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篇分析英语阅读教学

2024-05-05

语篇分析英语阅读教学(精选6篇)

篇1:语篇分析英语阅读教学

[摘 要] 阅读是一个心理过程,是一项读者依靠已有知识,有意识的运用阅读策略,有效的预测理解所读语篇意义的认知过程。传统的语言教学永远只能停留在语言的语法功能层面,无法培养和提高学生语言的交际和应用能力。语篇分析理论的问世给英语教学带来了一次深刻的革命,在阅读教学中应用语篇分析的方法,能使学生从孤立地理解词汇、句子中走出来,最终达到“先见林后见树,既见林又见树”的目的。笔者通过数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阅读教学的具体有效途径,作为同行教师和学生在英语教与学时的参考。

[关键词] 阅读、阅读教学、语篇、语篇分析

一.什么是阅读

进行阅读教学的前提首先要弄清什么是阅读,不同的语言学家对阅读的理解都不相同。

阅读是一个心理过程。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对由视觉输入的语言文字符号的信息进行解码,获取作者原意想表达的信息。换句话说,作者通过编码将意义变成书面语言,读者又将书面语言变成意义。在这一过程中,对语言输入中词、短语、句子的理解只是第一层次的理解。这一理解被称之为构建过程(克拉克夫妇,1997);这一层面被称之为结构层次(佛斯和黑格斯,1978)。在很多情况下,读者面临第二个层次的理解,即不仅了解字面意义,而且要了解作者的意图、作者究竟要表达什么,克拉克夫妇(1997)将此称之为利用过程,佛斯和黑格斯则称之为意图层次,很明显,第二个层次的理解所涉及语言信息和非语言信息比第一个层次要复杂得多。

阅读是对外来视觉信号输入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在阅读过程中,阅读者用眼睛的移动、注视和回视获取直观信息,而对直观信息的加工充满了复杂的心理活动,如辩认、记忆、回忆、联想、分析、综合、推理、预测,甚至再创造等。人类对信息加工处理的方式反映在阅读上按照部分和整体的关系可分类为:一、“自上而下”(Top-down processing)的理解方式。首先构建全文的语义图象,了解文章的背景和作者的意图,用较高语言层面上的理解帮助较低语言层面的理解,如段落、句子、单词等。二、“自下而上”(Bottom-up processing)的理解方式。首先理解单词、句子结构,再理解段落、全文。三、相互作用的理解方式(interactive model)。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认识到信息传递的方向是双向的,而不是单向的,在阅读过程中,词汇的、句法的、语义的知识及背景知识都在发挥作用,并制约着我们对阅读材料的理解。这是相互作用模式的基本观点。颇具影响的现代图式理论便是在这种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和其它言语活动一样,人们阅读是有目的和有理由的。在大部分情况下,阅读的目的是获取篇章信息,而不是掌握语言形式。按照交际语言教学的观点,阅读是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交际。虽然两者之间没有直接的相互能动作用和读者直接的反馈,但是作者在写作时知道他的读者群是什么样的人,他显然想让他的读者读懂他想表达的意思;读者的阅读过程也不是一个被动的吸收信息的过程,而是一个能动的、积极的思维过程,是一个人脑中新旧信息相互作用与反应的过程。

综上可得出,人们的阅读是一种主动的“猜测-证实”的过程,是一种心理语言的揣摩过程(psycholinguistic guessing game),是一种作者与读者“相互交流的过程”(见张维友,1995)。那么在阅读教学中不能仅仅只是强调对字,词,句的分析,停留在语言的语法功能层面。

二、语篇分析理论的由来

1965年,美国著名语言学家乔姆斯基最先提出了语言能力(Competence)和语言行为(Performance)两个概念。语言能力指的是所有说本族语的人可以理解并且说出从来没有听过的句子的能力。这里所说的能力,指的是掌握构成某一语言所有话语的基础代码的能力。而语言行为,则指上述代码在使用语言的实际情况中的实现,因此即话语本身。但是,正如后来其他语言学家所指出的,乔姆斯基的语言能力概念忽视了最重要的一项能力,那就是“能产生并听懂虽不那么符合语法但却对其发生的语境非常得体的话语的能力”。海姆斯认为,语言能力不仅包括一种语言的语法能力,还应包括具体社会文化氛围内的语境的能力。因此,他提出了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Competence)概念。交际能力指的是在具有社会文化氛围的情景中如何使用语言进行有效交际的能力。此后,把交际能力作为语言教学的最终目标的思想,被普遍接受。

