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2024-04-16

市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就业情况调研报告(精选11篇)

篇1:市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xx市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

工作的困难和建议

xx市下辖23个镇和一个街道办事处,全市总人口约63万,其中农业总人口36.9万人,农村劳动力总数24.9万人,占总人口的55.39%,其中富余劳动力约10万人。2010年以来,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打好‚提升‘双转移’工作质量硬仗‛的工作部署,xx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扎实开展了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工作。

一、存在困难

(一)就业形势仍比较严峻。一方面,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水平低下,技能人才短缺,一时无法满足我市工业化进程加快的需求。我市相当一部分企业实力不强,生产过程技术含量低,工资低、待遇差、工时长,招工难问题长期存在。另一方面,随着《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和实施,企业用工成本增加,利润下降,导致影响就业的不稳定因素增多,企业用工需求下降,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二)农村劳动力就业观念尚未转变。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对劳动者的文化和技术要求越来越高,但许多农村劳动力受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对培训的内容接受能力有限,严重影响培训的效果,而劳动技能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能否顺利实现转移就业。按要求培训工作以定点长期培训为主,但农村劳动力往往以参加培训须离家

一、两个月,影响农活为由拒绝参加培训。此外,劳动力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削弱了政府对劳动力转移的控制能力,劳动保障部门无法指定农村

1劳动力转移的目的地,超过95%的劳动力是通过亲戚介绍或自己外出到珠三角地区找到工作。

(三)劳动保障工作人员不足。随着形势的发展,劳动保障部门的工作范围涵盖了从城镇到农村、从企业到事业的各类就业群体,工作任务异常繁重,工作人员严重不足。各镇劳动保障事务所人员基本上是兼职,属于双重管理,工作不稳定,难以管理;对劳动保障的政策业务知识了解欠全面;工作经费紧缺,服务水平低;街道、社区都没有专门人员负责劳动保障工作,使得人手不足的问题更加突出。目前我市被xx认定的培训机构只有xx市劳动就业培训中心,各乡镇培训设施不够完善,没有专门的培训场地,只能借用当地学校的教室来完成培训工作。这些都不适应目前就业形势发展的需要,严重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四)转移培训资金缺口较大。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必须加大培训工作力度,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因此需对现有的培训设施、设备进行升级改造。我市属经济欠发达地区,虽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在各个方面竭尽全力予以保障,但由于财政十分紧张,经费上始终存在缺口,直接影响到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工作的开展。

(五)管理服务工作还不到位。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基本上处于自发、分散状态,有较大的盲目性。农民自发地由农村向城市转移,虽然符合市场经济劳动力资源配置原则,但不利于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有序流动,不利于进一步扩大劳动力转移的规模。劳动力输出前的动员、寻找市场、技能培训,输出后的组织管理、权利维护等各个环节还存在着

研究不够,思路不宽,措施不硬的问题,这些亟待抓紧完善提高。

二、对策建议

(一)加强动态监控。组织开展调查,对我市劳动力情况进行摸底登记,掌握情况和趋势,了解他们各自的特长、想法、要求等基本情况。结合当地二、三产业发展、劳动力需求、农业生产特点等情况,提出对劳动力培训、再转移务工、创业的对策意见,为做好培训转移就业工作奠定基础。

(二)建立和完善劳务供求信息网络,夯实信息服务平台。进一步健全市、镇、村三级劳动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及时准确地发布劳务信息,引导农民有目的、有效益地输出劳务,避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盲目性。加强与珠三角地区的联系,及时了解劳动力需求情况,建立密切稳固的劳务协作关系。定期调查了解可输出的农村劳动力状况,准确掌握可输出资源的年龄结构、文化程度、技术特长、求职意向等信息,建立本地劳动力资源的有效信息库。及时了解和通报劳动力需求和务工情况,发布劳动力供求信息,畅通劳动力资源信息共享渠道。

(三)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转移劳动力的全程服务。目前,劳动力市场已由单纯的体力型向专业技能型转变。今后将继续大力发展定向培训、订单培训,根据劳动力市场对劳动力的技能要求,积极创办劳动力培训基地,突出加强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在劳动力输出前做好外出务工常识培训和就业指导,特别是做好劳动保障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教育,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输出后积极做好跟踪服务,掌握输出人员的生活和工作情况,督促用人单位依法与务工人员建立劳动

关系,落实务工人员的劳动保护、工资支付、社会保险待遇,协调解决劳务纠纷,依法维护输出劳动力的合法权益。

(四)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加强劳动保障部门队伍建设。在资金方面,希望上级能加大对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支持的力度,提高下拨培训经费的标准,增加对公共就业服务的投入,确保政策的工作经费支出。在人员方面,建议根据劳动保障部门承担的工作任务和工作量,增加机构编制和充实工作人员。

(五)强化对接,加强协调与配合。做好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工作需要加强与有关单位的协调和配合。在宣传、组织生源方面,需要新闻单位、镇政府、农业、妇联、团委等部门的配合。各单位在培训工作上加强协调和统筹,可以有效减少生源组织方面的困难。在支持农村劳动力创业方面,需要加强与农业、工商、税务、国土、金融等部门之间的联系,对有创业愿望和条件的农民工,积极支持创业,并在办证、信贷、劳动力招收、税收、用地等方面予以优惠。

xx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篇2:市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一、我市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的主要特点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市有农村妇女劳动力24.68万,已转移20.34万,占82.4。从我们的调查数据情况看有以下几个特点:

1、我市农村失地妇女劳动力转移的行业分布以第二产业为主。目前,我市已转移的农村妇女劳动力中,有63.7转移至第二产业,其中从事工业的占57.2;转移至第三产业的仅占11.2。转移的农村妇女劳动力,多数是从事轻工业和加工业,主要以劳动密集型的民营企业为主,如纺织和服装加工企业等。

2、我市农村失地妇女劳动力转移的年龄结构以中青年为主。在我市已转移的农村妇女劳动力中,45岁以下的中青年妇女劳动力所占比重达80。各年龄组的构成为:25岁以下的占15,25-35岁的占30,35-45岁的占35,45岁以上的仅占20。

3、我市农村失地妇女劳动力转移的流向以就地为主。我市妇女劳动力外出就业的比较少,绝大多数在本镇或邻近乡镇工作,属于典型的“离土不离乡,务工不进城”。全市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至本镇的占77.4;转移至本市外乡镇的占18。在本市范围内转移的人数占全市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的95以上,而转移至本市以外的农村妇女劳动力比例不足5。

