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的分析性心理治疗

2024-05-04

荣格的分析性心理治疗(通用6篇)

篇1:荣格的分析性心理治疗

荣格的分析性心理治疗 [李鸣] 荣格的分析性心理治疗(上)

作者:李鸣 文章来源: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00年第1期第10卷 心理治疗 作者:李鸣

单位:李鸣(江苏苏州市广济医院 215008)

分析性心理治疗由荣格创立,是一种试图通过演绎象征意义来建立意识和潜意识间辩证联系的理论和治疗方法。在具体操作时,通过对梦、幻想等潜意识产物的分析,以使被分析者建立其意识与个体潜意识(personal unconscious)和集体潜意识(collective unconscious)间的沟通。

荣格生于瑞士,从小受文化启蒙运动的乐观主义熏陶,坚信对任何问题,只要通过彻底的分析,都可得到解决。最初,荣格在研究联想过程中发现,如果要求被试者看到某个词语时,自由地说出首先进入脑中的相关词语,许多受试者对某些特定的词语相对其它词语而言,反应不是太快就是太慢,这种特定词语的种类因人而异。因此,荣格推断:这些词语一定与人的“情结”(complex)有关,这些词,荣格称之为“情结指示 1 词”(comples indicators),任何触及到这种情结的词都会引起拖延的反应,而且这种情结在潜意识水平受到压抑,无意识中的情结占用了大量的心理能量,从而干扰了人的正常活动和记忆,妨碍了心理的正常发展。荣格的这种对潜意识和压抑的理解受到Frued的赏识。之后,二人来往甚密,荣格出任了首届国际精神分析协会主席。

荣格认为,人的人格应分成:自我、个体潜意识、集体潜意识三部分。三者互相独立,同时又相互联系。自我(self)是人格的中心,是指人的现实存在,是人的思维、情感、认知和感知觉的综合。人的自我与自我原型密切相关。自我的原型是指:与生俱来的完整感和对生活意义的理解。在人类发展过程中,原型最初是以特定群体共同遵照的守则出现,久而久之,这些守则演化为这一群体中个体的人格特征。因此,原型是人的潜在性格,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和家庭结构中原型以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特别是当我们身陷绝境或是当外界的压力超过我们自我(ego)的应付能力时,自我原型常常会不由自主地反映出来。荣格认为,当人出生时ego与self混为一体,人的前半生就是努力使二者区分开来,通过认同作用,使ego能独立,但随之我们也会发现ego的不完善,不足以满足人成熟的要求,因此,人的后半生应致力于ego与self的统一,这种追求是一种自我的实现,即使自己从集体潜意识中解放出来,实现自我。

个体潜意识是指个体发育过程中压抑的个人经历和体验,在潜意识中,这些压抑的体验以及相关的观念围绕着“情结”(情结是指伴有强烈情绪和行为的观念簇),而情结中心则是原型,因此,原型属于潜意识范围。按照荣格的观点,一个民族或一种部落人群会具有相同的原型思想,而每人可以具有不同的情结(如恋父、恋母等),而具有相同情结的人也可以因为个体差异而外观行为迥异。

集体潜意识是指与生俱来的知觉、情感、行为等心理要素。荣格发现:一些精神病人的幻觉、妄想具有普遍性,与一些神话故事、寓言有不谋而合之处,而且这种现象与病人的文化程度并无相关。因此荣格推论:人在潜意识水平具有相同的部分,称之为“集体潜意识”,集体潜意识经常以原始意向来表达,这种原始的意象或称作“种族记忆”荣格称之为“原型”,原型思想可根据民族的不同,出现在本民族的神话、寓言、传说中,也可显现于文学作品和艺术创作中,可以说这是远古以来人类所继承的共同心理部分,譬如英雄原型(神、精灵)、母亲原型(圣母、观世音)、智慧原型(诸葛亮、阿童木)。与个人的潜意识不同,集体潜意识对所有的人来说都是共同的,因为它的内容在世界的每一个地方都能发现。集体潜意识的内容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总要外向显示,当它们在意识中不能表现时,就会在梦中、幻想中以象征的形式出现。虽然不是每人都具备本民族所有的原型,或所具 3 备的原型都对该个体产生同等的效应,但某些原型在人的发育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人格面具(persona)、阴影(shadow)、阿妮玛(anima)、阿妮姆斯(animus)等。荣格的上述观点体现在他的著作《转换的象征》中,此书与Frued的许多基本观点大相径庭,它宣告了荣格与Frued的最后脱离。

人格面具:是指人与外部环境协调的部分,是心灵的一部分,人在不同的场合可有不同的行为表现,这并不等于人有不同的内在人格。相反,如果我们不能在不同的环境中灵活地表现自己,就可能导致情绪上的忧伤或适应不良。

阴影:阴影中所蕴容的人的基本动物性比任何其他的原型蕴容的数量都多,是人心灵中最黑暗、最深入的部分,这部分是由集体潜意识中人类祖先遗传而来的,是人性中代表邪恶、攻击的象征,它常以妖魔、鬼怪或仇敌的形象投射出来,这种投射是在潜意识水平运作,因此常不被自己所察觉,如果某人对某事具有强烈的反应,常预示着这事触及到他的阴影。为抑制阴影的种种显象,人就须发展自己强有力的人格面具去抵消阴影的能量。但是这样做的代价却是降低、削弱了本能和创造力,切断了自己与其本能特性智慧的连接纽带。荣格认为,阴影也是现实世界中自我的补偿。因此,阴影还具有积极的一面。譬如,人在意识水平经历负性体验时,潜意识水平作为补偿,可能含有多种正性体验,4 这种情况可能指导人们重振勇气。

阿妮玛和阿妮姆斯:前者指男性心灵中的女性意向,后者指女性心灵中的男性意向。荣格提出,人类的生理、心理都具有性倾向性,在人的发育过程中,某一些倾向逐渐占优势,但在人的潜意识中始终保持着另一倾向作为补偿。阿妮玛使男性具有女子气,并提供男子与异性交往的模式;同样阿妮姆斯使女性具有男子气,提供女子与男性交往的模式。每个男子/女子身上的女性/男性成分究竟如何为合适,这完全取决于该男子/女子所处的环境的社会期望。因为具有上述特点,男性/女性身上的女子气/男子气常会在梦境中出现。如男子/女子梦见妻子/丈夫,女儿/儿子,公主、妓女/白马王子、强盗等等,同时阿妮玛/阿妮姆斯也是男性/女性心灵中理想的女子/男子模式,一旦现实生活中异性的形象与这一模式相左,心理上就可能出现剧烈的冲突。荣格的分析性心理治疗(下)

