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美的纹理教案

2024-05-04

创造美的纹理教案(精选6篇)

篇1:创造美的纹理教案

《创造美的纹理》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体验、感受自然纹理的美,并能够用简洁的话说出不同纹理效果带给自己的独特感受,学会用不同方法表现纹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了解纹理的制作方法,能够用生活中的物品拓印或人工的方法创造、表现不同的纹理,并能充分利用这些纹理创作一件美术作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绘画形式的多样性。在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中获得视觉和触觉的独特感受,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感知能力和创造能力,丰富学生的美术语言,提高学生的艺术敏感度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找出身边各种事物中存在的纹理,并说出不同纹理给自己的感受。难点:引导学生大胆、自由的用不同方法表现不同的美丽纹样,表达自己的感受。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巧妙的利用纹理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创作作品,使之达到和谐和完善。课前准备:(学生)具有各种不同纹理的材料、水粉颜料和各种工具材料。(教师)不同的制作工具、范作、课件等。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认识纹理,感受纹理之美)

1、发现自身的纹理,理解纹理一词。

师:(展示双手)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一双极其普通的手,请瞪大你们的眼睛仔细观察这双平凡的手藏有什么奥秘呢? 示范拓印

师:这是毛笔,这是颜料(展示给学生看)我用毛笔沾上颜料将颜料均匀的刷在掌心上,保证每个地方都涂到涂均匀。将涂了颜料的掌心轻轻的按压在纸上进行拓印,打开的一瞬间你们在纸上能看到什么?仔细看还能看到什么? 生:能看到一个手掌印,还能看到掌纹和指纹。师:你们观察的真仔细,在美术的语言中我们把这种物体表面的纹路称为纹理(板贴课题纹理)

2、感受生活中的纹理。

师:在生活中你们有没有见到过这样的纹理? 生:树叶、树皮等植物上也有这样的纹理。

师:其实只要留心观察就能发现生活中各种各样纹理的存在。你们想不想像老师一样用拓印(板书:印)的方法把生活中的纹理画下来?拓印之前老师有几个要点想提醒大家,第一:颜料不要涂得太厚要刷均匀。第二:拓印的时候要轻轻按压。第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作品请小组长张贴到黑板上。听清楚要求的小组可以从小组的纸袋里拿出材料进行拓印了。(PPT播放音乐,学生创作教师张贴小组合作完成的拓印作品。)

师:同学们你们真能干,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掌握拓印的方法并完成作品。从这些拓印下来的纹理中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这些纹理都不一样。

师:哪里不一样?为什么纹理会不一样?

生:纹理的形状不一样,有点形的、有线形的也有面形的,材料不一样。师:可见不一样的材料它们的纹理也不一样。

(二)感受纹理的造型美、色彩美。

1、PPT展示大自然中的各种纹理,学生感受纹理的色彩美。

师:不同的纹理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视觉感受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去感受下大自然中的美妙纹理。

(PPT播放纹理图片,音乐播放)师:你在大自然中发现了哪些纹理?

生:①夜空中星星点点的纹理②蝴蝶翅膀上的美丽纹理③梯田弯弯曲曲的田埂组成的纹理④还有各种动植物身上的斑纹。

师:这些纹理可真美啊~你们觉得纹理美不美?没在哪里? 生:颜色很美(色彩美)。师:我也觉这些纹理的色彩很美,你说出了老师的心声。(板书:色彩美)师:(PPT播放去掉色彩的纹理)这样的纹理你们还觉得美吗? 生:美 师:哪里美? 生:形状造型美

师:失去色彩的纹理依然很美,美在它们的形态,美在它们的造型上。(板书:造型美)

2、感受纹理的造型美

师:这些纹理你比较喜欢哪一张?它的纹理有什么特点?这样的纹理给你怎样的感受? 生:①梯田的纹理是一些弯弯曲曲的线组成,这样的纹理给我们一种柔和的流动的美感。

②星空的纹理是由各种各样的点组成的,这样的纹理给我们一种神秘的梦幻的美感。③树皮的纹理很粗糙不规则的,这样的纹理给我们一种古老的沧桑的美感。④向日葵的纹理排列的整齐有序,这样的纹理给我们严谨的、整洁的美感。

