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比数列教案

2024-04-15

等比数列教案(精选11篇)

篇1:等比数列教案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第一课时教案)

一、教材分析

1.从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来看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是数列这一章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从教材的编写顺序上来看,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是第三章“数列”第五节的内容,一方面它是“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与“等比数列”内容的延续、与前面学习的函数等知识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另一方面它又为进一步学习“数列的极限”等内容作准备。就知识的应用价值上来看,它不仅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如储蓄、分期付款的有关计算等等,而且公式推导过程中所渗透的类比、化归、分类讨论、整体变换和方程等思想方法,都是学生今后学习和工作中必备的数学素养。就内容的人文价值上来看,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探究与推导需要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猜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数学能力的良好载体。2.从学生认知角度来看

从学生的思维特点看,很容易把本节内容与等差数列前n项和从公式的形成、特点等方面进行类比,这是积极因素,应因势利导.不利因素是:本节公式的推导与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有着本质的不同,这对学生的思维是一个突破,另外,对于q = 1这一特殊情况,学生往往容易忽视,尤其是在后面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出错。3.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刚进入高中的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也初步形成,但由于年龄的原因,对问题的分析缺乏深刻性和严谨性。4.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公式的推导、公式的特点和公式的运用. 教学难点:公式的推导方法和公式的灵活运用.

公式推导所使用的“错位相减法”是高中数学数列求和方法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蕴含了重要的数学思想,所以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二、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掌握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猜想、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建模意识及探究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公式探求过程中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渗透方程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及转化思想,优化思维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经历对公式的探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磨练思维品质,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思维的奇异美、结构的对称美、形式的简洁美、数学的严谨美。用数学的观点看问题,一些所谓不可理解的事就可以给出合理的解释,从而帮助我们用科学的态度认识世界。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本节课属于新授课型,主要利用计算机和实物投影等辅助教学,采用启发探究,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的教学模式.四、教学过程分析

学生是认知的主体,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设计教学过程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去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结合本节课的特点,我按照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来设计如下的教学过程,目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意识,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在古印度,有个名叫西萨的人,发明了国际象棋,当时的印度国王大舍罕为赞赏,对他说:我可以满足你的任何要求。西萨说:请给我棋盘的64个方格上,第一格放1粒小麦,第二格放2粒,第三格放4粒,往后每一格都是前一格的两倍,直至第64格.国王觉得太容易了,就同意了他的要求。国王令宫廷数学家计算,结果出来后,国王大吃一惊.为什么呢?大家想一下,这个国王能够满足宰相的要求吗?

【教师提问】

同学们,你们知道西萨要的是多少粒小麦吗?引导学生写出麦粒总数.带着这样的问题,学生会动手算了起来,他们想到用计算器依次算出各项的值,然后再求和.这时我对他们的这种思路给予肯定. 2.学生探究,解决情境

263在肯定他们的思路后,我接着问:1,2,2,„,2是什么数列?有何特征? 应归结为什么数学问题呢?

探讨1:,记为(1)式,注意观察每一项的特征,有何联设s=1+2+22+23++26364系?(学生会发现,后一项都是前一项的2倍)

探讨2: 如果我们把每一项都乘以2,就变成了它的后一项,(1)式两边同乘以2则2s64=2+22+23++263+264,记为(2)式.比较(1)(2)两式,你有什么发现? 有

【设计意图】留出时间让学生充分地比较,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推导关键是变“加”为“减”,在教师看来这是很显然的事,但在学生看来却是“不可思议”的,因此教学中应着力在这儿做文章,从而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解决情境问题:经过比较、研究,学生发现:(1)、(2)两式有许多相同的项,把两

s642641式相减,相同的项就可以消去了,得到:。老师强调指出:这就是错位相减法,并 2 要求学生纵观全过程,反思:为什么(1)式两边要同乘以2呢?

【设计意图】经过繁难的计算之苦后,突然发现上述解法,不禁惊呼:真是太简洁了,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充分感受到成功的情感体验,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也为推导一般等比数列前n项和提供了方法。3.类比联想,解决问题

这时我再顺势引导学生将结论一般化,设等比数列为an,公比为q,如何求它的前n项和?让学生自主完成,然后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

一般等比数列前n项和:Sna1a2a3an1an?

即Sna1a1qa1q2a1qn2a1qn1?

