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总部企业范文

2022-06-11

第一篇:广州市总部企业范文

广州市金融总部企业认定办法

附件

2广州市金融总部企业认定办法

第一条 为加快发展总部经济,根据广州市人民政府《批转市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发展总部经济实施意见的通知》(穗府〔2010〕2号)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金融总部企业(含内、外资)是指注册地址在广州的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的金融机构。

第三条 企业符合本办法第二条,并满足《广州市总部企业

认定条件和标准》条件的,可以申请认定广州市金融总部企业。

第四条 金融总部企业认定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实行企业自愿申请、政府审核、动态评估等制度,原则上每年进行一次。

第五条 金融总部企业认定程序如下:

(一)申请企业从广州市金融办网站下载并填写《广州市金融

总部企业认定申请表》,在认定当年4月底前向市金融办提出申请,并提供各类有效证明文件。

(二)市金融办会同有关部门审核后于6月底前报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小组办公室在7月底前呈报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审定。

(三)认定结果由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以市政府名义发文

的形式对外公布,颁布认定证书、予以授牌,并在市政府公众信息网(http://)及《广州日报》上公布。

第六条 申报金融总部企业认定的企业,应提交以下材料:

(一)由企业法定代表人签署的《广州市金融总部企业认定(考核)申请表》;

(二)国家金融监管部门或省市金融工作部门颁发的金融许可证、法人许可证或业务许可证明的复印件;

(三)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的复印件;

(四)符合《广州市总部企业认定条件和标准》第四条规定的总部企业认定条件或标准的证明文件;

(五)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上一审计报告;

(六)企业上纳税证明,包括完税凭证、中介机构出具的上汇算清缴报告复印件;

(七)市金融办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符合本办法第三条的金融企业,于新设立或迁入我市当年申请认定金融总部企业,仅需提交上述第(一)、(二)、(三)、(四)、

(七)款规定的材料。

第七条 以上申请材料一式五份(证书的原件除外),复印件必须由申请企业加盖公章证实与原件一致并交验原件。申报认定的金融企业应根据要求如实提供材料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八条 经认定的金融总部企业,可以享受穗府〔2010〕2号规定的相关优惠扶持政策。

第九条 经认定的金融总部企业发生更名、重组等重大调整的,应在调整后15个工作日内将相关情况报送市金融办,市金融办会同有关部门初审后报市服务业领导小组审核认定。

第十条 市金融办会同有关部门对已认定的金融总部企业实行动态管理,每两年考核一次,考核条件与认定条件相同。经考核不再满足金融总部企业条件的,取消其金融总部企业资格,停止享受相关优惠扶持政策。

第十一条 金融总部企业在申请认定或申请奖励补贴资金过程中,若有弄虚作假行为,取消其金融总部企业资格,停止享受相关优惠扶持政策,责令全额退回所得奖励和补贴,并将有关情况告知金融监管部门,情节严重的,将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有效期届满,将根据实施情况依法进行评估修订。

第二篇:广州市总部经济发展规划

录 前言 1

一、发展现状 1

(一)总部经济发展能力居国内前列 2

(二)总部经济效应不断增强 2

(三)总部企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四)总部经济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3

二、发展环境 3

(一)基础条件 3

(二)重要机遇 5

(三)面临挑战 6

(四)重要意义 7

三、发展思路 8

(一)指导思想 8

(二)基本原则 8

(三)发展定位 9

(四)发展目标 10

(五)发展战略 10

四、重点任务 11

(一)着力服务好一批现有企业总部

(二)着力引进一批国内外大型企业总部

(三)着力培育一批本地优势产业企业总部

五、空间布局 13

(一)总体布局 13

(二)中心城区——片区带动 17

(三)外围城区——多极提升 19

六、保障措施 22

(一)完善政策体系 22

(二)创新服务机制 23

(三)优化招商策略 24

(四)健全扶持体系 25

(五)加快载体建设 25

(六)改善人才环境 26

前言

总部经济是指跨国公司、国内大型企业总部(含地区总部)在区域中心或中心城市高度集聚,并通过调度资本、技术和人才等资源,对周边甚至全球产生强烈辐射效应的经济形态。国内外经验表明,发展总部经济,有利于提升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和综合服务功能;有利于集聚高端资源,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有利于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提高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 当前,《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为广州的科学发展确立了新目标和新方向。《纲要》明确提出,广州要强化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和区域文化教育中心的地位,建设成为广东宜居城乡的“首善之区”,建成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国际大都市。加快发展总部经济,推动现代产业体系的建设,是广州在新战略背景下实现发展要求的必然选择。

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和《中共广州市委

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决定》的精神,为加快发展总部经济,特制定本规划。规划依托详实的前期研究成果,立足广州发展优势及城市定位,进一步明确广州总部经济发展特色,着力引进跨国公司华南地区总部,并在空间上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规划期至2020年。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广州总部经济快速发展,总体发展能力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有效促进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区域竞争力的提升。

(一)总部经济发展能力居国内前列

广州总部经济发展的总体环境和发展能力位于全国前列。据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中国总部经济研究中心主编的《中国总部经济蓝皮书(2008-2009)》评价,广州在全国35个主要城市的总部经济发展能力排名中位居前列,处于“第一能级”。在基础条件、研发能力、商务设施、专业服务、政府服务与开放程度六个分项指标中,除研发能力外,其他分项指标均排在前三位。

(二)总部经济效应不断增强

——税收贡献效应凸现。据统计,2007年广州共有总部企业521家,占全市企业总数不到1%,但是对全市的税收贡献接近三分之一。其中工业总部企业的税收贡献最大,其次是信息传输和计算机服务业以及零售业总部企业。

——连锁投资效应显著。总部企业带动了行业上下游企业的发展,产生连锁投资效应和产业乘数效应。自日本本田、丰田汽车和东风乘用车在广州投产后,带动汽车研发、零部件生产等项目陆续在广州投资,形成了一条相对完整的汽车产业链,并带动全省汽车零部件配套发展,2007年全省汽车零部件企业近1000家,整车厂国产化率达70%以上。

(三)总部企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2007年广州521家总部企业中,跨国公司总部或地区总部有129家,占全市总部企业的24.8%。主要分布在第

二、三产业,分别有156家和365家,占全市总部企业的30%和70%。其中,工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分别有总部企业148家、107家和90家,三者合计占全市总部企业的66.2%。

(四)总部经济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广州总部经济已形成了一定的空间集聚态势,越秀、天河和萝岗三区集中了全市68.9%的总部企业。目前,环市东、天河北、珠江新城、广州科学城已成为广州总部企业最集中的区域,商贸大厦、工业大厦和新型工业园区也集聚了一批总部企业,日益成为广州总部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

二、发展环境

(一)基础条件

——深厚的区域经济背景。广州地处全省及珠三角地区中心,具有连通全球、衔接港澳、辐射华南纵深腹地的独特区位优势,形成了深厚的区域经济发展背景。2007年,珠三角地区完成生产总值25607亿元,约占全国总量的10.4%;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4721元,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实现进出口总额6101亿美元,约占全国的28%;三次产业比重为2.4:51.0:46.6,结构不断优化,为广州发展总部经济形成了良好的经济和产业支撑。

