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规划”司法工作计划

2024-05-11

“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规划”司法工作计划(共6篇)

篇1:“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规划”司法工作计划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下,我市全面实施了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五个五年规划,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从现在起到2015年,是我市实现“休闲新区、经济强市、幸福”战略的关键阶段,也是实施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六个五年规划期。根据国家、省、市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六个五年规划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紧紧围绕法治建设的各项要求,紧紧围绕全市公民学法用法的实际需求,以服务科学发展为首任,以加强法治文化建设为龙头,以优化机制为保障,以强化工作实效为重点,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社会主义公民意识教育融入其中,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传播法治思想,培育法治文化,推进法治实践,为加快建设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政治清明、社会和谐、人民安康的美好新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工作原则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紧围绕“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法治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谋划、部署和落实法制宣传教育各项任务,为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美好新服务。

──坚持以人为本,贴近群众。认真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紧贴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实际,紧扣人民群众的法律需求和期盼,关注人民群众急需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尊重人民群众在法制宣传中的主体地位,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普法活动,在服务群众中教育群众,让人民群众从法制宣传教育中得到实惠。

──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用发展的思维总结把握法制宣传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用创新的方法研究解决法制宣传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精心培育典型、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与时俱进,创新理念,丰富内容,改进方法,拓展领域,完善机制,深入推进,确保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充满活力。

──坚持全面覆盖,分类指导。对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实现法制宣传教育全覆盖,广泛普及法律知识,培育公民法治意识。同时,围绕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定位和法治建设进程,围绕各类社会群体的不同法律需求,根据不同地区、部门、行业和对象的特点,确定目标、选择内容、提出方法、制定计划,因地制宜、因人施教,切实增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坚持学用结合,普治并举。坚持法制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突出宣传法治实践的重要作用,不断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实际效果。用法制宣传教育引导法治实践,在法治实践中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深入推进地方、基层和行业的依法治理,在全社会形成崇尚法律、依法办事的理念和自觉行动。

二、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总体目标

围绕争创全国普法先进县(市)、区的奋斗目标,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按照依法治市的新要求,立足满足人民群众对法律的新需求,广泛传播法律知识,大力弘扬法治精神,深入推进依法治理,通过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实践,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提高全市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树立依法行政理念,提高法治政府建设水平;树立社会管理创新理念,提高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为法治的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主要任务

1、围绕国家根本大法和基本法律开展法制宣传。大力宣传宪法的精神实质、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进一步增强全体公民的宪法意识、公民意识、爱国意识、国家安全统一意识和民主法制意识。教育引导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牢固树立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观念,推动宪法有效实施。深入学习宣传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方面的法律,充分发挥法律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规范、引导、保障作用。充分发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品牌优势,组织开展以宪法为主题的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内涵、性质及其特征,引导各方面正确认识和积极评价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取得的重大意义、伟大成就,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和权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学习宣传纳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公务员法制教育的重要内容。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促使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并自觉践行依法行政、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理念,切实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法治意识;引导广大执法人员结合案件质量评查、处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和执法实践,深刻领悟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科学内涵和本质要求,增强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自觉性;引导每一个社会成员自觉做和谐稳定的维护者、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促进者。

2、围绕“推动科学发展、建设幸福”主题开展法制宣传。以服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围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突出宣传有关宏观经济调控、产业结构调整、农业支持保护、资源环境保护、节能治污减排、低碳循环经济、推进科技进步、实施创新驱动、知识产权保护、财政税收金融投资管理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面法律法规。围绕社会管理创新、社会矛盾化解、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加强社会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突出宣传有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社会管理创新、流动人员服务和管理、促进公平正义、诚实守法经营、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公正廉洁执法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促进各级政府和广大公务员依法决策、依法办事。加强依法维权、依法信访、人民调解宣传教育,引导公民依法参与社会管理,理性合法表达利益诉求,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依法解决各种矛盾纠纷。开展治安和刑事法律法规宣传教育,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加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教育,公平正义地处理社会事务和公民个人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引导公民自觉维护社会安定,逐步形成与建设法治社会相适应的良好社会氛围,维护法律权威和司法公正,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

3、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开展法制宣传。大力宣传倡导社会责任,规范公权运行、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法律法规。突出有关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住房改善、收入分配、教育医疗、社会救助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宣传,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突出有关征地搬迁、土地经营权流转、用工合同、医患纠纷、城镇改造、食品药品农资质量、安全生产、人口计生、文体卫生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依法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突出对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特定群体和社会弱势群体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宣传,在全社会形成尊老爱幼、济困助残的良好氛围。围绕社会管理薄弱环节、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和矛盾多发领域,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专项治理活动,融法制宣传于解决民生保障问题之中,提高社会管理法治化水平。

4、围绕培育公民意识开展法制宣传。通过重点开展以宪法为核心的基本法律的宣传教育,引导全市公民进一步增强宪法意识,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和法律制度,自觉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认真组织开展国防安全、保守国家秘密、军事设施保护等法律法规学习教育,全力维护国防体系安全。结合公民生产生活的实际,继续深化以“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为主题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注重把学法用法与培养法治精神结合起来,把主张法律权利与履行法定义务结合起来,增强全市公民的国家意识、民主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积极开展基层民主自治观念的宣传教育,努力增强公民依法参与管理社会事务的能力,引导公民依法参与各项社会事务管理,依法主张和维护合法权益。

5、围绕推进法治实践开展法制宣传。大力开展法治创建活动,健全完善工作制度,规范强化创建措施,提升创建质量和水平。充分发挥法制宣传教育在法治建设中的先导和基础作用,引导和推动各层次各领域的法治实践活动。突出抓好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和《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依法行政,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进一步夯实建设法治政府的基础。大力推动依法行政示范单位、法治和谐示范乡镇、民主法治村(社区)和诚信守法企业、平安法治学校、公平守信市场、学法用法家庭等基层法治创建活动,引导广大公民自觉有序地参与依法治校、治村、治企等法治实践,推动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向各类领域延伸发展。增强行政机关公务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法治理念,有效推动以依法决策、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依法管理为重点的各类法治实践。

6、围绕深化“法律八进”开展主题活动。着眼于实现从“进”到“驻”的转变,不断拓展“法律八进”的广度和深度。立足提高公务员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深化“法律进机关”活动,不断增强公职人员

依法管理和服务社会的能力;立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深化“法律进乡村”活动、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立足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深化“法律进社区”活动,提高社区自治和服务能力;立足培育青少年法律素质和道德情操,深化“法律进学校”活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立足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深化“法律进企业”活动,提高全市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依法防范风险的能力;立足促进法治化管理,深化“法律进单位”活动,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立足和谐平安全覆盖,深化“法律进家庭”、“法律进市场”,促进家庭和睦、邻里团结、市场稳定、有序竞争社会新风的形成。要根据各行各业的不同特点和对象,针对不同的法律需求,采取“订单式”、“直供式”等有针对性的工作举措,提高活动的实效性。

三、对象和要求

法制宣传教育的对象是全市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农民、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新社会组织、群众团体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把各级领导干部和青少年作为重中之重。

