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风格我的中国梦

2024-04-29

红色风格我的中国梦(共9篇)

篇1:红色风格我的中国梦

我的中国梦

重温红色记忆

战火纷飞,硝烟弥漫,多少生灵涂炭,多少文明被毁。战争使刚刚过去的20世纪充满了血雨腥风。因为珍爱和平,我们重温红色记忆。

硝烟早已散尽,伤痛不能忘却,珍惜和平吧!卢沟桥的枪声,揭开了中国人民反击日本法西斯侵略、全民抗战的序幕。中国人民坚持了7年局部抗战?8年全面抗战,计15年,经过艰苦卓越的斗争,赢来了抗战的胜利?1945年5月9日,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法西斯德国无条件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代表正式签字无条件投降,徐永昌代表中国政府在日本投降书上签字确认,从程序上讲这才是正式的投降?至此,中国的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也取得了全面的胜利。历时八年的峥嵘岁月,中国人民终于熄灭了日寇在华夏大地燃起的战火硝烟。日本将中国视为世界四大强国之一,正式向中国投降?按照国际惯例,签字的次日,即9月3日,是日本签字投降正式生效的日子?当时的国民政府于第二天下令举国庆祝3天,并从第二年开始以每年9月3日为“抗战胜利纪念日”。民主党派“九三学社”就是为了纪念这个日子而命名的。

虎门销烟揭开了中华儿女反侵略的序幕。太平天国的旗帜、戊戌变法的惊雷,义和团战士的大刀、辛亥革命的枪声,无一不向全世界表明:中华民族不可辱,中国人民不可欺。

战争、硝烟,带给人们的是什么?是无尽的伤痛,是家破人亡,是流离失所。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向中国发动了大规模的侵略战争,中国人民奋起抵抗,从而揭开了抗日战争的序幕。九一八!九一八!!侵略者惨绝人寰的行为,令多少人们丧失生命,多少人无家可归,背井离乡!一首用血泪和仇恨谱写的歌《松花江上》唱出了人们的心声,就唱出了他们的思乡之情:

“九一八,九一八,从那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

这首歌唱出了3000万东北同胞的悲惨遭遇和思乡之情,尤其是唱到“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一堂”时,更是让人心酸不已。同时,这首歌也愤怒地控诉了蒋介石丧权辱国的“不抵抗”政策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这首歌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传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成为了亿万人高唱的战歌,鼓舞了人民抗击日寇收复失地的战斗热情。

1919年产业工人已经发展到200万人左右。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使中国的先进分子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真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

备。1921 年7月23—31,在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决议。纲领规定:党的名称是“中国共产党”;党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废除资本所有制,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党的基本任务是从事工人运动的各项活动,加强对工会和工人运动的研究与领导。大会选举产生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张国焘负责组织,李达负责宣传。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多年前,一叶小舟在风雨飘摇的南湖上扬帆起航,此时的华夏大地,正是满目疮痍,破碎的河山遍布着断壁残垣与坟白骨,多少人的期盼和梦想,多少人的血汗和泪水,终于在死亡线上看到了曙光。您,如喷薄而出的一轮红日,在东方地平线上冉冉升起,指引着万千热血战士,乘风破浪,奋勇前进,如不灭的灯塔,在漫漫长夜,照亮战士前行方向;您是力量的象征,激励着无数战士披荆斩棘,共产党领导的军队,虽然都是人民大众组成的,没有上过军校,没有统一的军装,没有好的装备。炎黄子孙都是好样的,“我们靠的是什么,我们靠的就是这种军魂,靠的就是我们的军队广大战地指导员的战斗意志。纵然是敌众我寡,纵然是身陷重围,但是我们敢于亮剑,我们敢于战斗到最后一人。一句话,狭路相逢勇者胜。亮剑精神,精神我们国家军队的军魂。剑风所指,所向披靡。”他们凭借自己坚韧的性格,换来了胜利,换来了自由,换来民族的解放。

谁说炎黄子孙是东亚病夫!炎黄子孙都是好样的!

谁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头沉睡的雄狮,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的一句话,响彻天空,穿越时空,一个世纪的屈辱随着这声巨响,销声匿迹。华夏民族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国从此不再是一头沉睡的雄狮,那些所谓的东亚病夫的称号已不复存在,中国从此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光阴似箭,日历撕了一张又一张,60多年了,在中共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过上了好日子!

谁说中国人没志气,左权一腔热血洒太行、戴安澜马革裹尸抗敌枭、吉鸿昌变卖家产为抗日、马本斋回民支队的司令员、杨靖宇侵略军最害怕的抗联司令、赵一曼:着名的巾帼英雄、卫立煌:指挥忻口战役的抗日将领、谢晋元:八百壮士的指挥官、张自忠:尽忠报国的一代名将、赵登禹:血战南苑的北方大汉„„他们都是好样的!

曾经的中国国力衰微,经济落后,科技发展缓慢,人民生活不能满足,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生活,就算被外国人欺辱也不敢反抗,只是希望不挨饿不受冻就万事大吉了。但今天的中国,却是一个奇迹,是一个当时的人们想都不敢想的神话。十八大的召开更是对人们所关心的住房、就业、医疗等话题得以更详细的解答。

梁启超先生曾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确实如此,我们承担着中华民族的未来。自古以来和平就是百姓的梦想,当秦朝统一六国时,这个时候中国梦是“和平梦”,一直到现在百年不变的梦想,然而这一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古时六国之战,近代侵华战争,一路坎坷。到了解放战争工业化又是当时的“工业梦”。一五计划改

变了我国工业化落后的情景,到了八九十年代改革开放又是一个“梦”,“改革梦”使我国迈入一个新纪元。21世纪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代,袁隆平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他的梦想是让全世界的人都远离饥饿,他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还记得李中华吗?试飞英雄,当时他完全可以弃机跳伞,但是他没有。他用自己的试飞经验使飞机安全着陆。因为他说过的:“人生有梦想,每一个梦想都需要自己的努力。”而“神十飞天”成功地又为我国的“探月梦”推进了一步——这又是一个梦想。探月梦注定永无止境,他叙述着中国人的探月的新篇目。

每一位中国的青年心中都有着中国梦,青年有梦,国家便有未来。因为期待是前行的方向和动力。一个没有梦想的人,对未来没有想象的人,会自暴自弃,同样,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也是如此。“梦想”和“未来”是将一个多元化社会中的人凝聚起来的力量,中国社会已经日益多元和分化,共识已经在贫富差距拉大中撕裂,没有了改革共识。而十八大报告正是努力通过“让每个人有所期待”来凝聚一个国家的共识。我相信我的青春里有梦,祖国遍地的新迹象都会急不可待的破土冲天。”

多年的光辉,弹指一挥间,在前进的路上,美好的未来向人们招手。不是阳春白雪,也不是高山流水,而是人民在前进的高歌!