二、我市促进农村失地妇女劳动力转移的做法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在土地被征用的过程中,我市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通过出台有关政策措施,促进失地妇女劳动力的转移。一是在签订土地出让合同时,对劳动力的安置达成协议。有些地方在签订土地出让合同时,明确规定在建企业要优先安置本地劳动力,以利于农村失地妇女劳动力的转移。二是对农村劳动力实行养老补助和社会保障。如新港镇对16-35周岁的失地妇女发放每人每月110元、期间2年的待业金,对36-50周岁的失地妇女发放每人每月50元的生活费,对50周岁以上的失地妇女每人每月发放141元的养老金。三是由政府出资对农村劳动力进行培训。以“政府购买培训成果”和“以奖代补”的方式,对被征地农村劳动力实行免费技能培训、免费就业指导培训、免费提供求职登记、信息咨询及中介服务。四是鼓励用人单位招用农村被征地劳动力。用人单位招用年满40周岁的农村被征地妇女劳动力,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且按规定参加社会保险的,按相关规定给予用人单位岗位补贴。五是鼓励农村劳动力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凡在规定期限内申请开办个体工商户的农村劳动力,创业经营一年以上,参加社会保险且对社会有一定贡献的,由所在镇政府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六是设立“就业岗位贡献奖”。凡当年招用本市农村劳动力达到200人或城乡劳动力达到150人、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并按规定参加社会保险,本地劳动力占职工总数达60以上的用人单位,由市政府授予“就业岗位贡献奖”。

篇3:市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

近期, 根据《中共威海市环翠区委社会体制改革专项小组2014年重大调研课题》的通知的要求, 我区就业办采取到部分企业调研、与个别在家务农的村民交流和电话调查个别外出务工农民等多种形式, 针对我区农村劳动力特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情况做了一系列调查, 并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如何增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效果、提高农村劳动力技能水平等课题进行了探索研究, 现对调查情况作简要汇报分析如下:

一、我区农村劳动力基本情况

环翠区位于威海市市中心位置, 是威海的老城区, 下辖“竹岛、鲸园、环翠楼、孙家疃、嵩山”等五个办事处和“温泉、张村、羊亭”三个镇。随着农村老龄化的加剧, 农村劳动力资源越来越少。农村年轻人外出打工者居多, 村里的留守人员多数是年过半百的老人, 我区农村劳动力主要是外来务工人员。我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对象主要是外地来威企业务工人员的培训。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现状

1. 培训经费投入情况

企业在培训经费的投入上普遍较低。通过对魏桥纺织、广泰空港、怡和制造、工友集团等多家企业培训分析, 占公司销售收入3-5‰以上的企业仅为8.7%, 而占销售收入0.5‰以下的企业有48.2%。从企业长期发展的情况看, 培训经费的持续低投入必然不利于员工素质的提高, 进而影响企业发展, 是企业在人才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因而迫切需要引导企业从人才战略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高度认识企业培训的重要性, 持续加大培训投入力度。

2. 相关企业培训计划制定及落实情况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 各调查企业普遍制定了相关培训计划, 约占被调查企业总数的69%, 另外也有31%的企业并未制定相关培训计划, 从中也可看出有近三成企业尚未建立起规范、完全的企业培训制度, 其对企业培训的重视程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结合企业规模进一步比较可以看出, 企业尤其是不同销售额、资产额的民营企业在内部培训计划制定方面呈现出较大差别。普遍来看, 规模较大、营业收入与资产总量越高的民营企业, 培训计划参与制定的比例也越高, 计划制定的条理性也越好。这说明企业培训的制度建设与企业规模大小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小规模企业普遍对自身培训计划的制定缺乏足够重视。

3. 转移劳动力就业培训的主要方式

通过调研发现, 在所有培训方式中, 约有65.5%的企业采用公司“内部培训”, 其它47.5%的企业主要采取“外部短训”的方式, 而通过“学历教育”的企业比例为18.4%。从以上数据来看, 目前企业主要还是普遍采用公司内部培训的方式, 企业对培训方式的选择大多较为理性, 培训主要更加侧重于提高员工自身岗位技能的提高。同时“外部”短训的比例较高, 也说明企业对外部培训市场的需求较大。

三、农村转移就业劳动力培训存在的问题

培训是提高企业员工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 从现实层面看, 企业培训中普遍暴露的资金投入不足、专业师资匮乏、培训理念落后等问题, 都严重制约着农村转移劳动力作用的发挥。

由于相应的社会化培训市场服务还不完善, 企业推动转移劳动力培训的体系还不健全, 现阶段区内职业教育培训工作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于是, 多数企业对员工培训的态度变得十分复杂, 视员工培训为“鸡肋”, 食之无味但弃之可惜, 想要重视培训却又不知该从何处下手, 因而造成了企业人力资源的发展停滞不前, 甚至出现恶性循环。究其原因,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 培训观念差

一方面是企业领导对培训的定位不清, 甚至认为培训是一种浪费, 员工的成长与能力的提升是员工个人的事, 员工培训是一项不经济的投资行为, 更有甚者认为员工的培训存在一定的风险, 而在现实中也存在企业培训后, 部分员工在获得相应技术指导即另谋高就, 在一定程度上使企业培训投资没有发挥其应有效果, 特别是农村劳动力的流动性更大, 造成企业主认为解决用人问题还是招聘有相关工作经验的更合适。另一方面则是职工本身认为培训无用, 费时费力, 目前的工作自己完全可以胜任, 无需培训、培训无用, 特别是免费的培训更没有用, 学不到真技能。

2. 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就本区企业反映的情况看, 多数情况下很难从外部招聘到专业化的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 上千人的企业竟没有一位专职人事管理员的情形依然存在。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高低与人力资源管理者素质有直接关系, 人力资源管理者素质较低, 制约着人力管理作用的有效发挥。

3. 劳动力培训管理缺乏科学性

(1) 企业劳动力培训目标不明确

企业人力资源的经营管理者在进行培训决策时往往不能做到科学分析员工培训需求, 使相关培训在实际施行的过程中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培训目标不明确, 培训工作大多是完成任务式的走过场, 培训内容也不尽科学。因而此类盲目性的培训很难发挥其应有的效果。而实际上, 培训是需要投资的。这种投入包括资金投入和精神投入 (如企业管理者心智) 。不少企业本来就对员工培训缺乏足够重视, 再加上缺乏持续的培训投入, 员工培训意识便在此种环境中逐渐淡漠。

