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玩数学

2024-04-09

新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玩数学(共10篇)

篇1:新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玩数学

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玩数学

摘要:著名数学家陈省身的题词“数学好玩”是把金钥匙。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好玩的东西才会使孩子们产生兴趣,而兴趣产生爱好,爱好产生动力。在教学实践中,倡导玩数学,引导学生把学习数学的过程变成玩游戏,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实现“爱学——会学——学会”。

关键词:学习兴趣 生活化数学 学生操作 数学游戏 玩数学

正文:新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喜欢数学学习,轻轻松松主动学习数学,著名数学家陈省身的题词“数学好玩”是把金钥匙。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好玩的东西才会使孩子们产生兴趣,而兴趣产生爱好,爱好产生动力。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教学实践中,我尊重学生的主体需要,倡导玩数学,引导学生把学习数学的过程变成玩游戏,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一.在兴趣中玩 在兴趣中学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对学科本身的内在兴趣和发现的自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是搞好学习的内在动力,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会更精彩、更有效。

数学在学生的眼中是枯燥无味的,学生学习的热情很低,在数学教学中我经常设计一些游戏活动,让学生玩,尽情的玩,学生有了玩的机会,从喜欢游戏到喜欢老师,因此盼着数学老师的课,盼着数学老师设计的游戏,最后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老师的“圈套”,玩着玩着就喜欢上数学学习。如在一年级教学“数的认识”时,我放下教材,让学生离开课本,离开课堂,我告诉学生今天不上数学课,带领学生到校园中玩耍,学生们非常高兴。学生们玩的时候很自然的分成了几组,教师和学生一起玩,在玩中不经意的提出数学问题,1.看一看,校园中有什么?喜欢学校的哪些设施?2.数一数,你喜欢的花、树等有多少棵?学生通过看一看、数一数建立了数的概念,学会了数数,这样引导学生在兴趣中玩数学、学习数学,消除了学生的厌学情绪,减轻了学生学习的压力,改变学生的对待数学学习的态度,并且让学生体会感悟数学学习的方法。

“猜谜语游戏”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一节课开始,学生的注意力还没有转移到课堂学习上来,教师设计形象、生动、有趣的谜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很快就进入角色。如教学“时、分的认识”时,在导入时,我对学生说:“今天,我要给同学们猜一个谜语。”一听说要猜谜,每个学生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到要猜的“谜”上来了,“哥哥长,弟弟短,弟弟跟着哥哥转,哥哥跑一圈,弟弟走一格。”谜语一出,学生就各说不一,展开了积极的讨论。这时老师拿出一个有时针和分针的钟面,问:“ 谜面上的‘哥哥’、‘弟弟’在钟面上叫什么呢?它们是怎么走的?它们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这样的“趣味谜语”,为新课的学习创设了情境,激发了学生求知欲望,使学生一开始就处于一种积极思考的状态中。

二.在生活中玩

在生活中学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环境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安排一些有趣的活动,把数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现实的生活情境中去学习数学、玩数学,使他们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如,在教学“元、角、分”前,可以先让学生和爸爸、妈妈上街购物一次,并把所买商品的价格记下来,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情景中了解了知识,为学习新知识作好铺垫。又如,在教学“元、角、分”的练习中,我设计了“逛商店”的游戏,现实场景真实地再现了学生们的生活,学生们顿时喜形于色,迫不及待地加入游戏中来。在亲身体验中了解了元、角、分,学会使用换算元、角、分。这样设计学生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场景游戏,让学生在生活游戏中学习,学生学而不厌,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在操作中玩

在操作中学

教学单凭老师讲,学生只通过一种感官来进行学习,就容易感到疲劳、厌倦,听不进、记不住,效果就差。而通过多种感官,发挥学生好动的特点和长处,让他们亲自动手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量一量、拼一拼、剪一剪、学生积极性就高,教学效果就好,特别是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这样作更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讲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为了让学生区分面积和周长,要求学生先剪一个长方形和正 方形,然后让学生说一说它们的面积和周长各指的是什么。为得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先让学生用纸剪一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用它量一量长方形、正方形图形的面积有多大,量一量数学书的书面有多大。由于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参加实践,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就理解深刻,记忆牢固,并且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形成学习的能力。

学生的数学学习不能只是接受现成的数学知识,而应是主动建构的过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时,可以安排学生分成小组“玩”。启发学生:你能否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已经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呢?学生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折一折,然后比较,分析,讨论,总结,从不同角度思考,得出了许多不同的解法,发现了许多规律。这样通过玩,使学生有机会实践,有机会探索、交流和思考问题。既充分张扬了学生的创造个性,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他们逐步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四.在规则中玩数学

在学生时代我一直羡慕钦佩小学时学过的语文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中李大钊教育女儿李星华的一句话“学就学个踏实,玩就玩个痛快”现在当了老师我经常这样教育我的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会创造机会让学生玩,有时玩的不是数学游戏,只是让学生玩个痛快,再上数学新课。这样教师尊重了学生玩的天性,学生也会尊重老师的劳动,认认真听讲,主动完成数学学习。

