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六汽车标准分析报告

2024-04-11

国六汽车标准分析报告(共6篇)

篇1:国六汽车标准分析报告

12月23日,环境保护部、国家质检总局近日联合发布《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以下简称“轻型车国六标准”),公布了第六阶段轻型汽车的排放要求和实施时间。

近年来,我国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逐步提升,,国家第一阶段机动车排放标准开始实施,经过的发展,目前全国实施国家第四阶段排放标准,重点区域实施第五阶段排放标准,单车污染物排放降低90%以上,有效促进了汽车行业技术升级。为进一步强化机动车污染防治工作,从源头减少排放,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有关“实施国VI排放标准和相应油品标准”的要求,环境保护部、国家质检总局出台了轻型车国六标准。

轻型车国六排放标准改变了以往等效转化欧洲排放标准的方式,邀请汽车行业全程参与编制,充分吸取专家学者和企业界的意见和建议。编制组开展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共分析汇总8600种国五车型排放数据,调查了50万辆轻型车行驶里程情况,设计开展了验证试验。轻型车国六标准的重要意义体现在:一是从以往跟随欧美机动车排放标准转变为大胆创新,首次实现引领世界标准制定,有助于我国汽车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推动我国汽车产业发展;二是在我国汽车产能过剩的背景下,可以起到淘汰落后产能、引领产业升级的作用;三是能够满足重点地区为加快改善环境空气质量而加严汽车排放标准的要求。

轻型车国六标准在技术内容上具有六个突破:

一是采用全球轻型车统一测试程序,全面加严了测试要求,有效减少了实验室认证排放与实际使用排放的差距,并且为油耗和排放的协调管控奠定基础;

二是引入了实际行驶排放测试(RDE),改善了车辆在实际使用状态下的排放控制水平,利于监管,能够有效防止实际排放超标的作弊行为;

三是采用燃料中立原则,对柴油车的氮氧化物和汽油车的颗粒物不再设立较松限值;

四是全面强化对VOCs的排放控制,引入48小时蒸发排放试验以及加油过程VOCs排放试验,将蒸发排放控制水平提高到90%以上。

五是完善车辆诊断系统要求,增加永久故障代码存储要求以及防篡改措施,有效防止车辆在使用过程中超标排放。

六是简化主管部门进行环保一致性和在用符合性监督检查的规则和判定方法,使操作更具有可实施性。

为保证汽车行业有足够的准备周期来进行相关车型和动力系统变更升级以及车型开放和生产准备,本次轻型车国六标准采用分步实施的方式,设置国六a和国六b两个排放限值方案,分别于和2023年实施。同时,对大气环境管理有特殊需求的重点区域可提前实施国六排放限值。目前,标准实施的行业生产和油品条件也已初步具备。多家轻型汽车生产企业已基本完成符合轻型车国六标准样车的开发工作。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也已于同期批准发布了第六阶段车用汽、柴油国家标准。

下一步,环境保护部将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切实保障轻型车国六标准的实施,进一步加大机动车环保达标监督检查力度,推动车用油品升级,切实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更多热门文章推荐:

1.“轻型车国六标准”发布

2.2016环保部发布轻型车国六标准

3.2016轻型车国六标准问答解读

4.2016跨境电商新政暂缓一年实施

5.《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五阶段)》

篇2:国六汽车标准分析报告

汽车灯具被人们形象地比喻为车辆的眼睛。夜间行车,驾驶员借助灯具的照明和信号看清车辆周围及其他车辆或行人。当车辆要进行转弯时,通过车上的信号灯向周围的其他车辆和行人发出相应的转弯或制动信号,以引起注意,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正是由于汽车灯具是最为重要的汽车主动安全部件,我国政府早在推出强制性认证之前,就制定了汽车灯具强制性检测规定。世界各国对于汽车灯具安全法规和标准也给予高度的重视。

1我国汽车灯具安全标准现状

汽车灯具安全标准在我国汽车强制性标准体系中所占数量最多。目前我国M、N、0类汽车灯具强制性国家标准共有14项,占我国已发布的汽车强制性标准总数的1/5。这14项标准中,包括一个整车的灯具安装标准GB 4785-2007《汽车及挂车外部照明和光信号装置的安装规定》,其余灯具产品则制定相应的配光性能标准。而按照产品分类,则可分为照明类灯具和信号类灯具(含回复反射器)。照明类灯具包括前照灯、前雾灯、前位侧灯、后位灯、倒车灯、后雾灯、后牌照板灯和驻车灯等;信号类灯具包括示廓灯、制动灯、转向信号灯和侧标志灯等。另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相关资料显示,目前还有汽车昼间行驶灯配光性能、汽车用LED前照灯、货车及挂车车身反光标示灯等多项汽车灯具强制性国家标准正在制修订过程中,不久后即将发布实施。

