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城县科技局范文

2022-05-23

第一篇:拜城县科技局范文

九三学社方城县科技服务基地挂牌成立

九三学社河南农大委员会方城县科技服务基地挂牌成立

2012年 8月30日,九三学社河南农大委员会科技服务基地在我县固德威薯业公司正式挂牌成立。九三学社河南农大委员会主委文才艺、河南农大食品工程学院副院长艾志录,县政府副县长胡彦民、政协副主席赵晓出席揭牌仪式。

副县长胡彦民在致辞中说,我县固德威薯业公司创办以来,坚持以科技创新为主线,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荣获国家专利21项,产品率先通过农业部农机推广鉴定,初步形成了年产薯类深加工设备500台套,薯类制品3000吨的生产能力,企业发展前景广阔。这次九三学社河南农业大学委员会方城县科技服务基地的挂牌成立,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是固得威薯业发展史上的又一跨越。在企业今后的发展中,希望九三学社河南农大支委和河南农大食品工程学院多关心、多支持,帮助和推动固德威薯业健康快速发展。

九三学社河南农大委员会主委文才艺在讲话中指出,九三学社河南农大委员会成立以来,紧紧围绕全省农村和农业工作,充分发挥教科研和人才优势,积极支持帮助地方农村科技工作发展,为全省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科学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这次九三学社科技服务基地的挂牌成立,也是民主党派充分发挥人才技术优势,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具体体现。在今后合作中,九三学社河南农大委员会将针对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协调组织有关专家和技术人才,从产品的研发、设计、推广等方面给予广泛支持,努力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帮助企业尽快成为技术优、质量高、成长性强的现代农产品加工企业。

据悉,九三学社是以科学技术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的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政党,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是进步性与广泛性相统

一、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九三学社河南农业大学委员会成立于2009年9月,辖九三学社河南农业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河南财经学院、河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河南财税专科学校、河南教育学院、郑州师范专科学校、郑州牧业高等专科学校9个支社。( 县政府办 张建春)

第二篇:拜城县教育工作汇报

近年来,县委、县人民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全面落实科教兴县、人才强县战略决策,不断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教育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大好势头。

一、教育概况

全县现有中小学112所,其中:高级中学1所、完全中学1所、初中1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小学93所;学前教育机构60个。

全县开设中小学班级总数967个,其中:普高66个、职高25个、初中235个、小学641个;在校生33496人,其中:普高3265人、职高1040人、初中10628人、小学18563人。开设各类学前教育教学班130个,学前幼儿4483人。

全县中小学现有在职教职工2587人(其中:中学1150人、小学1437人),专任教师2349人(中学1061人、小学1288人),空编385人。现有幼儿园教职工329人(含县自聘),专任幼儿教师123人。

二、主要成效

基础教育成效显著。全面实现“两基”目标,“两基”人口覆盖率达100%。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67%,初中阶段入学率达100.56%,初等教育完成率达99.76%,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达97.6%。中小学在校学生达到34700人,每万人口在校学生数达到1556人。

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全面消除中小学D级危房,学校实验设备,图书资料、音、体、美、劳技、卫生等器材得到有力充实。城区5所中小学建立多媒体校园网,实验室初步实现了数字化;农村中小学校远程教育设施已全面覆盖。

双语教育有序推进。“双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双语”师资队伍培养培训力度不断加大,“双语”教育教学体系不断完善。全县开设学前及中小学“双语”教学班485个,占全县班级总数的59.9%,在校生11375人,占全县学生总数的31.4%。5—6岁入园幼儿4483人,入园率达到52%。

高中教育积极推进。大力实施高中教育内涵建设,加快高中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扩大招生比例,积极推进课程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提升教育水平。2011年全县普通高中高考上线率达63%以上。全面实行高中阶段教育减免政策,完成高中阶段招生2213人,高中入学比例达到62.85%。

职业教育稳步发展。积极依托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和职业高中班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农民文化技术培训等各类培训活动,职业教育规模与质量明显提升。“初三分流”职业班和“绿色证书”教育广泛开展,95%的职业班学生实行双证毕业,基本掌握1—2门实用技术。

教师素质明显提升。教育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师德建设不断加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升。全县中小学教师学历普遍达标,中小学校长提高培训全部合格,教师待遇得到一定改善。教学常规管理更加科学规范,教育教研逐步增强,教育教学质量呈现出逐年提高的良好态势。

三、2011年重点工作情况

(一)学前双语教育

全县现有幼儿教育机构60个,其中:县级幼儿园2所、乡镇中心幼儿园16所、私立幼儿园3所、村级公办幼儿教学点39个;全县共开设幼儿教学班130个,在园幼儿4483名,在职教职工329名,其中:专任教师123名、生活教师60名、厨师56名、管理员20名、支教干部70名。

2010年下达新建幼儿园15所,2008年已先期建成3所,应新建幼儿园12所,现已完工11所,1所幼儿园(城西“双语”幼儿园)正在施工阶段。

2011年,地区下达我县“双语”幼儿园建设项目14所,总建筑面积12000㎡,总投资1200万元(自治区按每平方米1000元下拨),附属工程由当地同步配套。其中四所幼儿园(赛里木镇、克孜尔乡、米吉克乡,大桥乡)已经于2009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其余新建10所幼儿园总建筑面积8400㎡、总投资840万元,目前全部完成主体建设,计划10月底投入使用。2011年秋季学期,全县计划开设学前教学班141个,在园幼儿园将达到5250名。

