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角度探讨铁路施工企业成本控制问题

2024-05-14

从新角度探讨铁路施工企业成本控制问题(共8篇)

篇1:从新角度探讨铁路施工企业成本控制问题

从新角度探讨铁路施工企业成本控制问题

【摘要】本文从价值链角度、施工企业外部环境成本和员工心理因素方面探讨了铁路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问题,力图从新的角度研究成本控制新途径。

【关键词】铁路施工企业,成本控制,新角度。

面对建筑市场激烈的竞争,谁能更好更快的发展,谁能保持企业良好运行、获得更多的利润和效益,谁就能走在众多企业的前面,占尽优势。利润的产生和增长,说到底就是增收和节支、增强管理论文“ target=”_blank“>成本管理的有效性,因此,成本控制问题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施工企业成本问题的研究,可以发现企业管理过程存在的诸多漏洞,并找出问题的根源,从而系统的提出解决方案,从而达到增收节支、提高利润的目的,增强企业竞争力。

一、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控制的现状与问题剖析。

1。成本管理理念的局限性。对于施工企业成本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应提及的是存在于理念即意识层面问题。只有认识到了,才能有可能做到。当今,在很多企业中领导的成本管理意识不强、管理观念落后,员工的成本意识淡薄、只懂分工不懂协作、没有团队精神,领导与员工在成本管理的诸多问题上都难以达到共识。

1。1成本管理观念僵化。目前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大多局限于项目施工成本中资源消耗的控制,没有对企业的供应链进行全面的研究,不注重资源供应过程中成本支出的优化,更没有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着眼对企业战略成本作出规划,其主要原因就是管理者的成本管理观念僵化,对成本管理的认识不够系统和全面。施工企业价值链如表1。

目前大多数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理念局限于施工生产过程,对于上游和下游的成本控制关注较少。

1。2对成本管理的认识存在误区。企业中大多数员工仍然认为,成本管理只是成本管理部门或成本管理人员的职责,与自己毫无瓜葛。

而管理者的经营思想仍然停留在“重揽轻干”的粗放型管理模式上,员工与管理者的对于成本管理的认识就此错位。有些项目简单地将项目成本控制的责任归于项目成本管理主管或财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局面是每个部门和人员只关注自己的工作责任,忽视了自己应承担的成本责任。如工程技术人员认为自己的责任是认真贯彻工程技术规范,不出现重大质量事故,保证施工生产的进度就算完成工作了,但是忽视了自己的成本责任,比如没有考虑到和劳资部门的进行协调,随意增加劳务队伍,可能导致最后工程人工成本的大幅度超支。材料员认为自己的责任就是保证按照质量要求采购原材料,不出现断料影响生产就算完成了,但是采购过程中没有精打细算,采购材料只考虑采购质量问题,忽视了采购成本的降低,导致材料采购成本超支。这样表面上看起来大家按照自己的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完成工作责任很到位,没有意识到自己承担的成本责任,必然会使成本增大。另外一个情况是虽然意识到了自己应承担的成本责任,由于技术、材料、设备、劳资人员没有接触过会计,对成本的概念一无所知,也会造成成本的超支。由此可见,财务人员只是成本控制的组织者,而不是成本控制的主体,这种意识不清除,就不可能搞好工程成本控制。

1。3成本管理体制不健全。长期以来,施工企业实行集团公司-子公司-项目部的管理体制,项目部是成本控制的主体,项目部由项目经理全权负责,项目经理的权利过大,许多企业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制,缺乏权、责、利相结合的科学的成本考核制度。有的企业建立了责任成本管理制度,要求项目经理零利润承包,结余归项目经理支配。这也导致一些项目部只重视成本的控制问题,缺乏对人力资源的感情投资,一些人才的诉求得不到满足,导致人才流失。刚招聘来的大学生刚毕业没几年就要跳槽辞职,打乱企业的施工计划和节奏,也增加了人力资源的招聘成本。因此对项目经理缺乏科学的考核制度,是制约当前国有施工企业机制发展的主要问题。对于企业来说,应该改变“盈利的项目经理就是英雄:亏损的项目经理就是狗熊”的片面看法,引入全方位考核指标体系,将质量、安全、进度、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纳入项目经理的考核体系,真正建立起合理的项目经理考核标准与考核制度,为降低成本创造一个好的竞争环境。

2。忽视了外部社会环境成本的控制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收入差距的扩大,使得社会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越来越多,许多施工地点周边治安环境状况差,存在不同程度的黑恶势力,这给企业正常施工带来许多不利影响。例如,在项目部所在地,地痞无赖已经有自己的产业,囊括了建筑、运输、批发零售等诸多领域。为从项目上获取利益,就会提出项目部临建、库房等工程必须由他负责,否则没人敢来承揽该工程;且提出必须安排几个当地无业青年工作,否则项目领导出门就会有危险了;项目部所需物资必须首先考虑由他指定的商铺供应等等。由于其垄断当地各行业,抬高价格,使得企业成本大大增加;由于其承建工程的粗制滥造,大都达不到规定要求,经常性返工返修,导致成本流失。

除此之外,安抚当地居民也极其重要。如果与当地居民关系融洽,则工程大体便会顺风顺水,否则,项目部就要准备好每天接待为数众多的当地告扰民、索赔的群众。

3。成本控制的全员性亟待改善。成本控制不只是会计人员的事情,成本的节约与控制需要自上而下,全体员工的参与。施工企业的项目成本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指标,包括材料费、人工费、机械使用费等,它涉及到项目组织中的材料部门、设备部门、劳资部门。项目部的所有人员分别隶属于这几个部门,因此项目成本的控制就牵涉到这些部门、单位和班组的工作业绩。也直接影响到每个职工的切身利益。成本控制的关键在于执行,执行的过程就需要每个部门、每个人员参与到成本控制的工作中去。目前全员参与的成本控制在施工企业项目施工工作中基本没有做到。许多项目部的目标成本由财务部制定,而财务部门的制定依据较多的是依赖历史经验,没有详细的测定过程,这样制定的控制目标缺乏可操作性,具体的.控制方法和过程需要各个职能部门的人员来完成,但各部门的职能人员对这种缺乏可执行性的控制方案肯定存在抵触情绪,这必然降低了成本控制的实施效果。另外,由财务部门制定的目标成本更多的是从价值角度考虑,这样在最后的成本报表中显示一个总成本没有任何意义,因为无从了解成本到底是在哪个环节发生的。因此真正做好成本控制就需要所有施工人员、工程建筑人员、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的通力配合,项目成本的高低需要大家关心,仅靠项目经理和专业成本管理人员及少数人的努力是无法收到预期效果的。仅仅依靠财务部门通过历史数据进行控制目标的编制和过程控制是无法做好企业成本工作的。

二、从新角度研究施工企业成本控制问题。

1。管理层转变成本管理意识。管理者应该改变局限于项目施工成本中资源消耗控制的理念,详细分析影响工程价值的施工价值链各环节的影响程度,对施工价值链的上下游环节企业的供应链进行全面的研究,在工程设计阶段,注意和勘察设计单位的沟通,根据自己的施工能力和技术力量,以及本企业的成本状况,对设计理念加入自己的思想。重视和供应单位的联系与沟通,努力和供应单位成为战略合作伙伴,以实现资源供应过程中成本支出的优化。同时对下游环节的验收、索赔、维修过程的战略成本作出规划,从整体价值链上进行广义的施工成本控制。这是通过价值链控制成本的真谛所在。

篇2:从新角度探讨铁路施工企业成本控制问题

铁路建筑施工安全控制与管理问题探讨

摘要:按铁路建筑施工现场的特点,通过深入分析和研究目前铁路建筑业安全管理现状,根据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辅以案例进行分析,找出事故发生的核心和主导因素,对常见和易发事故,加强安全监管,实施安全控制,采取保护措施,消除隐患,减少和预防事故的发生.不断改善工作环境,从而提高建筑业的竞争力.作 者:贾素彦 作者单位:北京铁路局石家庄房产维修段,河北,石家庄,050056期 刊: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 Journal:RAILWAY OCCUPATIONAL SAFETY HEALTH &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年,卷(期):,37(2)分类号:X928关键词:建筑 施工 安全控制 管理

