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麻镇全力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

2024-04-23

南麻镇全力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精选12篇)

篇1:南麻镇全力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

南麻镇全力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紧扣农民致富增收目标,全镇1-8月份实现就业再就业544人,转移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840人。一是完善机制推动。建立实行了农村富裕劳力、外出务工人员、技术特长人员、用工信息“四本台账”动态化管理制度,并推行了政策咨询、求职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社保关系接续等“一站式”服务工作机制,推动了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有序开展。二是教育培训促动。进一步完善了以成教中心为主体、村(居)远程教育和农民夜校、文化大院为培训辅助的镇、村两级就业培训体系,大力开展订单式、意向式、联合式等劳动技能培训活动13期,促进和提升了劳动力就业竞争力。三是开发岗位拉动。通过抓招商引项目,开创就业岗位,并依托居家城、大观园等经济发展平台开发个体私营业、物业管理、家政服务、卫生清扫等公益性就业岗位,拓宽了劳动力就业渠道,先后有200余人受益并实现再就业。1

篇2:南麻镇全力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

一、完善政府促进就业责任体系,加强对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领导

近年来,全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通知》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就业工作的决定》等一系列指导精神,把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作为加快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要举措来抓,通过开发就业岗位,完善优惠政策和目标责任体系建设等措施,促进了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进一步明确各级各部门促进就业责任。

市委市政府把就业再就业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来抓,要求各乡镇(街道)、市直各部门切实承担起责任来,并明确政府“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为了适应工作发展的需要,市政府进一步充实加强了由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任成员的就业再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再就业工作的中长期规划、有关政策制定、任务分解、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同时建立起联席会议、监督检查、部门职责分工和情况通报等项工作制度。按照市政府统一部署,全市23处乡镇建立和完善了相应的工作机构,明确了工作职责、健全了工作制度,形成了市乡两级政府分工负责、市直部门各司其职的工作机制。市政府还与11个市直部门和23处乡镇(街道)签订了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险扩面征缴目标责任书。市政府将各项指标分解下达到各乡镇(街道)、市直各有关部门,并建立了月调度、季通报,半年督查、年终考核制度,随时掌握工作进度,实行动态管理。同时,把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作为衡量各级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与考核评优奖惩任免结合起来,增强了各级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有力地推动了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开展。

(二)大力开发就业岗位。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抓发展作为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根本途径,确立了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并举的发展战略,积极培育和发展新的就业增长点,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一方面扩大招商引资,创造就业岗位。对招商引资项目,市委、市政府统一要求把就业和再就业纳入企业发展总体规划,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就业岗位增加的双重目标。通过制定落实优惠政策完善载体建设,积极实施“城区北扩”战略,规划建设了25平方公里的经济开发区,2003年以来,围绕培强食品加工业、纺织服装业、机械制造业“三大产业群”,全市共引进过千万元的大项目194个,过亿元的47个,其中有投资10亿元的福田汽车工业园,投资5亿元的中纺桑莎工业园,投资3亿元的中纺金旭工业园,投资2亿元的上海新纺工业园等容纳大量从业人员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仅市开发区,今年引进过亿元大项目19个,区内全部项目完成总投资35亿元,全部达产后,可新增就业岗位3.5万个。另一方面发展民营经济,挖掘就业潜力。民营经济具有吸纳能力强、就业数量大、安置成本低的优势,是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要载体,蕴藏着巨大的就业潜力。近几年,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简化企业设立审批程序,放宽准入限制,建立广泛的融资渠道,改革完善民营企业劳动管理、社会保障等办法,优化投资环境,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在此基础上,把发展民营经济与加快结构调整、挖掘就业潜力结合起来,市里协调劳动保障部门与企业主管部门组织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通过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等灵活形式实现就业。这些措施,既扩大了民营经济总量,又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满足了多形式、多(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层次的就业需求。(三)制定落实配套政策。今年以来根据中央、省、市一系列政策规定,我市制定了符合本市实际的综合政策文件和部门配套文件。市委、市政府出台了诸发[2003]34号《关于进一步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决定》,劳动保障、经贸、财政等13部门联合发文提出贯彻落实《决定》的具体意见,财政局、劳动保障局又制定了《×××市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地税局、劳动保障局下发了《关于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税收政策具体实施意见的通知》,国税局、劳动保障局也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税收政策的通知》,全市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促进就业再就业政策体系,在各项政策落实方面,劳动保障部门开设专门服务窗口,简化办事程序,2003年共为下岗失业人员发放《再就业优惠证》368本。工商、地税等部门也积极为从事个体经营的下岗失业人员减免注册登记费、营业税、城市建设维护税等税费90万元。财政部门调整支出结构,落实再就业资金,投入247万元,用于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小额贷款担保和贴息、再就业培训补贴、职业介绍补贴、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建设。

二、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为就业再就业工作搭建载体和平台

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是扩大就业的必要条件,对促进就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003年狠抓了劳动力市场建设、技能培训和基层就业服务机构三个关键环节:

一是强化劳动力市场服务功能。为协调劳动者自主择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关系,×××市进一步加强了劳动力市场服务功能。近年来,先后投资30万元,建起了一处公共职介机构和五个分支机构,集政策咨询、求职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培训申请、劳务输出、失业登记、社会保险关系接续于一体,完善了服务功能,拓宽了服务领域。引导各类赢利性职介机构规范发展,依法取缔了35处非法职介组织,对5处个体职介组织予以核准登记,营造了有利于劳动力市场发育的客观环境,初步构建了以市属职介机构为主体,以民间职介机构为补充,连接城乡覆盖全市的劳动力市场大格局。为健全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配备了先进的电子技术设备,与市直各大口微机系统联网,对全市各类劳动力资源信息进行动态监控和跟踪管理,及时采集、分析、发布用工信息,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提供了便捷、高效的信息服务。同时,公共职介中心实行全员目标管理责任制,每人分工包(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抓一定数额的用工单位,定向联系,及时沟通,并将搜集到的用工情况纳入劳动力资源信息库,统一分析和匹配后,通过新闻媒体、劳动保障专刊和信息专栏等形式向社会发布,极大地方便了用人单位和求职者。基础设施和信息网络建设的加强,进一步强化了劳动力市场的整体服务功能,形成了以求职登记为“晴雨表”,以用工反馈为“回音壁”的劳动力资源配置主渠道。2003年以来,市职业介绍中心与团市委联合举办了“青春创业、送就业下乡”“首届青年人力资源交流大会”等活动,把就业政策、就业信息送村入户,服务到人,大大方便了劳动再就业。二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今年以来,新建了家政学校、职业技术学校、就业学校三所培训实体,建起了以高级技校为龙头,以职业学校为主阵地,多种社会力量办学为补充的职业技能培训网络,形成了大发展的局面。高级技校在×××市开发区规划征地630亩,投资1.3亿元建新校区。一期工程投入6000万元,占地330亩,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已于2003年10月投入使用,现已招收新生2500名。在抓好技能培训载体建设的同时,针对社会需求,开展了下岗失业人员技能培训、转业转岗培训和创业培训等多形式多层次的职业技能培训,并对下岗失业人员实行免费培训,着力在增强求职者的就业能力、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创业能力上下功夫。2003年,全市共举办各种类型培训班54期,培训人员5961名,其中失业人员3256名,为3059名职工发放了岗位技能等级证书。为积极推动劳动预备制度,全面开展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2003年5月,×××市举办了首届车钳技能大赛,6月又承办了(上级市)市首届车钳技能大赛。职业技能培训不但有效地提高了劳动者素质,而且改变了劳动者就业观念,树立了自主就业、竞争就业。流动就业的市场就业观。市小康食品包装机械公司总经理孙学军,原先是无线电零件厂的一名下岗工人,参加职业培训后,观念有了转变,技能有了提高,组织57名下岗失业人员挑头创办了小康食品包装机械公司,成为下岗、失业职工自主创业的楷模。

