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中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分析

2024-05-24

初中英语中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分析(精选8篇)

篇1:初中英语中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分析

摘要

英语写作是英语学习者在英语学习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基本技能,也是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方面,但是英语写作一直以来是初中生的一个“软肋”,本文主要从英语阅读教学与写作之间的关系入手,探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与写作相结合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写作

一、引言

俗语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道出了阅读经验与写作能力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初中英语的阅读材料具有信息密度高,语言知识丰富等重要特征,是培养学生阅读以及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和前提,是作文素材以及表达方式的源泉,两者密不可分。通过阅读可以大大地扩充英语词汇量、扩展知识面、加强语感,汇聚大量的语言信息,从而为英语写作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因此,教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把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二、读前活动——注重词汇的积累,厚积薄发

读前活动指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之前精心设计文本导入,提供与阅读材料相关的背景知识,让学生提前感触词汇,排除在阅读的整个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从而为之后更深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这一过程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词汇,因为扩大和丰富学生的词汇量是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基础工作,因此教师在阅读文本之前要对新词汇的呈现方式引起充分地重视。

(一)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呈现新词汇

由于引入语言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使用。因此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第一步就是将学生情感引入到特定的英语语言情境中。“入境”才能“生趣”,才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才能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才能引发强烈的阅读动机,并且保持一种良好的阅读心态。因此,教师在阅读之前要尽量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做自然能使学生对新课产生无限的遐想,并且对新课产生极大的兴趣,从而引发他们的认知冲突和探究欲望。

(二)课前预测,激活新词汇

在阅读之前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文插图,从标题出发解读文本,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可以引发学生阅读的欲望。这就像给了学生一个案件和一条线索,让他们像侦探破案一样去发现线索,并且通过阅读文本,不断验证推断的结果是否合理。由于总是想确认自己的预测是否正确,学生往往会充满期待地继续下面的阅读,这样就不仅仅激发了学生的情趣,同时也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另外,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形进行预测,引导学生加深对新词汇的理解以及记忆。

总而言之,在文本阅读之前注重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词汇,可以促使学生储备丰富的语言基本知识,从而使他们在落笔之前做到“胸有成竹”。

三、读中活动——以读促知,融会贯通

初中英语的阅读教学主要由以下四个过程组成,即略读、寻读、精读以及朗读。在阅读的整个过程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英语文章的篇章结构及写作技巧分析,熟悉阅读文章的体裁、框架和内容,从而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为学生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略读——理清思路,把握文脉

阅读教学与写作相结合如果仅仅依靠词汇的积累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必须在这个基础之上引导学生对篇章进行分析,逐步培养学生驾驭文章结构、理清文章脉络、快速把握大意的能力。如在学习“Have you ever been to Singapore?”一文时,学生可以对文本进行略读,用简练的词正确概括出每一段的大意 :language, food, zoo 以及 climate。实质上,阅读文本材料中每一段的大意恰恰是写相关话题作文的提纲。

(二)寻读——关注体裁

寻读是指阅读者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对阅读本文中的信息进行筛选以及整合的一种阅读技巧。初中英语教材之中的阅读材料多种多样,题材广泛,有故事、广告、书信、新闻稿等等。教师应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对相关文本进行归纳总结,依据文章的体裁特点理清思路。可以教给学生读懂不同类型文章的几个方面 :比如文本的基本结构、基本格式、写作特点以及常用的语言方式等等。同时要求学生找出段落主题句和信息词,进一步总结归纳段落大意,引导学生正确把握作者的谋篇布局思路,对整篇文章的大意进行概括,通过对于阅读文本结构的深入剖析,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同一类文章的写作方式。又如在学习“Have you ever been to Singapore?”时,首先让学生了解这是一篇对新加坡进行了解的文章,然后根据该阅读文本,让学生写一篇文章,可以介绍自己的家乡,也可以介绍自己最喜欢的城市。

(三)精读——捕捉细节

在对文本进行细读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把教学关注的目标集中在掌握所阅读文本的细节内容之上,学生可以接触以及掌握比较多的关键词,它们可以是书本中的新单词、短语,也可以是教师所推荐的文本中的优美词汇。在阅读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教师完全可以通过造句、选词填空或给出一个关键词或短语的使用

语境来进行教学,让学生了解、熟悉关键词的内涵、情境。如在学习“Have you ever been to Singapore?”时,可以让学生完成下面的表格 :

Language On the one hand..., on the other hand...Food

...not have problems finding...;an excellent place

to...;whether you like...or...Zoo

It might seem strange to...(when)...;...wake up

at night;...is the best time to...Climate

One great thing is that...(all year round);

Because...通过填写表格,学生可以较好地领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关注具体的语言知识点,积累一些短语和句型,从而为写作打下好的基础。

(四)朗读——吸取精华

朗读是理解的门槛,通过朗读可以深入领悟阅读文本的内涵,在朗读中提升语感,熟悉各种句型以及句式,清楚文本的结构,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语言素养。学生可以在朗读的整个过程之中不断地加深对语言文本的理解感悟,形成以英语为外壳的思维定势。由此可见,通过阅读中的活动,让学生对文本的篇章结构、写作特点以及基本格式进行充分地了解,可以为学生的写作构思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使学生顺利完成写作。

四、读后活动——以读促写,水到渠成读后活动是在阅读完成之后进行的学习活动,它是变被动为主动的一种最佳方式,是读与写相互结合的最好体现。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提炼文章主题,分析文章结构的基础上,着手写作实践,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由于阅读后创写是在阅读文本之后,通过想象力的运用对故事的结局进行重新编写,也可以结合文本主题从其它方面来发表自身的看法。因此,通过阅读之后的复述、改写、仿写以及创写,可以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技巧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有效地实现初中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之间的相互整合。在平时的英语阅读教学之

中,教师有意识的、有效的进行写作技巧的渗透,做到以读促写,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自然就会水到渠成了。

五、结语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之中,教师要巧妙地挖掘教材中的写作点,指导学生进行篇章结构分析,注重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之间的相互结合,并且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英语作文中去。只要持之以恒,通过初中三年教师有计划的指导,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一定会逐步提高。因此,教师一定要对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相互整合引起重视,并且充分利用教材的阅读文本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

参考文献

[1]崔伶俐.对提高初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方法之探析[J].中学英语之友(下旬).2010(11)

[2]沈雨.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巧妙结合[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06(06)

