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工资统计培训讲义

2024-04-12

劳动工资统计培训讲义(精选6篇)

篇1:劳动工资统计培训讲义

2007年党内统计年报表培训讲义

2007年年报表是根据十七大精神和中央组织部组织局提出的要求修订而成的。年报表共31张报表,新增了6张报表,第七表《街道、社区(居委会)党员情况》、第八表《学生党员情况》、第二十五表《街道、社区(居委会)、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律师事务所发展党员工作情况》、专题调查表二《建国前入党的老党员情况》、专题调查表五《出国(境)党员情况》、专题调查表六《留学回国人员党员情况》;删减了2张报表:《党的组织关系在人才(劳动)服务中心的党员情况》(原专题调查表三)和《少数民族党员按族别分布情况》(原专题调查表六)。

第一表 两年党员数综合比较

新报表统计项目内容与原报表一致,不同的是补充资料内容调整到新表《出国(境)党员情况》的补充资料中。

第一表的审核要点第2点发展党员数比上年第十九表发展对象数相比,差异要合理;

第3点‚恢复党籍‛出现数字,要按要求填写名单,名单格式已写入系统软件。

报表中A13栏‚实有数与应有数之差‛出现差数,尽可能不要调平。

第二表 党员基本情况

这是一张基础报表。修改的内容:A16栏‚入党时间‛由原 来的‚1976年11月至1992年9月‛改为‚1976年11月至2002年10月‛,时间段延长了,A17栏改为‚2002年11月及以后‛。

审核要点第3点,‚台湾省籍‛出现数据,要与上年比较,有增减的按要求上报名单;

第4点‚1937年7月6日前入党‛的党员数要与上年年报表党员数对比,其增减数必须与填报的增减名单相一致,不一致的要上报原因说明。调往其他地级或省级汇总单位的党员情况,要与接收单位进行沟通。此统计项目为一票否决。

第三表 党员职业情况 这张表相应变化较大。

原‚机关干部‛现改为‚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工作人员‛,个人身分细化了;另原来‚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分为‚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与‚企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在‚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一栏中,又细分出‚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统计项目细化了。

同样,原报表非公有经济单位的‚企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项目在新报表中被拆分为2个项目,分别是‚企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农牧渔民‛栏目下的‚农民‛被删除了,‚学生‛栏目下的‚研究生‛与‚大学本、专科学生‛也被删除了。

补充资料中‚企事业、民办非企业单位党员中担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这里是指‚职务‛,不是指‚职称‛。

审核要点:

删除第3点,即‚甲侧A16栏数字与本地区高校数量比较,是否合理(没有高校的则不能有数字)。

第5点甲侧A18栏‚其他‛出现数据要上报分类说明,‚分类说明‛要有数据,有情况说明。

从前2次上报的报表来看,有部分单位在‚其他‛栏说明时只有情况,没有数字,有些同志说:数据那么大,怎么分啊?这个数据可以从信息库数据中提取,进行分类说明。

第四表 发展党员情况

(一)新报表中‚机关干部‛等人员身份变化的栏目及删减的栏目与第三表差不多,删减了‚新的社会阶层‛栏目,把‚新的社会阶层‛项目的内容作为独立的一张新表统计。‚年龄‛方面,把25岁与35岁2个项目合并为1个项目统计。

第五表 发展党员情况

(二)新报表主栏部分把原来教学与科研第一线2个项目合并为一个项目;第二点‚企事业、民办非企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职务‛是指专业技术职务,而不是职称。

第四点‚先进模范人物‛A13栏,指标解释是:‚先进模范人物‛系指近三年来由各级有关单位批准或命名授予称号的劳动模范、先进生产(工作)者、新长征突击手、‚三八‛红旗手、优秀共青团、‚三好学生‛,以及机关、军队和武警部队获嘉奖以上荣誉的人物等。

从这2年上报报表的统计数字看,很多单位都没有数据。从统计范围‚三年来‛计算,不可能没有数字,有些单位有数据了,但数据很小,不合理。希望大家把这项目认真统计,把数据统计准确。

第六表 农村党员情况

新报表增加了不少建制村党员情况的内容。F栏和G栏是E 栏的其中数,而H栏和I栏是G栏的其中数。‚补充情况‛栏目中统计的不一定是党员,包括非党员数。‚补充资料‛中‚建制村村委会委员中党员 名,女性 名,主任中女性 名‛统计的‚女性‛与‚主任中女性‛包括非党员数。

第七表 街道、社区(居委会)党员情况

这是一张新表,部分内容是原来专题调查表五。这张表统计的是三大项内容:城市街道党员总数、城市社区(居委会)党员总数、乡镇社区(居委会)党员总数;‚补充情况‛栏目统计的不一定是党员,包括非党员数。

我们这次会议印发的报表是中组部的最新版,中组部对原报表的个别地方作了修改,修改的内容是第七表的‚补充资料‛,旧版内容为:‚社区(居委会)党支部(总支部、党委)委员中女性 名,书记中女性 名;社区居委会委员中党员 名,女性 名,主任中女性 名。‛现改为:‚社区居委会委员中党员 名‛。以这次会议发的年报表为准。

第八表 学生党员情况

这张表是统计学生党员情况,既有时间段,又有时间点。‚总数‛是统计学生党员数,属于时间点;‚本年发展党员‛属于时间段;‚补充资料‛统计的是学生数,包括非党员数。

第十表 党内表彰情况

这张表是统计先进党组织、优秀党员的情况。C栏与D栏分别是统计市一级、县一级表彰的党组织、党员数,数据要与同级 组织部门组织处(科)核对,不一致的要报原因说明。这是重点。

第十一表 民主评议党员情况

审核要点第1点:7栏‚被评议为‘不合格党员’‛数据如果小于8栏组织处理情况‚合计‛的,要认真审核。

第7点A6栏数字(只有市、县(市、区)以上地方党委才能发文授予优秀党员称号)应远小于第10表B2至D2栏相加之和。

需注意审核A6栏、7栏、8栏数字。

第十二表 党员出党情况

(一)新报表删减了‚学历‛与‚机关干部‛栏目。

审核要点加一条,第2点:A2栏有数据的,要报名单。第十三表 党员出党情况

(二)新报表删减了‚贪污贿赂行为‛栏目下的‚受贿‛与‚行贿‛栏目及‚缺乏革命意志‛栏目。

第十四表 党的基层组织数量情况和换届情况

这张表与原报表的统计项目基本一致,在补充资料中增加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新指标。

第十五表 街道、社区(居委会)、乡镇、建制村法人单位建立党的基层组织情况

新报表把原来报表‚镇‛与‚乡‛的2个项目合并为1个项目;

A5栏‚已建立联合党支部的‛是统计单位数,A6栏‚联合党支部数‛是统计支部数。审核要点:

1、1栏‚单位数‛应等于同级民政部门同期统计数据,不一致的要查明原因并上报说明。

年报表中总共有8张报表需要与相关部门核实数字的,希望大家主动与有关部门取得数字,认真核实,把数字核准。

第十七表 非公有经济控制的企业法人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建立党的基层组织情况

A1栏至A10栏、B1栏至B10栏、C1栏至C10栏数据必须要与同级组织部门组织处(科)核对,不一致的要查明原因并上报说明。这是重点。

今年半年报有一张专题调查表二需要与组织科核对数据,有部分单位没有与组织科核对,导致报表数据差异比较大。这次年报表总共有8张报表要与组织科核对数字,希望大家能够自觉主动与组织科联系,取得数字,认真核对,把数字弄准。

第十八表 事业法人单位建立党的基层组织情况

审核要点:

1、第1栏数字与同级编办、教育部门、统计部门同期相关数字比较,以及与上一年相应表1栏数字比较,相差较大的要查明原因上报说明。其中:H栏‚普通高等学校‛事业单位与省委组织部反馈教育部提供的年报表‚普通高等学校‛数和名称不一致的,要同相关部门进行认真核实,并上报详细说明;I栏和J栏‚中等学校‛和‚小学校‛数与上年年报表的相应栏数据比较,数据变化较大的要查明原因并上报说明。

普通高等学校名单将在1月初放到广东组织工作网站,请市 委组织部、省直单位的同志上网核对,高校数和名称不一致的,要报原因说明。这是重点。

第十九表 机关法人单位建立党的基层组织情况

新表把‚社会团体‛删减了,同时主栏‚补充情况‛删减了几项统计内容。

请问大家‚工商联‛是政党机关还是人民团体?应是政党机关。

审核要点:

1、B1栏至D1栏‚单位数‛应与同级编办同期相关统计数据一致,不一致的要查明原因并上报说明。

第二十表 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律师事务所法人单位建立党的基层组织情况

‚律师事务所‛是司法部门的中介组织。

审核要点:

1、1栏‚单位数‛要与同级民政部门、司法部门同期相关统计数据核对,数据相差较大的要查明原因并上报说明。

3、A1栏至A10栏、B1栏至B10栏、C1栏至C10栏数据要与同级组织部门组织处(科)核对,不一致的要查明原因并上报说明。这是重点。

第二十一表 国务院和地方政府工作部门法人单位建立党组织情况

新报表与去年的报表一样。

审核要点:

1、1栏‚部门数‛应与同级编办同期相关统计 数据一致,不一致的要查明原因并上报说明。

第二十二表 发展对象情况

主栏中‚机关干部‛等人员身份变化的栏目及删减的栏目与第三表差不多,删减了‚新的社会阶层‛这部分内容,将教学与科研第一线2个项目合并为1个项目。

第二十三表 入党积极分子情况

主栏中删减了‚总计‛栏目下的‚当年‛,‚机关干部‛等人员身份变化的栏目及删减的栏目与第三表差不多,另将教学与科研第一线2个项目合并为1个项目。

审核要点:

7、A18栏数字与上一年第二十表A18栏‚申请入党人‛+本A19栏 ‚本年‛-本第1表3栏‚发展党员‛ 计算结果差距较大的(考虑到申请入党的在校学生毕业后,学校不再统计,而这些学生毕业后如不再递交入党申请,其它党组织也不再统计其为申请人员。因此,一般以A18栏数字略少为正常),要报情况说明(省委教育工委除外)。

更正为:

7、A18栏数字与上一年第二十表A18栏‚申请入党人‛+本A19栏 ‚本年‛-本第1表3栏‚发展党员‛ 计算结果差距较大的,要报情况说明。

从这次上报的半年报表看,‚申请入党人‛与‚入党积极分子‛这2个数,有些单位与去年比较相差较大。各单位在完成报表后,都要检查一下,发现数据差异较大的,需查找原因,及时纠正,使统计出来的数据达到合理性。这次年报表,请大家认真 审核‚申请入党人‛与‚入党积极分子‛这2个数。

第二十四表 新的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工作情况

这张报表是统计新的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情况。如果有个单位发展党员,在2007年12月底支部通过,而党委审批时间在2008年1月,那么这个发展党员应该统计在07还是08年?应该统计在07年;那么这个数在哪一栏出现?出现在差数栏。

6栏‚私营企业主‛有数据,按要求填写《发展私营企业主名单》,名单填完后,注意审核填报报表数字与名单的内容是否一致。

专题调查表一 党的地方委员会换届和领导班子召开民主生活会情况

新表删减了地级与县级的分项栏。

审核要点:

1、A栏‚党的地方委员会‛数量与同级民政部门的行政区划数不一致,以及与上年年报表数据比较,有变化的要查明原因并上报说明。9、1栏各项数字应与干部统计表的地方领导班子成员统计表相关数据一致,不一致的要查明原因进行核实。

专题调查表二 建国前入党的老党员情况

这是一张新表。表中所有数据必须与同级组织部门组织处(科)核对,不一致的要查明原因并上报说明。这张表是重点。

专题调查表三 流动党员情况

(一)新报表主栏中删减了3项内容,增加了5项新栏目。删减的 内容是:‚开具党员证明信‛、‚转出组织关系‛、‚未持证、未开具党员证明信或未转出组织关系‛;增加的5项内容:一是事业单位栏目下的‚人才(劳动)服务中心‛;二是主栏中4个项目:城市社区(居委会)、乡镇社区(居委会)、建制村和其他栏。横栏中增加了统计项目说明‚原职业‛,删减了‚机关干部‛栏目,增加了‚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而‚中介组织从业人员‛又分出‚执业律师‛和‚会计师‛。

审核要点:

2、A1栏、A2栏、A3栏数据要与同级组织部门组织处(科)核对,不一致的要查明原因并上报说明。这是重点。

专题调查表四 流动党员情况

(二)新报表主栏中删减了2项内容,增加了5项新栏目和补充资料。删减的内容分别是‚出具党员证明信‛、‚转来组织关系‛;增加的5项新内容:一是事业单位栏目下的‚人才(劳动)服务中心‛;二是主栏中4个项目:城市社区(居委会)、乡镇社区(居委会)、建制村和其他栏。横栏中增减项目的内容与专题调查表三一致。

审核要点:

2、A1栏、A2栏、A3栏、A4栏数据要与同级组织部门组织处(科)核对,不一致的要查明原因并上报说明。这是重点。

专题调查表五 出国(境)党员情况 这张是新表。

补充资料:

1、1979年1月1日以来赴港澳、本年底仍在港澳的党员 名,其中定居的党员 名,自费留学的党员 名,工 作的党员 名。

这是统计1979年1月1日以来的数据,时间跨度大,请大家回去认真查找资料,统计好数据。

2、本年内赴港澳定居的党员 名,自费留学的党员 名,工作的 名。

第2点是原报表第一表的补充资料,大家以前都统计过。审核要点:

4、A1栏、F1栏、I1栏数据要与同级组织部门组织处(科)核对,不一致的要查明原因并上报说明。这是重点。

专题调查表六 留学回国人员党员情况

审核要点:

3、表中所有数据(包括补充资料)要与同级组织部门组织处(科)核对,不一致的要查明原因并上报说明。这是重点。

篇2:劳动工资统计培训讲义

一、人员结构(或称人员类别)

1、管理人员:所在岗位为管理岗位

岗位:七级,职级:科级正职,一对一的关系 参考:《事业单位理人员岗位、薪级工资套改表》

2、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技术岗位)一对多的关系

岗位:五级~七级,八级~十级,十一级~十二级,十三级 职级:副高,中级,助级,员级

参考:《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薪级工资套改表》

3、工人:技术工人、普通工人(1)技术工人:岗位与职级1对1关系 职级:又称工人技术等级

分为: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

对应岗位:技工5级、技工4级、技工3级、技工2级、技工1级 参考:《事业单位工人岗位工资套改表》 普通工人即普工

二、工资结构

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应发工资总额 应发工资与实发工资:区别于扣发部分

应发工资:按本人实际情况,国家有在政策规定,该人应当发放的工资总额 实发工资=应发工资-扣发

(一)基本工资结构

岗位工资+薪级工资+提高10 %

1、岗位工资:管理人员、工人一岗一标;专业技术人员暂执行最低的岗位标准

提高10%人员范围:中小学教师、医疗机构护士

提高10%工资标准:以基本工资(岗位+薪级)为基数乘以10%

2、薪级工资:管理、专业技术人员共设65级标准,工人设40级标准

参考:《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基本工资标准表》

(二)津贴补贴

组成:岗位津贴、绩效工资、科技职务补贴、卫生费、回民补贴、特殊岗位津贴、特殊贡献津贴、住房提租补贴

三、工资计算

1、薪级工资:

(1)起点薪级:套改表中,所聘岗位对应的最低薪级标准 例:八级、副科、起点薪级8级165元 参考:《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基本工资标准表》

三次工资制度改革:1985年工改、1993年工改、2006年工改 现行工资制度执行时间:2006年7月1日

(二)套改:计算出2006年7月时的工资标准(指在职人员,退休人员不存在套改问题)

1、套改所需要的基本要素:

套改年限、套改时现聘职务、套改时原聘职务、现受聘年限、原受聘年限

(1)套改年限:

套改时的工作年限+第一学历在校年限(不计算工龄)-扣除工龄间断年限-扣除93年以来考核不计等次或不合格的年限 A、套改时工作年限=2006-参加工作年份+1(指的是虚年)B、第一学历在校年限:指国家统招大专以上(含大专)毕业生在校学习时间。时间的确定原则上以毕业报到证上标注的时间为准(统招会有报到证或派遣证)

规定:以国家规定的学制为依据,实际学习时间如短于国家规定时间的,按实际学习时间计算;如长于国家规定的,按国家规定年限计算

C、扣除工龄间断年限:按国家有关政策规定,不计算工龄的年限。参见2006年下发的《福利与离退休文件选编》(一套三本)D、扣除考核不计等次,内部处理期间考核不计等次、不合格年限:(考核合格才涨工资)

不确定考核等次:毕业生在见习期内参加考核,只写评语,但不确定考核等次。考核结果作为首次确定职称,职务技术等级的依据。所以见习期人员见习期内不扣除。提问:考核基本称职的年限是否扣除?[答案:不扣除]

例:1998年9月本科毕业,在校年限4年,1998年9月工作,1995年工龄间断1年,2004年考核不合格,其套改年限是多少?[答案:2006-1988+1+4-1-1=21年]

(2)套改时现聘职务:即2006年6月时兑现工资标准所对应的职务。(3)原聘职务:现聘职务的前一个职务。

例:现聘职务副高,正常情况前一职务中级,特殊情况可能助级直接聘副高。

(4)受聘年限(即任职年限):从正式受聘兑现工资开始,至2006年间,扣除受聘间断的年限。

篇3:劳动工资统计培训讲义

本文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 就统计学《专业导论》讲义编写的必要性、编写原则、编写方法和内容架构方面谈一些感悟和认识。

一、编写统计学《专业导论》讲义的必要性

讲义是对所讲授内容撰写的总体概要含义, 通常可以看作是教师为自己授课需要而编写未正式出版的、可供学生使用的教材。对于缺乏合适教材的统计学《专业导论》而言, 编写讲义就显得尤为必要。

1. 编写讲义是培养目标、教学大纲的要求和体现。

开设统计学《专业导论》旨在使低年级 (尤其是大学一年级) 学生初步认知统计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发展变化、应用领域、社会需求等情况, 培养学生专业认同感, 激发学生学好统计学专业的信心, 教育学生做好学业规划。教学大纲是课程内容、体系、范围和教学要求的基本纲要, 是编写教材或讲义的主要依据。编写讲义要反映教学大纲的要求, 要体现培养目标的需要。要达到这样的培养目标, 要体现教学大纲的要求, 必须精心编写讲义。没有讲义, 统计学《专业导论》的课堂教学就面临着讲什么、怎么讲的尴尬局面, 谈不上实现教学大纲的要求, 也保证不了能够达到预定的培养目标。

2. 编写讲义是撰写教案和课堂讲授的需要。

教案是教学实施方案, 课堂教学需要教案。撰写教案是教学的基本环节, 其依据是教学大纲、教材或者讲义、教学进度计划等。由是可见, 写好教案离不开教材或者讲义。对于缺少教材的统计学《专业导论》课程, 编写讲义是书写教案、课堂教学的基础和前提, 缺少不得。

3. 编写讲义是学生学习的参考资料和依据。

如果没有讲义, 那么, 这就意味着学生缺少了课程学习资料, 听过课以后就不能很好地“温故而知新”, 这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由此可见, 从学的角度来看, 编写讲义也是应该和必要的。

二、统计学《专业导论》讲义的编写原则

讲义是为教学服务的, 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工具。编写讲义不能信马由缰, 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1.编写讲义要以教学大纲为依据, 讲义内容要紧紧围绕教学目的的需要, 要吻合教学大纲的内容安排。这是实现课程设置目标的基本要求。不同院校的统计学专业各有特色, 其《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不尽相同, 需从各自院校的实际情况出发, 编写有各自院校特色的统计学《专业导论》讲义。

2.编写讲义要遵循科学性原则。讲义中的每一章节、每一段、每一句话、每一个图表公式、每一个数据, 都需要字斟句酌, 要客观、正确、准确, 要实事求是。要注意避免出现知识性错误, 不能不加考证而随心所欲地编写。

3.编写讲义要遵循创新性原则。编写讲义本身就是一种创造、一种创新, 在这个创造、创新的过程中, 不能因循守旧, 要有所突破。一是讲义内容要结合实际, 有新意, 比如统计应用部分, 不仅要介绍统计的宏观应用领域, 而且还要结合学生身边的一些实例说明统计的应用, 让学生感到统计不是高深莫测、“虚无缥缈”的学科, 而是实实在在的、有用的方法论。二是讲义的语言逻辑要规范、严谨、清晰, 不使用晦涩难懂的语句, 可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说明问题。三是讲义章节可适当扩充以弥补课时较短、无法讲授的缺憾。

