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壮乡团结进步

2024-05-06

和谐壮乡团结进步(共6篇)

篇1:和谐壮乡团结进步

和谐互助共进步民族团结花常开 今年5月是自治区第29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我所紧紧围绕“三个离不开的思想”,以“抓学习、求团结、树典型、结对子、思稳定、求发展”为内容,在全所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

一是突出抓好新疆“三史”的教育宣传,通过解读新疆历史、新疆民族发展史、新疆宗教演变史,进一步澄清历史事实,统一思想认识,增强各族工商干部的免疫力、鉴别力。为检验学习成果,还在全所范围内组织进行民族团结知识闭卷考试。

二是大力宣传民族团结先进典型,通过搜集身边民族团结小故事,撰写民族团结征文,组织学习先进人物的模范事迹,形成了学习先进,崇尚先进,见贤思齐的良好风气。

三是开展了一次民族团结教育专题座谈会,针对身边民族团结的的点滴小事,谈体会、谈态度、谈信念,从细微处入手,促成了各族干部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支持、互相谅解的和谐氛围。

四是以综合业务软件和业务层级考试为契机,采取“汉帮民、强帮弱、少帮老”的结对子形式,开展民汉“互帮互学共进步”活动,实现了所内民汉新老干部间相互尊重,携手并进的好局面。

五是结合我所实际,努力把民族团结教育与为各族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相结合,在办事中贯穿思想教育,在教育中提升服务

质量,为我所创建自治区级行风示范窗口打好了群众基础。

此次活动将民族团结融入到了工商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一方面巩固了各民族干部之间亲密无间的友谊,形成了“人人都讲民族团结情,人人都说民族团结话,人人都做民族团结事”的良好局面,另一方面也是为凝聚各民族力量,共同推进和谐工商建设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篇2:和谐壮乡团结进步

管庄乡西会村党支部书记薛春军民族团结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薛春军,男,回族,32岁,大专文化,中共党员,现任西会村党支部书记。作为一名基层干部,他认真学习和模范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全心全意为各族人民服务,在促进民族团结,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卫生、体育事业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西会村属少数民族村,回族人口占总人口数的60%。身为民族村里的少数民族干部,特殊的身份赋予了他更多责任。“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建设美好和谐西会”是当初他刚担任书记时给自己定下的目标。通过3年来的工作实践,他早已深深地融入到民族村建设中,工作中始终透着一股热情和睿智的他,经过不懈努力,已将当初的目标变为现实。

一、深入百姓家中,倾听百姓心声,深得百姓信赖 工作中的他从不摆架子,为了解村民的心声,特别是少数民族群众的需要,他经常深入村民家中,倾听他们的心声,及时为村民排忧解难,架起了一座党与群众、党支部与村民联系的桥梁。他经常讲,村民选我做书记,就是对我的信任,我就要负起责任,为村民办实事。在他的领导下,西会村百姓安居,回汉两族关系融洽,村子像个大家庭一样充满了团结和谐的气氛。2005—2007年连续被管庄乡评为“五个好”村级党支部和先进基层党组织;2005年被评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十佳村”和交通安全先进单位;2002年被评为朝阳区精神文明村。他本人也得到了广大村民的信赖。

二、宣传民族政策,尊重民族习惯,促进民族团结

年轻的他干起活来干净利落,善于思考,勤于实践。为了让汉族群众了解少数民族政策,让回汉两族人民相互尊重,和睦相处,从而进一步促进民族团结,他在村里开辟了一块民族政策文化宣传栏。丰富多彩的宣传形式引来越来越多村民的关注,观看之余大家互相交流,从此这块小小的宣传栏成了回汉两族人民相互了解的重要渠道,也是这块宣传栏让回汉两族群众成了一家。西会村团结、友好、和谐的气氛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这些都少不了他的功劳。

三、贯彻民族政策,关心民族事业,改善百姓生活

他是民族政策的宣传者,倡导者,实践者,免费为清真寺提供水、电,定期更换消防器材,这些事都少不了他操心。清真寺的每一处建筑都在他的关心范围内,哪里需要修补,哪里需要改造,他都熟记在心,清真寺的修缮工程也是在他的努力下得以完成的。每个村民来到清真寺都会由衷地感叹:“是咱书记想着咱,是他给咱提供了如此整洁、优美的宗教活动场所”。此外,每逢开斋节等重大节日,他都要亲自带上慰问金或慰问品去清真寺看望。为改善回族墓地的卫生条件,让墓地维护、使用更加方便,他多方协调,经两委班子研究决定在墓地周围建起了围墙。

西会村不仅仅是一个少数民族村,也是管庄地区第一个享受绿隔政策搬迁上楼的村,村民上楼后,办红白喜事没有平房方便,这些都被他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善于观察,善于决定,他的决绝、果断,让西会村村民渐渐适应了搬迁后的生活。在他的建议下,村委会投资数万元为村民制作了大棚,并购置了一些必备的炉具和桌子、凳子等用具,为村民办事儿提供了便捷条件。在餐具使用过程中,汉族群众十分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当然,他对汉族群众的关心也是无微不至的,为鼓励汉民群众去世后火葬,在他的倡导下,村委会专门购置了棺罩和灵棚。多年来,回汉两族和睦相处,从未出现因民族矛盾而引发的纠纷,促进了民族团结,维护了社会稳定。