三是建立乡镇(街道)就业工作平台。为把劳动保障工作向乡镇街道和农村延伸,建立起城乡一体化的就业服务体系,经市政府批准,在11处乡镇(街道)设立了劳动保障事务所。每所定编3人,为全额预算事业单位,隶属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企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介绍、管理等劳动保障工作。乡镇(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的建立,极大促进了×××市劳动保障工作的深入开展,特别是在促进民营经济组织的社会保险扩面、规范农村养老保险、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和开发就业岗位方面,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就业是民生之本,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基。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使广大人民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失有所补、弱有所助、安居乐业,对于促进就业再就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市在不断完善企业养老、工伤、失业保险的基础上,又先后实行了女工生育保险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2003年1月1日,又实施了《×××市离休人员医疗保险管理暂行办法》。至此,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等“五位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2003年,劳动保险处为10348名企业离退休职(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工按时足额发放养老金6821万元;机关养老保险处为5174名离退休人员拨付养老金6992万元;农村养老保险处为667名投保人员发放养老金49万元;医疗保险处为5558人次患病住院人员支付医疗费用5188万元;工伤保险为327起工伤事故支付工伤费用324万元;生育保险为1937名女职工支付生育保险金325万元;失业保险处为3811名失业职工支付失业救济金906万元。在落实好各项社会保障工作的同时,不断探索新的参保方式,完善个人参保机制。专门成立劳动保障事务代理中心,为下岗失业职工、非公有制企业和各种灵活、弹性就业人员代缴各项保险、办理退休手续,提高非公有制经济的社会保障水平,缩小公有制经济同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保障方面的差距,初步形成了“社会保障跟着你,哪里就业都一样”的运行机制,使更多的劳动者享受到养老保险待遇。自成立劳动保障事务代理中心以来,共有8360名个人参保职工,有利地推动了统一劳动力市场形成,拓宽了就业渠道,促进了下岗失业职工再就业。

四、完善劳动保障监察监督体系,依法维护用人单位和职工合法权益

篇3:全力做好职业学校学生就业工作

一、面向市场设置专业

职业学校学生就业工作实际上从招生时就开始了, 涉及学校的教学、课程安排等方方面面, 其中专业设置尤为关键。就像企业生产产品一样, 学校培养人才也必须适销对路, 才会有市场。林州市是建筑之乡, 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培养了一批能工巧匠, 20世纪80年代, 随着十万大军出太行, 建筑工队遍布全国各地, 设立了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20世纪90年代初,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又及时设立了机电专业。20世纪90年代中期,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设立了计算机专业。2001年为服务林州市旅游产业的发展, 设立了旅游专业。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汽车已经进入我们日常的生活, 于是2004年设立了汽车驾驶与维修专业。

二、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我们在日常教学工作中, 十分重视学生的技能培养, 改变过去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旧模式。能在实验室和实训场地上的课程, 绝对不在教室上, 杜绝了在黑板上操作机床、维修汽车等空洞的教学方式。近几年学校投入巨资, 先后新建了计算机房、电工实验室、汽车零部件室等专业实验室, 购买了数控机床、实习汽车、经纬仪等大型教学仪器, 这样就保证了实训课的教学需求。

三、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我校始终将德育工作放在首位, 以播音室、黑板报、宣传栏为载体, 抓好校园文化建设, 每学期都要开展演讲、书法、绘画、写作比赛, 还举行大合唱、文艺联欢会、拔河、乒乓球、篮球比赛、运动会等文体活动。这些活动不仅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使学生在应聘时有特长, 工作后有潜力, 为学生的就业、成才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四、成立专门的学生就业指导机构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职业学生的就业, 专门设立了就业指导处, 负责学生的就业工作。就业指导处的主要工作有:对学生开展就业指导教育, 提高学生的就业意识和创业意识;协助教务处做好学生的实训和技能培养, 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 开展“订单式”培养;千方百计提供就业信息, 帮助学生联系工作;对就业后的学生进行跟踪服务, 组织教师到企业走访, 了解毕业生的思想状况、工作情况。

五、对学生进行就业、创业教育

一年级学生从初中进入职校, 是人生一次重大选择, 大多数学生不知道如何走好三年职校之路, 我们学校专门开设了《就业指导》课, 对学生进行就业、创业教育, 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巩固专业思想, 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就业指导》课的主要内容有: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号召学生到基层去, 到生产第一线去就业、创业。2.教给他们择业方法与技巧, 指导学生正确定位, 确定就业目标, 将个人的兴趣、能力、性格与企业的用工需求结合起来。3.对学生进行礼貌礼仪、吃苦耐劳教育, 与同事友善相处, 对客户热情服务, 对领导不卑不亢。4.对学生进行遵纪守法教育, 模范地遵守国家法律和单位的规章制度。5.学习国家的劳动用工制度, 让学生学会用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6.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激励教育, 让学生用自己优异的工作成绩回报家庭, 回报学校。

六、多种渠道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

为使毕业生能够顺利就业, 学校采取多种途径为学生提供就业服务:一是与用人单位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及时了解企业用工情况。二是从政府人力资源部门和人才市场上获取用工信息。三是发动全校教职工、往届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四是为学生办理毕业证和各种资质证书。五是通过网络、电视、报刊等平台, 向用人单位发布毕业生信息。

七、建立中职生就业“立交桥”

职业学校学生就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 我们建立了中职生就业“立交桥”模式, 一是学校推荐工作岗位。二是鼓励学生自主择业。三是学生参加对口升学考试, 升入高校继续深造。

由于我们重视学生就业工作, 近几年学校招生人数持续上升, 学校发展步入了良性循环的快车道, 职业教育的美好春天正在向我们走来!

