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文化课程标准

2024-05-12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精选6篇)

篇1:汽车文化课程标准

《汽车空调》课程标准

专 业:汽车维修与检测技术 学 时:共56学时(理实一体化)

(一)本课程的性质

《汽车空调》这门课是中职技术学校汽车类专业必修的技术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二)本课程的任务

通过对汽车空调的制冷和制热原理、结构、典型汽车空调和维修技术的讲述,使学生掌握汽车空调的制冷制热与除湿的基本原理和组成部分,掌握汽车空调的特点及有关维修保养技术。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汽车空调系统的基本结构及其控制原理。

2、了解多种车型的空调系统组成与控制原理。

3、掌握汽车空调系统的故障诊断、维修与调试。

(二)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职业能力目标:

1、能正确使用汽车空调系统常见的维修工具与检测设备。

2、具备完成实验、实训的基本要求、将实验、实训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系统分析并得出正确结果的基本能力。

3、具备查阅各种汽车维修手册,根据维修手册的提示和检测仪器进行故障诊断的基本能力。

4、初步具备读通并分析典型系统的电路原理图的能力。

5、初步具备处理汽车空调系统一般故障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方法。

三、实训所需教学设备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时间安排

第一单元 汽车空调基础知识(8课时)

(一)理论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1)了解汽车空调技术的发展与现状。(2)了解汽车空调的分类。重点:汽车空调的组成与分类。

(二)实训教学内容

项目:汽车空调制冷系统构造认知。内容:

1、熟悉整车空调结构。要求:

1、掌握整车空调结构。

第二单元 汽车空调制冷系统(24课时)

(一)理论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1)掌握常见几种类型压缩机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冷凝器、干燥器、膨胀阀、蒸发器等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2)熟悉冷凝器、干燥器、膨胀阀、蒸发器拆装工艺及注意事项。

(3)掌握汽车空调制冷循环的工作原理、制冷剂与冷冻机油的性质、使用注意事项。

重点:

(1)汽车空调的制冷原理。(2)制冷压缩机及其它部件。(3)冷凝器、干燥器、膨胀阀、蒸发器等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二)实训教学内容

项目1:汽车空调制冷系统构造认识、压缩机的拆装。内容:

1、熟悉整车空调结构。

2、拆装几种类型压缩机。要求:

1、了解汽车空调制冷系统工作原理。

2、掌握汽车空调制冷系统各部件的作用。

3、能够独立拆装压缩机。

项目2:汽车空调制冷系统的检修。内容:

1、熟悉空调系统压缩机及膨胀阀检修步骤。

2、熟悉歧管压力计、制冷剂罐注入阀、真空泵、制冷剂漏气检测仪等工具与设备的使用。

要求:

1、掌握空调系统压缩机及膨胀阀检修步骤。

2、学会歧管压力计、制冷剂罐注入阀、真空泵、制冷剂漏气检测仪等工具与设备的使用。

第三单元 汽车空调的暖风、通风与空气净化装置(4课时)

(一)理论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1)了解汽车空调暖风装置的分类。(2)掌握水暖式暖风装置的组成与工作原理。(3)掌握独立燃烧式暖风装置的组成与工作原理。(4)了解空气净化的方法。重点:

(1)汽车空调水暖式暖风装置的组成与工作原理。(2)独立燃烧式暖风装置的组成与工作原理。第四单元 汽车空调系统电路(8课时)

(一)理论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1)掌握非独立式汽车空调运行保护控制装置的类型、结构与工作原理。

(2)掌握汽车空调典型控制电路。(3)掌握独立式汽车空调的控制电路。(4)掌握桑塔纳轿车空调系统电路分析。

重点:

(1)非独立式汽车空调运行保护控制装置的类型、结构与工作原理。

(2)桑塔纳轿车空调系统电路分析。(3)凌志轿车空调系统电路分析。

第五单元 汽车空调控制系统及配风方式(4课时)

(一)理论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1)了解手动调节的汽车空调系统的组成与控制元件。(2)掌握电控气动的汽车空调系统的组成与控制元件。(3)掌握汽车空调系统的配风方式及工作原理。重点:

(1)电控气动的汽车空调系统的组成与控制元件。(2)全自动的汽车空调系统的组成与控制元件。(3)微型计算机控制的汽车空调系统的组成与控制元件。第六单元 汽车空调系统的检修(8课时)

(一)理论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1)了解用于对汽车空调制冷系统检测和维修作业的检修工具和设备。

(2)掌握汽车空调制冷系统的基本操作。(3)了解汽车空调系统的日常保养内容及定期保养内容。重点:

(1)歧管压力计、制冷剂罐注入阀、真空泵、制冷剂漏气检测仪等工具与设备的使用。

(2)压缩机及膨胀阀检修步骤。

(二)实训教学内容

项目:汽车空调维护与排除故障。内容:

1、观察制冷系统设备,分析系统存在的问题。

2、学习用歧管压力表分析判断故障,找出故障可能的原因。要求:

1、了解汽车空调制冷系统各部件的作用。

2、了解歧管压力表的几种作用。

3、能用歧管压力表判断空调系统故障。

任教教师: 叶健思

篇2:汽车文化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1402003 课程承担单位(部门):教务处 合作制定人:

制定日期: 审核人: 审核日期: 批准人: 批准日期:

一、单位(部门):广州华维汽车服务有限公司

适用对象 中职一年级

二、适用专业 汽车整车与配件营销专业

三、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汽车整车与配件营销专业的专业核心课课程。本课程是依据汽车整车与配件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相关职业岗位(群)的 能力要求而设置的,对本专业所面向的汽车营销师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目标的达成起支撑作用。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汽车构造》(1401003),后续课程有《汽车零部件营销实训》(1401012)。

