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培训发展论坛开幕词

2024-04-17

企业培训发展论坛开幕词(共11篇)

篇1:企业培训发展论坛开幕词

企业级服务智慧论坛开幕 “城市合伙人”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

4月21日,企业级服务智慧论坛暨理才网城市合伙人大会隆重开幕。来自理才网、E店宝、山峡航空集团、卓朗科技等明星企业大咖齐聚北京。和灵资本董事长卞华舵、DCM副总裁赵磊、金浦风投投资副总裁顾慧祥等知名投资大佬亦亮相现场,大谈当前经济局势及TO B领域投融资要点。数百位企业家、企业代表嘉宾参与了此次大会。

理才网创始人兼CEO陈谏在台上发言

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深入,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大幅展开。日前,深圳、保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动珠三角和京津翼经济区的协同发展。理才网城市合伙人大会走进北京,显示出政企在战略布局上的一致性。会上,理才网创始人兼CEO陈谏表示: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京津冀经济区对信息化建设相当重视。目前理才网城市合伙人已贯通华南、华中,实现与京津冀经济区的协同发展,必将为当地企业带来巨大价值。

资料显示,理才网成立2年多,已获得复星昆仲、软银中国等近3亿投资。其打造的一站式企业级管理云应用平台daydao涵盖人力资源管理、客户关系管理、财务管理、OA办公、精准订制暨舆情管理、智慧交通等主流应用,拥有腾讯、阿里巴巴、华为、中兴通讯、中国电信、中国平安、万国数据、昊基人力、中康建设、企拍文化科技等100多家重磅行业合作伙伴。截止今年4月,用户量已突破1200万,入驻企业60000多家。

智慧论坛现场,国内知名云服务商卓朗科技常务副总裁肖冀邯畅谈了国内云计算产业的发展概况,并结合实战经验,探讨了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几大要点。对于理才网的业务模式和应用生态建设主张,肖冀邯表示:我们的优势在硬件集成,理才网是软件开发的专家,双方在SaaS服务这块具有极强的互补性。据悉,卓朗科技已现场签约成为理才网城市合伙人。

现场部分嘉宾合影

移动互联网创意达人E店宝CEO陈涛在会上畅谈了国内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应用创新,并就电商ERP融入云计算、大数据等科技热点进行了探讨。“国内太空飞行第一人”、山峡航空集团创始人谭一相做客论坛也引起了海量关注。

针对初创企业融资难、管理难、信息化建设急需完善的问题,活动当天,主办方邀请到DCM副总裁赵磊与会分享。赵磊表示:企业级应用市场是国内外风投争相抢滩的投资对象,目前DCM已投资了一批新锐企业。理才网的发展潜力有目共睹,未来必将推动整个2B市场向前发展。

与会嘉宾现场试乘直升机俯瞰北京

除了大咖面对面,主办方还设置了SaaS 乐队演出、高尔夫挥杆、直升机试乘等创意体验环节。不少与会嘉宾对此表示好评,并现场签定了合作协议。

篇2:企业培训发展论坛开幕词

曾培炎在中美企业投资与合作论坛开幕式上的讲话

(2012年7月17日,北京)

尊敬的多诺霍会长,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很高兴与各位在北京相遇,共同讨论中美双向投资以及未来的合作问题。我再次代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向来自于美国和中国的一些企业家和前政要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对美国全国商会为本次会议所做的努力致以诚挚的感谢。

上个世纪中叶以来,经济的全球化的进程深刻改变着并重塑了我们世界,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全球的范围内进行了流动与优化配臵,加深各国间 的相互联系和依赖,提高了经济效率,促进了全球经济发展,大量的民众因此而摆脱贫困,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改善。顺应全球化的大趋势,特别是发挥全球化在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和宏观经济稳定方面的作用,要求各国继续提高开放的水平,坚持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的基本原则。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快速的融入了经济全球的分工,与世界互动加深,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在这一过程中,美国对华投资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中国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促进技术进步以及扩大就业都做出了贡献。但目前来看,中美两国的投资规模还不大,中国对美国的直接投资存量不足一百亿,甚至远远低于一些小型的经济体对美国的投资,美国在中国的直接投资存量约700亿美元,也只占中国吸收外国直接投资总量的不大的比例,这与中美两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很不相符,从投资的数量看,两国之间也还面临着比较明显的投资不平衡的问题。根据经济理论界的研究,投资不平衡容易导致两国的贸易不平衡以及经济的失衡。

/ 3

C-E CI Week Seven 中美双向投资规模小,有中国和美国双方面的原因,从美国对华投资来看,美国投资者有一些诉求,特别是在服务业市场准入,知识产权保护,政府采购和自主创新政策方面,这些诉求其中有一些是合理的,中国将会在进一步改革开放的政策中重点的进行考虑和解决。部分跨国公司 认为中国的投资环境在变,变差,甚至担心中国的开放政策发生变化,应该说中国政府始终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一贯致力于对外界创造 更加开放、更加优化的投资环境。我们欢迎具有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外国公司来华投资兴业。

2010年以来,中国外资吸收额上千亿美元,已经是全球第二位,当前的投资环境趋紧,主要是受全球和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再加上日益严峻的环境压力,以及能源、原材料、劳动力等生产成本上升较快,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经营难免也会遇到一些困难。中国政府也正在积极的制定政策,克服这些困难,和不利的影响,随着各项政策实施到位,中国的投资环境会继续得到改善。中国对美投资近年来有较快的增长,但遇到的困难也不少,一方面中国企业在人才、技术、管理和营销方面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都还不具有明显的优势,对美国的政治、经济、法律和文化背景缺乏足够的了解,但另一方面,中国企业在美投资也面临着很多的障碍,美国的一些领域,特别是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行业还没有完全开放。美国的技术出口管制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企业赴美投资的领域,美国的外国投资委员会对外资并购的安全审查缺乏足够的透明度,部门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审查过程繁琐,特别是对中国国有企业和主权财富基金赴美投资存在着偏见。

女士们、先生们,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与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美中两国的要素资源禀赋以及产业成熟的不同,在很长时间内会有互补性,能够为两国投资创造一个广阔的空间。增加中美双向投资,不仅有利于再平衡两国经济关系,而且也有利于促进两国经济的发展,提高就业水平和人民的福祉。目前,中美两国都在致力于经济结构调整,美国提出了回归实业,实施出口倍增计划,发展新兴产业。中国鼓励国内扩大消费、发展工业,并推进城市化和工业化,蕴含着巨大的投资机会,美国企业在创新高技术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等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中国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制造业能力上具有比较优势,两国应该在结构