(三)学习创造纹理的方法

1、认识波洛克,探索波洛克绘画的方法。

师:大自然中的纹理如此美丽动人,它们以或亘古或神秘或华丽或绚烂的方式流传在这世间,迷醉了我迷醉了你们也迷醉了绘画大师波洛克(PPT出示波洛克的照片)这就是大师波洛克他从大自然的纹理中汲取灵感采用独特的方式将这些美丽的纹理画了下来。(PPT出示波洛克绘画作品)你们看,波洛克创造的纹理很特别吧,让我们来猜猜他是怎么画出来的? 生:用滴、洒、甩的方法创造的纹理。(板书:滴、洒、甩)师: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从画面当中的笔触看出来的。师:这样有趣的方法我也想试一试。(教师在投影仪下示范滴、洒、甩的方法)师:用毛笔沾满颜料,并让颜料在空中自由落体形成滴,抖动毛笔让颜料洒满纸面,轻轻挥动手臂形成方向性的甩的痕迹(注意甩的时候幅度不要太大,以免甩到别人身上去)。重复以上动作就可以创造一张美丽的纹理啦。(投影仪展示最终效果)你们学会了吗? 生:学会了。

师:聪明的你还能想出其他的方法来创造纹理吗? 生:印、淋、喷、点、刷等方法。

2、学生创作。

师:让我们赶紧用学到的方法去创造一张美丽的纹理吧(板贴课题创造美的,将课题补充完整)(PPT音乐播放,将学生作品板贴到黑板上)

师:看到大家的作品我想说,其实你们就是创造纹理的大师,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就会发现美无处不在,美就在我们的身边。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我们今天创造的这些美丽纹理还可以设计成服装、礼品包装等给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

愿我们人人都是艺术的大师,生活的大师,我的课到此结束谢谢!

篇2:创造美的纹理教案

创造美的纹理

前准备

收集身边的各种材料如树叶、羽毛、贝壳、石块、木块、粗糙的布料、皮革、有凹凸纹理的徽章等,生宣纸、水彩颜料、蜡笔等绘画材料工具。,拓印后的纹理范画、纹理制作示范工具,收集到的不同纹理的材料,毛笔、生宣纸、墨汁、水彩颜料、水彩笔等绘画材料工具。

教学过程

1欣赏导入,揭示题。

(1)播放:大自然的风光——重点突出对沙滩、石头、水面、树轮等景物的特写。(通过欣赏比较,使得学生对事物的肌理有了初步的认识,使学生不自觉地产生无限的联想。)

(2)出示图片,欣赏作品。(用特殊肌理效果创作出来的绘画作品——主要是版画作品和一用漂亮的纹理进行装饰的工艺品。)

观察、分析这作品中的艺术效果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学生交流看法。

(3)揭题:《创造美的纹理》。

(4)组织谈话:说说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美的纹理?

2示范引导,观察思考。

(1)组织学生展示收集到的各种材质:在自然界中有许多物体本身存在特殊的肌理,这些肌理不一定能用笔画出来,让我们找找它们藏在哪里。

(提示:引导学生观察物体的纹理,摸一摸,说说给你什么感觉?互相说说感受。)

(2)体验纹理的不同质感:

①树皮感觉粗糙、丝绸感觉光滑、金属又硬又凉等。

②引导学生将不同状态的同种物品进行对比:如棉布比丝绸粗糙,青的树叶比干枯的树叶滋润、细腻等。

(3)在屏幕上展示脚印、手印、车轮印等纹理,然后设问:这些看起来很美的纹理都是无意中留下的,那么,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将这些富有美感的纹理制作或画出来呢?

