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多维德育网络

2024-05-09

构建多维德育网络(通用6篇)

篇1:构建多维德育网络

法制讲座材料

地点:昂思多中心完小 时间:2008年4月17日 法制讲座辅导员: 参加人员:全校师生 讲座内容:

构建多维德育网络 致力习惯养成教育

我校认真贯彻《小学德育大纲》、《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的要求,注重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将师生行为规范教育作为整个学校的教育重点。通过持之以恒的“好习惯伴我行”的养成教育,促进学生日常行为习惯、个性品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同时,我们建立了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使社区教育工作与学校整体工作相结合,与学校各项教育教学考评制度相结合,构建了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大德育网络。

一、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切实强化养成教育。我校在行为规范教育实践中,本着“资源整合、合力育人”的工作特色,以德育为基础、各项实践活动为育人途径。根据小学生喜欢模仿、易受外界影响、可塑性强的特点,充分利用校园教育的主阵地,开展了一系列的校园教育活动,构建了一个养成教育的德育网络。

1、加强师德建设,打造优良师资队伍。

我们师德教育工作的核心是“爱生、敬业”。一直以来,我校在加强师德建设方面以镇江市教育局组织开展的“三爱”、“三大”学习活动为契机,有计划地在各个阶段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规定的材料,观看关于师德师风建设的录相资料及专题讲座、报告等。通过学习,使广大教职工的认识得到了统一和提高,达到了让广大教职工思想上有指导、行动上有榜样的学习目的。同时,学校还组织教师开展“三爱”、“三大”教育大讨论和谈心活动,撰写学习心得、师德述职报告、师德师风整改方案等,深入的学习对教师产生了心灵的触动,提高了大家的认识,广大教职工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劲头更足了。

利用学习激发广大教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积极性的同时,学校还组织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活动,以丰富的活动形式,充实的活动内容不断推动“三爱”、“三大”教育活动走向深入,增强了教师教书育人,爱生敬业的自觉性,从而造就师德高尚的文明之师,还从根本上解决了学校里面那些“特殊”学生问题,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学生行为规范的整体素质。

同时,为了营造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校园德育环境。我校要求教师人人争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模范。

2、营造和谐校园,增强环境育人氛围。

在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训练时,我校一贯坚持教育的手段要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而是从学生自律的角度出发,实施规范教育。如:我们把“请你主动捡起地上的纸屑”,改为“我来弯弯腰,捡起地上纸”,这些充满温馨的人性化的言语,都体现了学校要求学生遵守行为规范的强制性,变成了学生要遵守行为规范的自觉性。

3、紧扣活动抓手,提高实践教育质量。

学校为了提高实践教育的质量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在活动中,我们充分发挥学生当家作主的主人翁意识,强化学生的自我教育的管理的作用。我校的文明礼仪教育活动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学校以“做诚信人办诚信事”、“八荣八耻”、“好习惯伴我行”、“文明礼仪伴我行”等为主题开展了系列主题教育,以礼仪、礼貌、礼节教育和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为重点内容,以唱响国歌、遵守规则、文明交通为突破口,着眼于全面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素养,使学校成为文明礼仪示范窗口,使学生成为文明礼仪行动的先锋队,为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为小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作出贡献。

(1)、开展四项评比和文明礼仪监督岗。每周学校都进行四项评比,对各班的行为规范教育情况进行小结,表扬先进班级,指出个别班级存在的毛病。同时我们还设臵了文明礼仪监督岗。学校大队部从学期初就制定了文明礼仪监督岗安排表,安排各班同学在“红领巾步行道”两头进行监督,对不文明的行动予以提醒,情节严重予以扣分。另外大队部还安排了红领巾流动岗,随时随地对学生的文明行为进行检查监督。

(2)、以“红领巾广播”为宣传阵地,于每周三中午12:00-12:30进行,通过播放礼仪歌曲、播送行为规范知识、讲述行为规范故事,让全校师生更加关注行为规范,实践行为规范。

(3)、培养同学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同学们逐步提高自身的文明素养,逐步树立自身的文明形象。

4、推进爱心活动,营造校园人文情怀。

为进一步深入推进人文精神教育,学校德育处和团支部共同开展了以“爱,在我们身边”的系列教育活动。

(1)发现爱 感受爱

我们通过行为规范“爱心银行”来引导学生发现爱。在每周的申请加分中,我们欣喜地发现各班善于发现同学中的闪光点。一件件好人好事中我们看到了学生之间的友爱,对师长的敬爱,对集体的喜爱、对学校的热爱。因此在每周行为规范广播的时候,德育处都会将好人好事在全校宣传,就是让学生学会在学习生活中发现爱,并从中感受爱。

(2)培养爱 表现爱

让学生发现爱、感受爱的同时,我们抓住节庆日活动培养学生学会爱、表现爱。如每年的教师节活动,我校门口洋溢着老师幸福的笑声。当每一位老师走进校门的刹那,无论是那满含深情的“老师,节日快乐!”还是那惊喜的“喷花”,都让每一位进校的老师感受到了来自孩子们的问候和祝福。一个个可爱的小天使还代表学校党、政、工、团、队送上了节日的礼物。

我们立足素质教育,旨在倡导推广、普及和提高艺术教育,发展孩子们多方面的兴趣,从而丰富他们的校外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构建社区教育网络,拓展养成教育的社会空间。

(一)创建“家长学校”阵地,促进养成教育实施。由社区校长、社区教务人员、学校教师代表、家长代表等构建成了我校家庭教育的网络结构。借鉴有关理论和成功实践,编写了《扬中实小行知家长学校校本教材》。上课有点名、有考核、有评比。近年来,扬中实小家长受教育面达100%,其中经学习后合格家长达95%,优秀家长在60%以上。每学期组织一次“家教经验交流会”,开展“教子有方”征文活动。每学年评选一次“优秀家长”,学校发结业证书。逐步规范、形成制度后保证了行知家长学校健康有序的发展。以上举措提高了家长们对子女进行教育的水平,为我校学生行为规范的教育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为了提高家长学校的质量,近年来,我校多次邀请相关方面的专家学者来给家长上课。除了邀请校友留美博士黄振春、刘云来校作《中美教育的比较研究》的专题讲座,先后还邀请了中央教科所的江明老师来校为家长们做了《怎样做孩子喜欢的家长》的专题讲座,邀请了马来西亚马六甲州政府驻中国江苏省首席官方代表、准拿督彭飞勋先生做《马来西亚和中国教育的比较》的专题讲座,邀请了镇江市委党校任美萍教授来校为家长们做了《文明礼仪,促人际和谐》的专题讲座,邀请了中央教科所培训中心主任助理焦建作了《现代家庭教育 》等,这些精彩的讲座提升了“家长会”的层次,提高了全体家长的思想素质和对孩子行为习惯进行教育的水平。

(二)建设社区教育平台,提升养成教育档次。为了给社区教育提供良好的平台,搞好社区素质教育阵地建设,我们对社区内的教育资源进行合理整合和有效利用,建立起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档次的社区教育阵地,全面提升了养成教育的档次。

近年来,学校整合社区资源,共建立105个社区实践基地。扬中市武警中队就是其中之一,每学期,大队部有计划地组织师生去基地,或听革命传统教育的报告,或参观展室,或看内勤。学生们来到通达商厦,大家有的做迎宾员,有的做导购员,有的做播音员……获得服务他人、服务社会实现个人价值的真实感受,体验商品的时尚、时代的节奏,诚信的效应,让学生真正感受在学校学习的主人,尝试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还有,“省文明小区”文化新村社区等在寒暑假的社区教育活动都给与学校以支持。

