到很大伤害, 形成消极思想,进而失去学习动力,滋生厌学情绪。

2.3学校教育的滞后 。

中职教育中存在的弊端是造成中职生产生厌学情绪的直接原因,一方面中职学校为了生存与发展,将精力集中于如何扩大招生规模,忽视教学改革,教学设备、方式、内容等都难以满足中职生的学习需求。中职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仍采用传统单一的授课方式,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之教学内容枯燥乏味,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与耐心,致使学生最终形成厌学心理。

2.4不良媒体的诱导 。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 越来越多的学生习惯通过网络获取各方面信息。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学生通过网络更好地学习, 了解最新知识与技能, 弥补课堂教学存在的缺陷。另一方面网络中存在大量暴力、色情内容与游戏,为中职生带来较大的心理冲击, 一些意志较弱的学生极易被虚拟网络世界诱导,沉迷其中难以自拔,必然滋生厌学情绪。

3.解决中职学生厌学问题的对策

3.1树立正确的育人理念 。

中职学校与教师必须及时转变教育观念, 树立正确的育人理念, 将为社会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养的实用型人才作为教学目标。教学中, 教师要结合中职生的心理特征与学习特点,丰富教学内容,并采取多元化教学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鼓励与引导学生克服厌学情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学习中既掌握必备的知识技能,又在行为品质方面得到升华,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3.2深 化教学改革 。

深化教学改革,结合中职生的心理特点与学习现状,进行专业课程合理设置,深化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各方面的改革,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在的厌学情绪。其中,结合中职生的学习水平,适当降低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确保大部分学生都能通过考核测试,增强中职生的学习自信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互动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学生对知识的领悟,进而实现中职生学习态度由“厌学”到“愿学”的转变。

3.3强 化技能训练 ,突出实践能力培养 。

当前,在中职教学内,部分教师仍存在重理论、亲实践;重知识、轻技能的教学行为,一成不变的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专业技能得不到培养。因而, 教学中必须强化对学生的技能训练, 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中职学校要进行教学计划的全面调整,增加实训教学比重,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同时, 加大对实践性教学资金的投入力度, 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训环境。实践证明,实训课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让原本学习兴致较低的学生主动学技术、练手艺,快速掌握专业岗位操作的基本技能。

3.4社 会 、学校 、家庭齐抓共管 ,形成教育合力 。

篇4:中职生厌学原因及对策

【关键词】中职生 厌学 原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1C-0115-02

近年来,随着普通高中教育的扩招,中等职业教育受到冲击,不少中职学校面临招生难等生存问题。即便能招到学生也多是中考落榜生,或者根本不参加中考或初中都没毕业的学生。这些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够,基本技能欠缺,学习力、知识力差,学习动机不强、兴趣不浓、信心不足,厌学情绪严重,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智力障碍。加之中职教育没有升学压力,中职生就业形势不乐观等原因,致使中职学生厌学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它严重影响着学校和班级的管理、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本着解决问题的目的,分析查找造成中职生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提出解决中职生厌学问题的对策。

一、中职生厌学原因分析

造成中职生厌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具体可归纳为主要两方面的因素:

(一)客观因素

1.社会因素。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很多新鲜事物进入人们的生活,现代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发生改变。网络、手机、数码产品等数字信息事物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也影响着学生,加之当前就业形势不乐观,众多大学生甚至研究生就业困难等报道层出不穷,“读书无用论”等不良思想因素和思想严重影响着中职生的思想。

2.家庭因素。现在中职阶段的学生许多是独生子女,自幼家中父母或爷爷奶奶的过分溺爱或奖惩思想和行为不统一,致使孩子的部分思想、性格、人格等发展畸形。加之家长望子、望女成龙心切,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一手操办和安排孩子的未来,孩子本身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被抹杀,所选学校和专业往往由父母安排,学习兴趣无从谈起。

3.学校因素。中职生厌学与学校也有一定的关系。目前我国中职学校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传统、陈旧甚至呆板,对学生缺乏吸引力。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加上一些教师本身对中职教育的不重视,使得本来基础就不好的中职生更是学无所获,无心向学。

(二)主观因素

1.“读书无用论”的影响。这是社会和家庭双重因素造成的。大学生就业难、高学历者给低学历者打工、在社会上混的是人脉、家长观念改变等诸多信息支持着当下的“读书无用论”,一些中职生在潜意识里也认同读书是无用的,深受“读书无用论”的毒害,主观上不重视学习。

