郓城县质监局范文

2022-05-24

第一篇:郓城县质监局范文

郓城县质监局:强化监管力度,确保夏季食品安全

铁岭质监温馨提示:如何选用大豆油

大豆油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食用植物油,也是每个家庭的基础用油,它的质量如何对我们的日常生活特别重要。

根据国家标准,大豆油分为

一、

二、

三、四级,每个级别的成分和口感略有差异。如何选用大豆油,是非常重要的问题。铁岭质监提醒您在选用时具体应了解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豆油的食品标签。大豆油的食品标签除了应注明厂名、厂址、执行标准、配料表、生产日期、保持期以外,还要注明原料来源和加工工艺。如果原料是转基因大豆,也一定要注明。这种标注往往以很小的字体印刷在不明显的地方。建议消费者尽量购买非转基因大豆油,关于转基因大豆对人类的危害,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结论,但我们还是应该注意少吃转基因大豆油。

二、大豆油的外观。首先,要看大豆油的包装,是否洁净、密闭。如果在油桶的盖子外发现油迹,一定不要购买,这样的油因为密闭性不好,可能已经氧化。其次,看色泽和透明度。从大豆油的分级质量指标可以看出,

三、四级大豆油的颜色有些发红,而

一、二级油则是淡黄色,且澄清透明。最好选择

一、二级大豆油,油的颜色相对越浅,说明油的加工精度越高,不过这样的油营养上也会有损失。第三,可以闻闻大豆油的气味。以前的大豆油会有一种“豆腥味”,而且级别越高,味道越小。如果把大豆油放在锅内加热,会发现其油沬发白,有一种豆腥味。

三、冷冻条件分层。现在有的大豆油里会掺有棕榈油,这样的大豆油在0摄氏度储藏5-6个小时,会明显地分层。棕榈油比大豆油要便宜,且掺入大豆油以后不会影响其气味和滋味,但如果长期食用棕榈油,会造成人体血清饱和和脂肪酸摄入过量,导致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升高,从而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第二篇:南城县药监局开展保健食品和化妆品专项检查活动

本报南城讯为加强对保健品和化妆品的监督管理,保障人民群众食用和使用安全,切实规范保健食品和化妆品经营秩序。12月26日-----12月29日南城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精干力量对该县万家福、百家惠等四家大型超市,城区18家药房及9个化妆品专卖店进行保健食品和化妆品经营单位进行专项检查,同时下发药监局《关于加强保健食品和化妆品管理的通知》的文件通知。

据了解,此次专项检查活动,该局克服人手少、执法难等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通过召集超市老板、药房、专卖店经营者开座谈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积极争取各经营单位的支持与配合;对各经营单位要求派专人管理,每月汇报,并严格落实《关于加强保健食品和化妆品管理的通知》的各项要求;对各经营单位登记造册,建立档案,并不定期派人检查;对存在安全问题的保健食品和化妆品一律勒令下架。该局负责人告诉笔者,此次专项检查活动,没有发现安全问题。

近年来,南城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充分发挥食品监管职能,不断加强药品监管力度,全力推进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活动,积极提升服务地方医药经济发展工作。进一步净化了全县食品药品市场,确保了该县人民群众饮食安全、用药安全、有效。

南城县委宣传部陶小辉

第三篇:郓城县技校校企合作调研报告

校企合作调研报告

郓城县技工学校

校企合作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是提升技工教育品牌、提升竞争力的有效方法。郓城县技工学校多年来一直高度重视校企合作,早在1993年和1995年,学校就曾经与山东省安装公司、济南钢铁集团开展校企合作,定向委培学生达230多人。近几年,学校招生困难重重,生源质量逐年下降;办学经费严重不足,制约学校发展;专业师资匮乏,办学能力下降,毕业生质量不高,就业安置困难。面对这些困难局面,学校认为必须舍弃过去那种“关门办学,闭门造车”的做法,只有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开展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才能赢得学校的生存和发展。随着市场化就业的不断深入,学校积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多角度、全方位地与省内外企业开展多种方式、多种层次的深入合作,取得了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的良好局面。据不完全统计,开展校企合作以来,学校近几年共与20多家企业建立了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为企业定向输送学生1700多人,为企业短期培训14000多人。

一、 我校校企合作的几种模式

技工学校培养的是技能型、实用型人才,要求毕业生既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有较强的操作技能,同时还要符合用人单位对技术的需要。尽管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实习可以获得一定的操作技