篇3:从新角度探讨铁路施工企业成本控制问题

关键词:铁路企业,内部审计,资源配置

2013年3月 , 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 中国铁路实行政企分开, 成立了中国铁路总公司, 标志者中国铁路正式向现代化企业方向迈进。企业内部审计监督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控制, 作为企业内部的最后一道安全防护网, 其运作的效率对一个现代企业来讲突显重要。同时, 基于铁路企业内部审计资源的稀缺性, 本文将从内部审计资源优化配置的角度探讨铁路企业内部审计效率提高的具体途径。

一、提高铁路企业内部审计效率的必要性

㈠铁路总体规模庞大、组织结构复杂, 内部审计人员紧缺

中国铁路总公司今年成立时, 注册资金10360亿元, 资产总额46631.59亿元, 铁路营业里程97840公里, 营业范围遍布全国, 拥有职工总数204.56万人。公司下设18个铁路局、3个铁专业运输公司等企业, 每家所属单位又管辖少则几十家, 多则几百家的独立会计核算单位 (法人或非法人单位) 。铁路企业内部审计监督的对象表现出数量多、地域分面广等特点。然而, 目前铁路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专职审计人员不足千人, 同其他行业一样面临审计人员紧缺问题。

㈡年度审计任务集中, 审计资源调配困难

原来的铁道部每年均对所属的18个铁路局、3个铁路专业运输公司进行年度经营业绩审计, 各铁路局亦均对所属经营单位进行大面积的年度经营业绩审计。由于铁路企业所属单位众多, 每年单位领导交流、调动等频繁, 且比较集中, 领导人员的经济责任审计亦占年度审计任务的很大一块。同时, 近年铁路年度基建投资完成均在4000亿元以上, 基建投资项目审计亦是重要的审计内容。本就审计人员短缺, 可前述审计任务时效性又要求很强, 审计项目集中性实施突出, 致使审计资源短时调配更加困难。

二、内部审计资源优化配置对提高铁路企业内部审计效率的促进作用

内部审计效率, 是指在保证审计质量前提下实现的成本效益最大化, 即投入同等的审计资源获得更多的审计成果, 或获得同等的审计成果投入较少的审计资源。内部审计资源优化配置, 是指在一定条件下, 将内部审计机构有限的审计资源, 如组织结构、人员、时间、财力、技术等进行合理配置, 实现审计资源与审计职责、审计目标的协调、统一的过程。

内部审计资源的优化配置对铁路企业审计效率的促进作用, 具体体现在三个层次:一是, 通过内部审计资源整体在铁路企业整体组织结构中的合理配置, 有利于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权威性。二是, 通过内部审计资源内部结构的有效配置, 有利于提高内部审计资源内在实力。三是, 通过内部审计资源在具体审计项目的有效配置, 有利于具体审计目标的完成。

三、优化内部审计资源配置促进铁路运输企业内部审计效率提高的具体途径

㈠优化内部审计资源组织结构, 提高内部审计权威性、凝聚力

一方面, 内部审计机构在企业整体组织结构中的职责定位、领导报告关系的属性, 直接决定了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权威性。目前, 中国铁路总公司所属单位内部审计机构的领导报告关系并未统一, 如某些单位内部审计机构向单位总会计师报告, 直接出现执行与监督不相容岗位的冲突, 影响了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从审计监督有效性角度考虑, 内部审计机构应向单位第一负责人或独立于企业具体经营事务的负责人 (机构) 报告审计工作。

另一方面, 内部审计机构自身组织结构的完整性, 以及调配内部审计资源的独立性, 直接影响着内部审计资源的凝聚力, 以及内部审计功能的发挥。目前, 中国铁路总公司所属单位内部审计机构的完整性、统一程度并不一致, 如某些单位运输业与非运输业内部审计机构几乎完全割据, 未能形成统一的审计政策, 以及审计资源的统一调配。从资源配置角度, 应在中国铁路总公司所属铁路局一级进行内部审计机构的整合, 形成统一、规范的内部审计组织机制, 提高内部审计资源的凝聚力, 进而维护审计权威性。

㈡吸收、培养优秀审计人才, 提高审计队伍整体素质

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职业胜任能力直接制约着内部审计整体实力。习近平总书记说的好, “打铁还需腰板硬”, 同样的道理, 铁路企业整体内部审计实力的建设, 还需从内部审计队伍自身素质的提高做起。

从目前铁路企业内部审计队伍建设状况看:一方面, 铁路内部审计队伍人员的补充主要还是从会计人员中进行选拔, 而审计素质与会计素质具有不同的客观要求, 新进内部审计人员的培养直接影响着审计队伍建设。另一方面, 审计胜任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 需要审计、经济、会计、财务、金融、信息等多方面的知识结构, 而原有内部审计队伍缺乏具有综合性知识结构的专业人才。

因此, 内部审计队伍建设, 一是把好审计人员选拔关, 将职业道德放在首位, 同时兼顾综合知识的掌握, 实现审计队伍整体素质提高。二是, 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培养, 在培养职业品德的同时, 根据内部审计环境的需要, 不断吸收先进的审计理念、技术等, 培养综合性审计人才, 促进审计队伍整体审计胜任能力的提高。

㈢合理安排审计项目, 将有限审计资源用于重点领域

铁路内部审计机构审计监督的单位多、地域广、行业区别大, 而审计人员相对较少, 如何在有限的内部审计资源与内部审计需求之间实现供给与需求的平衡, 需从内部审计需求的源头抓起, 从年度审计计划抓起, 从铁路企业内部审计的长期规划抓起。

具体讲, 就是综合分析内部审计需求的总体情况, 将审计需求按重要性、按时间、按性质等因素进行综合排序, 形成内部审计项目需求库。同时, 根据内部审计资源的总体概况, 将审计资源与审计需求进行配比, 按轻重缓急, 选取重要的审计项目排入长期审计规划及年度审计计划, 以突出审计项目的重点, 将有限内部审计资源投入到重点审计领域。

㈣整合内、外部审计资源, 进行合理审计分工, 减少重复审计

无论是内部审计, 还是外部审计, 其审计的技术、方法是具有通用性的, 尤其是一些通用审计程序。因此, 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结果往往具有可借鉴性、可替代性。铁路企业外部审计成果, 尤其是注册会计师年报审计成果, 在审计内容、审计时间配比等方面可为铁路企业内部审计直接采纳。如经营业绩审计中财务成果的核定, 与注册会计师年报审计中的收入、支出的完整性、真实性的审计方向是一致的。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发现完全可用于内部审计目的, 并在此基础上, 补充完善相关审计程序, 以完成内部审计目标, 从而节约了内部审计资源。同时对注册会计师年报审计不抽审的单位, 由内部审计机构审计之后, 亦可用于注册会计师年报审计, 亦减少其职业风险, 实现内外部审计的协同效应。

㈤加强审计项目审计资源的优化配置, 以促进总体审计效率的提高

内部审计效率的提高最终体现在具体审计项目的完成情况上, 因此加强审计项目管理将是提高整体审计效率的关键。从内部审计资源优化配置的角度看, 需加强审计项目管理的环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 了解审计项目具体情况, 根据审计项目需求, 合理配备审计人员, 实现审计人员优势互补。二是, 紧紧围绕审计目标, 树立风险导向审计理念, 采用抽样审计方法, 合理规划审计工作方案。三是, 加强审计督导和复核制度, 在保证审计质量的前提下, 实现审计项目的顺利开展。

