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全力做好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

2024-04-24

多措并举全力做好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精选13篇)

篇1:多措并举全力做好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

科尔沁区多措并举

全力做好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

科尔沁区紧密围绕“以创业带动就业”为主题,将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作为促进就业工作的重要抓手,强化和优化创业促就业的服务职能,以落实全民创业政策为重点,以构建政策支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工作考核、组织领导五大体系为保障强力推进全民创业活动。研究制

定了《科尔沁区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实施方案》,明确了创建目标,建立健全了创业促进就业体系。一是全力做好创业培训。积极扩大创业培训范围,不断加大培训投入和师资培养,将有创业愿望和培训需求的劳动者全部纳入培训范围。积极推广欧洲模拟公司的创业实训技术,对参加创业培训的人员开展创业实训,逐步提升培训质量和水平,切实提高创业成功率,实现创业培训全覆盖。以来,开办创业培训班37期,培训达933人,其中创业实训100人,农牧民工创业培训19人,通过培训直接带动余人就业。二是充分发挥贷款功能。进一步完善小额担保贷款工作机制,扩大贷款范围,完善贷款手续,强化反担保措施,切实降低贷款风险,加大扶持力度,带动更多失业人员就业。以来,我区共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400万元,帮助1290人成功创业,带动3870人就业,倍增效应明显。三是不断提升创业水平。我们对各部门、各单位申报的创业孵化基地进行严格的审核,批准了团结路贸易区正开美食城为创业孵化基地、明仁办事处的“向阳商业街”为创业一条街,优化创业环境,使他们成为创业者的沃土、企业家的摇篮。

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达标的原则,我区切实将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严格按照创建标准,突出工作重点,把握关键环节,强化服务措施,做到了“两个联动、三个突破、四个提高、五个体系”工作要求。

两个联动,就是在工作整体协调上:一是区政府、就业局、街道、社区四级对创建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层层分解任务、落实责任,优先安排创建工作、安排创建经费、安排创建人员,形成了有领导、有组织、有安排、有落实的联动创建机制;二是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区直创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就业局、创业基地管委会在具体创建工作中,大力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形成了上下一心、整体推进的联动氛围,确保了各项创建工作的扎实开展。

三个突破,就是重点针对高校毕业生、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和农牧民工三大就业重点群体,进一步研究细化有针对性的创业扶持政策和措施,逐步形成面向三类群体的创业政策扶持体系。实现一是高校毕业生创业的准入条件的突破。二是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创业融资难的突破。三是农牧民工创业创业经验不足的突破。有针对性地募集发布一批适合高校毕业生创业、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创业和农牧民工创业的经营项目,投资小、见效快、前景好,易于操作,使他们尽快创业,尽快实现稳定创业,尽快扩大规模提高效益,成为新的经济和就业增长点。

四个提高,就是通过开展创建活动,要取得以下四个基本的目标:一是创业理念深入人心,创业政策落实渠道畅通,创业氛围良好,本地区和辖区内参与创业活动的人数明显提高。二是创业领域进一步拓宽,创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创业活动对就业的贡献率明显提高。三是创业企业数量明显增加,经营稳定性明显增强,创业企业的存活率明显提高。四是创业环境明显改善,各类创业主体对城市创业政策的实施、创业制度的落实和创业服务的效率等综合创业环境满意度得到明显提高。

五个体系,就是工作领导体系、创业基地体系、创业服务体系、政策扶持体系、工作考核体系。不断建立健全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考核机制,将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指标纳入就业工作考核范围,不断量化分解工作任务,落实工作目标和责任。同时,对各单位、各部门创建工作进行定期督查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实绩的重要内容,切实保障了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了创建工作水平。

篇2:多措并举全力做好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

工作

富华社区高度重视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工作,根据迎审办的通知,在6月12日我社区工作人员对社区辖区范围内的市政府办公大楼所在单位进行了协调,全力配合复审工作。

一是社区工作人员高度重视。接到迎审办通知,我社区工作人员在潘书记的带领下,对市政府办公大楼所在单位进行协商。潘书记对社区工作人员的职责进一步细分,层层落实,明确目标。

二是积极进行协调。在接到区迎审办的通知后,我社区积极配合迎审办的工作,向市政府办公大楼所在单位传达上级精神,广泛动员,积极协调。并将区的迎审工作通知单下发到市委市府各单位,并让有关部门签字盖章。在市委市府有关部门积极配合下将迎审工作具体落实到位,收到回执单23份,迎审工作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引起相关领导的高度重视,有关部门根据迎审通知积极整理档案材料,为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工作做好准备。

篇3:多措并举全力做好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推动创建工作形成合力

南宁市为打造创新型城市、创业型城市,年年都有大动作,年年推出大载体,通过高端引领,推进创业工作深入开展。在2007-2008年实施“全民创新”、“全民创业” 工程的基础上,2009年,组织实施了“项目建设年”、“服务企业年”、“发展环境年”等主题活动。在创建活动中,南宁市在“五个落实”上下功夫:一是落实领导。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48个成员单位参与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强有力的创建工作组织领导体系。二是落实责任。市政府与各县(区)、各有关部门签订了创建工作目标责任状,层层分解下达目标任务,形成了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协力推进的良好态势。三是落实制度。充分利用就业联席会议制度,组织相关部门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完善督查制度和联络员制度,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四是落实项目。将新增就业岗位、万名小老板创业培训计划、每个城区建设1-2条创业街等纳入全市为民办实事项目,由市政府具体督办。五是落实经费。各级财政落实了1500多万元作为创业发展资金,主要用于安排创业培训补贴、创业项目推介服务、小额担保贷款基金、扶持各项创业基地等,为创建工作提供了资金保障。

二、完善创业扶持政策体系,不断改善创业环境

从2009年开始,南宁市立足于统筹城乡,打破创业政策城乡分割,拓宽创业扶持政策覆盖面,取得了“五个更加”的新变化。一是创业政策覆盖对象更加广泛。将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农民工、水库移民、残疾人、复转军人和退役士兵等群体纳入创业政策覆盖范围,实现创业政策全覆盖。二是鼓励创业的条件更加宽松。通过简化办事程序,提高机关行政效能,降低创业门槛,城乡劳动者参与创业更加便捷。三是扶持创业的政策更加优惠。城乡劳动者自主创业,根据相关政策可享受一次性创业补助、培训补贴、社保补贴、鉴定补贴、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等系列优惠政策。四是提供的金融服务更加到位。各级各部门密切配合,为企业和创业者解决创业资金困难牵线搭桥,形成了多渠道融资扶持创业的新格局。五是参与创业的群体更加踊跃。通过政策扶持、服务引导、宣传指导,城乡劳动者的创业意识明显增强。2009年,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南宁市通过政策和资金扶持,帮助8000多名农民工成功实现返乡创业,吸纳近5万人就近就地就业,对南宁市成功化解当年26万返乡农民工的就业压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建立创业培训体系,提高创业者的创业能力