[3]宋春艳.从学生写作错误看初中英语写作教学[J].学苑教育.2011(17)

[4]常云.过程体裁法提高高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J].考试周刊.2010(04)

[5]刘文力.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渗透写作教学[J].语文学刊.2010(16)

[6]刘贤梅.浅谈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关系[J].语文学刊.2009(14)

[7]吕秀凉.阅读与写作的整合[J].教师.2009(15)

[8]夏丽华.寓写作教学于阅读教学之中[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02)

[9]赵翠平.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科技信息.2009(06)

[10]单柯.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写作探究[J].华章.2009(05)

篇2:初中英语中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分析

王 燕

(江苏溧阳市强埠初级中学)

摘 要: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以写带读”,写作是阅读教学的延伸与深化,是语言学习从语言输入到语言输出的一个质的转变,拟通过课堂教学实例,探究阅读与写作相整合的教学,从而实现提高英语写作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写作;整合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阅读与写作的整合,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一、阅读与写作的现状

在教学中常常发现:学生的审题能力差,偏离主题现象严重;文章词语贫乏,语言素材不丰富,句子意识差;表达不得体,结构单一,缺少连贯性, 篇章意识差等问题。显然,写作已成了英语教学的“老大难问题”。

究其原因,学生的阅读量小和阅读面窄,造成词汇量小,写作语言素材贫乏,影响了语感的形成,用英语写作时常常出现中国式英语的句子;学生良好的阅读策略与写作策略的缺少,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阅读与写作整合,可以起到“以读促写、以写带读”的作用,可以让学生把阅读中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写作中,提高写作能力。

二、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阅读和写作是语言学习中紧密联系的两个方面,也就是说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是相互促进的,一方面阅读能够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写作水平的提高也同样能够帮助语言学习者提高阅读的水平。简诺泡罗斯(Janopoulos,1986)所做的一个比较研究结果显示,一个语言学习者的阅读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该学习者的写作水平。

三、英语阅读与写作整合的教学模式(案例分析)

下面通过译林版七年级下册英语Unit 4 Finding your way (Reading)教学为例进行具体分析。本单元的话题是“Finding your way”,如何正确地向他人指引道路是本节课的重点之一,更是本单元的重点。为能降低学生最后task的写作难度,进一步提高学生“以读促写”的能力,进而从根本实现提高英语写作能力的目的。在依据教材要求和学生写作特点,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进行了阅读与写作相整合的教学,具体做法如下:

Step1.Pre-reading

这个过程包括介绍阅读材料的背景知识,开展内容预测活动。

适当介绍背景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扫除阅读中可能出现的障碍和问题,让学生对将要阅读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激发其阅读的欲望及兴趣。

1.Lead in the topic “A trip to the zoo” by listening to a song.

通过课前的歌曲“爸爸去哪儿”导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开始这堂课,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Present some new words and phrases with the help of the map.

再通过呈现一幅自己去动物园的图片展开教学,直奔本节课主题“A trip to the zoo”。图片导入可以让学生直接生动地学习了giraffe,forest,sound及指路用语walk along the road,go straight on,cross the bridge等词语,降低了学生对话阅读的难度,从而完成了对学生的第一次语言输入。

Step2.While-reading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培养学生的各种阅读技能。

1.略读能力(Skimming)

即以尽可能快的速度进行阅读。可以通过浏览文章的标题、图片、首段、末段以及每一段的首尾句,了解文章的大意。

Go through the passage and circle the different animals mentioned in it.

设计此任务的目的是要求学生快速扫读,了解动物园所见动物,也同时为接下来的Scanning阅读埋下伏笔。此项任务并不难,这样能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自信心。

2.查读能力(Scanning)

教师可以根据某个线索(时间、地点、数字、人物),设计一些问题,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快速阅读,从阅读材料中迅速找到特定的信息和具体的事实。

(1)Read the article quickly and match the animals with their correct positions.

(2)Complete the map of Sunshine Zoo on the exercise paper.

这样设计的目的旨在增强学生的语篇意识并提高阅读技巧,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对文章出现的动物及他们所处的位置有更清晰的认识。

3.细节能力(Detailed reading)

教师可设计形式多样的问题,来考查学生对于文章细节的掌握,如True or False;Ask and answer;Fill in the blanks等形式。

(1)Read para1 and do T or F.

(2)Read Para 2 and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3)Read Para 3 and try to fill in the table.

(4)Read Para 4 and answer two questions.

设计Detailed reading部分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文本阅读处理,二是为读后活动作铺垫。学生在课堂中有充分的时间进行阅读训练,这有利于他们在做导游指路时自然运用指路用语。

本节课中Skimming,Scanning,Detailed reading等活动的设计,加强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了解,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技巧,从而达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也为下面的写作进行了第二次语言输入。

Step3.Post-reading

写作阶段是阅读后的延伸阶段,是信息输出的过程。学生在进行了有效阅读后,把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以写作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个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1.Have a group competition――“To be the best guide”

(Talk about the animals and the routes in Sunshine Zoo)

此活动的目的旨在加强对课文内容巩固的同时,更重要的是鼓励小组学生间互相交流,根据自己所需对所学语言进行筛选,重组,进行第一次的语言输出。此时,教师的任务是鼓励帮助监督学生,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下,充分表达自我。

2.Writing:Show the way to my school

阅读与写作相整合的写作不同于task写作教学,由于时间关系,阅读与写作教学相整合的写作只能是围绕主题写上几句简短精练的句子,从而实现语言的第二次输出。

总之,学生只有进行大量的阅读,为写作积累大量的素材,才能做到厚积薄发,而写作有助于学生积累语言经验、培养语言意识。教师在教学中实施阅读与写作整合的过程中,要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巧妙地挖掘教材的写作点,指导学生对文章 篇章结构的分析,引导学生把阅读的本领运用到写作中。这样日积月累,学生就会养成用英语思维的能力,从而提高英语写作水平,最终提高他们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达到熟练地运用英语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朱爱利。浅谈初中英语范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的整合[J]。中小学教学研究,(07)。

篇3:初中英语中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分析

一、写作教学现状

1. 教师教学方面。

(1) 现行的SEFC容量大, 课时少 (每周只有五节课) 。虽然每个单元Integrating Skills部分都对写作有所要求, 但不少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一味追求课时进度, 只重视词汇和短语的讲解, 对教材中安排的写作任务一带而过, 课堂上指导学生写作的时间很少。

