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金融监管革新

2024-04-07

谈金融监管革新(共8篇)

篇1:谈金融监管革新

谈金融控股公司的构建及监管

金融控股公司是我国金融业未来发展的有益选择,对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模式选择、构建途径以及如何对其实施有效的监管进行了分析探索,并提出了一些比较新颖的.观点.

作 者:尹栋梁 卫静芬 Yin Dongliang Wei Jingfeng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国际工商与管理学院,上海,00刊 名:金融理论与教学英文刊名:FINANCE THEORY & TEACHING年,卷(期):“”(4)分类号:F8关键词:金融控股公司 模式选择 构建途径 监管

篇2:谈金融监管革新

摘要: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数字化科技也在不断的进行着,而互联网与金融行业也在进行着良好的磨合。互联网金融主要是依托互联网技术来实现资金的流动,融通,随着我国在这一方面不断进行改革,创新,我国的互联网金融生态环境目前呈现着良好的状态,但是由于我国的起步过晚,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因此,专业的经济人士应该重视起来。本文陈述了目前互联网金融监管的现状,阐述了互联网金融监管的重要性,并在此之上提出了针对问题的互联网金融建设思路,希望本文能够为我国建设良好的互联网金融体系提供一些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监管;必要性;建设思路

在近些年,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大大的冲击了传统金融体系,同时也给我国金融产业带来了更多的发展契机。而发展迅速必然其中就会有弱点存在,而如何减轻问题,从而加快互联网的健康发展是我们所要认识并探索的问题,通过进行良好的建设,能够进一步推动我国朝现代化社会迈进。

一、互联网金融监管的现状

(一)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现状

目前我国网络第三方支付已经在逐步形成一个体系,通过不断的完善和建立,已将大大的降低了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第三方支付监管主要具有是两个问题,首先是作为主要的监管部门的人民银行在近些年连续的颁发了关于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规章制度,这些制度都有效了限制了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一些潜在风险,避免了一些由于监管不力而引发的金融漏洞。其次,支付清算协会针对目前的发展推出了一些规范性文件,有效的预防第三方支付机构所带来的风险,从而使得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能够有效的进行。

(二)众筹融资的现状

我国近几年流行起一种融资形式,叫做众筹,而这种融资方式存在着不规范行为,我国在推行了相关文件对重筹融资进行规范,这项文件的推出对于众筹融资具有很大的限制性,但是众筹已经是非常广泛的一项行为了,文件是难以杜绝的,因此,面对不规范和风险的地方可以进行有效的管理,而不是遏制。

(三)销售渠道业务的现状

销售渠道的业务主要指的就是电子商务,目前,随着生活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在网络上购物,而一些金融支付机构与互联网销售进行有效的合作为销售机构和金融支付机构都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二、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必要性

(一)个人会在利益驱使下产生不理智行为

以互联网作为媒介来进行金融交易本身不是面对面的进行交易,存在着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在网络上不能够准确的核对交易双方的信息,因此中间产生金融欺诈的行为是非常多的。现在网络上有很多借贷机构,由于出资人不能准确的核对借资人的信息,因此这种交易就存在着很大的风险,而如果被欺骗,那么就会造成巨大的损失,而很多人即使了解其中的风险,但为了丰厚的利息报酬,还是会不惜以身犯险,从而损失的更多,对于互联网金融产业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二)个人的不理智行为会影响整个市场的不理智行为

个人的不理智投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整个金融市场。例如在购买一些基金或者股票,在投资人出现一些情况急需用钱时,会出售一部分,平台或者其他的消费者会购买和回收,而在这种情况下,投资人会恐惧发生经济损益,就会将所具有的所有投资产品进行转出,投资者自身处于一种保护自己的理性行为,但是很有可能会引起大量人来转出投资产品,进而对于平台来说是巨大的损失,甚至会破坏市场经济链条的一部分。

(三)市场经济本身存在着缺陷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为了鼓励发展,对于市场建设是比较松弛的。金融最大的特点就是风险性,互联网本身的`风险性指数也很高,并且更多的情况下都是隐形风险,而政府很难在问题出现时就发展问题,因此有的时候难以发挥“有形的手”的作用。而金融市场一旦出现问题,所给投资者带来的将是巨大的损失,而资金链条如果断裂的话,影响的就是整个金融体系,而市场本身是制造风险,不负责解决风险,没有及时进行解决,那么对于国家,甚至与之相关联的国家都会是一场灾难。

三、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建设思路

(一)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

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形势发展的时间并没有很久远,但是发展形势十分迅猛,这就导致目前的互联网金融是一种没有监管的状态,风险很大。而面对我国这个巨大的消费市场,建立起完善的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是十分紧迫的,因此,我国相关部门应该积极健全法律法规进行规范,明确,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可循,有法必尊的状态。而我国正处于发展状态,不了解其中的运行,可以借鉴一些其他国家已经建立的互联网金融监管法律,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来不断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

(二)建立互联网金融监管的组织体系

互联网金融产业所涉及的项目十分广泛,虽然同为一大类,但其中的差异还是很大的,因此,仅仅建立一个互联网金融监管机构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可以学习目前国际上最为流行的分开监管和综合监管共进,我国可以建立不同的监管部门,将不同种类的互联网金融产业分归到不同的类别中,进行明确的分类管理,这就可以充分发挥各个监管部门的优点,从而实现效益最大化。

(三)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管的自律管理系统

而互联网金融产业的安全本质上还是身处在互联网内部的自律性,这对于互联网金融发展十分重要。一般的自律组织都是地方性的,比如我国的中关村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并不具有规模,但是对于一些金融主体是有很大的影响的,但是毕竟号召力没有那么强烈,因此,我国相关部门应该积极进行互联网金融自律系统建立,结合我国现实情况,可以在下面的自律协会设立多个监管委员,从而不断促进我国互联网金融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和互联网合作的不断深入,不断创新,不断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呈良性的状态,但是新型产品,肯定会带来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有识之士应该不断深化认识,不断对其进行深化改革,实现我国的互联网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晔.资本账户开放背景下影子银行系统性风险及监管模式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硕士论文,2015(7):27-29.

