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思维导图助力课堂教学

2024-04-24

巧用思维导图助力课堂教学(精选10篇)

篇1:巧用思维导图助力课堂教学

张泽林 王从斌 摘 要:“思维导图”是一种图像式思维辅助工具。在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中的合作探究环节、知识建构环节和复习归纳等环节巧妙地运用“思维导图”,既能够以图像形象直观地表示出知识之间的联系,又能够较好地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优化教学过程,使学生在形象化、系统化的知识联系中准确把握思想品德课程的综合性,不断开拓学生思维,进而提高思想品德学科教学的实效性。关键词:“思维导图”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 张泽林,男,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公园路中学,中学一级教师;王从斌,男,江苏省无锡市金星中学,中学高级教师。“教有方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好的教学方法往往会有助于课堂教学,会让课堂教学更加高效。思想品德学科涉及心理健康、道德品质、法律常识和国情等方面的内容,涉及知识面广,教学内容容量大,特别是课时少,前后课隔时间较长,使用何种教学方法能让思想品德学科教学更加高效?“思维导图”既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思维工具,又是将知识结构图像化的过程。将思维导图有效地运用到思想品德教学之中,有助于推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优化和创新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实践,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在合作探究环节借助思维导图,有效厘清知识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性资源,《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避免概念化、孤立化地传授和记诵知识。”如何激发学生积极探究,更好地厘清知识,并系统化地掌握?巧妙地运用思维导图,让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合作探究,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它能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弄清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实现科学有效地训练学生思维,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例1:2013人教实验版九年级第三单元“融入社会,肩负使命”第七课“关注经济发展”第一课时“造福人民的经济制度”学习中,教师可以运用箭头、短线、文本框、年份数字等工具设计使用“‘三步走’战略和两个100年目标”(图1)“轴”形思维导图。通过数轴表示年份,下标标注时间和事件、三步走战略所要达到的目标。上标标注“两个100年目标”和“三步走战略”,使学生在总体上认识和把握“两个100年目标”和“三步走战略”的关系,认识和理解现阶段我国正处于“三步走战略”第三步的头20年,只有加快小康社会建设进程,力争到2020年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会,才能实现“建党100年目标”,也才能为全面实现“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和最终实现“建国100年的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使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下标从1981年到2049年之间标注的是“三步走”战略的三步目标,分别由“国民生产总值”和“人民生活水平”两个方面构成,“人民生活水平”依次为温饱、小康、较富裕,“国民生产总值”第一步和第二步指的是总量,第三步指的是人均量,前两步注重数量,第三步在注重数量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质量。这样通过从左至右以时间、事件为轴、自上而下以较长时期由远而近的阶段性目标为主要内容,简单明了地呈现出“三步走战略”和“两个100年目标”。思维导图不仅帮助学生弄清各知识点内在联系,大大浓缩了重点难点,使知识更加系统化、层次化、条理化,而且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例2:2013人教实验版九年级第三单元“融入社会,肩负使命”第七课“关注经济发展”第二课时“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学习中,教师可以运用文本框、箭头设计使用“基本经济制度与分配制度的关系”(图2)“梯”形知识网络思维导图。导图从左往右由关键词“内容”统领并分为四个层级,层层发散说明每一层级的内容,并表明各个层级的关系,使学生在掌握内容构成的同时又准确把握知识间的内在关系;自上至下分为三个层级并用关键词“决定”引领,说明知识概念间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一上-层级决定下一层及,下一层级适应上一层级;最后点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归根结底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的生产力水平及发展不平衡决定。通过思维导图既系统化、条理化、层次化地建构了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把握知识主干内容,提高记忆速度和记忆效率,又巧妙地突出了重点难点。

二、在知识建构环节创建思维导图,有效归纳知识 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实践,这种实践应该是建立在有机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方面内容为指导基础上的实践。因此,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构建重点知识框架,对所学内容进行整体架构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知识构建环节创建思维导图,既可以有效地归纳知识,又可以在归纳知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的思维,从而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高与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的掌握融为一体。例3:2013人教实验版九年级第三单元“融人社会,肩负使命”第八课“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第二课时“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知识建构环节,教师可以运用矩形文本框、箭头、关键词等设计了如图(3)的“飞船”形思维导图,知识点由中心向四周发散,形象简单层次分明地构建知识框架体系,从而说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地位、意义、形式和要求。思维导图既帮助学生建构形成比较科学完整的知识框架图,又大大节省了时间成本,提高了学习效率,还培养了学生整体思维的能力。例4:2013人教实验版九年级第四单元“满怀希望,迎接明天”第九课“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第二课时“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知识建构环节,教师可以运用矩形文本框、折现和中心词设计“虫”形思维导图(如图4),简洁明了且直观地勾勒出知识体系,使知识体系更具科学性、系统性和条理性,锻炼学生的思维,提高总体把握知识的效率。

三、在复习归纳环节运用思维导图,有效巩固知识 思想品德课课时少,任务大,对已学知识进行复习巩固就显得至为重要。如何科学地引导学生既有效复习巩固旧知,又可以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巧妙地做到温故而知新呢?“思维导图”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它通过线条的简单勾勒、关键词的充分运用,形成一张张可视的知识建构图,让知识点之间的关系直观呈现,引导和帮助学生再现已学知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强化记忆巩固知识,从而提高复习效率,训练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例5:在2013人教实验版九年级第二单元“了解国情爱我中华”新课复习归纳环节,笔者设计了“负责任的公民”(图5)“鹰”形思维导图。导图基于第一单元“承担责任,服务社会”知识版块“做一名负责任的公民”,以箭头、文本框、关键词为工具,用简练的方法从上而下由“责任”到“负责任的公民”,再到“青少年的历史使命”三个层级,使每个知识点层层递进,在学生准确掌握各个层级知识点的基础上引出新知识;然后自左至右运用集中思维方法归纳概括,也以三个层级说明“慎重许诺”和“勇担过错”是“负责任的公民”的行为表现,再运用发散思维方式进行演绎分解,说明“负责任的公民”就要自觉承担责任,承担起“关爱集体、关爱社会、关爱国家”的责任;最后通过中学生承担关爱国家的责任就要承担“青少年的历史使命”,从而使知识点在“历史使命”上交会对接。这样的思维导图在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各知识点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既构建了知识框架图,又巧妙自然地过渡到新课“了解国情,爱我中华”。在此环节,思维导图既简约直观地呈现知识、强化记忆,也培养学生集中归纳和发散思维的能力。例6:2013人教实验版九年级第八课“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复习导入环节,笔者设计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轮”形思维导图(图6)。导图在对第三单元“融入社会,肩负使命”第六课“参与政治生活”和第七课“关注经济发展”的学习基础上,以简单的几何图形圆、文本框、曲线双箭头和关键词,既从里向外发散又自外而内集中,既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又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心工作是经济建设,其他四个方面都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只有五个方面全面发展、全面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车轮才能滚滚向前,所以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就必须促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积极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借助思维导图,既对旧知识做了概要系统的复习,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承上启下,温故知新。总之,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可视化、直观化、网络化、逻辑化和系统化的学习工具,可以应用渗透到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既有助于创新课堂教学,又有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思维导图的运用,从教师角度而言,可以提高教师的授课效率,有助于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有助于实现教师传统教育理念的转变,从而创新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使课堂真正实现高效;从学生角度来说,能促进思维的训练与培养,保证学生有意义的学习,科学准确地理解把握并建构知识体系,真正实现高效学习。思维导图如何在课堂创新方面得到更好的应用,是一个值得我们继续探讨和研究的课题,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该根据实际不断地创新应用思维导图,使其更好地助力思想品德教学。(责任编辑:罗松涛)