玩数学不仅仅是玩,重要的是学。教学游戏的设计都应该服从教学的需要,服从教材的需要,把抽象得甚至于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与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有机的结合起来,既要充分体现数学教学的特点,又必须充分具备游戏的特征。教学游戏的目的是“教学”,手段是“游戏”;教学为内容,游戏为形式。游戏的顺利开展,需要较为完备、严密的规则。游戏规则是根据游戏任务而提出的,每个游戏参加者必须遵守行为规范及行为结果的评判处理规定。它是游戏中控制学生认识活动和游戏进行的主要武器。教学正式通过游戏规则来引导游戏朝既定的方向发展,通过游戏规则把教学任务有机地结合起来。游戏之前要讲明有关规定,游戏过程中要处理好个体与群体的关系、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游戏结束后要结合游戏开展评讲,真正实现“在学中玩、在玩中学”的教学理念

数学是一门有趣的学问,很多知识都很好玩。但数学又是一门枯燥的学问,需要大量的计算和推理。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让我学”变成“我要学”,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教我学”变成“我会学”,最终实现“爱学——会学——学会”的教学目标,是每位教师思考并努力解决的问题。参考文献:

1.王巍 《让孩子们爱玩数学 玩好数学》 锦州教育网;

2.马莉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学与玩》 《小学教学设计数学》2012年底6期; 3.徐增宝 《架构起数学与生活的四座桥梁》 《山东教育》2011年第1、2期; 4.方明 《陶行知教育名篇》 教育科学出版社。联系地址: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三庄镇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 邮箱:szxx077wzb@163.com 邮编:276821

篇2:新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玩数学

新课改悟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些许思考

要适应新课改教学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但是,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改革,首要的是需要小学语文教师树立良好的改革意识,更新观念,从我做起,努力做好小学语文新课程中的教育教学、教学方法和教育角色的转变,实现教育改革的内涵发展,完成小学语文教学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的特长学生。

一、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努力更新教育观念

当前,面对语文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要想真正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没有必要的创新理念,课程改革是难以实现的。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学,由于面对的是小学生,他们的智力、思维、接受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因此教师必须适应经济、网络、科技时代要求,更新观念。在实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时,不能仅仅满足于将书本上的有限知识传授给学生,更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年龄特点来认真研究,探讨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要从学生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组织和实施自己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在传授语文文化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模仿教育,探究问题方法的教育、做人的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尊敬师长和长辈教育,实现整体素质教育、培养完整人的教育。

同时还要改变对学生的传统意识,要遵循教育活动的客观规律,充分注意学生的差异性、潜在性和独立性,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并使他们各自的特长都充分得到发挥。因此,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首要的是观念的更新。要做到观念更新,重要的是要学习,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学习探究问题的基本策略,学习做人的起码道理,为从事小学语文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努力转变角色

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要使自己由

一名教师向学者型、研究型教师过渡。

二.1 要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并使之逐渐形成新能力

这就要求教师放下权威、师长的架子,以一个普通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共

同研究、共同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各种问题,组织全体学生勇于挑战课本、挑战教师、挑战权威,实现生命的自我超越。网络和经济时代,由于人们观念的变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已经变得十分模糊不清,师长之间也应学有相长,共同进步与提高。因此,那种师道尊严的老面孔应该及早“下课”,应与学生打成一片,交朋友,谈心,相互帮助,共同提高。

二.2 向学者转变

未来教育需要专家型的教师,而不是“教书匠”。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既不

能脱离教学实际,又要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研究,即不是在书斋中研究,而是在教学活动中进行研究。要求小学语文教师承担起语文研究者的角色,新课程的实施将为小学语文教师向研究型转变提供积极的学习机会。

二.3 新课程更需要开放型的好教师

一个只会把语文教科书的内容搬到学生头脑中的教师显然已经落伍。学校越

来越广泛地同社区发生各种各样的内在联系,学校教育应与社区生活、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结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终身教育。新课程特别强调学校与社区的互助,重视挖掘社区教育资源,也为小学语文教师进行终身教育创造了条件。

三、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师应掌握科学的探究学法

小学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

综合素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启发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要改变原有的学习方式,主要是实现师生角色的转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人。教师首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伙伴,其次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改革原有学习方式的前提是改变教师教学方式。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

充分的自学、提问、讨论、读书、作业的时间。学生读懂的问题,教师不需要讲解;学生似懂非懂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读书领悟,让学生试讲;学生有问题可随时发问,有不同见解要随时发表;学生实在弄不懂的问题,教师要给予适当的点、播、评、导或精湛的讲解。

四、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加强合作

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综合性学习,而自主合作探究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课改的实施对于绝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而言,几乎很难独立一人较好地完成对学生课题的指导工作。这就要求教师善于了解其他学科,不要把自己任教的学科看做孤立的整体;要改变彼此孤立的局面,学会与其他教师合作,与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教师打交道;要互助配合,齐心协力培养学生,从而使各学科、各年级的教学有机融合,互相促进。小学语文教师,不仅仅要学习和掌握语文知识,重要的是要了解相邻学科的思想、内涵和科学方思维方法,要将其他学科的思想通过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到学生中去,实现人的综合教育。

