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项目保密管理制度

2024-05-04

科研项目保密管理制度(通用6篇)

篇1:科研项目保密管理制度

帝泰集团·富裕项目

保密管理制度

第一条、目的确保公司的技术、经营秘密不流失,维护企业的经济利益。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项目。

第三条、条例细则

(一)、保密工作遵循“突出重点,积极防范”的方针,坚持“内外有别,既便利工作又确保秘密”的原则,准确划分保密范围,确保公司核心机密安全;同时有控制地放宽非核心秘密,使保密工作更好地为公司服务。

(二)、保密范围和密级划分

1)密级划分:按其重要程度,技术水平及失密后危害大小,公司密级划分为:绝密、机密两级。

2)绝密:是公司秘密中的核心部分,限极少数人知悉的事项,一旦泄密会使公司利益遭受危害和重大损失,涉及公司命运。

主要包括:经营决策、广告策划文书、市场调查与预测报告、促销方案、开发计划、公司投资计划等。

3)机密:是公司秘密中比较重要的部分,一旦泄密,将给公司造成严重的损失。主要包括:公司经营战略,远景规划,财务账簿,销售网络,总结计划;反映集团开发生产能力的方案、计划及特殊原材料等情况的计划、统计事项等;引进的产品、设备、仪器,经过改进,性能、功能有显著提高的改进部分;公司财务、营销管理制度、目标管理方案、月度运行报告等;公司人事档案、工资、公司总体组织架构包括生产线,各市场部人员运作方式等。

(三)、密级的规定,由起草文件或涉及密级资料的承办人员提出密级意见,然后经主管领导批准,划分为绝密的产品、技术资料、文件由公司总经理或项目分公司经理审定。密级的调整,应根据公司发展状况和保密时限,由公司总经理或项目分公司经理办公室同有关人员、部门进行调整,文件资料和密级变更或解密后应及时通知有关部门,规定有保密的文件到时自动解除密级。

(四)、文件、资料的保密

1)一切秘密公文、图纸、资料应准确标明密级,在拟稿、打字、印刷、复制、收

发、承办、借阅、清退、归档、移交、销毁等过程中,均应建立严格的登记手续。

2)绝密级的技术、经营资料,只限于主管总经理或主管总经理批准的直接需要的部门和人员使用,机密级的文件资料,限于主管总经理批准的需要部门的人员。

(五)、使用部门和人员必须做好使用过程的保密工作,办理登记手续。

机密以上文件、资料原则上不准复印或复制,复印复印或复制需要由行政人资总监批准,合同、协议、重要技术资料及重要财务资料需要集团总经理或项目分公司总经理批准。

(六)、电话、计算机的保密

1)通适内容不得涉及秘密;

2)存有涉密内容的计算机网络、外存储设备、磁盘等应按秘密文件资料管理,并采取相应加密措施。

3)计算机网络使用按有关计算机网络使用规则管理。

(七)、对外宣传、通讯、会议的保密

1)公司宣传媒体不得涉及公司秘密,如对某一具体事项不能确定是否需要保密,应由部门经理审定。

2)召开秘密性会议,要严格控制会场,会议内容要记在保密本上(会后收回),如需参阅,另办手续。

(八)、对外交往的保密

1)所有密件一律不准外单位人员借阅,本公司人员亦不得代为转阅;

2)外单位人员来公司参观,学习,应在总经理办公室规定接触范围内,并指定专人陪同,不准外单位人员随意进人涉密区域;

3)对外交往中一旦发现失密、泄密问题,立即报告集团领导,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第四条、保密培训和检查

(一)、各部门要经常性地对员工进行保密培训和检查,对新进员工事先进保密培训,学习保密条例;

(二)、员工遵守下列保密守则:

1)不该说的秘密,绝对不说;

2)不该问的秘密,绝对不问;

3)不该看的秘密,绝对不看;

4)不该记录的秘密,绝对不记录;

5)不在非保密本上记录秘密;

6)不在私人通讯中涉及秘密;

7)不在公开场所或家属、亲友面前谈论秘密;

8)不在不利于保密的地方存放秘密文件资料。

在秘密要害岗位工作和接触秘密的人员,要先审查后使用。

第五条、奖惩

(一)、对保密工作做出贡献,具有下列条件之一的部门和个人给予奖励:

1)一贯严格执行保密条例,坚持原则,坚决保护公司秘密者;

发现他人失密、泄密或出卖公司秘密,能及时举报,采取补救措施的。

(二)、出现失密、泄密问题,视性质、情节的不同,给予通报批评、罚款、降级直至开除,严重的将追究法律责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给予相应处理:

1)为谋取私利,将公司秘密通过各种非法手段卖给别人,使公司利益遭受较大损失者;

2)在工作中违反保密规定,造成秘密失窃者;

3)保密观念淡薄,警惕性不高,致使秘密失窃者。

篇2:科研项目保密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一、为确保涉密项目的绝对安全,维护公司的合法利益,保障公司长期稳定发展,促进涉密项目的顺利进展,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涉密项目关系到投资方和公司的权利和利益,依照特定的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人员知悉的事项。

三、涉密项目实施现场所有人员都有保守项目秘密之义务。

四、现场保密管理制度实行既确保秘密又便利工作的方针。

五、对保守、保护秘密及改进保密技术、措施等方面成绩显著的现场实施人员实施奖励。

六、本制度由涉密项目现场办公室负责实施。第二章保密范围

一、项目投资的战略性和对社会的保密、安全性。

二、项目进展中重大决策的事项。

三、项目实施的图纸设计、技术参数等秘密事项。

四、项目的招标资料、合同、协议、意向书及可行性报告、主要会议记录等。

五、项目实施过程中所有改进的尚未公开的各类信息。

六、项目财务预决算及各类财务报表、统计报表。

七、项目实施人员的人事档案、薪酬待遇、劳务性收入及相关信息。八、一般性决定、决议、通告、通知、行政管理资料等内容文件不属于保密范畴。

九、其他秘密事项。第三章保密密级

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级。

一、项目实施中,直接影响投资方和公司权益的重要决策文件资料 为绝密:

二、项目的规划、图纸设计、技术参数、财务报表、统计资料、重 要会议纪要等视为机密级。

三、项目档案资料、合同、协议、等为秘密级。第四章现场保密措施

一、施工现场设置警示标志,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施工现场。

二、项目实施现场人员务必增强保密意识,不该问的不问,不该说的不说,不该看的不看。每天开工和收工时,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检查,防止摄像器材进入工地现场。

三、项目实施现场项目经理主抓保密工作,各小组负责人为本小组的保密工作负责人。

四、秘密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的制作、收发、传递、使用、复制、摘抄保存和销毁,由现场项目经理或委托专人执行。

五、对于密级文件、资料或其他物品,采取如下保密措施: 1.不经现场项目经理签批,不得复制和摘抄。

2.收发、传递和外出携带由指定人担任,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3.所有资料在设备完善的保险装置中保存。

六、在对外交往合作中,需要提供保密事项的要事先报请现场项目经理签批。

七、项目实施过程中属于保密内容的会议,要选择具备保密措施的场所,限定参会人员的范围,依据保密规定使用会议设备和管理会议文件,确定会议是否传达及传达范围。

八、现场实施工作人员发现秘密泄露或者可能泄露时,要采取补救措施并及时报现场项目经理,项目经理要及时做出处理。第五章责任与处罚

一、出现下列情形之一者,给予警告或经济处罚。1.泄露秘密,尚未造成严重后或经济损失的。2.违反第四章相关规定内容的。3.已泄秘密,但采取补救措施的。

篇3:科研项目保密管理制度

一、高校保密工作运行期间存在的问题。

1. 关于保密意识的问题。

一般高校非常重视保密资格审查认证, 而后期的管理运行会放松警惕;或者认证期间完全教条化、形式化地按照《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标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评分标准》的要求准备材料, 对运行期间发生的实际问题缺乏思考, 保密意识淡薄;特别是新进的国防科研项目研究人员及非保密工作直接管理部门的其他行政部门, “无密可保”、“有密难保[2]”的思想比较严重。这样就给保密工作的有效开展造成了很大困难。