方法1:错位相减法

2n2a1qn1Sna1a1qa1qa1q 23n1na1qqSna1qa1qa1qa1qa1(1qn)(1q)Sna1a1q1q这里的q能不能等于1?等比数列中的公比能不能为1?q=1时是什么数列?此时sn=?

na1(1qn)Sn1qna1q1

q1na1a1qn在学生推导完成之后,我再问:由(1q)Sna1a1q得Sn

1q【设计意图】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从特殊到一般,从已知到未知,步步深入,让学生自己探究公式,从而体验到学习的愉快和成就感。4.讨论交流,延伸拓展

探究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还有其它方法吗?我们知道, sn=a1+a1q+a1q2++a1qn-1=a1+q(a1+a1q++a1qn-2)那么我们能否利用这个关系而求出Sn呢? 方法2:提取公比q Sna1a1qa1q2a1qn2a1qn1 a1q(a1a1qa1qn2)a1q(Sna1qn1)(1q)Sna1a1qn

根据等比数列的定义又有呢?

方法3:利用等比定理

a2a3a4an=====q,能否联想到等比定理从而求出sna1a2a3an-13

aaa2a34nq a1a2a3an1a2a3anSa1qn(1q)Sna1anq

Saa1a2an1nn„„

【设计意图】以疑导思,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营造一个让学生主动观察、思考、讨论的氛围.以上两种方法都可以化归到Sna1qsn1, 这其实就是关于Sn的一个递推式,递推数列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是研究性学习和课外拓展的极佳资源,它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有促进作用.领悟数学应用价值,从特殊到一般,从模仿到创新,有利于学生的知识迁移和能力提高。5.巩固提高,深化认识

(1)口答:

在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an}中

若a12,q1,则Sn________,若a11,q1,则Sn________ 33若a1=—15,a4=96,求q及S4,若a31,S34(2)判断是非:

1(12n)①1248(2)

()12n23n1(12)②12222

()

12③若c0且c1,则

n1121,求a1及q.2cccc2462nc2[1(c2)n]1c()

【设计意图】对公式的再认识,剖析公式中的基本量及结构特征,识记公式,并加强计算能力的训练。

6.例题讲解,形成技能

例1.求和

1aaaa

1111例2.求等比数列,,的第5项到第10项的和.

24816方法1: 观察、发现:a5a6a10S10S4.

方法2: 此等比数列的连续项从第5项到第10项构成一个新的等比数列:首项为a516,公比为q2,项数为n6.

23n1111变式1:求11,2,3,4,5的前n项和. 248163212345变式2:求,,的前n项和.

2481632【设计意图】采用变式教学设计题组,深化学生对公式的认识和理解,通过直接套用公 式、变式运用公式、研究公式特点这三个层次的问题解决,促进学生新的数学认知结构的形成.通过以上形式,让全体学生都参与教学,以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解题时,以学生分析为主,教师适时给予点拨。7.总结归纳,加深理解

以问题的形式出现,引导学生回顾公式、推导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回答,然后老师再从知识点及数学思想方法两方面总结。

【设计意图】以此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归纳概括能力。8.课后作业,分层练习

必做: P129练习3(1)习题3.5 第1题 选作: 思考题(1):求和 x+2x2+3x3++nxn.(2)画一个边长为2cm的正方形, 再将这个正方形各边的中点相连得到第2个正方形,依此类推,这样一共画了10个正方形, 求这10个正方形的面积的和。

【设计意图】布置弹性作业以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发展.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思考的空间,便于学生开展自主学习。

五、评价分析

本节课通过三种推导方法的研究,使学生从不同的思维角度掌握了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错位相减:变加为减,等价转化;递推思想:纵横联系,揭示本质;等比定理:回归定义,自然朴实.学生从中深刻地领会到推导过程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敏锐性、广阔性、批判性.同时通过精讲一题,发散一串的变式教学,使学生既巩固了知识,又形成了技能,在此基础上,通过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也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思维品质,形成学习能力。

六、教学设计说明 1.情境设置生活化.本着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考虑到高一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初、高中教学的衔接,让学生学生初步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采用故事的形式创设问题情景,意在营造和谐、积极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2.问题探究活动化.

教学中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充分给学生想的时间、说的机会以及展示思维过程的舞台,通过他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学生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共享学习成果,体验数学学习成功的喜悦.通过师生之间不断合作和交流,发展学生的数学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严谨性。3.辨析质疑结构化.

在理解公式的基础上,及时进行正反两方面的“短、平、快”填空和判断是非练习.通过总结、辨析和反思,强化了公式的结构特征,促进学生主动建构,有助于学生形成知识模块,优化知识体系。4.巩固提高梯度化.

例题通过公式的正用和逆用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由教科书中的例题改编而成,并进行适当的变式,可以提高学生的模式识别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5.思路拓广数学化.

从整理知识提升到强化方法,由课内巩固延伸到课外思考,变“知识本位”为“学生本位”,使数学学习成为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以生活中的实例作为思考,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6.作业布置弹性化.

