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城县建立干部监督档案强化干部选拔任用监督

2024-04-15

虞城县建立干部监督档案强化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共9篇)

篇1:虞城县建立干部监督档案强化干部选拔任用监督

虞城县建立干部监督档案强化干部选拔任用监督

2006年以来,河南虞城县坚持开展日常监督,广泛收集干部监督信息,建立干部监督档案,强化了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监督,为县委选人用人提供了全面、准确、及时的意见和建议,切实提高了选人用人公信度。

一是坚持日常监督。县委组织部成立了两个干部监督工作组,坚持经常性地深入到各乡镇、县直各单位专门开展干部监督工作。坚持每半年对各单位监督检查一次,重点单位随即监督检查,并对工作开展情况及时梳理汇总。通过走访座谈、民主测评、查阅资料等形式,了解领导班子之间团结协作情况,征求对县委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了解领导班子在重大事项决策、大额资金使用、人事安排、各项综合目标完成以及领导干部勤政廉政建设等方面的情况,了解掌握党员、干部和群众对领导班子及成员的工作评价,征求他们对领导班子的意见和建议。2006年至今,干部监督组到各乡镇和县直单位走访座谈党员、干部、群众4000多人,征求领导班子成员意见260多条次,对领导干部及后备干部勤政廉政、业绩显著的,向县委举荐82人次。

二是广泛收集监督信息。建立了由组织部、纪委(监察)、检察院、法院、公安局、审计局、信访局等有关部

门的主要负责人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制定下发了《关于对领导干部实行离任职审计的意见》,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人士、离退休老同志、乡镇干部、普通群众中聘任了60名干部监督信息员,建立健全了信息收集网络。2006年以来共对32名领导干部进行了离任职经济责任审计,收集有价值的干部监督信息500多条。

三是建立干部监督档案。县委组织部综合利用日常监督成果,通过规范整理收集到的干部监督信息资料,分别为452名科级领导干部、265名科级后备干部和38名重点部门、关键岗位的股级干部建立了干部监督档案。把监督档案内容分为群众举报材料、任职资格审查材料、征求执纪执法部门意见材料、任前公示材料、党政纪处分材料、干部任用条例检查材料、个人收入申报材料、重大事项报告材料、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材料、诫勉谈话、警示谈话材料、组织函询材料、民主测评材料、用人失察失误责任追究材料等12项,分类组卷,收集归档。

四是服务县委选人用人。通过建立监督档案,收集掌握干部监督信息,及时掌握了全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后备干部以及重点部门、关键岗位的股级干部的日常表现情况。每次干部选拔,县委组织部都要根据干部监督档案资料,对拟考察对象进行审核,全面、准确、及时、公正地向县委提出用人意见和建议。2006年以来,对在日常监

督中发现的群众公认、实绩突出的干部建议县委提拔重用12人,2名拟考察对象被取消考察,有效防止了干部“带病”提拔,真正起到了防微杜渐的作用。

(河南虞城县委组织部材料)

篇2:虞城县建立干部监督档案强化干部选拔任用监督

促进选人用人公信度提升

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明确要求。近年来,全省各级组织人事部门以贯彻落实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为重点,不断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及时发现并纠正违规选人用人问题,干部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满意度进一步提升。全国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结果显示,2011年我省选人用人公信度比2008年提高了7个百分点。

全面落实四项监督制度,建立选人用人全程监督链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等四项监督制度颁布后,省委常委会专题研究了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省纪委、省委组织部召开到县一级的视频会议,专门部署贯彻落实四项监督制度工作。据统计,全省各级党委(党组)共召开650多次会议学习传达和研究部署四项监督制度的贯彻落实。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广泛开展学习教育活动,按要求将2.3万册学习资料逐一寄送到本级党委(党组)管理的干部手中;对3.8万名党政领导干部进行四项监督制度专题培训,其中,省委组织部对86名县委书记进行了为期3天的集中培训;与5320多名新提拔领导干部任职谈话时对学习贯彻四项监督制度提出了明确要求。各地各单位先后在电视、报刊、杂志、网络等媒体宣传报道四项监督制度2400多篇(次)。从中央组织部对省(区、市)四项监督制度知晓度抽查测试的结果看,我省为95.7%,排在省区市的前列。在抓好学习宣传的基础上,省委组织部结合实际研究制定了我省落实四项监督制度的实施办法,进一步明确和细化了工作流程。2010年以来,在省、市、县三级党委全面实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一报告两评议”的基础上,结合省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在120多个省直部门(单位)也全面推行;各级组织部门严格审批干部选拔任用有关事项,对越级、破格提拔,一次提拔调整干部数较多等事项从严把关,有效防止了违规选人用人问题的发生;对离任的市县委书记,坚持凡离任必检查,截至目前,省、市两级组织部门对所有离任的县委书记实施了履行干部选拔工作职责情况检查。通过狠抓四项监督制度的贯彻落实,初步形成了事前要报告、事后要评议、离任要检查、违规失责要追究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新格局。

加大督查检查力度,推动干部选拔任用的科学化

近年来,全省各级组织人事部门把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专项检查作为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重要手段,并不断在检查内容规范化、检查方式立体化、通报整改制度化、结果运用系统化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和实践。在检查内容上,由过去侧重查程序转变为侧重查用人质量,由过去全面检查用人行为转变为侧重检查新提拔干部,由过去一般检查督查转变为侧重发现问题,特别突出了五个重点:一查用人导向和标准,二查干部选拔任用程序,三查任职资格和条件,四查干部人事纪律,五查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工作开展情况。在检查方式上,主要突出了全覆盖。省委组织部每年都安排 各市州和省直各单位进行本级自查,市州和省直单位安排所辖县区、下属单位全部进行自查。在自查的基础上,每年下半年各级组织人事部门派出检查组进行集中检查。2008年以来,各级共派出360多个检查组,对全省14个市州、86个县(市、区)、140多个省直部门和单位、570多个市州直单位进行了检查。各地各单位综合运用集中检查、重点抽查、专项巡查、现场督查、自查等方式,把监督检查拓展到所有有用人权的单位。2012年,省委组织部还首次组织对部分省属国有企业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进行了检查。在检查结果运用上,各级组织人事部门采取会议通报、文件通报、谈话提醒等方式,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咬住不放,认真督查整改,不仅纠正具体问题,还问责相关责任人员,有力促进了选人用人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

