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的实验教学

2022-09-1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新教材的全面启用, 新一轮的教改实验将为沉闷的课堂注入新的活力, 引发新一轮的教育革命。但是“万事开头难”, 受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 学生完全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尽管对实验有着强烈的渴望, 跃跃欲试, 但不敢“越雷池一步”, 以致兴趣缺缺, 纯粹为学习而学习, 制约了化学教学中学生的发展, 造就了不少的高分低能。因此, 如何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让学生主动参与, 乐于探究, 发挥主人翁精神, 全面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和综合素质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急需探讨的问题。就此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1 必须从新审视实验教学的地位和作用, 作好启蒙工作, 培养学生正确的实验观, 实验操作技能

新课改已淡化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界限, 因此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真正走出应试教育的阴影, 彻底转变观念, 自觉探索, 开发, 引导, 管理和评价实验教学的新思路, 适当补充演示实验, 增加探究式的演示实验, 家庭小实验, 以严密的逻辑推理和严肃的求实精神去感染, 熏陶学生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在开学初期, 教师要集中做好化学仪器的使用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训练, 使学生初步掌握观察实验现象, 独立进行简单实验的操作, 具备一定的分析推理能力。其次, 教师还要做好演示实验, 演示时可采用边讲边做的方法, 也可让学生在阅读或观察之后上台演示, 其他学生评价, 从而激发了学生踊跃的参与, 提高学习的兴趣, 实现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实现。

2 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摸式, 启迪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

探究性学习是在化学实验的基础上, 通过科学的分析, 综合等思维过程获取知识, 改变了应试教育中学生往往充当旁观者, 记录者的角色, 被动的接受教师传输知识的模式, 形成了学生对于知识的主动探索, 重视解决问题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 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际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化学教学中应适当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用品也可启发学生利用一些废旧眼药水瓶, 一次性注射器, 生活中的大, 小饮料瓶, 吸管, 小勺, 易拉罐等完成实验, 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激发学生“在兴趣中探究, 在自主中学习”, 带给学生一种创造的激情。

例如, 在二氧化碳的制取一节中, 在气体实验室制取的思路和方法上的指导下, 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理想原料, 首先可让学生分组讨论查找所知道的能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 并提示可从反应条件的难易, 原料是否易得, 反应速度的快慢, 产生的气体是否便于收集等因素进行比较, 思考这些反应能否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然后让学生自学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并动手试试能否用碳酸钠粉末代替石灰石, 稀硫酸代替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讨论结果。在实验中, 有的学生就提出, 把石灰石粉碎后和稀硫酸反应后能否制取二氧化碳?还需哪些仪器制取二氧化碳?教师可提供下列仪器:

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设计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然后评价各自的优缺点。这样一环又一环, 步步深入, 使学生参与了整个学习过程, 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探索, 进行实践,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能动性, 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3 开展实验设计, 激发创新意识

实践是创新的摇篮, 实验设计是一个动手动脑并可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过程, 通过学生自主思考设计实验, 既可发展学生的能动性, 还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创造个性, 用欣赏的眼光, 鼓励的语言去引导他们, 提供自由的空间,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 用自己的智慧对课题中的实验进行设计, 评价, 即使学生有过失也不宜泼冷水, 往往创造的火花就在其中闪现。

在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和金属与酸溶液, 盐溶液的反应规律时, 如验证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选用一种试剂, 可达到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也可选用两种试剂并比较一下各自的方案。教师可让学生自由选择仪器, 分组实验设计实验方案, 然后对各组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交流评价。

教师可作适当的指导, 从而让学生由被动到主动, 亲自体会成功与挫折, 切实感受化学实验的乐趣, 激发创新意识。再如, 再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 未反应的一氧化碳尾气能否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应如何处理?可用燃烧法处理。

那么就这样燃烧掉是否可惜?可如何改进?有的同学提出改进, 再请其他学生评价一下这样改进的优点及思考除了燃烧是否还有其他方法?不仅培养了学生评价, 设计实验的能力, 还能交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环保意识。

类似的例子还很多, 学生门彼此交流方案, 去其相同, 取其不同;去其不合理, 取其可行处, 充分发挥发散性思维, 展示自己, 综合素质获得提高。

4 改演示实验为师生共同完成或分组积极倡导小制作, 广泛开展课外活动

中学教材中安排的实验, 教师常不自觉的用见解或演示代替学生的动手操作, 或干脆以程式化的书面训练代替学生的分组实验, 导致学生在动手的兴趣和能里上明显不足, 教师应不怕繁, 不怕脏, 不怕乱, 努力通过动手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实践能力, 把部分演示实验扩大为分组实验, 从而克服距离, 服观察在可见度, 可信度, 感受性方面的缺憾。切实让学生感受在在化学实验中的乐趣, 培养学生自主, 合作探究的科学品质。

5 实验丰富教学手段, 提供广阔的空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的教学手段使教学由枯燥的文字发展到声音, 图象, 由静止到运动, 图文并茂, 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 利用多媒体教学, 如在讲分子, 原子, 离子时, 由于他们看不见, 摸不着, 缺乏感性认识, 教师在课堂上可运用图片, 动画创设情景, 加强教学的直观性, 学生体验到探究发现的乐趣。也可让学生在网上查阅资料, 用绘画, 实验, 课件, 小论文等形式走上讲台发表自己在学习中的体会, 从而, 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 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其他学科不可代替的, 素质教育的实施是长期而艰巨的, 教师在新课该中要积极探索, 利用化学学科的独特优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新教材的全面启用, 新一轮的教改实验将为沉闷的课堂注入新的活力, 引发新一轮的教育革命。让学生主动参与, 乐于探究, 发挥主人翁精神, 全面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和综合素质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急需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实验,探究,自然科学,启蒙,创新

上一篇:测绘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实践探索下一篇:无痛胃肠镜在消化内科临床中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