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首语】教育必须唤醒学生内在的人生追求

2024-04-09

【刊首语】教育必须唤醒学生内在的人生追求(通用8篇)

篇1:【刊首语】教育必须唤醒学生内在的人生追求

【刊首语】教育必须唤醒学生内在的人生追求

学校教育到底是干什么的?现在学生上小学是为了上中学,上中学是为了考大学,考大学是为了找工作。在这样一个话语体系里,根本没有培养人的问题,没有为生活作准备、为终身发展作准备的问题。当前我们的教育本身并不能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只有当教育和生活有了真正的内在联系,教育本身才更有意义,学生的学习也才更有兴趣;相反,学习脱离了生活和人自身的体验,学习就是枯燥的。学生还能有什么兴趣,学生只有在生活和实践中才可以体会到学习的价值是什么,比如他在课堂上突然解开了一个生活中的秘密,他的学习兴趣立刻就可以调动起来。

教育是培养人的,教育应当让孩子们感受到当下教育的快乐,而不是工作之后挣大钱才快乐。为什么孩子们感觉到今天的学校生活最苦、最累,因为他们所学的东西与生活有很大的距离,都是和自身体验没有直接关系的东西。与之相应,当前学生感受到的压力多是系统体制下的压力,而不是内心自我成长需求所带来的压力。考大学是为了什么?不少学生认为,就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让父母和自己过上好日子,而没有把自己将来的事业同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联系起来,没有对国家未来的关心,更没有对人类命运的关怀。这种教育缺失之后,他们没有自我内在发展的动力,所有的压力都是来自于学校、教师和家长强加的通过考学改变命运的压力。

当我们培养的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独立性和社会责任感的时候,这样的人才培养就是非常值得忧虑的。“有大德才有大智慧”。大德是什么,是国家情怀、社会情怀、人类情怀,没有这种大德就不会有大智慧。情怀和境界是决定人生和事业高度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人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所谓要给学生一定的压力,在我看来,就是要唤醒学生内在的追求。没有内在人格、自我意识的觉醒,外在的所谓各种压力对学生的学习与成长所起的作用不仅是短暂的,而且就学生的终身发展而言是极其有害的。

我认为,应该改变目前学生学习的性质、结构和状态。所谓改变性质,是指从被动到主动学习。现在学生的学习负担为什么重,因为学习是被动的,不是主动的。改变结构,就是学习内容不能是单一的,必须是多元的。既有书本学习,也有实践学习;既有课堂学习,也有校外的学习;既有制度化学习,也有自主的学习。改变状态,是指要让学生的学习是有兴趣的、有效率的,没有兴趣、没有效率的学习负担是无意义的。我国教育改革的目标不是减轻负担,而是改变学生学习的性质、结构和状态,让每个学生每天除了正常的吃饭、睡眠、交际之外,都能过一种有意义的学习与生活。因此,谈到减负,只做“减法”、没有“加法”是不科学的。我们要减学生过重的、单一的、单调的、被动的知识学习负担,同时要增加学生长期缺失的社会实践、读书以及个性化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是学生最重要、最宝贵的学习素质,是引领、促进、保障学生有效学习、终身学习的重要品质;独立性,是学生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与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对自己的自主管理能力、对生活的自主处置能力、对问题的自主判断能力,等等;社会责任感,是学生对国家、对社会、对人类、对家庭所担负的自我使命。我个人认为,这是中国学生与外国学生在综合素质方面存在的最大差别。而这三个要素又恰恰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因此,学校教育必须唤醒学生内在的人生追求。

(文章摘自《中国教育报》)

篇2:【刊首语】教育必须唤醒学生内在的人生追求

这本书总的感觉,在阅读的时候会有很强的认同,很多东西的表达,虽说是似曾相识,但是,还是能引起强烈的认同感的。比如:

对于值得追求的目标,我们必须付出努力,愿意为它冒险牺牲。面对困难时,你必须在恐惧和疑虑中坚持;你必须靠向你的内在资源,变成比以往更坚强的人。每个新挑战都代表一个开始和启蒙;你会遇到令人沮丧、丧失意志的情况但你会克服种种困难、挫折和令人满门的事物,然后发现自己的潜力与本质。—P037

不要只是一再斟酌、犹豫或怀疑自己的想法;不要质疑你的方向,也不要依赖他人告诉你什么该做或不该做。去追随那些吸引你、激励你、启发你的方向——朝那些触及心灵的事物。问你自己,什么样的目标值得你在时间的过程中承诺、付出努力和牺牲。—P038

世上能肯定的事的确没几件。但是,人们真的很少失败——他们只是停止了尝试。—P040

享受你生命中的每个季节。耐心地准备土壤、播种,然后耕耘,辛劳的付出会有丰收的成果。接受好运与不幸、顺境与困厄,就如接受季节的转换般自然。享受冬天冰雪的美丽和夏日的燠热,因为很快地,每个季节,每一天,每一刻都将成为历史,而一摸一样的时刻不会再有。因此,与其在冬天的凛冽冷风中渴望夏天的温暖,或者在闷热的酷暑期盼凉爽的微风,何不尽情拥抱每个季节的礼物?让自己与实践的转换和循环一致,驾驭变化如同船舶乘浪而行。—P107

励志的东西有很多,但是我第一次看到这样一句:人们真的很少失败——只是他们停止了尝试。这好像老祖宗的那个“浅尝辄止”我们努力过,面对失败,会轻易放弃。然后心安理得的告诉自己,我努力,还是失败了,那么,就这样吧。我们总会这样的规劝自己,这样的放过自己。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前不久看了一篇文章,主旨是说:当你说尽力了的时候,问问你的心,你真的尽力了吗?事实上:很多时候,尽力,是我们原谅自己的托词。

《唤醒内在的智慧》梳理了12条行为法则分别是:寻找中庸之道【平衡法则】、取回我们的力量【选择法则】、按部就班【过程法则】、活在当下【现在法则】、唤醒悲悯【慈悲法则】、信任你的心【信心法则】、扩展我们的实相【期望法则】、活出真实的自我【诚实法则】、实践生命【行动法则】、随自然之歌起舞【循环法则】、拥抱更高的神圣意志【臣服法则】、记得我们与万物的联系【合一法则】。仔细读来,都是简单而浅显的道理,然而也是这样的简单和浅显的道理,是生活中常常被我们忽略的真谛。

我们都活在这个圆融的世界里,每天都在各种生活角色之中平衡着:工作、生活,在各种各样的我们喜欢的不喜欢的却都是我们必须扮演的角色里,我们我们演绎这生活,平衡着各种角色,也平衡着内心的自己和社会化的自我。我们选择,然后践行我们的选择,不可能没有遗憾和后悔,但是,我们必须带着遗憾和后悔继续前行,事实上没有哪一种选择是标准答案,我们只是在众多的选择中,找到一个我们相对更容易接受和认可的路,然后走下去,就想书中提到的:

我们无法控制所有的境遇;但是,我们可以选择面临事物时的反应。重新取回选择的力量,我们便找到了生存在世上的勇气。—P021

选择之后,就是按部就班的去完成,一步一步的走向我们的目标,不去看太远的东西,不去担忧过去,亦不忐忑未来,我们,只要做好每一个现在,享受每一个当下,满怀慈悯之心,爱他人,爱自己,用我们的信心和期待,诚实的践行我们的生命,我们应该能够看到物质自身的规律,不疾不徐的静观更替,遵循着最本源的规则,臣服于这个世界,我们要将自己与世界合一。

仔细想想,这本《唤醒内在的智慧》以及当下西方的这些心理研究,其实在几千年之前的孔孟之道中就有所体现,最古老的修身养性的书籍,应该是我们的《庄子》,最古老的励志启蒙书籍,应该是我们的《论语》每当这个时候,我都真心为叹服与我们的华夏文化,真心的,为祖国骄傲。

很多时候,读通了华夏文化,便能读透整个世界。

篇3:【刊首语】教育必须唤醒学生内在的人生追求

环烷基原油一般具有高酸值的特点,原油的酸值高于0.5 mg KOH·g-1就会对常减压炼油装置造成明显的腐蚀[1—3],使原油加工困难,影响炼油装置的长周期安全运转,增加了原油的加工成本;同时给后续油品的精制带来很大麻烦,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还给生产安全带来隐患。我国拥有丰富的高酸原油储量,近年来所开采原油密度逐渐升高,酸值也逐年升高,重质化,硫醇硫含量也越来越高。2001年,酸值(TAN)大于1.0 mg KOH·g-1的高酸原油的产量占全球原油总产量的5.0%,到2006年达到了5.5%。国内含酸原油的品种和数量也呈上升趋势。