/ 3

C-E CI Week Seven 调整中找到利益的共同点,发挥各自的优势,挖掘经济合作的潜力,提升中美两国投资水平需要两国政府和商业界加强合作,特别是要在政治、经济领域建立互信,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模式、治理理念和意识形态的理解和沟通,为两国企业投资创造一个良好的气候和氛围。

这次会议旨在为大家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希望美方人士多介绍美国的政治、经济、投资环境,以及投资审查等情况。帮助中国企业赴美投资。中方在政府官员和企业家在介绍中国投资的市场情况外,也要认真的听取美方的介绍和意见,多了解美国的情况,通过大家共同的努力,真正推动两国双向投资上一个新的台阶。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

篇3:企业培训发展论坛开幕词

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魏加宁, 中共天津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天津市工商联党组书记李广文, 天津市工商联执委王青, 天津医药集团董事长张建津, 黑龙江世一泉饮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卫星, 原惠普公司助理总裁、首席知识官高建华, 北京微众文化传媒有限公司CEO王震、北京腾瑞万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钱进、太奇教育集团董事长冉东、北京中科泛华测控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左毅等数十位政界高层、知名管理专家、学界名家、企业家领袖出席本次论坛。同时, 此次活动也吸引了近千位成长型民营企业家齐聚一堂, 就“改变·创造”这一主题, 共同探讨新形势下民营企业的发展之道。

影响力·中国CEO高峰论坛由论坛组委会主办, 北京春风智慧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北京影响力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协办, 每年定期举办, 从2005年10月至今历时8年之久, 专为中国企业家们搭建一个激荡思维、互相学习、充分交流的平台。论坛针对当年的热点话题进行分享、讨论、创新。论坛旨在为国内企业家们探索如何持续推动企业快速、安全、和谐成长的规律, 打造中国的世界级公司, 搭建一个资源整合与信息共享的平台。

篇4: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论坛开幕等

本刊讯 11月8日,首次由国家部委牵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中国工业与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联合主办,北京市科技金融促进会协办的“中国首届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论坛”,首场北京站活动在北京召开。

会上,知名金融、政策研究机构领导、专家学者代表齐聚一堂,就目前形势下中国中小企业投融资政策及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分别发表讲话,并首次直面央行政策调控对中小企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与到会的200余位中小企业业主一起,积极寻求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北京市科技金融促进会副理事长单位——北京银行副行长许宁跃在发言中指出,近年来,北京银行根据不同中小企业的特点,推出了一系列针对中小企业的金融产品,并专门成立了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目前在北京中小企业贷款客户数超过2100户,而且现有产品开始从北京向上海、天津、西安和深圳的分行复制,更多的中小企业通过这样的营销模式得到了北京银行的融资贷款。同时,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过程当中,北京银行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北京科技金融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北京市发改委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主任张一平向大家介绍了中小企业、科技企业的特点,以及对于企业目前面临的诸多困难,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为这些企业提供的各项辅助类措施。

据悉,此次首场北京站的活动结束后,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论坛还将在上海、广州、杭州等地陆续展开。 本刊记者 郭剑峰

北京地区首批

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推介会召开

本刊讯 11月26日,北京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积极发展技术市场,借科技部首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推出的契机组织召开了北京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推介会。科技部火炬中心马彦民副主任出席会议并讲话。

今年10月22日,科技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推出了76家首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北京地区清华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北京科大恒兴高技术有限公司等13家技术转移机构榜上有名。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宣传、推介北京地区这13家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以此树立行业学习榜样。

北京地区13家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在技术转移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技术转移行业的杰出代表,也是北京技术转移行业的骄傲。此次推介会旨在进一步凝聚北京地区骨干技术转移机构,交流成功经验,树立服务品牌,以培育、扶植、发展、展示示范机构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引导北京地区技术转移机构向服务专业化、发展规模化、运行规范化发展。

本刊记者 陈治光

北京市18区县科委、北京市科委农村发展中心协办

昌平区

日本最大零售集团入驻昌平

日本最大零售集团永旺集团在北京的旗舰店“永旺国际商城购物中心”日前开始试营业。该购物中心是北京第一家建在城区之外的大型“shopping-mall”业态商业设施,是目前昌平地区乃至全北京规模最大的购物中心,永旺集团是日本乃至全亚洲最大的零售集团,在世界企业500强中排名第154位。(阎潇倩)

石景山区

技术传播展开国际交流

近日,美国技术传播专业代表团一行15人到石景山区考察,并就技术传播专业相关问题与北京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基地相关企业研讨交流。美国技术传播专业代表团成立于1953年,是一个非盈利性专业组织,在全球有1500多名会员。此次代表团成员分别来自美国、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在技术传播和信息开发处理等领域有丰富专业经验。通过交流,代表团成员对石景山区数字娱乐产业表示了浓厚兴趣。(石景山区科委)

基层动态

怀柔区

专家培训“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近日,怀柔区科协邀请了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临床医学院黄教授,为来自怀柔区多家医院的200余名医护代表上了一堂生动的“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培训课。黄教授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医患沟通方法技巧方面做出了详细、生动的阐述。整个培训过程持续了3个多小时。(何文静)

大兴区

农事通手机卡发放启动

近日,北京市科委农村发展中心农村科技服务港、北京市农科院信息所、北京市农业局信息中心、大兴区科委,大兴区蔬菜办公室联合在大兴区礼贤镇贺北村举行了“大兴区农事通手机卡发放启动仪式暨礼贤镇农民科技培训班”活动。此次培训活动是“首都新型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建设”系列活动中的一项,旨在以农事通手机卡的发放为契机,通过专家讲座和实用技术培训,提升基层农户的信息搜索能力及信息利用能力,从而开拓首都新型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路和模式。 (大兴区科委)

延庆县

“学习日”牵手专家授课

近日,北京农学院教授在延庆县果品服务中心的“学习日”课堂上以《板栗栽培技术》为主题展开讲座。专家从主栽品种、树体管理、土壤管理以及病虫害控制等几个方面,对板栗的栽培管理技术进行了系统的阐述。课堂上,“学生”与“老师”进行了问答互动,“学习日”活动为干部职工提供学习充电平台的同时,也为果农搭建了学习的桥梁。(延庆县科委)

石景山区

“三个到位”

推进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国家新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法及工作指南已经出台,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即将启动,石景山区现有已经认定的355家高新技术企业将接受重新认定。石景山区科委将全力做好宣传到位、组织到位和服务到位“三个到位”,使现有高新技术企业尽早享受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政策。

(石景山区科委)

科普活动

宣武区

“大手拉小手”

科技专家进校园

身边的常识,专业的理论,浅显的演示,亲切的语言,带领学生进入了科学的殿堂。这就是近日在宣武区椿树馆小学举办的“大手拉小手——科技专家进校园”科普知识讲座活动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体验。