在学前双语教育工作中,我们严格教学教研管理,狠抓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合理开展教学活动。严格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合理组织教育内容和游戏活动,防止小学化现象。

二是加强教学交流指导。建立健全听评课制度、经验交流

制度,进一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提升教学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定期组织开展检查指导,及时整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三是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双语”教学光盘、DVD、电视等电教设施开展“双语”教学,通过为幼儿播放汉语儿歌、动画片、故事等形式,积极创建良好的汉语环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为全面推进“双语”教学打下了基础。

四是突出教师培训培养。充分利用上级学前“双语”教师培训项目、远程直播教学活动、县内寒暑期专题培训,全体提升学前“双语”教师汉语水平和业务素质。扎实开展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对口支教活动,充实农村学前“双语”教师队伍。

五是丰富教学教研内容。制定学前“双语”幼儿园教研工作制度,每周组织一次教研、学习活动,每月开展一次公开课活动,每学期开展一次优质课评选、优秀教案评选活动,组织两次形式多样的文体比赛。每学期组织开展一次家长半日活动,让家长全面了解幼儿在园的生活、学习情况。

(二)双语教育教学

全县现有少数民族中小学100所,其中:小学84所、初中1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高中1所;民汉合校4所,其中:小学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少数民族在校生26002人,其中:小学15118人、中学7202人、民考汉学生1442人。开设“双语”教学班485个,占民族中小学班级总数的59.9%,其中:小学452个、初中26个、高中 7个;接受“双语”授课学

生10917人,其中小学9559人、初中1349人、高中296人。中小学双语教师612人(汉族双语教师45人),其中:小学452人、初中105人、高中55人。目前,城区少数民族小学一至二年级,乡镇中心小学及个别村级小学实行了“双语”教学模式二,城区少数民族中学初中至高中部分实行理科课程使用汉语授课,其他课程使用母语授课的“双语”教学模式(模式一)。在推进中小学双语教学工作中,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加强教学督查和教学调研。为了提升少数民族“双语”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教育局经常组织教研员深入学校听评课,了解课堂教学情况,指导教师解决教学难题,提高教师教学能力。通过对“双语”课堂教学的深入研究,组织开展全县“双语”教师示范课、公开课和讲课比赛等活动,使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具备使用“双语”授课的能力,促进“双语”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是深化中小学双语教学活动。在推进“双语”教学工作过程中,积极通过系列活动来充实“双语”教学内涵,以活动为载体促进“双语”教学工作。每年坚持组织开展全县少数民族少儿“双语”口语大赛、少数民族学生双语书法比赛、少数民族中小学教师“两笔字”比赛、“双语”教师展示课活动、汉语水平大赛等活动。通过开展活动,动员广大少数民族师生踊跃参与,充分展示了师生的风采,调动师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提升汉语基本素养。

三是积极实施“民汉合校”工程。为加速推进“双语”教学,给“双语”教学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促进民汉教育同步

发展,我县加强了少数民族中小学布局结构的调整,整合资源建设拜城县第四中学。10月8日,温州大学拜城实验高中全面开学。

四是大力开展双语教师培训。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分期分批参加自治区、地区、县级汉语强化、专业技能、教材教法、远程教育等培训,上半年参训教师达到331人次。同时,春季学期实行双语教师实名制管理,建立双语教师资源库,任何学校不得随便调整双语教师。

五是精心组织“HSK”和“MHK”考试。认真配合做好SHK考前的辅导工作,精心组织安排少数民族教师参加考试,使全县少数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师HSK合格人数逐年增加。目前全县少数民族中小学教师HSK五级以上人数达到了604人(其中:五级121人、六级146人、七级以上337人),占全县少数民族中小学教师总数的64%。

(三)普通高中教育

全县现有普通高中1所、完全中学1所,初级中学16所,高中在校生4431人(其中职业高中生1166人),教学班91个(普通高中66个、职业高中25个)。高中阶段专任教师217 人(民族教师139人、汉族教师78人),达到本科及以上学历192人,专科学历25人,学历达标率为88.5%。

针对优质教育资源相对不足、高中教育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的矛盾,2010年县委、政府启动实施拜城县第四中学建设项目,建筑面积9.584万平方米,投入资金2.3亿元。9月5日,温州大学拜城实验高中顺利挂牌。10月8日,学校全面开学(学生

2380人,教职工265人)

不断完善高中和大学阶段贫困学生资助体系,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切实减轻农牧民贫困家庭、城镇特困居民等低收入家庭的经济负担。制定出台贫困学生助学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加大政策上的倾斜力度,全额免除所有在本县普通高中就读学生的课本费和住宿费,并全额免除在本县普通高中就读的农村户口学生及城镇低保家庭学生学费,全额补助农村高中生家校往返路费。2011年,我县先后出台《拜城县“木扎提河”扶困奖学教育基金管理办法》和《拜城县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对贫困大学生和贫困普通高中生进行资助。年初以来,全县累计发放贫困大学生助学金23万元,高中学生助学金57.5万元,普通高中学生往返路费55万元,落实高中学费住宿费补助经费376.9万元。