——雄厚的综合实力。近年来广州城市综合实力迅速增强,城市竞争力不断提升。1978年-2008年,广州地区生产总值(GDP)从43.09亿元增加到8215.82亿元,年均增长13.7%,经济总量连续19年居全国大城市第三位。同时,广州经济外向度高,已与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紧密的经贸合作关系,有利于开拓国际市场、吸纳更多优质的企业总部。 ——明显的产业优势。作为综合性门户城市,广州初步形成了以服务经济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汽车、石化、电子信息三大支柱产业的综合配套能力、科研技术能力和产品开发能力不断增强,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金融保险、商务会展、信息服务、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商贸、旅游等传统优势服务业正加速向高端化升级,能够为国内外总部企业提供优质的生产和生活服务。

——较完善的政策环境。广州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在政策创新方面一直走在国内前沿。近年来广州高度重视总部经济的发展,颁布多项鼓励政策,越秀、天河、萝岗等区也陆续出台了促进总部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与服务措施,初步营造了宽松、良好的总部经济发展环境。2008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广州打造“亚太地区重要总部经济区”的战略目标,为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创新服务提供了指引。

——完备的基础设施。广州拥有全国三大枢纽机场之一的白云国际机场,华南地区最大的国际港口和铁路客运站,已经形成以广州为中心的航空网、高速公路网和铁路网,综合交通枢纽功能突出。到2010年,广州将基本建成以“三港双快’’(空港、海港、信息港,高快速道路、快速轨道线)为主骨架的现代化交通网络,形成沟通世界的快捷商务通道。同时,广州作为全国三大国际电信出入口之一,城市信息化程度居全国十大城市之首,将建成华南最大的区域电子商务中心,较好的满足总部企业对信息采集和信息交换的要求。

(二)重要机遇

——国际产业转移新趋势。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跨国公司从降低生产成本的角度考虑,逐渐将生产制造环节,以及地区总部、研发总部等职能性总部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在当前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影响下,跨国公司为降低运营成本,有可能加速将其职能性总部迁至发展中国家,从而引致世界总部经济格局的重新洗牌,有利于广州抢抓总部经济发展机遇。 ——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当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粤港澳紧密合作区,以及珠三角一体化、广佛同城化等区域经济合作顺利推进,使广州的地缘优势更加突出,经济腹地和发展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为广州积极争取亚太地区、国内特别是珠三角地区大型企业在广州设立管理总部、营销总部和研发总部创造了有利条件。

——税收体制不断完善。首先,新税法的实施统一了税收的优惠政策,实行“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使广州与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的税率差异不复存在,将有利于吸引更多企业在广州设立总部。其次,内、外资有别的两套所得税法合并为统一的企业所得税法后,使内外资企业的竞争环境更为公平。最后,增值税转型实现了从局部的优惠到全国范围、全行业和全额抵扣的公平税负,直接减轻了企业负担,对加快培育广州优势产业总部企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面临挑战

——国际金融动荡导致总部经济发展不稳定因素增加。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导致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全球贸易总量大幅减少。国际经济环境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对国际资本流动和投资产生深远影响,必将对广州吸引国外企业总部入驻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与国内外发达城市的差距明显。目前,广州总部企业以区域性总部为主,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国家级总部企业较少。与纽约、首尔、大阪等国外发达城市相比,广州在拥有世界500强企业总部数以及总部企业的经营效益方面明显落后。与北京、上海国内发达城市相比,广州在世界500强企业进驻及投资项目数、国家商务部认定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数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距。在大珠三角范围内,广州面临香港、深圳的直接竞争,佛山、珠海、东莞等城市的迅速崛起也正对广州总部经济功能产生一定的分化与削减作用。

——总部经济布局有待优化。广州促进总部经济发展的规划相对滞后,仍未形成一个像香港中环、上海陆家嘴的具有较高国际声望的总部集聚区。各区域在总部经济发展上分工不明,造成无序竞争和重复建设,不利于总部经济资源的集约利用和总部企业的集群发展。同时,与北京、上海相比,广州的商务写字楼在智能化、信息化和人性化方面难以满足总部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的选址需求。

(四)重要意义

——加快发展总部经济,是强化门户城市功能的战略选择。产业带动辐射和综合服务是中心城市和门户城市的核心功能,总部经济占据产业链的高端,通过总部企业对要素流的集聚、控制和优化,能够增强产业集聚辐射和综合服务功能。发展总部经济既能充分发挥门户城市的综合优势,又能够加速提升城市功能。 ——加快发展总部经济,是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必然要求。建设现代产业体系要求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发展集聚化,发展总部经济能够加速集聚并最优化配置科技、人才和信息等战略资源,缓解经济发展与土地、资源、环境制约的矛盾,有力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加快发展总部经济,是壮大提升服务经济的现实途径。总部企业具有管理和服务职能,总部经济具有显著的服务经济特征。加快发展总部经济既是壮大提升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必由之路,也是促进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的可行之路。 ——加快发展总部经济,是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在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和城市化发展浪潮中,总部企业成为国内外主要城市争夺的战略资源,加快发展总部经济有利于争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主动权。

三、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顺应世界经济和城市发展潮流,立足我市总部经济发展基础和优势,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按照积极服务好现有企业总部、重点引进和培育一批新的企业总部的工作思路,着力扩大规模、优化结构、提高水平。集中建设一批行业集中、特色鲜明的总部集聚区,打造适宜总部经济发展的营商商务、居住和人文环境,推动全市总部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进一步增强广州的辐射带动能力,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二)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大规划引导、政策扶持、资源倾斜的力度,强化区域协调发展,不断优化发展总部经济的软硬件环境。 ——坚持壮大总量和优化结构相结合。以加快总部企业发展壮大为主线,在总量扩张中实现结构优化,提升总部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

——坚持大力引进和重点培育相结合。充分发挥体制机制、市场腹地和服务资源等优势,服务好现有企业总部,不断创新招商方式,大力引进跨国公司和国内大型企业集团总部落户广州,着力培育本市优势产业企业总部。

——坚持错位发展和协调发展相结合。根据不同区域的发展条件、产业基础和布局要求,引导总部企业集聚发展,实现广州与香港、深圳等周边城市总部经济的错位发展和协调发展。

(三)发展定位

根据广州建设成为广东宜居城乡的“首善之区”,建成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国际大都市的总体要求,重点发展以跨国公司华南地区总部和国内企业总部为主的总部经济,努力成为辐射泛珠三角、影响全国、面向世界的亚太地区重要总部经济区。 ——跨国公司华南地区总部。加强重点招商,吸引世界500强企业以及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跨国公司在广州设立子公司或分支机构,形成跨国公司在东亚、中国及华南地区的金融总部、研发总部、采购总部、制造总部、营销总部和贸易总部。

——国内企业全国总部和华南总部。重点引进国内500强、中国连锁100强以及在行业中居于龙头带动地位的国内大型企业集团、上市公司在广州设立全国总部、华南地区总部。重点引进中央大企业在广州设立具有总部性质的机构。

——珠三角和泛珠三角企业总部。充分利用广州作为华南地区中心城市的优势条件和广阔的市场腹地,重点引进泛珠三角特别是珠三角地区的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企业总部,以及营销总部、研发总部等总部机构,大力引进珠三角民营企业总部。 ——本地优势产业企业总部。根据《广州总部企业认定标准》测算,2007年广州共有1146家具有产业优势的潜在总部企业。通过制定相关扶持措施,为企业提供拓展营销渠道、开拓外部市场、争取上市等服务,支持其加快成长为总部企业,实现广州总部经济规模和质量的整体提升。