(4)教师介绍示范拓印方法:直接拓印,将水粉颜料涂在物品上再压印。(将纸覆在实物上,用铅笔、油画棒等工具直接将纹理印下来;或将水粉画颜料涂在实物上之后用吸水性能较好的纸印下它的纹理。)

(提示:制作纹理效果的方法还有很多,我们要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如:布料、地面、指纹等。)

()小结:在美术作品的创作中,巧妙地利用特殊技法制成的纹理,会给画面带来特殊的效果。

3局部尝试,感受体验。

(1)通过屏幕展示不同制作纹理的方法:①拓印法:a木版拓印法。b纸团拓印法。压印法。②印染法:a刷色(刷拖)法。b积色法。吹色法。d喷洒滴溅法。e晕染法。

(2)选择教材中自己喜欢的一种纹理制作的方法进行尝试。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创新的方法,也可以学生自主决定用什么方法表现新颖的纹理。

(3)组织学生:在作业过程中,组织几次学生讨论,谈谈成功和失败的原因,遇到的困难和解决的方法。

4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在制作中,教师对学生的艺术实践始终给予鼓励、引导,即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作品展示,欣赏交流。

(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同时让学生对自己的创作思路进行汇报,为其他学生进行类似的创作提供一种思路和经验,从而达到共同体验、共同提高的目的。

(2)欣赏评价:让其他学生对作品进行评价,对作品的再创作结果进行想象和构思,满足学生的求异欲望。在原来想象的基础上再度激发学生无限的想象力和创作兴趣。

6收拾整理,交换物品。

将自己已经使用过的材料,借给别的同学使用,或者将制作较多的印纹跟他人交换。(提示:由于这节会用到多种材料,所以,下前要留出一点儿时间让学生收拾物品。)

7后延伸,拓展研究。

篇3:创造美的纹理教案

(一) 设计简说

在本课设计中,教师创设探究式的课堂,让学生在尝试、体验中探究表现纹理的方法,发展创造性思维;同时采用摸一摸、猜一猜等多种学生喜欢的形式,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引导学生比较观察,感受纹理的秩序美感,提高审美能力。该课的教学重在让学生体验感受自然纹理的美,并且能够用简洁的话说出不同纹理带给自己的感受,能够用生活中的各种物品,大胆、自由地用不同方法表现不同的肌理纹样,发挥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创造出一幅美的纹理作品。

(二) 教学目标

1.能够用简洁的话说出不同纹理效果带给自己的独特感受。

2.能够巧妙地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表现不同的纹理,并能够充分利用这些纹理创作一件美术作品。

3.通过学习,了解绘画形式的多样性,在体验造型的乐趣中,获得视觉和触觉的独特感受,提高观察能力、感知能力、造型能力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过程与说明

(一)课前3分钟互动和游戏,激发兴趣

1. 认识材料箱里的材料,按小组介绍。

2. 游戏“摸一摸,猜一猜”。

摸一摸,猜猜是什么?你是凭什么判断的?

3. 教师总结并揭示课题:

苹果和橘子摸上去的手感不同,苹果表面光滑,橘子表面粗糙,它们的纹理不一样,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来学习《创造美的纹理》。

本环节通过认识与众不同的材料,学生感受了这节课和平时上的美术课不同之处,激发了对本课学习的好奇心,产生了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同时通过摸一摸、猜一猜游戏,吸引学生投入到课堂中来,并对课堂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揭示课题,体现教学意图。

(二)教师示范,引导学生直观感受

1. 教师请一学生一起用油水分离的方法表现纹理,其余同学围成圈观看。

2. 引导学生观察欣赏教师表现的纹理作品,提出思考:这幅作品美在哪里?

