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心理治疗对现代心理治疗的超越

2024-04-21

后现代心理治疗对现代心理治疗的超越(精选14篇)

篇1:后现代心理治疗对现代心理治疗的超越

从反叛到超越:后现代心理学方法论的确立

热衷于后现代心理学思想研究的学者们,凭借后现代文化思潮的全新观念,对科学心理学的方法论和研究法则进行反叛和解构,用整体论、建构论等观念超越了科学心理学自身难以僭越的`路障,确立了后现代心理学思想的方法论.

作 者:秦 QIN Yu 作者单位:商丘师范学院,教育系,河南,商丘,476000刊 名: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NA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年,卷(期):200646(6)分类号:B84关键词:后现代心理学 实证主义 方法论

篇2:后现代心理治疗对现代心理治疗的超越

提及现代油画和传统油画,很多人会问,油画为什么会分成现代油画和传统油画呢,它们两者是怎么样来区分的呢?下面从两个方面对现代油画与传统油画划分进行。

1.1 时间上的划分:现代油画与传统油画的划分,一般认为20世纪初期以后的油画都称为现代油画,20世纪初期以前的油画都称为传统油画。20世纪初期为时间划分段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在20世纪初期,现代主义的兴起,受18世纪欧洲哲学中重视个人人格和个人创造的“主体论”的影响,诞生了诸如:野兽主义,立体主义,表现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等流派。使得20世纪初期,油画有了更好的发展,使油画艺术的语言更丰富多元化。所以说,时间上的划分是现代油画与传统油画划分的一种很有效的方法。

1.2 表现形式的划分:表现形式的划分也是现代油画与传统油画划分的方法之一。传统油画与现代油画的表现形式有很大区别。传统油画的表现形式以写实为主,在欧洲,从文艺复兴到十七世纪,十九世纪,诞生了很多的流派和大师,如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画派、威尼斯画派,涌现出了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等大师,德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丢勒、荷尔拜因,西班牙的戈雅,法国古典主义的普桑,以及十九世纪法国新古典主义的大卫和安格尔、浪漫主义的德拉克罗瓦等,是这些大师构建了写实的传统,其作品都是写实的,是传统油画的代表。而现代油画的表现形式与传统油画的表现形式是截然相反的,现代油画作品在注重反叛传统表现形式的基础上,注重画家个体的绘画语言独立价值的体现,在观念上追求“为艺术而艺术”,这是现代主义美术体系的理论基础。现代绘画追求语言的抽象性,表现性和象征性,这方面与传统写实的绘画语言在某些方面背道而驰,表现主义,立体主义和达达主义的艺术观点和表现形式是典型的代表。因此,表现形式的区分也是现代油画与传统油画区分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时间的划分和表现形式的划分,这两种方法来划分现代油画与传统油画是最基本的方法,现代油画在某种意义上,是对于传统油画的否定和超越,那么是怎么否定和超越的呢?

2 现代油画否定传统油画的表现

2.1 现代油画否定的是传统油画的单一写实表现手法:现代油画否定的是传统油画的单一写实表现技巧,现代油画否定了传统油画绘画语言的单一模仿自然,提倡理性精神和情感表达。由于一次和二次世界大战对人类社会和人性的摧残,由于工业和科技的发展,给社会进步带来促进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否定传统文化发展带来的可能性和由此产生的危机,都促使艺术革命在孕育中,不同于传统绘画,现代绘画采用的表现语言主要是荒诞、寓意和抽象的手法,如野兽主义,立体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画派,在绘画中,可以感觉到时代的节奏,感觉到人们的精神创伤,表现强烈的个人主义和虚无主义,具有很强的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因此现代油画从表现手法上否定传统油画的单一写实表现,是现代油画否定传统油画的表现之一。

篇3:后现代心理治疗对现代心理治疗的超越

1“天人合一”, 文化、生活方式及外部环境对患者心理的影响

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阐释了中医心理治疗蕴含着身、心、精神统一的整体治疗理念, 在理论上追求“形神合一”, 在诊断上讲究“四诊合参”“司外揣内”, 在治疗上重视“辨证论治”, 体现了动态性、联系性与整体性的统一[2]。在治疗过程中能自觉践行神与形的辩证关系。健康不仅是指躯体自身无病痛, 更要追求心理思维的平衡, 通过心理治疗达到治愈外在形体疾病的目的。在选择治疗措施时, 综合考虑患者所处的社会地位、环境、人际关系、疾病起源, 同时也将患者对治疗者的信任度及患者能否配合考虑在内, 把医患都纳入治疗的整体之中。中医认为社会地位、生活方式对人的心理能够产生深刻影响, 社会地位由高转低时可能导致心理疾病, 甚至心理失常。另外, 不恰当的生活方式也会带来心理上的问题, 比如古代即有患“寒热之厥”的案例, 金代大医学家张子和从查找病因入手, 然后给患者讲明病因, 并不开药, 只嘱咐其改变饮食习惯, 坚持适当控制饮食, 即手到病除。清代名医肖文鉴治疗抑郁症患者时, 采取的是“运动疗法”, 通过改变患者的生活方式, 让其增加室外活动, 在劳动的同时多接触外界, 通过适当的途径来释放精神上的困顿, 缓解了内心的压力, 巧妙地治好了抑郁症, 这对于竞争激烈、压力大的现代人来说意义更加明显。中医心理治疗的这些案例之所以能够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既归功于医师个人医术的精湛, 同时取决于相同社会文化背景下的治疗方法更加符合中国人的心理特点。《素问·著至教论》提出, 医生要“上知天文, 下知地理, 中知人事, 可以长久”, 要求医师做到从社会角度全面了解和研究患者病情, 从天文、地理及气象历法学文化背景综合掌握病因学体系、生命学体系及临床实践体系之间的关系, 既分析患者心理, 也要了解其社会背景, 医术才能常用常新。

2“以人为本”, 注重良好的医患关系

中国传统心理治疗思想中的“以人为本”观念, 主要体现在建立一种和谐的医患关系上, 即以患者为中心, 以医者为主导, 以问题为牵引的综合治疗模式[3]。中医心理治疗把患者置于外部自然规律和社会历史文化之中综合考虑, 从整体上关注患者的身心健康, 诊断时要依靠医患双方密切配合, 因人、因地、因时而异, 灵活施治。医者的天职不仅在于治疗疾病本身, 更要关注患病之人的心理以及其他与之相关的社会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 良好的医患关系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帮助医生作出正确的诊断, 这种信任关系是在诊断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医者要从关爱患者、尊重患者、体贴患者的角度出发, 缓解其心理压力, 平等交流。这样在了解病情的同时就可以进行相应诊断。同时, 询问要有目的性, 了解提问的目的何在, 然后将所得信息综合起来分析病情。而患者多会在意医者的态度, 会对和善的医生产生有益的、积极的心理反应, 对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更加信任, 就能做到密切配合, 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因此, 中医心理治疗要求医者既要精通医术, 又要关注患者目前的心理状态, 在技术上兼容并蓄, 博采众家之长, 不断接受新方法, 寻找最适合的方案, 不削足适履。