摘要:做好职业学校学生就业工作有一定的方法, 比如面向市场设置专业,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能力, 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教育, 为学生就业提供各种服务, 搭建学生就业立交桥等。

篇4:南麻镇全力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

一、落实“一把手”工程,构建全员参与就业的长效机制,保持就业工作高效运转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始终把就业工作作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检验标准,视就业工作为办学生命线,实施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成立以院党委书记和院长为组长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各院(系)成立相应的就业工作小组,按规定配备就业专干和就业辅导员,为全力做好就业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学校每年都要召开全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专门会议,院党委书记、院长同时出席并作重要讲话,要求全校上下和各职能部门树立“就业是民生之本”的大局观念,从思想上、行动上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积极关心、支持毕业生就业,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

学校还实施“就业运行与绩效挂钩”新机制,也就是“三级联动责任制”和“三方面挂钩奖惩制”。“三级联动责任制”即学校领导分包学院、院(系)领导分包毕业班级、教师分包毕业生,做到层层有责任、人人有指标,有效地推动就业工作高效运转;“三方面挂钩奖惩制”即就业考评与目标管理挂钩、与院(系)工作经费挂钩、与院(系)招生计划挂钩,使学校利益、部门利益、个人利益与就业密切联系,从而保证就业工作健康发展。2008年,全校共有6个学院受到奖励并增加招生计划,同时也有3个学院的4个专业缩减了招生计划。

二、实施全程化就业教育,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大学生就业教育是一个系统而又复杂的工程。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学校紧紧围绕“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这一主题,探索并实施全程化就业教育,开展“三个阶段”的就业训练和“三个层面”的就业教育。

“三个阶段”的就业训练分别是:第一阶段,低年级学生有目标——开展职业规划训练。在大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开展全员职业意识训练和职业规划设计训练。第二阶段,三年级学生有技能——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按照学生自己规划的职业目标,引导学生参加学校开发的40个岗位培训班或者社会上组织的职业资格培训班,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岗位技能,实现课程体系与就业岗位技能的良性对接,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这一做法被《中国教育报》评价为“给大学毕业生一把就业的‘金钥匙”。第三阶段,四年级学生有求职经验——开展就业技巧训练。在求职策略、面试技巧、简历撰写、单位及岗位识别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辅导和训练,使学生获得求职的间接经验,提高学生的应聘成功率。“三阶段职业训练”使大学生在校期间就有了职业目标、职业技能和求职经验,从而在激烈的就业竞争和职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大三学生岳川涵在“赢在大学”河南省第三届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大赛中,因职业规划好、职业技能强、职业素养高被评为“河南省大学生十佳职业规划之星”,并在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中获得优秀奖。

“三个层面”的教育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就业理念教育。面对新形势,学校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把实现人生价值与国家的需要联系起来,同时引导学生先就业再择业。学校2009届毕业生中有522人考取农村义务教育特岗教师,255人报名参军,121人考取“村官”,16人参加国家“三支一扶”计划,一半以上的毕业生到县级以下基层单位就业。二是创业教育。学校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大学生创业的队伍中去,充分利用国家促进创业的优惠政策勇敢地自主创业。通过举办创业报告会、创业大赛、创业培训班等,帮助学生掌握创业知识和技能,树立敢于创业的信心和雄心。学校在南阳市光电园区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组建的创业团队在2009年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获得三等奖2项。三是对学生开展职业素养教育。学校加强对学生开展责任心、事业心、自信心、规范意识、质量意识、沟通协调能力等职业素养教育,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三、加强就业服务队伍建设,实施“持证上岗”,确保就业工作扎实开展

为进一步促进就业工作制度化、专业化建设,学校不仅设立了就业与指导服务中心(正处级),将其作为学校就业工作的专门机构,还建立了3支就业服务队伍:专兼职教师队伍、就业管理队伍和学生就业信息员队伍。专兼职教师队伍方面,学校成立职业发展教育教研室,配备2名专任教师、6名兼职教师,主要从事就业教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就业管理队伍方面,各学院均成立就业服务办公室,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任办公室主任,团总支书记、辅导员为办公室成员。学生就业信息员队伍方面,一大批热心为同学服务的学生担任就业信息员,负责及时将招聘信息通知到每一个毕业生。数量充足的专、兼职就业指导和服务队伍为学生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人力保障。

为加强就业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学校还通过三种途径来提高队伍素质和能力。一是“请进来”培训。学校积极争取国家就业技术权威机构——中国就业技术指导中心的技术支持,在校内开办“《国家职业指导师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班”,中国就业技术指导中心派出国内著名就业专家为培训班授课、训练,经过学习、考试,学校36名参训教师获得《国家职业指导师职业资格证书》,实现了就业队伍“持证上岗”。二是“走出去”学习。根据需要,学校及时选派教师参加国家和省里组织的就业指导人员培训班,把新的知识及时运用到教学中。三是到企业体验。学校每年都分批组织就业指导教师参加校企对接研讨会,或到企业人力资源部考察,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通过以上措施,学校就业教育的教学、科研水平显著提升,形成了以国家高级职业指导师、全球职业规划师引领,以职业指导师为骨干的就业指导教学、研究团队。两年来,就业科研团队完成省社会规划项目1项,发表与就业相关的论文12篇,编写教材10部,撰写专著1部,这些科研成果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就业服务之中,进一步提高了学校的就业服务质量和水平。

四、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完善就业市场建设,畅通人才输出主渠道

1.全力开拓就业市场,努力为毕业生就业搭建大平台

学校制订了市场开拓计划,重点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东北老工业基地建立实习、就业基地,分管校领导亲自带队考察用人单位,了解毕业生需求情况,洽谈供求合作,对提高毕业生就业率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目前,学校已建立大型跨专业就业基地10个、专业实习就业基地60个,还与600多家省内外企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用人合作关系。每年可以通过学校就业平台直接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4.6万个,是毕业生人数的10多倍。