[2]夏正云.Q银行济南分行公司客户经理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优化设计[D].山东财经大学博士论文,2015(1):46-48.

篇3:思考与革新:从金融监管本质谈起

一、金融监管的本质认识

1. 金融监管的产生

当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 必然会催化市场经济的产生与发展, 金融市场作为市场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融资平台, 与市场经济发展同时发展起来的。市场经济诞生于14世纪至15世纪, 经历了近一百年的发展, 才初现规范。世界上最早的银行得益于地中海地区的海上贸易的发展, 在具有地理优势的威尼斯诞生。作为经济领域中最活跃的要素资本在原始积累过程中为市场经济与金融市场发展提供了物质上的保障。科技的应用促使家庭手工业向工场手工业转型。17世纪初, 相继在意大利的米兰、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德国的汉堡等成立了多家银行, 银行经营要求有规范的金融市场才能有效地激发经济的健康运行, 直到18世纪初, 在欧洲市场经济革命的推动下, 市场经济体制最终得以确立, 1694年, 在市场经济体制组建起来的英格兰银行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银行。市场的扩大, 对商品的需求量急剧增加, 传统的工场手工业已经满足不了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 以机器大规模生产为标志的工业革命促进了市场经济和金融市场的繁荣, 至此, 在健全制度基础的支持下, 规模巨大的股份制银行纷纷建立起来。起初, 物质、制度、技术上的支持和保障确实使市场经济与金融市场以惊人的速度得到空前的壮大与发展, 与此同时, 也暴露出市场经济和金融市场的种种缺陷。自由竞争作为市场经济的本质, 为资本的原始积累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随着原始资本积累到一定程度, 必然会暴露出它贪婪的丑恶嘴脸, 它会想方设法去追求利润最大化。这种可能性扩大了生产可能性边界, 最终会导致生产过剩, 同时也会诱发人性的贪婪与无政府性。由于物质的、制度的和技术的进步, 也扩大了市场经济和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1]。1825年, 由英国发端的全球性经济危机主要是由于生产过剩导致的。由于缺乏对市场经济与金融市场的监管, 在1825-1826一年间, 仅英国就有70余家银行倒闭, 3 500多家企业破产。惨痛的代价让人们意识到金融监管的重要性, 为维护市场经济和金融市场的稳定, 英国政府于1844年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 它是当时英国金融市场监管的唯一金融机构。

2. 金融监管的发展

金融监管发展到今天, 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发展。第一阶段是自然发展阶段 (20世纪30年代之前) 。在此阶段, 市场经济可谓是处于发展的全盛时期, 金融监管却处于自发、单一和滞后的尴尬境地, 这主要是因为繁荣的市场经济局面误导了人们对金融监管的认识。第二阶段是严格监管阶段 (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 。这一时期, 全球经历了史上最为严重的经济大萧条, 各国政府意识到只有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才能促进市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也就是说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要置于严格的金融监管之下。第三阶段是金融自由化阶段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 。二战之后建立起来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延续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全面崩溃, 市场经济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滞胀”危机, 这是政府过度地干预经济运行的结果, 于是金融监管开始放松, 使得全球金融市场的竞争程度更为白热化, 自由竞争在这一阶段重新得到了各国的重视, 夺回了主动权。第四阶段是安全与效率并重阶段 (20世纪90年代至今) 。区域经济与全球经济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尤其是以网络技术和第三方支付信用的电子商务的产生, 使得经济交往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3. 风险与收益的博弈

市场经济是以自由竞争为核心的, 这是因为它创造出的机会就其本质上来看就存在不确定性, 这种不确定性体现在它既可能产生收益, 又可能导致风险。也就是说自由竞争是收益与风险的博弈体, 两者的关系是成正比, 如果收益高, 冒的风险就要大, 如果收益低, 风险就相对要小。如果两者的对称关系一旦被打破, 市场经济运行必将会出现大问题。人们已经认识到, 当收益高时需要加强对风险的防范, 而在收益低时则应放松风险防范。在经济实践中, 人们在追求高收益时往往会弱化风险, 在低收益时反倒强化风险, 久而久之, 经济运行超越了承载上限, 经济就出问题了。这对矛盾是金融市场中的重要矛盾, 即加大风险防范力度, 就会造成收益的下降, 放松风险防范收益就会提高, 随之而来的风险也会加大。经济运行就是在强化风险和弱化风险之间循环, 这也是金融监管在四个发展阶段始终在强化与弱化间转换的根本原因。金融监管就是要规范人们对收益与风险的选择, 以自由竞争为特征的市场经济也是风险和收益的博弈。