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雄壮的国歌歌声飘扬。啊!我的祖国!中国共产党!我伟大的祖**亲!这是英雄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到处都有青春的力量。这是强大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温暖的土地上,到处都有和平的阳光。

篇2:红色风格我的中国梦

省内各高校: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扎实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根据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具体工作方案》精神,辽宁大学生在线联盟、辽宁工业大学现携手举办以“我的中国梦”为主题的红色动漫创作大赛。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对象

省内高校在籍本专科生和硕士、博士研究生。

二、活动主题

作品以“我的中国梦”为主题,体现“原创、活力、红色”的特点,用独特视角和全新创意,充分展现中国丰厚的历史底蕴、崭新的城市风貌和人民幸福美好的生活,对充满激情、充满艰辛、充满希望的“中国梦”进行形式多样的演绎,丰富时代内涵,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群体的文化追求,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唱响网络文化主旋律。

三、作品要求

1、创作要求

(1)作品必须为原创动漫作品,突出艺术性、思想性。

(2)作品内容健康向上,主题鲜明,富有时代气息,符合主题要求。

(3)作品片头字幕需注明参赛作品主题类别、名称,片头附剧情介绍,片中不得标注学校、主创人名单,提供中文字幕。

(4)动画作品时长3分钟以内。

(5)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作品,取消参赛资格:有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相抵触内容的;含有色情、暴力、血腥等不良内容的;涉嫌临摹、剽窃、侵犯他人著作权;违反本次大赛相关规定。

2、报送要求

(1)动画视频类作品提交要求格式为SWF的Flash动画,格式为FLV辨率为720×576、25帧/秒、无场)的视频动画,内含电子版报名表的光盘,参赛作品创作相关材料(如:设计图、分镜、脚本等),swf、flv文件同时附100px×75px缩略图一张,文件名同作品文件,后缀为.jpg,用于首页展示。

(2)漫画、插图类作品提交要求内含DPI 300、A3大小作品电子原文件及DPI 72、A4大小的JPG格式预览图及电子版报名表的光盘,电子文件格式为JPG。

(3)参赛作品不予退还,请参赛者自留底稿。

(4)参赛作品由单位或个人通过快递挂号信邮寄或自行提交均可,邮寄请在信封注明“我的中国梦作品”字样,光盘背面请注明作品名称和作者学校、姓名及联系方式,注意妥善包装,以免损坏,寄出后及时联系确认。

(5)作品提交截止日期:2013年7月1日,交到学生处教育管理科

四、奖励办法

综合作品提交情况动画作品和漫画作品分别评出一、二、三等奖各10名及优秀奖若干,获奖者将由辽宁大学生在线联盟颁发荣誉证书,并有机会参加辽宁大学生在线联盟组织的有关实践活动。

五、联系方式

联系人:时成,联系电话:0416-4199670/4198654,联系电子邮箱:lihaifanzhou@163.com。

辽宁大学生在线联盟辽宁工业大学

篇3:红色风格我的中国梦

红色旅游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建立丰功伟绩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

2014年,全国红色旅游持续快速发展,接待游客和收入不断增加,全年接待游客预计达到9.07亿人次,同比增长15.39%;综合收入达2264.78亿元,同比增长14.06%。政治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一步显现。直接就业130.6万人,间接就业510万人,同比分别增长6.7%和10.87%。78%以上的游客自费参与红色旅游,85%的受访游客对红色旅游兴趣浓厚。

红色旅游的发展和兴起既是旅游方式、旅游观念的变化,也是进行党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既是旅游产业形式不断发展的结果,也是革命传统教育方式与时俱进的产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市场的资源调节作用,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可以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结合起来,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统一起来。

红色旅游是培育爱国主义的重要载体,是弘扬中国精神的重要途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今天,爱国主义教育需要创新模式。积极发展红色旅游,将培育爱国主义精神与参观旅游结合起来。在旅游过程中,广泛传播爱国主义精神、弘扬中国精神,提高游客的思想道德素质,坚定理想信念,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广泛性、实效性,推进爱国主义教育的大众化、常态化。同时,在旅游参观中,给予游客以党史知识的普及、内心深处的震撼、爱国思想的启迪、中国精神的传承,从而使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更加饱满、信心更加坚定地投身于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事业中。

红色旅游是宣扬革命道德的重要形式,为坚持中国道路提供理论指导。现代社会,日益远离那个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社会动荡的年代。但是,革命年代的那种追求真理、勇于献身、热爱人民、服务人民、英勇顽强、坚忍不拔的传统,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在红色旅游中,将革命历史、革命传统、革命精神和旅游参观统一起来,广泛宣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播正能量,抵制腐朽落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红色旅游,广泛地宣传革命传统,使广大人民群众的学习革命历史,继承革命精神,在实践中才能更好地坚持中国道路。

红色旅游是促进当地发展的重要方式,是凝聚中国力量的重要手段。发展红色旅游,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繁荣、社会发展,可以将历史文化资源转换为经济资源,可以扩大就业,增加收入,直接或间接拉动当地交通、餐饮、电信、购物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帮助当地居民摆脱贫苦、观念解放,更好更快地促进地区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为当地的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注入生机活力。红色旅游带动了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招商环境,扩大了就业机会,增加了当地财政收入。比如当年红军医院旧址所在的井冈山小井村、琼崖革命根据地所在的琼海市椰子寨村,依靠红色旅游走上了小康之路。2014年红色旅游直接就业人数130.6万人,间接就业人数510万人,大幅度增加了当地居民收入,有效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