2.不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受社会的负面影响,不少学生从小就把自己的理想定位在赚钱上,认为有钱就是成功,片面地过分追求财富,泯灭了人的生存价值和意义,从小就树立了不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3.缺少目标和动力。没有目标就没有方向,做事就没有动力。由于多数中职生的专业选择是家长的一厢情愿,并不是学生的兴趣所在,如果学校入学教育和就业指导等引导不到位,就会造成中职生入学后缺少目标和动力,直接造成厌学。

4.逆反心理。中职生大部分是从义务教育中淘汰出来的学生,这部分学生本来在初中阶段就是叛逆的典型,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心智会逐渐成熟,但叛逆的心理依然存在,很多时候还是会与老师和家长背道而驰。中职生的这种逆反心理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

二、对策分析

基于以上造成中职生厌学的因素,要解决中职生厌学问题,培养和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可从以下几方面努力和尝试:

(一)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首先要在国家层面统筹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探索创新。改革中职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冲出旧的学科体系,淡化所谓的系统,让理论为专业服务,做到学以致用,突出职教特色。

(二)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引导中职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政府应多方面、多途径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加强就业,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家长应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利用道德上的言传身教等方式影响青少年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学校则应注意选用中外历史和现实生活中有教育意义的榜样和事例,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的育人优势。

(三)做好入学教育工作

做好中职生的入学教育工作,有利于提高中职生对职业和专业的认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作好职业生涯规划等。

中职生的身体和心理还不成熟,还不能充分认识中职学习的意义,没有形成职业意识,对什么是职业、(下转第119页)(上接第115页)现在的学习与将来的职业生涯有什么关系并不太清楚,没有就业和从业的压力,从而导致中职生对学习的不重视。对此中等职业学校要做好学生的入学教育工作,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就业方向,增强对职业的认识。既要让学生看好专业的就业前景,又要给学生一定的就业压力,让他们有学习提高的紧迫感。

(四)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应重视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更新教师的观念意识,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可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增加学习的趣味性,通过事例、案例等进行教学,提高中职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本质上改变中职生的厌学情绪和状态。

(五)根据社会需要和学生兴趣开设专业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市场经济的深化,社会就业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中职学校的专业开设须以就业为导向,紧扣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地方产业所需技能型紧缺人才为宗旨,有前瞻性和预见性地开设专业。而且,考虑到中职生心智还不够成熟,做人做事还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所开设的专业还应酌情考虑与学生的兴趣相结合。

(六)上好实训课,让学生尽早接触专业知识

中职生的文化基础较差,对文化课、理论课缺乏兴趣,但他们大多动手能力较强,对实训操作兴趣较浓,对这些在学习理论知识方面不具备特长的学生,最好的办法是多接触实际,拉近书本与实际的距离,尽早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训练,上好每一节实训课,把理论具体化,少讲多练,发挥学生动手能力强的特点,让他们在每一节的实际操作课中尝试成功的乐趣。这样既有助于培养职业意识,也有助于掌握专业技能和本领。

总之,造成中职生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各行各业合格的专业技能人才,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多方重视,群策群力,积极探索,多途径、多手段激发和培养中职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为提高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打造优质职业教育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卢晓静.浅谈中职生学习兴趣培养策略[J].中等职业教育,2008(9)

[2]叶正文.浅谈中职生职业兴趣的培养[J].云南农业教育研究,2006(1)

[3]李雪斌.如何调动中专生的学习积极性[J].职业技术教育,2000(19)

[4]许贵.关于培养中职生专业兴趣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10(7)

篇5:中职生厌学原因及对策浅析

中职生被普遍认为是差等生, 他们学习差, 行为习惯差, 是教育中容易被忽视甚至被歧视的一个群体。这与中国的教育现状有关, 因为大多数中职学生都是在中考中失利才选择中职院校的。如何进行差生转化, 使他们在中职院校学习之后成为社会上的有用之才, 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任务。

而进行差生转化的第一步就是解决中职生的厌学问题, 通过一系列的科学手段, 使之愿学, 好学, 乐学, 勤学, 善学。这个问题解决好了, 其他诸如心理健康问题、早恋问题等等的解决便指日可待了。作为一名中职院校的一线教师, 笔者深感肩上的责任之重。以下是笔者多年来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几条中职生厌学原因及相关对策。敬请社会各界特别是同行人士相互讨论, 对拙作给予批评指正。