五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师要做到与时俱进

作为一名与时俱进的小学语文教师,要明确自己应该教给学生什么,要把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的培养目标切实落到实处,将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作为自己担负的职责。这也是教师进行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只有明确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对于语文教师的素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就应该从我做起,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掌握教育理论、教学方法和育人基本原则,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前提下,创造性地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探究新时期教育改革模式,大胆质疑,勇于面对问题,善于解决问题,以一个学者型、研究型的姿态参与到新课程教学改革中去,为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宏伟

篇3:新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玩数学

关键词:旧模式,小学数学,教研模式

“一寸光阴一寸金, 寸金难买寸光阴”, 一堂40分钟的课程显而易见是多么得重要, 基于对新时代下的教学新理念的阐释, 教师更有必要对学生倾注更多的情感和关怀, 注重对学生知识技能和学习方法等的培养, 以身作则, 给学生以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上的冲击, 让他们逐渐形成自己的世界观。

一、剖析旧模式下的小学数学教研模式

1.小学数学“满堂灌”传统陋习

纵观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 还是存在部分教师对小学生“满堂灌”的现象。一方面, 有些教师觉得自己的教学方法不需要改进和加强, 他们的积极性不够强, 热情度不够高。另一方面, 由于小学数学的课程任务比较繁重, 时间比较紧迫, 教师没来得及对教学进行总结与反思。在这个过程中, 他们只是一概地对学生灌输理论知识, 却缺乏考虑学生能否接受和理解每一堂数学课程所学到的知识, 这就导致了“满堂灌”现象。小学阶段是每个学生开始对数学世界的探索时期, 这个阶段学生的好奇心很强, 只是一概地对学生灌注枯燥无味的数学理论知识, 将不利于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2.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需要改善

虽然有“严师出高徒”之说, 但是学生也是有情感的, 教师也不是只有义务对学生进行教育, 教师与学生之间需要建立更友好、更民主的关系。小学是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的萌芽阶段, 他们此时的心灵是很脆弱的, 会对老师存在敬畏心理, 不敢跟老师交流, 这将会影响师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因此, 教师不仅需要以老师的身份对学生进行教育, 更需要以一个益友的身份对学生进行指导、辅助以及倾入情感的关怀。

3.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不到位

在小学数学教研工作中, 教师往往只是注重把自己认为适合大部分学生学习的方法教授给学生, 却忽视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每个学生的领悟能力是因人而异的, 学习方法也应该因人而异。这个时候, 教师需要设计好课程内容, 指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才能实现课程目标和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能力。

4.小学数学教研工作的实践活动环节力度不够

小学数学教研的主体对象应该是学生, 而不是教师。“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在传统的教研模式下, 一堂40分钟的数学教程, 教师把大部分时间留给自己授课和讲作业, 却缺少对学生进行将理论知识化为可以实际操作、应用的能力的培养。“学以致用”才是最终目的。例如, 在一堂学习三角形性质的数学课堂上, 教师先将理论知识大致讲完, 然后通过将全班进行分小组讨论, 让学生用一些材料搭建三角形等不同形状的支架,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 来验证三角形的稳定, 就不会总觉得数学知识好抽象, 好难学。只有这样, 学生的质疑精神才会得到不断加强, 也能慢慢感受到数学的用处和学习数学的意义。

二、摒弃旧模式, 开辟创新新道路

在新时代的新理念要求下, 小学数学教研模式需要被不断地创新以适应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战略。一方面,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研工作中, 需要投入更多的热情和情感, 把缺乏情感的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赋予情感色彩, 达到知情融合的效果, 并且需要放大数学的魅力和提供一些奖励, 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 同时创造一些情景, 让小学生学会联系生活实际, 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数量关系或空间图形。只有当教师以积极的态度充分去调动学生参与数学教研活动的主动性, 让学生情不自禁地对数学产生动力与兴趣, 才能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另一方面, 教师不应该只是看中学生的学习成果, 而是应该注重他们在这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与反应, 让他们的知识与能力同步发展。教师可以通过合作学习的基本形式, 增强活动的探索性, 强调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 这样可以培养同学之间能够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团队意识, 锻炼他们的胆量, 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营造学习氛围, 使得学生的创新意识显著增强, 还能让师生之间建立更友好的合作关系, 相信他们的数学成绩也会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最后, 师生间的情感也是很重要的, 当教师热情地、诚恳地帮助学生解决情感、心理等问题时, 学生对老师逐渐产生信赖, 这能够有效地改善彼此之间的关系, 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灌注数学知识。

总而言之, 社会总是在不断地进步, 教育也要不断地进步, 唯有不断地研究适合人才发展的教研模式, 才能培养出真正适合社会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玉凤.浅谈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09 (S3) .

[2]侯须红.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习兴趣培养的关键点[J].学周刊, 2011 (15) .