篇2:巧用思维导图助力课堂教学

文章体裁、结构、写作手法及教学组织形式不同,决定着每篇文章所采用的思维导图的样式不同。语文阅读教学中,使用较为普遍的思维导图有三种――鱼骨图、蝶形图和维恩图,它们的适用范围和作用不尽相同。

用鱼骨图梳理文章结构

鱼骨图因形状与鱼骨相似而得名,特点是简捷实用,深入直观。运用鱼骨图梳理文章内容,能清晰地呈现出文章各部分的结构关系。

《藏北草原》是鄂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以下同版本教材只注明年级、册数)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课文运用“总-分-总”结构,从“景”和“人”两个方面具体展开描述。文章开篇直抒胸臆,表达了对藏北草原的热爱之情,接着从自然景色写到草原人勤劳好客、美丽善良,最后以深情的笔触再次抒发对藏北草原的热爱之情。学习这篇课文时,学生围绕“藏北草原的美”这个中心词(即鱼头),通过对“景美”“人美”的梳理归纳,找到了相关的景物和体现人物性格的关键词(即鱼身),最后揭示出文章表达的情感――对藏北草原的热爱与赞美(即鱼尾),从而绘制出一幅结构完整、层次清晰的思维导图(如图)。

导图将文章的主要内容、情感,以及文章整体与部分的内在联系、部分与部分之间的结构关系等清晰地呈现出来。借助它,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了文本。

用蝶形图归纳文章主题

蝶形图指整体结构像蝴蝶形状的思维导图,适宜于作对比。绘制时,把提炼出的主题写在蝶身位置,把围绕主题表现的不同方面或对立面分列在两只蝶翅的位置,一幅结构匀称、对比鲜明的蝶形图就完成了。

二年级下册的《变成什么好》是一篇生动有趣、蕴含哲理的童话故事。文章讲了小老鼠因为做老鼠不快活,不想继续做老鼠,于是找魔法师要了一个能让自己随心所欲改变形状的魔瓶。究竟让自己变成什么呢?小老鼠想到了蝴蝶、乌龟、蜜蜂、蚂蚁、鸟儿、大象,然而经过仔细思考,它觉得这些动物虽有自身优势,但也都有自身的不足,所以小老鼠把魔法瓶还给了魔法,决定还是做一只快乐的小老鼠。这个故事蕴含的道理是,做自己最好。

教学这篇课文时,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小老鼠心理活动的相关段落,找出了每一种动物的优势与不足。如:蝴蝶漂亮,但活不长久;乌龟活得长久,但爬得慢;蜜蜂飞得快,但太劳累;蚂蚁爬得快,但会被人踩,等等。接着,引导他们研读课文最后几段,提炼出“做自己最好”的主题。将这些内容板书在不同的位置并加上椭圆形的外框,一幅蝶形图就绘制成功了(如图)。

不论经过多长时间,学生只要看到这幅图,这篇课文的内容与主题就会立即浮现在他们眼前。

用维恩图建构知识体系

维恩图是一种用封闭曲线(如圆、矩形)表示集合的图形,适于通过比较形成概念,并显示概念之间的关系。这种图形在群文阅读时使用较多。

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以“花与生活”为主题,编排了《中国的花》《养花》《梅花魂》《菊和莲》四篇课文。教学这个单元时,我们将《中国的花》《梅花魂》《菊和莲》组合在一起,进行组元教学。三篇文章都是散文,都通过描写花的外形彰显花的精神品质,并且借赞花表现人的性格特点。不同的是,《中国的花》《梅花魂》是白话散文,《菊和莲》是文言散文,其结构、写作手法等都有所区别。为了直观地表现出这种区别,教学过程中,教师边引导学生理解边绘制了下面这幅思维导图――

通过这幅维恩图,三篇文章的相同之处(都是散文,都采用了借花喻人的表现手法),以及每篇文章文体、结构、写作手法、所喻品质的不同就一清二楚了。

篇3:巧用思维导图助力课堂教学

一、思维导图概念界定及研究背景

思维导图(Mind-mapping)又称心智图,由英国的著名心理学家、教育专家托尼.巴赞(Tony Buzan)创立。它是一种新颖的思维模式,结合了全脑的概念,包括左脑的逻辑、顺序、条例、数字。以及右脑的图像、想象、颜色、空间、整体等。总之,思维导图是一种将发散性思考可视化的思维工具。它的核心思想是把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有机结合,即让人的左半脑和右半脑在思维过程中同时运作,以脉络状分支延伸出去,形成一种树状思维。也就是说,它模拟了人脑的工作方式,运用图文并茂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包含与相互的层级图表现。

新目标版九年级教材第六单元阅读课(Section B 2a-2e)正式出现了——思维导图(Mind-mapping)的学习策略。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制作思维导读图,并借助思维导图记忆有关知识;能通过快速阅读获取文章的主旨或者段落大意。面对我们的英语阅读教学,农村学生的阅读能力较弱,这就意味着我们需要通过有效的策略来促进阅读教学的效率。

二、思维导图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优势与用途

1. 图文并重,增进能力

思维导图往往是图形状和文字一起出现,不但增强了我们的记忆力,也增进了我们的创造力与联想力。

2. 直观形象,促进理解。思维导图通过主干、分支和图像、色彩的运用有效地刺激了大脑,从而使主观意图自然地在图上表达出来。实际上,画思维导图的方法是发展思维的具体化、形象化,有效促进理解。

3. 全面整合,整体提升

思维导图呈现的是一个思维过程,学习者可以通过思维导图迅速掌握整个知识架构:由浅入深,新旧结合,把新知识同化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促进知识的迁移,从而形成新旧知识的整合,让知识整体性的提升。