篇4:从新角度探讨铁路施工企业成本控制问题

关键词:铁路桥梁 预应力钢筋施工 注意事项 控制措施

1 概述

本文针对确保预应力施工工序质量问题进行探讨,针对预应力质量的关键工序进行探讨,主要包括校顶、作业层清理、张夹片、张拉伸缩量控制、回油速度、保证持顶时间、钢绞线截留长度、切割方法掌握、防止滑丝,压浆清孔、通风方法、注浆水泥稠度、真空压浆、持压时间、压力控制、压浆后出浆结果等。这里结合某铁路客运专线大桥连续梁(48m+80m+48m)预应力施工中出现有部分预应力钢束(钢筋)施工存在很多工序交叉,张拉不顺,注浆不畅等现象问题,进行相关分析探讨,由于工人需要反复作业才能满足要求,甚至有的波纹管穿钢绞线时必须在混凝土上方相同位置开窗后才能通过,所以预应力施工中不再发生类似情况现提出控制改进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2 预应力体系

这里,本桥梁采用三向预应力的预应力体系结构。纵、横向预应力钢束采用抗拉强度标准值为fpk=1800MPa,弹性模量为Ep=195GPa,公称直径为15.20mm高强度钢绞线。竖向预应力采用抗拉强度标准值为fpk=830MPa,弹性模量为Ep=200GPa预应力混凝土用Φ25mm精轧螺纹钢筋。管道形式,预应力钢绞线采用金属波纹管成孔,精轧螺纹钢外套Φ35cm钢管。

3 张拉

梁体顶应力束张拉按照纵向-横向竖向的顺序进行。纵向预应力束采用两端同时张拉法,长距离时两端配对讲机联系,互对压力表读数和钢绞线伸长量;横向预应力束采用一端固定单端张拉法;竖向精轧螺纹钢筋采用下端固定上端向上张拉法。

3.1 钢束张拉时,混凝土强度弹性模量不应小于设计值85%。龄期不小于6d,张拉按钢索顺序对称张拉,以油压表数为主,伸长量作为校核。

3.2 纵向张拉端工作长度采用800mm,横向张拉端工作长度不小于500mm,竖向张拉端工作长度采用250mm。

3.3 在进行第一批索张拉前,应进行管道摩阻、固口摩阻试验,以检查实际损失值与理论计算值的差别,以确保有效预应力,当二者差异较大时需要调整张拉力。

4 横向预应力钢束

横向预应力钢束一般都比较短,大部分为3束、5束为偏型,施工时都是先穿好钢绞线,才浇筑混凝土。注浆孔道为PVC管、排气孔位置预埋是关键工序。

4.1 出现问题。由于混凝土施工和其他作业人员行走等因素,部分注浆管被压偏。有的甚至被折锻造成注浆困难,不得不用冲击钻开窗找出堵塞位置进行补浆作业。

4.2 控制改进措施

4.2.1 注浆管由PVC管改为钢管。就是为节约成本用PVC管也要选择质量好有硬度不被压偏的,同时安装要认真。

4.2.2 接头接缝严密,钢束波纹管采用定位钢筋网片准确固定牢固,外露部分采取保护措施。

4.2.3 混凝土施工立模时要考虑预留张拉千斤顶安装位置。

4.2.4 张拉前必须先用压风机通风,不能用灌水的方法来检验是否孔通。

4.2.5 每束张拉顺序先张拉中间1根然后对称向左右两边张拉,张拉时千斤顶的张拉头拧入钢绞线的长度应≥40mm,一次张拉到设计吨位,持续1-2min。并校核实际伸长量,张拉后应及时进行管道压浆,压浆结束后进行封堵。

4.2.6 在锚具和锚垫板表面涂防水涂料,然后用掺有ACII2000迁移性钢筋防腐剂的徽膨胀混凝上封堵,最后使用-50℃耐低温防水涂料将接缝表面封好。

5 纵向预应力钢束

纵向预应力钢束都比较长(本桥最长81.226m),纵向张拉有在腹板位置、有在顶板、有在底板、还有在腹板内齿块位置,并且预埋件较多,结构骨架钢筋密集,波纹管安装摆放接长、张拉是重要工序。

5.1 出现问题

5.1.1 施工中由于工人操作不认真,在波纹管接头位置处理不到位,波纹管固定网片圈焊接不太规范,由其是在接缝50cm范围内摆放固定不平,造成穿钢绞线时顶住波纹管一侧,波纹管接头处折角,毛刺被混凝土漏入的水泥浆堵塞,有时波纹管被顶穿破,无法再穿下去。只有返工拉出后一根一根再重穿。造成以下情况的原因主要是骨架钢筋与波纹管相碰,工班之间工序配合作业互相干扰,接缝不密切,外裹绞带纸不到位。

5.1.2 张拉端装顶困难,设计图纸未考虑张顶位置,須对已浇混凝土破除才能张顶。

5.1.3 注浆困难,清孔排气费时。

5.1.4 工期、施工节点矛盾突出。

5.2 控制改进措施

5.2.1 在施工混凝土前应该把纵向钢绞线管束全部穿放到位(如可能),再浇筑混凝土(本桥施工是先安装波纹管,在浇筑混凝土前用PVC管内支撑穿入波纹管内通过,浇筑混凝土后把PVC管拉出的方法)先穿钢绞线时如遇到穿行困难时可直观的找到位置,迅速处理通过。本次桥梁在穿纵向钢纹线时比较困难,有时2—3d也穿不了一束,工人干的很烦,原因是波纹管接头处折角、毛刺被混凝土漏入的水泥浆堵塞。穿钢绞线时一根一根穿又把接缝穿破。

5.2.2 预应力管道定位必须进行坐标放样,采用定位钢筋网片准确固定牢固,平直部位定位网片间距不能超过50cm,弯曲部位定位网片不能超过30cm,对管道的位置和固定在浇筑混凝土前必须进行专门检查,防止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发生管道位移、上浮。

5.2.3 混凝土立模施工要充分考虑张拉千斤顶安装位置,YCW400型千斤顶重362kg外型尺寸宽450mm,厚510mm,最小工作空间长为1500mm,宽600mm。在梁端头张拉槽19号、22号墩高垫石已浇筑,正好在张拉位置必须凿除已浇垫石才能张拉。

5.2.4 张拉记录要规范每束每根都要记录清楚,表格格式、设计伸长量、实际伸长量、百分率要计算一目了然。

5.2.5 穿束:穿入预应力钢束每一束内的各根预应力应顺序编号,在箱梁两端对号检查,防止其在孔道内交叉扭结。

5.2.6 预拉:开动高压油泵,使千斤顶油缸进油,随时调整锚圈及千斤顶的位置使其对准孔道位置,同时检查每根钢绞线是否达到长度一致,如不一致,退出楔块进行调整然后再打紧楔块。

5.2.7 控制张拉力:钢绞线在达到超张拉应力时,使油压保持5 min后退至控制应力,测出钢绞线的伸长量,如总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相差<±6%则认为张拉合格。在张拉过程中技术员采取全过程旁站检查,并对张拉记录进行核实签认。

5.2.8 合理安排工期与进度,严格按照组节点目标、施工指南、验标安排每一梁段的施工时间,张拉时既要满足强度、弹性模量等力学指标,也要满足设计要求的混凝土龄期。不宜过分强调缩短每一段梁的施工周期,杜绝因桥下部进度滞后而在梁部赶工期的现象。

6 结语

总之,预应力施工必须把好张拉前准备情况。校顶每月或200次后必须重新校顶,张拉力、油表换算值准确计算,计算后到现场比对,预应力管道通风才能张拉,横向、纵向、竖向都要严格通风使管道畅通。张拉过程控制,左右对称、前后对称、同步加载,加载到80%时要减速,要有统一的口哨或对讲机指挥协调。张拉后看是否有滑丝,如有滑丝证明没有张拉好,返工也比较困难,怎样检查滑丝看夹片痕迹,回缩量不能超过6mm,张拉顺序不能搞错,按设计顺序张拉,在纵向最高弧段要打孔排气,用冲击钻,以利压浆,张拉期间要有安全标识牌,张拉范围严禁站人等措施。

参考文献:

[1]杨艳.道路桥梁工程中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施工常见问题研究[J].科技

风,2010,(8).