3. 教师对学生回答进行归纳和总结:这张画不仅色彩鲜艳,画面中的各种线条还产生了奇特的纹理效果。

本环节教师邀请学生共同参与,用油水分离的方法,表现一张纹理美术作品,选用较大的透明玻璃缸,学生清楚地看到颜料滴到水里产生的油水分离效果,并用铜版纸把它印下来,这种方法学生没有接触过,更没有尝试过,作品给学生很强的视觉冲击力,拓展了他们的视野,并引导学生从纹理美感进行赏析。

(三)欣赏自然界中的纹理,师生共同赏析感受纹理美感

1. 课件播放自然界中的纹理,重点引导学生感受老虎、大树年轮、涟漪、地板、石墙的纹理美感。

2. 通过欣赏比较,体验纹理的不同质感和美感

特征,课件出示斑马、铁塔、树皮三张图片,这三张图片你最喜欢哪张?给你什么感受?

3.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并归纳总结:

不同的纹理给我们不同的美感,斑马身上黑白相间的花纹,流畅有规律的排列,给人柔美、很有秩序的节奏美感;铁塔身上长短交错的直线给人刚强挺拔的感觉;树皮凹凸起伏,纹理很粗糙,给人苍老遒劲的美感。

本环节通过欣赏、比较大自然中的纹理,学生对肌理有了初步的认识,并感受了不同纹理的美感特征。

(四)欣赏大师作品,感受纹理的不同表现形式

师生共同赏析《水纹陶罐》《赵无极作品》《康定斯基作品》《摄影纹理作品》《冰裂纹陶碗》《漆画作品》《布纹》,教师根据目标要求点评画面。

本环节通过欣赏多种形式的纹理作品,学生感受了纹理美感,开阔了眼界,共同探究表现纹理的方法。

(五)学生尝试,探究表现纹理的方法

1. 学生尝试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材料表现一种纹理。

2. 反馈学生作品,师生共同提炼表现纹理的方法。

(1)树叶压印法:请学生介绍是如何表现的?设问:我们身边还有哪些材料可以拿来压印?教师总结:只要表面有凹凸的材料都可以拿来压印,没有凹凸的也可以把它处理一下,我们可以把这张纸揉成团或者搓成条来压印,产生的效果也会很独特。教师示范纸团压印,强调先蘸浅色,再蘸深色。

(2)喷壶喷洒法:请学生示范喷洒。提问:喷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3)牙刷刷拖法:展示学生作品,强调用牙刷刷拖时颜料不要太多,可以直着刷,也可以弯曲着刷,还可以搭配不同的颜色。

(4)教师总结并提出要求:创作纹理的方法有很多,同学们要开动脑筋,创作出和老师同学不一样的表现纹理的方法。

本环节教师放手让学生尝试表现纹理,探究表现纹理的方法。在欣赏学生作业的同时,师生共同总结归纳表现纹理的方法,并激发学生创作欲望,鼓励创造不同的方法来表现纹理。

(六)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和工具,表现一张纹理作品

1. 组织学生讨论:想要表现什么主题?

2. 教师提出课堂作业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和工具,巧妙地利用各种技法来表现一张纹理作品。

3. 学生创作,教师进行个别辅导,课件循环播放大自然中的纹理。

教师前面设计的3分钟尝试,让学生在无意间表现纹理,在第二次作业时,教师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用纹理来表现一个主题,提高了一个层次,是有意识地表现一张纹理作品。

(七)作业展示评价,体验纹理画的艺术魅力和不同形式的用途。

1. 以小组为单位,用活动展板展示每一位学生创作的纹理画。

2. 师生共同感受用纹理作画的乐趣,并展开有效的交流与评价。教师围绕目标要求进行点评。

3. 了解纹理画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师用事先准备好的镂空画框和衣服装饰。

4. 教师小结:艺术探究活动是无止境的,今天我们不仅感受自然界不同纹理的美感,而且通过艺术活动创造了各种表现纹理的方法,在今后的生活中同学们要有发现美的眼睛,用艺术活动表现生活,并用它们来美化我们的生活。

本环节学生积极展示自己的作品,通过自评、互评,感受纹理画的魅力,了解纹理画在生活中的应用,体验创作的乐趣。

三、课例反思:感受体验自主探究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浙美版美术五年级的教学内容。教师选用含有肌理效果的生活物品,利用特殊技法制成纹理的美术作品,意在让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生活物品的肌理效果所产生的独特美感特征,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和学习情感,能够自主地进行探究、发现、创作有特色的纹理作品。