通过布置弹性作业,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发展的空间,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篇2:等比数列教案

教材:人教版必修五§2.5.1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掌握等比数列的前

n项和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建模意识,体会公式探求过程中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

法,渗透方程思想、分类讨论思想;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将数学学习放眼生活,用生活眼光看数学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1)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2)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应用; 教学难点: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 教学方法:问题探索法及启发式讲授法 教 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回顾等比数列定义,通项公式。

(1)等比数列定义:(2)等比数列通项公式:

(,(3)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倒序相加法。

二、问题引入:

阅读:课本第55页“国王赏麦的故事”。

问题:如何计算

引出课题: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三、问题探讨: 问题:如何求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回顾: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

倒序相加法。

等差数列

根据等差数列的定义

它的前n项和是

(1)

(2)

(1)+(2)得:

探究: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是否能用倒序相加法推导?

学生讨论分析,得出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不能用倒序相加法推导。

回顾: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本质。

构造相同项,化繁为简。

探究: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是否能用这种思想推导?

根据等比数列的定义:

变形:

具体:

„„

学生分组讨论推导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学生不难发现:

由于等比数列中的每一项乘以公比都等于其后一项。所以将这一特点应用在前n项和上。

由此构造相同项。数学具有和谐美,错位相减,从而化繁为简。

(1)

(2)

由此构造相同项。数学具有和谐美,错位相减,从而化繁为简。

当q=1时,当时,学生经过讨论还发现了其他的推导方法,让学生课后整合自己的思路,将各自的推导过程展示在班级学习园地,同学们共享探究。由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推出求和公式的第二种形式:

四.知识整合:

时,1.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当q=1时,当时,2.公式特征:

⑴等比数列求和时,应考虑

两种情况。

⑵当时,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有两种形式,分别都涉及四个量,四个量中“知三求一”。

⑶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结合前n项和公式涉及五个量,五个量中“知三求二”(方程思想)。3.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推导方法:错位相减法。

五、例题精讲:

例1.运用公式解决国王赏麦故事中的难题。

变式练习:⑴求等比数列1,2,4,8„的前多少项和是63.⑵求等比数列1,2,4,8„第4项到第7项的和.,例2.画一个边长为2cm的正方形,再将这个正方形各边的中点相连得到第2个正方形,依次类推⑴若一共画了7个正方形,求第7个正方形的面积?

⑵若已知所画正方形的面积和为画的最后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求一共画了几个正方形,及所 解:由题意得:每个正方形的面积构成等比数列,且

(1)

(2)

答:(1)第七个正方形的面积是。

(2)一共测了5个正方形,所画的最后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

巩固练习:⑴已知等比数列中,,求。

⑵已知等比数列

六、课堂小结:

中,,,求n。

1、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当q=1时,当时,2、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推导方法:错位相减法。

3、数学思想:类比,分类讨论,方程的数学思想。

七、课后作业:

基础题:课本P61习题2.5 A组1,2

篇3:等比数列教案

例1

数列{an}, 已知a1=1, an=3an-1+2, 求an.

解∵an=3an-1+2, ∴an+1=3 (an-1+1) .

数列{an+1}构成等比数列,

an+1= (a1+1) ·3n-1= (1+1) ·3n-1,

∴an=2·3n-1-1.

二、构造

成等差数列, 形式an=Aan-1+λAn

例2

数列{an}, 已知a1=2, an=2an-1+3·2n, 求an.

∴an= (3n+4) ·2n, (n≥2) .

三、构造

成等差, 形式an=Aan-1+λAn+B

例3

数列{an}, 已知a1=1, an=2an-1+2n+3, 求an.

四、构造an{+μB}n=A an-1+μBn{}-1成等比, 形式an=Aan-1+λBn

例4

数列{an}, 已知an=2an-1+3×5n-1, a1=6, 求an.

解∵an=2an-1+3×5n-1, ∴an-5n=2 (an-1-5n-1) .数列an{-5}n构成等比数列, ∴an-5n= (a1-5) ·2n-1= (6-5) ·2n-1, ∴an=5n+2n-1.

五、构造

成等差, 形式

例5

六、构造

成等比, 形式

例6

七、构造an+1{+λa}n使其等比, 形如an+2=Aan+1+Ban

例7

数列{an}, 已知

八、构造{an+λn+μ}成等比, 形式an=Aan-1+f (n)

例8

数列{an}, 已知a1=1,

以上的一、三、六、七、八中的参数λ, μ可用待定系数法来求.当然, 构造等差、等比数列求通项方法还有很多形式, 本文重点突出实用性, 以学生解题常遇到的类型为主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摘要:递推数列直接求通项很困难, 但通过构造辅助数列, 使之成为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 从而求出递推数列的通项就相对容易.本文是通过在教学中常遇到的求递推数列的通项的数列题, 加以归纳提炼, 总结出以下八种形式, 供师生参考.

篇4:等比数列教案

关键词:等比数列;通项公式;前 项和公式;广义公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12-020-01

例题:设等比数列 的公比 ,前 项和为 ,则为多少?