2.抓好各类考前辅导工作

学校组织考研辅导班、专升本考试辅导班、特岗教师招考辅导班、“村官”招考辅导班、公务员招考辅导班等,通过有针对性的强化辅导,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强化重点。每年通过考试实现就业(升学)的毕业生都占全校毕业生总数的1 / 3以上。

3.注重就业困难毕业生和女毕业生的帮扶工作

学校对就业困难的毕业生实施“一对一”帮扶,学校工会动员女教职工对困难女大学生实施心理、经济、就业等多方面的“一对一”帮扶,解决了400多名困难毕业生的学业和就业问题。

五、根据社会需求,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学校注重做好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信息反馈,积极开展就业调查,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及时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提升学校办学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根据社会需求设立具有前瞻性和应用性的学科和专业,优化文、理、工、经济、管理、艺术、农业和教育等学科的结构,增强办学的适应性和活力。学校还以就业为导向每年更新2~3个专业,努力为经济社会服务,保证毕业生顺利就业。

根据社会对人才能力的需求,不断强化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增加实践课、技能课学时比例,调整实习时间,为毕业生求职提供方便。

加大学校的配套改革力度,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实验实习实训设施建设,提升学生的能力。学校实施了“卧龙学者计划”,努力打造优秀的教师队伍,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以高质量的教育促高质量的就业。

六、坚持服务宗旨,加强就业硬件建设,满足现代大学生就业服务的需要

学校坚持“以生为本,学业就业并重”的服务宗旨,不断加大就业工作的经费支持力度,把就业经费划拨到院(系),健全两级就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就业服务网络,打造良好的就业服务平台。学校建立实时就业招聘服务大厅,免费向用人单位和学生开放。就业服务大厅实行“一站式”服务,为学生办理派遣、咨询、应聘等提供方便。学校还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开展远程招聘服务,实时提供招聘和应聘服务,提高就业效率,降低学生的就业成本。

(作者系南阳师范学院副院长)

篇5:南麻镇全力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

“十一五”以来,庆阳市坚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认真贯彻落实“毕业生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坚持市场配置与政府推动、选择就业与促进就业相结合,着力破解人才匮乏与编制紧缺、毕业生持续增加与就业岗位十分有限这两大突出矛盾,创新就业机制体制,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千方百计开辟就业渠道,先后启动实施岗位拓展、基层培养、帮扶援助、创业扶持、就业见习“五大推进计划”,有力促使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稳中有升,就业形势总体保持稳定。“十一五”期间,累计实现就业3.1万人,就业率达到85%以上,各级财政投入就业资金达8.98亿元。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得到了群众的肯定和社会的认可,做到了社会满意、学生满意、家长满意,被老百姓誉为“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一、围绕大局定思路,拓宽渠道促就业。坚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放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来谋划、来推进,为建设国家级大型能源化工基地和全省重要的经济增长极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为目标,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坚持“四个结合”和采取“八个一批”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思路,即:将落实省上就业项目与开发市内就业项目、引导毕业生稳定就业与见习就业、引导毕业生本地就业与异地就业、引导毕业生灵活就业与援助就业相结合,通过挖掘机关事业单位空编选拔一批,落实“三支一扶”等项目招募一批,开辟基层公益性岗位安置一批,鼓励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吸纳一批,坚持政府重大投资项目招聘一批,引导扶持自主创业带动一批,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储备一批,开发见习岗位锻炼一批,形成了多渠道、多形式、广覆盖的就业体系,有力地促进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二、多措并举,促使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一是实施“岗位拓展计划”。整合现有事业单位岗位,采取竞争上岗、清理临工、动员离岗、提前退休等“并、转、减”的方式,挖掘新的就业岗位,把新增计划和自然减员的岗位全部用于普通院校毕业生安置。“十一五”期间,通过省、市公开招考,择优选拔了18632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教育、卫生、农牧、林业、文化、旅游、社保等事业单位工作,为基层单位的长足发展补充了新鲜血液,有效缓解了基层事业单位专业人才短缺的问题。二是实施“基层培养计划”。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出台的“特岗教师”、“西部志愿者”、“大学生村官”“进村(社区)”、“三支一扶”等基层就业服务项目,通过公开招考,先后选拔4514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一线开展工作。通过实施“基层培养计划”,初步建设了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服务基层的高校毕业生队伍,培养了一批新农村建设骨干力量,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储备了一批优秀人才。三是实施“帮扶援助计划”。在清退机关事业单位临时聘用人员同时,各级政府出资开发生产服务、生活服务、救助服务等社会公共服务岗位,先后组织实施了“社会公益岗位计划”和“就业援助工程”招考项目,通过公开招考,择优选拔4187名高校毕业生到县(区)、乡(镇)生产、生活、救助等社会公共服务岗位开展服务。通过实施“帮扶援助计划”,开辟了多渠道就业途径,使一部分高校毕业生实现了就业,化解了就业压力。四是实施“创业扶持计划”。对申请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减免相关税费,免费提供人事代理和创业咨询服务,提供小额担保贷款和贴息资助,享受场地租金补贴和政府创业扶持资金奖励,实现创业促就业和创业带就业的良性互动。通过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创造了良好的创业环境,拓宽了就业空间,先后有2650名毕业生成功实现自主创业。五是实施“就业见习计划”。抢抓国家和省上加快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的机遇,积极与市内各中小企业衔接沟通,全市共建立就业见习基地93个,累计实现就业见习1380人。经人事部门派遣到非公组织参加就业见习的毕业生,择业期内由统计财政按每人每月500元标准进行补贴。

三、强化服务措施,提升就业创业能力。把工作重心从重管理轻服务调整到管理与服务并重,加快职能转变,强化服务,提升就业能力。在每年毕业生回归报到注册时,对每一位毕业生的详细信息进行记载,坚持每半年对未就业毕业生进行一次摸底登记,补充信息,定期联络,动态管理。每次招考政策出台,除在新闻媒体公示外,县(区)人社部门还要根据信息资料,对符合条件的毕业生逐一电话通知,确保按时报考,全力为毕业生服务。积极探索扶持高校毕业生创业的工作模式,创建创业孵化示范园,形成以“政府鼓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典型带动创业”为基础,以培育、孵化有意创业者成功创业,扩大经营带动就业为目标,建立集创业孵化、创业培训、融资服务、创业指导等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创业孵化服务平台。进一步健全完善人力资源市场和人力资源交流中心服务功能,加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站建设,逐步形成了以市人力资源市场为中心、辐射七县一区的人才就业服务网络,及时收集就业信息,定期举办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招聘周、周末人才集市等不同形式专场招聘会,开展多种形式的就业推荐服务,引导毕业生多渠道就业,多途径实现人生价值。