(2) 教师对写作教学缺乏重视, 没有把英语写作当作一项重要的技能来培养。高中阶段没有开设写作课, 且不少教师只注重写作过程而忽视写前的引导过程, 没有注重引导和培养学生向着“阅读→理解→欣赏→借鉴”这样一个科学的过程发展。

2. 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不尽如人意, 学生的英语作文常出现以下问题:

(1) 词汇贫乏, 表达不到位或用词不当。

(2) 语法掌握不够, 病句多。受母语思维习惯的影响, 出现很多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Chinglish等问题。

(3) 没有注意到句式结构的丰富性, 句式缺乏变换, 写出的作文干巴巴, 不连贯, 表意不清。

(4) 文章缺乏条理性、逻辑性, 布局出现问题, 要点遗漏。语篇前后衔接不当, 不注意运用各种逻辑线索, 语义不连贯等。

二、新课标对写作的要求

写是听、说、读、写四项语言技能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也是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和提高的语言技能之一。新课标对高中阶段英语写作提出了如下要求:

(1) 能根据所读文章进行转述或写摘要。

(2) 能根据文字及图表提供的信息写短文或报告。

(3) 能写出语意连贯且结构完整的短文, 叙述事情或表达观点和态度。

(4) 能在写作中做到文体规范、语句通顺。

新课标提高了对高中学生写作能力的要求, 而不少学生的英语作文水平离新课标的要求相去甚远。鉴于此, 在高中阶段加强写作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理论依据

1. Krashen的可理解性输入假说与Swain的输出假说理论为读写结合教学在理论上提供了依据。

Krashen认为外语习得最好的课堂应该给学生提供大量有趣的、可理解的、与学生有关的输入。没有一定目的语的输入, 输出很难产生。读写结合的目的就是通过输出来达到巩固输入目的, 使输入成为积极输入, 从而为更高级的输出打下基础。Swain提出的“输出假说”是以语言使用为基础的理论。该理论认为:学习者必须经过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才能内化输入的语言, 最后达到习得语言的目的。

2. 阅读和写作。

阅读是自外而内获取、加工语言知识信息的过程, 即信息输入过程;写作是信息自内而外的输出过程。根据认知心理学观点, 一方面, 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建立在大量的语言输入, 尤其是大量的阅读基础上;另一方面, 语言知识的输出能有效促进语言知识的内化。所以, 阅读和写作是两项相对独立而又互相依赖、相辅相成的技能。

四、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具体措施

1. 结合阅读材料, 设计写作任务。

现行高中英语教材中的课文话题广泛、题材丰富、表达形式多样, 为英语写作教学提供了优秀的范文材料。如在教学SEFC BOOK 1B Unit 14 Reading:The Birth of a Festival后, 要求学生写一篇介绍中国节日的文章;在学完SEFC BOOK 1A Unit 6 Good Manners中的Integrating Skills阅读材料A thank-you letter后, 可写一封感谢信;阅读SEFC 2B Unit 14的I Have a Dream这篇文章后, 明白了传记类文章的写作方法, 可试写传记文章。

2. 结合阅读, 培养学生谋篇布局的能力。

写作技能的提高离不开阅读。阅读和写作都是建立在语篇的基础上的。根据建构语言学理论, 外语学习者必须在言语中掌握语言现象, 不断地构建自己个体的语言体系, 同时学会利用语言体系中的材料建构话语。SEFC常见的阅读文章以记叙文和说明文为主, 兼有议论文、诗歌、戏剧、小说等。通过引导学生对不同体裁的文章进行语篇分析, 使他们熟悉各种体裁的布局模式和写作手法, 写作时就会得心应手。

3. 结合阅读, 为写作储备语言知识。

(1) 扩大词汇量。信息加工理论认为, 学生对所学的单词多接触一遍, 他们的理解就加深一次, 对这些单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及其用法也就会有更全面和更深入的了解。词汇是写作的基础。掌握大量词汇是写好文章的必要前提。学生只有通过大量阅读, 才能扩大词汇量, 为写作做好储备。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有目的地对那些起组织和支柱作用的核心词汇从词的构成、词性的变化、词的用法与搭配等方面, 引导学生对它们进行分析、比较、引申、归纳和总结。之后要求学生理解、抄写、记忆背诵, 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针对这些词汇进行听写或翻译练习、模仿造句练习。

(2) 积累各种句型。生动、地道的英语句子, 来自于阅读中的熟记和模仿。“英语是结构语言, 具有其自身的固定搭配、习惯用法和基本句型。”针对学生作文中句式单一、缺少变化这一问题, 在理解篇章结构的基础上, 教师对阅读材料中的重、难点句型进行讲解, 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缩写、改写、仿写、句型转换、英汉互译等多层次、多类型的练习, 积累一些常用表达, 记住一些习惯用语、固定句型, 从而提高学生的遣词造句能力, 为英语写作构建一个更大的英语语料库。

(3) 加深对语法的理解。在阅读教学中, 结合阅读材料的特点和文章体裁, 让学生观察、理解、领悟语法知识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运用, 为进一步使用这些语法知识创造条件。

五、教学案例

SEFC BOOK 1B Unit 18 New Zealand

Step1.Lead-in.

T:What do you know about New Zealand?And 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it?

S1:There are many cows in New Zealand, and it is a very beautiful country.

S2:We want to know about its customs, food, people, etc.

T:Very good.Today we are going to learn a passage about New Zealand.Please read the text quickly to see what you know about the country from the passage.

(激活学生相关背景知识, 为理解课文内容做好准备。)

Step 2.Fast reading.

Ask the students to find out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

Para.1:New Zealand’s geographical features and cities.

Para.2:New Zealand has a mild sea climate and what the seasons are like.

Para.3:What landscape and rich resources New Zealand has.

Para.4:The history of New Zealand.

(迅速寻找每段的段落大意, 有助于学生快速、准确地了解文章的整体框架结构———geography—climate—natural beauty—history, 理清段落层次并把握原文主旨。)

Step 3.Intensive reading.

Ask the students to read the text carefully and fill in the table:

(让学生了解文章的细节,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是怎样围绕中心选择和组织素材的。)

让学生掌握对地理位置的描述, 对气候、环境、资源、历史的描写, 使学生学会国家、城市的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Step 4.词汇及重点句型的学习。

与学生共同学习下列短语、句型:off the coast, be made up of, the same...as, be surrounded by, lie on, have a mild sea climate, rain quite a lot, have a very beautiful landscape, be famous for, more than, take possession of等, 为下一步的写作作准备。

Step 5.Ask the students to write a description of a country or a certain place.