石油中的酸统称为有机酸,主要是指饱和环状结构的酸及其同系物,此外还包括一些芳香酸和脂肪酸[4]。环烷酸是石油中有机酸的主要组分,占石油中总酸量的95%以上,虽然这些酸在分子量上有显著的差异(180—350),但它们的通式可用R(CH2)nCOOH表示,式中R通常指环戊基或环己基,n通常大于12,通常将石油酸统称为环烷酸。根据R和n值不同,在石油中分子结构不同的环烷酸达1500多种。较高分子量的环烷酸是由多个羧酸组成的混合物,环烷酸不溶于水,易溶于油品、乙醚、苯等有机溶剂。

环烷酸是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特别是经过适当提纯后,具有相当高的应用价值,且用途广泛。例如环烷酸盐被广泛用于防腐剂、油漆催干剂和石油添加剂等领域;环烷酸酯常被用来作为橡塑材料的增塑剂和皮革工业的加脂剂等;环烷酸本身是一种优良的稀土萃取剂。

原油加工过程中,环烷酸腐蚀常发生在减压蒸馏装置中,设备遭受腐蚀严重,同时导致润滑油馏分的酸值急剧增加。在石油加工过程中预防和缓解环烷酸腐蚀的主要方法是采用材料升级和工艺防腐,因为原油不同,环烷酸的分布不同,了解环烷酸的分布规律,可以有针对性的选择材料和工艺防腐措施。同时,环烷基原油是生产低凝特色环烷基特种油品和优质道路沥青的好原料,研究原油的蜡在不同沸点馏分中的分布规律,对指导生产环烷基特种油原料切割方案的选择和沥青生产方案的选择都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1 实验部分

1.1 原油的一般性质

SZ36—1、CFD、BZ25—1、PL19—3、QHD32—6、LH的原油性质见表1。

由表1中数据可以看出,除了PL19—3原油的API度为21.02外,其余五种原油的API度均小于20,除了PL19—3的20℃的密度为0.924 g·cm-3,小于0.934 g·cm-3外,其中五种原油的密度均大于0.934 g·cm-3,小于0.998 g·cm-3。根据密度分类法,可以判断SZ36—1、CFD、BZ25—1、QHD32—6均属于重质原油。PL19—3为中质原油,其中LH原油的密度为1.0048 g·cm-3,100℃黏度为1685 mm2·s-1,比一般原油高得多,因此属于特稠油。从关键馏分的密度可以看出,六种原油第一关键馏分密度均大于0.8562 g·cm-3,除了PL19—3的第二关键馏分密度为0.9270 g·cm-3,小于0.9305 g·cm-3外,其余五种原油的第二关键馏分密度均大于0.9305 g·cm-3。六种原油的硫含量均大于0.2%小于0.5%,根据关键馏分密度和硫含量分类法,除PL19—3原油属于低硫环烷-中间基原油外,SZ36—1、CFD、BZ25—1、QHD32—6、LH等五种原油均属于低硫环烷基重质原油。

从原油的酸值可以看出,CFD、PL19-3酸值分别为4.30 mg KOH·g-1、2.99 mg KOH·g-1,其余原油的酸值都接近或大于2.0 mg KOH·g-1,所以六种原油都属于高酸值原油。

从六种原油的蜡含量看,除BZ25—1的蜡含量为6%以外,其他原油的色谱法蜡含量均小于5%,属于低蜡原油;除LH凝点因为黏度大引起凝点较高外,其他五种原油均表现出低凝的特点。

1.2 样品的制备

采用实沸点蒸馏,将表1中的六种原油分为(180-250)℃、(250-300)℃、(300-350)℃、(350-400)℃、(400-450)℃和(450-500)℃6个馏分,收率情况见表2;同时以实沸点蒸馏的减压渣油为原料,采用丙烷溶剂脱沥青,得到三个不同深度的脱沥青油(DAO),收率见表3。采用外延法得到不同收率DAO相应的沸点,见表4。

2 结果与讨论

2.1 六种原油的酸分布

用石油产品酸值测定方法(GB/T 264—83)测定了各馏分油的酸值。根据表2、表4的收率,结合酸值测定结果,得到的六种原油的酸值随馏分收率的变化规律见图1,酸值随蒸馏温度的变化规律见图2。

1)馏程范围:450-465℃;2)馏程范围>465℃

1)馏程范围<465℃;2)馏程范围>465℃

由图1、图2可以看出,虽然各种原油的酸分布图有些不同,但总趋势是相同的。六种原油的脱沥青油的酸值均较低,几乎均小于0.5 mg KOH·g-1。酸值较高的组分主要集中在蜡油馏分即(350-500)℃之间的馏分中。对于SZ36—1酸值较高的组分主要集中在(300-465)℃之间,而且酸值变化不大,均在(2.3-2.8)mg KOH·g-1之间。对于CFD和BZ25—1、QHD32—6原油,酸值从初馏点到500℃,酸值一直是递增的趋势,(450-500)℃馏分的酸达到最大值为分别为3.48、1.83和2.93 mg KOH·g-1,因此300℃以上馏分要注意设备防腐。

对于PL19—3原油,柴油馏分和蜡油馏分酸值均较高,在(180-250)℃酸值已经高达2.79 mg KOH·g-1,(250-300)℃馏分的酸值为5.48 mg KOH·g-1,(300-350)℃酸值最高达到6.44 mg KOH·g-1,从(350-400)℃馏分到(450-500)℃馏分酸值从5.01 mg KOH·g-1将到3.42 mg KOH·g-1。对于辽河特稠油,酸值(180-250)℃馏分酸值为1.60 mg KOH·g-1,(250-300)℃酸值高达7.42 mg KOH·g-1,到达(300-350)℃时,酸值达到最高值,为13.22 mg KOH·g-1,与PL19—3的分布规律不同的是,从(350-500)℃的各个窄馏分酸值仍然很高,最低为6.10 mg KOH·g-1。因此对于PL19—3、LH特稠油这两种原油在所有的加工过程中,均要注意设备防腐蚀问题;对于其它四种原油,250℃以上要注意设备防腐。

2.2 六种原油的蜡分布

用馏分油酮苯脱蜡法,丙酮:甲苯为1∶1,剂:油为30∶1,结晶温度为-20℃,结晶时间1小时,过滤用砂芯漏斗的孔径为(25-30)μm,得到六种原油实沸点蒸馏窄馏分的蜡含量。六种原油的蜡含量分布见图3、图4。

从图3和图4可以看出,350℃以前馏分的蜡含量较低,一般蜡含量小于0.5%,只有BZ25—1的蜡含量超过1%,为1.4%;CFD的(300-350)℃馏分的蜡含量为0.6%。

同时由图3、图4可知,蜡含量在整个原油中的分布趋势均为随着中均收率的增加,先缓慢增加,到溶剂脱沥青油对应的中均收率时,蜡含量急剧增加,然后又急剧降低。蜡含量主要集中在中均收率大于40%的蜡油馏分和脱沥青油中。从(300-500)℃窄馏分的蜡含量可以看出:BZ25—1的蜡油窄馏分的蜡含量高于3%,其余五种原油的蜡油窄馏分的蜡含量几乎均低于1.5%。五种原油的脱油沥青中蜡含量在2%-5%之间,SZ36—1的脱油沥青的蜡含量低于3%;CFD的脱沥青油的蜡含量在2.8%-3.5%之间;QHD32—6的脱油沥青的蜡含量在3.2%-3.8%之间。而BZ25—1和PL19—3的脱油沥青的蜡含量均在4.7%-5.1%之间,因此对于BZ25—1原油无法通过调和得到蜡含量符合要求的道路沥青。通过调和法PL19—3原油能否生产道路沥青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其他性质。对于五种原油的脱沥青油,SZ36—1的脱沥青油的蜡含量最低,当脱沥青油收率达到22.3%时,SZ36—1的脱沥青油蜡含量最高为7.5%。而其它四种原油的脱沥青油蜡含量很高,QHD32—6的脱沥青油蜡含量最高和最低值分别为25.9%和21.9%;PL19—3的脱沥青油的蜡含量最高和最低值为26.9%和15.8%;BZ25—1的脱沥青油的蜡含量的最高和最低值分别为20.3%和14.3%;CFD脱沥青油的蜡含量最高最低值分别为13.5%和9.4%。

因此,如果考虑这些减压渣油含量较高的原油生产符合蜡含量要求沥青,可以采用溶剂脱沥青的方式脱除蜡含量很高的脱沥青组分,然后通过脱油沥青与蜡油馏分进行调和从而达到蜡指标合格的沥青,其他指标是否符合沥青产品的要求,还需作进一步的研究。

3 结论

六种环烷酸原油的酸分布和蜡分布结果表明:

(1)大部分原油的环烷酸分布在全馏分中,特别是在减压馏分中仍有较高的酸值,所以,在高酸原油加工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减压塔的防腐。