三、思维导图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与启示

1. 构建思维导图,搭建学习支架

如:以九年级教材第五单元Unit 5What are the shirts made of?的阅读课(Section B 2a-2e)为例。本单元以“中国制造的东西(Things made in China)”为核心话题,围绕本单元语言交际功能项目“谈论产品是用什么制造,在哪里制造(Talk about what products are made of and where they were made)”,逐步展开各项听、说、读、写活动。本课时是本单元的阅读板块,旨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介绍最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艺术如孔明灯、剪纸和泥塑,包括它们的制作工艺、制作原料和象征意义等。

其中在教学有关sky lanterns时尝试构建思维导图: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有关细节的问题,先提字面理解层面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词汇、语法、长句和难句;然后逐步过渡到推断性理解问题或评价性理解问题。以下问题教师可以与学生互动,主要是为思维导图做好准备工作。

*Who first used sky lanterns?(Zhuge Kongming)

*What were they used for in the past?(asking for help)

*W hen are they used now?(at festivals and other celebrations)

*When are they made of?(bamboo and paper)

*What are they regarded as?(bright symbols of happiness and good wishes)

设计思路与启示:在教师分析、整合文本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构建思维导图来体现语篇思路的逻辑顺序或关键要点直观地呈现出来。有助于学生抓住语篇的主线,掌握文本的脉络结构,更透彻地理解课文。

另外,至于在教学剪纸和泥塑部分内容,可以让学生自绘思维导图给全班同学介绍其中一个艺术品,根据自己的思路和需要随时进行,既方便又高效。实践证明: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不仅使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品质得到锻炼和提升,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积极探索、自主学习的精神。

2. 应用思维导图,促进知识整合

如:以八年级教材下册第七单元Unit 7What is the hightest mountain in the world?的阅读课(Secetion B 2a-2e)为例。本单元以“世界知识(Facts about the world)”为核心话题,围绕本单元语言交际功能项目“表达较大的数字和熟练运用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最高级(Comparatives and superlatives with adjectives and adverbs)”。本课时是本单元的阅读板块,旨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介绍大熊猫的一篇报道,具有说明文的特征。

先让学生仔细阅读文本,尽可能地记住文章中的细节;接着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让学生再次阅读文本,边读边完成这个文本框架思维导图。最后鼓励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复述课文。具体的思维导图为:

设计思路与启示:通过填充思维导图来学习和记忆词汇或句子。为了便于记忆,教师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和巧妙处理,给学生强烈的感官刺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抓住语篇的主要内容,构建知识框架。启发学生思考,有助于学生理解、吸收、记忆、复述、背诵所学的知识,并形成长效记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我们可以从以上实例发现,思维导图往往准确展示了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直观,帮助学生把握重难点;同时还引导学生把知识“串珠成线,接线成网,套环成链”,使知识简单化、条理化、系统化,有助于学生建构自身的阅读网络。

四、结语

教学实践证明,本人通过应用思维导图,合理的思维导图使阅读教学事半功倍,让阅读教学真正走向高效之门。

作为引导者和决策者,教师完全可以把思维导图应用在英语阅读教学模块:最大化地给学生创造阅读的最佳学习模式,提供阅读的最佳学习策略,以有限的时间和空间,激发学生的阅读潜能,促成高效的阅读课堂,真正落实阅读教学的发展目标。

篇4:巧用思维导图助力课堂教学

【关键词】思维导图 初中英语 教学

最常见应用在英语教学的思维导图类型有以下几种:

一、图表型(Charts)

用图表的形式对人物、地点、事件、观点等进行总结和比较。在徐州市历年的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中,就有阅读一篇文章,并用图表型思维导图的形式的体现文章结构并理解填词这一题型,也是中考的难点。

二、大脑风暴型(Brainstorm)

又称为蛛网型(Spiders),用来表述篇章的中心思想,或表示主题与内容的主次关系及相互联系。这种形式是一种很实用的归纳总结知识的手段,可以更清晰、明确地看出一篇文章的脉络和重点以及细节,笔者曾经在自己的课堂上多次运用。在初次给学生们介绍蛛网型思维导图时,我在大屏幕上展示了这样一句话:Creating a spider diagram offers you a bird's eye view of the subject(创作一个蜘蛛表格可以帮助你从宏观上把握文章主题),可以让学生们初步理解什么是“Spider diagram”。再给出两个做好的“Spider diagram”图片作为例子,学生们就可以理解,这一形式类似于汉语中常提到的“知识网络”的架构。在一次学习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Reading文章时,我设计了一个环节,希望学生利用思维导图的手段,将整篇文章自己进行归纳总结和补充,梳理出属于自己的蛛网型思维导图。在充分读文章理解文章之后,教师发给学生所需的工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始创作,这一活动是对整堂课的整体梳理,也是最精彩的部分。学生对这一形式是接触不多,但是能发挥他们所擅长的绘画和创作,学生们激情高昂。学生们按照事先分好的小组,教师提供制作图表所需的彩纸、水彩笔等工具。制作过程中,学生们讨论热烈,绘出的“Spider diagram”形式多样,有画成花瓣形的,有画成云朵形的,还有制作出立体图案的,并且内容充实,将课文的主题和细节一一体现在彩色卡纸上。教师在有的组快要完成时提出进一步的要求,制作完毕后,以小组为单位,人人参与,将纸上内容还要用英语说出来,这样一来,既有写,又有表达,每位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先完成的几组将作品展示在黑板上,竞争意识也得到了激发,学生们都渴望得到作品被展示的机会。最后一个环节,在制作“Spider diagram”完毕的基础上,整组到讲台前阐述了他们的设计,利用蜘蛛图标作为提示,复述课文内容,一组学生配合默契,因为是各自所写,又经过操练,所运用的口语表达也是清晰正确的。这个环节很充分地体现了“以学生的学为主体”的要求,显示了思维导图的魅力,使英语课堂充满活力。所以在此后,每当在课堂上用到蛛网型思维导图,同学们都很热情的参与其中,这种形式使学生对课本篇章深入理解,使学生学习课文更有效率。

三、手掌型(Palms)

每一个手指都是一个分支,在阅读文章后,对阅读材料中最重要的信息进行组织梳理。这种形式是笔者在一次外籍教师对英语老师进行培训中学到的,它的好处是直观易懂,且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课堂上,以自己的手掌为模型,张开五指,画出轮廓,仅仅是这一过程,就已经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下面我们要做些什么?这个大手掌有什么用处?这个大手掌里可以画什么?可以写什么?”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上来,下一个步骤就是仔细读文章分析文章,找出关键词,理清主次关系。这一过程,老师做起来都感觉很有意思很新颖,课堂上用于学生间效果就更加凸显。