(一)加强领导干部法制宣传教育,着力提高依法决策、依法执政能力。各级领导干部在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中担负着极其重要的职责,是法制宣传教育的重中之重。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用法,树立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观念,树立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观念,树立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观念,提高依法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的能力,规范决策、管理和服务行为。继续坚持和完善党委(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法、政府常务会会前学法以及法制讲座、法制培训、法律知识考试等制度,创新办法,优化形式,不断提高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实效性。按照省市要求,各级党委(组)中心组集体学法时间每年不少于2次。建立领导干部任职前的依法行政情况考察和法律知识测试制度,积极推行领导干部学法守法用法考核制度,通过严格的督察考核,评比检查,不断提高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加强公务员法制宣传教育,着力提升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的水平。切实加强宪法、通用法律知识和与履行职责相关的专门法律知识学习教育,重在提高公务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突出矛

盾和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完善公务员法律知识的培训、考试、考核长效机制,全面推广公务员学法登记和学法用法通报制度,定期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专门法律知识轮训和新颁布法律法规专题培训,公务员法律知识培训每年不少于40学时。坚持和完善法律知识考试考核制度,考试考核成绩作为公务员任职、晋升、奖惩的重要依据。加大对行政执法部门和司法机关公务员的法律知识考核力度,坚持法律知识考试持证上岗制度,司法和行政执法人员每年法律专业培训教育不得少于15天。

(三)加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着力培养法治意识和行为习惯。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加强有关青少年权益保护、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等法律法规宣传教育,重在引导他们从小树立法治意识,养成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建立和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制教育格局。各级各类学校要进一步完善法制教育的内容和体系,创新法制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深入开展“法伴成长”主题教育,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推动法制教育内容进课堂、进教材、进考卷,加大法制教育内容在各级各类学校考试的分量,在校青少年保证每学期法制教育时间不少于10课时。切实保证中小学校法制教育课时、教材、师资、经费的“四落实”。积极开辟第二课堂,有效整合各种社会法制教育资源,建立有规模、高质量的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广泛组织适合青少年特点的法制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形成青少年法制教育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良性互动,增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引导性、互动性和趣味性。加强教职工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增强依法执教、教书育人的自觉性。调整充实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队伍,加强培训指导,健全完善制度。大力配合加强校园及周边环境的安全整治。有效依托社区、村(居)委会加强对社会闲散青少年、留守儿童、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等特殊青少年群体的法制宣传教育。

(四)加强农民法制宣传教育,着力增强其依法表达诉求、依法维权的能力。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广泛宣传与农村改革和发展,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引导农民了解和掌握解决矛盾纠纷、维护合法权益的法律途径,培养和增强农民依法参与村民自治活动和其他社会管理的能力。深入实施“法律书籍送农民、法律服务到农家、法律文化进农村”工程,继续完善“农家书屋”和农村法律图书角(柜)建设。充分利用农业合作社、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等平台,开展有针对性的法制宣传教育,着力提高农村“两委”干部和农村党员、村民代表运用法律手段参与、管理基层事务,防范和处理矛盾纠纷的能力。全面推行大学生村官担任法制宣传员的做法,不断推进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健全完善农村法制宣传工作队伍。创新农村基层法制宣传教育的途径和形式,把法制宣传教育融入到创建“民主法治村(社区)”、“平安村(社区)”和“文明村(社区)”工作之中。加强农民工和流动人员法制宣传教育,在流动人员集中居住地、工作场所及主要活动场所建立健全各种形式的法制培训学校(工作站),紧密结合流动人员的工作生活实际,开展有关遵纪守法、依法维权等内容的法制宣传和法律服务工作。明确用工单位法制宣传教育的责任,培养农民工依法维权的意识,开辟农民工维权绿色通道,帮助流动人员合法有序融入当地社会。

(五)加强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法制宣传教育,着力增强诚信守法、依法经营的观念。加强宣传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企业经营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采取多种举措,严格落实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律知识培训考试考核制度,把法律知识纳入企事业负责人培训内容,把依法决策、依法经营、依法管理情况作为考核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业绩的重要依据,特别是要把关系民生的食品、药品等行业生产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作为重点。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加强对个体、私营及外资企业有关管理人员和新经济类型组织管理人员的法制培训,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良性发展。不断完善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切实保障法律顾问依法参与企业经营管理。扎实推进广大企事业职工法制宣传教育,积极培育企业法治文化。

(六)加强新社会组织、群众团体人员法制宣传教育,着力增强其诚信自律、依法办事的观念。按照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求,把法制宣传教育向中介组织、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以及各类群众团体等不断出现的新社会组织或群体延伸,不断推进行业依法自律与规范,引导其依法维护合法权、表达利益诉求。

四、工作步骤和安排

“六五”普法规划从年开始实施,到2015年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

普法规划全面贯彻落实。2013年组织开展中期检查督导。

考核验收阶段:2015年下半年。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下,由市普法办公室具体组织对“六五”普法规划实施情况进行总结验收,同时迎接国家、省、市的考核验收并做好表彰工作。

五、方法和措施

(一)坚持理念创新。要适应“十二五”期间经济形态和增长动力发展的重大变化以及社会领域产生的深刻变革,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与法治建设之间的关系,更加重视运用法律的手段调整各种社会关系,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各级各部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抓法治就是抓生产力,抓法制宣传教育就是抓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的意识,使法制宣传工作始终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二)加强法治文化建设。把法治文化建设作为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化法制宣传教育的重要任务。将法治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地方特色文化、行业文化、群众文化等有机融合,扩大法治文化的辐射效应,增强法治文化的影响力、渗透力和感染力。大力实施法治文化建设工程,充分依托市、乡、村重点文化设施和各类公共文化服务网点,逐步完善基层法治文化公共设施体系。大力推进优秀法治文化作品创作和传播,创品牌,出精品。广泛开展各类法治文化活动,使法制宣传教育与群众文化生活相适应,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法治文化作品的需求。

(四)拓展法制宣传阵地。加强宣传园地建设。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建设标准,在各类公共场所,因地制宜建设一批与城乡环境协调、与生态融合的法治文化景观和固定宣传设施。大力建设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法治文化中心、法治文化长廊、法治休闲广场、法治街区等。加强教育基地建设。鼓励创新创优,完善奖励扶持政策,有步骤地命名一批法制宣传教育示范基地、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切实发挥警示教育的功能。加强传媒阵地建设。电视、广播、报刊以及部门网站、通讯平台要承担开展公益性法制宣传的社会责任,开辟法制宣传专栏、专版、专题、专页,增加时段、扩大版面、优化栏目、提高质量。加强与相关门户网站和知名社区、论坛合作,打造“微博普法”新平台。加强服务阵地建设。充分发挥律师事务所、公证处、基层法律服务所、法律援助中心(工作站)、社区矫正帮教基地和法律服务热线、便民快车等在法制宣传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提供方便快捷的法律服务和法律帮助。

(五)推动法制宣传机制创新。探索建立支持、推动和保障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和制度体系,提升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法治化、科学化水平。充分发挥部门、行业协会、系统管理优势,指导和推动工作创新,逐步形成较为完整科学的制度机制,为进一步深化全民法制宣传教育提供理论支撑和制度保障。