2 ECE汽车灯具法规现状

欧洲ECE (Economic Commission for Europe)汽车技术法规,由欧洲经济委员会下设的车辆制造专业组(WP 29)负责制修订。而汽车灯具法规也一直是ECE法规工作的重点,WP 29专门成立灯光及光信号工作组(GRE)负责该方面技术法规的工作。到目前为止,WP 29共制定127项ECE汽车技术法规,其中有30多项是关于汽车灯光方面的,约占整个ECE法规的1/3。其中,有关前照灯15项,光信号及后牌照板照明装置10项,白炽灯泡3项,灯光与光信号装置的安装4项,反射器及标志牌5项。欧洲ECE法规体系是目前全球最具权威的汽车技术性法规体系。为适应汽车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ECE法规一直在不断修订和补充更新,以保证利用现代技术提高车辆行驶的安全性。ECE灯光法规的制修订工作是基于两个方面进行的:其一,为适应汽车灯具技术发展的需要,保证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其二,进行欧、美、日汽车法规的协调,以求达到世界范围内汽车技术法规的统一。

3我国汽车灯具安全标准与ECE法规体系的对比

3.1我国汽车灯具安全强制性国标以ECE法规为参照体系,并积极采用ECE法规

国际上,汽车灯具标准法规主要有两大体系:欧洲ECE体系和美国SAE体系。全球采用欧洲ECE体系的国家己相当广泛,远远超出欧洲范围。因此,针对我国的国情与国际上的综合发展趋势,国内的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就国际两种不同体系的灯具在各种道路条件下照明状况进行了大量的对比试验和论证工作。结果表明,在我国道路条件下,采用ECE体系的前照灯对行车安全更加有利。因此,我国最终选择了欧洲ECE体系作为我国汽车灯光标准的参照体系,并积极采用ECE法规作为我国强制性标准。

我国现行M、N、0类汽车灯具安全强制性国家标准基本采用ECE相关法规(见表1),14件国家标准大部分与ECE法规为非等效采用(NEQ)关系。通过进一步分析可见,在采用ECE法规的过程中,我国标准中均删除了管理性条款,少部分标准则修改了试验方法或检验规则。而大部分技术要求均与ECE法规中的相关内容保持一致。各标准法规差异主要如下:

3.1.1 GB 4599-2007与ECE R1:1998、ECE R5:1998、ECE R20:1998、ECE R31:1998、ECE R112:2001主要差异为:删除了管理条款;删除了部分附件;删除了检验规则,并修改了试验方法;增加了相关灯丝灯泡和封闭式灯光组的光电性能表和电性能表。主要技术要求与法规一致。

3.1.2 GB 4660-2007与ECE R19:2000主要差异为:删除了管理条款;删除附录中部分内容;增加了相关灯丝灯泡的光电性能和电性能表;增加了检验规则,并修改了试验方法。

3.1.3 GB 5920-2008与ECE R7 REV4主要差异为:删除管理条款,删除了“制造厂一致性检验的最低要求”附件,增加了检验规则。主要技术要求与法规一致。

3.1.4 GB 15235-2007与ECE R23:2002主要差异为:删除管理条款;删除了部分附件;增加了检验规则。主要技术要求与法规一致。

3.1.5 GB 4785-2007与ECE R48:2001主要差异为:删除了法规中有关管理方面的部分章节和附录。主要技术要求与法规一致。

3.1.6 GB 11554-2008与ECE R38 Rev2 Amend2主要差异为:修改了第一章的范围;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删除了法规中有关管理方面的内容;增加了检验规则。主要技术要求与法规一致。

3.1.7 GB 11564-2008与ECE R3:2005主要差异为:修改了范围,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删除了有关管理方面的部分章节和附录。主要技术要求与法规一致。