四、其他常用类型:树型(Trees)

又称为分层结构目录,能更清晰的区分层级和理清每一個层级的关系;链型(Chains),用来表明过程,原因,使之更清晰;草图型(Sketches),可以允许学生自己创作思维导图的图像,根据需要增添内容。比如,画出一颗苹果树,树干部分就是想表达的中心思想,树上结出的一个个苹果就是一个个具体的内容。

在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的过程中,笔者注意到,图示结构非常有助于知识的长期记忆,并且有利于学生架构知识网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研究设计不同类型的思维导图,教给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和要领。要注意的是,训练学生使用思维导图,重点在启发思维,点播智慧,而不是舍本求末的去强求绘画构图和着色,要让思维导图切实服务于教学,而不是追求形式上的喧嚣。只有合理巧妙的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表现出各级主题关系,才能为学生提供思维空间,使得学生进行全面、系统、有条理、有层次的学习与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探究能力,为初中英语课堂助力。

参考文献:

篇5:巧用思维导图写作文

如一位小学生所画的“一只小猪”的思维导图,这幅思维导图就是这位小学生围绕“一只小猪”进行放射性思维的一个具体体现。

二、作文教学中如何绘制思维导图 工 具

绘制思维导图并不像你想象的那样复杂,正如成功并不像你想象的那样困难一样。

你只需准备好下面提到的东西,就可以开始画了。

1、A4白纸一张;

2、彩色水笔和铅笔;

3、你的大脑;

4、你的想象!一是要围绕主题让学生充分联想,使导图的分枝尽可能多些,这样才不会漏掉好的素材; 二是让学生作更深入的信息搜索,繁殖出相关的次主题、次次主题、次次次主题等,这样素材写作起来会具体、生动,有深度。步 骤

在作文教学的探索中,我们认为绘制思维导图有如下步骤:

(1)准备一张空白纸,横放在桌前。从白纸的中心开始画,周围要留出空白。这样会让你大脑的思维能够向任意方向发散出去,自由地、以自然的方式表达自己。

(2)准备彩色水笔。颜色和图像一样能让你的大脑兴奋。它能让你的思维导图增添跳跃感和生命力,为你的创造性思维增添巨大的能量,此外,自由地使用颜色,使绘画本身也非常有趣!

(3)提炼作文题目的中心词(主题词)。如“时间不能使记忆风化”,中心词就是“记忆”,“你我走过的日子”中心词就可以用题目“你我走过的日子”。

(4)把主题词写在白纸的中心并圈画起来。一幅代表中心思想的图画越生动有趣,就越能使你集中注意力,集中思想,让你的大脑更加兴奋!

(5)由中心出发,围绕主题,写出3—7个次主题,把次主题用关键词的形式写在由中心发散出来的线条上。让各分支线条自然弯曲而不是像一条直线。你的大脑会对直线感到厌烦。曲线和分枝,就像大树的枝杈一样,更能吸引你的眼球,也具有更多美的因素。

篇6:巧用思维导图做会议记录模版

在一些公司里面有这样一个岗位,主要负责各个大会议的会议记录。不管是笔记还是电脑记,他们的会议记录都是很讲究方法的,值得学习借鉴。

在会议过程中,由记录人员把会议的组织情况和具体内容记录下来,就形成了会议记录。“记”有详记与略记之别。略记是记会议大要,会议上的重要或主要言论。详记则要求记录的项目必须完备,记录的言论必须详细完整。若需要留下包括上述内容的会议记录则要靠“录”。“录”有笔录、音录和影像录几种,对会议记录而言,音录、像录通常只是手段,最终还要将录下的内容还原成文字。笔录也常常要借助音录、像录,以之作为记录内容最大限度地再现会议情境的保证。

一、准确写明会议名称(要写全称),开会时间、地点,会议性质。

二、详细记下会议主持人、出席会议应到和实到人数,缺席、迟到或早退人数及其姓名、职务,记录者姓名。如果是群众性大会,只要记参加的对象和总人数,以及出席会议的较重要的领导成员即可。如果某些重要的会议,出席对象来自不同单位,应设置签名簿,请出席者签署姓名、单位、职务等。

三、忠实记录会议上的发言和有关动态。会议发言的内容是记录的重点。其他会议动态,如发言中插话、笑声、掌声,临时中断以及别的重要的会场情况等,也应予以记录。 记录发言可分摘要与全文两种。多数会议只要记录发言要点,即把发言者讲了哪几个问题,每一个问题的基本观点与主要事实、结论,对别人发言的态度等,作摘要式的记录,不必“有闻必录”。某些特别重要的会议或特别重要人物的发言,需要记下全部内容。有录音机的,可先录音,会后再整理出全文;没有录音条件,应由速记人员担任记录;没有速记人员,可以多配几个记得快的人担任记录,以便会后互相校对补充。

四、记录会议的结果,如会议的决定、决议或表决等情况。

会议记录要求忠于事实,不能夹杂记录者的任何个人情感,更不允许有意增删发言内容。会议记录一般不宜公开发表,如需发表,应征得发言者的审阅同意。

会议记录应该突出的重点有:

1)会议中心议题以及围绕中心议题展开的有关 会议记录

2)会议讨论、争论的焦点及其各方的主要见解;

3)权威人士或代表人物的言论;

4)会议开始时的定调性言论和结束前的总结性言论;

5)会议已议决的或议而未决的事项;

6)对会议产生较大影响的其他言论或活动。

篇7:巧用思维导图助力课堂教学

思维导图(Mind Mapping)又被称为心智图、心灵图、脑图等。思维导图最早是英国心理学家托尼·巴赞(Tony Buzan)在70年代初创立的一种新型笔记方法,它以放射性思考为基础,是一个简单、高效、放射性、形象化的思维工具,能够全面调动左脑的逻辑、顺序、条例、文字、数字以及右脑的图像、想象、颜色、空间、整体思维,使大脑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开发,从而极大地激发人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听到特级教师吕维智老师介绍思维导图。那是我

◎ 很简单

2.近两个月的数学复习课中,你是否喜欢老师借助思维导图帮助你学习数学? ◎ 是,喜欢 ◎ 否,不喜欢

3.你喜欢画思维导图吗? ◎ 是,喜欢 ◎ 否,不喜欢

4.你觉得思维导图有什么有优点?(可多选)□ 可以帮助梳理知识 □ 使记忆更加深刻

□ 提炼关键字时可以提高概括能力 □ 提高发散思维能力

图1(本次调查是通过在班级微信群发给学生做的,借助问卷星得出结果:共42人参与调查,42份是有效的。的作业:

图5

五.运用思维导图,渗透模型思想

数学是一门知识由易到难、螺旋式上升的学科,它的内容十分丰富,要学好数学,应具备较强的抽象概括能力。学生一旦有较强的抽象概括能力,就容易抓住知识的本质,并将知识一环扣一环地联系起来。关键词的确定是绘制思维导图的关键。在确定关键词的过程中,不管是将多个词语转换成单个词语,还是将一段话概括成一个词语,都包含着对信息的提取、理解和记忆。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经常让学生进行提炼关键词等相关操作,必然能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4]。

如图6,学生在学完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表面积》后绘画的思维导图。在梳理过程中通过提炼关键词,学生就能有序地呈现知识,尽管关键词的提炼还稍显稚嫩,但却很好地渗透了模型思想,让学生自然产生建立数学模型的需求。因此,运用思维导图,可以渗透模型思想。

图6

六.巧用思维导图,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其实是学生创造的过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符合要求

[4]的思维导图,并凭借自己的想象或联想记录下萌发的各种新想法。关键词并列在时空之中,处在同一个笔记平面内,使学生更容易展开清晰的联想,改善记忆力和激发创新意识。笔者在批改学生制作的思维导图作业时,意外发现在学生的思维导图中记录着他们个性化的内容有“小发现”、“小窍门”、“易错题”、“温馨提示”等,也看到他们富有个性化的图案、颜色、样式等。如图6-8:

图7

图8 图9是调查问卷最后一题(学生对思维导图的有点的看法)的分析图。调查结果显示:最多学生认为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我们梳理知识,达83.33%。提炼关键字时可以提高概括能力、使记忆更加深刻和提高发散思维能力分别为71.43%、69.05%和64.2%。这道题的调查说明过半学生认为这四种优点都有。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证明:在毕业班数学复习教学中尝试运用思维导图可以提升学生思辨、建模和创新数学核心素养。但存在有些学生调查时马虎

篇8:巧用思维导图助力课堂教学

而要提高学习的绩效, 最需要关注的是知识的表征。知识的表征是指人在自己的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中对信息的表式方式。对此, Paivio提出了“双编码理论”。 双编码理论认为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既可以有语义编码, 又可以用形象编码, 并且凡是能进行双编码的信息则容易保持, 因为在提取时, 该信息比仅用一种形编码的信息多一层提取线索。因此, 双编码是有效和高效思维的重要方面。思维导图采用文字结合图形的方式, 通过联想和连接去帮助组织知识并使之结构化, 符合双编码理论的要求, 使知识的获取、存储和提取更加便捷高效。它是人脑表达自己思维的有效图形工具, 有利于直观地表达思维和提高归纳、总体整理知识体系的能力。

因此, 为了解决教学工作中的存在问题, 让学生学会梳理和归纳所学知识, 提高记忆效果, 培养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我尝试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英语学科教学。经过两年的教学实践, 我发现巧用思维导图进行英语教学不失为一个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方法, 所任教的班级英语各项成绩均在校内名列第一, 其中及格率为95.8%, 优秀率高达78.9%。下面具体介绍我是如何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英语学科教学的。

一、思维导图在新授课中的妙用

(一) 课前预习中的思维导图———让预习效果达到极致

俗语说“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 课前预习是学生提高听课效率的重要环节。以往学生平时的预习往往流于形式, 效果差, 因为他们的预习常常“无迹可寻”, 几分钟时间粗略看过, 大多浏览一下学习内容, 在书上简简单单地画几个短语或者句子, 但缺乏对内容的较为深入的思考和整体的把握, 因此这样的预习对于新课的学习作用不大。如何让学生在预习的时候能够认真思考和理解课文内容呢?我尝试要求学生“用思维导图把预习内容画出来”。起初我要先示范, 把核心词 (新课的主题) 给学生, 并给出思维导图中第二或以上层级的部分关键词, 但空留部分关联分支及关键词, 引导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能完善思维导图。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 学生逐渐熟悉了如何画思维导图, 这时我连核心词也不给学生了, 只需布置诸如“预习……, 并画出你的思维导图”的预习作业。类似这样的预习作业, 需要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内容, 遇到新知识会自觉地去查阅, 并加以思考, 否则完成的效果就会很差, 所以它不但能检查到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有无认真阅读和理解教材内容, 而且能让学生学会如何用思维导图把相互关联的事物按逻辑的层级关系呈现出来, 从而慢慢学会归纳的“条理性”和“逻辑性”。即使学生所画的思维导图在知识上可能有不正确的地方, 但是学生却经历了有效的自学过程, 这样长期有效地进行预习, 学生的思维能力肯定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二) 课堂导学中的思维导图———让学生兴趣盎然

英语课程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英语课堂上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大胆地说英语、用英语。因此在课堂上如何导学、如何引导学生“说”, 显得尤为重要。而思维导图中大量的可视化元素有利于情境创设, 可有效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有意义建构。因此, 教师在新课导入时, 使用直观形象、富有启发性的思维导图方式, 可以使抽象问题具体化、枯燥知识趣味化, 学生通过观察感知产生疑问, 发现问题, 引发认知冲突。使用图形和简要的关键词绘制出教学内容的框架结构, 提供问题式的情境, 能调动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激发学习兴趣。

我就通常在学习新课的过程中, 除了创设合理的语言情境之外, 还一边设问, 一边引导学生回答。而在此同时, 我还一步一步地把设问的过程通过画思维导图的形式在黑板上展示了出来。如在教授七年级下册Module 5 Unit 1 What can I do for you?的对话时, 师生的对话过程是这样的:

T:Suppose I am in the shop and you are the shop seller.When you meet me, what do you say?

S:What can I do for you?

T: Yes. Good! Now I want to buy a T-shirt, so I answer, “I’d like a T-shirt.”And then what questions do you want to ask me?

S: What colour would you like?

S:Who do you buy it for?

T: Yes, great! And I want to try it on! Can I try it on?

