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艺术节为话题作文

2024-04-07

以艺术节为话题作文(精选9篇)

篇1:以艺术节为话题作文

今天中午,美妙的起床铃响了,我伸了伸懒腰,薛老师兴奋地大喊大叫:“今天有艺术节表演,大家整整齐齐的排好队到四楼多功能厅!”我们怀着高兴的心情来到了四楼多功能厅,里面人山人海,多功能厅一下沸腾了起来。

艺术节表演开始了,一位漂亮的小女生和一位帅气的小帅哥走了出来,他们是让人羡慕的主持人,它们先让二年级一班的小帅哥表演街舞,他跳的街舞就像一个机器人在挥舞着手臂,表演完后,一群小观众们鼓起了热烈的掌声,像有人在敲鼓。

主持人再次走了出来,郑重的说:“你们看见过街边唱歌的人吗?下面有请二年级二班的同学带来独唱隐形的翅膀!”一位亭亭玉立的小仙女走了过来,后面带着一双洁白如雪的翅膀,她放声歌唱,我听的很认真,都不由的唱起来,最后,她唱完了,大家鼓起了清脆的掌声。

主持人有礼貌的走上台, 兴奋的大喊大叫:“下面有请二年级三班的同学表演独唱!”一位帅气的小王子走上了台,他用自己清脆的声音放声大唱起来,我们也跟着一起唱起来,多功能厅混乱了起来,他唱完了,我们鼓起了震耳的掌声。

主持人亭亭玉立的走了上去,兴奋的大叫:“下面有请二年级四班的同学表演葫芦丝!”一位亭亭玉立的小公主上了台,她的衣服就像开屏的孔雀衣,她开始吹起了葫芦丝,她吹的葫芦丝简直就像别人唱的,太美妙了,我都不由地赞叹:“真好听!”过了一会,这位亭亭玉立的小公主走下了台,我们给她鼓起了掌声。

过了一会,节目演完了,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整整齐齐的四楼多功能厅!

篇2:以艺术节为话题作文

原来艺术品的这幅字,不是笔笔、字字、行行的集合,而是一个融合不可分解的全体。各笔各字各行,对于全体都是有机的,即为全体的一员。字的或大或小,或偏或正,或肥或瘦,或浓或淡,或刚或柔,都是全体构成上的必要,决不是偶然的。即都是为全体而然,不是为个体自己而然的。于是我想象:假如有绝对完善的艺术品的字,必在任何一字或一笔里已经表出全体的倾向。如果把任何一字或一笔改变一个样子,全体也非统统改变不可;又如把任何一字或一笔除去,全体就不成立。换言之,在一笔中已经表出全体,在一笔中可以看出全体,而全体只是一个个体。

所以单看一笔、一字或一行,自然不行。这是伟大的艺术的特点。在绘画也是如此。中国画论中所谓“气韵生动”,就是这个意思。西洋印象画派的持论:“以前的西洋画都只是集许多幅小画而成一幅大画,毫无生气。艺术的绘画,非画面浑然融合不可。”在这点上想来,印象派的创生确是西洋绘画的进步。

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艺术的三昧境。在一点里可以窥见全体,而在全体中只见一个个体。所谓“一有多种,二无两般”(《碧岩录》),就是这个意思吧!这道理看似矛盾又玄妙,其实是艺术的一般的特色,美学上的所谓“多样的统一”,很可明晾地解释。其意义:譬如有三只苹果,水果摊上的人把它们规则地并列起来,就是“统一”。只有统一是板滞的,是死的。小孩子把它们触乱,东西滚开,就是“多样”。只有多样是散漫的,是乱的。最后来了一个画家,要照着它们写生,给它们安排成一个可以入画的美的位置――两个靠拢在后方一边,余一个稍离开在前方,――望去恰好的时候,就是所谓“多样的统一”,是美的。要统一,又要多样;要规则,又要不规则;要不规则的规则,规则的不规则;要一中有多;多中有一。这是艺术的三昧境!

篇3:以艺术节为话题作文

关键词:《面对面》,电视新闻谈话节目,话题引导

《面对面》作为中央电视台一档电视新闻专访节目, 自2003年1月播出至今已经有七年多的历史, 它一贯秉承的“新闻性、权威性、关注度、影响力的诉求, 面对面的交流, 心与心的碰撞, 用对话记录历史, 以人物解读新闻”[1]。根据央视栏目组对《面对面》节目的界定, 我们可以看出, 这个节目至少包括两个方面的基本内容:首先, 节目的形态为电视新闻访谈节目, 其核心以“访”和“谈”为主;其次, 它的影响力诉求要求通过人物的访谈和对话去挖掘深度的内容, 只有这样, 才能实现它的传播诉求。

一、《面对面》话题引导的重要性

央视一套王牌栏目《面对面》开播已有七年多的时间, 伴随着《面对面》节目所进行的探索、尝试与改进, 学界对其的关注也从来没有停止过。特别是《面对面》中主持人的采访艺术和采访技巧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话题之一。根据笔者在CNKI学术期刊网以关键词“《面对面》”进行的检索, 截至本文撰写之日共有469条相关的结果, 可见这一课题的研究已经相当热化。而在这些庞大的学术成果中, 以《面对面》的主持艺术和主持技巧为切入点的也有不少成果。