1 能,但那仅仅是一种静态的操作规程,缺乏系统的实习课题,与工厂的实际工作环境不可能完全相同,与实际生产产品的要求相差甚远,加之学校的设备条件和原材料有限,不可能使每一个学生都达到与企业生产过程的“无缝对接”,不可能达到非常娴熟的程度。因此,我校通过近几年与企业合作的实践,探索出几种适合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校企合作模式。

1、顶岗实习。学校先后与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的天津电力建设集团、山东省安装公司、济南重汽集团、济南桑乐太阳能等企业签订了学生实习协议。将二年级(二年制)和三年级(三年制)的学生,根据所学专业分别安置到相应的企业顶岗实习6到8个月,实习期满后回校参加毕业考试和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学生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和企业的生产实践相结合,在企业当了一次真正的工人,培养了他们独立处事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了他们的实际操作技能,为毕业后走向社会提供了良好的思想准备,为进入企业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同时学生也获得了一定的劳动报酬,学校也节省了大量的实训资金,企业短期用工的困难也得到了缓解,实现了校企优势互补、学校、学生和企业互惠互利的好效果。

2、企业职工技能提升。随着地方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县两个工业园区的建立,企业中越来越多的在职职工对提高专业技术能力和文化层次的愿望不断提高。学校主动与本县的洪达化工、富海能源、瑞丰搪瓷等多家企业签订了职工技能提升培训协议。分别开设了煤化工、电工、钳工、电焊工等短期培训班,并根据企业的工作特

2 点,采取夜班、周末班、半工半读班等办班形式。在双方协商的基础上制定培训计划、课程设置、实训要求、考核标准等内容。实现了学校培训目标与企业岗位需求同步,学校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任务同步,使这些学员在文化素质和操作技能上都有很大提升,并通过职业资格鉴定考试取得了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这种培训模式既有利于企业,又有利于学校和职工, 取得了“三赢”的好效果。

3、订单培训。建立学校与企业合作进行人才定向培养的机制,根据企业所需求的培养目标、人才规格,学校先后与山东省安装公司、济南钢铁集团、皇明太阳能、金河热电厂等多家企业签订人才培养订单。这样先解决学生毕业安置的后顾之忧,然后制定教学计划,安排教学内容,落实实训方案和质量评估标准等。学校始终把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加强实践教学,努力提高毕业生素质,达到企业订单的要求,以求得和企业长期的合作。

4、双元定向。即学校与企业达成协议,变企业招工为学校招生,学校与企业共同招收具有双重身份的学员,即“一”元是学生,另“一”元是企业未来工人。一些知名企业如:皇明太阳能、金河热电厂、富海能源等企业,他们每年要招收大量工人,但必须通过培训,获取一定文化知识、操作技能并取得相应的学历和职业资格证书后再就业。在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组织支持下,学校分别和这些企业签订了“双元定向”培训协议,且双方共同制定了教学计划,学校对其进行文化课程和基础理论课的培训,由企业完成操作技术的培训,通过一年或二年的学习,考试合格后直接进入企业,成为企业的准工人。

二、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组织与实施

1、成立专门组织。学校成立了由招生安置办、教务科、实习科、政教科等有关科室负责人参加的校企合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市场调查、签订协议、制定培训计划、学员学籍管理、编制台账等工作。

2、签订合作协议。学校通过考查,先后与省内外多家企业:天津电力建设集团、山东省安装公司、济南重汽集团、济南桑乐太阳能等企业签订了学生实习协议;与本县的洪达化工、富海能源、瑞丰搪瓷等多家企业签订了职工技能提升培训协议;与山东省安装公司、济南钢铁集团、皇明太阳能、金河热电厂等多家企业签订人才培养订单;与皇明太阳能、金河热电厂、富海能源等企业签订了“双元定向”协议。

3、课程体系建设。根据合作企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紧密结合行业特点,充分考虑学生和学员的水平,以培养学生和学员应用能力为主,专业理论课以实际实用为原则,开展课程体系建设。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改良和补充,组织专业教师与企业有关技术人员合作编写教案,及时将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引进课堂。

4、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始终把师资队伍特别是“双师型”队伍建设放在首位,选择理论水平高,业务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任教。并经常派教师深入企业生产和管理第一线及时了解企业的新技术、新技能、新产品等基本情况。近几年我校先后派出20多人到企业一线学习有关专业的先进工艺,同时还从企业聘请一些既懂理论又会操作的技术人员做兼职教师,承担实践性较强课程的教学。