[2]陈礼彪.下白石特大桥竖向预应力钢筋施工工艺与测试[J].公路2003,

篇5:铁路项目施工成本有效控制探讨

为了保证工程盈利, 重点在于抓住成本控制, 增强工程成本控制力度。施工工程成本控制是指在施工过程中, 对影响施工工程成本的各类原因增强管理, 并使用各类有效措施, 把施工中现实出现的各类消耗与支出严格控制在成本计划区域内, 随时揭示并及时反馈, 严格审查每一项费用是不是跟规范相符, 计算现实成本与计划成本中间的差异并实施分析, 消除施工中的损失浪费情况, 发现与总结先进经验。成本控制的核心在于严格依照既定规范实施控制并依据出现偏差的详细状况实施调节指导, 让其达到预定的成本目标。

2 铁路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2.1 成本意识薄弱

目前, 一些铁路施工企业仍未摆脱原有的管理模式, 生产过程中偏重工期与质量的控制, 对成本的管理意识不强, 各级管理层对成本管理工作认识不足, 不能正确地处理成本管理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的关系, 部门之间缺乏关于成本管理问题的沟通, 也没有具体落实成本管理的责任, 未形成完善的施工成本控制管理体系和做到全员全过程的成本控制。例如, 技术人员只负责工程技术质量, 材料人员只负责材料的采购和进场等, 各环节作业脱节, 造成工作上的失误或经济上的不必要损失, 从而导致施工项目成本居高不下。

2.2 成本控制执行和监督不够

现阶段我国铁路企业在铁路项目投资决策、设计和实施阶段的成本造价管理存在不足之处, 首先, 部分铁路企业在投资决策阶段没有对铁路投资项目进行科学合理的可行性研究, 制定的预算方案和工程施工计划不切实际;其次, 部分铁路企业在设计阶段存在着设计人员只负责工程项目设计、造价管理人员只负责工程项目造价的现象, 铁路项目设计与成木造价管理脱节;最后, 部分铁路企业在实施阶段没有严格遵守安全施工原则, 全面预算管理执行不到位, 实际施工情况与预算规划出入较大, 工程项目资金限额管理形同虚设。

2.3 物资采购管理体制不健全

在铁路项目施工中, 物资的采购与使用过程应有健全的管理制度, 物资的采购应通过招投标的方式选择供货商, 进行多方案比选确定, 在保质保量的基础上优先选用低价格供货, 做到物美价廉, 降低采购成本。物资进场后, 大多并不是立即就用到施工中去, 而是要先存放在仓库中, 每日按需发放, 但是目前却存在着现场物资管控能力不足的问题, 导致物资采购成本过大。另外, 对施工现场的物资回收管理不当, 周转材料利用效率低, 废料物资浪费现象严重, 也是当前铁路施工项目物资成木控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2.4 分包不规范

一些铁路施工企业将劳务作业分包给包工头或是不具备相应劳务资质的单位, 甚至存在有项目部直接跟包工头签订或实际履行劳务分包合同的现象。劳务合同单价随意性较大, 未能对同类工程的各工种人工费调查摸底情况进行研究和分析, 很多单价超出同类工程人工费平均水平, 而且价格条款的约定也不明确, 导致劳务分包过程中产生经济纠纷与损失赔偿。

3 铁路项目施工成本控制的措施

3.1 增强成本控制意识

目前, 铁路项目施工单位面临着越来越开放式的市场竞争环境, 项目施工单位面临着重要挑战。若想在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 必须要全面地提升其自身的成本控制水平, 进而增强企业竞争力, 创造出最佳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因此, 要加大施工成本控制工作宣传力度, 使企业员工充分认识到施工成本控制工作的必要性, 让大家了解到成本控制是一项全员参加的全过程管理。成本控制需通过施工组织及实施全过程得以实现, 它不光是某一个部门的责任, 更不是单一的管理环节, 其需要全员参与及日常沟通与协调, 来实现施工成本最优化的控制。

3.2 材料费的控制

施工所用的原材料费用占整个项目成本中的比重最大, 一般可达70%, 所以, 材料成本的节约, 也是降低项目成本的关键。材料采购要力求物美价廉, 材料采购人员承担起降低采购成本的责任。最大限度地减少采败过程中的管理消耗, 进场材料要正确计量, 认真验收, 凡材料物资的收发、领退以及不同核算主体间的内部转移, 都要经过清点和填制必要的凭证, 并经一定的审批手续, 以防止乱领、乱用。并定期盘点、清查, 防止积压浪费、变质和贪污盗窃随时掌握实际消耗和工程进度的对比数据;对于周转材料要及时回收、整理, 使用完毕及时退场, 这样有利于周转使用私减少租赁费用, 从而降低成本。

3.3 规范分包管理措施

在选择分包方时, 必须选用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 并且符合企业长期发展战略, 专业技术水平高、业绩佳、资信好, 整体施工能力较强, 履行合同情况良好的公司。劳务作业综合单价方面, 对铁路工程劳务分包各工种人工费调查摸底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 剔除不合理的个例, 综合铁路各类工程人工费平均水平, 分析计算出铁路工程各种人工费指导价, 在项目成本分析人工费时予以控制, 人工费单价不得高于指导价, 对单价特殊的要作出分析说明, 经评审通过后执行;在签订劳务分包合同时, 劳务单价严格控制在成本分析时的人工费单价内, 同时对综合单价包含的工序内容进行约定。此外, 对劳务分包工程金额较大的项目, 通过招标的形式来选择劳务方, 选出单价更加合理的劳务单位。

3.4 加强施工过程控制

首先, 铁路施工企业应当加强投资项目事前决策的可行性研究, 深入分析铁路投资项目成本的关键控制环节, 及时了解工程物资在市场上的供需情况和价格变动, 贯彻落实全面预算管理与资金限额管理制度, 制定科学合理、全面细致的预算规划和采购计划;其次, 铁路施工人员要严格按照预算规划开展各项铁路施工作业, 定期分批将工程物资运入施工场地, 做好工程物资防盗防潮等日常维护工作;最后, 铁路施工企业应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与奖罚制度, 加强铁路施工成木造价管理的事后审核。

4 结束语

目前铁路建设市场竞争越发激烈, 施工企业需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 要增强铁路工程降本增效的管理形式, 进而让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在社会的竞争力一直矗立不倒。

参考文献

[1]蒙维娜.基于精益建造的铁路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 2012.

篇6:从新角度探讨铁路施工企业成本控制问题

关键词:新资本协议 押品 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9-166-03

本文所指的押品包括抵押财产和质押财产,属于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标准法规定的风险缓释工具,是内部评级法中银行自行计量违约损失率的重要基础,与第三方保证相比,在降低信用风险和提高银行资本充足率等方面的作用更为明显。但由于目前国内银行的押品管理机制还不够系统和完善,没有成立专门的职能部门对此进行统一规范指导,信贷人员对相关法律特征和资产评估规范不够了解,致使押品的合法、有效性及登记手续合规性存在一定缺陷,导致部分押品存在评估价值虚高、抵(质)押折率确定不够合理及系统数据质量较低等现象。既影响到风险缓释的效果,也不利于银行新资本协议的有效实施。因此,本文拟就新资本协议角度探讨押品对于银行的重要作用、国际金融机构在押品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国内银行押品管理方面的不足及相关建议进行阐述。

一、新资本协议下押品对于商业银行的重要作用

(一)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押品管理的规定

新资本协议中将押品作为最主要的风险缓释工具进行了规定。强调了加强对押品的管理,注重其市场价值变现的便捷性和对押品的定期价值评估等,而且要求银行必须在实际的信贷决策中使用合理的押品缓释计量方法。主要从合格抵押品的确认范围和对资本的要求两方面进行了阐述。

标准法下抵押品范围受到严格限制,只认可金融抵押品。标准法对抵押品的处理分为简单法和综合法。简单法重点在于对抵押品风险权重的确定,其可以直接替换抵押品对冲的风险暴露部分的风险权重。综合法重点在于对抵押品折扣系数的确定,以此反映抵押品价值的波动。新协议规定银行有两种计算抵押品折扣系数的方法:标准化的监管折扣系数使用规定的数值;银行使用自己估计的折扣系数,但须达到监管当局定性和定量要求。并提出了使用抵押品进行风险缓释后监管资本的计算方法。