篇6:南麻镇全力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

昨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手下发关照,要求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分尽力做好就业事变,个中明晰了对职业培训进一步加大投入。

关照要求,各地相干部分进一步加大职业培训投入,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不绝晋升劳动者就业手段;要充实替换技工院校等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和用人单元的起劲性,大局限开展就业手艺培训、岗亭手艺晋升培训和创业培训,强化现实操纵手艺实习和职业素质作育。

另外关照还要求,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分要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成长和经济布局调解的重要方针,起劲和谐有关部分,实施越发有利于促进就业的财富、商业、财务、税收、金融等政策法子,施展好当局投资和重大项目发动就业的浸染,开拓更多就业岗亭。

同时,进一步完美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颐魅政策系统,全面落实勉励企业吸纳就业、不变机动就业等方面的政策法子,支持劳动者多渠道、多情势就业。

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分要以高校结业生为重点,统筹做好农业富余劳动力、就业坚苦职员等人群就业事变;要继承将高校结业生就业放在就业事变的首位;要强化就业坚苦职员就业救济,切实办理好就业坚苦职员、零就业家庭的就业题目。

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分要完美包围城乡的民众就业和人才处事系统,增强下层就业事变平台建树,完美处事成果,明晰处事尺度,类型处事流程,进一步进步民众就业和人才处事手段。

同时,健全和谐劳动相关三方机制,全力形成企业和职工好处共享机制,成立类型有序、合理公道、互利共赢、调和不变的劳动相关,促进进步就业质量。

篇7:广东: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稳定和扩大就业,中央连续出台了关于做好当前形势下就业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对促进就业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了系统的政策措施。千方百计做好高校毕业生工作,是今年就业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日前,市劳动保障、财政、人事局等十二部门联合制定了中山市促进就业扶持政策实施办法。现就有关扶持政策进行解读,以帮助高校毕业生了解、用好该市优惠政策,尽快实现就业创业。

一 高校毕业生见习政策

●扶持对象:为本市生源高校毕业生,提供3至6个月的跟班见习岗位,且在见习期间给予生活补贴的用人单位。

●扶持政策:高校毕业生见习期满后,用人单位每提供1个见习岗位,每月给予200 元补贴。

●补贴申请:高校毕业生见习期满后,用人单位向市劳动保障局提交《中山市促进就业补贴申领审批表》、见习高校毕业生花名册、高校毕业生见习评价证明等资料,申请高校毕业生见习岗位补贴。

二 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

㈠创业意识培训

●扶持对象:全市大中专院校(含技师学院)、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中等专业学校、职业中学、理工学校)应届毕业生。

●扶持政策:扶持对象可享受1次免费创业意识培训。

●报名办法:以学校为单位选择到本市创业培训机构(市高级技工学校、中等专业学校、现美培训学校)办理报名手续。

●补贴标准:给予每人一次性补贴80元。

㈡自主创业培训

●扶持政策:扶持对象可享受1次免费创业培训、创业提升培训或创业技能培训。

●报名办法:扶持对象持本人身份证,自主选择到创业培训机构办理报名手续。

●补贴标准:给予每人一次性补贴580元。

㈢自主创业就业

●扶持对象:从事个体经营(建筑业、娱乐业以及销售不动产、转让土地使用权、广告业、房屋中介、桑拿、按摩、网吧、氧吧等除外)招用广东省户籍人员就业的`本市生源高校毕业生。

●扶持政策:初创企业当年新招用广东省户籍人员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费满1年的,给予社会保险补贴。从注册之日起三年内,免交个体工商户注册登记费、个体工商户管理费、集贸市场管理费和经济合同示范文本工本费。

●补贴标准:按用人单位为其缴纳的社会保险费之和计算,个人应缴纳的部分仍由本人负担,补贴期限最长为3年。

●补贴申领:为招用的广东省户籍人员缴纳社会保险费满1年后的次月,向市劳动保障局提交《中山市促进就业补贴申领审批表》、《广东省就业失业手册》或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卡》、就业人员花名册、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费清单等资料,申请社会保险补贴。

三 青年创业工程

篇8:南麻镇全力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

回顾2009年我省毕业生就业工作,我们深刻体会到,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在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社会整体就业形势严峻、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的情况下,我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这些骄人的成绩,主要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得益于省人大、省政协的关心支持和建言献策,得益于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合作,得益于各地、各大中专院校的强力推进和狠抓落实,得益于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更得益于广大毕业生就业工作者的辛勤耕耘、无私奉献。

2010年,我省将有41万名普通高校毕业生、22万名普通中专毕业生,加之国际金融危机对就业的不利影响仍在持续,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用人需求依然不足,毕业生就业压力仍然较大。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推动各项事业科学发展的智力支撑。他们的就业关系到千千万万毕业生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教育事业的健康协调发展,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安全稳定。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既是党和政府心之所系,更是人民群众心之所系,意义重大,责任重大。2010年,我省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毕业生就业工作政策措施,健全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入伍预征和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强化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和就业能力培训,大力举办多种形式的网上“双选”活动,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确保实现“2010年毕业生就业率基本稳定,毕业生就业人数明显增加”的基本目标,推动我省毕业生就业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为此,对2010年毕业生就业工作我们要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高度重视,早做谋划。培养学生素质和传授学生谋生技能是学校存在的根本基础。如果学校培养的毕业生无法就业,一定程度上就会影响在校学生的学习状态,甚至导致学生对学校不满意,从而影响学校的声誉、生源,危及学校的长远生存发展。毋庸置疑,毕业生就业状况是社会检验、评价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是学校核心竞争力之一。毕业生就业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对高等教业生开展专门推荐活动;要联合有关部门,为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实习与见习提供保障,积极为离校后未就业毕业生求职开展服务,提供人事、劳动保障事务代理、就业指导、就业推荐等系列服务。四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开展创业教育和实践活动。深入分析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规模、结构和质量的要求,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广泛开展创业教育,切实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积极推动高校毕业生开展创业实践,尽可能地为高校毕业生创业提供支持。五是做好毕业生入伍预征工作。各高校要认真总结2009年毕业生入伍预征的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研究改进措施,及早安排2010年毕业生入伍预征工作。育的认同和选择。在竞争的环境中,毕业生对学校的认知和态度,毕业生所在单位对毕业生的认可程度,是制约学校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毕业生就业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关系到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政治问题。只有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切实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才能推动各项事业的科学发展。因此,突出和强调毕业生就业工作在教育全局中的作用尤为重要,也是我们教育系统首先应当重视和思考的问题。