5、学籍管理。对每一期、每一个专业、每一个学员都要建立详

4 细的个人档案,对他们的考勤、每门课程的考试成绩、在学习期间的表现状况作详实的记录,并建立好台账。

6、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评价标准。校企双方制定出教学质量评估和考核标准,学校制定详实的教学计划。并认真开展教案、教学进度、作业批改检查等工作,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督查和评价。对教学工作做得好的教师给予奖励,督促每位教师做好备、教、辅、改、查工作,以达到预定的培训质量。

三、对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评价

1、校企合作是技工学校实现摆脱招生困难,提高教学质量,提升综合办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2、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实施,可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独立处事能力、社交沟通能力,可提高学生技能操作能力。

3、校企合作有利于学校的课程改革,有利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促进学校教学方法的变革,带动专业设备的更新;能及时有效科学地把握市场人才需求,提高学校的市场适应能力。

4、校企合作能降低企业的培训成本。企业充分利用学校的培训功能,借助学校的师资、场地等教育资源,形成一个有组织、有系统的培训链,从而减少了企业的培训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5、校企合作的开展,能够较好地提高校企双方的社会知名度,融合双方的文化,更好地利用双方的资源,达到相互学习、相互沟通、相互促进,实现校企双赢的目的。

四、目前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1.校企合作在一定层面上得到了发展,但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有待加强,而且校企合作基本上呈现校“热”企“冷”的态势。

(1)企业对校企合作的意义不甚明晰,甚至部分企业存有认识误区,认为培养学生是学校和政府的事情,与自己没有关系;参与技校生的培养会增加企业的负担;企业没有培养学生的经验等。而事实上,从长远角度看,校企合作不仅不会增加企业负担,从人才适用性、企业自身的建设和发展上来说,反而会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

(2)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本是企业的责任和义务,但这种责任和义务在我国经济的转型期并未得到足够的强化。而且在劳动资格准入制度实施之前,企业不需要为人才的成长成熟即教育支付培养成本,使用劳动力没有额外的代价。

(3)学校除了提供劳动力外,很少能为企业提供其真正需求的东西。技工学校在师资、科研等方面力量薄弱,难以为企业培训员工和提供技术支持;技校生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养在入职初期难以达到企业的用人标准,可用但不好用,不能令企业十分满意。

(4)现在的学生第三年实习基本上变成了就业,学校监管和指导不到位,直接把学生推给企业,学生面临着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角色转变,由此出现不适应和不稳定等诸多问题。企业则因为没有学校的参与而将学生作为员工而非实习生看待,众多因素叠加在一起导致企业对技校生质量和校企合作的怀疑和不积极态度。

(5)企业因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原因,很少派技术人员到学校参与专业建设或教学,为学校投入实习实训设备的更少。企业虽然可以

6 接收学校的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但因为技术和商业信息的保密问题,一般并不情愿学校教师深入企业。

2.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尚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在调研中,部分企业也意识到校企合作的意义和重要性,但因为缺乏相关的政策和合作的平台而止步不前。

(1)校企合作缺乏有效政策支持和长效合作机制,法律法规不健全,校企合作缺乏有效、便捷的服务平台做依托,企业难以承受学生实习的安全风险,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付出难以得到补偿。

(2)学生实习安全缺乏保障措施,学校指导和管理工作不到位。学生在企业的管理、安全、薪金待遇等都成为制约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积极性的因素。学生不是企业正式员工,企业在安全和管理方面不愿承担责任,监管难以到位,这就给学校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风险;此外,校企合作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冲击也给学校教学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

(3)企业对使用我们的学生表现出困惑和忧患:吃苦耐劳精神欠缺,自我定位不准,眼高手低,缺乏稳定性,心理承受力差,责任感不强。

五、校企合作长期愿景的对策建议

要想校企合作向更深层次发展,取得更大的成效,还有赖于各级政府的指导、行业和企业的支持和全社会的鼓励,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政府主导,学校、企业(行业)和社会主办,具体可采取“学校+企业(行业)+社会”的运作模式。应成立专门的校企合作指导机构。可以参考职业技术教育发达的国家的做法,成立专门的机构负责

7 协调校企合作,负责协调学校、企业和学生三者的关系,充分利用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利用政府在校企共建中的主体地位,统筹协调学校、企业(行业)和社会三方面的关系,对职业教育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进一步明晰学校、企业(行业)和社会三方面的责权关系。

校企合作要深入开展,应重视地方政府在职业教育规划和发展中的统筹、协调作用,应成立有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共同参与的综合管理机构来指导、协调和管理校企合作事宜。