畅通举报渠道,深入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

全省各级组织人事部门把查处作为最直接、最有威慑力的手段,始终保持着对选人用人不正之风的高压态势。为了及时发现问题,省委组织部和14个市州党委组织部在畅通“12380”举报电话的基础上,开通“12380”举报网站,各县(市、区)党委组织部也开通网上举报或设立网上举报信箱,构筑起网络、电话、信访“三位一体”的举报平台。为了迅速查处问题,各级组织人事部门严格实行反映违规用人问题立项督查制度,建立健全查处工作责任制,坚持有案必查、查实必处、失责必究,保持对用人上不正之风的强大威慑。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在省委组织部的统一安排部署下,抓住关键时期,针对突出问题,集中力量深入开展专项治理。2009年,结合党政领导班子后备 干部集中调整,部署开展了治理拉票行为专项行动,查实并通报处理了3起拉票典型案例。2010年,会同纪检监察机关开展了买官卖官集中整治,对涉及买官卖官的领导干部及时给予了党纪政纪处分,并作出了组织处理,做到既让卖官者受到严惩,又让买官者“赔了夫人又折兵”。2011年地方各级领导班子集中换届以来,各级组织人事部门按照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5个严禁、17个不准和5个一律”的纪律要求,狠抓严肃换届纪律工作,做到教育在先、警示在先、预防在先,有力促进了换届的风清气正。

篇3:虞城县建立干部监督档案强化干部选拔任用监督

一、充分认识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监督”的重要性

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进行监督:一是为了更好地贯彻实施《党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需要。为落实中央提出的“要认真执行并进一步完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制度, 对干部的推荐提名、考察考核、讨论决定等各个环节实行全过程监督”的要求, 中共中央颁布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 由此成为党的干部工作中的一个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重要法规, 为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及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但是, 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和领导干部在执行《干部任用条例》方面缺乏明确、系统的操作规范, 对不履行责任和违反《干部任用条例》的行为难以追究。因此, 必须建立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监督机制, 以制度的形式明确规定各个环节运作方法、步骤和责任, 使其与《干部任用条例》互为补充。二是为了有效防止和纠正选人用人上不正之风的需要。由于个别地区没有认真执行有关选用干部的法规制度, 没能按规范程序办事, 导致在干部选拔任用问题上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为了有效防止和纠正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消除选用干部上的腐败现象, 必须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实施有效监督。三是为了更好地改进党的作风的需要。中央指出:“从严治党、关键在于建立起一套便利、管用、有约束力的机制, 使党的各级组织对党员干部实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用什么人, 不用什么人”, 对党的作风建设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这充分说明了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有效监督对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有效监督是新时代社会主义发展的需要, 是社会主义生产经营的需要, 是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

二、加强在干部“选拔”工作中有效监督的途径和方法

1. 制定严格科学的干部选拔制度, 以制度来监督制约。

首先要明确“干部”的含义, 干部应具备又红又专、德才兼备的基本条件。换句话说, 作为干部, 首先要精通业务、有真才实干, 同时要有责任心、品德高尚, 这才是新时代合格的领导干部。其次要制定严格科学而又与本单位实际情况相适应的干部选拔制度, 要打破靠年龄资历论资排辈的人事制度, 要多挖掘青年人才, 把他们选拔到重要岗位上来。制度的制定中尤其要注重品德方面的要求, 品德是干部的立身之本, 即使再有才, 无品行也不能具备侯选资格, 否则其才大有可能不是用在干事业上, 而是用在想方设法贪污腐败上。因此在选拔干部中尤其要注意听取民声、民意, 制定严格的选拔制度, 要在候选资格上加强监督、严格把关。

2. 要完善干部选拔过程中监督制约机制, 杜绝买官、卖官等腐败现象发生。

干部的选拔任用要实行公开竞聘及公示制度, 要严防“暗箱操作”, 评委要按“回避”规定选定及委任。并要实行现场打分、现场公布。民

●韩燕兰

意测评一定要保持人员分布合理、测评方式公正。严禁拉选票行为发生, 尤其要杜绝跑官、买官现象发生, 要成立专门的“监督小组”, 监督小组成员中群众要占一定比例。同时要加大信访工作力度和监察力度, 要确保选拔过程的公正性、透明性。

三、加强在干部“任用”工作中有效监督的途径和方法

1. 掌握“权”的限度, 完善管理运作机制。

一定要深入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和企务公开原则, 在委任干部的同时, 要使其明白委任不等于放任, 要自觉接受党组织的监督和管理, 在靠自觉、自律的同时离不开“他律”。作为干部接受监督和帮助的途径是多方面的, 主要包括健全党的生活, 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严格党的生活制度。要把来自党组织和群众的批评, 看成是自己前进的动力, 自觉在接受监督和管理中不断更新自己、完善自己。在企业建设中一定要遵循“企务公开”和“民主集中制”原则, 在重大问题、重大资金的使用上一定要召开职代会研讨, 不可助长“一言堂”作风, 个人权力不可放之过大。作为监督制约机构, 各级纪委、纪检监察部门尤其要行使好手中的监督权力, 不定期深入检查、要防患于未然, 及早发现问题予以解决。因此一定要严格执行“惩防并举”的反腐倡廉机制。

2. 完善干部考核制度, 加大惩罚力度。

一年一度的干部考核是否可信, 要想干部不出轨 (贪污、行贿、受贿、赌博等) , 就要制定严格的考核制度, 严格考核程序, 加强监督实效。一是要完善干部述廉述职制度。二是要加强干部廉洁自律意识。三是要加大职工群众考核的范围与力度, 以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考核的重要标准。四是加强干部品格教育, 使干部树立“勤政是本、廉洁是根”的理念。五是严格奖惩制度。不要随随便便奖励一个干部, 一定要看他是否作出了贡献, 是否德才兼备、值得奖励。否则, 只会助长其虚荣、攀比之心态, 从而不择手段地捞取荣誉, 以求向上爬的资本。也不要不把惩治当一回事,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 犯了大错、小惩一下, 根本就不关痛痒, 一点也没起到警示作用, 只是助长了侥幸心理。因此, 要惩治腐败必须真正做到“严惩不怠”, 绝不姑息迁就。

3. 加强审计力度, 工作要让人信服。

我们经常看到的一种现象是明明大家都知道里面存在问题, 可是请来的审计组却根本审计不出什么问题, 要么避重就轻, 要么轻描淡写, 不能不让人怀疑是审计能力不过关呢, 还是涉及的面太广, 压了下去呢, 恐怕是后者因素居多。如果审计被人为操作, 那还有什么能值得大家信服呢?贪污犯错的审计却没问题, 拍拍屁股走了, 留给后来者只能是助长不良影响, 促使贪污腐败风气盛行。没有了畏惧感, 哪来廉洁心态, 所以, 加强审计力度和信服力是干部任用中有效监督的重中之重。