实践证明, 阅读教学对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把阅读与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把语言知识的传授与语篇结构的分析、写作知识的灌输与写作技能的训练结合起来。通过阅读带动写作, 由知识的输入到知识的输出, 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手段。

摘要:传统的英语教学忽视了阅读对学生写作能力培养与提高的作用。本文通过探讨阅读教学对写作教学的影响和作用, 提出了阅读与写作教学相结合的思路, 旨在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关键词:英语阅读教学,英语写作

参考文献

[1]蔡明德.论英语阅读教学对写作的影响及教学启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2]陈立华.2003年高考英语书面表达阅卷手记与得分对策.中小学外语教学, 2003 (12) :10

[3]戴军熔.开展综合型教学, 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中小学外语教学, 2002 (6) :10-13

[4]刘烨.以读促写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西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5]熊杰.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结合写作练习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研究.西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篇4:初中英语中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分析

关键词: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初中英语;教学质量

G633.41

一、英语阅读与写作相结合教学的意义:

英语学科中听、说、读、写是学生的四大基本技能。在这四种能力中,阅读和写作能较客观的反映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近些年的中考,阅读和写作能力的考查占了很大的比重,也是学生较薄弱的环节。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我们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主要依靠教师帮助学生讲解要点,梳理脉络,让学生做笔记和做大量练习的方式,比较枯燥无趣。造成学生学习比较被动,对阅读和写作不感兴趣。学生阅读量小,语言知识贫乏,语句缺少连贯性,缺乏阅读策略,写作能力也就较差。不少学生常常感觉无话可写甚至放弃写作。写作能力的提高需要与阅读教学结合起来,在阅读中扩充词汇量,积累语句,学习阅读与写作技巧。只有将阅读与写作作为一个教学整体,将阅读作为写作的基础,将写作作为阅读的深化,形成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才能改变学生对阅读和写作的畏惧心理,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由此可见,阅读与写作应该受到教师的广泛关注,并作为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来对待。

二、英语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联系:

阅读与写作教学一直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通过阅读教学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显得尤为重要。学生通过阅读去了解运用语法,积累词汇,形成语感,可为写作储备语言知识,积累写作素材,提供文本框架,能促进写作能力的培养;在训练学生写作技能的过程中,又可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将两者同步进行教学,可帮助学生将阅读中学得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写作素材和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把阅读和写作教学整合起来,互相渗透、融为一体,打破两者的界限,可使他们相得益彰,有效地提高英语学习效率.

三、英语阅读与写作相结合教学的实施策略:

1.营造英语的读写氛围,让学生既乐于阅读,又愿意写作。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英语的阅读与写作,营造英语的读写氛围. 英语教研组可以通过学生推选,教师报送,年级筛选,学校审核等方式,确定各班,各年级中爱好并擅长英语阅读的学生名单,进行宣传及表扬,让全体学生在良性阅读环境的刺激及熏陶下,积极参与英语阅读,提高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在思想上认识阅读的重要性。同时,在各班级评选出优秀的学生英文写作并定期进行展示,形成一个温馨的阅读与写作的氛围,让学生既乐于阅读,又愿意写作。

2.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兴趣,帮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在写作中成长.

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是取得良好写作效果的前提和重要因素。帮助学生选择一些好的英语课外读物. 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可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如复述课文、将课文改编成情景剧、举行阅读竞赛等活动,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达到积累、运用英语的目的。随着学生阅读量的增大、词汇量也会不断增加,掌握的句型也更丰富,为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会更加自信,学习的兴趣也会随之变浓。

3.指导学生正确的进行英语阅读和写作,让学生学会阅读写作技巧

英语阅读教学是写作教学的基础,写作教学时阅读教学的延伸,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学会正确的进行阅读和写作,使两者得到共同的提高。对阅读写作结合教学作了以下尝试:

(1)创设情境,联系实际,切实做好教材文章的阅读指导,并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迁移。

有技巧的阅读是提高阅读速度的重要途径。所以老師在平时应向学生渗透阅读方法。新课标中学英语课本都是一单元一话题,每篇文章的教学都可以设置适当的情境,将语言教学融入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不断积累与话题相关的语言素材和例句。指导他们反复品味课文中的重点篇章和精彩语段。依据不同文体的写作特点,找出不同的阅读重难点,采用精读泛读的方式理解教材。然后有效的利用阅读中所感知的语言现象和语篇知识,运用阅读文体中的素材与范例,正确的迁移到写作实践中去。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提高写作能力。

(2)阅读铺垫,积累优美词句,巩固难点及易错点,运用于写作操练。

学生阅读课内外材料时,要用心去阅读,摘录精彩语句,记忆高级词汇及英文谚语,

如as a result of There is no doubt that As far as I am concerned Better late than never.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 One is never too old to learn. 并写到摘抄本上。在写作时,选择性的运用摘录的语句和一些惯用的搭配。同时将平时写作及测试中出现的易错点和难点句型整理出来,标注自己的错误类型,对语法,搭配或词汇进行加强训练,加深印象避免类似的问题再次出现。这样一来,通过平时大量语言知识的积累,对高级词语句型及错误现象的收集整理,能够为书面表达积累好素材,做好准备铺垫。

(3)课内整合渗透教学,阅读归纳提取信息,拓展阅读,规范写作

阅读与写作结合教学就是通过指导阅读培养学生语感、通过语篇分析培养建构篇章的能力、通过写作层次训练培养写作能力。这样能从更高层次上对阅读材料进行准确、深入的理解,又使每一篇阅读材料成为学习写作的良好范文,从而保证学生在大量阅读中有充分的写作模拟训练。要想提高英语写作水平,除了课内,还要加强课外阅读,把学生的阅读视线从课文引向更广阔的阅读空间和生活空间,拓展学生的阅读面。要勤阅读,善积累,通过背诵和课外阅读吸取语言的精华,并将自己读过的好词好句巧妙地运用在自己的文章里。

篇5:关于阅读与写作教学相结合的思考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用这句古语诠释写作与阅读的关系再确切不过了。

写作能力的提升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而且是重要目标之一,同时也是语文教师不断努力追求、研究的方向。只是目前关于写作领域的研究、探讨多半局限在写作本身,就跟“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类似,不太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问题的源头之一在于学生的阅读量有限。阅读量不足,何来输入,没输入,又何来输出?有时即便有一定的阅读量,可是又杂乱无序,写作能力又怎能在这样的情况下提高呢?那语文教学为此耗费了很多的精力却收效甚微也在可想而知了。