四、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 学生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的训练,培养能够贯彻汽车生产企业营销理念、提供优质服务,联结消费者与汽车生产企业的具有高素质的汽车配件营销人员;要求学生,掌握汽车配件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包括“汽车配件市场营销原理”、“汽车配件市场营销分析”、“汽车配件市场营销战略”、“汽车配件市场营销战术策略”、“汽车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等。同时有针对性的选择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以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工作,打好基础。

1.知识目标

1)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

2)掌握配件市场营销知识。3)掌握汽车构造和维护知识。

4)掌握汽车机械常识。

5)掌握汽车保险与理赔知识。6)掌握汽车配件营销的相关法律法规。2.技能目标 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现代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2)掌握市场营销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3)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以及分析和解决营销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4)熟悉我国有关市场营销的方针、政策与法规及了解国际市场营销的惯例和规则。5)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及发展动态。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3.素质养成目标 1)养成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自主学习方法; 2)具有严谨的科学思维习惯和规范的操作意识。3)养成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独立解决实训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归纳、总结能力。5)具有语言表达能力:能正确描述工作任务、工作要求,任务完成之后能进行工作总结并进行总结发言。

4、证书目标 汽车驾驶证、汽车营销师、汽车维修工

五、参考学时与学分 1.学时 1

128个 2.学分 8个

六、设计思路 本课程设计思路为:以就业为导向,重视实践和理论相结合教学,参照行业专家提出的汽车营销技能教学的建议,设定本课程的目标、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活动设计和课时分配,课程内容与要求是《标准》的核心部分,它是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教学内容以项目为单位,按项目教学法的观点,给出各项目的任务以及要求,用表格形式给出各层次教学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便于从总体上认识与把握内容以面向全体,适度提高为基本原则。本课程是根据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活动要求,课程内容的编排和组织是以企业需求、学生的认知规律、多年的教学积累为依据确立的。立足于实际能力培养,“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对课程内容的选择标准作了根本性改革,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项目设计以工作任务为线索进行,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理论知识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知识进行选取。教学过程中,采用理实一体教学,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本课程建议学时为128学时。

七、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1.课时分配表

序号 项目内容 学时分配 备注 1 项目一 汽车与配件营销概述 12 2 项目二 汽车企业的战略规划和销售管理 12 项目三 汽车营销市场环境分析 3 12 项目四 汽车用户购买行为分析 4 12 项目五 汽车市场营销调研与市场预测 5 12 2

项目六 目标市场营销与市场竞争 13 7 项目七 汽车产品策略和产品定价策略 15 8 项目八 汽车分销和促销策略 15 项目九 汽车服务策略 9 15 项目十 汽车运行市场分析 10 10 总学时 128 2.项目设计

理论 项目一 汽车与配件营销概述 学时 实践 12 一体化 学习目标:概括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包含知识、技能等目标 1.介绍市场营销学基础知识。2.了解市场定义、市场营销形成与发展。3.掌握市场营销的概念和营销观念的演变。4.了解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状况及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状况,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汽车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内容(标注重点和难点)主要教学方法 讲授法,任务教学法 教学地点 重难点: 掌握汽车市场的特点、汽车产品的社会多媒体教室、一体化教室、校内实训(实经济价值,了解汽车市场营销观念的演变过验)室 程。教学及参考资料 汽车课本 练习与习题建议 现场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考核与评价方式说明 权重分配 学生自主互相测评

占 10 %

理论 项目二 汽车企业的战略规划和销售管理 学时 实践 12 一体化 3

学习目标:概括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包含知识、技能等目标 1.介绍汽车企业的战略分析、战略选择及销售管理过程 2.汽车企业市场营销的组织、计划与控制 主要内容(标注重点和难点)主要教学方法 讲授法,任务教学法 教学地点 重点: 多媒体教室、一体化教室、校内实训(实汽车企业的战略分析、战略选择及销售验)室 管理过程 教学及参考资料 难点: 汽车课本 汽车企业市场营销管理过程 练习与习题建议 现场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考核与评价方式说明 权重分配 学生自主互相测评 占 10 % 理论 项目三 汽车营销市场环境分析 学时 实践 12 一体化 学习目标:概括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包含知识、技能等目标 1.了解汽车市场营销的宏观和微观环境的构成及其对汽车市场的影响 2.掌握市场环境的分析方法 3.了解入世对我国轿车市场营销的影响 主要内容(标注重点和难点)主要教学方法 讲授法,任务教学法 教学地点 重难点: 多媒体教室、一体化教室、校内实训(实汽车市场营销的宏观和微观环境的构成验)室 及其对汽车市场的影响 教学及参考资料

汽车课本 练习与习题建议 现场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考核与评价方式说明 权重分配 4

学生自主互相测评 占 10 %

理论 项目四 汽车用户购买行为分析 学时 实践 12 一体化 学习目标:概括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包含知识、技能等目标 1.了解影响汽车购买行为的基本因素 2.掌握汽车消费市场与汽车业务市场的购买行为特征,对中间商市场和零部件市场的特点有初步了解 3.介绍汽车消费者市场的几类购买者,并对汽车购买者的购买行为进行分析研究

主要内容(标注重点和难点)主要教学方法 讲授法,任务教学法 教学地点 重点: 多媒体教室、一体化教室、校内实训(实1.汽车消费市场的类型 验)室 2.汽车产业市场的消费行为与消费心理 教学及参考资料 难点: 汽车课本 设计市场调查问卷并进行实际调查