作者:李鸣 文章来源: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00年第2期第10卷 心理治疗 作者:李鸣

单位:李鸣(215008 苏州市广济医院)

荣格提出,人并非自己的主宰,而主要受一些不为我们所知的力量的控制,这些力量来源于自己的潜意识部分,而我们的意识部分仅仅是潜意识这个汪洋大海中的一条小船。荣格还认为,潜意识并非只是生长发育阶段压抑作用的总和,潜意识具有负面效应,同时也具有积极作用,它赋予人创造力,能帮助人确立生活的意义,并且指导人追求个人独立,正是人的这种独立本能,使我们持续地朝向完善自我、寻找特定的生活意义。

潜意识也是意识转换、变形的场所,人不可能直接意识到潜意识,因此,常通过象征作用,使人具有能力去表达那些无法意识但确实存在的潜意识。潜意识还是我们精神活动的能量来源,因为,原型具有能量,原型的显现本身就是力量的释放。因此,在心理治疗中如能很好地了解来客的原型思想,就能很好地了解此人。

在荣格看来,了解人的潜意识的最佳途径即是通过分析梦境,因为梦常包含来自潜意识的信息,通过象征来表达日常语言无法表达的意思,梦的解释即通过象征这一媒体,昭示梦境中反映出来的隐晦的潜意识内容,促使来访者能尽可能地在意识水平体验潜意识内容。

梦本身具有独特的逻辑性,与日常生活中的逻辑并不一定吻合,释梦过程中常常错综复杂。同一梦境,可有许多可能的解释,6 有时,这些解释可以是完全互相矛盾的。但是,如果连续或反复出现的梦境就特别有意义。我们常常可以根据同一梦境出现的不同场合来调整我们的解释,使之更趋合理。因此释梦过程是一个尝试—失败的过程。治疗师应该懂得不管你采用何种途径释梦都会有一定失误的机率。有时我们需要等待下一个梦境来证实解释的正确与否。

荣格对梦的解释不同于Frued,二者的区别在于对压抑的理解。Frued认为梦是被压抑的潜意识经过伪装后的显现,因此释梦即是剥除伪装,分析找出隐藏其后的真正含义。而荣格认为梦只是一种表象,是一种用象征意义表达的潜意识内容,而这种潜意识内容并不可能、也没有必要隐藏或压抑,因为潜意识具有自然趋向表达的倾向。

荣格认为:释梦可从主观和客观二个层面进行。如某人梦见自己的妻子,那么也许梦确实反映了夫妻间的某种关系,同时,从主观层面上也可认为,梦境是他内心的表达。妻子这一形象象征着内心的亲密关系、密友、权威人物等。例如,某人梦见自己正要与未婚妻拥抱时,有人敲门,她去开门后即与那人闲聊起来,他为此恼怒不已。从客观水平讲,梦预示着他与未婚妻关系不睦;但从主观水平去解释,梦境中的未婚妻象征他内心的女性成份(阿妮玛),梦境象征他内心的男性成份与女性成份不能和谐,表明他为人处事上缺乏与人相处的技巧,难与人深交。从上述例子可以 看到,对梦不同水平的理解,可导致不同的解释,同时也可产生不同的结果。上述例子中从客观水平解释,就很可能把关系不睦的责任归罪于女方;而主观水平来讲,就能促进当事人改变自己与人相处的能力。梦境中的事物还常与梦者潜意识的原型有关,治疗师必须熟悉梦者民族的神话、传说、文学作品等各种象征意义的载体,对这种象征意义把握得越准确,梦的解释也就越贴切。

在分析梦的过程中,治疗师通过分析梦境来帮助当事人涉足自己的内心世界;但对于那些过于沉溺于内心世界的患者,治疗师应努力寻找与现实联系的梦的解释;同时治疗师必须对违背自己道德标准的当事人的观点保持中立。

荣格的分析性心理治疗初始的主要对象是中年人,这一年龄的人或多或少成功地使自己适应了外部环境,并且在职业中确立了自我的位置。除了偶尔的挫折、失望和不满之处,我们可以期待中年人会以一种相对稳定的心境度过其生命的后半时期。然而,现实情况却并非如此,生命的后半时期呈现出来的适应问题是其特有的问题,而人们对此并非已经做好了准备。这一时期人的主要任务是重新将自己的生活集中在一套新的价值上,先前用于外部适应的能量必须被转向对内心存在的适应,必须树立新的价值体系。荣格认为,新的价值即是精神价值,这些精神价值在心灵之中始终处于一种潜隐的状态,因为由于青年时期的外倾态势的扩张以及对于物质的兴趣,这些潜隐的精神价值往往容易被忽视。荣格的很多病人都是些具有很高造诣和技能的人,成就显赫,在社会中享有令人生羡的地位,但他们常常自诉:对生命失去了热情,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先前对于他们来说极为重要的东西不再显得重要了,生命仿佛空虚而无意义,他们感到心理抑郁,精神苦闷。荣格发现了解释他们抑郁心态的道理:以前为获得社会中的一席地位所投入的精力是他们精神活动的能量,因为其目标已经实现了,于是便从这些兴趣中退出,价值的丧失产生了人格中的真空,正如荣格所说:“对于一位尚未适应环境,并至今一无所获的青年人来说,尽可能有效地形成其意识自我,培养他的意志力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相反,对于一位处于生命后半生的时期,不再需要培养其意识意志力,但却渴望理解其个人生命意义,需要体验自身的内心存在。”荣格根据生命的意识及流向,把生命划分为外部适应和内部适应两大阶段,指出了中年人生命能量在这一时期完成由外向内转折的意义。荣格关于生命阶段的理论成功的揭示了为什么一些人,包括一些在事业上做出卓越贡献的人们精神苦闷的根源。