3.1.8 GB 17509-2008与ECE R6 REV3 AMEND5主要差异为:删除了管理条款;删除了部分附件;增加了检验规则。主要技术要求与法规一致。

3.1.9 GB 18409-2001与ECE R77:2000主要差异为:本标准除管理条例外,技术内容等同。

3.1.10 GB 21259-2007与ECE R98:2003主要差异为:删除了管理条款,增加了检验规则,并修改了试验方法。主要技术要求与法规一致。

3.1.11 GB 19151-2003与ECE R27:2003主要差异为:管理条款没有纳入;ECE R 27中要求做完一般要求和形状尺寸检验后即对4只样品进行耐温性试验,而本标准把耐温性试验放在了测量CIL值后进行,并且由4只改为2只。

3.2我国汽车灯具安全强制性国标紧跟ECE法规的同时,也存在标准滞后等问题

由于世界经济一体化以及汽车工业快速发展等原因,我国近几年加快了ECE法规转化为强制性国家标准的速度。尽管我国的汽车灯光标准积极紧跟并采用ECE法规,但在标准制定的进度上,仍比ECE法规滞后3~5年。因此,使得我国标准的部分技术参数、检测方法和判断依据因ECE的修改而存在差异,甚至部分标准技术要求落后于ECE法规。例如,GB 4785《汽车及挂车外部照明和光信号装置的安装规定》是汽车灯具安装的重要强制性标准之一。而在过去的20年中,我国仅进行了3次修订。而本标准对应的ECE R48其修订频率是所有ECE法规中最高的。在GRE工作组每年召开的两次会议上都会有代表提出对ECE R48修改的内容。我国现行的GB 4785-2007是NEQ2001版本ECE R48。然而,ECE R48则经过多次修订,目前现行的版本为2008版(Rev.1/Add.47/Rev.5)。因此,GB 4785标准仍滞后于现行的ECE R48法规,在技术要求上也存在一定差异。GB4785-2007的4.1.10.1条规定,当人站在车的前方,向车的尾部看去,不能见到红光(如图1所示)。ECE R48:2008法规也是如此规定,但红色侧标志灯除外(见表2)。红色侧标志灯虽然在车前方能见到,但信号可见度很小,因此,当夜间行驶时,不影响对方车辆驾驶员对信号的辨别。目前国内很多车辆尾部也装有红色侧标志灯,如果GB 4785-2007的主体部分的要求不作修改,将会影响标准的实施。如此看来,ECE R48:2008法规比我国GB 4785-2007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更强。

4结语

随着ECE灯光法规的不断更新,我国的汽车灯光标准一方面应适当加快步伐,及时跟进,积极采用;另一方面对于我国汽车灯具行业而言,要注重与ECE等国际标准组织的信息沟通,更要做好自身汽车灯光的标准体系建设工作,不能一味被动接受,应积极参与到国际灯光法规和标准的制修订中。

参考文献

[1] 豪彦.我国汽车强制性标准发展动态(二)--主动安全标准(灯光)[J].汽车与配件,2004,5.

[2] 徐志强.汽车灯具安装标准中欧之技术差异分析[J].上海汽车,2008,12.

篇3:国六标准制定采用燃料中立原则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在“十三五”期间实施国六排放标准和相应油品标准,北京等地也提出了要提前实施国家第六阶段排放标准。

制订原则还主要是针对当前最突出的雾霾和臭氧污染问题,重点控制VOC、氮氧化物和PM,特别是对VOC的排放加强了控制,从排气、蒸发和加油环节都提出控制要求。

全世界机动车排放标准技术体系,主要有欧洲体系、美国体系、日本体系以及巴西体系。应该讲我们从国一到国五,机动车排放标准是基本按照欧洲技术体系设置的,到第六阶段,我们结合大气污染防治需要,在欧洲标准体系的基础之上,同时融合美国排放标准,主要是蒸发排放,同时按照全球技术法规采取了WLTC世界工况。这三个方面的融合,使得我们国六排放标准比较严格,比其他一些国家的标准制订得更加严格,不管是在限值还是工况方面都比较严格。

我们从2013年启动了国六排放标准相关项目的预研究,吸取汽车界充分参与编制,同时在今年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目前意见已经收集完毕,正在处理汇总。标准主要内容包括七型实验,增加OBD系统,增加了RDE实际道路测试,进行了蒸发排放试验。标准研制过程中,蒸发排放方面的研究更加深入。

测试工况采用WLTC工况,比其他工况更加严格,也更加接近实际行驶,基本上适合全国道路情况。

排放限值主要是常温冷启动这一块限值大大加严,六阶段的排放水平要比国五降低一半左右,主要对PN方面提出了新要求。

与国五相比国六有这么几个变化:第一是在I型试验加严了限值,而且增加了汽油车颗粒物数量的要求。第二是增加了RDE实际道路行驶的排放试验要求。第三是增加了加油过程污染物控制要求。第四是增加了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试验要求。第五是加严了低温试验限值,增加了氮氧化物排放要求。第六是修订了OBD系统以及与OBD相关的汽车维护、修理信息等各方面的要求。