南宁市以启动实施“万名小老板创业培训计划”为抓手,建立健全创业培训体系。突出抓好“三个环节”:一是抓好扩大创业培训覆盖面的环节。将有创业愿望和培训需求的城乡劳动者全部纳入创业培训范围,并根据不同群体的特点,开展“菜单式”培训。2009年以来,南宁市累计开办SIYB创业培训520多个班次,培训人数1.3万人。二是抓好激发创业热情的环节。近两年来,共举办200多场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青年创业活动、创业演讲、创业风采展示、创业典型表彰等活动,激发创业者投身创业、展示自我、奉献社会的激情。三是抓好培育孵化基地的环节。积极鼓励和引导工业园区和民营企业参与创业,重点培育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人员、失业人员三类孵化基地,为创业者提供开业指导、项目开发、政策咨询、风险评估等方面的服务。南宁市创建的“南宁高新区大学生创业基地”被国家科技部命名为大学生科技创业见习基地。目前,首期引进了20多家大学生创业孵化企业,为大学生创业搭建了集优惠政策、创业指导、创业培训和综合服务为一体的创业孵化平台。

四、构建创业服务体系,为创业者提供有效服务

南宁市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在推进创建创业型城市建设中,着力加强“四项建设”:一是加强基层创业服务平台建设。2009年,我们在全市1395个行政村全部建立了村级劳动保障工作站,搭建了市、县(区)、乡镇(街道)、社区(村)四级就业创业服务平台,为创业政策、创业信息、创业服务等“一杆子”插入基层提供了有力抓手。二是加强创业指导专家队伍建设。市、县(区)相继成立了创业服务指导中心,组建了一支由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及政府有关部门业务骨干等241人组成的创业专家队伍,开设创业咨询服务专线,实行专家轮岗“坐诊”和上门“问诊”、“会诊”制度,免费为创业者提供创业指导服务。三是加强创业项目推介机制建设。定期采集涵盖一、二、三产业,具有地方特色、适应不同群体创办的创业项目,建立创业项目库,收集了5921个创业项目,并将40多场创业项目推介会开进校园、开进社区、开进农村,为创业者提供了“零距离”创业服务。四是加强投融资平台建设。重点抓好南宁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融资平台、南宁市企业信用协会推介平台、南宁市南方担保公司担保平台的“三大平台”建设,在帮助融资、信用证明、担保贷款等方面,积极为中小企业发展服务。在个人申请贷款方面采取“小额担保贷款+信用社区建设+创业培训”的联动方式,切实为自主创业人员解决贷款融资难题。

五、强化督促检查,实施典型引导营造创业氛围

篇4:多措并举全力做好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

问:臧主任,您好!县委十二届六次全会上,对“创新创业”作了深层次的解释。农办作为全民创业的牵头部门,将如何攻坚克难,乘势而上,稳步推进全民创业,助力打造创新创业型城市?

答:农办作为牵头部门将以创建首批“省级创业型县”为目标,坚持财富创造与创业就业并举,重点依托工业龙头企业、建筑板块、商贸物流、标准厂房等创业平台,通过树立和宣传全民创业典型、优化服务手段、完善激励措施等方式,引领有资金、有技术、有市场的能人志士积极投身创业。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依托宣传阵地,打造创业名片。大力宣传创新创业政策、树立创业典型,充分激活各类创业主体,激发创业热情。二是整合创业政策,扶持创业项目。多渠道收集市场信息,完善创业政策、信息发布平台和创业项目信息库,重点抓好新生项目和特色项目的开发。三是强化创业载体,加强创业对接。筛选一批行业排头兵作为创业实习基地,鼓励规模企业加强与小微企业产品协作配套;继续对接产学研合作,提升创业企业的竞争力。四是优化服务体系,提升创业环境。为创业者提供项目开发、创业培训、跟踪指导等“一条龙”服务。同时,积极推行“创业培训+实用技术培训相结合”新模式,针对不同创业对象实行分类培训,提高创业者的创业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让更多劳动者懂创业、会创业。

问:全委会报告中提出“扎实做好‘三农’工作”,要“持续壮大村级经济”。请问,下一步农办将从哪些方面推动村级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海安经济社会发展添砖加瓦?

答:农办将引导各村因地制宜,确定发展方向。充分发挥资金、资产、资源、区位、人脉等方面的优势,大力发展资源开发型、资产经营型、为农服务型、异地发展型经济,不断拓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子,创新构建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发展机制。全县确保年内所有的行政村村营收入达到30万元,其中50%的村达到50万元。

问:“三农”工作可以说任务重、难度大。请问臧主任,农办下半年打算如何围绕“创新创业”主题实现“三农”工作新突破?

答:我们将加快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工作,并采取奖励补贴等多种办法,扶持发展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持续增加村级集体经济实力,着力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创新、经营管理机制转换,推进部门挂钩、村企合作、村村互助等共建活动。

彰显特色,提升中心镇建设水平。一是不断加快城镇基础设施、民生工程建设进度,确保早出形象、见实效;二是强化跟踪督查,每个季度对中心镇建设情况进行自评、分析,并及时弥补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三是加强考核;四是扎实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篇5: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计划

为加快科左后旗全民创业进程,实现旗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必须在思想上更加重视,在政策上更加宽松,在措施上更加有力,推动科左后旗以创业促就业工作上新台阶,确保创建工作如期完成。

1、加强协调,在“勤”字上下功夫。创业促进就业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绩,也正是得益于全体就业工作者辛勤的工作,各部门、各单位以及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劳动保障部门做为牵头单位,要主要作为,当好参谋,加强与各级各部门的联系、沟通,安排好创建工作各个阶段的工作重点,定期不定期召开好创建工作协调会、分析会,及时反馈群众反映的问题。

2、落实政策,在“实”字上下功夫。国家、省、市出台的扶持创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折不扣地落实下去,特别要落实好创业培训补贴政策、公益性岗位补贴政策、小额贷款贴息政策,把积极的促进创业政策变为推进全民创业的法宝。