今天人们已经不再怀疑荣格思想的价值,然而人们对于荣格的心理学依然莫衷一是。阅读荣格的著作较困难,因为荣格的思想具有一种不见渊底的深邃感,而且他的理论具有广阔的文化背景,他的不少研究课题是被怀疑其存在真实性的课题,诸如星占学、通灵术、宗教、幻象等。除此之外,荣格认为:真正的心理 9 活动是永远无法被确切地表达清楚的。今天,荣格的理论对现代心理学如:存在主义、人本主义影响颇大。“国际分析心理学协会”的会员遍布世界各国。许多国家建立了分析心理治疗的培训中心,正式出版的刊物有《英国分析心理学杂志》、《美国心理透视》、《法国分析心理学杂志》等。收稿日期:1999-03-08 10

篇2:荣格的分析性心理治疗

分析性心理治疗由荣格创立,是一种试图通过演绎象征意义来建立意识和潜意识间辩证联系的理论和治疗方法。在具体操作时,通过对梦、幻想等潜意识产物的分析,以使被分析者建立其意识与个体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间的沟通。荣格生于瑞士,从小受文化启蒙运动的乐观主义熏陶,坚信对任何问题,只要通过彻底的分析,都可得到解决。最初,荣格在研究联想过程中发现,如果要求被试者看到某个词语时,自由地说出进入脑中的相关词语,许多受试者对某些特定的词语相对其他词语而言,反应不是太快就是太慢,这种特定词语的种类因人而异。因此,荣格推断:这些词语一定与人的“情结”有关,这些词,荣格称之为“情结指示词”,任何触及到这种情结的词都会引起拖延的反应,而且这种情结在潜意识水平受到压抑,无意识中的情结占用了大量的心理能量,从而干扰了人的正常活动和记忆,妨碍了心理的正常发展。荣格的这种对潜意识和压抑的理解受到Freud的赏识。之后,二人来往甚密,荣格出任了首届国际精神分析协会主席。荣格认为,人的人格应分成:自我、个体潜意识、集体潜意识三部分。三者互相独立,同时又相互联系。自我(self)是人格的中心,是指人的现实存在,是人的思维、情感、认知和感知觉的综合。人的自我与自我原型密切相关。自我的原型是指:与生俱来的完整感和对生活意义的理解。在人类发展过程中,原型最初是以特定群体共同遵照的守则出现,久而久之,这些守则演化为这一群体中个体的人格特征。因此,原型是人的潜在性格,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和家庭结构中原型以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特别是当我们身陷绝境或是当外界的压力超过我们自我(ego)的应付能力时,自我原型常常会不由自主地反映出来。荣格认为,当人出生时,ego与self混为一体,人的前半生就是努力使二者区分开来,通过认同作用,使ego能独立,但随之我们也会发现ego不完善,不足以满足人成熟的要求,因此,人的后半生应致力于ego与self的统一,这种追求自我的实现,即使自己从集体潜意识中解放出来,实现自我。个体潜意识是指个体发育过程中压抑的个人经历和体验,在潜意识中,这些压抑的体验以及相关的观念围绕着“情结”(情结是伴有强烈情绪和行为的观念簇),而情结中心则是原型,因此,属于潜意识范围。按照荣格的观点,一个民族或一种部落会具有相同的原型思想,而每人可以因为个体差异而外观行为迥异。集体潜意识是指与生俱来的知觉、情感、行为等心理因素。荣格发现:一些精神病人的幻觉、妄想具有普遍性,与一些神话故事、寓言有不谋而合之处,而且这种现象与病人的文化程度并无相关。因此荣格推论:人在潜意识水平具有相同的部分,称之为“集体潜意识”,集体潜意识经常以原始意向来表达,这种原始的意象或称作“种族记忆”,荣格称之为“原型”。原型思想可根据民族的不同,出现在在本民族的神话、寓言、传说中,也可显现于文学作品和艺术创作中,可以说这是远古以来人类所继承的共同心理部分,譬如英雄原型(神、精灵)、母亲的原型(圣母、观世音)、智慧原型(诸葛亮、阿童木星。与个人的潜意识不同,集体潜意识对所有的人来说都是共同的,因为它的内容在世界的每一个地方都能发现。集体潜意识的内容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总要外向显示,当它们在意识中不能表现时,就会在梦中、幻想中以象征的形式出现。虽然不是每个人都具备本民族所有的原型,或所具备的原型都对该个体产生同等的效应,但某些原型在人的发育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人格面具、阴影、阿妮玛、阿妮姆斯等。荣格的上述观点体现在他的著作《转换的象征》中,此书与Freud的许多基本观点大相径庭,它宣告了荣格与Freud的最后脱离。人格面具:是指人与外部环境协调的部分,是心灵的一部分,人在不同的场合可有不同的行为表现,这并不等于人有不同的内在人格。相反,如果我们不能在不同的环境中灵活地表现自己,就可能导致情绪上的忧伤或适应不良。阴影:阴影中所蕴含的人的基本动物性比任何其他的原型蕴含的数量都多,是人心灵中最黑暗、最深入的部分,这部分是由集体潜意识中人类祖先遗传而来的,是人性中代表邪恶、攻击的象征,它常以妖魔、鬼怪或仇敌的形象投身出来,这种投射是在潜意识水平运作,因此常不被自己所察觉。如果某人对某事具有强烈的反应,常预示着这事触及到他的阴影。为抑制阴影的种种显象,人就须发展自己强有力的人格面具去抵消阴影的能量。但是这样做的代价却是降低、削弱了本能和创造力,切断了自己与其本能特性智慧的连接纽带。荣格认为,阴影也是现实世界中自我的补偿。因此,阴影还具有积极的一面。譬如,人在意识水平经历负性体验时,潜意识水平作为补偿,可能含有多种正性体验,这种情况可能指导人们重振勇气。阿妮玛和阿妮姆斯:前者指男性心灵中的女性意向,后者指女性心灵中的男性意向。荣格指出,人类的生理、心理都具有性倾向,在人的发育过程中,某一倾向逐渐占优势,但在人的潜意识中始终保持着另一倾向作为补偿。阿妮玛使男性具有女子气,并提供男子与异性交往的模式;同样阿妮姆斯使女性具有男子气,提供女子与男性交往的模式。