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加之薛春军同志不懈的努力,使西会村村民的生活一天天好了起来。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时刻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是他始终坚持的原则。为提高村民生活水平,保障村民的福利待遇,促进管庄乡农村城市化脚步进一步加快,他和其他两委班子成员不断研究惠民政策,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按照村民组织法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惠及回汉两族群众的好政策:春节为村民发放米、面、油、过节费;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使老人们过上更好的生活,为老年人发放生活补贴;农民上楼后,生活费用有所增加,为减轻其生活负担,给予村民水费、物业费补贴等。这些好政策的出台,让西会村民对他更是赞不绝口。

四、巩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发展,建设和谐西会 薛春军同志在担任西会村党支部书记期间,讲创新,重实效。通过多种渠道,利用多种方式,巩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发展。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灾害,灾区数万人民群众身处危难。为帮助灾区少数民族群众抗震救灾、重建家园,他在村里发起了以“抗震救灾,奉献爱心”为主题的募捐活动,回汉两族群众积极响应,团结一心,纷纷慷慨解囊,为远在四川的羌族群众献上爱心。为营造全民参与奥运的良好氛围,使回汉两族村民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文体活动场所,在娱乐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他为村民建起了“馨岛苑”小区文体活动中心,为确保工程质量,他亲自挑选了施工所用的材料,不论刮风下雨,每天他都要跑去工地看看。

01年北京申奥成功后,在他的领导下,西会村奥运筹备和保障工作稳步实施。在工作中,他注重发挥广大人民群众在奥运筹办工作中的作用,把筹办奥运会作为巩固民族团结和促进民族发展的良好契机。他本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原则,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取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将广大群众参与服务奥运、保障奥运的热情和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在他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西会村民参与到志愿服务队伍中来。目前,我村有城市志愿者15名,中国社区志愿者35名,奥运献血志愿者7名,党员志愿者16名,首都治安志愿者32名,回汉两族群众因为奥运变得更加团结,他们为实现同一个目标在各自岗位上默默奉献着。宣扬文明礼仪,弘扬奥运精神,展现人文奥运,进一步丰富回汉两族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活动中固团结,交流中促发展,是他经过不断实践,摸索出来的一条新思路。回汉两族党员通过参加他倡议组织的以“为党旗增辉,为奥运添彩”为主题的“五个一”党员活动日活动,奉献奥运,参与奥运的热情更加高涨,自身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他本人也积极参加支部组织的党员奥运知识竞赛,学习奥运知识,以个人带动家庭的方式,在民族村掀起了你我共同参与,学习奥运知识的热潮。为迎接奥运倒计时100天的到来,他倡议组织群众开展了以“迎奥运、赛乒乓、我快乐、我健康”为主题的乒乓球比赛活动。此次比赛广泛激发了群众的热情,广大群众通过这种喜闻乐见的形式,亲身参与到迎奥运倒计时100天的庆祝活动中来,在民族村营造出了祥和、热烈、欢快的社会氛围。

篇3:和谐壮乡团结进步

1. 调查背景

巴东县位于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东北部, 是国家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建设的重要基地。多年来, 巴东县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抢抓机遇, 主动作为, 取得了民族经济快速发展、民族事业全面进步、民族情谊更加浓厚的巨大成就。尤其是在恩施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之后, 巴东县为加快地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做了大量努力, 先后打造了野三关镇石桥坪村、东壤口镇雷家坪村和水布垭镇围龙坝村等湖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基地 (1) , 在全省乃至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本次调研地点主要是巴东县信陵镇、茶店子镇、野三关镇和清太坪镇。上述乡镇不仅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地, 同时也是巴东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重点区域, 每个乡镇都设有示范基地。

2. 调查目的

本次调研旨在对巴东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调查, 了解巴东县对中央宣传部、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意见》, 湖北省颁布的《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 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意见》等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相关文件的落实情况。在此基础上, 考察巴东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所取得的具体成效和目前存在的有待改进的方面, 分析限制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有效开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并针对性地提出建议, 以期为进一步探索推动巴东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发展模式和新路径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借鉴, 促进巴东县乃至恩施州及整个武陵山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不断发展。

3. 调查方法及样本情况

此次调研主要采取问卷调查、入户访谈、观察法等调查方法, 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 回收问卷390份, 有效问卷385份, 有效问卷率98.7%, 深度访谈与大小座谈共17次。本次调研的调查样本具体分布情况见表1。