1、聘请社区辅导员,提高德育教育质量。

我校重视发挥校外辅导员的作用。校外辅导员教学经验丰富,对社区教育工作非常热心。他们经常与部分学生家长沟通,宣讲有关的家教知识,对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扬中市交巡警大队的陈启林警官就经常深入我校,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知识教育,同学生一起做交通手势操,让我校学生真正懂得了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再如水利局的工作人员钱红梅,对学生进行爱护环境的教育,让我们的学生懂得了 “小手拉大手、洁净靠你我”等。这些活动对我校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2、依托社区资源,推进特色社区教育。

我校以老年大学诗社、中明棋苑、馥馨花园、农业科技推广中心等单位为依托创建了36个社区教室。例如:扬中是著名的诗词之乡,为弘扬家乡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市老年诗社这一社区教室的建设,使得诗词进入了校园、诗词进入了社区,为学生提供了和谐自由的个性发展空间。诗词创作之风正在实小校园、周边社区兴起……再如:我校依托市乒乓球活动中心创建的乒乓球教室浓厚了我校的体育锻炼氛围,学校多次承担了省、市的小学生乒乓球比赛,学校乒乓队也在省市比赛中频频获奖。社区教室的开辟,为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搭建了更广阔的舞台。

3、建立法律咨询室,撑起安全保护伞。

学校成立了社区法律咨询室。邀请市司法局的常纪成同志担任法制副校长,来咨询室定期举办法制讲座。还经常邀请城西派出所的民警走入法律咨询室,并在课余时间说案讲法。我校的季荷琴老师是法学硕士,我们充分利用她的专长,让她常驻法律咨询室,随时接受社区内学生和家长的法律咨询。

4、创建心理咨询室,打造心灵乐园。

谈心室,是我们学校和社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学生心灵的花园。学校对谈心室的工作,进行了周密地安排,从向学生宣传,到接待时间的安排,以及工作制度的制定等等。针对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有共性的问题,重视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对于前来咨询的社区学生和家长,我们还建立了心理健康档案,目前心理咨询室拥有了3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5、发挥社区优势,实现双向育人。

“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是社区教育的特点,其目标是实现教育和社区双向服务。学校以活动为载体,重视沟通与联系,开展了多项双向交流,把共建活动作为学生走出校园、关注自身生活环境、了解生活的重要载体,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素养。

(1)体验社会生活,展示雏鹰风采。

每学期,学校都组织各个年级开展以“体验社会生活,展示雏鹰风采”为主题的丰富多彩的雏鹰假日小队活动。学校由团队牵头,利用节假日、寒暑假,组织学生进入社区,带领学生走进社区,与社区居民一道开展多种活动,“小手拉大手,公民道德共遵守”、“社区绿色行动”等活动的开展,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启迪了学生的心灵。2005年5月,国家级“思品和社会”课题“小学综合课程教材的开发和实验研究”中期评估活动在我校召开,与会专家对“走出校园、去进社区、走向社会”的社会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行为习惯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给予了高度评价。(2)携手书香世界,共沐书馨墨香。

为了营造书香家庭、促进家庭文明,我们开展了学生小书房建设活动:一是动员学生、家长按标准办好小书房(一房间、一桌、一椅、一书橱、100本好书、一个电脑、一份报纸杂志、一件文体器具)。二是进一步完善家庭小书房建设。巩固、充实现有学生小书房的藏书量,进一步提高学生小书房的质量,开展小书房建设星级评比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素养,为行为习惯的养成奠定了基础。

我校坚持不懈地探索德育工作新途径、新方法,近三年来,我校也获得了一系列荣誉: 2003年、2004年连续获得扬中市教育工会授予的“先进教工之家”称号,2002年至2006年,我校连续获得教育部关工委“小公民道德建设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2004年获得“江苏省科技先进学校”的荣誉,被扬中市委、市政府授予“四星级社会治安安全单位”,被镇江市教育局授予“镇江市德育先进学校”光荣称号;2005年我校语文组被扬中市总工会、文明办授予“五一文明岗”;2006年,我校被评为“镇江市少先队工作先进学校”;我校荣获“江苏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被评为市安全生产先进集体,我校妇委会被评为“三•八”红旗集体。另外,我校近年来还获得“优秀全国家长学校”、“江苏省心理教育先进学校”、“江苏省教科研先进集体”、“省级巾帼示范岗”等荣誉。在全国首届小公民道德建设实践创新活动中有58名学生获奖,扬中实小荣获集体一等奖,在全国青少年中华道德读书教育活动中扬中实小三千多名学生参与,近百人获奖,扬中实小荣获优秀组织奖;2006年上半年,扬中实小组织学生参加了教育部关工委的“五好小公民”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有12位同学分别得全国一、二、三等奖,其中郭旭东同学获全国特等奖,并在暑期举行的全国演讲比赛中荣获亚军,扬中实小荣获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

以“学校打基础,家庭促发展,社会再提高”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新途径,受到了社会各界领导的好评。2002年以来,我校课改中的素质教育工作成果由镇江电视台制作成《那一片绿荫》等三个专题先后在江苏卫视、黄河卫视海外频道播出。2006年3月22日,参加中国成教协会秘书长会议的70余名代表一行,到我校参加社区素质教育现场观摩活动。2006年4月7日,我校向新华社、人民日报社等14家媒体组成的“中央、省新闻采访团”作了相关介绍。2007年3月24日,由中央教科所培训中心主办,镇江市教科所和我校共同承办的“全国小学音乐、体育学科优质课大赛”活动全面展开,扬中实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综合素质得到了参加比赛的老师和评委的高度评价。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做好教育工作。今后我们还将继续加强全校师生行为习惯的教育,继续创设载体,教育和引导全校师生进一步增强意识并内化为素

法制讲座材料

地点:昂思多中心完小 时间:2008年5月14日 法制讲座辅导员:钟世明 参加人员:全校师生 讲座内容:

构建小学生法制教育的“伞状”模式

近年来青少年的犯罪率呈上升趋势,且犯罪者的年龄越来越小,案件的类型越来越多。由此可见,通过加强法制教育,不断增强学生的法律知识和法制观念,使他们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在学校教育中具有着重要的地位。

我们的构想是广大青少年学生,尤其是小学生还不具备完整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个体,是社会生活中的弱势群体。作为学校教师、家长(监护人)、社会,理应承担起保护孩子的义务,我们必须为他们的健康、愉快成长,撑起一把法制的、安全的“保护伞”。

一、法制教育与道德品质教育相结合 少年儿童的违法犯罪往往是从不遵守道德规范开始的,小学生刚刚踏上人生的成长之路,心理状态脆弱,易受诱惑,喜欢模仿,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道德和理智相对模糊,易受外界的影响。作为教师,应抓住小学生品德、个性、道德观、人生观形成的初始时期,加强平时的思想道德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地以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法律与道德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两者如同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我们在具体实践中注意将遵守社会主义法律与弘扬社会主义道德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在自觉执行《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中有关“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集体的利益以及公民个人的合法权利与自由”等规定的同时,要在爱护公物、关心集体、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维护社会秩序、尊重社会公德方面拿出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为了让学生在弘扬传统道德方面有章可循。

二、法制教育与校园纪律教育相结合

法律与纪律同是具有约束力与强制性的行为规范,违法常常从违纪开始,由违纪发展而来。遵纪守法是有效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第一道长堤。在法制教育过程中,组织学生学习《义务教育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与自己学习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法律法规;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及本校制定的有关规章制度,将学法律与学校规,守法律与守纪律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提高了学生的纪律观念,又提高了法制观念,增强了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三、教学渗透与多种教育活动相结合

为了使法制教育广泛深入地开展下去,我们要做到常抓不懈、警钟长鸣。一方面提倡学科渗透,要求教师充分发掘品德课等学科中有关法制教育与纪律教育的内在因素,利用教学这一主渠道,对学生进行课堂上的法律与纪律教育。另一方面,我们又要将法制教育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利用读报课、班队课、活动课,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一)、通过多种教育活动强化法制教育