(一) 《面对面》话题引导研究分析

用人物来引导新闻是《面对面》的一个重要特点, 胡明川在《CCTV〈面对面〉节目议程设置偏向的实证分析》一文中通过2003—2007年间所播出的节目内容分析了主持人所采访嘉宾的特征, 研究指出偏明星化是一个非常大的特点[2]。明星化是《面对面》一个鲜明的特点, 它保证了节目本身的社会关注度和受众影响力, 更为节目本身赢得了居高不下的收视率, 但这并非是一个非常好的举措, 在很大的程度上将会产生诸如消费主义倾向等问题。兰州大学闫伟的硕士学位论文《〈面对面〉栏目的消费主义倾向解析》就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他认为, 《面对面》的这种明星式的话题引导艺术容易带来消费主义的引导误区, 从而偏离节目的宗旨[3]。张芊芊的《〈面对面〉栏目的镜前访谈特色》一文分析了该节目在访谈中所体现出的一对一的访谈、面对面交流、平等对话、话题引导等具体的特色, 是当前学术界对《面对面》采访特点和采访艺术进行研究的不可多得的优秀文章之一[4]。

从以上学界研究的基本动态来看, 虽然部分专家和学者对节目嘉宾的选择和话题引导的方式存在部分争议, 但节目本身所体现出的较高的采访技巧和话题引导能力的确有着鲜明的特点, 并成为辅佐该节目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在本文中, 笔者重点关注《面对面》所体现出的一些积极的采访技巧和话题引导艺术, 从而总结出电视新闻人物访谈节目主持人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二) 《面对面》中话题引导的意义

主持人是整个电视访谈节目的主导者, 但绝非主角。在电视访谈节目中, 主要的构成群体有电视节目主持人、访谈嘉宾、场外观众这三个组成部分, 其中电视节目主持人起到的是串联话题内容, 引导话题方向, 培养现场气氛的角色, 同时还肩负着将电视节目的信息传递给电视机前受众的重要作用。因此, 对于电视谈话节目的主持人来说, 他的话题引导艺术是最为关键的。罗琳、张黎湘在分析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功能时曾经指出, “谈话节目主持人应该学会处理四种关系, 即主与宾、听与说、真与秀和内与外的关系”[5]。在《面对面》这档栏目中, 主持人所扮演的这些角色以及主持人所需要理清的四种关系就体现得更为明确。

《面对面》是央视一套第一个长篇人物访谈节目, 它虽然以典型的社会事件为关注的焦点, 但展现给电视观众的却并非只有电视节目以及话题本身, 相比于电视话题而言, 更关键的是选取怎样的人物以及这些人物能够带给观众怎样的观看体验。电视新闻人物首先他是一个公众人物, 他既有独特的人格魅力, 又有广泛的社会代表性, 同时也是社会上某一个群体的精英代言人, 对于人物的专访, 既要关注人物本身的社会意义, 又不能忽略对其人格魅力, 成长经历的挖掘。同时, 作为社会上某一个领域的典型人物, 他不一定是非常具有表达能力的人, 或者说, 即便是该人物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但在只有45分钟的节目中, 该角色将通过电视栏目呈献给观众以怎样的话题和内容, 就显得非常重要, 因此, 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话题引导艺术也就不可或缺了。

诚如张斌所说, “《面对面》能在短时间内成为央视的名牌栏目, 除了有非常时期非常事件给予的机遇之外, 一批富有吸引力的采访对象、一位极具个性特色的主持人以及与‘人’共同面对事件面对观众都密切相关, 而这些, 对于中国目前面临困境的电视访谈节目无疑是有巨大借鉴意义的。”[6]

二、主持人提问的技巧及策略

《面对面》是一对一的提问的艺术, 是通过主持人的提问将热点问题和嘉宾观点进行串联的艺术。在《面对面》中, 主持人的提问都是以开放性的提问为主, 让嘉宾有足够大的可以发挥的空间。

(一) 诱导式提问策略

诱导式提问属于开放式提问的一种类型, 主持人设定一个没有固定答案的疑问, 由嘉宾根据主持人的提问自由发挥。为了确保话题所具有的代表性, 主持人的开放式提问经常带有倾向性或者诱导性, 比如, 主持人会从某些反面的观点提出当前社会上一些带有争议的命题, 然后引导嘉宾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 最后得出让人信服的结论。

2010年8月29日, 《面对面·守住根本》节目直接对话陈锡文, 以当前面临的自然灾害频发, 粮食价格走向、粮食安全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在采访中, 主持人从粮食安全问题、建筑工地占用耕地问题等进行了非常详细的探讨, 在访谈过程中, 主持人一直围绕“资本下乡是否会对粮食安全产生制约?”“地里种粮食好还是‘种房子’好?”“粮食不够靠进口可以吗?”这些问题进行了引导, 让陈锡文以粮食安全专家的身份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一解答, 同时穿插了解说员的详细背景资料。实际上, 在这个访谈中, 主持人所进行的引导都是采用问题提问的方式, 不断地从陈锡文的谈话中提问新的问题, 而这些问题正是观众所关心的, 社会所关心的。

(二) 所提问题的多重属性

《面对面》所关注的不仅仅是人物的故事本身, 而是希望通过对人物的解读实现对社会热点话题的关注, 因此很多时候, 主持人的提问往往具有多重功能:在现场节目中以主持人的身份提问嘉宾, 可以被理解为主持人对电视观众的提问, 也可以被理解为电视观众对嘉宾的提问。在这个提问中, 主持人顺利地实现了社会热点在访谈中的移植, 以热点话题串联起电视观众和现场嘉宾。而在整个过程中, 我们可以看出, 在电视访谈节目中, 主持人扮演的是配角, 谈话嘉宾扮演的是主角的地位, 但在整个访谈的过程中, 主持人却是整个话题的引导者, 如果说嘉宾的谈话比例占了整个节目的80%, 那么主持人的20%正是将这些大部分的嘉宾讲述串联起来的核心。

例如, 在《面对面·守住根本》这期节目中, 主持人的核心问题有以下几个:“谁来养活中国:能否依赖进口?”“自然灾害频发:今年粮价会否大涨?”“18亿亩耕地红线推高房价?”