六、组织领导和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进一步强化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坚持“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工作原则,建立和实行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责任制。强化各级法制宣传工作组织领导体系,调整充实成员单位,落实联席会议制度,明确职能任务。建立年度工作综合评价、绩效管理机制,年初分解落实任务,年中随机检查督促,年底抽样考核,责任部门定期报告工作计划和成效。市、乡两级人大加强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检查和督促,在执法检查及新法颁布实施过程中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政协通过视察、建议等参政议政途径,支持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二)实施条块联动。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建立健全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领导机构,切实加强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领导。把法制宣传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四个文明”建设目标管理考核体系,明确相应分值,强化督查力度,推动工作落实。各专业法主管部门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的原则,积极面向社会开展本部门、本系统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全面构建协调有力、职责明确、分工协作、有效运行的“大普法”新格局。市委宣传部、市司法局是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主管职能部门,负责规划的组织协调、指导督查,及时总结经验、推广典型。组织、人事部门结合对领导干部、公务员的管理,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政府法制部门加强行政执法人员法律知识的培训、考核工作。宣传、文化部门负责指导新闻媒体、文化单位、文艺演出团体大力开展公益性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进行法制新闻宣传和法制文学艺术作品的创作、演出,推广群众性法治文化娱乐活动。教育行政部门负责青少年学生法制宣传教育的组织实施工作,充分发挥课堂法制教育主阵地作用,积极发挥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的重要作用,组织和引导学校开展依法治校、依法治教活动。发改、工商、信息产业、商务、安监、食药监、质监、税务等经济管理部门和行业组织负责对企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人员和个体工商户进行法制宣传教育,组织相关法律知识的培训。公安、民政、社会保障等行政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加强对流动人员、失业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用工单位负责进城务工人员法制宣传教育的组织实施工作。司法和行政执法部门的法律职业人员在司法和执法活动中要通过以案说法、辨理析法等形式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民政及各涉农部门要加强与各乡镇的协调,指导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明确专(兼)职人员负责本辖区村(居)民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等人民团体要结合建设和谐企业、青少年维权岗、平安家庭等活动,大力开展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上述部门和单位应当根据职责制定相关对象的法制宣传教育“五年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加强日常工作的组织实施和检查指导。

(三)建立考评激励机制。出台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评估考核办法,完善指标体系,细化考核内容,规范运行机制,强化过程控制。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年度考核、阶段性检查和专项督查。法制宣传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对各级各部门年度法治建设、平安创建和年度整体工作考核内容,明确目标任务,督促检查落实,不断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对做出显著成绩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及时给予表彰奖励。

(四)落实经费保障。认真贯彻落实《河北省法制宣传教育条例》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文件精神,按照全市总人口(含外来人口)人均每年不少于0.40元的标准,把法制宣传教育经费列入市财政预算,足额划拔、专款专用,并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需要逐年予以增加。各乡镇、各部门和各行业也要安排相应法制宣传教育专项经费,加大现代化宣传工具和设备的资金投入,保证工作的正常开展。积极鼓励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加大对法制宣传工作的公益性投入。

(五)加强队伍建设。加大普法机构自身建设,确保机构、人员、职责到位、运行顺畅。强化专兼职结合的法制宣传教育队伍建设,加强人员培训学习,不断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法律业务水平和宣传协调能力;切实加强对普法讲师团、普法志愿者、法制新闻工作者、法制文艺团体、法制宣传联络员队伍的培训、管理和工作指导。鼓励和支持法律职业者、大学生村官和立志于民主法治建设的群体,积极参与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实践。

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规划责任编辑:陈老师 阅读:人次

范文网【】

篇2:“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规划”司法工作计划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转发(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五个五年规划>的通知》(中发[2006]7号)和《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转发(省委宣传部、省司法厅关于在全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五个五年规划>的通知》(粤发[2006]12号)的文件精神,为进一步搞好全市公民的普法教育,为我市社会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现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工作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以及省、市党代会精神,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动员全社会力量,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实践活动,进一步树立法律权威,为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国际化城市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二)主要目标

通过深入扎实的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实践活动,进一步增强公民法律意识,提高全民法律素质;进一步增强公务员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增强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依法治理的自觉性,提高依法管理和服务社会的水平。

(三)工作原则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紧围绕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和维稳、平安建设、自主创新、循环经济等中心工作,安排和落实法制宣传教育各项任务,服务于科学发展观的全面贯彻落实,服务于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始终坚持深入实际,为民服务,从群众需要出发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在服务群众中教育群众。宣传内容要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宣传形式要为群众喜闻乐见。

坚持求实创新,与时俱进。研究构建和谐深圳效益深圳、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国际化城市的新形势、新任务,把握全社会对法制宣传教育的根本需求,探索工作的内在规律,转变工作观念,创新工作手段。

坚持分类指导,注重效果。根据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对象的特点,研究确定法制宣传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加强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考核评估,坚决杜绝形式主义,确保工作实效。

坚持普治并举,以普促治。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围绕地方立法、司法、执法、普法、法律监督和法律服务等环节,促进学法与用法、法制宣传教育与、依法治理有机结合,学以致用,促进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和公正司法,努力推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的提高。坚持普及法律,弘扬法治。在普及法律基本常识的同时,注意弘扬法治精神,引导广大公民增强法律意识,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维护法律尊严,使依法维权、守法是责成为人们的共识和自觉行为。

二、主要任务

(一)深入学习宣传宪法 进一步学习宣传宪法,努力提高全市人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宪法意识,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学习贯彻宪法的热潮,使宪法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进一步学习宣传党和国家关于民主法制建设的理论、方针和政策,促进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进一步学习宣传国家基本法律制度,培育民主法制观念、爱国意识和国家安全统一意识。

(二)深入学习宣传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相关法律法规

深入开展以“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为主要内容的公民法制宣传教育,促进公民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自觉用法律规范行为,形成遵守法律、崇尚法律、依法办事的社会风尚。加强守法观念的培养,积极开展基层民主自治观念的宣传教育,努力增强公民依法参与管理社会事务的能力。加强依法维权、依法信访宣传教育,引导公民依法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开展治安和刑事法律法规宣传教育,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加强法律权威和司法公正教育,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谐稳定。围绕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促进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的有机结合。

(三)深入学习宣传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

加强生产安全、劳动和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等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安全生产意识和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意识。大力开展与房屋拆迁、土地征收、征用、国有企业改制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普及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培养全社会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观念,促进形成有利于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良好社会氛围。

(四)深入学习宣传社会经济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

着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加强契约自由、公平竞争、诚实守信等市场经济基本法律原则和制度的宣传教育,促进经济主体依法生产经营和管理,推进经济平稳持续较快发展。大力提倡和学习宣传运用法律途径和手段进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促进社会事业进步。积极开展人口、资源、环境和公共卫生等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五)深入学习宣传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法律法规

围绕群众关切、反映强烈和社会危害严重的问题,深入开展以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药品等为重点的法制宣传教育,深入开展以打击规避招标、假招标、转包和违法分包为重点的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的法制宣传教育,深入开展以打击偷税、骗税.、非法减免税为重点的税收征管法制宣传教育,深入开展以整顿出版物市场、文化娱乐市场、信息网络市场为重点的法制宣传教育,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六)深入学习宣传涉外经济贸易的法律法规

围绕构建国际化城市要求,深入学习宣传WT0、ApEC规则等涉外经济贸易法律法规,预防和减少对外经贸纠纷,促进对外经贸交流。

(七)组织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主题活动

大力推进法制宣传教育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在各行各业掀起学法用法的热潮。开展“法律进机关”活动,提高依法管理和服务社会的水平。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促进和谐社区建设。开展“法律进学校”活动,推进青少年学生法律素质教育。开展“法律进企业”活动,促进企业依法经营、诚信经营。开展“法律进单位”活动,促进法治化管理。做好“1 2•4”全国法制宣传日宣传教育活动,集中开展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制宣传教育。利用宣传周、宣传月、纪念日等,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活动,营造学法用法的氛围。努力拓展法制宣传教育与群众文化生活相结合的深度和广度,繁荣法制文艺创作,鼓励、支持、引导群众性法制文化活动,积极探索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有机结合的新途径,加强对外法制宣传。