1、利用班队会课开展法制教育主题活动。

班会课是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最佳阵地,可以开展主题班会,把“学法”“议法”的过程开展得生动活泼,形式多样。

2、开展少先队活动进行法制教育。

每个小学生都是光荣的少先队员,利用少先队组织,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在活动中进行法制教育。如开展环保章和法制章的雏鹰争章活动,学习环境保护法,了解环保基本知识,做到自觉抵御污染行为,做环保小卫士。利用重大节日等契机,开展诸如知识竞赛、模拟法庭、征文比赛、歌咏、故事会等活动,把法制教育渗透到活动中,激发学生学法知法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①、开展法制讲座、讨论。

通过开展普法教育为主题的法律知识大讨沦,如让学生懂得“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做到防微杜渐。让学生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用法律知识、准则来加以分析,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利用机会组织学生去观看法制教育电影,戏剧,聆听法制教育讲座。一次生动、感人的法制教育讲座,一部令人深省的教育电影,一个触及心灵的法制教育小品,对学生的教育是其它形式所无法达到的,有了议论、争辩、感悟,“法”就在学生心中具体化了,也深切多了。

②、交通法制宣传。

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公益实践,上街宣传交通法规,是日前小学普及法制教育最理想、最有效的载体。学生们身着校服交警大队民警一起在路口,举行了“交通法规”宣传活动,举行交通知识黑板报展,并向行人发放了1000余份宣传资料。同时组织“我是一名小交警”上岗执勤,使学生从实践中增强法制观念。

③、开展假日小队系列活动。还借助假日小队活动,在双休日、寒暑假采用“小品”“相声”“小故事”“表演唱”等多种形式深入居民小区,在社区活动的大舞台,宣传有关法律知识。在当地派出所、居委会的指导、帮助下,成立了“红领巾纠察队”参加小区治安巡逻、卫生宣传等活动。社会是实施法制教育的大舞台,让小学生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体验社会,能让学生的法制知识学以致用,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法律法规,让学生能在校做个好学生,长大做个好公民。

④、编写《法制手抄报》。

学生动手编写《小小法制报》,并把编好的法制报布置在学校法制宣传画廊上,既培养了学生的独立编辑能力,教育了自己还宣传了法律知识。举办宣传法律知识的黑板报比赛,收集法律教育信息本,收集古今中外的—批严守法纪,不徇私情的历史事件和典型人物的传闻编成一个个小故事。创办法制教育小阵地,《少年法苑》,通过具体的案例,讲述不知法不懂法不守法的危害性。

⑤“心育游戏”活动。

游戏是儿童最基本的活动方式,我校“十五”省级立项课题《小学高年级创新性“心育游戏”的研究》,从心理层面入手,对传统的儿童游戏进行改编或创新,它在不同程度上发挥着“愉悦情绪、启迪智慧、促进交往、培养个性”等方面的心理教育作用。我们结合这一成果,组织学生参与“心育游戏”。如“红绿灯”、“超级大营救”、“蔬菜总动员”、“木偶人拣球”、“齐心协力”等游戏,小学生非常喜欢,同时也接受了规则教育和团结协作等多种教育,自觉地规范了自己的言行。

四、法制教育与防范治理相结合

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还必须做好防范和治理工作,这应该包括学生自身心理层面和周边生存环境两大系统。几乎所有青少年犯罪的动机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心理扭曲因素。心理缺陷是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原因,小学生们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家庭的变异,家教的不当,性格的异常等等也能导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我们结合国家级子课题《班集体建设在小学生心理监护中的作用》的相应研究成果,努力实现班级组织机构、教育方式、活动内容、环境建设、人际关系、“老班”角色这六大转变,教师应该及时发现并运用多种渠道,了解“问题学生”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针对性地心理辅导与治疗,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和周围环境,克服成长中的诸多障碍。

当然,古有“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外在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很大的。因此,学校十分重视对学生学习的外在环境进行防范与治理。我们对学生作了“五不”的规定,即“不观看黄色录像;不阅读宣扬凶杀、色情与封建迷信的黄色书刊;不进‘三厅一室’;不参与赌博等不健康的娱乐活动;不讲粗话、脏话”。当学生的行为举止,情绪情感出现与往常不同的迹象时,及时给学生以教育与引导,将错误苗头与不良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学校还组织了一支由党员干部与党员教师为主体的值勤队伍,轮流值班分别在校园周边主要路段进行巡查,确保学生平安往返。另外我们还主动争取公安派出所、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等部门和单位的支持,对学校附近的“电子游戏厅”、“个体书报摊”及其他所有不宜青少年学生进入的娱乐场所,进行了治理、整顿,使学生健康成长有了良好的内部和外部空间。

五、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

在法制教育过程中,为了使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在手段上形成互补,在时空上密切衔接,我们在发挥学校主体作用的同时,主动与街道居委会、文明片区、驻江部队、司法机关及文化教育职能部门建立起经常性的协作关系,主动征求他们对于加强学生教育的意见与建议,从他们那里了解我们学生的思想动态,以便及时地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我们还在渡江纪念馆等单位建立起德育工作基地。先后邀请了“五老讲师团”、派出所等单位的同志,给学生作法制教育报告与法律知识讲座,讲解有关法律知识,传授自我防范与保护方面的基本知识等。在抓紧抓好学生法制教育的同时,我们同样重视教师的法制教育。教师法制教育的重点在于不断提高自己的依法治校、依法执教的观念和自觉性,按照《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中的有关规定和教学工作的规章制度,忠实地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给每个学生以平等的地位、同等的教育及相同的关心与爱护,使每个学生都健康成长为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有用人才。

对小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应该是一项长期化、制度化、科学化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在平时教育中加以重视,并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深化、细化道德法制教育。“润物细无声,随风潜入夜”,让我们携手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构筑起一片纯净的法制天空!

篇2:构建多维德育网络

严务乡中心小学

2012.9

构建“三位一体”德育网络,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我们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对青少年的培养和教育,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西方社会一些不健康东西的涌入,特别是享乐、拜金主义思潮的冲击,严重影响着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给社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未成年人犯罪也越来越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引起了党和国家以及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认真贯彻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是全面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维护社会治安稳定,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举措。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而且德育工作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这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学校是塑造人类灵魂的摇篮,对中小学德育建设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此,要认真落实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有效地预防青少年犯罪,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坚持德育首位,育人重育心,狠抓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德育工作,是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最有效途径。德育工作的落实,主阵地又是学校这块热土,学校又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摇篮。为此,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任务就落在了中小学。要抓好中小学德育工作,必须坚持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和《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为指导思想,采取以中小学主要领导挂帅,共青团、少先队为龙头,学校政教和班主任为基础的德育工作队伍,以德育环境建设为契机,狠抓学校德育工作。要抓好学校德育工作,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抓好四个建设,三个教育活动。

l、德育队伍建设。建立一支政治合格,业务精良,相对稳定的德育工作队伍,是搞好学校德育工作,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关键。必须配备一支思想素质高,政治合格,组织能力强的教师骨干担任德育课教师以及班主任、团队干部和政教干部,让其放手、放胆,抓好中小学德育工作及系列活动。

2、德育基地建设。德育基地是对未成年人进行爱国主义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小学要以当地名胜或烈士陵园为学生爱国主义校外教育基地,每年清明节前后,组织学生,以学校政教、少先队牵头,到烈士陵园敬献花圈,通过在烈士纪念碑下,讲革命传统、革命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同时,认真抓好学校内部德育基地的建设,如学校德育室、队部室、校史陈列室、科技活动室等,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观摩、宣传和教育,使学生从中受到启迪,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家庭、爱学校的热情,从而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