3“同病异治”, 根据个体差异确定治疗方案

中医心理治疗具有明显的古代中国本土特色, 符合治疗对象的人格特点, 治疗时充分考虑患者的地域差异、民族差异、体质差异, 在此基础上灵活运用, 因人而异, 各不相同, 总体上符合中医“同病异治”、“辨证论治”的原则。辨证论治是将多种症状综合分析, 找到病因, 确定证候, 提出心理治疗方案。医者辨证论治的过程就是理、法、方、药确立的过程。中医学很早就认识到心理因素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引起疾病, 并将之概括为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种情志病因, 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情志相胜疗法。其治疗要点就是通过精神因素来调整气机, 恢复机体系统的整体平衡, 以期实现“平和”的意境, 即使治疗相同的症状也要针对不同的情志特点而采用大相径庭的治疗方法。比如, 同样是采取“怒胜思”的疗法, 《吕氏春秋》中文挚在治疗闵王时针对其君王特点, 考虑到他多日卧床不起、沉思不语的病情, 便采取“舍身气君王”的治疗方法, 先是迟迟不到, 后又见面而不下跪, 也不施礼, 傲慢地穿着鞋子, 登上了齐闵王的睡榻, 并脚踩其睡衣, 最终达成了调动其王者霸气的目的, 缓解了症状。而《续名医类案》中张子和治疗一富家妇人的失眠之症时针对其爱财特点, 采取的则是取其钱财而不施治, 使其怒而汗出, 经络通畅后感困意, 失眠症自愈。从这两个案例可以看出, 对于类似的病情, 在不改变治疗机理的情况下, 可以采取适合患者心理特点的具体方法进行施治。

4“未病先防”, 重视患者自我心理调节

未雨绸缪、防微杜渐均为“治未病”的心理治疗理念, 主要是要做到防病于未然, 重点是强调从养成良好的日常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和注重自我心理状态调节做起。从理论上讲, 一般的心理问题都可以进行自我调节, 每个人都可以用多种形式自我放松, 缓解自身的心理压力和消除心理障碍。《黄帝内经》认为生命是一种自然的存在, 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和谐机制, 可以自足, 它不需要人为的强制和主观意愿。也就是说, 人体比头脑更聪明, 头脑是有为, 人体是无为。身体不适时, 《黄帝内经》所主张的不是求医问药, 而是固本强身, 先把脏腑调理好, 把气血养足, 让经络畅通起来。因此, 中医心理治疗鼓励患者关注体质与精神情志的调节与改善, 使机体的抗邪能力增强, 防止内外病邪的侵害[4]。中医认为, 调节心理情志应做到“和喜怒, 少忧思, 避惊恐”, 如《千金·养性》说“莫忧思, 莫大怒, 莫悲恐, 莫大惧, ……莫大笑, 勿汲汲于所欲, 勿郁郁怀忿恨, 皆损寿命。若不能犯者, 则得长生也”。平时要尽量保持心态平和, 这里的“平”指的是平衡, 阴阳调和, 掌握喜怒哀乐的尺度[5]。中国医学把注意力集中于个体相关信息的整体排列, 其“和”与“不和”构成了人的健康与疾病, “不和”会导致患者身体痛苦或造成“不调”, 不管躯体还是心理的, 亦或身心疾病都是一种失调, 中医心理治疗就是试图通过心理调整促使机体恢复平衡, 保持气机平和[6]。气机通畅, 自然抵御疾病。从某种意义上讲, 患者自我心理调节能够提高其对心理问题的免疫力, 也能够在配合心理医生的治疗时发挥积极作用, 这在中医行为疗法中的气功疗法、课业疗法中能够得以证实, 这些方法都是用积极主动的特定行为方式来改变消极心态, 并达到治愈心理疾病的目的。

摘要:通过对中医心理治疗理念的分析, 增强现代心理治疗的整体观念, 加强医患交流, 提升心理治疗效果。本文采取理论分析与经典案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立足中医心理治疗的基本手段, 强调身心兼治, 提出中医心理治疗根植于中国古代医术, 符合中国人性格及心理特点, 应重视整体, 重视差异, 才能合理正确的运用中医心理治疗方法。中医心理治疗强调“天人合一”, 重视文化、生活方式以及外部环境对患者心理的影响, 注重良好的医患关系, 重视“忧患意识”下的养生防病观等理念, 这些对现代心理治疗都具有极强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中医,心理治疗,现代心理治疗

参考文献

[1]杨倩.中医心理治疗的主要方法及启示[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 2006.

[2]董彦皓.中国传统心理治疗思想特色的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 2004.

[3]张艳萍.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医心理思想的影响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0.

[4]霍磊.《黄帝内经》心理疗法及后世运用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7.

[5]白炳清.中医心理治疗的科学观[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 2001, 20 (4) :6-7.

篇4:后现代心理治疗对现代心理治疗的超越

谭好哲在《天津社会科学》2013年第5期撰文指出,当代环境美学不仅重申了自然作为审美对象的必要性,还把以环境为对象的环境艺术,以及由人类所设计、创造出来的一切环绕之物,包括艺术创作在内,纳入自己的研究范围,这是对仅仅专注于艺术审美问题研究的现代美学的极大拓展和扩充。环境美学将当代生态思想引入美学研究,认为人与自然环境处于同一个生命共同体之中,环境状态与人的生存息息相关,对环境的审美不可能与价值取向、利害关联毫无关系,从根本上颠覆了审美无利害这一支撑现代美学的主导美观念,从而在人类与自然和谐生态共生的生态维度上达成了人类生存环境的审美价值与伦理价值及美学与伦理学的内在沟通。环境美学对传统美学建立在心物二元、主客分离基础上的审美静观模式普遍持否定态度,倡导一种人类与自然统一、主体与客体合一的审美介入模式,不仅强调人处于环境之中,对环境的审美需要人的多种感知能力的共同参与,还特别强调环境审美经验的社会性及其与日常经验的相通性,从而打破了传统美学对审美活动的超越性乃至超验性价值的迷恋,使审美活动重新回归其与人类日常生活本来具有的密切联系,重新恢复了审美活动的生活属性。

nlc202309041718

篇5:马哲与对近现代西方哲学的超越

关键词近代西方哲学 现代西方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近现代西方哲学概述

(一)近代西方哲学概述

近代西方哲学是伴随着人类的自由思想的逐渐形成和神学的没落逐渐发展起来的。其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5至17世纪初,即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和自然主义是这一阶段研究的中心,并形成了人文主义和自然哲学两股互相联系又有一定区别的思潮。

第二阶段是17世纪初至18世纪末,在这个阶段资本主义获得了了进一步的发展,自然科学着重分门别类的研究,哲学的兴趣则集中在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上。以笛卡尔和莱布尼茨为代表的唯心主义唯理论认为,只有在一个完全清楚明白无可怀疑的公理的基础上,经过理性认识能力进行清楚明白、准确无误的推理,才能得到真正的知识。