(四)发展目标

坚持内外源并重,引进与培育并举,努力实现总部企业数量明显增加、结构优化,总部经济规模效应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升。到2015年,总部企业税收占全市企业税收总额的比重达40%;中心城区总部经济功能不断强化,外围城区专业性总部集聚区陆续形成,发展总部经济的政策体系和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到2020年,广州建设成为跨国公司华南地区总部和国内企业总部高度集中的亚太地区重要总部经济区。

(五)发展战略

——创新驱动战略。抓住国际研发和技术服务加速转移和广州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契机,实施以培育科研创新资源、改善科研环境和提升科研服务水平为重点的创新驱动战略,积极培育和引进研发总部,不断提高总部企业的研发实力,提升产业素质,全面增强广州总部经济的创新能力。

——产业融合战略。立足广州产业优势,促进产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发挥主导产业对产业链上其他行业总部企业的带动和汇集作用,形成主导产业传导效应,增强广州总部经济的产业集群能力。

——空间集聚战略。在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框架下,通过优化提升原有总部集聚区、规划新建一批功能明确的总部集聚区,营造适宜的发展环境,促使总部企业分类集中,在整体上强化广州总部经济效应。 ——人才高地战略。充分发挥广州作为华南地区教育科研和人力资源中心集聚地的优势,占领人才资源制高点,不断增强人才吸纳能力,努力培养各类高端人才,为总部企业提供高素质的人才保障,夯实总部经济发展基础。

——环境优化战略。完善交通组织、配套设施等硬环境,优化税收、法律、金融、管理、商务服务、教育、多元文化氛围等软环境,构建围绕总部企业的专业化服务支撑体系。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创造优美的南方山水城市特色景观,增强对总部企业和人才的承载力。

四、重点任务

按照《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和《中共广州市委

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决定》的要求,密切关注国际经济和产业发展走势,结合广州发展实际,重点培育和发展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优势传统产业的企业总部。着力服务好现有的总部企业,有选择、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适宜广州发展、有利于提高广州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总部,大力培育一批本地优势产业的企业总部,增强广州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

(一)着力服务好一批现有企业总部

以增强现有企业总部的根植性和归属感为主要目标,将服务好广州现有的521家总部企业作为形成广州总部经济核心竞争力的重点工作。突出广州服务特色,加强政府与总部企业的对话机制,推行政府部门与总部企业对口联系服务制度,切实解决总部企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提供更加人性化和符合总部企业需求的服务内容,提高政府服务效率,促进现有总部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二)着力引进一批国内外大型企业总部

遵循广州市产业发展导向,发挥中心城市综合优势,加强国内外经济合作,紧密关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粤港澳经济合作动向,深入研究总部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的投资及选址趋势,通过完善相关政策、优化服务、创新招商模式、增强中介服务等措施,主动出击,不断增强对国内外大型企业总部的吸引能力。重点引进跨国公司、中央大企业在广州设立地区总部或职能性总部机构,着力引进珠三角优秀民营企业总部。

(三)着力培育一批本地优势产业企业总部

利用广州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有利时机,重点培育体现广州产业优势的企业集团。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国内外建立生产基地、营销中心、研发机构,鼓励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与广州优势企业联合,支持企业通过资本运作方式进行并购重组,对非总部升级为总部的本地企业给予奖励,提高企业市场拓展能力、融资能力和资源配置能力。引导一批符合广州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方向、具有品牌优势和规模优势的企业做大做强,在较短时间内提升“走出去”的实力,加快成长为总部企业。

五、空间布局

(一)总体布局

按照《广州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等相关规划要求,与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及主体功能区规划相衔接,将提升中心城区总部经济功能与积极发展外围专业性总部集聚区结合起来,引导广州总部经济从局部分散发展转向“片区带动、多极提升”的中心-外围式发展结构。

在中心城区,强化“珠江新城-员村-琶洲”片区的核心地位,打造具有沿江特色的总部经济核心区;优化提升“天河北-环市东-东风路”片区,与沿江片区形成功能策应。在外围城区,结合广州产业发展特点,培育多个专业性总部经济发展极。

进一步加强广州与周边城市的合作发展,加快推动广佛同城化,并与深圳、香港错位发展,构建布局合理、功能清晰、服务优质、科学和谐的总部经济示范生态圈。

表 1 广州总部经济空间结构 区域范围 空间格局

总部集聚区 总部企业级别

主要行业

中心城区(片区带动 “珠江新城-员村-琶洲”片区 商务区) 跨国公司总部或地区总部

珠江新城中央商务区(珠江新城金融国家级企业总部 金融 员村总部集聚区 跨国公司分支机构

省级以上企业总部或地区总部 商务服务、商贸 琶洲总部集聚区 跨国公司分支机构

省级以上企业总部或地区总部 会展、商贸、科技服务 “天河北-环市东-东风路”片区 天河北中央商务区

跨国公司地区总部

国内企业总部

营销中心等总部机构 金融、信息服务、商务服务 环市东-东风路中央商务区 跨国公司华南地区总部 国内企业总部 商贸、信息服务、商务服务、传媒

流花总部集聚区 国内外企业总部或地区总部

设计中心等总部机构 会展、商贸、设计 外围城区(多极提升) 国内企业总部或地区总部

研发中心等总部机构 航空公司、研发、设计、商务会展

白云新城总部集聚区 国内企业总部

商务会展、商贸、金融资讯

北部总部功能区 空港总部集聚区 跨国公司地区总部

南部总部功能区 海港总部集聚区 跨国公司分支机构

航运公司、现代物流、商务服务

港澳、珠三角地区企业总部

研发、检测、设计 国内企业总部

南沙资讯科技园总部集聚区

番禺总部集聚区 跨国公司分支机构

研发、设计、商贸、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现代物流

跨国公司地区总部 泛珠三角地区企业总部 东部总部功能区 广州科学城总部集聚区

国家级企业总部 研发、设计、检测认证 广州金融创新服务区 跨国公司分支机构

国内企业总部或地区总部 金融服务 天河软件园总部集聚区

跨国公司地区总部

国内企业总部

研发中心等总部机构 信息服务、网游动漫、软件外包 广州(黄埔)临港总部集聚区 跨国公司分支机构

航运、现代物流、港口贸易、商务服务

国内企业华南地区总部或分支机构 国内企业地区总部 西部总部功能区 白鹅潭总部集聚区

泛珠三角地区企业总部

研发、设计、咨询、策划、商贸

(二)中心城区——片区带动

中心城区重点发展“珠江新城-员村-琶洲”和“天河北-环市东-东风路”两个总部经济片区,形成全市总部经济功能核心。 1.“珠江新城-员村-琶洲”片区

该片区由珠江新城中央商务区(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员村总部集聚区及琶洲总部集聚区组成。规划以金融保险、商务会展等生产服务业为引擎,以沿江商务休闲为特色,打造广州最具高端服务功能的总部集聚区。通过核心辐射带动,形成沿珠江两岸不断延伸扩大的沿江总部经济发展带。

——珠江新城中央商务区(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重点发展金融业总部经济,通过政策引导,加大对跨国公司、国内外金融机构、贸易总部、投资公司及国家级企业总部的引进力度,使之成为区域性金融中心的管理中枢。积极发展法律、会计、设计、咨询、创意等商务服务业总部,打造信息化CBD,建设成为具有国际金融、商贸、外事和旅游观光等多种功能的总部企业集聚中心、资源配置中心和国际文化交流基地。