一是加强政府宏观政策与指导力度。政府应该参与建立校企合作对企业的奖励机制,保护企业的利益。同时,政府应该建立专门的校企合作的协调机构,负责设计、监督、考核和推行校企合作,特别是发挥企业主管单位、人社部门、教育部门的协调作用。学校一方也应该建立和完善弹性学制,争取校企合作的时间和空间。

二是要进一步提高合作层次,特别是加强技术开发方面的合作。随着学校办学越是向纵深发展,层次越是向上延伸,就越要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实际,才能真正培养出走向先进生产力前列的人才。

三是逐步缩小学校运作机制和企业运作机制、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存在的差异,使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以及受教育者从“学员、职业人到社会人”的角色转化顺利实现。

第四篇:郓城县技工学校 “十三五”发展规划

为推进技工教育健康协调快速发展,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力推动学校的全面工作,根据《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要求,为全面落实《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意见》,根据学校的发展实际,特制定学校五年总体发展规划。

一、十三五规划的发展基础

郓城县技工学校是山东省人民政府命名的省级重点技工学校,学校始建于1986年10月。目前学校占地62亩,总建筑面积1.9万m2。教职工总数103人,在校生1250人,年社会化培训达10000人次以上。学校地处郓城县西门街北段文化教育区,环境幽雅,交通便利,学校办公楼、教学楼、宿舍楼、餐厅、体育场、实习工厂等综合教学、实习、生活服务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是一所集高、中级技术工人培养、职业需求预测、职业培训、技能鉴定和就业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化高层次技工教育培训基地。

建校以来,学校陆续开设了数控加工、焊接加工、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计算机应用与维修、电子商务、烹饪(中式烹调方向)、化工工艺、农机应用与维修、农村经

1 济管理、农村能源开发与利用、电梯维修、挖掘机驾驶、汽车驾驶与维修、汽车美容、保健理疗等多个市场急需的专业,二十多年来,共向社会输送毕业生30000多人,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形势分析

郓城县共有20个乡镇,2个办事处,1个省级开发区,1041个村(居),127万人。全县有定点小学164处,在校生11万人,初级中学37处,在校生46000人,每年初中毕业生12000人左右,普通高中3处,在校生19000人。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县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速度较快,截止目前,我县共有县技工学校、县职教中心等中职学校2所,在全日制中等职业学历教育、初、中、高、技师等各类职业培训、鉴定、岗前职业教育、在职继续教育和下岗再就业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等方面,为郓城县域经济快速、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发挥着日益明显的作用。

我县中职教育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客观存在着社会普遍对职业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中职学校现状规模小、布点分散,专业设置重复,无序竞争;职业学校办学投入不足,总体办学条件较差,校舍面积较小,学校用于投入实习实训设备添置与更新经费少,实训设备陈旧落后,严重制约了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和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职业教育与本地实际需要结合不够紧密,产教脱钩问题较突出,职教特色

2 不明显,校企合作尚不尽如人意;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机制不健全,国家、省、市政府和部门出台的政策扶持不够、难以落实到位、职普发展不均衡等诸多问题,这些都影响和制约了我县中等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和壮大。一方面,我县企业急需大量熟练的操作工人,各级各类成人培训和继续教育方兴未艾;另一方面,在国家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政策扶持和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引导下,我县高中阶段在校生职普比将达到1:1,目前全县每年初中毕业生12000人左右,应该分流进入职业学校就读的学生应至少5000人,我县中职学校招生形势良好,却因上述问题影响和制约,无法扩大招生范围,无法在社会化成人培训方面发挥更大作用,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和品牌效应,矛盾较为突出,亟需加大基础能力建设,进一步做大做强中职教育,实现郓城中等职业教育“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三、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核心,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不断创新管理体制和机制,促进技工教育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四、规划主要内容

1.全面提升专业建设水平。根据人社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调整优化专业结构。争取创建3-5个左右品牌专业、特色专业。积极发挥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

3 组织开展好各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各项活动。推进学校重点专业建设,着力构建优势专业、优质资源共享平台。

2.着力完善课程体系。加强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和精品课程建设,推广建设成果。深化教学方法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成立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信息技术等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进文化基础课程改革。成立学校教材建设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学校教材建设,推进教材征订与使用规范化管理。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开展教师全员培训,组织骨干教师参加国家和省组织的各类培训。加强专业带头人管理,组织学校专业带头人考核认定。做好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工作,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开展学校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评选活动。