……

这时, 我的思维导图板书如下:

当学生不懂再问其他问题的时候, 我就一边说, 一边板书补充我的思维导图中的内容, 在这个过程中既能把对话中的重点句型通过听、说、看的形式输入到学生的脑海中, 又能在思维导图完成后让学生非常直观地领会到该对话的主要框架, 有利于学生掌握文本的大意, 因而学起来就显得特别轻松, 学习兴趣自然浓厚。在接下来口语训练中, 我还可以继续结合该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进行对话练习, 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三) 课堂小结中的思维导图——让学生轻松构建知识树

在新授课教学中,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该节课所学的新知识进行回顾, 小结是必要的。但是如果只是采用师生口头问答和以往“普通的”板书记录形式来进行小结, 学生对所学新知识的印象比不上使用思维导图进行小结要深刻。因为思维导图以放射性思考为基础, 是一个简单、高效、放射性、形象化的思维工具, 能够全面调动左脑的逻辑、顺序、条例、文字、数字以及右脑的图像、想象、颜色、空间、整体思维, 使大脑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开发。而作为学习者, 用思维导图来记忆和整理课堂笔记, 对梳理知识结构、回忆巩固知识起到很好的作用, 能让学生轻松构建知识树。

我通常在课堂小结的环节中, 一边让学生口头小结, 自己一边在黑板上根据小结的进程来画思维导图。我以该课的知识点为核心词, 采用边问边画的形式, 引导学生把围绕核心词而产生的相关知识逐层发散地往外思考、回答, 最后形成一幅完整的思维导图。而当思维导图形成的时候, 该节课所学的知识框架已经立体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在这过程中, 不但让学生懂得了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和作用, 而且能非常直观地回顾知识架构和其中内容相互之间的联系, 这无疑提高了小结环节的有效性。

二、思维导图在作业中的妙用

思维导图是人脑表达自己思维的有效图形工具。使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我们在表达思维时理清思路, 把握全局, 使讲解和学习流畅自然、重点突出, 并且更具有组织性和易于记忆性。学生可以充分利用思维导图作为自己的思维表达工具, 使自己的思路清晰可视。因此, 给学生布置画英语思维导图的作业是非常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做法。同时, 给学生布置画思维导图的作业, 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小到一个话题或语法点, 大到一个甚至几个专题语法的探索, 或者一节课、一个章节、一个阶段, 甚至是一本书、初中三年的教材的知识, 都可以画成思维导图。在画的过程中, 学生需要思考所要涉及哪些知识、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从而使学生自觉运用思维导图这个工具进行发散性思维, 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 强化知识树的构建, 避免学生对知识“死记硬背”和“断裂”式的复习方式, 逐渐形成有效的复习方法。而且, 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潜能, 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爱好, 把思维导图画得美轮美奂, 使自己知识和能力同步得到发展。

(一) 用思维导图梳理语法, 使学生有效巩固语法

在实践中, 我根据教学的进程和教学的需要, 给学生布置适当的画思维导图的作业, 方法都是给学生核心词, 明确总体要求, 其他随学生自由发挥。比如学习了一般过去时, 我的周末作业就布置学生以“一般过去时”为核心词画思维导图。当学习了多种时态之后, 我就布置学生以“时态”为核心词画思维导图。如图6 和图7。

从上面两幅图我们可以看到, 学生对时态的概念、结构以及所涉及的词形变化的知识都梳理得有条有理, 虽然归纳得不是百分之百的完美和正确, 但是足以证明学生对该知识的理解是比较到位的。更重要的是, 通过此类作业, 学生对该知识有了更为深刻的印象, 能有效巩固语法知识。而且, 学生能在完成这类作业的过程中, 学会分析、总结、梳理和归纳, 从而逐渐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二) 用思维导图归纳学习内容, 使学生减少遗忘、找准复习重点

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 有的学生学了新的模块就忘了旧的模块学了什么, 然后整册书学完了但却数不出学过了哪些主要的知识, 这不利于学生知识的积累。因此, 在新授课后, 我通常布置学生用思维导图把该课的主要内容“画”出来的作业, 以便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教材, 熟悉教材所涉及的话题、该课要掌握的基本词汇、句型和语法, 同时引导学生懂得该课的复习重点是什么, 做到复习时有的放矢。

从上图可见, 以图的形式呈现一课书的重点, 既直观、扼要, 又充满趣味性, 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完成此类作业的过程中, 必定要阅读教材, 并学会判断内容的主次, 这就促使学生认真地阅读、思考、分析。当作业完成的时候, 学生已经在脑海里“过了一遍”该课的学习内容, 对防止遗忘、把握复习重点起到很好的作用。

三、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英语学科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思维导图呈现的是一个思维过程, 在思维过程中能够促进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学科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但在运用的过程中要注意下面两个问题。

(一) 要重知识框架的逻辑合理性, 轻美化功能

我们都知道, 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与课堂容量的大小密切相关, 合理的课堂节奏和合理的课堂容量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条件之一。所以, 课堂上教师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英语教学时, 不应花太多时间在“画”图上面, 只要知识框架的逻辑合理、层级关系合理就可以了, 以便争取更多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语言训练活动, 以保证学生有较大的语言训练量。同样, 布置学生画思维导图的作业, 应以知识框架的逻辑合理性为首要的评价标准, 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树, 更好地梳理和归纳所学知识。

(二) 课堂教学中的思维导图宜逐步呈现

思维导图是很好的梳理和归纳知识的一个有效方式, 所以可以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的小结环节中。如果教师把小结环节的思维导图在备课的时候制作成PPT课件, 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小结的时候宜逐步呈现思维导图, 因为如果一次性完整地呈现整个思维导图, 学生就没了思考、总结的机会。如果逐步呈现, 学生既可以边思考边总结, 又可以很清晰地看到整个知识的脉络是如何“延伸”和“发展”的。长久以往, 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会得到很大发展。

摘要:在常规教学中, 很多学生缺乏学习方法, 缺乏主动对新旧知识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学习、梳理和归纳, 导致对所学知识缺乏系统性的理解, 因而容易混淆和遗忘, 严重影响了学习质量的提高。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英语学科教学, 可以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思维导图,妙用,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 (2011年版) .

[2]安牧冰.思维导图在中学化学中的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07.

[3]东尼·巴赞.思维导图“大脑使用说明书”[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

[4]英语课程标准[G].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5]夏恩伟.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08.

[6]东尼·巴赞, 巴利·巴赞.思维导图[M].北京:中信出版社, 2009.