标准升级的成本效益:编制组进行了测算,单车升级的成本,轻型汽车大概在800到1200块钱左右,轻型柴油车300到500块钱,总的投入产出比是比较高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除以成本应该有17倍的比例,这是一个大致的测算。

篇4:汽车运用行业标准化及其应用分析

1 汽车运用基础标准

在2001年, 国家相关部门发布了关于汽车的运用基础类别最新标准, 其中包括:

1) GB/T 3730.1-2001《汽车与挂车类型术语定义》。该条款中, 减去了以往对汽车的分类方式, 结合国际标准, 将汽车分为两个大类别, 乘用车和商用, 其中乘用车包含了高级, 小型, 敞篷, 仓备, 活顶, 短头, 越野以及专用乘用车几个类别, 商用车包含了越野, 无轨, 铰接, 旅游, 长途, 小型客车, 以及半牵引车等;货车包含了专用作业车, 全挂牵引车, 普通货车, 多途径货车, 以及专用货车。汽车分类的概念非常广泛, 因此, 就要使用新型汽车术语, 对当前汽车分类混乱的局面在根本上加以改变[1]。

2) GB/T 5181-2001制定的《汽车的排放术语与相关定义》和以前的标准相比, 增设了“法规和标准, 燃料的排放以及能源的节约”等条款, 在根本上做到了与国际相一致。

3) GB/T 10589-2001中《机动车辆和挂车的相关分类》中对OLGNM类车型进行了准确定义, 该标准和《术语定义》中所涉及到的内容相一致, 仅仅是将车辆的分类利用字母的形式进行表示, 我国当前的汽车尾气排放标准燃料的消耗, 相关实验方法等都都采用最新颁发的《机动车和挂车的分类》。

2 维修和使用标准

最近几年, 我国相关部分最新颁发了下列关于汽车使用和维修的相关标准:

1) GB/T 1495-2002中的《汽车加速行驶外部噪声限值和测量方式》中级结合了ECE RPG.NO.51中涉及到的相关法规, 并对最新出厂的汽车与加速行驶中的测量方式进行了全面鉴定。

2) GB/T18697-2002《声学汽车内噪声的测量方式》中使用了国际新标准, 该测量方式对于N类与M类汽车适用, 自均匀速度行驶, 全油行驶与相关定置实验中对汽车的内部的噪声环境进行全面测试[2]。

3) GB/T125445.1-2001中的《乘用车的燃料消耗测量实验方法》中包含了:对城市工况进行全面模拟的相关实验, 速度为90公里每小时的匀速行驶消耗实验, 速度为120公里每小时的匀速行驶消耗实验, 对城市工况进行全面模拟, 循环的条件为十五工况, 该实验要求是在位于底盘的测功机来进行。对于等速度的行驶燃料的消耗实验, 可以通过测功机进行, 另外也可以在道路上进行该项工作。

4) GB/T18276-2000《汽车动力性台架实验方式与相关评价标准》对现在的汽车是非常适用的, 其相关动力性的测试使用了驱动轮的输出当做监测的参数, 输出轮的功率用于底部的监测, 使用了发动机在限定转矩和既定转矩时候其输出的相关功率作为最终的评价标准, 对工况的监测则是利用既定转矩与额定转矩百分比当做驱动轮输出做工的限额, 在此标准中, 给出了纪委向西的国产车限定额。

5) GB 18565-2001的《营运车综合性能相关要求与检验方式》中明确指出, 带有经营性质的车辆, 其基本技术与检验的具体方式, 该标准和以往制定的相关准则为基准, 在根本上将运营车辆的特点加以突出, 使用了最新几年颁发的相关标准, 其中包含看燃料经济型, 转型操纵性以及照明信号装置以及其他的电气设施, 尾气排放和噪声的控制等等重要部分。

6) GB/T18437.2-2001中的《燃气型改造车的技术要求液化气汽车》中对液化石油汽车改装成燃气汽车的技术做出了一系列规定, 其中指出, 在改装以前, 汽车的相关技术条件和进行改装之后的相关技术要求, 用于测试和检查改装之后的整个车技术相关条件[3]。

3 汽车的运行材料最新标准

1) B18351-2001《车用乙醇汽油》在1999年颁发的相关标准中制定的, 一般情况下, 车用乙醇汽油依照其内部辛烷值含量分为95、93、90型号, 车用乙醇燃料是一种不加入氧化物液体烃的而是用乙醇当做内燃机的一种新型燃料, 含量为10%, 经过变性处理的乙醇标准为GB18350-2001的《变性燃料乙醇》。

