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遭遇过“网络报复”吗

2024-04-16

你遭遇过“网络报复”吗(精选8篇)

篇1:你遭遇过“网络报复”吗

想象一下,你认识的每一个人——家人、朋友、同事等,都收到了一封匿名电子邮件,发件人用强烈的言辞对你大肆抨击,你会是什么感觉?芮妮·赫尔德的体会就是:彻底崩溃。

几年前,芮妮在社交网站MySpace上的几十位好友,都收到了一封匿名邮件,指责她是一个破坏他人家庭的 。芮妮说发件者是她新男友的前任女友。此后她花了几周时间努力为自己澄清,联系她认为可能收到邮件的每一个人,向他们解释,自己是在男友跟前女友分手几个月后,才开始跟他约会的。

可是伤害已经造成了:芮妮的家人打来电话,质疑她的品行;同事们在她背后指指点点,有几个朋友甚至跟她断交。芮妮最后还是跟男友结为连理,她说,邮件发布者向全世界散布谣言只花了短短几分钟,而她为修复伤害付出的时间多太多了。

纵观人类历史,对敌人实施报复的形式有决斗、下毒之类,或者至少也得是巧妙的谣言,这些谣言需要精妙的构思,还得有耐心去传播。通常的情况是,当整个复仇计划成形之后,复仇者便已冷静下来,恢复了理智,

可现在的情形大不一样了——想要让别人当众受辱,网络是最合适不过的媒介。借助网络进行的报复比以前容易操作,手段也可以更下流,而且变得非常普遍。借助网络,我们能瞬时把谣言传播出去,而且是匿名的。你可以坐在沙发上一边看着电视,一边去毁掉某个人的生活,此举给对方带来的痛苦则可能是无穷尽的。

很多人都应该听说过这样的事情:有人把前任情侣的 发到网上;有人在网上发布对某家餐厅或某本书非常不好的评论,不是因为他们不喜欢这家餐厅或这本书,而是因为他们不喜欢餐厅老板和书作者;还有人把某个熟人的信息加入电邮广告名录中(我可以负责任地说,如果你的收件箱里突然充斥着男士性功能增强产品的广告,肯定是有人故意整你)。

为什么总有那么些人没法足够成熟理智,抵制“网络报复”的诱惑呢?即便这样的报复看似简单,让报复者以为无迹可寻。很简单:在网络上,每一个个体都是群体的一分子。对这一现象,心理学界已有了一个专门术语:“网络松绑效应”。心理学家将此类行为分为两类:“****松绑”(现实生活中不会在大庭广众面前向很多人说的一些事情,在网上却能说出来)和“恶性松绑”(言语粗俗、表达愤怒、指责他人或散布仇恨)。

篇2:你遭遇过“网络报复”吗

当时,好莱坞有500家电影公司,他根据自己划定的路线与排列好的名单顺序,带着自己写好的、量身定做的剧本一一前去拜访。但是,第一遍下来,所有的电影公司没有一家愿意聘用他。面对百分之百的拒绝,这位年轻人没有灰心,决心再进行第二轮拜访。可在第二轮拜访中,他遭受了500次拒绝。第三轮的结果仍与前两回相同。这位年轻人咬牙开始第四轮拜访,终于,当他拜访完第349家电影公司后,第350家公司决定投资开始拍用他的剧本改编的电影。

这部电影名叫《洛奇》。这位年轻人叫维斯·史泰龙。在拒绝面前永不放弃,这是需要勇气的。因为他终于在第1850次获得成功。

生活中也有许多像史泰龙一样的例子,他们遇挫坚韧不拔,终于获得了成功。

但令人感到遗憾和悲哀的是,面对一而再、再而三的失败,多数人选择了放弃。没有再给自己一次机会。现实生活中,成功往往就是在你承受不了的失败和痛苦之后,再多一点点坚持,多一点点努力得来的!没有绝望的环境,只有对环境绝望的人。奋斗打拼的路上,无论何时,我们都应该信心百倍去全力争取,并永远都要这样去激励自己“离成功我只差一小步,只要再有一点点的坚持”。

丘吉尔说过这样一句话:“成功的秘诀就是:坚持、坚持、再坚持!”世上所有的成功,都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诺贝尔先生之所以成功发明了炸药,也离不开坚持。为了完成这项发明,他也做了无数次的实验,有时还冒着失去性命的危险。他哥哥在一次试验中死去。死亡在进一步恐吓他,但诺贝尔没有被困难和危险吓倒。仍专心研究他的试验。坚韧不拔的毅力使他成就了伟大的事业,他也因此而闻名世界。然而又有多少人在向成功迈进的时候,遇到了一点小小的困难就停下了脚步。他们认为困难的力量超过了他们的能力。殊不知困难就像一根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害怕困难,并不是困难把我们打败,而是我们把自己打败了。机遇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如果不加倍努力,难道成功会自己送上门来吗?