总之, 一个政党、一个组织干部的品德修养和能力水平, 已成为关系党政企业命运前途的核心要素, 因此必须加强在干部选拔任用中的有效监督。要建立完善、科学、合理、公正的干部政绩考察和提拔任用评判机制, 注意吸收普通群众参与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测评, 听取他们对领导干部解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当地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等的评价。要进一步健全和落实执纪执法责任追究制度, 坚决维护党纪国法的严肃性。群众的满意度是检验监督效果的重要依据。我们要在加强监督制约方面下大功夫, 确保选拔任用政治素养高、工作业务强、清廉严谨的好干部。

摘要:一个政党、一个组织干部的品德修养和能力水平, 已成为关系党政企业命运前途的核心要素, 根据党中央“大力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指示, 结合目前各行各业在干部选拔任用全过程中的监督力度, 浅析得出:必须加强在干部选拔任用中的“有效监督”。建立完善、科学、合理、公正的干部政绩考察和提拔任用评判机制, 注意吸收普通群众参与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测评;进一步健全和落实执纪执法责任追究制度, 坚决维护党纪国法的严肃性。

关键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效监督,考核制度,审计力度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网, 1.10

篇4:虞城县建立干部监督档案强化干部选拔任用监督

【关键词】 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探索

中图分类号: E263

事业成败,关键在人,选好一个人,就是树好一面旗帜,产生一片效应。在新的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为选贤任能提供有力保障,是部队党委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当今和今后一段时间探索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我军干部工作的实践告诉我们:坚持走群众路线,不断扩大干部选用工作中的监督,充分实现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透明度,是推进干部工作民主化、提高干部工作公开度和透明度的必然要求;是扩大选人视野,深入了解干部,防止干部考察失实失真,正确识别和使用干部的重要举措;是提高干部工作整体水平,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迫切要求。

1 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现状及问题分析

自《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官服役条例》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官职务任免条例》颁布实施以来,全军部队严格按照《条例》精神要求开展干部工作,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促进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规范化,对用人上的不正之风起到了有力地遏制作用。但也要看到,选人上的问题仍不少,干部选拔任用监督与新形势任务的要求仍有不相适应的地方。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1 监督意識不强

有的领导干部在干部工作中,重选拔任用,轻监督管理;有的认为开展监督工作吃力不讨好,瞻前顾后,怕得罪人,不愿监督,不敢监督;有的认为监督是刁难,是对自己的不信任,千方百计逃避监督,对监督采取抵制的态度,甚至私下打击报复监督者。

1.2 监督责任不够明确

一个干部的提拔任用,包括民主推荐、考察、考核、酝酿、讨论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又有多人参与,客观上造成责任主体分散,集体行为和个人行为相互交织,容易导致主要责任主体和次要责任主体难以区分,责任难界定。

1.3 监督手段单一

当前,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侧重于对选人用人情况事后的监督检查,而在预防、教育和处理方面相对比较薄弱,监督工作还没有有效地贯穿到干部选拔任用的全过程。在监督检查方面,由于检查时间、检查方式等原因,往往只能发现干部选拔任用中一些一般性的问题,而难以发现那些“表面上走程序,背后搞不正之风”等深层次问题。

1.4 制度尚不健全

从制度层面来看,用人上出现的问题,既有贯彻执行制度不严格、不到位有关,也有干部选拔任用和监督体系不健全、不完善有关,。在这方面,总的看,实体性的制度较多,而程序性的制度较少,一些制度规定缺乏应有的刚性和可操作性,执行中有较大的“游隙”,难以起到有效的制约、规范作用

1.5 惩处力度不大

干部选拔任用中监督不力的问题,很多单位往往怕给单位摸黑,总是失之于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使监督缺乏应有的威慑力和约束力,使一些责任意识淡漠的人产生侥幸心理,在干部选人中“闯红灯”“打擦边球”,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2 加强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的对策

解决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面临的问题,需要在坚持行之有效做法的基础上,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在实践中不断研究探索,确实加强和改进。当前,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2.1 深化领导对干部选拔任用中监督的认识

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由于领导起着决策领导的作用,所以领导的监督非常重要。发挥组织监督作用,领导的自觉性是关键,只有领导自身具有好的监督意识,自觉的监督行为,良好的自身形象,才能在干部选拔任用中树立好的威信。确保干部选拔任用的公平公正,真正把能力素质强的人选上,领导就必须善于借助监督这个有力的把手,始终在监督上下功夫。领导要开诚布公地主动接受官兵的监督、组织的监督以及党委成员的监督,真正在权利透明中选拔任用干部。

2.2 加大干部选拔任用中监督工作宣传力度。

2.2.1 教育官兵正确认识干部选拔任用中监督权

教育官兵正确认识干部选拔任用中的监督权对于增强官兵表达意识、实现官兵的表达权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广泛开展法规宣传,引导官兵积极学习相关程序环节。以《现役军官法》和《军官任免条例》为主要内容,组织广大认真学习研究,做到熟知程序内容,明确表达范围,做到依法表达,表达有效。着眼官兵有效履行干部选拔任用中官兵表达权,教育官兵充分认清选准用好干部关系党在军队领导地位的巩固、关系到军队的性质和方向、关系到军队能否“打得赢”、“不变质”,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以及军队的前途和命运。

2.2.2 引导官兵合理行使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权

要教育引导官兵弄清自己的责任、义务和权利。对官兵进行党性原则和组织纪律观念的教育,对如实反映问题,敢于提不同意见的,要注意保护、鼓励和支持,对有担心、顾虑等思想苗头的,要正确教育和引导;对当面不说,背后嘀咕,说三道三,甚至搬弄是非的,要批评、教育,问题严重的要严肃处理。真正形成讲真理不讲面子,讲原则不讲人情,讲党性不讲庸俗关系的良好氛围,使官兵打消顾虑,敝开思想,实事求是地反映情况,一分为二,客观公正地评价干部。

2.3 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制

按照责任权利统一的原则,建立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制,明确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各个环节的的责任主体和责任内容,切实解决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主体不明、责任不请的问题。一是实行推荐责任制。积极探索领导干部选拔任用首提责任制。领导干部个人向组织推荐干部人选,即为首要责任人;单位党委向上级推荐提名干部人选,单位的主要领导即为首提责任人。二是实行考核责任制。考察组是责任主体,考察组组长是第一责任人。考察组对考察对象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形成考察材料,如实向组织部门回报,并对提出建议的客观性、公正性和真实性负责。三是实行决策责任制。任用干部的责任主体是各级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对干部选拔任用负重要责任。四是实行干部监督工作责任制。凡本单位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官兵反映强烈以及对违反人事纪律成为查处不力的,要严肃追究党委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其他相关人员的责任。 