二、巴东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现状

1. 创建活动已取得的成绩

⑴成效显著, 营造了民族团结的浓厚氛围。通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 巴东县各级干部和各族人民群众维护民族团结进步的意识进一步提高, 对实现共同繁荣发展的愿望更加强烈, 对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学习也进一步深入。 (2) 在一项关于“您认为当地政府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成效有”的10个选项中, “社会风气得到转变” (15.5%) 和“各民族共谋发展的氛围进一步加强” (10.6%) 分居第一和第四位, 表明自巴东县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以来, 广大干部群众对和谐的民族关系和各民族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感受最为深刻, 促进了各民族的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形成了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的良好氛围, 有效推动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

⑵内容丰富, 调动了广大群众的热情参与。巴东县组织开展了民族知识、民族政策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军 (警) 营、进乡镇农村社区“五进”活动, 编印发放了《民族团结教育通俗读本》等宣传资料, 评选了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 召开了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 对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典型进行了宣传报道, 大大调动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调研数据显示, 62.8%的人切身感受到业余生活在不断丰富, 形式也更加新颖。其中, 对于“农家书屋”、“科技下乡”效果评价项目上, 好 (15.8%) 和较好 (19.7%) 达到了总数的35.5%, 而差 (9.9%) 和较差 (12.2%) 的比例相对较低, 说明农家书屋、科技下乡等创建活动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⑶关注民生, 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创建形式。巴东县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过程中, 还注重关注民生, 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创建形式。一是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 二是改造、新建特色民居质量进一步提高, 三是地方特色产业进一步发展。走访发现, 无论干部还是群众, 都对巴东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给当地带来的显著变化持积极态度, 在整理访问提纲中“您对当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有什么建议?”后发现, 59.7%的受访者希望当地政府能持之以恒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在进一步地追问原因后, 大多数人表示, 因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让我们的生活更有奔头了”, 能“加快建设全国先进自治县的步伐”。

2. 当前创建活动有待改进的方面

⑴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知晓度存在不平衡。本次调研, 将以问卷调查的形式从示范村和非示范村、民族、文化程度、职业、家庭经济状况等5个人口学指标来考察当地干部和群众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知晓度, 其中差异最明显的体现在示范村和非示范村、年龄与职业上。

(1) 表1和图一共同反映了示范村和非示范村的调研对象在“您是否知道正在开展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项目的选择情况。表1显示, 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 干部和群众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知道率为72.5%, 非示范点的知道率为54.3%。说明非示范点的干部和群众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知道率明显低于示范村。

图一反映的是各调研地的调研对象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知晓情况。很明显, 3个非示范点 (信陵镇即巴东县城、清太坪镇桥河村、野三关镇) 的干部群众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知晓度明显低于3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 (茶店子镇洞坪村、清太坪镇双树坪村、野三关镇石桥坪村) 。说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知晓度的地区差异也是非常明显的。

(2) 表2反映的是不同年龄段人群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知晓情况。调研对象的年龄分布区间从12岁到70岁, 并根据心理学对于年龄阶段的划分将其分为4个年龄段。青少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对象, 但是调研数据显示 (见表2) , 对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知道率12-18岁的为41%, 19-35岁的为53.3%, 而36-60岁的为70%, 61-70岁的为72%。比较之下, 12-18岁和19-35岁人群的知道率还低于36-60岁和61-70岁人群的知道率。说明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过程中对于青年人的工作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

(3) 表3反映不同职业的人群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知晓情况。调研对象涉及学生、教师、农民、工人、医生、公务员、个体户及其他职业等8个类型。数据显示 (见表3) , 教师、公务员、医生的知晓度高, 表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在各相关单位的努力下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教育效果。但相比较之下, 工人、学生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知晓度是比较低的。说明对于基层宣传的效果还不是太好, 同时说明以学校为载体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教育还不太完善。

⑵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受众参与度比较低。图二反映的是群众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情况。充分尊重和体现各族群众的主体地位, 组织和动员广大群众投身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之中, 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重要目标, 要通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在全社会形成民族团结进步的良好氛围。 (3) 然而, 根据调研结果 (见图二) , 没有参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人数达到50.1%, 经常参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人数只有14.8%。说明群众主动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⑶群众评价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存在走过场。表4反映了当前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中有待改进的方面。结果表明,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中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走过场现象。一些领导和工作人员对创建工作认识不到位, 重视程度不高, 因而没有深入基层做宣传教育, 很多群众都不了解甚至不知道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数据显示 (见表4) ,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有13.8%的村民认为创建活动存在走过场;非示范村有28.1%的村民认为创建活动存在走过场。另外, 在非示范村有21.6%的村民认为当地政府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重视程度不够, 14.8%的村民认为没有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三、巴东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存在不足的原因

1. 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水平有限形成了制约创建活动参与度的重要因素

⑴经济社会水平制约了创建活动的全面展开。调研对象中对于自身目前经济状况的评价是:好占7.5%、较好占17.9%、一般占62.9%、较差占7.0%、差占4.7%。在“不参加的原因”调查项目上, 有40.9%的人选择了“没有时间参加”, 所占比重最高。在经济相对落后的情况下, 群众多忙于解决基本生活问题, 大部分时间均用于工作, 这样就缺乏参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内动力, 也无暇顾及活动的开展情况。 (4) 还有一部分人因收入低外出打工, 常年不在家, 更是无法接受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宣传教育和相关信息。