每个男子/女子身上的女性/男性成分究竟如何为合适,这完全取决于该男子/女子所处的环境的社会期望。因为具有上述特点,男性/女性身上的女子气/男子气常会在梦中出现。如男子/女子梦见妻子/丈夫、女儿/儿子、公主、妓女/白马王子/强盗等等,同时阿妮玛/阿妮姆斯也是男性/女性心灵中理想的女子/男子模式,一旦现实生活中异性的形象与这一模式相左,心理上就可能出现剧烈的冲突。荣格提出,人并非自己的主宰,而主要受一些不为我们所知的力量的控制,这些力量来源于自己的潜意识部分,而我们的意识部分仅仅是潜意识这个汪洋大海中的一条小船。荣格还认为,潜意识并非只是生长发育阶段压抑作用的总和,潜意识具有负面效应,同时也具有积极作用,它赋予人创造力,能帮助人确立生活的意义,并且指导人追求个人独立,正是人的这种独立本能,使我们持续地朝向完善自我、寻找特定的生活意义。潜意识也是意识轮换、变形的场所,人不可能直接意识到潜意识。因此,常通过象征作用,使人具有能力去表达那些无法意识但确实存在的潜意识。潜意识还是我们精神活动的能量来源。因为,原型具有能量,原型的显现本身就是力量的释放。因此,在心理治疗中如能很好地了解来客的原型思想,就能很好地了解此人。在荣格看来,了解人的潜意识的最佳途径即是通过分析梦境,因为梦常包含来自潜意识的信息,通过象征来表达日常语言无法表达的意思,梦的解释即通过象征这一媒体,昭示梦境中反映出来的隐晦的潜意识内容,促使来访者能尽可能地在意识水平体验潜意识内容。梦本身具有独特的逻辑性,与日常生活中的逻辑并不一定吻合,释梦过程中常常错综复杂。同一梦境,可有许多可能的解释,有时,这些解释可以是完全互相矛盾的。但是,如果连续或反复出现的梦境就特别有意义。我们常常可以根据同一梦境出现的不同场合来调整我们的解释,使之更趋合理。因此,释梦过程是一个尝试——失败的过程。治疗师应该懂得不管你采用何种途径释梦都会有一定失误的机率。有时我们需要等待下一个梦境来证实解释的正确与否。荣格对梦的解释不同于Freud,二者的区别在于对压抑的理解。Freud认为梦是被压抑的潜意识经过伪装后的显现,因此释梦即是剥除伪装,分析找出隐藏其后的真正含义。而荣格认为梦只是一种表象,是一种象征意义表达的潜意识内容,而这种潜意识内容并不能、也没有必要隐藏或压抑,因为潜意识具有趋向自然表达的倾向。荣格认为:释梦可从主观和客观二个层面进行。如某人梦见自己的妻子,那么也许梦确实反映了夫妻间的某种关系,同时,从主观层面上也可认为,梦境是他内心的表达。妻子这一形象象征着内心的亲密关系、密友、权威人物等。例如,某人梦见自己正要与未婚妻拥抱时,有人敲门,她去开后即与那人闲聊起来,他为些恼怒不已。从客观水平来讲,梦预示着他与未婚妻关系不睦;但从主观水平解释,梦境中的未婚妻象征他内心的女性成分(阿妮玛),梦境象征他内心的男性成分和女性成分不能和谐,表明他为人处事上缺乏与人相处的技巧,难与人深交。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到,对梦不同水平的理解,可导致不同的解释,同时也产生不同的结果。上述例子中从客观水平解释,就很可能把关系不睦的责任归罪于女方;而主观水平来讲,就能促进当事人改变自己与人相处的能力。梦境中的事物还常与梦者潜意识的原型有关,治疗师必须熟悉梦者民族的神话、传说、文学作品等各种象征意义的载体,对这种象征意义把握得越准确,梦的解释也就越贴切。在分析梦的过程中,治疗师通过分析梦境来帮助当事人涉足自己的内心世界;但对于那些过于沉溺于内心世界的患者,治疗师应努力寻找与现实联系的的梦的解释;同时治疗师必须对违背道德标准的当事人的观点保持中立。荣格的分析性心理治疗初始的主要对象是中年人,这一年龄的人或多或少成功地使自己适应了外部环境,并且在职业中确立了自我的位置。除了偶尔的挫折、失望、不满外,我们可以期待中年人会以一种相对稳定的心境度过其生命的后半时期。然而,现实情况却并非如此,生命的后半期呈现出来的适应问题是其特有的问题,而人们对此并非已经做好了准备。这一时期人的主要任务是重新将自己的生活集中在一套新的价值上,先前用于外部适应的能量必须被转向对内心存在的适应,必须树立新的价值体系。荣格认为,新价值即是精神价值,这些精神价值在心灵之中始终处于一种潜隐的状态,因为由于青年时期的外倾态势的扩张以及对于物质的兴趣,这些潜隐的精神价值往往容易被忽视。荣格的很多病人都是些具有很高造诣和技能的人,成就显赫,在社会中享有令人生羡的地位,但他们常常自诉:对生命失去了热情,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先前对他们来说极为重要的东西不再显得重要了,生命仿佛空虚而无意义,他们感到心理抑郁,精神苦闷。荣格发现了解释他们抑郁心态的道理:以前为获得社会中的一席之地所投入的精力是他们精神活动的能量,因为其目标已经实现了,于是便从这些兴趣中退出,价值的丧失产生了人格中的真空,正如荣格所说:“对一位尚未适应环境,并至今一无所获的青年人来说,尽可能有效地形成其意识自我,培养他的意志力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相反,对于处于生命后半生的时期,不再需要培养其意识意志力,但却渴望理解其个人生命意义,需要体验自身的内心存在。”荣格根据生命的意识及流向,把生命划分为外部适应及内部适应两大阶段,指出了中年人生命能量在这一时期完成由外向内转折的意义。荣格关于生命阶段的理论成功的揭示了为什么一些人,包括一些事业上做出卓越贡献的人们精神苦闷的根源。今天人们已经不再怀疑荣格思想的价值,然而人们对于荣格的心理学依然莫衷一是。阅读荣格的著作较困难,因为荣格的思想有一种不见渊底的深邃感,而且他的理论具有广阔的文化背景,他的不少研究课题是存在真实性被怀疑的课题,诸如星占学、通灵术、宗教、幻像等。除此之外,荣格认为:真正的心理活动是永远无法被确切地表达清楚的。今天,基本荣格的理论对现代心理学如:存在主义、人本主义影响颇大。

