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人生观教育教学论文

2022-04-25

摘要文章以马克思主义人与社会关系的理论为基本原理,以构建和谐社会为背景,通过分析,认为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特点、内容应与社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与时俱进,体现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一致。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学生人生观教育教学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学生人生观教育教学论文 篇1:

心理学视阈下的大学生人生观教育方法探索研究

摘 要:当前大学生人生观教育存在诸如理论视野狭窄、说理方式抽象、教育技术缺乏等问题,而如果将心理学的有关原理同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结合在一起,不仅具有可行性,而且具有可操作性,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心理学;大学生;人生观教育

一、问题提出

大学生的人生观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奠定大学生在大学中的核心思想基础,规范他们在大学中的基本行为模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对大学生人生观进行的教育主要依托政治理论课这一载体来完成,因此大学生对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掌握和运用程度,是衡量大学生人生观教育成果的重要标志。

目前,对于大学生人生观教育教学的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几个议题展开:(1)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理论研究:包括大学生人生观教育内涵的界定、教育主体和客体的定位等。其中,教育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大学生人生观教育包括对人的本质、生死观等的教育;狭义的大学生人生观教育包括对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观等几个方面的教育。而对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主客体定位,目前尚存争议。(2)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影响因素研究:包括当前国内的经济环境、社会政治环境、网络环境等多种因素都会对大学生人生观教育产生重要影响。(3)大学生人生观教育方法研究:包括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技术创新等等。

通过对以往相关文献的梳理发现,关于大学生人生观教育教学的研究虽然很多,但依然存在一些不足和尚未解决的问题:

1.教育理论视野过于狭窄,学科交叉融合较少

目前,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理论,大都来自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些理论都具有相当的高度,而且被实践证明是科学的。但是,也正因为这些理论过于概括化和抽象化,因此在指导解决大学生人生观实际问题时便显得乏力。面对这些理论,大学生更多地会表现出一种无奈:这些道理我都懂,从中学甚至小学就开始学,我也知道它们都对,但我依然不知道该怎么解决我自己的问题。于是,精深的人生观教育理论在实际教育中往往被架空,无法从根本上引起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教育理论视野的狭窄也可能会导致大学生错误地认为人生观教育只不过是变相的意识形态教育而已,因此,容易产生抵触心理,从而不利于人生观教育的展开。

2.教育方式多以说理性为主,但说理方式过于抽象

根据以往的研究,目前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方式较为单一,基本只以政治理论课的授课作为依托,而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又往往会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对人生观教育理论的描述和解读上,即使以案例形式进行教学,也往往跳不出说理教学的窠臼。这种教育方式,对于处于互联网时代热衷于追求实用性和趣味性信息的大学生来说,所能起到的教育作用和效果显然不会很好。

3.对教育实践层面的研究较少,缺乏新颖有效的教学技术方法

目前,对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理论探索方面,而在如何切实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等教育实践层面上的研究依然很少。于是,导致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具体技术方法始终没有突破,除了依赖教师的个人经验、人格魅力等之外,大学生人生观教育教学的总体实用性始终得不到切实提高,这也成為阻碍大学生人生观教育效果的最大问题之一。

不难看出,以上这三个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大学生人生观教育效果的重要原因,而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便成为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研究的重点。我们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理论视野狭窄、教育方式单一、教学技术低端等问题,就必须首先明确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核心,然后站在跨学科视野下丰富这一核心的内涵,使之兼具概括性和易接受性,最后据此制定有效的教学方法,并进行科学的验证。

二、在心理学视阈下对大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根据前人的研究,无论从广义层面还是狭义层面来界定大学生人生观,都包含了对人生目的、态度和价值这三个方面。因此,对大学生人生观进行的教育,可以认为是力图教会大学生如何来正确看待人生的目的、态度和价值,也就是试图培养大学生树立对人生的“正确观念”。这也就意味着,无论大学生的人生观教育内容如何,都是以培养大学生树立对事物尤其是对人生的正确观念为核心的。抓住这一核心,不仅能够更加明确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也是提高大学生人生观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关键。