第三阶段是18世纪至19世纪。自然科学在这个时期取得了巨大成就,促使西方近代哲学发展到了最高阶段。这一时期,逐渐形成了以康德、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唯心派别。德国古典唯心派别认为哲学的任务就是在思维第一性的基础上,力求使存在与思维、主体与客体统一起来。

(二)现代西方哲学的概述

现代西方哲学的特点是新流派众多、思想方式变化深刻、与现代科技与人文众学科的关系密切、与未来哲学的发展息息相关。现代西方哲学的特点:

1.现代西方哲学较近代西哲而言,更为关注语言问题、符号意义和交往问题。现代西方哲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承认语言哲学并不以形而上学或认识论为基础,相反的则是形而上学、认识论和任何其他哲学学科必须以语言哲学为基础,而且只有通过语言的分析和阐明才能够研究、澄清或解决任何哲学问题。

2.现代西方哲学不再像传统哲学家一般崇拜绝对权威或者绝对真道理、规则。在哲学界占有统治地位的不再是一头独大;每一个流派都有自己的追求,或科学或形而上学,现象学与分析哲学可以相互对立,甚至彼此不同。

(三)现代西方哲学对近代西方哲学的超越

1.从排斥、批判形而上学到“回归”形而上学

近现代西哲的区别重要标志之一为对形而上学的态度,现代西方哲学流派绝大多数对形而上学进行了批判甚至是排斥。这种排斥对于现代西方哲学转换思维方式,促进学科发展、进一步解放思想有着积极地作用。但也要看到,现代西方哲学在破旧后并没有立新,在他们简单的批判形而上学后,他们的理论相续陷入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的困境,他们的理论、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成为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这种情况下,许多现代西哲流派提出回归形而上学。德国当代哲学家哈贝马斯指出自康德之后,人类便步入了一个“后形而上学”的时代。在后形而上学时代,哲学必须放弃对整体、大全和作为“这个世界”意义来源的超验本体的寻求①。

2.从抽象思辨转向现实生活

现代西方哲学对近代西方哲学的超越有一部分实现由抽象思辨转向现实生活。许多现代哲学家都将现实生活作为其理论的出发点或归宿。胡塞尔提出哲学回到生活世界,海德格尔强调“在世的在”的意义,维特根斯坦转向日常语言,杜威强调经验就是生活,其用意之一就是为了使哲学转向现实生活。

3.理清哲学与科学的关系

哲学家们重新思考哲学与科学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许多新颖的观点。例如作为生活和行为方法或科学的方法论,作为对意义的澄明和解释,对世界和人本身的超越及人的理想和终极关怀的探究,作为超形而上学的人文研究的文化学或“后哲学文化”,作为对智慧的训练,等等②。

4.关注领域的转变

篇6:后现代心理治疗对现代心理治疗的超越

论后现代女性主义心理学对实证研究的启示

作为女性主义心理学的后续,以解构和建构为主题的后现代女性主义心理学独树一帜,主张反对心理学研究中的本质主义、反对宏大叙事和倡导多元化的研究方法,对主流心理学下的实证研究构成了冲击,它促使实证心理学研究者反思自身研究内容和方法上的.缺陷,为实证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启示作用.

作 者:赵立利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江苏,南京,210097 刊 名:文教资料 英文刊名:DATA OF CULTURE AND EDUCATION 年,卷(期):2007 “”(33) 分类号:B84 关键词:后现代女性主义心理学   实证研究   生态效度   问题中心  

篇7:后现代心理治疗对现代心理治疗的超越

比方说,一个企业通过传统的职业评估和心理测试发现一个人适合当技师,于是企业就雇用了他,并让他在企业中担任技师。这位技师将不会再接受其它的职业评估和心理测试了,他一辈子可能就会一直作一名技师,即使跳槽,也是当技师。

但事实上,如果让他作推销员的话,他可能干得比干技师还要好,他会成为一名超级的推销员,为企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可是在以前,传统的职业评估和心理测试一旦完成后,企业就会给个人贴上一个标签,认为他仅仅适合于于他正在于的事情,而不会给他另外的选择。因此,他可能永远也不会再去接受一次有关于他的推销才能的职业评估和心理测试,这样他就一直与超级推销员无缘。而企业也没能使它的人力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这一切都要怪传统的测试方法和用人体制!

在老体制下,职员和他的职位是紧密相联的,就好像鸽子在鸽笼中一般。整个企业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而职员也每每是一个职业干到底。

失去了选择,就失去了机会,也就压抑了人的潜能。

先进的职业评估和心理测试则吸取了传统的的职业评估和心理测试的教训,弥补了传统的职业评估和心理测试的不足,给予企业和员工更多的选择,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开掘人的潜能,

性格分析法和相关工作能力评估作为一种新的职业评估与心理测试可以让企业把全体员工当成一个人力资产的整体来看待,从而通过人力资产的调整达到人力资产的最优化组合。

企业中利用性格分析法来解释一些问题,就可以使员工理解为什么他的同事会以这样或那样的特殊的方式行事。这就会缓解一些有轻微的心理障碍的员工心中的郁结,使他们重新变得活泼开朗起来,使企业员工更加团结,让企业中洋溢着大家庭团结友爱的气氛。

有了性格分析法的结论,我们就能对企业的团队进行人员调整,将同种性格的人相互调开,让不同性格的人组成新的团队,这一来就可以实现员工的优势互补,使其发挥出最大的效能!

相关工作能力可以看作是各种技能、创造能力、性格品质和业务能力的组合。比如为某个公司设计一个营销战略的能力;评估一项资产的能力;操作一台机器进行生产的能力;负责执行一个独立的项目的能力;翻译的能力;领导好一个小组进行集体协作的能力;培训员工某一课题科目的能力;销售某一特殊的产品的能力等。要集中测试企业员工的相关工作能力,最好的办法是打乱原先的工作小组,而根据某一客户的要求,或者适应为进军某一新兴市场,而重新成立一个员工工作小组。这一来就可以充分体现各个员工的综合工作能力以及应变能力。

相关工作能力是个人各种能力在特定条件下的组合,所以它不是一成不变的,相反会随着不同的情景变化而随之发生与之相应的变化。公司对员工不同的工作要求,是员工相关工作能力借以发生变化的契机,也是员工相关工作能力增长的推动力。

毋庸置疑,在工作中提高了相关工作能力的员工干活一定干得更欢,而且他们的工作质量一定会更高,而他们为顾客所提供的服务也一定让人满意。(申明)

篇8:后现代心理治疗对现代心理治疗的超越

关键词:现代心理干预,中医心理疗法,不孕症

不孕症是指有正常性生活, 未经避孕一年未妊娠者。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 在环境、行为等因素的影响下, 不孕症夫妇数量正日益增多。导致不孕症的原因很多, 但心理问题是导致不孕不可忽略的重要原因。在现有的研究中, 关于对不孕症的心理治疗多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干预, 对中医的心理疗法运用较少。本文将结合现代心理干预技术与中医心理疗法, 对不孕症的治疗进行探讨。

1 心理问题是导致不孕症的重要原因

不孕的病因错综复杂, 有器质性病变, 也可能有功能性原因, 但在现代社会,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竞争压力的加大, 导致不孕症的心理方面的原因更加突显出来。