2. 关于建设保密工作队伍的问题。

高校人员流动性较大, 管理层的三年换岗或调动等情况, 都会对保密工作的队伍建设产生不稳定的因素[3]。而保密工作队伍是高校保密工作得以开展的基本保障, 建立一支保密意识强、保密技术精湛的队伍, 是高校开展保密工作的必备条件。

3. 关于不断完善保密制度的问题。

保密制度是高校保密工作的基础、依据, 也是评价高校保密工作规范与否的标准之一。不少高校在保密资格认证期间编制了本校保密制度, 而后续工作中出现制度未落实、制度不健全、制度不合理、缺乏可操作性等状况, 对高校保密工作的开展缺乏一定的指导作用。因此建立健全高校保密制度是开展保密工作的前提与基础。

4. 关于调整管理方式、科学管理国防科研项目的问题。

不少高校在保密资格认证时, 因为本校承担的国防科研项目较少, 实行集中管理的方式, 由军工项目办公室 (有高校称作先进技术研究院) 或保密办负责集中管理, 包括涉密人员、涉密计算机与移动存储介质、涉密载体、宣传报道、保密检查、奖惩与考核等所有环节。这种管理方式一方面确实比较安全, 所有事情都由固定的专职的人员来做, 避免混乱, 然而另一方面容易导致项目组研究人员保密意识不强, 认为保密工作是保密办 (军工办) 的事情, 与己无关[4], 甚至对保密办的各项保密要求产生抵触厌烦心理, 认为各道审批手续、登记手续太过烦琐, 于是投机取巧钻空子等事情时有发生。

二、加强国防科研项目保密管理, 抓住重点, 点面结合, 推动高校保密工作规范运行。

1. 加强领导, 提高认识, 大力做好高校保密工作。

保密工作需持续开展, 不得放松与间断。各高校要高度重视保密工作, 巩固保密认证成果, 结合工作实际, 加强领导, 强化保密意识教育, 提高对保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以新时期保密工作的指导思想作为开展工作的指南, 为学校的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的保障。特别是国防科研项目研究是学校保密工作的重点对象, 也是学校国防科研保密管理工作的核心。项目研究人员是所承担项目涉密事项的直接接触者, 因此其必须增强保密意识, 严格按照保密法规制度开展工作, 不可放松。

2. 坚持做到保密组织机构健全, 保密工作队伍不散。

高校要严格按照保密资格审查认证要求, 落实党政领导干部保密工作责任制, 以涉密国防科研项目管理为核心, 横向覆盖各职责部门, 各司其职;纵向建立校、院、项目组三级保密管理体系, 确保国家秘密安全。国防科研项目保密工作坚持党委统一领导, 分级负责、归口管理的原则。校党委保密委员会负责国防科研保密事项的审查、审批;校保密办按保密委要求, 对国防科研保密工作进行指导、检查、监督;学校二级单位保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单位国防科研保密管理工作;承担国防科研的课题组具体负责本课题组的日常保密工作。国防科研保密管理工作是全校保密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 需围绕国防科研项目的管理和研究工作, 确定各相关组织机构、部门及人员的保密责任, 建立一支专兼职的保密工作队伍, 不断加强管理与培训, 认真学习保密基础知识、保密法规制度、信息安全等业务知识, 掌握保密技能, 为保密工作的开展提供技术、人力支撑。

3. 要不断健全和完善保密工作制度。

高校要重视保密工作的制度建设, 使保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根据各高校保密工作的运行情况, 一般来讲, 高校保密制度可笼统的分为基本制度、二级制度和专项制度三大类。其中基本制度是高校保密制度的一个较大的组成部分, 涵盖关于高校保密组织机构、保密职责、保密教育、涉密人员、计算机及存储介质、涉密载体、通信及办公自动化设备、保密部门部位、涉密活动及外事工作、保密监督检查、泄密事件查处、保密工作奖惩等多方面的管理规定, 对高校保密工作的各个方面和环节作出相应的要求;二级制度是高校内部涉密部门特别是承担国防科研项目的相关院系, 根据工作需要, 依据基本制度, 结合业务工作实际制定的具体保密管理措施;专项制度是针对重大涉密工程或项目、外场试验等制定的专门保密管理措施。高校在制定保密制度时, 应力求做到内容具体、责任到人, 以有效地防止各类泄密事件的发生, 使保密制度能够真正成为高校保密工作的基础和依据, 指导高校有效地开展保密管理工作。

4. 结合工作实际, 调整管理方式, 科学、规范开展国防科研项目保密工作。

国防科研项目在研究的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涉密人员与设备, 产生一定量的涉密载体, 根据工作需要可能会发生对外交流与合作、外场试验、协作配套等事项, 学校保密办 (军工办) 对项目保密工作的集中管理会存在管理不便、工作不便、项目组人员保密意识淡薄或产生依赖心理等问题。对此高校可以根据需要, 实行项目组自我负责、学院审查, 保密办 (军工办) 监督检查的管理机制, 如有重大事项的可提请校保密委员会审批。也就是说, 以国防科研项目组为基础单元, 项目负责人是项目组的“第一责任人”, 应指导和监督本项目组的保密管理工作。兼职保密员是项目组保密工作的具体执行人, 应在项目负责人的指导和监督下做好本项目组保密工作的具体事宜, 如计算机定期更改密码, 病毒库升级, 涉密人员每月自查等工作。项目组其他成员是本项目组保密事项的直接接触人, 应按照保密法规要求配合兼职保密员及项目负责人做好本项目组的保密工作, 在确保国家秘密安全的前提下, 开展项目研究。校保密办 (军工办) 每季度对各项目组的保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包括计算机的管理和使用、涉密人员的管理、涉密载体的管理、保密监督自查管理等事项, 发现问题提出书面整改意见, 并追踪检查。存在重大问题的立即向校保密委汇报, 防止泄密事件发生。只有这样, 项目组人员才能真正地树立起保密意识, 提高警惕, 并且确实掌握保密工作的相关技巧和工作程序。同时配合相应的奖惩机制, 通过保密津贴、年底保密工作考核等方式, 对在保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和单位予以奖励;采取扣发保密津贴、通告批评或必要的法律制裁等手段, 对存在违规违法等行为的人员和单位进行处理, 促进保密法规制度的落实, 从而促进高校保密工作的顺利开展。

总之, 做好高等学校的保密工作既是适应新形势的必然要求, 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保障, 对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5]。各个通过保密资格审查认证工作的高校, 虽然保密工作已步入正轨,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特别是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意识不强、人员不到位、制度缺失、管理方式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因此, 高等学校要对照《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标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评分标准》及相关保密法规制度, 重视保密教育培训, 不断强化人员保密意识, 增强保密技能;强化保密组织机构建设, 考虑人员配置, 落实保密责任, 认真探讨学校保密制度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不断完善制度;结合工作实际, 根据保密新形势不断地调整管理方式, 增强管理有效性;做好监督检查, 落实奖惩机制, 消除隐患, 堵塞漏洞, 不断改进学校保密管理工作, 巩固认证成果, 迎接保密资格复查。

参考文献

[1]陆建伟, 霍然.军工保密资格审查认证工作指导手册, 2011.6, (7) .