(三) 所提问题的典型代表性

问题的提问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和典型性, 比如主持人剖出了本期话题的背景, 将严峻的形式摆在面前, 然后提出了一个看似合理的答案, 进来向陈锡文进行求证, 实际上, 主持人的这个问题体现的是当前社会上很多人都关心的问题, 也是社会的误区所在, 然后通过嘉宾的详细论证, 推翻这个结论, 得出粮食安全重要性的观点。问题的提问具有很大的争议性, 问题的争议性是谈话节目反映社会现实的一种方法, 也是引起社会更多的关注度的方式, 比如在提问时, 主持人围绕农民的耕地是用来建房子还是造工厂来提问, 实际上就是针对当前农村许多耕地被占用的现象进行的探讨。

问题提问不回避焦点性的社会问题, 当前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期, 有许多诸如贫富分化、农民工进城带来的城市压力、耕地减少用来造工厂等问题都是非常严峻而且接待解决的, 在提问时, 主持人并不刻意回避这些问题, 甚至向这些问题不断靠拢, 通过释疑答惑的方式来教育社会大众。同时, 主持人提问时往往带有很大的倾向性, 这些倾向性有多种来源, 反映的是不同利益群体的观点和心声, 这也体现出当前中国电视媒体的话语权在不断的下放, 不再是用一种观点, 一个声音去引导舆论, 而是通过不同观点, 多元的声音的表达和辩论, 由专家和观点去解读, 去引导, 最终形成社会的主流声音。

三、主持人话题引导方式分析

记者是社会的眼睛, 主持人是社会问题的观察者和解读者, 这个解读是靠与嘉宾的合作来完成的。在《面对面》中, 主持人对社会话题的点评和解读有着它鲜明的特点。具体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主持人在话题表现中的角色

《面对面》的筹办者王志有着多年的媒体工作经验, 对社会焦点性话题的关注具有较敏锐的嗅觉, 这成为他能够开拓《面对面》主持新格局的必要前提。通过《面对面》的话题设计我们可以看出, 一方面, 主持人需要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敏锐的把握, 能够熟悉社会热点, 不回避社会热点, 唯有如此才能保证电视节目能够反映社会的热点, 顺应社会的发展方向, 肩负起传播主流信息, 探讨社会热点, 引导社会舆论的作用;另一方面, 主持人需要根据话题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嘉宾人物, 根据我们对近年来《面对面》嘉宾的分析可以看出, 这些嘉宾拥有自己的独特的观点, 具备较高的知识素养, 能够在电视节目现场独立地阐发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而这些意见又能引起大众的共鸣。

《面对面》对于社会性热点话题的解读主要通过与嘉宾的合作来完成, 在这个过程中, 主持人所起到的角色是提出话题, 引导话题和总结话题的作用, 而话题的具体解读与阐释则由谈话的嘉宾给出, 这就使主持人在节目采访过程中保持了客观、中立、理性、公正的视角, 主持人引导话题的方向而不决定话题的论证方式, 嘉宾给出解读, 而不使解读偏离节目主题。

(二) 主持人话题引导的表现方式

《面对面》通过背景资料展示的方式, 来为主持人的点评和提问提供必要的理论、数据和案例支撑, 使说观点更有说服力, 使话题更有集中性, 使主持人的点评更丰富、充实, 摆脱了单纯的“画面+配音”的单调的表现方式, 为谈话增加了话题感染力。

(三) 话题内容的平民化色彩

主持人对话题以及嘉宾观点的点评带有典型的平民化色彩, 这表现在主持人的观点、分析、总结都是站在普通的社会大众的视角上进行, 赋予节目更浓郁的人文关怀色彩, 体现出节目所肩负的强大的社会责任意识。

电视节目要反映现实, 但不能完全再现现实, 特别是对于像《面对面》这样的一个长篇人物访谈节目而言, 将社会现实中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现象提出来, 进行高度的凝练、深化, 然后邀请嘉宾, 对这些问题进行点评, 分析就是电视媒体扮演“社会镜鉴”的最直接的体现。正如张安安所指出的那样, 电视新闻人物访谈节目“改变了以往大众传播符号化传播的格局, 在大众传播中融入了许多人际传播的特性, 使大众传播在某种意义上实现了对‘人际性的回归’, 实现了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优势互补”[7]。正是《面对面》主持人所持有的那种特殊的人文关怀, 那种浓郁的人情味, 以及充满理性的点评才使节目成为主流话语的引导者, 成为当前社会主流舆论传播的重要平台, 也才为节目赢得了地位、权威和尊严。

四、主持不仅是一门技术, 更是一门艺术

电视新闻人物访谈节目对主持人有着极高的要求, 主持人对于题材的选取能力, 话题的引导能力, 对嘉宾进行提问的技巧等因素都成为影响节目成败的关键性因素。本研究指出, 《面对面》是一场主持人与嘉宾现场交流的艺术, 它建立在主持人对社会焦点话题把握的基础上, 并且需要有对现场嘉宾的话题引导能力, 具备以点带面的问题提问技巧, 拥有代表电视观众利益的平民化视角, 通过客观、公正、中立的观点总结来促成采访的成功, 从而完成电视新闻节目反映社会焦点话题, 引导社会主流舆论, 教育社会大众的目的。因此, 我们可以说, 在电视新闻人物访谈节目中, 主持不仅是一门技术, 更是一门艺术。

参考文献

[1]面对面官网, http://news.cntv.cn/program/mianduimian/shouye/index.shtml.

[2]胡明川.CCTV《面对面》节目议程设置偏向的实证分析[J].宜宾学院学报, 2009, (4) .