第二,建好机制,扎实推进。良好的工作机制是顺利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保证,各大中专院校要进一步健全就业工作领导机构,切实落实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党委书记和校长要亲自过问,亲自抓就业,要针对突出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研究制定措施和办法,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要明确目标任务和工作职责,将工作任务进行分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不留死角。要加强就业指导机构建设,落实机构、人员、经费、场地的“四到位”,这是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考核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核心指标。要坚持改革创新,及时总结并推广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创造的新经验,不断完善工作机制。省教育厅将在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的基础上,细化评估标准,加强就业工作督察力度,适时督导和检查毕业生就业工作机制健全和完善情况。

第三,搞好服务,提高质量。主要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毕业生思想观念教育,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创业。各高校要更加广泛、深入地开展创业教育和就业观念教育,引导学生客观、理性、辩证地认识就业形势,合理调整就业期望值,鼓励和支持毕业生到基层建功立业。继续引导和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村干部”计划、“农村教师特岗”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面向基层的专门项目,开展好“志愿服务贫困县”计划等我省特色项目,动员和组织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创业。二是充分发挥校园市场的主体性作用,积极搭建就业“双选”平台。依托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河南分市场和我省6个分市场,继续开展各种类型的毕业生就业“双选”活动,注重发挥校园市场的主体性作用,广泛举办中小型的专场招聘会。据初步统计,我省各高校将举办全校性的校园“双选”活动近100场,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搭建信息交流的平台。要充分发挥网络优势,通过信息服务和网上招聘活动,为毕业生提供丰富的岗位信息。充分发挥就业网络联盟和校园信息网的纽带作用,开辟“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招聘专区”,把就业网络联盟打造成一个“365天不落幕”的网上就业市场。三是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对就业困难群体的帮扶力度。要把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加快建设。通过加强教育系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使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实现“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要关注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为就业困难群体毕

篇9:南麻镇全力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

陕西省教育厅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密切联系实际,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创新工作思路,采取有力措施,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一是加强领导,明确目标,落实责任。省教育厅成立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强化了各高校“一把手”工程,把毕业生就业纳入各高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明确职能部门和院系的目标责任,加强人员配备和条件保障。

二是主动出击,收集信息,搞好招聘活动。各高校在确保“老阵地”的基础上,积极开拓“新战场”,把收集岗位信息作为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调动全校力量,深入各行各业收集需求信息,积极为毕业生寻找就业岗位。积极联系用人单位进校招聘,提供热情服务,使招聘活动场次和规模较往年有所增加。2008~2009年度共计划召开35场校园招聘会,目前已举办22场,邀请单位3000多家,提供就业岗位3万多个,帮助大部分毕业生签订了劳动合同。

三是加强网络建设、全面提升就业信息服务水平。确保“陕西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网”与“全国大学生就业服务立体化平台”的密切联系与对接畅通,积极组织学生参与该平台举办的各类网络招聘活动。2008年至2009年春季共计划举办网上招聘会20场,目前已举办8场,提供就业岗位4万多个。

四是积极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积极宣传国家有关政策,引导和鼓励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政策体系,落实好助学贷款代偿、考研加分和优先录取等优惠政策。与有关部门精心组织实施了“陕西省农村基层人才队伍振兴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选调生计划”、“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农村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等项目,力争安排1万余名应届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五是以创业带动就业,充分发挥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积极协调人事、劳动、科技、财政等相关部门,加强对大学生创业的经费、政策、项目等支持。进一步落实中央和省上出台的有关自主创业的各项扶持政策,充分利用开发区、工业园区和大学科技园区,构建创业孵化基地,进行创业培训,开展一站式公益性服务,实实在在地帮助广大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六是切实做好帮助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据了解,我省应届高校毕业生24.7万人中有近5万名困难家庭学生,其中1.25万人属特别困难学生。省教育厅会同财政等有关部门把对他们的就业援助工作纳入到政府援助困难群体就业的政策体系,提供热情的帮助,强化其离校前的帮扶,提供“一对一”的就业服务,进行就业工作重点指导和培训推荐,并予以适当的求职经济补贴。

篇10:以就业为依托 全力助推精准扶贫

全力助推精准扶贫扶 ,也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政治任务。开发区该如何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帮助贫困群众尽快实现脱贫增收? 目前,开发区需要创新扶贫工作思路,依托园区企业集群的优势,聚力就业扶贫,因区制宜,精准施策,努力形成开发区脱贫攻坚工作特色。

开发区的总体功能定位是改革试验田、对外开放窗口、工业和服务业集聚区、科技创新先导区和重要经济增长极。在这一定位下,开发区在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中,就无法像其他旗县区一样,通过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等产业来帮助贫困户增收,这也成了开发区脱贫攻坚工作中所面临的一个难题,因此必须根据开发区的实际情况出发,找准适合开发区的精准扶贫战略。

“就业扶贫”是“精准扶贫”中的重要一环,是五个一批中重要的一批,也是在精准扶贫路上扶到点子上的重要一步,因为就业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 “授人以渔”,而这正是扶贫变“输血”为“造血”的关键所在。可以说,就业扶贫工作对打赢开发区精准扶贫攻坚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要想做好开发区就业扶贫工作,我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向入手:第一,利用创业带动就业。根据自治区《就业创业扶贫行动实施方案》和我市《××市2016年至2020年扶贫开发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加大开发区就业创业工作的投入力度,加大群众创业扶持。对贫困家庭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等城乡群众自主创业,给予政策扶持和一定的经济支持;第二,夯实职业技能培训。建立“技能培训、创业指导、政策扶持”服务机制,有效提高贫困家庭劳动者就业和创业能力,按市场需求和就业群体的不同情况分类开展培训。对有就业意愿的贫困人员免费开展“订单式”培训,提高贫困户的就业创业技能,提升自我发展能力;第三,要继续大力落实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政策。大力支持“40、50”人员、残疾人员等就业困难人员通过灵活就业方式实现就业。对参加社保并缴纳保费的上述人员,按照规定给予社保补贴;第四,要充分发挥开发区企业集群的优势,依托工业和服务业集聚区的定位,通过政策引导各类用人单位积极参与到就业扶贫中,动员各园区企业从践行社会责任的角度出发,将就业岗位向贫困人员倾斜。利用“阳光人社”、开发区就业群等网络平台和端口积极收集和发布岗位需求信息,为用工单位和有就业需要的贫困人员搭建桥梁,促进就业。