(四)职业教育

全县现有职业技术学校1所(在建)、乡镇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16所、村级农牧民文化技术班142个。职业教育主要涵盖职业高中教育、初三分流教育、农牧民实用技术培训和劳动力预备制培训。

自2008年秋季学期起,我县开始招收职业高中学生。2010年秋季,由于职业高中招生人数激增,职业技术学校正在建设,职业高中学生分散至乡镇中学和县三中就读。目前,全县开设职业高中班25个,在校生1041人,职业高中入学率达到22%。职业高中设置有裁剪、食品加工、美容美发、餐饮服务、焊接、计算机、地毯编制、汽车维修等9个专业。

2011年春季学期,全县开设初三分流班26个,在校生774人,开设有地毯编织、裁剪、食品加工、农机维修、家电维修、厨师、绣花、电焊、铁皮加工、精细木工、美容美发、手工艺制作、园艺、糕点等14个专业。

2011年暑期,全县统一组织返乡初高中毕业生开展为期35天的绿色证书教育,参训学生3325人,培训面达97%。通过实施“绿色证书”培训,提高学生的科技意识,熟练掌握1—2门实用技术。

针对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闲置和农民渴望到外地发展的实际,我县及时在部分乡镇中学创办了“农村富余劳动力预备制培训基地”。2011年,全县已依托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劳动预备制培训基地开设技能培训班138期,培训农牧民9482人。

积极开展“两后生”整建制培训工作,全县报名人员达到1947名,正式录取学员556名。第一批于9月6日为新疆化工学院输送学生120名、第二批于9月9日为新疆机电技术学院输送学生50名、安装学校输送学生54名、第三批于9月10日为新疆煤矿学校输送学生76名、第四批于9月12日为新疆钢铁学校输送学生197名、第五批于9月14日为克拉玛依职业学院输送学生59名。

(五)义务教育学校基础建设

1、中小学抗震加固(更新)项目。2011年,地区下达我县抗震加固建筑面积22431㎡,全部为更新项目,包括教辅用房、办公用房及生活用房,涉及中小学15所,总投资3140万元(按1400元/㎡计算),其中自治区补助资金1615万元(按1200元/㎡计算总量的60%),其余资金由县配套解决。所有项目正在基

- 8910111213141516 -

第三篇:拜城县第二小学大课间活动

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引导和鼓励广大学生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的身体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以大课间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规范学生课间体育活动内容和形式,推进大课间活动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逐步形成我校体育特色,努力建设和谐校园、平安校园、活力校园,为此我校特开设大课间活动。

二、实施原则

1、教育性、科学性、趣味性原则。大课间活动坚持育人的宗旨,遵循教育规律和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寓学于乐,寓练于乐。

2、全面性原则。大课间活动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与新课程改革相结合,与小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有机结合。课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丰富多彩,尽量满足不同特长、不同兴趣、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审美素质的全面提高,并形成在普及与提高的基础上良性发展的局面。

3、坚持自主自愿与积极引导相结合原则。在组织学生参加大课间活动的过程中,除了教师的指导,同时充分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权和自主活动权,在组织活动时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操作、自主锻炼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4、坚持校内校外相结合原则。以校内活动为主阵地,充分发挥校外活动的独特功能,促进校内校外活动的有机结合,密切配合家庭体育活动和社区体育活动,努力创建良好的课外体育活动环境。

5、坚持安全第一原则。在大课间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加强安全教育,制定出安全措施、应急措施和防范措施,避免和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三、实施方法与目标

1、学校根据教育部以实施“阳光体育活动”项目为主要内容的要求,在开齐开足体育课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满足全体学生多样化的活动需求。

2、学校制定好本校学生大课间活动计划,明确目标、落实责任。确立各年级特色,努力形成品牌,更上一个台阶。每日上午一次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做到时间、场地、内容、学生、指导教师“五落实”。确保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一小时。

3、学校大力改善体育活动场地设施,提高全体教师的活动组织和指导水平,并落实相应的经费,确保学校文体活动的正常开展。同时,积极整合和充分挖掘本地校外体育活动资源,定期开展活动,推动我校大课间活动形成规模、提高水平。

4、体育老师要按分工做好巡回指导督查工作,在考核中体育老师未及时到场或指导不力发现一次扣两分,由于玩忽职守,造成学生伤害事故的,追究其直接责任。

四、组织机制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学校大课间活动的领导和管理。学校成立由校长为组长的学生大课间活动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责任到人,要充分认识小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性,把开展这项活动作为推进素质教育、活跃学生课余生活、培养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大课间活动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朱丙键 副组长:陈萍丽古丽·其曼

组 员: 申海燕 唐达勇 房长玉曹长松汪培芳武勇

宋建萍 罗永红 姜德俊房春郑晓丽

检查协调组组长:宋建萍

组员:苟鹏飞李冬亮

技术指导组组长:王蓉惠

组员:全体体育教师

活动负责组组长:各年级组长

组员:全体班主任

活动医务组负责人:蒋文

音响调放组负责人:全体体育教师轮值

体育器材管理组:燕茹

组员:六年级(5)班学生4名

活动影相收集负责人:王蓉惠

五、活动时间、流程、形式及内容

活动时间:周一到周五的每天上午11:25-----12:05为大课间活动。当每天上午第二节下课后先由各班主任带领本班学生在教室做《眼保健操》然后在楼道

里本班门口排好队在班主任的带领下依次按规定的的楼道下楼梯,进入指定场地进行集体项目活动:

1、做第三套小学生广播体操《七彩阳光》。

2、广播操做完后跟音乐跳《兔子舞》或做《武术操》和《刀郎操》(依次循环)。《兔子舞》或《武术操》《刀郎操》做完后进行自选项目活动,四月份将增加第二套全国中小学生校园集体舞。自选项目及场地见《拜城县第二小学大课间活动内容及场地安排表》。考虑到我校学生多,运动场地有限,为保障师生安全,做完集体活动后,进行自选项目活动时部分班级要回到教室进行室内项目的活动,具体事宜安排如下:每周星期

一、星期

三、星期五为一年级、三年级、五年级进行室外活动时间。星期

二、星期四为二年级、四年级、六年级进行室外活动时间。不在操场活动的班级由班主任组织可在本班进行室内项目(活动详情见《拜城县第二小学大课间活动内容及场地安排表》)。结束部分:当广播提示结束活动时(距第三节课上课时间提前10分钟),各位同学尽快收拾好活动器材,由班主任带领学生集中,按广播操队形站好,班主任整理本班器材然后带领学生井然有序的回教室并归还器材。按项目分块活动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在活动项目设置上,既安排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项目有管的内容,也安排学生喜欢的、活泼多样的游戏,有合有分,旨在全员参与,体现快乐课堂,快乐体育,快乐成长的理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本着有小到大的科学运动规律安排运动量,使学生做到身心健康。

六、活动要求

1、班主任为班级活动的第一责任人.是负责班级学生大课间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与安全教育责任者,副班主任教师为班级学生课外活动的协助者。、整个过程安排比较紧凑,因此各班级要准时排队下楼,做到快速、整齐、不拥挤、不吵闹。负责本年级大课间活动的体育老师要提前到位负起责任。学生做《眼保健操》时副班主任可提前到体育器材室领取本班所需器材,不得转借别班或丢失、损坏。用完即刻归还体育器材室。

2、注意有序开展活动,安全第一。各科室各司其职,认真负责,积极配合。在整个活动中班主任、副班主任、体育老师职责等同,要带领学生积极参加活动,必须强调活动纪律与安全。杜绝一切哪怕是微小的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每位学生必须自觉遵守各种活动的规则要求,听从指挥和安排,并按时参加活动。

3、活动场地及器材管理,由体育组、总务处统一安排,实行器材管理责任制。

4、每个班级应认真组织,精心安排,确保安全责任事故为零。活动前组织学生对活动的规则学习了解,要认真进行安排并认真做好场地、器材的准备工作,

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5、有生理缺陷的学生不能参加相应的活动,教师应做好劝导工作。活动开始时医务室做好应急准备,备好所需药品、器械。随时准备应对突发事故,确保活动中师生生命安全

6、附:拜城县第二小学大课间活动人员安排表。

拜城县第二小学大课间活动内容及场地安排表

2014

拜城县第二小学 年2月

第四篇:拜城县第二小学“每周之星”评选方案

为促进每一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与成就感,使每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展现学生朝气蓬勃、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典型进行宣传教育,在全校掀起“学先进、赶先进、创先进”的良好氛围,推动校风健康、和谐发展。特制定拜城县第二小学小学生“每周之星”评选实施细则。

一、评选目的

为了尊重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小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活动中,从一点一滴做起,使每个孩子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看到别人的进步,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让小学生行动有目标,发展有方向,人人有亮点,让每个个体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通过评星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正面引导,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生动、活泼、健康、主动、全面发展。同时,也使孩子们在争“星”的过程中受到教育,让“星级学生”真正起到榜样的示范作用。

二、评选条件

凡申报“校园之星”的学生都必须遵守学校的一切规章制度,思想品德好、学习态度端正,能符合申报该星的条件,有一定的榜样示范作用,并接受接受学校、教师和同学的监督。 (对有下列行为的学生不予参评)

1、随手乱扔果品纸屑,乱倒垃圾、随地吐痰者。

2、不按时打扫卫生者。

3、破坏花草树木者,不爱护学校公共设施设备者。

4、在校园内,尤其是楼道及室内追逐打闹,使用不文明用语现象者。

5、顶撞、侮辱值周教师或学生,不服从学校班级管理,经常违反纪律者。

三、评选对象

拜城县第二小学全体少先队员

四、评选方法

由学生、班级、大队部共同评选。具体操作如下:

1、自荐:班主任要给每个学生改正缺点、努力上进的一个机会,要让学生明白只要自己努力也能当上“每周之星”。在“争”的过程中,使学生自然而然规范自己的言行,自觉做到文明守纪,主动养成文明习惯。

2、班级评比推荐:在班级内进行“说一说,评一评”,选出师生共同认可的 “每周之星”。根据星级评分细则,由大家对候选人举手表决确定,根据得票数多少确定 “班级每周之星” ,班主任填写拜城县第二小学“每周之星推荐表”。然后每周五报学校大队部,再由学校少先队大队部评选出“校园每月之星”的同学。并将其上报到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进行报批。