1 中职生厌学原因分析

1.1 缺乏学习动机, 不愿学

调查表明, 有三类情况。一部分学生对自己所选专业不满意, 不愿意实现自己的专业目标;一部分学生不会听课, 不会学习, 没有重视老师在课堂上讲授的相关课程的学习目标, 以至于学习起来很盲目, 没有动力;还有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的意义认识不到位, 太过于急功近利, 对语文数学等公共课不屑一顾, 产生厌学情绪。

1.2 缺乏学习兴趣, 不好学

缺乏学习兴趣, 不好学的原因也有三个。第一个是65%的学生迫于家长的意愿选择专业从而厌学。第二是90%左右的学生不论对专业理论还是公共课理论课程统统讨厌, 急功近利, 学习态度不诚恳。第三是学习难度的加大。学生进入中职院校以后, 学习内容越来越增加, 难度系数越来越大, 很多学生本来基础极差, 再加上没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因此学习起来越来越吃力, 以致最终厌学甚至完全放弃学业。

1.3 缺乏积极学习情感, 不乐学

患有学习焦虑症的中职生大有人在, 体现在:碰到问题就会紧张焦虑, 特别是害怕各种测试考验甚至在测试过程中会出现恶心头晕等不良生理反应;特别害怕被老师提问到, 不愿意与老师多交流, 更别提积极主动问问题。

1.4 缺乏学习意志, 不勤学

接近70%的中职生缺乏学习意志, 体现在:困难面前退缩回避, 不能面对, 缺少战胜困难勇往直前的勇气和信念, 学习过程稍有难度就放弃, 不能进行到底, 苦练做不到更不用提勤学。这样, 恶性循环便会形成, 最终导致厌学弃学。

1.5 缺乏良好的学习性格, 不善学

学习性格是学生在长时间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稳定的对待学习的态度并于这种态度适应的学习行为。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势, 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性格, 这是很大一部分中职生所共有的特点。

2 中职生厌学问题的对策

以上列举的五个方面的原因导致很大一部分中职生厌学乃至弃学, 作为一名中职院校的在职教师, 对于如何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形成良好的学习情感、学习意志、学习性格, 经过实践教学, 总结出以下对策。

2.1 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学习具有盲目性, 缺少学习目标, 丧失学习动机水平是中职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久而久之导致中职生厌学, 因此找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势在必行。教师帮助学生树立目标。学习和生活一样, 必须要有目标。只有这样, 学习、生活才有动力, 不会漫无目的、百无聊赖、浪费时间浪费生命。

一般中职院校都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要充分利用好这门课程, 让每一位学生都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出大致规划, 制定出自己每一学期的学习目标。于此同时发挥好班主任, 辅导员, 任课教师的引领作用。在笔者学校, 班主任在迎新生后的第一次班会, 就清楚地告诉学生他们的专业设置, 在校期间需要考取的专业技术证书, 他们走上社会可以争取到的职业职位, 以及与之相匹配的财薪地位。最后告诉学生要想获得足够高级的职业职位, 财薪地位, 必须付出与之匹配的在校期间的汗水努力。

2.2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某些教师的教学方式满堂灌, 填鸭式教学使得授课内容了无生趣, 对于一些难懂的概念问题不注重教学技巧, 使得学生听天书, 雾里看花, 望而生畏。长此以往, 学生没有获得生动有趣的听课体验, 没有获得克服困难的成功体验, 厌学情绪渐渐生长。

为激发中职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在安排教学内容上注意深入浅出, 并且对于很多中职生关心的实践活动方面要加大力度, 办好中职特色教学, 努力将学生培养成有较强动手能力的技术型实用型人才。

2) 当学习内容抽象理论, 学生很难提起兴趣时, 教师应该在引入环节做足文章, 一个好的引入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把同学们身边耳熟能详的生活体验引入到“枯燥乏味”的学习内容中, 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3) 事实证明, 中职的课堂不能以教师讲授为主, 搞“一言堂”, 必须转化成“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中职特色课堂。教师起主导作用, 把握课堂节奏和重点难点, 提出问题 (问题的难度应控制在中职学生思考后的能力范围之内) , 启发问题, 转换问题。问题的回答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由学生的嘴巴说出来。