[2]伍李春, 崔俊橦.高校保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22 (1) :105-108.

[3]朱荣生, 顾香玉.构建高校保密管理长效机制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9, 9 (28) :43-44.

[4]李源, 郑鹂穜.高校开展科技保密工作实践研[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2006, 26 (1) :90-91.

篇4:浅析科研部门如何做好保密工作

【关键词】科研部门;保密教育;保密管理;保密措施

一、保密工作的作用

随着网络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保密工作难度加大,遭遇的挑战更多。重视保密工作,不仅关系到企业的利益,还关系到员工个人的利益。参与市场竞争是企业步入市场经济大势所趋,只有把保密工作纳人企业管理轨道,实行全方位管理,才能对其产生的秘密予以保守,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稳定程度和安全程度,在竞争中保持优势。保密工作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保障作用。没有这种保障,有效益不一定能实现,而保密工作是其中之一。依法按章办事,不发生泄密,客观上即保障了效益的实现。这种保障作用一般不为人们所认识,只有发生泄密造成损失时才能看得到这种作用具有普遍性。二是赢得作用。这种作用是随着预定的任务完成而表现出来的。在商务谈判的环节中,由于保持适度,放得适时,不但经济贸易成交、合作成约,而且还为企业节约资金。这种赢得作用给人直观印象,量的表现明显,但不具有普遍性。

二、如何加强信息保密工作

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进步,信息泄露就成了当前网络自动化办公的主要保密隐患之一。所谓信息泄露,就是被故意或偶然地侦收、截获、窃取、分析、收集到系统中的信息,特别是秘密信息和敏感信息,从而造成一个企业的泄密事件。众所周知,网络在保密防护方面有其三点脆弱性:1、是数据的可访问性。数据信息可以很容易被终端用户拷贝下来而不留任何痕迹。2、是信息的聚生性。当信息以零散形式存在时,其价值往往不是很大,一旦网络将大量关联信息聚集在一起时,其价值就相当可观了。3、是设防的困难性。目前网络在建设阶段的软件和硬件产品,不管是进口产品还是国内产品,由于商业利益,在制造时往往给网络信息用户留下了更为严重的隐患,也无疑给网络信息用户攻击打开了方便之门,给保密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

对加强企业管理、办公自动化的保密防范工作,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物理隔离。根据我国有关保密要求,办公自动化网络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与社会公众信息网络实行物理隔离。即企业管理机关内部计算机网络必须经上级保密部门审查批准后方可运行。不得与社会公众信息网计算机相连、存储、处理和传递企业、机关内部信息,建立健全上网信息保密审批领导责任制。提供信息的单位应当按照一定的工作程序,健全信息保密制度。

(二)数据加密和数据签名技术。信息的保密是为了防止对手破译信息系统中的机密信息。数据加密是为提高信息系统及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防止秘密数据被外部窃取、侦听或破坏所采用的一种重要手段。对办公自动化网络进行数据加密,是通过网络中的加密机构,把各种原始的数据信息,按照某种特定的加密算法变换成与明文完全不同的数据信息,即密文的过程。

(三)充分利用系统自身提供的保密措施。由于工作习惯,用户对网络的认识不足,基本不用或很少使用网络操作系统提供的保密措施,从而留下隐患。其实,一般的网络操作系统及应用系统,自身都带有很好的保密措施,都要加以充分利用,好好把握。

三、怎样加强保密素质的全面提高

(一)做好经常性、群众性的保密宣传教育。保密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基礎工作,只有不断的宣传教育,才能不断加强工作人员心中的保密意识。

(二)提高保密工作者的综合素质。保密工作者是保密工作的具体操作者和执行者,因此其素质高低直接关系保密工作的好坏。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提高保密工作的综合素质,才能适应这日趋变化的社会。

(三)取得领导对保密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保密工作,领导重视是关键。有了领导的重视,保密工作才能更加顺利彻底的进行。

(四)规范各类保密制度。规范保密制度能极大的减少工作环节上出现的泄密漏洞,让保密工作不留死角。加强保密机构和队伍建设。只有保密队伍健全,保密工作才会顺利的进行。

(五)加强网络信息化建设。随着办公自动化的不断推进,网络的安全性也就非常重要,加强网络信息化建设,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四、科研部门怎样做好保密工作

保密工作是企业管理的大事,保密责任重于泰山。保密职责是企业每位工作人员的重要责任,可以说保密工作人人都有份。如何做好科研部门的保密工作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抓。

(一)做好保密工作的宣传教育工作。要想做好保密工作,首先要让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到保密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必要性。该所通过张贴保密挂图、组织保密知识竞赛、签订保密承诺书、组织学习《保密法》等保密法律法规及党和国家关于保密工作的方针、政策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保密知识,让每位员工明确知道哪些是属保密范围,包括国家秘密及企业的经济利益、技术、管理等秘密。经常性地组织所内员工观看保密案例等,让全员知道保密的重要性以及泄密行为的危害,如何堵住泄密的渠道。

(二)加强保密工作的硬件设施建设。大力做好涉密计算机管理。一是做好涉密计算机的管理,做到涉密文件必须在涉密计算机上操作,非涉密人员不得操作涉密计算机;二是做好涉密计算机操作登记工作,凡是操作人员一律按照规定进行登记;三是做好可移动U盘的保密管理,实行专人管理,保密机构及部门不定期对涉密计算机和可移动U盘的使用及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和考核。

(三)加强保密工作的软件建设。根据科研实际,及时做好保密制度的修订完善工作,从管理制度上保证保密工作的开展,定期或不定期对保密工作进行自查,及时发现保密工作的薄弱环节和隐患,及时进行整改,防患于未然。同时,做好员工上网登记,不定期对工作人员的上网情况进行检查,确保秘密文件、信息不从网上传出。

(四)加强保密措施的落实。严格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加强资料管理,严把资料对外借阅,建立资料借阅登记制度,严格履行借阅审批手续。坚持保密资料销毁审批程序,妥善销毁废弃资料,确保资料不流失、不泄密。加强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要求所有计算机安装杀毒软件,进行加密设置,确保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

保密工作是国家、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保密工作的好坏关系到国家利益或者企业的利益,泄密行为是一种犯罪行为。因此,要求工作人员要时刻加强保密意识,认真做好保密工作,牢记保密责任,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新时期下的保密工作。

参考文献

[1]保密技术防范常识.国家保密局,2009

篇5:科研项目保密管理制度

校保字〔2006〕107号

行政各处级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保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根据学校申报国家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审查认证工作部署,校保密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制定了《涉密项目过程管理及相关保密规定》,现予以下发,请各单位认真学习并遵照执行。

附件:涉密项目过程管理及相关保密规定

二○○六年三月二十七日

附件

涉密项目过程管理及相关保密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军工科研项目特别是涉密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参照《西北工业大学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及西北工业大学保密委员会有关文件,制订本细则。

第二条

军工科研项目分为纵向项目和横向项目,纵向项目是指来自各种国家计划渠道的项目。横向项目是指来自其它厂所、院校等法人单位的项目。第三条

军工科研项目全过程包含项目准备与申请阶段、项目的立项与执行阶段、项目结题验收阶段、项目推广转换阶段及项目申报奖励成果阶段。

第二章 项目准备与申请立项阶段

第四条

纵向项目准备与申请立项阶段主要工作包括项目指南建议及项目建议。科技处负责统筹规划、组织实施及上报工作。学院负责协助科技处做好本单位的组织实施及校内上报工作,各项目组负责具体实施。各部门在实施过程中应遵守有关保密规定。