篇4:如何创新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教学

【关键词】新课改下;初中数学;问题;途径

英国数学家克莱茵是这样形容数学的: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学可改善物质生活,而数学能给予以上的一切。数学思想方法向一切领域渗透,数学的应用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形成用数学的意识,这是把数学教育转到提高公民素质教育轨道的一个重要措施。所以,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及时更新教育教学理念,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以实现数学教学的目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观念陈旧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只注重自身的指导地位,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课堂教学内容,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得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较低、学习效率不高。而且,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初中数学教师只强调传授理论知识,没有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导致学生的思维能力较低、创新意识薄弱。

2.课堂教学模式单一

一般来说,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主要通过板书的形式,讲解课文内容,学生则通过做笔记的方式,记忆教学知识点,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学生仅仅是跟着教师的教学步骤进行学习,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缺少独立思考、探究的机会,从而使得课堂教学氛围枯燥,课堂教学效率较低。

3.教学与日常生活相脱离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主要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讲解教材内容,没有适当引入生活化的教学资源,导致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较低。而且,由于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教学相脱离,许多学生不能理解数学教学的意义,难以有效应用数学知识,导致数学教学的质量不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

二、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创新的途径

1.更新教学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新课改的推进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逐渐得到认同和推广,所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不能脱离学生搞一些不切实际的教学,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必须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出发点,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应该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以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2.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味的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讲解课文内容,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制约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所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应该积极创新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理解能力,合理设计教学内容,不断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以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发展。例如,在讲解几何知识时,初中数学教师要求学生根据题意,自己动手画图,以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初中数学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求,采用任务教学法,直观演示法、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相结合的方法。在教学设计中一开始就把任务交给学生,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学习知识,利用多媒体,实物等创设情境,采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游戏等方式组织课堂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营造民主环境,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学生学习态度、知识水平、学习能力的不同,不仅会影响教学效率,而且会制约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积极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以提高学生整体的数学水平。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等,科学建立数学学习小组,让学生共同探讨数学问题,为学生提供自由、民主的数学学习环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4.转变评价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一旦有了满足感和成就感,就会激发起强烈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习效率,而单纯地依靠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数学学习质量的高低,存在着片面性、单一性的缺陷,鉴此,在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初中数学教师应该积极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科学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不断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以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三、总结

总而言之,数学教学是初中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应该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以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作者简介:

篇5:新课改理念下的数学教学

一、明确数学课改目标, 转变教学观念

(一) 教育的本质是引导, 而不是过分地强调讲与练习, 教育要求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

教育的目的由过去的注重知识的传授而转变为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让学生既能把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又能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二) 新课改要求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 要求教师树立活动教学观。

首先, 活动教学过程应是以探究为中心, 建构学习主体的过程;其次, 活动教学过程是注重活动、情感体验, 强调理性认识和非理性认识相统一的过程。最后, 活动教学过程是以活动为基础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统一的过程。例如, 九年级上册概率中的投针实验, 我带领学生到学校的操场上, 先用石灰划五条平行线且每条相隔20cm, 每个学生拿20条30cm长的木棍往平行线上投, 然后观察10条木棍中有几条与平行线相交的, 最后估算一下与平行线相交的概率。

(三) 建立新型的教学观。

传统意义上教学是教师的讲和学生的练。而新课改给新课程赋予了新的含义。概括起来, 一是课程是师生共同体验与构建的课程, 师生共同参与课程的开发, 教学不只是忠实执行课程计划, 更是课程的创新与开发;二是课程是教师可以进行加工和调整的课程, 新课程要求教师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增补、改编、替换等;三是课程资源是可以再利用和开发的, 教师、学生、学校都可以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利用者, 如教师可以开发校本教材。总之, 新型的课程观使教学过程成为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

二、新课改下, 数学教师面临的挑战

实施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关键还是在于教师, 只有提升数学教师对新课程的执行力, 即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并以发展的教学理念作为指导, 不断强化教师自身数学教学的综合素质, 才能稳步提高数学课程改革。

(一) 数学教师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初中数学教师要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教育理念, 重新认识初中数学课程的目标与地位。重视数学教学中的人文性目的, 加强运用数学逻辑思维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二) 要实现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数学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教师不断调整教学观念, 丰富专业知识与技能, 加强对数学教学法、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的学习和更新。掌握相关的数学教学理论和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正确理解与把握新课程, 熟悉新教材, 处理好新课程理念、学生、教师自己与其他教学资源的关系, 合理拓展。同时应关注教学科研动态, 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不断培养自身的探究能力。另外, 数学教师要为人师表, 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师德。教师不仅教给学生科学知识, 还要引导学生如何做人, 教师应以高尚的品格和自己的魅力来影响、感化学生, 最终让他们学会做人, 形成健康、积极向上和乐观的生活态度。

(三) 关注和促进是教师在新课程下对学生的评价方式

评价≠鉴别, 评价≠筛选, 新课程要求教师的评价方式是面向未来的、发展的、动态的, 它把评价体系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加以运用。特别重视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 注重学生个体过去和现在的比较, 承认人与人之间的发展存在个体性差异。从差异中发现并挖掘适合个人发展的教学方法,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 促进学生快速全面地发展。

(四) 教师要善于反思, 在经验教训中取得成就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成果的客观评价离不开教师的反思, 所谓的反思, 其实就是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思考与总结。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 有自己独特的创新意识, 有自己独特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我们能自觉地把课堂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 深入冷静地思考和总结, 并最终能够有意识地谨慎地将其结果应用于下一次的课堂教学实践中。课后反思的真谛在于教师敢于突破、敢于发现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 使课堂教学逐步优化成熟。只有这样教师的综合素质才能进一步的提高, 才能更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加强对学生综合运算及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