(八)坚持普法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大力开展依法治理

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依法治理工作,鼓励公民积极参与公共管理,促进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和公正司法,努力提高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

全面开展依法治市、依法治区(街道)工作。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制定依法治理规划,确定阶段性工作规划,明确责任,认真组织实施。以“基层基础年”、“城市管理年”为契机,积极探索和推进地方、行业和基层依法治理的实践形式,深入开展法治城市、法治区(街道)创建活动。

认真贯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促进法治政府建设。完善依法行政体制和机制,健全依法行政制度,严格依法行政程序,强化行政行为监督。完善和推广执法责任制、执法公示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积极探索建立执法质量考核评议制度。围绕平安深圳建设、和谐区域建设以及群众特别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专项治理行动和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活动。

三、对象和要求 法制宣传教育的对象是全市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重点对象是公职人员、青少年学生、劳务工、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社区居民。

(一)加强公职人员法制宣传教育,着力提高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能力

让全市公务员牢固树立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的观念。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用法,树立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观念,树立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观念,提高依法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的能力,规范决策、管理和服务行为。司法和行政执法人员要着力提高依法行使公共权力的能力,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确保国家法律的正确实施。加强廉政教育,促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组织、人事部门要会同宣传、普法主管部门推进领导干部法制教育制度化、规范化,继续坚持和完善党委(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法制度、领导干部法制讲座制度、法律知识年度考试考核制度,并把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的情况作为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和任用考察时的重要内容。人事部门要会同宣传、普法主管部门每两年组织全市公务员(含雇员)进行法律培训和考试,培训参考率要达到95%以上,把法律知识作为公务员职业准入的重要考核内容,并将公务员法律考试的成绩作为公务员任职、定级、晋升和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教育、卫生部门要会同普法主管部门组织教师、医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法制教育,努力提高其法律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各级党校、行政学院要把法制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和培训规划,加强法制课程建设。

(二)加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着力培养法制观念

努力培养青少年的爱国意识、守法意识和权利义务意识。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教育。注重中小学生的法律启蒙和法律常识教育,培养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养成守法习惯;大中专学生要突出法律基础理论教育,增强崇尚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发挥第一课堂的主渠道作用,修订完善《深圳市中小学法制教育读本》,继续推进学校法制教育计划的落实,在教材、课时、师资等方面予以保证;积极开辟第二课堂,推进学法用法实践活动。教育部门要会同共青团、综治、司法行政等部门及学校、家庭建立和完善学校、社会、家庭相结合的法制教育网络,健全完善法制副校长制度,保障每个学校配齐法制副校长,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的职能作用,并积极利用各种教育阵地,增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引导性、互动性和趣味性。要加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教育,加强对重点青少年群体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实施“为了明天”工程,通过教育和法制相结合,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三)加强劳务工法制宣传教育,着力提高劳务工法律素质

培养劳务工的遵纪守法观念和依法维权意识。修订完善《深圳市劳务工学法用法读本》,大力开展劳务工法制宣传教育。劳动保障部门要会同公安、工商、普法主管部门,将法制宣传与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相结合,每年组织劳务工进行法律常识培训,法律知识普及率达到90%以上,切实提高我市劳务工的法律素质。用工单位和企业要承担对劳务工进行法制宣传教育的社会责任,按照“属地管理”和“谁用工、谁负责”相结合的原则,把法律教育列入员工岗前培训和在岗学习、培训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

(四)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制宣传教育,着力提高依法经营、依法管理能力

培养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树立诚信守法、依法经营、依法办事的观念。工商部门要会同税务、贸工、劳动保障、海关、个人劳动者、私人企业协会和普法主管部门采取多种形式,结合企业管理工作需要,开展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制教育和法制培训,编印适合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特点的法制读本。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将法制教育纳入企业领导人培训纲要,建立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法用法考试考核制度,把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经营作为考核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重要依据。此外,还要加强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

(五)加强社区居民法制宣传教育,着力提高社区居民依法维权意识

培养社区居民依法办事、依法维权的观念。民政部门要会同普法主管部门推进社区居民学法用法工作,法律知识普及率达到90%以上。建立法制宣传栏的维护、更新、改造及定期检查制度,每个社区居委会设立一个以上法制宣传栏和法律图书室(专柜),组建法制宣传教育志愿者队伍,积极开展法律讲座、法制论坛等切实有效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组织编撰《深圳市公民法律教育读本》,为我市公民提供准确、简明的综合性法律普及读本。积极开展“律师进社区”活动和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平安和谐社区创建活动。

四、工作步骤和安排

本规划从2006年开始实施,到2010年结束。共分三个阶段:

宣传发动阶段:20O6年上半年。各区、各部门要根据本规划研究制定本区和本部门五年规划,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各区、各部门制定的“五五”普法规划,报市普法办备案。组织实施阶段:2006年下半年至2O10年。依据本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要求,结合本区和本部门实际,每年制定工作计划,突出年度工作重点,做到部署及时、措施有效、指导有力、督促到位,确保“五五”普法规划全面贯彻落实。20O8年开展督导评估活动。

检查验收阶段:2O1O年。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各级普法主管机关具体组织对“五五”普法规划实施情况的总结验收。

五、组织领导和保障

(一)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的领导体制

各级党委要切实加强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领导,健全各级普法领导机构,明确领导职责,建立和完善领导小组会议、联席会议、年度工作汇报、工作督查等制度,日常工作仍由司法行政部门承担;各级人大要加强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检查、督促,定期听取政府实施本规划情况的汇报,定期组织人大代表检查重点单位普法工作情况,保障本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的落实;各级政府要把法制宣传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纳入各地、各部门的目标管理责任制。

(二)建立健全分工负责、协调配合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机制

各级党委宣传部门、政府司法行政部门负责本规划的组织实施,组织、协调、指导和检查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各级党委和政府各部门及各行业要按照《深圳市各单位普法工作职责》要求,运用各种手段和途径面向全社会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建立和实施行业、部门工作人员和从业人员法制宣传教育制度。文化部门负责组织指导各类文化单位、文艺团体开展法制文学艺术作品的创作、演出,推广群众性法制文化娱乐活动;广电、新闻出版部门负责大众传媒的社会性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加强对特定对象的针对性法制宣传教育。各级政府和政府有关部门要积极采取措施,鼓励和支持各类社会组织、个人参与和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赞助、资助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三)建立法制宣传教育评估机制和奖惩激励机制

进一步完善《深圳市普法工作评估方案》并抓好落实,建立健全监督与激励机制,开展规划实施的年度和阶段性考核工作,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表彰奖励工作,对普法工作职责不落实的单位由普法主管部门提出整改建议,整改不落实的予以通报。

(四)落实法制宣传教育经费保障

各级政府要把普法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专款专用,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制定本地区普法工作经费保障标准,并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相应增长;各部门和企业要安排相应法制宣传教育专项经费,保障工作的正常开展。

(五)加强法制宣传教育队伍建设

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者学习培训活动,提高专职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者的政治、法律素质和业务能力;加强兼职法制宣传教育队伍建设,建立法制宣传教育人才资源库;积极鼓励法律职业者、法律院校(系)教师、学生和具有一定法律知识的其他人员加入志愿者队伍,加强组织培训,积极开展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推进志愿者活动向规范化发展;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讲师团工作,充分发挥法制宣传教育讲师团的作用。