第五条

科技处在进行项目指南建议部署和项目建议部署时,对于涉密指南建议和涉密项目,应根据不同的密级控制适当的知悉范围;召开涉密会议应按照有关保密规定进行;对于涉密的文件、资料和其它物品的制作、收发、传递、使用、复制、摘抄、保存和销毁,应按照有关规定履行审批和登记手续。

第六条

各项目组根据学校及学院的统一要求,撰写相关指南建议书及项目建议书,并提交学院,建议书中应包含对项目涉密情况的建议,学院汇总整理后统一上报学校科技处。各项目组有关人员和学院有关人员对于知悉的涉密文件、资料和其它物品承担保密义务,不得擅自扩大知悉范围。

第七条

对于各学院的指南建议书,科技处负责汇总整理,按照保密规定确定密级后上报有关上级部门。对于各学院的项目建议书科技处负责形式审查,形式审查应包括对项目涉密情况的审查。

第八条

横向项目的准备与申请立项阶段主要是指项目前期洽谈阶段及合同签订。前期洽谈主要由项目组与有关单位进行,洽谈中应明确合同涉密情况。合同签订时,项目组需填写合同审批表并经科技处审批,审批表中应对合同涉密情况进行说明。第三章 项目的立项与执行阶段 第九条

纵向科研项目经各主管上级部门批准后即可在学校立项管理。横向科研项目在双方签订的合同生效后即可在学校立项管理。

第十条

涉密项目立项时,项目组应根据项目密级确保项目组具备承担涉密项目的各项条件,包括涉密人员资格、涉密场地等条件,不具备条件的应进行整改。项目组承担涉密项目的资格需经学校保密办认可后方能到科技处进行项目立项。

第十一条

项目执行过程中,科技处负责项目执行情况和经费使用情况的管理。主要包括纵向项目年度报告、中期检查报告、GF报告、经费使用报表等工作的部署、形式审查及提交,以及对重大横向项目和对执行中有问题的横项项目的监督、检查和协调。学院负责协助科技处对项目的执行情况和经费使用情况进行部署、监督和检查。项目组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包括按照要求完成年度报告、GF报告、试验报告以及各种上级部门规定或合同另一方要求的各种任务,确保项目保质按时完成。

第十二条

对于涉密项目,项目组应确保涉密载体使用,涉密文档密级确定,各种涉密介质的制作、传递、使用、复制、保存和销毁等涉密行为符合保密规定。第四章 项目的结题与验收阶段

第十三条

科研项目通过验收后,由项目组向档案馆提供技术档案资料,档案馆根据有关档案法规对归档资料进行审查,对涉密项目要按照有关保密规定进行审查,经审查符合有关归档要求后归档,档案馆出具已归档证明材料。

第十四条

通过验收的科研纵向项目,其项目负责人三个月内要向学校提出结题书面申请,逾期没有提出申请的,项目结余经费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提出结题书面申请,经审批同意延期结算的项目,其项目负责人必须在提出申请后三个月内办理结题、结算手续。逾期未办理结题、结算手续的,项目结余经费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

在合同或任务书规定期限内未完成研究内容的科研项目,其项目负责人必须向甲方单位提出延期申请,并在科研处备案。

第十六条

办理科研项目结题时,项目组需填写科研项目结题审批表并附相关验收证明材料,经学院及档案馆审批同意后,方能到科技处办理结题手续。

第五章 项目的推广与转换阶段

第十七条

我校承担的涉密军工科研项目在推广与转换过程中,必须在列入相应涉密等级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名录》的单位中招标或签订合同,并在合同中明确保密条款或签订保密协议,监督中标单位实施。

第十八条

科技处是学校军工科研项目的推广与转换的归口管理部门。

第六章 项目的申报奖励成果阶段

第十九条

申请鉴定的科研项目,凡涉及国家秘密事项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科学技术保密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条

涉密项目申报奖励过程中,项目组应确保涉密载体的使用,文档密级的确定、制作、传递、复制、保存和销毁等涉密行为符合保密规定。

第二十一条

科技处对项目组提交的鉴定材料和科技奖励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并审批,合格后进行上报。涉密项目在传递、保存过程中要按有关保密规定执行。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二条

军工科研项目的五个阶段过程的管理要符合《西北工业大学国防科技生产项目档案保密管理规定(试行)》的有关规定。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科技处负责解释。第二十四条

篇6:科研项目保密管理制度

《办法》是军工保密资格审查认证工作的规范性文件,主要内容包括:总则、审查认证机构、保密资格申请、审查批准、监督管理、法律责任和附则共7章42条。

一、总 则

【原文】

第一条 为规范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审查认证工作,确保国家秘密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有关保密规定,制定本办法。

【注释】

本条是制定《办法》的目的和依据。

有关保密规定主要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办法》、《中共中央保密委员会关于加强国防科技工业保密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关于保留部分涉密行政审批项目的通知》等。

【原文】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承担涉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企事业单位的保密资格审查认证工作。

【注释】

本条对《办法》的适用范围作出规定。

1.涉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是指承担的武器装备研制项目或研制产品涉及国家秘密;项目或产品仅背景、用途、数量涉密的,不适用本《办法》。

2.承担涉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已经承担了涉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二是指合同意向单位已经与拟承担单位签订了委托涉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合同意向书并出具了密级证明。

【原文】

第三条 对承担涉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的企事业单位,实行保密资格审查认证制度。承担涉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应当取得相应保密资格。

【注释】

本条对实行保密资格审查认证制度作出规定。

1.依据《中共中央保密委员会关于加强国防科技工业保密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关于保留部分涉密行政审批项目的通知》等有关规定,对承担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的企事业单位,实行保密资格审查认证制度,表明保密资格审查认证是国家批准的一项涉密行政审批工作,具有法律约束力,必须遵照执行。

2.保密资格是国家对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基本条件的评价和认可,是企事业单位承担涉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的必要条件。承担或拟承担涉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的企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办法》的规定,根据所承担或拟承担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的项目或产品最高涉密等级,申请和取得相应的保密资格。

【原文】

第四条 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审查认证工作坚持严格标准、严格程序、突出重点、公平公正的原则。

【注释】

本条对审查认证工作应依据的原则作出规定。

严格标准是要求审查认证机构和审查认证人员在审查认证工作中严格依照军工认证各项标准的要求开展审核、检查、认证工作,不随意变通,不缺项少项,不主观臆断。

严格程序是要求审查认证工作的开展必须依照规定程序进行,确保审查认证工作的规范性和严谨性。

突出重点是要求审查认证工作要把重要的国家秘密事项以及涉密人员、载体、计算机和信息系统及要害部门、部位等作为审查的重点。

公平公正是要求审查认证机构和审查认证人员要平等对待不同的审查认证

对象,不偏私,不歧视,确保审查认证工作符合《标准》要求。

【原文】

第五条 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三个等级。一级保密资格单位可以承担绝密级科研生产任务;二级保密资格单位可以承担机密级科研生产任务;三级保密资格单位可以承担秘密级科研生产任务。

【注释】

本条对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的保密资格等级作出规定。

保密资格等级的划分,主要体现了根据企事业单位保密管理能力和条件确定军工科研生产任务的指导思想。承担军工科研生产任务涉密程度越深,保密管理要求也越高。制定相应等级的保密资格标准,既便于对取得保密资格等级的单位实行分级管理,也便于企事业单位申请相应等级保密资格,节约保密成本。