篇9:巧用思维导图,优化作文教学

关键詞:小学语文:思维导图:写作能力

一直以来,小学语文以文本教学阅读教学为主,作文教学相对滞后。随着近年来新课改的浪潮,老师们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再认识,学生的写作能力被提上研究日程。随着对作文教学的研究,借助“思维导图”开展教学,教师教学确定一个合适的主题,然后深入思考问题的分论点和相关论据,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思维导图充分地对大脑进行挖掘,发展新的创新思维能力,潜移默化地改变作文写作中所存在的弊病。

一、“思维导图”运用于作文教学的认识

思维导图是通过绘制图的方法,将人认知知识、解决问题和创新想象的思路、途径以及如何对它们进行配置有序地表达出来。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写作,能够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切实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并能改变学生思维模式,提高学生写作技巧,表达真情实感。

二、在作文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的技巧

1、寻枝觅叶——激发学生创作灵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文章来源于生活,来源于我们的经历,然而小学生由于年龄限制和过于狭窄的外界环境,生活经验尚不丰富的孩子们很难从生活中提取素材。而写作前,组织学生选择材料是指导写作的第一步。思维导图可以克服这些弊端,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找到突破口,想出新颖独特的亮点,使学生从无话可说到无话不说。

例如:小语s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作文,要求学生选择一次浏览的经历,把它记叙下来,我先指导学生确定关键词——“游览”,然后让学生回忆,你游览过旅游景点吗?你参加过游园活动吗?你赶过集市、逛过庙会吗?……总之,把自己脑子里头想到的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浏览经历都——罗列出来,然后学生可以根据内容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进行习作。经过这样的寻枝觅叶,学生的选材思路一下子拓宽了,创作灵感一下子被激发了。

2、布局谋篇——帮助学生理清脉络。“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叶圣陶语),意思是说,作者写文章都会有一定思路的,把握了这个思路,我们才能发现文章的主旨。所以文章的脉络一定要清晰,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清楚自己要写什么,要表达什么,确定每一部分应该写什么以及各部分之间该如何完美过渡,只要宏观把握到了,然后做到详略得当,一篇好作文就完成了一大半。思维导图就能这样勾勒出学生需要的“习作结构”,通过层级结构的方式,形象生动地谋划出文章。《生活的滋味》这篇作文,学生就利用思维导图清晰的呈现了生活中的各种滋味,并写下了可能用到的一些修辞手法:比喻、引用。果然,学生上交的作文,不仅行文思路清晰,脉络明了,而且文章显得更为生动。

3、思维图化——训练学生清晰表达。在写作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脑子突然短路和信息提取失败的情况,一旦大脑遇到某个环节忽然空白,我们就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画出关键词和层级图,填补空白,填补的过程也是丰富素材的过程,在低年级阶段,学生主要是以看图说话为主,学生都能从图画上提取信息进行说话,甚至写作,但是,对于过渡年级三年级来说,借助思维导图能清晰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而不会出现半路忘词的现象。

例如:小语s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作文《玩得真开心》,要求学生把游戏的过程写清楚写具体,我课前先让孩子们以组为单位策划组织游戏,课上请同学们把游戏的具体过程用思维导图的方式一步步画下来,并在你认为玩得最开心的一个环节旁写下自己的真实感受,然后,请小组派代表展示该组游戏的玩法的思维导图,并对着思维导图说一说你是怎么玩这个游戏的,最好玩的地方在哪里。借助思维导图,一个三年级的学生也能条理清晰地把事情的经过交代清楚,并表达出自己的所感所想。

三、结语

作为辅助师生在教学活动中进行反思的工具,思维导图的作用绝不仅仅是用来进行知识的整理。画一幅思维导图好比经历一次头脑风暴,当一个人在习作之前把自己的想法顺利地写出来时,思路会变得更加清晰,头脑也会接受新想法。其实直到学生动笔,习作早已经历了不止一次的修改。这样不知不觉中便提高了习作的质量,也加快了写作的速度,同时在无形中降低了习作难度,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优化了作文教学。

篇10:思维导图作文教学

夜幕降临了,大家只好垂头丧气地往回走了。

我心里想:“我把心爱的东西送给了天上的仙女了,那她一定也会送给我她最心爱的东西的”。

我等待着下次再来大夫山放风筝……

评点:童年生活是多姿多彩,有滋有味的,有酸甜,也有苦辣。二年级的小心怡借助写作思维导图,把去大夫山放风筝的经过,风筝被风婆婆吹走了的伤心事,以及自己“把心爱的东西送给了天上的仙女了,那她一定也会送给我她心爱的东西的”的心愿,用朴素的语言,完整地记叙下来。文章流淌着的是童真稚趣,起伏荡漾的是情感的波澜变化,闪烁飘散的是生活小事中泛起的淡淡的姿彩,令人回味悠长。

要经常鼓励孩子们:不必害怕写作思维导图画得不好看,因为只要自己能看明白所用的色彩或所画的形状是代表什么,就已足够了。有时候,可能画得实在不像样,甚至未能想象到要写的东西是什么样子时,那还可以用某色彩或用某图形或代号表示。重要的在于:让自己一看见画的这些符号就能记起所思考过、观察过或想到过的事物,提醒自己把这一切想起来,并在直接可观的思维导图中把文章构思好,再照导图的指引,把文章写下来就可以了。

孩子手绘思维导图的过程,不脱离孩子的现有的发展水平,不会因为把学习目标定得太高或太低,挫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在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中,孩子完全能在自己现有的知识水平基础上,经过思维导图直观的构图作导航,帮助轻松进行写作构思,尽可能引领孩子达到更高的写作水平,让孩子拥有完成写作任务的信心、勇气与能力,最终实现孩子的写作水平总趋向于不断提高的势态。

绘制和完善写作思维导图的过程,其实是一个促进孩子写作能力形成的过程。以思维导图的直观形象,为写作导航,更能触发孩子的发散思维,最大限度地促进孩子的发展,让孩子体验到写作的快乐。

三、 绘制阅读导图及仿写

作文是用来表达思想、与人交流思想的。作文要提升表达的效果,写作的语言就要注意表达的方式,要注重修辞。修辞,就是选择、调整言词和句式,或者运用特殊的方法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技巧。学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促进阅读积累,打开眼界,增长见识,丰富写作的素材,学习写作的技巧。以读导写,常常仿写练笔,能使写作时,下笔成文时,自如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表现方式,让描写更逼真、传神。坚持多读多写,方可彼妍我峭,惟妙惟肖。

例如,小学五年级的教材中要求学生写一个特点鲜明的人物,而且要求很明确:

1. 要写出人物的特点。就是要求学生写出这人与其他人不同的地方。

2. 要通过具体的事件来表现人物。即可以一人一事,也可以写几件事,但所选的事件要能充分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品质特点。

3. 要注重刻画人物的外貌与内心(心理活动),抓住人物细微的动作及其变化进行具体、生动的描写。即主要抓住细节刻画人物,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有血有肉。

这样,要写一篇以事表人的文章,若要以“总-分-总”结构来写作,总述该叙述什么,分述可以从哪几方面来展开,这些写作方式学生们在单元阅读中都是有机会接触到的,也有一些套路可循的。只是,这种单元阅读学习过程中,学生常常用记批注、写阅读笔记等文字方式来记录。这种提纲要领式的记录,重理性联系,多逻辑思维,令学生经常顾此失彼。

但是如果利用好思维导图这一学习工具,就能使学生在学习人物描写这一单元的每一篇课文的过程中,都能有意识地注意品读、分析和理解刻画人物的表现方法,以图导读,以读导写。

通过阅读绘制阅读思维导图,学生牢牢抓住刻画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的句子充分阅读,细细品味,从中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学习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学习人物描写片段: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

“要不――摔跤。”

“是吗?”小胖墩儿跳起来了。立刻退后两步,一闪身脱了单褂儿,叉着腰说,“来吧,是一叉一搂的,还是随厦摔?”