看了这篇文章后,使我想起以前,我总是遇到一点点困难就退缩不前。有一次,我和爸爸去爬山,刚开始我精力充沛,跑到半山腰时,望着挺直的大山,我畏惧了,加上疲惫的脚像灌了铅一般,怎么抬也抬不动,我不再向上走。软弱地下山了,所以总是到不了山顶。生活和学习中还有很多类似的例子,总是在应该再坚持一下、坚持一下的时候放弃了。使自己在学习上总是提高不了,使自己的信心一次次动摇……看了这篇文章后,我的心深深的被史泰龙的精神感动了,懂得了坚持、坚持、再坚持,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篇3:你尝试过拍卖吗?

然而,行至下半年,我们也并未见到拍卖形式的大举袭来。

是拍卖形式的理念太新?还是用户不愿接受这一形式?我们有太多的疑问。

如果你曾留意《工程机械与维修》2012年第5期读图栏目,你会发现,利氏兄弟在澳大利亚创下了单日重型设备拍卖会的新纪录,共拍卖出1 000余件总价值约为5 400万美元的重型设备和卡车。这其中有许多都是工程机械产品;

如果你知道,在国外的二手工程机械流通领域,人们普遍认为,拍卖是一种价格透明、信息透明的交易方式,而并非一种摸不着头脑的销售形势;

如果你知道,有些企业销售的二手设备也是从国外的拍卖会上购买而来的;

如果你知道……

拍卖会不会对你有一点点的吸引力呢?

篇4:你遭遇过诈骗吗?

邓捷成都谈香瘦身连锁机构总经理

诈骗?我经常会遇到,太平常了,电话上的这种情况比较多。一般情况下发短信给我的我就不理了,打电话的话我会说他打错了然后挂掉。多接几次这种电话我大概就了解对方的骗术了,还没有聽说过身边有人被骗。

明知是骗子,没必要聊下去

黄兵成都市女企业家协会秘书长

经常会受到这种骚扰,短信告诉我中奖啊或者电话要求我汇款之类。短信肯定就不理了直接删掉,电话的话说个对不起就挂了,我明知道对方是个骗子,那就没必要跟他发生什么语言冲突,还是尽早结束对话好。身边的朋友防范意识都还挺高的,虽然也都经常接到这种骗子的骚扰,但是没有什么人中招。

交易?可以,到派出所交易

赵红英政府工作人员

遇到诈骗短信肯定是不会理会的,如果骗子直接打电话过来,那我就抽空调侃他一下。对方可能叫我到什么什么地方给他汇钱或者是交易,我就会顺着他的话说好,那不如到××派出所交易?

骗术太老套,我都为骗子着急!

WenForesstor研究员

QQ上遇到过这种诈骗,现在QQ不是有举报功能吗,我遇到了骗子都会去点举报,不过事后也不知道举报有没有效果。尽管骗术老土,我身边也有朋友曾经上过当,但都在关键的时候醒悟了,没有什么钱财损失。手段太陈旧了,我都为不知创新的骗子着急啊!

我把骗子聊得挂电话了

大米IMAX视觉摄影工作室艺术总监

这种情况太多了,我有朋友接到过欺诈电话,电话接通了,对方告诉我朋友说他有法院传票的,我朋友笑了:“你们法院在养殖场旁边啊,我都听到狗叫鸡叫了。”遇到这种事还是挺欢乐的,如果是正好无聊没事做也会跟他继续对话,他觉得他在骗你,其实我也在骗他。比如对方有时候会拐弯抹角地来套我的个人信息,我就会假编一些信息跟他继续聊,有时候我不想挂电话,对方先挂了。

聊!把骗子聊疯!