红色旅游是一个系统工程,将政治意义、经济意义、文化意义统一在起来既是创新,也是考验。红色旅游的未来不可能就是简单的建几个纪念馆,修几个纪念碑,而是呈现出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一、科学规划,资源整合,做好基础建设

规划水平的高低决定了红色旅游的水平和效益。红色旅游不同于传统旅游项目,不可一味求大求全,要因地制宜,实现政治效益、经济效益、文化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发展红色旅游首先是科学规划,制定计划,专门研究和分析社会需求、资源基础、配套条件、项目性质、优势特色,在此基础上科学编制开发建设规划,整合各种资源进行开发建设,同时还要根据红色资源的特点、地理位置等因素,综合开发,把红色旅游放在整体中发展,同有利于维持充足的客源,使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起来。还可以和农业观光、工业旅游、休闲度假等多种旅游形式结合起来,延长产业链,实现旅游产业化,形成在市场中具有吸引力、竞争力的产品。在规划过程中既要设计好空间布局的旅游项目,又要根据市场需要做好景点规划和产品设计。红色旅游的核心和主题是革命传统文化,因此在规划中要充分挖掘革命传统文化内涵,注重实事求是,客观还原历史面貌,以保护历史遗物为主,宣扬革命精神为主,不可无序开发、盲目投入、重复建设、资源浪费,要合理布局、强调重点,既能吸引游客,使之心情舒畅,又能自觉接受革命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的熏陶。

二、定位准确,加强策划,增加红色旅游的影响

红色旅游的定位是吸引游客的关键和旗帜。一个准确的定位可以帮助红色旅游塑造品牌基础、带来无限商机。红色旅游的定位要选取唯一性、垄断性、排他性,升华内涵、提炼语言。如韶山的“领袖故里”、瑞金的“革命摇篮”等等。同时要加强红色旅游产品策划,增加人们的自觉自发性,扩大游客的范围,实现由“参观学习”到“休闲度假”的转变。在旅游景点原有建筑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改变过去简单的图片展示和文物展览,使游客切身体验革命年代,深刻领会和学习革命道德,培育爱国主义精神。同时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好餐饮、交通、住宿、购物、娱乐等场所,提高旅游接待水平,让游客来的高兴,玩的开心。在旅游过程中,倡导互动,增加游客的参与,提高游客兴趣,使游客在游玩中感受和接受革命传统,进而升华,在实践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我们要围绕定位,创新红色旅游形式,在参观中体验革命精神,在快乐中接受爱国教育。

三、加强管理,扩大宣传,提高红色旅游的知名度

发展红色旅游一定要加强管理水平,提高管理质量。一般来说,随着旅游的发展,当地居民很容易受经济利益的影响,出现蒙骗现象。红色旅游必须防微杜渐,在发展过程中,加强管理,对包括周边的宾馆、饭店、商场等在内,绝不充许出现强买强卖、随意涨价等欺诈行为。

近年来媒体对红色旅游广泛宣传,但总体来说社会影响还是不够,市场潜力挖掘不足,人们对红色旅游的认识不到位,因此还要扩大宣传,提高红色旅游的知名度。在宣传中,突出红色旅游区别于其他旅游的特殊历史意义,树立红色旅游良好的社会形象,吸引更多的游客。宣传语言要通俗易懂,形式要多样化,力求真实、生动,避免枯燥的说教,多用鲜活的人物和生动的故事再现历史情境,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提高红色旅游知名度。

四、改革体制,理顺关系,促进红色旅游产业化发展

当前的红色旅游景点在管理一般都是隶属于民政、文化部门等事业单位,属于事业单位。管理模式和管理体系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产物,不符合现在的市场经济下运行机制和要求,影响了红色旅游经济的发展。要发展红色旅游,就必须遵循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规律,努力培育红色旅游市场,在管理上实现由事业化管理向产业化管理转变,采取合作、合资、租赁、转让等多种灵活的经营方式,深化改革,探索新机制、新方式,在更大范围、更大领域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红色旅游领域,鼓励多元化的社会主体对红色旅游的投资,实现共赢。明晰产权关系,积极推进红色景区经营权分离,发挥资源优势,建立符合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推进红色旅游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加快红色旅游发展的步伐。

篇4:红色文化与中国梦研究

【关键词】红色文化 中国梦 内涵 联系 对策

一、红色文化与中国梦的内涵

(一)红色文化的含义。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类型,一般说来,红色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产生、发展和逐渐形成起来的中国特色的革命文化。根据它的主要内容和所呈现的精神形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一是红色文化的指导思想是马列主义。马列主义的指导思想决定了红色文化的性质及其发展方向,奠定了红色文化的思想基础和理论核心。二是红色文化之所以能够生生不息代代相传是由于红色文化自始至终贯穿着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自始至终发挥着把广大人民群众团结起来一起奋斗的精神纽带的作用。三是红色文化集中地凝结出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革命英雄主义为核心的革命精神,集中地体现了党和人民群众的内在品质、精神风貌、价值取向及人生追求。四是红色文化沉淀出了以集体主义为原则和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革命道德。它为党和人民群众提供了行为得失判断标准、价值取向准则和行为规范,为社会建设提供了宝贵的道德资源。

(二)中国梦的含义。在经济文化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国家、社会、个人都需要有一定的理想信念做支撑,进而为成功地解决好每个中国人出彩、民族伟大复兴和国家现代化等问题服务,中国梦由此应运而生。中国梦的概念由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首次提出,而被正式提上日程,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则源于习总书记从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到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系列讲话精神。因为在这些讲话中,习总书记反复强调中国梦,全面深刻地阐述了关于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中国梦的思想。学术界也对此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其中公茂虹的解读比较全面。他从三个层面对中国梦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和解读。首先,他认为中国梦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梦,它高度融合了特定的、完整的思想意识形态和目标导向,是中华民族当前为之而万众一心努力奋斗的共同理想信念。其二,他认为中国梦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大国崛起,而是以中华民族兼济天下的博大情怀和与世界其他民族包容共生的民族文化心理为基础,阐述的是中华民族要对人类有较大贡献的雄心壮志。第三,他认为,中国梦不是他国梦的翻版,而是扎根于中华民族灵魂,立足于中华民族从传统走向现代化的价值追求,立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有着独特的中国内涵。由上不难看出,中国梦是关于中华民族理想、和谐世界构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等方面准确而科学的概括。它不仅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也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它凝结着历代中国,尤其是近代以来中国许多仁人志士的理想、当代中国的追求和未来中国的走向,是连接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民族复兴之梦。