E*=max{0,[E×(1+He)-C×(1-Hc-

Hfx)]}

E*:风险缓释后的风险暴露;

E:风险暴露的当前价值;

He:风险暴露的折扣系数;

C:所接受押品的当前价值;

Hc:抵押品的折扣系数;

Hfx:处理抵押品和风险暴露币种错配。

内部评级法(IRB)下,对抵押品的合格标准及其在确定违约损失率中的作用进行了规定。初级法下除了标准法认定的抵押品外,其他形式的一些抵押品在满足一定条件的前提下,也视为合格的抵押品,主要包括应收账款、特定的商用房地产或个人住所以及其他抵押品。新协议建议的起点是,对无认定的抵押品抵押的公司、主权和银行的高级债权,违约损失率定为45%,对公司、主权、银行的全部从属次级债权,违约损失率要更高一些75%。对有金融抵押品的交易,有效的违约损失率确定公式:

LGD*=LGD×(E*/E)

LGD:考虑抵押品之前,无担保贷款的损失率;

E:贷款的风险暴露;

E*:标准法的综合法下风险缓释后的风险暴露。

高级法所认可的抵押品范围更广。不论采用哪种形式的抵押品,银行只要证明它能发挥实质性的、一致的和可靠的减少损失的作用,就能在自己的内部测算中予以考虑。同样,只要银行能够用数据等证明其对违约损失率的测算是可靠的,而且与企业业务标准、风险管理的实际情况、和银行所能得到的相关数据(如自己的历史数据等)是一致的,也可以采用与初级法下不同的处理方法。LGD是抵质押品的价值、种类和价值波动、贷款期限、担保、合同条款等基本要素的函数,其测算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二)押品对于银行的作用分析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押品对于银行而言,主要作用体现在如下三方面:

一是提高借款人的违约成本,降低违约概率。无论只有标准法接受的合格金融抵押品,还是综合法广泛接受的房地产、机器设备等实物资产,借款人获得这些时须支付一定的成本,这些花费或支出就构成了借款人的违约成本。从默顿的期权违约理论来看,当借款人认为违约收益小于违约成本时,除非发生破产清算等迫不得已的情形,借款人不会因此而发生违约。因此,押品的合理设置可增加借款人的违约成本,抑制借款人可能存在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最终降低违约概率。

二是减少风险暴露的余额,降低违约损失。从新资本协议来看,押品能在相当程度上缓释风险。当借款人发生违约时,银行通过处置押品所取得的收益,使风险暴露的受保护部分可以获得有效的抵补,降低了违约损失。从新资本协议的相关要求来看,通过使用合格的金融抵押品,可将违约损失降至为零;而使用其他得到认可的押品,也可以有效地降低违约损失率,而且缓释能力多大于第三方保证。

三是降低加权风险资产,提高资本充足率。由于押品的风险缓释作用,对于同样的交易,使用押品缓释的资本要求比未使用风险缓释技术的资本要求低。如:在简单法中,抵押品风险权重可以直接替换抵押品对冲的风险暴露部分的风险权重,合格的金融抵押品可将权重降至为0;而其他抵押品的使用也可有效降低违约损失率,进而降低加权风险资产,提高银行的资本充足率。

四是提高银行的风险控制能力。发生信用风险损失时,押品价值、决定违约损失的回收率、持有押品的成本、回收清算资产的成本与费用影响着违约损失的波动性。加强对押品的管理,区别对待无风险资产类押品和风险资产类押品,考虑作为押品的资产价值的潜在波动,可以准确计量预期损失(expected loss,即EL)与非预期损失(unexpected loss,即UL)。而将EL和UL分解到各业务单位后,可进行以风险—收益为中心的考核。考核的指标是基于资本的风险调节收益(Risk Adjusted Retum on Capital,即RAROC),然后可以设定国别、行业、地区和产品的风险限额,从而准确进行风险定价。押品的价值评定及管理在商业银行风险控制中起着不可或缺的功能。

二、国际金融机构押品管理方面先进做法

国际金融机构对押品管理的规定主要借鉴欧洲中央银行(European Central Bank)、日本银行(Bank of Japan)、美国联邦住房贷款银行(Federal Home Loan Bank)及花旗银行(citiBank)的规定,上述金融机构均强调在目前信贷业务中,担保在风险控制中起着重要作用。担保本质在于利用市场定价(用来减少市场风险)和折扣率(haircut rate)(用来减少信用风险),缓释信贷风险。主要经验如下:

1.明确商业银行可接受的合格的押品框架。合格的押品主要集中为政府或企业债券、票据、股票、其他权益或其他金融资产,不动产抵押主要包括住房和非住房财产。其选择的根据是该国相关法律规定,同时还着重考虑了以下两个原则:一是信誉度。随着银行信用风险控制意识的加强,对担保单位和押品信用等级等都有明确规定,强调了本金和利息收入的稳定性。如美国联邦住房贷款银行规定商业抵押担保证券必须经全国认可的评级机构评定等级为A级或更高等级方可接受。二是市场转化度。强调须存在可及时、有效、经济处置抵押品和流动性强的市场,也须存在已经建立起来的、公开可得到的抵押品市场价格。即保证对接受的押品通过市场出售实现其价值的便捷性。

2.对押品价值进行周期评估。利用市场定价,即根据押品的市场价格,定期评定和调整其价值。当押品价值与贷款的名义价值之差小于—事先确定的触发水平时,借款人应增加担保或压缩贷款;如相反情况时,押品数量要求可减少。

3.确定合适的押品折扣率。根据不同种类押品的价格波动规律和历史风险数据,确定合适的最低押品折扣率,用来确定在债务履行期届满时押品有效利用价值,减少交易对手违约时的损失风险。不同的担保产品类型有不同的折扣率。如短期政府债券,折扣率很低。随着期限延长,折扣率增加。对于一些公司债券或者权益,折扣率较政府担保债券要高。

4.建立信用风险数据库(credit risk database,即CRD)。国外著名金融机构对押品折扣率的确定建立在对其风险数据大量分析的基础之上,大多运用模型预测抵质押贷款损失超过事先确定数值的概率。如单一押品模型,根据押品期限、损失率、交易对手违约概率、原来利率、长期平均利率、利率改变速度等变量得到与押品类型和期限相一致的折扣率;也可以计算在同样的风险暴露条件下随押品期限的增加,损失率增加的数值,从而给出在银行风险暴露恒定情况下,不同期限债券的损失率。而这些都需要大量贷款的历史数据积累,因此,国外著名金融机构都建立了庞大的信用风险数据库,可以有效满足风险计量工作的需要。

三、国内银行押品管理方面不足及相关改进建议

押品作为新资本协议重要的风险缓释措施,既是银行债权的重要保证,也是实施新资本协议的重要基础。但目前国内银行对押品仍没有进行专门规范管理,其价值认定程序、价值评估中存在很多问题,致使押品的作用没有在风险管理中得到有效发挥,影响新资本协议的有效实施。因此,以下将参照国际著名金融机构的先进做法对国内银行在押品管理中的不足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一)成立押品管理专职部门和内部押品价值评估队伍

目前国内银行对押品的管理现状是多头管理,分散而随意。如信贷经营部门出于业务营销的需要,可能接纳并不有效的押品。项目评估部门、贷款审批部门对同一笔担保贷款进行重复分析,甚至会出现冲突,造成内部资源的浪费,影响银行外部形象。管理部门的分散,造成了某些职能的重叠,同时也存在部分管理职能的真空,无法对抵质押贷款有一全面、真实的了解,从而影响信贷决策及全面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因此,须成立独立职能机构,对进入信贷流程的押品,进行整个“信贷生命周期”的全面管理。从贷前的价值认定,到贷中的价值跟踪,直至最后作为抵贷资产的处置。定期向行内风险管理委员会提交担保贷款风险报告,为业务拓展提供依据。