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初中数学教学应侧重学生解题能力、思想方法、解题思维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努力创设可供不同层次学生认知、思维、分析、探究等能力发展的相关情景, 通过第二课堂等实践活动, 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

(一) 通过数学第二课堂,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学生通过数学第二课堂实践活动, 把教科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如我讲三角函数中有关物体高度的测量时, 对学生进行分组, 对学校的一些物体进行测量, 第一组的学生测量班上的窗子的高度;第二组的学生测量学校围墙的高度;第三组的学生测量学校内桂花树的高度;第四组的学生测量学校女生宿舍的高度。结果一些学生运用到平行投影来计算女生宿舍的高度, 一些学生三角函数来计算女生宿舍的高度等。

(二) 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阅读能力, 在教学的过程中适当地出现一些数学阅读题, 提高学生的加工、提取所需要信息的能力。教师通过各种渠道猎涉各种信息题, 使学生不断开阔视野, 逐步具有数学综合运算能力。如我在讲数学中的换元法时, (3x+5) 2-3 (3x+5) +2=0, 先设3x+5=y, 则原方程变形为:y2-3y+2=0, 此方程变形为 (y-2) (y-1) =0, 令y-2=0或y-1=0。得:y1=2, y2=1;当y1=2即3x+5=2, 得x1=-1;当y2=1即3x+5=1, 得x2=-34, 所以原方程的解为x1=-1, x2=-34。要求学生根据上面的信息, 完成下面的题目;x4+3x2-10=0。

总之, 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教师要树立新型的学生观和教学观, 不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心理体验, 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顺利完成新课程改革中的教育教学任务。

摘要:新课改对初中数学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要求初中数学教师把新的理念引入教育教学, 根据初中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发展需要, 逐渐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新课程数学教学倡导“以人为本, 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 要求教师以现代发展的教学理念为指导, 不断提升自身数学教学的综合素质, 注重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培养, 关注学习过程和方法, 丰富学生的情感与审美价值观。

篇6:创新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关键词:课前预习;课堂分组;教学方法

新课程的改革带动了教育界的一阵热潮,众多的小学数学教师开始正视自身在以往教学中的不足,同时也尝试着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在创造出新颖的教学方法时也要考虑是否切合实际,并根据实际的课程要求进行合理的运用。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具有深度的学科,与同时期的其他学科相比是比较难的,对于低年级的小学来说更显得抽象,因此,要想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及时沟通,避免走入“死胡同”。初入小学的学生对一切都充满好奇,精力旺盛,教师要根据这些特点和性质来创新教学方法。在“小小商店”一课中,教师可以采用游戏的方式教授知识。教师将学生分成商店中的卖家和顾客,让学生将自己准备的物品摆放出来制定价格,再由当顾客的学生用来学习的纸币进行交易,从根本上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

二、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课堂的效率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究其缘由就是学生没有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教师要切实引导这种习惯的养成,不仅在效率上实现最优化课堂利用,也能锻炼学生在学习上的其他能力。如“数字比大小”一课中,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常常混淆“<”“>”,学生意识到自身的错误,在上课教师在讲解知識时学生会更加集中注意力,在理解透彻后有攻下难点的成就感,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三、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初入小学的学生在发言上较为胆怯,无法融入课堂学习中,硬式的问答式教学虽然目的性很强,但是限制了参与者,无法提升课堂活跃度,也束缚了孩子的思维。教师要致力于改变这种较为严肃的教学形式,营造出平等且和谐的课堂氛围,即使是激烈的对问题的争论,也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的有效途径。

四、运用多媒体活跃课堂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更加有效地展开教学活动。“认识图形”这一课的教学,如果单是一名教师来进行课前准备的话,花费的时间长,图形又多。但是运用多媒体放映出各式各样的图形以及在生活中这些图形的应用,不仅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这个图形的名称及其对应的形状,也能够联合实际,融入生活。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得以有效创新,真正地用于实践回归生活。

参考文献:

[1]杨兴民.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J].现代教学研究,2012.

[2]李敏.分析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J].学周刊,2013.

篇7:浅谈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对数学现象的好奇心和创造性思维。由于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及个性特征的不同, 认识主体对于同一事物理解的角度和深度必然存在明显差异, 由此所建构的认知结构必然是多元化的、个性化的和不尽完善的。作为一名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 从而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 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 学生才会在此环境中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展示自己的个性特征。对于有困难的学生, 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 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活动, 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发表自己的看法, 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 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如在学习9+4=13时, 学生会有以下算法:

(1) 将4分成1和3, 先算9加1得10, 再算10加3得13, 即9+4=13

(2) 把9分成6和3, 先算6加4得10, 再算10加3得13, 即9+4=13

(3) 直接用10加4得14, 再用14减去1得13, 即:9+4=13

总之,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 通过动手操作, 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 探讨出“9加几”的计算方法, 在鼓励计算方法多样化时, 实现计算方法最优化。