二、红色文化与中国梦的内在联系

(一)中国梦与红色文化的内涵构成密切相关。作为一种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又超越了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的新质的文化形态,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过程中的产物,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各个时期政治、经济的特点和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开辟了我国新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和道路,是近代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寻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意愿的集中概括和总结。同时,它一方面也是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共同创造、积淀的重要文化遗产;另一方面又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红色文化在新时期的进一步延续、丰富和发展,是中国人民当前集体智慧和关于民族复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意愿的高度凝结。而中国梦则是在继承以上这些传统与精华的基础上,集中地概括了当前我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同心同德为民族复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中国梦的实现而努力奋斗的实践本质。可见,红色文化与中国梦有着内在的密切联系。

(二)红色文化的创造主体与中国梦的实践主体具有统一性。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在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的过程中形成的,这说明红色文化创造主体是广大的人民群众。同时,它也是为维护和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的。而中国梦不仅是民族的梦、国家的梦,也是广大人民群众自己的梦。它不是也不可能是“单向度”的梦。从个体看,它是中华儿女的富民梦;从集体看,它是强国梦;从民族看,它是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的复兴梦。只有民族好、国家好,大家才会好。因此从根本上说,不管是红色文化的创造主体还是中国梦的实践主体,都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

(三)红色文化是推进中国梦实现的重要精神动力。文化是民族的基因,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家园。作为文化的一种具体表现形态,红色文化再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和场景,充溢着浓郁的“红色”氛围,是构成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基础。这种氛围对“中国梦”的实现有着重要影响。因为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是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而通过弘扬红色文化,有利于把中国梦的宣传教育不断引向深入;有利于突出中国梦的思想内涵增强认知认同;有利于把握实践要求推动实际工作和积聚团结奋进的正能量,激励人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同心共筑中国梦。

三、发展红色文化推进中国梦实现的有效对策

(一)推进红色文化的生活化,为增强中国梦的凝聚力和感召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人的精神、观念等文化现象都是人们的现实关系和活动、他们的生产、他们的交往、他们的社会政治组织的有意识的表现。因此,要将中国梦渗入当前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就必须着眼于人们的现实生活。基于红色文化和中国梦具有内在的天然联系,而且要完整地理解和把握中国梦就必须深入地了解它的历史渊源和传承关系。红色文化最核心的内容就在于追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这为当前的中国梦提出和实现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基础和现实平台。所以,要宣传中国梦实现中国梦都离不开红色文化的宣传、普及和它的生活化。渗入社会现实生活并生活化的红色文化必将进一步增强中国梦的历史感、说服力、凝集力和感召力。

(二)推进红色文化的信息化,为深化中国梦的宣传教育提供新的渠道和载体。据统计,当前我国网民规模达4.85 亿人,手机网民达到3.18 亿人,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到3.01 亿,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1.95亿。从以上数字我们不难发现,在很大程度上,社会生活基本网络化了。因此,在当前要通过发展红色文化深入宣传教育中国梦思想必须借助网络信息技术。一方面,通过创建诸如“红土魂”“中国红色旅游网”等红色网站挖掘已有的红色文化资源;另一方面,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诸如制作网络游戏、网络视频、网络音乐、网络文学和博客等的红色文化创作。

(三)推进红色文化的世界化,为中国梦转化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软实力提供重要的资源支撑。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胡锦涛指出“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对外文化交流,广泛参与世界文明对话,促进文化相互借鉴,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共同维护文化多样性。”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文化是当前我国最富时代特征、民族特色的先进文化。因此,要向世界做好中国梦的推介工作, 内在地包涵着对红色文化的世界宣传,推动红色文化的世界化,让它走进世界人民的生活,变成他们生活中的时尚元素,从而增强中国梦的世界影响力,为提升国家软实力服务。

【参考文献】

[1]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2]李海波.论红色文化传播的价值和策略[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9.

篇5:中国梦红色主题演讲比赛

1.让学生进一步养成勤于思考、敢与思辨、积极探索的良好习惯,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促进全面发展。

2.为学生提供一个高质量的锻炼机会和展示、检验自己口才能力的平台,启发学生的死亡,积极引导学生增强语言表达的魅力。3.丰富学生的课余知识,提高各班同学的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展现当代大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促进班际交流。

二·活动时间地点 待定

三·主办单位

上海市震旦职业学校学习部

四·出席嘉宾及评委 待定

五·活动内容

1、参赛选手寻找一首中国古代或近代的爱国题材的诗词作为第一项内容,进行朗诵

2、朗诵结束后,从当今中国的现状和远景出发,结合自己的理解对此诗词的内涵及它的现实意义进行解读。文字不超过2000字。,3、评委根据其演讲内容、普通话水平及语言的感情色彩表达对所有参赛选手打分,并对每位选手做出相应的点评。最后评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

六·宣传阶段

1、尽量把宣传工作做到位,力求为爱好者方面的同学提供一个好的机会。

2、通过宣传板让广大学生大致了解本次活动的动机,内容等方面的资料,让有意参与的同学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七·赛前准备

1、本次赛会负责人必须现场统筹、安排。遇有重大问题及时与总负责人联系,不允许缺席。

2、比赛工作人员需提前至少2个小时到场开始布置,在比赛开始前3-分钟完成各项布置工作。准备迎接队员、评委和观众

八·参赛要求

1、各参赛队于每场比赛开始前20分钟到达比赛现场,以利于工作人员对赛事的统筹安排及各场比赛准备工作的顺利进行

2、服从大会工作人员安排,尊重评委评判,如有不同意见,请赛后与工作人员联系

上海市震旦学院学习部

篇6:中国梦红色演讲活动策划

一、活动背景:

“中国梦”古来有之,自两年多年前至今,表达自己的“中国梦”的优秀的文学作品层出不穷、浩如烟海。2013年,习近平主席又提出了“中国梦”的理念,成为继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之后,我们中国又一新的发展目标和发展理念。为了响应国家的发展理念,也为了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爱国热情,更为了品读、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的爱国文化,千寻文学社、常青藤爱国联盟以及谦语千辩联合举办了此次以爱国为主题、以古诗词为载体的演讲比赛。