4.编写讲义还要遵循渗透统计思想和方法的原则。统计思想和方法是统计的灵魂, 在编写讲义中要自觉地将统计思想和方法渗透到相关内容之中, 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统计思想和方法意识, 为统计学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统计学《专业导论》讲义的编写方法

编写方法是编写讲义的方法要求, 是架起编写原则和编出讲义的桥梁。编写统计学《专业导论》讲义, 也要讲究一些方法。

1. 查阅文献法。

统计学《专业导论》没有现成的教材可资借鉴, 编写统计学《专业导论》讲义又不能没有参考资料, 要获得编写资料, 就必须查阅大量的相关文献。对查阅的文献去伪存真, 去粗取精, 筛选出合适的有用素材。

2. 专题编写法。

讲义不同于一个教案, 而是一个系统、一个整体。统计学《专业导论》讲义涵盖的内容丰富, 包括统计学的起源、发展、应用、趋势和统计学专业的成立、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 这些不太可能集中于一个主题进行叙述, 分类、分专题编写就是自然要求。

3. 分工讨论法。

编写统计学《专业导论》讲义是件复杂的事情, 可以看作是一个系统工程, 一般需要若干人分工合作、专题研讨、修改加工。即便是一个人主笔统计学《专业导论》讲义, 也需要咨询其他相关人员并进行研讨, 从中吸取营养, 借鉴好的意见和建议。

4. 实践检验法。

统计学《专业导论》讲义不是编写一次就完美无缺了, 不可避免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只有通过教学实践才能检验讲义的优劣, 才能发现存在的问题, 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 才能进一步改进讲义的编写质量。

四、统计学《专业导论》讲义的内容架构

基于上述编写原则、编写方法以及近年来的教学体会, 这里给出编写统计学《专业导论》讲义的内容架构。

统计学《专业导论》讲义分七个专题, 具体为:第一章, 统计学的历史发展及其社会地位;第二章, 统计学的主要内容、分类及其应用;第三章, 统计学基础;第四章, 统计思想;第五章, 概率统计学家;第六章, 统计学研究进展;第七章, 统计学前景展望与学业规划。

这七个专题, 既有区别, 又有联系, 构成了统计学《专业导论》讲义的整体。通过这七个专题的讲授, 学生普遍感到对统计学的认识由原先的片面变得全面了, 由原先的模糊变得逐渐清晰了, 由原先的感性变得更加理性了, 增强了学生专业学习的勇气和信心, 基本达到了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

统计学《专业导论》的开设是个新鲜事物, 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统计学《专业导论》课程教材缺乏的问题, 结合教学实践, 提出了编写讲义的必要性、编写原则、编写方法和内容架构, 希望为编写统计学《专业导论》讲义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善林, 潘轶山.专业导论课——一种全新而有效的大学新生思想教育方法[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18 (4) .

[2]杨晓东, 崔亚新, 刘贵富.试论高等学校专业导论课的开设[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0, (7) .

[3]杨玉民, 孟宪梅, 王海修.对开设专业导论课程的认识[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 2012, 28 (3) .

[4]陈明.基于CDIO理念统计学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与探索[J].价值工程, 2013, (23) .

[5]闫绪娴, 孙国强.新生专业导论课特点内容及教学方法探索[J].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2, 34 (9) .

篇4:应变,求胜劳动工资统计

关注细节变化

劳动工资统计2012年年报、2013年定报的基层报表,在表样上发生了两点变化。

表号104变102

熟悉劳动工资统计报表的同志,一听到104表需要报送了,都会非常清楚地知道是劳动工资表。但从2012年年报开始,劳动工资统计报表的表号由104调整为102。这一变化看似小事,实则影响很大,希望大家能够改变习惯,提醒自己今年要报送的劳动工资表是102表。而且今年根据单位所属类型的不同,将报送不同的102表。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有资质的建筑业、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法人单位填报102-1表;限额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全部金融业法人单位填报102-2表;规模(限额)以下从业人员期末人数30人及以上的法人单位,抽中的规模(限额)以下从业人员期末人数30人以下的法人单位填报102-3表。

计量单位“元”变“千元”

劳动工资统计报表包括从业人员和工资总额两大类指标。大家知道在以前年份的报表中,关于从业人员的指标,计量单位是“人”;关于工资总额的指标,计量单位是“元”。从今年开始为了统计指标计量单位的规范统一,报表中关于工资总额的指标,计量单位变更为“千元”。这一点需要基层统计人员特别注意,把精确到“元”的工资数据,采用四舍五入的原则进位到“千元”,再填到报表中。切莫直接填写,否则您单位的工资数据就被扩大了1000倍。

理解职业指标

在报表和指标方面,最主要的变化是增加了职业类型分组,此举将能更好地反映不同岗位类型的收入差距情况。五组职业类型具体包括:单位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商业、服务业人员,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相应地,在劳动工资统计102-1表中,增加了有关按以上职业类型分组的人员、工资指标共计20个。

规模以上工业、有资质的建筑业、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法人单位需要填报按职业类型分的五类人的期末人数、平均人数和工资总额数据。调查单位统计人员在填报时需要注意职业和行业的区别,职业是根据每个从业人员个体所从事的工作进行分类;行业是根据法人单位所从事的生产活动类型进行分类。无论是工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还是房地产开发经营业(这里说的是行业),前述五个职业类型的人员通常情况下都应存在。不要误认为本单位是批发和零售业企业就将所有的从业人员都填报在“商业、服务业人员”这一个指标中。

建立电子台账

面对劳动工资统计按岗位统计指标的推行,各调查单位尤其是填报102-1表的单位在年报开始前,进行原始数据以及台账的整理显得迫在眉睫。岗位工资的统计,需要以人为单位的记录,其中包括每一个员工的工资发放记录以及个人信息。对于已经建立电子台账的企业,在填报这类指标时,只需要按照统计部门的统计分类要求,健全现有系统中的统计指标,就能够较快捷地获取数据。对于没有建立电子台账的企业,完成这项统计工作,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企业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工资统计电子台账,实现按岗位分类统计的需要。

统计部门也将在未来三年里,设计并推广满足统计部门需要,同时也服务于企业管理的工资电子台账,为下一步劳动工资统计改革奠定基础,同时切实减轻基层单位报送工资统计数据的工作量。

避免易错问题

劳动工资统计报表,虽然只涉及人员和工资两大类指标,但在实际工作中,企业普遍反映它是最难填、最易出错的报表。下面就一些易错的问题进行整理,希望引起大家注意。

未按法人原则填报。工资统计的统计对象是法人单位。法人单位在填报数据时需要包括其本身和下属的产业活动单位的数据。但在实际填报中,存在漏报产业活动单位或是多报全资子公司(独立法人)数据的情况。建议各调查单位在填报数据时,要切实明确下属单位的性质,做到产业活动单位数据不漏统;独立的法人单位数据不多统。