本文转自:中国心理网

篇3:荣格的分析性心理治疗

尤金·奥尼尔(1888-1953)是美国著名剧作家,表现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是美国民族戏剧的奠基人。《琼斯皇》是他在1920年发表的八幕短剧,讲述了美国黑人布鲁斯特·琼斯的故事。该剧是奥尼尔以表现主义手法创作的第一部作品,整部戏剧的重点是琼斯在逃亡过程中经历的一系列幻觉和心理活动。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人格由三部分组成:意识、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1](p126)集体无意识一词的原意是最初的模式,所有与之类似的事物都模仿这一模式,他总结了四种最初的模式或者原型:人格面具、阴影、阿妮玛阿妮姆斯和自性。迄今为止鲜有文章从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的角度对琼斯进行解读,本论文试图用荣格的心理分析理论,重点从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的角度对琼斯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并从集体无意识的三种原型人格面具、阴影和自性进行详尽阐释。

二、琼斯性格中的个人无意识

个人无意识由心灵中曾经被意识到,但又被压抑或遗忘,或一开始就没有形成有意识的印象构成。荣格把个人无意识看作潜意识里面最肤浅的层面。个人无意识的内容是能够体现主体个人和私人精神生活的情结。个人无意识是独一无二的,为更深层次地挖掘琼斯的真实自我,本论文试图从现实和幻觉两个方面分析琼斯的个人无意识的外化。

(一)琼斯——在现实中迷失自我

在《琼斯皇》中,琼斯是以黑人奴隶的身份被运到美洲的,当他最初当列车服务员时,他从白人乘客那里学到一个道理:“小偷小摸早晚要让你锒铛入狱,大搂大抢他们就封你做皇帝,等你一咽气,他们还会把你放到名人堂里去”。[2](p85)琼斯将这个观念视为真理,他先是赌博杀人被捕,又打死白人狱卒,之后逃往西印度群岛一个未开化的小岛,并在岛上称王。在岛上,他继续贯彻这一信念,用极尽残忍的政治手段和经济掠夺欺压当地黑人。

当初被贩卖到美国时,琼斯受到种族冲突和压迫。但当他逃到小岛做皇帝后,却把白人对他的压迫歧视施加到黑人同胞身上。金钱至上的白人价值观剥夺了琼斯的真实自我,使他背叛了同胞种族,也背叛了他内心的自我。戏剧开头对琼斯的宫殿进行了描述,除了象征他高高在上的地位的王座以外,所有的家具都被刷成白色:“天花板很高的宽敞的房屋,四壁都是白色的”,“嵌有白色头衔的地板”和“带白色柱子的门廊。”[2](p80)他甚至以一种白人的心态和口吻喊当地的土著为“树林里的傻黑鬼”。[2](p84)他从被压迫者变成压迫者,并试图刻意用白人的装饰和语言掩盖他黑人的本源。这些言行举止反映了他的个人无意识——他内心渴望成为比黑人优越的白人,同时又对曾虐待过他的白人充满了气愤与憎恨。

(二)琼斯——在幻觉中寻找真实自我

在荣格看来,所有的有意识的想法都从个人无意识开始。[1](p127)因此,在意识与无意识之间,需要有一座桥梁来传递信息。这座桥梁是一种有象征意义的语言,在外部世界与内心世界之间,世俗生活与具有象征意义的领域之间保持不断的对话。剧中多次出现琼斯的幻觉,事实上,这些幻觉正是他个人无意识的外化表现,也是形成个人意识的过程。

在第三幕中,琼斯在森林里精神几近崩溃,他开始经历一系列惊恐害怕的幻觉。首先,他看到曾在赌博中被他杀死的同事杰夫。“他正往身前的地上掷两颗色子,拾起来,在手中摇晃几下,又自动作出僵硬而机械的动作掷下去。”[2(]p97)然后,他又看到自己曾在狱中受苦的情景,“他们都穿着囚犯的横条衣服,脑袋剃光,一条腿拖着一条铁链和一个大铁球,一瘸一拐地移动……一个身穿狱卒制服的白人跟在他们身后……手握一根粗鞭子……”[2](p101)在幻觉中,琼斯甚至感到被他杀害的白人狱卒鬼魂的袭击。关于杰夫和狱卒的幻觉反映了琼斯的个人无意识——他是杀人犯,这个他刻意逃避的事实。个人无意识像是一个容器,它承载着主体刻意压抑或者忽略的经历和意识,比如痛苦的想法、无法解决的问题等等。因此琼斯无意识中会逃避他曾经做过的罪恶之事,使之压缩到个人无意识当中去。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了解了琼斯的个人无意识,对他的个人历史经历、早期的性格特点和对迫害者的愤懑有了更清晰的把握和理解。

三、琼斯性格中的集体无意识

集体无意识是荣格学说的核心。集体无意识具有普适性,是主体所在的民族或者集体的所有成员用相似的方式收集组织个人经历,是一种代代相传的无数同类经验在某一种族全体成员心理上的沉淀物;而其之所以能代代相传,正因为有着相应的社会结构作为这种集体无意识的支柱。只有在特定情境之下,集体记忆才会表现出来,成为荣格所称的原型。以下将从人格面具、阴影和自性三种原型来剖析琼斯的集体无意识。

(一)琼斯性格中的人格面具

荣格在《心理类型》中提到“人格面具这一指称缘自古代演员所带的面具”,这种面具可以使他在戏中扮演一个特定的具体角色。[3](p394)人格面具是人们为了获得良好的公众印象以得到社会认可而戴上的社会面具。荣格认为人格面具是一个人个性的最外层,掩饰着真正的自我。在琼斯一生当中,他主要有三种人格面具,首先是服务员,然后是罪犯,最后是皇帝。