⑵受众文化偏低给创建活动的开展增加难度。调研显示, 大专及以上经常参加的为15.1%, 偶尔参加的为37.8%;高中经常参加的为13.7%, 偶尔参加的为37.0%;初中经常参加的为15.9%, 偶尔参加的为28.0%;小学及以下经常参加的为14.3%, 偶尔参加的为28.6%。总体上看文化程度越低对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参与度也越低。巴东地区多为留守儿童和老人, 文化水平较其他群体低, 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内容难以理解, 致使宣传很难达到预期效果。此外, 还受到该地区传统的政治文化、民族习俗和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响。

2. 创建工作覆盖面不平衡及基层干

部业务素质偏低影响创建活动知晓度

⑴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覆盖面不平衡。个别单位和地区未能处理好开展创建活动与日常工作的关系, 存在重安排轻落实的现象, 导致活动只是间断性地、有选择性地开展。受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限制, 组织者对人流量相对分散、地理位置较偏远的乡镇区域的创建工作开展比较薄弱, 有的甚至没有纳入开展范围。各乡镇在资源区位等方面存在差异, 共同发展难以协调一致, 对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的成功经验很难进行普遍性推广。还有的群众反映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过程中普遍偏重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 而忽视了少数民族内部和不同地区之间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

⑵基层干部开展创建工作的业务素质偏低。调研发现, 巴东县所管辖下的茶店子、清太坪和野三关等乡镇的示范村和非示范村都存在基层干部民族知识欠缺, 对相关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了解不多、理解不深等问题, 因而导致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中存在脱离当地实际的现象, 且因相关知识的缺乏, 给予的重视程度不够, 致使活动的开展缺乏时效性, 群众积极性不高, 活动效果胜微。

3. 考核指标体系和信息反馈机制不够科学导致创建活动存在走过场现象

⑴测评考核指标体系缺乏操作性针对性。对于省政府、省民委制定出的相对宏观的政策和法规, 未能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作进一步的明确与细化, 形成更具操作性的相关文件和计划。政府工作人员缺乏创建积极性, 只是满足于下任务、发文件, 没有针对性的切实解决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中的现实问题, 致使各种政策和措施落实不到位。久而久之, 群众觉得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只是走过场和搞形式, 缺乏具体的实效。

⑵信息交流反馈机制尚未真正建立起来。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中, 往往偏重于具体的开展情况, 而缺乏及时的信息反馈, 上下部门之间、单位之间、地区之间的交流也不够, 出现上下信息不畅等问题。这严重影响了彼此间的协调和配合, 更影响了创建工作的及时改进更新, 一些好的做法和成功经验无法得到及时的推广。导致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了走一步看一步, 只为早日完成任务的消极懈怠情况。

四、关于巴东县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几点建议

1. 加快经济建设, 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物质基础进一步丰富

⑴努力发展经济, 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奠定物质基础。立足巴东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积极推进现代绿色农业和山区特色旅游业的发展, 通过政策扶持发展壮大起一批有规模、有效益、有市场、有影响力的民族龙头特色示范企业, 实现对该地区民族中小企业的“产业链拉动”、对少数民族群众的“就业转移拉动”以及对周边村寨的“辐射拉动”。 (5)

⑵加大专项投入, 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提供充足保障。增加巴东县民族文化挖掘和保护的投入力度, 加强民族文化节庆的传承和发展。进一步加大对民族博物馆、农家书屋、公共休闲场所等设施的建设。同时, 鼓励、支持与民族团结进步相关问题的调查和研究, 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经费保障。

2. 抓好阵地建设, 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宣传氛围进一步浓厚

⑴利用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 开展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在宣传月期间, 可在街头小巷悬挂标语、发放民族知识通俗读本、张贴海报等, 同时在学校、社区、乡村利用广播、黑板报、宣传栏等, 有重点、分层次地宣传, 还可以举办民族特色展览、知识竞赛、演讲、文艺表演、座谈交流等富有特色的群众性活动, 激发各族群众参与的热情。

⑵整合运用好社会各类资源, 营造民族团结进步的浓厚氛围。邀请各级媒体对巴东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主题、内容和形式等进行广泛宣传, 编发新闻、图片和视频。对民族团结进步的示范单位、先进个人和先进事迹进行深度报道。充分发挥民族院校是民族团结进步实践和研究主阵地的作用, 有效利用其教育网络和研究平台开展调研考察, 形成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3. 加强队伍建设, 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业务素质进一步提高

⑴领导干部要不断更新观念, 提高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统筹能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树立整体观念、规划观念、信息观念和效益观念, 全局性地对待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要有计划的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 及时准确地了解创建活动的开展情况, 不断针对性地改进方法, 节约成本, 提高效率。