对于“如何树立正确观念”,政治理论课教材站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科学、系统而详尽地阐述。一方面,这种阐述无疑体现了非常强的理论性和科学性,但另一方面也难免显得过于抽象化和概括化,不易被思想尚未达到一定深度和广度的大学生所理解和接受,这也成为影响政治理论课中人生观教育部分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最大问题之一。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要坚持两个基本的原则。第一,授课核心思想的科学性不能动摇,即对于“如何树立对事物的正确观念”这一问题,教师的讲授和解释不能庸俗化,必须要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的精神;第二,授课的具体内容、方式和方法必须充分适应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尤其是智力和人格发展特点,以便能够最大限度上被大学生所接受。

我们认为,如果要同时保证这两个基本原则,那么将心理学的有关原理同大学生人生观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是非常合适的,并且也将是完全可行的。这种考虑主要基于以下三个原因:

首先,心理学要解决的问题,与大学生人生观教育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相同的。大学生的人生观教育,无论采取什么视角,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其核心都是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也就是使大学生树立看待事物、看待人生的正确观点和正确看法。而心理学要解决的问题,也正是如何让人们更科学和更准确地认识自身、认识他人、认识世界,从而更有效地改造自身、改造世界。因此,心理学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与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核心在本质上是完全一致的,即都是帮助我们对自身和对世界进行更准确、更科学的认识。

其次,心理学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门学科,它对个体和群体心理状态及行为规律的研究,能够直接为教育教学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对于高等教育更是如此。在当前的高等教育当中,心理学之所以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因为高等教育必须首先了解大学生群体的一般心理特征和规律,从而才能根据这些特点和规律制定相应的教育对策和方法,以更有效的途径达到教育目的。因此,大学生人生观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心理学的依赖性非常强,甚至可以直接从心理学中吸取有益的养料,为己所用。

最后,心理学更注重为人们树立正确观念,并提供实际操作的方法,将这些具体的方法与大学生人生观教育教学相结合,可能更容易获得思想素养尚不成熟的大学生的认可,同时还可以在实践层面上对大学生人生观教育进行丰富和深化。与传统的大学生人生观教育不同,心理学不仅关注人生问题的“为什么”,更关注“怎么办”,即切实解决人生问题的方式和方法。目前决策学、行为经济学等以心理学作为主导的学科,都热衷于研究人类常见的观念错误,并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修正此类错误的方法。因此,这些心理学研究成果,恰恰可以弥补传统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研究过于抽象和理论化的缺陷,使大学生人生观教育既具备高度的理论性,又具备很强的实用性。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心理学与大学生人生观教育,在原则上完全一致,在目标上殊途同归,在内容上互为补充。因此,在心理学视阈下对大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不仅可以保证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科学性,同时也可以为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理论提供具体的技术支持,使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更加立体化。

三、在心理学视阈下对大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的方法探索

正因为大学生人生观教育与心理学原理相结合具有极强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因此,我们应该着力考虑如何将这种结合付诸实践,即在实际的大学生人生观教育教学过程中真正有机地将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和方法融合进去。

1.大学生人生观教育与心理学原理相结合的教学可以按照“问题提出—理论分析—理论升华—实践反馈”这一步骤进行

(1)在大学生的人生目的、态度、价值的问题范围内,精选出一个或多个学生最为关心的具体问题,并说明这些问题可以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哪些具体理论做以解释和解决,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意义的思考,为随后的新旧知识联系和学生认知结构改变打下基础。

(2)以具体的实例作为教学材料,以心理学的相关原理作为手段对其进行分析。在分析过程中,采用启发式讲授和自主学习等多种方式,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原有的认识水平在分析具体实例的过程中得到提升,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对整个分析过程的科学性更加信服。

(3)将分析过程和分析结果以有意义的方式呈现出来,并将这一结果对应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某个基本原理,将学生对心理学原理的认识自然上升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掌握上,并使学生认识到,面对人生问题时的最佳解决方法,就是树立看待事物和人生的正确观念。