未理解指标含义。工资统计指标概念相对而言比较容易混淆,基层单位的统计人员如果没有抓住判别的要点,常会出现差错。比如,有些单位未从在岗状况、人事档案关系、社会保险关系等角度区分本单位人员,而是简单地全部填报在一个指标中;有些基层单位将制度中明确规定不统计的人员统计在期末人数中。这些指标概念理解上的差错,在认真参加培训,弄清指标要点后,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统计会计相混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基层单位的统计人员都是由会计人员兼任的。这也就造成了在数据填报上可能出现混淆。对于工资统计来说,按照“何时发何时统”,需要统计的是借方发生额,而不是贷方计提数。工资总额的填报可能涉及多个会计科目,而不能仅从“应付职工薪酬”一个科目摘抄,无论是计入“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还是其他会计科目,只要符合劳动报酬性质的都应统计在工资总额中。

篇5:劳动工资统计培训讲义

讲义

2017年6月

目录

第一部分

2017年半年报报表总体情况介绍......................2 第二部分报表具体内容讲解...................................................3

I 第一部分

2017年报表总体情况介绍

2017年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年报表共7张报表。统计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党员队伍和党员管理(4张,第一表至第四表)、发展党员(2张,第五表至第六表)、党组织(1张,第七表)。

1.党内统计以党的正式组织关系和隶属关系为依据。党员的正式组织关系在哪一个党组织,就由哪一个党组织进行统计;党的基层组织隶属于哪一个党组织,就由哪一个党组织进行统计或汇总。

发展党员情况,由负责发展党员的党组织,依据上级党组织审批情况进行统计。2.凡在6月15日至6月30日转出党的组织关系的党员,仍由转出单位党组织进行统计。

3.《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年报表》存量数字的截止时间为2017年6月30日,动态数字的起止时间为2017年1月1日至6月30日。

第二部分报表具体内容讲解

—— 党员队伍和党员管理部分(4张)

第一表党员数量变化情况

一、需要注意的指标解释

“重新入党”和“恢复党籍”的区别。“重新入党”系指本年办理重新入党手续的党员,包括开除党籍后的重新入党、劝退或除名后的重新入党、停止党籍后的重新入党。“恢复党籍”系指本年办理恢复党籍手续的党员,包括对停止党籍的恢复党籍和错误开除党籍的恢复党籍。

《关于做好留学回国人员党员恢复组织生活工作的意见》规定,“取得外国长期居住权但未加入外国国籍的曾有党员身份的留学回国人员,本人要求恢复党籍和恢复组 织生活的,按照出国期间未能与党组织保持联系的留学回国人员党员恢复组织生活的工作程序,由党的基层委员会审查,报县或相当县级以上党委组织部门批准,可以恢复党籍和恢复组织生活。加入过外国国籍、经批准恢复中国国籍的曾有党员身份的留学回国人员,原则上不能恢复党籍,回国后表现好、符合党员条件的,可以重新入党。”

二、常见错误

1、漏统省级汇总单位内部的整建制转入转出。整建制转入转出统计的不只是省级汇总单位间的整建制转入转出,还包括单位内部,如市级、县级之间的整建制转入转出。

2、整建制转入转出说明填写不规范。说明表内仅填省级汇总单位之间的整建制转入转出,省级汇总单位内部的整建制转入转出只在表头填具体数字。另外,说明表内整建制转入、转出单位,所属省级统计单位均填单位全称,不能填下属市县党组织。

3、“死亡”党员数量与第二表按年龄减少数、第三表按入党时间减少数的相应栏逻辑关系是否合理。

4、为避免出现“实有数与应有数之差”而人为平表。

三、手工填报

“上年底总数”“重新入党”“停止党籍后恢复党籍”

第二表党员基本情况

一、需要注意的指标解释

1、“农民工”系指户籍在农村,主要在非农业生产领域,采取受雇或自营的形式,并以生产、经营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人群。其中,工勤技能人员中的“农民工”系指在工勤技能人员岗位工作,并与用工单位签订正式劳动合同的农民工。

农牧渔民中的“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系指到非户籍所在地务工或经商的农牧渔民,不含在工勤技能人员岗位工作,并与用工单位签订正式劳动合同的农民工。

2、“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不包括机关的工勤技能人员。

3、“管理人员”、“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双肩挑的统计在“管理人员”中。

4、“农牧渔民”系指农村中从事农牧渔业生产、务工经商和已经丧失劳动能力或不再参加生产劳动的人员,民办教师、乡村医生,以及农村中的广播员、信贷员、放映员、联防员、计划生育信息员等乡镇中非机关或企事业单位职工人员。不包括乡镇企业劳动者、乡镇个体劳动者和正式组织关系在建制村的离退休人员。

5、“其他”统计大学生村官、中介组织从业人员、个体工商户中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复员(转业)待安置、学生毕业未就业的人员;公派或因私出国、出境逾期未归的人员;机关改革后不再保留原机关干部身份,党组织关系仍保留在原单位的人员;企业破产后,领取保险金或被辞退的职工中未重新就业的人员;由于各种原因,已经离开本人的生产、工作岗位,并已不在本单位从事其他工作,但仍与单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不包括内部退养职工);党组织关系在人才(劳动)服务中心,不明职业的人员;其他无业人员等。

二、常见问题

1、将离退休返聘人员误统计在“在岗职工”中。

2、补充资料漏填或将党员总数照抄。

三、手工填报 1、10栏、17栏、19栏关于“农民工”、“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的各项统计内容;

2、补充资料

1、补充资料2。

第三表党员入党时间情况

一、常见问题

1、建国前入党的老党员数据出错。原则上应逐年递减,请按照老党员名单核实。调往其他省级汇总单位的党员相关情况,要与接收单位进行沟通。

2、部分数据不符合逻辑。1949年以前入党的党员一般不应该是在岗职工,更不应该是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再如,1976年以前入党的党员一般不应该是学生。

二、手工填报

10栏、17栏、19栏关于“农民工”、“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的各项统计内容。

第四表党员学历情况

一、需要注意的指标解释

学历:已取得,并非在读。取得两个及以上学历的,按接受教育的最高学历统计。取得两个及以上同等学历的,学历仍统计在对应的同等学历栏。

仅获得硕士以上学位证书,但未取得学历证书的,仍按原学历统计。1970年至1976年入学的大学普通班毕业生,统计在“大学专科”栏。

二、常见问题

1、在岗职工党员中,特别是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中,出现学历是初中及以下的应注意审核。

2、出现学历层次高学历比例大幅减少,低学历比例大幅增加的情况,应注意审核。

三、手工填报

10栏、17栏、19栏关于“农民工”、“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的各项统计内容。

——发展党员部分(2张)

第五表发展党员情况

(一)一、需要注意的指标解释

“劳务派遣工”系指在劳务派遣用工形式中被派遣的劳动者。劳务派遣系指用人单位以经营方式将招用的劳动者派遣至其他用人单位使用,由后者直接对劳动者的劳动过程进行管理的一种用工形式。