【原文】

第六条 经审查认证取得保密资格的单位,列入《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名录》(以下简称《名录》)。

军队系统装备部门的涉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合同项目,应当在列入《名录》的具有相应等级保密资格的单位中招标订货。

承包单位分包涉密合同项目,分包单位应当是列入《名录》的具有相应等级保密资格的单位。

【注释】

本条对《名录》的作用作出规定。

1.《名录》是国家对通过审查认证获得保密资格的单位的公开确认。通过审查认证,取得保密资格的企事业单位即可列入《名录》,并由国家军工保密资格认证委根据工作需要,在一定范围内定期发布。

2.承包单位和分包单位都必须经审查认证取得保密资格,分包涉密合同项目必须在《名录》中选择具有相应保密资格等级的单位承包涉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

3.本条从确保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的秘密,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出发,既是对军队涉密武器装备招标订货的强制性规定,也是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的角度,对

军工单位保密管理的一种强制性约束。

二、审查认证机构

【原文】

第七条 国家保密局会同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总装备部等部门组成国防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审查认证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军工保密资格认证委),履行下列职责:

(一)制定审查认证工作的政策、规定;

(二)制定《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和《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评分标准》(以下简称《评分标准》);

(三)决定审查认证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四)组织保密资格审查和复查;

(五)审查、审批一级保密资格申请单位;

(六)发布保密资格单位名录,制发保密资格证书;

(七)变更、注销、撤销保密资格;

(八)受理有关单位提出的复议申请;

(九)建立保密资格审查认证人员库,聘任和管理保密资格审查认证人员;

(十)对审查认证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注释】

本条对国家军工保密资格认证委的组成及其职责作出规定。

国家保密局会同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总装备部组成国家军工保密资格认证委。国家保密局为国家军工保密资格认证委的主任单位,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总装备部为副主任单位。

【原文】

第八条 省(区、市)保密工作部门、国防科技工业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以及有关地市级保密工作部门组成省(区、市)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审查认证委员会(以下简称省(区、市)军工保密资格认证委),履行下列职

责:

(一)受国家军工保密资格认证委委托,审查部分一级保密资格申请单位;

(二)审查、审批本地区二级、三级保密资格申请单位;

(三)进行保密资格复查;

(四)审核保密资格证书变更和注销申请;

(五)聘用保密资格审查认证人员;

(六)对本地区审查认证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注释】

本条对省(区、市)军工保密资格认证委的组成及其职责作出规定。

省(区、市)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国防科技工业管理部门以及有关地市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等组成省(区、市)军工保密资格认证委。

省(区、市)军工保密资格认证委组成时,可根据本省(区、市)军工单位和审查认证机构人员的实际情况,吸收地市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人员参加。

【原文】

第九条 省(区、市)军工保密资格认证委在国家军工保密资格认证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其组成人员应当报国家军工保密资格认证委批准。

【注释】

本条对国家与省(区、市)军工保密资格认证委之间的工作关系作出规定。

1.为加强对审查认证工作的领导和监督管理,省(区、市)军工保密资格认证委在国家军工保密资格认证委领导下开展工作,其组成人员应当经国家军工保密资格认证委审批。

2.省(区、市)军工保密认证委接受国家军工保密资格认证委的领导和监督,对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及不明确事项,应当向国家军工保密资格认证委及时请示和报告。

【原文】

第十条 国家军工保密资格认证委下设办公室,由国家保密局、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总装备部等有关部门人员组成,负责审查认证日常工作。

省(区、市)军工保密资格认证委下设办公室,由省(区、市)保密工作部门、国防科技工业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人员组成,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审查认证日常工作。

【注释】 本条对国家和省(区、市)军工保密资格认证委办事机构的组成及主要职责作出规定。

1.国家军工保密资格认证委下设办公室,由国家保密 局、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总装备部等有关部门人员组成。国家保密局为主任单位,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总装备部为副主任单位。

2.省(区、市)军工保密资格认证委下设办公室,由省(区、市)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国防科技工业管理部门和有关地市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人员组成。

3.国家或省(区、市)军工保密资格认证办的日常工作主要包括:起草保密资格认证工作计划、总结、简报等文件材料;针对审查认证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开展审查认证工作调研,并向国家或省(区、市)军工保密资格认证委提出相关建议;筹备国家或省(区、市)军工保密资格认证委会议,对有关决定具体组织落实;处理审查认证日常事务性工作等。

三、保密资格申请

【原文】

第十一条 申请保密资格的单位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登记注册的企业法人或事业法人;

(二)承担或拟承担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的项目或产品涉密;

(三)无外商(含港澳台)投资和雇用外籍人员,国家有特殊规定的除外;

(四)承担涉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的人员,应当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居住,与境外人员(含港澳台)无婚姻关系;

(五)有固定的科研生产和办公场所,并符合国家有关安全保密要求;

(六)1年内未发生泄密事件;

(七)无非法获取、持有国家秘密以及其他严重违法行为。

【注释】

本条对申请保密资格的单位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作出规定。

1.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登记注册的企业法人或事业法人。依照我国《民法通则》规定,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企业法人是指具有国家规定的独立财产,有 健全的组织机构、组织章程和固定场所,以营利为目的,独立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活动的法人。事业法人是指为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依法取得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

2.项目或产品涉密是指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研制项目或研制产品设计国家秘密。项目或产品仅背景、用途、数量涉密的,不属于保密资格认证范围。

3.从维护国家安全出发,申请单位不能有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涉密岗位不得雇用外籍人员,但依据国防科技工业投资主体多元化政策的相关规定,经国家或省(区、市)主管部门批准的除外。有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和雇用外籍人员的单位申请保密资格,需要提供国家或省(区、市)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

外籍人员是指在中国境内工作的拥有外国国籍或无国籍的人员。

4.依据《国防科技工业涉密人员保密管理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承担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的涉密人员应当具有中国国籍并在中国境内居住,且与境外及港澳台人员无婚姻关系。

5.申请单位要具备相对固定的科研生产场所和条件,并符合国家有关安全保

密要求。其科研生产和办公场所应当具有产权证明或3年(含)以上的租赁合同。

6.1年内未发生泄密事件是申请单位自申请之日以前12个月内,未发生经省(区、市)以上保密行政管理部门认定的泄漏国家秘密事件。

7.申请单位无省(区、市)以上保密行政管理部门认定的非法获取、持有国家秘密的行为以及其他严重违反保密法规的行为。

【原文】

第十二条 申请保密资格的单位,应当填写《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申请书》(以下简称《申请书》),并提供以下材料:

(一)《申请书》;

(二)工商营业执照正本、副本(复印件);

(三)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复印件);

(四)公司章程;

(五)上一个财务验资报告;

(六)科研生产场所产权证书或租赁合同(复印件);

(七)合同甲方出具的研制项目或产品的密级证明,或者合同意向单位出具的合同意向证明及密级证明;

(八)国家军工保密资格认证委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注释】

本条对申请保密资格需要提交的材料作出规定。

1.申请单位应当按照栏目要求和所申请的保密资格等级填写《申请书》,并加盖单位公章。单位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应在相关栏目内对申请条件、申请材料的真实性,保证《标准》的执行及承担的相关责任作出书面承诺。

2.工商营业执照是经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的合法凭证,证明申请保密资格单位是否在境内登记注册、企业性质、营业范围,以及是否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等情况。

3.组织机构代码证书是国家赋予每一个组织机构(包括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机构)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始终不变的法定代码标识证书。