[3]闫伟《.面对面》栏目的消费主义倾向解析[D].兰州: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8:4.

[4]张芊芊《.面对面》栏目的镜前访谈特色[J].电视研究, 2003, (7) .

[5]罗琳, 张黎湘.看似平常最奇绝, 成如容易却艰——谈话节目主持人如何处理四种关系[J].声屏世界, 2008, (3) .

[6]张斌.用人来解读新闻——《面对面》的魅力[J].视听界, 2004, (2) .

篇4:以艺术节为话题作文

关键词:主旨 理解 缝合 创新

一、经典拟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繁星(三四)冰心

创造新陆地的,不是那滚滚的波浪,却是它低下细小的泥沙。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少于800字。

二、技法导航

(一)读懂材料,把握主旨

写作中依托立意的材料都是短小的现代诗歌,所以当审读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现代诗歌的特点和一些理解鉴赏的方法。这些材料一般都是形式短小、思想深刻的几行现代小诗,虽没有太浓烈的情感抒发却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它往往托物言志,借助一两个事物体现作者的思想。因此,理解诗歌首先要抓住关键的词语,主要的事物(作者依托的对象)的特征,然后思考分析诗中事物间的关系,借助想象联想得出诗歌的内涵主旨。诗中如果只有一个事物,就分析该事物的特点,然后结合平时积累,利用联想渗透主旨;如果诗中的事物是两个或多个,就要分析其中的关系,是并列、对比还是包含或其他。并列的类型就从事物共同点得出主旨;对比类型主要从相异之处得到主旨;包含关系的看范围大的事物的特点,代表着一般、典型,从中理解主旨。

如阅读冰心的《繁星(三四)》,这是一首典型的微型哲理诗。找关键词“新陆地”“波浪”“泥沙”,是诗中借以表情达意的事物。看事物特点和关系,“滚滚”和“细小”,事物间是对比的关系,表明诗中情感倾向的词语“不是\却是”很容易得出诗歌的主旨:“创造新陆地的”,或者说,创造伟大事业的,究竟是什么呢?诗人在“波浪”和“泥沙”的鲜明对比间,揭示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创造新事业的,不是波浪般的豪言壮语,而是细小的泥沙坚持不懈的积累。

(二)全面理解,最佳切入

材料作文忌貌合神离,偏离材料主旨。不能把枝叶当成主干同时也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造成审题失误,导致行文脱离题意。因此,全面理解诗歌材料,不仅要抓住关键还要看到细微。还要看清“要求语”,有的要求中明确了话题,指明了写作的方向,而有的则要依据诗歌的内蕴含义,自己确定话题,确定恰当的写作方向。

这首微型诗包含了五个方面的对比,其一,波浪滚滚惊天动地,泥沙细小不屑一顾;其二,波浪滚滚而来风光无限,泥沙深埋地下默默无闻;其三,波浪常在动态中喧嚣,泥沙似在静态中沉积;其四,波浪借风乘势奔涌,泥沙靠内力凝聚;其五,波浪滚涌激情阵阵,泥沙淤积历经沧桑。总之,波浪是外在的现象,泥沙是内蕴的力量。“创造新陆地的”,不是那种看似有着滚滚气势的波浪,而是这种微细但却坚韧的、在悄无声息中奋斗的泥沙。

全面理解了材料之后,就要选择合适自己写作的角度,进入到构思环节。要善于化大为小,使用以小见大的手法,从小处入手会使文章更充实而深刻。从本诗的主旨出发写创造新事业的不是波浪般的豪言壮语,而是细小的泥沙坚持不懈的积累,这固然是最为稳妥正面切入,也可以从浮躁、喧嚣造成失败的反面例子入手,然后正面写那些默默积聚获得成功的例子。也可以写景切入,如写浮云、写雾气、写沙滩上的足迹……切入最好简短、有新意,但不要离材料太远。

(三)善于缝合,消化使用

试题所提供的材料是写作的引子,全文的中心、观点、论证都是由此材料生发出来的,写议论文不能“过河拆桥”,抛弃试题材料,其他文体也不能整篇脱离所给材料。写议论文时开头应概述材料,结尾还应回扣材料。可把材料变成作文内容的一部分,也可在原材料基础上加以挖掘和提炼,使文章高人一筹。这样还可以避免作文信马由缰、脱离话题的弊病。本则材料可以用在开头或结尾,以此诗的句子为主干,写几个排比的句子,这样既彰显了你的文采又扣住话题,同时还增加了作文的思想内涵。此外,材料中的“陆地”“波浪”“泥沙”,也可以在自己的文章中出现,深入准确地赋予其比喻含义就可以。

(四)准确为文,开拓创新

现代作文鼓励个性张扬,激励创新思维,要缝制新的形式外衣,力求结构形式超乎常规,别具一格。文章有好的内容,还需要好的形式来“包装”。可以摆脱一般的结构形式的束缚,写成日记、书信、演讲稿、寓言、童话、网络论坛等等,使文章生动活泼,摇曳多姿。如果把这个试题写成寓言应该是很容易出彩的,通过正反方面的叙述达到吻合中心话题的目的。同样写成议论文可以找到很多成功在于默默积淀、点滴积累的事例论据,如课本内外、古今中外、社会各个行业的例子。写记叙文可以用小小说的体裁,欲扬先抑,注意安排情节,使之波澜起伏。写书信的体裁可以从反面写,如一个失败的人物思考回忆自己的往昔故事。写成演讲稿,则要角度换位,以一个成功者的身份追述自己奋斗的历程,叙述中注意详略和线索。