二、常见问题 本表所统计的职业情况、基本情况均是发展时的情况。发展党员情况各项与党员基本情况、党员职业的相应项是不完全对应的。

三、手工填报 1、10栏、17栏、19栏关于“农民工”、“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的各项统计内容;

2、补充资料各项统计内容。

第六表发展党员情况

(二)一、需要注意的指标解释

1、“农村生产第一线”人员系指在农村中从事种植业、养殖业、畜牧业、渔业生产和务工经商人员,以及农村中的广播员、信贷员、放映员、联防员、计划生育信息员等乡镇中非国家行政机关或企事业单位的人员。

2、“机关第一线”人员系指机关法人单位中层以下(不含中层)的工作人员。

3、“特殊情况下”发展党员系指在抗洪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工作过程中发展入党的党员。

二、手工填报

补充资料“由省级党委审批追认的共产党员”。

——党组织部分(1张)

第七表党的基层组织数量情况和换届情况

一、需要注意的指标解释

1、机关中“中央一级”、“省(区、市)一级”、“市(地、州、盟)一级”、“县(市、区、旗)一级”仅包含本级机关,不包含本级派驻的分支机构。如省国税局仅统计在“机关”一栏中,不统计在“省(区、市)一级”栏中。

2、补充资料3 “国务院和地方政府工作部门中有基层党组织个”包含组织关系在国务院和地方政府工作部门的所有基层党组织。如组织关系在国务院国资委的所有基 层党组织,包括企业中的基层党组织均统计在此栏中。

二、常见问题

1、党组存在漏统情况,一些经济组织和非党组织的机关中成立的党组容易统漏。

2、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理解不明确,把握不到位。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

3、“其他”项具体归类出现错误。注意报表主表中“城市街道”、“乡镇”与报表说明其他项具体分类中“乡镇党组织”和“街道党组织”的区别。前者是区域概念,统计组织关系在城市街道、乡镇的所有党组织,不管党组织的性质是机关、事业、企业或是其他;而后者则是特指乡镇、街道这一级单位组成的党组织(注意是乡镇党委,而不是乡镇机关党委)。报表说明中的“乡镇党组织”、“街道党组织”即已经建立党组织的乡镇、街道个数。

三、手工填报

补充资料

篇6:劳动工资统计培训讲义

劳动监察执法中用人单位常见风险提示

武进区劳动监察大队(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近年来,《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就业促进法》等法律法规相继出台,对企业规范劳动用工管理提出更高要求,企业违法用工成本明显上升。职工维权意识增强,投诉请求处理事项日趋复杂,特别是有关双倍工资、补缴社会保险、支付加班加点工资的投诉请求在2009年尤为突出。一些企业管理人员法制意识淡薄,对劳动用工存在的风险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我们认为,职工投诉的问题在我区很多企业是大量存在的,尤其是中小企业,虽然职工还没有来投诉,但是只要违法行为存在,企业就面临被投诉的风险。为帮助指导企业依法用工,最大限度地降低违法用工的风险和成本,全面提升企业劳动用工管理水平,现结合我大队在劳动监察执法检查中发现的一些常见问题,对大家进行一些提示,希望能够对企业有所帮助,并希望企业能够充分认识到存在的问题,积极加以改进,使企业在和谐的劳动关系下发展壮大。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可随时与当地劳动保障服务所或区劳动监察大队探讨解决办法。

一、未依法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风险

(一)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第一款)

有关双倍工资的投诉,2009年在我区投诉总量中达到70%,很多企业支付了高额学费,而职工从中尝到了甜头,互相转告,个别律师专找这样的案件,提醒企业加以重视。

提示:

1、劳动合同到期后,用人单位继续使用职工,而未在一个月内续签劳动合同的,也应当支付双倍工资。

用人单位应关注职工劳动合同情况,及时与职工续签劳动合同。

2、应当与所有职工订立劳动合同。

只要是企业职工,无论是总经理、人力资源负责人等管理人员,还是公司股东、老板的亲戚朋友,都应当订立劳动合同,并注意一些特殊人员,如:休产假、病假在家的职工,驻外的销售人员,某些单位所谓的临时工。一些单位春节后统一签订劳动合同,要注意中途进厂人员也应及时与其订立劳动合同。

3、劳动合同应当由职工本人亲自签名,否则职工会否认劳动合同的存在。有的单位为了应付检查,自己找人代职工签名;有的职工为了钻空子,自己不签名,让别人代签,这些现象都可能被认定为双方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从而要求单位支付双倍工资。因此,劳动合同签订过程中要把好关,最好让职工当面签字。

4、用人单位应妥善保管劳动合同文本。

用人单位对已解除或终止的劳动合同文本,至少保存二年备查。在劳动监察投诉处理中,虽然单位与职工已经签订劳动合同,但是单位如果不能提供劳动合同原件,仍有可能被认定为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从而向职工支付二倍工资。建议单

第 1 页

共 9 页 位建立劳动合同签收记录,写清劳动合同期限,签收日期,一方面可以证明单位已按规定将劳动合同文本交付职工本人,另一方面也可以证明单位已与职工订立劳动合同。

5、对职工不愿签订劳动合同的处理。

根据现行法律规定,无论是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还是职工不愿与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只要实际用工超过一个月而没有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都应当支付二倍工资。因此,对职工不愿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用人单位可与职工进一步协商,对能够达成共识的部分,签个用工协议。如果该职工不是单位必须要使用的可替代的人员,我们建议单位书面通知与其终止劳动关系,保存好《订立劳动合同通知书》、《终止劳动关系通知书》。如果所有企业都能做到这一点,不愿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职工就不能获得稳定的工作岗位,迫使其就业时与单位订立劳动合同。实践中,有些职工就利用企业用工管理上的漏洞,专找那些不与职工订立劳动合同的单位,工作一段时间后再向劳动部门投诉主张双倍工资。

6、及时补签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法》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自2008年2月1日起仍然没有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就应当支付二倍工资。事实劳动关系形成后,最合理的补救办法就是及时补签劳动合同,补签劳动合同应注意劳动合同的起始时间。

【案例】某公司2007年9月1日招用蔡某为车间主任,每月支付工资5000元。2008年10月18日公司与蔡某补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期限为2008年2月15日至2009年2月14日。2009年6月该公司与职工续签劳动合同,蔡某以劳动合同内容不合法为由拒绝签订。2009年9月1日蔡某自动离职后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要求单位支付其2008年2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的双倍工资55000元。本案中,由于该公司补签劳动合同的日期是2008年10月18日,对2008年2月1日至2008年10月17日这段期间应支付双倍工资;劳动合同到期后,该单位未在一个月内与劳动者续签,即2009年2月14日合同到期,2009年3月14日起仍旧没有签订劳动合同,还要支付2009年3月14日至2009年8月31日的双倍工资,前面是8个月零17天,后面是5个月零18天。即使该公司没有与蔡某补签劳动合同,也只要支付11个月的双倍工资,因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之日起满一年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二)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虽然此类投诉尚未出现,但是随着职工对法律的深入研究,因为双倍工资涉及数额较大,部分职工很有可能利用该规定来主张权利。