篇11:南麻镇全力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

大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通过搭建平台、建设基地、政策引导,使一批批大学生走上理想的人生舞台。大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肖盛峰日前提出6条要求促进下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

六条要求包括:一、摸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往届没有就业学生的底数。在此基础上,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培训、就业见习、就业推荐,帮助他们尽早实现就业。二、要搭建平台,进一步做好大学生就业服务工作。要深入推进就业见习基地建设;加快创业孵化基地建设,落实各项创业扶持政策;要充分发挥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才市场资源配置作用,下工夫深挖就业岗位,实施“三支一扶”计划,为高校毕业生求职择业提供信息服务,实现与用人单位的有效对接。三、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启动人才储备计划。大连市政府决定出资2000万元,在应届或往届未就业的大学生中选拔一批储备对象,用于大连市的人才储备,为大连市未来发展筑牢人才基础。四、要强化督察力度,狠抓各项政策落实。在市人大《就业促进法》执法检查后,在国庆节前要开展专项督察工作,做好各项政策落实。五、要组织培训,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六、要加强协调,建立健全部门联动机制。

篇12:南麻镇全力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

霍林郭勒市现有户籍总人口81612人,劳动力资源55399人,除去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民营个体等就业人群,失业人员以及灵活就业人群总数不到两万人。2010年以来,全市新增就业5113人,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85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3%以内;开展技能培训5138人,创业培训1246人;为1867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8738万元,贷款回收率达到100%。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围绕这一目标,霍林郭勒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将通过健全完善政策扶持、优化全民创业环境等措施,努力使未就业人员实现就业,灵活就业人员有稳定收入,逐步形成政府促进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参与的就业创业良好格局,力争通过3年时间,将霍林郭勒全力打造成全民充分就业创业的新型工业城市。

一、工作目标

总体目标:以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士兵、“农转居”劳动者、城郊社区富余劳动力为重点的全市户籍失业人员(失业时间超过3个月的),做到实名动态服务管理,对有就业愿望的人员,到2015年,实现一年内全部稳定就业,将霍林郭勒市打造成“零失业”的新型工业城市。

分期目标:2013年,对全市人才劳动力资源全面调查摸底,创新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的方式方法,户籍城镇失业人员60%实现稳定就业。2014年,户籍城镇失业人员80%实现稳定就业,其中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及退役士兵实现全部稳定就业,“农转居”劳动者、城郊社区富余劳动力50%实现稳定就业。2015年,“农转居”劳动者、城郊社区富余劳动力实

现全部稳定就业。对户籍失业人员做到实名动态服务和管理,实行新型的技能培训、创业培训、技能鉴定和职业介绍,建立长效科学的促进就业机制,实现一年内100%稳定就业。

二、具体措施

(一)建立完整的就业服务体系。一是建设霍林郭勒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综合服务中心。按照未来我市15-25万人口规模设计,规划用地3000平米以上,建设集公共就业服务、人力资源市场、职业技能培训、社会保险经办、劳动关系协调、劳动维权等功能于一体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综合服务中心。计划2013年开工建设,2014年完成主体工程,2015年投入使用。二是建设一支专业就业服务队伍。改变基层街道劳动保障平台的管理现状,街道劳动保障所收归人社局直属管理,变为人社局派出机构,驻街道办公,和街道社区劳动保障站、社区工作者一起,共同开展人才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统一组织职业中介信息员,建立起全市企业就业信息员网络,组建一支稳定高效、全履盖、全方位服务的公共就业服务队伍。提高基层就业服务人员待遇,公共就业基层服务工作者人均月补贴100元。三是建设霍林郭勒市就业信息网。加快劳动用工备案和金保工程建设的工作进度,建立人才资源数据库和企业资源数据库,企业信息员将用工单位岗位、所需技能等招聘信息录入网站,社区劳动保障员将求职劳动者学历、技能、就业需求信息录入网站,不断提高就业工作信息化程度,使企业与求职者迅速对接,有针对性提供及时的职介服务。2013年全市企业招聘信息、求职劳动者基本信息全部录入网站,2014年实现求职招聘信息高效对接,2015年实现信息即时更新,高效运行,满足促进就业的工作需要。四是建立公共就业服务职介平台。每年定期召开大型人才劳动力现场招聘会,根据企业需求召开专场招聘会,让用人单位与求职者面对面对接,提高就业成功率,集

中推进就业工作。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综合服务中心建成后,每月定期举办1次招聘会,建立起人才招聘的长效机制。人才劳动力市场服务中心充分发挥人事代理、人才测评、人才派遣、社保代理等工作职能,免费为提供就业岗位较多的重点企业提供人才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要针对全市企业做好空岗信息搜集、管理和招聘服务,主动登门、耐心指导、联系实际、相互学习、友善服务,做企业的贴心朋友,做企业招聘工作的服务员、协调员、指导员,成为全社会信赖、支持、依靠的公共就业服务组织。

(二)全面开展创业就业培训。一是开展创业培训。充分发挥街道劳动保障平台作用,对有创业意愿的城乡劳动力调查摸底,围绕劳动者的就业需求,扩大创业培训规模,将有创业愿望和培训要求的城乡劳动者,全部纳入创业培训对象范围。把创业培训与项目推荐、技术支持、人才服务、小额贷款、创业指导等相结合,拓展创业培训的服务内容和实际效果,实现创业培训全覆盖。二是开展就业培训。综合利用我市就业培训中心、企业培训中心、职业技术学校(技工学校)、企业培训基地等社会资源,组织选用本地企业高技能人才及外地专家学者参与就业培训教学工作,并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开展订单式培训,为全市工业企业提供智力支持,提高我市招商引资的软实力,缓解我市新建工业企业技能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三是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根据企业需要开展在职技能人员、管理人员技能提升培训和紧缺的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训,预防失业;根据失业人员的求职意向开展个性化的初中高级职业技能培训,强化培训质量,为培训合格人才直接开展专场职业介绍招聘会,提高就业效率,扩大就业和稳定就业,为霍林郭勒市及周边地区培养高技能人才和优秀的产业工人。为激发广大职工爱岗敬业精神和钻研技术积极性,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每2年组织一次全市职