总之,以现代新诗为材料的话题作文,写作中除了遵循材料作文写作的原则外要注意:主旨是关键,理解要全面,缝合与消化,创新务为念。

三、模拟练习

阅读欣赏下面这首诗歌,根据要求作文。

《故乡》杨孟芳

李白的霜,染白,一条小路。沿着小路,我,走回去,走到母亲床前才知道,我是她的故乡。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和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思路点拨

这首诗的“诗意”和“哲理”在最后的三句,“故乡”的含义在这里又有了新的诠释。平时,我们常常会这样问自己:我的故乡在哪里?出生地?父亲的出生地?祖父的出生地?是,又似乎不是。然而当我吟诵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时候,我们似乎都在心灵的深处呼唤着“我的故乡”。对母亲来说,“故乡”就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游子来说,“故乡”就是梦牵萦绕的故土。这时,我们才知道“故乡”只是每一个人的心灵寄托。

篇5:以艺术为话题作文500字

首先,要吃得健康。鱼虾蛋肉,五谷杂粮,每日每顿要按照适合的比例摄取,生长才会正常。如庄稼,若只施氮肥,叶肥而根、茎细,撑不住;若只施磷肥,则根壮而叶、茎瘦,如不倒翁;若只施钾肥,茎粗而叶、根弱。所以,应三管齐下,方能茁壮成长。人若想长得匀称不走形,得科学地饮食,“民以食为天”嘛。为了生存,要活得健康些。

其次,要吃得雅致。雅致有两方面,一是食物,二是环境。所谓食物的雅致,看上去恬静纯美,入口不腻不燥,下肚清新怡然,畅达而不梗塞,使人心情舒爽,感到生活别有洞天。环境也十分重要,古人好在野岭之中、江流之上烹鱼煮酒,洗过一般的空气沁人心脾,将杂尘烦恼一扫而空。一碟小菜开胃,二杯花雕过嘴,三盘鲜蔬入肠,再迎风舀一瓢东流之水,濑胃清肠,何等潇洒!于环宇之中寻一福地,共享人生繁华。

最后,要吃得愉悦。吃饭为人生大事,怎能不把酒言欢?吃饭的心情是很重要的,人天天要吃饭,如果一直苦着脸,不是一辈子都要伤心吗?生在天地间,不如潇洒走一回。开心地吃,即使无味也如甘饴;痛苦饮食,虽然鲜肥但似黄连。不要和自己的胃肠过不去,它们舒服,也许一些问题就解决了。吃愉悦之食,赏灿烂之景,否则你只能看到荒芜之地。

以上为敝人三点建议:健康、淡雅、愉悦。不才将其称之为吃的艺术,相信应该会对大家有一点用处。

篇6:以艺术为话题的800字作文

我爱追寻;追寻科学,追寻生活,追寻自由,追寻快乐……但我最最喜爱的,无非是追寻艺术了。

艺术,即是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更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

艺术一直是我所向往,它那独特的魅力,美好的韵味以及激烈的竞争性,深深地吸引着我。

自古以来,它一直是人们所喜爱。它包含有音乐、舞蹈、雕塑、文学、曲艺、戏剧、电影等。

我爱艺术,我要追寻艺术。

追寻艺术,追寻音乐,尤其是着名音乐家贝多芬作的曲,旋律优美,又富有神秘感。我经常在写作文前听音乐,便立刻会来灵感。无聊时,听听音乐,便能再次开心起来。心情烦躁时,只要一听音乐,无论当前有多生气,多烦躁,都会变得舒畅起来……音乐独特的魅力即是如此,它能给我带来灵感,带来快乐,带来舒畅……

追寻艺术,追寻舞蹈。我自小喜爱舞蹈,对舞蹈有着很大的兴趣。上小学后,我加入了舞蹈班,对舞蹈更为喜爱了。跳起天鹅舞,舞步柔和,动作优美,那独有的线条美和姿态美,给人以十分美好的韵味。

追寻艺术,追寻美术。美,即是好;好的艺术就是美术。美术包括漫画、素描、写生、油画和速写等。我非常擅长素描,那是因为我学过,知道素描的基本功、诀窍和画法。但我却不是最喜欢素描;我最喜欢的,是漫画。很多人都知道,漫画是简单而夸大事物特征的绘画。含有讽刺与幽默性。但不巧,我喜欢的,也不是这种漫画。

也许你会问,漫画不就是这样的吗?如果你不喜欢这样的漫画,那你喜欢的,又是什么漫画呢?我的回答是:我喜欢的漫画,是日本的传统漫画。虽然它也有具有讽刺性和幽默性,但它漫画家的画功占着它吸引人程度的很大的比例。就比如说现正畅销的《哆啦a梦》吧!画家藤子·不二雄以他独特的画功,塑造出人人见人爱的机器猫哆啦a梦,大大提高了该漫画的畅销量。此漫画非彼漫画,现在你应该知道了吧!我们几个好朋友都非常喜欢漫画;我们经常把自己画好了的作品,作个比较。做得比较好的,她会再接再厉;做得不是很好的,她也会加倍努力,争取超过这次比赛的佼佼者。因此,由于我们的竞争,令我们对美术,对漫画的追求更加执着,更加坚定。

我爱追寻艺术,来源于艺术的魅力,艺术的韵味以及竞争性。

助人的艺术

A要去外地上大学了。

她的朋友们都替他担忧:“她拿什么交学费?她母亲刚刚去世,听说用掉了全家多年的积蓄。”

苦乐是一对好兄弟,当一个人看似很幸福时,内心往往埋藏着无法言语的痛苦。

“小A,听说你手头比较紧,要不要帮帮忙?”小B说。

“我存了点钱你先拿去用吧。”小C说。

“如果不好意思,利息照算行了吧?”小D说。

几个朋友都想帮她,但都被小A一一拒绝了。

不是每个人都会接受别人的帮助,也不是每个人都会拒绝别人的帮助。越是处于困境的人,越不愿接受他人的帮助,因为她认为那是一种侮辱;相反,越是地位低下的人,越希望得到他人的怜悯,就慢慢铸就了自己以乞讨为生的命运。