(2) 企业劳动力培训计划不完善

多数企业的工培训计划制定较为简单, 内容比较粗糙, 很少有企业会根据自身实际需要制定体系化的员工培训计划。对管理人员的培训较为重视, 但对农村转移转移劳动力培训缺乏足够的关心。

(3) 培训过程的管理不周全

企业在员工培训的过程中会遇到诸多问题。例如:培训准备不够充分, 培训管理协调出现漏洞;对学员的学习质量缺乏足够的重视, 培训讲师在授课过程中敷衍了事的情况偶有发生;企业高层经营管理者若对培训缺乏足够的重视, 会使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受到打击。

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问题的解决措施

针对农村转移劳动力在培训遇到的种种问题, 应该从培训理念、企业决策层管理方式、日常培训管理这三个方面加以转变,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建立健全培训机制。

1. 促进企业经营者转变培训观念

企业管理者本身对员工培训的态度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培训的水平。要想提高员工素质, 必须首先提高民营企业主自身的素质, 促进其重视对转移劳动力的培训。这样, 从员工的角度而言形成一种榜样力量, 对企业领导决策者来说, 这也是必须具备的职业素质。

(1) 企业经营者必须具备丰富的管理知识和经验

成为一名成功的管理者必须具备足够丰富的管理知识和经验, 企业经营者要加强自身领导素质培训。在实践中不断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经验、丰富管理知识。作为企业经营管理者应通过多种方式强化人力资源知识学习, 提高自身管理能力, 这将对提升公司管理质量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2) 企业经营者须转变观念

作为企业经营者, 应放弃“培训无用论”与“培训浪费论”的思想, 端正培训态度、正确认识培训作用。逐渐打破“不培训——经营不好——再不培训——经营更不好”的恶性循环, 从培训下手, 促进转移劳动力培训工作取得新进展。

(3) 企业经营者需树立系统的培训理念

需认识到培训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作。培训管理前端连接着招聘管理, 后端与绩效管理密切相关, 因此企业的培训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各个环节是相互联系、深度融合、密切交织在一起的。例如在企业招聘农村转移劳动力员工后, 首先就要进行岗前培训, 才能使新招员工中胜任本职工作。

2. 强化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化建设, 树立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对于员工培训工作有战略性、整体性和未来性的认知。树立现代型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重点应打破人力资源管理仅是一种单纯的业务性、技术性管理活动的认知, 要根据企业组织的战略经营目标科学地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规划及战略。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应将企业员工视为组织的首要资源和宝贵财富, 而以往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往往忽视人力的可开发性, 主要着眼于引进成熟人才, 希望人才引进后即可承担相应工作职责, 省去培训的步骤。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已经成为企业组织的生产效益部门之一。

五、充分发挥政府职能, 建立健全培训机制

1. 注重舆论导引, 培育积极良性的社会氛围

要继续加大企业职工培训政策的宣传力度, 做好动员引导工作, 使企业真正认识到职业培训对提高员工素质、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作用, 推动企业主动开展员工培训;要通过典型引导、工作研讨、政策宣讲等手段加强政策宣传, 经常性地与企业进行沟通联系, 听取意见建议, 支持、帮助企业开展职工培训工作, 增强企业培训意愿, 增强企业开展员工培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于农村劳动者, 要多措并举, 加大就业培训宣传力度, 使劳动者充分认识到就业技能在改善个人生活、促进致富增收中的巨大作用, 从而激发劳动者培训热情, 使其积极了解就业政策、认真参与技能培训。

总之要通过政府、企业、职工三方面联手、积极协同, 最终在形成重视职业培训的良好氛围, 进一步实现“要我培训”到“我要培训”的积极转变, 努力使崇尚技能、鼓励创业的思想导向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2. 健全机制, 使培训工作见实效

当前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主要依托专业化院校完成, 各专业化培训学校凭借其实践经验丰富的培训队伍和教学资源, 为全区劳动力培训事业的持续发展做了大量工作, 2009年至今, 完成各类技能培训20485人, 创业培训3373人。尽管如此, 通过长期实践我们发现, 在培训中劳动者自身技能掌握层次参差不齐, 部分培训内容流于形式、培训经费拨付使用程序繁琐等体制机制性问题较为突出。因此, 建议应继续加大就业培训管理实施机制改革力度, 统筹利用好各类职业培训资源, 逐步建立面向农村劳动者的终身职业培训体系, 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 着力完善政府补贴与培训成本、培训质量和就业效果挂钩的动态调整机制, 切实用好培训资金。

(1) 努力促使培训补贴发放流向多样化

促进培训补贴发放流向多样化, 可考虑对于自行组织培训的企业, 可将补贴直接发放给企业, 提高其参与培训组织与实施的积极性;对于自行选择技能培训的劳动者, 在劳动者接受完培训并经劳动部门鉴定后, 可将补贴直接发放给个人, 以此激发企业和劳动者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2) 进一步简化培训补贴审核拨付程序

篇4:市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 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 管理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2B-0068-02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对农村职业技能培训不断重视,相关部门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提上日程,加强了监督管理,使得我国农村人口能够掌握新型的职业技能和管理方法以及经营模式。本文针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管理存在的问题,探讨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管理的方法。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培训对象存在的问题。农村劳动力对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不积极,认为在培训中没有得到直接的利益,因而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再加上有些培训机构的培训时间和学员的工作时间有冲突或者培训时间过长、培训内容过于单调等,导致农村劳动力参加培训的效果差,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使得农村劳动力对参加培训的兴趣不高。同时,由于部分用人单位对我国职业技能培训的优惠政策不了解,对哪些职业技能培训机构能够使用优惠政策不清楚,缺乏相应的经费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的培训时间与工作时间有冲突等一系列的问题,用人单位不敢加强职业技能培訓。

(二)培训机构存在的问题。职业技能培训的具体工作主要由培训机构负责,目前在工作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没有解决。例如在培训工作方面,一些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在取得定点培训资格以后,招不到生源,导致无法开展培训和产生鉴定量。某一工种的培训鉴定要求落后,学员不愿意参加培训,或者培训鉴定的要求过高,学员望而生畏,不愿意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由于担心资金、时间与精力等方面的问题,不愿意开发新工种,只肯围绕旧工种完成培训任务。