练习与习题建议 现场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考核与评价方式说明 权重分配 学生自主互相测评 占 10 %

理论

项目五 汽车市场营销调研与市场预测 学时 实践 12 一体化 学习目标:概括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包含知识、技能等目标 1.了解汽车市场调查的意义 2.掌握汽车市场调查的主要内容、调查的步骤及其方法 3.掌握汽车市场预测的步骤及方法 主要内容(标注重点和难点)主要教学方法 重难点:

讲授法,任务教学法 1.汽车市场调查的种类与目标 教学地点 2.几种汽车市场调查方案和工具

多媒体教室、一体化教室、校内实训(实

验)室 教学及参考资料

汽车课本 练习与习题建议 现场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考核与评价方式说明 权重分配 学生自主互相测评 占 10 % 理论 项目六 目标市场营销与市场竞争 学时 实践 13 一体化 学习目标:概括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包含知识、技能等目标 1.学习汽车市场的划分和汽车企业的市场定位概念和方法 2.掌握三种基本的竞争战略 3.了解汽车企业如何评估市场细分 4.掌握市场细分的含义及变量、目标市场营销策略。5.介绍市场细分提出的依据,市场细分的原则

主要内容(标注重点和难点)主要教学方法 讲授法,任务教学法 教学地点 重点: 汽车市场的划分和汽车企业的市场定位多媒体教室、一体化教室、校内实训(实概念和方法 验)室 难点: 教学及参考资料 市场细分的含义及变量、目标市场营销 汽车课本 策略 练习与习题建议 现场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考核与评价方式说明 权重分配 学生自主互相测评 占 10 % 6

理论 项目七 汽车产品策略和产品定价策略 学时 实践 15 一体化 学习目标:概括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包含知识、技能等目标 1.介绍汽车产品概念及其生命周期、产品组合策略、汽车新产品开发策略、汽车产品品牌策略 2.介绍汽车产品价格构成、定价的影响因素,一般汽车市场定价方法和新产品的定价策略 3.掌握汽车产品概念及汽车品牌策略。4.掌握汽车产品的定价方法和定价策略 主要内容(标注重点和难点)主要教学方法 重点: 讲授法,任务教学法 1.汽车市场的划分和汽车企业的市场定教学地点 位概念和方法 2.市场细分的含义及变量、目标市场营多媒体教室、一体化教室、校内实训(实销策略 验)室 难点: 教学及参考资料 1.汽车市场的划分和汽车企业的市场定 汽车课本 位概念和方法 练习与习题建议 2.市场细分的含义及变量、目标市场营销策略现场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考核与评价方式说明 权重分配 学生自主互相测评 占 10 %

理论 项目八 汽车分销和促销策略 学时 实践 15 一体化 学习目标:概括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包含知识、技能等目标 1.介绍汽车配件分销渠道的作用与类型、汽车配件分销渠道的设计与管理、分销渠道如何选择 2.介绍汽车产品促销组合,包括人员推销、广告促销、汽车营业推广、公共关系和网络营销 3.掌握汽车分销渠道类型和选择方法。4.掌握各种促销方式的特点 主要内容(标注重点和难点)主要教学方法 重点: 讲授法,任务教学法 7

1.汽车分销渠道类型和决策过程,组织教学地点 的特点 多媒体教室、一体化教室、校内实训(实2.汽车配件分销渠道的作用与类型、汽验)室 车配件分销渠道的设计与管理、分销渠道如教学及参考资料 何选择 汽车课本 难点: 练习与习题建议 1.人员推销策略 2.营业推广策略 现场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3.汽车广告策略 4.汽车销售促进策略

考核与评价方式说明 权重分配 学生自主互相测评

占 10 %

理论 项目九 汽车服务策略 学时 实践 15 一体化 学习目标:概括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包含知识、技能等目标 1.介绍汽车服务与营销之间的利害关系 2.介绍汽车售后服务的工作内容,包括技术培训、质量保修、备品供应、组织和管理售后服务网络和企业形象建设 3.参照汽车4S店售后服务内容 主要内容(标注重点和难点)主要教学方法 讲授法,任务教学法 教学地点 重难点: 汽车售后服务的工作内容,包括技术培多媒体教室、一体化教室、校内实训(实训、质量保修、备品供应、组织和管理售后验)室 服务网络和企业形象建设。教学及参考资料 汽车课本 练习与习题建议 现场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考核与评价方式说明 权重分配 学生自主互相测评

占 10 %

理论 项目十 汽车运行市场分析 学时 实践 10 一体化 学习目标:概括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包含知识、技能等目标 介绍汽车市场运行分析的几种方法,让学生学会怎样对汽车市场进行动态分析。主要内容(标注重点和难点)主要教学方法 讲授法,任务教学法 教学地点 重难点: 多媒体教室、一体化教室、校内实训(实汽车市场运行分析的几种方法,让学生验)室 学会怎样对汽车市场进行动态分析 教学及参考资料 汽车课本 练习与习题建议 现场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考核与评价方式说明 权重分配 学生自主互相测评 占 10 %