1.1 导致不孕症的原因分析

一般来讲, 导致不孕症的因素, 主要有躯体因素和心理因素。其中女方约占40%, 男方占30%~40%, 男女双方因素占10%~20%。

1.1.1 躯体因素

在女性方面, 包括:①下丘脑、垂体器质性病变、卵巢病变、肾上腺和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导致的排卵障碍;②输卵管阻塞、输卵管通而不畅、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等导致的输卵管不孕因素;③子宫畸形、子宫内膜炎、宫腔粘连等导致不孕的子宫因素;④宫颈炎症等导致不孕的宫颈因素。

在男性方面, 主要包括:①无精、少精、精液液化不全等导致不育的精液异常;②早泄、逆行射精等性功能异常;③抗精子抗体等免疫因素。

另外, 在男女双方上还有性生活不能或不正常以及免疫等因素[1]。

1.1.2 心理及其它因素

1977年, Engel GL 首次提出一种系统论和整体观的医学模式, 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它要求医学把人看成是一个多层次的、完整的连续体, 也就是在健康和疾病的问题上, 要同时考虑生物的、心理和行为的、以及社会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2]。不孕患者面对家庭和社会的沉重压力, 因治疗时间长、治疗效果不满意, 往往缺乏信心产生悲观和自卑等负性心理。此外, 患者多有急躁情绪, 表现为病急乱投医、频繁更换医生和治疗方法, 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孔令霞[3]发现不孕症妇女中焦虑发生率为77.1%, 抑郁发生率为46.4%, 皆比正常育龄妇女明显增高。据王丽[4]研究报道, 在中国社会文化背景下, 不孕年限与不孕妇女的心理健康呈明显的相关性, 不孕年限越长, 焦虑与抑郁程度越严重。全松[5]报道, 抑郁在不孕症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而减轻焦虑、抑郁可提高妊娠率。

1.2 心理问题导致不孕症的机制

1.2.1 女性因素

长期紧张、工作学习压力大, 家庭生活不愉悦, 抑郁、悲伤、焦虑等负性情绪可抑制下丘脑-垂体-卵巢轴, 导致内分泌紊乱, 黄体功能下降, 排卵障碍。程书清[6]研究资料显示, 抑郁、焦虑、紧张、恐惧心理活动可发生阴道痉挛、输卵管痉挛引起输卵管梗阻, 精子不能运动到卵子处, 精卵不能结合、不能受精而产生不孕症。恐惧、紧张、焦虑、工作压力大、经济负担重等心理活动都伴有交感神经系统活动张力升高, 后者使宫颈粘液腺分泌粘稠粘液, 阻塞子宫颈口。性情冷淡、抑郁、焦虑、紧张情绪可抑制阴道分泌液剧减、阴道酸性增强, 易杀死精子而引起不孕症。

1.2.2 男性因素

长期过度紧张或承受巨大精神压力的男性, 可抑制下丘脑-垂体-睾丸轴, 影响内分泌功能, 导致不能射精, 甚至无法勃起, 同时也会影响精液的质量。可见, 精神紧张和心理压力会影响男性生育能力, 而生育力的下降又可增加心理压力, 由此引发的恶性循环也会加重对男性生殖功能的损害。

1.2.3 夫妻双方因素

长期的焦虑、抑郁和紧张等不良情绪会影响夫妻感情的稳定和性生活的和谐, 从而不利于受孕。

2 不孕不育患者心理问题概述

2.1 不孕妇女心理特征

在传宗接代及养儿防老等传统观念上, 迫于配偶、家庭的期望和社会舆论的压力, 女性往往更多地出现自责, 对生活和性生活的满意度更低。常有情绪低落、忧愁郁闷、内疚感, 不愿与人交往, 从而孤独、敏感甚至羞辱、无助等。同时, 女方还承担着更多的身体检查、检测和医疗操作的压力;此外, 女方更担心因不孕而导致家庭破裂。

2.2 不育男性心理特征

焦虑、抑郁心理, 在我国, “不孝有三, 无后为大”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而不育的男性往往倾向于一种不是一个真正男人的感觉, 甚至觉得不能维护男性的尊严, 因而觉得抬不起头, 导致焦虑、抑郁甚至敌对的情绪。

2.3 人格特征

研究发现, 不孕不育患者的人格特征, 多倾向于固执、多疑、焦虑、内向、神经质、罪疚感等。国外医学心理学家用Karo-linska人格量表研究发现, 在人格特征上, 不育不孕患者在怀疑、罪疚感、敌意方面评分明显高于生育正常的对照组。相关研究表明, 在不育不孕的诊治和治疗的评估中, 人格特征可能对功能性不育的治疗提供帮助, 功能性不孕症的男性和女性多有气质特征的改变, 而气质特征与生物学功能密切相关。药物治疗与心理支持结合, 可能通过生物系统降低气质特征对不育的影响。有关不育不孕患者的心理因素的评估, 大多应用的是心理卫生或精神科症状常用的评定量表, 如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Hamilton焦虑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等[7]。

2.4 导致不孕不育患者心理问题的原因

2.4.1 自身疾病

急、慢性盆腔炎引起的不同程度的腹痛。内分泌疾病引起的肥胖、月经紊乱等不适, 采取手术治疗或中医药保守治疗时的紧张和繁琐以及由此带来的巨大经济压力等。

2.4.2 家庭矛盾

对于在婚前曾与前男友有过人工流产史导致的继发性不孕者, 更容易造成丈夫对她的不满。争吵、冷战接踵而至, 家庭步入破裂的边缘。再加上双方父母抱孙心切, 无形中更加大了患者的心理压力。

3 现代心理干预与中医心理疗法对治疗不孕妇女的作用

3.1 现代心理治疗方法

3.1.1 认知疗法

帮助患者掌握生殖方面的相关知识, 尤其是影响受孕的情绪等主观因素, 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 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1.2 松弛疗法

通过训练学会精神及躯体上特别是骨骼肌放松的一种行为治疗方法, 可使不孕患者心情轻松愉快、全身舒适、稳定情绪甚至改变人的个性特征。

3.1.3 生物反馈疗法

通过内脏学习来改变自己不当生理反应的认知行为疗法。可帮助不孕患者克服焦虑状态。

3.1.4 支持疗法

由治疗者提供精神支持来帮助患者应对危机, 度过心理难关。争取家人和朋友等群体给予不孕患者安慰、同情、鼓励、关心, 此法可缓解其心理压力, 保持心理平衡。并鼓励患者采取积极的、解决问题的方式。程书清[6]把不孕不育夫妇80对, 随机分成两组, 治疗组:监测排卵指导同房+心理支持治疗;对照组:监测排卵+指导同房加安慰。两组治疗后Scl-90评分结果表明, 临床不孕不育患者在心理和精神方面存在误区及障碍。通过对其进行心理支持治疗, 症状明显改善, 随着治疗的不断进行, 怀孕率增加。