二、数学教学应内贴近生活

“一切数学来源于生活, 来源于生活的现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处处有问题。而学生对这些身边的物体比较熟悉, 容易辨别, 所以从生活入手, 可以使学生很轻松地掌握所学的数学概念。如认识了“1千克”后, 让学生猜想1千克鸡蛋大约有几个?1个西瓜大约重多少?再动手称一称, 证实谁的猜想更精确些?学生在对现实生活的观察比较中, 对1千克的实际重量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又如创设贴近生活的“找朋友——长方形”活动中, 学生发现黑板、门、桌面、数学书等都是长方形。这时他们体会到原来“长方形”这个朋友就藏在我们每个小朋友的身边, 只要平时能做有心人, 注意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就一定能找到更多的数学朋友!通过一系列的活动, 既唤起了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 又为学习活动增添了浓厚的兴趣色彩, 实现数学内容的生活化, 生活过程的数学化。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教学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 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定义很容易显得枯燥, 不易被小学生接受。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采用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知识等表现形式, 不仅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浓厚的学习动机, 同时也可以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 增加获取信息的数量, 延长知识的保持时间等等。例如:教师在教学“对称”时, 就可以通过上网查询, 制作课件等向学生提供许多生活中有关对称的资料:美丽的郊外有对称的小房子、翩翩起舞的蝴蝶、色彩艳丽的花朵……让学生在美丽而充满对称的环境中观察、思考:你看到的这些事物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在欣赏美、感受美的同时, 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 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四、作业数量个性化, 有层次性

篇8:课改让学生“玩”转数学

一、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都应是人,它要为学生一生的发展服务

教育的归宿是学科还是人,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育价值观。过分强调学科的独立性和重要性,忽视了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这种教育观从根本上背离了基础教育的本质和使命。因此关注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在知识习得的同时,人格不断健全,道德不断发展,让学生能成为一个有爱心、有责任感、有教养的人,已成为基础教育不能偏离的方向和新的数学课程改革面临的使命。

1数学教学的宗旨是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学会学习

根据新数学的特点,笔者尝试在引入新课之前让学生阅读教材并提出问题。如讲角的概念的推广时,笔者让学生计算在7时和8时之间时针和分针重合的时刻应该是7点多少分。学生得出的结果是7点3 8分,笔者又问晚上此时中央电视台播放什么节目,同学们说是“焦点访谈”。笔者又问:现在谁能说说把这档节目放在这一时间播放的寓意吗?同学们都很活跃,都说用时针和分针的重合来比喻生活中的焦点,真是太妙了,让人深思。这样做给本来很枯燥的角度概念课吹进了一股清风。

2课堂教学应创设条件,为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式学习服务

探究式学习是应该倡导的一种学习方法,是一种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思维为目的的教学手段。实践表明,单纯靠传授灌输不能真正学到有实际意义的知识,数学学习应该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师生互动的过程。如“线性规划”旧教材中没有,但它对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最值问题有很大的作用。为此,笔者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寻找素材,编制应用题,师生共同完成。这样做学生兴趣很高,由于有了亲身经历,因而学得较扎实。新教材在探究式学习方面为师生搭建了一个广阔的舞台,在那里是可以大显身手的。

3数学学习应成为指导学生终身学习的领航灯

在知识不断更新的今天,学习对于每一个人来讲不应是一个阶段性的事,也不能一劳永逸,很多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本领的增长都是在以后实践中完成的。人们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必须不断地学习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事实上,学校的数学学习仅是为学生以后的工作、生活和进一步的深造提供必需的基础知识和思想方法。

如“向量”是高一数学中新增加的内容。它作为一种工具不仅在数学学科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也被自然科学的其它领域广泛运用着,需要教师很好地挖掘。从学生学习发展性角度来看,掌握这部分知识对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来讲都是受益匪浅的。因此,今天的数学学习不仅是学生学习旅途中的一个驿站,更是指导学生终身学习的一盏领航灯。

4“书本中学数学”和“生活中做数学”并存

数学知识的高度抽象性使人们淡薄了对它来源于生产生活实践的事实。在以往的数学教材中,教学基本远离生活,用公理化体系支撑的知识结构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训练人们的思维,培养人们的逻辑习惯服务的,这样造成教学内容枯燥,使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数学应正本清源,教学的触角应伸向生活和社会实践。

如高一“数列”教学时,笔者编制了分期付款购买桑塔纳轿车的应用题,让学生计算不同年限的每期付款金额,并带领学生开展调查。写出《工薪阶层如何用分期付款方式购买家用轿车》的调查报告。这种以现实问题为中心的开放式教学,促成了师生互动,有利于教学相长,将书本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为数学真正服务生活开辟了一个窗口。

二、教师应由单一的“知识传授者”向多重角色转化

新课程要求教师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师也是学习者;通过切实可行的解题训练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教师又要成为教练员;教师要站在教材编著者的立场综观教材,针对学生实际和教学要求,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加工,教师也是编著者;教师要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平时的教学工作,使眼前的和长远的教学效果能辩证地统一起来,教师也是研究者。

1从读懂学生是走进新教材的起点来看,教师要努力当好学习者

“以人为本”是现代教育观的核心,教学的目标指向是学习者的发展,教好学生就得站在学习者的立场来体验学习,读懂学生比读懂教材更重要。因此对于教师来讲,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功底以外,还要熟悉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的一些基本原理,知晓学生在学习中会有哪些认知偏差和心理障碍。笔者觉得数学教学的成功并不在于学生能完成多少课本或参考资料中的难题,而在于能提出一些有独创性的问题,以及问题解决后的再提问、再发现。