——员村总部集聚区。按照广州“中调”战略部署,加快实施“退二进三”,开发建设高档写字楼、会议会展型酒店,营造滨水岸线城市形象。承接珠江新城和琶洲地区产业功能延伸,重点发展会计、审计、评估、法律、广告、咨询、策划等生产服务业总部经济和现代商贸业总部经济,大力发展文化创意,引进跨国公司分支结构及省级以上龙头企业总部,打造滨水商务休闲总部集聚区。

——琶洲总部集聚区。做强“广交会”品牌,发挥“中国会展名区”的辐射作用,重点引进以商务会展为主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国内企业总部,形成以会展业为主导、上下游相关配套产业集聚发展的格局。充分利用海珠科技产业基地琶洲园区被认定为广东省火炬计划海洋生物技术特色产业基地的契机,大力发展科技研发和科技服务总部。规划建设成为集大型会展、国际商务、轻工贸易、信息交流、科技服务、观光旅游功能为一体的总部集聚区。 2.“天河北-环市东-东风路”片区

该片区由天河北中央商务区、环市东-东风路中央商务区和流花总部集聚区组成。规划通过功能优化与提升,与“珠江新城-员村-琶洲”片区形成功能承接与策应,强化中心城区总部经济集聚功能。

——天河北中央商务区。依托成熟的国际化商务氛围和完善的商业、娱乐配套服务,加强与珠江新城中央商务区的功能衔接,重点发展金融保险、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等总部经济,进一步加强跨国公司华南地区总部和国内外大企业管理中心、结算中心、营销中心的集聚,发展成为广州新城市中轴线上最具现代商业活力的总部经济集聚区。

——环市东-东风路中央商务区。以加快建设花园城市广场、先烈中路创意大道为契机,推动环市东-东风路中央商务区功能提升。重点发展以商贸、信息服务、商务服务、文化传媒为主体的总部经济。进一步加强跨国公司华南地区总部和国内行业龙头企业总部的集聚,成为广州标志性总部集聚区。 ——流花总部集聚区。以规划利用流花交易会旧馆、优化流花商圈为契机,推进流花交易会旧馆功能升级改造。加快展贸型商务大厦的建设,加强信息化建设和物流交通改善,营造良好的商务发展环境。重点引进国内外专业性会展企业总部、现代商贸业企业总部和设计中心等总部机构,形成现代化展贸总部集聚区。

(三)外围城区——多极提升

在外围城区,培育和发展特色突出的专业性总部集聚区,形成多个总部经济增长极,实现“多极提升”。 1.北部总部功能区

——空港总部集聚区。借助广州空港经济发展契机,以白云国际机场为核心,依托周边重点产业园区的发展,大力引进国内外航空公司总部或地区总部、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国内企业总部以及研发中心、营销中心、时尚类产品知名企业总部,打造集航空公司运营管理、商务办公、会展、研发、购物、餐饮、娱乐、时尚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空港总部集聚区。 ——白云新城总部集聚区。承接广州中心城区和空港经济双辐射,以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广州体育馆为主要节点,加快高档写字楼、高星级酒店建设,重点发展金融资讯、会展、现代商贸业总部经济,积极引进国内大企业总部,发展成为高端服务功能不断强化的总部经济集聚区。

2.南部总部功能区

——海港总部集聚区。依托广州南沙保税港区,进一步完善珠江西岸的物流体系,促进珠三角中西部地区外贸集装箱业务的快速发展,增强广州港的国际竞争力。加快发展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等高端服务业,引进国际知名的物流公司、航运公司及生产型企业进驻港区并设立管理总部或分支机构,建设国际物流中心和华南国际航运中心。

——南沙资讯科技园总部集聚区。依托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广州中国科学院工业技术研究院、华南理工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等研发平台,重点引进和培育一批港澳及珠三角范围内以研发、检测、设计等为主的现代科技服务业总部企业,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发展成为以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软件外包服务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总部集聚区,建成粤港澳联合创新示范区。

——番禺总部集聚区。加快番禺新城和万博商务中心的建设,重点发展研发、设计、会展、信息服务和现代物流业总部经济,形成提升广州现代服务业功能的新平台。依托广州大学城、广州国际生物岛和清华科技园,重点发展数字家庭内容服务、生物医药、科技研发、信息服务业总部经济,引进一批国内外有影响力的企业总部、研发和运营机构,培育壮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本地企业,打造创新服务型总部集聚区。 3.东部总部功能区

——广州科学城总部集聚区。以广州科学城为核心,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策应,以广州科学城综合研发孵化区和广州火炬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为统领,依托广州科技创新基地、广东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广东软件园、科学城信息大厦、广州国际企业孵化器、广州生产力促进中心科学城园区等多个园区或机构,重点发展以研发、软件、检测认证、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动漫、咨询策划等为主的总部经济。加快推动科学城(北区)“知识城”的建设,进一步增强跨国公司和国家级企业管理、营销、采购、研发总部的集聚,打造知识创新型生态总部集聚区。

——广州金融创新服务区。利用加快建设萝岗新城的契机,依托广州科学城的创新基础与氛围,发展金融创新研发、金融创新业务试点、金融后台服务、金融服务外包、金融电子设备制造及调试等。重点引进国内外金融机构后台服务总部机构,促成金融研发中心、呼叫中心、数据中心、清算中心、银行卡中心、培训中心的高度集聚,与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形成相互配套、协调发展的格局。

——天河软件园总部集聚区。依托天河软件园本部及高唐新建区,重点发展以软件开发、信息服务、网游动漫、服务外包、集成电路为核心的总部经济。加速跨国公司和国内大企业地区总部、研发中心在园区的集聚,形成具有较强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的信息服务业总部经济产业群,打造华南地区最大的软件产业基地和服务外包示范区。

——广州(黄埔)临港总部集聚区。结合黄埔国际物流园区的建设,增强商务服务功能,重点发展航运、现代物流、信息服务、港口贸易以及与港口业务有关的金融保险、船代货代、报关、咨询、法律等生产性服务业总部经济。积极引进跨国公司、国内大企业设立管理总部或分支机构,加快总部企业的集聚,打造黄埔临港现代物流、航运服务总部集聚区,使之成为广州东部产业带重要的总部经济基地。 4.西部总部功能区

——白鹅潭总部集聚区。依托珠江两岸滨水景观和休闲氛围,重点发展研发、工业设计、咨询策划、商贸业总部经济,吸引国内企业尤其是珠三角西岸、泛珠三角地区企业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等总部机构,形成别具沿江景致和欧陆风情、适宜国际商务聚会的总部集聚区,推动广佛同城化进程。

六、保障措施

(一)完善政策体系 ——健全协调机制。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市总部经济发展,负责组织制定总部经济发展重大政策,总部企业资格备案、信息发布及解决重大问题,协调和督促检查等相关工作。市各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对总部企业的管理服务工作。

——形成政策合力。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整合市、区(县级市)层面已颁布的关于促进总部经济发展的扶持政策,做好有效对接和深度联动,根据广州总部经济发展目标和重点,在总部企业认定、重点领域扶持、财税、用地、人才等方面形成全面推动总部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制定《广州市总部企业认定办法》,开展总部企业认定和统计监测工作。

——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整合现有财政扶持资金,加大对总部经济发展的投入,支持总部企业的发展。对经认定的总部企业实行经营贡献奖励等政策,增强总部企业发展动力和品牌提升能力。