专家把枯燥的科学知识以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从“光的运用”到“力的常识”,“从照相的远近距离”到“立交桥的研发”等,互动答疑、生动形象、深入浅出的讲授形式,将学生带入了丰富多彩的科学殿堂。(宣武区科委)

平谷区

知识产权“赶大集”

近日,平谷区知识产权局工作人员按照预先制定的《平谷区知识产权“五进”宣传活动实施方案》中“进农村”活动的安排,前往平谷区峪口镇峪口市场进行宣传。借“赶集”之际,向广大农民充分地宣传了知识产权知识,增强了他们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从而进一步促进了知识产权知识在平谷区的全面普及。

(平谷区知识产权局)

丰台区

首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完满谢幕

近日,由丰台区科协、区教委和区科委共同主办,以“创新助成长,科技助发展”为主题的首届博奇环保丰台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北京十二中学完美落幕。共有201个作品进入决赛,79名选手及38支代表队获得各类奖项一等奖。本次决赛的201个作品是从推荐到区大赛组委会的343个项目中经专家择优评审出的,参赛选手通过展示、答辩和技能测试等竞赛活动进行角逐,项目优胜者将代表丰台区参加今年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王元军)

项目追踪

丰台区

南墙缝创新型科普社区项目通过验收

近日,丰台区长辛店街道南墙缝“创新型科普社区”通过了由市科委有关领导和专家组成的项目结题验收小组进行的验收。

南墙缝创新型科普社区在区科委2005年投资10万元创建区级科普社区的基础上,完善科普设施,积极开展科普活动。其科普活动的特点一是“科普胡同”建设;二是紧密结合社区实际开展科普;三是将科普辐射到了社区建设的方方面面。

(王元军)

崇文区

节水项目顺利通过验收

近日,崇文区科委承担的区县科技专项“龙潭湖节水和再生水利用的研究与示范”项目通过北京市科委组织的专家验收。

“龙潭湖节水和再生水利用的研究与示范”项目是崇文区政府为了落实市科技进步促进区县发展主题,结合龙潭湖体育产业园区项目建设的规划目标要求而实施的专项。该项目的实施,为龙潭三湖的全面治理提供了技术支持,为实现龙潭湖的生态可持续发展,以科技推动体育产业、以科技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探索了可行之路,为加快龙潭湖体育产业园区建设创造了环境条件。(崇文区科委)

调研与会议

东城区

社区成为科普宣传活动的排头兵

在每年开展的“北京科技周”、“北京科普之夏”和“全国科普日”主题科普宣传活动中,科普咨询宣传活动不仅面向基层群众,而且活动的组织承办者更多来自基层单位,社区已成为科普宣传活动的排头兵。

北京市2007年开展创建百家“创新型科普社区”的工作以来,东城区先后有8个社区积极争取申报,在全市已经评出的62个“创新型科普社区”中,东城区有4个社区通过答辩和考评。 (夏圣彪)

东城区

5单位被命名为北京市科普基地

近日,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和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共同组织的北京市科普基地命名评审结果公布,东城区申报的8个单位中有5个被命名为北京市科普基地。5家基地单位名称是:北京古观象台、北京市东城区青少年科技馆、北京自来水博物馆、北京市健康教育所、《北京健康》杂志社,其中《北京健康》杂志社为市科普传媒基地。(夏圣彪)

大兴区

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召开

近日,大兴区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大兴宾馆召开,隆重表彰为该区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

市科委副主任杨伟光在大会上发表了讲话,勉励在场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借此大会之际,鼓足干劲,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引领作用,结合全市及区内实际情况,脚踏实地做好科技研究和推广工作,营造良好科技氛围。 (大兴区科委)

科技创新

平谷区

依托高速公路促进经济发展

近日,平谷区副区长组织相关单位和部门,认真听取了《依托京平高速公路促进平谷经济发展若干关键问题对策研究》报告讨论稿。就京平高速公路促进发展辐射范围、作用,高速路沿线人口密度、城镇布局等问题与课题组专家进行了深入座谈。希望课题组明确提出依托京平高速公路促进平谷经济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并根据平谷新城功能定位,为平谷的经济发展出谋划策。(平谷区科委)

怀柔区

科技给民居穿上“保暖衣”

2008年5月,怀柔区在市科委的大力支持下,启动了“栗花沟”科技示范长廊项目,新型材料建筑节能改造工程也随之开工建设,到目前为止,对近200户民居房屋进行了改造,主要是在房屋内外墙以及顶部粘贴保温效果好的“聚苯板”,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保暖衣”,然后外面刷上银色抹灰。通过改造后的房屋将达到冬暖夏凉的效果。

篇5:企业培训发展论坛开幕词

2012年09月12日 03:49:17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9月11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1日在天津出席第六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和企业家座谈会,并回答了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和企业家代表的提问。答问内容如下:

问:中国政府通过了“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其中提出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走开放式的创新和国际化的发展道路,跨国企业作为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积极参与者,希望能够融入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请问总理先生,中国政府对此如何考虑?在近期将会采取哪些具体措施?

温家宝:我经常讲,外资在中国依法设立的企业也是中国企业,他们的制造也是中国制造,他们的创造也是中国创造。外资企业在中国应该享有公开、透明和平等的竞争环境,我们给外资企业以国民待遇。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们实行的一项兼顾当前和长远的重要举措。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对外开放,吸收外资企业参与,特别是吸引他们的技术和人才。在这里,我想郑重地说明,外资企业在中国参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和中国的企业享有同等的政策待遇。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根本在技术和人才,起决定作用的是市场。因此,我们必须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政策引导和支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我们还将不断地丰富和完善政策。我们看到,在电动汽车、新材料、新能源以及生物医药等领域,许多外资企业都有相当先进的技术,我们必须加强同他们的合作,共同使经济的未来寄托在可持续发展当中,使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领军者。

其实,很多外资企业最关心的还是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在政府采购这类政策方面是否一视同仁。我想说,我们一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并且在政府采购等方面实行同等待遇。

问:总理阁下,我的问题是有关全球金融体系。中国在今天的全球金融体系中处于何种位置?中国如何看待国际金融保护主义和自己的责任义务?

温家宝:中国是国际金融新秩序的积极倡导者和建设者。我们已经通过各种平台参与国际金融政策的协调和金融规则的制定,其目的是要促使形成一个公开、公正、有序、包容的国际金融体系。

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为了推进国际金融体系建设,我们做了与我们国力相称的力所能及的事情。为了推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架构的改革,并且增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资金实力,2009年,我们曾经提出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增资。今年,在欧债问题十分严重的情况下,我们承诺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增资430亿美元。

我们在欧盟面临困难的情况下实行了救助的政策。当然我们知道,欧盟解决债务问题根本上要靠自己。但是我们还是购买了欧盟国家的债券以及欧洲稳定基金。

我们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投资保护主义,也反对金融保护主义。我们主张对金融领域出现的矛盾和摩擦通过协商解决,这样才能够团结一致应对当前的困难。中国的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联系越来越紧密,我们将遵守国际规则,起到一个负责任国家的作用。

问:总理先生,现在欧债危机还远没有结束,请问您如何看待欧元区未来的前景?在您看来,现在全球面临的最大风险是什么?