(4)以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自己提出与人生观有关的其他问题,并尝试着用相关的心理学原理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进行分析、解释和解决,使学生完成对正确人生观认识的最终内化。这一教学过程具有很强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并能够使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得到显著提高。例如,我们可以选择《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中第三章第三节“促进自我身心和谐”这部分内容作为教学材料进行实证性的课堂教学实验研究,并观察最终的教学效果。总体教学方法是:抽取两个同质班级,A班作为实验组,B班作为对照组。对A班采用心理学视阈下的大学生人生观教育方法进行教学,对B班则单纯按照《基础》教材中这一部分的内容进行填鸭式教学。经过相同的教学时间后,对两个班级的教学效果进行测评,并使用统计学方法对测评结果进行分析,以验证大学生人生观教育与心理学相结合的可靠性和实效性。

2.大学生人生观教育要将情商培养有机纳入进来,使大学生的人生观与情商形成互为补充、互相促进的关系

情商是心理学尤其是当代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它主要包括认识自我情绪、管理自我情绪、自我激励、认识他人情绪、人际关系管理等五个主要方面。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的认知与情绪之间存在非常密切的关系,正确的认知离不开良好的情绪;良好的情绪又依赖于正确的认知。因此,要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必须同时注重对大學生良好情绪的培养,而这一点恰恰是过去大学生人生观教育中容易忽略的。此外,大学生的人生观包含了正确的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三个重要方面,而其中任何一个方面的确立,都需要积极情绪的支撑,因此,大学生情商的培养,对于大学生人生观教育将起到重要的补充和促进作用。在实际的大学生人生观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将情商培养作为重要组成部分,教给大学生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自己的情绪,如何培养自己的意志品质以进行自我激励,还要教给大学生如何能够从良好的人际关系当中发掘出人生真正的价值。所有这些,对于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质量来说,都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文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2011(05).

[2]胡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若干心理学方法[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04).

[3]李佳.从教育心理学视角探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6)

[4]施爱民.提高高校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教学实效性的心理学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8(06).

[5]彭付芝.积极心理学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J].北京教育,2011(11).

项目基金:2014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心理学视阈下的大学生人生观教育实践研究”(L14BSZ043)。

?誗编辑 段丽君

作者:杨金桥

大学生人生观教育教学论文 篇2:

论和谐背景下大学生人生观教育

摘要 文章以马克思主义人与社会关系的理论为基本原理,以构建和谐社会为背景,通过分析,认为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特点、内容应与社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与时俱进,体现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一致。

关键词 和谐社会;大学生;人生观教育

一、人生观教育的理论根据

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大学生的人生观教育,就是教育工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通過课堂教学、课外的社会实践、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等形式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和学生积极的、主动的接受教育的双向互动的过程。

在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一向认为: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人不仅具有动物的属性,人的本质属性是人的社会属性。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离开了社会,人是不能存在的;社会的主体是人,人是社会的主宰。没有人的存在,就没有社会可言。每个人对他人来说只是手段;最后,每个人是手段同时又是目的,而且只有成为他人的手段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并且只有达到自己的目的才能成为他人的手段——这种相互关系是一个必然的事实。社会是人的存在形式,人要存在,必须改造客观物质世界,必然要处理各种关系,这些关系总归为社会关系。大学生的人生观教育从教育的实效性来说,就是帮助学生学会客观地认识、分析、解决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更高目标,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的具体体现。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是,广大的公民遵守马克思主义的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正确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特别是利益关系。大学生的人生观教育基本的理论依据就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社会的关系的理论。

二、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特点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人生观教育的特点应重点体现在教育与社会发展相协调方面。从施教主体的角度分析,教育工作者的施教过程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各种社会矛盾。人生观教育要正确解决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首先必须解决他们现实的思想问题和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而不能脱离现实社会和学生自身实际。社会关系错综复杂,各种因素都能影响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他们虽然生活在学校,但学校也是社会的一部分,而且学校不是封闭的环境,学校与其之外的社会享有的信息是互通的。因此,要解决大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就要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明白,从理论和实际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同时要激励他们以科学的人生态度去迎接更大的挑战。社会总是不断发展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会出现,这对于人类又是新的挑战。人与社会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人类改造社会的过程就是解决矛盾的过程,它必然要解决现实中的各种矛盾,人与社会才能逐步向前发展。