3、德育制度建设。为更好地抓好学校德育工作,必须建立一系列德育工作制度。如团队主题性活动制度、班主任工作制度、每日升降旗制度、国旗下讲话制度、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管理制度、校园管理制度、门卫制度、学生一日常规制度、学生违纪管理制度、与社会、家长联系制度。通过一系列制度的落实,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有效地规范学生的言行,促进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的形成。、德育环境建设。培养和教育青少年的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性系统工程,不仅教育部门要抓,而且全社会都要共同抓。在这方面,必须从优化德育环境入手,坚持落实“三百”方针,组织学生看一百部爱国主义影片,读一百本爱国主义书籍,唱一百首爱国主义歌曲,弘扬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内容的德育活动主旋律。首先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同时,狠抓校园内部德育环境建设,每天对学校发现的好人好事进行表扬宣传,对出现的不良行为进行评论,引起学生们的共鸣,引导学生发表各自的观点,达到督促规范自己的言行。其次是利用学校张贴的宣传内容,名人名言、标语口号、名人名画、中国地图、世界地图、校园宣传画以及学校公开栏,黑板报、墙报、壁板、科技成果展等,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健康、活泼向上。再次是加强校园绿化、美化及净化建设,校园坚持一日三扫,教室窗明几净,校园整洁美丽,处处赏心悦目,陶治学生情操,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同时,狠抓学生的养成教育,使其尊敬老师,校内校外保持一致,尊老爱幼、讲文明、讲礼貌、不打人骂人,关心爱护同学,热爱学校公益事业,爱护学校公物,不攀摘花草树木,不乱丢果皮纸屑,保持校园清洁卫生,校外不毁坏公共设施,不偷盗,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并要求中小学生不看黄色淫秽录相和书刊、不赌博、不迷信、不打游戏,建立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德育网络,紧密配合,共同抓好未成年人思想品德教育。

5、狠抓未成年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学校是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学校要把它贯穿在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单一到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系列。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核心,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要充分利用校内外德育基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充分发挥小学思想品德及中学思想政治课教材优势,挖掘教育内涵,发挥教育功能。同时,各科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在各科教学中受到思想教育和熏陶,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6、争做“五好小公民”,开展育心教育。五好小公民教育活动,是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对学生进行育心教育的最好途径。通过对“五好小公民”的评比和对未成年人的育心教育,塑造了学生美的心灵,让学生处处以好的、积极的、健康的、美的东西为镜,时时对照自己。“以人为鉴而明荣辱”,使未成年人随时以先进的人物为榜样,以真善美熏陶自己的心灵,主动与不良习气和不良行为作斗争,抵制不健康的东西的侵入,从而修正了自己的言行,促进了学生健康品质的形成。

7、认真开展思想政治和思想品德小评论活动。通过开展思想政治和思想品德小评论活动,让学生对社会上的真善美、假恶丑进行评论,从而规范学生的言行。同时,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参观当地标志性建筑和龙头企业,慰问孤寡老人和军烈属,体味社会大家庭的温暖,收集和观看反映社会主义辉煌成就的图片、数据、资料,通过算账对比,了解人民群众生活的富裕,看社会主义日新月异的变化,从而促进学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好好学习,报效祖国。通过各种形式的德育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有效地促进了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二、坚持法制进校园 依法治校

法制进校园,依法治校,这是时代的呼唤。请法制课教师定期给学生上法制课,除给学生讲法律基本知识外,要用一些典型的案例,尤其是未成年人犯罪的典型案例,利用剖析的原理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从案件侦破,案件的性质,治安处罚,刑事责任的承担,对学生进行教育,达到警示学生,防患于未然。更要让中小学生熟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刑事诉讼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赔偿法》、《劳动法》、《防震减灾法》、《行政处罚法》、《环境保护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使学生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打下坚实的基础。除此,要积极建立“警民共建”学校,定期请武警、公安、交警到学校研究工作,请他们为学生讲社会治安、交通法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法律知识,为整顿学校秩序、防止社会干扰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还可定期组织学生到监狱进行参观调查,请服刑人员现身说法,从他们走上犯罪道路后的悔恨以及渴望重新做人的愿望,倾诉给学生,让学生受到深深地触动,为培养遵纪守法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法制教育方面,应不单纯只靠司法部门的配合,而在学校内部同样营造一片法制天地,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普法”教育。中小学普法教育要做到“四个结合”:即普法与教育教学相结合,普法与学校“三风”、“三化”相结合,普法与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普法与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相结合。做好宣传工作,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通过举办法制讲座等形式定期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定期组织中小学生进行法律知识问答及时事政治问答,组织学生观看警示教育片,在每个教室和德育室张贴《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行为规范》、“五爱”、“五心”、“十情”、“文明学生标准”等,让学生随时规范自己的言行,起到潜移默化,净化学生的灵魂,让不良行为自然泯灭。

通过法制建设进校园,在学生中普法、让学生懂法、守法、用法、规范学生的思想、言行,使学生认识到什么是好事,什么是坏事,什么是守法,什么是犯法,有利于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以“关教”工作为契机,以家长学校为基础,认真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关教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份。要充分利用其职能作用,配合学校抓好中小学德育教育。

1、抓时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每年三月和九月,在新学期开始,可邀请当地家长委员会相关人员深入各中小学给学生讲革命传统,讲艰苦奋斗史,并协助学校做好新生入学教育,教育他们要遵纪守法,遵守校纪校规,听老师的话,教育大同学要关心爱护小同学,激励学生“讲文明、讲礼貌、学雷锋、做好事”,通过“三月文明礼貌月”活动,让学生比行动,比思想,看谁讲文明,看谁讲礼貌,看谁好事做的多,通过评比,有效促进中学生良好品行的形成。

2、抓节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每年清明节前后,学校可组织学生到当地烈士陵园或名胜古迹进行缅怀先烈、历史考证等活动。请关工委或家长学校领导配合学校为学生讲革命史,讲烈士事迹,讲英雄故事,让学生知道我们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是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教育学生要珍惜今天的幸福,勉励学生要好好学习,从小立壮志,踏着先烈足迹,去实现先烈未完成的遗愿,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好。

3、强化革命传统教育,实行延安精神进校园。延安精神进校园,是强化学生革命传统教育,倡导艰苦朴素,不侈奢浪费,用延安精神激励学生,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处处为集体着想,用延安精神磨练未成年人,使未成年人时时牢记阶级苦,不忘革命人。通过对中小学实施延安精神进校园活动,在学生中开展延安精神系列教育,使学生普遍养成艰苦奋斗,爱惜粮食,爱惜劳动成果,不侈著浪费,不攀比,不摆阔气的良好习惯,使学生树立了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促进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的形成。

4、减轻学生负担,积极推进素质教育。让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脱出来,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负担,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减轻学生负担,不但是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而更重要的是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让学生充分发挥个性特长,使其健康成长。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大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成立各种活动兴趣小组,让学生参与社会现实的调查和讨论,开展社会评论活动,使学生明白真善美和假恶丑,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篇3:构建多维德育网络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现代组织最关键的战略性资源,能给组织带来强有力的竞争优势[1]。近年来,知识管理技术已成为研究领域和应用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话题,人们普遍认为组织内外部的知识共享是组织知识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是组织有效利用各种知识资源进行创新的关键所在。随着Internet技术的爆炸性扩散,组织成员个体间、组织成员个体与外部知识载体之间构成了复杂的多层网络结构。成员个体间的知识可以借助于信息技术通过群体社会网络 ( Group Social - Network) 在组织内外部共享和传播[2]。信息技术已被认为是知识共享活动的动力引擎,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 ( 微博、微信、社交媒体) 等的出现,已打破了传统信息技术侧重信息管理的缺陷,更加强调知识所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和知识交换[3]。基于Web的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知识存量和复杂程度的不断攀升促进了对等 ( Peer - to Peer) 网络和即时通讯 ( Instant Messenger) 的出现,为人们共享知识和获取他人知识创造了便利的条件[4]。在线社区成为人们搜寻和共享知识的虚拟场所,也是社会网络和信息网络的集线器[5],在线社区和信息系统的集成是提升知识和信息共享效率和效果的有力工具[6]。因此,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对组织知识共享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7]。