分析:题中要求的是 的“值”,在已知条件中, 是“唯一”的一个已知量,由此判定要求的 肯定和q有关系,因此需建立一个 与 的关系,由于数列 是等比数列,容易联想到等比数列前 项和公式:

以及通项公式:.

除以 ,发现 可以转化为只与 有关的表达式,即

此外, , .

从而 ,进而由 易知 .

解:法一: 设等比数列 的首项为 ,

又 .

法二:设等比数列 的首项为

因,

所以, 将 代入,即得

总结:方法一从等比数列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出发,分别表示的分母和分子,拆解表达式,进而找到 与已知量q之间的关系式;法二从 出发,用 表达 .主要运用避重就轻、化繁为简的思想。

思考:在例题条件下, ?

显然, 是可以用以上两方法进行求解。这是因为 与 均可由 与 表示为 ( 表示 的函数).解答等比数列问题,常常需要对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进行变形,下面从例题的角度推导出等比数列的广义公式.

等比数列通项公式: .

(因 时,等比数列为常数列,故以下讨论中不考虑此情况.)

由(1)有, ,两式作商化简:

等比数列前 项和公式:

(2)式中令 代入(3)式,化简:

在例题条件下,由公式(4)得:

,即 .

综上所述,等比数列通项公式、前 项和公式的广义公式分别如下:

篇5:等比数列的教学教案

老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是对等差数列的相关知识点进行了复习,那么现在我们来复习一下高中数列的学习中另一类重要的数列,是什么数列呢? 学生:等比数列

老师:下面我们这节课来复习等比数列(板书),这一章我是重点讲过的,现在大家思考下列几个问题:(看看你们下去是否看过书)1,等比数列的定义(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叫做等比数列)

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

3,等比中项的概念(与等差中项的概念类似,如果在a和b中间插入一个数G,使a、G、b成等比数列,那么G叫做a和b的等比中项)

4,等比数列最基本性质(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下等比数列中所具备的最基本的性质)

学生A:回答问题1,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商”是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这个等比数列的公比,记为q.(也就是等比数列的公比)老师:还有没有

学生:

1、数列是从第二项起

2、“商”不能为0,也就是数列的每一项都不能为0(“商表示什么?老师提问,这里是让学生把“商”和公比联系起来)

3、同一个常数(什么意思,请B同学讲解一下A同学同一个常数是什么意思)(后一项比上前一项是一个常数,我们可以用式子表示为a4/a3=a6/a5)老师:常数是等比数列吗?

学生A:不对,非零常数数列才能等比数列,也可以是等差数列。而零数列只能算是等差数列。

对学生B:回答问题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Sn= 老师:看一下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有什么需要注意的。(我看你眼神里面有想法 B同学说一下)在应用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时一定要注意公比得1与不得1两种情况.老师:我们请C同学回答问题3 学生C:若a,b,c成等比数列,则b为a,c的等比中项,老师:好,这里我们就要注意了,等比中项他是可能存在两个的,为什么?b2=ac 这与等差数列的等差中项是不同的。学生D:回答问题4,等比数列有如下性质:

1.若m+n=p+q,m,n,p,q∈N*,则am·an=ap·aq.2.若Sn≠0,则Sn,S2n-Sn,S3n-S2n成等比数列.3.下标成等差数列的项构成等比数列.老师:几位同学都答的很好啊,下面我们来做几个小题目来巩固一下刚刚学到的知识。

1、已知a,b,c成等比数列,且x,y分别为a与b、b与c的等差中项,则ac的值为

()xy(A)

(B)2

(C)2

(D)不确定 2.等比数列{an}中,a9+a10=a(a≠0),a19+a20=b,则a99+a100等于()

(A).b8/a7(B).(a/b)9 12(C).b9/a8(D).(b/a)10 3.在等比数列{an}中,若a3,a7是方程x²-4x+3=0的两个根,则a5=

4.在等比数列{an}中,已知Sn=48,S2n=60,求S3n.

篇6:高中数学等比数列教案设计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等比数列的定义和通项公式,并加以初步应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概念、公式和例题的教学,渗透类比思想、方程思想、函数思想以及从特殊到—般等数学思想,着重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归纳、演绎等方面的思维能力,并进—步培养运算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勇于探求,敢于创新的精神,同时帮助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意志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等比数列的概念的形成与深化;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及应用。

教学难点:等比数列概念深化:体现它是一种特殊函数,等比数列的判定、证明及初步应用。

教学过程

(一)等比数列的概念

1、创设情境,引入概念

引例1:国际象棋起源于印度,关于国际象棋有这样一个传说,国王要奖励国际象棋的发明者,问他有什么要求,发明者说:“请在棋盘上的第一个格子上放1粒麦子,第二个格子上放2粒麦子,第三个格子上放4粒麦子,第四个格子上放8粒麦子,依次类推,直到第64个格子放满为止。” 国王慷慨地答应了他。你认为国王有能力满足上述要求吗?