后来,MichaelCanale和MerrilSwain对交际能力的构成做了具体归纳,即交际能力包括:语法能力(GrammaticalCompetence)、社会语言能力(SociolinguisticCompetence)、语篇能力(DiscourseCompetence)和交际策略的运用能力(StrategicCompetence)。其中,语法能力指对某一语言中词汇的掌握和语法规则的习得;社会语言能力指在具体语境中得体地运用语言的能力;而语篇能力则指运用语言形式和语言和含意在各种语境中构成语篇的能力。

当今主要的两大语言学流派是形式主义语言学和功能语义语言学。形式主义语言学注重形式的研究。而功能主义语言学强调语言的实际使用及语言使用的语境,将语篇作为研究对象,功能语言学和语篇语言学都与外语教学密切相关,并已为外语教学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们应该能够从功能语言学和语篇语言学获得裨益。

功能语言学以语篇为研究对象,以语义为中心,认为语言是表达意义的体系。为了获得交际能力, 外语学习者有必要掌握一定的交际知识,了解语言形式、思维和行为之关系,即语篇、概念和人际构成的知识整体。要对语篇知识、概念知识和人际知识分别进行描述并使之系统化是可能的,但将这三个成素分开描写对语言教学无多大用处。这是因为他们属于一个语言本体,这三种知识的关系不能简单地预示为一些有限的规则,作为一个整体,交际知识有其内在的创造性和暗藏的动态性,也就是说三种知识成素的关系有无数的变化,而无法对它一一进行描述使之系统化(辛斌,1995)。所以,必须加强连贯语篇的教学以发展实际交际能力。

三、语篇教学与阅读教学

1、语篇教学的定义

英国应用语言学家魏多森(H.C.Widdowson)认为:“语篇就是结合起来的句子的使用。(3)”该定义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指“结合起来的句子”,二是指“句子的使用。”李奇(G.Leech)等另外三位英国语言学家则给语篇下了更为明确的定义:“语篇这一术语对口语和书面语言都适用,实际上适用于任何样式,用于任何目的的语言。(3)”语篇可泛指任何完整的语言材料,包括一切形式、一切文本。而我们教材中的语言材料都是具有典型性的语篇,这就为我们进行语篇教学创造了良好的前提条件。

语篇教学法,故名思义就是从语篇分析(discourse analysis)入手,把语篇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引导学生越过译音阶段和逐词辨认及对译阶段,直接进入篇章的理解分析,最大量的获取和掌握文章所传递的信息,改变过去“自下而上”的传统教学模式。根据这一理论,教师在教学中应首先将注意力集中于引导学生抓住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然后讲解和分析词汇、短语和句子的意义。它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语篇分析以篇章为基本单位,从篇章的整体出发,先分析理解篇章结构,尔后分析句子与句子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衔接及逻辑思维的连贯,从而使学生具有通览全篇的能力,掌握文本的主题,同时掌握句子在表达篇章整体意义上所起的作用,最终达到“先见林后见树,既见林又见树”的阅读教学目的。

在语篇教学中,对课文形式和内容的分析应在三个层次上进行:

(1),篇章层次。在这个层次上,教师应放眼于整个文章结构。例如,作者是怎样谋篇布局的,其中包括:作者是怎样开篇、怎样结束的,表达整篇文章中心思想的主题段落所处的位置,各段落的大意以及相互之间的语篇关系和作者的意图、情感及写作技巧等,并对文章的文化背景知识加以介绍。

(2)句子层次。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和作用。例如,在某一段中,哪一句是表达段落大意的主题句,它与其它句子之间的关系。各个句子是如何相互衔接构成段落的以及其本身是如何组织的。

(3)词汇层次。指段落中一些重点词、关键短语以及某些语言点的分析和讲解。在讲解中,应侧重于这些词汇、短语及语言点在具体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并指出其情感和文化特点,以利于学生充分理解整个语篇,从而打下牢固的语言基础。