3.2 中医心理理论及疗法

3.2.1 中医心理治疗理论

中医学把人体看成是一个以阴阳、脏腑、经络气血为内在联系的整体。《内经》确立的“天地人三才”医学模式与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一致的, 它既注重人的心理和生理的内在联系, 又强调自然环境、社会关系等因素对人的健康与疾病的影响, 即“形神合一”、“天人相应”, 要维护心理健康, 除了躯体无病痛外, 还要注意心与身 (即形与神) 的协调, 人与自然的和谐。华佗曰“善医者先医其心, 而后医其身”;《景岳全书·妇人规》曰:“妇人之病不易治也……此其情之使然也”;《校注妇人良方》谓女子“郁怒倍于男子”。可见, 心理因素可导致女性诸疾, 其中与不孕症关系密切的主要心理因素是焦虑和抑郁。

3.2.2 中医心理治疗方法

在不孕症的治疗中, 中医除采用养心安神、疏肝解郁等药物疗法外, 还运用独特的中医行为疗法。如《说苑》中记载祝由, 《内经》提及情志疗法、暗示、导引行气、说理开导疗法、针灸疗法等。中医的行为疗法有与现代行为疗法不谋而合之处, 同时又体现中医心理治疗的特点。“祝由”始见于《素问·移精变气论》, 是一种以语言开导为主的心理疗法, 其主要内容在于祝说病由, 转移患者精神, 从而调整气机, 使病得愈。情志疗法是以患者情志为操作对象的一类传统心理治疗方法。《内经》中提出“喜怒思忧恐”五志说, 至宋代陈无择《三因及一病证方论》提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 随后历代均有发展, 从而形成中医的情志学说。情志疗法包括情志相胜法、相反情绪疗法、激情刺激疗法以及顺情从欲法。情志相胜的依据为五行相克相胜理论, 用一种情志有效地抵消或制约原有的过盛之情志, 从而治愈疾病的一种心理疗法。即:悲胜怒、怒胜思、思胜恐、恐胜喜、喜胜悲。暗示疗法主要通过含蓄间接的方式, 诱导病人在“无形”中接受医生的治疗意见, 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导引行气, 即现在的气功, 主要目的在于静心调神, 进而调身。说理开导疗法是以患者认识为操作对象的心理治疗方法, 并强调注意患者个性特征的差异, 有“良医一席话, 胜过药一筐”之说。针灸疗法, 《内经》论述针灸可以调整情志失常。此外, 中医还特别提及药物治疗的心理效应, 如巧妙的方药命名、方药使用的名称变换以及具体而有针对性的医嘱[8]。

3.3 讨论

《素问·著至教论》中医生要“上知天文, 下知地理, 中知人事, 可以长久”, 以便全方位地掌握病人的情况, 积极地消除不孕症患者器质性病变的影响, 利用心理效应提高诊疗效果。医生应富有同情心、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耐心地倾听与解释以及支持鼓励病人使医患关系融洽和谐。笔者认为, 医生要根据国人的人格特点、心理状态等方面因素, 可以个性化地采用中医传统特色疗法或者现代心理疗法。虽然中医传统心理治疗有许多优势值得借鉴和吸收, 但因其有着较为明显的自发性、经验性的特点, 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与完善的操作方法[9], 因此, 在治疗过程中, 医生不必拘泥于单一的心理治疗方式, 可将中医传统特色疗法和现代心理疗法相结合进行治疗, 优势互补, 以进一步提高不孕患者的生殖健康水平, 缩短治疗周期。但是, 这种结合治疗方式的效果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予以证明。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第七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6.

[2]姜乾金.医学心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3.

[3]孔令霞.不孕症妇女的心理和心理卫生[J].华中医学杂志, 2002, 26 (4) :218-219.

[4]王丽.不孕妇女心理健康与不孕年限的相关性研究[J].山东医药, 2010, 50 (38) :88-89.

[5]全松, 张军.生殖健康的影响因素与对策[J].中国健康教育, 2003, 19 (6) :469.

[6]程书清.心理支持治疗在不孕不育中的作用[J].中国计划生育与妇产科, 2009, 1 (5) :37-39.

[7]吕新华.不孕不育患者心理分析及干预措施[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 3 (10) :8.

[8]杜文东.中医心理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5:6.

篇9:后现代心理治疗对现代心理治疗的超越

关键词:超越视觉;现代;平面设计;触觉领域;受众感知;探讨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18-0000-01

在进入到信息全球化的过程中,我国在设计领域也开拓了新的方向,其能够依托现代的信息化技术,对设计作品予以新的生命,在现代平面设计领域能够得以很好的体现。

一、在我国的现代平面设计中融入触觉元素的发展与感受

通常情况下,我们都会通过触觉、嗅觉、听觉、视觉、味觉这五种途径来分辨事物的美与丑。随着科技与信息化的大量涌入,使得在对美的理解上又融入了新的元素,在现代的平面设计中,打破了传统对平面设计的单一视觉美感,融入了在触觉上的细腻与真实,将平面设计立体化,使得平面设计中最深层次的内涵得以最大化的传递出来。

平面设计工作在我国已经掀起了一股创作热潮,平面设计工作能够将美术与计算机结合,其作品的展示效果令人瞠目结舌。刚刚兴起平面设计时,其主要是通过视觉的感官刺激,来唤醒人们的思维意识,对事物的真实表达也是通过制作精良的视觉平面向受众传递其所要真实表达的主旨意图。

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在平面设计领域融入了触觉的特征,这不仅是对平面设计领域的改进,更是对平面设计作品的丰富。触觉所能够传递的感知特别强烈,其记忆也异常深刻,通过双手的触摸就能够感受到事物在质量方面的好坏优劣。而平面设计作品,能够让受众在接触与翻看的过程中,感受到其设计的新意。通过皮肤的真实接触,与设计作品的载体本身所具备的物理特性,比如:其自身的温度与材质等,都能够很好的搭配,這就使平面设计的作品具备了视觉与触觉双重特性,能够更好地向受众传递复合式的体验。由于视觉与触觉结合应用,能够营造出一种超视觉的复合感受,并以此作为作品与人进行沟通与交流的平台。通过对设计作品的超视觉体验,能够瞬时地让受众将这段独特的感受加载到自身所具备的知识与记忆之中,作为一种独特的信息记录于大脑的深处,从而将这种超视觉感官体验所产生的信息用来判定设计作品的价值与属性,能够对美与精进行综合的认识,在思想与思维领域有了一定的提升。

由于传统平面设计受到单一视觉要素的限制,导致其在传播过程中还受到了传播的被动性制约,超视觉的现代平面设计则巧妙地规避了这些缺点与不足,通过触觉的刺激,更能勾起受众对设计的好奇,促使其能够第一时间将感受到的信息予以反馈的举动。