二、金融监管的革新

金融监管就是要让风险与收益达到平衡, 既要促进经济快速长效发展, 又要让在经济生活中的主体不至于受到伤害。二战结束之后,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尝到了金融监管规范经济总体运行的甜头。但那时全球经济经历了二战的摧残, 是战后复苏的关键时期, 除了美国之外, 其他国家的经济状况都处于百废待兴的局面, 都迫切希望尽早从战争的阴霾中走出。金融监管从无到有, 各国在这一领域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全球经济格局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二战结束后到20世纪60年代末, 由美国一家独大, 发展到70年代世界经济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这时, 欧共体 (欧盟前身) 和日本开始与美国在世界市场上展开激烈的竞争。随着日本和欧共体的经济的兴起, 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金融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也迅速瓦解, 世界经济已呈现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的态势 (20世纪90年代至今)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为金融监管提供了发展平台, 多年来, 各国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对金融监管进行多次改革, 促进经济稳健运行。

过去五年来, 全球经济一直处于低迷状态, 这主要是因为美国“次贷”金融危机的影响。各国通过各种经济峰会等方式进行沟通, 同时对金融监管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国际金融监管的治理结构也进行了重大调整。在这次金融监管改革浪潮中, 以欧美金融监管改革最具代表性, 比如美国在2010年7月就通过了多德———费兰克金融改革法案, 紧随其后的是欧盟, 他们在2个月后也通过了泛欧金融监管改革法案。

欧美金融监管一直走在世界经济发展的风口浪尖, 它们在金融革新上直接影响到全球金融监管的发展动向。由于金融市场风险与收益并存, 建立稳定金融秩序的专门机构是当前金融革新的首要问题, 而这种机构与以前的金融监管机构不同的是引入了系统性风险监管。美国建立的是金融稳定监督委员会, 欧盟则是建立了欧洲系统性风险委员会。尽管名称不一, 但两个委员会的工作内容大致相同, 即监测、识别、防范金融市场各类风险, 严格控制信贷总量, 抑制泡沫, 这些工作实质就是对金融市场进行宏观审慎的监督。除了建立专门的金融监管机构, 规范工作内容之外, 欧美还加大金融监管力度, 完善了金融监管职能, 实现这一调整的措施就是规范金融机构, 对一些资质欠佳的机构限令整改或整合, 即在原有的金融监管框架下进一步明确监管职责, 拓展监管面, 这一革新举措就是要加强对金融市场的微观监管。欧美在整顿金融市场中粗中有细, 兼顾了宏观与微观层面的监管举措, 同时还从细化监管金融内容着手,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引入沃尔克法则, 实行投资银行业务与商业银行业务分开, 这就从根本上控制了金融机构的规模, 也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风险[2]。这可以说是从技术层面对金融监管革新。这种做法能有效地加强场内外从事金融衍生商品交易机构的管理, 限定它们的资金比率、保证金以及职业操守, 甚至还能对它们的交易实施全程监管。金融市场混乱, 会让很多金融商品的消费者遭受巨大损失, 为了保护金融商品消费者的权益, 欧美等国还引入了金融消费保护机制。在美国, 这一保护机制实施是美联储内部设立的消费者金融保护署, 欧盟类似的机构叫评级公司。其实质就是加强对金融中介服务机构的监管, 让金融消费者在购买前获得的信息是准确而又完整的, 这是避免金融欺诈最为有效的方法。值得一提的是, 这一机制能照顾到那些缺乏金融知识的消费者或是投资者的利益。这种以“卖者有责”的金融监管理念能激励有较多资金而又不太懂金融知识的投资者进入金融市场, 活跃市场。

三、由欧美经验引入对我国金融监管改革本质的思考

以欧美为主导的一系列金融监管革新有力地阻止了世界经济进一步恶化, 经过近四年的监管实践, 金融市场渐生生机。欧美的金融监管革新措施都是针对着系统性金融风险来制定的, 这也是这次金融监管革新的最大看点。以前对金融监管的改革都是对金融市场产生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被动反应, 虽然在金融监管中也有一些针对性较强的措施, 但是实施的措施都没有将系统性金融风险作为监管的重点。但这轮革新则不同, 欧美是主动出击, 这主要是因为这次金融危机让人们认识到金融系统性风险巨大的破坏力。简而言之, 这次革新实质就是从以资本为核心的微观审慎监管上升到以系统性金融风险为核心的宏观监管, 从周期性的微观监管上升到逆周期的宏观监管。实践证明, 这一转变确实对经济走出低迷状态起到了积极作用。我国金融监管一直是以微观监管为主, 宏观监管为辅的模式运行,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到本世纪一十年代初一直在金融领域中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对我国经济持续多年保持7%以上的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由于系统性金融风险是一个或多个金融机构相继发生巨额损失, 甚至由于金融资金链断裂而导致破产风险。因此在监管上的难度颇大, 对实体经济恶意破坏力无法用言语来形容。这种累计的风险具有强烈的传染性、蔓延性和负外部性等特性, 会对实体经济造成巨大的溢出效应。这也是我国金融监管革新之前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

金融机构间的频繁交易将金融网络复杂化, 可以说, 所有的机构都是借助于这张网对外宣传自己的金融产品、通过这张网实现交易。在经济危机来临之前约定俗成的规定和针对特定产品而制定的规则对竞争剧烈、变幻莫测的金融市场不但不能起到监管的作用, 反而会干扰金融市场正常的运行, 最终导致“蝴蝶效应”。在我国, 金融监管者虽然能迅速对金融市场的变化做出反应, 但一时却找不到行之有效的监管措施, 也没有可供参考的经验, 这就决定了系统性金融风险在我国监管的难度比欧美更大。