写作能力跟学生的长期阅读、长期记忆、写作环境和写作历程密切相关,尤其是长期阅读的 作用不容小觑。长期阅读指数年乃至数十年如一日地大量地有计划地博采众长,正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把大量社会知识转化成个体知识,潜移默化地掌握字词句篇章的知识。长期记忆包括储备主题、读者和写作计划的知识;写作环境则包括写作任务和已完成的文章等影响写作表现的外在情境;而写作历程包括计划、成品、回顾及修改的历程。

高中写作教学当务之急是整合阅读与写作的课程设计,尽量培养学生的主题阅读习惯,这样有助于学生对阅读与写作连结的知觉,且增进学生对某一主题有更多的思考和认知参与,使其思考上更具反省性。

整合阅读与写作的活动可概化成三个世界:读者、写作者和文章,如果未能了解此三者的关系,则写作的传达旨意的目的终难达成,而当此三者互动、调和时,写作者透过文章引起读者共鸣而达成共识。成功的写作者不只与其读者产生文义的交流,其本身亦是最佳的读者,结合阅读与写作的活动可以产生更多的学习。

整合阅读与写作的课程设计大致如下:

首先指导学生阅读,从直接教学、认知示范到交互教学,让学生熟悉阅读策略的意义、使用时机和使用方法,并整合阅读步骤与策略,运用于阅读中。

接着引导学生阅读范文,从认知示范、交互教学到独立作业,学生运用阅读的步骤与策略于范文的阅读中,并整体分析多篇文章,独立写作短评。

然后就是教导学生写作,从直接教学、认知示范到交互教学,学生能因应个人的需要,自我调整运用写作的策略与步骤于写作之中。

再接着是教导阅读与写作的整合,从认知示范、交互教学到独立作业,学生运用阅读与写作整合的写作步骤,从范文阅读到独立撰写自己的新文章。

最后是指导鉴赏与编修,学生根据自扮读者角色的评估及其它读者群的意见,为了修改写作产品而阅读,再次独自搜寻阅读数据,并对自己的文章进行编修。

下面以教学实例为证。

在教授苏教版必修一的第三单元时,先制订了“家乡风物”的写作主题,然后开始按照以上步骤教学。这个单元的篇目包括《我心归去》、《想北平》、《乡土情结》等,先分析文章结构,写下摘要和大意:1—3段紧扣“想”表达对家乡的爱,4---7段则具体从家乡的城市风格、布局和物产上进行细致的记叙;然后写下短评:温和的香片茶、院子、树、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北平带霜儿的玉李等,真正融进了老舍的生活,深入了他的血肉肌肤之中。如果老舍是一个观光客,即使对北平再喜欢也不可能有如此细致深入的体验,当然更不可能写出这样的文字。接着进行写作指导,撰写写作提纲,确定具体的“风物”,如一条曲曲弯弯的小路,一株遍身疤痕的老槐树,一声熟悉的吆喝,一阵红枣米粥的香气,都是引发游子乡情的催化剂。人在江湖,身在旅途,精神与心灵的归宿却永远指向生养你的那片故土;然后确定写作情意,也就是作文的情感取向;再搜集相关的资料,比如历史,文化、习俗;再选择材料,安排结构,然后写出文章,但这不是写作教学的最后环节。最重要的在于交互教学,针对文章进行修改。(后附此次教学的学生习作。)首先让学生练习片段,例“苏州是怎样一应城呢?我身在此地,却至今都不知道如何用言语来绘她的美丽,我怎能用只言片语道尽呢?她幽远的历史,我又怎能用三言两语说清?这座水一样的城市,如河流源远流长,又像小溪清澈透明,穿梭于水巷小桥间,却又极分明地感受到她现代的气息,桥下那潺潺的流水声,伴随着千年的历史脚下淌过。”

在主题的选择上应尽量贴近生活与社会,如阅读《辛德勒名单》、《巴黎圣母院》并作过指导之后,再看电影,可以以“一部电影的启示”为主题写作。

此阅读与写作整合的教学既非教导学生只学会依样画葫芦的抄袭、仿作而已,更非只是解读文章的层次,而是透过多元读者的交流、分享,深入地分析范文,进而根据自己的写作计划,主动搜寻有关资料并广泛的阅读,既不局限文章表面意义的理解,更不窄化个人的思考向度。经由不断的阅读与写作的历程,和外在的读者、其它的写作者产生更多的协商、对话,使思考更流畅、内容更多元、组织更周密,且又能因应个人需求,运作调整策略的使用,展现个人独树一帜的风格,所以写作内容更富创意。

在阅读与写作的整合教学设计中,教学侧重一些规范,一些应用,随之而来的问题是高写作能力学生的直接引用明显少于低写作能力学生,而转化引用则明显多于低写作能力者。单就高写作能力者在写作内容观点之直接引用和转化引用上比较,两者未有显着差异,而低写作能力者在写作内容观点之直接引用量数,则显着多于转化引用的量数。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还只能回到阅读中去。当写作者在写作前阅读多篇与写作主题有关的文章时,文章信息输入与认知处理争占运作记忆的资源。于是写作能力高者因利于处理自动化及善用串节,使得运作记忆容量游刃有余,对多篇文章信息的综合处理多半经由转化才加以使用;而写作能力低者,运作记忆多为输入的文章信息所占满,疲于认知处理,所以仅能直接引用某一篇文章的观点,或只就文章中局部的论点加以处理,所以文章少有转化引用的观点。

高中阶段的阅读大可以博览为主,不必细读,没时间也没必要,更何况都是母语,《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就特别强调读书要能快速阅读并掌握其要领。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系统而繁杂的工程,非家庭、学校和学生努力为之方可。

尤其要强调的是整合方式应包含两层的意义:其一是要教导学生运用所阅读的文章资料,重新建构自己的文章意义,并经由阅读与写作整合的学习策略,利于写作者内部的读者角色与写作者角色的交替运作、循环互动,藉以提升其写作历程的评估、监控与自我觉察的后设认知能力;其二是指教学时应该统合有效的教学策略,不是只采单一的教学策略,因为多重教学策略整合的教学,能产生更多的学习。