2、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与尊重客观规律的教育相结合。人的一生都有各自的人生目的。人生目的规定了人生活动的大方向,对人们所从事的具体活动起着定向的作用。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是先进分子的追求。大学生是社会的“先进分子”,从思想教育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应该对所有的大学生都提出这一要求。人生要有更高的理想和追求,这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客观需要的。然而,具体的、历史的社会关系不仅决定着人们的生活状况、社会地位,同时也决定着人们的生活目的和意义。人生的目的只有符合社会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才能实现。如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符合当今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条件的,是能够实现的。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决不能脱离社会的客观条件。

3、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不断发展的。社会在不断发展,人也在不断地完善自己。只有人与社会的关系和谐存在,人与社会才能发展。我国社会发展的事实已经充分证明这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性。大学生的人生观教育无论在教育的内容还是在方式方法上都要充分认识人与社会关系的发展性,这样才能构建和谐社会。

三、构建和谐社会对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要求

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时期,国家、社会、家庭有责任对他们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特别是教育工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进行教育、引导更是不可缺少的。人生观教育是思想意识的教育。我们必须用科学的高尚的人生观念——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去教育学生。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的主题,是社会不断发展的一种表现。大学生的人生观教育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要与构建和谐社会相一致。

构建和谐社会更需要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教育。马克思主义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和谐社会构建背景下的人生观教育,是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一大主题。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要求我们做任何工作、处理任何问题都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以和谐的理念解决问题。当前,大学生人生观教育要符合这一时代的发展要求。

四、和谐社会构建的背景需要和谐的人生观教育内容

人生观指导人的社会实践。人的自我认识是古老的问题,又是现实的问题。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的,人生观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实践活动。构建和谐社会需要人生观教育内容突出人与社会的和谐性。

1、人生目的。人生目的是人们生活实践中的根本问题,因而成为人生观理论的核心问题。人生的目的决定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人生目的在意识形态领域表现为不同的思想意识、观念,有高尚的、平庸的、低级的观念。在各种观念的指导下,实际生活中就有不同的人生目的。大学生的人生观教育,应当是高尚的人生观教育。“为人民服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高尚的人生追求。在今天的社会,我们就应该有追求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情操。人们处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必须是和谐的关系。高尚的人生追求是和谐社会的需要,和谐的社会也需要人与人的关系和谐。如果每个人的人生目的都是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人与人的关系必然处于紧张的状态,那么,所处的社会就不可能是和谐的社会。商品经济的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如果不能诚实守信,保证各种社会关系的和谐存在,就不可能构建起和谐社会。人生目的不仅是关于人生观的理论问题,而且是人生践履的实践过程。所以,教育学生要有高尚的人生目的追求,这种追求贯穿人的一生。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为构建和谐社会尽到一个公民的义务。

2、人生态度。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图。和谐的社会并不是没有矛盾的社会,人

生的实践过程就是解决矛盾的过程。对于大学生的人生观教育,我们应该引导他们确立正确的人生态度,以科学、乐观、积极的方式对待生活。正确的人生态度是解决各种矛盾的心理基础。人生态度千差万别,多种多样。通常人们从社会效益的角度把它分为积极的和消极的人生态度。笔者认为,大学生的人生观教育应突出人与社会的关系。首先,端正人生态度,正确处理各种社会关系,解决各种矛盾。人生的实践过程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问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物、会出现不同的道路、会遇到许多挫折,等等。凡此种种,对于社会主体的人来说,就是解决矛盾的过程。人与社会的关系能否和谐存在,就看人能否正确解决这些矛盾。其次,人生要进取。人生的实践是创造的过程,我们不仅要解决现存的矛盾,还要以开拓的精神迎接未来。社会是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人自身也要不断完善。

3、人生价值。作为人生观的组成部分的价值观来说,人与社会的关系从人生的意义上表现为个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没有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存在,人生价值的实现过程就是人与社会的交流过程。人对社会作出贡献,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当代大学生是社会的栋梁,要珍惜难得的历史机遇,为社会多作贡献,人生才有意义。社会的繁荣昌盛需要全体公民的不断奉献,而社会的不断进步又推动全民素质的提高。