2.3 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是很多中职生的共同问题。这些不好的习惯包括:缺乏学习意志, 碰到问题就逃避退缩或者求助同学或者求助老师不能独立思考;学习拖拉磨蹭, 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从来不知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重要性;做完作业不知道检查, 敷衍了事。教师应对这些问题对症下药, 或者规定学习时间, 限时做作业, 或者鼓励预习复习。

2.4 帮助他们排除消极情绪的影响

因为在之前的学习过程中有太多的失败体验, 久而久之, 很多中职生对学习产生了消极情绪。消极情绪一旦产生必然再次影响学习体验。不好的学习体验和不好的情绪相互助长。针对此, 教师要学习一定的的心理辅导手段, 慢慢去除学生之中滋长的焦虑、恐慌情绪毒苗。面对问题培养一种积极勇敢的态度, 慢慢获得一个再一个的成功体验。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注意技巧, 避免把简单问题复杂化, 慢慢引导, 将复杂问题分类分情况掰碎处理, 避免使学生在学习上产生挫败心理。多创造条件, 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当这种体验增多时, 就会渐渐培养起学生的自信心, 产生良性循环, 厌学情绪被积极进取的学习情绪所代替。

另外, 教师在授课时可引进多种组织课堂的方法。比如, 小组授课法就特别适合中职课堂。课前制定合理的奖惩机制, 授课时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可以按照自愿的原则) , 课堂内容以一个接一个的提问回答推进, 小组讨论后派发言人起立回答。提问的形式可以是抢答, 轮答, 也可以是上黑板做题。实践证明, 小组竞争机制有利于调动起班级的学习积极情绪,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听课率和课堂参与度。

2.5 塑造他们良好的学习性格

为塑造中职生良好的学习性格, 应该在以下两个方面做足文章:一是在鼓励中培养。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 教师应该细致观察, 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一旦发现, 就及时提出鼓励, 鼓励学生坚持下去, 将这一闪光点成为稳定的学习性格。二是在锻炼中促其成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多创设难度系数合适的问题情境, 锻炼学生在碰到困难时不退缩, 迎难而上的勇敢精神, 培养为学生解决问题努力思考, 多方求解的积极态度, 以致收获最后排除艰难, 成功兴奋的真切体验。

3 结语

篇6:中职生厌学心理的形成原因及对策

一、中职生厌学心理的形成原因

1.家长对孩子成长缺少助力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的不同,直接影响学生对学习的目的和态度认识。有些家长忙于生计,家庭教育观薄弱,认为只要给孩子花钱就行,对学生的学习不管不问,学生缺乏家庭亲和力。因此,学生在校得不到肯定,在家得不到鼓励,对自己失去信心,所以不想学习,不思进取。有些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包办孩子的一切,将孩子惯坏,养成一身的坏毛病,任性、自私、唯我独尊。导致孩子将时间大多浪费在玩手機、上网聊天、玩游戏等方面。

2.社会教育没有形成合力

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整个社会对普高教育关怀备至,整个社会的舆论都觉得能上清华、北大就是一种无上的光荣。看看每年的高考场景,参加高考的学生就是天之骄子,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及整个社会都要为他们服务。而反观高职的考试,则是“门前冷落鞍马稀”。就业时很多用人单位追求员工的高学历,对中专学历、高职学历持排斥态度,也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职高生尽管大都没有升学压力,但存在着严峻的就业压力,学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想占有一席之地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和所学专业对口,更是难上加难。学生感觉到在学校学习的知识与就业后的工作联系不大,所以学习动力不足。

二、消除中职生厌学心理的对策

1.用教师的爱心抚平学生受伤的心灵

记得高尔基曾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作为教师必须牢记这一点,爱,是人们身上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需求。中职学生由于踏入职校之前遭遇的挫折和打击太多,更渴望得到父母、师长的爱,希望别人尊重、关心、理解他们。在学生进入新的学校学习生活时,教师对学生的爱往往能唤起学生更多的信心,从而培养他们健康的情感,健康的心理素质,树立起正确的学习观、人生观。若要帮助学生,首先要接近他们,教师要用宽广深厚的爱心、无私奉献的责任心、勇往直前的决心和坚持不懈的恒心对待学生,在学习、思想、生活上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设身处地地在生活上、学习上为学生排忧解难,真心真意地帮助他们不断进步,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这种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能增加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充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进取之心,促进学生身心健全发展。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施之以爱,是育人的成功之道,只有本着信任、真诚和关怀的态度来对待学生,教师和学生才能彼此亲近。当然,对学生的爱和尊重并不排斥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要爱中求严,严中有爱,这就是教师的博爱。