组织知识共享不仅受到现代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影响,也受到知识提供者和索求者之间形成的社会网络的复杂程度和链接紧密程度的影响,即人们的行为也影响到知识共享。组织成员个体、团队等作为网络的一个节点,具有连接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征[8],使网络中的成员个体间既具有基于工作描述和组织结构的正式网络关系,也具有基于情感、兴趣爱好等的非正式网络关系,因而成员间知识共享行为也变得很复杂。团队社会网络中的表达性和工具性的关系对知识共享有积极的影响,团队成员可利用表达性和工具性的社会关系培育知识共享能力[2]。从社会认知理论的角度看,组织知识共享网络中成员个体的知识共享意愿、自我效能和共享氛围等都影响到知识共享行为[9]。组织知识共享网络中成员个体间的相互信任能促进知识共享活动的开展,有利于知识提供者和需求者之间知识交流和相互学习,是组织成员个体与外部知识载体间有效进行知识共享的重要影响因素[10]。

随着全球政治、经济和社会复杂网络的逐步形成,迫切要求构建行为和技术相结合的知识共享网络和信息系统[11]。现有的成果大都是从技术和行为两个角度分别进行的研究和探索,而将行为和技术结合起来构建知识共享网络,分析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和提升策略的研究较少,片面地强调行为或技术对知识共享的作用,都不利于组织知识共享效率和效果的提升。构建行为和信息技术相结合的知识共享网络,能将行为观点和技术观点结合起来构建知识共享网络,分析网络结构的构成及其关系,这为提高组织知识共享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2基于行为和技术的知识共享网络构建

组织中的成员个体既是知识的拥有者,也是知识的接收者或是知识的传递者。个体、团队和组织通过知识的流动与转化形成一个复杂的知识共享网络。信息技术 ( Information Technology,IS) 是知识共享网络中个体间进行知识共享的一个主要媒介, 起着知识传递、存贮和加工的作用。因此,应采用行为和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方式构造多维知识共享网络,从个体、团队、组织、IS之间的复杂社会关系网络进行构架和分析网络中每个个体的知识共享能力并实现知识共享能力的综合提升[12]。王众托[13]院士提出了人际关系网络、知识资源网络和技术网络的三层知识网络,三层网络构成了一个知识环境下的复杂超网络。基于上述研究成果,本文构建了如图1所示基于行为和技术的三层知识共享网络。

3基于行为和技术的知识共享网络解析

3.1技术网络

由图1可知,在三层知识共享网络中,技术网络是知识共享网络的最底层,是社会网络和知识网络的技术支撑。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通信技术的应用,技术网络的构成也逐渐变得复杂。 以Web2. 0技术为基础,技术网络包含存储各种知识的文本知识库、音频知识库和视频知识库。知识库存储着组织中成员个体、团队和组织沉淀下来的各种知识,为组织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知识积累。成员个体、团队和组织在诸如持续创新过程中,通过知识地图查找所需知识的源头并选择最佳的知识获取方式。基于点对点网络 ( Peer - to Peer Network) 和即时通信软件 ( Instant Messenger) 的在线社区是组织知识共享的重要技术支持[1,4,5]。 点对点网络能够使用户以灵活的方式主动共享知识和信息,可以对传统的中心性技术结构的知识共享网络进行有效补充,促进成员间的知识共享和加深彼此间的社会交往[1]。即时通信软件是目前团队、 组织中成员个体进行沟通交流的主要工具,是成员个体间社会网络和知识网络形成、相互沟通和交流知识的主要渠道。

目前,国内常用的即时通讯软件主要有QQ、飞信、SKYPE等,团队成员个体之间可以根据需要组建正式和非正式的交流群或临时讨论组,及时进行信息沟通和知识共享。在不同的交流群或临时讨论组中,成员个体之间可以随意地提出问题或困境, 其他成员根据问题或困境描述主动提供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在即时通讯软件中集成了文件传输、 抓图、创建讨论组、语音、视频和远程控制等功能, 当隐性知识无法利用语言和文字描述时则可借助即时通讯软件中的特殊功能进行描述和演示。类似国外的Facebook、Twitter以及You Tube等社交化媒体, 组织中的成员个体和组织外部个体之间往往会利用社交化媒体如新浪微博、微信、人人网等根据彼此间共同的兴趣爱好或专业知识领域建立非正式的群体网络,利用现代化通信技术进行知识共享和学习。 同时,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使互联网用户在任何地方和任何时间与他人交流和共享知识。继物联网和云计算之后的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组织成员个体可以利用各种数据挖掘技术和处理方法从大数据中获取相关知识并不断进行传播,大数据处理技术俨然成为知识共享网络成员个体将必备的一项技术。

3.2社会网络

在技术网络的支撑下,组织内部成员、内部成员与外部成员之间因为某种原因彼此之间建立起了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人际关系网络———社会网络。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放在网络中即构成了 “网络关系”[14],成员数越多,网络关系就越复杂。从成员的归属角度分,组织内的社会网络分为团队社会网络、组织社会网络和外部社会网络。在组织内,成员个体可能隶属于一个或几个 ( 正式或非正式) 团队,每个团队中的成员个体与其他成员之间存在某种相互交织的关系形成了团队社会网络。每个成员个体在团队社会网络中的地位不同、作用不同,使得自身在整个网络中的重要性不同,可能是网络中的关键节点并成为影响整个社会网络知识共享。从图1可以看出,隶属于某个团队的成员个体也会与其他团队成员个体之间因为工作或兴趣爱好建立起某种社会关系,整个组织中跨团队的社会网络关系交错分布形成了整个组织的社会网络。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虚拟组织的应用,组织这种交错分布的社会网络也会蔓延出组织的边界,形成跨组织的庞大的社会网络。

无论是团队网络还是组织网络,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将网络中处于不同节点的知识主体连接起来,形成复杂的社会网络关系。在这个复杂的网络关系中,成员个体、团队和组织知识共享主要受到网络密度、节点出入度中心属性、节点中介中心性和小团体等指标的影响[15,16,17]。( 1) 知识共享网络密度。知识共享网络的密度是判断网络整体运作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密度过大或过小都将影响到整个网络的知识共享,因此必须维持一个科学、合理的知识共享网络密度,及时调整和改善知识共享网络的密度。( 2) 节点出入度中心属性。节点出入度中心属性是指与成员个体具有社会关系的个体数量和与成员个体具有社会关系的其他成员个体数量,即向本成员个体提供知识的个体数量和向其他个体提供知识的个体数量,反映了成员个体在整合社会网络中的位置和关键作用。 ( 3) 中介中心性是指成员个体处在社会网络中的中间点,连接着知识搜寻者和知识供给者,即起着传播媒介作用的个体成员的情况。( 4) 小团体构成。知识共享网络中部分连接紧密的成员个体之间经常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分享彼此的经验、技巧和诀窍等隐性知识,无形中形成了一个个的小团体。小团体的规模和数量也将影响到整个知识共享网络的运作效率。