4.公司章程是由发起设立公司的投资者指定的,并对公司、股东、经营管理人员具有约束力的调整公司内部组织关系和公司经营行为的自治规则。公司章程能够反映公司的性质、股东组成和股东持股比例等情况。

5.上一财务验资报告是指经过注册的会计事务所依法接受委托,对被审验单位的实收资本(股本)及其相关资产进行审验后出具的现行或最新的验资证明。验资报告应当是以文字报告的形式确切地表述验证的内容,并由注册会计师签字或盖章,会计事务所加盖公章后生效。验资报告能够反映申请单位的入股比例、资本成分及资产组成等基本情况。

6.申请单位需要提交固定科研生产场所产权证明或租赁合同。对于企事业单位租赁的科研生产场所,一般要求合同的租赁期在3年(含)以上。产权证明或

租赁合同能够反映申请单位是否具有固定的科研生产和办公场所,其安全防护措施在一定的年限内是否发生重大变化。

7.合同意向证明及密级证明是指合同甲方与拟承担单位签订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合同意向书及其密级证明。

密级证明由合同甲方提供,并经单位保密工作机构审核,由单位负责人签字后生效。承担多项涉密合同任务的单位仅需提供一项涉密任务的最高密级证明。密级证明原则上不得涉密。

8.国家军工保密资格认证委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根据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特殊情况,按照国家军工保密资格认证委的统一要求掌握。

国有独资企业不需提供上述第(四)、(六)项所要求的材料,事业单位不需提供上述第(二)、(四)、(六)项所要求材料,申请一级保密资格单位不需提供上述第(六)、(七)项所要求的材料。

【原文】

第十三条 上市公司申请保密资格的,其承担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的范围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政策规定。

【注释】

本条对上市公司申请保密资格的情形作出特别规定。

上市公司需要申请保密资格的,除应当具备申请保密资格的基本条件外,还应当符合国家有关上市重组改制的政策规定。审查认证机构在受理上市公司申请保密资格时,应根据《关于推进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造的指导意见》等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对其承担任务的范围和股权构成进行严格审查。

【原文】

第十四条 高等学校申请保密资格的,应当结合科研项目管理建立保密管理体制;具备相对集中的涉密科研场所,与开放区域隔离。

【注释】

本条对高等学校申请保密资格的情形作出特别规定。

高等学校申请保密资格的,除应当符合申请保密资格的基本条件外,还应当

根据高等学校环境开放、科研场所分散、学生参与涉密科研课题的情况和特点,将保密管理贯穿于军工科研项目申报、立项、实施、验收的全过程,切实加强对军工科研项目实施过程的控制和监督;将涉密科研场所相对集中并与开放区域隔离,采取相应的保密管理与技术防护措施,学校科研项目主管部门要与保密工作 机构密切配合,建立符合高等学校特点的保密管理体制。

【原文】

第十五条 非公有制企业申请保密资格的,限定于申请二级、三级保密资格。

【注释】

本条对非公有制企业申请保密资格的情形作出特别规定。根据《关于推进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造的指导意见》规定,从事战略武器装备生产、关系国家战略安全和涉及国家核心机密武器的核心重点保军企业为国有独资;从事关键武器装备总体设计、总装集成以及关键分系统、特殊配套件生产、重要武器装备生产的企业须为国有绝对控股。因为非公有制企业暂不具备上述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相关的基本政策条件,目前只限定申请二级、三级保密资格。

【原文】

第十六条 企事业单位提出保密资格申请,应当经上级部门审核。没有上级部门的,应当经省级业务主管部门或所在地的地市级以上保密工作部门审核。申请保密资格的单位,向有关审核部门报送《申请书》和有关材料。

【注释】

本条对申请保密资格的审核把关作出规定。

1.审核是指对申请单位是否符合《办法》申请条件的预先核实和把关。

2.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科学院、军工集团公司审核所属企事业单位保密资格申请。

其他企事业单位申请保密资格的,应当报所在地的省(区、市)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或所在地的地市级以上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审核。

3.审核部门主要采取书面审核的方式审核申请保密资格单位提交的《申请书》和有关材料。

【原文】

第十七条 审核部门负责下列内容的审核:

(一)《申请书》的填写是否符合本办法的有关规定,填写内容是否属实;

(二)申请单位是否符合本办法规定的申请条件;

(三)申请的保密资格等级是否适当。

【注释】

本条对保密资格申请审核的内容作出规定。

审核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

1.《申请书》的填写是否符合《办法》规定,总的要求是按照要求申报的内容,做到简明扼要,抓住重点,内容真实,填写规范。具体要求见第六部分《申请书》填写说明。

2.申请单位是否符合《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的基本条件,证明材料是否符合第十二条要求或是否有第十三条、十四条、十五条规定的特殊情形。

3.申请的保密资格等级是否适当。申请保密资格等级应当以所承担或拟承担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项目或产品涉及的最高密级为准。

《申请书》的填写内容不得涉密,应当回避涉密内容或进行非密花处理。

【原文】

第十八条 审核部门经审核认为具备申请条件的,在《申请书》中签署同意意见后,由申请单位向有关军工保密资格认证委提出申请;经审核认为不具备申请条件的,应在《申请书》中说明理由,退回申请单位。

【注释】

本条对保密资格申请审核工作作出规定。

1.审核部门根据《办法》第十七条的要求,经审核认为满足《办法》第十一条申请条件且提交的证明材料符合《办法》第十二条要求的,在《申请书》审核栏目中签署审核是否同意申报相应等级保密资格的意见,并加盖审核部门单位印章后,由申请单位向国家或省(区、市)军工保密资格认证委提出申请。

2.审核部门根据《办法》第十七条要求,经审核认为不满足《办法》第十一

条申请条件或提交的证明材料不符合《办法》第十二条要求的,应在《申请书》审核栏目中说明不同意申报相应等级保密资格的理由,加盖印章后,退回申请单位。

3.申请一级保密资格的单位经审核同意后,直接向国家军工保密资格认证委提出申请,报送《申请书》及相关材料。

申请二级、三级保密资格的单位经审核同意后,直接向所在地省(区、市)军工保密资格认证委提出申请,报送《申请书》及相关材料。

四、审查批准

【原文】

第十九条 保密资格审查分为书面审查和现场审查。

国家或省(区、市)军工保密资格认证委收到申请单位《申请书》及相关材料后,进行书面审查,并在10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省(区、市)军工保密资格认证委应当征求军队派驻的军事代表机构对申请单位是否符合申请条件的意见。

对决定受理的单位,应当在30个工作日内组成审查组进行现场审查。

【注释】

本条对保密资格审查形式和申请受理时限作出规定。

1.保密资格审查认证是有关军工保密资格认证委依照职责范围和权限,对通过审核决定受理的申请单位进行实质性核查、评审的活动过程。

2.国家或省(区、市)军工保密资格认证委收到申请单位《申请书》及相关材料后,交由国家或省(区、市)军工保密资格认证办根据《办法》规定的条件,对提交的证明材料、申请理由等进行预先审查,在10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申请的决定。对不符合要求的,不予受理,并向申请单位书面说明理由,将申请材料退回申请单位。

对《申请书》中有关不明确事项,必要时,省(区、市)军工保密资格认证委还应当对申请单位是否符合申请条件征求军队派驻的军事代表机构的意见。

3.对国家或省(区、市)军工保密资格认证办书面审查决定受理的单位,国

家或省(区、市)军工保密资格认证委应当在决定受理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组成审查组对申请单位进行为期2~3个工作日的现场检查,对其是否符合标准进行实地核查和评审,作出全面、真实、可靠的审查结论。