2.4 完善干部监督工作机制

篇5:完善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

健全完善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是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必然要求,也是强化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过程监督,匡正选人用人风气的重要保障。山东省认真贯彻落实中组部的部署要求,注意从体制机制入手来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完善事前预防机制,突出监督的防范功能

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最重要的是坚持预防为主,前移监督关口,最大限度地做到少出事、不出事。这是干部监督工作的本质所在,也是关心爱护干部的具体体现。一是坚持教育在先,筑牢思想防线。教育是最好的预防、最管用的监督。一些干部之所以在选人用人上出问题,最主要的还是政治上不过硬,党性观念不强,没有严格执行党的干部路线。近年来,我们在干部方针政策的学习掌握上,努力做到“三个纳入”:即纳入同领导干部谈心谈话的必谈内容,使每位同志都清楚干部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纳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中心组的学习内容,使每个班子都自觉遵守干部工作的政策规定;纳入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主体班次的教学内容,使广大干部都了解干部工作的新要求、新举措。四项监督制度出台后,我们立即部署开展了为期半年的集中学习宣传活动,努力做到使各级领导干部熟知,组工干部精通,党员干部知晓,为贯彻执行打好基础。二是坚持把关在前,及时堵塞漏洞。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出问题,往往集中在一些关键部位和薄弱环节,带有一定的规律性。如果针对这些易发、多发部位,及时进行严格把关,就会把许多问题解决在初始阶段,把不正之风抵制在未成之前,把错误决定挡在决策大门之外。近几年,我们坚持通气在前、审核在前、把关在前,探索出台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规定,较好地避免了一些多发问题的出现。比如,制定完善省管干部任职前征求省纪委、省检察院意见的办法,把征求意见的过程提前到考察对象确定后或考察工作进行中,使个别群众反映强烈、确实存在问题的干部被及时撤了下来,避免了“带病考察”和“带病提拔”。再如,全面实行干部任前档案审核制度,特别是针对过去出现问题较多的“三龄一历”进行严格审核,去年有2名拟任用干部因有关材料不全、不实,或不符合任职条件等原因,被暂缓任用或取消任用资格。四项监督制度出台后,我们进一步强调,各级对需要报告的事项,必须如实报告;对需要审核的事项,必须严格把关;对不按规定报告的,必须坚决予以纠正,真正从源头上堵住产生不正之风的漏洞。

三是坚持提醒在早,切实防微杜渐。主动出击,抓早抓小,对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可以防止把小毛病拖成大问题,增强监督工作的实效。要抓住重点时期进行提醒,特别是领导干部刚刚上任、即将离任的时候,及时派人进行谈话,提醒他们严格执行党的干部政策,不在干部工作上“烧三把火”,送人情。要抓住重点对象进行提醒,特别是针对近些年在选人用人出现问题较多的县一级,我们及时开展了“百名县委书记谈心活动”,与140个县市区委书记普遍进行了谈心,尤其是就严格执行《干部任用条例》等政策法规、整治用人不正之风等提出明确要求。今年,我们又把范围扩大到市委书记、省直部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以“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为主题进行专题谈心,使他们切实增强责任感,自觉履行职责,主动接受监督。要抓住重点单位进行提醒,特别是针对选人用人群众举报件比较多、民意调查满意度比较低的单位进行重点管理,要求他们高度重视,认真分析,加大整改,力争尽快有一个明显的变化。

二、完善问题发现机制,突出监督的纠错功能

经过这些年坚持不懈地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得到了遏制,但各种违规违纪行为并没有绝迹,而是具有了更强的隐蔽性、复杂性和多样性。只有坚持全方位、立体式、多层次的监督检查,才能真正形成反应灵敏、渠道畅通、覆盖全面、配合密切的问题发现机制。

一是开展监督检查找问题。我们要求各地各单位每年都要对干部选任工作进行一次自查,并根据自查情况有选择地进行集中检查。在检查中,把各级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作为重点对象,着重了解有没有个人直接指定考察对象,或者授意、暗示有关部门和人员按照自己意图推荐人选;有没有在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干部时搞个人说了算,或者抢先表态、堵塞他人言路;有没有要求提拔本人的配偶、子女及其他亲属,或者指令提拔秘书等身边工作人员等。每次检查后,及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梳理分析,对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不仅要分析原因,而且从制度层面进行规范,避免再次出现类似问题;对于个别单位、个别同志出现的问题,安排专人进行谈话、提醒,严肃指出问题,责令认真整改。

二是组织民主评议和民意调查找问题。干部选任工作做得怎么样,干部群众心里都有一杆秤。让干部群众评价选人用人工作,对于客观准确地判断一个地方、一个单位的选人用人风气,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从去年开始,我们在全省17个地级市普遍推行了干部选任工作“一报告两评议”制度和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这两项制度体现了扩大民主的基本方向,强化了对权力的有效监督,反映了对各地工作的客观评价,是依靠干部群众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我们将按照有关规定,进一步完善制度办法,切实把这项工作做好。

三是拓宽举报渠道挖问题。拓宽举报渠道,是干部监督工作走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也是切实发挥群众监督作用、完善干部监督机制的有效措施。近年来,我们把畅通举报渠道作为一项基础工作,认真抓好信访、电话、互联网“三位一体”的举报网络建设。2009年10月,省委组织部率先开通了“12380”举报网站;今年上半年,各地级市全部开通“12380”举报网络,各县(市、区)将全部设立公开举报电话,在全省尽快形成电话、网络、信访“三位一体”,省、市、县三级覆盖的举报网络。省委组织部还专门设立了举报中心,配备了专职人员,进一步规范了举报受理特别是网上举报受理运作程序,确保群众举报件件有着落。仅去年一年,省委组织部就受理选人用人问题举报799件,查核747件,使一些违反规定的案件得到了及时处理。