在管理要求方面,由于部门的要求时常会出现变化,导致培训机构的工作人员需要不停地适应,浪费许多的时间和精力。再加上配备的工作人员本身就不足,导致培训班级的学习进度没有跟上,学员的学习质量不高。培训机构存在随意修改课程或安排师资的现象,没有及时向管理部门进行报备或修改。

目前职业技能培训机构是在学员完成职业技能鉴定后,拿到了鉴定成绩才能申请领取专项资助资金。培训机构因为担心学员培训后拒绝参加鉴定,导致无法申领专项资助资金,并且申领专项资助资金周期过长,造成资金周转压力大,于是向学员预收费用,在申领资金下来以后退还,这导致学员因为需要交纳相对较大数额的培训费而拒绝参加培训。

(三)管理部门存在的问题。管理部门中人员配备不足,导致完成工作环节的时间延长。部分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较差,对于政策的理解不到位,导致管理工作出现失误。此外,管理部门没有及时地调查或解决目前定点培训机构存在的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法缺乏可操作性;与上级的管理部门和下级定点培训机构缺乏足够的沟通,没有做好中间枢纽的工作,不利于整体的沟通与发展。

二、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管理的策略

(一)实行定点培训机构管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要不断专业化,并在当地建立相关的培训机构,找到专门的人才进行培训教学。培训机构必须取得相关部门批准的培训证书,并拥有培训场所、专业的师资力量以及实验设施。培训机构的老师必须具有专业的成人教育资格并拥有成人教育经验,同时开展培训工作工龄达到两年以上。在培训过程中对培训内容进行记录,遵从相关的法律法规。

只有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中加入专业的培训机构,才能让农村劳动力掌握更加专业化的知识,使他们感受到国家对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视。例如,在江西的某农村,因为当地生产煤、矿,对于岗位的要求是能够掌握基本的煤矿操作,所以培训机构在进行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时,应侧重教授煤矿知识以及如何掌握挖煤技能等。培训机构根据不同层次提供不同的培训内容,并与相关的企业进行合作,为企业输送了适合岗位的相关人才。

(二)合理选择培训对象,制定培训时间。在培训对象的选择上,要求学员具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无身体疾病,并在短时间内有转移工作的想法。对于这类学员,开展相应的培训课程,培训时间为1-3 个月的短期技能培训,对于一些复杂的工种,适当地延长培训时间。同时,根据学习能力的差异对学员进行分类,可以分为 A、B、C 三类,对不同类型的学员教授不同难度的培训内容,使学员根据自己的需求对三种类型进行选择。

培训机构要在培训过程中努力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的培训目标。例如,在新疆的一些农村中,开设的培训机构就不断完善培训目标,使参加培训机构的农村人口不断提升,促进了当地农业的发展。

(三)改善培训模式,提升服务质量。互联网时代,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也应该跟上时代的发展,对传统的培训模式进行创新。例如,根据学员的时间开设短期培训课程,可以实施晚上培训或是周末培训,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实施网上授课,满足更多的农民需求。网络培训授课的方式既能够让学员在家中接受教育,不落下每堂课的知识,也能够提升培训效率,实现线上互动,降低培训费用。同时,培训机构也要提升服务质量,与时俱进扩展各方面的职业培训,让每一位学员都能够学到自己感兴趣的职业内容。例如,目前社会上电商、计算机、会计电算化等相关的职业人才稀缺,很多农村劳动力对这方面比较感兴趣,培训机构可以组织进行相关的技能培训。

(四)加强培训期间的日常管理。进行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的学员是成人农民,所以在日常的管理中要强化监督管理过程。部分农民在学习期间会产生厌烦情绪,认为所学的内容对以后就业没有帮助,产生抵触心理。对于此类问题,培训机构应创新管理方法,及时发现学员的心理状态,并快速地进行处理。例如安徽省宁国市在进行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时,有部分农民对培训内容不能理解,在培训时煽动他人要求更换培训内容。培训机构针对这种学员,并没有采用严厉批评的方式,而是带领学员到工作岗位上,让学员亲自看实际操作过程中是否要运用到所学内容。当时培训机构教学的是计算机中表格的快捷键方法,一些学员认为没有必要学习如何快速地制作表格以及基础的 office 知识。等真正到了岗位中,学员发现在实际的操作中每个人每天都要进行大量的表格制作、修正。如果没有掌握快捷键,而是逐一用鼠标操作,工作效率就会大大降低。通过实际检验的方法,学员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在今后培训中更加用心地学习培训机构教授的内容,既提升了学习质量,也提升了培训机构的就业率,达到了双赢的结果。

(五)加强培训考核。要让学员掌握不同的就业技能,提升学员的素质,培训机构应秉持“培训一人,就业一人”的理念,加强培训考核,要求学员遵守培训机构的相关规定。例如在考勤上要求每位学员除了特殊情况外都要到齐,有条件的培训机构可以配备指纹打卡,减少监管难度。同时,对不同的培训班级实施抽查,对迟到、早退或是不按照规定进行培训的学员进行警告,情节严重者直接予以劝退等处置。

在考核方面,传统的考核制度依靠试卷成绩来决定学生的培训成绩,这样往往会忽略学员平时的进步以及创新思维。因此,在考核制度上,可以分为两个板块,试卷分数占总分的 70%,平时进步、考勤以及创新的思维占据考核的30%。这种考核方式,能够让教师更加重视学员平时的表现,以及提高对职业的敏感程度,更好地为学员选择职位。同时,也会让学员对培训充满热情,主动地理解培训内容。此外,培训机构应该根据学员的培训成绩颁发相应的培训证书,使学员之间形成良性的竞争,更好地提升培训机构的就业率。

【参考文献】

[1]周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管理研究[J].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16(4)

[2]张文正.开展农村成人教育围绕劳动力就业搞培训[J].河南教育(职成教版),2014(6)

[3]周丽.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管理的思考[J].西部财会,2016(7)

篇5:市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情 况 调 研

XX镇是农业大镇,农业人口约58400多人,占总人口的80.7%,消化吸附农村劳动力的能力有限,使得每年都有大批的青壮年劳动力向外输出,这其中就包括相当一批数量的农村青壮年妇女。如何提高农村妇女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促进农村妇女富余劳动力转就业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在县妇联的关心指导下,在XX镇党委、政府正确领导下,我镇妇联以狠抓素质培训,拓宽就业渠道为主线,进一步加大力度抓好抓实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工作。现将我镇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具体做法