2) 《车用不含铅汽油》是截止到当前为止, 我国第一个强制性标准, 其中规定三种型号的含铅量不能大于0.01g每升。

3) 新制定的《轻柴油》将以往对柴油质量分级的标准, 将其自身的质量水平仅仅设置为1个档次, 并强制性规定, 轻柴油中的硫含量不能大于0.20%, 并在以往的基础上, 新加入了5号轻柴油, 依照其自身的凝点, 可有空分成10、5、0、-10、-20、-35、-50几个牌号。

4) GB/T9768-2000《轮胎使用与相关保养的规则》在根本上规定了轮胎的存放, 运输, 配搭, 拆装, 负荷等等相关要求, 和以往标准有着一定的差异性存在:以往标准中有一些并不确定的熟知, 而在新的标准中, 对相关数值进行了较为明确的表达, 在根本上将起亚的公差使用范围增加了, 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入了轮胎的使用以及相关操作方式等等。

5) GB18047-2000的《机动车用压缩天然气》中准确阿江硫含量, 硫化氢, CO2和露水点的相关技术指标进行了明确规定, 并在原有基础上将压缩器的储存, 使用以及相关检验要求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汽车运用的相关行业标准是相关生产的规范性内容, 最近几年, 为了在根本上强化我国车辆的相关技术管理工作, 我国对于车辆的技术管理的相关标准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加强, 其标准也在不断的更新之中, 对于基础性, 维修, 和运行的几个类别的汽车运用排放标准, 对于汽车的生产, 教学和科学研究有着现实意义存在。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 我国汽车的应用率和以往相比也有所增加,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我国先后颁发了一系列关于汽车运用行业的标准, 并争取做到和欧美发达国家接轨。结合实际情况, 本文分三个方面, 分别阐述了汽车运用行业标准化合相关应用的分析情况, 旨在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汽车运用工程,标准更新,相关应用

参考文献

[1]苑东风, 马东宁, 崔玉兰.我国汽车运用工程标准化的现状与应用[J].黑龙江交通科技, 2001, (4) :82-83.

[2]曹晓光, 李宏刚.汽车排放标准化控制历程分析[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3, 31 (4) :62-63.

篇5:国六汽车标准分析报告

1 精益化评价指标设计

1.1 精益化管理的概念

精益化管理针对QCD (QUALITY品质/COST成本/DELIVERY期限) 进行管理, 加速PDCA (PLAN计划/DO执行/CHECK监督检查/ACTION回顾改善) 管理循环的可视化、清晰化的管理工具;是以结果管理为基础, 注重过程管理的先行管理方法. 通过运用精益化管理, 能够促进员工养成高效的工作方式, 倍增企业员工和组织整体的工作效率, 使企业达到提升业绩、削减成本、塑造团队“人财”精益化的经营管理目的。

学生考核评价体系的指标内容设计遵循先进性、实用性、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统一的指导原则。其中的先进性, 即“评价体系”的评价指标要体现精益管理的各项基本要素, 要体现国际先进企业的管理做法和水平;实用性, 即“评价体系”必须适应学生自身的特点, 指标体系的设计必须使评价结果能够真正说明学生学习的状况和学习效果上存在的问题, 且使用方便, 尽可能降低评价的成本;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统一, 即“评价体系”应当体现考核评价必要的学习管理结果指标, 但更应当强调对于学习管理过程、方式和程序的考核评价, 引导学生从单纯注重考核评价结果转向注重考核评价过程。

1.2 评价方法指标层次结构的构建

德尔菲法又名专家意见法或专家函询调查法, 是依据系统的程序, 采用匿名发表意见的方式, 即团队成员之间不得互相讨论, 不发生横向联系, 只能与调查人员发生关系, 以反复的填写问卷, 以集结问卷填写人的共识及搜集各方意见, 可用来构造团队沟通流程, 应对复杂任务难题的管理技术。这种方法的优点主要是简便易行, 具有一定科学性和实用性, 可以避免会议讨论时产生的害怕权威随声附和, 或固执己见, 或因顾虑情面不愿与他人意见冲突等弊病;同时也可以使大家发表的意见较快收集, 参加者也易接受结论, 具有一定程度综合意见的客观性。德尔菲法作为一种主观、定性的方法, 不仅可以用于预测领域, 而且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具体指标的确定过程。本文采用德尔菲法确定评价指标和评价指标的权重。