⑵基层工作者要提高综合素质, 确保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取得实效。其一, 提升理论素质。借助高等院校、党校及培训班等各种力量, 加强对民族理论政策法规的学习。同时自觉把强化党的民族政策教育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对伟大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认同”教育结合起来。 (6) 其二, 提升工作能力。既要能敏锐觉察受众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特征, 调动群众参与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之中的积极性。又要能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同心理咨询的方法相结合, 尽量做到内容丰富、言辞通俗易懂、语言生动幽默。

4. 完善制度建设, 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工作体系进一步健全

⑴坚持齐抓共管, 明确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职责分工。在省、自治州党委、政府的领导下, 巴东县政府、民宗局及各乡镇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 各司其职, 凝聚合力, 共同推进创建活动的发展。各级部门要充分发挥好职能作用, 加强对创建活动的组织协调, 积极推进创建工作的社会化, 使创建工作的网络覆盖到乡镇、社区、企业、学校等各个层面。

⑵进行总结反馈, 完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监督检查制度。要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开展情况纳入监督检查的范围, 采取专项检查和重点抽查等方式, 定期到基层进行访谈, 了解创建活动的开展情况, 并及时总结近期的工作现状。要建立和完善有领导、有安排、有调研、有考核、有监督、有反馈的工作体系, 尽量避免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流于形式。

摘要:本次调研对巴东县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情况进行了为期七天的考察。调研发现, 巴东县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在营造团结浓厚氛围, 调动群众热情参与和形成特色创建形式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但也存在着知晓度不平衡、参与度低和走过场等有待改进的方面。经分析, 认为其主要是受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水平, 创建覆盖面和人员业务素质, 考核体系和信息反馈机制等因素的影响。对此建议,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应在加快经济发展, 扩大宣传阵地, 强化队伍建设和健全体制机制等方面进一步增强工作力度。

关键词:巴东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调研报告

参考文献

[1]方良才, 江勇.大团结大突破大发展湖北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综述[J].民族大家庭, 2010 (5) .

[2]毛乐燕.各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所在[J].西北民族研究, 2010 (3) .

[3]甄朝党, 苏丽杰.60年来中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启示[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 2011 (5) .

[4]邓凯.大力推进新形势下民族团结进步工作[J].求是, 2009 (13) .

[5]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 (6) .

篇4:民族团结进步 北重和谐发展

贯彻民族政策,加强民族团结。公司坚持从宣传教育入手,用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党的民族政策统一各族干部员工的思想,提高各族干部员工在民族问题上的理论素质和对民族问题的正确认识,使民族团结教育系统化、制度化。

加强民族教育,培养民族干部。公司把培养、选拔、使用少数民族干部和专业人才放在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高度去认识,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积极培养和推荐少数民族干部,不断壮大少数民族干部和专业人才队伍。目前,公司少数民族干部中有高管人员3人、处级干部14人、科级干部55人、一般干部247人,形成了一批坚定地维护民族团结,密切联系群众,德才兼备,具有强烈事业心和良好业务能力的少数民族党员干部队伍。他们在各自岗位上,影响和带动了大批少数民族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生产经营的健康发展。

办好事解难事,巩固教育成果。公司把关心和帮扶困难少数民族员工作为关系公司全局的大事,建立了帮扶救助体系,成立了帮扶救助中心,对弱势群体的帮扶救助实现了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近年来,累计投入费用132.15万元,走访慰问少数民族员工500多人次。此外,公司在员工购买经济适用房时注重向少数民族员工倾斜,在2010年发售经济适用房中,少数民族员工占总人数的9.8%。

探索发展新路,促进共同进步。公司坚持以人为本,把“依靠各族员工、心系各族员工”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企业越办越好。公司不断完善和严格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保证各族员工参与民主管理的权利。公司少数民族职工代表占总人数的5.6%。公司各个时期的方针、目标、生产经营、改革发展规划、各项技改措施,包括房改、生活福利、工资调整等重大问题都要提交职工代表大会通过。切实把各族员工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企业改革发展上来,努力实现企业发展与员工发展的和谐统一。公司在不断发展的同时,还十分注重提高各族员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每年坚持不同层次、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文化生活,陶冶情操、凝聚人心、团结鼓劲。如每年元宵节灯展活动、消夏文化节活动、春节联谊会活动、每逢节假日慰问生产一线员工活动等等。公司还投资4 000余万元和2 300多万元建成了“员工培训大楼”、“北方兵器城”,为各族员工的培训和生活休闲提供场所。

企业是树,员工是根,民族团结是沃土。正是由于公司多年来一直重视民族工作,注重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党的民族政策的宣传教育,注重发展民族经济,注重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使公司形成了人人学习重视民族政策,自觉维护民族团结,争当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的良好风气。各族员工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共谱民族团结之曲,共唱民族团结之歌,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十一五”期间,公司跨入百亿集团行列,先后荣获全国国有企业创建“四好”领导班子先进集体、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国家高技术武器装备发展建设工程突出贡献奖、全国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优秀企业、国家环境保护优秀企业、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讲理想、比贡献”活动先进集体等100多项荣誉称号,企业品牌知名度、社会认知度不断提升。