琼斯最初被卖到美国后凭借自己的聪明机智和成熟圆滑成为一名服务员。在当时的美国社会中,他的职位在黑人中还算得上体面。此时,他的人格面具是一名出色的服务员。然而,好景不长,他因在一次赌博中杀死同事杰夫而被捕入狱。这时琼斯的人格面具变成了杀人犯,并且他要接受这样一个现实:作为一名黑人杀人犯,他在美国社会是永无翻身的机会了。之后,他因无法忍受狱卒的鞭笞便将狱卒杀害后逃往一个小岛上,由于他聪明、干练,在两年之内便登上了王的宝座。此时,他终于成功甩掉杀人犯的面具,戴上了皇帝的新面具。第一幕中,当史密瑟告诉他当地土著黑人试图反抗他的统治之时,琼斯不屑一顾、毫不担忧,而且依旧一副傲慢不可侵犯的样子。他轻蔑地说:“那个傻瓜是个没用的黑鬼!你以为我怕他吗?我以前踩在他那个笨脑壳上不止一次了,我要是再碰上他,还会那么干——(恶狠狠地)这次我准会让他当个死黑鬼,错不了。”[2](p90)此时琼斯的人格面具是意志坚定、自信傲慢的君王。

荣格进一步指出一个人若变得对某一种人格面具过于专注,过于热衷和沉溺于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把自己仅仅认同为自己扮演的角色,人格的其他部分就会被弃之不顾,他就会失去自己的本性,生活在冲突造成的紧张状态当中。[4](p54)剧中琼斯过分沉溺于扮演的皇帝的社会角色,以白人自居,导致其真实自我与人格面具的严重失衡。他对黑人同胞的鄙视虐待以及在森林中逃跑时出现的各种幻象其实都是他自我与人格面具失衡后表现出来的暴力或恐惧行为。

(二)琼斯性格中的阴影

荣格将阴影定义为“个体不愿意成为的那种东西”,阴影将一切个人不愿意承认的东西都加以人格化,但也往往将它自己直接或间接地强加在个人身上——例如,性格中的卑劣品质,和其他不相容的倾向。[5](p14)在人格面具的压制下,不被接受的情绪、观念、欲望和动机只能成为心理的阴影。如果阴影被社会压制不能发泄时,灾难便会接连发生。因为阴影停留在无意识里的浅层,当一个人突然面临人生困境,发生危机之时,阴影就会从无意识中表现出来。

一般而言,阴影不会有自我直接体验,不会以直接的方式暴露在自我面前,我们往往会把它投射到我们特别不喜欢或痛恨的某个人身上[6](p4)当琼斯与同事杰夫赌博的时候,琼斯发现“杰夫用灌铅的色子玩花招……我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愤怒,把他宰了!”[2](p102)深深隐藏在琼斯内心的阴影冲破人格面具的压制而爆发出来,让他失去理智抛下了人格面具。他整个人被凶猛和残酷所占据,最后残忍地杀死了杰夫。同样,当他被狱卒鞭笞后,这次又投射为气愤地杀害狱卒。

除了凶残和暴力阴影,琼斯内心还藏着另一个阴影——雄心抱负。当他从美国逃到小岛上之后,他的抱负阴影便逐渐显露了,“不出两年功夫就从偷渡的人做到皇帝”。[2](p84)抱负的阴影赋予他动力和果敢去当上皇帝。随着内心的抱负阴影逐渐膨胀,他渴望获得更多的权利和力量,因而他用暴政压制黑人土著。

在第一幕中,当史密瑟提起他曾经杀过人的事情,琼斯立即被激怒了并威胁要杀了他。在森林中逃亡时,被杀死的杰夫和狱卒都出现在他的幻觉中。所有这些都显示了琼斯试图摆脱他杀人的记忆,因为在他的无意识里,还隐藏着愧疚的阴影。因此,在第五幕的时候,他作了祷告。“(他突然跪倒在地,冲天举起两只握成拳头的手——痛苦地乞求)我主耶稣,听听我的祈祷吧!我是个可怜的罪人……”[2](p102)

琼斯无意识里掩藏的凶残、抱负和愧疚的阴影十分顽强,很难屈服于人格面具之下。因此,琼斯没能控制住这些阴影的爆发,以至于杀害了杰夫和狱卒并登上皇位压制土著黑人,而且后来逃跑中产生了关于这些受害者的幻觉。

(三)琼斯性格中的自性

随着荣格对各种原型的研究和探索,他发现在人类精神中存在着一个核心原型,即自性。“希腊人称它为人类内心中的守护神;在埃及,人们用魂灵这一观念来表述它;而罗马则把它当作每一个体皆具有的‘庇护神’来崇拜。”[7](p174)它代表一种“整体人格”,同时又具有精神的整合力量。在荣格看来,自性是人精神灵魂里的积极因素,在协调意识和潜意识冲突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琼斯隐藏在阴影里的痛苦部分让他内心充满挣扎,他经历了从无知到困惑、到矛盾、到精神崩溃的不同阶段。最后,琼斯已经无法保留完整的个体与个性了。

琼斯在充满歧视的美国社会长大,但他变成皇帝的时候,他戴上白人的人格面具,坚信自己高土著黑人一等。显然,他背叛了自己的民族,也背叛了他自己。他选择去忽略或者忘记自己的根——自己和土著们一样都是黑人。这个时段的琼斯处在一种无知的阶段。当土著们开始反抗他残暴的统治的时候,他逃离到森林里。表面上看,他是在逃离当地人的追赶,但实际上,他真正竭力去逃离的是他的人格面具和不真实的自我,潜意识中在寻找内心真实的自我。关于杰夫、狱卒的幻觉刺痛了他的意识,他在惊恐中记起自己的罪行,进入困惑阶段。

在第六幕和第七幕里,琼斯在幻觉中经历了黑人祖先的遭遇。他仿佛来到一艘奴隶船边,所有的黑人都在悲伤地歌唱。“在这种合声响起时,他爬起来,坐在地上,像那些人一样前后摇摆。他的声调达到忧伤而凄凉的最强音。”[2](p104)琼斯觉得自己不仅是个背叛了本族的黑人,而且是一个残忍的君王,他第一次感受到自己祖先的痛苦与凄惨的命运。此时,琼斯内心充满了矛盾:一方面,他意识到自己属于这个神秘的、穷苦的、被白人可怜的黑人民族;另一方面,他又拒绝成为像他们一样的黑人。刚果巫医和鳄鱼的巨大的头颅加剧了他内心的矛盾,琼斯身心俱疲,“他爬离那个祭坛,畏缩在地上,埋着头,两肩随着歇斯底里的惊恐抽泣而一起一伏。”[2](p105)他用最后一颗子弹——银弹射向鳄鱼,这一举动意味着他杀死了自己,因为他的精神已在那一刻彻底崩溃。他在人格面具和自性之间徘徊,找不到平衡点,最终走向毁灭之路。