根据网络中成员个体之间组建团队时的宗旨, 可以将知识共 享网络分 为正式网 络和非正 式网络[18]。正式网络是由于工作需要而组建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网络; 非正式网络是由于亲情、 兴趣爱好等而自由组建的社会关系网络。正式网络与非正式网络组建的缘由不同,成员个体间的社会关系就不同,对知识共享效率的影响程度也不一样。 正式网络的目的是很好地完成工作并实现组织的目标,非正式网络则是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实现个体的目标,因此正式网络和非正式网络中成员个体共享知识的激励机制应差别对待,维系好各种社会关系网络才能提升组织知识共享的效率。

3.3知识网络

以技术网络为支撑,人际关系社会网络为图谱, 成员个体、团队或组织之间的各种知识相互交织就形成了知识网络。知识网络也可以看作是一种社会网络,是集结了多种知识链的社会网络体系。多数知识网络具有动态性和择优链接性的特点[13],即知识网络在技术网络和社会网络的支撑下不断进行动态调整,使整个网络不断进行优化后解决网络中知识需求和知识分布的结构性矛盾[19],从而提升知识共享的效率和效果。知识网络为个体、团队和组织提供了相互间知识渗透的机会[20],尤其是经验性知识的共享更需要 ( 移动) 互联网技术和现代即时通讯软件为工具,以各种社会网络为纽带,加强彼此间的相互交互和交流。知识网络中的隐性知识需要个体间尽可能面对面的进行交流,无法面对面交流时需要借助于现代通讯工具中的视频对话、远程控制等技术从社会网络中的其他知识节点处获取和传播。

随着组织对外部知识的需求,组织内部的知识网络通过个体或团队与组织外部的知识载体之间建立起新的知识网络,成为组织从外部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致使企业的知识网络具有更大的外延,形成跨组织的知识网络。当外部的知识载体参与组织内部的知识传递和知识创造活动比较频繁后,组织可利用虚拟团队或在线虚拟社区等方式将外部关键知识载体 “吸纳”到组织的知识网络中,成为一个内部的 “外节点”来不断壮大组织的知识网络,帮助组织获取更多、更具有价值的外部知识。

组织知识网络中的个体、团队进行知识共享时涉及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之间的相互转化,包括社会化、外在化、综合化和内在化。上述知识转化存在于个体和团队之中,需要借助与信息技术和知识网络中其他个体或团队的帮助。

4三层知识共享网络间的作用关系

由图1可知,三层知识共享网络中,技术网络、 社会网络和知识网络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首先,技术网络中的 ( 移动) 互联网、即时通讯软件、社交媒体和大数据技术是社会网络和知识网络构建的基石和技术支撑结构,离开技术网络,社会网络和知识网络的运作将受到影响甚至出现瘫痪。 其次,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网络关系是知识网络形成的行为支撑,只有人与人之间由于某种原因建立了各种社会关系后,把分散的个体集结到一个或多个网络中,彼此之间有某种相互联系后才为节点间的知识交流和创造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最后,知识网络和社会网络的动态调整和优化也对技术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进各种先进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5结论

本文从行为和技术相结合的角度构建的三层知识共享网络,能较好地将技术支撑、人的行为因素和知识资源有效结合起来,能提升整个网络的知识共享效率。技术网络将新兴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常用的即时通讯软件和社交媒体等技术融合起来进行应用,并考虑利用大数据技术从外部的 “开源”知识网络节点中获取所需的知识; 社会网络则强调从人的行为和社会关系角度考虑网络的构成和节点之间相互链接的紧密程度,为知识网络的高效运作提供了关系保障。三层知识共享网络的相互促进和相互影响能提升整个知识网络中知识流动和传播的速率。

当然,技术网络、社会网络和知识网络之间并不是简单的作用与反作用的过程,而是相互嵌套在一起而形成的一个复杂的超网络,整个复杂超网络的深层次运作机理是今后应进一步进行探索的一项主要内容和关键技术。

摘要:为克服从行为和技术角度单一讨论知识共享网络存在的片面性,构建基于行为和技术的包含技术网络、社会网络和知识网络的三层知识共享网络,阐述每层网络中的关键因素和网络构成,最后分析三层网络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篇4:构建立体化德育网络

[关键词]导师;队伍;德育网络

为了引领学生健康、幸福成长,龙岗初中认真贯彻落实《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从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入手,整合社会资源,扩容德育队伍,立足全员育人,组建了学校、家庭、社会三支导师队伍,构建了立体化德育教育网络,为抓好学校德育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一、组建全体教职工参加的导师队伍

学校在实施教师导师制的具体过程中,以班级为落脚点,找准“队伍、制度、会议、活动”四个突破口,实行“队伍建在班上、制度定在班上、会议开到班上、活動搞到班上”四项措施,确保导师育人落到实处。

1.队伍建在班上。导师队伍分解到各个班级。班主任任各班的导师组长,兼领一个小组;学校领导每人靠一个班级,认领一个小组;每班由任课教师2~3人认领其余的小组;音体美微机等专业教师认领相应社团成员组成的小组;学校保卫、后勤等管理人员认领相关管理岗位学生干部组成的小组。各小组导师与成员基本做到面孔熟、情况摸、底子清,为下一步开展“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学业辅导”打下良好基础。

2.制度定在班上。制度明确规定,导师育人必须深入到班级、深入到学生,将与每名学生的谈话、帮扶时刻“想在心上、说在嘴上、跑到腿上、干在手上、记在本上”,学校主要领导定期通过抽查学生、检查记录、座谈调研等形式检查各项制度的落实情况,保障了制度的顺利执行。

3.会议开在班上。学校规定每周一下午班会同时是各班导师团成员集体约谈会,班会不再是班主任的专利。每周一下午,导师团全体成员进入班级,先由班主任总结上周班级情况,然后由包班领导和其他导师团成员依次发言分析各认领小组成员成长进步情况,并指出存在问题。

4.活动搞到班上。教师为此开展了“四个一”活动:开展“听课评生活动”,通过日常开展的听评课,深入班级,将听课对象从关注教师转移到关注学生身上,课后与相关学生座谈,帮助其改进提高。开展“师生快乐大课间”活动,每位导师按照班级分组与学生同做广播操、打篮球、跳绳,密切师生关系。开展“师生共餐活动”,学校要求每位导师每学期必须和所认领的学生同吃一次饭,更多的教师则是利用周六把学生领到家中,边吃边谈,师生的隔阂随着饭菜的飘香逐渐消失,留下的只有师生无隙的交流。

二、组建全体家长参与的导师队伍

由于实行双休和假期时间延长,学生在家的时间能占到一半以上,闲暇时间的学生德育管理成为了家长必须面对的课题。

1.搞好培训,让家长教导有方。学校主要通过“家长开课”和“电话访谈”两种形式对家长进行培训。在课堂上家长与授课老师互动交流,共同探讨研究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向家长阐述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在电话中,及时通报学生近期在校表现和存在问题,引起家长对孩子问题的关注。每次寒暑假放假前,学校都给学生家长发放《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让他们知道在假期中学生管理的重点,明确家长的义务和责任,取得家长的认可与支持,以实现家庭、社会和学校的共同监管。

2.设计活动,实现亲子共成长。开展“与孩子同行”家长学法活动。学校统一印发《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义务教育法》等材料发给家长,让家长与学生一起学习,帮助家长明确思想当中存在的一些误区,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家庭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摇篮。

开展“引领孩子度青春”活动。学校通过印发生理健康知识明白纸、召开家长座谈会、学生办手抄报等形式,让家长正确引领孩子度过青春期、配合学校解决现在面对的“异性不良交往、网络和垃圾文化、逆反心理”等青春期易发生的问题。