3、强化培训,在“能”字上下功夫。严格按照SIYB培训模式,鼓励社会力量开展各具体特色创业培训,帮助社会各类群体提高创业能力,在培训方式、培训成效、创业成功上有大的突破,计划今年组织创业培训6000人以上。

4、强化服务,在“情”字上下功夫。打造信用环境,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改善服务环境,按照部门职能作用,实行对口帮扶工程,为创业人员提供信息、技术和政策咨询等方面服务,帮助解决企业落户建设和生产经营中的各种问题,以服务促创业。对创业者应当开辟绿色通道,在服务过程中要变得更加主动、细致、优质和高效。

5、扶持创业,在“新”字上下功夫。在推动创业工作思路上,在创业培训体系的设计上,在具体工作方法上,坚持不懈的创新实践,积极探索融资渠道,进一步完善政、银、企三方协调机制,增进银、企关系,简化贷款程序,提高审批效率;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扶持。

为落实市创建首批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科左后旗紧紧围绕创建全国首批创业型城市的总体目标,大力促进创业服务,不断优化创业环境,积极拓宽创业渠道,力争近一年冲刺努力,要圆满完成创建创业型城市的目标任务。

(一)以创业培训促进劳动者创业,推动以创业带动就业。继续贯彻落实各项创业扶持政策,百度优化创业环境。加大创业培训力度,扩大培训范围,努力完成创业培训1500人(截至2010年11月已培训48人);培养创业扶持对象500人,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10000人。

(二)加大创业扶持力度,力推劳动者创业。广泛动员

参加SYB创业培训的人员,尤其是那些有创业愿望的参训者实施创业。为将实施创业的参训者提供创业咨询、创业评估、创业项目推介、创业融资服务,努力做到“要政策的给政策,要创业项目的给项目,要资金的给小额信贷”,极力推动创业,力争完成开发创业项目100个的目标,扶持创业新发放小额贷款3000万元。动态掌握返乡农民工数据准确,实施跟踪服务,鼓励、扶持他们创业。

(三)做好创业者跟踪服务,巩固创业成功率。对已经实施创业的劳动者,一如既往地给予关心、支持他们创业,不定期地进行走访。千方百计帮助创业者解决在创业过程遇到的困难,帮助他们渡过创业初期的困难,在政策、资金、经营、管理等方面给予支持,帮助他们创业成功,以巩固创业成功率。

(四)加紧实施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把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作为创建创业型城市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加强与国土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在今年12月之前,把市级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用地解决,建3个创业孵化基地,10-15个创业实训基地。争分夺秒地把它们早日建成,完善功能与服务。引导、吸纳有创业愿望的劳动者进入创业孵化基地实施创业。塑造创业典型,引领全市居民崇尚创业、实施创业,带动社会就业。

(五)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我们继续与新闻媒体合作,开辟专栏,大力宣传创业文化、创业政策、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典型等,营造浓郁的舆论氛围,引导全市居民实施创业。

篇6:多措并举全力做好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

先进材料

为贯彻落实区办发„2009‟72号、区创建办通„2010‟3号文件精神,至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我办按照上级部门提出的创建国家创业型城市的要求,大力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进一步稳定就业形势,促进社会和谐。我办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区劳动保障局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创建工作要求,结合实际,建立健全组织机构,着力开展创建工作。

一、创建工作开展情况

(一)创建组织领导体系,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根据区委、区政府工作要求,召开了全办创建工作动员大会,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全面启动创建工作。制定了《北京路办事处贯彻落实红花岗区关于<遵义市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方案>的实施意见》,建立了以办事处主任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科室主任和各社区党支部书记为成员的创建领导小组,确定了创建的任务,明确了创建目标,要求各社区必须立足于大中专毕业生、返乡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复员退伍军人、做好创业和再就业工作。充分发挥辖区各类企业等社会力量在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中的积极作用,形成“政府主导、百姓创业”的良好局面。鼓励民营企业树立创新理念,利用自身资本积累,在符合产业规划的新领域、新行业进行二次创业。维护我办务工经商人员的合法权益,使我辖区务工优秀人员成为创业者。

(二)强化目标责任,广泛宣传,确保创建工作落到实处。一是明确责任。根据创建任务,我们强化了目标管理责任

制,进行了职责分工。要求财政所制定了鼓励和支持创业的财政投入和激励办法,为创建工作提供财政支持。制定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专业技术人员自主创业措施并抓好落实,同时加强宣传,营造支持创业、服务创业的舆论氛围。城管办负责创业市场的规划和完善。二是广泛宣传。我办多次召开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专题会议,安排部署创建工作,将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各项任务指标层层分解,明确下达到各个社区。此外,还签订了创建目标责任书。责任的落实、目标的明确,为创建工作指明了方向,有效地推动了工作的开展。为了营造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的浓厚社会氛围,我办以会议、培训以及板报等方式完善和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降低创业门槛,优化创业环境,放宽创业领域等进行了广泛宣传。同时,对辖区自主创业知名人士万盛药堂老总唐兵和狮山酒店经理梁云的自主创业事迹进行了宣传。通过典型事例宣传,民众涌现出了创业激情,基本激活了创业主体。三是提供支持。劳动保障所负责组织开展面向城乡劳动者创业培训,协调各方,搭建好再就业和创业平台。社会事务办组织大中专毕业生的创业培训,为创业者提供智力支持。2010年第一季度我办实现了创业基地1个,创业指导服务窗口3个,4月我办又积极开展了“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宣传月”活动。四是强化监督。纪检部门负责优化政务环境,着力解决乱执法、乱收费的现象,及时处理创业者的举报投诉。

(三)抓住重点,整体推进,率先突破。

一是完善信息平台。2010年.我办将环城路社区作为创建示范点,严格按照办事处的要求,成立了社区居民自主创业服务站,对社区劳动资源和劳动需求进行了系统的摸底调查,建立了

劳动信息台帐。二是开展多样化的培训。同时有针对性地组织下岗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等无职人员,通过学习会、专题讲座及远程教育及等形式对其进行自主创业培训。从2009年8月至2010年4月,我办推荐到劳动局参加创业型培训17人。三是率先突破。帮助08届大学毕业生丁宇投资150万元,开办了德克士餐饮,促进就业25人。大学毕业生欧阳投资5万元开设销售电脑及维修店。大学毕业生张建投资15万开设农家乐,实现就业7人。居民黄德明自筹资金100万开设汽车租赁公司,安臵了11名失业人员就业。居民杨强自筹资金20万开设装潢公司,解决就业20人。