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恃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搂。两人把“枪”和“鞭”放在门墩上,各自虎势儿一站,公鸡鹞架似地对起阵来。起初,小嘎子抖擞精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地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

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两个人走马灯似地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这一来,小嘎子可上了当: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任你怎么推拉拽顶,硬是扳他不动,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勾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这个片段成功塑造了小嘎子这个儿童形象,显示出作者在人物刻画上的功力。它主要写了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的情景。先是由小嘎子提议摔跤,在摔跤的过程中,他时时处处想使巧招,结果反被胖墩儿摔了个仰面朝天。

画出这个片段的阅读思维导图 ,学生的认识就可以一目了然。学生读懂了,刻画这个个性鲜明的男孩子是写了他“从不单凭力气”跟人硬拼,而是“一向仗着”自己“眼疾手快”,所以,跟胖墩儿摔跤,“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搂”,而选择了适合自己特长的“随便摔”的方式。写小嘎子摔跤时,从不同的方面对小嘎子的摔跤动作进行细致的描绘。整个摔跤过程都处处可体现小嘎子机灵、敏捷、有智谋、争强好胜、富有心计的个性特点。

思维导图辅助阅读是使学生阅读理解过程图式化、直观形象化。学生在不断接触文本,用心绘制作者的写作构思图--阅读思维导图过程中,也逐步学会触类旁通,获得独立解决同类“写作问题”的能力,增强独立写作的自信程度和构思注意力的集中程度,学生利用思维导图主动理解、感知和学习创造性地调用各种写作手法,并能通过思维导图尝试规划自己的写作主题,安排自己的作文内容和写作思路,从整体上布局谋篇,丰富写作的内容。

仿写作文: 比赛跳绳

肖瑾恒

“要不--跳绳。”

“好啊!”表弟连忙做出准备活动,叉着腰,扭动着。说道:“来啊,是比速度,还是比花样?”说罢,拿起跳绳,跳了两三下便停了下来,望着我。我回了句:“比速度!”我知道,表弟也是个花样跳绳的惯手,我自然不跟他去玩花样。

我不急不忙准备着,他一定不知道,经过我自己苦练,我的水平有了很大进步。

我俩将跳绳甩到背后,双膝弯曲,双手紧握绳柄,脚和手就如准备随时启动的机器一般。表弟看起来似乎比我紧张多了,双眼注视着前面一棵大树,嘴巴紧闭,双眉皱了起来,一副严肃的表情。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一声响亮的“开始”,我们这“两台机器”正式开始运行了。绳子打在地上,发出凌乱的“啪啪”的声音。我有节奏地“运行”,脸上露出轻松的笑容。而表弟似乎出了“故障”,“运行”一会儿,停了一会儿看我,急得似乎要哭了,大粒汗珠滚落下来。嘴中不时叫道:“等等我!”时间在“啪啪”声中度过。胜负即将分晓了!表弟垂头丧气,耷拉着脑袋,说:“我这台机器看来已经没动力了。”他认输了!

这个仿写还不错吧!

语文课进行预习时,也可以让孩子用简易的思维导图从三个层面解读课文:

A、写什么--内容追问;

B、怎样写--对叙述章法谋篇的揣摩;

C、知识点--对修辞句法及精彩片段的研读。

通过对多篇文章的阅读,绘制思维导图,可以大大提高阅读及写作水平。

当然我们来看看通过画整篇文章的阅读导图,然后进行仿写。

四年级的课文《桂林山水》大家一定非常熟悉。

《桂林山水》

人们都有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这里主要把握了桂林山水的特点:

水:静、清、绿

山:奇、秀、险

仿写举例:

我见过香气扑鼻的夜来香,观赏过婀娜多姿的月季花,但是我更喜欢坚强不屈的梅花,梅花真洁白啊!像冬天里的雪花;梅花真美丽啊!像翩翩起舞的天鹅;梅花真坚强啊!像个英勇的战士。梅花坚强不屈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前进。

我欣赏过严肃的四大天王雕像,我看见过栩栩如生的浮雕,却从没看见过西樵山上那巨大的,庄重而高雅的石观音雕像。西樵山的石观音真大呀!几百个人手拉着手也围不住它。这么一个庞然大物立在西樵山上,显得格外显眼,西樵山的石观音,她的面容十分庄严,微闭双眼。好像在想什么重要的事情。她双腿盘在莲花台上,左手托瓶,右手则在肩膀前摆出一个“兰花指”的姿态,给你一种十分庄重、高雅的气势,让你对她的敬畏油然而生。西樵山的石观音真险呀!它表面光滑,好像爬到顶上时,一不小心就会摔得粉身碎骨。

最后,大家可能要问:平时在家里如何和孩子一起练习导图作文呢?其实思维导图有一个重要特点:发散思维,那么在家里完全可以发散思维来训练作文。

第一步:口头作文,家长和孩子在睡觉前的十来分钟完全可以用几个名词和动词训练连词成篇编故事,互相出题讲故事,其实这也是亲子阅读的一种。

第二步:引导孩子将口头作文写下来,并适当加工完善。

第三步:预习或复习课文画阅读导图,家长出题仿写。

第四步:根据作文题目画导图写作文。

现在我们来看看连词成篇编故事,就是将所提供的若干个词语串联,扩展成一个故事,词语的顺序是可以打乱的,很简单吧?

举个例子:清晨、感动、普通、脸红、公园

这五个词语咋一看上去没什么关联,可是只要你仔细思考,它们之间的联系可大着呢!这五个词中,清楚地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你看出来了吗?五个词中最重要的是“感动”一词,而这种感动是“普通”的事情或人物引起的,而且这件“普通”的事情让这个人物“脸红”了。看,这样联系在一起,你是不是有所启发了呢?公园的一个清晨,到底发生啦一件什么普通的事情,或有一个什么普通人,让谁脸红了呢?既然“感动”是最重要的,那就要注意把感动的原因写清楚。。。。。。

下面给大家布置一个回家后的作业:

用思维导图发散下列词语,编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小鸟、蜜蜂、救命

低年级可以写一段话,高年级写一篇文章。大家可以用5W2H来写:

When 时间

Where 地点

Who 小鸟、蜜蜂

What 救命

Why 为什么

How to 怎么办

上一篇: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考核下一篇:是也是的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