在现代超越视觉的平面设计过程中,设计者通常都会利用事物不同的肌理,对其进行在纹理上的改造过程,对材料进行人工的后期加工创造,使之能够在传播的意图上有所不同。现代的平面设计作品,都是由设计者对其精心设计与创作的,其设计作品中的每一条纹理都是设计者的心意,都能够传递出不同的信息与美感。它能够促使受众对平面设计的作品在思想与意识上有所新的理解,更能够明确设计者在作品创作上的良苦用心。设计者也将自己的主观感受与肌理相结合,打破了传统的单调与呆板,给以受众以空间上的立体感受。通过对触觉元素的引人,使得现代平面设计能够更好地与受众进行第一时间的交流与互动,将信息于第一时间进行确认与反馈。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其在外包装上利用突起的纹理告知受众,这里对使用方法的详细说明,或者是对生产日期的提醒等,方便受众对信息的获取,增强现代平面设计作品在效果表达上的感染力与表现力。

二、能够对视触觉元素予以合理的应用,并升级感知体验

在现代的平面设计中,将视觉与触觉相融合起来,主要是用受众的视觉效果,来表现设计作品在触觉上的实际反映。由于现代生理学的深入研究,发现人能将感官神经所传递的感觉向大脑传输,这就使得人类的五大感官都能够相互联系。在实际的生活当中,我们就用橙子这种水果为例,我们能够通过视觉对其在形状外观上加以区分,能够通过触觉感知到它的表皮纹理,能够感受到其是否细腻与粗糙,能够通过嗅觉闻到其散发出来的甜味橙香,通过味觉能够尝到其独特的果肉,最终通过这样的五种感官共同作用,能够对橙子这种水果加以辨识。表皮为橘色、味道甜中带酸,表皮比较细腻,闻起来很香甜,这些都是关于橙子的信息,通过这些经验性的记忆信息,让我们对橙子予以独特的信息加以区分其他水果。

虽然在五大感官中,嗅觉与视觉都是抽象的感官特性,但是其在实际的应用中却能够产生深刻的记忆功能。在视触觉中,不难发现,这是一种抽象的方法,但是却能够在实际的生活中带给人们许多经验性的感触。由于平面设计过程中,能够发现许多设计的角度都是通过借视触觉的方法,将其以信号的形式在触觉感中加以融入与结合,能够带给受众美轮美奂的视觉冲击感受,将设计本身所要传播的感染力予以真实的实现。在现在的广告设计中,也通过对先进科技的应用,结合自身的经验与思维,将对平面设计投入更大的比例,使之能够带给受众以枪靶效应,能够适应社会多元化与受众消费和需求多样化的特征,促进现代平面设计对触觉领域的深入研究。

三、结束语

平面设计是时下在广告策划方面最流行的传播手段之一,通过对平面作品感染力的传播,能够让受众了解到时下最流行的元素与信息,是一个时代最好的特征。在对现代平面设计对触觉领域的探究中,能够让受众对平面设计有个新的认识,并能帮助其融入社会的发展趋势,促进其健康稳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志雄.用材料构建信息——材料感觉特性在当代平面设计中的体现[J].艺术研究,2011(02).

[2]黄洪澜.浅谈肌理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J].学理论,2010(04).

篇10:后现代心理治疗对现代心理治疗的超越

(一)体育现代化可以增强高职大学生自信心自信心是人生成功的第一秘诀,是人的最宝贵的品质之一,从本质上讲,自信是一种最大的勇气。体育锻炼需要挑战自我的勇气,在超越自己和战胜对手的过程中增强自信心。体育竞赛不仅是竞赛者技能和智慧的比拼,也是对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的考验。现代化的体育运动能给人带来宣泄的快感,促进学生的交流,挖掘自身的潜能,让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自己。在刚刚结束的伦敦奥林匹克运动会中,林丹以2:1击败李宗伟,获得羽毛球男单决赛冠军。林丹虽然慢热却自信,他说“:自信心给对手最大压力,他怎么努力也难赢我。”可见,奥运赛场上自信心的重要性。高职大学生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战胜自己则能获得超越自己的勇气,锻炼坚韧的意志和提升发展自我,产生心理满足感提高自信心;战胜对手则能产生成就感,有利于消除自卑、悲观的情绪,从而增强自信心。这种自信的品质一旦产生就会保留在高职大学生的个性品格里,并应用于学习工作的挑战中,成为人生成功的基石。

(二)体育现代化能促进高职大学生坚强意志的形成现代化的体育运动应当是能够锻炼高职大学生的毅力的运动,能够培养坚强意志品质的运动。首先,在体育锻炼中,尤其是在体育竞赛中,高职大学生处于紧张、兴奋的应激状态。在比赛前,人们的情绪会紧张到产生心理障碍。伴随着运动的激烈进行,人的情绪会随之波动起伏,失败时的恐慌沮丧和胜利时的喜悦兴奋,这些情绪都需要理智地控制,胜而不骄,败而不馁,坚持到最后。其次,高强度的体育锻炼对高职大学生坚强意志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各种网络娱乐节目和游戏增多,许多高职大学生沉迷网络,不喜欢参加体育运动。相对于其他活动,体育运动的强度比较大。篮球、足球、跑步等都是高强度的运动项目,需要良好的体力支撑和坚强意志的坚持。当代高职大学生普遍体力不强,因此参加高强度体育运动的学生少,尤其是女高职大学生,由于爱美心理怕太阳晒和怕出汗,则很少参加体育运动。殊不知,高强度的体育锻炼能培养高职大学生的毅力、坚韧性、顽强性、自控能力,从而形成坚强的意志,抵御生活中各种挫折和困难。

(三)体育现代化能让高职大学生自我调节不良情绪现代化的体育运动应当不仅仅具有竞赛性质,还应当具有娱乐性和游戏性,高职大学生从事体育运动的最主要的目的是获得乐趣,放松心情。在长期紧张学习中,高职大学生的情绪会变得紧张、压抑、焦虑,如果长期得不到宣泄,极易患身心疲劳和神经衰弱等心理疾病。适量的体育运动,能让细胞活动加速,血液循环加快,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运动后人体会感到轻松、舒爽,产生愉快兴奋的情感体验,并将原有的负面情绪代替,消除原来的紧张感、放松心情、转换心理状态和维持心理平衡。美国著名医学家研究表明,体育运动能明显改善情绪,使人精神亢奋,产生积极乐观的`心理效应。各项体育运动的心理健康调节的功效也不同,短暂剧烈的运动如短跑、跳高、跳远,可以减轻忧愁情绪、增强活力;长时间持续的运动如半个小时的慢跑能有效改善高职大学生的疲劳、焦虑情绪;足球、篮排、健美操等集体运动有利于调节抑郁症等心理疾病[3]。不同的项目对情绪的调节有不同的作用。

(四)体育现代化利于协调高职大学生的人际关系高职院校是进入社会的跳板,高职院校里的班级组织更加自由,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多,高职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更加广泛,处理起来也更加复杂,一些学生因从小在父母身边缺乏独立性,不敢面对新的人际群体,因而与同学、老师、朋友的关系处理不好,出现性格孤僻、不愿与人交流的心理问题。现代化的体育运动应当具有明显的集体性,要能使高职大学生之间有更多交流和了解的机会。美国心理学研究表明参加体育活动者更易与他人形成亲密的伙伴关系,在运动过程中运动者相互配合,协同作战完成共同的目标,自觉融入集体,并以集体活动的规则约束自己,这样能拉近同学间的距离,加强沟通交流。众所周知,性格有内向和外向之分,普遍说来,性格外向的学生喜欢结交朋友,交际能力强;性格内向的学生在交友过程则比较被动,高职院校体育运动给这些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学生提供了交友的场所和改善人际关系的平台,有利于高职大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价值重拾自信心,培养健康的心理。

结束语

篇11:现代与后现代夹击下的心理学发展

现代与后现代夹击下的心理学发展

心理学处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夹击之中, 但它的`发展无需在二者间作非此即彼的强迫性选择.心理学必须进一步贯彻实证精神,又应对后现代主义的时尚,关注实证心理学的不足.建立心理学的中层理论和加强理论与实践结合是心理学处于现代与后现代压力下发展的方向.