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进行各项技能培训,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环节,也是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

(一)领导重视,大力推进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工作。XX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并将此项工作列入日常议事日程。认真研究制定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方针、政策、工作目标及优惠政策,特别提出从服务大局、服务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的高度来认识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工 作,发挥和调动财政、农业、科技、教育卫生、妇联等相关部门的优势,配合政府实施创业与再就业工程,积极调动和激发妇女的创业就业活力,形成就业富民、创业利民的局面。如镇妇联每年都要召开妇女大会并采取以会代训的方式,对全镇妇女代表、妇女骨干、村妇代会主任、女能手进行政策宣传、动员、培训工作。

(二)拓宽工作思路,整合利用有限资源切实做好培训工作。XX镇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多渠道、多途径地解决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一是通过参观和学习一些农业龙头企业如东进农牧有限公司、黑珍珠莲雾农场、农业园等企业的经验和做法。并发挥农村妇女致富带头人的作用,注意培养农村女能手的作用,发挥她们的示范带头作用。二是积极配合劳动部门,组织一些比较年轻的农村妇女参加劳动力技能培训,提升她们的劳动技能和拓宽就业门路。如在每年举行的农民工与企业用工对接“春风行动”现场招聘会中,鼓励农村妇女走进会场参加职业介绍指导、劳动力保障法律法规政策咨询和职业培训等免费公共就业服务。三是发挥组织优势,整合力量,在联动上多下工夫,注重发挥各类妇女人才的带动伤作用,各有关部门紧密配合,齐抓共管,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近几年来,我镇共举行妇女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120多场次,参培妇女4000多人次。

(三)提供政策支持,切实把农村妇女教育工作做实。镇党委、政府一直统筹协调财政、农业、科技、教育卫生、妇联等有关部门在制定有关农民工培训的政策措施和目标任务中,明确提出农村妇女的培训指标和比例,在资金、政策等方面对农村妇女培训给予适当倾斜。如农业办的“绿色证书工程”、“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程”都要适当加大对农村妇女的转移工作的力度和比例。相关部门开展与妇女相关的政策法规、卫生健康、看护、美容美发、烹饪、服装、制鞋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培训。发挥“妇女之家”、妇女干部学校的职能优势,让农村妇女教育工作得到上级部门的政策和资金扶持。近几年来,我镇共投入80多万元用于农村妇女教育工作,完善镇妇联培训办公设施,提升妇女教育质量。

三、主要成效

1、全镇各相关部门在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意识方面极大地提高,进一步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强化发展意识、机遇意识,切实加大了各自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财政、农业、科技、教育卫生、妇联等部门继续加大力度,不断增强沟通协调和合作,形成工作合力,全镇的农村妇女的富余劳动力创业就业能力逐步上升。

2、通过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农村妇女,更多地参与到各种工种行业中,不仅改变了“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模式,而且使农村妇女的能力也得到了认可,在家庭地位和社会地位也得到了提升,有力地促进了男女平等。据统计,近几年 来我镇联合农业、科技、教育卫生、妇联等部门妇女转移劳动力300多人,这进一步增强了她们外出就业的信心,全面激发了农村妇女劳动力求学的愿望,从“要我学”向“我要学”逐步改变。

3、拓宽视野,提高自身素质。劳动力转移培训使更多的农村妇女从家庭走向社会,从农村走向城镇,从依赖走向独立,进一步开阔了视野,提高了素质,掌握了技能,转变了观念增长了才干,增加了收入,使她们不再简单围着灶头、孩子转。一部分农村妇女还凭着自己的聪明才能进入村两委,当选村、镇人民代表和党代表,这是社会对妇女的承认和肯定。现全镇28个村(社区)“两委”共有女性干部60多名,同比提高14.6%。

4、在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中,积极发挥已创业就业人员的作用,依靠她们进行帮带活动,通过一帮一到一帮十,以至更多,形成良好循环,这样大大地帮助那些没就业,没有一定社会关系的妇女劳动力也能得到再就业。如长沥村妇代会主任何映芬是一个养猪能手,育有肉猪和种猪约200多条的占地2000平方米的猪场,在她的帮扶和指导下,村里已有三四户农村妇女也办起了养猪业,每家也养有几十条肉猪的小规模。

三、存在问题

在全镇农村富余妇女劳动力转移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 定成绩,但对照新形势下的要求,还有一些存在问题。

一是农村妇女文化层次、科技文化水平偏低,技能单一,相当一部份缺乏从事二、三产业的技能,只能从事一些纯体力的、技术含量低的工作,转移层次不高,难以适应市场对技术更新的要求。

二是广大农村妇女就业观念有待更新。传统就业观念与长期相对封闭的农村生活环境对农村富余女劳动力转移构成思维和心理上的阻碍,缺乏主动摆脱贫困的意识,不愿接受新生事物。“等、靠、要”思想严重,限制了农村妇女自主创业或外出就业的积极性。

三是工作经费有限,各部门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经费投入不平衡,参与农村富余女劳动力的培训、转移、输出工作发展不平衡,形不成规模,影响了农村富余女劳动力的转移输出工作。

四是务工人员的人身、劳动、子女就学等合法权益未能得到持续、公平、有效的维护,导致了农村劳动力在非农产业就业的临时性和不稳定性,严重侵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给转移工作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篇6:市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就业工作会议的通知

各县、区(管理区)就业服务管理机构:

为推动全市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开展,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进一步满足我市生产型企业用工需求,为我市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提供坚实的用工保障,我局决定召开全市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工作会议,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会议内容

各县、区(管理区)根据《关于准备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转移就业工作会议资料的通知》要求,交流本地区相关工作情况:

1、各县、区(管理区)企业缺用工情况及用工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各县、区(管理区)就业服务机构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何效果。

2、各县、区(管理区)开展技能培训与满足本地企业用工需求对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3、近年来,各县、区(管理区)就业服务机构组织开展劳动力输出工作情况。

4、近期,本县、区(管理区)外出务工人员是否出现返回增多现象;如有,原因是什么,发展趋势怎样,准备采取哪些帮扶措施。

二、参会人员

各县、区(管理区)就业服务机构分管职业技能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领导、职业技能培训股和农村就业股股长。