4.开展技能竞赛活动,推进实训基地建设。大力开展校内技能竞赛,认真组织学校技能比赛活动,积极参加全省和全国中职技能大赛,争取优异成绩。加强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推进实训基地标准化建设。加强实训基地规范化管理,不断提高实训基地使用效率。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强化职业技能考核鉴定工作。

5.切实加强教育教学与学生管理。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完善规章制度。推进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完善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建设工作,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加强学籍管理工作,修订完善学校学籍管理和资助管理办法,统一学籍卡、学生证、校徽,优化学籍管理信息化系统。

4 6.扎实推进校企合作。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与产学研结合,主动为企业提供技术开发、应用和推广服务,总结推广校企合作经验,促进产教深度融合。积极参与职教集团建设,推进深层次校企合作。

7.深入开展教学科研工作。做好国家级、省级课题的组织申报工作,积极参与有关行业部门的课题研究。组织开展课题研究进展情况专项检查,加强对已立项的省级和院级课题管理和指导服务,确保按期高质量结题。重点做好《江苏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特色研究》。开展2015优秀教学成果奖评选工作。积极开展省职教学会五年制高职分会工作。

8.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研究制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意见,将校园文化与专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努力构建具有时代特征、地域特点、技工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研究探索建立统一的学校校园文化网络平台。研究制订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评价标准,组织开展校园文化建设评比活动,努力营造健康优美的育人氛围。

9.不断提高学校管理与服务水平。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切实转变作风,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带头深入基层,了解学校办学情况,听取意见,共同谋划发展思路,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五、重大工程项目

在经过大量调查研究论证的基础上,郓城县委、县政府拟将县技工学校和县职教中心进行整合,重新选址建设郓城职业技术学院。新建设的职业学校,选址在金河西路以南,

5 忠义路以北,廪丘路以东,北邻县“三馆一场”,处于文化教育区。学校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就业服务为宗旨,以职教实训基地建设为重点,以加工制造、信息技术、煤炭化工、财经商贸、旅游服务、等重点专业实训中心建设为突破口,在做好全日制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上,面向社会,积极开展成人培训与继续教育、职业技能鉴定、特种作业人员考证(复审)培训等,形成政府推动、企业主导、学校参与、社会支持、个人努力的职业培训新格局,使之成为办学形式多样化,校企合作、中外合作、特色专业与其他专业相配套鲁西南区域示范性职教基地。

六、主要发展指标

(一)2015年,启动新校建设工程,规划280亩校园,制定教学楼、办公楼等20万平方米设施建设方案,优化整合两校区各专业实习实训设备,排查现有实训设备情况,制定实验实训设备购置计划,2016年,按照方案和计划进行全面投入建设,力争在2017年底完成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

(二)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2015-2017年公开招聘高学历专业教师60名,继续进行专业教师岗位培训,增加双师型教师80名,力争到2017年,专任教师达240人,其中专业教师达180人以上,职业学校中具备“双师型”教师资格和能力的教师达到60%以上;紧密围绕我县支柱产业、

6 优势产业的发展,建设一批具有竞争能力的名牌专业、特色专业、精品专业。

(三)加大实训设备的投入。优化整合两处校区各专业实习实训设备, 2015-2017年计划共投资2000万元购置新设备,到2017年,力争全部实习实训设备总价值达到3000万元以上。

(四)加快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发展步伐。完成数控加工、机电、计算机应用、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煤化工、服装设计与工艺等专业的整合,优化教学资源,合理平衡专业生源,扩大招生规模。2017年,建成示范性专业7个,示范性专业在校生总数达到学生总数的60%以上。

7

第五篇:郓城县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技术方案

一、规划的总体要求

编制《郓城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是落实《全国林地保护利用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的重要环节,是统筹我县林地保护利用的纲领性文件。规划要明确全县林地发展空间,对未来林地的规模、结构、布局和时序做出战略性和政策性决策,并制定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1.1编制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空间性、结构性和操作性,全面落实《纲要》和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确定的目标,划定林地边界范围,进行保护利用区划,将分类、分级管理林地落实到地块,统筹协调林地保护与利用的关系,优化林地利用配置,为县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2规划编制原则

(1) 依法依规。严格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的要求,贯彻国务院关于“把林地放在与耕地同等重要的位置,高度重视林地保护”及“十分珍惜、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的政策方针,切实维护林地所有者或经营者的根本利益。

(2) 统筹协调。统筹生态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对林地的需求,充分听取各部门意见,做好与相关规划的衔接。各县(市、区)要统筹区域林地利用,正确处理资源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促进林地利用

上一篇:财务工作反思范文下一篇:创卫活动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