四、结语

通过从荣格心理分析理论里的人格面具、阴影和自性几个方面分析《琼斯皇》中的琼斯,我们看到了琼斯的不同方面,看到他的恐惧与空虚,以及最后他死亡的原因。琼斯没法解决自己面临的心理困境,遂选择死亡以结束一切。他之所以没有完成完整的个体化历程,是因为他不能保持一个清醒的意识,不能选择正确的人格面具,不能合理控制阴影。

摘要:《琼斯皇》是美国剧作家尤金·奥尼尔写于1920年的一部关于布鲁斯特·琼斯的戏剧。根据荣格的心理分析理论,琼斯皇这个角色可从意识、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三个方面进行解读、分析,以探索他的死亡原因和隐藏在他内心世界里的真实人格。

篇4:关于对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分析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具有极大的社会影响力,对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研究以及文学艺术创作等领域都产生很大的影响力。本文概述了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理论并分析了荣格分析心理学理论局限性以及对心理学领域的贡献。

【关键词】荣格;分析心理学;理论

荣格出生于瑞士的一个宗教家庭,是当地著名的心理学家与精神分析学家,也是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弗洛尹德曾是荣格的教师,但是由于两人的意见观点不同而导致两人分裂。之后荣格潜心于自我研究并创立了独特的人格理论。荣格把这套理论称之为心理分析学。荣格的这套分析心心理学理论对整个心理学研究领域都有很重要的影响。

1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理论

荣格为了区别自己的思想与阿德勒个体心理学与费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差异,把自己的思想研究称之为分析心理学。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实际上包涵了一切研究潜意识心理现象的学说。

1.1 荣格的情结理论

在1904年荣格提出著名的情结理论。荣格认为情结以独立单元的形式构成整体人格结构。情结是独立自主且又具有强烈情绪,因而它具有独特的驱动力;他认为,情节虽然是潜意识的,但是能够影响意识活动;情结是每一个人都具备的,但是因为个人差异每个人在内容、数量、强度以及来源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异。荣格认为情结的来源主要是童年时心理所受的创伤以及人们的道德与人性之间的冲突。

1.2 荣格的人格结构理论

荣格把心灵当做整个人格的总称,荣格认为一切有意识的以及潜意识的思想和行为都是包含在心灵之中的。荣格的人格结构理论是由意识、集体潜意识以及个人潜意识三各方面组成的。意识是唯一能够被人的心灵直接感知的部分。意识从生命的早期就已经开始出现,对于人类而言,意识能够起到辨别作用,它区分了自我与非自我、主体与客体、肯定与否定的态度等,也正因为有了意识的分化与发展,才使人类的人格结构能够保持连续性与一致性。意识又是在不断的发展,不断完善与塑造自我,荣格把这种变化过程称之为个性化。个体潜意识是指曾经在个体身上发生的经历。个体潜意识的表现形式为情结。个体人格的一般是由所具备的不同内容、不同强度以及不同来源的情结决定。荣格认为所谓心理治疗就是帮助被情结束缚的患者摆脱束缚,但是之后他认为,情结并不是消极的而是灵感与创造力生成的源泉。集体潜意识就是指人类祖先在历史进化过程积累下来的经验,是个体始终没有意识到却又会对人类的心灵产生心理影响的内容。荣格认为本能与原型是集体潜意识中的主要内容。本能是人类先天的行为,原型是人类先天的思维方式。原型是不会在意识中直接表现出来的,但是他会再幻想、梦幻以及神经的原始意象中表现出来。他认为原型中最重要的有人格面具、阴影和自性以及阿尼玛、阿尼姆斯。

2 荣格分析心理学理论局限性以及对心理学领域的贡献

2.1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理论对于心理学的贡献

首先,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理论促使心理学的研究领域更加广阔。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理论是从医疗实践的需求而来却又服务于医疗病人,就如同荣格所说的那样他的分析心理学是建立的医疗实践之上又是与医疗实践紧密相连的心理学。荣格的这种理论不是空想理论,它对产生的任何精神方面的现象都要追根问底,又与一般正统心理学有所不同,他不仅停留在精神研究的表面工作。原有正统心理学对于精神一些现象远远没有精神分析派心理学研究的那样清晰与深刻,也正是由于荣格在心理学方面付出巨大努力才使心理分析学朝着更加广度发展,心理学朝着更加深层的发展;其次,荣格创建的字词联想实验法对西方心理学有很大的影响荣格在研究分析心理学的方法上仍然沿用了一些正统精神分析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但是有对其中的一些方法做了修正与发展,他在对精神分析观察中并不会固执的坚持某种方法,即便是在精神治疗中他也并不会倡导采用唯一的方法,只要适合病人就可以采用。也正是由于荣格研究的灵活性,才使他发明了多种治疗的方法,比如说:积极想象法、释梦法、绘画法以及字词联想法等,尤其是字词联想法对准确的了解病人心理和治愈心理疾病都起到很大的作用。甚至对西方心理学有很大影响;再次,荣格的分析心理学提出很多新概念。比如说:自我实现、集体潜意识等,其中集体潜意识是荣格最大胆的设想,也是引起最多争论的设想;最后,弥补了佛洛依德理论体系中的某些不足。相对于弗洛伊德自然主义倾向,荣格更倾向于人的精神推动力,弥补了弗洛伊德理论上的一些不足,这也是荣格分析心理学的一大进步之处,荣格认为人格或者是心灵意识就如同一个岛屿的可见部分,个体的不可见部分就如同个体潜意识,岛的最底层就是所说的集体潜意识。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理论丰富了人们对人类本质的理解,同时也丰富了现代精神分析理论,推动了心理学进一步发展。

2.2 荣格分析心理学的局限性

首先,荣格分析心理学的大多数观点出自主观构想。虽然荣格的分析心理学与医疗实践紧密联系,但是他的理论观点并没有以实践调查为基础。而是出自主观构想或者是逻辑演绎,因此,既不能明确的说清他的理论的特征,也不能选出恰当的例证来证明;其次,荣格的分析心理学更具神秘主义。神秘主义是精神分析心理学派的共同特点,荣格的分析心理学有过之而无不及。荣格并具有非常坚定的宗教信念,他的学说里包涵了哲学、神话、炼金术以及各种宗教教义,仅从他著作的目论就能看出其思想体系存在复杂性与神秘性。虽然荣格进一步拓展了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相关概念,但是又增添了很多神秘的色彩,让一般人很难弄明白。也可以说荣格的思想理论是唯心主义理论;再次,荣格提出了很多新概念,其中也有很多有价值的,但是他的人格结构理论与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也可说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实际上是知识精神分析学派的分支,没有从思想进行实质的决裂。

3 结语

总之,荣格分析心理学不仅对心理学产生很重要的影响,还对精神病学、病理心理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更甚至对社会学、人类学等产生的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虽然荣格的分析心理学没有如弗洛伊德理论的影响广泛,同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但是它缺失具有不可忽视的社会影响力。

参考文献

[1]郭燕燕.荣格分析心理学中的阴影及其对人格发展的意义[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0(03).