4.书面审查与现场审查的主要区别是:书面审查应以审阅、核查申请单位提交的书面材料的方式,对申请单位是否符合申请条件,是否同意受理并进行现场审查作出决定。现场审查应针对书面审查中的有关问题,进行现场验证和核实,依据《评分标准》的评分项目逐项进行评分,作出是否符合标准的判断,为国家或省(区、市)军工保密资格认证委审批提供重要依据。

【原文】

第二十条 审查组负责人由同级军工保密资格认证委指定,审查组工作人员应当从审查认证人员库中抽取,人数为5至8人。

【注释】

本条对现场审查组成作出规定。

1.审查组是由国家或省(区、市)军工保密资格认证委组织的,为实施现场审查而组成的专门工作组。

2.审查组组长由国家或省(区、市)军工保密资格认证委确定。审查组成员从军工保密资格审查认证人员库 中抽取。审查组人数为5~8人(包括2~3名保密技术检查人员)。

【原文】

第二十一条 现场审查依据相应等级的《标准》及《评分标准》实行评分制,满分为500分,达到450分(含)以上为符合标准。

【注释】

本条对现场审核实施评分制作出规定。

1.现场审查实行评分制,达到450分(含)以上的为符合标准,以下的不符合标准。依据《标准》和《评分标准》各项内容要求,对申请单位的保密工作情况逐项评分,综合评审后,作出符合标准或不符合标准的审查结论。

2.现场审核中,为保证公平合理,对被审查单位没有的项目不计得分,按照

实有项目计分,总分达到实有项目分值的90%,即为符合标准,未达到实有项目分值的90%,为不符合标准。

【原文】

第二十二条 审查组现场审查程序:

(一)提前7个工作日通知被审查单位;

(二)听取被审查单位情况汇报和对有关事项的说明;

(三)审查有关文字材料;

(四)接触有关人员了解情况;

(五)组织涉密人员进行保密知识考试;

(六)进行现场审查,并作出审查记录;

(七)对现场检查情况进行评议,研究或表决形成审查意见和评分结果。审查意见和评分结果填写在《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审查(复查)意见书》(以下简称《审查(复查)意见书》)中,并由审查组组长在签名栏内签名;

(八)向被审查单位通报审查意见和评分结果,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要求;

(九)被审查单位在《审查(复查)意见书》签名栏内对审查结论签署意见。

【注释】

本条对现场审查的程序作出规定。

现场审查程序是对保密资格审查认证现场审查活动的过程要求,是现场审查工作严谨、规范的保证。

1.提前通知。应提前7个工作日通知被审查单位,包括现场审查日程安排、审查组人员名单、被审查单位需准备的有关资料及注意事项等。

2.听取汇报。审查组组长主持召开首次会议,听取被审查单位负责人介绍本单位基本情况,近年来保密工作开展情况及对《申请书》填写内容的有关说明。听取汇报后,审查组成员可就有关问题进行询问。

3.审查文字材料。现场审查组依据《评分标准》,按照分工逐项审查被审查单位保密工作档案记录,验证《申请书》中的有关事项,了解被审查单位保密工

作开展情况,为实地检查做好准备。

4.接触人员了解情况。审查组组长和审查组成员通过谈话等方式与被审查单位负责人及相关涉密人员接触,重点了解保密责任及保密制度落实情况。

5.组织涉密人员考试。审查组在被审查单位涉密人员中按一定比例随即选取部分人员进行保密知识闭卷考试,检验保密教育效果和涉密人员保密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6.实地审查。根据被审查单位的实际情况,依据《评分标准》逐项检查被审查单位贯彻落实《标准》情况,作出审查记录。审查记录作为评议依据,经审查人员签字确认。

7.形成审查结论。现场检查结束后,审查组组长召开审查组会议,对审查的情况进行评议,讨论研究作出被审查单位是否符合标准或不符合标准的审查结论,并提出整改要求,同时填写《审查(复查)意见书》。

8.通报审查意见和结论。审查组组长主持召开现场审查末次会议,对被审查单位落实《标准》情况逐项讲评,指出问题,提出整改要求,通报现场审查结论。

9.被审查单位对审查意见和审查结论进行确认,由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在《审查(复查)意见书》签署同意或不同意的意见,并签名确认。审查组组长同时在《审查(复查)意见书》(一式3份)上签字确认。

【原文】

第二十三条 审查中发现被审查单位重要事项达不到《标准》或严重违反保密规定,存在重大泄密隐患的,应当中止审查,要求其采取整改措施。

对中止审查的单位,3个月后视整改情况决定是否恢复审查。

【注释】

本条对现场审查中止情形作出规定。

1.重要事项达不到《标准》或严重违反保密规定,存在重大泄密隐患的,是指不符合《评分标准》规定的8个“基本项”,达不到“基本项”要求之一的,应当中止审查。

2.对于中止审查的单位,审查组应当在《审查(复查)意见书》中说明理由和意见,明确提出整改期限,3个月后视整改情况决定是否恢复审查。

3.对恢复审查的单位,应当重新填写《审查(复查)意见书》,并注明恢复审查的理由。

【原文】

第二十四条 对不符合《标准》未予通过审查的单位,6个月后方可重新申请。

【注释】

本条对未予通过现场审查的情形作出规定。

1.对不符合《标准》,现场审查评分分值未达到450分(含)以上的单位,或者现场审查评分分值未达到实有项目分值90%的,应当不予通过审查。

2.对未予通过审查的单位,审查组应当《审查(复查)意见书》中说明理由。申请单位应对照《标准》要求逐项进行整改。

3.申请单位整改完成后,可于收到《审查(复查)意见书》之日起6个月后按照《办法》规定的申请程序重新提出申请。

【原文】

第二十五条 国家或省(区、市)军工保密资格认证委应当根据审查结论和有关材料,在60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

【注释】

本条对保密资格审查批准时限作出规定。

1.现场审查结束后,审查组将《申请书》、《审查(复查)意见书》及相关材料报国家或省(区、市)军工保密资格认证办,提交同级军工保密资格认证委审批。

2.国家或省(区、市)军工保密资格认证委应当根据书面审查、现场审查结论和有关材料,在60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批准有关单位取得保密资格的决定。书面告知经批准列入《名录》的单位,并颁发保密资格证书。

【原文】

第二十六条 省(区、市)军工保密资格认证委应当将审查批准的保密资

格申请单位有关材料,报国家军工保密资格认证委复核备案。

【注释】

本条对保密资格复核备案制度作出规定。

1.省(区、市)军工保密资格认证委应当将审查批准的二级、三级保密资格单位的《申请书》、《审查(复查)意见书》、批准文件及相关材料报国家军工保密资格认证委复核备案。

2.对通过审查批准的单位授予保密资格证书、证牌。国家军工保密资格认证委对通过审查批准和复核备案的单位,定期在《名录》上发布。一般每3个月发布一次。

3.复核备案制度体现了国家军工保密资格认证委对全国保密资格审查认证工作的领导和监督职能。国家军工保密资格认证委经复核发现不符合《办法》相关规定的,责令予以纠正,收回保密资格证书、证牌,不予列入《名录》。

【原文】

第二十七条 保密资格有效期为5年。有效期满,需继续承担涉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的,应当提前90个工作日重新提出申请。

【注释】

本条对保密资格有效期作出规定。

1.保密资格有效期从国家或省(区、市)军工保密资格认证委审批通过之日起计算。有效期满,保密资格即行废止。2.继续承担涉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的单位,应当在保密资格有效期满前90个工作日按照《办法》第十二条、第十六条、第十八条规定的要求和申请程序重新提出申请。