2、语篇分析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语篇理论下的阅读教学,包括对语篇层次进行外部分析和内部分析,在此基础上组织教学。语篇层次的外部分析,从语场(field)、语旨(tenor)和语式(mode)着手。语场指发生的事情,进行的社会活动和交流的内容,与概念功能(ideationalfunction)相关。语旨指的是参加者间的人际关系以及语言在特定语境中的使用目的,与人际功能(interpersonalfunction)相关。语式指在特定语境中使用何种方式来表达意思和传达信息,与语篇功能(textualfunction)相关。语场、语旨和语式这三种语境的符号组成部分分别涉及到Halliday(1973)在ExplorationsintheFunctionsofLanguage一书中指出的语言三大功能。从教学角度看,就是把课文作为整体,从文章的层次结构和内容上入手,要求学生掌握文章所传递的主要信息。

语篇层次的内部分析,是对实现语篇的语言手段展开分析。不仅要分析小句即语义的基本单位的功能,而且要分析语篇的“主位--述位”(theme-rheme)分布,“衔接”(cohesion)和“连贯”(coherence)手段,修辞文体手段及信息结构等方面,侧重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

3、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

外语教学工作者应依据我国实际情况,将语言教学法和语篇教学法有效的结合起来,从把握整体的原则出发,分析语篇时由宏观到具体,由整体到局部,逐层剖析,揭示其层次间的相互联系。具体教学实践可以以下步骤开展:

(1)提供背景知识,扩大知识面。

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background information)有助于学生更全面的理解语篇。通过类比的方法分析对比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不同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以这样的方式入手有助于调动学生和老师的潜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为下一步学习打下了基础。例如:“The US has recovered from 911 but Osama bin Laden has not been hunted down yet.”这句话似乎不存在语言层面的理解障碍,但包含了“911”,“Osama bin Laden”这些令人费解的背景知识,若读者对美国911这一背景知识一无所知,那么对这句话的理解也只是一头雾水,不知所云。所以背景知识的提供与分析是必要的。另外平日可引导学生阅读有关各国(尤其是英美国家)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民俗习惯方面的书籍资料,建立起丰富的内容图式网,以开阔眼界,扩展知识,更好的理解所学知识。

(2)分析结构,指导阅读。

教学中针对不同的语篇体式,这里是从文章表达方式角度出发的,有叙述性,描写性,议论性,抒情性,说明性文字篇章的划分,各类语篇有其一定的独特性,表现在语篇的内容和语言风格上。根据这一点教学上可指导学生把握各种语篇体式的独特性,掌握其一定的可循性规律,学会举一反三,做到触类旁通,运用自如。课堂教学中首先是引导学生划分意义段进而概括每个意义段的中心意思,抓住中心句(topic sentence),然后把全文按引言(introduction),发展(development)及结论(conclusion)作进一步的逐层归纳总结,以使得学生从整体结构上理清了文章的层次,了解文章的全貌,获得了文章所传达的完整信息。久而久之,学生逐步熟练掌握各种体式的结构和英语书面表达的特点及基本要求,从而创造出丰富多彩,结构完整,层次分明,逻辑合理的文章。

(3)适当的语言分析

平时的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语言,词汇,语法知识以及问题,结构,修辞等篇章知识,以助他们建立,扩大语言图式网。另外,在对词汇进行讲解时注意以使用为主要目的,引导学生既重视词汇的语境含义(contextual meaning )及与其他词的搭配(allocation),又重视同义词和反义词的扩展与辨析等。

四.结论

以上几个步骤基本上贯穿了阅读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鉴于学习者语言功底和交际能力的差异,教师所采取的方法应因人而异,但总的模式是一致的----把握整体,充分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只要运用得当,长期坚持这样做有利于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他们独立的阅读分析能力,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综合交际能力。

篇2:语篇分析英语阅读教学

一、背景

《英语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指导思想:高中英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要有利于学生改变传统的被动记忆、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采用积极主动的、参与式和合作式的英语学习方式,使他们通过接触与社会、科技和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比较真实和自然的语言材料,通过观察、体验、探究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在教学的方式上,强调学生在参与、实践、讨论、探究和合作中学会用英语来表达、交流,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二、问题的发现

针对我们农村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以及学生阅读水平不高的现象,加上高考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语篇理解和交际能力,英语知识与语言能力紧密结合。高考大纲对阅读理解能力测试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如何对文章整体掌握就显得非常重要了,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加上和同仁们对课题《四以策略促英语弱科生转化》的研究,深刻地认识到语篇理解和整体阅读很重要。同时还必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在教学的方式上,要强调学生在参与、实践、讨论、探究和合作中学会用英语来表达、交流,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实际上就是要学生在英语阅读中通过互动来发展学生的概括能力、语篇能力。那么如何发展这种能力呢?