从金融监管的本质上来看, 金融监管革新的目的就是对风险与收益并存的自由竞争加以控制, 在监管时引入系统性风险监管就是要强化宏观诊断性监管, 重视系统性风险, 还要在措施上加大逆周期宏观监管。由于我国金融市场监管制度还有待完善, 为了保护金融产品消费者和投资者的权益, 在细化监管中还要引入金融消费保护机制, 对于原先银行业监管标准要进行全面升级。随着我国一些金融机构的改制, 我国已经加大的对民间资本的监管力度, 在微观层面的监管也不能放松的。

摘要:金融监管是保障金融业健康发展的一种措施。本文首先对金融监管的本质做了深入浅出的解析, 并介绍了金融监管发展历程。随后论述了欧美国家是怎样应对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的, 着重介绍了美国和欧盟的具体做法, 并分析了我国金融监管革新如何从欧美金融监管革新中吸取经验。

关键词:思考,革新,金融监管,本质

参考文献

[1]宋玉华, 叶绮娜.美国金融监管改革及其面临的挑战[J].世界经济研究, 2010 (3) :26-31;87-88.

篇4:浅谈我国金融监管问题

关键词:金融监管理念金融监管框架金融创新

0引言

为了提高金融监管的效率,更好地发挥金融监管对金融发展的促进作用,如何树立正确的金融监管理念并有效地指导金融监管实践活动成为目前一个亟待研究的问题.金融监管理念必须从传统的控制风险转变到隔离风险上来,建立并完善对金融机构的效益监管,创新监管的手段和方法,最后建立适应现代金融监管理念的新型金融监管。

1当前我国金融监管情况分析

1.1行政管理色彩浓厚,监管效益和监管成本不对称一是金融监管依然存在行政性管理色彩。二是“重监管,轻效益”的观念根深蒂固,监管效益与监管成本不对称。三是“重常规性监管,轻创新监管”的思想亟待改变。目前的金融监管是一种对前期业已出现的问题进行控制和监督,而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没有制定前瞻性的监管制度。存有求稳怕新的思想,不利于金融业的发展o

1.2金融监管力度不够由于各种原因,对监管工作中发现的违规违章金融机构人员,还不能严格依法处理,监管工作中有法不依、有法难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时有发生,降低了金融监管的严肃性和中央银行的监管权威。

1.3金融监管体系不健全我国目前的金融法律体系与市场经济体制、金融改革和发展、现代金融监管理念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一是部分金融法律法规与现实情况不符,造成金融监管的法律基础不规范。二是金融法律法规不系统。各种地方性法规、各金融机构系统内制定的各种制度规定较多,庞杂而不系统,但多数又都具有法律效力,在监管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因对某一问题认识上的不同而产生定性上的争议。三是相对于金融业务创新的趋势,对新的金融业务的立法管理滞后,监管的法律依据不足。四是目前国内各项金融法律法规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还不能有效地衔接起来,在已经加入WTO的新的环境下,做好与WT0组织各国金融法律法规的衔接工作显得尤为必要。五是有效监管的基础还没有建立起来,缺乏社会联合防范机制。

2金融监管理念创新的建议与思考

2.1树立由控制风险向隔离风险转变的监管理念一是对问题机构在其破坏金融体系前实行隔离:二是金融监管部门和地方政府要迅速、稳定地获得相关信息,确保在金融风险积累前采取相应的措施:三是即时清算,减少支付时滞带来的负面影响。注意运用新的思路和方法加强金融监管,允许所有符合条件的投资主体进入金融产业,按市场原则引入竞争。

2.2树立并完善对金融机构效益监管的理念新型监管理念中最关键的是,要规避金融企业现行会计核算制度的缺陷,真正建立客观真实地反映金融企业业务经营全过程的会计核算制度,其核心则在于建立一套科学的会计核算指标。效益监管的核心是金融企业经营成果综合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体系的设立,而其中心操作环节则是对贷款损失的动态界定。

2.3树立金融监管就是金融服务的理念必须尽快树立金融监管是一种服务的新理念,并以市场化、规范化的方式实施监管。金融监管的服务性是建立在监管者和被监管者都是平等市场主体基础之上的,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和其他参与金融市场交易的经济主体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是平等的,只是完成不同的职责,提供不同的服务或产品。

2.4树立由“结束式”监管向超前监管转变的理念一是由合规性监管转向导向性监管。二是由直接的监督检查转向间接的考评监测。三是由单向被动式转向双向互动式监管。四是由注重事后的查处转向对金融过程的全程监管。

3加强政府对银行的外部监管构建有效的金融监管框架

3.1加强银监会对银行的监督管理目前银监会应从以下两点着手:一是实现从注重合规性监管向注重风险性监管的转变:改进和提高监管效能需要将合规性与风险性相结合,以风险性监管为主,以合规性检查为辅,真正重视风险监管工作。二是健全非现场监督体系,并保持监督的持续性:建立统一、科学和规范化的非现场监督体系,监管报表实现标准化;建立非现场监控数据库,实现信息共享;实行非现场监督评级,可考虑通过对银行报表的分析,进行合规性和风险性评级。