三、组建由公安、家委会、社会名家组成的导师队伍

学校及时与信任领导沟通协调,聘请并成立了治安管理办公室主任为组长、全体干警参与的学校安全法制导师队伍。在发挥家长委会员组织导师作用方面,教师一是定期召开会议;二是在每学期的两次家长会上,让家长委员会主任发言,发挥导向作用,引导家长支持配合学校开展学生的教育工作;三是家长委员会牵头,分村组建家长参与德育管理互助小组,加强校外闲暇时间学生德育管理,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德育教育环境。

篇5:构建多维德育网络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络作为传播的新媒介,正悄然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在中国,短短两年时间上网人数就从60余万猛增至1600万。截至底,中国的上网人数已突破6000万,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上第二网络大国。未来几年中,中国上网的主流将是青少年学生。互联网对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将会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在网络环境中,学生通过互联网了解学校、家庭以外的未知领域,认识世界的博大精深,结交许多不相识的朋友,可以触及全球各地,触及科技领域的最新知识。网络还同样伸向人的意识形态领域,触及每个人的灵魂,对尚未形成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少年学生影响更甚。网络是把双刃剑,利用得好,可以成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的阵地,反之,则效果恰恰相反。在这样的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应当以积极的态度适应网络的发展,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因势利导,探索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新路。

我校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充分利用网络环境的优势,深入开展德育工作。下面我就将我校的一些初步做法向各位领导和老师们做以汇报。

(一)创设条件,搭建e时代平台。

在校领导的绝对重视和倾力支持下,网络德育在我校拥有了雄厚的技术支持平台。

其一,建设设备先进的校园网。经过半年多的筹划与实施,我们学校建成了在全市小学中最为先进、完善的多媒体网络语音教室,这间教室于9月被评为天津市联想多媒体网络教室样板间。随着它的建成使我校网络教育的优势更加突出。目前,学校已经配置奔4 586计算机106台,设计出了人性化的计算机专用桌椅,为最大限度的减少学生与辐射的接触,为学生提供记录的空间,创造了优越的学习条件。我校是和平区首批校园网建设试点校之一,两个校区的光纤连接现已基本搭建完成,光纤速度达到百兆,我们的每间教室和办公室均有信息接入点,师生可以通过服务器直接登陆到互联网上。学校还投资3万元,购进了先进的vod视频点播系统,正在逐步向社会推出我们首创的“空中课堂”,它可以使学生在教室、家中和世界每一个地方直接和学校联系在一起,观看到学校的影像教育资料。

其二,我校现正在承担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学校德育跟进社会网络化趋势的研究与实验》,实验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挑战性。科研领路,使得我们的网络德育工作如虎添翼。

经过不懈努力,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已 在区内小有影响,受到了社会各界和新闻单位的热切关注。经过两年来的软硬件建设,我校 已奠定了信息化教学的良好基础,组成了一支在信息革命前沿敬业爱岗,勇于创新的教师队伍,进入了信息化建设的快车道,他们不仅创作出优秀课件,还总结出了很有价值的利用信息 技术教育教学的经验。

(二)加强宣传 走近e时代

现代化、信息化是社会的必然趋势,网络教育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面对网络时代的到来,我们应该主动指导孩子们如何去接受网络的挑战。

我校制定相应的周密且详细的网络教育计划,为了使计划切实可行,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了抽样调查,了解到学校有近52%的学生具备上网条件,也了解到许多同学在上网的过程中常常遇到一些疑难问题,许多同学上网的目的只是为了玩玩游戏,更有一些学生访问过不健康的网站……针对这些情况,我们更加感到网络教育的重要:

开展“网络离我们有多远”的专题节目,让全校的师生懂得网络已然走进我们的生活,它可以跨越时空的限制,零距离的实现人们之间的交流等等,未来的少年应该走近e时代,应该进入e时代;利用壁报、小荧星电视台、升旗仪式等宣传形式,开展的“网络知识全方位大搜索”,让孩子们明确上网的目的,懂得网络应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服务……总之,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与网络贴得更近。

(三)正确引导 点击e时代

1、 开辟多种途径,教会学生上网。

在激发队员兴趣的同时,我们充分发挥校本教研的作用,统一调整,利用信息技术课、活动课、科普课、思品课等让学生走进网络教室实际操作练习。特别是在校会课上利用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向全体学生现场直播点击上网的常识,教会学生正确的上网方法。学生们在课间也经常围拢在电脑旁,练习上网,“上网冲浪”成了孩子们课间休息的另类活动。

2、 建设德育网站,发挥德育功能。

凭借着我校电教组、德育处自身的力量,我们在三个星期里建起了万小德育网站。德育网站的建立,使学生多了一个广阔的活动天地,更为学生上网导航。网站的设计贯彻了“以人为本”的原则,力图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网站设计以形象化为本,网站的内容征求了队员和辅导员的建议。打开网站首页,学校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跃然眼前,首页导航栏中“我们的家”介绍了学生大量的网络作品和习作例文,优秀作品被展示在网上,发挥了资源共享的效能,提高了学生的创作激情和写作欲望;“校园快讯”反映了学校的各项活动动态,加深了学生对活动的了解和记忆;“万小之最”以照片的形式展示了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展示了校园小能人的亮丽风采;“教师心语”链接了老师们真切感人的心声,使师生的心贴的更近;“家教之窗”为家长们提供了更多的`教子经验与方法,家校携手成为众多家长关注的话题;“推荐网站”向广大队员提供了优秀的儿童网站,例如:雏鹰网、中青网、童网、红泥巴村等众多有益的儿童网站……这些内容既丰富学生知识,净化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又培养了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萌发了报效祖国的决心,充分发挥了德育的隐形功能。

[1][2]下一页

建设网站的同时,我们力求做到“四个上网”,以优化德育手段、德育过程和德育环境,丰富道德生活。

(1) 德育内容上网,积极对抗消极文化的影响。教育者要对德育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及时将一些鲜活的德育信息传输上网,特别是运用多媒体技术使传统的德育素材变得形象生动,为学生们自主学习提供喜闻乐见的素材以及精辟的导读评析等多种帮助,积极对抗负面的文化影响。例如:在我们的首页中设有“楷模人物”专栏,储备了像毛泽东、周恩来、雷锋等离学生生活年代比较遥远却又具有极高影响力的国家领导人和榜样人物的丰富介绍,平时讲起来枯燥的故事,通过学生手指间的流动,则可达到理解知晓、记忆深刻的目的。

(2) 德育活动上网,丰富网络道德生活的内容。我们将学校开展的各项特色活动发表在首页中,充分发挥网络的互动功能,并做到随时更换内容。如“百年校庆”活动,我们将活动照片反馈在网上,培养学生树立校荣我荣的观念,激发争做优秀万全人的决心。再如古诗文诵读活动;学校刚刚荣获全国古诗文诵读经典工程优秀学校的称号并参加了全国展演载誉归来,我们将演出的剧照以及与着名电影演员濮存昕、着名儿童节目主持人董浩叔叔的合影放在网上,让每一名学生为之骄傲与自豪,推动我校诵读活动更深入持久的开展下去……德育活动的渗透性、情趣性、互动性和生活化等特征在网络中得以充分融合。

(3) 德育服务上网,提供深入细致的辅导服务。网络环境下的德育工作,作为学校传统德育的延伸和补充,发挥了巨大的效用。通过网络促进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社会、教师与社会之间的交往,使口头说教转化为精神沟通,增强德育的情境性、情感性。网上互动更容易突破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障碍,实现深度交流。我们倡导教师将个人信箱向家长和学生进行公布,一些家长和高年级学生非常喜欢这种交流的方式,他们把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对老师的看法等邮寄到校长、老师的信箱当中;老师们则在网上提供各种热线服务,为学生答疑解惑、实施心理辅导,为家长找寻适合的教育方法。这里,成了沟通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生心灵的一座桥梁,成了开展民主治校的一条通畅的渠道。