1.2.1 以职业能力标准为依据建立质量评价指标

以汽车专业工学一体化课程为例, 参照赵计平主编的《汽车维修技术人员培训能力标准》, 以维修传动轴单元为例, 指定学习项目的评分细则。如表1 典型人物实施质量评价指标。

1.2.2 以关键能力为例为培养核心建立评价指标

在关键能力培养中对不同关键能力进行分级要求, 一级水平:在固定的工作条件和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工作。二级水平:在管理和优化的工作条件下完成相关的工作。三级水平:对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进行设计、开发和评估。

1.2.3 以市场评价为导向建立激励评价指标

根据市场调查和英国达德利学院对学生评价标准建立以市场评价为导向的激励评价, 如下表3 市场化评价指标。

1.2.4 运用多种手段引导学生

评价的目标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学习, 自我修正。可以运用建立个人雷达图使目标具化;以阶段性任务使目标清晰化;建立评价考核档案袋, 让学生的考核评价具有持续指导意义。2 精益化评价指标的运用

在汽车专业工学一体化课程中, 一个典型任务有几个代表性学习任务, 在学习任务实施过程中, 一般按照收集信息、制定计划、做出决策、实施计划、检查控制和总结反馈六个环节进行, 在不同环节对于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要求。汽车专业的典型任务在教学中有严格的规范要求作为参考, 为学生评价提供了依据, 但这些规范在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评价过于教条化, 没有考虑学生不同的特长和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不同分工, 那么作为精益化管理评价, 首先要尊重和明确学生作为个体的不同特征, 这样才有利于考核评价导向于学生的学习成长。

作为教学开始, 教师应该运用组织学生进行自我分析, 运用头脑风暴或调查问卷方式建立目标任务同时让老师对学生有一定了解。在第一阶段收集信息要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明确任务, 以信息收集的质量和团队合作情况等关键能力指标为考核目标, 完成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让学生怎样改进和提高;在第二阶段制订计划和第三阶段做出决策, 以团队分工沟通等关键能力作为考核目标, 同样老师要在这个过程进行学生评价和指导;在第四阶段实施和第五阶段检查控制过程中, 以实施质量指标进行学生评价考核;在第六阶段总结反馈, 以关键能力指标和市场化指标进行学生评价考核。

3 总结

在运用精益化评价学生的学习, 目的是不断督促学生找到自己的不足, 不断努力进行自我学习。技工院校课程改革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 坚持以职业能力为核心, 以关键能力为依据来评价考核学生的学习。精益化评价能够以就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学生评价考试是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技工院校教师要从实际工作岗位需要出发, 树立发展学生职业能力的教学理念, 强化汽车专业的教学质量, 推进汽车专业深化改革与发展, 为社会提供更多适应企业需要的技工人才。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2]赵计平, 刘渝, 李雷.汽车维修技术人员培训能力标准[M].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7 (06) .

篇6:国六汽车标准分析报告

在汽车售后服务方面, 各汽车销售公司需要努力构建和谐的企业与客户关系, 这就需要努力健全企业的汽车售后服务标准体系。本文根据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状况, 从汽车售后服务标准体系建设角度进行分析研究, 以供参考。

1 我国汽车售后服务现状分析

在市场竞争等因素的刺激下, 我国汽车售后服务得到了快速发展,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仍存在一些不足。

1.1 汽车售后服务已基本得到人们的认同

经过几年的发展, 我国汽车售后服务得到了快速发展, 获得了人们的肯定, 这集中表现为对汽车售后服务的认同等。

在我国汽车销售行业, 汽车售后服务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技术培训。技术服务在汽车售后服务中占据重要地位, 汽车作为一个技术密集性产业, 其售后服务工作必将大量接触各种技术性问题。这就需要企业的汽车售后服务部门对自己的工作人员开展技术培训工作, 然后由这些工作人员提供各种技术性服务。第二, 汽车质量保修。又称为汽车质量担保, 这主要是指当客户所用汽车在质量上出现问题的时候, 需要对客户的汽车的质量索赔工作进行处理, 包括质量鉴定、实施赔偿等, 同时也为厂商反馈相关信息。这项工作一般是由处于一线位置的售后服务网点来承担的。第三, 配件供应服务。汽车零部件供应的作用, 一方面表现在为企业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以保障其售后服务工作的质量, 另一方面则表现为汽车零部件供应对汽车生产的经济价值已经得到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的充分认可。