八、课程实施 1.教学方法建议

1.课堂讲授

(1)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讨论课、现场

教学等方法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

(2)教学手段

采用课堂讲授、现场教学、录像、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使学生能较快掌握本

课程的基本内容。

2.教学辅助资料 9

录像片、多媒体资料等。3.汽车4S店参观实习4. 任务教学法:从学生的基本心理需求出发,认为学习是满足个体内部需

要的过程,在教学目标上注重突出教学的情意功能,追求学生在认知、情感和技 能目标上的均衡达成。它强调教学中学生基本心理的满足,特别是归属感和影响

力,具有较强的情感性。它强调教学只有创造条件,通过一系列任务的完成,满

足学生的归属感和影响力,他们才会感到学习是有意义的,才会愿意学,才会学

得好。任务型教学的整个教学过程都充满了情意色彩。2.师资条件要求 本课程教学团队共有专任教师2名,企业兼职教师1名,是一支校企共建、“双师”特色鲜明的综合素质高、教学能力强、结构合理、专兼结合、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的教学团队。3.教学条件基本要求 精品销售台 1 张 工作座椅 1 张 精品货架 1 个 实训用汽车零部件 1 套 汽车零部件模拟销售幅 汽车零部件销售流程1 配件营销实训,零部件认知实训 挂图 实训室 计算机 1 台 套 虚拟实训软件平台(终1 端)打印机 1 台 4.教学资源基本要求 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专业名词要规范,技术用语要准 确,插图无原则性错误。教材表达必须精炼、准确、通俗易懂,便于学生阅读。有一定的补充阅读材料,并向学生提供查找有关资料的线索,引导学生体会并逐步掌握学习汽车专业知识的方法。具备按照本标准制订的测试题,要有一定的知 10

识,帮助学生掌握本单元学习内容,应及时地利用反馈信息,不断修订、新测试题,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推荐选用李丕毅,屈丽主编的《汽车零配件销售》。

九、教学评价、考核要求 考核成绩由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组成:平时成绩占40%(其中:作业及提问占60%,出勤占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市场调研报告)。课程成绩 =平时成绩40% +期末考试成绩60% 对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提出差异性考核,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积极肯定学生的突出方面。

篇3:社区文化课程标准调研报告

关键词:社区文化,课程标准,调研

社区管理与服务是适应我国现代化社区管理与服务业发展变革的需要而诞生的全新的职业领域, 也是为满足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和农村城市化建设对社区专业人才的急切需求而建立, 目前已在全国将近60所高职院校相继开设该专业。社区文化课程是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拓展课程, 为了更好地满足高职教育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向社会输送适应市场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我们对该课程进行调研。

一、调研目的和意义

1. 社区文化课程现行教学情况

目前社区服务与管理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中没有社区文化这一课程。而社区文化课程旨在培养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学生的综合工作素养, 构建先进的工作理念, 树立正确的工作伦理观和健康的职业操守。

2. 社区文化课程标准调研的目的意义

该课程的开设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以职业能力为本位, 以岗位需求和职业标准为依据, 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学习能力。为使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凸显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实践性和先进性, 为了找准社区文化课程定位, 明确课程培养的目标, 了解该课程的工作任务, 为课程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 并为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建设提供充分的依据, 同时也是论证该课程如何去适应当前我国社会建设的需要, 特开设此课程。正确解决这个问题, 对于设置符合实际的课程标准, 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调研方法、对象和主要内容

1. 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方法主要有实地观察、问卷调查、文献查阅、个别面谈、座谈会、电话访谈等。调查的内容包括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相应行业的人才结构状态、岗位需求与从业层次、职业素养与专业课程安排与设置等方面。

2. 调研对象

调查的对象是在校学生、用人单位负责人和高职教师。

3. 调研数量

调研地点分布在长沙、深圳、上海等城市的社区和高校。其中高职院校10所, 基层社区13个, 街道10个, 社工服务中心12家, 志愿者联盟8家。

4. 调研内容

(1) 行业调研。笔者在对社区工作人员、专业机构调研中发现, 能坚持在社区基层工作靠的是“服务”理念, 从形式上看, 它代表的是政府的信念, 是激发工作人员的活力, 是行为规范。这种理念应从对组织环境的基本认识、熟悉入手, 即包括了解该社区的基本情况、社区居民的分布、社区民风民俗等。敬业精神、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是本职业最基本的职业素质;其次, 要熟悉社区工作的业务知识、规章制度和条例。

(2) 学校调研。高职院校师生主要了解现行社区文化课程目标、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内容选取和教学环境创设情况的依据以及教学实施、教学考核等, 学校该课程教学目标与专业对应的项目任务目标对接情况及建议。

三、调研结果分析

我国正进入复杂的、特殊的社会转型期, 即从人治型社会转变为法治型社会, 从乡村型转变为城镇型社会, 从社会管理的社会转变为社会治理的社会。社会原有的结构失衡, 社会问题越来越严重, 这需要一批高素质的社区工作人员担当重任。

在教学上, 社区文化课程要体现职业性、行业性、时代性、系统性的特点, 同时也应具有规范性和陶冶性。在建设时我们应该把握“三结合”原则, 即课堂内外相结合、校内外资源相结合、平时渗透和集中活动相结合。

笔者通过现场交流和问卷法发现, 社区工作人员 (城管爱卫岗、综治调解岗、计划生育岗、社会事务岗、低保岗、社保岗、文秘统计岗等) 学历不高, 专业知识不强, 服务意识低, 对组织文化不了解, 特别是对社区文化不了解。如何在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中培养职业人才的专业价值、专业意识、专业气质, 从而奠定未来职业素质, 形成职业发展能力, 意义重大。

具体调研结果分析如下:

1. 行业需要的社区文化课程项目工作任务

笔者经过调研认为, 行业需要的社区文化课程项目工作任务旨在培养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学生的综合工作素养, 构建先进的工作理念, 树立正确的工作伦理观和健康的职业操守。