3.2建立外部信用评级机构,增加风险预测的准确性我国政府应对建立先进的外部信用评级机构进行政策引导和扶持,鼓励并倡导向美国学习,在我国建立起像穆迪、标准普尔和惠普那样先进完善的外部评级机构。同时结合我国的现实国情,也可采取以下方法:一是完善评估机构的准入机制,通过立法加强对评估机构的管理;二是建立评估机构的行业协会,并由行业协会公布最高信用等级的评估标准,各评估公司参照执行;三是由行业协会及时公布评级机构评出的信用等级的违约率统计,对不重视评级质量的评级机构及时取消其认可资格;三是对特定借款人的各类评级结果,监管当局应该全面考虑,当评级结果不一致时,应当对最低结果给予更多的重视。

3.3强化市场约束通过信息披露以加强对银行信用风险的市场约束,以资本充足率、监管当局的金融监管、市场约束为金融监管的三大支柱原则,银行应及时、准确地向市场披露其财务业绩、财务状况、风险管理战略和措施、风险暴露、会计政策、业务管理和公司治理等多方面的信息。为此,监管当局应通过制定信息披露准则及指引等措施,使商业银行披露的信息具有可比性、可靠性与及时性,并对银行合规性和风险性评级的有关内容向社会披露,加强社会监督。

3.4适当调整和完善金融政策法规尽快完善资产证券化的法律法规建设。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已经有相关立法提供法律保证,但我国证券化法规的建设尚属空白。为加快资产证券化进程,建议在初期首先由有关部门出台相关的规定、条例,尽快对公司类SPV(Spe-cial Purpose Vehicle)的性质、设立条件以及证券发行资格,“真实销售”的界定及相关会计准则,以公告或登记方法通知债务人的法律有效性等问题进行明确,条件成熟时再考虑制定相应的法规体系。

3.5加快金融市场建设我国的金融市场还不完善,市场规模很小,而且操作不规范,不能为商业银行开展资产证券化创新、利用表外工具套期保值等提供充分的市场条件。为此,除了要加快利率市场化的完全实现与市场基准利率的形成外,还要作好以下工作。

一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我国的货币市场。二是建立规范、发达的证券市场。通过发展具有一定规模的资本市场,使我国市场主体不过分依赖于间接融资市场,达到有效稀释和分散系统性风险的作用。三是大力培育金融衍生市场。金融工程技术是未来规避利率风险的最有效手段之一,金融衍生市场在我国的缺失是我国商业利率风险控制的难题之一。金融监管部门不仅要监管,还要辅导金融衍生市场的建立和发展,为银行运用利率风险管理技术创造外部条件。

篇5:谈金融监管革新

摘要:我国作为一个新兴市场国家,在金融体系日益国际化和市场化的趋势下,必然需要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目前,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场内市场还未正式交易,场外市场规模有限。金融危机给我国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带来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再次使我们深入思考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未来发展路径和监管政策问题。

关键词:金融;衍生品;监管;科学机制

金融衍生品是风险管理制度演进的先进产物,与发达市场和很多新兴市场相比,我们缺乏必要的金融工具和完善的市场结构,应继续努力推动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

以往的监管方式在衍生业务蓬勃发展的现实面前己面临严峻的挑战,原因之一是金融衍生业务发展速度惊人,不仅交易品种千差万别,操作程序也相当复杂,统一的外部监管措施难以包容现有的全部产品,更不用说将可能衍生出来的新产品了;原因之一是金融机构在新市场条件下会利用现行法规体系中的漏洞,想方设法逃避监管,以保持或提高市场份额,出现所谓“监管套利”现象。在这种形势下,国际金融监管机构以及各国金融监管当局逐渐认识到使市场参与者建立完善的内部风险控制机制,实现自律性约束的重要性。日前,西方国家在强化金融监管的同时,越来越倾向于通过市场参与者的监督力量对金融机构进行监控。市场参与者,尤其是金融机构,直接从事衍生业务的经营、交易,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时时关注银行的行动,能对市场和交易头寸的变化作出敏捷的反映,其效果要比监管当局独立行动及时、有效。只要建立科学的内部风险管理体系,就有可能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也就必然会促使国际金融市场更加安全稳健的运行。

一、建立内部风险管理的科学机制

对于新兴市场,优先发展场内衍生品是金融创新的正确政策方向。建立内部风险管理的科学机制。危机爆发后监管机构大力倡导通过交易所或清算所充当场外衍生品的中央对手方来解决这一问题。可见,交易所或清算所在建立透明的市场环境以及降低信用风险方面的重大优势。由于信用风险高等原因,重点发展交易所市场更容易取得成功。

因此,在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时,应优先发展场内衍生品市场,在监管严格、信息透明、风险控制完备的环境下稳步推进场内衍生品市场的发展。

二、优先发展简单产品,降低监管难度

在我国金融机构和投资者还欠缺衍生品交易经验的情况下,应该优先发展基本的.、简单的场内标准化金融衍生品,主要包括股指期货、利率期货、汇率期货和相应的期权。

我国场内金融衍生品的发展应先从简单的、基础的产品开始发展,如股指期货、期权等产品,以便和当前监管能力相适应。通过优先发展场内衍生品市场积累经验,为场外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通过建立交易所或清算所充当场外衍生品的中央对手方已经成为目前解决场外衍生品市场信用风险的重要政策建议,而中央对手方清算制度是场内交易的重要基本制度。因此交易所市场的成功运作可以为场外金融衍生品交易提供丰富的风险控制经验。