五、各星标准:

1、爱国立志之星

(1)认真佩戴红领巾,保持红领巾的整洁、鲜艳;

(2)积极参加各种少先队活动,在活动中乐于奉献,敢于负责;关心了解国内、国际大事;

(3)树立自己的奋斗目标,以自己是一个中国小公民为自豪。 (4)通过书籍、网络、电视等学习渠道,了解祖国的历史、古往今来爱国人士的伟大事迹;

(5)严肃、认真地参加每次升旗仪式,唱准确队歌、行标准队礼,不在集会中说话、打闹;

2、学习奋进之星

(1)课上专心听讲,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不耻下问;

(2)课后及时、认真地完成作业,作业书写整洁、美观且正确率高; (3)每天有固定的课外阅读时间,多读书、多做笔记;

(4)在老师和家长的启发、指导、帮助下,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会学习,不偏科,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5)在学习中肯与动脑、善于动手,有预习的好习惯;

(6)在学习上有你争我赶的精神,不甘落后, 而且积极配合班级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7)学习目的明确,态度端正,勤学好问,各总评成绩平均分进步显著或单科成绩进步显著、思想表现进步显著,经常受老师表扬。

3、文明礼仪之星

(1)每天与老师、同学第一次见面主动问好,会使用礼貌用语"您好""谢谢"、"对不起"等;

(2)上下楼梯靠右行,课间做文明游戏,不在楼道内活动、喧哗; (3)与人说话态度诚恳谦虚,语调平和,不轻易打断别人的话; (4)尊重他人,不给别人起绰号,主动帮助才有困难和身体有残疾的人,不歧视;

(5)尊重老师和长辈,不顶撞,不打扰他们的工作、学习和休息; (6)模范执行《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举止文明,仪表整洁,尊师守纪,团结同学,模范遵守学校校规校纪,不打架,不骂人;

4、民族团结之星

(1)能主动了解民族团结知识,如民族历史、民族习惯、民风、民俗等;

(2)在校内校外能主动宣传民族团结的知识,做民族团结的小模范; (3)在班内和校内与少数民族同学互帮、互助、互爱,尊重民族同学的生活习惯;

5、诚信互助之星

(1)能真诚的对待老师、同学、家人等,不说欺骗他人的话、不做欺骗他人的事。

(2)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能自己做,答应的事要言而有信,做事果敢,敢于承担责任,勇于承认错误。

(3)在学校中,经常帮助、关爱在学习上或生活中有困难的学生; (4)借他人钱物及时归还,具有拾金不昧的好品德。

(5)对遭遇不幸或遭受灾害者奉献爱心,积极参加捐资活动、扶残助残等社会公益事业和公益活动,赢得群众、师生的广泛认可和较高赞誉。

6、孝敬爱家之星

(1)在家孝敬父母和长辈(孝敬长辈是一个必须具有的道德品质)、能够做到报答老师和母校、报答社会和家乡、报答恩人、助人为乐、关爱他人、遵守社会公德和公共秩序等方面有典型表现和事迹。 (2)在感恩教育和组织学生参加感恩活动方面表现突出,有典型的事迹,并得到大家一致好评. (3)在家听长辈的话,能够做力所能及的家务的,不做让长辈费心担心的学生。

7、自立自强之星

(1)不娇气,不依赖父母和长辈,有较强的独立意识。 (2)身残志坚,有面对不幸生活的勇气,

(3)不乱花钱,懂得节约,在吃和穿上不向他人攀比。 (4)不怕困难,大事小事自己做,尽量不依靠他人。

8、爱护公物之星

(1)不乱涂、乱刻、乱画墙壁和门窗、玻璃、桌凳,爱护走廊内的宣传栏与宣传标语。

(2)关门窗时要小心,以防打碎玻璃,不用脚踢门,爱护门锁,做到人走关窗锁门。

(3)节约用电,不随便开拉电灯,做到人走灯灭;不浪费自来水和开水,水头用完后立即关好。

(4)爱护班内的卫生工具,使用后放回原处,不乱拿别班卫生工具,借用的工具用完要及时送还。

(5)爱护、保护好图书、画报、杂志等,不在书报上乱写乱画,更不准将书刊上的页撕下。

(6)爱护学校的一切设施,不乱画、乱刻,乱爬窗户。

9、环保之星

(1)爱护公物不有意损坏,爱护环境,不乱扔、乱倒、乱涂、乱写,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张纸、每一粒米;

(2)讲究公共卫生,做到不随地吐痰,不乱丢果皮纸屑,不乱写乱

画。在公共场所见到果皮纸屑能主动弯腰捡起,敢于制止不讲卫生的行为。

(3)爱护校园里的一草一木,做到不踩、不攀、不折、不摘。 (4)积极参加班级值日工作,认真负责做好每一件事情。

10、勤劳之星

(1)热爱劳动,能积极、主动地做好学校值日生、大扫除工作,劳动时不怕脏,不怕累。

(2)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大家的事情热心做。 (3)有典型的事迹,并得到大家一致好评。

11、卫生之星

(1)讲究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洗头,勤剪指甲,服装整洁,随身带好手帕或餐巾纸。