社区文化课程教学目标具体来说包括了三项, 即课程能力目标, 课程知识目标和课程素质目标。课程能力目标包括让学生具备文化感受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资源链接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等能力。知识目标包括全面理解社区文化的四大方面基本内容:社区文化的历史渊源与发展、社区物质文化、社区精神文化与社区制度文化。素质目标包括让学生重视以人为本理念、科学和谐发展价值观、典型的利他主义精神、社会公平正义观、强烈的社区责任感、强大的职业操守、浓厚的奉献与志愿精神等。

2. 行业需要的社区文化课程项目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

知识:社区文化的四大方面基本内容, 即社区文化的历史渊源与发展、社区物质文化、社区精神文化与社区制度文化等。

技能:文化感受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资源链接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

素质:爱心、宽容、务实、责任、人文、理性、诚信、亲和、自律、公正。

3. 行业需要的社区文化课程项目工作任务过程分析

行业需要的社区文化课程项目工作任务过程是使学生掌握有关社区文化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培养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方面的综合工作素养, 构建先进的工作理念, 树立正确的工作伦理观和健康的职业操守。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四个任务:

走进社区。初识社区概念, 了解社区服务, 探寻社区管理, 体验社区文化, 感受社区精神。

触摸社区物质文化。浏览社区视觉文化, 欣赏社区服饰文化, 领悟社区语言及文字表达文化, 体验社区环境文化。

把握社区制度文化。了解社区制度文化, 探索社区制度文化的起源, 分享社区公共制度, 探秘社区文化部。

感悟社区精神文化。内化价值取向, 践行道德操守。

笔者经调研发现, 现阶段的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新颖而有效的教学设计, 完成既定教学内容, 实现与课程项目工作对接。

4. 行业需要的社区文化课程项目工作任务环境和条件分析

行业需要的社区文化课程项目工作任务环境和条件与其他课程很不一样:工作任务对象为社区居民;工作任务条件为社区文化资源、网络、社区机构、信息;工作任务环境为社区。

5. 行业需要的社区文化课程项目工作任务考核分析

行业需要的社区文化课程项目工作任务考核以考查学生在真实社区情境中对社区文化的把握情况, 具备专业知识、素养和能力, 进行社区管理与服务。这种考核应该按照职业标准制定考核标准。

四、结论和建议

1. 结论

调查表明, 社区文化课程定位为一门认知性、提炼性课程, 旨在帮助从事社区工作的人员理解、内化社区文化, 受到社区文化熏陶, 培养美好的道德。课程总体目标是了解社区文化的内涵和内容。其中, 课程能力目标包括让学生具备文化感受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资源链接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等能力;知识目标包括全面理解社区文化的四大方面基本内容:社区文化的历史渊源与发展、社区物质文化、社区精神文化与社区制度文化;素质目标包括促使学生重视以人为本理念、科学和谐发展价值观、典型的利他主义精神、社会公平正义观、强烈的社区责任感、强大的职业操守、浓厚的奉献与志愿精神等。

综上所述, 该课程是符合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要求的, 它能满足未来从事社区工作人员掌握必备素质的需求。

2. 建议

针对高职学生学习倦怠感比较重、课堂学习效率低下、课后学习行为缺乏一定的自觉性和持久性等特点, 结合现阶段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形势以及行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 提出以下建议。

(1) 教学内容方面。该课程基本内容包括:①概述, 包括社区文化发展, 中外社区文化对比, 社区发展较好的国家的社区文化的介绍、先进、积极、健康的社区文化的厘定等几个方面。②社区精神文化。包括价值取向、道德操守、专业 (终极) 目标、专业工作哲学等几方面。③社区物质文化。通过对“中国社区”标识、社区建设标准的解读, 对社区服饰文化、社区语言和文字表达、社区环境文化等的了解, 理解社区物质文化内涵。④社区制度文化。通过工作制度、责任制度、特殊制度、特殊风俗以及行为规范等制度形式分析理解先进、健康、积极的社区文化形成的制度根源及制度动力。

在进行教学时, 教师应注重结合实践和前沿发展趋势去组织教学, 同时, 要注重引入背景知识、相关典型案例等, 力求凸显中国特色, 突出重难点, 形成学科特色体系。

(2) 教学设计方面。教学设计要遵循适度原则, 过于繁杂的教学设计反而会降低学生的兴趣点。建议课程设为16课时, 1学分。综合运用PBL、ISAS、作业、讨论、社会调查、体验式教学、听演讲等方法与手段, 并不断加以创新。社区文化课程的教材编写要选用最新的社区文化案例, 保证其时效性。针对各地区的差异性, 比例有所侧重, 大力推广全国先进经验。

(3) 教学条件与环境方面。加大对硬件设备的投资力度, 在校内课堂创造尽可能真实的模拟环境, 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加大对校外实训基地的开拓力度, 提升学生对真实情境的感悟能力。

(4) 课程考核方面。教学考核应采用多元化考核法, 提高实践课成绩在考核中的比例, 引入实践机构督导、政府行政单位工作人员、志愿者、服务对象对学生实践部分的评分机制, 全面考查学生关于社区文化的掌握情况。

参考文献

[1]李华.本土化视角下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课程体系建构[J].学理论, 2012, (34) .

[2]刘晓欢, 向丽.高职课程标准基本问题探讨[J].中国高等教育, 2009, (4) .

[3]刘洪宇.解构工作, 重构学习, 构建互联网空间资源课程[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报, 2011, (3) .