(二)创新服务机制

——加强政府服务。进一步发挥市政务服务中心作用,简化行政审批手续和程序,提高政府的服务效率,营造一流的投资发展环境。将总部企业重大产业项目列入市政府绿色通道服务范围。

——推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深入推进政务公开,为企业提供快速便捷的商务、法规和政策信息等各类资讯服务,建立总部企业参与政府重要决策咨询论证和重大工程规划建设的机制。加强引进国际知名的中介机构,完善专业化服务体系,为总部企业提供支援服务。

——优化法治和诚信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公开、公正的法制环境。规范信用征集和使用,加大失信惩戒力度,建立健全全市社会信用体系,营造诚信环境。建立完善总部企业及其高层管理人员信用信息库,促进总部企业加强自身信用建设。加大对总部经济的宣传力度,形成有利于总部经济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

(三)优化招商策略

——明确招商目标群体。加强对世界500强、跨国公司投资趋势研究,跟踪分析国内外有关行业龙头企业发展动态,将有意向在广州投资的内外资企业列入总部经济重点招商目录,积极跟进招商工作。

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加快推进和CEPA在广东先行先试为契机,重点引进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以及香港、澳门、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到广州设立地区总部。 ——主动招商、加强宣传。采取主动出击、重点跟进等方式,加强与有投资意向的总部企业的沟通联系,提供个性化服务。探索推行总部企业对口联系服务制度,专人负责协调解决总部企业入驻面临的实际困难。通过举办论坛、参与国际招商等方式加强广州的城市营销力度,宣传广州发展总部经济的优势和政策措施。

——加强区域群体协同招商。加强广州与泛珠三角、东盟等广大腹地城市的区域合作,促进有关部门联合建立总部企业招商引资协调机制,实现信息分享、经验交流和优势互补,实现由单体招商到区域群体协同招商,树立区域整体形象和招商实力。

(四)健全扶持体系

——支持企业拓展外部市场。以市经济协作部门为主体,发挥行业协会、各地驻穗机构和广州在其他城市的网络资源的作用,组建外地的穗企服务机构,实行政府服务前移,支持本地总部企业拓展外地市场、延伸发展腹地。

鼓励有条件的总部企业在国内外建立生产基地、营销中心、研发机构,或通过资本运作方式对异地企业进行重组改造,延伸企业价值链条,增强外部竞争力。争取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与我市优势企业联合,投资参股,加速培养和壮大总部企业。

——支持总部企业上市。整合扶持企业上市的政策资源,协调解决总部企业在境内外上市融资过程中的问题。引入优秀中介服务企业,改善上市服务,加快总部企业及其所属优质企业上市融资步伐。鼓励总部企业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并通过发行中长期票据、企业(公司)债券等多种方式融资。

(五)加快载体建设

——积极拓展用地空间。深化实施“中调”战略,加快“退二进三”步伐,在符合城市规划的前提下,加速旧城区改造、工业厂房置换以及对烂尾地、烂尾楼的处置,腾出发展空间。合理控制住宅的开发规模,并在规划、土地、资金、配套设施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优化广州总部经济发展空间。

——打造分行业的总部集聚区。以专业市场园区化升级改造为契机,加快建设商贸业总部集聚区。鼓励置换出的厂房、场地优先引入企业总部,发展工业设计、创意产业等现代服务业总部经济,实现城市功能升级和形象更新。总部集聚区周边营造高品质文化氛围和生活环境,形成具有广州特色的总部经济载体。

(六)改善人才环境

——实施人才激励政策。加大总部企业紧缺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建立总部人才储备库。为总部企业吸纳的高端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行业紧缺人才在广州生活提供居住、子女教育、医疗、税费、旅游、出入境等方面的便利优先服务。结合市、区相关政策,对符合规定的总部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给予奖励或补贴。 ——形成人才培养机制。充分利用广州高等院校集中的优势,引导高校增强相关专业的研究力量和人才培养力度,为总部经济培养适用人才。鼓励总部企业与境内外优质教育和培训机构联合建立人才培训平台,提供高质量人才培训项目。

第三篇:广州市东山区关于加快总部经济发展若干意见

广州市东山区委广州市东山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总部经济发

展的若干意见》

2003年7月15日(试行)

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鼓励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在我区设立总部或分支机构,优化本地区产业结构,现就我区加快总部经济的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发展总部经济对提升城区现代化建设水平的重要意义

1、总部经济是指通过跨国公司(财团)、大型企业集团的总部或分支机构在城市特定区域的集聚,带动经济发展的一种经济形态。当今时代的总部经济是一种信息化经济、生态化经济和全球化经济。发展总部经济就是通过营造良好的环境,吸引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的研发中心、销售中心、采购中心、营运总部或分支机构的集聚,以带动更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扩大地区的经济总量,从而增强地区的竞争力和辐射力。

充分利用我区优势资源,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是我区深化发展内涵,增大经济总量,增强城区辐射力、集聚力和吸引力的重要举措。它将对我区实现信息、资金、人才、服务、管理、技术等方面质与量的提高和扩充发挥积极的作用。总部经济产生的巨大资源,有利于促进我区各项事业的发展;总部经济的带动作用,有利于促进我区产业

结构的优化;总部经济的品牌效应,有利于增强我区经济的竞争力;总部经济的国际化水平,有利于我区经济与国际接轨。全区上下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发展总部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危机感和责任感,努力将我区总部经济发展推上新的台阶。

二、发展总部经济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方向

2、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从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的要求出发,通过建设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环境,吸引更多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总部或分部设立在本区,发挥其聚集和辐射作用,进一步提升我区综合竞争力。

3、基本原则。按照区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精心打造总部经济中心和数字型、学习型、生态型城区”的既定方针,从我区的区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正确引导、协调发展。

4、发展方向。立足珠三角,面向国内外,重点吸引国内外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新兴商贸业等类型企业的研发中心、销售中心、采购中心、营运总部或分支机构到我区发展。

三、加强规划引导,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5、争取市的支持,加强交通网络和设施的建设。完善南北向的道路,建设与总部经济发展相协调的交通体系;加强对重点地段的交通疏导与分流;完善道路标志;解决重点地段停车难问题。

6、完善商业配套。完善一批休闲娱乐配套设施;规范一批商业建筑立面、广告和招牌设置;塑造一批高素质的标志性景观;完善特色商贸旅游指引、绿化广场和光亮工程建设;多渠道筹集资金,建设一批立体停车场。

7、建设“数字东山”。大力发展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教育信息化,构建多层面信息体系,为总部企业提供方便、快捷、全面的资讯服务。

8、加强对区内写字楼建设的引导,鼓励差异化、个性化经营。对商务区内新形成的写字楼,鼓励和引导发展总部经济,其中重点引导江湾、农林下路、先烈路-永福路等几个地段。鼓励旧写字楼的升级改造,因势利导消化烂尾楼,开发闲置工地,为我区写字楼提供充足储备。鼓励区内酒店向高星级、高档次方向发展;鼓励区内酒店办成有特色的商务型酒店;鼓励酒店物业管理建立行业协会。进一步发挥环市东中央商务区的优势,引导和鼓励该区域的写字楼和宾馆,按照国际化标准提升服务水平。引导环市东中央商务区逐步向东风路、淘金路、先烈路、建设六马路等周边区域扩展,不断完善配套服务功能,将该区域建成高级商务、旅游观光、购物休闲区。

9、加强文化与经济互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进广场文化建设,打造几个标志性的文化广场。挖掘文化历史内涵,加快区内历史资源的开发利用。