(2)讲究公共卫生,做到不随地吐痰,不乱丢果皮纸屑。在公共场所见到果皮纸屑能主动弯腰捡起。

(3)见到不讲卫生的人和事能主动上前劝阻。

12、健康之星

(1)每天坚持户外活动;讲究个人卫生,勤洗澡洗头,勤换衣服、勤剪指甲,服装整洁。

(2)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掌握一些基本的运动技能; (3)认真做好每次的课间操和眼保健操;

(4)珍爱生命,有自护意识,学习并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护常识; (5)积极参加流行病、传染病防控工作,争做小小宣传员、消毒员; (6)有积极阳光的心态,善于与人沟通,会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

(7)善于表达自己的心情,遇到烦闷、不开心的事情时能主动找人排解,不生闷气,不钻牛角尖;

(8)积极参加何种活动,有特长,善表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13、勇敢之星

(1)在课堂上、公共场合中能大胆的发现自己的见解。

(2)学习生活中碰到挫折、遇到困难能正确对待,勇敢克服。 (3)在校遇到大同学欺负小同学等不公平的事能仗义执言,出面制止。

(4)在社会遇到坏人坏事、歪风邪气能勇敢的指出。 (5)有典型的事迹,并得到大家一致好评。

14、节约之星

(1)爱护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做到不乱丢衣裤鞋帽、红领巾等。 (2)平时能节水、节电,做到不乱花零用钱、不乱买零食(不带零食进校)

(3)生活简朴,做到同学之间不攀比穿戴,不讲排场等。 (4)有典型的事迹,并得到大家一致好评。

15、进步之星

(1)在认真遵守《守则》《规范》和学校的校规校纪方面有明显改进。 (2)严格要求,从我做起,自信心不断增强,遵守纪律的好习惯较以往有显著改善。

(3)在遵守课堂常规及学习成绩方面进步较大。

(4)在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积极合作、讲文明,有礼貌方面有明显进步。

(5)在不怕挫折,知难而进,知错就改方面进步显著。 (6)在学习态度端正,书写认真方面较以往有显著进步。 (7)在爱护小同学,团结友爱方面有明显进步。 (8)在讲究卫生、不乱花钱方面有明显进步。 (9)在爱护公物、爱护花草树木方面有显著进步。 (10)在热爱集体、积极劳动方面进步明显。

16、体育之星

(1)上好每一节体育课。

(2)在校运动会时能踊跃报名,积极参与。

(3)热爱班级以及学校荣誉,为班级和学校加油助威。

(4)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体育特长项目(乒乓球、武术、篮球、足球、

田径) (5)在校级以上的体育比赛中获得名次。

17、书画之星

(1)对书法、绘画、摄影等具有浓厚兴趣,并具备扎实的基本功。 (2)具备有关方面认证的考核证书,或者在镇级以上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书法、绘画、摄影比赛中获奖励。

18、读书之星

(1)热爱读书,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积极参加学校各种读书活动。课外知识丰富,大家公认为"最爱读书的同学"。 (2)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课余、在家能自觉读书读报。

(3)

四、五年级学生每学期读书10——20万字。中低年级酌减。 (4)读后能及时认真写读后感或与其他同学分享读书收获。 (5)能积极协助班主任做好班级读书,能主动带领全班学生认真读书,班级读书氛围浓厚。

拜城县第二小学少先队大队部

2012年3月22日

第五篇:拜城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

拜城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

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自治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指导意见》新政发【2011】56号文件精神,为贯彻落实《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推进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更加公平和更高质量义务教育的权利,实现教育强县目标,针对我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实际提出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落实《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重要战略任务,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切实和加快缩小我县城乡差距、区域差距,确保适龄儿童少年平等接受良好义务教育。

二、主要任务

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坚持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把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作为重点,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和水平。确保2020年,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

三、领导小组

1

我县认真落实“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并将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为建立我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责任制,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实施步骤、保障措施和各级责任,确保目标和任务落到实处,特成立拜城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艾则孜〃买买提 (县委副书记、县长) 副组长:金 虎 (县委常委、公安局局长)

张耘收 (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张润德 (县委办主任、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王莉萍 (县委常委、纪委书记) 阿依夏木〃吉力力 (副县长) 蒋加强 (县政协副主席、油区办主任、

建设局局长) 成 员:杨志强 (政府办主任、县教育局局长、

温州大学拜城实验高中校长)

孙 涌 (发改委主任)

孙志勇 (财政局局长) 吐尔洪〃司马义 (科技局局长) 田安平 (县编办主任) 古丽尼沙〃尤努斯 (科协主席) 吐尼亚孜〃阿不都热依木 (监察局局长) 郑光喜 (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2

樊晓棠 (工商局党组书记、副局长) 冯克荣 (卫生局局长) 甫拉提〃吐尼亚孜 (国土资源局局长) 牟景艳 (文体广电局局长) 吴庆思 (民政局党支部书记、副局长) 徐建龙 (农业局局长) 李 梅 (统计局局长) 艾尔肯〃依布拉音 (畜牧局局长) 李云峰 (国税局局长) 朱文家 (地税局局长) 多力坤〃肉孜 (司法局局长) 余 杰 (审计局局长) 黄 涛 (环保局局长)

沈新明 (民宗局党支部书记、副局长)