温家宝:我对欧元区既充满信心,又有所担忧。当前,欧债问题最突出的是希腊是否会退出欧元区,意大利、西班牙是否会提出救助要求并得到落实。在9月份有三件事情引起世人关注,第一件事情是9月12日,德国议会将审议德国关于欧债问题的救助政策。第二件事情是9月12日荷兰将进行大选,选举的结果将影响荷兰对欧债问题的态度。第三件事就是欧洲央行的会议。所有这些问题都集中在一个焦点上,那就是如何保持促进经济增长与财政紧缩之间的平衡。欧洲必须找到一个平衡点,我也相信欧洲能够找到一个平衡点。

欧债问题发生以后,欧盟以及欧元区国家、欧洲央行都采取了许多积极应对举措,落实这些措施是一个较长时间的艰苦过程。但是我对欧盟依然抱有信心。中国将坚定支持欧盟一体化,支持欧元区的发展。因为我们始终认为,欧盟是世界上独立的一极,无论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它应该也必将发挥重要的作用。欧盟现在面对的困难终究是暂时的,因为它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有众多的科技人才和先进的管理经验,这些都是应对困难的基础。

欧债问题使中国的外贸企业,特别是主要面向欧盟的外贸企业遇到许多新的困难,市场份额减少,出口增幅下降。但是我们认为,中国与欧盟一定要携起手来,同舟共济,应对困难。从这个意义上讲,帮助欧盟摆脱危机有利于世界,同时也是帮助我们自己。当前全球面临的最大风险仍然是经济下行的压力。世界经济金融的发展有许多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很难预料这场危机还将持续多长时间,但无论如何要树立信心,就是领导者要对自己的国家有信心,企业要对市场有信心,公民要对消费有信心。只有整个世界、国际社会建立起信心,我们才能够战胜困难。

前不久默克尔总理访问中国的时候,我们除了谈到双边合作,还用很多时间讨论如何加强合作帮助解决欧债问题。不久我将去布鲁塞尔出席中国与欧盟领导人会晤,我将同欧盟的领导人进一步讨论如何加强合作。

问: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中美关系无疑是各方关注的焦点。中美两国经贸关系密切,但摩擦也时有发生。尤其是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美国国内不断有这样的关切,就是对中国采取的一些贸易措施,尤其是与汇率和贸易规则相关的问题,表示忧虑和关切,有些人甚至将美国的高失业率归咎于中国制造业。您如何看待公平贸易?您如何看待中美经贸关系?

温家宝:中美两国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又分别是世界上第一、第二大经济体。两国的合作不仅关系两国和两国人民的利益,而且影响着整个世界。合则两利,斗则俱损。我一直认为,中美之间要合作,不要对抗。中美之间互为最大的经贸伙伴。据中国统计,去年中美的贸易额达到4467亿美元,而且今年在困难的情况下,中美贸易还是增长的。大量的美国企业在中国投资,即使遇到金融危机,他们中的大多数企业也是盈利的。

在这里,我想郑重地表示,在双边贸易上,中方绝不追求顺差,我们希望多进口美国的产品。坦率地说,因为双方还没有达到真正的互信,美国在高技术产品上仍然限制对中国的出口。我举一个例子,二三十年前我们进口了一批美国的黑鹰直升飞机,那是美国四五十年前的产品,并不是很先进的。在汶川抗震救灾中,我们需要直升飞机,而这些黑鹰直升飞机又缺少零部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求美国放宽零部件的出口,仅仅这样一点要求,美方都没有答应。

在最近的美国选战中,民主、共和两党都把不买中国制造的产品、以此来增加美国就业,作为竞选的一个筹码。甚至连美国运动员参加伦敦奥运会穿中国制造的服装都成了重大问题,这使我们感到非常不解。但是中国是保持克制的,我们从来没有要我们的消费者不穿耐克鞋,不买ipad和iphone。但愿这是选战当中一个短暂的事情。

国家需要理性的治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包括经贸关系也需要理性对待。所谓公平贸易,最重要的是遵守世界公认的准则,那就是世贸组织确定的规则。

至于汇率,也不应该成为问题了,最起码在座的企业家都会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从2005年7月份汇改到现在,人民币对美元升值达到30%,人民币的实际有效汇率升幅也达到了29.5%。我很高兴看到,前几天美国的一家报纸说,人民币汇率不应该再成为中美贸易的障碍。人民币币值现在基本上是均衡的,近期在香港无本金远期交割市场上,人民币已经出现了贬值的现象。

我们需要的是合作。我在2010年和2011年两次当面向奥巴马总统提出,两国要实行大规模的贸易、投资和金融合作,并且提出了具体的合作方案。我以为,这种合作有利于美国经济尽早复苏和增加就业,也有利于把两国经贸合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并保持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问:总理先生,2012年对于中国是有着不同寻常意义的一年,中国的城镇化率超过了50%,中国城镇化的进程还在继续向前推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包括水资源、电力等在内的很多自然资源都面临着更大的压力。请问您怎么看这个问题?中国政府将如何更好地解决城镇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温家宝: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城镇化率从17.9%提高到现在的51.3%。也就是说,在这个过程中有5亿多农民进城。

工业化、城镇化无疑会带动中国经济的发展。在实现城镇化方面,我们有经验,也有教训。重要的有三点:第一,必须推进体制改革。也就是要消除对农民进城和择业的歧视和限制。第二,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发展不平衡的国家里,推进城镇化必须实行大中小城市并举,同时发展小城镇。第三,推进城镇化一定不能忽视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的建设。因此,我们提出在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同时,必须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强现代农村建设。

中国的城镇化和工业化还要继续发展,这也是中国经济发展巨大潜力之所在。但是有几点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第一,现在的城镇化应该说是不完全的城镇化。因为有相当多的农民

并没有享有与城镇人口平等的待遇,必须解决他们在稳定就业、社会保障、子女入学、住房以及就医等方面的问题。第二,城镇建设必须科学规划,不仅要注重地上高楼大厦,而且要十分重视地下管网的建设。城市建设必须经济与社会发展相协调,不能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第三,必须重视生态环境保护,节约土地资源。

这里我想多说两句。如果在一二十年前,扩大城市规模,建设一个工厂,当地居民可能是欢迎的。但是现在人们可能要问:这些会给我们带来什么益处?会不会破坏生态环境?会不会侵占农民的耕地?现在社会存在的许多问题以及群体事件,许多与此有关。

在这些问题面前,政府必须树立新的执政理念,并且改革管理方法,要负责地把所有问题向群众讲清楚,坚持公开透明,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

在中国这样一个农民占人口多数的国家里,必须尊重农民的意愿。农民离乡进城,来去都要自由,自主选择,不能强迫命令。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土地依然是农民的财产,是农民最主要的保障。因此,要依法保护农民的土地财产权益。

今年6月,我去里约出席可持续发展大会,在回答欧洲国家一些部长提出的问题时,我说,中国城市的发展,第一,要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第二,一定不能形成新的贫民窟。

问:尊敬的总理,上半年,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欧美外贸形势依然疲软,融资依然很困难,而用工成本在增加。下一步政府如何出台更好的政策和措施,进一步帮助中国中小企业更好更快成长?