业技能大赛,营造学技术比技能的浓厚氛围。

2013年全社会各类培训达到2500人,2014年全社会各类培训达到3000人,2015年全社会各类培训达到5000人。

(三)鼓励全民创业带动就业。认真落实鼓励全民创业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有关政策,建设一处创业孵化基地,主要吸纳有志于创业的高校毕业生以及能够带动就业的创业者。对于进入基地创业的商户,每户提供2年期5-10万元小额贷款,实行全额贴息,同时给予一定的房租补贴,免除行政事业性收费,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积极主动为自主创业人员提供创业培训、创业见习、后续跟踪等“一条龙”服务,最大程度的提高创业者创业成功率和稳定经营率。创业小额贷款单笔额度最低5万元,对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带动就业人数多的创业项目最高可提高到30万元。加大创业补贴,对初始创业成功的高校毕业生和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一次性给予1万元创业补贴。开辟创业“绿色通道”,对我市产业、服务空白领域有创业意向的,支持其先发展后规范,各部门要给予积极支持和协助。对经营时间不足3年的企业和5年以下的个体工商户,促进发展为主、执法规范为辅,加强执法指导和劳动用工管理服务,重点给予招聘职工、技能培训方面的服务支持。通过鼓励创业,积极促进就业,使创业带动就业比例达到1:5。

大力支持物业、环卫、家政等新兴服务业,鼓励和支持街道社区组织物业、家政类公益性非营利企业,吸纳本地本辖区就业困难人员、低保户、失业人员就业。一是物业管理公司。目前霍林郭勒市共有住宅面积200多万平方米,现有8家物业公司500多人从业,尚需200多人从事单体楼的物业管理,对于新成立的物业公司可以提供2年期50—100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扶持,新招用户籍人口就业的3年内每人每年给予1000元的财政补贴,2013年接管旧小区或单体楼 的,享受每月每平方米0.10元的补贴。二是环卫保洁公司。目前霍林郭勒市旧城区保洁面积160多万平方米、新城区保洁面积70多万平方米,对于新成立的环卫公司可以提供2年期20—50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扶持,新招用户籍人口就业的3年内每人每年给予1000元的财政补贴。三是家政服务公司。随着霍市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和城乡居民群众收入的大幅提高,家政保洁、社区育婴、病患陪护、家庭保健教育、心理疏导等服务业正在慢慢兴起,对于新成立的社区服务类家政公司可以提供2年期20—50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扶持,新招用户籍人口就业的3年内每人每年给予1000元的财政补贴。四是对物业、环卫、家政3类服务企业,本地就业人员达到从业人员80%以上的,企业纳税地方留成部分全部返还。

(四)加大促进就业政策支持。根据就业状况和就业工作目标,每年在财政预算中安排就业专项资金用于促进就业工作。一是做好预防失业工作,对连续5年按时足额缴纳失业保险费的企业,在就业专项资金中适当安排企业急需的技术工人、管理人员职业技能培训补贴,用于鼓励企业开展在职劳动者技能提升培训和企业管理人员经营管理技能培训。二是做好稳定就业工作,指导企业成立工会组织,签订集体合同,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并建立指导队伍。依法开展社保扩面,推进“五险合一”工作进度,提高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核心从业人员的稳定性和凝聚力。成立3年以上的企业、5年以上的个体工商户全面参保,新登记参保企业、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参保率要达到30%以上。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全员参保并依法签订工资集体合同的,给予法定代表人当年企业纳税地方留成部分的20%奖励。三是做好扩大就业工作,企业、个体工商户招用登记失业人员的,给予免费的技能培训或自行培训后取得职业技术资格的给予国

家规定的就业培训政策性补贴。企业招用应往届毕业生的,及时落实就业见习、人才储备政策,本市毕业生就业见习人数可以增加100人,并相应增加政策资金30万元。全市机关事业单位招用编外工作人员的,优先从高校毕业生和退伍军人中择优选用;招用编外保洁、保卫、更夫等后勤工作人员的,优先从农转居富余劳动力和各类就业困难人员中择优选用。市属国有企业或国资参股企业招用人员的,优先从本市登记失业人员中择优选用。四是依法强化社会保障实力,正常经营3年以上的企业和经营5年以上的个体工商户,是社保扩面、职介服务、稳定和扩大就业的重点工作对象,违反人社、工会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经教育责令拒不改正违法行为的,从严给予行政处罚,罚没款用于职业培训、就业见习、人才储备等促进就业工作专项资金。五是开展创建“零失业”社区竞赛活动,各街道社区辖区内企业(有用工的个体工商户)劳动用工备案、工资集体协商、集体合同签订、就业失业登记、求职登记、技能教育、职业指导、职介服务、组织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实名动态服务管理、城居社保和城镇职工社保宣传、监察网格化、争议调解等工作完成得好,率先行动、台帐资料齐全、引领作用强、受益人群广、社会效益好的社区,每年政府要给予一定的奖励。

同时,我局还将认真抓好国家人社部和自治区政府《共同推进内蒙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备忘录》的对接,积极争取上级扶持政策。一是争取上级对我市就业专项资金的支持,计划三年内每年争取增加就业专项资金200万元以上。二是争取扩大小额担保创业贷款的比例和资金规模,争取国家专项就业资金的贴息政策。2013年计划贷款总额提高到3000万元,2014年计划个人贷款额度提高到10万元,贷款总额提高到4000万元,2015年计划贷款总额提高到5000万元。三是争取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每年

从当地失业保险金征缴总额中拿出10%用于小额担保贷款发放,并滚动使用。争取拿出失业保险基金总额的20%作为小微企业信贷的担保基金,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失业保险鼓励创业、促进就业、预防失业的功能。四是进一步开发公益性岗位,开发劳动保障协理员、社区工作者、劳动关系协调员、职业中介信息员、治安协管员、矿山综治协管员、道路交通协管员、早教教师等公益性社会管理岗位,争取将公益性岗位纳入就业专项资金的支出范围,每年计划开发公益岗位100个以上。五是改善办学条件,争取在我市职业技术学校加挂霍市技工学校牌子,建立霍市职业技能鉴定站,争取把技工学校打造成示范性自治区级实训基地。

上一篇:小学开学第一周升旗仪式的主持词下一篇:游牟氏庄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