三、会议地点、时间 会议地点:南华大酒店

会议时间:2012年9月4日(星期二)下午3:00--6:00报到,9月5日(星期三)上午8:30召开会议。

四、参会须知

1、各县、区(管理区)根据《关于准备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转移就业工作会议资料的通知》要求,准备好会议汇报材料,报到时交一份到会务组。

2、各县、区(管理区)将参会人员名单(附件)于8月30日传真到市就业局就业培训科。

3、参会人员交通费自理,食宿及会务费由市就业局承担。联系人:蒋李渊周斌

电话:8441654******传真:8442875

永州市就业服务管理局二○一二年八月二十九日

附件:

全市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工作会议参会人员名单

篇7:市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中的核心问题,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农村稳定解决三农问题的实质。这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提升农民生活幸福指数,是摆在政府面前的重要工作。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力促进就业,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力度,是建设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加强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提高农民的就业技能和整体素质,是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根本保证,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之一,更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之一。

一、农村劳动力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特点

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主要显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偏低;二是劳动技能差;三是就业观念落后;四是法制观念、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五是许多农民(特别是年轻的)还缺乏进取的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不能适应转移就业的需要;六部分农民不习惯于企业严格的时间安排、规章制度,难以适应机器化大生产的工作环境,因而工作变换性较大,汇流现象比较普遍。

农村劳动力转移,无论是对流出地农村还是对流入地城市,都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如:大量有知识、有技能的青壮年劳动力流出农村,导致留守农耕的劳动力和种田质量下降,有的地方甚至出现抛荒弃耕现象;农村老年人口比例明显上升,加快了农村人口的老龄化,使农村部分地区出现了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农村常住人口文化程度明显下降;加重了城市就业和管理的负担。给人口管理增加了难度。给社会治安带来许多问题等等。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

1、劳动力素质偏低,是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内在因素。尽管农村劳动力资源较丰富,但文化素质偏低、劳动技能较为单

一、就业竞争能力不足,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市场需求,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

2、思想观念的落后,是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观因素。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观念陈旧,竞争意识薄弱,难以进入劳动市场参与竞争。一是就业期望值过高,就业要求不切合实际。二是安于现状,存在陈旧落后思想,满足于“有吃有穿,有房子住,吃菜不用买”的现状。三是就业竞争意识薄弱,缺乏竞争上岗的勇气和耐心。

3、企业用工不规范,是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环境因素。不少企业,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中,不同程度存在着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现象。企业用工不规范,引发劳动纠纷,影响劳动力市场秩序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积极性。

训和招工的信息知之甚少;另一方面,在现有的培训扶持政策标准下,有些贫困农民尚无能力参加培训基地的培训,尤其是一些高技能性工种的培训,政府必须加大培训资金、设备等各方面的投入。

(四)转移培训就业缺乏后续的跟踪服务

转移培训工作实施的自评结果显示,开展就业跟踪服务是最弱的环节。农民在整个转移、培训、就业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是在第一次转移就业过程中,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就业的稳定性往往较低,对于这类再推介就业问题,以及培训和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帮助解决工作都做得较少。

(五)培训深度不够

心理疏导、二次培训有待纳入培训议程。现有的培训,无论时间的安排上还是内容的设置方面都比较简单,目的性也比较明缺,满足企业的需求。专业技能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民转移就业的问题,但是要想让农民真正适应、融入城市生活、促进城乡一体化,仅有技能是远远不够的。认知改造、心理疏导、法制教育等等都应该纳入到培训的议程中来。另外,随著农民素质的提高,他们的需求也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如有许多缝纫女工有较强的学习服装设计的愿望),寻求平等、改变身份、地位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简单的技能往往不能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从提高农民就业竞争力入手,开展二次培训、多

思想,激发农村富余劳动力参加培训、学习技术、转移就业的主动性。

二是抓培训、提素质,变低层次转移为高层次输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核心问题是农民素质问题,只有农民的素质提高了,就业能力增强了,才能输得出、干得好、留得住、富得起。加大培训投资力度,努力提高劳动力素质,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和技能培训,建立起各种培训机构,坚持“以政府为引导、以农民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调动全社会力量,充分发挥各部门职能,以市场为导向,制订培训计划,开展多渠道、多方位的职业技能培训,不断增强农村劳动力适应新工作的能力。切实加强对农民择业心理的疏导和调适,帮助农民提高自身素质,适应城市化、市场化、工业化进程。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和现有的办学资源,加强劳动力技能培训,把培训的重点放在中青年农村劳动力上,对农民工开展有针对性、实用性的技能培训,采取集中授课与实地操作相结合的形式,对城乡劳动者开展大规模的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满足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需要。通过政府购买培训成果、实行管培分离的方式,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广泛调动分布在农村和县城的各类教育资源参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引导和鼓励培训机构与劳动输出(派遣)机构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实现培训与输出(派遣)良性互动。同时要对农民工进行法律知识培训,强化其法律意识,使其能够用法律知识保障自己的权益。

三是抓好创业扶持,把工作做“实”。用发展的眼光看,劳务输出只是权宜之计,自主创业才是根本之策,它不仅可以开创事业、积累财富,还可以切实解决劳务输出所面临的年龄障碍、两地分居、留守儿童等许多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因此,大力扶持自主创业应该是今后的一个发展方向,各级政府要坚持“以创业促就业、以创业促增收”的工作理念,解放思想、创新方法,念好“推、助、培、扶”四字经,以送政策、送服务、送培训等途径主动为返乡创业者排忧解难,大力扶持农民工创业,拓宽农民致富增收新渠道,以创业带动就业,从而起到以点带面、遍地开花的生动效果,带动更多的劳动力实现就业。

篇8:市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1米东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现状

从2004年“阳光工程”首次实施至今, 经过10年探索, 在米东区人社局、劳动局、财政局和各培训学校的共同努力下, 通过不断建立健全职业技能培训管理模式, 加强培训基础设施的建设, 完善培训鉴定考核制度, 米东区已逐渐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培训模式, 并在培训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寻求突破和改善。