篇5:和谐壮乡团结进步

某市而努力奋斗

某市市位于祖国版图“雄鸡之冠”,是我国纬度最高的县级市,与俄罗斯隔某市河相望,边境线长达672公里,是祖国北方的第一道防线。全市土地面积2.84万平方公里,辖乡、镇、街道各2个,其中室韦乡是全国唯一的俄罗斯族民族乡。全市总人口8.5万,有少数民族15个,人口2.1万,是典型的高寒、边远和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对于发展地方经济、抵御境外敌对势力渗透、确保边境安宁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多年来,在国家民委、自治区民委正确领导下和关心支持下,某市市委、政府紧紧围绕党的方针政策,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充分发挥民俗优势,勇于创新,开拓进取,创建活动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为创建活动提供坚强保证 某市市委、政府一直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要求各级领导班子和各民族领导干部做到“三带头”,即:带头维护民族团结,带头维护社会稳定,带头维护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三个人人”,即:人人都讲民族团结的情、人人都说民族团结的话、人人都做民族团结的事。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开展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组织领导、经费保障、规划制度、宣传教育、督查考核等方面入手,保证活动顺利开展。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与兴边富民行动、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等工作相结合,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市长为组长,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民族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相应的创建活动规划和措施,高效、迅速地协调解决创建工作中的重点问题。二是提供经费保障。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坚持民族工作资金保障不动摇、不减少,坚持落实民族乡专项补助经费30万元/年,将少数民族机动金和蒙古语文工作经费及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专项资金21万元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市财政还设立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专项资金。三是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的决定》,分别制定了《某市兴边富民行动十一五规划(2006-2010)》、《某市市千村扶贫开发总体规划(2006-2010)》和《某市市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06-2010)》三个规划,同时将这三个专项规划全部纳入全市“十一五”总体规划中。2008年,某市市被列为全国兴边富民行动重点旗市后,制定了《兴边富民行动补助资金项目规划(2008-2010)》和《兴边富民行动补助资金计划(2008-2010)》。从制度上保障了民族团结进步活动的有序开展。四是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民族团结教育事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事关实现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某市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的意见》精神,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和党校培训班,全方位、多角度地在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中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党的民族政策教育。切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宣传月活动,在全市各族干部职工和广大群众中广泛开展了比学习、比团结、比发展、比贡献和“三个离不开”思想教育活动,涌现出了一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认真落实《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全市20所中小学全部设臵了专门的民族团结教育课程,有重点、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切实加深了中小学生对民族团结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有效引导了各族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和民族观。五是强化督查考核。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开展情况纳入全市各乡镇办、各相关部门的年终考核目标,并由市委督查组进行不定期检查,及时解决民族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使创建活动始终做到“有领导、有组织、有目标、有措施、有效果”。

二、抢抓机遇,创新形式,促进民族地区繁荣进步 某市市充分发挥各民族求发展、盼发展的积极性,不断创新活动形式,不断提供优质服务,从培养选树先进典型入手,大力弘扬民族文化,大力发展民族经济,努力提高各族人民幸福指数,有效推动了民族团结进步。在培养选树先进典型上。坚持每三年召开一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选树各条战线涌现出的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共同繁荣发展、共创和谐的“十佳民族团结模范”,在全社会形成学先进、赶先进、促团结、谋发展的良好氛围。不断开展慰问民族团结进步模范、慰问少数民族贫困家庭、为少数民族群众办实事等活动。2002年以来,某市市涌现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1人,自治区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3人、模范集体2个,呼伦贝尔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5人、模范集体5个。某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 人,模范集体 个。

在弘扬民族文化上。把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做为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手段,在着重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的同时,把弘扬民族文化提上重要日程,将“文化名市”战略纳入全市六大发展战略,加大对民俗文化的挖掘、整理和保护。成立了 “文化名市”建设工作专项推进组,明确了工作责任,制定了具体的工作方案、发展计划和目标措施。全市累计投入资金近亿元用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建成哈撒尔广场、青少年活动中心、文体大厦、体育馆、文化展厅、天骄公园和总面积达3600平方米的社区文化活动室,为民族文化的弘扬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条件。已经持续5年开展以俄罗斯民族文化、蒙古族发祥文化、回族文化等为主题的“广场文化百天系列活动”,登台演出人员达1.5万人次,吸引观 众达200多万人次,为各族群众和谐共处搭建了坚实的平台。结合国家对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扶持政策,实施了俄罗斯族百年民居保护工程,兴建了俄罗斯族民俗特色食品加工项目、伊丽娜乡村俱乐部、俄罗斯族民俗博物馆和休闲广场,每年均为俄罗斯族“巴斯克”节和回族开斋节等少数民族节日庆祝活动提供资金支持。搜集了《欧迁履光》、《一把抓》等俄罗斯族民间故事,印制了《走进你—蓝色的故乡》等反映俄罗斯族习俗文化的音像制品。先后承编了反映俄罗斯族文化的书籍《某市的华俄后裔》、《俄罗斯族百年实录》,结束了我国俄罗斯族群众没有系统史料的历史。出版了反映蒙古源流文化内涵的《天骄故地〃某市》、《蒙古摇篮〃某市》、《蒙兀圣地〃某市》等书籍。组建了中老年艺术团、少儿艺术团、俄罗斯族民俗表演艺术团、哈撒尔民间艺术团、秧歌队等业余文艺团体,通过唱民族歌曲、跳民族舞蹈、演奏民族乐器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各民族文化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通过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拯救、发掘和弘扬,丰富了某市民族风情旅游业的内涵,最大限度地规避了民族文化濒临失传的风险,推进了政府与少数民族的整体联动,有效促进了民族团结。