(四)密切配合,协调联动,形成创业带动就业的长效机制。环城路社区的示范创建工作初见成效,各社区已积极主动参与创建工作。春天堡社区引进谈文娅投入资金5000万元,开设了佳乐家酒店,安臵辖区就业人员42人,引进钟金盛投资7000万元创办了花景百货,实现辖区就业82人。北京路社区积极搭建就业平台,营造宽松的环境,引进林玉瑞投资1500万元,创办了东方丽人医院,安臵医学专业大中专毕业生12人。我们积极为实现辖区居民就业,促进社会和谐,全力营造就业环境,搭建创业平台,服务创业需求,通过各社区的共同努力,已有王小莉、彭泽霞等10名下岗职工、2名大学生、5名返乡农民工分别以医疗、电器、服务、娱乐等为经营项目,注册资金21055万元,实现了自主创业,安臵了辖区就业和再就业1271人。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是抓落实,确保各项政策收到实效。积极落实各项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加大创业扶持资金投入力度和工作力度,确保各项创业补贴落到实处,做到落实政策不留空挡、不留死角。二是

抓服务,确保服务质量更加优化。重点建设完善公共创业服务平台,加快创业指导中心的建设进度,以“设窗、整合”的方式进一步完善创业公共服务体系,尽早为创业者提供全方位的创业服务。在开展项目开发、方案设计、风险评估、开业指导、融资服务、跟踪扶持等“一条龙”服务的基础上,加强创业项目指导与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规划的衔接,增强创业指导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建立创业信息共享机制,依托红花岗区创业网等资源,充分整合各类创业服务资源,搭建网上信息服务平台,加强创业信息网站间的互联互通,实现全市创业信息的共享。进一步完善充实创业专家志愿团,积极探索专家服务创业的机制和方法,为创业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贴心服务。三是抓宣传,确保创业氛围更加浓厚。大力宣传创业的先进典型和扶持政策,积极营造全民创业的舆论氛围,在全社会树立“崇尚创业、鼓励创业”的理念,使艰苦创业、合法致富成为新时期的社会风尚和人民群众的自觉追求,使全民创业逐步凝聚为新的城市精神,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创业、竞相创业的良好氛围。四是抓培训,确保创业能力得到提升。加强对下岗职工、返乡农民工再就业培训工作,为自主创业打下基础。结合我办实际,适应市场需求,大力开展灵活多样的创业培训。拓宽培训思路:一是集中培训,充分利用建设基地并整合其他社会培训资源,组织劳动者开展就业创业方面的技能培训;二是分散培训,组织创业指导专家志愿团相关领域的专家,深入街道(社区),开展实用技术、就业创业指导;三是远程培训,发挥利用好远程教育网的作用,分类制作服务各类群体就业创业的培训课件,开展创业教育和创业指导远程授课。创新培训模式:开展“专业+创业”培训,对需要专业技能的创业项目如种植、养殖等,实行先技能培训后创业培训两段培训模式;开展“课堂

+现场参观”培训,选择一批创业典型,在课堂培训之后组织学员到现场参观学习,面对面交流,一方面理论联系实际,另一方面通过典型现身说教,增强学员的创业热情和信心。

篇7:多措并举全力做好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

自2012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列为全省扶贫开发重点县以来,西华县抢抓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和省市单位定点帮扶机遇,从解决制约贫困村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和“瓶颈”问题入手,大力实施项目扶贫、产业扶贫、智力扶贫、定点扶贫和精准扶贫“五大扶贫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2014年年底,全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244元,7.2万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

打好一个底子,夯实脱贫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打好基础是帮助群众脱贫致富的关键。2012年以来,全县累计投入贫困村资金2.3亿元,兴修水利工程324个,建设饮水安全工程367个,修建农村公路326公里,完成农村危房改造5000多户,极大改善了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2014年“美丽乡村”工作启动时,许多贫困村主动要求加入试点村行列,大王庄乡刘草楼村、逍遥镇柴城村、艾岗乡苏桥村、红花镇龙池头村和杜村岗等贫困村通过村容村貌整治,已成为全县“美丽乡村”建设的示范村。同时,西华县在当年周口市“美丽乡村”观摩评比中,综合成绩位居全市榜首。该县注重对贫困村致富带头人的培养。扶贫系统每年都举办致富带头人专题培训班,并组织人员到先进发达地区开阔眼界,学习先进经验,增强致富能力。“全国种粮售粮大户”盖会章既是村支部书记又是致富带头人,他以专业合作社的形式带领贫困群众发展规模化种养殖,承包土地5600多亩,年出栏生猪6.5万头,创造利润800多万元,在短时间内实现了整村脱贫。

扶持一个产业,增强“造血”能力。贫困群众要增收,必须有产业支撑。西华县把产业开发作为扶贫攻坚的重中之重来抓,按照“一村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富民思路,每年安排专项资金500万元,扶持发展优质杂果、食用菌、蔬菜、畜牧养殖、苗木花卉等五大特色农业生产。2012年以来,共在全县46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实施到户增收和科技扶贫项目,扶持贫困户16000户,带动农民增收达2400万元,从而实现了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

培训一门技能,激发群众内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西华县始终坚持“治富先治愚,扶贫先扶智”的扶贫理念,以“雨露计划”培训项目为抓手,不断加大劳动力培训和劳务输出转移工作力度,2012年以来,财政总投资614万元,共培训转移农村贫困劳动力8784人,实现了培训1人、转移1人、脱贫1户的目标。

艾岗乡都城岗村的侯春洋初中毕业后,经过“雨露计划”驾驶技术培训,到广州开起了出租车,经过几年奋斗,已在广州成立租车公司,带动200多名村民加入“的哥”行列,共同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充分体现了智力扶贫投入小、见效快的优势。

抓紧一个机遇,实现借力发展。2012年,16家省市单位积极响应河南省委省政府、周口市委市政府号召,先后开展了对西华县的定点扶贫工作;2013年3月14日,河南省委常委、纪委书记尹晋华在省委主持召开省直单位定点帮扶西华座谈会,提出了“驻村联乡扶县”的帮扶思路,为抓紧抓好省市单位定点帮扶机遇,确保帮扶资金、政策、项目落到实处,发挥最大效益,该县努力做好与省市定点帮扶单位的沟通、对接和服务。3年来,在河南省纪委的示范带动下,各定点帮扶单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源源不断向西华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不仅为西华的扶贫开发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更成为西华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支强大力量。