(2)六种原油的蜡含量虽然不高,但其中的蜡主要分布在(500-550)℃的馏分中,因此采用深拔或溶剂脱沥青工艺生产沥青时,重馏分的蜡含量高,凝点高,这些馏分作为润滑油原料使用时,降蜡和降凝是非常必要的。

摘要:以六种环烷基原油为研究对象,利用实沸点蒸馏将原油切割为六个馏分,并以实沸点蒸馏的减压渣油为原料,采用溶剂脱沥青装置,使用丙烷溶剂脱沥青,得到三个不同深度的脱沥青油。分别对测定了以上各个馏分的酸值和蜡含量,结果表明大部分原油的环烷酸分布在全馏分中,特别是在减压馏分中仍有较高的酸值;六种原油的蜡含量不高,蜡主要分布在 500-550℃的馏分中,因此采用深拔或溶剂脱沥青工艺生产沥青时,重馏分的蜡含量高,凝点高,这些馏分作为润滑油原料使用时,需要进行降蜡和降凝。

关键词:环烷酸,酸分布,蜡分布

参考文献

[1]Gamer F H,Hale A R.Corrosion in the petroleum industry part1.Anti-Corrosion Methods and Materials,1993;2(5):143—146

[2]吕振波,赵杉林,庄丽宏,等.环烷酸腐蚀及缓释技术.四川化工与腐蚀控制,2003;6(5):41—45

[3]吕效平,韩萍芳.重质高酸值原油及其油品脱环烷酸工艺研究进展.化工进展,1999;18(4):54—57

篇4:【刊首语】教育必须唤醒学生内在的人生追求

美国中学语文教育一般包括三部教程:一部是《英语》,主要讲解语法知识;一部是《拼写》,注重单词的拼写训练;第三部是《文学》,介绍各种题材的美国文学读本。《美国语文——美国著名中学课文精选》就属于第三部教材,纵观整本《美国语文》,发现美国语文教材的编写具有鲜明的特点。

一、文学与历史相结合,注重培养民族精神

《美国语文》反映出美国中学语文教育不是纯粹的文学教育,而是进行“人”的教育。它将历史与文学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使学生认同美国的民族文化。

整部教材以美国历史为线索,按照“编年体”的形式编排,把文学置于国家发展进程这样庞大的历史文化背景之下,体现了文学参与时代变革、反映时代风貌的特点。它将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划分为六个部分,每个部分集中体现一个主题:第一部分,文明的交会(开始至1750);第二部分,国家的诞生(1750—1800);第三部分,国家的发展(1800—1870);第四部分,分裂、和解与扩展(1850—1914);第五部分,不满、觉醒与反抗(1914—1946);第六部分,繁荣与保护(1946至今)。每个部分的开头都有一个时代概述,重点介绍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本时代的文学概况。然后由本时代的5~6篇典型课文构成主体内容。

美国中学语文教材中所选取的课文都是在相对应的时代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文章,具有显著的时代特征。这些文章不是简单的历史文献资料,因为这些文章也有文学性,具有很强的文学代表意义。所选课文的文学形式多样,包括日志、神话、传记、格言、信件、小说等,诗歌、戏剧在美国的原版语文教材中也包括在内。这些课文以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反映美国社会方方面面的发展过程,时刻充斥着宏大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时代的风云变化,使学生既增强了文学素养,又增加了历史知识。这种以历史为线索的教材编写形式能让学生充分地理解课文。每篇文章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将文史结合起来,按历史时代来编排文章,并在文章前附上较详细的作者介绍、时代背景介绍,这样学生就能把文章放到当时作者所处的时代去体会,感同身受地深入文章,有自身的独特体会。

将文学与历史相结合,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使学生认同美国的民族文化。所选取的课文基本都是美国人所写,能代表美国的民族文化,如课文《富兰克林自传》和《独立宣言》都体现出美利坚民族追求自由的精神。可以看出,美国的语文教育培育的是“美国人”,弘扬的是民族精神、民族文化。

二、基础知识与拓展练习相结合,注重培养批判性思维

美国的语文教材中既有基础知识的学习,也有大量拓展思维的练习。在每篇课文前有文体介绍,在课文后有习题。与中国中学语文教材重视理解课文内容的习题有所不同,美国语文教材中的课后习题除了训练概括、理解、推断能力的基础题,还有进行思维拓展的评价型、综合应用型题目,注重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如《龟背上的土地》课后问题中有一个这样的评价题:“你认为一棵树能充分代表和平吗?解释理由。”这样的拓展练习能让学生多元思考,开启独特的思想。接着是综合应用题:“宪章列出了伊罗奎伊斯首领的品质。你认为现代领袖应该具有其中的哪些品质?解释原因。”这一题侧重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进行批判性思考。像这样没有标准答案的题目有很多,可见美国的语文教育很注重学生的个人独特感悟和思想,重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西方学者看来,“批判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动力和基础,开发人的批判思维就是在开发人的创新思维。”相对来讲,中国的中学语文教材中对批判思维重视不够。在教材中的习题设置部分,很少有可以多元思考的题目,对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信息提炼、理解能力非常重视,而很少关注学生的个性体验和批判思维。批判性思维的缺乏最终带来的是创新思维的缺乏。

三、阅读与写作相结合,注重语言的现实应用能力

美国的语文教材注重阅读与写作的结合,重视语言的现实应用能力。在每篇课文的后面既有训练阅读理解能力的习题,也有精心设置的写作训练题。其写作训练建立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以课文内容为基础。写作的形式多样,非常重视语言文字在现实社会中的应用能力。如在《美国语文》第二部分第一课《富兰克林自传》课后的写作训练就很有代表性。

在“写作”中有三个训练:1.为富兰克林的书写一条广告,登在费城的报纸上或出现在富兰克林的时代。2.考虑几个你想要有所改进的方面,然后考虑你能做什么以便在这些方面取得改进,把你的想法在一份书面计划中写清。3.将你从《自传》中所了解的内容与富兰克林作为一名政治家的事业进行比较。将你的发现写成一篇短论文。

在“项目”中还有两项综合性的语言训练,第一项要求学生制作一张集中体现富兰克林成就的海报,第二项要求学生为到费城旅游的游客制作一本旅游指南。在“微型写作课”的部分要求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选择一次重要的经历,写一篇关于这次经历的自传式叙述。

从这些写作训练中,我们不难发现美国的语文教育很重视语言的现实应用能力。其写作所训练的各种项目,如广告、计划、报告、海报等都是现实社会生活中运用得很广泛的语言形式。除了写作的形式,写作的内容也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如个人的改进计划和个人生活经历的自传式叙述。这些写作训练贴近现实生活,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学生写出真实的想法。同时,这些写作项目是学生今后进入社会可能会用到的,因此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四、变教材为学材,注重学习的过程

“语文教材是‘教本’,更是‘学本’,是学生学习语文最主要的凭借。”从《美国语文》可以看出美国的中学语文教材是一套为学生而编的“学材”,其对学习过程的重视程度极高,从每一课的编排上我们很容易看出这一点。在课文之前分别有阅读指导、背景知识、文学与生活以及文学聚集这四个部分。“阅读指导”介绍的是作者所处时代的历史背景。“文学与生活”是联系学生的自身经历来看待课文中的人和事,并指出课文所聚焦的专题。“文学聚焦”介绍的是课文的文体知识。课文之前的这些内容可以使学生在充分预习课文、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自学课文。在课文后面有问题指南和作品积累两部分。“问题指南”又包括几部分:文学和生活、阅读理解、思考以及文学聚焦。“作品积累”包括点子库和微型写作课。

让我们拿微型写作课来举例说明。每篇课文后面都有微型写作课,其内容包括几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语言的口头表述练习,为后面的写作作准备。第二部分是具体写作技巧的指导,每课指导的重点有所不同,如《第一次美洲航海日志》课后的写作技巧重点是生动细致的说明。《龟背上的土地》的写作技巧重点是有效的重复。在“写作技巧重点”后面是第三步部分——课文中的范例,将课文具体内容呈现出来,展示该写作技巧在课文中的具体运用,并指出其产生的效果。第四部分是构思,要求学生展开想象,将所要写的内容列出提纲和元素。第五部分是写稿,要求学生运用写作技巧写出草稿。第六部分是修改,要求学生完善技巧的运用,修改作文。