【原文】

第二十八条 国家和省(区、市)军工保密资格认证委应当加强对审查认证工作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及时纠正工作中的违规行为。

【注释】

本条对建立审查认证监督机制作出规定。

1.国家和省(区、市)军工保密资格认证委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加强对审查认证人员和审查认证活动的监督管理。有效制约和及时纠正违法违纪行为,防止审查认证工作中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等行为的发生。

2.国家军工保密资格认证委依据职责,负责对全国保密资格审查认证工作的监督管理,对审查认证工作中的违法问题及时作出处理。

省(区、市)军工保密资格认证委依据职责,负责对本行政区域职权范围内的审查认证工作进行监督管理,防止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

【原文】

第二十九条 取得保密资格的单位应当实行自检制度,每年1月底前,向审查认证机构报送《标准》执行情况自检报告。

【注释】

本条对保密资格自检制度作出规定。

1.自检制度是已取得保密资格的单位,对照《标准》进行自我检查,自我约束的制度。取得保密资格的单位,每年1月底前应当提交自检报告,报原审查认证机构。自检报告由单位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签发。国家或省(区、市)军工保密资格审查认证机构应当对自检报告进行审查,及时掌握保密资格单位执行《标准》的情况。

2.自检报告的内容主要是取得保密资格的单位按照《标准》的基本要求,针对落实《标准》的具体情况作出的说明。

3.对不按期提交自检报告和自检报告内容不属实的单位,国家或省(区、市)军工保密资格审查认证机构应当予以及时纠正,同时作为保密资格复查的扣分内容。

【原文】

第三十条 对取得保密资格满2年的单位应当进行复查。对重要事项达不到《标准》或严重违反保密规定,存在重大泄密隐患的,应当中止复查,给予警告,并要求其期限采取整改措施。

对中止复查的单位,3个月后再行复查,对未达到整改要求的,撤销其保密

资格。

【注释】

本条对保密资格复查制度作出规定。

1.对保密资格单位实行复查制度,是审查认证工作的重要监督形式。复查可根据实际,简化程序,精简人员,缩短时间,突出重点,切实掌握被复查单位执行《标准》的情况,特别是对现场审查时提出的整改要求要进行检查。

2.复查中发现被复查单位重要事项达不到《标准》或严重违反保密规定,存在重大泄密隐患的,应当中止复查,给予警告,并要求限期整改。

3.对中止复查的单位,复查组应当在《审查(复查)意见书》中说明理由和意见,明确提出警告和期限整改要求,3个月后再行复查。

4.对再行复查的单位,应当重新填写《审查(复查)意见书》,并注明再行复查的原因。对再行复查未达到整改要求的单位,撤销其保密资格。

5.复查工作原则上应在被复查单位取得保密资格第3年内完成。

【原文】

第三十一条 取得保密资格的单位,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申请变更证书:

(一)法定代表人变更的;

(二)单位名称变更的;

(三)注册地址变更的。

申请变更的单位,应当报原批准机关审核同意后,由国家军工保密资格认证委办理变更手续。

【注释】

本条对变更保密资格证书情况作出规定。

保密资格证书变更是指审查认证机构根据持证单位的请求,依照《办法》的规定,对证书的具体内容加以变更的行为。取得保密资格的单位,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申请变更证书:

1.法定代表人变更的。应提交的材料有:

(1)保密资格证书变更申请;

(2)法人代表任免通知或董事会决议;

(3)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事业法人证书复印件;

(4)保密资格证书复印件;

(5)法人代表身份证复印件;

(6)审查认证机构要求提供的其他说明材料。

2.单位名称变更的。单位名称是指名称发生变化,但单位性质与资本构成没有发生变化。应提交的材料有:

(1)保密资格证书变更申请;

(2)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事业法人证书复印件;

(3)保密资格证书复印件;

(4)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复印件;

(5)审查认证机构要求提供的其他说明材料。

3.注册地址变更的。注册地址变更是指工商注册地址发生变化而单位科研生产场所未发生变化。应提交的材料有:

(1)保密资格证书变更申请;

(2)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事业法人证书;

(3)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复印件;

(4)保密资格证书复印件;(5)审查认证机构要求提供的其他说明材料。

持证单位根据以上变化情况,向受理审查认证机构申请变更保密资格证书内容,经审核同意后,将同意意见和申请变更保密资格证书的有关材料国家军工保密资格认证委。

【原文】

第三十二条 取得保密资格的单位,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重新申请:

(一)需要提高保密资格等级的;

(二)资本构成、企业性质发生重大变化的;

(三)涉密场所发生重大变化的。

【注释】

本条对重新申请保密资格情形作出规定的。

重新申请是指已经取得保密资格的单位,因有关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与审查认证或复查时的情况有很大差距,需要重新申请相应保密资格的行为。取得保密资格的单位,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重新申请:

1.需要提高保密资格等级的。取得保密资格的单位拟承担高于其保密资格等级的涉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时,应当重新申请。申请时需要依照《办法》第十二条的规定,提供合同甲方或者合同委托意向单位出具的密级证明。

2.资本构成、企业性质发生重大变化的。取得保密资格的单位因上市、重组等原因,与《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的申请保密资格的基本条件发生变化的,应当重新申请。

3.涉密场所发生重大变化的。取得保密资格的单位涉密科研生产和办公场所与上次现场审查或复查时的保密环境和技术安全措施发生重大改变的,如搬迁等,应当重新申请。

【原文】

第三十三条 取得保密资格的单位,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注销保密资格:

(一)保密资格有效期满的;

(二)不再承担涉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的;

(三)单位申请注销的;

(四)单位撤销的。

【注释】

本条对注销保密资格的情形作出规定。

取得保密资格的单位,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注销保密资格:

1.保密资格有效期满的。取得保密资格的单位保密资格有效期满,在《办法》第二十七条规定的期限内未重新申请的,或在期限内重新申请但未获得批准的,应当注销保密资格。

2.不再承担涉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的。一般情况下,连续3年没有承担涉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应当注销保密资格。

3.单位申请注销的。因自身和其他原因,单位不再需要保留保密资格的。

4.单位撤销的。因破产或重组兼并等原因撤销,单位已不复存在的。

保密资格注销,由原保密资格审查认证机构书面报国家军工保密资格认证委。

【原文】

第三十四条 申请或取得保密资格的单位对有关审查认证决定有异议的,可在60个工作日向国家军工保密资格认证委提出复议申请。国家军工保密资格认证委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60个工作日内作出最终决定。

【注释】

本条对保密资格审查认证复议作出规定。

1.对有关审查认证决定有异议的是指:

(1)申请单位对《申请书》未予受理有异议的;

(2)申请单位对现场审查结论有异议的;

(3)申请单位对有关军工保密资格认证委审批决定有异议的;

(4)取得保密资格单位对复查结论有异议的。

2.单位自收到结论和决定之日起60个工作日内向国家军工保密资格认证委提出复议申请。国家军工保密资格认证委自收到复议申请之日起,应对申请的复议事项进行合法性、适当性审查,在60个工作日内作出决定。

【原文】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选择不具有保密资格的单位分包涉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的,撤销其保密资格。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注释】

本条对分包涉密任务的法律责任作出规定。

1.分包研制项目或研制产品涉及国家秘密的,均应选择具有保密资格的单位。项目或产品仅背景、用途、数量等涉密的,不适用本条规定。

上一篇:蟹黄汤包六年级作文下一篇:你用鼓励温暖了我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