糖糖科思世通广告公司策划经理

遇到各种诈骗事件,一般来说,我根本不理会。不过我朋友有时候会顺水推舟地聊啊聊啊,弄得对方很想挂电话。好像是我记得某同事接到一个诈骗电话,他很仔细地询问对方宣传的产品多少钱,然后说自己很有购买欲望,最后话锋一转又说自己是个屌丝,买了可能会破产,跟对方还价……最后电话那头的骗子崩溃了。

以气势斥退骗子

蔡娟旅游汽车租赁公司统筹

现在骗子改打亲情牌了,我办公室的一个同事就遭遇过。一个陌生男人打给一个女同事,告诉她她女儿突发急性阑尾炎已经送到了医院,需要医药费。我同事急了,给她女儿打电话,没人接,就有点相信了骗子的说法。她马上联系到老公让他快到办公室来,等那个骗子又打电话来就是她老公接的电话了。他用很大声音问对方:“人在哪里?!哪个医院!?”估计对方被气势给吓到了,没说话就把电话挂了。

你骗我,我就整你

杜小米国际旅行社导游

QQ上很多骗子!我要么立即举报,要么就整整他们。先引诱他说出汇款账号,然后去网上用这个账号登录,故意输错密码,好,账户冻结了!还敢来骗我?看我不整你!

篇5:你遭遇过“网络报复”吗

尽管目前视频新媒体有着海量的内容, 但具备互联网基因和属性的节目却凤毛麟角。视频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生态环境、传播方式、受众人群等各不相同, 如果不能把握互联网基因的脉搏, 充其量也不过是视频内容换了一种传播渠道而已, 既没有电视的大投入和大片化效果, 又没有满足广大网友的需求。互联网节目的特质是什么?如何打造一档互联网节目?腾讯视频的《你正常吗?》或许能够带来一些启发。

《你正常吗?》由腾讯视频和唯众传媒联合出品, 第一季于2014年4月上线, 10期节目取得了3亿的点击量。今年5月15日, 第二季上线, 一周时间点击量突破了5000万。《你正常吗?》引进自美国著名主持人奥普拉的《Are You Normal》, 是进行了本土化和网络化改造的一档模式节目, 从名字、气质到内容形态、传播语态都与传统意义上的电视节目有着很大的区隔, 因此, 它也被很多人称作是“最具互联网基因的节目”。互联网在技术和精神层面上的独特属性为网络节目的制作理念和传播方式提供了诸多的可能性, 这一点在《你正常吗?》身上也得以体现。经过一季的锤炼, 节目的第二季在诸多方面进行了升级, 吸引90后网生代群体, 因为他们是互联网的原住民, 代表着未来。

一、定位:握准90后受众群体

认准用户, 进行精准定位, 这是任何节目生产的前提。90后网生代是互联网的主力用户群体, 是网络受众最主要的群体, 是在互联网上成长起来的一代, 在网络上爆发出极大能量的一个群体。得网生代者得天下, 这是互联网节目《你正常吗?》的受众定位。90后成长于互联网时代, 追求平等、自由和分享等价值观, 一定程度上, 90后群体对于刻板正经的主流文化和一切高高在上的权威是嗤之以鼻的, 因此, 互联网节目从价值观到语态方式上都在向网生代靠拢。

《你正常吗?》从题目设计、互动方式、剪辑方式上都体现出了极强的90后印记。作为一档互动答题类节目, 《你正常吗?》所涉及到的话题都与90后当下的生活工作息息相关, 嘉宾的选择也考虑到90后的喜好。在第二季中, 节目升级为“明星战队”PK“素人网友”的形式, 由首次“触网”的何炅主持。常驻明星Ella与每期不同的明星嘉宾 (大S徐熙媛、李易峰、吴亦凡、包贝尔、吴克群等) 组成一队, PK由两位普通人组成的网友队。第二季将第一季中的“体验团”砍掉了, 嘉宾答题的快感更加聚焦, 嘉宾答题时都是带着自己的成长经历, 站在自己的立场去说话, 这是节目区别于其他竞赛节目的核心所在。在节目中, 网友队与明星队一起答题, 这些网友也都是90后, 他们的个性和形象在节目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和释放, 并与明星们形成互补与互动, 网友队其实是以挑战者的身份, 也是广大网友的代言人, 代表广大网友在节目中进行答题, 挑战明星的权威。