可以看出,美国语文教材中所编的“微型写作课”完整详细地呈现了写作的全过程。从口头表述到技巧指导再到构思、写稿、修改,这是一套程序,它使学生明确写一篇文章应该分哪些步骤并清楚每一步的具体做法,这样学生即使没有老师指导,也能自己学习写作。教材不再是老师的教材,而成为了学生的教材。 美国语文教材对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视值得中国学习。中国的中学语文教材课前缺少作者和背景介绍,学生离开老师很难自学。中国教材的课后习题只有简单的几个问题,而缺少策略指导。教师在讲解习题时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往往忽略了学习的过程。尤其是作文课,中国的语文教材基本上忽视了方法、程序上的指导,使得学生的作文训练往往缺少系统性、指导性、规范性。学生对作文感到恐惧,不知如何动笔,从而缺少了写作兴趣。美国语文教材中对作文课的编写安排值得中国教材参考。

综上所述,美国的中学语文教材是一部以学生为本的开放性教材,它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它将文学与历史相结合,将基础与拓展相结合,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将文学与生活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使学生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它遵循学习的规律,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尤其重视培养学生解决社会生活问题的实践能力,相信这些对我国的中学语文教材编写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篇5:唤醒内在的智慧读后感

刚开始看到目录和作者简介时,心里有一点抵触,因为对身心灵还没有概念;尤其是看到王季庆老师的推荐序——《智慧的明灯》,更有一种不知内里的无所适从感;但是因为张德芬老师亲笔推荐,又不忍释手。

带着疑惑开始进入正文,小说的模式很自然,文笔也很朴实,慢慢的被吸引了。然而,真正触及心灵的是作者在全书中娓娓道来的十二个法则,每一个法则都以故事的形式串连,行云流水中不乏真知灼见,沁人心脾,丝毫觉察不到光阴流转。

其中的选择、现在、慈悲、信心、诚实、合一法则让人难以忘怀。

米尔曼先生这样描述选择法则:“你不需做任何事,只要认知到——每一个行动或不行动,都有其影响和结果,而你愿意接受这些结果,这个意愿便给了你力量和自由去选择你是谁、你在哪里、你要做什么。”一切选择都掌握在我们手中,只要你愿意。

而讲到现在法则时,他用一只猫详细阐述道:“不论什么时候,你的问题和烦恼都和过去或未来有关;你等于是在现在这一刻延续了你的问题,你给了它们注意力和能量,让它们在你脑里居住。”其实我们需要做的只是像一只猫那样——永远专注于现在,当下这个时刻。

在慈悲这一章,米尔曼先生用简单的故事彻底触动了我的心灵:“就如你能从白鹭学习习近平衡,向猫学习现在法则,你也可以跟地球学习慈悲法则。我们人类蹂躏、践踏她的皮肤,我们砍伐、燃烧她的树林,我们剥削她丰富的宝藏,只顾自己的利益,却从未想过要得到她的同意或向她表达感谢。”“如果地球能原谅你的错误,你为什么不能宽恕自己,并给予他人同样的悲悯?”宽恕不仅是对自己,对别人更要宽容。

听过很多关于信心的说法,但是看到这本书时,突然发现原来自然界最美的信心是这样的不可思议:“在自然界中,花是最细致与柔弱的生命形态之一。一朵花的生命是短暂而脆弱的。一个大意的脚步、一个干燥的冬天、一次倾盆大雨,都对盛开的花朵有决定性的生死影响。然而,每天早上,它依然美丽的绽放。”一朵花尚且如此,那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失去自己的信心呢?

而在诚实法则里,作者引导我们对自己诚实:“直到我们能接受真正的自己,而不是我们所希望或伪装的假象,我们才算真正地对自我诚实。”这句话一直回想在脑海,我对自己诚实了吗?

在最后一章里,米尔曼先生讲述了人类最神秘也是最为终极的合一法则:“当你透过一体的眼睛去看朋友、敌人、所爱的人和陌生人,所有的为难、困境和冲突都化解了,所有的伤口都治愈了,所有的矛盾都因这基本的真理而解开。”看到这里,眼前呈现的是萨顶顶那首《万物生》的画面,是呀,万物皆为一体,如同中国的太极,天地乾坤,本来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只有真正意识到这点,所有的一切才能化解。

自从第一次看完,每当有困惑时,总还记着拿起来翻看一下,总会让自己找回平和。在此分享给每一位有缘认识的朋友,希望能给你带来一丝慰藉和温暖。

唤醒内在的智慧读后感2

以下是书中摘录的一些片段:

除非你体认到你有说“不”的力量,否则你不可能真正的说“好”。

当下教导为我们,你今天所做的非常重要,因为你是在用生命的一天交换。

你选择看的方向,决定了你所看到的事物,而你所选择往哪个方向看,决定于你希望看到什么。举例来说,如果你相信“不能信任人”,就会透过这片希望的滤镜观看这个世界,然后发现许多支持这个想法的证据。你的信念影响你的选择、你走的方向,甚至你遇到的朋友、对手和命运。

我们人类,就像核桃壳:如果硬是要再不对的时间打开,几乎是不可能的,但一旦成熟,你只要在正确的地方轻轻一拍,很容易就敲开了。

臣服是谦逊的行为,是认知到生命的神秘与深不可测。

我们以独立,有着各自不同命运的个体身份,出现在地球上。但就象每一颗分离的雨水都是海洋的一部分,我们每一个人也是意识海洋——神的身体的一部分。在我们同属一个家族的最高真理中,找到爱和内在的宁静。

当你开始透过一体的眼睛去看朋友、敌人、所爱的人和陌生人,所有的为难、困境和冲突都化解了,所有的伤口都愈合了,所有的矛盾都因为这基本的真理而解开。

当我们听到或读到一些话时,由于我们还不具备一定的修行,往往对那些话毫不在意,甚至觉得那些话都是无稽之谈,可笑透顶,因而那些话在当时根本不能触动我们,以至丝毫不能给我们任何启示。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当你经历了许多,思考过许多,再次听到或读到那些话时,你会象平地起惊雷一样,为之一振,如同在你心灵的深处,射进一道美丽的阳光,驱散那多年的乌云,为你打开一个崭新的世界。

正如书中提到的那个核桃壳一样,当我们的思想尚未成熟的时候,被青涩的皮包裹着,如果硬要砸开,里面其实什么也没有,而且会溅一身污渍,而被砸的核桃也很痛苦。瓜熟蒂落,你甚至不需要轻轻一拍,就可以享受美味的果实。

有些话,你可以和别人说,但不能指望别人懂。动静有时,万物合一。

唤醒内在的智慧读后感3

一个月,完成了<唤醒内在的智慧> 这本书,很喜欢读书会的形式,不仅因为有美食,重要的是可以吸收到不一样的角度对这本书的理解。每个人观察事物的角度是不一样的,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人,但我们的意识又是一个整体。所以越来越喜欢团体的活动。或许是因为现在的职业,没有了特定的组织,所以更需要参加不同的社团。

很欢喜,因为读书会,认识了一群很开朗的主妇们。还因为书友,又认识了跳排舞蹈的太太们。我的业余生活也丰富了起来,不然没课只能呆在家里看书,因为我的老朋友们都在上班。

回到《唤醒内在的智慧》这本书,让我最深的感受是,要学会拥抱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还有就是要有耐性的智慧,懂得什么时候该安静,什么时候需要爆发。一切要顺其自然,顺势而为,也明白了老子的无为而为。

又一本身心灵的书,联系起最近同修的大方等如来藏经,意义都是一样的。人生来都是智慧善良的,只不过因为社会的浸染,我们纯净的心灵被深深宝裹起来。每个人都有一颗慈悲心,只是像宝藏一样,深深埋在土里,需要我们不断挖掘开发。经书也好,佛法也好,身心灵的书籍也好,都是帮助我们开发自己潜能的一把钥匙。

如果没有接触过身心灵的朋友,很建议看这本书。

唤醒内在的智慧读后感4

昨日午后在江边散步,注视着水中轻轻摆动的水草,觉得心绪也平静下来了,突然想到书中的平衡法则,能像水草这样与环境轻轻相和,不就是平衡吗?让自己融入环境,开放轻松的态度进入各种人群圈子,接受这个不完美和自己不一样的世界,欣赏这个世界中种种,让自己的言行适切合宜,透过内在的平衡,找到内心的清明和宁静。(平衡法则)

以前我在不熟悉的环境会不自觉紧张,现在知道是我不平衡的表现,现在的我不会这样拘谨了,也不去揣测别人的想法,我认为既然我进入这个环境,我也是其中的一个当事人,这个环境的气氛和能量场会因为我的加入而有所变动,轻松快乐还是抗拒紧张决定权都在于我,永远记得我在任何时候都有选择的力量,我有不忍受的自由,正是这样的想法让我不再对即将来临的事情产生担忧。我现在能热情的参与其中,不去想未发生的任何可能带来焦虑的事情。作为当事人,我在其中的一份责任感告诉我,这段时间如果不愉快,我是要负责的。所以我只能坚定的相信现在就是好时光,此时此刻我在这里是有原因的,没发现的话就放大我的好奇心,或者静下心来去听,真像爱丽丝进入兔子洞一样觉得是乐趣。首先是使自己融入环境,有景融境,有人融情,其次是要把自己的正面能量传出去,因为我信任在我的心智无法触及之处,神依着更高的意念行事,这种感知到的慈爱和神秘智慧,让我有这样的信心去相信好的在后面。