10、积极推进城区环境综合整治,改善生态环境。减少城市噪声、大气、水等方面的污染,提高城区可持续发展水平。要通过加快旧城区的改造,疏解人口与建筑密度,千方百计扩充公共服务与卫生设施,提高公共卫生和绿化水平。

11、明确招商引资重点。重点吸纳营业额超亿元或纳税总额超过500万元的国内外大企业,以及拥有世界驰名品牌商品的企业。

12、在本区进行税务登记的新办总部企业,按其当年对区财政贡献额的20%给予一次性奖励,具体实施办法由区经贸局与区财政局制定。

13、对驻我区总部企业的纳税大户给予奖励。在本区排名前50位的纳税大户,且对区财政贡献额超过上年15%以上,可按照该企业对区财政贡献增加部分的30%奖励企业。

14、在本区排名前50位的纳税大户,且对区财政贡献额超过上年15%以上,在符合广州市现行招生规定的前提下,提供若干名区属省、市一级学校学位,具体实施办法由区教育局制定。

15、积极创新招商模式。通过推行专业公司招商、行业招商、主题招商、以商引商、政企联动等多种形式,拓宽招商渠道,提高招商质量和效果。

四、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16、建立区经济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具体负责总部经济发展的协调工作,研究解决总部经济发展中遇到困难和问题。加强对总部企业发展的情况分析,提出促进总部经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17、加强政府与企业的沟通联系。建立领导干部联系重点总部企业制度;设立区内企业投资咨询和投诉电子信箱;举办政府与企业间的各种形式的座谈会、沙龙、论坛和俱乐部活动,由政府牵头举办各种类型专题推介会。

18、发挥街道办事处在促进总部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街道办事处要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把营造宜商宜居的环境作为发展经济的工作重点,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19、积极培育行业协会,发展专业机构和中介组织,健全市场服务体系。鼓励和引导成立一批新的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自律、协调和服务职能,支持有条件的行业协会制订行业质量标准和服务规范,维护行业合法权益。

20、不断增强政府的服务功能。逐步实现网上咨询、网上审批和网上投诉,完善企业与政府交流、沟通的平台。进一步扩大政务公开,优化办事程序。采取有效措施,坚决制止乱摊派、乱收费、乱罚款等现象,进一步清理和削减各项行政事业收费项目,降低企业营运成本。

21、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支持中介机构参与信用体系建设,重视发挥新闻媒体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逐步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社会信用体系。

22、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改进工作作风。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干部综合素质。

23、本意见的具体实施措施和补充规定,由区发展计划局、区经贸局牵头,会同区有关部门制定。

24、本意见执行中的具体问题由区经贸局负责解释。

25、本意见自发文之日起试行。

第四篇:广州石化炼油区MES系统通过总部验收

广州石化炼油区MES系统通过总部验收“该项目达到了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和合同中规定的要求,一致同意通过验收。”在广州石化炼油区MES(生产执行系统)项目验收会的现场,当验收组组长、总部信息系统管理部主任李德芳宣布这一结果时,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10月18日,中国石化信息系统管理部会同炼油事业部组织专家组,对广州石化炼油区MES项目进行了验收。与会专家听取了该项目的工作报告、技术报告、用户报告及测试报告,审查了相关文档,并观看了在线演示。

验收组认为,广州石化MES项目将各类生产数据整合到统

一、开放的共享数据平台,加强了计划在生产中的有效执行,实现了生产指令、操作记录、日志等管理的网络化和无纸化,形成了面向生产管理的统一集成平台,有力地支撑了广州石化生产操作层面全流程的闭环管理。通过该项目,总结出“规范生产操作,消除生产隐患;优化生产方法,提高生产效率;节约生产成本,增加生产效益”的MES工艺管理新思路,提升了生产操作管理水平,夯实了“三基”工作基础。通过装置利润考核将MES的生产完成与利润挂钩,推动了全员成本与利润的绩效闭环管理。

广州石化炼油区MES项目作为广州分公司加工中东含硫原油及生产清洁燃料配套改造工程项目的其中一个单元,于2006年6月8日正式启动,2007年6月初步完成系统的部署,并在炼油区部分作业部试点运行,2008年12月开始在炼油区全面推广应用,2009年12月完成运行达标测试、整改,并正式投入单轨使用。

该项目覆盖了广州石化生产调度部、炼油一部、炼油二部、炼油三部、炼油四部、贮运部、公用工程部等40套装置和26个罐区及出厂点,通过完善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实时数据库、物料平衡、操作管理、绩效管理、原油进厂、产品出厂计量管理、装置罐区生产报表、班组考核以及ORION接口和装置模型,实现了动态工艺卡片、生产装置平稳率、产品质量合格率、班组在线交接班记录、生产操作指令下达与执行、炼油区物料平衡及能耗、电子工艺台账、动态技术经济指标等八大工艺管理。

验收结束后,总部信息系统管理部主任李德芳、总部炼油事业部副主任任家军对该项目顺利通过验收表示祝贺,并要求广州石化进一步做好MES系统的完善、细化和维护工作,强化各系统之间的集成,构建数字化、智能化工厂,为打造世界一流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五年磨一剑,经过五年多的努力,广州石化MES系统这把‘利剑’已经铸成,并已经在炼油区得到了应用。”广州石化总会计师周峰要求各单位用好这把“利剑”,充分发挥MES系统的作用,同时做好深化应用工作,将这把“剑”打造得更加锋利,并适时推广到化工、动力等系统,不断提升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黄敏清 陆颖玉)

李德芳:坚持五统一原则 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

新浪财经讯 2007年2月3日-4日,2006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高峰论坛在京举行。本次论坛的

主题是“迎接经济全球化、全球信息化的新挑战”,作为此次论坛的独家网络合作伙伴,新浪网财经频道直

播了本次论坛的盛况。上图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信息系统管理部部长李德芳的发表演讲。

李德芳: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信息系统管理部部长

尊敬的赵司长,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上午好!今天很高兴有这么一个机会向各位汇报我们中石化建设的

情况。分两个部分,一个是我们对企业信息化的理解,第二个是我们中石化现在信息企业建设的进程和对

十一五工作展望。

这个信息化的内涵在十五国民经济发展计划里,信息化专项规定里面定义及信息化以信息广泛利用为

主导,信息网络为基础,信息产业为支撑,信息才采薇依托,法规政策为标准的综合体系,在整个企业战

略规划和信息技术规划下面有三个内勤,一个是信息技术策略,一个是信息技术架构,一个是信息技术的

管理,信息化策略包括信息技术发展远景目标方法,信息技术架构应用系统数据库网络硬件等等方面,信息技术管理包含组织人力资源流程规范标准,应该有这么几个方面组成。

那么对信息化的理解我们认为还可以从这么下面五个方面理解,信息化变革,信息通过现代信息先进手段对有效配制和利用,是生产力的变革,第二信息化是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第三信息化是规范,在信息化过程中对我们的业务流程对我们的操作对我们的一些整个体系规范的过程,第四信息化是文化,信息化应该是我们先进文化的一个载体,它的应用也促进先进文化的发展,第五个我们认为信息化是一个过程,因为信息化是一个不断发展永远没有终点的过程。