篇4:汽车文化课程标准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和全球竞争与合作的加剧,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都加紧开展课程改革,制定了一系列教育课程方面的标准或相应的纲领性文件。教育部提出:“发挥行业企业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加强专业教学标准建设”,开展专业教学标准和核心课程标准的研究与实践,是落实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具体实施,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二)国内外汽车专业课程标准研究现状

1、国外汽车专业课程标准研究的相关专著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在努力探究课程。如英国的BTEC教学模式。在英国,各行各业、各种工作岗位的职业标准由全国性的雇主协会制订,由政府审核批准。BTEC的课程专家按照职业资格标准,把企业需要的知识、能力组织成若干课程目标,编写出教学大纲。这个大纲,不仅是教师必备的教学工作指导文件,而且是学生实现学习目标、自我评价学习结果的指导性文件。

2、国内汽车专业课程标准研究的相关专著

1999年2月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职业教育必须面向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适应就业市场实际需要,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实用人才,真正办出特色。”2005年11月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加快培养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为提高学校课程与社会职业对接度,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努力探索具有各自特色的课程改革、制定适合课程标准的路子。

(三)国内外汽车专业课程标准发展现状

1、国外课程标准研究的发展现状

美国学习内容包括汽油和柴油发动机、电气/电子及计算机系统、燃料和排放控制、中断系统、刹车系统、自动传输、电力、空调、汽车机械等48门课程。4个证书考试,第一个证书考试:手动挡离合器 ; 第二个证书考试:空调系统;第三个证书考试:自动传输系统;第四个证书考试:方向盘与悬挂系统。

2、国内汽车课程标准研究的发展现状

有发动机构造维修,底盘构造于维修修,机械识图,汽车电工,现代汽车技术,汽车英语,汽车电器设备,汽车营销等32门。

二、本研究项目对促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和意义

(一)研究目标

根据湖北省教育厅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总体部署,加强项目课程和综合课程的开发,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

(二)主要内容

1、汽车类各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

2、汽车类各专业教学内容的研究。

3、汽车类各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

4、汽车类各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

(三)意义

校企合作联合开发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可以最直接地反映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经过引入企业工程实证、企业文化、校企共建实习基地、企业兼职老师参加授课甚至企业现场教学等合作,保管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本领及考核方式与企业实际紧密联合,为毕业生从事职业岗位工作提供最直接的素质、技能与知识准备。

三、项目实施方案

1、具体研究对象和内容:汽车制造与维修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及其课程标准。

2、研究拟达到的目的:通过研究,找出专业核心课程与职业岗位能力之间的关系,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之间的关系,从而制订出适合本专业培养目标的专业核心课程标准。

3、实施计划:课程教学内容第一个方面坚持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功能为主线,以项目为载体,优选教学项目.

4、本项目特色,创新推广价值:

特色:课程教学与生产整个过程对接,在引入企业典型工作任务后,遵照企业生产整个过程与要求,采纳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落实项目教学。

创新:应用企业环境进行现场教学,与企业兼职老师联合授课,应用企业的工艺、质量与方面的管理要求组织教学,全面推广施行教学与生产整个过程对接。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采纳应用以学生活动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方式,能充实变更学生主动性与积极性。

四、项目研究基础

1、项目组成员已开展相关研究及成果概述:

研究的思路:项目组已派专业带头人、专业骨干到企业挂职锻炼,面向重点产业,瞄准主干行业,深入行业企业,调查行业发展与人才需求。行业部门根据产业发展提出学校专业对接企业名录,提出专业发展的建议。了解汽车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了解行业职业岗位设置情况;进行工作任务分析;进行课程分析;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课程标准。

2、已具备的教学研究基础和环境,学校对课题的支持情况:

本专业拥有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大众黄石4S店、一汽大众黄石4S店、黄石金鑫汽车修理厂等十余家实训基地及校企合作单位,对开展企业调研非常有帮助。前期各门课程已有教学大纲,学校对本专业建设相当重视,把本专业作为学校的重点建设专业来抓,对各项教改项目和研究课题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项目负责人有从事相关教研工作的经验,作为主要研究人员的《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说课成果取得了全国教育学会教育机制分会的科研成果优秀奖;项目组成员均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均是双师型教师,可以完成本项教学研究项目。课题组成员都是专业负责人或教学管理岗位的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改革意识强烈,改革的积极性很高,组织能力和感召力强;专业负责人长期在企业挂职,熟悉企业,便于与企业联系与合作,有利于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施。

参考文献:

[1]姚庆文,丁辉.高职专业核心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对接研究.

[2]宋或,李春富.课程转换在营销职业资格认证中的应用[J].继续教育分析.

篇5:旅游民俗文化课程标准

审定负责人: 审定日期:8月10日

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1.1课程性质与作用

《旅游民俗文化》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一门选修程。本课程主要介绍具有代表性的中华民族宗教世俗信仰、民族服饰、饮食特点、社交礼仪和传统节日。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民俗现象,提高学生的旅游品位,培养学生的文化情趣和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对民族民俗旅游资源的认识能力和开发、挖掘能力。本课程为学生从事民俗导游、旅游管理打下深厚的知识与理论基础。

本课程与前导课程《旅游学概论》、《中国旅游地理》、《导游基础》等课程有机地衔接,共同构成提高学生岗位技能、参加导游资格考试的支撑性课程。后续课程:《旅游美学》。 1.2课程基本理念

《旅游民俗文化》教学内容的设计始终贯彻“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突出实践教学”的理念,在教学内容选择时注意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同时还兼顾考虑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融合导游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1.3课程设计思路