另外,由于现阶段中介市场管理的混乱,我国征信体系的不完备,存在着资产评估机构与借款人勾结,虚估资产价值从银行骗贷的问题。因此,国内银行须在加强与外部资产评估机构合作的基础上,通过内部严格的业务培训和资格认证,成立自己的专业价值评估队伍。由内部价值评估人员对中介机构的认定价值进行确认或直接进行评估,从资产评估规范和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的角度进行风险揭示,这在目前阶段对降低信用风险是重要的也是必须的。

(二)完善押品分类标准,进行严格而灵活的选择

随着国内金融市场的发展及相关法律的变更,一些规定已无法满足当前银行业务开展的需要,尤其是在实施新资本协议的过程中,当前的分类标准很难和新协议的押品分类相对应,反映在风险计量中就是债项的违约损失率计量结果和实际有较大差异。

因此,商业银行在可接受押品的选择方面首先应遵循合法性的原则,所接受的押品都必须符合我国法律、法规的规定,这是经济行为的最基本准则,不得接受目前并不合法的资产作为押品,尤其是要关注物权法的相关规定。其次,对目前法律法规没有明确禁止的资产种类,须在严控和全面把握风险的前提下,灵活决策。以实现商业银行业务拓展与风险控制的平衡。比如,对出口退税账户质押可在对企业经营状况及贸易合同全面了解的基础上接受;对专用设备和存货,则可适当减少接受的比例;而对于学校收费权等不受法律保障的权利则不予接受。

(三)建立押品的周期评估制度

信贷是支持本轮经济增长的关键力量,随着信贷规模的扩大,国内银行的押品资产也越来越大,在当前国际、国内经济波动较大及房地产价格波动较大的情况下,其面临的市场风险不容忽视。但目前商业银行仍没有完整有效的押品价值长期评估机制,多数押品评估仅限于贷前环节,在贷后管理中,押品价值评估流于形式,致使许多贷款在形成不良后押品价值也无法覆盖风险暴露。

为此,商业银行须跟踪所接受的押品的市场价值波动情况,应建立押品的周期评估制度。一是科学动态确定不同押品的重新评估周期。应详细分析押品的产业生命周期、市场供需信息及上下游产业的发展趋势,并综合考虑其市场价值的变动规律,予以确定。二是严格执行周期评估制度。每次贷款额度的调整应以其有效评估周期内的价值作为参考。当押品价值贬值超过银行所能接纳的幅度时,应立即实施相应的风险缓解措施。三是考虑实时重评情况。当重评周期未到期但押品市场价格波动剧烈、借款人财务状况恶化或发生信贷违约事件及其他潜在影响担保贷款风险事件时,须及时重新评估价值。四是积极开展重要押品价值的压力测试工作,如针对当前房地产价格下跌的现状,应(下转第169页)(上接第167页)进行全面规范的压力测试,从不同角度反映贷款风险状况,做好风险预案。

(四)开展押品折扣率确定原则的研究

折扣率的确定是押品管理的核心。国内银行目前的押品折扣率确定原则仍主要限于不同押品的分类结果,如居住用房一般为70%、专用设备一般为50%等,这些折扣率大体上可反映这类资产的变现能力及处置成本,但却不能精细化地对债项的风险程度进行反映,不利于新资本协议的实施。

商业银行要达到独立确定折扣率的目标,满足新协议高级法的要求,须及时开展相关研究并进行数据积累。首先,建立不同区域、不同性质融资企业对应不同种类、不同金额押品的担保效果档案。在分析押品内在价格波动的基础上,明确折扣率的合理区间。其次,对折扣率的确定要考虑借款人的资信等级。在可接受的折扣率区间内,综合考虑借款人及押品权属所有人的资信水平,具体确定特定债项对应的折扣率。第三,对折扣率的确认要由总行统一完成,但要注意动态调整。第四,对不同区域、种类押品的价值评估审定应实行区别授权,以控制高风险地区和种类。

(五)建立押品价值评估、管理系统

从目前来看,商业银行大多没有专门的押品价值评估系统,押品历史数据主要来源于贷后数据的收集,在押品数据方面没有严格的流程控制,数据维护也没有具体的规定,其数据质量较差,很难满足新资本协议计量准确性的需要。

因而,商业银行可在建立风险数据库的基础上建立专门的押品价值评估管理子系统,对所有的押品进行系统化、流程化和规范化管理。通过押品与担保合同及借款合同的挂接,实现对押品的整个信贷流程管理。既便于全面把握担保贷款的风险分布,实时监控不同区域、不同种类担保贷款的风险暴露及风险缺口状况,又积累了相关数据,为担保折扣率的确定和LGD的计算,从而为进行基于RAROC的经济资本分配奠定了数据基础。

(六)提高对押品管理的认识,规范担保贷款操作

从担保方式来划分,国内银行的贷款一般分为抵押、质押、保证及信用等贷款,虽然按新资本协议的角度来看,抵质押贷款的违约损失率应低于信用贷款,但从实际来看,抵质押贷款的不良率却高于信用贷款。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信用贷款客户信用等级较高,偿债能力强;另一方面是银行对押品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在押品管理的贷前、贷中及贷后环节控制不力,造成评估价值偏高和抵押物变现难等。

押品长久以来被认为是借款人的第二还款来源,但从新资本协议来看,一方面,对抵质押贷款的风险权重计量与押品质量直接相关,高质量的押品可享受较低的风险权重;另一方面,押品的处置变现能力也将直接影响到内部评级高级法中银行违约损失率的计量结果,回收能力高的银行将取得较低的违约损失率,进而提高资本充足率。所以,要加强对押品在信贷风险控制中作用的认识。首先,认真核实押品的权属资料、基本物理信息(要进行严格的现场勘查)、登记手续的合法性和完备性等,并规范押品的处置过程,减少信贷流程中的操作风险。其次,严格执行内部确值或评估制度。并以内部确认价值作为贷款发放依据。第三,提高内部价值评估人员的业务素质。建立规范的梯级培训制度,保证评估价值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第四,保障押品价值评估工作的独立性。押品价值评估人员不得参与信贷决策,同时其他人员不得干涉或影响内部价值评估工作的独立性和公正性,以减少信贷决策中的道德风险。

参考文献:

1.张文锋.论我国商业银行担保品管理及其完善.上海金融,2006(8)

2.王磊.G银行陕西省分行信用风险防范体系研究.西北大学硕士论文,2008(6)

3.杨珣.抵押资产价值评估问题研究.河北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09(5)

篇7:从新角度探讨铁路施工企业成本控制问题

一、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是企业的基调,直接影响员工的控制意识。它提供了内部控制的约束和结构,是其他内部控制要素的基础。

(一)建立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

企业应收账款大多由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分别管理,财务人员处于监控地位。但由于财务人员对客户情况了解不全面,导致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在管理上难以协同。实际上,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是专业性、技术性和综合性较强的工作,涉及到财务、营销、信贷、法律等专业知识和综合技能,须特定的部门或组织才能完成,其中对应收账款赊销的信用管理需要专业人员从各个角度进行大量的调查分析和管理控制。因此,设立由企业高管直接分管的独立信用管理职能部门对于应收账款的内控环境建立尤为重要。

(二)建立科学的信用政策

企业应该通过各种渠道了解自己面对的是怎样的客户。无论新老客户,当对方坚持赊购时,必须对其进行全方位的信用调查,就其资产状况、财力状况、经营能力、以往业务记录、偿还贷款能力等进行深入的调查,根据调查的结果评定其信用等级,并制定科学合理的信用政策。