第二方面介绍一下我们的一个发展的情况,首先介绍我们中石化建设信息化基本思路,为什么我们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由于我们2000年充足上市,这就需要我们在这个真正市场上竞争,不断提升我们综合竞争力,这里面有几个方面,一个我们要提高竞争力,就要不断深入改革,改变我们原有国企体制机制,这个需要信息化来推动来支撑,第二要转变传统管理理念,做到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这个需要我们信息化的支撑,我们迅速应对市场变化,做到快速反映及时决策准确决策,这也需信息化,第四推进科技创新,优化利用,这个也需要信息化,所以我们认为信息化中国石化(6.06,-0.09,-1.46%)的发展离不开信息化的提升,介于上面的目标和基本想法,我们信息化主要思路有我们的信息化要体现国际水准,中国国情石化特色,我们信息化水平要跟国际接轨的,总体规划分布实施间用比重,在十五期间甚至十一五期间是ERP为主线,第五坚持三个结合,坚持跟管理跟我们提高技术水平跟我们开拓市场增强抗风险能力相结合,第六我们建设模式业务部门船也牵头,IT队伍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有业务部门强有力的支持和配合和参加,第七我们建立一个上下一体信息化管理体系,第八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投入。那么刚才召司长讲到“五统一”原则,那么这个信息瓶颈就不能取消,我们提出来在2000年做ERP规划的时候就提出来要坚持“五统一”原则,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投资,统一管理,我们认为统一规划是前提,因为没有一个整体规划,甚至没有专项规划,那么各个系统相互独立就会形成新的孤岛,第二统一标准,是技术,包括业务流程的标准,代码的标准、数据的标准,投资是手段,没有这个手段那么对于信息化项目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就难以落实,统一管理应该说是一个关键,这是我们整个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具体的落实。统一建设也是根据统一组织,包括我们资讯力量和内部力量来进行。

应该说通过这几年信息化实践,我们觉得“五统一”原则能够真正体现集团公司总部管理意识,防止各自为政重复建设,避免新的信息孤岛产生,是我们信息建设从分散走向集中。下面介绍一下我们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的进展,主要有下面九个方面的建设,我们ERP建设试点成功,并快速推广,01作ERP整体规划,02年开始试点,在四个大型企业进行试点,这个在国内国有企业里面ERP当时是一个吃螃蟹的项目,当时作ERP的比较少,到目前为止我们有62家企业ERP上线运行,强化成本控制规范经营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应该起到积极促进作用,资源优化取得良好的效果,到中下游炼油加工化工生产到成品油的销售,化工产品的销售,整个是一个很大的供应链产业链,所以对于原有产业链加工产品销售也好,整个工业连的优化,对于我们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应该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建立企业事业部总部三层架构的供应链架构。

第三物资采购电子商务系统,我们也是跟着股份公司上市,000年8月15号投用,到现在达到06年网上采购额已经达到1130亿,整个电子商务从建设到现在网上采购达到2887亿,整个去年网上采购节约成本有40、50亿,油田开发专业,已成为我们提升油田整体发展的重要支撑,大家知道从我们油井和油气的开发。

第五,炼化企业生产方面的系统,实施向计划调动,实际上这个管理系统包括先进系统控制,APC系统,对于节能降耗提高效益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第六,成品油二此物流配送效果显著,这个系统在我们19个省市这个成品油配送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车辆的利用得到大大发挥,特别是是在05年我们油品的情况下,充分利用这个系统在低库存情况下保证油品市场的供应。我们2000年开始建设,现在也在19个省市开展,法卡网点已经到4600个,向社会发卡两达到1380万张,做到各地加油,在座各位专家领导肯定也有IC卡加油,取代了传统的这种结算的方式,提高服务水平、质量。

第八,信息技术建设,标准代码是信息化的基础,这么多代码需要进行规范统一,总共建成13大类,65万条的信息代码,再一个是我们的基础设施,我们整个下属公司120个全部联盟,总的带宽一般是两兆部分企业达到100兆,加强内控工作,内控工作对于信息化安全工作的加强很有好处。所以我们去年重点结合内控作了IT内控工作,制订的统一规划,包括三年发展滚动计划,加强运维的工作。

那么十一五实现两个目标,建成两个平台,就是完成ERP系统推广实施,建成中国石化统一管理平台,建成集中统一上下一体反映快捷生产运营指挥系统,两个集成一个是在企业层面各个分支机构,内部的系统集成,ERP和企业生产层面的集成,把总部层面各个系统有效集成。两个体系就是网络体系,刚才我们工行专家也强调,网络体系一定要建立成一个完善和安全的体系,再一个标准化体系,技术化标准,包括我们信息化代码管理,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动态和渐进的过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们在中央领导下进一步努力工作,把我们信息化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最后预祝大会圆满成功,谢谢!

继续完善以ERP为核心的管理平台

本报讯 记者李鑫轶 通讯员肖 波 吴建军 宫向阳报道:4月22日至23日,中国石化油田企业信息化工作会议暨数据资源建设现场会在胜利油田召开。会议要求,今年要重点加强ERP深化应用、财务报表系统和非上市会计集中系统建设,油田数据资源建设、自主知识产权软件研发与推广应用等方面的工作,积极开展ERP技能比赛、安全检查和运维技能比武等活动,继续完善以ERP系统为核心的经营管理平台,以生产执行系统为核心的生产营运平台和信息基础设施与运维平台。

会议强调,要从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信息化工作。信息化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管理信息化是管理精细化的基础和保障,要把信息系统真正建成企业管理的“神经系统”,将管理创新与信息化紧密结合起来。

会上,胜利油田、江苏油田、河南油田等三家企业进行了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经验交流,总部有关人员就油田数据资源建设、ERP达标和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等方面工作进行了介绍。与会人员观看了油田企业数据中心胜利试点的建设成果演示,了解了胜利油田的采油、作业现场基层队源头数据采集与应用情况,并就油田企业数据资源建设、ERP深化应用和自主知识产权软件研发与应用等专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会议由集团公司信息系统管理部组织,总部有关部门和企业的信息化主管领导等100多人参加了会议,石化盈科等信息技术服务公司人员应邀参加会议。

第五篇:郑州市加快总部经济发展激励暂行办法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郑州市委郑州市人民政府加快总部经济发展的意见》(郑发〔2011〕35号)的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总部企业的认定

(一)认定条件

本市认定的总部企业是指其核心营运机构、功能机构或省级以上分支机构设在本市,且在本市纳税入库,并符合以下条件的依法经营的企业:

1.在郑州注册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实行统一核算;

2.符合国家、省产业政策,与中原经济区发展规划和郑州都市区发展规划导向一致的高成长性企业;

3.在本市以外有3个以上分支机构;

4.注册资金不低于1000万元人民币,入库税收(不含海关税收)不低于1000万元人民币。

(二)申报材料

新设立总部企业认定:

1.法定代表人签署的《郑州市总部企业认定申请表》;

2.新设立总部企业的营业执照(复印件);

3.本市以外3个分支机构营业执照(复印件)、税务登记证(复印件)、隶属关系证明(复印件);

4.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母公司上会计报表(复印件);

5.其他相关文件材料。

现有总部企业申报认定:

1.法定代表人签署的《郑州市总部企业认定申请表》;

2.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本企业上会计报表(复印件)、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

3.本市以外3个分支机构营业执照(复印件)、税务登记证(复印件)、隶属关系证明(复印件);

4.纳税税票(复印件);