古丽拜克热木〃艾则孜 (县妇联主席)

骆 娟 (团县委书记)

卡米力〃吐尼亚孜 (县残联理事长) 孟 鹏 (县总工会主席) 吐尔逊〃坎吉 (教育局党委书记、副局长) 马 威 (政府教育督导室副主任)

四、具体工作

(一)调整中小学布局,实现学校标准化建设

3

坚持“先布局调整,再标准化建设”的原则,落实自治区制定《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以布局调整为契机,以合格学校和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为重点,促进义务教育资源配置趋于均衡。

学校布局调整坚持就近入学原则,方便学生入学,保证教育质量,避免盲目调整和简单化操作。进一步优化农牧区初中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对保留的教学点,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和优质教育资源,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对城区义务教育学校数量不足的问题,采取居民区建设与学校建设同步规划的方法,确保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逐步消除大班额现象;根据我县教育发展长远规划,本着改善我县办学条件,使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校舍规划标准化和科学化,结合我县实际对我县中小学布局进行核实调整。

调整的具体做法为:

对于交通便利的乡镇中学合并到县城中学寄宿就读。 对于离中心小学、中学较近的村级小学完全撤销合并到中学、中心小学就读。对于离中学、中心小学较远,生源较少但交通便利的学校进行撤并。对于离中学、中心小学较远但交通不便的学校保留其1-3年级,变为教学点,4-6年级学生集中到中学、中心小学寄宿就读。对于撤销的学校将作为“双语”幼儿园建设地点,避免校舍闲置。对于保留的教学点也将作为“双语”幼儿园的建设地点,与其合并,确保资 4

源合理利用。

结合以上方法,经研究和实地查看,中小学进行布局调整之后,我县最终确立长期保留学校71所,其中高级中学1所(国庆试验高级中学)、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中学8所,小学58所(新增的寄宿制小学6所);教学点59个(新增的教学点37个);撤销合并学校19所,其中初中6所、小学4所,教学点9个。

经过调整我县学校总体规划将更加合理,教学资源将得到最大优化,农村办学条件、教学质量将得到极大改善和提高,同时将节约建设、维修资金。到2015年,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全部达到自治区合格学校标准;到2020年,全县85%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达到自治区合格学校建设标准。普通高中具备配套的办学条件;职业高中特色专业、品牌课程实验室、训练场地建设达同类先进水平。力争到2020,全县幼儿园建设基本达到规范要求;全面建设县校教育网络,逐步实现全县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形成多层次、多功能、交互式的教育信息资源服务体系。

学校布局调整时,同步加强对学校各类教学设施的监管、调配,依法办理土地证和房屋产权证,确保教育资产不流失。实现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际间资源共享,避免资源浪费,提高使用效益。加强对学校布局调整后闲置校舍等国有资产的管理,坚持学校资产用于教育的原则,坚决杜绝任何侵占、

5

挪用行为。

(二)大力加强队伍建设,打造优良工作团队

坚持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加强校长队伍建设。落实校长、(书记)定期培训、持证上岗制度,建立一支政治过硬、道德高尚、素质优良的校长队伍。实施中小学“优秀骨干校长建设工程”,积极开展多层次的培训,校长参加自治区、地区级培训率要达100%,不断提高校长的综合素质、管理能力和专业化水平。

实行教职工全员聘用制度,建立稳定的教师录用、考核、流动及退出机制,每年定向培养农村中小学教师,确保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特别是农村中小学师资水平明显提升,教师学历合格率普遍提高,到2015年,农村幼儿教师应达到中等幼儿教育或中等师范教育毕业及以上学历,并取得幼儿教师资格证书;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学历均达到国家规定要求,高中阶段教师本科学历达100%;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占30%以上。

建立师德教育评估的长效机制,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和培训制度,围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强化教师课改理念、方法、手段的培训,延伸教师培训深度,不断提高教师素质和专业化水平。继续实行鼓励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逐步提高艰苦边远地区教师绩效工资水平的政策。对长期在农村从教,表现优秀的教师予以奖励。以解决异地工作教师的食宿、交通困难为目标,实施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工程。 6

解决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教师数量不足及整体教学水平偏低等问题。

着力培养高素质的教学研究队伍,不断增加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形成专兼职相结合的教研团队。在编制、人员、职称、经费和条件上为教育科研工作提供保障,积极鼓励和支持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把教科研工作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到2020年,我县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人数达自治区平均水平。切实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专业发展水平。

落实中小学教师自治区统筹招聘机制。建立县乡村三级送教下基层和专业指导工作机制,组织好县内送教活动,确保活动效果。

(三)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完善经费保障机制 建立依法确保财政性教育投入增长的监督、检查机制,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依法确保财政性教育投入,落实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落实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用于农村教育的政策,确保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及时、足额征收并拨付到位。落实“两免一补”政策,逐步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和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采取有效措施,坚决杜绝各学校产生新的债务。

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逐步提高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补助预算标准;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个人、 7

社会团体等向各级各类学校依法设立奖学金、助学金,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读、接受职业教育与培训。