为更好地接受干部群众的监督,还要不断加大信息公开力度,以公开促公平,以公平促公正。今年4月份,我们首次召开全省组织部门宣传工作会议,在省、市、县三级设立178名组织部门新闻发言人,围绕让“想让群众知道的”和“群众想要知道的”这两个重点,使组织工作的信息公开经常化、制度化、常态化,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真正落实好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三、完善权力运行制约机制,突出监督的约束功能 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监督,关键是对选人用人权的监督。只有明确责任主体,严格区分责任,落实惩处措施,真正使权力行使到哪里,监督就跟进到哪里,制度就规范到哪里,才能切实做到隐性权力显性化,显性权力规范化。一方面,着力抓好四项监督制度的贯彻实施。中央最近出台的四项监督制度,针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形成了事前报告、事后评议、离任检查、违规失职追究的监督链条,为规范选人用人权提供了制度依据。关键要在学习领会的基础上不折不扣地抓好贯彻实施,做到凡是追究的情形,都要责任到人、追究到位;凡是需要报告的事项,都要认真审核,严格入口监督;凡是民主评议的结果,都要充分运用,奖优惩劣;凡是离任的市县委书记,都要及时检查,不搞下不为例。真正用党性原则、刚性制度和铁的纪律,确保选人用人权的正确行使。

另一方面,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围绕中央《规划纲要》确定的11个重点突破项目,省里确定了12个重点突破项目,特别是在规范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市)委书记用人行为”等方面不断强化措施,力求取得新的进展。比如,在规范干部选拔任用提名方面,我们将研究出台省委全委会推荐省委管理的重要干部意向性人选试行办法,进一步扩大提名环节的民主;在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方面,坚持扩大数量、改进方法、提高质量的同时,在差额选任干部上进行积极探索。去年,我们采取了“两公开四差额”方式(公开空缺职位及职位要求,公开选任方法及选任程序,实行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酝酿、差额表决)选任了部分县乡党政正职;今年,我们又探索采用“民主提名、差额遴选、全程监督“方法在省直部门选拔了8名副厅级干部,实现了从多数人中选人,由多数人选人,扩大了干部工作的民主。在“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市)委书记用人行为”方面,目前我们已将试点扩大到6个地级市和76个县(市、区),试点单位形成各项制度规范713项,在规范和监督选人用人权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力度,以项目化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通过改革来完善对权力的监督约束,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纪可守、有章可循。

四、完善案件查处机制,突出监督的惩戒功能

急病先治标,顽症下猛药。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必须用好查处和问责这个有威慑力的武器。李源潮同志强调:“要抓住典型案件处理,推动中央文件的切实执行。”近年来,我省坚持有案必查、查必深入、查必有果,敢于动真碰硬,用铁的纪律保证选人用人风清气正。

一是突出查核重点。一方面,突出关键问题。着眼于解决用人上的违规违纪行为,对拉票贿选、买官卖官、带病提拔和带病上岗、突击提拔调整干部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其他违规用人典型案件等5类问题,坚持有举必查、查实必处、纠必到位、失职追责。另一方面,突出关键人。对反映党委及组织部门主要负责人的举报,采取直查或者立项督查等方式认真调查核实,以最坚决的态度同用人上不正之风作斗争。二是坚持从严查处。通过实行举报情况通报制、查核工作责任制和转办件查处情况复核制,特别是对举报较多的单位进行重点管理,加强督促指导,进一步提高了案件查处的质量。调查中坚持做到:对单位在干部选任过程中被举报违反程序、不符合资格条件等问题的,未查清前停止干部选任工作;对考察对象在考察过程中被举报有关问题的,未查清前不提交会议研究;对公示对象在任前公示过程中被举报有关问题的,未查清前暂缓任命。

三是强化专项整治。根据中组部的安排部署,结合后备干部集中调整,我们开展了拉票行为专项治理。通过加强专题教育,明确纪律要求,制定工作预案,促进了后备干部集中调整工作顺利进行。从92个市厅级后备干部考察单位测评结果看,治理拉票工作满意度较高。

篇6: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心得体会

活动学习心得

埇桥区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营飞

(2012年5月19日)

按照上级部署和要求,本人积极参与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政策法规集中教育活动,通过学习有关材料、聆听领导教诲,参加有关后动,认真做了测试卷,很受教育。2012年是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之年,更是十八大换届之年。作为一名区水利局主要领导,通过学习,我进一步端正了思想,理清了思路,在下步工作中,力求做到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严于律己,开拓进取,做好本职工作,带好手下干部。现将心得总结如下。

一、要提高认识,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高度与组织保持一致,学习掌握并严格遵守有关政策法规,切实提高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的能力。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建有严格的监督制度,治理拉票贿选、跑官要官、买官卖官、违规提拔和带病提拔等问题都有政策规定,要毫不动摇的依法办事。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凡是涉及法律的事项,都必须严格按法律的规定来办理,凡是已有的有关干部人事方面的法律法规,都必须依照其规定的原则、标准、程序、纪律办理。要坚决按照规定办事,严格把关,做到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遵守纪律不放松。对一切有法不依或违背法律规定任免干部的行为,都必须坚决纠正,对违法情节严重的应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二、要带头分析查找本地本部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不断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科学化水平。坚持德才兼备原则,要注重干部的才能,更要注重干部的品德。要坚持群众公认,在干部工作中充分相信和依靠群众,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要坚持注重实绩,既要看经济效益,又要看社会效益;既要看看近期效益,又要看长远效益;既要看局部效益,又要着整体效益;既要看“显绩”,又要看“潜绩”。因此,把政治坚定、能力突出、作风过硬、群众信任、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优秀干部选拔上来是党和人民对干部任用的一致要求。

三、要带头遵守组织人事工作纪律,以自身的良好形象带动本单位风清气正用人环境的形成。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干部工作提出的必然要求,是对干部选拔任用方式改革的重大成果,是有效解决干部能上能下问题的重要措施,是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一种重要保证。

篇7: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的思考

[找文章到☆()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实行全过程监督,是指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各个环节及其运行过程进行调控、检

查和监督。它是坚持公道正派地选人用人、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迫切需要,是完善干部管理体制、实现人才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环节,也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用人上不正之风的有力武器。近年来,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在干部工作实践中,坚持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健全完善干部监督机制为重点,始终把监督工作贯穿于干部选拔任用全过程,有效地提高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整体水平。实践证明,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过程的监督必须以扩大民主为基础,以健全制度为重点,以完善程序为手段。

一、主要做法

1、强化了监督意识,促进了监督的自觉性 提高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的认识,是做好监督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在实际工作中从强化监督意识出发,营造自觉监督的良好氛围。一是增强被监督者接受监督的自觉性。我们认为干部监督既是对权力和权力运作过程的一种约束,也是对领导干部的一种保护。能够树立正确的名位观、权力观、监督观,真正把来自组织、群众的监督,看作是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从而奠定自觉接受监督、从严规范行为的思想基础。二是增强监督者履行职责的主动性。赋予监督者开展工作所必须的权限,变“虚权”为“实权”,变“软权”为“硬权”,监督者敢抓敢管,敢于碰硬。明确监督责任,使监督者充分认识到干部选用工作监督既是职权,又是职责,从而增强监督者履行职能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三是营造了公道正派、民主健康的监督氛围。能够严格按《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办事,公道正派地选用干部,正确对待和处理群众的监督意见,增强群众监督的信心。