再者,实验处理对低写作能力者写作表现的提升源于写作内容观点之直接引用的增加,如此结果总嫌模仿有余而创新不足。因此,阅读与写作整合的教学将如何再精心设计,是另一值得思索的问题。

附例文: 家乡的小巷

生活,伴随着时间而不断积累;记忆,随着生活中情感与思绪的舞动而不断积累,生活于苏州,却随着高速经济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冲击而成长。

在我的记忆里,小巷是不论条的,只论片。互相连通,夹杂,往往从一家院里出去,便是另一家的井旁。错综复杂,光怪迷幻,也难怪这里没有被金融和钢铁这两头野兽吞没。清晨,老汉拉着车卖煤球。吆喝声夹杂着木门那引以为豪的,象征时间的流逝的依呀声,亦或是冬天简单的一抹白色,这便是小巷的早晨。午后,小巷要静下来了。老人们往往竹椅一搬,门口一坐,小巷便沉寂了。透着一股悠闲与慵懒的氛围。就连小孩子也安静下来,不再吵闹了。惟一的声音便是那些温驯的岛儿和善良的风了。风吹林动,伴随着清脆的鸟鸣,就是一首温暖的催眠曲。试想一下吧,粉墙黛瓦间,一条曲折的石径,穿过几个徜徉于梦境之中的老人,通向阳光照耀下那泛着金光的老树,此情此景,如梦似幻,令人仿佛脱离了时间,静置于永恒之中了。

但人终究没有能脱离啊,时间强拉着人们迈上永不回头的征程。小巷不再依旧,曾经的玩伴已杳无音信,善良的老人重归万物,恰然昙花盛开,一夜风雨,怎奈花竟折。

但万物总是要消逝的,化为尘土其实就是回归自然,这同时也是新的开始,没有消逝,又怎会有诞生,月有阴睛圆缺,对此我有什么好神伤的呢?

小巷终究还是消逝,钢铁的洪流还在向更远处进发。但我知道小巷未死,它还沉浸在我的心底,就如同养育我的身体一样滋润着我的心灵。

教学方法(一)代表直接教学,(二)代表认知示范,(三)代表交互教学,(四)代表独立作业。作文评定量表、写作创意评定量表、写作情意量表和阅读与写作的自我觉察量表。获悉

篇6:初中英语中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分析

吕桂贞

邮编256220 对于学生来说,为什么不愿意学习语文,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对阅读的无所适从,没有具体的阅读方法和模式可循,教师的方法指导支离破碎,所谓的阅读课只是让学生随意的读自己喜欢读的书籍,至于读书的效果如何无人问津;对于写作更是随心所欲,教师想起什么题目就让学生写什么题目,没有具体的分年级训练计划和要求,什么样的作文是满分,什么样的作文是优秀,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毫不相干,甚至有的学生出口成章,滔滔不绝,而写作却无从下手,还有的学生阅读面极广,却不会写作;更为遗憾的是我的一个学生一直上着古典诗文辅导班,从小学坚持到七年级,而阅读和写作能力却永远卡在瓶颈上。

如此的现状,对于从事语文教学三十几年的我来说,深感痛心,不得不深刻反思,如何真正的达到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同步提高,已经是当务之急。于是我进行了这样一些尝试:

一、分文体分阶段具体指导阅读方法。包括三阶段三板块,即阅读方法指导、方法运用和写作三阶段,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三大板块。初中低年级以记叙文为主,中高年级加入说明文议论文指导,同时结合课本内容穿插其他文体阅读。

以记叙文阅读为例,我上阅读课首先让学生明确具体的阅读要求和达标要求并随时运用于写作。教师指定一篇或学生推荐一篇文体明确的文章大家一起读,第一阶段是教师出示阅读题目让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第二阶段是学生根据阅读方法自己设计阅读题目并解答,第三阶段是把学到的方法运用于写作,三个阶段既有重点又互相渗透,互相检验又互相补充。

第一阶段我先以具体一篇文章为例,把记叙文的阅读知识点梳理出来,系统展示给学生,大约需要八周左右的时间,具体内容包括

(一)记叙文的基础知识(1)所读文章内容是什么,概括方法:人物(事物)+事件+结果+作者感情。(2)梳理出记叙文六要素。(3)文章的体裁是什么,此文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或(记事的记叙文)。(4)多个事件的材料组织特点?分出详略。(5)划分文章层次①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②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③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④总分总(掐头去尾)。

(二)记叙文的结构知识,(1)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明线和暗线),分别以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时间、地点、作者的情感为线索,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2)文章标题的特点。品味题目可以从A内容上B主题上C线索D设置悬念上等方面进行品味。(3)了解人称的作用。(4)记叙顺序及作用,重点解释顺叙、倒叙、插叙及作用。(5)文章开头结尾的特点及写法,从写法和作用两方面分析。

(三)记叙文的写作知识,包括(1)表达方式及作用.(2)语言特色。(3)记叙顺序及作用。(4)写作手法及作用。

在梳理系统这些阅读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阅读相关文体的文章,根据老师要求侧重不同的重点设计问题并独立解答,目的是检查对知识的掌握理解情况,同时帮助学生真正实现知识和阅读的融合,能够把握不同文体的结构特点、写作特点等等,真正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动手写作,先是仿写再是独立写作。比如首尾呼应、开门见山、点题等写作技巧梳理之后,我们共同阅读朱自清的《春》,延伸自主阅读他的《荷塘月色》,以此为例文进行景物描写训练。

经过三步训练,我的学生掌握了阅读答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能够把读到的方法运用于写作,并且运用所学方法修改完善自己的作文,升格为发表文章,自然培养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和爱好。在充分吸收优秀作品精华的基础上,学生的写作思路就会扩展,创新能力就会提高,也就可以写出富有特色、新颖生动的作文。

语文的阅读环节与写作环节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密切配合的,教师只有将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才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知识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篇7:初中英语中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分析

中国是诗词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历代茶诗是构成中华茶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茶文化宝库中的精品。茶诗是浓缩了的茶文化,也是茶文化的集中呈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引入诗词与茶文化相结合的课程研究是对中国古典诗词和中华茶文化的有力传承和弘扬,更是对初中生进行国粹的又一次良好洗礼。同时二者结合的教学,既创新了初中语文课中国古典诗词的学习,又很好地传承了中国茶道。