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充分利用自治区义务教育项目统筹资金,科学整合温州市对口支援资金等各方面项目资金。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建立健全教育经费审批管理制度,明确义务教育经费管理权限,实行“校财、局管、校用”的管理体制。全面实行经费预算管理制度,依法审计、公示结果,接受社会监督,确保资金分配使用的及时、规范、安全、有效,杜绝挤占、截留、挪用、冲抵等现象。科学统筹、管理和使用资金,确保我县率先完成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加强学校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增强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政治鉴别力、思想免疫力和社会责任感,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高层次高水平的思想政治教育骨干队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为重点,以公民道德教育为基础,强化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律意识和中华民族意识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反渗透教育,持之以恒地开展“三个离不开”、“四个认同”和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坚决抵御 8

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公民道德、职业道德全面根植于学生心灵,学生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全面提高,丰富德育内容,完善德育评估,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深入开展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绿色校园、和谐校园创建活动,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加强安全教育和学校安全管理,汇聚社会力量,形成育人合力,为师生创造安定有序、和谐团结、充满活力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

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进一步完善课程改革的支持、服务体系,充分发挥课程的整体育人功能,确立和完善“优化学科课程,丰富活动课程,开发校本课程”的课程结构体系;严格执行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开齐、开足、开好三级课程,严格执行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大力倡导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拓宽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空间;进一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落实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全面发展。重视青少年儿童综合素质的培养,加强美育、体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保证“阳光体育”每天1小时,保证学生睡眠时间(小学生每天10小时,初中生9小时)。建立学生健康监测体系。

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发展水平、学校教育质量、学生课业负担和学生身体素质状况的动态监测机制和评价、公示制度,并依据义务教育课程和教学质量标准,定期对辖区内学

9

校教学质量进行评估、监控,形成义务教育质量和学校办学水平提高的有效机制。

(2)积极推进“双语”教育

搞好规划,注重学段衔接,把普及双语教育与提高双语教育质量紧密结合起来,到2015年义务教育阶段接受双语教育的少数民族学生占少数民族在校生的80%左右,到2020年达到95%左右,构建起各学段相互衔接、各学科相互渗透的具有新疆特色的双语教育体系。坚持把大力推进双语教育作为突破口,把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促进少数民族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

(3)关注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等弱势群体,保障全体适龄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权利

按照实际在校人数拨付生均公用经费,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依法平等接受教育。进一步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和教育,努力帮助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思想、学习和生活上遇到的困难,保障义务教育的起点公平。

加大残疾学生随班就读工作力度,建立残疾学生助学金制度,不断提高残疾少年儿童义务教育普及水平。

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阶段贫困生资助体系,逐步解决农村贫困生和城镇低收入家庭学生生活补助。动员、鼓励社会团体和个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资助,确保每个适龄儿童少年不因家庭困难而辍学。

(五)协调发展各类教育,培养社会所需人才

10

努力向规范、示范幼儿园发展。全面统筹、科学规划农村、乡镇幼儿园的发展,通过政府引导、鼓励社会广泛参与,积极发展合格幼儿园, 引导、鼓励、支持现有城镇幼儿园改善办园条件,提升办园水平,使学前教育有较大发展,达到自治区定教育强县要求。到2015年,60%以上的乡镇建成一所公办的合格幼儿园,小学附设的学前班大部分转入与小学分离的规范幼儿园;三年学前教育的毛入学率达60%以上;到2020年,全面形成以政府办园为骨干,社会力量办园为主体,公办与民办教育相结合的幼儿教育体系,三年学前教育入园率在90%以上。

以提高质量为重点,以形成办学特色为目标,促进高中阶段教育稳妥、优质发展。进一步完善普通高中学校建设,优化配套设施配备,建设二所自治区级示范学校,二所地区级示范学校。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的比例2015年达80%以上,2020年达90%以上;初中毕业生升入普高、职高的比例大体相当。

以职业学校为龙头,以转移劳动力培训为重点,促进职业教育务实有效发展。政府在引导、鼓励的同时,根据市场规律、人才需求,整合现有职业学校资源,做大做强县职业技术学校;支持职业学校打造特色专业,推出精品课程;以职校为主形成青少年职业培训基体。依托乡镇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大力进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出台措施鼓励企业加强在岗轮训、岗前培训;组织劳动、科技等部门对下岗职工进行转岗培训。

11

加快提高成人教育发展水平,形成学校教育与校外培训相结合,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相衔接,多层次、多形式的终身教育体系。到2020年,全县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3年。

(六)明确职责完善机制,争做均衡发展强县

按照《义务教育法》的规定,进一步明确政府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建立班子成员联系农村和薄弱学校的工作机制和工作考核机制,教育、发改、财政、人事、编办、建设等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分工负责,加强协作,加大指导和统筹力度,进一步完善出台支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指导、监督和监测,保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任务按期完成。

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监测制度和督导评估机制。政府教育督导部门要建立和完善对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督导评估制度,定期对辖区内义务教育学校间的差距进行监测和分析,并根据监测分析结果及时调整政策导向,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协调发展。要实行评估结果公告制度,并将其作为评估乡镇(场)政府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和表彰奖励的重要依据。教育部门要做好督导检查工作。

县各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县委、县政府,认真做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具体组织实施,以优异成绩争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义务教育发展均衡县”称号和奖励。

上一篇:奥斯卡颁奖礼范文下一篇:安全行车问答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