在发展民族经济上。一是全力争取国家资金政策扶持。积极争取国家“兴边富民行动”少数民族发展项目资金300万元/年,争取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资金200万元/年,全 部用于民族地区公共事业的发展。“十一五”期间有14个村得到扶持,2004年和2007年两度进入自治区兴边富民行动重点旗市行列,2008年被列入全国兴边富民行动重点旗市。2004年以来累计争取到资金2932万元,实施了69个扶持少数民族发展的项目,直接受益的少数民族达1300多户。通过项目扶持实现脱贫人数达2000多人,人均年收入也由2005年的3100元增至2009年的9965元。二是积极发展民族特色经济。某市市委、政府抓住拥有全国唯一的俄罗斯族民族乡这一优势,全力打造俄罗斯族民俗家庭游,大力培养少数民族传统风味食品和手工艺品继承人,积极发展民族食品作坊和工艺品作坊,由政府提供品牌、金融、营销、培训支持,统一认证产品。2004年,某市市投入20万元在室韦俄罗斯族民族乡启动了10户俄罗斯族家庭游试点,当年就实现了户均增收2万元。这一经验迅速在全市得到推广,并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政府+接待户”、“企业+接待户”、“以富带贫自发组织模式”三种运作模式,取得了巨大成功。目前,某市市家庭游接待户已发展到100余户,接待游客也由2004年的3万余人猛增到2010年的46万人,户均年利润达到8万元,最高年收入达到70多万元,涌现出一批创业致富的典型。如室韦俄罗斯族民族乡的都日娜一家,已由低保户一跃成为年收入几十万元、拥有别墅和私家车的小康户。民俗特色家庭游已成为某市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2010 年,某市市正式启动“民俗乡村旅游贷款”项目,截止目前已经为81户少数民族,发放贷款1075万元,有效解决了贫困群众融资难的问题。三是大力发展传统养殖业。某市市以世界五百强企业雀巢公司入驻当地为契机,投入“兴边富民行动”资金并捆绑其它资金1000万元,实施了奶源基地建设项目,在室韦俄罗斯族民族乡、三河回族乡、黑山头镇等地建成了6个现代化奶牛养殖示范小区,总面积1.9万平方米。同时,投入373万元为300户少数民族贫困群众购买高产奶牛600余头,仅出售牛奶一项可为少数民族家庭每年增收2.5万元。目前,全市奶牛存栏量达到7.5万头,年产鲜奶达到13万吨。通过多年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某市的少数民族经济发展跨上了一个大台阶。

在提高各族群众幸福指数上。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实施城乡电网改造工程、“西新工程”和“村村通”工程,实现了所有村屯电网覆盖率达100%,广播、有线电视覆盖率达94%,移动通讯覆盖率达90%。投资190万元实施了黑山头新型俄罗斯族家庭住宅小区建设,投资300万元完成了244户俄罗斯族贫困家庭的危房改造,投资35万元为室韦乡的两所中小学改造了校舍、购臵了电脑设备,投资1300多万元实施了市民族幼儿园改扩建工程,投资125万元改扩建了室韦乡的两所卫生院,投资近千万元完成了黑山头镇、室韦俄罗斯族民族乡的自来水工程。投资近500万元为室韦 俄罗斯族民族乡修建了水泥路、为乡小学购臵了电脑设备。目前,某市市的民族地区全部实现了“四通”、“五有”(通电、通路、通电话、通广播电视,有学校、有卫生室、有安全的卫生饮水、有安居房、有稳定解决温饱的基本农田和草场)。二是健全社会保障机制。通过鼓励少数民族群众创业,不断降低少数民族群众再就业、减免税、小额担保贷款等方面的门槛。加大扶贫帮困力度,对持有民政部门证明的少数民族五保户、贫困户实行免收挂号费、诊查费,发生的检查费用及医药费减免15%,对俄罗斯族学生初中升高中给予总分照顾15分的政策,高考享受与蒙古族同等待遇。三是全力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出台了处理涉及民族因素的群体性、社会性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市、乡、村三级网络,积极开展隐患排查调处工作。坚持预防为主,成功处理不和谐、不稳定的突出问题,加强调研和各部门的沟通协调,努力把矛盾和问题化解在基层,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的目标。四是举行创建“和谐寺观教堂”活动。督促宗教活动场所积极完善规章制度,改善场所整体形象,规范管理秩序,整治安全隐患,有效提升了场所管理层次,有力地维护了全市团结稳定和谐的大局。通过改善民生工程的不断实施,某市的少数民族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高,更加坚定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信心。