通过不断的探索,笔者发现,复述课文能够有效地整体掌握文章,让学生根据keywords的提示串词成句,组句成段,结段为篇,一步一环,环环相扣,步步为营,使学生习得应用一体化,很好地体现了在“运用中学英语”。不仅提高了学生对整篇文章的把握,而且还发现复述的进行对写作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相关性。学生在不断的复述实践中,逐步学会了谴词造句、组句成段的技巧,慢慢地发展了写作能力。

三、问题的解决(教学案例)

在上高一第七单元阅读时我是这样上的:

1.lead in,让学生看图片,并且讨论What is the topic today ? 2.First–reading(3分钟)采用自上而下模式,侧重培养快速阅读理解能力。设计了几个简单的问题。

Read the passage quickly and match the main idea with paragraph

3、Second–reading(5分钟)Read the text carefully and choose the best answers 1)oy’s family moved to a much smaller

house because of ______________.his mother’s death

B.his father’s new job C.the problem of money

D.his father’s losing job

2)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re true EXCEPT ______________.A.Daniel was a new boy in the class B.Daniel’s family moved from the north of England to London C.Roy’s father was knocked over by a truck D.the raised money might have beenstolen by Roy 3)From Roy’s story, we can know that______________.A.friendship is very important for a person B.a happy home environment is important for a child C.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 D.one can lose friends in bad conditions read and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4、Carefully reading, if the students have any sentences they don’t understand well, I’ll explain them to the students.(5分钟)引导学生归纳出文体思路是

1)learnt about Roy and made friends with him.2)happy things happened to Roy and he changed completely 3)fund Roy stole other students’ wallets.4)found Roy stole other students’ wallets.然后,老师说:please retell the first paragraph,学生又很轻松地完成了。

此刻,老师说:Very good!You know how to retell, ok, let’s have a look at the second paragraph, Can you give us some questions in order that we can use the answers to retell the second paragraph? 学生通过第一段的练习,有了信心,但是为了不影响他们的斗志.。师按照这样的方式,接着进行第三段、第四段的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然后复述,学生与老师一起把每段复述完了,最后,老师和学生一起共同复述整篇文章,其实,第一、二段完成之后,老师只是起到引导作用,复述文章就这样在老师与学生的互动中轻松愉快地完成了。之后的听文章,阅读文章也就非常轻松了。

四、反思

篇3:语篇分析和高职英语阅读教学

1. 语篇分析理论

Cook (1989) 认为语篇 (discourse) 是“一连串有意义的、完整的、为一定目的服务的语言”, 是“为了获得语用含义而在口语中或书面上被使用的语言”。胡壮麟 (1994) 把语篇定义为, “任何不完全受句子语法约束的在一定语境下表示完整语义的自然语言”。可见, 语篇是指一系列连续的话段或句子构成的合乎语法、语义连贯的语言整体。任何一个口头或书面语言片段, 不论其长短, 只要能构成一个语义整体, 即表达完整的意思, 就可以称之为“语篇” (Halliday, 1978) 。语篇分析是以语篇为基本单位, 从语篇的整体出发, 使读者科学地、系统地分析语言材料在文中的相对位置是如何产生意义的, 并识别篇章中的结构模式及规定这些结构模式标记的语言手段。它不仅重视语言形式, 而且重视语言功能, 同时还注重文章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识和相关知识, 以培养读者理解、分析的能力和获取完整信息的能力。

2. 语篇分析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高职院校的学生英语词汇量小, 语法知识薄弱。阅读时困难重重, 难以从整体上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而传统的阅读教学法又是以教师讲解字词, 分析句子语法结构为主, 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词汇和语法, 因而处于被动接受和理解的地位, 对语篇缺乏足够的联想和理解, 阅读理解能力难以真正提高。语篇分析教学法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法的不足, 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篇分析强调从两方面把握文章:

2.1 微观结构分析

微观结构分析要求正确识别语篇的词义、句法结构及语句之间的关系。如上所述, 语篇是一个表达意义的有机语言整体。教学中, 教师不应孤立地讲解字词和语法, 而应引导学生发现并掌握帮助连接语言构成整体的词汇、语法及逻辑连接语等形式规则。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词汇的衔接, 指在语篇中通过词的重复、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上下文等形式的重复或共同出现, 使句子关系相互衔接, 使语义连贯。例如:I t’s sometimes difficult to se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 fad and a trend.A fad lasts a very short time and is not very important.A social trend, however, survives a long time and becomes a true part of modern culture.这段话是在讲时尚和潮流的不同之处, survive对多数高职学生是完全陌生的词汇, 但如果仔细分析, 就会发现前一句中l a s t一词和survive所处的句子位置相同, 两句又是对比关系, 就不难猜出两者是同义词, 句子意思也就迎刃而解了。

(2) .语法手段, 在文章中帮助连句成篇。对理解文章内容有重要帮助。这些语法手段包括:照应、替代和省略。

Halliday&Hasan (1976) 根据指称成分的不同将照应分为三种:人称照应、指示照应和比较照应。人称照应是通过人称代词 (如I, we, she等) , 所属限定词 (如your, her, their等) 和所属代词 (如yours, hers, theirs等) 来实现的。例如:After worrying for a few minutes, my friend shouted out, “I’m going!”jumping up from his seat, he took on that all-too-familiar glow on his face as he quickly through his address book for a possible date.该句中人称代词“he, h i s”句法作用不同, 但都与前面的m y friend形成照应。指示照应主要包括如it、this、that、there, here等起指示作用的代词。例如:As fate would have it, my life would soon change again in a very big way.该句中, it指代后面的my life would soon change again in a very big way。比较照应, 指的是通过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等形式以及其它一些有比较意义的词语表示的照应关系, 如same, such, other, others, otherwise等。

替代, 指为了避免重复, 连接上下文, 用替代形式替换上文所出现的词语。Hallidya&Hasan (1976) 指出, 替代是一种衔接手段, 句子之间的衔接关系可以通过替代和被替代建立起来。用替代词来取代名词或名词短语叫做名词性替代指。如:Have you any books on farming?I’d like to borrow one.其中one取代名词any books。用替代词去替代动词或动词短语叫做动词性替代。例如:“Would you like to join us?”“I don’t mind if I do.”为了避免重复, do取代动词join.用替代词去替代分句叫做分句型替代。例如:“Have you got5$to lend me?”“I’m afraid not”.not取代前面一个分句。

省略, 也是一种衔接手段, 它在句子之间起着纽带作用 (Hallidya&Hasan, 1976) 。使用省略也是为了避免重复, 突出主要信息。它与替代相似, 不同的是它没有替代词语, 因此省略可被视为一种特殊的替代--零替代。句子中省略的成分通常都可以从语境中找到。

(3) .逻辑连接语, 指表示各种逻辑意义的连句手段。它“可用来表明语篇中的各个组成部分语义上的联系。” (黄国文, 1988) Hallidya&Hasan (1976) 从意义上把逻辑连接语分为增补、转折、原因和时间四大类。英语中表示这四种逻辑关系的词语有:

表增补:and, moreover, besides, furthermore, as well, on top of that, in addition, in other words, namely, in sum, to conclude, likewise, similarly…

表转折:but, yet, however, in contrast, in spite of that, nevertheless, on the other hand…

表原因:s o, s i n c e, t h u s, consequently, because, for this reason, as a result, therefore…s

表时间:then, later, finally, eventually, when, at last, soon after, after that…

2.2 宏观结构分析

语篇的微观结构分析有助于对文章字词、句内关系、句与句关系的理解。这种理解属于字面理解的层次。要想理解文章中心思想、作者的意图等深层含义, 就要对文章进行语篇的宏观结构分析。语篇的交际功能不同, 其结构也就不同。语篇模式是语义内容的反映, 所以不同的语篇模式是不同的语义内容的体现。语篇内容可以丰富多彩, 千变万化, 但语篇模式却是有限的, 有规律可循的。对外语教学而言, 实用性较强的语篇模式有以下三种 (刘辰诞, 1 9 9 9) :

(1) .问题—解决模式。这种模式常见于科学论文、新闻报道、实验报告、文学篇章及各类广告中。这种模式通常可以分解为四个部分:情景—问题—解决办法—评估/结果。Mihcael Hoey (1983:30) 曾分析过这样一个例子:

I was on sentry duty.I saw the enemy approaching.I opened fire.I beat off the attack.

这个短小的语篇可分解为:

情景:I was on sentry duty.