唤醒内在的智慧读后感5

《唤醒内在的智慧》我记的我看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的时候,就看过这本书的推荐,应该是张德芬推荐的吧。买了好久的书,翻开的时候似乎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整体架构和叙事方式,当真是和《遇见未知的自己》有太多的.相似之处。

这本书总的感觉,在阅读的时候会有很强的认同,很多东西的表达,虽说是似曾相识,但是,还是能引起强烈的认同感的。比如:

对于值得追求的目标,我们必须付出努力,愿意为它冒险牺牲。面对困难时,你必须在恐惧和疑虑中坚持;你必须靠向你的内在资源,变成比以往更坚强的人。每个新挑战都代表一个开始和启蒙;你会遇到令人沮丧、丧失意志的情况但你会克服种种困难、挫折和令人满门的事物,然后发现自己的潜力与本质。—P037

不要只是一再斟酌、犹豫或怀疑自己的想法;不要质疑你的方向,也不要依赖他人告诉你什么该做或不该做。去追随那些吸引你、激励你、启发你的方向——朝那些触及心灵的事物。问你自己,什么样的目标值得你在时间的过程中承诺、付出努力和牺牲。—P038

世上能肯定的事的确没几件。但是,人们真的很少失败——他们只是停止了尝试。—P040

享受你生命中的每个季节。耐心地准备土壤、播种,然后耕耘,辛劳的付出会有丰收的成果。接受好运与不幸、顺境与困厄,就如接受季节的转换般自然。享受冬天冰雪的美丽和夏日的燠热,因为很快地,每个季节,每一天,每一刻都将成为历史,而一摸一样的时刻不会再有。因此,与其在冬天的凛冽冷风中渴望夏天的温暖,或者在闷热的酷暑期盼凉爽的微风,何不尽情拥抱每个季节的礼物?让自己与实践的转换和循环一致,驾驭变化如同船舶乘浪而行。—P107

励志的东西有很多,但是我第一次看到这样一句:人们真的很少失败——只是他们停止了尝试。这好像老祖宗的那个“浅尝辄止”我们努力过,面对失败,会轻易放弃。然后心安理得的告诉自己,我努力,还是失败了,那么,就这样吧。我们总会这样的规劝自己,这样的放过自己。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前不久看了一篇文章,主旨是说:当你说尽力了的时候,问问你的心,你真的尽力了吗?事实上:很多时候,尽力,是我们原谅自己的托词。

《唤醒内在的智慧》梳理了12条行为法则分别是:寻找中庸之道【平衡法则】、取回我们的力量【选择法则】、按部就班【过程法则】、活在当下【现在法则】、唤醒悲悯【慈悲法则】、信任你的心【信心法则】、扩展我们的实相【期望法则】、活出真实的自我【诚实法则】、实践生命【行动法则】、随自然之歌起舞【循环法则】、拥抱更高的神圣意志【臣服法则】、记得我们与万物的联系【合一法则】。仔细读来,都是简单而浅显的道理,然而也是这样的简单和浅显的道理,是生活中常常被我们忽略的真谛。

我们都活在这个圆融的世界里,每天都在各种生活角色之中平衡着:工作、生活,在各种各样的我们喜欢的不喜欢的却都是我们必须扮演的角色里,我们我们演绎这生活,平衡着各种角色,也平衡着内心的自己和社会化的自我。我们选择,然后践行我们的选择,不可能没有遗憾和后悔,但是,我们必须带着遗憾和后悔继续前行,事实上没有哪一种选择是标准答案,我们只是在众多的选择中,找到一个我们相对更容易接受和认可的路,然后走下去,就想书中提到的:

我们无法控制所有的境遇;但是,我们可以选择面临事物时的反应。重新取回选择的力量,我们便找到了生存在世上的勇气。—P021

选择之后,就是按部就班的去完成,一步一步的走向我们的目标,不去看太远的东西,不去担忧过去,亦不忐忑未来,我们,只要做好每一个现在,享受每一个当下,满怀慈悯之心,爱他人,爱自己,用我们的信心和期待,诚实的践行我们的生命,我们应该能够看到物质自身的规律,不疾不徐的静观更替,遵循着最本源的规则,臣服于这个世界,我们要将自己与世界合一。

仔细想想,这本《唤醒内在的智慧》以及当下西方的这些心理研究,其实在几千年之前的孔孟之道中就有所体现,最古老的修身养性的书籍,应该是我们的《庄子》,最古老的励志启蒙书籍,应该是我们的《论语》每当这个时候,我都真心为叹服与我们的华夏文化,真心的,为祖国骄傲。

很多时候,读通了华夏文化,便能读透整个世界。

依然,感谢这次阅读,每次一读书,都有收获,我喜欢,这样的感觉。

【唤醒内在的智慧读后感】相关文章:

1.内在的从容读后感3篇

2.内在的从容读后感

3.《唤醒护理》读后感

4.唤醒护理读后感

5.《唤醒护理》的读后感

6.《教育即唤醒》读后感

7.《至圣的智慧》读后感

8.内在的近义词

篇6:唤醒学生潜能 造就幸福人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按照“各尽其能”的原则而进行教育工作,能为提高学生集体的水平创造有利的条件。由于实施这一原则,可以使“差生”不失去自信心,使他们逐步地发展起一些智力技巧,而到了一定的阶段上,他们就能在哪怕一门学科上取得好成绩。这就需要班主任有唤醒学生潜能的能力。

每一个学生都是有潜能的,只不过很多时候我们并不了解他的潜能,为此,作为班主任,充分认识和挖掘学生的潜能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我们应该从学生存在的问题入手去寻找转化学生的突破口,这需要班主任有更多的爱心和耐心。

苏霍姆林斯基有这样一条信念:“没有任何才能的人是没有的”。每一个学生的身上都潜藏着极大的潜能,只要我们工作得法,学生的潜能就一定能得到激发,从而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发展,从而成为一个有才能的人。为此,班主任要有唤醒学生潜能的意识、眼光、能力,尤其针对所谓的“后进生”,他们的“闪光点”。

苏霍姆林斯基说:“正像医生细心地研究病人的肌体,找出疾病的根源,以便着手进行治疗一样,教师也应当深思熟虑、仔细耐心地研究儿童的智力发展、感情发展和道德发展的情况,找出儿童在学习上感到困难的原因,采取一些能够照顾个人特点和个别困难的教育措施。”班主任唤醒“差生”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了解“差生”的过程,只有了解“差生”,才有可能转化“差生”。

班主任要想唤醒学生的潜能,就要对“差生”有“足够的耐心”来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这个发现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曲折的过程,因为,很多“差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不一定会被班主任发现。

让“差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寻找“成功感”找回“自尊心”是转化“差生”关键。“但愿你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同时要有耐心,那可以称之为豁然开朗的时刻必定能够到来。”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对班主任的忠告,也为班主任唤醒学生的潜能指明了方向。

读完本书,感触最深的还有以下几点: 第一,热爱学生。

第二,发掘学生身上潜在的闪光点。第三,人道教育、生命教育与和谐教育。

第四,只有成功转变“差生”,才能真正“面向全体学生”。

篇7:追求教育理想,成就幸福人生

一、追求教育理想,做一个快乐幸福的语文教师

中学语文教师最需要的是什么?有人认为熟悉新课程理念,以至于能把它背诵下来。也有的人认为要提高解读文本的能力,把阅读课上好。其实这两种要求都不错,都是优秀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观念和能力。但是我认为还不是最重要的东西。中学语文教师最需要的是追求崇高的教育理想,并为之而不懈努力。

关于追求理想的重要性,中外名人都有论述。比如: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有一个小故事是这样的:

有人曾问三个砌砖的工人:“你们在干什么?”第一个人说在“砌砖”,第二个人说在“赚钱”,而第三个工人在边唱着歌边回答“建造世界上最美的房子”。数年以后,结果,前两个人终生都是普普通通的砌砖工人,第三个工人成了有名的建筑师,设计了不少杰作。

三个人在做同样一件事,但是第三个工人把它当做一件最有意义的事来做,就做出了成就,享受了幸福。

1、语文教师要追求怎样的教育理想?