二、活动主题:我的“中国梦”

三、活动时间:2013年11月23日

四、活动单位:千寻文学社、常青藤爱国联盟、谦语千辩

五、活动地点:三江楼10609

六、活动内容:

1、参赛选手寻找一首中国古代或近代的爱国题材的诗词作为第一项演讲内容,进行朗诵。

2、朗诵结束以后,从当今中国的现状和远景出发,结合自己的理解对此诗词的内涵及他的现实意义进行解读。文字不超过2000字。

3、评委根据其演讲内容、普通话水平及语言的感情色彩表达对所有参赛选手打分,并对每位选手做出相应的点评。最后评定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

七、活动目的:

1、践行党中央提出的“中国梦”理念。让中国梦深入人心,成为我们的奋斗方向和前行目标。

2、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3、检验当代学生的演讲水平。

4、提高学生对古诗词和近代诗词的重视程度。

八、活动注意事项:

1、活动当天注意维持活动现场的秩序,使比赛有序进行。

2、评委对选手的点评务必真实、客观、到位。

常青藤爱国联盟

千寻文学社

谦语千辩

篇7:红色风格我的中国梦

12月9日下午,我校举办了红色经典朗读比赛。同学们积极参与,认真准备,精心选派了24名选手参加比赛。参赛选手仪态大方,表达自然流畅,以不同形式的朗诵风格,或慷慨激昂,或亲切明快,或低沉浑厚,深情演绎了《青春中国》、《祖国颂》、《我骄傲,我是中国人》、《弘扬长征精神》、《清明情思》等多首红色经典作品,热情讴歌了党的丰功伟绩,真挚表达了对党与伟大祖国的热爱与赞美,对革命先驱的敬仰和缅怀之情。特别是张子晴同学的配乐朗诵《弘扬井冈精神,共筑少年中国梦》,赢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通过这次比赛,同学们加深了对红色经典的了解,提高了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的认识,展现了良好的精神风貌。

我校不但组织了朗读比赛,还在各班举行了红色经典知识抢答赛。通过知识竞赛,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了党史,重温了红色经典。增强了少先队和团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激励广大少先队员和团员的理想信念,激发了同学们的历史责任感。

各班还利用主题班会课,讲英雄故事,唱红色歌曲。通过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同学们了解到革命斗争的艰难岁月和烈士们崇高的革命精神。同时,同学们还集体传唱红歌,在音乐的氛围中感受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和表达对祖国对党的热爱。

宜春五中团委

篇8:红色风格我的中国梦

关键词:红色文化,中国梦,教学

2012年11月29日,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国家博物馆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 深情地阐述了“中国梦”。他说:“现在, 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 我以为,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这“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 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1]。中国梦成为全国人民奋斗的目标, 成为中华民族每个人实现个人梦的动力。

加强中国梦教育是当今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它应该通过不同的途径、不同的方式开展教育, 激励广大青年学生树立理想、积极向上、刻苦学习, 为实现自己的梦、民族梦而努力。

思想政治课是开展中国梦教育的重要途径。思政课教师应该钻研教材, 挖掘相应的教学内容, 以不同的形式开展中国梦教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概论》课的教学, 老师可以利用好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网络教学三个平台, 以红色文化促进中国梦教育。

一、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概论》课教学的主要平台, 教师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上面都可以加强对学生的中国梦教育。

1. 教学中以讲读朗诵形式, 让红色文化进课堂、进头脑

在教学过程中, 结合教材内容, 通过老师、学生讲读、朗诵的形式来宣讲、传播红色文化。比如, 讲“毛泽东思想”一节内容时, 结合教材上“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讲毛泽东创立毛泽东思想的主观条件时, 教师就可以讲“毛泽东徒步游学, 读无字之书”的故事, 既让学生了解到伟人的人格魅力, 又让学生明白到底该怎样参加实践活动才有收益。在讲“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时, 教师可以讲邓小平“三起三落”的故事, 让学生明白, 挫折不可怕, 要把挫折当做锤炼自己的机会, 把在挫折中的经验当作人生的一笔财富。在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时, 老师或学生可以讲红岩小故事、长征的故事等, 理解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在今天追逐中国梦的进程中的重要意义。在讲“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时, 让多媒体播放流沙河的“理想”诗歌, 在讲“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时, 朗诵舒婷的“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等等, 通过这种以讲读、朗诵的形式, 让学生更多地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形成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之不易, 它们是我们党和国家的重要指导思想。同时, 又能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做到红色文化不仅要进课堂、更要进学生的头脑。

2. 变单一的口述为多媒体、新兴媒体教学, 实现教学手段的改革

在红色文化进课堂活动开展中, 要将红色文化的宣讲和红色情感的渗透与教学手段的变革结合起来, 充分利用多媒体、新兴媒体进行教学。比如, 讲“铁人精神”时, 播放电影铁人王进喜片段;讲毛泽东提出“第二次”结合时, 播放“以苏为鉴”视频, 讲“人民解放军是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时, 展示汶川大地震时解放军参加救援的图片等等。这样, 学生在接受理论时, 不仅有老师的讲授, 还有视觉的冲击、听觉的享受。此外, 自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也应该重视, 教师可以用QQ、微博、微信等让学生做作业, 同时, 这也是老师与学生进行交流的一个很好的途径。这种教学手段的变革, 不仅有利于学生在多维的角度下接受理论知识, 更主要的是有利于教师通过视听材料培养学生的红色情感。

3. 采用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 实现教学方式的变革

在红色文化进课堂中, 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 除了讲授法外, 要更多地采用新的教学法, 比如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专题讲授法、探究式教学法、讨论法、演讲式教学方法、辩论式教学方法、团队体验式、问题发现法等, 以此加强红色文化宣传, 推进中国梦的教育。在采用案例教学法时, 教师选择案例, 应从侧重于案例的典型性、现实性、生动性出发。因为典型性的案例更能准确地说明观点, 生动的案例更能使课堂活跃, 更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 而现实性则能使学生的学习贴近生活, 能让学生解读现实, 从而正确地理解教材的内容, 应用所学的理论分析社会现象。比如, 讲“构建和谐社会”时, 组织学生开展“有钱就是幸福”的辩论, 以此让学生懂得幸福的真正的含义, 知道该怎样去追求幸福, 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 怎样把自己的梦与中国梦结合起来。在采用情境教学法时, 教师可以精选和教材内容相关的视频、图片、故事等红色文化素材, 营造氛围、烘托气氛, 让学生随材料而动真情。