根据有培训意愿的农村劳动力报名情况, 米东区人社局做好人数统计、培训模式分类、工种分类, 制定每年的培训计划和培训指标。以学员“就近参训”的原则, 安排其到各培训定点机构参加培训。各培训学校根据具体情况统一编班, 开设引导性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和劳动预备制培训。如期完成培训课程的学校可组织学员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考核, 由市人社局、米东区培训处指派一定比例的督导人员和考评员, 确保考核鉴定的专业性和公正性。考核通过者可获得从业资格证书。创业培训合格者可取得乌市人社部门颁发的《创业培训合格证书》, 对其中有自主创业意愿者, 学校协助其向财政部门申请小额创业担保贷款, 并随时提供相关咨询与指导。

2培训取得的成效

米东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开展十年来, 办学规模不断扩大, 2004年秋季首次在7所培训试点学校开设10个工种的培训课程, 经历了十年发展与改革, 参与培训的人数从首届的2000人增长到了2012年的7779人, 办班学校从当年的7所发展到10所, 开设农民易学的实用工种由初期的10余个, 增加至当下的28个。截至2013年秋, 米东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十年来已累计完成3.1万人次的培训任务。此外, 经过多年探索、改革, 培训的质量也在不断提升, 参训学员的理论水平、实践操作能力及综合素质均有所进步, 平均每年鉴定考核的通过率均达到90%以上。

3米东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管理现存的问题

在培训内容上, 米东区现有的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以实践内容为主, 对职业道德的普及、参培学员心理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有待加强。另外, 职业技能培训中的实践内容主要以国家职业资格认定部门规定、教材中设计的初级和中级技能为主, 实用性强, 但缺乏创新意识, 不利于开发不同层次学员的潜能, 对个别较优秀学员实现更高层次就业有一定消极影响。

在培训模式上, 对“订单式、定向式”培训的推广力度不足, 个别培训学校在该方面对相关培训部门的依赖性较强, 思路太简单, 行动跟不上, 不利于实现自治区制定的农村劳动力“以培训带动就业”的总体目标。

此外, 培训教学结束后, 从各校统一申报学员职业资格认定, 到相关部门组织考核的时间较长, 鉴定不及时, 学员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职业资格证书, 影响其持证就业的速度。同时, 按照财政部门的规定, 参训学员拿不到职业资格证书, 其所在的培训学校便不能及时领取相关补贴, 补贴不到位, 也会间接影响培训教学的顺利实施和培训效果。

在培训工作的宣传上, 尽管对本区农村劳动力及其家庭的宣传做到了面广效深, 但对用工单位的宣传不及时、不到位, 导致一些急需劳动力的企业由于无法清楚地了解培训的效果和参训劳动力资源的技术水平, 不能安心、放心地引进经过培训获取从业资格的农村学员,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员的就业率, 制约着培训学校和用工单位的合作。

4改善米东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对策

首先, 米东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各相关单位及教学机构要按照就业市场的需求充实和完善培训内容, 依据实用、管用、够用的原则, 大力发展“定向式、订单式”岗位培训, 结合米东区餐饮、旅游业等优势产业发展的需要及一些大型企业的用工需求, 培训学校与用人单位合作招收学员, 并针对所需职业岗位的具体要求进行一定期限的职业道德和岗位技术培训。在学员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后, 由用人单位按合作协议 (订单) 选拔、录用、组织实习。适当为紧缺劳动力的企业培训“开绿灯”, 如对用人单位因特殊需要招用技术性较强, 但尚未参加培训的特殊职业 (工种) 的农民工, 可在报经劳动保障部门批准之后, 先招收后培训, 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后上岗。

其次, 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效果评价制度和学员档案, 以实现高质量就业目标为导向制定评价标准, 定期对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各类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机构的专业设置、培训内容、课程安排、招生情况、学员结业率、职业技能鉴定通过率、就业率、工资水平等状况进行调查统计, 并及时向社会公布。

第三, 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信息服务工作。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定期根据不同职业 (工种) 、不同技能等级对农民工的需求情况和劳动力市场提供的工资价位进行调查分析, 充分利用广泛的媒体资源, 建立专门的培训网站, 向承担教学任务的学校、参训学员发布劳动力市场的供求信息, 向有用工需求的单位发布培训信息, 引导培训工作按需进行, 减少培训的盲目性, 促使培训合格的农村劳动力按需有序转移就业。

最后, 缩短职业鉴定时间, 让参训劳动力能在最短时间内参加鉴定和考评, 保证学员能在最短时间内取得相关证书。同时, 建立好培训、鉴定台账, 根据自治区规定标准和补贴方式, 及时向完成鉴定考核的农村学员和其所在的培训学校支付培训、鉴定补贴。

参考文献

[1]罗玲, 徐涛.面向农民的职业教育:问题与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4 (6) .

[2]耿莉萍.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相关问题研究[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 2008, 2 (2) :29-30.

[3]裴春秀, 佘国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管理对策探析[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06 (3) .

[4]何腊柏.构建农民工培训体系的几个重要环节[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06 (3) .

篇9:市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几年来,柳河县共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实用技术培训、绿色证书培训、新型农民培训、农民创业培训、农机驾驶员培训等共计7.1万人次,增收6.4亿元。其中推荐到县内农产品加工业龙头企业就业人数达1.1万人,推荐到县外、国外劳务就业人员达7600人,农村人才的培养和输送为促进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农民增收致富、发展劳务经济和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整合培训资源,加强基地建设

2006年11月,柳河县将农业机械化学校并入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同时成立了柳河县农民职业教育中心。在各乡镇成立了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站,村成立了指导组,形成了县乡(镇)村三级农民科技教育服务平台。

整合后的农广校实力不断增强,新建办公楼596平方米,教室面积达210平方米,配置教学车2台。设有远程教育卫星站1个,购置复印机1台、打字机2台、电脑6台。学校设置综合科、培训科、教务科、农机科、电教科5个科室。整合后的农广校增加了教师编制,大大提升了办学水平,各项工作都有新的突破。

几年来,农广校在农民培训和新农村建设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先后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1万人次,绿色证书培训1.5万人次,新型农民培训2000人次,农民创业培训200人次,农机驾驶员培训7000人次,实用技术培训达5万人次,农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501人,建立农民科技书屋48个。

农广校在县委的高度重视下,将中专招生与村级干部培训有机结合。这将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增强他们驾驭市场经济能力和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能力。两委村干部经过培训获得中等学历教育的达500多人。