2、改进了监督方法,实现了监督手段的可行性

一是加强干部监督部门的权威性。一方面,赋予了干部监督部门足够的职权,对干部选拔任用的每个环节实行监督,在干部选拔任用中,干部监督部门提出的意见、建议作为决策的参考依据;另一方面,干部监督部门切实担负起监督职责。二是增强了干部选拔任用监督的实效性。近年来,我中心支行组织部与干部纪检监察室、内身审处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领导干部谈话制度,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等一系列制度,这些制度的建立,能够使组织、人事及监督部门掌握有关领导干部的信息比较准确,掌握干部信息能使在干部任用上被动变主动,能够真正使干部监督机构对干部升降去留做出具体建议。因此,干部监督部门大胆履行职权,通过掌握大量的、全方位的领导干部现实表现的信息,及时、主动、明确地向党委和组织人事部门提出干部调整和任免的建议。三是由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转变,增强了干部选拔任用监督的连续性。四是由主要靠人为监督向主要靠制度监督的转变,增强了干部选拔任用全过程监督的制度化。因此,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中重点放在对选拔任用干部的操作程序上,加强了对各个程序监督的制度和办法,制定出各个环节的监督内容、方式、方法,形成了制度,从而把监督渗透到干部选拔任用程序的各个环节,贯穿于整个选拔任用全过程。

3、健全了监督的制度,确保了监督的科学性

篇8:虞城县建立干部监督档案强化干部选拔任用监督

论文关键词:企业干部;选拔任用;全程监督

监督,《辞海》解释为监察、督促。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监督的内涵不断丰富和延伸。当今,监督是指对不正之风进行斗争和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已成为民主或民主政治的重要范畴。如何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程进行监督?就是个人或组织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推荐提名、考察考核、讨论决定等每一个环节进行监督和制约。

一、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程监督,必须扩大民主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下简称《干部任用条例》)程序贯彻了原则,体现了标准,是规范选人用人行为的基本依据。把人选准用好,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充分发扬民主,坚持走群众路线,把民主监督落实到选人用人的每一个程序中。

1.坚持“群众公认”

在选拔任用干部工作中,要倾听民声,尊重民意,集中民智,以群众公认来评价人的优劣和功过是非。一是要多倾听民声。要努力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和条件让群众参与,确保群众畅所欲言,行使民主权利。一个忠诚实践“三个代表”,有较强工作能力,为民办实事的人,自然会受到群众的好评。而一个没有工作责任心和能力水平一般的人,决不会被群众所信任。二是充分尊重民意。选拔任用干部必须经过民主推荐,要按标准认真审查推荐人选,达不到规定资格、条件和得票较少的不准列为考察对象。得票数不在前列,又无充足理由的,未经集体研究的,均不得列为考察对象。做到没有经过民主推荐的不提名;没有经过组织考察不上会;没有经过充分酝酿和讨论不作决定;集体讨论时多数人不同意不能通过;没有经过依法任免的要责成其改正,杜绝临时动议。三是不准变通程序。要把民主推荐作为确定考察对象的必经程序;把民意测评和民主评议作为考察对象的必备环节;把推荐结果作为考察对象的重要依据。严格履行程序,把监督的关口前移,上一道程序没完成不能进入下一道程序,做到履行程序不变通(即坚持程序一步不缺;严守程序一步不错;操作程序一步不漏),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才能使《干部任用条例》程序真正成为不正之风不可逾越的屏障。

2.严格“民主推荐”

《干部任用条例》对选人用人作出了一系列的规定,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民主推荐。一是赋予群众“四个权力”。让群众有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实际上是对选准人用好人的行之有效的监督手段。人的德才素质如何,关键是要经得起群众的检验,凡是未经群众推荐的人坚决不用;凡是大多数群众拥护的,要大胆提拔;凡是大多数群众有意见的,要认真对待。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才能有效避免“少数人选人”的现象,腐败现象就能得到更有效的抑制。二是要强化监督的职能。要严明考察纪律,强化监督的职能,做到准确规范。在提交党委讨论前,要征求监察部门的意见,监察部门依据考察办法对考察程序,建议拟任人选的情况等予以审核,并提出明确的意见。在行使监督的过程中,要严格按标准执行,做到有错必纠,有漏必查,执纪必严。三是不准随意指名推荐人选。企业领导个人推荐人选,必须署名书面推荐材料,客观公正介绍被推荐人的情况;不准指名确定考察对象;不准推荐本人的配偶、子女、直系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不准私自设置附加条件,个人引导推荐和随意缩小或改变推荐范围。考察对象必须在推荐票较多的人选中产生。

3.畅通“民主渠道”

要充分运用各种形式,开辟和顺通群众监督和反映意见的渠道,发挥监督的作用。一是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把群众的呼声当作第一信号,一切以群众“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为标准。把选人用人与群众推荐、民主评议统一起来,对任免事项分歧较大或群众反映的问题还未调查清楚的,应暂缓作出决定,对多数群众不赞成的,一律不得提拔任用。群众才会知无不言,才能去伪存真,真正把那些“靠得住,有本事”的优秀人才推荐出来。二是要规范决策程序。在群众推荐的基础上,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坚持“民主推荐、组织考察、充分酝酿、讨论决定”等程序。用《干部任用条例》来规范具体操作程序,掌握选准人用好人的方法,强化对用人决策的监督,既要防止不按程序办事,使制度形同虚设;又要防止“认认真真走过场”,置程序于不顾。三是要加大选拔任用的透明度。要把人选准用好,就必须充分相信群众和依靠群众,广泛吸取群众意见,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把党的干部选拔任用的政策、标准交给群众,把选拔的职位、条件向群众公开,把拟任人选的情况介绍给群众,使群众心中有数,让群众有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愿,调动群众参与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积极性,在复杂的现实生活中,对推荐人选的德才和政绩作出正确的判断。

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程监督,必须健全机制

有效防止和纠正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杜绝选拔任用干部中的腐败现象,必须克服重提拔、轻监督和无管理的倾向,要构建一套科学合理、权责明晰、简便管用、惩诫有力、协调统一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程监督的制度规范体系。