所构成的数列:1,2,4,8,16,32,…

引例2:某轿车的售价约36万元,年折旧率约为10%(就是说这辆车每年减少它的价值的10%),那么该车从购买当年算起,逐年的价值依次为:

引例3:《庄子·天下篇》曰:“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如果把“一尺之棰”看成单位”1”,你能用一个数列来表达这句话的含义吗?“一尺长的木棒,每日取其一半,永远也取不完”

等比数列:一般的,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公比通常用字母q表示。(q≠0且an ≠0 )

2、抓住本质,理解概念

试判断下列数列是不是等比数列,如果是求出公比。

(1) 1,3,9,27,81,243,…(公比为3)

(2) 1,1,1,1,... (公比为1)

(3) a, a, a, a,…(不一定)

(4) 1, 6, 36, 0,…(不是)

(5) ,3,6,12… …

(二)、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

演绎推理论证(累乘法)

设a1,a2,a3…是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则由定义得:

……………………………………(1)

……………………………………(2)

……………………………………(n-1)

问:结合求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方法,如何求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篇7:山东省等比数列求和教案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并能用之解决简单的问题。2)通过对公式的推导,对学生渗透分类讨论思想以。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公式的推导提高学生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体会公式探求中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同时渗透如上所说的数学思想。3.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公式的推导与简单应用,激发学生求知欲,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敢于探索、创新的学习品质。二 教学重点:

等比数列项前n和公式的推导与简单应用。三 教学难点:

等比数列n项和公式的推导。

四、教学过程分析 复习等比数列的相关知识:

(1)等比数列的定义以及数学表达式(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3)等比中项以及各项之间的关系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在古印度,有个名叫西萨的人,发明了国际象棋,当时的印度国王大舍罕为赞赏,对他说:我可以满足你的任何要求。西萨说:请给我棋盘的64个方格上,第一格放1粒小麦,第二格放2粒,第三格放4粒,往后每一格都是前一格的两倍,直至第64格.国王觉得太容易了,就同意了他的要求。国王令宫廷数学家计算,结果出来后,国王大吃一惊.为什么呢?大家想一下,这个国王能够满足宰相的要求吗?

【教师提问】

同学们,你们知道西萨要的是多少粒小麦吗?引导学生写出麦粒总数.带着这样的问题,学生会动手算了起来,他们想到用计算器依次算出各项的值,然后再求和.这时我对他们的这种思路给予肯定. 3学生探究,解决情境 应归结为什么数学问题呢?

探讨1:

s

2 +3 + 

63,记为(1)式,注意观察每一项的特征,有何联=1+2++ 264在肯定他们的思路后,我接着问:1,2,22,…,263是什么数列?有何特征?

系?(学生会发现,后一项都是前一项的2倍)

探讨2: 如果我们把每一项都乘以2,就变成了它的后一项,(1)式两边同乘以2则

64有s 6

4= 2+

2 + 2 3 +



+ 2 6

3+,记为(2)式.比较(1)(2)两式,你有什么发现?

【设计意图】留出时间让学生充分地比较,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推导关键是变“加”为“减”,在教师看来这是很显然的事,但在学生看来却是“不可思议”的,因此教学中应着力在这儿做文章,从而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解决情境问题:经过比较、研究,学生发现:(1)、(2)两式有许多相同的项,把两式

s641相减,相同的项就可以消去了,得到:

64。老师强调指出:这就是错位相减法,并要 求学生纵观全过程,反思:为什么(1)式两边要同乘以2呢?

【设计意图】经过繁难的计算之苦后,突然发现上述解法,不禁惊呼:真是太简洁了,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充分感受到成功的情感体验,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也为推导一般等比数列前n项和提供了方法。4类比联想,解决问题

这时我再顺势引导学生将结论一般化,设等比数列为项和?让学生自主完成,然后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

an,公比为q,如何求它的前n

Sa1a2a3an1an?一般等比数列前n项和:n

2n2n1Saaqaqaqaq? n11111即

错位相减法

2n2a1qn1Sna1a1qa1qa1q23n1a1qnqSna1qa1qa1qa1q

na1(1qn)(1q)Sna1a1q1q

这里的q能不能等于1?等比数列中的公比能不能为1?q=1时是什么数列?此时sn=?

a1(1qn)Sn1qna1q1q1a1a1qnSnn(1q)Saaq1q n11在学生推导完成之后,我再问:由得【设计意图】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从特殊到一般,从已知到未知,步步深入,让学生自己探究公式,从而体验到学习的愉快和成就感。5例题讲解,形成技能

例1.求和

1aaaa

1111,,2例2.求等比数列4816的第5项到第10项的和.