(六)加强法制宣传教育阵地建设

新闻媒体要承担开展公益性法制宣传教育的社会责任。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和户外广告发布单位应当安排_定版面和时段免费刊播和发布法制宣传教育的公益广告。广播、电视、报刊应当免费开设法制宣传教育专题栏目。市委宣传部对以上媒体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进行指导和监督。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办好法制宣传教育网站,创新网络法制教育形式,政府网及各门户网站要专门开辟法制宣传教育栏目。加强宣传园地建设,车站、码头、机场、公园、校园等公共场所以及地铁、公交车等从事旅客运输的公共交通工具的管理单位要承担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社会责任,在所辖范围内的显著位置设置固定的法制宣传广告牌或者张贴法制宣传公益广告,组织发放法制宣传材料。加强教育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市民学校、夜校、技术培训学校的作用,利用便民服务场所、法律服务热线等形式,为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法律咨询和服务。团市委要以市少年宫、大鹏青少年教育基地等为载体,建设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推进青少年法制教育。

(七)加强法制宣传教育规范化建设

加快法制宣传教育立法步伐,深入开展立法调研活动,力争两年内制订和通过《深圳市法制宣传教育条例》,把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纳入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

(八)实现法制宣传教育创新

篇3:“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规划”司法工作计划

一、当前司法警官职业教育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影响我国司法警官职业教育教学的发展既有外部环境影响, 也有自身因素的制约。我国的司法警官职业教育始于1999年, 当时面临高校大整合:如独立升格或合并等等, 部分省市都逐步创建了省级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因此, 原先自身存在的问题或独立升格、合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就暴露出来, 主要有:

(一) 教学中心地位不够突出, 教学改革力度不够明显

教育教学需要以教学为中心, 树立教学的中心理念。一切活动都应该围绕教学开展, 切实通过实际行动提高教学的中心地位, 严格按照高职高专的办学规律和司法行政工作发展的实际情况, 加大对教学工作的支持力度。如为教学提供最大限度的人、财、物等支持, 加大对学校的教学硬件和软件建设, 争取加大教学资金投入, 为教学改革的顺利开展提供物质保障。

同时, 要进一步解放思想, 加大教育教学的改革力度。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必须进一步的开拓思维, 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 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 丰富教学内容, 探索具有司法警官职业教育特色的教育教学模式。

(二) 教材、教学内容陈旧枯燥, 不能突出司法警官职业教育教学特点

目前, 司法警官职业教育的教材相对陈旧。据调查很多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没能及时使用符合高职高专发展特点的教材, 有些教材是十几年前编印的, 或者是拿本科院校的教材来使用, 司法行政工作的实践已经和教材内容脱轨, 更有的学科开设课程后, 没有教材, 学生完全凭教师的讲授来学习, 严重地影响教育教学质量。

司法警官职业教育主要是面向司法行政系统培养应用型和技能型的司法人才, 它不同于一般的高职高专教育, 也不同于普通的公安教育和高层次的司法警官教育。它的教育对象是未来为监狱、劳教等司法行政机关执法、管理、教育服刑人员、劳教学员的应用型和操作性预备警官。因此, 司法警官职业教育教学应具备自己的价值属性。但是, 当前我们的司法警官职业教育教学没能鲜明地体现其应有的价值和本质特色。

(三) 实践性教学内容、形式和场所不符合司法警官职业教育教学的发展要求

实践性教学是高职高专院校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应重点把握的, 通过实践性教学, 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 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学习是先导, 掌握一定的理论水平后, 如何把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 如何更好地指导实践, 这些正是高职高专院校需要解决的难题, 也是培养学生的重点。司法警官职业教育教育教学如何更好地为司法行政工作服务, 如何更好地培养实践中急需的应用型、操作性和技能型人才, 这就需要我们在司法警官职业教育教学中加大实践教学内容的比重, 注重学生应用型技能的培养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实训操练。

(四) 教学方法简单和教学手段单一, 不能满足实践性教学的发展要求

高职高专的司法警官职业教育教学应注重实践性教学, 这就要求学校必须提供相应的实践教学场所和教学设备。但由于司法警官职业教育的行业性质不同, 致使大部分院校面临办学经费紧张的问题,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司法警官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方法, 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习, 让其掌握学习能力和本领, 最终使学生能够科学、规范地进行实际操练和处理实际问题。

(五) 具有司法警官职业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不足

教育教学课程既包括显性课程内容又包括隐性课程内容。显性课程是在课程和教材中明确陈述的, 并在考试、测验中考核的正规教学内容和教育、教学目标。隐性课程是指受教育者从教育课程实施中获得的可预期的或不可预期的教育作用与效果综和。有人也称隐性课程为“潜课程”是学校通过教育环境有意或无意地传递给学生的非公开性教育经验。为此司法警官职业教育教学课程不仅要重视和改革显性课程, 更要重视隐性课程内容对学生的影响, 这样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就呈现出来。校园文化是一所学院建设的重要内容, 通过校园环境和文化来熏陶人、塑造人、培养人, 一所大学或者学校有没有自己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势必反映出该学校的文化层次和品位。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的精神文化应不同于一般的高职高专院校, 如何突出和彰显具有“警卫”特色的校园文化底蕴, 如何更好地体现预备司法警官的职业技能将是司法警官职业教育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六) 专业设置口径过窄, 不能立足市场变化

司法警官职业教育培养对象主要是面向司法行政系统, 致使其在专业设置、培养层次和人数上受到限制, 这就要求我们在招生就业过程中, 必须面向司法行政工作的发展实际, 开展“定单式”的生产。司法行政工作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我们就结合实际需求进行培养, 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和解决司法警官职业教育的学生质量问题。当然考虑到司法行政工作的实际需求, 我们还可以开设一些比较机动性的专业和项目, 如法律事务、安全保卫的培训等, 这样司法警官职业教育的对象既有“质”又有“量”的保证。

(七) 教师队伍水平层次不齐, 不能适应司法警官职业教育教学新发展

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 教师素质和水平的高低势必会影响到整个教学活动的开展。司法警官高职高专教育中, 双师型教师的比重及其结构需要进一步的优化和调整, 比如狱政管理专业, 就需要教师有在基层监狱工作的经历, 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学好监狱相关业务课程。但实际过程中, 教师或者不是“双师型”或者“双师型”不能适合狱政管理专业需求, 再加上没有到基层监狱工作锻炼的经验, 这样势必会影响到对学生应用型技能的培养和指导。

二、解决司法警官职业教育教学问题的措施及其设想

(一) 进一步加大司法警官教育体制改革, 树立教育教学的中心观念

针对司法警官职业教育的现状, 我们要进行管理体制改革, 逐步理顺学院内部的各部门关系, 把教学部门实体化, 突出教学的中心地位, 要坚持一切为了教学, 为了教学的一切理念。加大教学资金投入比重, 建立向教学改革资金倾斜的资金投入的长效机制, 向教学效果要质量, 向教学部门和课任教师要质量。不断探索司法警官职业教育教学的规律, 提炼符合司法行政工作发展实际的办学理念, 争取创办特色鲜明的司法警官职业教育教学模式。

(二) 加大对司法警官特色的精品课程建设和示范性专业建设支持力度

特色是司法警官职业高职高专教育发展的生命线, 其中精品课程和示范性专业建设又是“生命线”中“生命线”, 因此我们必须下大力气抓好课程建设, 特别是精品课程建设和示范性专业建设。这就对司法警官职业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做好精品课程建设和示范性专业建设呢?笔者认为要做好以下三项基础工作:

1.学院领导要高度重视, 师生员工齐心协力是做好精品课程建设和示范性专业建设的前提和基础。精品课程建设和示范性专业建设是个系统工程, 需要学院领导高度重视, 成立专门的建设机构, 配备精兵强将, 解决所需要的人才问题, 同时也需要学院其他相关部门及人员共同努力, 上下齐心, 齐抓共管, 开创有利精品课程建设和示范性专业建设良好人文环境和思想舆论环境。

2.要不断加大对精品课程建设和示范性专业建设的资金投入和支持力度。资金投入是精品课程建设和示范性专业建设很关键的物质保障基础, 计算机网络设备、多媒体教学终端设备, 模拟实训场所等都需要以资金投入为基础, 这样我们才能使精品课程建设和示范性专业建设有了坚强物质基础。

3.要选好专业, 使其切实能够达到“精品”, 并最终起到示范性的作用。司法警官职业教学的专业瓶颈相对较窄, 如何在有限的专业内选择较成熟的专业进行建设是做好精品课程建设和示范性专业建设中极其重要环节。我们必须用最可能短的时间和最少的投入办好最容易体现司法警官职业教育特色的专业, 并能使其达到精品, 最终起到示范性作用。

(三) 开发符合司法警官职业教育教学的规划教材和实训教材

司法警官职业教育部门应组织好力量, 编写符合高职高专学生特点的规划教材, 不具备编写能力的可以整合各司法警官职业院校资源, 必要时聘请专家、学者和司法行政实务部门的人员, 力求使学生能使用上规划的新教材。对于实训教材要勇于面对司法行政工作发展的新变化, 及时出版、修订实训教材的内容, 用发展的眼光为学生实训操作打下坚实的教材基础。

(四) 改进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 突出实践性教学的教学比重

不断的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 开展辩论式、启发式、案例式、诊断式教学, 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 (多媒体、三维模拟教学、微格教学等) , 创建有利于开展实践教学的基地和场所, 如监所实习基地、模拟监狱、模拟法庭等。将校内实训, 校外见习、实习很好地结合起来, 走产学结合、校内校外培养结合的新模式。加大对学生实践教学的考核监控, 及时地调整实践教学内容, 使其能够适应实践工作的发展需要, 不断地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水平。

(五) 建立和塑造具有司法警官职业教育培养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工程

校园文化建设要进一步突出司法警官职业教育特色, 彰显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的文化底蕴, 通过具有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的校园文化活动, 进一步提升和扩展学生的素质, 要树立校园文化活动的“品牌”意识, 通过开展“品牌”活动, 进一步挖掘警院特色的文化活动内涵, 不断地提升校园文化活动氛围, 实现隐性课程对学生的影响, 为学生尽快树立司法行政的执法理念、服务意识、协作精神和大局观念, 培养新世纪司法行政系统所需的应用型、技能型预备警官高级人才。

(六) 立足市场变化, 专业设置要进一步贴近司法行政机关的实际需求

专业设置以及招生就业都要面向市场, 不断地调整招生计划, 通过市场调研, 了解市场需求, 进一步确定招生专业及其计划人数, 把握好司法警官职业教育教学的“进口关”和“出口关”, 不断地进行整合各种教育教学资源, 进一步解放思想, 拓宽司法警官职业教育的专业口径过窄问题, 立足于司法警官教育的警察专业, 大力发展非警察的涉法类专业和保卫类专业, 实行相对灵活的招生就业机制, 切实不断地培养贴近社会生活实际需求的学生。

(七) 注重“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和管理

司法警官职业教育需要进一步优化教师结构, 特别是要加大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管理, 不断地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为教师继续学习深造、外出考察、交流提供平台和服务, 对于没有基层实践经验教师要实行定期到基层单位进行顶岗实习。同时, 对于有些实践较强的课程内容可以聘请基层单位有实践工作经验的工作者任为兼职教师或者实训指导教师, 也可以向有关院校的知名专家、教授、学者发出邀请, 聘为客座教授, 定期来学校讲学, 不断地提升整个司法警官职业教育教学的总体水平。

总之, 司法警官职业教育教学需要我们进一步地解放思想, 要加大改革的力度, 大力开展实践性教学, 注重实践教学内容的教学, 突出其行业特色和高职高专的职业特点, 往深处下工夫, 往实处下工夫, 不断地提升办学水平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样我们才会办出人民满意的教育,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霍宪丹.中国高层次司法警官培养模式研究.法律出版社, 2004.

[2]高莹.矫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3]司法部高等法律职业教育部级科研课题组.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

篇4:“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规划”司法工作计划

北京市档案系统“四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通过扎实有效的档案法制宣传工作,社会档案法律意识不断增强,档案工作人员的法律素质和依法管理档案事业的水平不断提高,法制宣传教育在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促进档案事业健康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基础作用。未来五年,是我市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关键时期,《“五五”普法规划》的贯彻实施意义重大。

《“五五”普法规划》首先明确了制定规划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紧紧围绕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实践活动,不断优化档案工作发展的法治环境,为实施我市档案事业“十一五”规划服务,为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服务,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服务。

《“五五”普法规划》确定了本市开展档案法制宣传的工作目标: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结合全市档案工作实际,通过广泛深入的档案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全体公民的档案法制观念和档案意识,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档案法律素质和观念,进一步增强档案部门执法人员的档案法治理念,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增强档案部门依法治理的自觉性,提高依法管理和服务社会的水平。

《“五五”普法规划》要求深入学习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法规,深入学习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法律法规,深入学习城市建设、管理和服务的法律法规,深入学习与举办奥运会相关的法律法规,深入学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关的法律法规,深入学习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等法律法规,深入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和《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办法》等档案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各级领导干部、档案工作人员的档案法制观念,提高公民社会档案意识。《“五五”普法规划》将各单位主管档案工作的领导和档案工作人员作为法制宣传教育的重点,同时要求进一步加强面向社会的档案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五五”普法规划》将2006年至2010年的五年时间划分为宣传发动、组织实施和检查验收三个阶段。其中组织实施阶段贯穿整个五年期间,每年都有活动重点,可谓时间紧,任务重。为保证《“五五”普法规划》的顺利实施,各地区、各单位必须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落实经费,提供保障,以人为本,服务群众。市和区县档案局还要把档案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纳入执法检查范围,定期对受检单位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进行检查考核,并作为表彰先进的一项重要指标。

篇5:“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规划”司法工作计划

法制宣传教育如何适应社会发展

法是社会的产物,社会是法的基础。法的社会作用,除维护阶级统治外,便是执行社会公共职能,如促进公共设施建设,确认和执行技术规范,促进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和生产力发展等。但法因自身特点,又具有稳定与滞后的局限性,总是滞后于现实生活的变化。作为法制建设基础性工作的法制宣传教育,如何适应社会发展 成为热门的话题。对此,笔者认为基于法的局限性与社会发展,为适应需要,法制宣传教育既不能求“稳当”,采用老方法,也不能“穿新鞋,走老路”,而应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务求实效。