篇8:创建国家创业型城市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总体要求,根据关于印发《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方案的通知》XX号精神,结合我xx系统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政府促进、社会支持、市场导向、自主创业的基本原则,按照县委、县政府开展全民创新全民创业活动和加快实施科学发展三年规划的要求,围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主基调,进一步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建立健全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五大体系”,激活创业主体,完善创业政策,优化创业环境,放宽创业领域,保护创业成果,城市充满创业活力,社会形成创业氛围,激发全民创业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创业促就业的信增效应。

二、目标任务

鼓励劳动者通过资助创办生产服务项目、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在实现自身就业的同时带动更多劳动者就业。力争用2年时间,健全政府职能部门共同组织,社会各界主动参与的管理服务和组织领导体系,建立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三位一体”的创业新机制,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形成全社会崇尚创业、支持创业,竞相创业的局面。具体目标是加大农民工、个体工商户等培训工作,拓宽就业渠道;鼓励施工企业项目经理投身城乡建设工作开发,带动更多的农民工就业;鼓励个体经营者投身市场经营,扩大就业门路等。

三、主要工作

1、建立组织领导体系,形成系统促进就业的工作推动机制 成立以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副职领导任副组长,各单位主要领导参加的建设系统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制定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分解目标,落实责任。

2、完善创业扶持政策体系,不断改善企业环境

放宽市场准入,切实改善行政管理和办证手续,对前来我县投资办厂和城乡开发建设的企业,在符合政策规定的条件下,可以优先办理各种证件手续,同时在缴费问题上实行优惠政策,以实际行动支持推动以创业带动就业,不断优化我县创业环境。

3、健全创业培训体系,提高创业者的创业能力

结合建设系统工作特点,建立健全以农民工、个体工商户为主体的创业培训体系,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增强创业的针对性,使培训体系转化为强有力的生产力。

4、构建创业服务体系,为创业者提供优质服务

依托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创业指导服务组织,根据城乡创业者的需求,组织开展项目开发、方案设计、风险评估、开业指导、跟踪扶持等“一条龙”服务创业服务,为创业者提供优质服务。

四、工作步骤

分三个阶段推进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

(一)2009年1-3月为准备阶段。主要工作是建立组织领导机构,制定工作方案,召开动员大会,明确目标任务,完善工作制度,落实工作职责。

(二)2009年4月至2010年11月为组织实施阶段。主要工作

1、认真研究及时完善扶持创业的各项优惠政策,提高政策的操作性和灵活性,不断完善创业扶持体系。

2、加强创业培训。根据创业者工作需要开展对农民工的理论和业务技术培训,提升创业能力。

3、完善创业服务机制。开展项目开发,开业指导、政策咨询,后续扶持等创业服务活动,全心全意为创业者服务。

4、开展“创业促就业”宣传活动。通过加强舆论引导,开展政策宣传、项目推介等系列活动,在系统内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

(三)2010年12为总结经验阶段。主要工作为总结活动经验,建立推动创业带动就业的长效管理制度,改进不足,将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推向深入。

四、保障措施

1、成立组织领导机构。局成立系统工作领导小组,各单位也要成立相应机构,负责系列活动的组织、协调、督促和检查。

2、落实责任制。为了确保工作层层有人抓,有措施,落实责任制,把具体工作落到实处,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及时总结分析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新情况。各单位要按照统一规则、统一组织、统一标准、统一实施的要求,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地推进。

3、加快宣传力度,营造氛围。通过新闻媒体、板报、宣传专栏等形式,加大对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的宣传力度,力争全系统干部职工关心和支持创建工作。

篇9:多措并举全力做好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

领导小组工作会议纪要

时间:2010年10月7日8:30

地点:五楼会议室

出席人: 李福森常瑞萍赵华祖鹏聂凯王颖辉

李忠华赵长哲

会议主持:常瑞萍

会议议题:研究部署下一步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 会议具体内容:

对下一步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进行布置。

会议主要是听取创建工作进展情况和阶段重点工作的汇报,调整部署各阶段创建工作任务,协调各成员单位间的配合,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通报创建工作的形势和创建动态。

与会同志认为要做好下面几项工作:

各成员单位要高度重视创建创业型城市工作,认真落实会议的各项决定和工作安排。相关成员单位要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反馈,研究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采取措施,抓好整改,提高工作推进速度和质量。加强联络、沟

通及时,信息畅通。各成员单位的联络员要认真负责,加强与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各工作组成员单位的日常沟通和联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做好上传下达、资料收集、信息反馈工作。

要按照要求收集汇总工作进展情况。积极工作,确保创建创业型城市工作成功。

篇10:多措并举全力做好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

是我市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的开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市发改委认真履行职责,力促经济回升和社会协调发展,努力为我市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提供经济动力和社会保障。

一、抓好基础产业项目,夯实创业设施基础

荣乌高速荣文段、青荣城际铁路、威海机场国

际航站楼及综合服务设施、威海港客运中心及航运服务中心、石岛核电、大唐风电、华能风电、华能威海电厂三期等一批重要的交通能源项目获得国家、省核准,工程建设陆续展开,为全市经济发展和创业就业提供了重要的发展环境支撑。

二、抓好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创业结构层次

以科技创新产业化、产业结构升级和节能减排为切入点,争取拓展公司碳纤维制备及工程化、威高集团医用植入器械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项目获批,确立了企业在国内相关领域的领军地位;争取三角集团高性能子午胎和新北洋打印机及相关产品两个省级工程实验室以及北洋集团光纤传感器等5个高技术产业示范项目;争取华东数控金切机床制造基地等18个重点产业振兴、能源装备制造、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项目。在获得国家无偿扶持资金2亿多元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我市产业结构层次,加快了我市科技成果转化步伐,为高水平创业工作的开展打造了良好的产业基础。

三、抓好服务业发展,优化创业服务领域

建立重点产业项目推进机制,全面推进重点服务业项目建设,21个市级重点服务业项目全部开工,实际完成投资67亿元,占计划的144%,全市服务业投资占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50%以上,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进一步提高。服务业项目上级引导资金争取、本级引导资金管理及项目融资工作规范开展,城区、园区和企业三大载体的统计监测稳步推开,在全省服务业三大载体考核中,威海市区获得优秀中心城区奖,荣成市、文登市获得先进城区奖,家家悦、西霞口获得优秀重点企业奖。服务业的持续发展,为创业就业提供了重要的服务平台。