610104. 方法1: 观察、发现:5方法2: 此等比数列的连续项从第5项到第10项构成一个新的等比数列:首项为

23n

aaaSSa516,公比为q2,项数为n6.

111111,2,3,4,5变式1:求2481632的前n项和.

12345,,2变式2:求481632的前n项和.

【设计意图】采用变式教学设计题组,深化学生对公式的认识和理解,通过直接套用公式、变式运用公式、研究公式特点这三个层次的问题解决,促进学生新的数学认知结构的形 2 成.通过以上形式,让全体学生都参与教学,以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解题时,以学生分析为主,教师适时给予点拨。6总结归纳,加深理解

以问题的形式出现,引导学生回顾公式、推导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回答,然后老师再从知识点及数学思想方法两方面总结。

【设计意图】以此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归纳概括能力。7课后作业,分层练习

篇8:等比数列教案

一、概述

教材内容:等比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的推导及简单应用 教材难点:灵活应用等比数列及通项公式解决一般问题 教材重点:等比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

二、教学目标分析

1. 知识目标

1)

2) 掌握等比数列的定义 理解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推导

2.能力目标

1)学会通过实例归纳概念

2)通过学习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推导学会归纳假设

3)提高数学建模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充分感受数列是反映现实生活的模型

2)体会数学是来源于现实生活并应用于现实生活

3)数学是丰富多彩的而不是枯燥无味的

三、教学对象及学习需要分析

1、教学对象分析:

1)高中生已经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对各方面的知识有一定的基础,理解能力较强。并掌握了函数及个别特殊函数的性质及图像,如指数函数。之前也刚学习了等差数列,在学习这一章节时可联系以前所学的进行引导教学。

2)对归纳假设较弱,应加强这方面教学

2、学习需要分析:

四.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课前复习

1)复习等差数列的概念及通向公式

2)复习指数函数及其图像和性质

篇9:等比数列教案

(二)【复习目标】 灵活运用等差、等比数列的定义及通项公式的性质简化数列的有关运算; 2 在解题中总结方法和规律,加深对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理解。

【重点难点】

在解题中总结方法和规律,简化数列的有关运算 【课前预习】

9121.在等比数列{an}中,已知首项为8,末项为3,公比为3,则项数n是

()

A.3

B.4

C.5

D.6 2.等比数列{an}中,a1+a2=30,a3+a4=120,则a5+a6是

()

A.240

B.±240

C.480

D.±480 3.设{an}是一个等差数列,且a4+a7+a10=17,a4+a5+a6+…+a14=77,如果ak=13,那么k等于

A.16

B.18

C.20

D.22

()【典型例题】

a1a2a3a4a5a6a1a6a2a5例1

已知等差数列{an}的公差d≠0,且a1,a3,a9成等比数列,求的值。

例2 已知一个等差数列前10项的和为100,前100项的和为10,求前110项的和。

例3 已知等差数列n的前n项和为的通项公式。

asn,令

bn11ab,s3s521.33bsn,2且求数列n

2{a}Sn18n,试求数列{|an|}的前n项和Tn的表述式。nn例4 已知数列的前n项和为

【巩固练习】

1.在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an}中,若a5a6=9,则log3a1+log3a2+…+log3a10的值为

.2.在等比数列{an}中,已知a2a8=9,则a3a5a7等于

.a1a3a93.已知等差数列{a}的公差d≠0,且a,a,a成等比数列,则a2a4a10的值是

。n

9【本课小结】

【课后作业】

ac24 设a,b,c成等比数列,x为a,b的等差中项,y为b,c的等差中项,求证xy.5 若a+b+c,b+c—a,a+c-b,a+b-c成等比数列,公比为q,求q+q2+q3的值。等差数列{an}中,当m≠2001时,有a2001=m,am=2001,若p∈N,且p>am,试比较am+p与0的大小关系。设数列{an}的首项a1=1,前n项的和Sn满足关系式:3tSn-(2t+3)Sn-1=3t(t>0,n=2,3,4,…)证明:数列{an}是等比数列.8 设等差数列 an的前n项和为Sn,若a312,S120,S130。

篇10:数列、数列的通项公式教案

重点:

1数列的概念。

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叫做数列的项,数列的第n项an叫做数列的通项(或一般项)。由数列定义知:数列中的数是有序的,数列中的数可以重复出现,这与数集中的数的无序性、互异性是不同的。

2.数列的通项公式,如果数列{an}的通项an可以用一个关于n的公式来表示,这个公式就叫做数列的通项公式。

从映射、函数的观点看,数列可以看成是定义域为正整数集N*(或宽的有限子集)的函数。当自变量顺次从小到大依次取值时对自学成才的一列函数值,而数列的通项公式则是相应的解析式。由于数列的项是函数值,序号是自变量,所以以序号为横坐标,相应的项为纵坐标画出的图像是一些孤立的点。