温家宝:中小企业包括微型企业,最能解决就业问题,最具创新能力和发展能力。他们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一是融资难、融资贵,得不到金融有力的支持。二是综合成本高。这里包括工资成本以及相关的“五险一金”,还有生产要素成本。这就使中小企业缺乏竞争力。在这种情况下,国家要对中小企业予以扶持。

当前,最重要的是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对中小企业特别是微型企业继续实行结构性减税,减轻企业负担。二是为中小企业的公平竞争创造条件,主要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金融不仅要从融资上给中小企业以保证,而且利息要合理,并且减少中间环节的各项费用。

问:刚才您的演讲已经从事实和论述方面全面和深入地阐述了您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看法。我的问题是,回顾过去十年中国走过的路,我们非常赞赏您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奉献自己一切的精神。我们想听一听,从您个人角度而言,您怎么看过去十年中国经济发展走过的路?您对中国未来发展有什么期许?

温家宝:中国过去十年以至改革开放以来,走过的道路是不平凡的。我们已经取得很大的成绩,但同时我们要看到存在的困难和挑战。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如何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还有如何进一步推进结构调整,使创新驱动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如何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问题,真正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如何实现经济转型,改变对资源过度消耗和对环境污染的状况等等,这些都是我们面临的问题。这需要我们继续从体制上推进改革,消除制约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结构调整的体制性障碍。一句话,改革开放依然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力。这是一条光明的路,我们必须坚持前行,而不能后退半步。

我在方才的讲话中强调,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依然处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这一点不是凭空讲的。如果看一看我们13亿多人口的强大内部需求;看一看我们城乡地区之间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看一看我们实现经济转型还需要推进与生产和民生相关联的基础设施建设,我们的教育、文化、科技等发展还需要大量投入。这一切都反映出中国的发展还有巨大的潜力。我不赞成那种认为经过30年的改革和发展,中国的增长速度已经到尽头的观点。我们之所以调低速度,是为了更好地转方式、调结构。前不久,有一位银行家给我展示了两张照片,一张是国外一个大城市的地铁网络,一张是北京市的地铁网络,一个密如蜘蛛网,一个稀稀疏疏。连首都都是这样,其他城市更是这样。

我刚从云南昭通地震灾区回来。这次地震灾害发生在云贵交界的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那里的居住条件、交通条件以及人们的生活,同东部地区广大城乡还有很大的差距。如果使中国的城乡都得到进一步发展,我们还需要苦干十几年,甚至几十年。

中国领导人的头脑是清醒的。无论是实现工业化、城镇化,还是农业现代化,我们都有很长的路要走。进一步改善城乡全体人民的生活,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我们面临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实现绿色增长、包容增长和可持续增长,我们还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所有这些都说明中国是有着巨大发展潜力的国家,是有着巨大市场的国家,我们对自己的发展充满信心。

也有人怀疑我们,说在世界经济下行的情况下,中国也挡不住经济下行。虽然中国面临着经济下行的压力,但是我们相信,依靠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有力地推动改革开放,我们完全能够把经济稳住。我们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加大预调微调的力度。我可以告诉大家,今年我们采取的所有措施都没有超出财政预算的硬约束,也就是说都是在财政预算内进行的。我们之所以把今年的增长速度降低到7.5%,就是为了有利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无论是货币政策还是财政政策,我们都还有充足的空间。即使近两个月财政增速下降,7月底,我们收支相抵,还有一万亿元的余额。历年节余的还有一千多亿元的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我们将适时把这些作为预调微调的措施,以推动经济稳定增长。

今年前8个月的中国经济发展与2008年、2009年金融危机时有所不同的是,不是所有的企业、行业都不景气。重化工业比较困难,轻工业相对较好;传统产业比较困难,高新科技和服务业比较好;东部地区比较困难,中西部地区相对较好。还有一点是,民间投资比重在增加,1到8月份超过62%。这就告诉我们两个问题:一方面暴露了我们结构上的问题,需要调整结构,特别是要转变发展方式。另一方面,任何一个国家都难免受到世界经济形势的影响,特别是外需的减少,对外贸企业造成了比较大的困难。要坚定信心,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进一步推进结构调整,保障和改善民生。我们一定能够实现今年确定的发展目标,我们有这个信心。

我献身国家已经45年,再有几个月就要退休了。我十分珍惜这次论坛的机会,非常珍惜与各国朋友、各位企业家的会晤。

世界经济论坛之所以选择中国,是因为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一个古老国家,又是一个年青国家。说她古老是因为她有悠久的历史和文明,说她年青是因为她正在有活力地改革与发展。面对世界金融危机,各国需要相互信任、相互了解。

篇6:国际论坛开幕词

树立健康营养观念,发展阳光、绿色运动营养产业

开幕词

各位代表、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

值此2012第四届运动营养食品国际论坛在北京隆重召开之际,我谨代表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向为筹备本次论坛辛勤工作的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运动营养食品分会的朋友们表示真诚的感谢!向出席大会的全体代表和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

运动营养食品国际论坛创立于2004年,迄今为止已连续成功举办了三届。在国家体育总局、卫生部、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等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每届都以其前瞻、权威的特点赢得业内人士的高度赞誉和高度评价。同时,它也是我国目前在运动营养食品领域高规格、具有国际性和广泛影响力的大会。论坛凝聚了来自体育界、食品界及生命科学界专家的智慧和心血,成为运动营养食品科研工作者的盛会。运动营养食品国际论坛的举办,亦为充分展示运动营养食品工作者的智慧和才华,激发工作者们的热情和信心,加强交流与合作,促进运动营养食品科研成果的转化搭建了宽广的平台。

随着竞技体育、全民健身与食品的结合日趋密切,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运动营养食品从为竞技体育服务,延伸到全民健身领域,进而逐步培育产业格局,并从食品工业的主流中脱颖而出,成为一个健康的、新兴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产业。运动营养食品以其特殊的产品内容和方式,在满足大众对自身健康的关注,适应越来越多的健康人群的功能需求方面,做了可贵的探索,并为食品工业的发展拓展了市场空间。

相比于强大的传统的中国食品工业,我国新兴的运动营养食品行业还面临着诸多难题与挑战。运动营养食品的概念尚待普及;运动营养食品科研人才急待培育;食品及保健食品企业良莠不齐;运动营养食品生产企业规模不足;运动营养食品标准和法规滞后等等,都成为我国运动营养食品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但这个年轻行业的发展脚步却始终在运动中前行!一批有远见的科学家和企业家站在一起,克服种种困难,在信念与坚守中推动着中国运动营养食品的成长和壮大。在此,我对以北京康比特体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优秀企业家、科学家群体,向从事这一行业的食品人,表示衷心的敬意与感谢!