篇4:美的欣赏美的表达美的创造

比如教授柳永的《雨霖铃》,就应让学生了解该词的节奏、平仄、韵字的特点及作用,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让学生深切感受词作节奏鲜明、句式错落、音韵和谐、气脉流畅、旋律起伏跌宕、文字含蓄优美的形式美。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鉴赏该词内在的意境美与情感美。运用诵读法、意象法、移情法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赏析词作展示的意境美、情感美的四幅画面,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柳永笔下的景物轻柔纤巧、色彩柔和婉丽、意境萧瑟清旷、深沉蕴藉的特点,深切感受该词情景交融、物我化一的境界所呈现的含蓄之美与优雅之美,进而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宋词之所以历经千年却仍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深层原因。

诗歌在言语逻辑与情感表达逻辑上也有自己的特点。它意蕴丰富,常常“含无穷之意见于言外”。就拿中国古典诗歌来说,它的内在美是意境和情感,外在美则是声律、结构、辞采,而内在的美又是通过外在的美体现出来的。因此,美的表达,虽然是一种形式美,也必然是诗歌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比如教授《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教师要通过诵读,让学生感受该词铿镪有力的节奏美与旷达豪放的风格美。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在作者极力抒写三国英雄周瑜的风流倜傥、少年得志与自己华发早生、冷落失意之间形成的诗的跳跃与空白处,运用知人论世、主客对比的方法加以填补与生发。这样,在赤壁壮丽的风景美与三国周郎的辉煌战功、潇洒风度之人物美的烘托下,学生才能深刻感受到词人对建功立业的渴望与现实的万般无奈。此外,在手法上,还要引导学生领略词人将当前的景物与古代人事融合,将对生活的热爱、对世事的达观同消极委顿的人生态度融合,将豪迈的气概与超旷的情趣融合所形成的时空变幻之美与情感融合之美。

欣赏诗歌其实也是一个美的再创造的过程。谢冕在《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一文中说:欣赏诗歌“要把浓缩了的东西‘泡开,这是诗歌欣赏中必经的一段‘工序。”这里的“泡开”就是读者的艺术再创造,其“还原剂”就是联想与想象。也就是说,我们在欣赏诗歌过程中,需要调动自身的生活经验,通过联想与想象,将高度凝练的诗句转化成具体可感的画面,让自己如临其境,如感其情。可见,读者的“还原”不是原有诗歌内容的机械复制,而是经过读者创造了的情境。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诗歌的解构是读者的再创造,诗歌的教学过程也就是一个对诗美的再创造过程。

如孟浩然《夜归鹿门歌》中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一句,“岩扉”,义为石门;“松径”,字面义为松树下的小路。但是,如果我们调动想象,还原情境,就可以感受到“岩扉”所带来的幽僻与荒凉以及“松径”所传达出的冷清与宁静。在句中,诗人又以“寂寥”点明,用“长”强化,更让人感到环境的清冷孤寂。在这样的环境中,“惟有幽人自来去”就显得不同凡响。“惟”、“自”二字让我们不仅感受到诗人超尘脱俗的隐逸志趣,还感受到在这种志趣后面藏着的诗人仕进无望的愤郁不平之气,进而感受到孟浩然隐逸诗所具有的独特的意境之美与含蓄之美。

诗歌的多元解读也是一种美的创造活动,诗歌的多元解读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与审美境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独特个性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就要为学生搭建诗歌多元解读的知识平台,指导学生从民俗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发掘诗歌不同的美,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审美标准和健康的思想感情去重建诗歌的美,去寻找审美主体与作者心灵的契合点,获得更丰富的美的感受。