问题:I saw the enemy approaching.

解决办法:I opened fire.

评估/结果:I beat off the attack.

(2) .假设—真实模式。它是在辩论类文章中出现的一种较为典型的模式。通常采用“普遍观点 (假设) —讨论分析—作者观点 (真实) ”的结构来谋篇布局。如新视野英语第二册第七单元text A:Cyberstepmother.作者开篇给出了“继父母”的定义, 并陈述了人们普遍认为的继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 之后叙述了自己作为继母和孩子生活的点点滴滴, 最后表明了自己和孩子之间是真正相互关爱的关系。

(3) .一般—特殊模式, 又被称为概括—具体模式、预览—细节模式、综合—例证模式。这种模式在英语语篇中十分普遍。它通常采用“理论—定义—例证”的结构来谋篇布局。例如:新视野英语第三册第二单元text A:Advertising.文章第一段概述广告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我们时刻都在听到、看到广告。接下来的段落到文章结束, 作者讲述了广告的历史和发展并举出大量实例证明广告已成为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以上这些模式通过高度抽象化的宏观结构框架来反映英语语篇的结构特点。熟悉和掌握这些基本框架结构, 有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 不断地对文章结构进行“推测—验证—再推测—再验证”, 变被动阅读为主动参与阅读;有助于学生对语篇的层次结构、逻辑关系、中心思想及作者的立场观点等进行全面的把握和理解。

3. 结语

语篇分析理论指导下的阅读课堂教学, 强调教师既帮助学生从微观上解剖字词、句子结构等文章的表层含义, 又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文章的脉络, 帮助学生从支离破碎的表层理解中解脱出来, 保持正确的方向感。语篇教学法弥补了传统教法的缺陷与不足, 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思考, 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证明, 以篇章为单位层面的阅读教学, 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 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1]Cook, G.Discours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9.

[2]Halliday, M A K.et.al.Cohesion in English.[M].London:Longman.1976.

[3]Halliday.M A K.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t heS ocialI nterpretation ofL anguage and Meaning.[M].London:Edward Arnold.1978.

[4]Hoey, M.On the Surface of Discourse[M].London:Goerge Allen&Unwin Ltd, 1983

[5]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篇4:英语阅读教学与语篇分析

关键词:英语教学;阅读教学;语篇分析;解决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8-357-01

在阅读过程中,对语言输入中的词,短语,句子的理解只是第一层次的理解。这一理解被称为构建过程;这一层面被称为结构层次。阅读是对外来视觉信号输入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在阅读过程中,阅读者用眼睛的移动,注视和回视获取直观信息,而对直观信息的加工充满了复杂的心理活动,人类对信息加工处理的方式反映在阅读上按照部分和整体的关系可分类为三种理解方式即:(1)自上而下(top-down processing)的理解方式。首先构建全文的语义图像,了解文章的背景和作者的意图,用较高语言层面上的理解帮助较低语言层面上的理解。(2)自下而上(bottom-up processing)的理解方式。首先理解单词,句子结构,再理解段落,全文。(3)还有相互作用的理解方式(interactive-model)。

综上,人们的阅读是一种主动的“猜测-证实”的过程,是一种心理语言的揣摩过程,是一种作者与读者“相互交流的过程”。

一、语篇分析理论的由来

1965年,美国著名语言学家乔姆斯基最先提出了语言能力(competence)和语言行为(performance)两个概念。语言能力指的是所有说本族语的人可以理解并且说出从来没有听过的句子的能力。而语言行为,则指上述代码在使用语言的实际情况中的实现,既话语本身。海姆斯认为,语言能力不仅包括一种语言的语法能力,还应包括具体社会文化氛围内的语境的能力。因此他提出了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概念。交际能力指的是在具有社会文化氛围的情景中如何使用语言进行有效交际的能力。后来,Michael Canale和Merril Swain对交际能力的构成做了具体的归纳,即交际能力包括:语法能力(grammatical competence),社会语言能力(sociolinguistic competence),语篇能力(discourse competence)和交际策略的运用能力(strategic competence)。其中,语篇能力指运用语言形式和语言的含义在各种语境中构成语篇的能力。

二、语篇教学与阅读教学

1、语篇教学的定义

英国语言学家魏多森(H.C.Widdowson)认为:“语篇就是结合起来的句子的使用。”语言学家李奇(G..Leech)给语篇下了更为明确的定义:“语篇这一术语对口语和书面语言都适用,实际上适用于任何样式,用于任何目的的语言。”