二、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可以实行项目化教学, 比如社会调查、探究性专题学习、每周新闻评述、微电影、红色基地考察、红色电影周等。这些项目在进行时, 都可以把红色文化内容添加进去, 并跟学生提出具体的要求。比如, 在社会调查项目中, 可以要求学生结合学校周边实际, 或者家乡的实际红色资源, 分组调查。比如, 红岩精神象征的白公馆、渣滓洞, 还有涪陵大顺乡的李蔚如烈士墓和纪念馆、涪陵816核工业洞等进行实地考察, 然后写作调查报告, 分析红岩精神、革命烈士的奉献精神、科学创新、实事求是的精神。在课内的实践教学中,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采用唱、写、舞、读的方式宣传红色文化。这种方式可以把红色资源、教材内容、学生才艺结合起来。比如, 学生可以分组开展实践, 一边用口琴演奏《十送红军》, 一边在黑板上速画十送红军的场景, 一边用毛笔书写送别的标语。

三、网络教学

本门课程应该充分利用精品课程网站, 链接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网页, 上传学生的与红色文化相关的作业、感想、图片。

当然, 在红色文化进课堂, 推进中国梦教育的过程中, 要注意两点:一是红色文化与教改联系起来, 不搞两张皮, 不喧宾夺主, 不本末倒置。二是实践教学、课堂教学、网络教学三者有机统一, 不搞三个板块。

参考文献

篇9:斯诺的红色中国梦

从陕北回到北京后,斯诺一九三七年在英国出版了《红星照耀中国》(中文版通译为《西行漫记》),该书面世一个月就至少印刷了三次,几个星期就卖出了十万册,引起了世界性轰动。中国共产党及其领袖虽然已奋斗多年,但仍不为外界所知,没有一个外国记者曾进入江西苏区进行采访,以至于毛泽东等领袖曾多次“被死亡”。一九三八年《红星照耀中国》的一篇英文书评说,斯诺是“第一个深入陕北的外国人,也是中外人士中,第一个自由地报道他的见闻的”。斯诺自己也说,“当写此书之时,关于一九二一至一九三七年的原始材料基本是空白”。然而,此书的意义并不只在于“独家采访”,填补空白,更在于它对未来的准确预言。书中已经看到了中国未来的走向,那就是共产党是中国未来的主宰。

斯诺对共产党的热烈支持,直接来自他的采访和观察。他对共产党人士讲述的故事笃信不疑。当共产党人士对一个美国记者讲述个人和本党的故事时,像一切叙述者一样,他们必然有所选择,通过集体叙述,塑造某种形象。况且,斯诺还是个理想的放大镜,通过他的讲述和构造,单个人的故事构成了合奏、合力,组成一个红色中国的崇高群像。但我们不能说斯诺是幼稚的。作为一个已经在中国生活了七年的有社会责任感的记者,斯诺在中国所见所闻甚多,正是这些见闻使他对中国的现状和未来极为关切。而一九三六年的共产党正处在光辉的时刻。那时长征结束不久,红军刚刚在陕北落脚,红色政权的首都还是保安(延安还在东北军手里)。虽在全国局面中处于弱势,但红色政权有理想,有前途,蒸蒸日上。共产党也刚刚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口号,自身非常宽容、民主,深得民心。在“红剧场”一章中,斯诺就讲述了陕北军民一起看戏的场景,男女老少各色人等都散坐在地上,羊在随意吃草,毛泽东、林彪就坐在老百姓中间,戏开始之后,更没有人理会毛泽东等人,其自由与平等程度远超国统区,甚至有牧歌般的气氛。斯诺本人就受惠于这种自由。周恩来对他说:“你看到什么都可以写,我们会给你提供调查苏区的一切帮助。”实际上,当时和后来,穿越封锁线到陕北去“朝觐”的远不止斯诺一个,很多人都留下不返。与斯诺同行的就有另一个美国医生马海德(George Hatem),是《红星照耀中国》中未明言的斯诺的旅伴。斯诺后来离开苏区,写支持中国共产党的书;马海德则留下,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历任重要职务。

斯诺虽然是记者,但他与现代的职业记者完全不同。现代职业记者为了弱化主观色彩尽量隐身,将报道呈现为“客观的事实”。对斯诺来说,记者仅是一个方便的工作和身份。他本人对中国的未来、世界的未来都有高度的关切和热情,他愿意进行自己的干预,愿意投身到自己判断为可贵的事业中去。他在书中毫不掩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也决定了《红星照耀中国》体例驳杂,包含了叙述、采访、自传、游记、逐条的日记等多种形式。斯诺并不只是想知道新闻事件,更力图描绘苏区的全貌,于是他既采访领导人,也采访中下军官、普通士兵、农民。他时常站出来进行热情的评论,在很多采访性的章节前面,都有他本人的一段评价。

斯诺的陕北之行,是一次探险、探秘之旅,寻找史诗之旅,他也的确找到了史诗。斯诺笔下的陕北如同一个未知国度,逐渐在一个陌生来客面前展示其光辉。在斯诺看来,陕北是一个乐观、自由、平等、朝气蓬勃的红色乌托邦。他对那里的人们尊敬、仰慕、激赏。在评价共产党领袖的时候,斯诺常常用到“超常”、“传奇”等字眼:不曾受过一次伤的毛泽东“如同神佑”,刘志丹是“现代的罗宾汉”,贺龙是“传奇”。可以看得出,斯诺是个具有浓厚浪漫气质的人。在他的回忆录《复始之旅》(Journey to the Beginning)的开篇,他这样叙述他一九二八年刚到上海时的情形:“我当时二十二岁,在华尔街的投机中赚了点钱,我觉得这给了我恰好够用的资本,用一年时间,节俭地进行一场全球旅行和历险。我计划一年之后回纽约,在三十岁之前赚点钱,余生悠闲地进行研究和写作。”一个计划全球旅行的年轻人,不能不说是浪漫的。而他在陕北的经历和见闻不啻于一场浪漫的历险,如同做了一场红色的梦,超过了他最大胆的想象。