比如戴望舒的《雨巷》一诗,教者多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把该诗解读为一首政治诗歌,即该诗要表达的是一些进步的知识分子在大革命失败后找不到出路时的彷徨情绪。这当然不错。但也有人把它解读为爱情诗、哲理诗、心理诗。“爱情诗说”意为“我”怀着痛苦莫名的希望,在悠长寂寥的雨巷,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哲理诗说”主张本诗是对人的尊严与理想所进行的探求;“心理诗说”意为“姑娘”是人走到“阴冷的雨巷”中时脱愁解苦的“心灵鸡汤”。这种种解读都没有脱离文本,只是路径不同的,都是一种美的创造,都是应该肯定与提倡的。

此外,适当布置学生写点诗歌,开展这样的美的创造活动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让学生认识诗歌的思想性与艺术性,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及语言表达能力。这种创造性活动对提高学生审美情趣与审美能力也是具有积极作用的。

篇5:环境美的创造

环境美的创造

作者:姜楠 滕世玉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第11期

摘 要:环境虽不能创造人的行为,却能在一定程度上鼓励或限制人的行为活动。在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让人们在充满艺术美与人情味的生存环境中活动,是现代社会的需求。环境艺术正进入社会生活,创造出“人——建筑——环境”三位一体的和谐统一气氛。它是各门类艺术相互融合的艺术综合体。它是一项系统工程艺术。文章结合近年来我国环境艺术设计的作品,从中国现代城市环境艺术特点分析入手,展望了城市环境艺术的发展方向和趋势,与同行分享。实现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目的。

关键词:环境艺术 特点 前景

中图分类号:X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4(b)-0143-01

环境艺术“作为一种艺术,它比建筑艺术更巨大,比规划更广泛,比工程更富有情感。它的定义至今仍没有比较统一的认识和说法。本文所讲的环境艺术是指利用各种艺术方式和技术手段,对实体环境进行总体艺术设计,以创造空间形态美的一种综合艺术”。环境艺术要解决的是从环境整体出发,在艺术创作中做到个体与整体的协调和谐,达到整体艺术效果。中国现代城市环境艺术特点

20世纪80年代以“建筑、人、环境”为主题的第十四届世界建筑师大会召开以来,我国对环境艺术的重视程度普遍有了提高,环境艺术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引起政府民众的关注,开始认识到环境艺术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意义。有组织、有计划地环境艺术研究与实践工作得到顺利开展。在艺术家和建设者们的辛勤努力下,我国城市环境艺术阔步前进。异彩纷呈的作品也层出不穷。规范的设计,高雅的人居环境,已经成为城市的艺术名片。

1.1 地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结合那些具有时代精神、符合现代人心里需要、兼顾地域文化特色的艺术品,因符合当地居民的审美习惯和审美情趣,给人以归属感,容易得到人们青睐。也只有这样的艺术品才富有感召力、富有生命力。因此,让地域文化在现代文明生活中自然流淌,创作具有时代精神、符合现代人心里需要、兼顾地域文化特色的环境艺术品,是时代的呼唤。这样的生活环境,滋养着城市人们的心灵以及疲惫之躯,满足不同类型的人们能以不同的方式来“栖息”于“风景”中。

1.2 艺术在创新中前进,在前进中创新

科技发展推动和支持环境艺术前进的脚步。城市美丽的街景,缤纷的色彩,接受人们视觉、触觉、嗅觉甚至听觉等器官的检阅,令许多人“过目不忘”“流连忘返”。这些艺术精品和艺术标志物构思独特、意境高雅,提升了我国城市环境艺术的整体水平。它是科技进步的集中体现。

1.3 追求人与自然共存

城市环境艺术,追求的是“人与自然共存”的主题思想,它不仅仅满足人们对视觉形象上的,更强调“与自然对话”,“与自然共生”的理念。崇尚自然、追求自然,促进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当人们贪婪地体验着自然与人类文明的魅力时,不经意间走入“人与自然共存”的新时代。自然与建筑艺术的巧妙结合可以让人感觉在欣赏一幅美妙的画卷。城市环境艺术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环境艺术的意识显著提高,对环境艺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社会需求的进一步增加,环境艺术市场己初具规模,同时,我国城市建设步伐加快,住宅、校园、文体场馆、公园等各个方面都注重环境艺术设计和追求环境景观的品位,城市环境艺术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一个以科研、教育、规划、设计、施工、市场、经营为一体的新兴的环境艺术行业已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它将成为一个朝阳产业。