难点:

根据数列前几项的特点,以现规律后写出数列的通项公式。给出数列的前若干项求数列的通项公式,一般比较困难,且有的数列不一定有通项公式,如果有通项公式也不一定唯一。给出数列的前若干项要确定其一个通项公式,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找出已知的每一项与其序号之间的对应关系,然后抽象成一般形式。

过程:

一、从实例引入(P110)

1. 堆放的钢管 4,5,6,7,8,9,102. 正整数的倒数 3. 4.-1的正整数次幂:-1,1,-1,1,…5. 无穷多个数排成一列数:1,1,1,1,…

二、提出课题:

数列

1.数列的定义:

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数列的有序性)

2. 名称:

项,序号,一般公式,表示法

3. 通项公式:

与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如 数列1: 数列2: 数列4:

4. 分类:

递增数列、递减数列;常数列;摆动数列; 有穷数列、无穷数列。

5. 实质:

从映射、函数的观点看,数列可以看作是一个定义域为正整数集 N*(或它的有限子集{1,2,…,n})的函数,当自变量从小到大依次取值时对应的一列函数值,通项公式即相应的函数解析式。

6. 用图象表示:

— 是一群孤立的点 例一(P111 例一 略)

三、关于数列的通项公式

1. 不是每一个数列都能写出其通项公式(如数列3)

2. 数列的通项公式不唯一 如: 数列4可写成 和

3. 已知通项公式可写出数列的任一项,因此通项公式十分重要例二(P111 例二)略

四、补充例题:

写出下面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使它的前 项分别是下列各数:1.1,0,1,0. 2.,,3.7,77,777,7777 4.-1,7,-13,19,-25,31 5.,,五、小结:

1.数列的有关概念

2.观察法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六、作业:

练习P112习题 3.1(P114)

1、2七、练习:

1.观察下面数列的特点,用适当的数填空,关写出每个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1),,(),…(2),(),,…

2.写出下面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使它的前4项分别是下列各数:(1)

1、、、;(2)、、、;(3)、、、;(4)、、、3.求数列1,2,2,4,3,8,4,16,5,…的一个通项公式

4.已知数列an的前4项为0,0,则下列各式 ①an= ②an= ③an= 其中可作为数列{an}通项公式的是A ① B ①② C ②③ D ①②③

5.已知数列1,,3,…,…,则 是这个数列的()A. 第10项 B.第11项 C.第12项 D.第21项

6.在数列{an}中a1=2,a17=66,通项公式或序号n的一次函数,求通项公式。

7.设函数(),数列{an}满足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判断数列{an}的单调性。

8.在数列{an}中,an=

(1)求证:数列{an}先递增后递减;

(2)求数列{an}的最大项。

答案:

1.(1),an=(2),an=

2.(1)an=(2)an=(3)an=(4)an=

3.an= 或an= 这里借助了数列1,0,1,0,1,0…的通项公式an=。

4.D

5.B

6.an=4n-2

篇11:等比数列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等差、等比数列的性质;

2.能用类比的思想来研究等差、等比数列,体会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3.理解等差数列前n项和Sn与二次函数的关系;掌握求等差数列前n项和最值的基本方法。

二、基础知识回顾与梳理

1、已知an是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下列命题是否正确?

①a2,a4,...a12是等差数列 ;②an,an1,...a1是等差数列;③ca1,ca2,...can(c为常数)是等差数列. 【教学建议】本题选自书本第35页习题,主要复习等差数列的概念,让学生学会用定义判断一个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

2、设an是等比数列,下列命题正确吗?

2①an是等比数列; ②anan1是等比数列;③1是等比数列; ④lgan是等比数列; an⑤anan1是等比数列.

【教学建议】本题选自课本第60页习题,提问学生:如何判断一个数列是否为等比数列,学会用定义判断一个数列是否为等比数列,第⑤小题学生容易忽略等比数列各项不能为零.

3、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①1与4的等比中项是2; ②等比数列an中a11,a54,则a32;

【教学建议】本题考察等比中项的概念,学生可能在概念上犯错,教师在讲解时不需要避免学生出错,让学生暴露问题,老师进一步理清概念.

4、数列1,x,x2,...xn1的前n项和Sn_________.

【教学建议】本题选自书本第56页习题,等比数列求和学生使用时很容易忘记讨论q1,主要让学生加深印象,对等比数列求和一定要考虑q1的特殊情形,进一步练习:等比数列an中,S33a3,则公比q______,说明一些特殊情况下可以回避用求和公式,避免讨论.

三、诊断练习

1、教学处理:数列小题解法较多,要重视学生自己思路解法。课前学生自主完成,黑板板演,老师点评 学生思路方法,比较多种解法,比较优劣,归纳总结.