《红星照耀中国》中的“长征”尤其是浪漫冒险的典范,带有强烈的斯诺个人的印记。这一章已经完全摆脱了采访、转述的色彩,而是以小说般的笔法叙述。材料来自斯诺对很多长征亲历者的采访,然而这些原始资料在斯诺那里融汇为一体,由他整理成一个充满了传奇、历险、拯救的可歌可泣的故事。在斯诺对毛泽东的采访中,被访人的话是在引号之中的,而“长征”一章没有引号,仿佛斯诺本人就是亲历者之一。对于长征,他毫不吝惜赞美之词。为了让西方人理解长征的规模,斯诺将长征与西方人熟悉的历史事件相比,而每次相比之下,西方自以为伟大的成绩都显得渺小:“同长征相比,汉尼拔翻越阿尔卑斯山就如同假日的远足了。更有趣的比照是拿破仑从莫斯科撤退,他的大军完全被击垮,士气全无。”在红色中国自己后来的革命史叙述中,长征的转折点和最高潮是遵义会议,而由于遵义会议涉及党内的权力转换,斯诺在一九三六年陕北采访中得到的关于此次会议的信息并不多。他用专章来描述强渡大渡河,“强渡大渡河是长征中最重要的一个事件”,他叙述的强渡大渡河紧张动人,充满英雄主义气概。斯诺对长征的热情描述,对西方读者造成了很大触动。卡特(Edward C.Carter)一九三八年撰写的《红星照耀中国》的书评就认为:单是对长征的叙述,“就足以使此书成为本年度伟大的冒险作品”。

在斯诺看来,共产党虽然还不是执政党,但它更能代表中国,也是中国历史的正统继承人。它统摄了过去和现在,未来也将属于它。虽然红军的人数同国民党军队相比少很多,但斯诺认为红军有更大的代表性,因为红军中各省的人都有。其他中国军队常常按省划分,比如东北军、西北军,红军则打破了省之间的界限:“红军可能是中国唯一的国民军。”描述红军从江西开始长征的一章题为“一个国家在转移”(a nation migrates),而不是将长征视为一个政党、一种政治力量的军事活动。同时,斯诺也把共产党与中国历史上的辉煌联系起来。他在书中记录了仿佛天意一般的一些历史巧合。他对中国历史的理解未必准确,重要的是他在红色中国的现实和中国古老历史之间看到一种重要关联。在他看来,中共的陕甘宁根据地“恰好基本就是中国最早的发源地”。他第一次见到真正的共产党员邓发,恰好是在汉武帝旧宫。而他进入陕北的过程也被他视为同时是进入中国悠久历史的过程。红色中国不只是中国内部的一部分,更是最能代表中国的过去和现在的部分,是中国的精华所在,灵魂所在。

斯诺能够去陕北,能够采访到毛,已经表明他在此前就具有支持红色中国的倾向。《红星照耀中国》第一章的题目是“一些尚未回答的问题”,描述了他去陕北之前对共产党的好奇。在这一章里他提出的关于红色中国的问题岂止是“一些”,而是上百个问题。这些问题是方方面面的,一连串的,迫切期待着回答。斯诺早已在热切期待走近中共的机会。在他提出的某些问题中其实已经预设了答案,暗含了他对中共的赞赏:“这些如此长久、如此顽强、如此勇敢……如此不可战胜的勇士,究竟是什么人?”他的这种热情和好奇,并非职业记者对新闻的简单追逐。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年轻人,斯诺要寻找中国的真实。他已经在中国七年,目睹了可怕的饥荒与死亡,而一边是饥民在死去,一边是城里的富人吃喝玩乐,斯诺在书中记录说,那时他就在想:“穷人为什么不造反?”可见在到陕北之前,他的思维方式已经与共产党接近了。斯诺对红色中国的热情期待与赞美,与他对已知的白区世界的失望密切相关。正是在这样的强烈对比中,红区显示了无比的朝气。

在斯诺眼里,红色中国最令人惊叹之处还不在于它的军事和政治成就,而在于它培养了一批新新人类,一群既代表中国,又与传统中国人截然不同的“新人”。这些人单纯,热情,开朗,勤奋,种种品质都与斯诺见到的普通中国人不一样。斯诺见到的第一个共产党员邓发,在他被悬赏捉拿的西安出现,却毫不为自己的生命担忧,特别活泼热情,令斯诺称奇:“这是怎样一个中国人!怎样一个赤匪!”之后,他在红区看到的各种人都令他惊异。在红军小战士身上,他看到了中国少年身上从不曾有过的尊严感。而农协的农民自信、开朗,完全不是胆怯的典型中国农民。红军战士是真正的快乐,这也与斯诺对中国的了解相悖:“消极的满足在中国很常见,但更高的快乐……则很少见。”“新人”的性质,使斯诺常常将他们与孩子联系在一起。在斯诺看来,红色中国的很多人士都有孩子的品质:单纯,清新,不承载过去的负担,充满希望。红军的很多军官不过二十多岁,红军战士大部分都是十几岁,红小鬼则都是真正的孩子。在斯诺笔下,即使年龄较大的红色领袖们,也有孩子气质。周恩来和毛泽东都有“男孩子气”(boyish),老同志徐特立也很像孩子。彭德怀“非常喜欢孩子;我注意到,他后面总是跟着一群孩子”。