《旅游民俗文化》采用以任务驱动并参照导游资格证书考试标准来进行课程开发和学习领域设计。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模式,以校内课堂教学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作为主要教学场所,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实战体验等教学方法,做到在学中做、做中学。

2.课程目标

本课程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重点传授知识的同时,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努力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知识目标:

(1)掌握民俗与旅游主要概念、民俗旅游的`基本知识、民俗旅游研究的主要理论方法;

(2)掌握中国各民族服饰民俗、饮食民俗、居住民俗、人生仪礼民俗、节日民俗、游艺民俗、宗教信仰民俗、禁忌民俗等。

能力目标:

(1)具备民俗导游能力,能够熟知和理解各类民俗事象的表现,并对此作出准确判断与分析; (2)能利用民族民俗相关知识进行传统旅游文化产品开发,具有旅游市场拓展能力; (3)具备研究旅游目的地旅游资源所需的收集信息、查阅资料、逻辑思维及创新的能力; (4)能灵活运用与分析民俗的文化背景与文化内涵,能撰写个性化导游词。

情感目标:提高学生学习旅游民俗文化的兴趣和动机,增强学生学习旅游知识的自信心,使学生热爱中国博大的旅游民俗文化,同时培养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协作的能力。

3.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本课程将结合教材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教学内容,以导游、酒店服务岗位、景区景点民

俗表演岗位等的需要选取教学内容,分为七个模块进行教学,具体模块及学时分配如下:

课程内容设计:

4.课程实施 4.1教学条件

(1)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设备,将有关内容全部制作成课件。 (2)运用相关影音资料作为辅助教材。

(3)从旅游报刊杂志、网站上搜集资料,尽量做到资料的新、齐、准。 4.2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提倡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本课程采用角色扮演、质疑激思案例分析、任务驱动等教学方式。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角色扮演

针对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关导游知识的情况,在教师讲解完主要国家的主要景点之后,教师安排学生扮演导游的角色,设身处地的分析与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学生从所扮演的角色出发,运用所学的知识,自主分析与决策,以提高学生实际决策的技能。

(2)质疑激思

在教学中想方设法让学生“多思”。每一知识点学习后,由学生提出疑问,再由学生回答,如果学生不能正确回答问题,则由主讲教师通过启发式教学方式给出学生正确答案。

(3)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教学是本课程的主要教学方式,强调了学生自学能力、资料收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自我展现能力的培养。

(4)任务驱动

下达学习任务书,将学习目标分解,让学生在一个个小的任务基础上掌握课堂内容的学习,体会学习成功的快感和学习带来的乐趣。

(5)课堂讨论

课堂上布置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自学能力,在讨论过程中锻炼口语表达能力、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3考核方式及课程的成绩评定 (1)期末考核评价及方式

本课程是考查课,采用开卷考试和实践考核相结合的办法考核学生的成绩,总成绩由期考卷面成绩和平时实训成绩所组成。

考核方式:开卷、实操、文案报告相结合;各项实训成绩占本门课程总成绩的50%;期考成绩占本门课程总成绩的50%。

(2)教学过程评价

包括学习态度10%、训练任务完成情况20%、课外练习10%、知识考核10%。 (3)课程成绩形成方式

主要有情境口试、课堂演讲考评、模拟角色演练考评、实地调查报告、实训报告等等,根据需要灵活采用上述方式来进行考核,实训成绩在本门课程总成绩中所占比例为50%。 4.4教材与教学资料的使用 (1) 使用教材:

《旅游民俗文化》,陆慧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版社,版别(10月,第二版)。 (2)参考资料:

《中国民俗旅游》,余永霞,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版别(207月,第一版)。 《中外民俗概论》,金海龙,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版别(1月,第一版)。 www.cnki.net/ 中国知网 www.cotsa.com/ 旅研网 5.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多媒体课件,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调动。 (2)积极利用电子期刊、数字图书馆、各大网站等网络资源,使教学内容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使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拓展成为可能。

篇6:汽车装配与调试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汽车装配与调试技术

课程类型:

修课方式:

编写人:

编写系部:

审核人:

制定时间: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汽车装配与调试技术》

2.开课时间:第2-2学期

3.学时/学分数:56学时/XX学分

4.课程类型:核心专业课

5.授课对象: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

课程定位以及性质

《汽车装配与调试技术》是本院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

本课程在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程主要介绍:

1、机械装配分类

2、汽车装配的组织形式

3、发动机装配工艺

4、变速器的装配工艺

5、汽车总装配工艺过程

6、汽车检测线

7、汽车检测项目及标准

8、汽车调试技术

2.前导课程:《汽车结构与拆装》《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

》《汽车机械制造工艺基础》

后续课程:《质量工程》《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

课程目标描述

(一)能力目标描述

1、了解汽车装配工艺分类;

2、掌握汽车互换性装配技术要点;

3、能够对活塞、连杆分组装配的活塞销进行分组检测;

4、掌握调配法、修配法装配技术技巧,能够解答装配工艺尺寸链;

5、能够调整主减速齿轮啮合和轴承轴向游隙;

6、能够对汽车转向、制动、灯光进行调试操作。

(二)知识目标描述

1、了解汽车装配的分类和组织形式

2、了解汽车发动机装配工艺特点

3、了解自动变速的装配特点

4、熟悉汽车总装配的工艺路线。

5、了解汽车检测的有关工艺。

6、了解装配尺寸链的计算。

7、了解汽车检测后的调试工作。

8、了解汽车的整车检测标准。

(三)素质目标描述

1、培养学生汽车生产现场的管理能力;