三、建议将场外衍生品纳入到未来期货法的监管范畴

目标在于强制提高场外衍生品市场透明度、把对场外衍生品市场的监管由仅存在行业自律提升到政府监管的高度。

四、加强金融衍生品的会计处理和信息披露研究,建立透明的市场环境

财务报告信息是提高场外市场透明度的重要措施,理想的金融衍生品的会计处理和披露可以使监管者和投资者充分了解金融衍生品价值、风险水平等信息。

五、稳步推动由政府主导型创新向市场主导型创新的转变

推动政府主导型创新向市场主导型创新转变,实质是建立金融创新的长效机制,促进金融创新的可持续性。当务之急是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变微观主体的内部经营机制,培育金融创新的微观主体,解决微观主体创新动力不足等问题。

管理部门的作用主要是营造金融创新的体制和制度环境,通过市场的手段对微观主体的金融创新行为进行合理引导和有效监管,防范系统性风险。在法律环境方面,需要借鉴发达市场的经验,对新产品、新服务采取灵活鼓励的方针,避免管得过死。在创新活动初期,可以由部门规章进行初步规范,待积累一定实践经验后,再上升为法律法规。在信用制度建设方面,促进征信体系和征信法规建设,惩戒失信行为,激励守信行为。

六、发展多层次金融衍生品市场

当前的国际金融衍生品市场,特别是场外交易市场的规模仍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在有些国家,场外交易的规模甚至占整个衍生品市场份额的80%以上。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程度逐步提高,汇率形成机制逐渐市场化,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加大,市场需要对冲风险的工具。在推出了债券买断式回购、债券远期交易、人民币利率互换、远期外汇交易和人民币与外币互换等产品的基础上,要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依托银行间市场,以现有的交易平台和托管结算平台为基础,抓住机遇大力发展人民币和外汇衍生品市场,应当谋求场内与场外市场并存、标准产品和非标准产品功能互补的多层次、有竞有合的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格局。

结语

综上说述金融衍生工具及衍生交易市场的产生和不断发展,加大了金融风险的不确定性和复杂程度,使预防和化解金融风险更加困难。正确认识金融衍生工具的特点和正负效应,加强衍生工具风险的监管与防范,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我国目前正处于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建立现代金融体系的关键时期,深入研究和认识金融衍生工具,对中央银行强化金融监管和业务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桂姿;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的内部会计监控研究[A];国际会计与商业会议论文集[C];20

[2]程赣秋;金融衍生工具风险控制的研究[A];中国总会计师优秀论文选[C];

篇6:谈金融监管革新

哈巴河县工商局法规(监察)室主任 马亮

维护市场秩序是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的重要内容,是促进经济健康运行的必要保障,也是履行工商行政管理职能的重要任务。作为市场秩序的坚强卫士,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必须始终坚持把市场监管作为第一职责。要尊重市场经济规律,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强化市场监管,切实增强市场监管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努力在全系统形成尽职尽责加强监管、监管就是服务大局的氛围。要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针,既加大专项整治力度,着力查处扰乱市场秩序的违法行为;又注重市场秩序的长远性、关键性问题研究,积极推进市场监管长效机制建设,努力通过维护市场秩序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一、市场监管是政府的重要职能之一

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特别强调政府应强化市场监管职责。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动员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我们最大限度地放权,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在放权的同时必须加强市场监管,把该管的事管住管好。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深化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对加强市场监管工作既是机遇和挑战,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职责的划转,要求我们必须把更多的精力转到强化市场监管上来;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的实施,要求我们必须在“宽进”的同时依法做到“严管”;政府职能转变的推进,要求我们必须在简政放权的同时切实提高市场监管效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要求我们必须通过加强市场监管提供有力的保障。而监管模式的转变,对工商部门又是一次考验,特别是对于我们基层工商部门,以往的监管模式是以监管责任服务区为组制定目标任务,以区间划分下达工作计划,开展市场主体登记监管,并通过3G移动执法终端将检查情况录入综合软件,以2014年为例: 2014年全县登记内资企业98户,登记私营企业175户,登记个体工商户2715户,登记合作社172家。县局共制定阶段计划23个,实施计划52个,已巡查4376户次。以往大量的人力物力都耗费在日常巡查中,监管方式的转变,使用信用监管、市场抽查、年报公示等现代监管方式,提高了市场监管水平。因此,我们必须以深化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为契机,改进管理,全面加强市场监管,努力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二、以点带面推动全局工作

把监管的重点放在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对经济社会发展可能造成大的危害的领域上来,强化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地区、重点市场的监管执法工作。深入开展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工作,加大对公用企业限制竞争、利用网络从事不正当竞争、“傍名牌”、商业贿赂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要针对网络商品交易市场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完善网络市场监管制度体系,健全以网络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网络监管平台,努力实现“以网管网”的目标,促进网络商品交易健康发展。要加强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强化对家用电器等涉及消费者人身健康安全的重点商品的质量监测和监督检查,努力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三、用体制机制创新提高市场监管效能

在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和市场监管规律的基础上,充分研判市场监管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不断创新监管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提高监管的针对性、有效性和科学性。要着力在信用约束、部门协调、长效机制建设上下功夫,切实提高问题发现能力、综合监管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要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重点推进广告监测、网络商品交易监管、市场主体信用监管等平台建设,不断提高市场监管的科技含量和实际效能。要正确处理工商部门上下级之间、工商部门与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之间的关系,加强内部协调和外部联动,不断提高维护市场秩序的综合效能和水平。要树立社会化监管理念,充分发挥媒体和广大群众的监督作用,实现社会协作共治;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组织协调作用,实现行业自治自律。