事实上, 聚焦90后网生代这一用户群体的优势十分突出:一是高重合度使得节目模式、话题、嘉宾、价值观等都更为精确;二是这个群体的高活跃度相当于为节目招募了一批免费的策划人和人际传播推手;三是上述人群与目前广告投放量最大的食品饮料、日化等品牌的用户也形成了重合关系, 具有较高的商业价值 (第二季的总冠名是脉动) ;四是他们代表着未来, 必将改写既有的世界。结果也证明了这种方式的有效性, 第一季节目播出后的统计数据也印证了这个定位的准确性, 数据显示, 超过50%的点击量来自于18—24岁的90后。

二、方式:变观众为用户, 实现深度交互

在互联网传播语境下, 传统意义上的观众其实是不存在的, 他们是视频内容的接受者, 也是媒介产品的使用者, 因此互联网内容产品的打造必须深谙用户心理, 才有可能获得他们的喜爱。传统“传—受”式的单向传播方式不再受到青睐, 只有通过互动让用户变成节目的一分子才能实现深度参与。

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为互联网节目的互动提供了更多的手段和可能性, 弹幕、APP应用、微信等社交媒体的兴起, 成为互联网节目互动的主要方式。《你正常吗?》在互动上进行了深度探索, 用户不再是单纯的视频内容接受者, 而是视频产品使用者。节目构建起从看视频到用视频的转变, 用户成为节目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参与节目内容的生产。《你正常吗?》作为一档答题益智类节目, 多数题目和答案由网友生产, 开启了“全民出题”的众筹方式, 实现“从网友中来, 到网友中去”的内容生产消费模式。这样的方式一方面提高了网友的参与度, 为节目出题成为很多网友收看这档节目的乐趣和动力所在, 网友的广泛参与也让节目更加贴近网友的需求和兴趣点, 更接地气。

另外, 节目在最终的奖励方式上也大大调动了网友的参与热情。比如, 节目中明星队如果赢得奖金将全部以红包的形式派发给网友。将时下最流行的“抢红包”的形式与节目进行嫁接, 提高网友的参与热情。据统计, 第二季《你正常吗?》中, 从用户那里得到灵感的题目已经超过了一半, 网友既是内容的使用者又是内容的生产者。他们变成内容生产环节上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这在传统电视渠道上是很难实节目风向Program T现的。互动已经成为网络节目的最大特质。

三、价值:话题的社会性与极致性

互联网是极具分享和探索精神的, 互联网节目如此才能引发网生代用户的关注与探讨。分享和探索是基于对用户的深度洞察, 节目只有理解了用户、满足了用户需求, 才能最终赢得用户。

《你正常吗?》作为一档带有社会调查性质的话题类节目, 在话题的选择方面体现出很强的社会性和极致感, 话题直击网友的痛点和兴奋点。“嘴上自称屌丝, 心里根本不觉得自己是, 正常吗?”“如果你是你老爸就不娶你妈了, 正常吗?”“被壁咚之后多少女生会接受男生的吻?”这些话题受到关注并不是单纯的哗众取宠, 以尺度制胜, 而是确实切中网友的兴奋点和痛点, 这些问题都与90后的生活、工作息息相关, 很多题目并没有确定的正确与否的答案, 每个网友都能在其中给出自己的结论和理由。正是这种社会性吸引了网友的积极回应与参与。

社会性是一档节目获取共鸣和关注的根本原因, 也是节目制胜的关键因素。互联网节目因其受众、手段、方式的不同, 在话题性的体现上同传统电视节目有着很大的不同, 但社会性是所有成功节目的必要因素, 只有理解目标用户, 满足他们的需求, 并将社会性体现到极致, 互联网节目方能赢得用户的认可。

摘要:互联网在技术与精神层面上的独特属性为其节目的制作与传播提供了诸多的可能性。腾讯视频《你正常吗?》被称作“最具互联网基因的节目”, 从受众定位、内容组织、传播方式、价值导向, 无一不体现出网络节目的特性:抓住90后网生代群体, 变观众为用户, 用多种方式与网友实现深度互动, 内容切中网友需求, 话题具有很强的社会性。

篇6:你遭遇过就业歧视吗?