作 者:罗清旭 作者单位:五邑大学,社会科学艺术部,广东,江门,529020刊 名: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WUYI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年,卷(期):4(2)分类号:B84关键词:心理学现代性 心理学后现代性 中层理论

篇12:超越轮回现代诗歌品读

千千万万个少女中,

我唯独爱上了你。

漂越无边的人海,

你我万世形影不离。

举目四望,处处

苏醒了勃勃生机,

大千世界上星布着

你我无始无终的欢聚。

我记不清碧空中

你我度过的似水流年,

繁星闪烁的柔光下,

你我曾优雅地荡秋千。

当阿斯万月的朝阳

照亮芊绵的绿野,

极目远眺,我胸中

涌溢抑止不住的快乐。

哑默的`大地的深处

翻腾着奇妙的感情

我似乎清晰地听见

地壳无可言喻的心声。

在饱含活力的沃土里

你我度过漫长的岁月,

无数个秋阳的金光下

你我在片片草叶上摇曳。

我浏览的历史典籍

充斥悲喜的爱情故事——

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响

听起来是那么熟悉;

一首首古老的情歌

恍是我一幕幕记忆,

一直鲜为人知地

保存在某个宝库里,

几许在生命中默然阖眼,

几许在生命中睁大眼睛——

在先人们的生活里

你我的游戏从未歇停。

亿万年前的地球上

升起黎明的光辉时刻,

你不曾以旭日的霞光

丰富过我的生活?

我是在哪个美妙的清晨

在什么地方苏醒的?

你藏在我心里让我显身,

赋予我肉体的外在形式。

啊,悠悠往世,悠悠来世。

我的塑造永不停止,

超越生死,超越轮回,

篇13:后现代心理治疗对现代心理治疗的超越

1 传统生态意识的历史局限性

其一,以“天人合一”思想为主要特征的传统生态意识,其存在的社会历史环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即它存在于以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为特征的传统农业文明社会中,由于当时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发展水平处于较低层次,因此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以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并不深刻,并没有真正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甚至出现很多失误之处,例如片面夸大自然力量等,因此传统的生态意识是无法适应以机械化大生产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工业文明发展需要的。

其二,传统生态意识虽然已经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但由于其缺乏系统完整的理论作支撑,缺乏相应的制度作保障,缺乏先进的科学技术作基础,使得传统生态意识没有被更多人所接受,没有在当时的人类社会进一步的发展,更不可能有效地预防和制止生态环境被破坏,基于以上两点局限性,我们可以看出,传统生态意识在古代,其功能是十分有限的,在现代,传统生态意识更是无法有效地适应现代社会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

2“天人合一”是现代生态意识的哲学基础

“天人合一”思想中表现出的传统生态意识,是我国古代思想家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性思考,是现代生态意识的哲学基础,同时也为现代生态意识的发展提供了方向。

首先,要树立回归自然的人生观。古代思想家们在看待人与自然的态度方面,均追求返璞归真、回归自然,实现人与自然亲和为一的理念,如老子主张的无为而治,主要就是强调理想的社会生活和社会状态应该是自然的原始状态。孔子在谈到人生志向等问题的时候,也提出过人乐天和、天人合一和回归自然的思想和生活方式。回归自然的人生观,为现代生态思想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其次,要树立天人统一的整体观。老子的“道法自然”思想,庄子《齐物论》中的论述,荀子《天论》中的观点,究其本质就是认为人与万物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本身和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状态即天地万物和谐统一[2]。后来的思想家如张载、朱熹等人针对这一认识又进行了深入的论述和说明,可以说,整体观认识,为现代生态思想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再次,提出了遵循客观规律的平衡观。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的道家认为,自然界有其内部的发展规律,人们必须顺应自然规律的发展而发展,并与自然保持平衡、保持和谐,认定如果人们只注重自身发展忽视和破坏自然生态平衡,必然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生态危机,也必然会遭到规律的惩罚。荀子在其《天论》中提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指出自然有其自身运行的规律,不会为人所操控的思想。这一思想为现代生态思想的发展提供了现实依据。

3 现代生态意识对传统“天人合一”思想的超越

首先,现代生态意识进一步强调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全面协调发展的观念要求我们要实现人、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的均衡发展,人类自身不能为了突出强调自身发展而忽视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承受能力,合理恰当并及时地处理好自身发展、社会发展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其次,现代生态意识进一步突出发展的科学观这一观念,一方面要求我们要科学地利用自然资源来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增加社会生产过程中的科技含量,把科学技术转变成社会生产力;另一方面,也要利用不断发展的现代科技保护自然环境,改善生态环境,对废物进行回收和再利用,变废为宝,节省资源的消耗。这方面虽然面对的困难和阻力很大,但随着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世界各国都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措施给予维护和实施,如在世界气候大会中,与会各方均在相关问题上达成共识并联合起来共同应对。

再次,现代生态意识进一步体现管理方面的法制观。如果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作为保障,再好的关乎国家生态经济、生态伦理、生态安全等路线、方针和政策,在执行力方面也将大打折扣。世界范围内,关系到全球生态问题的法律保障体系越来越具体,涵盖的范围和领域也越来越广泛,世界各国在处理全球性问题时也会有章可循、有法可查。我国应在宪法的统一指导下,以现有的法律为框架,不断完善不断发展,制定并实施相应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保障体系,为真正维护我国永续性发展提供法律支撑和保障。

总之,生态问题是当今人们广为关注的热点问题,我们一方面要从先哲那里得到一些启示和经验,更重要的是要实现现代的超越。在我们借鉴先哲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他们思想中具有局限性的相关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发展的实际,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真正实现现代生态意识的继承和超越。

参考文献

[1]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篇14:试论马克思主义对现代性的超越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现代性 超越

现代性思潮自产生之日起就与资本主义关系密切,哲学家们对现代性的涵义众说纷纭,各抒己见,可见,现代性一词颇有分歧,无法从单一层面上对其进行界定和理解。现代性在产生之初也代表了新的价值取向和时代精神,也意味着对传统的否定和超越,但20世纪六七年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陷入现代性危机,众哲学家们纷纷开始批判现代性,掀起了反思现代性的思潮,使其成为学术界的焦点。