尤其在小学和初中阶段,一个成功的语文教师对于学生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一个语文教师,仅仅教好几篇课文,做对几套试卷,仅仅批阅、讲评几篇作文,那都是远远不够的。

一个成功的语文教师,首先他自己就要是一个热爱着语文的人,是一个对语文教学有着浓厚兴趣的人,是一个和学生在共同学习中不断成长、享受着快乐的人,也是一个不断奋进勇于进取的人。

著名语文教育理论大师、语感派创立者王尚文教授有一篇文章是我最喜欢的教学论文,题目是《教师教给学生的只有自我》,此文中说:

成功的教师之成功的教学,教师和他所教的学科总是水乳交融而为一体的,仿佛他就是他所教的学科,学科成了他的一部分,他所教的不是他所懂的,而是他所有的;不是外在于他的,而是内在于他的,是他自己心里流出来的,就是他自己。他不可能完全客观地对待它,因为它是他生命的一部分,是他生活内容的一部分,渗透着他的感情,活跃着他的灵魂。语文教师本身应该就是汉语,应该就是文学。对于汉语和文学,他不仅有透彻的理解,更有深刻的感情。

他在汉语、文学方面确实有相当的造诣;而且他使一般的汉语学家、文学家自叹不如的是他有把少年儿童领进汉语、文学大门的热情和本领。他从事的是传承人类文明的伟大工作,在汉语学家、文学家面前他没有丝毫理由因自己是语文教师而自卑,恰恰相反,他会因此深感自豪。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

我们以为,一个成功的语文教师,还要把他全部的精力和热情投入到培养学生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中去,要把学生培养成终身热爱语文的人。

2、认清自己的社会角色,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进入快乐教学状态。

教师是干部身份,是小知识分子,也是劳动者阶层,比起大学教师,研究人员,中小学教师的队伍更加庞大,劳动量更大,但是待遇也稍低些。最近十多年,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在不断提高,这是不争的事实。

但是,尽管如此,目前的待遇还没有达到理想的高度。中小学教师生活在整个社会的中层偏上位置。

如果和有权力的领导比,中小学教师无权无势。如果和经商者相比,中小学教师是穷人。如果和一般公务员相比,中小学教师更辛苦更清贫。我们没有出差旅游的机会,我们没有公款吃喝的机会,我们也没有收受贿赂的机会,我们更没有帮人找工作被人感激的机会。如果我们经常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比长处的话,心态可能会不好,闷闷不乐的。

其实不应该这样比,我们应该调整心态。任何人都无法这样比,任何行业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短板。

比如有权利的领导,如果他要羡慕有钱人,和商人搞权钱交易,他就成了贪污受贿分子,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而有钱的经商者,他们的辛苦,他们的挖空心思,他们的商场风险我们看不到。他们如果羡慕有权力的人,他们可能会行贿,或者花钱买官职。他们有了钱,但是不一定获得了等值的幸福,很多时候钱在他们那里就只是一串串数字。今天他们腰缠百万千万,也可能一觉醒来,他们就会身无分文。公务员很悠闲自在,但是,每天要看着领导的眼色过日子,他们有“案牍之劳形”,整天在为各种材料而忙碌,他们心里是空虚的,他们缺少成就感。我曾遇到不少公务员,他们羡慕我们中小学教师每年有寒暑假几个月可以自由。

每个人都会经历一些不公平和挫折,这是人生道路上不可避免的,要把它当做一笔磨练自己的财富,冷静地解决它。

不要牢骚满腹,不要怨天尤人,也不要患得患失,不要忧心忡忡,不要为工资低发牢骚,不要为买不起房子而叹息,也不要为养不起小三而委屈。要学会知足常乐,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才能进入最佳的状态。

有些网友评论我是“最纯净的语文教师”,我觉得是有道理的。我说不纯净没办法,我只会干这么点事,不会当官,也没有发财的运气,还养不起小三,甚至连个电动车也没有,每天骑着一辆除了铃铛不响哪儿都响的破自行车,还乐颠颠的,看着同事们一辆辆的崭新的小轿车也不愿眼馋。没有人请咱吃饭,回家自己下面条去,倒也吃得很愉快。因为一顿饭不耽误多少时间啊。

做一个单纯的人,其实也是挺幸福的。青年歌手王筝演唱的《越单纯越幸福》一曲,唱出了在单纯中享受到的幸福:越单纯 越幸福 心像开满花的树,努力的 深爱过 就不苦,越单纯 越幸福 心像开满花的树。大雨中 期待着有彩虹。

有的老师可能会反问我,我们每天这样辛苦地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我们有什么幸福可言?

我们有什么幸福可言的?很多老师却不知道,我们其实每天正生活在幸福之中呢!

教师的任务是什么?是促进学生健康而快乐地成长。我们工作的对象是学生,是一群正在成长中的孩子,我们每天生活在天真纯洁的积极进取的学生们中间,滚滚的红尘喧嚣远去了,生活中诸多的烦恼远去了,每天早晨,学生们一声声“老师好”的问好声,就是对我们的安慰。我记得有一个教育家说过,做教师最大的幸福,就是看到孩子们纯真的笑脸。

再者,在教育教学中,我们付出了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学生在道德修养和学科成绩方面有了较大提高,我们又获得了成就感。一届届、一个个学生健康而又快乐地成长起来。

从教三十年,我们桃李满天下,这不也是一种幸福吗?

教师工作也如此,与其烦恼、痛苦,不如试着享受。朱永新教授说:“一个教师的价值,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的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有一些人教一年书,然后重复五年、十年乃至一辈子;有些人实实在在地教五年。一个实实在在教五年的人,与一个教了一年却重复了一辈子的人,他们的成就是不一样的。”

在生活中,教师,尤其是中小学教师,就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普通劳动者。也正因此,我们在生活中往往不可避免地有诸多烦恼和挫折,有诸多的不顺心和不愉快。

也许你昨晚为了备好一节课熬了半宿导致随眠不足,也许你为了把课件做得更精彩而煞费了苦心还感到疲劳,也许你昨天还在为家务事和妻子吵了一架,也许为了买房子的首付你不知该向哪位亲友借钱而忧心忡忡,也许昨晚你的儿子因为不认真完成作业惹你生了气,也许前几天惊闻你的一位亲人身患重病,你曾忧心如焚如今仍难释忧虑,也许你前几天还为对一个学生教育方式的不一致和你的同事发生了争执,也许你最近有一个教学难题还未解决,也许班里还有几个违纪的学生让你半夜失眠,也许你所致力的教学课题正处在山重水复的境地……此时的你,可能并未能享受整夜的酣眠而精力充沛,思维敏捷,而可能是睡眠不足,眼里充血。

但是,清晨来到学校,校园里匆忙的脚步声,声声清纯的“老师好!”的问候声,一个个活泼跃动的身影,一张张天真纯洁的笑脸,一阵阵朗朗的读书声,教室门前花坛里散发阵阵的芳香……这些新的一天新的开始充满生机景象激活了你,感染了你,刷新了你。此时的你,心中的烦恼、忧虑、失眠、困倦……全部烟消云散了。你精神抖擞,胡须、头发整理一新,衣装整洁。你在心里对自己说:我又开始了一天的全新的教学生活了,我要刷新自己,多次地刷新自己——我要全身心地、精力旺盛、感情充沛地、积极乐观地投入到新的一天的教育教学中去,让这一切的烦恼和忧虑都烟消云散了吧!

站在讲台上,我们心中充溢着一种特有的幸福感和快乐感。站在那里,我们仿佛是一位站立在出海远航的巨轮上的船长,带领着孩子们走向浩瀚无际而又魅力无穷的语文海洋。有一种特别的自豪感和庄严的使命感。

这里有激情,有快乐,有趣味,有美的享受,也有痛苦的思索,在痛苦之后快乐着。在这里我们不断地发现着、探索着语文之美,我们快乐又幸福地成长着。

3、乐观而智慧地看待语文教师的清苦。

前几年,语文教学界有一位名师也仿照此句式说了一句切合现实也令人信服的话:在当今教坛,做语文教师难,做中学语文教师更难,做一名优的中学语文教师则是难上加难。

众所周知,当今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吹遍了中小学各学科教学的课堂。很多语文教师被新课程理念支使得一头雾水,以至于越来越迷惘:只读不写的课不是好课,只写不读的课也不是好课,不使用多媒体课件的课不是好课,只学课内不拓展延伸的课也不是好课,而不开展小组讨论、不配音乐伴奏、未有表演等形式的课也被评为不是好课……林林总总,评价标准出奇的多,让很多语文教师常常感到无所适从,进退两难。更为让语文教师们难以承受的是,无论是一般家长还是社会上的一般人士,乃至别的学科的同仁教师们,谁都可以对语文教师指手画脚。

至于语文教师的作业量大,——课堂作业,基础训练,日记,课外阅读,大作文等;批改繁琐,难度大;备课也是繁琐难度大,这些只有中学语文教师所承受的远高于其他学科的重压,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从最世俗最浅显的角度来看语文这门学科,它虽然在中小学的三大主干学科中一直排行老大——不是吗,一说到它们就是语数外,语数外——仿佛它真的成了三科中的老大似的。可实际上呢,真正重视它的人(学生、学生家长、社会各界人士)又有多少呢?君不见现在各类中小学生辅导班里,绝大多数在补英语,一部分在补数学,少数在补物理和化学,补语文的几乎绝迹。语文沦为三大主干学科的龙尾。也难怪啊!谁让咱们语文学科提分那么慢呢?没有显著的提分,哪个家长还愿意为之投资呢?其他学科老师可以大把赚着钞票,而我们语文老师却只有喝西北风。不是吗?没有学生家长愿意为此而投资啊!