《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第二款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劳动者提出或者同意续订、订立劳动合同的,除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在该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

(二)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者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十年的;

(三)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且劳动者没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续订劳动合同的。

提示:

第 2 页

共 9 页

1、对符合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企业应征求劳动者意见,与之订立相应的劳动合同。

如果签订的是有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应保留职工提出订立有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书面证据。

2、关注在本单位连续工作即将满十年的职工。对于该职工不是单位必须要使用的可替代的人员,劳动合同期满可与其终止劳动关系。

3、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应合理确定劳动合同期限。

用人单位有两次签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机会,根据岗位需要、职工情况决定使用期限。目前我区不少单位劳动合同是一年一签,2008年1月1日《劳动合同法》实施后,这种方式就存在很大的风险,因为2008年、2009年分别签订了固定期限劳动合同,2010年续签时除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用人单位就应当与职工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二、支付加班加点工资的风险

《江苏省工资支付条例》第二十条: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加班加点,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劳动者加班加点工资:

(一)工作日延长劳动时间的,按照不低于本人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支付加点工资;

(二)在休息日劳动又不能在六个月之内安排同等时间补休的,按照不低于本人工资的百分之二百支付加班工资;

(三)在法定节假日劳动的,按照不低于本人工资的百分之三百支付加班工资。

前款第(一)项、第(三)项的加班加点工资支付周期自加班加点当日起最长不得超过一个月;第(二)项的加班工资支付周期自加班当日起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但劳动合同履行期限不足六个月的,应当在劳动合同剩余时间内支付完毕。

提示:

1、标准工作时间:职工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企业应当实行每天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0小时、每周至少休息一日的工时制度。标准工作时间制度下,企业应按《江苏省工资支付条例》第二十条的规定支付加班加点工资。

2、法定节假日:包括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新年1月1日放假1天,春节农历除夕、正月初

一、初二放假3天,清明节农历清明当日放假1天,劳动节5月1日放假1天,端午节农历端午当日放假1天,中秋节农历中秋当日放假1天,国庆节10月1、2、3日放假3天)与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如:3月8日妇女节妇女放假半天;5月4日青年节14周岁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

法定节假日安排职工加班不能调休,应按照不低于本人工资的百分之三百支付加班工资。

妇女节、青年节等国家规定部分公民节日放假期间,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休息、参加节日活动的,应当视同其正常劳动支付工资。节日与休息日为同一天,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加班的,应当按照不低于本人工资的百分之二百支付加班工资(节日与休息日不是同一天,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加班的,是否应当支付加班工资?法律规定不明确。)

3、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下加班费的支付。

第 3 页

共 9 页 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是针对因工作性质特殊,需连续作业或受季节及自然条件限制的企业的部分职工,采用的以周、月、季、年为周期综合计算工作时间的工时制度,但在周期内职工平均日工作时间和平均周工作时间应与法定标准工作时间基本相同。企业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应向区劳动局就业培训科办理审批手续。

《江苏省工资支付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批准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劳动者在综合计算周期内总的工作时间超过总法定工作时间的部分,视为延长工作时间,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本条例第二十条第一款第(一)项的规定支付劳动者加点工资(这里不再区分平常延时和休息日加班,统一按不低于本人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标准支付加班费)。劳动者在法定节假日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本条例第二十条第一款第(三)项的规定支付劳动者加班工资。(法定节假日仍按300%的标准支付加班费。)

4、不定时工作制下,根据《江苏省工资支付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不执行加班加点工资支付规定。

不定时工作制是针对因生产特点、工作特殊需要或职责范围的关系,无法按标准工作时间衡量或需要机动作业的职工所采用的工时制度。如:非国有企业中经营管理人员事先约定实行年薪制的;无法按标准工作时间衡量的外勤人员;非生产性值班人员等等。其适用范围有限制,具体见江苏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加强对企业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和不定时工作制管理的通知》(苏劳社劳薪[2006]16号)

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岗位应向区劳动局就业培训科办理审批手续。

因此,对符合法律规定的岗位、工种,尽可能向区劳动局就业培训科申请批准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或不定时工作制。

5、计件制职工也应当支付加班加点工资。

《江苏省工资支付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实行计件工资制的,劳动者在完成计件定额任务后,用人单位安排其在法定工作时间以外加班加点的,应当根据本条例第二十条的规定,分别按照不低于其本人法定工作时间计件单价的150%、200%、300%支付加班加点工资。

一些企业在制定单价时没有考虑加班加点工资支付因素,虽然支付的工资并不低,但职工可能会据此主张加班费,在单价较高的情况下,加班费计算的基数也较高。建议企业在确定职工工资水平、制定计件单价时考虑加班加点因素。如果以前没有考虑的,可降低单价,在工资单中分别列出计件工资和加班加点工资。

6、劳动合同中对工作时间、工资报酬进行具体约定。

不少企业与职工在劳动合同约定月薪,但内部规定每周工作六天、甚至全月不休息才可以全额支付月薪,而劳动合同中对每月工作天数又没有具体约定。这样企业不但应额外支付职工加班费,而且应以劳动合同约定的月薪作为基数来计算加班费。建议企业考虑加班费因素合理确定月薪,将工资分为基本工资与加班费两块,基本工资为劳动合同约定的月薪。或者在劳动合同中约定在每周工作六天(或全月工作30天)的情况下劳动报酬为X元。

需要注意的是,我区目前最低工资标准为每月850元(每天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折算成每小时为4.89元。如果8小时下每周工作6天,工资不应低于1163元;全月工作30天不应低于1475元。极少数单位每天工作12小时,全月工作30天,工资不应低于2218元。如果单位达不到这样的工资水平,建议企业尽量少安排加班加点。

第 4 页

共 9 页

7、建立劳动考勤制度,书面记录劳动者出勤情况,每月与劳动者核对并由劳动者签字。考勤记录保存不少于二年。

建立完善工资单,列明加班费部分的数额,注意工资单与劳动合同约定报酬的一致性,并按规定保存工资单。

用人单位对职工的考勤、工资具有举证责任,如果不能提供相关证据,将承担不利法律后果。

8、通过签订集体合同或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明确计算加班加点工资的标准。

9、目前每月法定计薪天数为21.75天,计算加班费应以此来计算。如约定月薪为1500元,休息日加班一天的加班费应为:1500÷21.75×200%=137.93元,平常延长工作时间一小时的加班费应为:1500÷21.75÷8×150%=12.93元。

三、未依法办理社会保险的风险

(一)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第四十六条的规定: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劳动者可依此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

(二)补缴社会保险的基数可能要高于正常缴费基数。提示:

1、用人单位尽快为劳动者办理社会保险,避免劳动者因单位未办理社会保险而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经济补偿。