2、使学生能够根据工艺文件要求,对汽车整车及部件进行调试;

3、学生能够对汽车整车进行检测,保养,维护;

4、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

5、技术资料的使用和收集,工作计划的制定等社会能力的培养,使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得到全方位发展。

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编号

章节

课程内容

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和建议

学时

其他

汽车总装配工艺设计概述

1了解汽车总装配基础知识;

2、掌握汽车总装配工艺设计的内容和所需编制文件;

3.简单了解几种主要汽车总装配线型式。

1、装配生产组织形式;

2、生产节拍、装配线工位数、装配线运行速度计算

3、汽车总装配线工艺设计的依据和原则

1.课堂板书;

2.多媒体课件教学;

3.实地参观企业汽车装配

第2章发动机装配工艺

1.了解发动机构造;

2.掌握发动机装配顺序;

3.了解气门正时

4、掌握气门间隙调整方法;

5、掌握活塞连杆组分组检测技术。

1.发动机气门正时;

2.分组装配检测法;

3.气门正时调整法。

1.多媒体课件教学;

2.重视校内实训,结合企业生产。

第3章变速器装配工艺

1.了解变速器基本构造;

2.掌握变速器装配方法;

3.变速箱齿轮轴向间隙测量与调整。

1.齿间间隙测量、调整;

2.变速箱密封性检测;

3.调整垫片选用方法。

1.多媒体课件教学;

2.重视校内实训,结合企业生产。

第4章一次内饰装配与调试

1.线束,顶棚,风挡玻璃装调;

2.空调总成装调;

3.仪表盘装调。

1.安全气囊支架;

2.发动机线束装配;

3.刹车灯开关装配;

4.左前门玻璃导轨装配;

5.ABS控制器装配。

1.多媒体课件教学;

2.项目教学法;

3.实训课程车间教学

遵循汽车装配工艺流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装调能力,团队精神。管理能力

第5章底盘安装与调试

1.燃油箱、燃油管与制动管装配;

2.前后桥分装与装配;

3.动力总成分装与装配;

4.挡泥板、排气管装配;

5.车轮装配。

1.动力总成装配;

2.半轴装配;

3.变速机构装配;

4.轴承体及助力油管装配。

1.多媒体课件教学;

2.项目教学法;

3.实训课程车间教学

第6章二次内饰装调

1.安全带、座椅、扶手、门护板、车门护垫、装饰盖;

2.安全气囊、副仪表盘、点烟器、继电器盖板、收放机;

3.蓄电池、保险杠、空气滤清器;

4.制动液、制冷剂、防冻液、洗涤液加注;

5.前后组合灯具装配;

6.车门装调。

1.空调高压管与冷凝器连接紧固;

2.尾灯装配;

3.后视镜装配;

4.变速杆间隙调整;

5.制动液加注。

1.多媒体课件教学;

2.项目教学法;

3.实训课程车间教学

第7章整车检测

1.整车综合电气系统检测;

2.车轮定位参数检测与调试;

3.前照灯的检测与调试;

4.制动与侧滑性能检测与调试;

5.废气检测。

1.前照灯角度调整;

2.车轮定位参数。

1.多媒体课件教学;

2.项目教学法;

3.实训课程车间教学

合计

课内实践建议

1、理实一体教学

2、课内实验

3、实物教学

4、所需教具及设备

课程考核方式与建议

考核

类型

考核重点/项目

对应

章节

考核方式

评价标准

成绩比例

优良

100%-80%

及格

79%-60%

课堂考核

评价标准

配气机构与曲柄连杆机

第二章

作业、提问、考试。

例:基础知识掌握准确,对基本概念或知识能正确回答等。

机构零件基本认知,/

变速器装配工艺

第三章

作业、提问、考试。

/

/

/

/

公共考核

评价标准

出勤、学习态度

/

课堂考勤

如满勤(或缺勤x%以内),上课认真听讲,主动回答提问等

缺勤x%以内,上课能听讲等

作业

/

如按时完成作业(或缺作业x次以内),完成作业情况优良。

缺作业x次以内),完成作业情况较好。

期末考核

评价标准

/

/

合计

注:课堂考试评价标准一栏:考核重点/难点对应教材每一章填写,考核方式为平时课堂提问,不占成绩比例。公共考核评价标准一栏:考核方式为平时考核,期末考试方式分考试和考查两种。其中划/项目不填写。

课程实施条件与师资队伍

(一)教材选用

1、课程使用教材:

《XXXXX》

(XXXXX主编)XXXXX:XXXXX出版社XXXXX

例:《机械图样识读与测绘》

(李典灿主编)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82、参考资料:

《XXXXX》

(XXXXX主编)XXXXX:XXXXX出版社XXXXX

《XXXXX》

(XXXXX主编)XXXXX:XXXXX出版社XXXXX

(二)硬件条件

1、校内实训基地和实验室条件:

XXXXX(如多媒体教学、XXXXX实训室、XXXXX实验室,主要配套的设备、仪器或模型)

2、校外实训基地及实施方式:XXXXX

(三)师资队伍及上课要求

1、师资队伍:

本课程共设任课教师X人,含专职教师X人,兼职教师X人。其中XXXXX(任课教师的资质:“双师型”教师、讲师或教授等。)

2、任课老师要求:

(1)开课前,教师须准备上课所需的教学资源,如教案、课件等;

(2)XXXXXXXX。

八、其他说明

上一篇:《苏、黄遗墨》文言文阅读训练题下一篇:浅谈降低企业成本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