(4) 德育管理上网,以现代技术提高管理效能。我们充分发挥网络在德育动态和管理信息发布、德育科研、德育交流、宣传表彰和舆论导向等方面的功能,让这些资源达到共享,切实提高德育管理的效能。

3、 构筑防火网络,铺设绿色通道。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面对精彩的让人眼花缭乱的网络,我们加大网络道德教育的力度,积极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上网意识,培养健康的网上人格,给学生的思想武装上一道坚实的“防火墙”。因为,防患于未然,是教育的目的之一。

学校以《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为主要内容开展网络道德教育,教育和引导学生学会辨别是非,懂得分清网上善恶,增强网上文明和安全意识,自觉构筑抵制不良冲击的“防火墙”。校园网站还在专家的指导下,安装了节点过滤器和一些软件,以此来屏蔽不健康的内容。同时选择一些网站,让孩子在指定的网页上“冲浪”,这样避免减少学生接触到不良网站的机会。教师还可以随时调控学生浏览的内容,既可以做到有效控制,还能不断让孩子感受网上最新的信息。为了让学生对网吧大声说“不”,学校亮起了“绿灯”,将先进的网络教室对学生开放,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地空间。学生可以按照学校课表以及网络教室使用计划来到网络教室,在老师的辅导之下,畅游网络。

与此同时,我校还大力强化法制教育,积极开展身心健康指导,加大指导力度,着力建设一个规范、开放、理智的校园网络氛围。

(四)活动育人 冲浪e时代

网络教育的超强吸引力来自于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我们先后开展了“网上清明祭扫”(被《今晚报》作为专题新闻给以报道)、“网络征文超链接”、“电子邮件满天飞”、“网络探秘小论题”、“网络知心朋友多”、“网络作业开心做”、“网页制作小博士”“教师信箱收获多”等活动,我们鼓励学生在网络的天空中展现自我,发表自己的文章、绘画作品等等,让队员们在e时代拥有更为广泛的、自主发展的空间,个性健康多姿多彩的成长!

网络,让我们的教育搭上了时代的快车,让今天的德育工作更富有时代气息。应该承认的是,在社会的大环境下,网络德育更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参与。我们欣喜的看到国家对侵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非法网吧的治理和整顿,看到我们的孩子将会在这样一个纯净的沃土里成长,这更坚定了我们开展网络德育的信心。在信息化和创新教育的今天,如何推进学校网络德育工作,我们只是作了一些初步的探索和尝试,与其他兄弟学校相比,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下一阶段我们将把安装校园电子触摸屏、完善空中课堂、建立校园论坛、作为工作的重点。总之,学校网络德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更艰巨的挑战等着我们,我们坚信,随着我们对网络的不断学习、了解、认识,它终将成为德育工作的大舞台。

篇6:多维分析信息网络论文

1多维分析视角的同构信息网络分析

1.1多维网络

同构信息网络属于新型的数据形式,为了对其进行分析需要实现简单模型的建立,以该模型为基础进行分析操作。将同构信息网络进行抽象之后就得到了多维网络模型。例如一个小型的社交网络,将社交网络中的每一个人都视为一个节点,每一个节点都具有姓名、国籍、职业、年龄、学历等多维属性。两个节点之间的连线代表着两人的朋友关系,可以实现信息的共享,因此两节点之间的线中都包含了多条信息,而每条信息中又包含了ID、信息、主题等多维属性。通过多维网络实现了对社交网络的建模,从而对社交网络中的实体信息进行了展示,从而将实体与实体之间具体的关系进行了表示。

1.2简单嵌套立方体中的联机分析处理操作

在对简单嵌套立方体进行分析的过程中,选取双向两层联机分析处理查询方式,主要包括点到边的查询与边到点的查询两种类型。为了能够对这种查询进行更好的理解,沿用上文社交网络的例子来进行说明。在多维网络中可能存在的联机分析处理类型的查询包括:第一,不同国家的人如何实现信息的共享及信息在不同类别如何发布;第二,对特点信息进行分享的人在职业方面的结构分布。这两个查询都涉及到多维网络的聚集操作,首先从对应的图立方体中找到对应的度量网络,之后从对应的数据立方体中找到答案对应的度量。首先,点到边的查询。首先对结点进行分析,之后再对边进行分析,也就是所谓的先对图立方体进行多维分析,之后再对动态生成的`数据立方体进行多维分析。在对上面的第一个类型进行查询的过程中,首先依据国籍维度对所有的节点进行分组,将在国籍方面具有相同值的节点划分到同一组中,同时将这些节点对应的边进行合并,从而得到不同国籍之间所分享的信息,之后再对这些分享信息按照类别对其进行划分。其次,边到点的查询。首先对边进行联机分析查询,之后再对节点进行分析,也就是说先对内层数据立方体进行分析,之后再对动态生成的图立方体进行分析。在对上文第二类型进行查询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对所有的共享信息的类别分布进行计算,之后在对特定的类型进行选定,从而对该类别信息进行分享的人进行选择,之后在对这些选择的人的职业拓扑情况进行计算。通过对共享信息类别的分布进行计算得知人们对政治信息关注较多,在选定了政治类别的信息之后,对共享这些政治信息的人们的职业拓扑分布进行计算,从而得知教师、医师之间进行政治信息共享的较多。

2多维分析视角的异构信息网络分析

2.1多维异构网络

图1代表一个小型的多维异构网络,其中结点代表两种实体,方形代表的是作者,三角形代表的是论文,两者之间的连线代表论文是该作者所发表,若两个三角形指向一个方形,则证明两篇论文为同一位作家所发表,如果两个方形指向一个三角形,则证明两位作家共同发表了一篇论文。图1中的多维异构网络对文献网络进行了形象的刻画,一方面对作者的合作关系与论文的出处关系进行了表达,另一方面对作者与论文两种之间类型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表达。在多维网络中包含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实体,因此将其称之为两类型多维异构网络。

2.2两层嵌套立方体

通过两类型多维异构网络可以实现两层嵌套立方体的获得,由图1所示的两类型多维异构网络可知两层嵌套立方体主要包括两种情况:第一,重视对V1类型实体与实体之间的关联进行重点研究,则V1类型实体的属性构成了未曾图立方体的维度,通过对其属性子集聚集进行计算得到图立方体,将图立方体的度量作为度量网络,将V1实体进行分组,不同小组之间的V2类型实体的属性构成了内层数据立方体的维,通过对其属性子集聚集进行计算得到数据立方体。数据立方体存在与图立方体的度量中,两者之前形成嵌套关系。第二,重视对V2类型实体与实体之间的关联进行重点研究,将V2实体集合构成外层他立方体,V1类型实体结合构成内层数据立方体,两者自检相互嵌套。综上所述,两层嵌套立方体指的是外层图立方体中包含内层数据立方体,同一种类型的实体既可以构成内层图立方体,也可以构成外层的数据立方体。因此,同一个两种类型多维异构网络依据分析角度可以分为两个两层嵌套立方体。在两层嵌套立方体中,两类对象存在既独立又关联的关系。

2.3多层嵌套立方体

两种类型的多维网络能够形成对应的两层嵌套立方体。在异构信息网络中,实体类型包括多种类型,两层嵌套立方体可以扩展成为多层嵌套立方体。例如三种类型的异构网络能够形成六个不同的三层嵌套立方体。因此,多方体中同样适应。此外,还可以通过复合查询的方式对多层嵌套立方体中的多种类型分析对象进行查询。在多层嵌套立方体的联机分析处理操作过程中,N层嵌套立方体上的复合查询需要N-1次转换分析对象操作,从而形成N-1个部分立方体。

3总结

上一篇:武汉大学2008年各专业在湖北省录取分数统计表下一篇:千字文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