一、正视当前法制宣传教育存在的问题

经过20年的努力,法制宣传教育取得有目共睹的成就。但应当承认,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法制传统缺失与普法时间不算长等原因,法制宣传教育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全体公民,尤其是领导干部的宪法意识和法制观念有待加强。二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徇私枉法、违法不究的现象时有出现。三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社会处于转型期,人财物大流动,管理措施却未跟上,法制宣传教育发展不平衡,存在“死角”或“盲点”,如青少年与流动人口的法制宣传教育,亟待加强和改讲。四是某些地方法制宣传教育重形式、轻实效。五是齐抓共管、协调有力、运转顺畅、效果良好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机制,尚未健全等等。这些因素制约着法制宣传教育的深入开展,明显未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多管齐下、“对症下药”

1、提高认识,落实责任。经过20年的实践,法制宣传形成“党委领导、政府实施、人大监督、部门规划、社会参与”的法制宣传教育运作机制;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又为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供更为广阔舞台。最为重要的是,各部门和领导提高认识,健全机制,落实责任(列入年度考评内容),谋划思考;涉及重大决策,可聘请法律顾问参与,依法行政,让法制宣传教育向广、深度推进。即深化对领导干部、司法人员和行政执法人员、企事业管理人员及青少年等重点对象的法制宣传教育。而作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者,则应以高度历史使命感和强烈责任心,振奋精神,锐意进取,投身到法制宣传教育中。

2、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以改革精神推动法制宣传教育,努力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丰富工作内涵:通过创新,健全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网络,横到委、办、局,纵达社区、村、组,上下联动,相互协调,消除“死角”或“盲区”;通过创新,建设一支强有力的法制宣传教育 普法志愿者 队伍;通过创新,推动重点对象的法制宣传教育不断走向深化;通过创新,为全面完成“四五”普法任务与启动“五五”普法规划奠定坚实基础。

法制宣传教育如何适应社会发展2/23、整合资源,扎实开展。在总结20年普法经验的同时,应调动各行业、各部门的积极性,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求真务实,提升素质,为创建文明法治环境和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前提条件。由此,立法、执法和司法机关,可充分利用职能优势,以案说法,开展生动活泼的法制宣传教育;司法行政部门,可安排律师、公证等法律服务人员参与法制宣传教育;企事业单位和社团组织等,可结合实际,搞好法制宣传教育;又可借助中华文化对社会活动的渗透,寓法制宣传于生活里面,寓法制教育于文娱之中,扩大法制宣传教育的覆盖率和吸引力,唤起人们对法律的依归感;又可根据新闻媒体 电视、电台和报纸等 传播快捷、形象直观、成本偏低的特点,让法制宣传教育的重点内容、动态和经验,及时反映出来。此外,还可设法吸纳社会资金,弥补经费投入不足,确保法制宣传教育顺利开展、乃至引向深入。

4、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应在完善评估机制、总结20年来法制宣传教育成功经验的前提下,坚持典型引路,从抓基层、打基础、树典型入手,做好典型的培育工作。并以点带面,切实提高典型的辐射力和感染力,拉动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整体推进,平衡、可持续地发展。

5、调研论证,争取立法。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法制宣传教育,就“五五”普法规划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方法步骤,尤其是提起违宪审查的主体与运作程序,组织专家、学者进行可行性研究,以最新的成果指导工作实践,促进法制宣传教育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为深化法制宣传教育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同时,抓住法制宣传教育的“热点”、“难点”问题,履行组织、协调、检查和指导的职能,及时解决遇到困难和问题,为实现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新跨跃增添后劲。

篇6:“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规划”司法工作计划

罗发„2011‟15号

中共罗定市委

罗定市人民政府 批转市委宣传部 市司法局《关于在全市 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六个五年规划

(2011—2015年)》的通知

各镇街党委和人民政府,罗平农场,市直和上级驻罗定各单位:

•市委宣传部市司法局关于在全市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六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罗定市委

罗定市人民政府

2011年10月19日

市委宣传部

市司法局

关于在全市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六个

五年规划(2011-2015年)

根据•中共云浮市委、云浮市人民政府批转† 市委宣传部、市司法局关于在全市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六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云发„2011‟12号)精神,现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工作原则

(一)“六五”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聚人心,打基础,促发展,树品牌 ”的工作思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深入推进依法治理,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相结合、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相结合、与社会主义公民意识教育相结合、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培育法治文化,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以普法惠及民生,把推进发展与增进福祉统一起来,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罗定,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六五”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深入扎实 2 的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实践,深入宣传宪法,广泛传播法律知识,提高全市公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增强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提高依法执政、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提高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促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提高全社会对法治理念的认同度,增强依法办事的能力,推动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环境。

(三)工作原则:

——坚持围绕加快转型升级,推进罗定科学发展,建设幸福罗定这个中心,服务大局。紧紧围绕“十二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发挥法制宣传教育的服务、引导作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罗定,进一步开创我市科学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共同发展,服务群众,让发展惠及群众,全市经济社会实现全面协调发展。着眼于群众的实际法律需求,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引导群众树立权利义务意识,把维护合法权益与遵守法律法规统一起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坚持分类指导,注重实效。结合我市实施•美好环境与和谐社会共同缔造行动纲要‣的各个时期的工作情况,确定法制宣传教育的重点内容,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坚持学用结合,普治并举。坚持法制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实际效果。用法制宣传教育引导法治,在法治实践中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深入推进各项事业依法治理。——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着眼于建设幸福罗定的新形势新任务,把握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规律,转变工作观念,创新方式方法,完善工作机制,不断拓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领域。

二、主要任务

(一)深入学习宣传国家基本法律,突出抓好宪法基本精神、基本原则的学习宣传,进一步增强公民的宪法意识。并把宣传培育“自律自强、互信互助、共建共享”的社会价值观贯穿在美好环境与和谐社会共同缔造行动的全过程,提高群众的参与度,促进各项事业健康协调发展。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认真学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牢固树立并自觉践行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理念,切实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法治意识。

(二)深入学习宣传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学习宣传运用法律机制和手段,保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罗定。加强与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学习宣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制,加强契约自由、公平竞争、诚实守信等市场经济基本法律原则和精神的学习宣传,开展诚信守法经营、反对不正当竞争相关法律法规宣传。积极开展高效使用能源和自然资源、环境和生态保护、防灾减灾等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深入学习宣传与保障和改善民生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保护公民生命自由、财产权利、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等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促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依法保障人民 群众的根本利益。针对征地拆迁、土地征收征用与补偿、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重大利益格局调整政策措施出台、非利益相关性群体事件等问题,及时开展相关法律宣传教育,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预防、减少和化解社会矛盾。围绕解决关系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危害严重的问题,开展以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违法犯罪活动,保障食品药品安全、产品质量安全、特种设备安全、安全生产等为重点的法制宣传教育。加强有关城市文明建设相关法律法规学习宣传,建设宜居城市,实现“文明市民与文明城市共同成长”。

学习宣传有关就业促进、劳动合同、劳动争议处理、劳动安全卫生、矛盾纠纷调处、依法维权等与劳动者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促进建立和谐劳动关系,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稳步提高人民群众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学习宣传维护外来员工、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权益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做好特殊群体的权益保障工作。围绕文化强市建设,深入学习宣传与文化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

(四)深入学习宣传与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相关的法律法规。学习宣传维护国家安全与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法律权威和公正司法教育,促进公正廉洁执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学习宣传运用符合法律的途径和手段实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促进社会事业进步。重点学习宣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促进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开展刑事和治安法律法规宣传教育,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加强依法维 权、依法信访宣传教育,引导公民依法表达利益诉求,依法解决各种矛盾和纠纷。把法制宣传与推进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仲裁调解、人民调解工作相结合,重点加强人民调解法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减少和及时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安定,构建“平安罗定”、“和谐罗定”。