2.以校本教材和精品课程激发学生求学的动力

中职学校现行使用的教材,大多数内容抽象、陈旧,形式相对呆板,学生缺少主动思考的机会。同时中职教材更新速度慢,缺乏对新知识、新工艺、新问题、新学科的涉及,学生将大量时间用在学习一些落后且无应用价值的课程上。教学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毕业后的学生动手能力不强,不符合企业的需要。既然中职学校的目标是为企业培养技术工人,那么教学理念就应该是:“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工人,就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所以教材改革势在必行。要根据当前职业教育教学的特点,组织本校教师根据企业要求开发自己的校本教材,做到“订单式培养,菜单式教学”。同时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工作任务”的形式,采用项目教学法,把专业理论与实训课结合在一起,从实际操作入手,围绕一定的模块,讲授相关的知识内容,通过小组学习和教师的适当指导完成相应教学任务。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如多媒体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以及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等,将之有机整合到教育过程中,构建富有成效、师生满意的课程实施平台。对学生开放实验、实训、实习室,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兴趣,也降低了课程的难度,同时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总之,中职生是一个内心世界复杂多变的群体,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只要认真分析中职生厌学心理的形成原因,抓住他们的心理活动特点,因材施教,关心爱护学生,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他们就一定能够逐步走勤学理论、苦练技能之路,并为他们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也是新课改理念在职业教育中的应有体现。

篇7:中职生厌学问题对策研究

1. 转变观念, 树立新的职业教育理念

影响中职学生厌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因此解决当前中职学生厌学的问题是比较艰难的系统工程。首先需要一个关心、重视职业教育的大环境, 树立“技术工人也是人才”的观念, 在全社会营造崇尚技能的良好氛围, 这样才能增强学生认真学习、苦练技能的自觉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目前, 许多地方和行业出现了“技工荒”和“就业难”并存的情况, “有人没事干, 有事没人干”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情况, 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现代”两字的加入, 赋予了职业教育改革新的目标和内涵。而作为新时期的中等职业教育, 应顺应这一趋势, 不断深化内部教育教学管理, 使自己培养的学生能满足市场、企业的需要, 服务于经济发展, 这样中职教育才能在大教育中找准定位, 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2. 改善学校教育, 切实提高教育质量

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就应站在时代的最前沿, 高瞻远瞩, 制定职业学校发展的策略和计划, 才能切实提高职业教育质量。首先要加强学校管理。加大实训实习投入, 创造与职业相关的职业技术氛围;增加实训实习课的比例, 使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加强校企合作, 与企业建立紧密型的合作关系是职业教育生存与发展的重要途径。其次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教学效果, 激发学习兴趣。融洽的师生关系, 可以产生学习的迁移, 把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崇敬热爱之感, 转化为学生对教师所教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中职生学习不得法、学习效果不好、学习困难已是困扰大部分中职生的一个严峻的问题, 亟须要得到教师的指导。

3. 改进和加强思想教育工作, 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通过积极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 使他们明确学习目的, 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和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 针对性要强。应根据中职学生心理素质情况, 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教育。另一方面, 要帮助学生正确分析当前社会的用人形势, 使学生认识到,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 越来越需要大批合格的职业技术工人。第二, 形式要活泼多样。学生的思想工作, 除了课堂、大型报告会、主题班会等集体教育形式外, 还要及时做好个别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一些困难, 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学校和教师的关心。同时, 还要发动同学之间互相帮助的作用, 树立典型, 表彰先进, 树立良好的积极向上的学习风气。

4. 改变家长观念, 提升家长素质

从改变家长观念来看, 家长的期望值对孩子而言作用是很大的。家长应该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 给予适当的期望;同时要和孩子多交流,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了解孩子的学习能力和现状, 多鼓励孩子, 培养孩子的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为孩子将来健康地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家庭教育是一门学问, 因此, 家长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 多了解孩子, 多深入孩子的内心世界, 才能达到“其身正, 不令而行”的效果。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 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合拍。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和沟通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非常有效的, 既可以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 也可以把家长的想法反馈给学校, 无形之中也是促进学生学习的一种动力。