1.2 汽车售后服务业尚存在的不足

尽管我国汽车售后服务业已得到快速发展, 但仍存在很多的不足, 这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我国汽车售后服务业起步晚、基础薄。与国外汽车服务业不同, 我国汽车售后服务业的发展起步很晚。当我国汽车进入起步阶段, 国外汽车行业已经进入成熟稳定阶段, 与之相对, 当我国汽车服务业起步之时, 国外汽车服务业的理论体系已经基本建构、服务业的经营理念已趋于成熟。我国汽车市场在刚刚起步之时属于十分主动的卖方市场, 用户对服务抱有很大期望, 并且我国国家政策滞后于汽车服务市场, 这导致汽车售后服务行业封闭很久, 整个行业发展十分缓慢,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摆脱国家相对滞后的法规制度的约束。

其次, 我国汽车售后服务理念尚未在整个行业得到普及。在服务理念方面, 国外汽车服务市场, 全面使客户满意 (Total Customer Satisfaction) 等先进服务理念得到最为广泛的普及, 而我国汽车行业明显地滞后于国外, “以人为本, 顾客至上”等服务理念并未真正的深入人心, 更不用说在实际工作中得以体现了。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 我国汽车售后服务业逐渐与国际汽车售后服务业接轨, 并开始引进国外的先进服务理念, 但在实际工作中, 很多企业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在生产方面, 对服务工作并不十分重视, 这直接引发对汽车售后服务的人力、物力投入不足。在经销商眼中, 他们往往只看到自己眼前的经济利益, 对售后服务的投入不够重视, 更不要谈去深层次挖掘售后服务市场这个新的利润增长点了。对于政府相关部门来说, 他们在近几年才开始进行汽车售后服务体系的建设工作, 如汽车召回制度的建立与健全等, 但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法律法规操作性不高, 强制性程度较低, 难以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等现象。如某品牌越野车因设计缺陷而需召回, 国外几年前都召回处理了, 而国内却滞后几年。

最后, 我国汽车售后服务业从业人员整体专业素养尚需提高。汽车行业作为技术密集型产业, 对其从业人员有着较高的专业要求, 尤其是在技术方面。在我国汽车售后服务业中, 员工的技术培训主要依靠学徒的方式进行。近几年, 一些大型品牌汽车制造商如宝马、大众、丰田、标致雪铁龙等开始与大中专技术院校合作, 共同建立培训基地, 一方面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定向班学生, 另一方面, 也为企业在职员工的技术提升提供平台。但是, 这一合作, 不同品牌, 深度不同。

此外, 我国汽车售后服务业还存在服务企业基础设施以及技术设备水平难以满足服务工作的需要等现象, 这也需要我们予以关注。

2 我国汽车售后服务工作存在不足的原因探究

我国汽车售后服务业存在上述不足, 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 也不是某个单一因素造成的, 这包括当前我国售后服务模式、国内资源、法律法规滞后等多方面的因素。

首先, 在我国汽车售后服务模式方面还存在一系列的不足之处。第一, 当前我国汽车4S店维修能力尚需提高。在很多4S店, 其汽车维修能力相对较低, 难以满足客户的一次性修复率高、维修时间短、维修效率高等方面的要求。虽然, 很多品牌汽车制造商都制定了标准的维修工艺, 但在维修车间, 却并没有严格执行。原因是多方面的, 比如专用工具的配置不足, 质量的重视程度不够等等。第二, 当前我国汽车4S店人性化服务欠缺。很多4S店只是在客户进店后才与客户打交道, 对客户的不够, 导致向客户推荐新的产品时, 客户不太乐意接受。值得庆幸的是, 现在有些品牌已经在主动关怀客户方面开展了一些有意义的活动, 比如“夏季送清凉”、“冬季送温暖”等让利活动, 获得了客户的好评。第三, 当前我国汽车4S店对企业良好形象重视程度不够。在一些4S店, 他们很少努力树立企业全方位的良好形象, 并为对汽车售后服务实行模式化管理, 因此难以在服务质量上打造令客户、令社会满意的企业。

其次, 汽车行业资源整合程度不够, 导致企业服务业难以快速发展。我国汽车零部件供应行业中, 存在着企业规模较小、数量众多、地方保护主义严重等问题, 这导致我国的汽车零部件供应行业难以像国外一样进行规模化管理, 形成规模性产业, 并导致我国汽车产品投入不足, 汽车行业的技术开发能力尚需大幅度提高, 新车型的开发周期长。当然, 我国汽车零部件供应行业资源分散也与国际不平等分工有关, 很多国际著名的企业在生产汽车零部件时, 往往在中国建立企业, 然后从中国进口, 导致中国汽车零部件供应业在国际分工中处于末端地位。