还是小M有办法,她不但不帮助小A,还求小A帮她的忙。“我正在收集猫王的专辑,咱们这个地方根本就没有正版的,这回你去大城市,能不能帮我找一找我需要的?我不怕贵,只要保证CD的质量,多多益善。你最好买之前写封信,告诉我专辑的名称和曲目,我看看你是不是我想要的。这些钱你先拿着,不够就写信告诉我。”小A坦然的拿过钱答应了。

就这样,小A躲在一个由自尊磊成的城堡里,不论善意的谎言,还是恶意的帮助都无法侵入。但是里面却愿意伸出手来帮助别人,学不知道她要帮助的人正默默的帮他支撑着这座自尊的城堡。

小A走后,不久就给小M回信了,但小M这人真挑剔,这不行那不要,小A一次次的来信,小M一次次的回信,小A一直坚定的去完成那不可完成的任务。在她的来信中,朋友们也可以了解到小A的情况。

假期小A回来了,她见到小M后,遗憾的对他说:“我找了那么多,也没找到你想要的。”

“让你耽误了那么多时间,没有影响学习吧!”小M说。“这是你给我的钱,也没用上。不过,说实话这钱在我刚去的时候却时派上了用场,要不我恐怕真的坚持不下来。”

小M笑着从小A手中接过钱,又在小A不注意的时候,几位朋友从小M那里拿回了属于自己的那份钱。

施予人,但不要是对方有被施予的感觉:;帮助人,也应给予对方最高的尊重。

艺术的旋律

你听见那嘀嗒声吗?那是露珠的旋律。你听见那唰唰声吗?那是杨叶的旋律。你听见那扑腾声吗?那是鱼儿的旋律。你听见叮当的钢琴声吗?那是我的旋律。

妈妈向来很爱听歌,于是我在没出生时就开始听音乐了。

三四岁时,大姨给我买了一台小电子琴,也算得上个新奇玩意,每天都鼓捣一通,自娱自乐。后来,竞也能弹出个调子了。现在记起来我的确很成功,也许是坚持的力量吧!第一次为我的家人,也是我的观众表演,弹奏《小鸭子》,胖嘟嘟的小手指在琴键上滑动,姥姥、姥爷对无师自通的我大加赞赏,后来又怀疑我们家的兔子是不是那时笑成三瓣嘴了!

弹指一挥间,我六岁了,在学习班弹琴。说实话,那真是个好差事,以至于现在爸妈都笑我当时心眼不少!其实也没什么,当时我们教室在一个下房里,黑洞洞的,白天也得开灯。我们是集体学习的,琴声乱成一片,一个老师也教不过来,见别的大姐姐弹一遍后就按“录音”,然后就优哉游哉地待着,我也学着做,还好没被老师发现,现在想起来那是不妥的,难道要为了一时的安逸换来永久的后悔吗?不!

几年又过去了,我九岁了,我真正的艺术生涯也算是刚刚开始吧——学习钢琴,这次是一对一的教,我也再没偷过懒。只记得有一次,我练得不耐烦了,偏和老师赌气。老师说一,我就弹二,老师弹奏范乐,本来是悦耳动听的,到了我耳中就奇错百出,这个缺了个音,那个调不应该升……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自然学不到什么东西了!

想起往事,我觉得我是多么幼稚啊!坚持就是胜利,郎郎、冼星海,谁也不可能一下子成才。贝多芬双耳失聪,照样可以创作出优美的曲子,我没有任何缺陷,甚至比一般人还要健康,只受到了这点小挫折就退缩了吗?这几年辛苦的艺术生涯就结束了吗?不!人生坎坷,如波涛汹涌的大海,有点小波小浪就打翻了船的话,那么浪再大一些呢?如果一切顺顺溜溜,世上就不会有失败者了,那么一切也就枯燥无味了。

就是这次风浪使我懂得了许多,也使我更热爱这门艺术了。

篇7:以艺术节为话题作文

在我六岁的时候就被妈妈送进会展中心去学习唱歌,从此我便和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那时侯就连1,2,3,4,5,6,7都不会认,何来的唱歌.每周听的都是稀里糊涂,半信半疑,在老师的指导下,我认识了乐谱,开始进步.而在这一年的音乐之路中却充满着痛苦与微笑.

那年春节,我家来了许多亲戚,在吃饭时妈妈让我给他们唱歌,而我却很胆小躲在床下不敢唱,大人们看了哈哈大笑.妈妈可不罢休抓起我拉到桌子面前让我唱歌,而我只好一边唱一边哭,妈妈听了哭笑不得,不知如何是好.

一份耕田一份收获.果然工夫不负有心人,在最后的一年中,我在全市的歌唱比赛中获得三等奖,这让全家人欣喜若狂.但谁又知道我在舞台的背后付出了多大的辛苦和努力呢?每天从4:00-6:00都是我来练歌的时间.这几天可是把我给累坏了,几天都没睡个安稳觉.就这样老师的指导+自己刻苦练习=荣誉

虽然很艰难很痛苦,我也从来没有要放弃音乐.因为音乐是我的爱好,生命中的.我无时无刻都不能少了它,如果少了它我的`生活将无色无味;有了它生活将多姿多彩.