二、风险评估

只要有经营决策,就有风险。企业的管理者必须决定准备承受多大的风险,并使风险维持在可控的范围内。

(一)明确应收账款管理的目标

根据COSO对风险评估的定义,风险评估的前提条件是明确目标。对于企业而言,其最终的目标是规范赊销业务,避免坏账损失,求得利润最大化。

(二)确定可能风险

一旦目标被确定,就要对实现目标的风险进行分析。应收账款所面临的风险处于业务活动层面,例如形成坏账,被迫筹资,主营业务收入减少等等。

(三)合理评估风险

分析风险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参考历年的实践经验,结合当前的经济、政治环境以及行业周期,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识别的风险进行排序。对于后果没有重大影响且发生概率很低的风险为排序靠后的风险,通常不需要重点关注;对于后果具有重大影响且发生概率极大的风险为排序靠前的风险,应给予最大的关注。

三、控制活动

COSO报告中认为,控制活动是指对所确认的风险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以保证管理当局的指令得以执行的政策和程序,它是内部控制体系的核心部分。基于COSO框架,企业应对应收账款活动进行全面控制。

(一)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企业应确保处理销售与收款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具体如下:

(1)赊销合同的审批、签订岗位与客户信用管理的岗位相分离。接受客户订单的营销人员不能直接批准赊销,赊销必须同时得到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批准。

(2)销售开票、发货、收款、记账职务应当分离。应收账款记录人员不能担任该账目的核实工作。

(3)坏账准备的计提与审批的岗位应相分离,同时坏账的核销与审批也不能由同一人担任。

此外,按照财政部颁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销售与收款》的规定,应当建立应收账款业务的岗位责任制,并根据具体情况对办理销售业务的人员进行岗位轮换或者区域调整。

(二)规范赊销合同

企业经济往来,多数是通过合同约定的,因此应当规范赊销合同的管理。

(1)规范赊销合同的签订。规范合同正式订立前的谈判、资格审查与草拟等流程,分类别统一格式、内容,使其符合国家及行业有关规定和自身利益。

(2)规范赊销合同信用等级制度。可依据信用等级分为高、中、低,采用抓大放小的原则,信用等级高、赊销时间长、金额较大的合同应由公司高管参与决策,将其控制在公司层面,其余的由不同的职能部门参与决策签订。

(三)规范销售发票的控制管理

销售发票是赊销业务的真实记录,是收取货款的依据。销售发票开具后,营销人员要与客户发票接收人员尽快办理交接,并取得收票凭据。财务人员加强与客户核对,及时发现发票是否入账,以及未入账原因,确保作为收款依据的发票的安全性。

四、信息沟通

COSO理论中的“信息与沟通”要求企业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

(一)内部沟通

信用管理部门、财务部门、销售部门之间应做到定期沟通。各部门通过财务资料、经营管理资料、信用评级信息等,共享信息资源。同时,高层管理者应定期组织召开由销售部门、财务部门、信用管理部门中层管理者参加的会议,讨论公司赊销情况,应收账款余额及账龄情况,下一步销售的趋势。此外,可以专题讨论重大拖欠账款,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二)外部沟通

货款回收最忌讳拖,时间越长,越易形成坏账,因此要加强与客户的沟通。有时并非客户恶意拖欠,只是由于票据传递或账务处理上出现了失误,导致货款未回收。这样的问题只要通过及时有效的沟通就能够得到控制。

(1)由财务部向客户提供对账单,并且电话通知客户的相关经手人查收,以此来促使客户及时对账。若余额不符,及时反馈信息,找出原因。

(2)根据合同条款约定即将到期的应收账款,可以以书面形式督促客户按时付款。

(3)对于逾期没有还款时,可电话催讨,并就客户逾期不归还欠款的原因做具体分析。若确属短期资金困难,可向相关领导申请延长还款期限;若属于产品质量问题导致客户拒绝付款的,应及时向公司反馈信息;若属于恶意拖欠,应上门催收,甚至以法律手段维权。

五、内部监督

应收账款内部控制管理中,应当发挥“监督”要素的作用。监督是实时过程,与经营管理活动紧密结合,随时进行自我评估和内部监督。监督可以确保应收账款内部控制系统持续有效运行。具体可以分为两种形式:

(一)全程监控

企业应当将全程的持续性监督活动根植于应收账款的控制活动中,即加强对销售与收款的过程控制和跟踪管理,对异常情况及时形成报告,立即采取措施妥善处理。

(二)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特殊形式,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内部审计机构作为企业内部重要的独立评估机构,其对应收账款的审计应当贯穿销售、发货、验收、调试、记录、收款和信息披露全过程,找出应收账款业务流程中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对赊销业务的内部审计应抓住几个关键点:

1、赊销合同控制的内部审计

对赊销合同的内部审计,主要是证实赊销合同的信贷审批是否按规定进行。可随机抽查一定比例的赊销信贷批准文件,检查这些文件是否附有相关资信文件。

2、销售发票控制的内部审计

发票是应收账款形成的重要凭据,同时也是较容易发生弊端或者错误的一个环节。因此,内部审计部门在对销售发票进行检查的时候,抽取被审发票的数量应适当地扩大,使样本更具有代表性。

3、应收账款余额的审计

内部审计人员可通过抽查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坏账记录、询证函等相关资料,检查应收账款余额的真实性、准确性。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应收账款是企业的重要资产,企业可以从内部控制的角度出发,通过改进和完善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这五个方面,对应收账款管理制度进行更为合理的设计,确保企业取得收益、规避风险,持续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审计署,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企业内部控制规范》,2008

[2]陈志斌.信息化生态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框架研究[J].会计研究,2007(1)

[3]李心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中的八大难题与对策探讨[J].中国总会计师,2010(10),55-57

篇8:铁路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探讨

关键词:铁路工程;成本管理;开源节流

1 正式出蓝图之前与设计单位加强联系沟通的关键性和必要性

铁路工程一般采取的是初步设计招标,正式的施工蓝图一般都是在工程开工之后,随着工程进度逐渐到位的,这就给了我们一些启示,在施工蓝图到位之前,从成本管理的角度来说,一方面,要积极的做好施工准备,为某单项工程的正式开工做好基础工作,另一方面,积极的联系设计单位,争取早日出图赢得施工工期,同时在设计上也充分的与设计单位沟通,争取设计图纸及工程量向着有利于施工单位的方向设计,把一些单价比较好,有利润的工程项目在合理的范围内尽量增大设计量,尽量减少单价不高、可能亏损的项目的工程量;把一些将来有可能发生变更、增加费用的项目,尽可能的直接设计在施工蓝图里边,在合同内验工,避免施工时发生大量的Ⅱ类变更。

举例来说,通过对新铁山隧道的合同单价进行分析,发现Ⅴ级围岩的单价是比较高的,单项利润也比较可观,我们就想办法与设计院沟通,尽量增加Ⅴ级围岩的工程数量,减少相对单价较低的Ⅳ级围岩的工程数量,在投标时,Ⅴ级围岩的工程数量只有80米,在我们与设计单位沟通后,Ⅴ级围岩的工程数量增加到了371米,而Ⅳ级围岩和Ⅴ级围岩每米的价差就是53600元,也就是说,仅此一项,在施工蓝图里,我们就为企业多赢得投资53600*291=1560万元。还有,通过对特大桥合同单价的分析研究,我们发现明挖基础的单价相对比較高,就从这方面入手去跟设计院沟通,尽量合理的加大水中墩中的封底混凝土的圬工数量(因封底混凝土的圬工数量是按照明挖基础工程量计价的),使特大桥的明挖基础工程数量达到9293圬工方,而投标时的合同圬工数量仅为3204圬工方,施工图量差达到6089圬工方,特大桥明挖基础的综合单价为1842元/圬工方,这一项,我们又为企业多赢得投资6089*1842=1121万元。就此两项,我们就为企业多赢得投资2681万元。

2 认真进行施工图审核,及时进行差、错、漏、碰的清理工作

在拿到施工图纸以后,首要进行的工作就是对施工图工程数量进行复查和核对,对于施工图工程数量计算有误,少于实际施工工程数量的,要及时清理出来,报告给建设单位及设计单位,以便在以后统一的施工图审核时,作到心中有数,游刃有余,不使企业在工程数量上吃亏。比如,在路基附属工程中,挡土墙是按照圬工方计量的,其他相应的辅助工程施工项目不单独计量,施工图纸到位后,我们通过仔细研究施工图工程数量和项目内容,发现原设计概算中的既有线施工防护措施费用较少,而在施工图中,锚杆防护等作为挡土墙施工的辅助工程项目,工程量相当巨大,如果这一部分工程不单独清理出来,就无法在正常的计量中反映出来,就会使项目蒙受巨大的损失,发现了这个问题,就把这部分工程量单独计算出来,上报给有关单位,按照合同约定,请求作为一项新增项目,重新确定计量单价。