最后, 当前我国汽车服务业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难以适应汽车服务业的发展需求。在改革开放之后, 我国积极实行“依法治国”的国策, 并逐步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完善我国在法律法规方面的空白, 在汽车服务业方面则集中表现为技术性服务领域。但当前我国汽车服务业相关法律法规仍没有适应汽车服务业的发展需求, 例如当前我国在汽车维修项目品种、服务质量、汽车服务纠纷处理等方面的法规还不健全。我国汽车服务业法律法规不健全导致汽车服务业发展中出现一系列问题, 这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 汽车服务企业外部环境尚需调控, 依照国际汽车服务业发展史以及我国汽车售后服务行业市场化进程的需要, 良好的企业外部环境对于汽车服务业的发展十分重要, 但我国还难以做到有法可依, 这导致建构良好的外部环境困难重重;第二, 当前我国还存在一些不合理的消费政策, 这使人们的消费行为难以适应汽车服务业的发展需求等。

3 建设汽车售后服务标准体系, 提高服务水平

对于我国汽车售后服务业存在的不足, 笔者认为需要努力建构汽车售后服务标准体系建设, 才能满足我国汽车服务业的发展需求。建构汽车售后服务标准体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努力:

首先, 逐步完善汽车质量担保服务体系。提高汽车质量担保服务水平, 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处理用户索赔问题, 同时也有助于我们构建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和谐关系。完善汽车质量担保服务体系包括对汽车系统、损耗零部件进行的三包目录以及三包有效期限进行规定, 以供相关厂商根据三包规定来制定本企业自己的政策、规定等。

其次, 逐步完善汽车维修服务体系。汽车维修服务工作包括维护与修理两个内容。汽车的维护工作一般又称为保养工作, 这是指通过服务工作来保证汽车具备良好的技术性能, 以进行相关作业, 该项工作的目的在于通过对汽车的保养检查, 将安全隐患扼杀在摇篮之中, 即防患于未然, 以保障汽车具备完好的技术能力。这一工作不同品牌也是存在很大差异的, 客户反应比较强烈, 很多客户投诉汽车保养就只是换“三滤”。汽车修理工作则是指为使汽车处于良好的运行状况和寿命而进行的维修工作, 其目的则在于通过对车辆现存隐患的排除, 使汽车恢复其良好的工作能力, 同时也能延长汽车的寿命。在我国, 汽车维修保养行业具有多方面的特点。第一, 技术较为复杂, 这是因为汽车作为一种技术密集型产品, 其内部结构十分复杂、科技含量较高, 同时也基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等因素的影响, 汽车保养维修工作的技术复杂性特别高。第二, 汽车维修行业分散性较大, 这是因为汽车作为一种现代交通工具, 其流动性很强, 这就要求其维修保养企业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布, 分散性较强。第三, 市场调节性相对较强, 这是因为汽车维修保养业是随着公路运输以及汽车制造等方面的进步而发展起来的, 这就需要厂商及时把握市场信息, 并适时做出调整, 以实现利润最大化。在具体工作方面, 完善汽车维修服务体系需要对汽车维修的准备工作、汽车的预检接收工作、汽车修理交付等方面进行规定, 以规范服务行为, 提高服务水平。

最后, 逐步完善汽车美容装饰体系。所谓美容、装饰主要包括在对汽车的清洗、打蜡等工作的基础上, 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对汽车进行外貌加工等, 这包括新车开蜡、整车翻修、汽车视听装饰以及安全防护装饰等。汽车美容装饰工作是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物质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追求而产生的, 同样科技的快速发展也提供了便利。汽车美容装饰工作的作用包括保护汽车、美化汽车等。这就需要我国汽车服务业在美容装饰中充分利用科技因素, 满足车主的“新需求”。

此外, 建构我国汽车售后服务标准体系还需要对汽车维修配件供应服务工作、汽车维修技能鉴定标准、二手车评估鉴定标准等方面予以规定。

参考文献

[1]沈铁娜.汽车售后服务发展趋势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 (17) .

[2]曾珠.基于汽车售后服务本体模型的汽车服务案例式推理研究[J].工业工程, 2013, (3) .

[3]黄艺苗.广本汽车售后服务标准流程研究——以温州市广本豫光店为例[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 (11) .

上一篇:“纪念邓小平活动”征文下一篇:对**县质量技术监督局行政执法工作的评议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