一、现代性的概念及特征

1、现代性概念

现代性概念作为一个学术名词,出现于后现代主义思潮,众学者对现代性概念的界定尚未达成共识,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现代性概念进行了研究和界定,如英国学者吉登斯从社会学意义上将现代性的概念界定为社会生活或组织的模式,也可以理解为工业化的世界;美国学者伯曼则把现代性概念界定为现代生活中的人们具有的一种全新体验;而后现代主义者福柯认为现代性并不是指的某一个特定的历史时代,而是某种特定的态度。众学者对现代性概念的界定虽没有达成统一的共识,但我们可以看出现代性是一个涵义非常广泛的概念,主要指的是资本主义时代及其基本原则,主要内容为不同层面的社会历史变迁。

2、现代性的特征

从学术界对现代性的种种界定,我们可以归纳出现代性所具有的基本特征:1)以理性主义为核心。现代性起源于启蒙运动之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启蒙思想的表达,因此,探讨现代性就离不开启蒙精神。理性又是启蒙精神所倡导的主要批判标准,以理性主义为核心的启蒙精神开启了现代化的进程,因此,启蒙运动既是现代性产生的背景又是现代性的核心体现。自从启蒙运动以来,人们十分追崇理性主义,将理性作为批判一切事物对错的绝对标准,事物是否合理需要经过理性法庭的承认和授权。以理性主义为核心的启蒙精神既促进了现代社会及现代性研究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同时,以理性主义为核心的启蒙精神,在很大程度上也阻碍了现代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这是因为,理性主义本应该具有批判精神,它可以对现代社会中的任何不理性的事物进行批判和改造,但经过启蒙精神的熏陶,理性主义却演变成了专制,由批判蜕变为专制,这是理性主义的退化,将自己置身于被批判的境地。这种专制的理性忽略了人的情感和意志,抹杀了人的人性,以理性主义为核心的启蒙时代正是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时期,一切被理性化的资本主义现代社会演变成了理性的囚笼,理性成了资产阶级控制人们的帮凶;2)对人的神化。西方资本主义现代社会经过启蒙运动和文艺复兴运动的洗礼,将人们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并彻底解放了资本主义生产力和人的精神观念,使人类进入了科学理性的新时代。在人性解放的运动中,人类发挥了极大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这个时代不仅解放了人的人性和精神观念,而且使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因此,深受宗教影响的资本主义现代社会夸大了人性的这种力量,导致人们盲目相信人类的力量,认为人是无所不能的,大大神化了人的人性,从而导致一系列问题的产生。

二、马克思主义对现代性的批判

1、对意识形态的批判

现代性的意识形态建立的基础主要是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宗教和政治法律等观念,体现了资本主义的逻辑,是一种理性形而上学的现代性意识形式。马克思主义对现代性的这种意识形态进行了批判,马克思主义认为现代性的意识形态其实质是理性形而上學的,虽然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但这种现代性的意识形态明显地歪曲了现实和事物,是对真实事物的虚幻的反映,被资产阶级加以利用成为统治人们的工具。马克思主义对现代性意识形态的批判是从批判宗教开始的,他认为宗教只是人们对苦难世界的一种无声的抗议,是对资本主义现代社会真实苦难的反映,在这些苦难面前,人们没有办法改变现实的压迫,只能求助于宗教,将精神寄托于宗教,因此,宗教是对现实世界颠倒黑白现象的反映,而不是外在于社会的超然存在物。马克思主义认为要想克服宗教的局限性必须实现对资本主义社会政治的解放,将宗教神化了的问题转化成世俗化的问题,从社会实践出发,来积极改变资本主义现存的社会关系,以实现人类的真正解放。

2、对现代性本体论的批判

现代性本体论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形而上学,沿袭了以往传统哲学的主题,在理解事物的本性时总是从“终极存在”的观点出发,它关注的是抽象的本体的存在。现代理性精神追求的目标是努力消除现实生活中的矛盾,为此,现代性学者们积极寻找现代性存在的前提,并从这个前提出发来演绎现代性的哲学范畴。现代性哲学的终极目标就是消除矛盾,追求无矛盾的社会,他们认为如果现实社会中存在矛盾,那是不完美的,可以通过释放主体的力量并通过完美的演绎可以化解矛盾,使社会到达无矛盾的状态。马克思主义意识到现代性存在的悖论,马克思通过对自我意识的分析,对现代性本体论进行清算,他认为,自我意识是感性人的生活世界,而不是抽象的精神世界,使得现代性哲学的本体论从自然世界转向了感性人的生活世界。

三、马克思主义对现代性的超越

1、外在超越

马克思主义对现代性的超越首先表现在对现代性话语和观念的外在超越上,现代性学者们在解释世界的过程中试图在话语和观念上实现对黑格尔哲学的超越,但其实他们本质上同黑格尔哲学一样将思想、观念、话语等是他们独立意识的一种产物,他们需要借助于其他解释来承认哲学意识的存在。现代性学者们总希望通过某些哲学性话语或观念来震撼世界,以此来超越黑格尔哲学,但他们同黑格尔哲学一样,只是在纯粹的思想领域里假想着对其他哲学的超越。马克思主义认为,这种超越途径只能是被现代性哲学话语式地接纳,但现代性哲学家们依然没有迈出改革和超越的步伐,他们仍然是最大的保守派,而马克思主义者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对现代性在话语和观念上的外在超越。

2、内在性超越

马克思主义对现代性的内在超越主要指的是共产主义对资本主义的超越,这种超越也可以叫做改造世界。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源自于资本利润的趋势,在这种利润的趋势下,资产阶级开创了世界历史,并通过各种扩张、压榨等手段使得资本主义社会逐渐强大,在这个过程中,包含了许许多多不发达国家被压迫的血泪史,但无论怎样,资本主义社会的存在还是有其积极意义的,并在很大程度上为实现共产主义积累了经验和创造了条件。马克思主义认为虽然共产主义目前来看,还只能是一个宏伟蓝图,但这却是人们毕生追求的终极目标,马克思主义者们对现代性进行批判,其目的就是要使人们摆脱资本主义社会的压榨,消灭私有制,推翻资本主义社会,使人们步入共产主义,从而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无法逆转的社会规律,是一种现实性的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对现代性的内在性超越。

总之,马克思主义对现代性进行超越,可以使资本主义社会摆脱现代性危机和困境,从而使社会步入社会主义,为后续者加深对资本的认识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非凡魅力。

参考文献:

[1]丁虹匀.现代性的内涵及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其的批判[J].知识经济,2009(6).

[2]沈丽.马克思主义对现代性的批判反思[D].安徽大学,2003.

[3]王鹏娟.论马克思对现代性的哲学批判[D].东北师范大学,2006.

[4]席静.马克思与现代性批判[J].青春岁月,2013(21).

[5]袁梅,钟兴明.浅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现代性的本体论批判[J].广西社会科学,2006(6).

[6]俞吾金.马克思对现代性的诊断及其启示[J].中国社会科学,2005(1).

[7]李忠红,胡辉华.论马克思主义对文化现代性的超越[J].社会科学战线,2010(3).

[8]李长成.论马克思哲学视野中的现代性[D].安徽师范大学,2004.

上一篇: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自我批评范文下一篇:汪涵开讲啦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