三、实事求是,共谋发展,创建活动取得良好成效 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以来,某市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群众意见,不谈空话,不走过场,扎实有效地开展好创建工作,始终把“干部群众受教育、民族团结上台阶、各族群众得实惠”作为创建活动的总体目标,始终把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改善民生作为创建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民族团结成果进一步巩固,创建工作领域不断扩大,民族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有力地促进了边疆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某市市的各族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教育、文化、科技、卫生等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干部群众法制观念、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升,处臵涉及民族因素矛盾纠纷机制不断完善,全市各族群众积极维护国家统一的意识不断加强,以发展促进民族团结、以团结加速经济发展的观念深入人心。全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走向了规范化、制度化、创新化。

篇6:和谐壮乡团结进步

——记沙湾县大泉乡三道沟村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先进典型材料

各位领导:

大家好!欢迎各位领导到大泉乡三道沟村检查指导工作!

沙湾县大泉乡三道沟村位于沙湾县城以北3公里,耕地面积6800亩,全村共有228户,总人口1132人,由汉、哈、回、维四个民族组成,全村有党员24名。2011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1000元,集体收入达到21万元。

近年来,大泉乡三道沟村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相关部门的指导下,以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主题,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广泛宣传党的民族工作方针、政策,努力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全村形成了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正因三道沟村的民族团结的良好氛围,使得该村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农民素质行动试点村”、“国家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自治区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形成创建工作合力 我村始终坚持把民族团结工作摆在重要位臵,成立了由村党支部书记任组长的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并指定由宣传员专门负责此项工作,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形成了村两委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在县、乡两级召开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动员会后,我村立即召开村两委班子会议专门研究部署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并制定完善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规划、2012年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计划和民族宗教政策学习、宣传、定期走访慰问等制度,为顺利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提供了有力保证。在“三八”暨公民道德建设月期间,向全体村民宣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重要性,并向广大村民宣传民族团结知识,动员全体村民积极参与到民族团结进步模范村创建工作中。

二、创新载体,广泛宣传,营造浓厚宣传教育氛围 为了将民族团结知识宣传到位,在创建工作中,我村积极通过各种途径组织村民加强民族团结、民族政策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全体村民深刻认识到开展“民族团结示范村”创建工作的目的、意义、指导思想、目标、要求等具体内容,使村民充分认识到创建“民族团结示范村”是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重要举措,是巩固和发展民族地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重要工作任务。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六项措施。一是在公民道德建设月期间,利用文明学校,组织村民代表学习《民族区域自治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教育条例》等民族团结知识;二是在村主巷道和醒目位臵悬挂或刷写民族团结宣传标语;三是通过远程教育、村大喇叭等途径,定期向全体村民宣传民族团结知识和本村的民族团结先进事迹典型;四是结合节庆日广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在“庆三八暨公民道德建设月专场文艺演出”中编排了民族团结题材的小品、舞蹈等节目,并插入民族团结知识问答,并积极征集民族团结书画、摄影作品,制作民族团结展板;五是成立了宣讲组,面对面入户宣讲“新疆三史”、“民族区域自治法”等民族宗教法律法规知识,切实提高了全体村民的民族团结意识。通过丰富的宣传形式,做到民族团结知识家喻户晓,使“三个离不开、四个认同”的思想深入人心,增强了全体村民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意识。

三、扶贫援弱,评树典型,推动民族团结工作深入开展 我村切实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与创建文明村结合起来,与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结合起来,与创建平安村队结合起来,与扶贫帮困、解决具体问题结合起来,使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创建活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认真开展结对帮扶工作,在节日期间,走访慰问少数民族贫困户,送去党和政府的温暖,并开展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活动,要求每名党员至少联系一名少数民族贫困家庭,提供致富信息、帮助贷款、帮助准备春耕生产资料等,从生产生活上帮扶少数民族贫困家庭尽快脱贫致富。近几年,村上养殖大户乌拉孜凭借自己的养殖技术发家致富,在他致富的同时,也不忘帮助同村的养殖户致富增收,他经常帮助村上养殖户争取贷款、扩建暖棚暖圈,扩大养殖规模,提供养殖技术等,在他的带动下,村上发展养殖的村民越来越多,并建成了养殖小区。今年,村两委积极争取项目,吸纳周边各村在三道沟村新建30栋农民集资楼,10栋农民别墅,20套商业门面,将切实改善全体村民的居住环境,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以精神文明创建为抓手,大力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平安家庭”、“五好家庭”、“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等评选活动,在全村选树一批维护民族团结、加强邻里团结的好榜样进行广泛宣传,用身边的人教育影响身边的人。通过宣传先进事迹,营造出人人争做民族团结表率、人人争当民族团结先进的良好氛围。

上一篇:牛津高中英语短语汇编下一篇:古代爱国主义故事