2012年7月,中国奥运代表团将远赴伦敦,展示中国体育健儿的风采。而支撑体育大国基础的,应该是整个国家的全民健身,从竞技体育到全民健身,体育属于大众,运动营养食品应造福于人民!

我相信,本届论坛所产生的高水平、创造性的研究成果,将为竞技和大众的运动营养食品实践提供科学指导和科技支撑,所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将激励着广大运动营养食品科研工作者为推动我国运动营养科学事业的进步与持续健康发展,励精图治、开拓创新!

再次预祝2012第四届运动营养食品国际论坛圆满成功!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

孟素荷

篇7:企业教育培训开幕词

同志们,第三届中国培训发展论坛今天开幕式,论坛有教育部和22个全国性行业协会共同举办。 学习贯彻党的xx大精神,研讨我国教育培训事业的改革发展,论坛是我国行业企业教育培训的一次盛会,我谨代表教育部对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 党的xx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时刻召开的十分重要的大会,xx同志在报告中提出了有关教育方面的很多内容,有一个是“加强普及中高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努力实现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这是党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为实现全民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对我国教育事业提出的新要求。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造人力资源强国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党的xx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把职业教育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重点,出台了一系列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推动我国职业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XX年和XX年,我们的中等职业教育连续两年,每年扩大招生100万人。XX年中等职业教育又扩大招生50万人,这样达到了800万人,在校人数将达到2100万人左右。因为我们知道,高等教育在校生数目是2500万人,但这其中大概有一半是高等职业教育,也就是就算1000万人,如果把职业教育加在一起就是3000万人,应该说这个数字是非常重要的数字。也就是说,有些人说我们高等教育规模太大,实际上其中一半是职业教育。 社区教育、继续教育和远程教育也有很大发展,参加各种形式培训的城乡劳动者达到了1000多人次。教育改革深入开展,职业教育基础能力的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职业教育支撑政策体系初步建立,经过多年努力我们已经初步形成了促进市场经济体制与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我们也看到了,实际上我们培训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近年来教育部会同10个部位联合开展了教育型组织,跟有关协会密切合作,召开了中国学习型企业创建实践的论坛,成功举办了两届中国培训发展论坛,并总结和推广了他们的先进经验,这些举措进一步推动了企业学习型教育的发展。 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和行业企业培训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温--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使职业教育真正面向全社会的教育,这是一次重大的变革和历史任务。 我们要仅仅的抓住这个机遇期,推动我国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在今天新的形势,行业企业要继续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职工培训,推动行业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集团化、规范化、连锁化的教学模式,共同建设实习基地,做好职业院校教师进修、专业实践这个工作,选派工程技术人员到院校接任教师这个工作。 企业要大力开展各方面人才的培训,加快提高全体就业职工的能力,激励职工成长、成才,为企业的发展服务,为职工的全面发展服务。利用现代技术,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利用企业内部的教育资源,改造、拓展和创新企业教育培训的工作,加快培养生产一线急需的智能型人才,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增长经济增长方式服务,促进我国终身教育体系不断完善。 中国培训发展论坛到现在已经举办了第三届,这是教育部和行业企业积极合作共同努力可喜的成果,也是推动行业企业职业教育培训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平台,我们相信一定会把它继续办好,最后祝第三届中国培训发展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篇8:企业培训发展论坛开幕词

尊敬的各位中外嘉宾:下午好!

“OA 2013第18届办公自动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暨2013年智慧生态城市论坛”, 现在开始!

本次OA大会是在全国各地开展数字城市、智慧城市、生态城市、创新城市的基础上, 经过对全国有关城市的调研和各部委有关专家的研究, 我们首先提出了“智慧生态城市”的理念, 得到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的大力支持。作为“第24届中国国际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展览会”的分会场, 由OA大会组委会主办“2013年智慧生态城市论坛”。

今天在北京皇家大饭店隆重举行的这次会议, 经过十多次会前的筹备组织工作, 得到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信息中心等多个部委、学会专家们的支持, 参加本届大会论坛的有院士、专家、学者、外交官共250多人。

“智慧生态城市”是本次大会的主题, 也是今后还要继续深入研讨的课题。

我认为:“智慧生态城市”是指信息化、生态化、人文化深度融合发展的新型城市模式, 是用智能化、网络化、绿色化的最新科技成果, 构建高度创新、高度和谐、高度宜居的现代文明城市。

“智慧生态城市”是一个具有科技、经济、社会、人文诸多丰富内涵的全新理念。推进“智慧生态城市”应该作为21世纪建设新型城市、改造现有城市, 实现城市居民宜居乐业、富裕幸福, 全国城乡共享生态文明、发展红利的基本路径和目标。因时间限制, 在此不作更多的阐释。

现在, 我介绍在主席台就座的各位嘉宾:第一位是我们OA大会主席, 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邬贺铨院士。第二位是国际知名学者、原科技部吴忠泽副部长。第三位是OA大会外方副主席、马达加斯加共和国驻华大使馆维克托·希科尼纳 (Victor Sikonina) 大使。第四位是俄罗斯国家技术科学院副院长尼·崔可夫 (Nikolai Chuikov) 院士。第五位是我国计量学的开创者、中国工程院张钟华院士。第六位是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吴幼华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第七位是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单志广副主任。第八位中是中国计算机用户学会陈正清理事长。第九位是我们OA大会秘书长、资深的《办公自动化杂志社》马慕周社长。

篇9:企业培训发展论坛开幕词

在全党全国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之际,由中国经济周刊和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共同主办的第十二届中国经济论坛今天在这里开幕了。我谨代表人民日报社向出席论坛的各位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中国经济论坛是人民日报社所属的中国经济周刊创办的全国性、经济类年度学术论坛,从2001年至今,已连续成功举办了11届。中国经济论坛自创办以来,坚持围绕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聚焦经济热点,汇集各方观点,共谋发展思路,形成了媒体牵头、社会支持、共话经济、促进发展的良好效益。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实体经济的回归与转型”,确定這一主题,贯彻中央精神,因应当前的形势,切中当前发展的脉搏,很有现实意义。