其实我们完全可以换一个角度看这个问题。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三令五申,现任教师不准参与有偿补课,有些比较吃香的学科老师可以利用晚上或者节假日去赚些额外收入,但是要想一想,即使他们那偷偷摸摸的行为暂时没有败露,他们也是在惴惴不安中度过的,有一种不敢见光日的胆怯心理吧,有时晚上会做噩梦吧,因为担心随时会被查出来,随时有可能受到处理,所以他们说话做事都要谨小慎微。如果长期这样做,肯定能赚上一笔钱。可是健康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如果长期处于紧张恐惧之中,易于引发各种疾病的。所以如果从长时间来看,还是活得清贫而坦然些更好,每天睡的轻松,都做一个好梦。

再者,语文教师有一个别的学科不能比的强项,那就是阅读和写作,在别的学科老师补课赚钱的时候,语文老师也可以学着陶渊明“常著文章自娱,以乐其志。”虽然没有物质的收入,但是在精神上,也是富足的。

——其实也可以有物质的收入的,据了解濉溪县城关中心校的丁玉宝老师就经常收到各地寄来的汇款单,他写作的散文作品经常见诸报端,这不也是精神和物质双丰收吗?

4、引领学生一起阅读和写作,在阅读和写作中享受快乐和幸福。

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教学生们读书和写作,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识。那么,语文教师自己也要读书和写作,这也是毋庸置疑的吧。

语文教师第一要读书,读什么书?至少两类,一类是关于教育教学研究类的书刊杂志,包括教学专业期刊,如《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建设》《中学语文教学》等;一类是学生课外阅读的书。

教师的读书、备课,要养成素读的习惯,读出自己独立的见解和独特的感受,把自己的阅读感悟和学生一起交流,能够起到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作用。

语文教师第二要写作,特别注意要原生态写作,不要什么东西都在网上下载,那样会使自己大脑生锈的。

可以写一些教育随笔、教学论文,也可以写些文学作品。要通过教师自己的写作,引领学生爱上写作,给学生做一些写作的示范。

①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使他们养成写作的习惯。我经常在七年级时和学生们交流随笔的写作,不仅用学生的随笔,也用我自己的随笔交流。

②指导学生提高写作水平。《我看街头下跪者》——《紫藤萝瀑布》——用一个突兀的开头激发阅读者的兴趣。《睁开眼睛看世界了》——指导写作《我和——》写自己熟悉的一种动物。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与学生们的阅读交流和写作交流中,可以感受到引领着学生们在发现语文之美中快乐着的真趣味,可以获得了与学生与作者们思想和情感碰撞的幸福。

5、广交文友,全身心投入到语文教学中去,享受教学教研的乐趣。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这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

要做到这样,就需要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而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才能享受到教育教学教研的乐趣。一边教着书,一边做着生意,炒股票,搞投资,常喝酒打麻将,都是不可能体会到教学的乐趣的。

无论做什么事情,一个人的态度非常重要。激情投入地工作,与麻木呆滞地工作,完全不同。爱默生说:“一个朝着自己目标永远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给他让路。”

①淮北地区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沃土,从小学到初中乃至高中都有很好的研讨环境和氛围,要学会广交文友,多向方家学习。

孔子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要积极主动地广泛地向同一教研组的其他老师学习,以人之长补己之短。也可以向外地的名师网友学习,向本地的名师专家学习。

孔子还说过: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无友不如己者。

要想尽快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最好的捷径是向超过自己的专家和名师学习。古人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就是此意。

淮北市名师:张敬邻主任、朱维东老师、刘胜武主任、常彦龙主任、任强教授、董奇峰教授、李宗玲老师,丁艳艳老师,董秀娟老师、……

不仅要多听名师的课,还可以多和他们做单个的研讨交流,从每一位名师身上获得他们专业的精髓。

故余虽愚,卒或有所闻。

②多向全国名师学习。余映潮、王君、董一菲、窦桂梅、孙双金等中华语文网的教师博客。

二、在教研中丰富自己,充实自己,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教学与教研:

教研来自于教学,它要服从于教学的需要,要为教学服务,能用教研的成果来指导我们的教学。教研和教学密不可分,它不能脱离教学。

教学论文是教学活动的副产品,它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附带生成的,它不是教学的目标,不是为了写论文而写论文的。教研的灵感、问题、课题都来自于教学,是在教师钻研教材、设计教学和实施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时候形成的。

这些论文都是为了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而写作的。

论文《作文文体教学永不过时》发表于2006年第9期《中学语文教学》杂志上。论文《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设计》发表于2007年第8期《中学语文教学》杂志上。论文《结构分析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妙用》发表于2008年第7、8期合刊《中学语文》杂志上。

论文《把鲁迅先生请下神坛——探求中小学生“怕读周树人”的对策》发表于2008年第10期《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杂志上。

论文《致力上好朴实高效的家常课》发表于2010年第3期《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杂志上。论文《初中古典诗词教学设计的策略》发表于2011年第1期《语文建设》杂志上。

关注近几年来阅读文本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并且尝试着将这些成果巧妙地引入和化用到阅读教学中去,取得了一些出人意料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汪曾祺的散文《端午的鸭蛋》时,在梳理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后,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故乡独到的深沉的感情,我就对学生说,有两位老师在读这篇散文的时候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写成了一篇小文章叫作《情到深处不讲理》,你能从文中读出来这样的“情到深处不讲理”的句子或段落吗?结果学生们兴味盎然地从文中找出了这样的语句。让学生明白“不讲理”是因为“情到深处”,“不讲理”是“情到深处”带来的结果。“因为这样的语言形式更能表达作者对家乡咸鸭蛋的痴情,更能够表现出作者对儿时生活的无限怀想,更能够表现出他对故乡的由衷热爱。”

2、读书与写作:

3、专题研究:从教二十七年来,一直耕耘于中学语文教坛。在古典诗词教学、课外阅读指导、作文点评升格指导、文言文阅读教学、《论语》教学指导等方面有自己独特的探索,形成了自己“活泼灵动”又“扎实高效”的教学风格。

4、开发语文教学资源:和中学生一起读论语,全能语文,李白佳作,……

三、看看窗外的世界——

新教育: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最近两年来,我交了小学语文教师的网友,和他们在网上有一些交流,了解一些新实验教育的情况,为之而感奋,从一大批小学教师身上获得激励和鼓舞。

目前为止,全国参与新教育实验的学校达到几千所,参与实验的小学老师达到近十万人。

小学教师在职称上比初中低了一级,大多是小教高级,很少有人能评到中教高级,月工资就比初中少了几百块。而他们的教学负担并不比初中教师轻松,只要是语文教师必须担任正班主任。但是他们这个群体能有这么高的追求,能愿意为了“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而投入自己全部的精力和智慧,实在让我们感动和敬佩。同时也激励了我们,我们初中教师又何尝不能追求这种幸福的教育生活呢?

两年前,我和这个实验教师队伍中的一位四川省女教师在QQ上聊天时了解到,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不仅和学生们一起写作教育随笔,而且参加网上师范学校的学习。

他们学习的内容大致有

1、新教育综合课程

2、第56号教室的奇迹

3、苏菲的世界

4、中国哲学简史

5、电影课程专业必修--

1、构筑理想课堂(研课)

2、唐宋词十七讲

3、古老的回声。《第56号教室的奇迹》,雷夫·艾思奎斯著 参考书目:

1.《孩子们,你们好》,阿莫纳什维利著 2.《优秀是教出来的》,隆·克拉克著 3.《成功无捷径》,雷夫·艾思奎斯著 教材三:《苏菲的世界》,乔斯坦·贾德著 教材四:《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著 参考书目:

1.《中国思想通俗讲话》,钱穆著 教材五:《儿童的人格教育》,阿德勒著

教材六:《教育人类学》,博尔诺夫著,华东师大出版社 教材七:《西方教育心理学史》,高觉敷、叶浩生著 教材一:《唐宋词十七讲》,叶嘉莹著 参考书目:

1. 《汉魏六朝诗讲录》,叶嘉莹著

2. 《汉字的魔方――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学札记》,葛兆光著 3. 《名作细读》,孙绍振著 教材二:《古老的回声》,王富仁著 参考书目:

1.《唐诗杂论》,闻一多著 2.《唐诗综论》,林庚著

3.《李白传》,李长之著(或李长之著《道教诗人李白及其痛苦》)4.《苏东坡传》,林语堂著 5.《陶渊明传》,李长之著

教材三:《人间词话汇编汇评》,王国维著,周锡山编校,北岳文艺出版社 参考书目:

1.《诗词例话》,周振甫著

教材四:构筑理想课堂(汇编本,新教育研究中心自编教材,提供电子版)教材五:中国文论(汇编本,新教育研究中心自编教材,提供电子版)参考书目:

1.《文学性讲演录》,孙绍振著

2.《金圣叹评点水浒传》,施耐庵著,金圣叹评点

看看这些书目,我们初中教师是否感到惭愧?