5. 规范学生行为, 确定适当的惩罚措施

由于年龄、生理、阅历等因素的限制, 中职学生与成年人在认知力、自制力、判断力、可塑性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当学生多次出现行为偏差和不配合的学习态度时, 应有适当的惩罚措施。比如罚值日、罚做卫生。当然, 我们并不提倡体罚, 文明科学的教育手段应以不伤害学生的身心健康为前提。而教育也不能只是一味地表扬和奖励, 过多的表扬奖励只会使其越来越廉价, 从而降低其力量。奖惩结合, 才是对待学生不同表现的正确态度。

总之, 转变学生的厌学心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也是中等职业学校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 必须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匡瑛, 朱倩倩, 崔景贵.今天, 我们怎样做班主任 (中等职业学校卷)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篇8:中职生厌学的多重原因及缓解对策

关键词:职校教育;学生;厌学心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08-0095-02

一、中职生厌学的外在表现

目前,中职生的文化基础普遍不牢,不少中职生的厌学表现也着实令人担忧。据笔者在职校多年的随机调查,中职生厌学的表现形式可谓五花八门、多种多样:或上课心不在焉、无所事事,身在课堂心在外;或自由散漫、无故迟到旷课,作业敷衍应付;或夜间翻围墙,外出上网吧聊天玩游戏,白天则趴在课桌上睡觉;或上课时干扰课堂纪律,专门接教师的话尾巴,恶意搞出各种怪声怪调怪动作还得意洋洋、哗众取宠。除实训课外,不少学生对文化课学习没兴趣,有的上课睡大觉、讲小话、玩手机、听MP4,有的学科测试考查不及格,却补考也不愿参加;有的学生贪慕虚荣、盲目攀比,不服从教师管理,顶撞教师,甚至辱骂教师……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虽不普遍,但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中职生专业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应引起学校及教师的高度重视。

二、中职生厌学的多重原因

影响中职生厌学的原因是多层次、多方面的。既有学生自身观念、意识、文化基础、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原因,又有学生家庭及外部环境、条件的影响。

1.部分学生家庭教育的缺失及教育方式、方法的不当。“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然而,一些中职生的父母或忙于生产、忙于工作、忙于生意,无暇顾及孩子,甚至放任自流;或在外打工,将孩子交给其父母,隔代教育往往过度溺爱、娇惯、放任与纵容。加之如今社会上因就业困难而滋生的“读书无用论”的消极影响,导致一些中职生不注重学习,产生不良习惯与嗜好。还有的家庭父母关系不和,或系单亲家庭,均对孩子身心造成莫大伤害,使学生感到压抑,自卑、进而对学习失去兴趣;有的父母教育方式方法简单、落后,要么过分溺爱娇惯甚至放任与纵容,要么严厉有余甚至使用暴力,加重了学生心理负担,使其产生意志消沉、心理逆反、学习厌倦……使得很多学生走进职校之前,就欠缺良好的家庭教育、家庭温暖与家庭保护,进而形成了不爱学习、不求上进、贪慕虚荣、好逸恶劳、自由散漫、游手好闲、惹是生非等恶习,也使得接纳这些问题孩子的职校在“放大了的脚”面前增加了经验的难度。

2.学校周围环境的不良诱惑。如今很多中职校的周围环境不是很好,尤其是一些牌机室、网吧、酒吧等,是中职生心生好奇、学坏成恶甚至误入歧途的重要的外在因素。不少中职生来自乡村、边疆,或是城乡结合部,大都是一些即将成年或刚刚步入成年之列的“小大人”、“准大人”,自我意识、独立意识、参与意识、创造性思维、批判思维日渐增强,而自觉性、自制力、抵挡诱惑的能力等却相对滞后相对积弱,对中职学校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逐步了解和熟悉,进而厌倦、腻烦、逆反之后,对周围环境诱惑的好奇心愈发加重,以致泥足深陷、不安学习、闲极无聊、违规违纪甚至违法。