五、大学生人生观教育存在的问题

人生观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一直是我国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发展日新月异,而我们的教育还存在某些滞后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生观教育的理念存在误区。人生观教育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它不同于一般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教育,它不强调教育的知识性,所以,它并不主张知识的系统性和思辨性。以往的教育重点放在知识的传授上,空洞的理论多,甚至有些教育工作者为了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过多增加其他的知识内容,远离人生观教育的任务和目的。因此,教育的实效性不高。构建和谐社会,对大学生的人生观教育提出了更高的更具体的要求。教育的目的是解决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无论教育的内容和方法都与其他社会科学的教育相区别。所以,人生观的教育为解决人与社会的关系提供了最重要的因素——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和具有高尚情操的人。

2、人生观教育缺乏与道德、法律教育的联系。对于人生观教育,我们主要从人对社会的意义的角度进行的,运用的是马克思主义有关人与社会关系的基本原理分析有关的人生问题。在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上,人虽然能够充分认识社会,但是,人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去制定规则并身体力行,才能使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和谐。而道德和法律教育是我们思想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生观教育关系密切。我们在教育过程中要注意这种关系。

3、对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和差异性认识不足。我们以往的思想教育,是把学生作为被教育的对象。而且把这些对象看成是接受教育的客体。我们只是提出一个统一的标准、统一的要求,而没有正确认识不同的被教育者具有不同的要求。人生观教育主要是思想教育而不是知识教育。因此,我们要注意学生的个体主体性和个体的差异性。首先,教育工作者要把学生作为受教育过程的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帮助学生牢固树立自主意识,让每个人都懂得珍惜自己的权利并尊重他人的权利,懂得遵守社会规则,懂得触犯他人的合法权利就是损害自己的合法权利,懂得自己的利益要靠自己的努力去争取,自己的财富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使每个公民实现自立、自强和自主,真正成为社会的主人。其次,要充分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立性,独立的个体不免有差异性。因此,我们的教育要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事制宜,这是思想教育的基本要求。

4、理论联系实际不够。虽然人生观教育是思想意识的教育,但是人生观的教育,既要结合个人的具体情况,又要联系社会的实际。人生观教育既要研究科学人生观的基本理论,又要研究人生面对的社会实际。人生是实践的过程,人的实践是社会的实践,也就是人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过程,脱离实际的人生观教育是没有意义的。以往的人生观教育,在多数情况下只注重科学理论的阐释,联系实际却做得不够,从而导致教育的实效性不高。

六、构建和谐社会对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意义

1、社会意义。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教育。正确的人生观是和谐社会存在的人的主观因素。社会是由各种因素组成的,有自然因素也有非自然因素,有人的因素也有物的因素,有物质因素也有精神因素,等等。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社会的关系的基本理论出发,人是社会的主宰,构建和谐社会,就需要人们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和谐的社会理念处理社会问题。

2、对人自身的意义。人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完善自己。错误的人生观其实就是没有处理好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忽视人是社会的人。一定的价值观表示了人们对自己实践活动的自觉;价值定位的个体性必须是与社会价值对个体追求定向一致的前提下方為有意义的。自我价值的实践就是自我完善的过程。和谐的社会不仅要求社会各方面的和谐存在,也要求人自身的和谐存在。具体到大学生人生观教育,就是要有健康的心理和生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勇敢地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挫折,用正确的心态去认识、解决人生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如此,人在实践的过程中也得到了完善。

作者:姜清明

大学生人生观教育教学论文 篇3:

名言警句对高职院校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影响浅析

摘 要:名言警句对于提升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文化修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有着不可估量的教育影响。其对大学生人生观教育意义有着一定的启蒙、评价、文学价值。而其应对策略,在高职院校通过开展学校教育、自我教育等手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为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国梦培养合格的大学生。