为了更好的将学历教育做好,农广校分别与吉林农大、县内知名技校、诗特计算机学校、四海电脑合作成立分校,并设立了三个实习实践基地,进行授课和实践。学校先后培养出创业能手、致富带头人多名。其中,以安口镇半拉背村村支书记戴振甲为代表的优秀学员,深受广大村民爱戴。

2.创新培训模式,实行“订单式”培训

农广校根据当地非农就业面较窄的特点,实行“订单式”培训。先与用工企业沟通,确定企业用工订单、工资待遇、需要工种,根据企业的需求组织学员参加培训,并允许他们到企业进行实习操作。学员通过考核后,由用工企业安排就业。这种方法提高了农民参加培训的信心和积极性,有效解决了用工需求的问题。目前,全县通过“订单式”培训成功转移劳动力达1.1万人。

柳河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后,农业产业化发展迅速,特别是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提升,为柳河县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几年来,通过阳光工程培训农村劳动力人数达1.1万人,转移就业人数占培训总数的96.8%。充分带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全面开展,促进了全县经济的发展。

篇10:市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情况汇报

首先,我代表阿克苏市人社局向自治区职业能力鉴定调研工作组一行的各位领导到我市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欢迎!根据安排,现将我市今冬明春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工作主要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安排:

今冬明春是农闲时机,也是抓好劳动力培训的有利时机,我市将集中力量在全市开展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计划培训各类人员11800人(其中:城镇劳动力3000人,农业富余劳动力8000人,产业工人800人),力争职业资格证书取证率达到95%以上,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率达到80%以上。目前,我市已开展美容美发、保健按摩、汽车修理、西式面点、焊工、中式烹饪、中式面点、园艺工、砌筑工、树木种苗、农机维修、服装缝纫、家禽养殖、创业培训等44个班次,已培训人员2637人,预计到今冬明春末可完成各类人员培训12200人次,完成原定计划的103.4%。

二、主要工作做法:

近几年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作为统筹城乡就业的重要抓手,坚持摆在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位置,采取有效工作措施,着力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工作,努力实现就近培训后的转移就业,取得了显著工作成效,我们的主要工作做法是:

法整合各类资源,为培训后实现就业奠定了良好基础。一是依托本乡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农民就近转移就业。依托我市各乡镇场富民安居工程、水利设施改造、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政府项目的实施,积极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引导其在用工选择上向建设所在地富余劳动力予以倾斜,实现就地培训、就近就业的目标,即解决了农民的后顾之忧,又拓宽了农民致富增收的主渠道。同时,极大的降低了项目建设的用工成本,提高了项目效益。目前,我市已积极协调与富民安居办、水利局、文体局、发改委等10余个部门签订了农民用工协议,为培训就业打下了良好铺垫;二是依托各乡镇街道企业吸纳,实现从“农”到“工”的转化。各乡镇、街道积极加强与所属企业衔接力度,全方位梳理企业用工需求,准确反馈给培训机构,使培训机构在科目的设置上更加符合用工需求,使培训的针对性进一步增强;三是依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平台建设,着力解决“用工、就业”两难问题。对我市重点企业用工需求进行全面摸底,及时掌握企业用工动态信息,针对我市用工密集型企业,我市建立了用工动态报备制度,根据企业用工需求,有针对性的签订就业协议,解决了参训人员的后顾之忧,提升了培训的实效性。今冬以来,我市开班的培训班中,已有17个培训班分别与华孚纺织、诚德建筑等用工密集型企业签订了就业协议,实现了即培训即就业的工作目标。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尽管我市在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初步的工作成效,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仍然不少:一是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压力大。一方面随着我市快速发展,用

工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劳动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另一方面由于受农村劳动力素质和择业观念的制约,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难度较大;二是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力量薄弱,培训机构自身建设良莠不齐,部分专业(工种)目前没有培训能力,影响了与用工单位的对接效果。面对存在的问题,我们一定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忧,不断加强和改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推动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再上新水平。

以上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谢谢各位领导!

阿克苏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篇11:市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宋晶宇

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是推动新农村建设和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健康发展的需要。我们一定要抓住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加快发展的良好契机,进一步建立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努力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农业农村人才队伍。

推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农村实用人才支撑,就要切实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摆在突出位置,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统筹城乡就业,建立城乡统一、平等竞争的劳动力市场,形成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机制,为城乡劳动者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和服务。要逐步实行城乡平等的就业制度,建立健全县乡公共就业服务网络,为农民转移就业提供服务,城市公共职业介绍机构要向农民工开放,免费提供政策咨询、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要鼓励发展各类就业服务组织,加强就业服务市场监管,依法规范职业中介、劳务派遣和企业招用工行为。输出地和输入地要加强协作,开展有组织的转移就业和创业培训。

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要加强县级职业教育中心建设,有条件的普通中学可开设职业教育课程,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师资、教材和实训基地建设。要建立由政府部门、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的农民工培训投入机制,加大支持力度。要支持各类职业技术院校扩大农村招生规模,鼓励农村初、高中毕业生接受正规职业技术教育,通过设立助学金、发放助学贷款等方式,帮助家庭困难学生

完成学业。要完善并认真落实有关农民工培训规划,强化用人单位对农民工的岗位培训责任;充分发挥各类教育、培训机构的作用,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开展农民工职业培训。

积极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和引导性培训。要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需要,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转移就业能力和外出适应能力。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和远程教育等现代化手段,向农民传授外出就业基本知识,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要继续实施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完善农民工培训补贴办法,对参加培训的农民工给予适当培训费补贴。要重视抓好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支持用人单位建立稳定的劳务培训基地,发展订单式培训,输入地要把提高农民工岗位技能纳入当地职业培训计划。

引导农民工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农民工是我国产业大军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农民工的政治思想、科学文化和生产技能水平,直接关系到我国产业素质、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必须把全面提高农民工素质放在重要地位。要通过引导和组织农民工自觉接受就业和创业培训,接受职业技术教育,提高他们的科学技术文化水平,提高就业、创业能力。要在农民工中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引导他们增强法制观念,知法守法,学会利用法律、通过合法渠道维护自身权益。要开展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教育,引导他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遵守职业行为准则和社会公共道德。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农民工遵守交通规则、爱护公共环境、讲究文明礼貌,培养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进城就业的农民工也要努力适应城市工作、生活的新要求,遵守城市公共秩序和管理规定,履行应尽义务。

与此同时,还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县域经济,吸纳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在当

上一篇:财务基础工作规范制度下一篇:专家指导:考研英语十年真题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