1.健全科学的考察监督机制

在选人用人的监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很大程度上与程序不健全或监督机制不完善有关。再好的监督机制,都由人来执行。一是不断完善考察方法。要探索有效考察方法和途径,采取个别谈话、征求意见、民主测评、实地考察、查阅资料、调查核实、考核面谈等方法,延伸拓展考察拟任人选范围和内容。通过实地考察等方法广泛深入了解情况,既能听其言,又能察其行,还能知其德;通过个别谈话等方法,能使职工畅所欲言,说出对拟任人选的真实看法。二是重视平时考察积累。选人用人并非一定要在任前进行集中民主测评和考察,突击考察人为因素较多,反而不能全面真实评价一个人。要避免任前集中考察种.种弊端,把年度民主评议党员的结果、评选优秀共产党员的材料、职代会民主评议干部的结果、年终评比先进工作者的材料等汇总于组织部门,以求知其优劣长短,才能客观真实反映拟任人选的工作能力、自身素质和领导水平。三是注重考察有否发展潜力。拟任人选被推荐为晋升者,则把平时考察材料与任前考察材料联系起来分析取舍,要坚持显绩和潜能相结合,考察拟任人选要看其已干出的实绩,更要看这些实绩对企业可持续发展是否有益,不仅要看他已显示出来的工作能力和领导水平,还要看理论储备、思想涵养等潜在因素,以当好“伯乐”选好“千里马”。

2.建立规范的绩效考评体系

根据《干部任用条例》要求,把德、能、勤、绩、廉五方面内容作为考评拟任人选素质的重要依据。一是制定合理的绩效评价方法。按照德、能、勤、绩、廉的考评内容,以实绩为核心,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方法,按(2∶2∶1∶4∶1)的权重赋分(总权数10)进行分解,采用量化指标,对照评价标准,对每一小项都赋以适当分数进行定量考核。对被考评拟任人选在一定时期内的工作效益和工作业绩,做出客观、公正、真实、全面的综合效绩评价。二是用科学的评价手段。要吸收现代人才测评技术、心理测评技术及统计分析方法,将定量、定性的考核结果,通过定量和定性的对比分析,将所有被考评拟任人选的评价得分划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四大类,评价其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成绩和不足。三是考评内容实行“评分制”。考评既看分数又不唯分数,一切用事实说话。避免评委在评分中只凭“印象”打分,影响评分的客观性;消除群众在评分中“随意”和“感情”打分,影响民意的真实性,才能有效防止“高分者未必高能,绩优者未必高能”的错位现象。

3.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

公开公正没有“内定”,只有平等竞争;没有特殊例外,只有一视同仁;没有关系照顾,只有惟才是举。一是要公开公正。公开才能保证公正,公正才能平等竞争。它是选人用人中重要的民主取向、题中之义。要把拟任人选的资格条件、笔试面试、考察考核、任前公示等方法步骤,该公开的都予以公开,不搞“暗箱操作”,以扩大拟任人选的透明度,让群众能更多地参与和监督。二是要竞争择优。要以民主化和制度化为基础,以科学化和规范化为手段,把公开、平等作为竞争和择优的必要条件;把民主推荐、任前公示作为公开、平等的重要形式,使之交互发挥作用,为广大“愿为者”、“能为者”和“有为者”提供平等竞争的机会。三是要保证公正。在考察拟任人选过程时间和内容的安排上,实行考察预告和公开考察制度。每一个环节都有纪检监察人员参加,开设监督电话,接受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对群众反映的问题,经查实,没有问题的,大胆使用;查有问题的,认真处理,并把处理情况及时反馈给群众,使公开选拔工作始终在健全的监督机制下运行。

三、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程监督,必须把握标准

考察准确,任用才能得当;考察失真,任用必然失误。为解决干部考察失真失实的问题,必须拓宽选人视野,实行标本兼治,减少用人失察,提高干部考察的真实性。

1.把握标准注重实绩

坚持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全面考察拟任人选的德、能、勤、绩、廉,确保拟任人选在思想素质、知识结构和专业水平等方面符合任职条件。一是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当今,要注重选拔任用政治清醒、信念坚定,善于学习、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坚持原则、弘扬正气的人。同时,要注意发现那些埋头苦干、任劳任怨,政绩突出而不事张扬的人。对那些不顾大局、不讲原则、吹捧逢迎、见风使舵、争名夺利、弄虚作假、欺上瞒下、跑官要官的人,不仅不能提拔重用,而且要进行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二是准确评价实绩能力。实绩是拟任人选“德才”素质的集中表现和综合反映,是衡量拟任人选综合素质高低的尺度。求真务实就是坚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把工作立足点放在真抓实干上,狠抓落实,务实求效。把能否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作为标准来检验拟任人选的思想素质和驾驭能力。三是分析实绩环境条件。要用辩证的观点和综合分析的方法,来评价拟任人选的实绩、能力和水平。既要看当前工作的成绩,又要看过去的基础;既要看办事能力,又要看创新和决策能力。注重实绩,分析与实绩相关的因素和条件,透过实绩表象,看实绩本质,更重要的是检验它实与不实,才能对拟任人选作出客观的分析和公正的评定。

2.明确环节全程公开

要严格按照规定的考察程序,客观公正评价拟任人选的德才表现,把民主推荐作为确定拟任人选的必经程序;把考察预告作为拟任人选的事前监督;把民意测评作为拟任人选的必要手段;把推荐结果作为拟任人选的重要依据。一是要加大公开选拔的力度。把选拔的标准交给职工,把任用的职位公布于众,实现考察工作的全程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在公选过程中做到“五公开”(公开职位、资格条件、报名人数、工作程序和选拔结果),把资格审查、笔试、面试、考察等每个阶段的结果通过《长兴发电报》等媒体和0A发布公告,让群众监督。二是要优化全程监督的方法。在全程监督的方法上,既要继承传统又要充分发挥组织部门(干部监督机构)的核心作用,又要注重其他监督部门的协调配合;既要加强干部选拔任用程序的监督,又要抓好选人用人标准执行情况的监督。还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监督网络,形成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专职机构监督,既有组织部门监督,又有群众举报监督,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全过程置于法纪的有效监督之下。三是要对考察材料负责。坚持在考察拟任人选过程中,本着对企业负责和对本人负责的原则,对考察结论要有事实根据,考察后要公开考察结果。通过公示征求群众意见,进一步加以修正和完善,使考察材料更能准确反映出拟任人选的真实面貌,才能真正掌握了拟任人选的真实情况。