随着统编教材的实施,我们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章都和中国传统文化有关,诸如大量古典诗词篇章的增加,还有大量对联、灯谜等的出现,身在第一线的初中语文老师对此要有良好的关注,并调整创新教学内容,来满足初中生对课堂学习的需求。现在的初中生,正值12、13岁的花季年龄,对于遥远的古典诗词兴趣不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心理需求,在整个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融入创新的教育元素,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中。本课程研究通过茶文化的引领,通过茶诗的学习,让青少年儿童很有兴趣地学习诗词,进而感受到诗词的灿烂美好,以及中华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那么,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怎样来有效实施这一课程研究的教学呢?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笔者来谈一谈自己的思考与感悟。

以茶文化为载体,通过茶诗的学习,教同学们识茶、泡茶、品茶,了解茶文化,品味茶汤的魅力,同时更领略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诸如,学习苏东坡《水调歌头》:“已过几番风雨,前夜一声雷,旗枪争战,建溪春色占先魁。采取枝头雀舌,带露和烟捣碎,结就紫云堆。轻动黄金碾,飞起绿尘埃,老龙团、真凤髓,点将来,兔毫盏里,霎时滋味舌头回。唤醒青州从事,战退睡魔百万,梦不到阳台。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此词记述了采茶、制茶、点茶的情景及品茶时的感觉,描述得极为生动传神。我们学习这首词,首先教学生怎样采茶、制茶、点茶等识茶知识;其次,还可通过诗人的品茶来感受白茶的滋味和口感,同时,通过诗人的品茶,我们也仿佛品了甘露一般舒服、有神;再次,我们在学校的茶艺室,老师亲自和同学们一块泡一杯上好的白茶,每个同学亲自观察它的色、形,再细细品味它的甘甜、舒服、有神。最后的结果,我们的学生不仅感受品味了白茶茶汤的甘甜、清香,更学到了白茶的相关知识,同时更将苏轼这首词很自然地入胃里、心里。第三,通过识茶、泡茶技艺的学习、表演,进而爱上茶艺,品味好茶,健康养生,热爱生活,并养成良好的淑女君子风范,同时更好地感受到了诗词和茶的魅力,也更让同学们的生活有了不一样的色彩,深受家长和社会的好评。例如,我们茶艺班的同学,每学期在有上级领导来校检查,或出校参演,或与我校合作的美国学校的五位校长来校观摩学习时,我们就表演中华茶艺和诗词吟诵《蒹葭》《山泉煎茶有怀》等。学生们穿上汉服,梳了古代发饰,再伴以完美的茶艺,献上我们甘甜唯美的龙井茶给远道而来的美国友人,一下将他们惊呆了,大声呼喊,并久久围住表演同学,品尝、问道,就是不忍离开。这场景,全校同学兴奋,领导老师们开心,家长们更称赞。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喜欢茶艺这门当下最流行的高大上的技艺,那么再让他们去了解茶文化,学习茶诗,那是很开心的一件事。事实也正如此,在学校以“雁文化”为宗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时,我们也以此为契机,开设了以茶文化为主的国学与传统文化课程,即“初中语文教学中诗词与茶文化相结合的课程的研究”。第一届30名学生于2016年6月已顺利毕业,进入了高一级的学校学习;而第二、三、四届已踊跃交替进行现阶段的学习和表演。通过这项课程的学习,我们发现我们的学生不仅上课的积极性大大增强,而且学习的效果和心情也非常好。往往是下课铃响,他们还舍不得离开课堂,舍不得砸吧砸吧嘴再品品好茶,舍不得再多和古人品茶论诗。同时通过课堂诗词与茶文化相?Y合的学习,同学们不仅喜欢吟诵诗词,学习诗词,还将茶艺和茶文化知识带进了生活。一方面美化熏陶了个人情操,女生淑女男生君子范,同时运用所学的茶艺和茶文化知识,为家人及身边更多的人带来健康生活,修身养性,并获得了家人及更多人的啧啧称赞、羡慕佩服;同时,另一方面也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及全面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更为同学们在初三毕业以后尽快谋生做好了一技之长――德才兼备之茶艺师,同时也提高了中考语文成绩。学生开心,家长更开心。

诗词与茶文化相结合的课程研究,并生成特色创新校本课程,是流动的校园文化。学校文化的感召力在于有高质量的特色创新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特色创新校本课程的创建既要符合新课程校本课程建设的要求,也要符合教育教学差异化教学的原

则。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从学校实际以及所面临的生源实情和学生需要出发,破解诗词与茶文化相结合的课题,并生成创新校本课程建设中的困境,开创诗词与茶文化相结合的课程研究,并生成校本课程创新建设的新局面,来搞活校园文化建设,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这门课的理论价值在于丰富课程建设理论体系,实践价值在于为学生学习提供感兴趣的课程资源,激发学生兴趣,提供选择,拓宽视野,身心健康,丰富学习生活,为教育教学特色化发展做出贡献。同时建立以特色校本课程建设为载体的诗词与茶文化相结合的课程教研运行模式。

注:课题类别:2017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立项号:GS[2017]GHB2447。

篇8:初中英语中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分析

1 教师反馈要采用书面反馈与口头反馈相结合的方式

对于教师的书面反馈, 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们都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 教师的书面反馈也成为英语写作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教师的书面反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结果 (Duppenthaler, 2002) ,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Ferris, 1997) , 助于培养学生英语写作的准确性 (Robb, 1986) 。王林海、孙宁 (2007) 在对大学生的实验和调查中提出了6种书面反馈, 发现不同类型的教师评语显著影响着学生对自己所写英语作文的修改。可见教师的书面反馈对学生英语写作的提高有着显著的影响。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 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不高, 特别是在农村中学, 英语两极化比较严重。许多农村小学在一、二年级时根本不重视英语, 又由于师资缺乏, 教一、二年级英语的教师中很多并非是英语专业的教师, 小学三年级才开始真正开设英语课, 并且对英语仍然不够重视, 很多学生在小学中就已经对英语失去兴趣和信心, 还有许多外来务工子弟学生在小学中从未学过英语。进入初中后, 学生的英语水平早已出现了两极化, 他们的英语写作能力也相差甚远。因此, 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 特别是初一的起始阶段, 单靠教师的书面反馈是远远并不够的, 必须采用书面反馈与口头反馈相结合的方式。口头反馈是指教师与学生面对面通过口头形式对作文进行评估、改正、探讨。杨元元 (2005) 通过问卷调查和教学实验对大学新生的英语写作水平进行调查, 结果表明, 教师在批改学生的英语作文时进行有效的口头反馈, 学生的语法错误明显下降。口头反馈可以是个别的也可以是集体的。在实际英语写作反馈过程中, 笔者按照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高低分为较差、中等、较好三个等级, 较差的学生进行个别口头反馈, 重点是在语法和单词的使用方面, 把作文要求中不会写的内容简单化, 手把手地教, 让他们逐渐学会写作。对于中等水平的学生, 采用书面反馈形式, 运用详细的标注, 单词划线表示错用, 单词画圈表示拼写错误, 整句划线表示结构问题等批改符号, 让学生知道错误所在, 知道如何去改, 改完后再上交给老师, 如未改对, 再次修改。对于较好的学生除了修改错误外, 侧重点在内容和结构上, 采用自行改正和教师口头反馈相结合。对于学生写作中普遍出现的错误或是较难的地方, 或是列举学生的优点所在时, 教师可以采用集体反馈, 可以大声说出来, 或是写在黑板上, 或是系统地呈现在ppt上, 列举优点时可以提及作者姓名, 列举错误时则不提及学生作者的名字。这两种反馈相结合虽然费时费力, 经过一个学期共同努力, 学生的写作普遍有所提高, 原本作文交白卷的学生, 现在也能根据提示写出三四个正确的句子。