篇8:以艺术节为话题作文

一、德奥艺术歌曲的属性

在中国和外国的艺术歌曲中, 一些优秀的作品都是在选择上就已经经过了慎重的甄选, 而且所选择的母本都是在文学领域中有一些成就的作家的作品, 在这种情况下会给人一种非常强烈的感染力1。所以说, 在艺术歌曲的创作中, 如果从文学和音乐的结合上进行分析, 那么可以看做是诗歌和艺术歌曲的结合。因此, 艺术歌曲最重要的就是创作歌曲, 而且非常注重文学和音乐的结合, 这也就是广义上的艺术歌曲。而我们经常说的艺术歌曲, 实际上指的是以舒伯特为源头而出现的, 具有一定特点的声乐作品, 也就是狭义上的艺术歌曲。另外, 德奥艺术歌曲是艺术歌曲的开始, 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不管是在声乐教学中还是在民族的艺术歌曲创作中, 都存在着非常深远的意义。

二、德奥艺术歌曲的特点

对于德奥艺术歌曲而言, 主要以舒伯特和舒曼等创作型的作曲家为主, 下面以舒伯特和舒曼为例, 分析一下德奥艺术歌曲的特点:

(一) 音乐风格方面的特点

在德奥的艺术歌曲中, 舒伯特属于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过渡时期的作曲家, 也就是说, 他所创作的作品不仅具有古典的影子, 而且又带有浪漫主义。而且, 他的艺术歌曲通常情况下都是比较自由的, 情感非常真切, 曲风顺畅, 对人物的心理描述掌握的非常到位, 充分体现出了作者对自由、幸福以及爱情的向往2。对于舒伯特来说, 他最喜欢的就是利用分节歌或者是变化分节歌的形式来进行创作, 再加上旋律和歌词完美的结合, 使他的艺术歌曲具有非常强的歌唱性。比如, 让人痴迷、忘情的《小夜曲》、真诚、安静的《圣母颂》等, 都体现了他富有歌唱性的音乐风格。除了这种安静沉稳的形式表现出了古典音乐的特长, 他的艺术歌曲还具有较强的浪漫主义情怀。

而舒曼的音乐最主要的就是浪漫主义情怀的体现, 他的作品基本上都属于旋律温柔、感情细腻等风格, 不仅表现了爱情的主题, 而且会给听者一种跟随的情感, 使其跟随者不同寻常的想象力去感受不一样的情感。比如, 《妇女的爱情生活》《桃金娘》等, 都是他非常得意的代表作品。他最喜欢的创作形式是通谱体, 一般情况下, 这种创作形式的结构不是特别规律, 而且错综复杂, 通过不协调音程以及大小调和模糊调的应用, 给听者一种朦胧的感受。舒曼的艺术歌曲创作为浪漫主义开辟了一个全新的领域, 而浪漫主义的创作特性在他的作品中充分得到了体现。所以说舒曼艺术歌曲最明显的创作特征就是诗意和幻想, 给人一种朦胧的感情。

(二) 歌词方面的特点

在艺术歌曲的歌词方面, 舒伯特将歌曲的曲调与浪漫主义的抒情诗词非常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 而且是世界上的第一人, 被人们成为音乐史上的“艺术歌曲之父”。在艺术歌曲的创作中, 舒伯特非常重视诗词的韵律和语言的重音, 对诗歌中的感情色彩掌握的非常准确, 并且通过旋律的运用和钢琴的伴奏对诗词进行了完美的体现。在舒伯特的歌曲中, 能够将旋律和节拍非常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当听者在倾听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时, 会感受到歌词中的韵律之美, 这是其他作曲家所不能与之相媲美的3。

而舒曼是在舒伯特创作的基础上对艺术歌曲的赋予了更多的浪漫主义情怀, 因为舒曼的文学修养比较高, 因此在艺术方面的表现要更加有深度, 再加上他非常注重诗歌本身所带有的艺术, 在诗词选择上也非常慎重, 所以他被人们称为“诗人音乐家”。与其他的作曲家相比, 舒曼更具有诗人的特质, 比如敏感、神经质等, 也正因为这些诗人的特质, 使他的作品都表现出了对生活的想象和向往, 从而在诗歌中融入了更多的情感。用舒曼自己的话来说, 他用音乐的手段将诗歌创造的更具诗意。

(三) 钢琴伴奏方面的特点

对于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而言, 在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创作中, 充分展现了钢琴伴奏的地位, 彻底推翻了以往以声乐为主, 钢琴伴奏为辅的歌唱形式, 使钢琴伴奏和旋律人声处在一个相同的位置, 将二者融合在一起, 从而体现出了诗歌的内容, 塑造了音乐的形象, 表达了思想情感。为了能够充分强调诗词的内在含义, 体现出浪漫的情怀, 在《冬之旅》中, 舒伯特就运用了不同伴奏交织的形式, 比如连音、和弦以及跳音等交换使用, 从而最大程度的体现了艺术歌曲中的情感, 并且使用钢琴伴奏在前奏、间奏以及尾奏加大参与力度, 从而起到加强人物内心情感的作用。

舒曼在钢琴伴奏方面的造诣非常深, 而且还开辟了钢琴伴奏的新领域。在上文中提出, 舒伯特将钢琴和歌唱放在了相同的位置, 而在舒曼的艺术歌曲创作中, 基本上是将钢琴和声乐融合在了一起, 形成了一个整体。比如, 在歌曲《自从我看见了她》中, 舒曼将短小的动机, 通过模进、转调以及扩充等创作手法的应用, 使其成为了一部钢琴和声乐交融的“交响曲”;又比如在《核桃树》一曲中, 钢琴伴奏和人声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完美展现了本首歌曲的意境;再有, 在《当我凝视着你的眼睛》的歌曲中, 主要是以钢琴和歌声共存的形式存在的, 其“卡农”式的唱法促进了音乐的良好发展, 而且还提升了歌曲的意境。另外, 舒曼还会在歌曲中加入前奏、间奏以及尾声的形式来体现歌曲的意境, 从而将情感充分的表现出来, 开辟钢琴伴奏的新领域。