就业是一场真正的“战争”。连续三年,中国大学生的就业率一跌再跌,2004年居然跌破了50%。原因何在?是因为中国的人才资源过剩,钵满盆盈了吗?或许并非如此,在中国的珠三角等地,企业正在经历着用工荒的冰寒时期。

那么,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太多了吗?在美国和日本,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占全国总人数的比重,分别为35%和23%,而在我国的比例仅为5%。显然,我国的大学毕业生不是太多,而是太少。

2008年,中国正在吞噬教育经济泡沫破灭的苦果。或许,中国的经济学家们并没有注意到,发生在本世纪元年的中国大学教育的大跃进泡沫,正在急剧地、灾难式地破灭。

有趣的是,在最容易发生经济泡沫的中国股市、房地产市场,经济泡沫并没有破灭。而房地产市场的泡沫还在快速膨胀,至少眼下还没有破灭。可谁都没发觉的,在很难发生经济泡沫的中国大学教育,不仅泛起的经济泡沫惊人,而且已在不经意间噩梦成真。

不久前,吉林大学欠贷30个亿、无力偿还的消息曝光,从而引发了人们对“负债式”大学的质疑和讨论。2008年,中国的大学平均负债好几亿元,都在举债经营,并无力偿还,纷纷要政府代为还债。

2008年1月1日,我国的《就业促进法》开始生效实施,我们应当关注中国的《就业促进法》与中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现实,这对矛盾冲突大戏如何充满悬念地展开。

在谈论这件事之前,让我们先来回顾一条新闻。据央视国际的调查,在就业歧视情况排名中,政府机关居于首位,其次是事业单位,第三是国有企业。一名应届毕业女生到一家研究所面试,只被问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有没有男朋友,第二个问题是有没有和男朋友同居,第三个问题是薪金要求。在全部三个问题中,竟有两个问题违法。

请问,“有没有男朋友”与就业何干?“有没有和男朋友同居?”,干脆就是在不知羞耻地将头伸进别人的寝室,窥探人家的床笫隐私,“就业歧视”居然如此肆无忌惮。

就业歧视恶化了就业形势

前不久,CCTV曾对“就业歧视”进行了网上调查,结果显示,有74%的求职者遭遇过“就业歧视”。据厦门大学调查显示,在相同条件下,女毕业生就业机会只有男毕业生的87.7%。许多招聘会上,不少用人单位打出“只限男生”、“男生优先”的招聘条件。

在中国的就业市场上,90%以上的招聘广告均含有歧视性条款,包括年龄歧视、性别歧视、学历歧视、户籍歧视、地域歧视乃至身体歧视,如身高、相貌等等,就业歧视正在愈演愈烈。如果我们任其泛滥,便会损害劳动力市场的正常发育与成长,进而带来更为严重的经济社会后果。同时也会严重扭曲人力资本投资的正常行为。

在中国,就业歧视花色品种之多,让人几乎不可思议。而让人最不能容忍的是,所含公开、露骨的就业歧视条款最多的竟然是国家公务员考试。

美国反就业歧视的利剑:惩罚性赔偿

在美国,司法机关设有“公平就业委员会”。所以我们无法找到这种公开的就业歧视事件。因为美国任何政府部门在招收公务员,或者企业招聘员工时,都不敢如此露骨地挑战法律。目前,在美国、英国都设有此类专门针对就业歧视的机构,美国平等就业机会委员会平均每年处理超过70万件就业歧视控诉案件。

最近,美国刚刚审结了一起就业歧视的案例:祖布·雷克女士曾是华尔街瑞士银行的一名雇员,三年前因被男上司认为“又老又丑不能胜任工作”而遭解雇,祖布·雷克女士当即提起“性别歧视”诉讼。日前,这起长达三年的诉讼终于结束,法院判决瑞士银行付给祖布·雷克女士2900万美元赔偿金。

与此同时,国内也发生了一起类似案件。尚在公务员试用期内的唐女士,因怀孕而又不愿按领导要求做人流,被取消录用资格。(在美国,没有任何一个用人单位,更不用说必须带头守法的政府部门,敢提出如此有悖人伦的要求,敢如此明目张胆地以身试法。)唐女士遂以“遭受性别歧视”为由提起诉讼,但只索赔象征性的1元钱。

1元人民币与2900万美元,折射出的,是我们在保障公民平等就业权利上与西方的差距。瑞士银行被判付给祖布·雷克女士的2900万美元是一种惩罚性赔偿,这样的惩罚足以让任何企业,都要分外小心“就业歧视”这根高压线。

美国的法律惩罚性赔偿基于如下原则:权利歧视是最严重的侵权。而法律的制定总是以普世的价值观为基础,在美国,“就业歧视”首先为主流价值观所不容,被看成是与“种族歧视”一样的“罪恶”。