四、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增加创业投资机遇

重点项目建设是保增长促发展的主抓手,保持适度的社会投资增量,能够有效增加创业、就业产业空间。一年来,发改委立足本职,建立健全配合联动、协调推进、稽查督导和考核约束四项工作机制,不断强化对市级重点项目的调度管理,确保项目运作规范、管理有序、进展顺利。百项市级重点工程总投资871亿元,97项开工建设,当年完成投资350亿元,华泰汽车、黄海造船、蓝星玻璃等一批过亿元投资项目竣工投资或部分投产,成为拉动投资增长、刺激经济复苏,促进创业、就业的强劲动力。

五、抓好社会事业发展,提升学生创业能力

一是坚持“就业有优势,创业有本领,终生学习有基础”的培养思路,突出招生计划的源头引导作用,会同教育、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努力做好普通高、中等学校和技工学校招生计划的编制和争取工作,在全省招生计划比上年缩减1.5%的情况下,争取省下达我市招生额度增长11%。二是跑项争资,搞好我市中等职业基础能力建设,提升学校实训、培训能力,形成系统、规范、实用的创业培训机制。威海工业技校利用国家扶持资金200万元新建数控实习车间及购置部分设备项目全面完成,实训工位达到400个,年培训规模达到4500人次以上;争取文登高级职教中心实习车间及宿舍楼项目列入中央投资中等职业教育储备,申请中央扶持资金800万元,建设实习车间8000平方米、学生宿舍3000平方米,项目建成后,年非学历培训可达4000人次,为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实用型人才。

六、抓好农村民生项目,改善农民创业致富条件

通过提供技术和产业扶持,鼓励农民开展规模种植、养殖等创业活动,推动创业型新农村建设。一是争取专项资金1.5亿元,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提高农产品质量检测、动物防疫、苹果非疫区疫情检验检测水平等,有效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农民创业致富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争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资金余万元,大力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农民创业增收提供强力支持;建设旱作农业示范基地2.3万亩,年增产粮食100万公斤、花生40万公斤、果菜36万公斤;建设小麦、花生良种繁育基地各2万亩,年增产小麦良种50万公斤,年产优质出口花生良种560万公斤;推动黑鸭保种及选育、奶牛生猪良种改良及标准化规模养殖,良种改良达到100%,奶牛产奶年均提高0.5吨以上,生猪出栏年增加8800头。

七、抓好项目审批,提高创业服务效率

篇11:多措并举 积极做好森林防火工作

1.切实加强领导,落实防火责任

我省是森林大省,森林防火工作有着极其特殊的重要性,不仅关系我省经济的发展,而且关系全省乃至东北、华北地区的生态屏障安全。各级领导一定要把森林防火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抓紧、抓实、抓出成效。各级责任人要肩负起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的职责,确保森林资源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在森林防火工作第一线的乡镇长和林场场长,是贯彻落实森林防火各项措施的具体实施者,必须肩负起森林防火宣传教育、管理控制野外火源、林区居民点森林消防安全和积极组织扑救森林火灾的责任。各级森林防火指挥部成员单位及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本单位及本部门在森林防火工作中承担的职责、义务。

2.加大宣传力度,提高防火意识

随着平原地区林地面积的不断扩大,尤其是杨树及其他速生丰产林的增加,发生森林火灾的危险性也在不断地增加。这就要求各级政府部门,必须加大森林防火的宣传力度,使人们提高警惕,在淡薄的防火意识中警醒过来。可利用电视讲话,电视专题片,文娱活动,张贴公告、宣传画、书写护林防火标语,流动广播宣传车,科技大集发放防火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进行森林防火宣传,林业主管部门的技术人员也可以利用下乡传播农业科技的同时宣传防火知识,真正做到森林防火家喻户晓。

3.严格野外火源管理,坚决杜绝各种火险隐患

各县(市)要针对近期野外生产生活用火急剧增多的实际,科学制定并严格执行用火审批制度,按照“堵疏结合”原则,在森林火险不太高的时段,严格控制计划烧除和农事用火,有组织、有计划地为生产用火提供服务和保障。经过批准的野外用火,要加强防范措施,严格按照规程组织实施,必要时由森林消防队伍进行监烧。遇有高森林火险气象等级(四级)或橙色、红色森林火险警报时,要立即停止野外用火审批,严格禁止一切野外生产生活用火。对于野外吸烟、做饭等违规生活用火,要切实加大打击力度,依法严肃处理用火者和相关责任人。

4.做好物资储备和管理工作

各县(市)要根据本地森林防火工作實际,尽快补充灭火物资,将防火物资分配至各重点林区和护林站点,保证做到一有火情,拉得出,用得上。同时各县市要建全防火物资使用制度,对防火物资进入库进行登记造册,严格管理,严禁防火物资挪作他用。

5.加强应急通信,保障信息畅通

各县(市)应建立防火通讯网络,在重点林区、火灾多发区,设置卫星电话、短波电台、超短波电台等通信工具。同时,要加快编制地区扑救重、特大森林火灾应急通信保障预案,并对预案进行经常性实践演练,做到万无一失,保证拉得出用得上,切实增强扑火指挥调度能力。

6.完善森林防火运行机制,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

各责任单位森林防火领导小组要尽快、全面进入工作状态,完善森林防火预案和应急预案、落实与完善规章制度、启动每天零报告制度、情况通报制度,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森林防火运行机制。今年我市森林防火工作将仍然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由护林指挥部统一指挥,各责任单位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切实做好本辖区的森林防火工作,务必树立大局意识,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形成预防和扑救的整体合力。

7.提高预警响应机制

充分利用各种监测手段,对重点地域实施二十四小时监测巡护,确保火情早发现、早报告;对高火险区实施“靠前屯兵、重点布防”,有效缩小扑火半径,确保发生火情迅速出动;组织扑火小分队加大对偏远地区、雷击多发区和林农交错地带的预警巡护密度,做到发生火情快速反应,重兵投入,加强各类扑火队伍的扑火安全知识学习和实战演练,提高扑火队员安全扑救和紧急避险能力。

8.加大依法治火力度

各地公安、纪检监察部门按照“四不放过”原则,加大火案查处和责任追究工作力度,对失职、渎职、防火责任不落实、发生火情隐瞒不报、贻误扑火战机和组织扑火不得力的,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并依照《森林防火条例》的有关规定,对违反森林防火规章制度的人员处以经济重罚。

9.狠抓责任追究

篇12:多措并举全力做好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

督导情况反馈

上栗县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12月17日,由市政府办督查室卢江萍主任带队的市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督导组,对上栗县开展创建工作的五大体系整改情况和五大指标模拟测评情况进行现场督导。现督导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反馈如下:

一、五大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一)组织领导体系

1、存在评估要求和县区提供的材料文不对题、乱页,导致查询不便。

2、考评体系要求所发文件基本上是以县政府办的名义下发,未能体现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的职能作用。

3、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纪要、工作简报缺失,需要进一步完善。

4、社会舆论氛围方面资料不完整,需要进一步补充。

5、创业典型人物宣传、资料不详细,需要进一步补充。

6、工作机制体制创新方面缺少典型案例、文件。

(二)政府支持体系

1、缺少以县政府名义下发的支持创业带动就业的相关文件。

2、缺少开展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的相关会议记

录、县政府有关领导对创建工作的讲话材料和工作督导情况。

3、缺少财政部门扶持创业的资金拨付情况表。

4、应补充人民银行出台的有关解决融资瓶劲的政策文件。

5、在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中,要提供相关部门的有关文件和统计报表。统计报表要求有填报人和部门负责人签章,同时要求加盖公章,以示统计报表的严肃性。

6、县人社部门以及各社团组织要补充有关提升创业能力、加强创业服务的相关文件、资料。

7、补充2009年、2010年小额贷款发放情况的相关报表;

8、补充小额贷款担保基金规模增速的相关文件和报表;

9、补充2009年和2010年全县申请小额贷款的人员名单和实际发放人员名单;

10、补充2009、2010年对享受规费减免和税收优惠的申请人数和实际享受人数;

11、缺少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激励政策的创新。

(三)创业培训体系

1、在创新培训体系建设中,乡村工作文件中未体现,资料图片缺失。

2、社团参与创业培训的资料不全;培训补贴无政策文件依据、社团补贴说明不够详细;未能充分说明社团在创建工作中发挥的作用。

3、在培训计划中,基层单位的执行情况效果不明确,要进一步补充完善。

4、开展创业实训的产业培训基地数量不足,需要进一步搜集补充。

5、培训质量统计报表缺失09年以前的,无法进行有效比较。

6、培训创新工作资料缺失,需要进一步补充完善。

(四)创业服务体系

1、需补充成立劳动保障事务所、站的文件,补充1-2个劳动保障所、图片资料。

2、需补充县编委关于成立上栗县创业指导中心的文件,补充2009年和2010年创业指导中心。

3、补充2009年和2010年创业专家资料。

4、补充创业项目汇总表或目录。

5、补充2010年与银行签订合作协议,起草协调机制的文件。

6、补充创业孵化基地的材料和图片。

7、补充中小企业服务机构文件和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的图片,补充工作开展情况的文字资料。

8、补充县团委、工会促进公益行动的文件、宣传事迹材料;

9、补充成立花炮协会的相关文件;

10、创新成果1:8没有文件、协议。

(五)工作考核体系

1、实施下发文件的日期与上报的相关文件材料日期要相对应;

2、要补充创建办及创建办工作人员分工、工作地点、集中办公、工作安排的相关文件资料。

3、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需补充将创建工作重点任务完成情况纳入政府督办事面,以政府办发文,形成一个督导文件,并补充有关创建工作督导情况的汇报材料。

4、出台上栗县对开展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的有关奖惩办法。

5、补充召开创建工作会的照片和文字资料。

二、工作建议:

建议:上栗县创建办要按照西安会议精神,尽快组织召开相关成员单位会议,布置五大指标测评的办法,基础数据的采集,按时上报五大指标相关数据,为全市做好五大指标的模拟测评工作做准备。

以上情况,请你县在12月29日前抓好整改落实,并将整改意见在12月30日前报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篇13:多措并举全力做好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

报告

(2010年12月17日)

我县按照全市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的整体部署,通过构建组织领导、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工作考核五大创建工作体系,全力推进创建工作,强化了创业意识,增强了创业能力,优化了创业环境,激发了创业热情,使更多的城镇劳动者通过自主创业,成就了事业,并带动了更多的人就业,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建立组织领导体系,明确职责任务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创建工作,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将创建工作摆上了重要位置。一是成立了组织领导机构。县政府成立了以县长任组长、常务副县长任副组长、共有25个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人社局,由人社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二是明确了创建重要地位。将创建工作纳入了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在2010年县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创建工作作了专门强调。三是制定了方案,明确了职责。根据市政府下发的《萍乡市创建创业型城市工作实施方案》,我县印发了《上栗县创建创业型城市工作方案》和《关于明确县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的通知》。同时,下发了《关于印发上栗县创建创业型城市工作任务分解表的通知》,将创建工作的各项具体任务逐项分解到有关部门。

二、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改善劳动者创业环境1

一是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县工商局加快清理和消除阻碍创业的各种行业性、地区性、经营性壁垒。凡法律法规未予禁止的,即可开放。二是改革行政管理。县政府出台了《上栗县建立健全投资创业服务体系实施方案》(栗府办字[2010]79号)。该方案就放宽市场准入,改善行政管理,解决融资瓶颈,落实税费优惠,增加创业场地,鼓励带动就业等扶持政策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规定在县创业园和县孵化基地内创业的,从企业创办之日起,3年内免缴物管费、卫生费,1年内减半缴纳房租费、水电费,对登记失业人员、残疾、退役士兵以及毕业2年以内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凡从事特殊行业以外的个体经营,自工商部门首次注册登记之日起3年内免收管理费、登记费和证件费用,对符合条件的创业人员给予享受小额担保贷款,创业培训补贴、见习补贴、社保补贴、岗位补贴等。三是加大小额贷款扶持力度。在小额贷款发放操作中,在原有政策基础上有4个突破:①联合或合伙创业贷款提高到20万元,创业成功可二次扶持30万元;②需要创业贷款最高可达8万元;③担保基金担保倍率放大到1:8;④增加房产证、土地证、村干部担保、邻里联合担保等多种担保措施。2009年以来,全县共发放小额贷款6742万元;其中个人贷款5294万元,小企业贷款1448万元扶持创业1262人,带动就业5048人。四是落实各种补贴优惠政策。按照 “五缓四降三补贴”的要求,为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形势,认定16家受到金融危机冲击的创业企业为困难企业,给予社保、岗位和培训补贴。两年来,全县对企业共发放社保补贴220万元;发放岗位补贴65万元;发放职业技能培训补贴138万元。五是减免税费。县工