3 从优化施工方案入手 加强成本管理的过程控制

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不仅会给施工带来很多方便,而且也会在成本支出上为施工企业节约大量资金。所以,在工程正式开工之前,制定切实可行又经济适用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方法显得尤其重要。

以申家滩双线特大桥、风洞子双线特大桥、建设双线大桥、姚家湾双线大桥为例,这四座大桥都属于深水桥,四座桥共有27个墩是在深水中作业,在工程开工之前,缺少水中桥施工经验的项目部从公司机关及外界请来深水桥梁专家,就这四座水中桥施工方案进行了多次研究和论证,经过多方比较,最后决定除个别墩采用图纸设计的钢板桩、双臂钢围堰及钢吊箱施工方法外,其余大部分墩的施工采用成本投入相对比较低的筑岛法施工,这一方案很快得到了监理单位及设计、业主单位的认同,正是按照这一方案的施工,仅仅在这四座桥的施工中,就为企业节约了成本500多万元,在桥梁工程本身单价低的基础上,减少了亏损,也就相当于给企业创造了利润。

4 在物资、设备、仪器采购过程中的成本控制

对于物资的采购,分开来说。首先是钢材、水泥、木材等外来材料,这部分物资是由业主统一招标采购的,但业主在招标采购的过程中,只指定了主供厂家,并没有把单价完全定死,这就留了一定的空间,以水泥的供应为例,在业主的招标结束后,我们及时的了解到:我标段水泥供应厂家的中标价格比其他标段的中标单价都高,我们就提出了质疑,后经过与厂家的多次协商和谈判,厂家最终让步,同意降低单价,仅此一项,我们就为企业节约成本300多万元。

其次,对于外加剂、防水板、止水带、锚杆等自己采购的物资,采用统一招标的方法,联系了多家供应厂家,首先让他们自己报价,然后指挥部领导及各个部门组成评标小组,从物资的性能、质量、单价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比,选中物美价廉的产品,作为中标供应商。我们正是严格的按照这个程序招标采购物资,从而有效的杜绝了人情和关系采购物资。我们采购的所有物资,都是同期市场价格的最低价格,从而为我们有效的控制工程成本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还有,在地方砂石料的采购中,因为本标段砂石料短缺,砂石料市场被某个老板垄断,单价基本上没有商量的余地,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就在砂石料的收方数量上下功夫,保证所购买的砂石料数量足量,在砂石料使用时,严格作到杜绝浪费,从而保证有效的控制成本。

最后,我们在采购设备和试验仪器时,也采用了与上述类似的做法,仅采购中心试验室试验仪器一项,就为企业节约成本近20万元。

在购买及使用建筑物资时,我们还掌握了一个原则,在建筑材料使用的淡季,根据我们工程量的构成情况,尽量尽早与供应商签定供货合同,尽量多储备能够长期储存的物资,从而在物资单价和供货数量上取得先机,避免了在施工高峰期时物资材料的不足而导致买方市场的竞争,最终疯狂涨价的被动局面。

5 争取Ⅰ类变更,严格控制Ⅱ类变更,及早准备好索赔及清概资料

在工程的施工中,变更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重要环节,如何去做好这项工作,做怎样的工程变更才对我们施工单位有利,这就需要我们根据项目和现场的实际情况好好的分析一下:工程是否确实需要变更,做怎样的变更才能保证我们的最大利益。

按照铁路工程变更的分类,Ⅰ类变更是变更增加或减少投资超过300万元(包括300万元)的变更,这部分变更的最终审批权在铁道部,变更增加的投资将追加到整个项目的投资中,不占风险包干费的指标。Ⅱ类变更在本项目中属于风险包干费里边解决的费用,在襄渝二线,风险包干费的比例为1.51%,也就是说,我标段的风险包干费为461万元,如果发生的Ⅱ类变更增加总费用超过461万元,建设单位最多给我们计量461万元,其余超出的变更增加费用由施工单位自己消化解决,如果发生的Ⅱ类变更增加总费用达不到461万元,按照实际发生的变更增加金额计量,发生多少计量多少,用不完的包干费也不能正常计量回来。

根据以上的变更费用管理办法,我们就提出了明确的工程变更管理思路:争取Ⅰ类变更、严格控制Ⅱ类变更。众所周知,在以前的铁路工程施工中,工程变更费用是没有包干使用的(或者包干费用是比较高的),工程发生多少变更都能够把变更增加的费用计量回来,但现在情况完全不一样了,我标段31358万元的工程,包干费用仅仅只有461万元,包干费用远远不能满足现场实际发生的Ⅱ类变更增加费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打破传统的变更思路,严格控制Ⅱ类变更的发生,一旦变更增加的总投资超过461万元,我们自己就要承担超出的部分,就会给我们增加很大的成本压力。

除了成功的做好工程变更工作以外,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我们还积极的收集和准备工程索赔及概算清理的原始资料及原始依据,为最终的结算工作打好基础。在成本管理的总体思路中,属于“开源”的又一项重要内容。

6 验工计价在成本管理中的控制作用

验工计价方面,对上主要做到不漏计、不少计,这一点只要业务人员有充分的责任感,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工作就能够很容易的做到。在对下计价时,必须严格按照实际完成的工程数量计价,因为有些工程的设计数量可能大于实际工程量,再加上一些施工队存在偷工减料的现象,另外有些业务人员可能由于自己的私利而故意给施工队多计价,所以,必须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在对下验工计价时,计划、工程技术、安质等相关部门要组成验工小组,对已经完成的合格工程量现场核对并签字认可,决不能按照图纸设计量草草验工,否则,有可能会造成多验工计价现象的发生,增加我们的成本支出。

7 对外关系在成本管理中的作用

首先,处理好与业主的关系,对工程施工单位来说,业主就是我们的上帝,对业主的任何工作人员,我们都要给他们充分的尊重,处理不好与业主的关系,他们就会在一些环节上为难我们,不但会使我们的施工受到种种干扰,也会直接增加我们的成本支出。在这方面,我指挥部是成功的,每次质量信誉都名列前茅就是很好的证明。

其次,处理好与监理单位的关系,只有很好的处理好与监理单位的关系,我们的施工才会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麻烦。监理单位的主要职责就是监督工程的施工,所以,在与监理的关系处理上,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方面充分尊重他们的工作,另一方面不要畏惧他们,从某些方面讲,监理单位的严格监理也是对我们工程施工的质量、进度、安全的一个有力保障,换句话说,也是对我们成本管理工作的促进。

再次,处理好与设计单位的关系,这一点,有些关系我们已经在第一条中有了详细叙述,在此就不再详细阐述。

最后,处理好与地方政府及地方老百姓的关系,要知道,我们工程的施工是在地方政府的管区、是在当地老百姓的一亩三分地上进行的,只有处理好与他们的关系,我们的工程才能顺利的进展下去。

8 施工进度、安全、质量在成本控制中的重要地位

工程施工的质量、安全、进度等几方面管理的成败与成本管理及成本控制的关系,是从事成本管理人员以及所有员工都很清楚的几个环节,在此就不再做进一步的阐述。

9 日常管理工作中的成本控制

成本管理在指挥部和项目部日常管理中的体现主要是加强成本节约,襄渝指挥部在指挥长的带领下,很好的把成本管理工作落实到了日常工作中去。看起来是一些无所谓、影响不了大局的小事情,积累起来就能减少很大一笔成本支出,就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这也是成本管理工作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的“節流”体现。

10 外部劳务在成本管理工作中的关键性

上一篇:大班案例分析续下一篇:珍惜友谊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