综上所述, 虽然舒伯特和舒曼的作品都是德奥艺术歌曲的代表做, 而且具有一定的共性, 但是他们在个人的风格和创作上却又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德奥艺术歌曲是声乐艺术的灵魂, 因此掌握它的特点非常关键, 所以, 一定要了解舒伯特和舒曼创作的风格, 从而观察他们之间存在的区别, 实现艺术歌曲风格、气质以及音乐上完美的统一, 促进艺术歌曲的持续发展。

摘要:在声乐艺术中, 艺术歌曲是除歌剧以外最重要的创作载体, 最具代表性的是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的德奥艺术歌曲, 其中代表的作家有舒伯特、舒曼等, 他们的创作风格在当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以德奥的艺术歌曲以及上述两位作曲家为例, 对艺术歌曲属性和艺术歌曲特点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艺术歌曲,属性,特点,德奥

注释

11.孟卓.我国艺术歌曲特点浅析[J].大众文艺, 2011, 03:26-27.

22 .吴少华.试论德奥艺术歌曲的风格特点——关于舒伯特、舒曼、勃拉姆斯艺术歌曲的比较研究[J].艺术研究, 2013, 03:96-97.

篇9:以艺术节为话题作文

针对初中山区学生口语能力薄弱,不愿开口讲英语的现状,学习英语方式单一,记单词、背课文,忽视说、写的能力,不符合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要求。如何把英语对话教学引入到生活中,达到学以致用?我平时教学中也进行了思考,在课堂中注重学生对对话的理解和实际运用,充分联系实际生活,创设比较真实的情境,尽量让学生自由交流,多开口讲英语,从而提高他们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情景描述】

七年级学生,求知欲强,接受能力较强。经过一学期的英语课堂的熏陶,他们对课堂上的英语活动已经习惯,对英语的兴趣较浓,课堂表现积极活跃。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我设计了一堂七下Unit3 Why do you like koalas?第一课时。

开始让学生观看一段animal world的影像资料,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询问学生Do you like this program?What can you see in it?学生会很兴奋地谈论着各种动物,从而很自然导入了学习新词汇这一环节,而且还通过视觉刺激,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接着,用课件出示一些小学英语中学过的动物的图片,要求学生尽量记住所见到的动物名称,播放完毕以后,请学生用英语说出它们的名称。

另外展示一些学生不会表达的动物名称。(将这些单词投放在大屏幕上,出示图片,让学生猜。呈现单词后,展示一些来自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图片,让学生操练句型:What animal do/don't you like?Why do/don't you like it?师生先对话练习,A:Are you free this Sunday?B:No,I'm afraid I have no time.A:How about tomorrow?B:OK,I have time then.What's up?A:Let's go to the zoo.B:Sounds great.A:What animals do you like best?B:I like lions.They are strong.A:How about you?B:I like pandas,they are cute.(学生先通过图片的示范演练,再进行分组练习。而且不要局限在图片中的动物,要用其它的动物替换之,既学习了语言知识,又培养学生的实际语言应用能力,还让学生表达了自己对不同动物的观点。同时还可采用自由选同伴的操练方法。)通过添加日常对话,增加对话情境真实性,趣味性。避免学生操练句型单一、固定,太死板,紧紧盯着课本内容,范围太狭窄,视野不开阔,思维不够灵活。

操练完对话后,我设置了一个游戏,让每一个小组描述并让本组另一名学生表演他们最喜欢的动物,但不要说出动物的名称,让其他小组来猜,说得准,猜得多的小组为获胜组。活动结束后,要加以总结鼓励,并进行恰当表扬。这一活动既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策略,又能够培养学生小组团结合作意识和精神。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兴趣。为了更好地增加口语对话练习,让学生进行口头描述自己收集来的动物资料和图片,或对自己喜欢的动物进行简单的描述。在说的过程中可以引出很多形容词,描述动物的特点,进而学习本单元重点描述性词汇。设计了这活动,是进一步给学生开口说英语的机会,来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问题与讨论】

对于初中学生本身缺乏一定的语言知识,口语锻炼机会极其缺乏,生活经历经验不够丰富,这些都限制了口语水平的发挥,抑制了学生开口说英语的积极性,散失了学生说英语的自信心。如何发挥课堂有效活动,充分利用师生的生活经历和经验,精心搭好“活动之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学生的发展不是外在强加的,而是通过主体实践活动实现的,课堂活动要以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在需要为基础,在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的活动中求知,以达到实现学生主体综合运用语言能力发展的目的。课堂教学潜藏着丰富的人文因素,“教学永远具有生活的教育性”,这是教学活动的一条基本规律。课堂话题结合生活经验,可以使话题更具真实性,更具趣味性,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参与讨论话题的热情,从而提升多开口讲英语机会,从而锻炼学生口语能力水平。

【教学反思】

针对课堂中的现象,我认为创设情景,营造英语氛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至关重要的。从单词教学到对话独立运用,整个过程处处注意创设情景,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充分发挥道具和肢体动作,进入角色对话。在操练过程中,充分注意到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因材施教。改变按照固定座位进行操练的传统做法,让学生自由搭配,这样就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让好学生做示范,反复操练,这样就避免了会出现好学生越好,差学生越差的现象。“每节课堂五分钟,英语口语带回家”,短短的五分钟,不但让学生张开了嘴,还让他们争先恐后的去尝试,去演练,去表演,极大地帮助他们树立了学好英语的信心,创设机会让他们去体验成功的快乐。“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追求成功的努力。”

上一篇:闲暇的颓废美文欣赏下一篇:基础会计模拟测试题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