3.拓宽途径延伸考察

一个人的生活圈、社交圈和状况,是反映拟任人选的思想境界高低的标尺。人前人后两个样,不能用;上班下班都称好,才够格,要做好“八小时以外”的延伸考察。一是要拓宽考察途径。要听取拟任人选的领导和同事的意见,还要广泛听取职工反映的情况;不仅要考察其工作圈的情况,还要考察其生活圈和社交圈的情况;不仅要考察其自身表现情况,还要考察其家属(子女)的表现情况。二是要考察其生活圈。如今,社会的价值取向和人们的道德观念都趋向多元化,面对物欲横流的生活之潮和纷繁复杂的市侩之风,很多人往往把持不住自己。应着眼于五看:看生活作风是否正派,家庭关系是否和睦,经济状况是否正常,邻里关系是否融洽,业余爱好是否健康。三是要考察其社交圈。要注重深入了解知情人,它是全面了解拟任人选的一个重要渠道。古人云:“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很难想象一门心思搞歪门邪道的人,能会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应着眼于三看:看其交友择友中表现出的社会观念,看其社交活动中表现出的社会责任,看其社交活动中表现出的社会公德。

四、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程监督,必须落实责任

监督要综合运用党内、法规、群众、舆论等监督,在选人用人等各个程序上,实行全过程监督,落实层层责任制。

1.构建权责相宜的目标责任制

根据《干部任用条例》的规定,干部选拔任用监督的主体包括党委及其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察部门以及党员、干部和群众。一是明确各自的职责。党委及其组织人事部门根据《干部任用条例》,认真贯彻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纪检监察部门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对违法乱纪行为进行查处;干部监督部门就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监督信息进行交流和沟通;企业党员、干部和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违法乱纪行为,向上级监督部门进行举报和申诉。二是完善目标责任制。通过构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主体目标责任体系,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的方式、方法、途径和操作实现具体化、规范化,使监督主体内部既有明确、科学的职能分工,又有密切、和谐的合作,把不同层次、不同职能的监督主体整合为协调运转的有机系统。三是加强试用期的监督。加强对干部试用期间表现情况的监督,建立组织部门与试用期干部所在部门共同监督管理,制订试用期干部的工作责任制,明确监督管理的内容和责任。公开选拔的年轻干部一年试用期满,经组织考察称职的,履行聘任手续;不称职的,仍然回到原来的工作岗位。

2.建立考察失责的追究制度

对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存在的失真失实等问题,要按照《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用人失察进行责任追究。一是对考察人员素质有要求。对考察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考察不细致,发现拟任人选有严重问题却隐瞒真相没有如实汇报;在考察中不广泛听取意见,只找个别人谈话,进行暗示、庇护、诱导,片面强调某一方面;利用考察之机为家属、亲友谋取照顾等价交换,以及泄露考察情况,影响企业领导班子团结等错误行为,一经查实,严肃处理。二是明确责任追究的具体规定。责任追究是追究用人失察、防范失真失实的重要措施,就是要从源头上堵住用人失察失误。要制定责任追究有关制度,对在干部推荐、考察和决定等环节中的责任主体、内容和认定方式作出具体规定,明确责任追究的组织实施,工作程序和纪律要求,本着“谁推荐谁负责”、“谁考察谁负责”和“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视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或处理。三要形成监督合力。健全监督体系,做到党内监督、法律监督、职工监督和舆论监督相结合。要落实监督责任,做到事前防范,预先设防。各级党委要对决定任免负责;组织(人事)部门要对《干部任用条例》程序和考察情况负责;纪检(监察)部门要对查处负责。

3.加强纪检监察的队伍建设

提高监督者的整体素质是提高监督水平的基础。要适应新形势需要,切实抓好纪检监察部门自身建设。一是树立监督者必须接受监督的意识。纪检监部门要按照“政治坚定,公正清廉,纪律严明,业务精能,作风优良”的要求,自觉接受党委监督、群众监督等方面的监督,改进工作、纠正问题,维护纪检监察干部的形象。二是建立资格审查制度。明确纪检监察干部的资格条件、工作职责,对达不到条件的不得担任纪检监察干部;对不适应做纪检监察干部的要及时调整。要把好“入口关”,录用纪检监察干部坚持“凡进必考”,注意选调党性强,综合素质好的人员充实纪检监察队伍,推进纪检监察干部专业化建设。三是强化内部约束机制。严明纪检监察的工作纪律,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实行错案追究制,对查实的用人违规和失责行为,必须严肃处理。改善纪检监察部门的工作条件,充分保障纪检监察干部的地位和待遇,从根本上截断办案受到利益驱动的根源。加快纪检监察部门的办公设备现代化,大力改善交通、通讯等方面的条件,提升遵规执纪的能力,加强对纪检监察干部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纪检监察队伍的素质和能力。

篇9:虞城县建立干部监督档案强化干部选拔任用监督

为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我厅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自查和监督检查工作,防止和纠正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不正之风和违纪违法行为,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制定本办法。

一、建立办公厅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自查制度 政治处每年底要对副处级以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进行一次自查,形成自查专题报告,并在次年1月份报厅纪委。对自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研究制定具体的整改措施,重要情况随时报告。

自查的主要内容是:

1、学习宣传《干部选拔任用条例》的情况;

2、选拔任用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的原则、基本条件,遵守任职资格规定的情况;

3、执行副处级以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程序,重点是民主推荐、组织考察、讨论决定的情况;

4、执行竞争上岗规定的情况;

5、执行干部交流、回避和免职、辞职、降职等制度的情况;

6、遵守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纪律的情况;

7、对副处级以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开展监督检查的情况;

8、对群众反映的有关副处级以上干部选拔任用方面问题调查处理的情况。

二、建立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过程的监督检查制度

厅纪委负责对办公厅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检查,监督检查要贯穿于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民主推荐、组织考察、酝酿、讨论决定、任用的全过程。监督检查的重点主要包括:

(1)干部选拔任用是否通过民主推荐,民主推荐是否按照职位设置和职位空缺情况进行,个别提拔任职的,是否是按拟任职务进行推荐。

(2)研究确定考察对象时,是否是从得票相对较多的人选中选择,是否有未经民主推荐或民主推荐中得票很少的被确定为考察对象。考察对象人数是否多于拟任职务人数。

(3)提拔任用副处级以上的干部是否是在充分酝酿的基础上,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由厅务会议集体讨论做出任免决定。

(4)对拟提副处级以上干部是否进行了任前公示。对公示期间所反映的问题是否进行了认真核查,经核实性质比较严重的是否给予了恰当处理。

上一篇:(演讲稿)风正、帆远、启航时下一篇:学校足球特色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