美国报纸上的招聘广告,大都只写明职位、报酬等,至于年龄、性别、种族、身体健康、宗教信仰、国籍、家庭状况等方面的要求,则绝少提及。即使在面试时,这些问题也都被排除在外,雇主们很清楚,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涉嫌就业歧视,成为被告。

成为被告并不可怕,即使被判赔偿也不可怕,可怕的是动辄天文数字的惩罚性赔偿,公司越大赔得越多。而中国所缺乏的,恰恰是这个“惩罚”。

在西方国家,用人自主权不是一个无限的权力,它要受到法律的限制。在美国,按照法律,雇主招聘时不可以对年龄、肤色、性别、种族、宗教信仰、国籍、个人身体素质、家庭状况等提出问题,甚至在面试时所提问题,也不能涉及这些内容。

美国1967年颁布的《雇佣年龄歧视法》明文规定,歧视40岁~65岁求职者是违法行为。在招募广告上指明招聘“成熟的”求职者,也是违法行为。

这两年,在中国应届大学毕业生的招聘会上,几乎所有的招聘单位都要求应聘者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在中国,你才35岁,如此年富力强,便已无法找到工作了。这样的就业歧视,怎能不造成就业率的严峻?

“反就业歧视”的漫漫长路

2008年1月1日,中国的《就业促进法》开始实施。这对于中国的“反就业歧视”意义重大。这部法律尚不完善,进入民事司法审判程序可操作性不强,它仅仅能为“反就业歧视”的舆论提供了一件颇具威慑力的法律武器而已。

仅就《就业促进法》而言,它更像是提供给政府的一张促进就业的引导盘,它更多地规定了政府在促进就业上的义务和责任,而在“反就业歧视”上威力有限。

?在中国目前的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市场上,“反就业歧视”真的很难做到。但中国本不该劳动力供大于求,这对于每年平均以两位数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是很反常的,如果中国劳动力短缺,那才是再正常不过的。

篇7:“表情暴力”你遭遇过吗?

看到别人“表情不好”,自己的心情也不好。如今,上班族们给这种现象起了个新鲜名词——“表情暴力”。专指冷漠、愤怒、悲伤等负面表情,间接对他人的情绪带来伤害。

表情暴力的出现,直接反映出现代社会钢筋水泥的环境下,大家把温暖的心包裹起来,充满戒备和怀疑。有人把表情暴力的伤害分成了两种,“外伤型”和“内伤型”。前者指消极表情传染他人,使别人也心烦意乱;而后者指为了迎合他人强颜欢笑、装腔作势,自己的内心却迷茫空虚。

外伤型暴力哥:绕着臭脸走开

上班时没办法躲开,一旦到了午休时间就想绕开他;遇到工作上的分配,绝对不想和他分到一个小组……这个让丽丽“害怕”的人不是别人,而是同事小童。同事们私下里称小童为“暴力哥”。

当然,“暴力哥”并不是真的暴力,他从不对“活人”施暴,只对“死物”施暴,爱摔门、踢椅子、拍桌子……令同事们感觉他很“暴躁”,也很“暴力”。

内伤型微笑姐:温柔的背后是无奈

面容姣好,一脸微笑,说起话来温文尔雅的晴儿,让人看到的第一感觉就是训练有素的前台接待。

其实,做前台接待很辛苦,在温柔的表情、动听的语言背后,你看不见的,是她疲惫而烦躁的情绪。晴儿在工作时,除了要用声音来“修饰”自己,还要用笑容来“伪装”自己。无论心情有多么糟,身体有多么不舒服,只要换上制服站在人前,你就是企业的形象代表。每天这样“笑”着接待客户和领导,脸部肌肉会累,身心更觉得累。

学会对坏情绪“视而不见”

那些整天苦着脸,或者用坏表情来“伤害”他人的上班族,一般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不强,不能客观地对待事物,对于外界的很多议论及评价会产生负面情绪。专家建议你对这种“表情暴力”应该“视而不见”,尊重了他人,也保护了自己。