如在“圆锥曲线”的教学中,有学生就提出将到两定点的距离和、差为定值改为到一个定点和一条定直线,那么其图形是什么呢?有些学生还提出了将定点和定直线改换成其它的几何元素。又会得到什么样的曲线呢?在教学中,教师就要创设条件让学生主动提问,形成教师与学生共同探究的教学氛围。

2从数学教学“教、学、练”的特点来看,教师应当好教练员

数学知识本身是为解决数学问题而发展起来的,数学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根本目标之一。数学学习是一个通过长期训练将数学知识和能力内化上升为数学素养的过程。为此,数学教师更应善于充当教练员的角色,让学生在问题的解决中真正学会数学。

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解题中的思维训练来体现数学教学的严谨性和逻辑性。新数学在习题的选配上有一定的层次性,使各类学生都有提高的机会。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便利。笔者觉得教好数学,“教、学、练”三个基本环节是不可偏废的,特别在练的过程中应淡化形式,讲究实效,并通过练习及时捕捉有用信息,不搞“题海战术”。

3从数学教学与课程的关系来看,教师应是教材的编著者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学与课程是分离的,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是按照教科书、教学参考书、考试试卷和标准答案去教,以致造成了不少数学教师离开了教科书,就不知教什么。新的数学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要求课程必须与教学相互整合,教师必须在课程中发挥主体作用,教师理应成为教材的编著者。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大纲的要求,合理选取和重组教学内容。以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

如三角中的“诱导公式”,教材是分几次讲完的。但笔者在教学中做了一些调整,先把这些公式都交给学生,让他们在使用中掌握巩固,这样教学效果很好。当然,自由选取和编排,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随意地增删教材的有关内容,而是在全面把握编著者意图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运用,既忠于“原著”又不拘泥于“原著”。

4从教育事业的发展来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下,教师的任务是教书,这是天经地义的。教学和教科研是彼此分离的,教学科研被认为是专家们的“专利”,教科研活动教师平时很少问津,即使参加也是作为一种点缀和形式。数学课程改革,要求数学教学是一种反思性与实验性教学。新数学所蕴含的新理念、新方法以及教学实践中所出现的各种各样的新问题,都是过去经验和理论难于解释和应付的,教师不能等待别人把研究成果送上门来,然后不加取舍地把这些成果应用到教学中去。笔者认为,教师应投入到教学科研中,结出“原创性”的成果。为了能早日走进新数学,教师应以主动的姿态,多反思自己的教学,用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学习新的理论,探究新的领域,总结新的经验。

篇9:谈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教学

一、转换教师角色

无论是旧教材还是新教材, 都强调的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但是在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 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新的课程改革在肯定教师原有作用的同时, 又赋予了教师新的使命。

1. 在教学中“教”的作用。

无论是当前还是以往, 教师在教学中的指导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教师利用自己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教学基本功, 对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和整体把握, 承担起社会赋予的“教”的角色, 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指导者和领路人。

2. 在教学中“学”的把握。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 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主动性。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基础以及生活经验, 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将要学习的教学内容, 寻找适合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 扮演着“学”的角色。

3.“教”与“学”的互换。

在知识爆炸的现代, 知识的刷新速度及更新周期也越来越快, 教师与学生在知识面前都是探索者、追求者。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的转换角色。师生间做到教学相长, 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 来达到“同频”与“共振”的效果,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达到知识与能力的和谐发展。

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应用意识

1. 培养问题意识。

对于学生来说, 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学会思考, 在思考中培养自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去了解世界。而对于数学教师来说, 还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去挖掘数学, 使学生不仅仅是“学会”, 更应该是“会学”。所以, 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提高其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 还要以发展的眼光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其创新能力, 在其以后的学业发展及将来的社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 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概念教学。

数学概念都是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来的, 大部分的数学概念都有着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地创设问题情境, 使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 从具体的、直观的情境事物中得到抽象的数学概念与数学知识, 从而实现在生活中运用数学, 在数学中体验生活,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 并且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 发现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例如, 在讲解概率的这节课中, 教师可以这样设置情境, “我们班共有49名同学, 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你们中间有没有生日是同一天的呢?”这样抽象的数学概念一下子就变得亲切易懂了, 给学生产生一种“原来如此”的感觉。教师通过情境教学, 既加快了学生的学习速度, 提高了学习效率, 同时又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三、加强学法指导来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制定计划、提前预习、专心听讲、系统小结和课外阅读几个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才能明确学习的目的, 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 但值得强调的一点是, 在执行过程中学生要严格要求自己, 坚持不懈, 完成最初制定的目标。提前预习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主动权, 上课时着重听老师讲解自己预习中不理解、明白的地方, 把学习问题尽可能的在课堂上解决, 为自己赢得更多的课余时间。俗语说得好“学然后知不足”, 强调了“学”的重要性, 所以上课专心听讲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和学习方法的关键环节。学生可通过定期的系统小结来揭示所学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达到知识间的融会贯通, 让自己的学习能力由“知”提升到“悟”的水平。此外, 课外阅读是增加学生知识储备量的重要途径。学生仅仅依靠从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要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 通过书籍、报刊、电视, 特别是网络信息的运用, 学习和了解跨学科的知识, 丰富自己的大脑, 从多方面、多角度去认识和理解这个飞速前进的社会, 跟上社会前进的步伐。