(一)用规范的执法保障维护良好市场秩序

市场经济本质是法治经济,转变政府职能本身就是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行监管职责,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努力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切实做到严格执法、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要进一步完善执法监督体系,切实规范执法行为,确保主体合法、程序公正。要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要认真做好行政复议和应诉工作,切实规范权力运行。要大力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努力在全系统工商干部中树立依法行政的法治思维,在全社会营造学法守法的良好氛围。2014年县局共立案查处各类经济违法案件22起,罚没款13.67万元,全局无行政诉讼、行政复议案件。

(二)依法行政是实现法制工商走向良性运作的根本

1、在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制工商的进程中,要重视通过各种途径努力提高执法人员的责任意识、法制意识和综合素质。通过经常的、制度化的培训考试等方法使执法人员成为真正对人民负责、对法律负责的“依法行政、执法为民、”的经济卫士。

2、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发挥职能、履行职责中,必须依据法律的规定或者法律的授权作出行政行为,以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为重点,进一步强化依法行政意识,努力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做到依法决策,依法办事,并接受法律的监督,依法行政工作才能进一步取得新的成绩。同时行政执法人员要严格执行行政执法程序,把好从立案至调查终结的案件质量关。规范职权分离制度,通过行政程序设定,努力实现调查、立案、处罚、监督四个执法流程实施主体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最大限度地保证公开、公正;规范告知制度,所有行政处罚告知书内容做到“五个明晰”:明晰处罚事实、明细处罚理由、明细处罚依据、明细处罚意见、明细相对人权利;规范自由裁量权使用制度,全面推行精细化自由裁量制度,将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在法定范围内从高至低细化为五个层次,明确各个层次处罚标准,提高行政处罚的准确性。

3、在建立执法责任制过程中要本着“权责统一、办事合法”的原则,健全和完善了一系列执法工作制度以保证各项执法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做到了办事权限公示、办事程序公示、办事时限公示、办事标准和质量公示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定期、不定期请基层单位、行风监督员和人民群众进行评议监督,广泛了解社会公众对工商行政执法状况的评价,掌握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促进工商执法工作的规范化。要健全违法责任追究制度,提高全局干部依法行政的自觉性和责任心,保证执法行为的合法、规范。法制科要承担全起局实施执法责任制和依法治理的日常工作,进一步加大力度,加强领导,加强日常督查和考核评估工作。切实将执法责任制落到实处。要切实加强对行政处罚案件实行跟踪监督卡制度、大要案实行回访制,促进依法行政,文明执法,规范执法,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法制环境。加强执法监督就工商所执法、企业登记管理、行政收费、采取行政强制措施、暂扣罚没物资管理、适用简易程序行政处罚等专题开展专项执法检查,是促进工商监管职能有效到位的途径。

篇7:谈金融监管革新

今年7月21日,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再一次明确了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即稳步推进住房商品化、社会化,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我国国情的城镇住房新制度;加快住房建设,促使住宅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满足城镇居民日益增长的住房需求。通知还指出,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建立和完善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的多层次城镇住房供应体系;发展住房金融,培育和规范住房市场。在改革中应当坚持的基本原则是:坚持在国家统一政策目标下,地方分别决策,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坚持国家、单位和个人合理负担,坚持“新房新制度,老房老办法”,平稳过渡,综合配套。这标志着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笔者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住房金融是左右住宅业兴衰的关键,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目标能否实现,也关键在于能否适时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型住房金融体系。因此,认真分析我国住宅业发展现状,研究目前我国住宅生产、消费、流通等环节的资金融通问题,探讨建立与我国住宅业发展相适应的稳定的长期融资方式,已成为当前住房制度改革中的迫切需要。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本文将在已有的研究成果和改革实践的基础上,重点研究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新阶段中的金融问题。

一、住房金融问题的综合分析

住房金融是以住房为信用基础,借助各种金融工具、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为住房的开发与建设、分配与消费、流通与交易等进行资金融通的所有经营活动的总称。根据这一定义,为全面反映当前我国住房金融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一)住房开发与建设中的融资问题

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现行的住房投资体制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国家统一的计划划拨体制逐渐被市场化、多元化住房投资体制所取代。中央和地方财政拨款占住房投资的比重,从过去的90%下降为20%左右;各企事业单位则成为住房开发投资的主力,占总投资的60―70%;城镇居民个人住房投资亦大幅度上涨,占总投资的比例由改革前的0%增加到20%左右。1979-1995年,全国城镇住宅投资总额超过1万亿元,住房竣工面积达25.5亿平方米。投资额和竣工面积分别为前30年的.14倍和4倍。

与此同时,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金融在住房开发与建设中的作用也不断增强,1995年我国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中,商业银行的贷款约占开发资金总额的21.6%,开发企业发行债券和股票募集资金占1.4%,金融业在房地产开发中的贡献已达22.4%.但是但是但是,与国外金融业在房地产开发建设中的贡献60―80%相比,我国城镇住房开发与建设中的金融参与度还是比较低的。这主要由于我国正处于住房开发与建设融资的转型期,即由以国家信贷为主的传统计划融资机制,转入以商业银行信贷为主的新的市场融资机制,在住房开发与建设的融资中还存在如下突出问题:

1、资金融通渠道单一,开发企业融资成本过高

我国正处于有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过程中,资本市场还处于试点阶段,发育程度还很低,这大大限制了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融资渠道。目前,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金来源中,房屋预售款占50%以上,商业银行信贷仅占10―30%.由此可见我国开发企业财务杠杆比率很低。而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常用的发行债券、股票等直接融资方式,在我国,由于资本市场的落后而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这不仅影响到我国住房建设的发展,而且大大提高了开发企业的筹资成本,进而抬高了商品房销售价格。

2、商业银行信贷资金供给不足,总量上难以满足住房开发建设的资金需求

目前,我国住房开发建设信贷资金的主要来源是:城市政府、企事业和职工个人的三级住房基金;个人住房储蓄;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经营资金;金融机构的自有资金及国外资金等。这种

篇8:谈金融监管革新

1 金融创新的基本理论

这种创新的概念是本世纪初, 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得首先提出的。熊彼特用“创新”一该术语被用于定义一个新的产品, 工艺, 方法, 或引用到经济体系中去第一次尝试。金融创新是利用各种金融工具, 新的金融的方式来提供金融服务市场和金融创新, 他认为发展应明确这包括金融制度创新, 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创新。从上面的讨论, 我们可以看出, 随着人们认识到金融创新深入了解金融创新的定义正在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的主体金融创新现在的延长, 该分类金融创新。综上所述, 我们考虑所谓的金融创新是指金融业的结构性变化将导致新的工作一种新的服务模式, 新的市场和新的系统。

2 金融监管和金融创新之间的关系

金融监管和金融创新是对立的关系。金融创新改变了基本条件的金融监管, 乘客的操作金融监管机构需要做出适当调整的概念。金融创新特别是随着新的金融创新在金融工程的形式, 财务风险管理及控制作出了巨大贡献。过度的有限的金融监管将加大金融创新的成本, 并延长创新周期, 从而防止金融创新的发展。同时, 本在金融监管, 以牟利黄金驱动的公共性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创新的金融工具或方式操作逃避金融监管, 寻求新的盈利机会, 最终导致黄金金融监管预计将减少的影响。可以理解的, 没有金融创新这个电源, 整个金融业将失去生存和发展基金会和活力, 但金融部门在促进金融创新发同时展会还增加了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 增加调控的难度。处理金融监管和金融创新新的关系不能被忽略。然而, 由于体制, 技术, 政策和市场需求受多种因素的限制, 仍然有很大的差距, 与发达国家, 存款相比在许多不足之处,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严格的金融管制, 金融创新缺乏内在动力

经过多年的改革, 中国的金融管制已大大放松, 但与西方相对于我们的国家仍然更严格的金融管制, 严格的财务管系统限制了金融创新的空间。由于国有商业银行在体制究其原因, 还远远没有真正独立, 自负盈亏, 自我风险和自我约束, 优胜劣汰的机制尚未形成, 这使得各国商业银行确定缺乏金融创新的内在动力和外部压力。

2.2 品种少, 规模小

新业务的发展水平已经经营的角度来看, 由于受到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制约因素限制了小国有商业银行创新业务的发展规模, 银行的会计整体业务的比重低, 难以起到调整和优化整体资产负债结构的作用, 也难以产生规模效应。

2.3

主要针对金融创新, 扩大低质量的数量专注于我们现有的金融创新是容易掌握, 操作方便, 技术小楼的外在形式的内容, 如设立金融机构, 金融服务膨胀等, 并用适合于操作机构的要求的市场经济体系创新明显不足。此外, 由于主要的金融创新素质不高, 创新性的内容比较浅, 手段相对落后。

2.4 负债类业务创新和多资产类别的小企业创新

各业务的存款及其他负债已经比较激烈的竞争中金融机构企业, 金融机构和业务创新退出这个工具也导致创新域最丰富的。如政府债券, 金融债券, 存款证, 和大多数其他企业而对于创新工具是业务创新的责任类的一部分。长期以来, 贷款一直资源, 金融机构垄断在这方面几乎不存在竞争, 在过去, 因此, 创新的显著小于负债业务。

3 结语

金融危机带来的全球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对金融监管改革的不断激增现在。学术界在总结金融监管的政策建以下几点:首先, 在处理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要根据新的市场关系, 政府导向。也就是说, 从金融机构, 金融服务创新为主导, 政府所给予的及时法律规范和宏观监督和指导, 同时建立了完善银行信贷的运行机制。金融机构要加强金融机结构创新, 金融业务创新, 金融工具创新业务, 创新金融工具, 政府应鼓励支持和培训金融创新人才, 加大对金融创新的资金, 政策支持支撑力度。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发展, 全球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大大增强金融市场全球视野中国性格场, 金融产品, 金融决策越来越同质化。这就要求加强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 各国之间进行协调音, 常见的财务风险, 并应根据基本国情, 金融监管模式逐步转变为适应全球混合发展的实际需要。四, 小企业有专门的信用特点和资金需求, 传统的金融监管措施将愈演愈烈融资的小企业的困难, 因此, 对小企业金融服务服务实现差异化监管。

摘要:金融创新是金融深化, 金融监管既是促进金融创新也抑制控制手段的突破。不同类型的金融监管的金融创新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互动的过程, 共同促进金融业的发展。

关键词:金融创新,金融监管,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卢则疯金融创新与法律变革[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0.

[2]王元.对中国金融监管[J]金融危机的启示[J].宏观经济管理, 2009 (1) .

[3]王廷科.现代金融体系中国金融转型[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9.

[4]郑力.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论中国金融监管[J].财务回顾, 2006 (7) .

上一篇:关汉卿后感下一篇:梁实秋雅舍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