今年以来,面对世界经济复苏明显放缓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中国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推动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的发展。但同时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仍然较多,各种挑战也不能低估。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金融危机带来的深刻教训,促使人们回归对经济常识的认识。这就是“实体经济的回归与转型”,不仅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现实选择,也是全球经济劫后余生的必然逻辑。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牢牢把握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实行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为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对实体经济重新认识和探索,必将启发人们对中国企业改革的深入思考,而实体经济的回归与发展,也必将推动中国企业的进一步变革和中国经济的进一步繁荣。实体经济的回归能否带领世界走出金融危机的阴霾,实体经济的转型能否重塑全球产业格局,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这次论坛的交流互动中寻找答案。

参加本次论坛的嘉宾,有中央有关部委的负责同志,有关地方政府的负责同志,以及有关企业家代表,还有从事理论研究、新闻宣传的专家学者和媒体记者,相信通过大家的充分交流和共同探讨,本次论坛一定能凝聚智慧、形成共识、收获成果,对推动中国企业深化改革创新提供有益的启示,为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

篇10:管理英才论坛开幕词

下午好!

2010年第十届中华管理英才论坛,在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之下,今天在这里开幕,我谨代表论坛组委会对各位的关怀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中华管理英才论坛已经成功举办了九届,大家以创新管理、战略管理、品牌管理等为主题,进行了广泛交流与切磋。与90名中华管理英才人物,交流了在管理方面的经验,促进了管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的发展。应该说,中华管理英才论坛在促进企业科学管理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肯定,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本次论坛的主题是:迈向新机遇的商业智慧。大家都还记得,去年九月,一场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深刻影响了世界经济格局,并对过去的经济发展模式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使企业面临多年未见的市场动荡性和复杂性,对企业经营能力、管理水平、风险防范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对我国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日益加重的同时也带来了供需矛盾的相对缓和。现特殊时期,中国企业如何取势,在新一轮的变化中占得先机,从危机中寻求未来发展的新机遇,值得我们大家深思。

目前的企业正处于一个异常动荡的时代,我相信多数企业高管都会赞同这一说法。“危机”这个词我们可以发现他的字面意思是:危险和机遇,也意味着危险和机遇并存。稳定发展是全球未来的趋势,也就是说危机过后我们又将向下一个经济高峰迈进.这也就给我国全球经济战略的企业带来了极其好的发展趋势。如何抓住危机过后的发展机遇,是每一位企业领军者所应该关注的问题。

2010年的收获来之不易,2011年蕴含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我们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性及其对企业的不利影响,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应对措施考虑得更周密一些;另一方面要善于在危机中发现和把握发展机遇,创造条件,顺势勇为,确保企业在金融危机高风险期持续稳步发展。

纵观人类近现代史,每一次经济复苏都离不开技术创新。无论是早期的美国,70年代的日本,还是亚洲金融危机后的韩国,摆脱危机的根本,就是科技创新。也许身处金融危机的人们,也同样处在一场新科技革命的前夜。每一次的金融危机都能影响科技的重大变革。大萧条期间,随着声音录制、化学合成等新技术的成熟,推动了电信产业、新型制造业以及文化创意产业;70,80年代,半导体技术的兴起带领经济走出石油危机的阴影,产业重心也由重工业逐步转向低耗能,高附加值的高科技产业。

目前,国际金融危机虽有回缓之势,但给世界经济发展还是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为了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世界各国不约而同都想到了通过科技创新寻觅新的经济增长点,各寻找引领自己走出危机,和危机后引领经济发展的新技术和新产业的支柱。巨大的市场同时还隐藏着诸多问题,经济危机势必带来新一轮的科技进步,催生新一轮的产业革命,这一轮竞争中中国要成为赢者,我们还得面对严峻的挑战。

在世界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发达国家也越来越形成这样的共识,科技创新是渡过经济危机的根本途径。国内各界也充分认识到,当前正是我们大力提升自主创新的绝好机遇。从长远来看,金融危机之后,欧美市场及资本对亚洲的主导力将逐渐下降,以中国为核心的亚洲市场将逐渐走上主导地位。危机对于中国企业在价值观、品牌、文化、创新以及内部管理等层面修炼自身、提高竞争力创造了机会,同时也为中国企业化蛹为蝶创造了必要的外部条件。眼下的金融危机也包含很多机遇,而这些机遇是给那些有准备的企业的。作为中国的一个企业,首先应该解决创造力这一核心问题,得有核心的技术,核心的产品。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从中医中药、丝绸陶瓷、十进位制 “四大发明”,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创新不已。像现在的草根文化,不仅是中国的崛起的一个文化现象,更是一个经济现象;它不只表明国力在增强,更意味着文化在复兴。中国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是一个质的改变,也是对创新能力的重视。中国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品牌战略迫在眉睫。草根文化深深扎根于民营企业中,不可否认,作为自主品牌的民营企业,他们的创新力相对国有企业来说有一定的优势。“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就在于创新。近年来,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例如: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企业创新与科技创新已在国家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步增强。无论是应对目前这种形势,还是为了可持续发展,在金融危机下如何抗风险也是我们势在必行要探讨的话题。

希望在座各位是带着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来,带着解决问题的方案而归。

篇11:企业培训发展论坛开幕词

——2011年2月15日在第十一届中国企业家论坛上的开幕主题演讲

标签: 教育

● 钱颖一(进入专栏)

各位论坛理事、各位来宾:

大家晚上好!

很高兴又一次来到亚布力参加中国企业家论坛,并在“思想原创空间”中发言。这次论坛的主题是“新十年、新思维、新力量”。十年后,就是2020年。那年也正是中国要建成“创新型国家”的一年。那么,新思维从哪里来?原创从哪里来?创新又从哪里来?过去五年,我在清华经管学院担任院长。这让我有机会从一个经济学家角度,从一个教育机构管理者角度,对教育与创新的关系有了新的思考。今天我与各位企业家分享我的一些心得。

我先讲三个与教育有关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关于中国和美国的。大家是否知道今年以来《华尔街日报》有关中美问题最热门的文章是什么?它既不是关于汇率和中美贸易摩擦,也不是关于胡锦涛主席访美。而是在2011年1月8日的一篇有关教育的文章,题为“中**亲为何更胜一筹”(”Why Chinese Mothers Are Superior?”)。作者是美籍华人、耶鲁大学法学院教授蔡美儿(Amy Chua)。文章讲述她如何用中国式教育方法在美国教育她的两个女儿。她刚出版了一本书:“虎妈的战歌“(“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就在这篇文章的同一版上,是另一篇关于“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的评估结果报告。这个国际项目每三年对世界各地15岁的中学生在阅读、数学和自然科学三个项目进行考试评估。在2010年的评估中,上海市的中学生在三项中均名列全球第一。而美国中学生呢?阅读排第17名,数学排第31名,自然科学排第23名。可想而知,这两篇文章放在一起给美国人带来的冲击,有点像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时的情形。