[2]郭爱妹,陈晴钰.荣格分析心理学的女性主义解读[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2).

作者简介

乔彩霞(1982-)女,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人。硕士学位。现为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学、文艺学。

作者单位

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 014035

篇5:荣格的分析性心理治疗

沙盘游戏治疗技术不仅在专业的心理治疗机构进行临床运用,而且由于它符合学生喜欢游戏的特点,能够帮助学生克服语言表达不完善的困难,使之能够自主、轻松地在愉悦的环境中获得教育的意义,在培养学生的自信与人格、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良好性格习惯等方面的作用明显,因此在学校得到更加广泛的推广。

在学校沙盘游戏的临床实践中,沙盘游戏适用于:

1、个体心理辅导:学习困难、创伤修复与治愈、注意力困难、情绪问题、人际关系问题、自信心提高以及成长发展等方面;

篇6:意象对话与精神分析和荣格心理学

明水按:最近看了有关精神分析和荣格心理学的著作,切实感受到意象对话和二者的密切关系。重读《意象对话临床技术汇总》中的有关章节,更觉精彩,故和大家分享。以下摘自上书15页至18页有关内容。

就系属而言,意象对话与精神分析、荣格心理学是近亲。甚至可以骄傲地说,我们中国人所创立的意象对话疗法,是将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向前推进了一步,并成功地进行了本土化,同时又不失世界性文化意义。

一、意象对话与精神分析

起初,意象对话的创立者是在释梦的过程中对意象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对荣格心理学的强烈认同下,创立者将意象的意义分析及其翻译引入心理学,极大地丰富了对于意象、象征和原型的理解,拓展和深化了精神分析的“心理能量假设”“人格的深层理论”以及“心里动力学理论”。为了更好地帮助自己和他人了解自我、成长自我,为了推动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实践工作,意象对话应运而生。

因此,意象对话是精神分析方法的新的分支和新的发展,它本身就是精神分析的释梦技术和催眠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但是,与精神分析相比,它又具有明显的差异和优势。

其一,深化了对“梦”的理解。精神分析认为,梦是一 种伪装,而意象对话疗法主张,包括梦在内的所有意象都是原始认知的表现,是一种形象的认知方式,并非伪装的结果。

其二,拓展了对“昼梦(day-dreams)”的研究。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引论》中谈到:“昼梦是幻想的产物……既和睡眠不发生关系,就第二个共同特性而言,又缺乏经验或幻觉,只是一些想象而已……昼梦之所以叫梦,也许因为具有与梦相同的心理特征;至于这个特征,我们尚无所知,只是仍在研究而已。”(《精神分析引论》商务印书馆,1984年11月第1版,第70~71页)意象对话承认昼梦是一种想象,但不认为仅是幻想的产物。从某种意义上说,意象对话就是一种昼梦式的心灵对话。但是,昼梦同样承载着人的心理经验、觉察、动机和心理能量,只不过可能比较弱、比较轻或者比较模糊。意象对话可以将其放大、深化和动态化,使其具有心理分析意义和治疗价值。

其三,翻译的对象和方法不同。精神分析对梦的意义作出解释,通过意识层面的翻译让来访者了解自己的潜意识,以达到心里治疗的目的。意象对话的翻译对象是意象,其外延远大于梦,包括夜梦、昼梦、想象、联想、回忆等所有以意象形式来表达的心理事物。进行意象对话时,意象出现在来访者清醒的情境里,咨询师并不需要翻译意象的象征意义,咨访双方始终保持在潜意识深层对话的状态。对话之后的认知面谈,也只在必要时告知某些意义分析内容。而这丝 毫不会影响治疗效果。

其四,心理治疗的平台不同。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是将原发过程的东西转化为继发过程,然后进行心理治疗。意象对话却是直接在原发过程里开展心理咨询和治疗工作。这不仅是意象对话与精神分析相比的最大差异和创新,也是它的最大优势。很多受益者在体验之后发出“好神奇”“真有意思”的感慨,大都由来于此。

二、意象对话与荣格心理学

由于意象对话的创立者对荣格心理学的认同程度非常之高,所以二者的渊源也就更深、更近。

意象对话是以意象为媒介、用原始逻辑的方法进行深层交流,这与荣格的主动想象技术甚为相似。而这一相似点恰恰是荣格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心理学的一大分歧——精神分析用理性的逻辑思维理解原始逻辑,荣格却用原始逻辑本身理解原始逻辑。

意象对话创立者曾形象比喻:若将人的潜意识比作大海,弗洛伊德和荣格都是研究大海的伟人,所不同的是,弗洛伊德站在海边,站在岸上;荣格下海了。

借用这个比喻,意象对话疗法不仅下海了,还要在浩瀚深奥的大海里畅游、互动、治疗那些生病的“海洋生物”。因而,同样是研究大海,弗洛伊德像科学的译者,荣格像勇敢的冒险者,意象对话则像睿智的医生。相比之下,荣格心理学的主动想象技术好似一个内向的勇者,独自想象、独白交流,咨询师给予指导和解释。意象对话更强调互动性——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的互动,有时是来访者与自己的意象对话之间的互动(比如,引导来访者“盯”着某个意象看时,来访者主动或自愿地改变某意象时……)。归根结底,进行意象对话的时候,咨询师和来访者在一起——共同想象、共同面对、共同体验、共同解决——是两个人之间共同探索充满生命力的意象。

上一篇:福岗小学2008年春季工作总结下一篇:财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