(五)加强反腐倡廉法制宣传教育。以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为重点,开展反腐倡廉专项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开展警示教育,不断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反腐倡廉意识,提高廉洁自律的自觉性。增强公民的监督意识,推动政府公共管理和服务的公开透明,从源头上防范权力不受制约导致的腐败。将廉政法制教育纳入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内容,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价值观和法纪观念。

三、对象和要求

法制宣传教育的对象是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农民的法制宣传教育,把领导干部和青少年作为重中之重。

(一)加强领导干部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用法,树立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观念,提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推进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化、规范化,坚持和完善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法制度、领导干部法制讲座制度、法律知识年度考试考核制度。各级党校及领导干部培训班,每年制订法制教育教学计划和培训规划,加强法制课程建设。加强对领导干部任职前法律知识的考察、学法用法守法情况的督促检查和年度评估考核,把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等考核结果作为干部 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

(二)加强公务员法制宣传教育。加大公务员法律培训力度,着力增强公务员服务意识,树立权责一致的观念;着力增强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的意识和能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继续坚持公务员年度法律考试制度,加强通用法律知识和与履行职责相关专门法律知识的学习与考核。

(三)加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培养青少年的法治意识,根据青少年的特点和接受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教育。注重中小学生的法律启蒙和法律常识、预防违法犯罪教育,培养自律和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制教育格局。加强大中专学生法律基础理论教育,树立崇尚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增强法制观念。结合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和安全防范工作,发挥中小学校兼职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的作用,继续开展“每校一警”活动,加强青少年权益保护、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等有关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加强对有不良行为青少年的行为矫正和法制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各类新兴传播媒介,增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引导性、互动性和有效性。

(四)加强村(居)民法制宣传教育。开展与村(居)民生产生活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引导农民和城市居民依法参与基层自治和其他社会管理活动,帮助村(居)民掌握和运用解决矛盾纠纷、维护合法权益的法律知识和法律途径。开展对镇(街道)干部和农村“两委”(城市社区)干部法制教育轮训活动,培养基层法制教育骨 干。开展基层“法律明白人”教育培训,充分发挥他们在开展法制宣传、法律咨询和化解矛盾中的作用。

(五)加强进城务工人员法制宣传教育。要把进城务工人员作为普法的重点,引导他们学习法律知识,树立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做到守法从业、依法维权、依法办事。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用工、谁负责”的原则,将法制宣传教育落实到企业和单位,实现进城务工人员法制宣传教育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把法制宣传教育与依法加强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结合起来,为进城务工人员提供有力的法律服务,努力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合法权益,有效防范和化解矛盾纠纷。

(六)加强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法制宣传教育。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与企业经营管理相关的法制教育和法制培训,建立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学法用法考试考核制度。把法制培训纳入国有企业负责人培训内容,把依法决策、依法经营、依法管理情况作为考核经营管理人员的重要内容。增强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诚信守法、依法经营、依法办事的观念,提高他们依法经营、依法管理的能力。进一步完善企业法律顾问制度。

四、工作步骤和安排

“六五”普法规划从2011年开始实施,到2015年结束。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1年上半年。各镇街各单位各行业根据本规划研究制定本单位本部门本行业五年普法规划,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各镇街各单位和上级驻罗定各单位制定的“六五”普法 规划,报市普法办备案。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1年下半年至2015年。各镇街各单位和上级驻罗定各单位依据本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要求,结合实际制订年度计划,认真组织实施,确保本规划全面贯彻落实。2013年开展中期检查督导活动。

(三)检查验收阶段:2015年下半年。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下,各级普法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对 “六五”普法规划实施情况进行总结验收。

五、主要工作措施

(一)继续深化“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主题活动。充分利用我市“三网融合”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平台,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做到法制宣传资料、法制文艺、法律服务进乡村,深化“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启动“每户一本法律指南”工程。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建立社区居民学法制度,开展“民主法治社区”创建活动,促进和谐社区建设。开展“法律进学校”活动,推进学校法制教育计划、教材、课时、师资的落实,开辟学法用法第二课堂,推进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工作规范化,提高青少年学生法律素质。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主要内容,开展“法律进企业”活动,全面开展“诚信守法企业”创建工作,加强企业法律培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职工的法律素质,促进企业依法、诚信经营。开展“法律进单位”活动,促进各单位切实履行法制宣传教育责任,提高面向社会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自觉性。继续做好“12〃4” 全国法制宣传日 活动。

(二)深入推进依法治理。大力推进依法治市、依法治县工作。推进基层依法治理,继续深入开展法治城市、法治镇街创建活动,围绕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专项治理活动,提高社会管理法治化水平。

(三)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充分利用法制小说、诗歌、歌曲、小品、戏剧、书画、舞蹈、电影、动漫等形式,宣传法治精神,适时开展法制文学艺术作品征集、法制文艺节目汇演和巡演、法制文艺下乡等活动,推出精品、创出品牌。鼓励各类文化团体参加法治文化建设,发挥公共文化场所在法治文化活动建设中的资源优势。

(四)整合利用法制教育资源。发挥公安、检察、法院、司法行政等部门职能作用,利用看守所、法庭等场所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增强法制宣传教育的生动性。发挥律师事务所、公证机构、法律援助机构和基层人民调解组织职能优势,加强与各级机关单位、媒体、社会团体、企业及其他社会组织的协调,合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六、组织领导和保障

(一)切实加强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把法制宣传教育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党委和政府目标管理。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的领导体制,建立健全各级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完善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听取汇报、开展督查等制度。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由政府司法行政部门承担。各级人大要加强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监督检查,保障规划确 定的各项任务落实。各级党委宣传部门、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和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和检查规划的实施工作。各部门各行业负责本部门本行业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的原则,积极面向社会开展本部门本行业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各类媒体要积极开展公益性法制宣传教育。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要加强对特定对象的法制宣传教育。鼓励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和公民参与、支持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二)健全考核评价体系。逐步建立评估考核机制,完善评估考核指标体系。建立健全监督与激励机制,开展规划实施的年度和阶段性考核、检查工作,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增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

(三)落实法制宣传教育经费保障。各级政府要把普法工作经费纳入本级政府财政预算,专款专用,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制定本单位普法工作经费保障标准,并建立动态增长机制。各部门各单位要统筹安排相关经费,保障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正常开展。

(四)加强队伍建设。培养专兼职相结合的法制宣传教育队伍。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者定期学习培训活动,提高专职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者的业务和组织指导能力。建立法制宣传教育人才资源库,积极鼓励法律职业者和法律专业的大学生加入法制宣传志愿者队伍,积极开展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继续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宣讲团工作。

(五)加强阵地建设。建立领导干部学法培训基地、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基地、企业员工学法园地、禁毒教育基地、农民法制宣 传服务中心等,促进重点对象法制宣传教育阵地化、规范化。在公共场所和市、镇街以上青少年宫设立法制宣传设施,开展法制宣传活动。加强法律服务阵地建设,利用信访接待室、法律服务热线等为人民群众提供法律服务和指引。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机短信、电视、报纸、广播等媒体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加强公益性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办好法制宣传教育网站,创新网络法制教育内容和形式,利用三网融合、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等手段,开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网上法制宣传。组织编写切合我市实际的法制宣传资料。

主题词:普法工作

规划

通知

中共罗定市委办公室 2011年10月19日印发

上一篇:2015年武汉大学自主招生攻略下一篇:工会夏送清凉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