语篇教学法,就是从语篇分析(discourse analysis)入手,把语篇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引导学生越过译音阶段和逐词辨认及对译阶段,直接进入篇章的理解分析,最大量地获取和掌握文章所传递的信息。

语篇分析以篇章为基本单位,从篇章的整体出发,先分析理解篇章结构,后分析句子与句子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衔接及逻辑思维的连贯,从而使学生具有通览全篇的能力,掌握文本的主题,同时掌握句子在表达篇章整体意义上所起的作用,最终达到“先见林后见树,既见林有见树”的阅读教学目的。

2、语篇分析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语篇理论下的阅读教学,包括对语篇层次进行外部分析和内部分析,在此基础上组织教学。语篇层次的外部分析,从语场(field),语旨(tenor)和语式(mode)着手。语场指发生的事情,进行的社会活动和交流的内容。语旨指的是参加者之间的人际关系以及语言在特定语境中的使用目的。语式指在特定语境中使用何种方式来表达意思和传达信息。语篇层次的内部分析,是对实现语篇的语言手段展开分析。

3、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

外语教学应将语言教学法和语篇教学法有效的结合起来,从把握整体的原则出发,分析语篇时由宏观到具体,由整体到局部,逐层剖析,揭示其层次间的相互联系。具体教学实践可以根据以下步骤开展:

(1)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background information)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理解语篇。通过类比的方法分析对比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不同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以这样的方式入手有助于调动学生和老师的潜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The US has recovered from 911 but Bin Laden has not been hunted down yet.”这句话似乎不存在语言层面的理解障碍,但包含了“911”,“Bin Laden”这些令人费解的背景知识,若读者对美国911这一背景知识一无所知,那么对这句话的理解也只是一头雾水,不知所云。所以背景知识的提供与分析是必要的。

(2)分析结构,指导阅读

教师在教学上可指导学生把握各种语篇体式的独特性,掌握一定的可循性规律,学会举一反三,做到触类旁通,运用自如。课堂教学中首先是引导学生划分意义段进而概括每个意义段的中心意思,抓住中心句(topic sentence),然后把全文按引言(introduction),发展(development)及结论(conclusion)做进一步的逐层归纳总结,以使得学生从整体结构上理清文章的层次,了解文章的全貌,获得文章所传达的完整信息。久而久之,学生就能逐步熟练掌握各种体式的结构和英语书面表达的特点及基本要求,从而创造出丰富多彩,结构完整,层次分明,逻辑合理的文章。

(3)适当的语言分析

平时的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语言,词汇,语法知识以及问题,结构,修辞等篇章知识,以助他们建立,扩大语言图式网。另外,在对词汇进行讲解时注意以使用为主要目的,引导学生既重视词汇的语境含义(contextual meaning)及与其他词的搭配(allocation),又重视同义词和反义词的扩展与辩析等。

篇5: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语篇分析初探

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语篇分析初探

作者/周霖

摘 要:语篇由一个以上的语段或句子组成,是一系列连续的语段或句子所构成的语言整体。阅读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以语篇分析指导大学英语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和培养语感,进而使学生掌握语言的交际能力。以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为切入点,在分析大学英语阅读教学语篇分析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解决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语篇分析问题的对策,旨在说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语篇分析的重要性,以期为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提供参考。

篇6:语篇分析英语阅读教学

摘要:阅读是学生在大学英语课堂中获取知识的重要方法。语篇分析为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改革提供理论基础。本文从篇章模式、语境、语篇的衔接与连贯等几个方面论述了语篇分析理论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具体实施策略,以期对如何利用语篇分析理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所帮助。

关键词:语篇分析;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应用

阅读是学生学习英语必备能力之一,是学生提高语言技能的重要途径。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师的重要教学目标。教师在以往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课堂中,过于重视讲解词义、分析短语句子等语法结构,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缺乏对语篇的整体理解和深层理解,导致学生阅读效率低,难以获得有效信息,影响阅读能力的提高。如果教师把语篇分析理论应用到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不拘泥于以往的微观教学结构,而是从语篇的宏观结构出发,整体把握文章结构,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篇章含义,进一步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因此,语篇分析理论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有很重要的利用价值。