关键词:名言警句; 高职院校; 人生观教育

名言警句是古今中外的名人在日常生活及学习工作中对于自然世界、人生目标以及价值取向的思想感悟,是经过历史沉淀形成的精神财富。在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对于某些沉浸于享乐主义及金钱主义的大学生而言,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帮助落后的大学生掌握适宜的名言警句,发挥名言警句的德育作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对于提升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文化修养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一、人生观的内涵

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人生意义的思想认识,是人们行为选择以及对待生活的态度集合体。在日常思政课教学中,适时的结合课堂教学内容,通过分析关于人生观的名言警句,为大学生解释实例揭示道理以及指明人生前进的方向,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有利于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落实大学生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以《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在“人生的青春之问”专题教学中,可以通过中国与外国对于人生观的不同认识来引导大学生对于人生观的认知,中国对于人生观的认识趋向于道德的不朽,如《孟子》中提出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或者是《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中提出的“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主张把立德修身放在人生的第一位;而西方更注重个人本位主义,提倡自由平等,如英国思想家伯克提出“人们享有公民自由的资格,与他们对自己的禀性施以道德约束的愿望成正比,与他们把热爱正义置于个人贪婪之上成正比”。通过中西方对于人生的不同认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形成科学的人生追求,建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二、名言警句对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意义

(一)启蒙价值

名言警句是通过口头流传、书本记录等方式为中外社会所承认,对人们的行为具有一定的启蒙作用。通过将名言警句与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相结合,并可以在具体的教学的基础下进行调整和适应,实现与大学生人生观同步接轨状态。既可以启蒙大学生形成对个人人生观的合理规划,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现实教育的不足之处,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评价价值

名言警句的重要价值在于对大学生人生观提供了一套可实现的评价标准。以史为鉴、以人为本、以大学生利益为导向,在这三者的带动下对大学生人生观进行基本的善恶判断,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明确自己的责任与义务,让人们懂得区分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学会做人的道理。名言警句通过对善恶的宣传、教导,实现人们真诚、友善、和睦的相处。名言警句和大学生人生观二者相辅相成,互相呼应。以这个为基本导向从而判定某种人生观是否道德以及合理,不合理不道德的人生观要及时进行修正,以便进一步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

(三)文学价值

名言警句在语言、修辞、句式上多呈现出一种丰富的美感,此外能经得起大浪淘沙流传下来的名言警句都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是经得起历史考验能起到正面作用的句子。大学生多阅读些名言警句不仅可以培育个人的文学修养,还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

三、强化名言警句在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策略

(一)学校教育

在普通高职院校的阶梯教室、走廊或者室内学生活动场所都有相应的名言警句存在,这些侧面都体现了一个学校的学风校风,潜移默化的塑造共同的价值追求,展现了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课堂教学中,在“课堂引导”阶段通过引用适宜的名言警句,既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激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将抽象的理论进行形象化处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而在具体的“课堂教学”鼓励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学习,将自己的观点和小组形成的共识结合起来,既可以进行头脑风暴培养小组团队精神,又可以借鉴其他小组的学习经验,以期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1]。

(二)自我教育

名言警句对大学生的人生观教育起到引导方向的作用,不仅可以释放出大学生的人生活力,让大学生更好地管理自己,还可以调整大学生日常行为,加快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学生每人摘抄一定数量的名言警句。另外,对于名言警句的处理也不能只是停留在摘抄阶段,要做好定量分析,例如要在摘抄的名言警句后标注好作者的生平、写下该名言警句时的时代背景、心理环境、句子解释意义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最后,最关键的地方是要写下自己对该名言警句的个人感悟,灵活运用到日常生活工作的具体事例中[2]。

四、结语

名言警句在思政课教学中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的策略,对大学生人生观教育有着一定的教育价值,对大学生的人生观教育起到启蒙、评价、文学等价值引导。所以,在高职院校通过开展学校教育、自我教育等手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为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国梦培养合格的大学生。

参考文献:

[1]徐莉君.请捡起“失落”的名言警句——谈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名言警句的运用,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5(4):15-16

[2]茹宗志.教育名言警句教学——高师公共教育学教学改革的新探索,文教资料,2007(17):37-39

作者:李昌科

上一篇: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论文下一篇:高职学生优质素质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