可以说,对所见所闻的惊异和赞叹,也使他压制了自己偶尔会触及的某些疑问。他很少说到红区的缺点,也的确觉得没有发现什么缺点。即使说到似乎是缺点的地方,他也常常会习惯性地进行辩护,在缺点的后面加上“但是”,提供理由,给予理解。对于不能索解的问题,他也就将其忘记、搁置起来,仿佛不需要直接面对。比如暴力问题。斯诺其实仍是个典型的西方人文主义者,他相信的仍是自由、人的尊严、人权,他确信在红色中国看到了这些得以实现的希望。然而革命的过程中必然要使用暴力。在斯诺从北京去西安的火车上,一个同车的年轻人说共产党不是土匪,因为它是有原则的,但它“杀人太多”。就这样,在尚未进入苏区的时候,暴力问题已经提了出来。但对于这个问题,斯诺后来一直没有正面回答。对江西苏区的暴力,斯诺给予了理解:“红色恐怖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以针对地主和其他阶级敌人,这些人被逮捕,失去土地,在‘群众审判’中被判刑,常常被处决——这些无疑都是真实的,共产党自己的报告也证实这一点。这样的行为是应该看做暴行,还是应看做武装起来的穷人的‘集体正义’,以惩罚富人在拥有枪时犯下的‘白色恐怖’罪行?”这句话虽然是问句的形式,没有给出答案,但斯诺的倾向性是很明显的。他说,“我常常想知道毛泽东本人如何看待暴力问题、‘必须杀人’的责任问题”。虽然斯诺“常常想知道”,但在与毛的数次长篇访谈中,他似乎并没有直接提出这个问题,毛也就没有机会进行解释。

在到达西安之前,斯诺没有见过一个共产党员,只有他对中国的热情和对共产党的好奇。而在陕北的几个月逗留,使他在短期内获得了大量信息和极深刻的印象,奠定了他此后一生对红色中国态度的基调。斯诺对红色中国的支持到老年也没有改变。然而,随着他自己年龄的增长,中国事态的进一步变化,以及更多信息的浮现,到六十年代,他对红色中国虽然支持未改,但热度似乎有所降温。《红星照耀中国》一九三七年第一次面世,一九六八年斯诺进行了第一次修订。这一次修订中,他对正文基本未加改动,而添加了大量注释。新加的注释有了更多自觉,形成与正文有差别的声音。斯诺在注释中提到,一九四四年自己就发现,毛泽东一九三六年与自己的谈话中“掩饰了尖锐的党内争吵”。注释中对长征的赞美已经降低,斯诺在为“长征”一章添加的第一条注中写道:“这是对长征的详细叙述的首次面世,主要依据很多参与者的亲历证词(反映了他们对这次撤退的英雄主义观点)。”

《红星照耀中国》最引人注目的部分是对毛泽东的采访,以至于后来红色中国提到斯诺时,主要强调他与毛的关系——一定意义上的朋友但更多的是仰慕者和导师之间的关系。斯诺对毛的多次采访,凸显了斯诺作为一个外国记者、外人的优势。人民出版社二○○八年出版的《毛泽东自述》中,收集的就是毛与斯诺在一九三六、一九三九、一九六五、一九七○年的四次谈话。似乎只有在面对斯诺这样一个来自外部世界的热切听众时,毛才会讲起他个人的故事,回忆起个人往事。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斯诺说,毛在家里对斯诺讲述早年经历时,在场还有一个专注的听众,就是毛夫人贺子珍。显然她也是第一次听到这些故事。斯诺的采访,不仅让外国人了解毛,也让中国人、党内同志了解毛。而这些自传性的往事,对一个中国记者或者党内同志似乎都不易说到,仿佛不必要说也不合适说。在斯诺看来,共产党人藐视个人的角色,关注集体,他们的早年故事多种多样,而一旦参加革命,个人故事就汇入集体的洪流。而来自个人主义国度的斯诺,迫切想听到个人版的故事,毛的回忆可以说是在斯诺的激发、引导下进行的。毛的个人史口述是相当坦诚的。这些丰富的个人史使他成为一个人,而不是神和符号。除了大量的赞美之词外,斯诺还说,“他周围尚未建立起英雄崇拜的仪式”,“尚未”一词中似乎体现出对未来的隐隐忧虑。在与毛的谈话中,斯诺更多是记者、对话者的身份,关于个人史的议题就是他设定的。六七十年代,斯诺再次来访,由于他的“外来人”身份,这种旧情反而可以比并肩作战的友谊更持久。

斯诺对红色中国进行叙述,红色中国也在对斯诺进行着叙述,也在朝某个方向塑造着他的形象。斯诺去陕北,实际上并不仅仅是他作为一个记者发现了陕北,也是陕北方面发现了他,并安排了他从北京到陕北的行程。在驻华的外国记者中,共产党显然明了斯诺的左翼倾向。斯诺在中共提出抗日“统一战线”的背景下到陕北,可以算作一个“国际统战对象”,这一统战工作无疑是很成功的。北大斯诺墓的墓碑上有叶剑英的题词:“中国人民的美国朋友。”这一提法实际上在毛泽东为斯诺发的唁电中就已经确认了:“斯诺先生是中国人民的朋友。他一生为增进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将永远活在中国人民心中。”“中国人民的美国朋友”,可以代表红色中国对斯诺的定性。斯诺是采访革命而不是参加革命,是旁观者而不是参与者,是资产阶级而不是无产阶级。他是红色中国的美国“朋友”,同路人,但不是“同志”。对于斯诺,红色中国似乎既保持友谊,又维持一定距离。斯诺作为一个资产阶级作者,留在西方,用西方人能够听懂的语言讲述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更能发挥他的作用。

《红星照耀中国》的第一个中译本一九三八年面世,由当时的“复社”出版,与原书出版只隔了一年。这个译本是上海的共产党员翻译的,参与翻译的胡愈之讲述了翻译过程。当时上海共产党翻译它,是希望借一个美国记者的中立之笔,达到正名和宣传的效果。当时斯诺显然并无名气,《红星照耀中国》一书更不为人所知。胡愈之特别强调毛对斯诺的教育作用:“斯诺原来是个资产阶级新闻记者。他之所以能写出这本书,同毛主席对他的教育和帮助分不开。毛主席对斯诺做了大量工作,把他的资产阶级思想改变过来,他才能写出这本书。要不然,就是写了也不能写得这么动人。”有趣的是,一九七一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了《美国友好人士斯诺访华文章》,书末对斯诺的介绍是这样写的:“斯诺是美国比较严肃的资产阶级作家兼记者。长期以来,同情我国革命,尊敬毛主席,注意研究中国问题。”可见,虽然经过了毛主席的教育和帮助,斯诺的“资产阶级”身份并没有发生变化。

上一篇:大班上学期德育工作总结下一篇:冻品采购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