2 教师反馈采用积极反馈与消极反馈相结合的方式

根据功能反馈可分为积极反馈和消极反馈, 积极反馈是指对学生取得的好成绩给予积极的评价, 其结果会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来说, 它比消极反馈更有效。一般说来, 积极的反馈推动学习, 消极反馈阻碍学习 (Brown, 1994) 。王晓莹 (2008) 将教师反馈分为积极反馈与消极反馈, 并在其研究中解释到:“积极反馈就是教师对学生作文好的评价;消极反馈就是教师指出学生作文中的不足, 并对其进行评价。”Sheppard (1992) 在研究中发现教师在修改作文中的错误会使学生变得谨慎小心。Duppenthaler (2002) 研究了改错、评内容、写肯定性评语对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影响, 发现肯定性书面反馈对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结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大部分的教师在反馈学生英语作文时通常采用以改错为主的消极反馈, 多以学生写作中出现的问题为主。虽然学生普遍认为教师的反馈更权威, 教师的纠正与修改更有助于英语写作水平的提高, 但是对于到处都有教师修改痕迹的作文, 学生不免会有失落感, 造成学生英语写作的信心不足, 逐渐失去兴趣。因此, 教师在实际的反馈中注意采用积极反馈与消极反馈相结合的方式。教师在帮助每位学生改完作文中的各种包括语法、内容、结构等错误时, 还要找出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 可以口头赞扬学生, 或是书面反馈给学生, 在监督学生在修改作文的同时还鼓励他们, 不断树立他们英语写作的信心。

3 教师反馈采用显性反馈与隐性反馈相结合的方式

显性反馈是教师直接告知学生作文中的错误所在, 直接给他们提供正确答案。隐性反馈是指教师通过暗示、提问等提示方式来指出学生作文中的错误。对于基础较差、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差的学生, 多采用显性反馈, 直接告诉他们错误所在, 并给出正确答案。对于写作基础较好的学生, 则可以采用隐性反馈, 稍加提示, 他们也能自行更正。对于简单的错误, 或是由于学生的笔误, 或是简单的语法如第三人称单数在一般现在时中忘记加s, 或简单的单词拼写错误等, 教师稍微用手点一下, 或是用笔圈一下, 学生就能明白, 自行更正。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采用显性反馈和隐性反馈相结合的方式, 并尽量多用隐性反馈, 减少学生对教师的依赖, 培养学生写作的独立性和自信心。

4 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特征采取多种反馈相结合的方式

学生个体在气质、性格、能力等方面存在着差异。进入初中后, 又在身体上和心理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个阶段的学生性格多变且不稳定, 他们有自己的主见, 不愿顺从, 处于叛逆期。他们有自己的远大理想, 决心也很大, 但行动很差。他们追求独立, 但又依赖成人。他们了解英语写作的重要性, 要求进步, 但又苦于写作水平不够, 在英语写作方面不够坚持。因此, 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时要对自己所教的学生的性格特征加以了解, 根据他们的个性特征, 采用不同的反馈方式。在课上集体反馈作文时注意多用积极反馈为主, 教师在课堂上纠正写作中的错误时, 不指名道姓, 并注意错误的类型和难易程度, 把简单的留给中下学生, 当他们改正错误所在时, 及时表扬他们, 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如果没有找到错误, 或改错时也不指责他们, 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对于性格内向、胆小的学生多以积极反馈和个体反馈为主, 并用书面反馈和口头反馈相结合, 以显性反馈呈现给他们。对于性格外向、活泼好动的学生可以适当采用消极反馈, 对于意志坚强、好学的学生可以用消极反馈和隐性反馈, 对于基础差自卑的学生多以积极反馈为主, 个别反馈和显性反馈相结合。学生的写作水平总是有差距的, 写作业也非一朝一夕就能取得显著进步, 需要长期的努力积累。因此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的差异, 认真评价学生的作文, 重视每个学生的努力, 推动他们逐步提高作文水平。

教师反馈在初中生英语写作有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不同写作水平和不同性格特征的学生, 教师都要为他们提供有效的反馈, 因此教师要不断地提升自我, 在提高自己英语专业水平的同时还要不断学习教学方法, 密切注意和观察学生在写作中的表现, 运用书面反馈与口头反馈相结合、积极反馈与消极反馈相结合、显性反馈与隐性反馈相结合以及根据学生心理特征采用多种反馈相结合的方式, 不断提高教师反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Duppenthaler, P.M.The Effect of Three Types of Written Feedback on Student Motivation[J].JALT Journal, 2002 (24) .

[2]Ferris, D.R.The infl uence of teacher commentary on the student revision[J].TESOL Quarterly, 1997 (31) :315-339.

[3]Keh, Claudia.Feedback in the writing process:a model and methods for implementation[J].ELT Journal, 1990 (4) :294-304.

[4]Robb, T.&Ross, S, Shorteed, I.Salienc of feedback on errpr and its effect on EFL writing quality[J].TESOL Quarterly, 1986 (20) :83-95.

[5]Sheppard, K.Two feedback types:Do they make a difference?[J].RELC Journal, 1992 (23) :3-110.

上一篇:实用的致医院的感谢信(写医院的感谢信)下一篇:欧洲签证在校证明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