这篇文章和这本书迅速成为美国主流媒体最受关注和最具争议的话题。“中国虎妈”立刻成为了一个流行词。其实她所讲述的内容,都是我们中国家长教育子女的一般方法:要用功读书,不要看电视,不要玩电脑游戏,苦练钢琴和小提琴,不要碰其他乐器,等等。但它们都是与美国式的教育方式背道而驰。不过,她的大女儿获得了在纽约卡耐基音乐厅演奏钢琴的殊荣。这说明中国式的教育在一些方面确有长处。中国教育部长说中国教育不必“妄自菲薄”,也许其中有一些道理。

第二个故事是关于印度的。2009年印度最火爆的电影是“三个傻瓜”(Three Idiots)。这个电影打破了了印度电影的票房记录。它是一部讽刺印度大学教育制度的喜剧片,讲的是印度皇家工学院同寝室的三个大学同学,在以严格著称的印度工学院中,如何挑战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唱对台戏。印度的教育体制中存在类似于中国的填鸭式教育的问题。但是这部影片大肆抨击这种教育体制,公开赞扬不循规蹈矩的学生。它既是娱乐片,又具有深度的启发意义。

我们不要小看印度的高等教育。去年有三所世界级的商学院院长更换。在前后三四个月的时间内,哈佛商学院、芝加哥商学院、和位于法国的INSEAD商学院,都通过全球遴选先后任命了新的院长。无容质疑,这三所都是世界顶级的商学院。有趣的是,这三所商学院新任命的院长全都是印度人,而且都是在印度读完本科的印度人。据说在哈佛商学院,最后三位院长侯选人当中有两个是印度人。在哈佛商学院的近两百名教授中,有二十几位印度裔教授。但只有一位中国教授,还不是终身教授。所以在哈佛商学院,未来十年中都不大有可能出中国人院长。

第三个故事是关于犹太人的。犹太人在全世界只有两千万人口,还没有上海市的人口多

(如果加上流动人口的话)。而犹太人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人数就近200人。中国13亿人口,至今只有8位华裔学者获得诺贝尔科学奖,而且他们的获奖工作都不是在中国本土完成的。犹太人不仅在科学上成就非凡,在创业上也非常突出。在美国NASDAQ上市的公司中,除了美国以外上市最多的国家,就是以色列。

犹太文化与中国文化有两点相似:一是注重家庭,二是注重教育。我们中国人对教育很重视,投入也很大。但是,我们的教育方法与同样重视教育的犹太人有所不同。中国学生回到家里,家长都问:“你今天学到了什么新知识?”。据说犹太学生回到家里,家长却问:“你今天问了什么好问题?”前者的落脚点是“学知识”,而后者的侧重点是“提问题”。如此不同。

这三个故事都是关于教育的,对我们应该有所启发。2010年中国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至今为止是以大取胜。我们的教育特点与我们目前的竞争优势有直接关系。我们的学习能力强,对已有知识掌握快。不仅如此,我们还善于模仿并加以改进,而且有执行力。正因为如此,我们成为从开放中受益最大的国家:正是开放把新的知识传播过来,而我们则以比其他任何人更快的速度学会别人的发明和技术,再加上我们的改进,创造了经济高速发展的“奇迹”。

但是,我们在某些方面的优势并不能抵消我们在另些方面的劣势。我们的弱点也十分明显。我们的教育方法中的靠认真刻苦,靠时间投入,靠死记硬背,靠大量做题,靠反复练习,可以让考试成绩优异,让钢琴演奏熟练,让生产成本降低,但这些都不能替代创新和创造。

我们承认我们仍然大而不强。强从哪里来?从创造性中来。人的创造性,就与教育有直接关系了。有人会说,创造性不是教出来的。也许。但是不应忘记,错误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却可以把原始的创造性扼杀或毁灭。我们一直认为到学校就是学知识,教育者的职责就是传授知识。这种理念本身可能就是问题。

创造性从哪里来?我认为有三个基本元素,那就是好奇心、想象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它们都不是“知识”本身,都是超越“知识”本身的。

首先是好奇心。几年前,有几位诺贝尔物理学获得者来到清华与学生座谈。当问及什么是科学家发明最重要的要素时,他们没有选择勤奋、努力、数学基础,而是不约而同地说到了“好奇心”。正是牛顿对苹果从树上掉到地上感到好奇,才激发他后来发明了万有引力定律。“好奇心”是驱动人类发现的原始动力。

第二是想象力。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局限于我们已经知道和理解的,而想象力覆盖整个世界,包括那些将会知道和理解的”。正是爱因斯坦本人的想象力,也正是乔布斯的想象力,不仅改变了我们对世界的认识,也改变了我们的商业模式、我们的生活方式。

第三是“批判性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英语是“critical thinking”。批判性思维就是善于对被广泛接受的结论提出疑问和挑战,而不是无条件地接受专家和权威的意见。同时,批判性思维又不是对一切命题都否定,而是用分析性、创造性、建设性的方式对疑问和挑战提出新解释、作出新判断。据说去年有几位来访的美国大学校长与我国教育界高层领导会见,当被问到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大学中表现的优缺点时,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指出了“基础知识好,但缺乏批判性思维能力”。

这三个元素是相互关联的。好奇心是驱动力,推动我们去探寻。依靠想象力,我们拓展思维空间,使探寻超越现实的局限。而批判性思维让我们挑战已有的知识,永远去寻找新的、更好的答案。

客观地说,我们的传统教育文化是考试文化。在这个文化中,这三条不仅是缺乏的,而且是被视为有害的。本来,人的本性中有这三方面的潜能。但是,我们的教育文化把它们扼杀了。需要说明的是,这一问题与具体学科无关,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无论是工科,还

是医科,无论是理论,还是应用,都是一样的。

创新源于好奇心,创新源于想象力,创新源于批判性思维能力。如果一个人学会了人类的全部知识,但若没有好奇心、想象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他也只能是一个有知识的人,但不可能是一个有创造能力的人。同样,如果一个国家,教育只是致力于灌输知识,而不注重于培养能力,特别是好奇心,想象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那么,这个国家可以在经济发展的追赶阶段表现出色,但很难进入引领世界的地位。

最后,我要说的是:经济的竞争最终是创新的竞争,创新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最终是教育的竞争。

中国教育的今天,就是中国经济的明天。

上一篇:观社 杨万里 翻译下一篇:庆丰收品尝会活动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