商局根据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关于转发省发改委、省财政厅关于公布取消和停止征收125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的通知》精神,取缔停止了125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两年来,全县共免收各类创业人员工商管理费13万余元。县国税局严格执行残疾人创业企业退税政策和农业企业减免税政策,两年来为6户残疾人创业企业退税139.5万元;减免10户花卉、苗木企业增值税14.7万元。六是加大中小企业融资力度。县内各银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按照县委县政府创业创新的工作部署,全力支持全民创业,不断加大对县内中小企业的资金扶持力度。特别是县农村信用联社在扶持创业方面发挥了主力军作用。该社不断创新机制,拓宽融资渠道,在全省县级农信社率先推出“社团贷款”融资模式;始终把县内中小企业作为信贷支持重点对象;采取银企对接,实行灵活利率机制,拓展抵(质)押物范围,跨县域贷款,建立信用共同体等有效措施,扶持中小企业;组织人员到每个乡镇召开一次银企座谈会,了解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愿望,对全县31户中小企业进行了评级授信,授信总额达18145万元。到2010年11月底止,该社贷款余额94995万元,其中有61700万元属于中小企业。

上述措施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创业。两年来,全县新增个体工商户5905家,新增私营企业310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23家。

三、健全创业培训体系,提高劳动者创业能力

一是建立了创业培训基地。目前,全县共建立创业培训基地1个。根据上栗实际,我们把创业培训重点放在花炮企业。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本着为上栗花炮产业升

级换代,促进花炮企业向高科技、大规模方向发展提供人才的目的,县委、县政府下决心、花大力气创办了上栗花炮职业学校。到目前为止,已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建立了可容纳700人的校舍,添置了各种花炮机构设备,建立了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使该校成为集创业和技能培训为一体的新型职校,是我县花炮职业重点培训基地。二是不断加大创业培训力度。通过整合培训资源,充分发挥职业学校、就业培训中心等培训主体作用,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创业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将有创业愿望和培训需求的城乡劳动者都纳入创业培训范围,主要抓好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和退役军人的培训。三是结合小额贷款重点培训。提出小额贷款要求的对象,一般都是已经选准创业项目,具有强烈创业愿望的人。我们根据这一特点,着重加强对这类对象的创业培训,请专家帮助这种对象分析选择创业项目,使创业成功率不断提高。

通过上述措施,2009年以来,全县共完成创业培训1262人,其中成功创业1190人,带动就业5048人。

四、健全服务体系,为创业者提供优质服务

我们本着整合县内各类创业资源,建立健全服务机构,拓宽创业融资渠道,完善创业发展机制的原则,花大力气,下真功夫,切实抓好创业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制定方案。县政府出台了《上栗县建立健全投资创业服务体系实施方案》,对创业服务的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都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二是抓好了创业服务平台建设。我县创业服务平台建设主要有四项内容,即“两个中心加一园一基地”。两个中心,即小额贷款担保中心和创业指导中心,一园一基地,为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基地。我县小额贷款担保中心创建于年。目前,该中心的担保基金由创建时的20万元增加到2010年的685万元。在创建活动中,担保中心进一步密切了与放贷银行的协作,开辟了创业贷款绿色通道。从2009年起,将小额贷款贷前调查下放到各乡镇劳动保障所,进一步方便了群众,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每个乡镇劳动保障所均设立了专门的创业贷款服务窗口。按照人员到位、职责到位、管理到位的统一要求,我县在县人力资源市场大楼已建立了上栗县创业指导中心。创业指导中心以打造全省一流为目标,区分为四个功能区。即创业咨询区,设有专家咨询室;创业贷款受理区,有专门服务窗口;创业企业服务区,以人员招聘、职业技能培训服务为主要内容,有公共和民营职介服务机构;创业成果展示区,设有创业成果展示室。目前,指导中心配置专家21人,工作人员7人,可提供创业项目开发、创业培训、开业指导、小额贷款、技能培训、人员招聘等“一条龙”服务。我县以动漫产业基地为载体,建立了上栗县创业园。该园位于我县彭高镇境内,临近沪昆高速公路和正在修建的沪昆高速铁路(沪昆高铁萍乡站设于彭高镇),园区企业主要位于319国道两侧,离萍乡城6公里,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目前,创业园内已入驻29家企业,以机械制造、电子、医药、消防器材为主。29家企业中,有大学生创业4家,返乡人员创业2家,农民进城创业8家,下岗失业人员创业2家,其他人员创业13家。企业员工近3000人,企业累计投资达18.5亿元,年税利达1500万元。园区内的志和汽车配件公司和鑫通机械制造公司,分别被评为下岗工人创业典型和农民进城创业典型。三是建立和完善

创业指导服务队伍。根据上级要求和我县实际,为切实做好全县创业指导咨询工作,我们出台了《上栗县创业指导专家志愿分团管理办法》。目前,已经建立了一支由金融、财政、税务、法律等方面的专家和创业成功者以及县内知名企业家组成的21人创业指导专家队伍,建立了专家咨询室。认真开展了政策咨询、项目评估、开业指导、企业策划等服务活动,解决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四是建立创业项目资源库。结合全市城市转型和上栗产业实际,我们通过收集整理、设计开发等多种方式,目前已收集50个适合上栗产业特点的项目,且所有项目分别在萍乡市就业网、县电视台和县人力资源市场电子屏幕上发布。

五、建立工作考核体系,确保创建工作取得实效

一是将创建工作列入县政府各对各乡镇场、各部门年度目标考核,将目标任务作了逐项分解。转发了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开展创建创业型城市工作绩效考核评估的通知》,以县效能办名义下发了《关于做好上栗县投资创业服务体系绩效考核有关工作的通知》。二是建立了创业带动就业的统计月报制度和工作目标完成情况通报制度。三是将创建创业型城市各项指标纳入民生工程考核体系。

六、加大创业宣传力度,使创业深入人心

按照上级部署安排,我县制定印发了《上栗县创建创业型城市宣传工作方案》。一是印制宣传单。我们将有关创业扶持政策和创业信息印制成宣传单,通过各乡镇劳动保障所发放到全县各村、社区和企业。二是开辟电视专栏。将创业政策、创业项目等在县电视台政务专栏中播放。三是宣传创业典型。印制了1000份2011年宣传挂历,将其发放到县、乡、村三级及创业典型企业;并将全县创建工作全程记录,印制宣传画册和宣传光碟。四是发送宣传短信。向广大群众发送了8万条创业宣传短信。六是在县城主要街道两旁悬挂创建标语横幅100余幅。

上一篇:有关惜时的名人名言下一篇:教师的教学效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