四、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

传统的评价模式只是依据学生的考试成绩而作出的片面性的评价。它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品质的评价, 评价方式呆扳, 不利学生的发展, 打击了一批学生的积极性。新课改后在评价学生时, 不是只看学生的考试成绩, 更注重学生的学习品质、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探究能力、思想品质等各方面的综合评价。以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 评价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 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而不是以一次考试的成绩论成败, 评价方式更科学、全面、客观, 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五、开展民主教学

新课标要求以学生为主体, 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尽量减少对学生行为和思维的过多限制, 给予其自由的表现机会,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对于学生别出心裁的构思、奇思妙想的解答都给予充分的肯定, 并加以正确的引导, 培养学生“不惟书、不惟上”的学风, 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 还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要特别关注学习有困难、性格内向的学生, 尽可能多的为他们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

篇10:新课改下数学的“玩”与“学”

关键词:新课改;数学;玩创新

一、吃透教材、提炼教材,供给学生“好玩”的材料

在课程改革实验中,教师要更多地深入研究教材、提炼教材,在自己的头脑中对教材有个更深的认识,在此认识基础上思考供学生“玩”的数学素材,从学生的身边事想起,从社会生活实践中考虑,从学生兴趣思考。对教材进行重组与整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数学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玩”的兴趣。

教学“长方形周长”时。我让学生提前用木棍或者硬纸片制作成一个长方形。让学生观察自己的长方形,然后问:谁能把你的长方形给“展开”?这下学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似乎都被这个问题给难住了,一会有学生举手了,我让学生示意,果然通过自己制作长方形的接点处“展开“了长方形。我接着问:谁知道长方形“展开”有多“长”?有的学生听到问题后,开始用自己的尺子测量长方形的“长”,我让学生回答自己测量的“长”是多少。我继续问:谁能把这个“展开“的长方形复原?……通过这样反复操练的过程,学生加深了对长方形“长”的认识,这样我趁机提出长方形周长的概念,学生很快理解并掌握了周长的计算公式。可见教师设计了具有开放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材料,而且使他们在自我学习活动中都有收获,学得轻松愉快。

二、优化教学时间的基础上给予学生充分“玩”的空间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认知差异,优化自己在课堂上的讲授时间,尽量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时间,设计形象直观的教学形式,组织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让学生自主发现、探索知识,体验数学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使数学课堂成为学生愉快思考的场地,让学生在“玩”与“学”的交互活动中,感受数学的“好玩”。教学“认识元、角、分”时,课堂上我创设了一个“小商店”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自主为每个学习小组准备实物物品:尺子、铅笔、作业本、玩具、小食品等,让每组选出一名学生扮演售货员,其他组员用准备好的“人民币”去购买自己需要的物品,在学生购物的交流中,学生认识了“元、角、分”。再让学生思考:假如你有1元钱,你能买什么?学生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得出几种不同的购物方案,充分体现了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创新性。这样的优化教学,教师给予了学生更丰富的内容,加强了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学生自己动手、玩得尽兴、学得轻松,更好地在玩中学习和掌握了数学知识,也在活动中锻炼了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能力。

三、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玩”中学习数学

探索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活动,也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是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的起点,是探求知识的体验过程,是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学习结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需求,给学生创设更多问题情境,更多动手实践的机会,大胆放手让学生带着疑问“玩”,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实验、操作等方式进行自主探索,在探索中发现数学、感悟数学和体验数学。这样的教师“放手”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形成了一定的自主探索的氛围,促进了学生手、眼、脑等多種感官的协同活动,而且促进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灵活多变的“玩”中学

旧的教学模式: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被动听,死记硬背,兴趣低下,不求甚解,不会运用。在新教材的指引下,给予教师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教师应充分利用新教材,尽量为学生创造“合作学习”的机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给予学生更多的自我展示的时间,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有目的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更加全面的理解,逐步引导他们活学、活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

教学“可能性”时,我设计了一个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我带来的箱子里摸出红球、白球、黑球,一次只能拿一个球。首先,让组内同学商量:“你们认为每次会拿出什么颜色的球?你们组打算怎么分工合作?”进而让小组长带领组员到讲台做实验,有摸球的,有记录结果的,有统计结果的……在合作学习中,我充分发挥自己组织者、指导者的作用,适当地进行点拨,将合作学习引向深入,加强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和引导。

总之,教师要在深刻领悟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吃透教材、理解教材、拓宽教材。这样在处理教材时,才能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创造性地应用教材,把教材转化为学生“玩”的素材,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把学生的兴趣发展和心理需求放在第一位,为学生创造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体验获得知识的成就感,从而更好地学习数学、应用数学!

作者简介:李平,女,1983.04,本科,研究方向:小学数学,就职于邯郸磁县光禄镇西光禄中心小学。

上一篇:趵突泉老舍阅读答案下一篇:国大超市采购员工作与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