5.其他相关文件材料。

上述文件材料注明为复印件的,在申请时应出示原件或在复印件上加盖企业公章,并注明与原件一致。上述文件材料未注明为复印件的需提供原件。非法定代表人签署文件的,需出具法定代表人授权委托书。委托依法设立的中介机构办理设立申请手续的,需出具由投资者法定代表人签署的授权委托书。

(三)认定程序

总部企业的认定由郑州市总部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安排部署,认定程序包括:企业申报、初步审核、审定等。

1.企业申报。市直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安排布置本行业内总部企业申报工作。申请总部企业认定的企业可从郑州市政务信息网站下载申请表格或到市直各行业主管部门领取申请表格,并按要求进行申报,提供各类有效证明材料。

2.初步审核。市直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本行业内总部企业的初审工作,并提出书面审核意见报市总部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税务部门对申报企业的纳税情况进行核实,并提出书面审核意见报市总部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3.审定。市总部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市直各行业主管部门和税务部门的初审情况进行审定后,报市总部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研究确定总部企业名单,并对符合条件的企业进行奖补。

二、激励措施

(一)市政府设立总部经济发展基金,专项用于对重点总部企业落户、办公用房、经营贡献等进行奖补。由市财政局负责落实。

(二)根据现行财政体制明确的财政收入范围,对总部企业的奖励资金由受益财政分级负担,由市财政局统一拨付。由市财政局负责落实。

(三)新引进总部企业落户奖励。鼓励符合郑州产业政策的企业在我市注册设立。经认定为总部企业的,分三个档次,按注册资金分别给予1%-3%的一次性开办补助,补助金额最高不超过6000万元。

1.注册资金5000万元以上的运营总部或营销总部,按注册资金给予3%的补助;

2.注册资金5000万元以上的其他职能性总部,按注册资金给予2%的补助;

3.其他符合条件的总部企业,按注册资金给予1%的补助。

补助资金分5年支付,每年支付20%。由市工商局牵头,市质监局等部门配合。

(四)新引进总部企业办公用房补助。新设立并经认定的总部企业,购置的总部自用办公用房(不包括附属和配套用房),按每平方米10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补助。综合型总部补助每个企业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职能型总部最高不超过500万元。补助分5年支付,每年支付20%。租用的总部自用办公用房(不包括附属和配套用房),按租金市场指导价的30%给予一次性12个月的补助。如租赁自用办公用房租赁价格低于房屋租金市场指导价,则按其实际租价的30%给予补助。综合型总部企业的租房补助最高不超过200万元,职能型总部企业的租房补助最高不超过100万元。由市住房保障局牵头,市工商局、物价局等部门配合。

(五)总部企业经营贡献奖。经认定的新引进总部企业,自认定当年起,按对我市的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税收贡献额(该企业纳税中郑州市留成部分),前3年给予100%奖励,后3年给予50%奖励。经认定的本地现有总部企业,上一对我市税收贡献额(口径同上)1000万元以上且年环比新增税收贡献额500万元以上的,按照该新增量的30%给予奖励,奖励金额最高不超过500万元。对环比新增本地税收贡献额(口径同上)位列全市前十名的总部企业的主要负责人,按该企业当年新增贡献额的1%,给予最高税后200万元的突出贡献奖。由市财政局牵头,省地税直属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郑州新区国税局、郑州新区地税局等部门配合。

(六)金融扶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总部企业的信贷投放,协调组织银团贷款,鼓励金融机构开展产品和服务创新,探索对总部企业实行知识产权、收费权及大宗商品订单质押等融资。加快总部企业及其优质企业上市融资步伐,协调解决在境内外上市融资过程中的问题。对成功实现上市融资的总部企业,按照《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企业上市工作的意见》(郑政〔2009〕35号)文件规定给予奖励。由市政府办公厅金融办牵头,市工信委、商务局、国资委、科技局等部门配合。

(七)土地扶持政策。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前提下,将总部经济用地优先纳入土地供应计划,以满足经评价确定的总部经济用地需求。总部企业通过“招拍挂”方式取得的建设用地,其自用办公用房的建筑面积不少于总建筑面积的70%。符合工业用地结构调整有关规定,经批准允许企业利用原工业用地自行改造升级发展总部经济。鼓励企业节约集约利用已取得的合法产业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由市国土资源局牵头,市规划局、住房保障局等部门配合。

(八)对总部企业高管人员的服务政策。对经认定的总部企业,其高管人员需解决本市常住户口或本市居住证的,按政策解决本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的常住户口或居住证;教育部门每年对经认定的总部企业就近提供2名义务教育优质学位,专项用于解决本企业全职员工子女入学;人社、外事、公安等部门为在本市的企业总部人员因公出国(境)申请予以优先办理,为其聘用的外籍一般管理人员及其家属办理1年居留许可、为其聘用的外籍高层管理人员及家属办理1至5年居留许可等事项提供便利。由市人社局牵头,市公安局、教育局、外侨

办等部门配合。

三、组织领导

成立郑州市总部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常务副市长任组长,一名副市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协调推进全市总部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财政局。承担日常管理服务工作,为总部企业申报、设立、建设等提供一系列服务,负责总部企业的认定和服务等有关具体工作及协调落实有关优惠政策。

建立总部经济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负责拟定促进总部经济发展有关政策,负责补助和奖励的审核工作,协调处理总部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统筹指导、协调督促总体工作的开展。

四、制度保障

(一)设立总部企业首席服务官。市人民政府对经认定的总部企业,每户企业明确一个由财政、税务、行业主管部门各一名业务主管领导组成的首席服务官,协助解决企业遇到的各类困难。首席服务官名单报市总部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二)建立总部企业“绿色通道”。简化行政审批手续和程序,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健全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负责制、效能考评制和失职追究制,对重点项目实行联审联批。由市财政局牵头,各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部门配合。

(三)总部企业可以申请享受本市其他优惠扶持政策,但属于本办法规定的财政扶持政策和其他优惠政策不得重复享受。企业可自行选择其中一种优惠政策,选定后,原则上不得更改。

(四)经认定的总部企业,按规定应及时向市统计部门依法报送本企业总部情况统计资料。

(五)总部企业应承诺在享受本办法财政补助和奖励后在郑州经营期限不少于10年,10年内不得减少注册资金。

(六)实行总部企业复查和优胜劣汰制度,对连续2年不符合总部企业认定条件的,终止享受优惠政策。

(七)企业弄虚作假,采取欺骗手段获得财政补助和奖励等资助的,由市人民政府撤销其补助和奖励,责令退回补助和奖励所得,并记入企业信用信息档案;触犯法律法规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

五、考评体系

加强对总部企业经济运行的统计工作,充分运用企业资产规模、经营收入、纳税金额、员工数量、资源消耗量等指标,建立对总部企业的综合评价体系。评价结果作为招商引资、政府奖补的重要依据。开展总部企业评价工作,年终评选出重点优势总部企业进行培育。由市统计局负责,相关部门配合,每年公布一次评价结果。

六、其他需说明事项

(一)对金融业的扶持政策,执行《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鼓励金融机构入驻郑州的意见(试行)》(郑政﹝2011﹞56号)规定。

(二)本办法扶持对象原则上不包含房地产开发企业。

(三)郑州商品交易所按省政府有关政策执行。

(四)对一些特定的总部类型或新兴业态的企业,在认定条件和鼓励政策上,经市总部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后可以一事一议。

(五)各县(市、区)政府、市政府各单位可参照本办法,制定具体的支持总部经济发展的实施方案。

(六)本办法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

上一篇:高一学生家长会范文下一篇:规则班队会主题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