2、诊断练习点评

题1:在等差数列an中,若S1590,则a8=______________.【分析与点评】提出问题:条件S1590如何使用,引导学生思考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两种表示形式来翻译条件,归纳思路:(1)完全化归为基本量表示,S1515a1寻求Sn和an的关系,S151514d90,化简得a8a17d6;(2)215(a1a15)90,利用性质2a8a1a15,解得a86.

2题2:公比不为1的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且3a,若a11,则S4=________.a2,a3成等差数列,1答案为:20

【分析与点评】(1)等差等比数列的计算强调基本量的运算:化归为a1,d(q)的计算;(2)本题“递增”是关键,学生容易得到a11,a34q24q2,代入公式求解;也可以得到

a1a34,a1a35q24q2.

题3:等比数列an的各项均为正数,且a1a54,则log2a1log2a2log2a3log2a4log2a5.第3题答案为:5

题4::等差数列{an}的公差是2,若a2,a4,a8成等比数列,则{an}的前n项和Sn第4题答案为:Sn_______ n(a1an)n(n1)2

3、要点归纳

(1)强化等差(比)数列的重要性质,对于下标和相等,等差(比)子数列的性质不同,要注意区别;(2)等差(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性质也不同,特别注意有关等差数列前n项和Sn取最值问题,如“诊断练习”第3题;

(3)要重视等差(比)数列的性质在解题中的运用.

四、范例导析

例

1、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若a12且SnSn12nn2,nN

(1)求Sn;

(2)是否存在等比数列bn满足b1a1,b2a3,b3a9?若存在,求出数列bn的通项公式;若不存在,说明理由.【教学处理】让学生板演,了解学生读题后的第一想法,加以点评总结,同时规范学生的书写 【引导分析与精讲建议】

1、第1问强调等差数列的证明,注意n1的验证;

2、第2问注重等差等比数列基本量的计算.解析:(1)因为SnSn12nn2,nN,所以有SnSn12n对n2,nN成立.即an2n对n2,nN成立,又a1S121,所以an2n对nN成立.所以an1an2a对nN成立,所以an是等差数列,所以有Sn(2)存在.由(1)知,an2n对nN成立,所以有a36,a918,又a12,所以有b12,b26,b318,则a1annn2n,nN.2b2b33,b1b2所以存在以b12为首项,以3为公比的等比数列bn.练习:(1)已知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若S10100,S10010,求S110;(2)已知等比数列{an}中,a1a2a37,a1a2a38,求an。

变式题:等差数列an的前m项和Sm30,前2m项和S2m100,求前3m项和S3m [点评]:这里变式题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引导学生用多种思路来求解. 例2: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Ⅰ)若数列{an}是等比数列,满足2a1式;(Ⅱ)是否存在等差数列{an},使对任意nN*都有anSn2n2(n1)?若存在,请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等差数列;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第2题答案为:

解:(Ⅰ)设等比数列

a33a2, a32是a2,a4的等差中项,求数列an的通项公an的首项为a1,公比为q,a1(2q2)3a1q,(1)2a1a33a2,依题意,有即32aa2(a2).432a1(qq)2a1q4.(2)由(1)得 q23q20,解得q1或q当q当q2.1时,不合题意舍;2时,代入(2)得a12,所以,an22n12n

(Ⅱ)假设存在满足条件的数列{an},设此数列的公差为d,则

[a1(n1)d][a1nn(n1)d]2n2(n1),得 2d22331n(a1dd2)n(a12a1dd2)2n22n对nN*恒成立, 2222d222,32则a1dd2,21223aadd0,1212解得d2,d2,或此时an2n,或an2n.a2,a2.112故存在等差数列{an},使对任意nN*都有anSn2n(n1).其中an2n, 或an2n

3、已知等差数列{an}的首项a11,公差d0,且第2项、第5项、第14项分别是等比数列{bn}的第2项、第3项、第4项.

(1)求数列{an}与{bn}的通项公式;

(2)设数列cn对nN均有cc1c2nan1成立,求c1c2c2015. b1b2bn11an.22备用题: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Sn与通项an满足Sn(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设fxlog3x,bnfa1fa2fan,Tn(3)若cnanfan,求cn的前n项和Un.111,求T2015; b1b2bn【教学处理】第(1)题,可由学生自行解答;第(2)题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教师点评时要侧重学生解题方法,注意运用函数的思想,注意对n1时情况的关注,培养学生严密的思维和严谨的学习态度。【引导分析与精讲建议】

(1)用方程思想求出首项和公差公比是解决问题的基础;

(2)对于等差等比综合问题学生会有困难,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注意等比数列证明方法;

(3)用函数的思想是解决第(2)题的关键所在,解题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对表达中字母n的取值范围加以重视,注意对n1时情况的关注。

五、解题反思

上一篇:南湾中学七年级 数学用导学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下一篇:商场楼层主管半年个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