2.1 城市环境艺术要着力营造“生态美”

所谓“生态美”,就是由于环境内部生态结构健全、生态系统平衡而表现于外部的美感。在环境艺术创作中首先要做到“形式美”与“内容美”的统一,这期间着力打造生态美。生态尺度是品评人居环境的根本尺度。

随着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人类对大自然的渴求更加热切,追求减少、甚至是没有人类参与而由自然形成的真正的自然场所,满足对绿色、对自然环境的迫切需求。因此,城市环境艺术应给人一种原生态的意境。

如亲水平台的设计就是为了满足人类向往返自然生活,渴望见到天蓝水清、绿树成荫、鱼虾畅游、飞鸟盘旋河道的生态景观,亲水平台为人们了解水环境、亲近水生动植物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在公园、湖泊、河流、湿地、海滨等以水资源为依托的景点很容易亲水平台的打造,通常在浮动平台上铺设木板可以完成一个实用且美观的亲水平台。主要艺术品包括:景观浮桥、水上步道、水上游乐场、水上餐厅等,人们行走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逗玩水中的动植物,观赏池中怒放的鲜花,欣赏沿岸秀丽的山水风光,这样的艺术让人不禁发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感叹!生机盎然的环境,给人以“美感”。生态失调的环境,令人窒息。美化环境应将“生态美”作为最高境界。

2.2 城市环境艺术要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设计道路

环境艺术创作理念和创作实践要符合资源节约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应想方设法使之能够永续利用,适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例如,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要尽可能使用再生原料制成的材料,尽可能循环使用材料,最大限度减少生产、加工、运输材料能耗,极尽可能减少施工中的废弃物,竭尽全力保留当地传统文化特点,突出乡土气息。再如,一些景观设计项目,能够通过雨水利用,解决大部分的景观用水,有的甚至能够完全自给自足,从而实现对城市洁净水资源的零消耗。在这些设计中,回收的雨水不仅用于水景的营造、绿地的灌溉,还用作周边建筑的内部清洁。

2.3 城市环境艺术规划设计理念走向多元化设计

设计理念就是引导人们正确进行消费的基本原则或基本概念。多元化趋势能为我们创造一个宽松、自由的创作环境,环境艺术创作的观念、思路、手法的运用都显得十分活跃。设计师走出了固步自封的牢笼,规划设计项目的种类、深度和广度均已大大扩展,未来环境艺术规划设计的发展,必将结合美学理论、功能理论、环境美化理论、田园城市理论、休闲游憩理论、绿地空间结构理论等,吸收借鉴环境伦理学、环境心理学与生态哲学等新的观念,将逐渐走向生态设计、文化设计、区域设计、科学和艺术结合的设计。结语

如今,环境艺术已逐渐向规范化、规模化、效益化、景观化方向发展,最大限度地提高城市的人居环境,保护生态平衡,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开创了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三位一体协调发展的城市绿化美化工程建设的新格局。

参考文献

篇6:异化劳动与美的创造

异化劳动与美的创造

本文从揭示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中的地位入手,阐释了这部手稿中提出的“异化劳动”命题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为逻辑前提,其理论内涵应历史地视为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意义重大的理论建树;论证了“异化劳动”可以创造美,是一种不自由的自由创造.

作 者:陈敦源 Chen Dunyuan 作者单位:湖北大学人文学院,武汉,430062刊 名: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ADULT EDUCATION COLLEGE OF HUBEI UNIVERSITY年,卷(期):19(4)分类号:A811.2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人的本质 异化劳动 美的创造

上一篇:龙塘小学教职工文明礼仪行为规范下一篇:状况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