1 语篇与语篇分析理论

语篇是具有交际目的的语言结构整体。就它本身而言,语篇是大于句子的单位,但它不是句子的简单堆砌,是句子按照句法关系组成的,具有语义和语用的整体性。一些日常交流的对话或者演讲活动,虽然不完整或者有句法错误,但是具有交际目的和语篇含义。而有些句子单独看具有是完整的语法结构,但是连在一起却不能构成语篇,因为没有连贯性。语篇分析(DiscourseAnalysis)主要是对语篇结构的分析,一般可分为宏观结构研究和微观结构研究两大类。宏观结构研究以研究语篇的生成层次及组织结构为主;微观结构研究以研究句子之间的关系、句群的.连贯以及句子间的连接纽带和辨认符号为主。任何一个语篇分析要达到两个目标:一是为了更好全面理解文章意义,二是对文章细节进行赏析。这两个目标正好是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目标。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文章作评价性或欣赏性的理解,学生对文章的文化背景知识、写作风格和写作技巧做出分析和评价。因此语篇分析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 语篇分析理论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具体实施策略

2.1注重分析语篇的篇章模式

任何一个语篇分析与文体学有密切联系。语篇的体裁不同,交际功能不同,自然导致语篇的认知结构和语言风格有别。因此,进行语篇分析时,我们必须考虑体裁因素,并通过体裁分析,挖掘语篇的认知结构,找出谋篇布局的规律,这样才能有依据地推导出语篇的总体意义和作者的意图。篇章类型不同会导致篇章结构和篇章模式不同。从形式与内容结构入手,常见篇章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问题――解决模式(problem--solutionpattern)这种模式通常出现在说明文或辩论性的文章中,例如WhyWeNeedNewSkills?(《前景实用英语2》Unit1),LearningKnowledgeandskill:Practice(《前景实用英语2》Unit3)

(2)叙事模式(narrativepattern)教学中大部分文章属于这种模式,故事性文章属于此类,在一些说明或论辩性篇章中,也用叙事模式来使整个篇章更加完整、丰富。例如:Ican’tacceptnottrying(《大学实用英语II》Unit3)PreciousLegacy(《大学实用英语II》Unit5)

(3)提问――回答模式(question-answerpattern)这种模式通常在文章标题或者文章开始处提问,而后吸引读者在文章发展中找出答案。例如:Whatisfashion?(《前景实用英语2》Unit7)WhatareWorkEthics?(《前景实用英语2》Unit8)都属于此模式。它的特点是以一个问题吸引读者,给读者明确的主题思考。

2.2重视语篇情景语境

离开特定的语言环境,语篇中的词句就没有意义。根据Halliday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情景语境是非语言语境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情景语境与阅读材料紧密相连,这些知识存在于课本之外,而又对课文的理解及真正地学习语言至关重要。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强调情景语境对语篇的暗示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大学英语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了解篇章的情景语境,了解语篇产生时的周围环境,语篇参与者之间的关系,从而使上下文连贯起来。任何一种语言都必然反映其所属言语社团长期形成的历史、文化、风速、人情、习语和价值标准。因此,在某些情况下,对语篇的真正理解还得联系最高层次的语境,即历史文化语境.(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xx)一篇阅读材料不仅仅是语言信息,很有可能涉及到政治、历史、地理、教育等多方面的知识。因此,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应该尽力帮助学生了解篇章的历史文化背景,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整个语篇的层次结构、逻辑关系、主题思想等有全面领会,对整篇文章进行深层次全面的理解。

2.3分析语篇的衔接手段与连贯

在HallidayHason合著的《英语的衔接》(xx)一书中,衔接手段大致被分为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两种。前者包括:指称,替代,省略和连接;后者包括:重复,同义,下义,搭配。根据近年来各国学者的研究成果,把反义词与上义词也纳入到词汇衔接当中,即词汇衔接包括:重复,同义,反义,上下义关系,搭配。连贯是语篇的无形网络,衔接是语篇的有形网络,两者是生成语篇的必要条件,正是借助各种各样的衔接手段,词、句子、句群以及段落才能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即连贯的语篇。文章作者通过各种衔接形式使一段文字理解成为有意义的语篇。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是采用微观分析法分析篇章,这样会把意义完整的文章肢解成杂乱无章、只包含语言点的散篇章,应该在教学中保持文章内容的完整性和衔接以及连贯。

3 结语

上一篇:后羿射日下一篇:会议主题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