同时,《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二十条规定: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在2年内未被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发现,也未被举报、投诉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不再查处。前款规定的期限,自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用人单位为职工参保满2年后,对职工关于补缴2年前的社会保险的投诉,劳动部门可据此不再查处;否则应从职工进厂之日起进行补缴。

2、对职工因已在户口所在地办理了社会保险、农保或不愿承担个人缴费部分等原因而不愿意缴纳社会保险的,可让职工自己出具书面说明,表明职工自己原因导致不能办理社会保险,由此引起的法律后果由职工本人来承担。(此建议效力尚未明确)

3、一些企业对未参保职工将企业应承担的保险费部分发给职工,对此应明确为企业承担的保险费,让职工本人签字确认,并由职工自己出具书面说明,表明职工自己原因导致不能办理社会保险,由此引起的法律后果由职工本人来承担。(此建议效力尚未明确)

四、不配合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检查的风险

1、《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三十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对有第(一)项、第(二)项或者第(三)项规定的行为的,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无理抗拒、阻挠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实施劳动保障监察的;

(二)不按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要求报送书面材料、隐瞒事实真相,出具伪证或者隐匿、毁灭证据的;

(三)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或者拒不履行劳动保障行政

第 5 页

共 9 页 部门的行政处理决定的;

(四)打击报复举报人、投诉人的。

2、《江苏省工资支付条例》第五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对工资支付承担举证责任。用人单位拒绝提供或者在规定时间内不能提供有关工资支付凭证等证据材料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和人民法院可以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工资数额及其他有关证据直接作出认定。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都不能对工资数额举证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和人民法院参照本单位同岗位的平均工资或者当地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水平,按照有利于劳动者的原则计算确定。

提示:

用人单位应积极配合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检查。

五、招收录用职工中的风险。

(一)使用童工(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的风险。

根据《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第六条规定:用人单位使用童工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按照每使用一名童工每月处5000元罚款的标准给予处罚;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并应责令用人单位限期将童工送回原居住地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所需交通和食宿费用全部由用人单位承担。

(二)招用与其他单位尚未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的风险。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九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与其他用人单位尚未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给其他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提示:

1、招收职工应核查身份、建立录用登记材料。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核查是否童工)、身份证号、户籍地址、现住址(在职工拒绝签收相关文件时,可根据登记的地址以特快专递邮寄送达)、联系电话、工作简历(可向原工作单位了解其情况)、家庭成员、录用日期等情况。

2、要求提供与原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

在无法提供的情况下,可要求其提供原用人单位的联系方式,以便向原单位调查核实。同时,可在劳动合同中约定,或要求职工书面保证:劳动者已与其他用人单位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若因此引起法律纠纷,由劳动者本人自行承担所有法律责任。

六、劳动合同试用期相关问题风险

(一)违法约定试用期的风险。《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三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与劳动者约定试用期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违法约定的试用期已经履行的,由用人单位以劳动者试用期满月工资为标准,按已经履行的超过法定试用期的期间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二)试用期规定。

《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

第 6 页

共 9 页 得约定试用期。

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提示:

1、试用期以劳动合同的存在为前提。

试用期内应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用工超过一个月未签订劳动合同,应按规定支付二倍工资。因此,用人单位应在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并在劳动合同中明确约定试用期。

2、不要签订单独的试用期合同。

不仅达不到试用期的目的,反而浪费了一次签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机会。

3、根据劳动合同期限合理确定试用期。建议根据工作岗位需要明确试用期,根据所需的试用期正确选择劳动合同期限。

【案例】某公司规定新进员工试用期满三个月后签订劳动合同。2008年7月1日,该公司招聘张某为销售员。2008年9月底公司对张某考核合格,准备与其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张某以劳动合同内容不能协商一致为由拒绝签订,该公司继续使用张某。2008年11月19日,公司书面通知张某与其终止劳动关系。张某向劳动部门投诉要求支付2008年8月1日至11月19日的双倍工资。本案中,公司未在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应在次月起支付双倍工资。如果公司想试用职工三个月,应签订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或者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并在劳动合同中约定试用期三个月。

七、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风险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八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条规定支付赔偿金。

提示:

1、用人单位与职工解除劳动合同应符合《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十九条规定的十四种情形之一,并注意《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的禁止解除的六种情形((一)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

(二)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三)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四)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五)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对禁止解除的情形不适用于《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的六种用人单位可以解除的情形((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用人单位与职工终止劳动合同应符合《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规定的6

第 7 页

共 9 页 种情形之一,并注意《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五条规定(有第四十二条规定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应当续延至相应的情形消失时终止)。同时应考虑《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第二款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劳动者提出或者同意续订、订立劳动合同的,除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

(二)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者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十年的;

(三)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且劳动者没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续订劳动合同的)。

2、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应按法律规定的程序。

如: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用人单位应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

3、及时按法律规定办理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手续(出具书面证明、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支付经济补偿等)。

4、重视企业规章制度的制定,做到:内容合法、程序合法(《劳动合同法》第四条: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经过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并在规章制度中就相关问题作出具体规定,如:何为严重违反规章制度等。

5、首先考虑按《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解除,在作出解除决定前,必须及时收集和保存充分的证据。在不符合第三十九条规定情形或者证据不足的情况下,考虑采用劝说员工辞退的方式与其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关系,以免出现解除劳动合同依据不足而被撤销及支付赔偿金的被动局面。

【案例】郭某2003年4月1日进某公司工作,2006年1月1日与公司签订三年期劳动合同,合同期到2008年12月31日结束。2008年12月15日,该公司因郭某屡次违反厂纪厂规,与其解除劳动合同。公司为了顾及不影响郭某今后找工作,在协议中写明解除原因为:经公司提出,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公司额外支付了郭某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后郭某要求单位支付6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本案中,用人单位提出与职工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应按职工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职工支付经济补偿。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郭某在单位工作5年零八个半月,该公司应支付郭某6个月工资作为经济补偿。如果该公司有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郭某符合严重违反规章制度的情形,公司以此为由解除劳动合同,不用支付经济补偿。如果该公司到2008年12月31日合同到期与郭某终止劳动合同,只需按《劳动合同法》规定支付2008年以后工作年限的经济补偿,即只需支付一个月工资作为经济补偿。

八、其他相关提示

1、用人单位应按月足额支付工资。

否则职工可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

2、职工离职时,妥善处理好纠纷。由于很多单位劳动用工管理上存在漏洞,往往在职工离职时由于没有处理好纠纷,职工将其所有权益都向劳动部门提出来。如: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补缴社会保险、支付加班加点工资等等。建议职工离职时,让职工本人写个证据:

第 8 页

共 9 页 双方劳动关系解除(或者终止),今后双方无涉。

3、因职工工作过失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需要从职工工资中扣除赔偿费的,用人单位应在劳动合同中与职工约定并依法制定规章制度进行规定。(《江苏省工资支付条例》第十二条第二款第(四)项)

第 9 页

上一篇:高一班主任第一次讲话下一篇:记元旦节骑自行车四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