3.生源素质下滑。近些年来,高中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使得原来略高于或平于高中录取分数线的职校风光不再,生源素质走下坡路。如今的中职生,大多数是被高中排除在外的落后生、问题生,不少人既不想提前走进社会参与竞争,去吃打工或自主创业的那份儿苦,又不想闲待在家里,承受父母的唠叨与管教、亲友的数落与白眼,更不想复读升入高中大学,有的甚至是被父母催逼,强迫着走进门槛越来越低,低到没了门槛的职校,敏感、自卑、悲观、消极、压抑,抱着得过且过混一天算一天的态度,把职校当做暂时避风港的中职生不在少数。

4.中职学校缺乏吸引力。当前,部分职校的人才培养存在与就业脱节、中高等职业教育欠缺沟通与衔接、学生毕业后出路困难等问题,而中职教师甚至管理者至今尚未意识或承认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的差异,信息闭塞、观念滞后、缺乏探索与创造,以至于很多课程尤其是基础课程的设置与具体安排难以反映时代特征,难以表现个性特色,缺乏吸引力,严重脱离社会需求,脱离如今学生的身心特点及其现实与发展的需要,也是导致中职生产生厌学心理的重要原因。

5.中职教师未能与时俱进。不少中职学校基础学科的教师长年累月没条件、没机会走出门去学习、了解外面的世界,对如今社会职业发展要求,以及生活快节拍、工作高频率等毫不敏感甚至毫无意识,久而久之也就缺失了对外面事物的理性认识与判断,缺失了跟进或超前于事物发展的欲望、兴趣与行动,缺失了对人性、人格与人情,尤其是成长之中学生的深入了解与研究,缺失了对中职生身心特点及发展需要的深入了解与研究,视域狭窄、因循守旧、盲人摸象、闭门造车,工作热情与激情下降,自我效能感与成就感丧失,教学时自然既无深度又无广度,更无高度,尤其缺乏新的创造。有的千篇一律吃老本,教学居高临下、态度生硬粗暴;有的滋生职业倦怠,动力缺失,教学敷衍了事、交差应付;有的习惯了从书本出发,唯唯诺诺、照本宣科、人云亦云、言不及义;有的教法简单、言语呆板、平淡枯燥、了无生气与活趣。以致很多学科课程教学严重脱离现实、脱离学生的实际,学生产生厌学心理也在情理之中。

三、缓解中职生厌学情绪的对策

针对上述中职生厌学情绪的现状及归因,笔者总结了以下应对策略:

1.正确认识中职生,并给予特殊的教育关怀。中职生作为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有很多缺点,对自身优点和长处认识不足,总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与普通中学生特别是优秀生信心十足的状态正好相反。但中职生也有很多闪光点,教师实施教育时,要善于发现和引导他们的优点和长处,使之认可自己、悦纳自己,认识到自己依然有发展的潜能,使优点和长处进一步成为发展的优势。另外,还要给予更细致的关心,更充分的肯定和更积极的鼓励,使之进步更快。

2.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教学改革是解决职校学生厌学情绪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主动适应当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特征,加大课程设置、教材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手段、考试评价等教学综合配套改革的力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厌学情绪,提高教学质量和就业能力。职校生是未来的劳动者,教师要帮助、指导他们进行恰当的职业生涯规划,树立正确的职业思想、职业观念,寻找符合自身实际的职业生涯发展路径。还要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为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并关心他们的精神生活,使之树立正确的学习观,能自觉地参与学习。

3.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如果主体不学、厌学,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很难发挥,再高的水平也没辙。作为职校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关心爱护学生,有针对性地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一方面要使学生认识到,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才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另一方面要帮助学生正确地分析当前社会的“用人”标准,克服自卑心理,端正学习态度,打消消极思想,克服“厌学”情绪。

4.强化技能训练,突出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部分职校教师仍习惯于在课堂上讲原理,在黑板上画图、做演示,重知识轻技能,重理论轻实践,特别好动的中职生怎能不感到厌倦?因此,职校在教学改革上,必须以能力为本位,突出实践性教学,强化学生技能训练,增加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和实训操作时间,给学生更多动手与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理论课学习后到工厂或车间去实习,多动手、多体验、多实验,激发学习兴趣、锻炼操作技能,恢复学习的自信心,学习成绩自然就会大幅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智雄.综合把握职校教学多方因素 全力提升基础课程教学效益[J].中国当代教育科研杂志,2013,(4).

[2]张万祥,万玮.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上一篇:关天召开学生资助管理和营养改善计划工作会议的通知下一篇:十必做要求基层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