“内伤型”表情暴力,表情制造者在心情不好时表现出与真实状态完全相反的微笑,会使人感觉更加疲惫更加难过。

消灭“表情暴力”可以试试这么做

1.种花拾草。

2.每天睡觉前数出最少五项值得感恩的事。

3.每星期与喜欢的人谈话最少一小时。

4.打电话与久未联络的朋友聊天,并相约见面。

5.每天为自己做件开心事,并真正享受过程。

6.每天最少开怀大笑一次。

7.常常运动,每星期三次,每次半小时。

8.每天至少向陌生人微笑或打招呼一次。

9.将平日看电视时间减半。

篇8:没人在意你遭遇过什么

千万头一拥而上的气势汹汹被那句话一击即中,很快偃旗息鼓。

事情导火线是飞机当晚不能按点起飞,但我要赶回单位第二天值班。从早上8点等到晚上12点后,眼看能赶回去的可能性越来越小,我只得给行政主管说明情况。为了博取一点同情,我还特意加上自己急性肠胃炎又发烧等句子。

主管当然没有怜香惜玉。更意外的是,他还无中生有找了几个事情质问我。总而言之就是,这位权利被总监日渐架空的主管,逮着了机会冲我发难。

我看着一连串的质问立刻激动了,那几天积压下来蠢蠢欲动的情绪瞬间爆发。我生硬地回复了他,说第二天值班不用再另找他人,我一定会赶到,如果到得晚就算我旷工云云。

彼时机场乱成一片,各个航班的人吵着要起飞要赔偿要经理下跪。焦头烂额的工作人员说酒店都住满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可以安排到住宿……我终于有空想起自己这些天都遇到了些什么事。

比较大的有:两周前梦见自己穿婚纱要嫁的人一周后突然跟我说不爱了要分手。忍着失恋的痛苦到北京出差结果急性肠胃炎加高烧一直不见好。终于熬到项目结束去看一个多年未见的同学结果被有暴力倾向的她掐着脖子往墙上撞。一个人从她在昌平的房子连夜走人另找地方住下,熬到第二天以为终于可以回家了结果飞机一直晚点最后干脆取消了。

我不知道别的姑娘遇到这些情况会不会比我表现得好点,反正那瞬间我只觉得自己一直死扛的某根神经崩了,很怂地蹲在人来人往的机场大厅眼泪横飞。

我给一位朋友打电话哭诉。但我没有得到想象中的安慰,那位朋友很冷静地分析了我的情况。她说,不会有人在意你之前遭遇过什么,你飞机晚点给你主管造成了麻烦是事实,他必须临时找人替你值班才是他在意和关心的重点。

朋友说当下要做的不是哭诉而是:一、立刻找人替你值班。主管之所以为难你无非是因为你带来了麻烦。如果你在告诉他情况前就已经把他要做的事情解决,他才不会也没有机会为难你。二、跟主管道歉,说明飞机不能起飞是意外,不是自己存心耽误。

我心服口服,照做了。虽然心里还是有很多矫情,但我知道这就是我得面对的现实。我不舒服我难过我委屈,可那又怎样?要解决眼下的事情,哭诉之前的遭遇真的无济于事,甚至是在耽误你尽早解决问题。

得感谢我朋友,她冷静理性的建议让我得以最快的速度解决了问题。

那晚后来还有插曲,当我稳定情绪在机场解决完工作的事情后,发现就在我情绪崩盘的那会儿,跟我同一航班的人早就被工作人员带去某家酒店休息了。而我,因为没留神,一个人被落下了。你看,谁会管你是不是哭得梨花带雨满腹心酸,在你哭诉遭遇的那会儿,周围的世界早就不等你继续往前走了。

这段经历给我的教训,一是有状况出现时企图跟别人解释遭遇让别人理解你是在做无用功,因为状况不会因为你的解释而自动消失。自己解决才是王道。二是遇到委屈想哭可以,但就算你哭得再肝肠寸断也得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谁也不知道你什么时候会被大部队扔下或者错过别的什么,自己的人生自己留神,兵荒马乱时,不要总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你遭遇过“网络报复”吗】相关文章:

遭遇黄牛作文04-11

纸的遭遇04-23

人生遭遇绝境范文05-31

面试遭遇另类问题04-20

小河的遭遇的作文04-08

遭遇话题作文指导07-29

遭遇婚姻出轨的女人09-18

《一个人的遭遇节选》04-09

《遭遇差班》读书笔记04-15

当慈善遭遇傲骨作文04-19

上一篇:月经提前一周的原因下一篇:桃红中学均衡编班实施方案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