最近几年研读了新教育研究中心骨干教师干国祥的部分课例,以及其《生命中最好的语文课》,有一些收获。

新教育实验,由朱永新教授发起的一个民间教育改革行动,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一个以教师发展为起点,以六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近几年来,新教育实验因其强调教育者自身的行动反思,以及新教育共同体对社会公益的关注而倍受瞩目,形成国内著名的教育NGO。

在当下环境下,“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仍然只是一个值得追求的理想境界,一个必要的乌托邦。而重申教育理想,重建理想教育,恰恰是新教育共同体成员——一群教育理想主义者的追求。在现阶段,这一追求主要体现在新教育人力图实现的“四个改变”上: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改变教育科研的范式。而实现这四个改变的方法与途径,是新教育实验倡导的“六大行动”。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是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而称之为“六大行动”的“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培养卓越口才”、“聆听窗外声音”、“建设数码社区”、“构筑理想课堂”,则是新教育实验的基本方法。

实验开展的这几年来,取得最大成果的一是营造书香校园,二是师生共写随笔。新教育实验提倡师生共写随笔,最终目的不是为了发表与出版,但这几年来实验老师发表与出版的大量的文章和书籍,却不能不说体现了这些实验老师在理论上的成长,不能不认为是新教育实验重要的甚至是丰硕的成果。在教育在线论坛与博客,有数千教师在坚持着写教育随笔,开辟个人成长专帖。用笔记录自己的教育生涯,已经成为新教育实验的一道独特风景。生活方式

“晨诵、午读、暮省”是新教育实验倡导的一种回归朴素的生活方式。

在物质文明的飞速发展中,童年却充满了危机:电视文化、网络游戏、应试教育等童年的杀手,潜伏在这个世界的每个角落,随时准备着吞噬孩子们的闲暇、良知和身心健康。电视和网络让我们不得不眼睁睁地看着儿童的天真、好奇渐渐退化,然后扭曲成为伪成人的可悲面目;应试教育剥夺了儿童的闲暇、游戏、个性,让他们过早地学会争斗、计算、幸灾乐祸。在设法把电视文化、网络游戏、应试教育从童年生活中清除的同时,我们还应该给予他们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培养他们健全的心智,让他们能够从容地应对一切生活的诱惑与压力,平安地度过危机重重的童年。

这种积极的生活方式就“晨诵、午读、暮省”。整合课程

新教育认为,教育的根本的目的,应该培养出既有着民族情怀,又有着全球视野,既有着本真的生命体验,又拥有全面的科学知识,具有创造能力的未来公民。为了实现此一目的,新教育实验启动了公民教育课程与生命教育课程。

四、用三首爱情歌曲诠释教师追求的教学和教研三境界。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用当代青年歌手王筝的三首歌——《没有人比我更爱你》《想着你睡不着》《越单纯越幸福》诠释教师追求的三个境界。

《没有人比我更爱你》:没有人会比我更爱你,为你放弃自己也愿意。为你付出生命也愿意。——爱得执着,爱得专一,爱得深沉。=“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想着你睡不着》:想着你 睡不着 盼望明天快来到,早早见到你 早早说你好。想着你 睡不着 一起看着月亮一起笑,我们要一起老 老得不行不行还拥抱。——陶醉其中,如胶似漆,难分难舍。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越单纯越幸福》: 越单纯 越幸福 心像开满花的树,努力的 深爱过 就不苦,越单纯 越幸福 心像开满花的树。——热爱生活,专一执着,坚持不懈。=“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推荐几本书:

王荣生《听王荣生教授评课》 余映潮《阅读教学艺术50讲》 葛兆光《汉字的魔方》《唐诗选注》 王君《王君教语文》 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 孙绍振《名作细读》 刘逸生《宋词小札》。

篇8:让情景教学法走进历史课堂

一、锤炼语言描绘情境

由于历史学科具有过去时间性的特点, 故对其不能直接观察, 也不能作实验, 只能通过间接的方法, 形成历史表象, 这就要借助于教师生动形象、鲜明准确的语言, 刻画历史人物, 描述历史事件。如我在讲《昭君出塞》时, 这样刻画王昭君:名媛, 西汉南郡秭归 (今属湖北) 人, 是位农家姑娘。年轻时, 因貌美被选入皇宫当宫女, 她为人正直, 入宫后因没有贿赂画师, 被冷落一旁。当汉元帝下令从宫女里挑选一名嫁与呼韩邪单于, 以示汉与匈奴和好时, 王昭君深明大义慨然应召, 愿作和亲的使者。临行举行了盛大的欢送仪式。昭君在塞外同匈奴人民和平相处, 爱护百姓, 教给当地妇女织布缝衣和农业生产技术, 受到匈奴人的爱戴。王昭君是汉匈两族友好的使者。因此, 从唐朝的诗人到今天的文学家都用笔墨来歌颂她。史学界老前辈翦伯赞先生曾这样写诗:“汉武雄图载史篇, 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 鸣镝无声五十年。”并称赞:“昭君和亲见识高。”相传王昭君死后, 匈奴人从四面八方用袍襟携来黄土, 含着热泪堆成一座土丘, 形成了现在的昭君墓。这样师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了教与学的任务。

二、运用实物、图片、画像再现情境

如在讲到秦始皇统一货币等内容时, 上课前发动学生收集我国历代各种钱币, 上课时给学生观看并与书上的图片对照, 使学生印象更深。如讲到秦始皇时, 挂出《秦始皇像》, 并对秦始皇做如下描述:秦始皇目光炯炯有神, 两眼虎视眈眈, 一手指向前方的威严而傲慢的神态, 流露出了当年威征六国, 一统天下的勃勃雄心;他头戴挂满珠子的皇冠, 身穿绣花龙袍, 腰佩宝剑, 这身打扮显示了他那惟我独尊、居高临天下的帝王身份;他面带微笑, 仿佛为自己功高盖世, 流芳百世而流露出洋洋自得的满足感。短短几句话, 把秦始皇的特征刻画得淋漓尽致。

三、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渲染情境

现代化教学手段, 不仅对激发学习动机、维持学习兴趣大有好处, 而且更能调动情感因素, 给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相统一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条件。如在讲到《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课时, 我首先让学生观看影片《开国大典》, 了解开国大典的议程, 感受当时的场景氛围, 体验举国上下热烈欢迎新中国诞生的喜悦豪迈情感。

四、扮演角色体会情境

在教学活动中, 通过虚拟历史情境, 使学生借助角色模拟的形式, 让自己“神入”其中, 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最佳活跃状态, 在不断迸射着精彩的创意火花的历史想像中, 大大增进了对历史的认识与把握。如在学习了“和同为一家”一课后, 我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以及相关的素材, 自编自导关于文成公主入藏的历史短剧, 形象地再现历史情景, 加深对汉藏两族人民世代友好的情感体验, 提高了历史知识的运用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开展辩论赛活动和历史知识竞赛活动, 深入情景

开展辩论赛和历史知识竞赛活动, 通过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深入学习, 并在比赛中给他们创造了具体形象生动的学习情境, 这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动机。如对秦始皇的功过如何评价, 自古以来众说纷纭, 有人说他是杰出的政治家, 也有人说他是暴君, 秦始皇是功大于过, 还是过大于功, 就这一问题我组织学生进行了一场辩论赛。通过活动, 加深了同学们对秦始皇这个人物的认识, 也培养了学生敏锐的思维, 严密的推理能力。如本期我以“新疆、西藏、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这主题, 进行了一场历史知识竞赛, 通过竞赛, 增强了同学们对祖国疆域, 领土主权的历史认同感, 开阔了人文知识视野, 提高了整理知识的能力, 培养了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

六、利用课外阅读和课外活动, 优化教学情景

上一篇:调研报告郑改下一篇:农校2012-2013年度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